CN106241521A - 双层电梯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双层电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41521A
CN106241521A CN201510937183.4A CN201510937183A CN106241521A CN 106241521 A CN106241521 A CN 106241521A CN 201510937183 A CN201510937183 A CN 201510937183A CN 106241521 A CN106241521 A CN 1062415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cage
double
purpose stratum
call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3718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西圭
中西圭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2415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415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02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 B66B1/06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3/00Applications of devices for indicating or signalling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elev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3/00Applications of devices for indicating or signalling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elevators
    • B66B3/002Indic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双层电梯系统。实施方式的双层电梯系统具备登记装置、控制装置以及拍摄装置。控制装置根据由拍摄装置拍摄到的利用者的拍摄信息,利用图像识别来判定该利用者是否是非通常利用者。并且,控制装置在判定为利用者是非通常利用者、且检测到该非通常利用者对登记装置的操作的情况下,将双层电梯的运行控制方式从双运转模式切换为单运转模式,在此基础上,使上下的各乘用轿厢之中能使用的乘用轿厢向非通常利用者所等待的楼层的乘梯处移动。

Description

双层电梯系统
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15-116921(申请日:2015年6月9日)为基础,根据该申请享受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照该申请而包括该申请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双层电梯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电梯通常是通过乘用轿厢在升降路内移动来使乘用轿厢移动到任意的楼层,但另一方面,也开发出了在乘入电梯的乘用轿厢之前在乘梯处事先登记目的地层的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系统。另外,近年来,这样的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系统也被采用于具有上下连接的2个乘用轿厢的双层电梯。
通常,在双层电梯的运行控制方式中,存在“双运转模式”和“单运转模式”等。“双运转模式”中,使上下的各乘用轿厢以隔1楼层的方式进行响应,例如,使下轿厢对奇数层进行响应,使上轿厢对偶数层进行响应。“单运转模式”中,将上下的各乘用轿厢的一方的轿厢设为不使用,使另一方的乘用轿厢对各层进行响应。以往的双层电梯系统以在上班时等拥挤时选择“双运转模式”,在夜间等闲散时选择“单运转模式”等方式,根据时间段和/或拥挤状况来切换运转模式,从而谋求输送效率的提高。
在此,在“双运转模式”中,由于上下的各乘用轿厢能响应的层受到限制,所以乘客有时无法直接去往目的层。在该情况下,乘客会在目的层的前1楼层或后1楼层的楼层从乘用轿厢下来,并利用楼梯或扶梯从该楼层去往目的层。对于难以独自利用楼梯和/或扶梯的乘客,例如轮椅利用者、推车利用者以及高龄者等非通常利用者来说,非常不便。
于是,以往,有人报告了在轮椅利用者等非通常利用者利用双层电梯的情况下将双运转模式切换为单运转模式的技术。进而,有人也开发出了对非通常利用者的操作进行检测以使得非通常利用者以外的利用者无法从双运转模式切换为单模式运转模式的技术。
发明内容
然而,在以往技术中,例如在通常利用者利用双层电梯时的便利性这一点上,还存在进一步改善的余地。
实施方式的双层电梯系统具备登记装置、控制装置以及拍摄装置。所述登记装置设置于具有上下连接的2个乘用轿厢的双层电梯的外部,能够登记设置有该双层电梯的建筑物内的目的地层。所述控制装置,在使上下的各乘用轿厢以隔1楼层的方式进行响应的双运转模式下,使根据由利用者登记的所述目的地层而分配的所述乘用轿厢向该利用者所等待的在所述双运转模式下能停止的预定的楼层的乘梯处移动。所述拍摄装置拍摄利用所述登记装置登记了所述目的地层的所述利用者。在此,所述控制装置根据由所述拍摄装置拍摄到的所述利用者的拍摄信息,通过图像识别来判定该利用者是否是非通常利用者。并且,在判定为所述利用者是所述非通常利用者、且检测到该非通常利用者对所述登记装置的操作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将所述双层电梯的运行控制方式从所述双运转模式切换为将上下的各乘用轿厢的一方的轿厢设为不使用而使另一方的乘用轿厢对各层进行响应的单运转模式之后,使所述上下的各乘用轿厢之中能使用的所述另一方的乘用轿厢向所述非通常利用者所等待的楼层的所述乘梯处移动。
根据上述结构的双层电梯系统,能够提高便利性和运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双层电梯系统的概略结构例的框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乘梯处的概略结构例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的一例的主视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轿厢内目的地层显示装置的主视图。
图5是对实施方式1的双层电梯系统的登记时识别装置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6是对实施方式1的双层电梯系统中的基本控制的一例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7是对实施方式1的双层电梯系统中的运行控制方式切换控制的一例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8是变形例的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的主视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双层电梯系统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的概略结构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双层电梯系统的概略结构例的框图。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乘梯处的概略结构例的示意图。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的一例的主视图。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轿厢内目的地层显示装置的主视图。图5是对实施方式1的双层电梯系统的登记时识别装置进行说明的示意图。图6是对实施方式1的双层电梯系统中的基本控制的一例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图7是对实施方式1的双层电梯系统中的运行控制方式切换控制的一例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图8是变形例的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的主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双层电梯系统1具备群管理控制装置2,对电梯群3进行群管理来进行高效的运行服务。在此,电梯群3包括从A号机到D号机的多个双层电梯4,通过多个乘用轿厢5分别在升降路内升降来进行运行服务。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虽然设为电梯群3具备从A号机到D号机的4个双层电梯4来进行说明,但不限于此,电梯群3既可以具备2个或3个双层电梯4,也可以具备5个以上的双层电梯4。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事先说明,就将从A号机到D号机的4个双层电梯4仅作为电梯4来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双层电梯4构成为具有上下连接的2个乘用轿厢5,且上轿厢和下轿厢分别具备轿厢内目的地层显示装置14、乘用轿厢识别装置18以及报知装置20。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双层电梯系统1构成为包括控制装置50,该控制装置50构成为包括上述群管理控制装置2和后述的多个单体控制装置9。
各电梯4分别构成为包括乘用轿厢5、平衡配重6、主绳索7、曳引机8、单体控制装置9等。各电梯4分别是用主绳索7将能够在设置于建筑物的升降路内升降的乘用轿厢5和作为平衡器的平衡配重6连接的所谓的一升一降式的电梯。在此,主绳索7挂在设置于升降路的上部的曳引机8的主滑轮8a、偏导滑轮(未图示)等上,一端与乘用轿厢5连接,另一端与平衡配重6连接。曳引机8例如具有产生动力的电动机(马达)8b,通过电动机8b驱动,驱动连接于该电动机8b的主滑轮8a进行旋转,利用在主滑轮8a与主绳索7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将主绳索7电动卷起。通过由单体控制装置9统括地对各部分的驱动进行控制而乘用轿厢5在升降路内升降,各电梯4能够按照设定的双层电梯的运行控制方式向目的层的乘梯处10移动(也参照图2等)。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双层电梯的运行控制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双运转模式”例如是指下轿厢停靠于奇数层而上轿厢停靠于偶数层的运行控制方式。因此,利用者在乘入乘用轿厢内之前,必须确认利用者想要去往的目的楼层是奇数层还是偶数层,并在此基础上准确无误地进入将会停靠于目的层的轿厢侧。该运行控制方式可以说是某种程度上牺牲利用者的方便来实现运行效率的提高。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双运转模式是指使上下的各乘用轿厢以隔1楼层的方式进行响应这一重视运行效率的提高的、由双层电梯特有的构造实现的运行控制方式。
另外,“单运转模式”是指将下轿厢或上轿厢的任一方关闭而使另一方的乘用轿厢搭载利用者的运行控制方式。该运行控制方式是与非双层电梯的通常的电梯同样的运行控制方式。但是,在进行该“单运转模式”的情况下,在最上层或最下层中,关闭侧的轿厢会向上方或下方突出,所以需要与此相应的多余的空间。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单运转模式是指将上下的各乘用轿厢的一方的轿厢设为不使用而使另一方的乘用轿厢对各层进行响应这一与其说活用双层电梯特有的构造不如说是使其进行与通常的电梯同样的动作的双层电梯的运行控制方式。
返回图1,单体控制装置9具备微型计算机和驱动电路,该微型计算机具有通过通常形式的双向公用总线彼此连接的CPU(中央运算处理装置)、预先存储有预定的控制程序等的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暂时存储CPU的运算结果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备份RAM以及输入输出端口装置。备份RAM存储表示当前使用的双层电梯的运行控制方式(双运转模式或单运转模式)的状况的统计数据、规定了根据各运行控制方式切换的电梯4的停止楼层的表、预先准备的映射数据、以及电梯4的规格等信息。单体控制装置9与各种传感器、检测器、曳引机8等电梯4的各部分电连接,对电梯4单体的各部分的动作统括地进行控制。
在此,本实施方式的双层电梯系统1例如是对利用者经由在乘用轿厢5的外侧的乘梯处10配置的作为登记装置的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1登记目的地层这一情况进行响应而对电梯群3进行群管理,从而谋求运行效率的提高的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系统,是被称作所谓的DCS(DestinationControl System:目的地控制系统)的系统。
双层电梯系统1构成为包括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1、号机识别标识装置12、乘梯处目的地层显示装置13、轿厢内目的地层显示装置14以及拍摄装置30。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1、乘梯处目的地层显示装置13以及拍摄装置30分别与群管理控制装置2连接,各轿厢内目的地层显示装置14与各自对应的单体控制装置9连接。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虽然对拍摄装置30作为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1的一部分而配置的例子进行说明,但不限于此,拍摄装置30也可以构成为与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1相独立的装置。
如图2所示,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1、号机识别标识装置12以及乘梯处目的地层显示装置13设置于乘用轿厢5的外部,典型地,设置于乘梯处10。
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1根据利用者的操作输入将呼叫登记信号向群管理控制装置2输出来进行所谓的乘梯处呼叫登记。本实施方式的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1用于供利用者在乘梯处10指定目的地层,作为乘梯处呼叫登记而对目的地层进行登记。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1优选在各楼层的乘梯处10设置1个以上。在此,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1在各乘梯处10的乘用轿厢乘降口的门侧部等设置多个。
此外,该多个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1中的一部分也可以在乘梯处10的跟前设置成门状。另外,在不是对所有楼层都设置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1的情况下,在不设置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1的层设置通常的呼叫装置(登记向上方的移动或向下方的移动的呼叫装置)。
该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1,更详细而言,如图3所示,构成为包括标注有乘用轿厢5能停止的楼层的编号的多个输入开关(输入装置)15a、能够将文字、图形等各种信息作为图像进行显示的显示部16等。利用者通过利用输入开关15a向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1输入希望的目的地层来登记目的地层。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1构成为还具备对利用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1登记了目的地层的利用者进行拍摄的拍摄装置30。拍摄装置30例如如图3所示那样配置于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1中的显示部16的上侧。在此,拍摄装置30是能够拍摄静止图像和动态图像的相机。拍摄装置30以检测到利用者对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1的操作为契机来进行拍摄,由此对利用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1登记了目的地层的利用者进行拍摄。由拍摄装置30拍摄到的利用者的拍摄信息被发送给作为控制装置50的群管理控制装置2。
在此,对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1的操作包括非通常利用者使后述的登记时识别装置17读取存储于后述的利用者识别装置19的识别信息的操作、以及非通常利用者按下非通常利用者专用的预定按钮的操作。另外,非通常利用者是指无法独自利用楼梯、扶梯的利用者,虽然不限于此,但包括轮椅利用者、推车利用者以及高龄者中的至少一者。
另外,如图3所示,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1也可以设置有通过从事先存储有用于识别利用者的识别信息的后述的利用者识别装置19读取该识别信息来识别对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1进行了操作的利用者的登记时识别装置17。登记时识别装置17具有识别利用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1登记了目的地层的利用者的功能。利用者的识别结果从登记时识别装置17发送给作为控制装置50的群管理控制装置2。登记时识别装置17例如如图3所示那样配置于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1中的输入开关15a的下侧。
在此,登记时识别装置17例如如图5所例示那样读取在内置有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标签等的作为利用者识别装置19的IC卡中存储的识别信息。IC卡事先存储有用于识别利用者的识别编号等信息作为识别信息。登记时识别装置17例如通过使用了电磁场、电波或者红外线等的无线通信来与作为利用者识别装置19的IC卡交换信息。在从利用者识别装置19读取到的识别信息是表示非通常利用者的信息的情况下,登记时识别装置17认为是由非通常利用者进行了目的地层的登记,从而控制拍摄装置30使其拍摄进行了登记的利用者。
除此之外,在登记时识别装置17中,也可以在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1中的输入开关15a的下侧配置有非通常利用者专用的预定按钮。在预定按钮被按下的情况下,登记时识别装置17认为是由非通常利用者进行了目的地层的登记,从而控制拍摄装置30使其拍摄进行了登记的利用者。另外,登记时识别装置17也可以构成为具备图3所示的登记时识别装置17和非通常利用者专用的预定按钮的双方。
在此,返回图2,号机识别标识装置12是为了使得能够区分识别出利用者应该搭乘的号机、即根据经由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1登记的目的地层而分配的乘用轿厢5而使利用者识别电梯号机的标识。号机识别标识装置12在乘梯处10的与各号机对应的门上方与各个号机对应地设置。在此,号机识别标识装置12与从A号机到D号机的电梯4对应地设置有4个,以使得能够识别各号机的方式显示有“A”、“B”、“C”、“D”等文字。
如图2所示,乘梯处目的地层显示装置13能够将文字、图形等各种信息作为图像进行显示。乘梯处目的地层显示装置13在乘梯处10的与各号机对应的门侧上部与各个号机对应地设置。在此,乘梯处目的地层显示装置13与从A号机到D号机的电梯4对应地设置有4个。各乘梯处目的地层显示装置13例如如图2所示那样,分别对乘梯处10的利用者显示各号机预定停止的目的地层。
轿厢内目的地层显示装置14能够将文字、图形等各种信息作为图像进行显示。轿厢内目的地层显示装置14分别设置于各乘用轿厢5内的门侧上部。在此,轿厢内目的地层显示装置14在各乘用轿厢5的门两侧成对设置。轿厢内目的地层显示装置14如图4所示那样对乘用轿厢5内的利用者显示该乘用轿厢5预定停止的目的地层。除此之外,轿厢内目的地层显示装置14也能够对利用者显示消息等信息。例如,在图4的例子中,示出了在与双层电梯的上轿厢对应的乘用轿厢5内设置的轿厢内目的地层显示装置14。在双运转模式中,与上轿厢对应的乘用轿厢能停止的层例如是偶数层,因而,在轿厢内目的地层显示装置14中,作为预定停止的目的地层而显示有2层、4层、6层、8层、10层。
并且,群管理控制装置2具备微型计算机和驱动电路,该微型计算机具有通过通常形式的双向公用总线彼此连接的CPU(中央运算处理装置)、预先存储有预定的控制程序等的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暂时存储CPU的运算结果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备份RAM以及输入输出端口装置。备份RAM存储用于通过图像图像识别来识别非通常利用者的图像解析程序、预先准备的映射数据、电梯4的规格等信息。群管理控制装置2与多个电梯4的各单体控制装置9彼此进行检测信号、驱动信号、控制指令等信息的通信信号等的授受,对电梯群3进行群管理。
如上所述构成的电梯群3,在利用者经由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1进行了乘梯处呼叫登记操作的情况下,从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1向群管理控制装置2输入与此相应的呼叫登记信号,群管理控制装置2根据该呼叫登记信号来进行乘用轿厢5的乘梯处呼叫登记。然后,群管理控制装置2执行如下的群管理控制:例如,按照双层电梯的运行控制方式(双运转模式或单运转模式),从各电梯4的多个乘用轿厢5中,根据各乘用轿厢5的状态来分配对来自电梯4的乘梯处10的乘梯处呼叫登记进行响应的最佳的乘用轿厢5。
群管理控制装置2在按照双层电梯的运行控制方式的基础上,例如基于根据呼叫登记信号得到的电梯群3的总呼叫数(总利用者数)、针对各个目的地层的呼叫数、来自各种传感器、检测器的输出、乘用轿厢5的当前位置和移动方向(升降方向)、预测为将要产生的乘梯处呼叫、轿厢呼叫、预测的目的地层等各电梯4、各乘用轿厢5的状态,来对所产生的呼叫进行预定的评价运算。然后,群管理控制装置2根据该预定的评价运算进行分配处理,高效地分派多个乘用轿厢5的运行,所述分配处理是如下处理:以使得各乘用轿厢5一边合理地移动一边最佳地响应各个呼叫的方式,确定乘用轿厢5的停靠顺序等来分配响应各呼叫的乘用轿厢5,从而决定响应乘用轿厢5。由此,群管理控制装置2作为电梯群3整体进行高效的运行服务。
然后,群管理控制装置2将对经由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1登记的目的地层以上述方式分派而响应的乘用轿厢5的号机作为配梯信息,显示于对应的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1的显示部16。群管理控制装置2在该显示的同时也在各号机的乘梯处目的地层显示装置13、轿厢内目的地层显示装置14中显示预定停止的目的地层。由此,可催促利用者使其移动至与显示部16所显示的号机对应的门的前方并在此处等待,利用者能够顺利地搭乘对应的乘用轿厢5。
然后,单体控制装置9根据来自群管理控制装置2的分配来对曳引机8进行驱动控制,使乘用轿厢5向目的楼层移动。由此,各电梯4的乘用轿厢5在升降路内沿着铅垂方向上下升降移动,移动到目的层的乘梯处10。然后,各电梯4的乘用轿厢5停靠于目的层的乘梯处10,在检测到停靠于预定的停靠位置时使门打开。由此,在乘梯处10等待的利用者能够乘入到乘用轿厢5内,另外,乘用轿厢5内的利用者能够下到乘梯处10。
在此,本实施方式的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1配置有登记时识别装置17。另外,各乘用轿厢5分别设置有乘用轿厢识别装置18。并且,各单体控制装置9基于登记时识别装置17的识别结果即登记时识别结果和乘用轿厢识别装置18的识别结果即乘用轿厢内识别结果,进行比对各乘用轿厢5内的利用者的处理。由此,双层电梯系统1谋求运行效率的提高。
利用者在通过输入开关15a输入了希望的目的地层之后,通过将利用者识别装置19贴靠于登记时识别装置17来使该登记时识别装置17读取自身携带的利用者识别装置19的识别信息。登记时识别装置17基于该读取到的识别信息来识别利用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1登记了目的地层的利用者。登记时识别装置17将识别到的利用者的识别信息作为登记时识别结果向群管理控制装置2输出。
乘用轿厢识别装置18对乘入到乘用轿厢5的利用者进行识别。乘用轿厢识别装置18在各乘用轿厢5分别设置1个。乘用轿厢识别装置18与登记时识别装置17同样地读取存储于利用者识别装置19的识别信息。乘用轿厢识别装置18例如通过使用了电磁场、电波或红外线等的无线通信来与利用者识别装置19交换信息。乘用轿厢识别装置18读取在设置有该乘用轿厢识别装置18的乘用轿厢5内乘梯的利用者所携带的利用者识别装置19的识别信息。
利用者例如直接携带使登记时识别装置17读取了识别信息的利用者识别装置19而搭乘根据登记的目的地层分配的乘用轿厢5,从而使乘用轿厢识别装置18读取自身所携带的利用者识别装置19的识别信息。乘用轿厢识别装置18基于该读取到的识别信息来识别乘入到乘用轿厢5的利用者。乘用轿厢识别装置18将识别到的利用者的识别信息作为乘用轿厢内识别结果向对应的单体控制装置9输出。
各单体控制装置9基于登记时识别装置17的识别结果即登记时识别结果和乘用轿厢识别装置18的识别结果即乘用轿厢内识别结果,对乘用轿厢5内的利用者进行比对。上述群管理控制装置2将从登记时识别装置17输入的登记时识别结果的信号向根据利用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1登记的目的地层而分配的乘用轿厢5的单体控制装置9输出。另外,从对应的乘用轿厢5的乘用轿厢识别装置18向各单体控制装置9输入乘用轿厢内识别结果的信号。
然后,各单体控制装置9基于登记时识别装置17的登记时识别结果和乘用轿厢识别装置18的乘用轿厢内识别结果,判定向各单体控制装置9所控制的乘用轿厢5分配的利用者是否乘入了该乘用轿厢5。也就是说,单体控制装置9基于登记时识别结果和乘用轿厢内识别结果,判定利用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1登记了目的地层的利用者是否乘入了根据该目的层而分配的乘用轿厢5。再换一个说法,各单体控制装置9基于登记时识别结果和乘用轿厢内识别结果,判定根据由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1登记的目的地层而对各乘用轿厢5分配的利用者是否乘入了该乘用轿厢5。
例如,在第1利用者利用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1登记了目的地层时,群管理控制装置2按照双层电梯的运行控制方式,根据登记的目的地层分配最适于响应的乘用轿厢5。此时,第1利用者在利用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1登记了目的地层后,将利用者识别装置19贴靠于登记时识别装置17,使其读取利用者识别装置19的识别信息。在对该目的地层登记分配的最佳乘用轿厢5是A号机的情况下,群管理控制装置2将从登记时识别装置17输入的与第1利用者相应的登记时识别结果的信号向A号机的单体控制装置9输出。同样,在第2利用者利用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1登记了目的地层而根据登记的目的地层分配的最佳乘用轿厢5是A号机的情况下,群管理控制装置2将从登记时识别装置17输入的与第2利用者相应的登记时识别结果的信号向A号机的单体控制装置9输出。此外,在此,第2利用者利用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1登记的目的地层有时是与第1利用者相同的目的地层,有时是与第1利用者不同的目的地层。
然后,A号机的单体控制装置9将从群管理控制装置2输入的登记时识别结果和从A号机的乘用轿厢5的乘用轿厢识别装置18输入的乘用轿厢内识别结果进行比较。A号机的单体控制装置9根据该比较结果来判定在登记目的地层时向A号机的乘用轿厢5分配的利用者的登记时识别信息与实际处于A号机的乘用轿厢5内的利用者的乘用轿厢内识别信息是否一致。在上述例子中,A号机的单体控制装置9判定在登记目的地层时向A号机的乘用轿厢5分配的第1利用者和第2利用者的登记时识别信息与处于乘用轿厢5内的利用者的乘用轿厢内识别信息是否一致。
例如,在作为处于乘用轿厢5内的利用者的识别信息虽然存在第1利用者的识别信息但不存在第2利用者的识别信息、且在登记目的地层时向A号机的乘用轿厢5分配的登记时识别信息与处于乘用轿厢5内的实际的利用者的乘用轿厢内识别信息不一致的情况下,A号机的单体控制装置9判定为向A号机分配的利用者还未全部乘入。另一方面,在作为处于乘用轿厢5内的利用者的识别信息同时存在第1利用者和第2利用者的识别信息、且在登记目的地层时向A号机的乘用轿厢5分配的登记时识别信息与处于乘用轿厢5内的实际的利用者的乘用轿厢内识别信息一致的情况下,A号机的单体控制装置9判定为向A号机分配的利用者已经全部乘入。另外,在作为处于乘用轿厢5内的利用者的识别信息存在与在登记目的地层时向A号机的乘用轿厢5分配的识别信息不同的识别信息(例如,第3利用者的识别信息)的情况下,A号机的单体控制装置9判定为乘入了未向A号机分配的错误的利用者。
即,单体控制装置9通过将从群管理控制装置2输入的登记时识别结果与从乘用轿厢识别装置18输入的乘用轿厢内识别结果进行比较,能够可靠地确认向乘用轿厢5分配的利用者是否已经全部乘入。进一步说,包括各单体控制装置9的控制装置50通过将登记时识别结果与各乘用轿厢5的乘用轿厢内识别结果进行比较,能够高精度地确认多个利用者是否乘入了对各自分配的正确的乘用轿厢5。
然后,单体控制装置9在确认了对乘用轿厢5(在上述例子中是A号机的乘用轿厢5)分配的多个利用者全部乘入了该乘用轿厢5的情况下,即使是在预先设定的乘降等待时间的中途,也关闭乘用轿厢5的门并使该乘用轿厢5向目的地层移动。由此,该双层电梯系统1能够在确认了对乘用轿厢5分配的多个利用者全部乘入了该乘用轿厢5之后,适当缩短用于等待利用者的乘梯的时间,立即关闭乘用轿厢5的门并使该乘用轿厢5向目的地层移动。即,该双层电梯系统1能够抑制在对乘用轿厢5分配的多个利用者全部乘入该乘用轿厢5之后产生无用的等待时间。其结果,该双层电梯系统1能够削减无用的等待时间,能够提高运行效率。
在此,如图1所示,该双层电梯系统1具备设置在乘用轿厢5内的兼用作第1报知装置和第2报知装置的报知装置20。报知装置20在各乘用轿厢5内分别设置1个,是能够对利用者以各种形态来进行报知的装置。各报知装置20的驱动由各单体控制装置9来控制。各报知装置20例如构成为包括能够输出报知音的蜂鸣器、能够广播各种语音信息的扬声器等。
并且,单体控制装置9在确认了对乘用轿厢5分配的多个利用者全部乘入了该乘用轿厢5的情况下,控制报知装置20来报知使乘用轿厢5向目的地层移动。由此,双层电梯系统1能够在对乘用轿厢5分配的多个利用者全部乘入了该乘用轿厢5时,对乘用轿厢5内的利用者明确地告知全员的乘入已经结束。并且,即使在确认了对乘用轿厢5分配的多个利用者全部乘入了该乘用轿厢5,在预先设定的乘降等待时间的中途关闭乘用轿厢5的门并使该乘用轿厢5向目的地层移动的情况下,双层电梯系统1也能够向该乘用轿厢5内的利用者报知该情况。其结果,双层电梯系统1例如能够抑制在乘降等待时间的中途乘用轿厢5的门不经意间关闭,能够抑制对利用者造成不快感。
另外,在确认对乘用轿厢5分配的多个利用者全部乘入了该乘用轿厢5之前,由乘用轿厢5内的利用者进行了关闭乘用轿厢5的门的关门操作的情况下,单体控制装置9将乘用轿厢5的门维持为打开状态。并且,在该情况下,单体控制装置9控制报知装置20来报知搭乘乘用轿厢5的剩余的乘梯预定人数。即,单体控制装置9在对乘用轿厢5内分配的利用者还未全部乘入的情况下,广播剩余的乘客人数。由此,双层电梯系统1能够抑制对在乘用轿厢5内等待的利用者造成不快感,并且能够抑制对乘用轿厢5分配的利用者错过搭乘该乘用轿厢5。其结果,双层电梯系统1例如能够抑制由错过搭乘的利用者追加本来并不必要的新的呼叫登记,能够进一步提高运行效率。
在该情况下,在即使经过了预先设定的乘降等待时间,对乘用轿厢5内分配的利用者也未全部乘入的情况下,单体控制装置9在取消未乘入乘用轿厢5内的利用者所进行的目的地层的登记(呼叫登记)之后,关闭乘用轿厢5的门并使该乘用轿厢5向其他目的地层移动。
另外,在与对乘用轿厢5分配的利用者不同的利用者正在乘梯的情况下,单体控制装置9控制报知装置20来报知在处于乘用轿厢5内的利用者中至少有1个人搭乘了错误的乘用轿厢5,并催促其下梯。典型地,在登记目的地层时对乘用轿厢5分配的登记时识别信息与处于乘用轿厢5内的利用者的乘用轿厢内识别信息不同的情况下,单体控制装置9报知存在搭乘了错误的乘用轿厢5的利用者。由此,双层电梯系统1能够防止在利用者搭乘与分配的乘用轿厢5不同的错误的乘用轿厢5的状态下乘用轿厢5朝向目的地层移动,能够防止其成为电梯群3整体的高效运行的妨碍。其结果,双层电梯系统1能够进一步提高运行效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控制装置50的群管理控制装置2,在双运转模式下,使根据由利用者登记的目的地层而分配的乘用轿厢5向该利用者所等待的在双运转模式下能停止的预定的楼层的乘梯处10移动。具体而言,在双运转模式的情况下,群管理控制装置2在参照规定了能停止的预定的楼层(例如,若是下轿厢则为奇数层,若是上轿厢则为偶数层)的表的同时,通过输出控制信号来控制单体控制装置9,使最佳的乘用轿厢5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双运转模式作为双层电梯中的通常的运行控制方式而预先设定。
接着,参照图6的流程图,对双层电梯系统1中的基本控制的一例进行说明。此外,这些控制例程以数百μs~数十ms的控制周期反复执行。以下的控制基本上按照双层电梯的运行控制方式(双运转模式或单运转模式),在构成控制装置50的各单体控制装置9中以各自的乘用轿厢5为对象来执行。
首先,单体控制装置9根据利用者经由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1进行的目的地层的登记,判定是否从群管理控制装置2向该单体控制装置9控制的乘用轿厢5分配了进行该呼叫登记的楼层处的利用者(步骤ST1)。单体控制装置9在判定为没有分配利用者的情况下(步骤ST1:否),结束当前的控制周期,移向下一控制周期。
单体控制装置9在判定为分配了利用者的情况下(步骤ST1:是),使乘用轿厢5停靠于进行了呼叫登记的楼层的乘梯处10并将门打开。之后,单体控制装置9基于登记时识别装置17的登记时识别结果和乘用轿厢识别装置18的乘用轿厢内识别结果,判定在登记目的地层时向乘用轿厢5分配的登记时识别信息与实际处于乘用轿厢5内的利用者的乘用轿厢内识别信息是否一致(步骤ST2)。
单体控制装置9在判定为登记时识别信息与乘用轿厢内识别信息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T2:是),控制报知装置20来报知将使乘用轿厢5向目的地层移动(步骤ST3)。
之后,单体控制装置9关闭乘用轿厢5的门(步骤ST4),使该乘用轿厢5向目的地层移动(步骤ST5),结束当前的控制周期并移向下一控制周期。
单体控制装置9在步骤ST2中判定为登记时识别信息与乘用轿厢内识别信息不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T2:否),判定是否存在与登记时识别信息不同的乘用轿厢内识别信息(步骤ST6)。
单体控制装置9在判定为不存在与登记时识别信息不同的乘用轿厢内识别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T6:否),基于计时器和/或计数器等来判定是否经过了乘降等待时间(步骤ST7)。
单体控制装置9在判定为经过了乘降等待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T7:是),移向步骤ST4。
单体控制装置9在步骤ST7中判定为未经过乘降等待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T7:否),判定是否由乘用轿厢5内的利用者进行了关闭乘用轿厢5的门的关闭操作(步骤ST8)。
单体控制装置9在判定为由乘用轿厢5内的利用者进行了关闭乘用轿厢5的门的关门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T8:是),将乘用轿厢5的门维持为打开状态,并且控制报知装置20来报知搭乘乘用轿厢5的剩余的乘梯预定人数(步骤ST9)。之后,单体控制装置9返回步骤ST2并反复执行以后的处理。
单体控制装置9在判定为乘用轿厢5内的利用者未进行关闭乘用轿厢5的门的关门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T8:否),将乘用轿厢5的门维持为打开状态并等待(步骤ST10)。之后,单体控制装置9返回步骤ST2并反复执行以后的处理。
单体控制装置9在步骤ST6中判定为存在与登记时识别信息不同的乘用轿厢内识别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T6:是),即,在与对乘用轿厢5分配的利用者不同的利用者正在乘梯的情况下,控制报知装置20来报知处于乘用轿厢5内的利用者中至少有1个人搭乘了错误的乘用轿厢5(步骤ST11)。之后,单体控制装置9移向步骤ST7。
以上说明的双层电梯系统1具备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1、登记时识别装置17以及控制装置50。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1设置于电梯4的乘用轿厢5的外部,能够对设置有该电梯4的建筑物内的目的地层进行登记。登记时识别装置17对利用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1登记了目的地层的利用者进行识别。乘用轿厢识别装置18对乘入乘用轿厢5的利用者进行识别。控制装置50基于登记时识别装置17的识别结果和乘用轿厢识别装置18的识别结果,判定利用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1登记了目的地层的利用者是否乘入了与该目的地层相应的乘用轿厢5。因此,双层电梯系统1例如能够可靠地确认利用者是否乘入了根据登记的目的地层而分配的正确的乘用轿厢5,由此能够提高运行效率。
在此,在上述双层电梯系统1中,在双运转模式下,由于上下的各乘用轿厢能响应的层受到制限,所以利用者有时无法直接去往目的层。在该情况下,利用者会在目的层的前1楼层或后1楼层的楼层从乘用轿厢下来,并利用楼梯或扶梯从该楼层去往目的层。对于难以独自利用楼梯和/或扶梯的利用者,例如轮椅利用者、推车利用者以及高龄者等非通常利用者来说,非常不便。在该情况下,希望即使在双层电梯系统1中设定为了双运转模式的情况下,也能够将非通常利用者所利用的双层电梯从群管理切离而将其切换为单运转模式。进而,在便利性和运行效率的方面,希望将能够进行向该单运转模式的切换的利用者可靠地限定为非通常利用者。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双层电梯系统1中,作为控制装置50的群管理控制装置2根据由拍摄装置30拍摄到的利用者的拍摄信息,通过图像识别来判定该利用者是否是非通常利用者。然后,在判定为利用者是非通常利用者、且检测到该非通常利用者对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1的操作的情况下,群管理控制装置2将双层电梯的运行控制方式从双运转模式切换为单运转模式。然后,群管理控制装置2通过输出控制信号来控制单体控制装置9,使上下的各乘用轿厢之中能使用的乘用轿厢向非通常利用者所等待的楼层的乘梯处10移动。
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双层电梯系统1,能够在为了使得非通常利用者以外的利用者无法从双运转模式切换为单运转模式而可靠地确定了是非通常利用者的基础上,在轮椅利用者等非通常利用者利用双层电梯的情况下将双运转模式切换为单运转模式。即,即使在双运转时也能够将一台电梯从群管理切离而使其单运转。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提高非通常利用者利用双层电梯的便利性。
接着,参照图7的流程图,对双层电梯系统1的运行控制方式切换控制的一例进行说明。此外,这些控制例程以数百μs~数十ms的控制周期反复执行。以下的控制基本上在构成控制装置50的群管理控制装置2和各单体控制装置9中以各个乘用轿厢5为对象来执行。此外,以下的图7所示的运行控制方式切换控制与上述图6的流程图所示的基本控制并列执行。
首先,群管理控制装置2根据由拍摄装置30拍摄到的利用者的拍摄信息,通过图像识别来判定该利用者是否是非通常利用者(步骤ST21)。群管理控制装置2在根据图像识别结果判定为利用者是非通常利用者的情况下(步骤ST22:是),移向下一步骤ST23的处理。另一方面,群管理控制装置2在根据图像识别结果判定为利用者不是非通常利用者的情况下(步骤ST22:否),使本处理返回。
然后,群管理控制装置2判定是否检测到非通常利用者对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1的操作(步骤ST23)。在步骤ST23中,作为对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1的操作,群管理控制装置2判定是否检测到非通常利用者使登记时识别装置17读取存储于利用者识别装置19的识别信息的操作。换言之,群管理控制装置2判定登记时识别装置17读取并输出的识别信息是否是表示非通常利用者的信息。另外,在步骤ST23中,作为对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1的操作,群管理控制装置2也可以判定是否检测到按下非通常利用者专用的预定按钮的操作。
群管理控制装置2在步骤ST23中检测到非通常利用者对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1的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T23:是),针对作为对象的电梯4,将双层电梯的运行控制方式从双运转模式切换为单运转模式(步骤ST24)。由此,上述图6的基本控制按照单运转模式来执行。在该情况下,在图6所示的基本控制中,群管理控制装置2通过对控制对象的电梯4的单体控制装置9输出控制信号,来从群管理进行切离。然后,群管理控制装置2通过输出控制信号来控制单体控制装置9,从而使上下的各乘用轿厢之中能使用的乘用轿厢向非通常利用者所等待的楼层的乘梯处10移动。另一方面,群管理控制装置2在未检测到非通常利用者对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1的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T23:否),使本处理返回。
然后,控制对象的电梯4的单体控制装置9在判定非通常利用者是否已在目的层完成下梯之后(步骤ST25:是),将运行控制方式恢复为双运转模式,对群管理控制装置2输出控制信号以将其编入群管理(步骤S26)。之后,使本处理返回。
此外,以上说明的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1,也可以构成为取代图5所例示多个输入开关15a、显示部16,而如图8所例示那样包括作为输入装置并且也兼用作能够将文字、图形等各种信息作为图像进行显示的显示装置的输入触摸面板15c。在该情况下,登记时识别装置17配置于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1中的输入触摸面板15c的侧方。另外,上述拍摄装置30和非通常利用者专用的预定按钮15b也配置于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1中的输入触摸面板15c的侧方。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虽然设为进行比对乘用轿厢5内的利用者的控制的控制装置是单体控制装置9而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该双层电梯系统1中,也可以是群管理控制装置2从各单体控制装置9接收与从乘用轿厢识别装置18输入的乘用轿厢内识别结果相关的信号,在群管理控制装置2侧进行向各乘用轿厢5分配的利用者是否已经全员乘入的判定,并将判定结果输出到各单体控制装置9。
另外,该双层电梯系统1中,虽然设为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11兼用作登记装置和登记时识别装置而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该双层电梯系统1中,例如,输入开关15a和登记时识别装置17也可以独立构成,登记装置和登记时识别装置也可以独立构成。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虽然设为报知装置20兼用作第1报知装置和第2报知装置而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分别独立。
[实施方式2]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双层电梯系统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的概略结构例的立体图。实施方式2的双层电梯系统在登记装置、登记时识别装置以及拍摄装置组装于安全门而进行兼用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1不同。对于其他的与上述实施方式共通的结构、作用、效果,尽量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9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双层电梯系统201具备兼用作登记装置、登记时识别装置以及拍摄装置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11。本实施方式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11组装于安全门220而与其一体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安全门220是所谓的挡板门,例如设置于应用该双层电梯系统201的建筑物的出入口等。
组装于该安全门220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11构成为包括能够将文字、图形等各种信息作为图像进行显示的显示部216、读取识别信息的读取部221、对通过安全门220的利用者进行拍摄的拍摄部231等。该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11利用读取部221来读取存储于利用者识别装置19的识别信息,基于该读取到的识别信息来登记目的地层并且识别登记了该目的地层的利用者。利用者识别装置19事先存储有用于识别利用者的识别编号等信息作为识别信息。另外,利用者识别装置19还事先存储有与识别信息对应的目的地层等。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11例如通过使用了电磁场、电波或红外线等的无线通信来与利用者识别装置19交换信息。除此之外,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11将拍摄部231的拍摄信息输出到群管理控制装置2。由此,群管理控制装置2能够进行通过了安全门220的利用者是否是非通常利用者的的判定处理。
该双层电梯系统201,通过利用者在安全门220处使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11的读取部221读取存储于利用者识别装置19的识别信息,从而根据该利用者的操作输入,将与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11读取到的识别信息对应地事先设定的目的地层的呼叫登记信号输出到群管理控制装置2,对目的地层进行呼叫登记。
通过利用者在安全门220处使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11的读取部221读取利用者识别装置19的识别信息,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11与安全门220的动作联动而对与识别信息对应地事先设定的目的地层进行呼叫登记。然后,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11通过群管理控制装置2的控制来在显示部216显示配梯信息等。进而,此时,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11基于读取到的识别信息来识别登记了目的地层的利用者。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11将识别到的利用者的识别信息作为登记时识别结果输出到群管理控制装置2。
然后,各单体控制装置9基于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11的登记时识别结果和乘用轿厢识别装置18的乘用轿厢内识别结果,判定向乘用轿厢5分配的利用者是否乘入了该乘用轿厢5。然后,各单体控制装置9与上述说明的实施方式同样地根据该判定结果来执行各种控制。
在以上说明的双层电梯系统201中,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11组装于安全门220而兼用作登记装置、登记时识别装置以及拍摄装置。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11读取存储于利用者识别装置19的识别信息,基于该读取到的识别信息来登记目的地层并且识别登记了该目的地层的利用者。即使是这样的结构的双层电梯系统201,例如也能够可靠地确认利用者是否乘入了根据登记的目的地层而分配的正确的乘用轿厢5,因而能够提高运行效率。进而,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11通过利用拍摄部231拍摄通过了安全门220的利用者并将拍摄信息发送给控制装置,能够在控制装置50侧判定该利用者是否是非通常利用者。由此,能够可靠地进行仅允许非通常利用者进行切换的从双运转模式向单运转模式的切换控制。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的双层电梯系统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以上说明的登记时识别装置、乘用轿厢识别装置,只要分别是能够识别利用者的结构即可,不限于上述结构。登记时识别装置、乘用轿厢识别装置例如也可以是利用生物认证、密码的输入等来识别利用者的结构。另外,在以上说明的双层电梯系统中,作为利用者识别装置,虽然以IC卡为一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利用者识别装置也可以是内置有RFID标签等且具备显示器、扬声器等报知单元的便携终端装置(例如,便携电话、平板终端等)。
根据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的双层电梯系统,能够提高便利性和运行效率。
虽然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作为例子而提出,并非意在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各样的形态来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与包含于发明的范围、要旨同样地,包含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双层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登记装置,其设置于具有上下连接的2个乘用轿厢的双层电梯的外部,能够对设置有该双层电梯的建筑物内的目的地层进行登记;
控制装置,其在使上下的各乘用轿厢以隔1楼层的方式进行响应的双运转模式下,使根据由利用者登记的所述目的地层而分配的所述乘用轿厢向该利用者所等待的在所述双运转模式下能停止的预定的楼层的乘梯处移动;以及
拍摄装置,其对利用所述登记装置登记了所述目的地层的所述利用者进行拍摄;
所述控制装置,
根据由所述拍摄装置拍摄到的所述利用者的拍摄信息,利用图像识别来判定该利用者是否是非通常利用者,
在判定为所述利用者是所述非通常利用者、且检测到该非通常利用者对所述登记装置的操作的情况下,将所述双层电梯的运行控制方式从所述双运转模式切换为将上下的各乘用轿厢的一方的轿厢设为不使用而使另一方的乘用轿厢对各层进行响应的单运转模式,在此基础上,使所述上下的各乘用轿厢之中能使用的所述另一方的乘用轿厢向所述非通常利用者所等待的楼层的所述乘梯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电梯系统,
所述登记装置设置有登记时识别装置,该登记时识别装置通过从事先存储有用于识别所述利用者的识别信息的利用者识别装置读取该识别信息来进行识别,
对所述登记装置的操作是所述非通常利用者使所述登记时识别装置读取存储于所述利用者识别装置的所述识别信息的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电梯系统,
所述登记装置设置有所述非通常利用者专用的预定按钮,
对所述登记装置的操作是所述非通常利用者按下所述预定按钮的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层电梯系统,
所述非通常利用者包括轮椅利用者、推车利用者以及高龄者中的至少一者。
CN201510937183.4A 2015-06-09 2015-12-15 双层电梯系统 Pending CN10624152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16921A JP2017001812A (ja) 2015-06-09 2015-06-09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2015-116921 2015-06-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41521A true CN106241521A (zh) 2016-12-21

Family

ID=57626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37183.4A Pending CN106241521A (zh) 2015-06-09 2015-12-15 双层电梯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7001812A (zh)
CN (1) CN106241521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73283B2 (ja) * 2017-04-13 2020-03-25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システム
US10875742B2 (en) * 2017-11-09 2020-12-29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service request using user device with filtered destination floor selection
JP6673613B2 (ja) * 2018-07-31 2020-03-25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6891230B2 (ja) * 2019-07-25 2021-06-18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JP7001720B2 (ja) * 2020-02-05 2022-01-20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7155341B1 (ja) * 2021-06-08 2022-10-18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乗り場行先階登録システ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23148B1 (zh) * 1968-11-05 1973-07-11
JP2004010303A (ja) * 2002-06-10 2004-01-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利用客検出装置
JP2004131226A (ja) * 2002-10-09 2004-04-30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CN1605555A (zh) * 2000-04-19 2005-04-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23148B1 (zh) * 1968-11-05 1973-07-11
CN1605555A (zh) * 2000-04-19 2005-04-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JP2004010303A (ja) * 2002-06-10 2004-01-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利用客検出装置
JP2004131226A (ja) * 2002-10-09 2004-04-30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001812A (ja) 2017-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41521A (zh) 双层电梯系统
CN109292579B (zh) 电梯系统、图像识别方法和运行控制方法
FI124003B (fi) Hissijärjestelmä
AU2006275280B2 (en) Method for assigning a user to an elevator system
CN106809708B (zh) 电梯的群管理系统
CN106395520B (zh) 电梯群管理系统和电梯群管理方法
CN108529360A (zh) 电梯装置、电梯系统以及自主机器人的控制方法
CN105307963B (zh) 分派电梯的方法以及电梯系统
CN102992122A (zh) 电梯运行控制方法、以及应用该方法的电梯运行控制装置、电梯运行控制系统
JP2012056653A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CN101351396A (zh) 与呼梯相关的电梯轿厢标识
JP6416326B1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およびエレベータ制御方法
CN103420233A (zh)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以及群管理控制方法
JP6510596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システム
JP2019081622A (ja) 外部システム連携配車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2753465B (zh) 电梯的引导装置
CN103253559A (zh) 电梯的运行控制装置以及电梯的运行控制方法
JP2013112515A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CN104291172A (zh) 电梯控制系统
CN108298391A (zh) 电梯的群管理系统
JP5033723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運転制御システム
CN108349683A (zh) 电梯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5270938B (zh) 电梯系统
CN105984768A (zh) 电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144808B (zh) 电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