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67886A - 电梯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367886A CN108367886A CN201580085261.0A CN201580085261A CN108367886A CN 108367886 A CN108367886 A CN 108367886A CN 201580085261 A CN201580085261 A CN 201580085261A CN 108367886 A CN108367886 A CN 10836788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ser
- car
- elevator
- destination floor
- wome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3/00—Applications of devices for indicating or signalling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elevat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02—Door or gate operation
- B66B13/14—Control systems or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Elevator Doo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电梯控制装置在电梯的乘梯时自动分析利用者的性别,在是女性1人+男性的情况下进入防范运转模式。全体利用者一个人一个人地进行目的地楼层登记。在登记目的地楼层时,按照每个利用者将利用者和目的地楼层关联起来。在轿厢到达女性的目的地楼层时,女性先下梯,在女性的下梯完成后,暂且将门完全关闭。在门完成完全关闭后间隔规定的时间后再次将门完全打开,男性下梯。因此,能够使女性和男性之间保持距离,防止女性被男性尾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控制装置,尤其涉及防止女性利用者在下电梯后被其他利用者尾随的情况的电梯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的电梯防范装置中,在用于进行呼梯登记的呼梯按钮之外,还设有防范用的操作按钮。在利用者操作了操作按钮的情况下,防范设备工作预先设定的规定期间。
例如,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现有的电梯防范运转装置中,在轿厢内设有特定按钮。电梯仅在利用者按下特定按钮的期间中工作。在电梯工作的过程中,当利用者松开特定按钮时,警报装置工作。
例如,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现有的电梯防范运转装置具有:夜间检测装置,其检测当前时刻是夜间的情况;以及乘客检测装置,其检测轿厢内的利用者是一个人的情况。在夜间检测装置检测出当前时刻是夜间且乘客检测装置检测出轿厢内的利用者是一个人的情况下,使轿厢能够运行。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0-21827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昭63-1845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昭58-1350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现有装置中,没有关注下梯后的利用者的情况,因而存在不能防止利用者在下梯后被其他利用者尾随的问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3的现有装置中,在夜间时,轿厢仅在利用者是一个人时运行,因而利用者在下梯后被尾随的可能性降低。但是,在专利文献3的现有装置中,虽说是夜间,但也存在由于仅一个利用者一个利用者地工作而使得效率非常差的问题。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工作效率的降低并防止女性利用者在下梯后被尾随的电梯控制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控制装置进行电梯的运行控制,所述电梯控制装置具有:轿厢内影像输入部,其被输入所述电梯的轿厢内的影像数据;性别判定部,其根据所述影像数据,判定所述轿厢内的利用者的性别;运转模式切换部,其根据由所述性别判定部判定出的所述利用者的性别,判定所述轿厢内的当前的利用者构成是否符合用于将所述电梯的运转模式从通常模式切换为防范运转模式的、与所述轿厢内的所述利用者的性别及其人数有关的条件,在符合所述条件的情况下,将所述电梯的运转模式从通常模式切换为防范运转模式;轿厢内目的地楼层登记部,其设于所述轿厢内,通过所述利用者的操作登记所述利用者的目的地楼层;利用者目的地楼层关联部,其在所述电梯的运转模式是所述防范运转模式的情况下,按照每个登记了所述目的地楼层的所述利用者,将所述利用者与所述目的地楼层关联起来;运转控制部,其依照所述轿厢内目的地楼层登记部登记的所述目的地楼层,进行所述轿厢的运行及所述轿厢的门开闭动作的控制;以及通知部,其对所述轿厢内的利用者进行通知,所述运转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在使所述轿厢到达在所述轿厢内目的地楼层登记部中登记的所述目的地楼层时,在被所述利用者目的地楼层关联部与所述目的地楼层关联起来的利用者是女性、且所述目的地楼层还与其他利用者相关联的情况下,使从所述通知部播放广播由此提示仅所述女性的利用者下梯,然后进行所述轿厢的开门,在确认到所述女性的利用者下梯后进行所述轿厢的关门,然后再为所述其他利用者下梯而再次进行所述轿厢的开门,另一方面,与所述目的地楼层相关联的利用者是女性、且所述目的地楼层未与其他利用者相关联的情况下,在确认到所述女性的利用者下梯后,使所述轿厢运行到与所述其他利用者相关联的下一个目的地楼层。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电梯控制装置中,在利用者乘梯时自动判定利用者的性别,在女性下梯之后且男性下梯之前暂且进行关门,因而利用者无需进行特别的操作,即可使女性和男性之间保持距离,能够防止女性被男性尾随。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4的电梯控制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4的电梯控制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功能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4的电梯控制装置的基本设定数据存储部所存储的基本设定数据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装置的利用者信息数据存储的利用者信息数据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装置的乘梯时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装置的轿厢呼梯登记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装置的轿厢呼梯登记有无判定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8A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装置的利用者位置信息更新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8B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装置的轿厢内的区划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装置的轿厢停靠决定时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3的电梯控制装置的轿厢停靠时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控制装置对管理室的通报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控制装置的步行速度确认模式转移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控制装置的步行速度监视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控制装置的基本设定数据变更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4的电梯控制装置的硬件结构的硬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装置的动作的概念图。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图3示出实施方式1的设定有从“通常模式”向“防范运转模式”切换用的条件的基本设定数据的一例。图4示出按照每个利用者存储利用者信息的利用者信息数据的一例。
设置有本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装置的电梯具有轿厢104、供轿厢104升降用的井道(未图示)和在井道的上部设置的机房(未图示)。在机房设置有用于控制轿厢104的运行的电梯控制盘110(参照图2)。
下面,使用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装置的动作的概要。
如图1所示,在轿厢104内设置有轿厢监视摄像机105。轿厢监视摄像机105拍摄轿厢104内部,并输出轿厢104内的影像数据。并且,在各楼层的层站100、107设置有层站监视摄像机103。层站监视摄像机103拍摄层站100、107,并输出层站100、107的影像数据。
首先,如图1的(1)所示,在层站100,利用者101、102通过按下在层站设置的层站按钮而进行层站呼梯登记。在图1的例子中,利用者101是男性,利用者102是女性。轿厢104响应于层站呼梯登记进行运行而停层在层站100。在轿厢100开门时,利用者101、102乘入轿厢104。此时,根据由轿厢监视摄像机105拍摄的影像数据,判定利用者101、102的性别。由此,在图4所示的利用者信息数据中,按照每个利用者101、102存储性别信息。
接着,如图1的(2)所示,针对轿厢104内的利用者101、102,在轿厢104内进行指示每个利用者登记目的地楼层的广播。作为该广播的例子,例如设为“正在进行防范运转。请全体乘客登记目的地楼层。”等。由此,各利用者101、102按下轿厢内的操作盘的按钮来登记目的地楼层。此时,根据目的地楼层登记时的时刻、影像数据的时刻和利用者的特征,识别是哪个利用者登记了哪个目的地楼层。由此,在图4所示的利用者信息数据中,按照每个利用者101、102存储目的地楼层信息。在图1的例子中,利用者101、102的目的地楼层都是“2层”。
接着,如图1的(3)所示,轿厢104运行到由利用者101、102登记的目的地楼层,轿厢104在该目的地楼层的层站107停层。在此,在轿厢104内进行广播。作为该广播的例子,例如设为“正在进行防范运转。请女性下梯。男性请稍等,因为要关门一次。”等。依照该广播,女性利用者102先下梯。
在女性利用者102下梯完成后,如图1的(4)所示,轿厢104的门106暂且关门。
接着,如图1的(5)所示,在进行了“门打开,请男性也下梯。”等广播后,轿厢104的门106开门。依照该广播,男性利用者101下梯。
另外,也可以是,当此时检测出男性利用者101不遵从广播的指示,在女性利用者102下梯时男性利用者101也要一起下梯的情况下,进行蜂鸣通知并通报给管理室。
另外,也可以是,当男性利用者101在下梯后,利用者101在层站107的步行速度为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利用者101的行动是异常行动,进行蜂鸣通知并通报给管理室。
在图1的例子中示出了利用者101、102的目的地楼层相同的情况。但是,在利用者101、102的目的地楼层不同的情况下,当在图1的(3)中利用者102下梯后,在图1的(4)中将轿厢104的门106关门,并直接使轿厢104运行到下一个登记楼层。
另外,虽然在图1中未图示,但是本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装置在电梯的运转模式是通常模式的情况下,进行普通的通常的电梯运行。
下面,使用图3对实施方式1的基本设定数据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在基本设定数据中包含以下的数据。
代码31:“防范功能”:表示电梯有无防范功能的信息。
代码32:“防范功能工作时间段”:表示使防范功能工作的时间段的信息。
代码33:“防范功能工作人数”:表示用于判定是否使防范功能工作的关于利用者人数阈值的信息。在轿厢104内的利用者的人数是该“工作人数”以下的情况下,使防范功能工作。
代码34:“防范功能工作人数[女性]”:表示使防范功能工作的关于女性利用者人数的阈值的信息。在轿厢104内的女性利用者的人数等于该“工作人数[女性]”的情况下,使防范功能工作。
代码35:“防范功能通知数”:表示用于判定是否通报给管理室的关于蜂鸣通知次数的计数值阈值的信息。在蜂鸣通知的计数值大于该“通知数”的情况下向管理室进行通报。
代码36:“防范速度步行速度基准值”:表示用于判定利用者的行动是否异常的关于利用者的步行速度的阈值的信息。在利用者的步行速度为该“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异常,并进行蜂鸣通知。
代码37:“防范功能步行速度通知数”:表示关于基于步行速度的判定进行的蜂鸣通知的次数计数值的阈值的信息。在该蜂鸣通知的计数值大于“步行速度通知数”的情况下向管理室进行通报。
另外,关于代码35~37的信息,并不需要一定包含在基本设定数据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包含。
下面,使用图4对利用者信息数据进行说明。利用者信息数据是按照每个利用者而存储的。
如图4所示,在利用者信息数据中包含以下的数据。
代码38:“性别”:与利用者的性别相关的信息。如果利用者是女性,则存储“女性”,如果利用者是男性,则存储“男性”。
代码39:“乘梯时间”:利用者乘入轿厢104的时刻的信息。在图4的例子中,为上午9时10分00秒。
代码40:“目的地楼层”:利用者所登记的目的地楼层的信息。在图4的例子中,为3层。
代码41:“位置”:利用者在轿厢104内的位置的信息。在图4中是没有存储“位置”信息的状态。“位置”信息例如按照图8B所示,轿厢104内部被划分为多个区划,对各个区划分配了编号。此时,通过由轿厢监视摄像机105拍摄轿厢104内部并分析其影像数据,由此确定利用者所在的区划,并存储该区划的编号作为“位置”信息。另外,图8B的示例只不过是一例,也可以将轿厢104内部划分成前方、中间、后方这三个区划。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将前方设为图8B的编号1~3的区域,将中间设为图8B的编号4~6的区域,将后方设为图8B的编号7~9的区域。
另外,关于代码41的信息,并不需要一定包含在利用者数据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包含。
下面,使用图2对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装置具有基于轿厢呼梯的停靠检测部1、轿厢内目的地楼层登记部2、乘梯检测部3、轿厢内影像输入部4、层站影像输入部5、门开闭部6、通知部7、通报部8及基本设定数据输入部22。它们设于电梯控制盘110的外部。
另外,如图2所示,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装置具有停靠楼层的登记者判定部9、人物行动分析部10、性别判定部11、步行速度分析部12、利用者目的地楼层关联部13、利用者性别关联部14及运转模式切换部15。
另外,如图2所示,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装置具有乘梯位置信息更新部16、运转控制部17、下梯动作检测部18、下梯动作者判定部19、基本设定数据存储部20及利用者信息数据存储部21。
另外,图2的结构中的一部分结构与在通常的电梯运行中使用的结构共用。
图15示出构成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装置的硬件结构。如图15所示,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装置由处理器200、存储器201、输入装置202和输出装置203构成。
图2的基本设定数据存储部20及利用者信息数据存储部21是存储器201。
图2的停靠楼层的登记者判定部9、人物行动分析部10、性别判定部11、步行速度分析部12、利用者目的地楼层关联部13、利用者性别关联部14、运转模式切换部15、乘梯位置信息更新部16、运转控制部17、下梯动作检测部18及下梯动作者判定部19,通过由处理器200执行存储在存储器201中的程序而实现。并且,也可以由多个处理器及多个存储器协作来执行这些功能。
图2的基于轿厢呼梯的停靠检测部1、轿厢内目的地楼层登记部2、乘梯检测部3、轿厢内影像输入部4、层站影像输入部5及基本设定数据输入部22是输入装置202。并且,也可以由多个输入装置来实现这些功能。
门开闭部6、通知部7及通报部8是输出装置203。并且,也可以由多个输出装置来实现这些功能。
下面,对图2的各个结构进行说明。
基于轿厢呼梯的停靠检测部1根据由利用者101、102登记的轿厢呼梯,检测轿厢104是否已停靠在登记楼层。基于轿厢呼梯的停靠检测部1将检测结果输出给停靠楼层的登记者判定部9。
轿厢104内的利用者对轿厢内目的地楼层登记部2登记目的地楼层。轿厢内目的地楼层登记部2由设于轿厢104内的轿厢操作盘构成。
乘梯检测部3检测位于层站100、107的利用者乘入轿厢104的情况。乘梯检测部3由层站监视摄像机103和轿厢监视摄像机105构成。或者,也可以由在轿厢104设置的用于测定轿厢104的承载重量的称量传感器构成乘梯检测部3。
轿厢内影像输入部4拍摄轿厢104内部,向电梯控制盘110输入轿厢内影像数据。轿厢内影像输入部4由轿厢监视摄像机105构成。
层站影像输入部5拍摄层站100、107,向电梯控制盘110输入层站影像数据。层站影像输入部5由层站监视摄像机103构成。
门开闭部6进行轿厢104的门016的开闭驱动。门开闭部6由设于轿厢104的门驱动装置(未图示)构成。门驱动装置具有用于使门106进行开闭的电机。
通知部7进行蜂鸣通知。通知部7由蜂鸣器构成。
通报部8进行向管理室的通报。关于通报的方法,例如可以举出使设置在管理室的蜂鸣器鸣响、使设置在管理室的灯点亮、在管理室中进行广播、在设置于管理室的计算机的画面上显示消息等。
在基于轿厢呼梯的停靠检测部1检测出轿厢104已停靠在登记楼层的情况下,停靠楼层的登记者判定部9参照图4所示的利用者信息数据,判定登记了该登记楼层的利用者中是否存在女性利用者。在存在女性利用者的情况下,停靠楼层的登记者判定部9判定登记了该登记楼层的利用者中是否也存在男性利用者。停靠楼层的登记者判定部9向运转控制部17输出判定结果。
人物行动分析部10根据来自轿厢内影像输入部4的轿厢内影像数据,检测轿厢104内的利用者的位置,并且检测有无利用者的移动。
在由乘梯检测部3检测出利用者的乘梯的情况下,性别判定部11对来自轿厢内影像输入部4的轿厢内影像数据进行分析,判定轿厢104内的利用者的性别。判定结果被输出给利用者性别关联部14及运转模式切换部15。
另外,在此对性别判定部11的性别判定方法进行说明。
性别判定部11通过对来自轿厢内影像输入部4的轿厢内影像数据与预先设定的每种性别的特征数据进行模式匹配,来判定利用者的性别。
在此,关于每种性别的特征数据,例如可以举出与身高相关的数据、与肩宽相关的数据、与头发部分的发量相关的数据、与人脸的腮部的温度相关的数据、与人脸的嘴唇部分的色彩相关的数据、与服装部分的色彩相关的数据、与鞋子的鞋跟高度相关的数据、与足迹相关的数据等。可以使用这些特征数据中的两种以上的特征数据,将命中男性特征的命中数和命中女性特征的命中数进行比较,选择命中数多的一方的性别作为该利用者的性别。
另外,作为每种性别的特征数据的另一例子,可以举出与每种性别的步行姿势的特征相关的数据。对比男性和女性的步行姿势存在如下倾向:作为男性步行姿势的特征,男性的肩的部分的相对的位置位移量大于女性,而男性的腰的部分的相对的位置位移量小于女性。因此,可以根据来自轿厢内影像输入部4的轿厢内影像数据求出各利用者的肩的部分的位移量及腰的部分的位移量,计算肩的部分的位移量相对于腰的部分的位移量的比例,以在该比例的值为阈值以上时判定为利用者的性别是男性、在小于阈值时判定为利用者的性别是女性的方式来判定利用者的性别。
这些只是一个例子,也可以使用其它任意的方法进行性别判定。
步行速度分析部12根据来自层站影像输入部5的层站影像数据运算层站处的利用者的步行速度,将该步行速度与图3的基本设定数据的“防范功能步行速度基准值”进行比较。在比较的结果是该步行速度为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步行速度分析部12判定为利用者的行动异常。另外,步行速度分析部12是在后述的实施方式3中使用的,在实施方式1中不是特别需要,因而不是一定需要设置。
利用者目的地楼层关联部13根据来自轿厢内目的地楼层登记部2及人物行动分析部10的信息,按照每个利用者将利用者和该利用者登记的目的地楼层关联起来,并更新在利用者信息数据存储部21中存储的图4的利用者信息数据的“目的地楼层”信息。
利用者性别关联部14根据性别判定部11的判定结果,按照每个利用者将利用者和该利用者的性别关联起来,在被存储于利用者信息数据存储部21的图4的利用者信息数据的“性别”信息中,存储由性别判定部11判定出的性别(男性/女性)。
运转模式切换部15根据图3的基本设定数据、性别判定部11的判定结果及图4的利用者信息数据中的至少一种数据,切换电梯的运转模式。
乘梯位置信息更新部16在根据图3的基本设定数据判定为当前的运转模式是防范运转模式的情况下,根据人物行动分析部10的分析结果,按照每个利用者更新图4的利用者信息数据的“位置”信息。
运转控制部17根据图3的基本设定数据、来自停靠楼层的登记者判定部9的信号、以及由运转模式切换部15设定的运转模式,使轿厢104运行,并且控制门开闭部6、通知部7及通报部8的动作。
下梯动作检测部18根据来自下梯动作者判定部19的判定结果,按照每种利用者性别检测利用者的下梯是否已完成。
下梯动作者判定部19根据图4的利用者信息数据判定在登记楼层下梯的利用者是女性还是男性。并且,在轿厢104已停层于登记楼层时,下梯动作者判定部19判定正在进行下梯动作的利用者的性别。
基本设定数据存储部20存储图3所示的基本设定数据。基本设定数据存储部20由设于电梯控制盘110的存储器201(参照图5)构成。
利用者信息数据存储部21存储图4所示的利用者信息数据。利用者信息数据存储部21由设于电梯控制盘110的存储器(参照图15)构成。
基本设定数据输入部22供从外部输入基本设定数据。所输入的基本设定数据被存储在基本设定数据存储部20中。基本设定数据输入部22由设于电梯控制盘110的键盘及鼠标等接口装置构成。另外,基本设定数据输入部22是在后述的实施方式4中使用的,在实施方式1中不是特别需要,因而不是一定需要设置。但是,在不设置基本设定数据输入部22的情况下,预先在基本设定数据存储部20中存储有各信息已完成输入的图3的基本设定数据。
在本实施方式1中,在轿厢104内的利用者的人数在图3的基本设定数据的“工作人数”以下且轿厢104内的女性人数等于图3的基本设定数据的“女性工作人数”的情况下,转入“防范运转模式”。
在“防范运转模式”中,当轿厢内目的地楼层登记部2被登记了目的地楼层时,通过利用者目的地楼层关联部13将该目的地楼层按照每个利用者存储在图4所示的利用者信息数据的“目的地楼层”信息中。人物行动分析部10对从轿厢内影像输入部4输入的影像数据进行分析,检测轿厢104内的利用者有无移动。乘梯位置信息更新部15根据人物行动分析部10的检测结果,对于发生了移动的利用者,更新图4的利用者信息数据的“位置”信息。
接着,由运转控制部17检测是否是轿厢104的停靠决定。在是停靠决定的情况下,停靠楼层的登记者判定部9根据图4的利用者信息数据的“性别”信息及“目的地楼层”信息,检测是否停靠楼层存在女性利用者的呼梯登记且在女性利用者以外还存在呼梯登记。
接着,基于轿厢呼梯的停靠检测部1检测出轿厢104已停靠。在轿厢104停靠后,由下梯动作检测部18进行下梯动作者的判定。当男性在女性完成下梯动作前开始下梯动作的情况下,通过通知部7进行蜂鸣通知。在女性完成下梯动作时,通过门开闭部6将门完全关闭,并通过通知部7进行“让您久等了…”等广播通知,并再次通过门开闭部6将门完全打开后,男性开始下梯动作。
下面,使用图5~图10的流程图对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乘梯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在步骤S1中,电梯控制盘110判定是否图3的基本设定数据的“防范功能”的设定是“有防范功能”且当前时刻在图3的基本设定数据的“防范功能工作时间段”的范围内。
在“没有防范功能”或者不是“防范功能工作时间段”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的“否”,结束图5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有防范功能”而且是“防范功能工作时间段”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的“是”。
在步骤S2中,乘梯检测部3判定是否检测出利用者的乘梯。
在未检测出乘梯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的“否”,结束图5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检测出乘梯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的“是”。
在步骤S3中,电梯控制盘110通过性别判定部11从轿厢内影像输入部4接收轿厢内影像数据。性别判定部11分析轿厢内影像数据,判定利用者的性别。此时,将各利用者的特征数据作为用于确定各利用者的特征数据进行保存。特征数据优选服装的颜色或形状等。或者,也可以直接沿用在性别判定中使用的特征。
在步骤S4中,电梯控制盘110通过利用者性别关联部14,根据性别判定部11的判定结果,按照每个利用者对图4的利用者信息数据的“性别”信息设定性别信息。
在步骤S5中,电梯控制盘110按照每个利用者对图4的利用者信息数据的“乘梯时间”信息设定乘梯时间信息。
在步骤S6中,电梯控制盘110参照图4的利用者信息数据求出利用者的总数,并更新存储器201内的乘梯人数。
在步骤S7中,电梯控制盘110判定当前的运转模式是否是“防范运转模式”。
在是“防范运转模式”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7的“是”,结束图5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不是“防范运转模式”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7的“否”。
在步骤S8中,电梯控制盘110判定当前的乘梯人数是否是图3的基本设定数据的“防范功能工作人数”以下。
在不是“防范功能工作人数”以下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8的“否”,结束图5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是“防范功能工作人数”以下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8的“是”。
在步骤S9中,电梯控制盘110判定轿厢104内的女性的人数是否与图3的基本设定数据的“防范功能工作人数[女性]”相等。
在不同于“防范功能工作人数[女性]”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9的“否”,结束图5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与“防范功能工作人数[女性]”相等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9的“是”。
在步骤S10中,电梯控制盘110通过运转模式切换部15将运转模式设为“防范运转模式”。
接着,在步骤S11中,进行表示防范运转中的广播,结束图5的处理。作为该广播的例子,设为“正在进行防范运转。在女性的下梯楼层,在女性下梯后将暂且关门,然后请男性下梯。多谢配合。”等。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轿厢呼梯登记时的动作的流程图。图6的流程是在图5的流程之后执行的。
首先,在步骤S12中,电梯控制盘110根据利用者向轿厢内目的地楼层登记部2进行的呼梯登记的信息,判定是否登记了轿厢呼梯。即,判定利用者在轿厢104内的轿厢操作盘中是否为了指定目的地楼层而按下了任意的楼层按钮。
在未登记轿厢呼梯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2的“否”,结束图6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登记了轿厢呼梯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2的“是”。
在步骤S13中,电梯控制盘110判定是否图3的基本设定数据的“防范功能”的设定是“有防范功能”且当前时刻在图3的基本设定数据的“防范功能工作时间段”的范围内。
在“没有防范功能”或者不是“防范功能工作时间段”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3的“否”,结束图6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有防范功能”且是“防范功能工作时间段”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3的“是”。
在步骤S14中,电梯控制盘110通过人物行动分析部10对来自轿厢内影像输入部4的轿厢内影像数据进行分析,确定进行了轿厢呼梯登记的利用者。即,根据利用者在轿厢104内的轿厢操作盘登记目的地楼层的时刻的影像数据,并按照进行了轿厢呼梯登记的利用者的特征,来确定进行了轿厢呼梯登记的利用者。即,将在图5的步骤S3中保存的特征数据和进行了轿厢呼梯登记的利用者进行核对,由此确定利用者。
在步骤S15中,电梯控制盘110通过利用者目的地楼层关联部13,针对每个登记了目的地楼层的利用者将利用者和目的地楼层关联起来,并对图4的利用者信息数据的“目的地楼层”信息设定目的地楼层,结束图6的处理。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有无轿厢呼梯登记的判定动作的流程图。图7的流程是在图6的流程之后执行的。
在步骤S16中,电梯控制盘110判定是否图3的基本设定数据的“防范功能”的设定是“有防范功能”且当前时刻在图3的基本设定数据的“防范功能工作时间段”的范围内。
在“没有防范功能”或者不是“防范功能工作时间段”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6的“否”,结束图7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有防范功能”且是“防范功能工作时间段”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6的“是”。
在步骤S17中,电梯控制盘110参照存储在利用者信息数据存储部21中的图4的利用者信息数据,判定是否存在没有被设定利用者信息数据的“目的地楼层”信息且从利用者信息数据的“乘梯时间”信息的乘梯时刻到当前时刻的时间为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以上的利用者。
在不存在符合条件的利用者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7的“否”,在步骤S20中解除出发阻止,结束图7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存在符合条件的利用者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7的“是”。
在步骤S18中,电梯控制盘110使通知部7驱动而使其进行表示需要全体利用者登记目的地楼层的广播通知,在步骤S19中阻止出发,结束图7的处理。作为该广播的例子,设为“正在进行防范运转。请全体乘客登记目的地楼层。”等。
这样,反复执行图7的处理使全体利用者进行轿厢呼梯登记,一直到在步骤S17的判定中确认到不存在未进行轿厢呼梯登记的利用者为止。
图8A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利用者位置信息的更新动作的流程图。
在步骤S21中,电梯控制盘110判定是否图3的基本设定数据的“防范功能”的设定是“有防范功能”且当前时刻在图3的基本设定数据的“防范功能工作时间段”的范围内。
在“没有防范功能”或者不是“防范功能工作时间段”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1的“否”,结束图8A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有防范功能”且是“防范功能工作时间段”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1的“是”。
在步骤S22中,电梯控制盘110判定当前的运转模式是否是“防范运转模式”。
在不是“防范运转模式”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2的“否”,结束图8A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是“防范运转模式”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2的“是”。
在步骤S23中,电梯控制盘110通过人物行动分析部10对从轿厢内影像输入部4输入的轿厢内影像进行分析,取得利用者的位置信息。“位置”信息例如按照图8B所示,轿厢104内部被划分成多个区划,对各个区划预先分配了编号。此时,通过由轿厢监视摄像机105拍摄轿厢104内部并对其影像数据进行分析,来确定利用者所在的区划,并取得该区划的编号作为“位置”信息。另外,图8B是示出轿厢104内的地面的俯视图,标号106表示轿厢104的门。并且,图8B的例子只不过是一例,也可以将轿厢104内部划分成前方、中间、后方三个区划。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将前方设为图8B的编号1~3的区域,将中间设为图8B的编号4~6的区域,将后方设为图8B的编号7~9的区域。
接着,在步骤S24中,电梯控制盘110通过乘梯位置信息更新部16,按照每个利用者对图4的利用者信息数据所示的“位置”信息设定在步骤S23中取得的利用者的位置信息,并结束图8的处理。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轿厢停靠决定时的动作的流程图。图9的流程是在图7或者图8A的流程之后执行的。
在步骤S25中,电梯控制盘110判定是否通过运转控制部17决定了轿厢104停靠在某个楼层。该情况下的停靠包含基于轿厢呼梯登记的停靠和基于层站呼梯登记的停靠这两种。
在轿厢未决定停靠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5的“否”,结束图9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轿厢决定了停靠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5的“是”。
在步骤S26中,电梯控制盘110判定是否图3的基本设定数据的“防范功能”的设定是“有防范功能”且当前时刻在图3的基本设定数据的“防范功能工作时间段”的范围内。
在“没有防范功能”或者不是“防范功能工作时间段”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6的“否”,结束图9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有防范功能”且是“防范功能工作时间段”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6的“是”。
在步骤S27中,电梯控制盘110判定当前的运转模式是否正处于“防范运转模式”。
在不是“防范运转模式”中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7的“否”,结束图9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正处于“防范运转模式”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7的“是”。
在步骤S28中,电梯控制盘110通过基于轿厢呼梯的停靠检测部1,判定在步骤S25中确认到的轿厢104的停靠是否是基于轿厢呼梯的停靠。
在不是基于轿厢呼梯的停靠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8的“否”,结束图9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是基于轿厢呼梯的停靠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8的“是”。
在步骤S29中,电梯控制盘110参照图4的利用者信息数据,判定是否存在利用者信息数据的“目的地楼层”信息是下一个停靠楼层且利用者信息数据的“性别”信息是“女性”的利用者。
在下一个停靠楼层是目的地楼层的女性不存在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9的“否”,结束图9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存在停靠楼层是目的地楼层的女性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9的“是”。
在步骤S30中,电梯控制盘110参照图4的利用者信息数据,判定是否存在利用者信息数据的“目的地楼层”信息是下一个停靠楼层且利用者信息数据的“性别”信息是“男性”的利用者。
在停靠楼层是目的地楼层的男性不存在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0的“否”,结束图9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存在停靠楼层是目的地楼层的男性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0的“是”。
在步骤S31中,电梯控制盘110控制通知部7使进行表示如下内容的广播通知:请女性先下梯,在女性的下梯完成后暂且关门,然后再开门请男性下梯。作为广播的例子,设为“正在进行防范运转。请从女性开始下梯。男性请稍等,因为要关一次门。”等。
在步骤S32中,电梯控制盘110通过运转模式切换部15将运转模式切换为“下梯判定模式”,并结束图9的处理。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轿厢停靠时的动作的流程图。图10的流程是在图9的流程之后执行的。
在步骤S33中,基于轿厢呼梯的停靠检测部1判定轿厢是否已停靠。
在轿厢尚未停靠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3的“否”,结束图10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轿厢已停靠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3的“是”。
在步骤S34中,电梯控制盘110判定是否图3的基本设定数据的“防范功能”的设定是“有防范功能”且当前时刻在图3的基本设定数据的“防范功能工作时间段”的范围内。
在“没有防范功能”或者不是“防范功能工作时间段”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4的“否”,结束图10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有防范功能”且是“防范功能工作时间段”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4的“是”。
在步骤S35中,电梯控制盘110判定当前的运转模式是否正处于“防范运转模式”。
在不是“防范运转模式”中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5的“否”,结束图10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正处于“防范运转模式”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5的“是”。
在步骤S36中,电梯控制盘110通过人物行动分析部10对从轿厢内影像输入部4输入的轿厢内影像数据进行分析而解析利用者移动的轨迹。
在步骤S37中,电梯控制盘110通过下梯动作者判定部19,根据在步骤S36中取得的利用者的移动轨迹,判定利用者是否正在向门方向移动。
在利用者正向门方向移动的情况下,该移动是“下梯动作”,因而进入步骤S37的“是”,在步骤S38作为“下梯动作检出状态”,进入步骤S40。
另一方面,在利用者未向门方向移动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7的“否”,在步骤S39中作为“下梯动作解除状态”,进入步骤S40。
在步骤S40中,电梯控制盘110判定是否是“下梯动作检出状态”。
在不是“下梯动作检出状态”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0的“否”,结束图10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是“下梯动作检出状态”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0的“是”。
在步骤S41中,电梯控制盘110判定正在进行“下梯动作”的利用者的图4的利用者信息数据的“目的地楼层”信息是否与停靠楼层相同。
在停靠楼层与正进行“下梯动作”的利用者的目的地楼层不同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1的“否”,在步骤S59中进行蜂鸣通知,在步骤S60中进行表示需要乘梯到目的地楼层的广播通知,并结束图10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停靠楼层与正进行“下梯动作”的利用者的目的地楼层相同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1的“是”。
接着,在步骤S42中,电梯控制盘110判定当前的运转模式是否正处于“下梯判定模式”。
在不是“下梯判定模式”中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2的“否”,在步骤S55中判定是否停靠楼层是目的地楼层的全体人员的下梯已完成。
在全体人员的下梯尚未完成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55的“否”,结束图10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全体人员的下梯已完成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55的“是”,在步骤S56中判定是否轿厢内的男性是0人。
在轿厢内的男性是0人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56的“是”,在步骤S58中,通过运转模式切换部15将运转模式设为“通常模式”,并结束图10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轿厢内的男性不是0人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56的“否”,在步骤S57中判定是否轿厢内的女性是0人。
在轿厢内的女性是0人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57的“是”,通过运转模式切换部15将运转模式设为“通常模式”,并结束图10的处理。
在轿厢内的女性不是0人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57的“否”,并结束图10的处理。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42中是“下梯判定模式”中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2的“是”。
在步骤S43中,电梯控制盘110判定正在进行“下梯动作”的利用者的图4的利用者信息数据的“性别”信息是否为“女性”。
当在步骤S43中判定为正在进行“下梯动作”的乘客是“女性”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3的“是”,在步骤S44中,通过下梯动作检测部18判定“女性”的下梯动作是否已完成。
在“女性”的下梯动作尚未完成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4的“否”,结束图10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女性”的下梯动作已完成情况下,进入步骤S44的“是”,在步骤S45中进行关门,并在步骤S46中判定门是否已完全关闭。
在门尚未完全关闭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6的“否”,结束图10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门已完全关闭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6的“是”,在步骤S47中,在从门完全关闭起经过了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后,进行“让您久等了。”等的广播通知,然后在步骤S48中进行开门,并结束图10的处理。此时的规定时间可以在10秒~1分钟左右的范围内任意设定。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43中判定为正进行“下梯动作”的利用者是“男性”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3的“否”,在步骤S49中判定是否“女性”已完成下梯。
当在步骤S49中判定为“女性”尚未完成下梯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9的“否”,在步骤S53中进行蜂鸣通知,在步骤S54中进行表示男性需要在女性下梯完成后关门并再次开门后再下梯的广播通知,并结束图10的处理。另外,图10的(A)的处理是在后述的实施方式2中进行的处理,在实施方式1不进行。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49中判定为“女性”已完成下梯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9的“是”。另外,图10的(B)的处理是在后述的实施方式3中进行的处理,在实施方式1不进行。
在步骤S50中,电梯控制盘110判定图4的利用者信息数据的“目的地楼层”信息与停靠楼层相同的利用者是否已经全体完成了下梯动作。
在停靠楼层是目的地楼层的利用者尚未全体完成下梯动作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50的“否”,并结束图10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停靠楼层是目的地楼层的全体利用者已完成了下梯动作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50的“是”。
在步骤S51中,电梯控制盘110通过运转模式切换部15解除“下梯判定模式”,在步骤S52中,将运转模式设为“通常模式”,并结束图10的处理。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装置具有:性别判定部11,其根据电梯的轿厢104内的利用者的影像数据判定利用者的性别;运转模式切换部15,其根据由性别判定部11判定出的利用者的性别,判定利用者构成是否符合一名女性和一名以上男性的组合这一条件,在符合该条件的情况下,将电梯的运转模式从通常模式切换为防范运转模式;轿厢内目的地楼层登记部2,其设于轿厢104内,在电梯的运转模式是防范运转模式的情况下,登记每个利用者的目的地楼层;利用者目的地楼层关联部13,其对利用轿厢内目的地楼层登记部2登记了目的地楼层的每个利用者,将利用者和目的地楼层关联起来;以及运转控制部17,其根据轿厢呼梯登记及层站呼梯登记,进行轿厢104的运行及轿厢104的开门关门动作的控制。运转控制部17在轿厢104到达了利用轿厢内目的地楼层登记部2登记的目的地楼层时,在被利用者目的地楼层关联部13与目的地楼层关联起来的利用者是女性且目的地楼层还与其他利用者相关联的情况下,在女性利用者下梯后暂且进行轿厢104的开门,然后再为其他利用者进行开门。另一方面,在与目的地楼层相关联的利用者是女性且目的地楼层未与其他利用者相关联的情况下,运转控制部17在女性利用者下梯后,使轿厢运行到与其他利用者相关联的下一个目的地楼层。
由此,在实施方式1中,在乘梯时自动分析利用者的性别,在利用者包含女性1人+男性的情况下,转入防范运转模式。并且,所有利用者一个人一个人地进行目的地楼层的登记。在登记目的地楼层时,按照每个利用者将利用者和目的地楼层关联起来以追踪利用者。在轿厢104到达了女性的目的地楼层时,女性先下梯,在女性下梯完成后,暂且将门完全关闭。在门完成完全关闭后,间隔规定时间后再次将门完全打开,男性下梯。因此,能够使女性和男性之间保持距离,能够防止女性被男性尾随的情况。
实施方式2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控制装置的动作的概念图。实施方式2的基本动作与在图1中说明的实施方式1相同,因而在此省略图1的说明。
另外,实施方式2的电梯控制装置的结构与上述的图2及图15的结构相同,因而在此省略说明。
并且,实施方式2的电梯控制装置的动作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基本相同。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在实施方式2中进行图10的(A)的处理。下面,仅说明该不同之处,关于其它的动作省略说明。
在实施方式2中,在电梯控制盘110中,图2所示的运转控制部17通过下梯动作检测部18判定下梯动作者,当男性在女性完成下梯动作之前开始下梯动作的情况下,通过通知部7按照对图3的基本设定数据设定的“通知数”的次数反复进行通知,在尽管如此仍不停止下梯动作的情况下,通过通报部8通报给管理室。
下面,使用图10及图11对实施方式2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2中,在图10中,在步骤S54的处理之后进行(A)的处理。
图11是示出(A)的处理的动作、即向管理室的通报动作的流程图。
在实施方式2中,在图10的步骤S49的判定中,当判定为在轿厢停靠时男性在女性完成下梯动作之前开始下梯动作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9的“否”,在步骤S53中通过通知部7进行蜂鸣通知,在步骤S54中进行广播通知。截止到此的处理与实施方式1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接着进入示出(A)的处理的图11的流程。
在图11的流程中,首先在步骤S61中,电梯控制盘11更新蜂鸣通知的“通知次数”的计数值,在步骤S62中,判定更新后的“通知次数”是否大于图3的基本设定数据的“通知数”。
在“通知次数”为“通知数”以下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62的“否”,结束图11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通知次数”大于“通知数”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62的“是”,在步骤S63中,通过通报部8通报给管理室,并结束图11的处理。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2中基本上是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及动作,因而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另外,在实施方式2中构成为,当在利用者下梯时男性在女性完成下梯动作之前开始下梯动作的情况下,通过通知部7进行反复通知,在尽管如此仍不停止下梯动作的情况下,通过通报部8通报给管理室。因此,能够通过反复的蜂鸣通知,提示不遵守防范运转时规则的男性利用者遵守规则。并且,对于尽管反复进行了蜂鸣通知仍不停止下梯动作的男性利用者,将通报给管理室,因而管理室的管理员能够迅速赶往现场,安全效果进一步提高。
实施方式3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控制装置的动作的概念图。实施方式3的基本动作与在图1中说明的实施方式1、2相同,因而在此省略图1的说明。
另外,实施方式3的电梯控制装置的结构与上述的图2及图15的结构相同,因而在此省略说明。
并且,实施方式3的电梯控制装置的动作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2基本相同。与实施方式1、2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在实施方式3中进行图10的(B)的处理。下面,仅说明该不同之处,关于其它的动作省略说明。
在实施方式3中,在电梯控制盘110中,图2所示的运转控制部17在由层站影像输入部5输入层站影像数据,在从轿厢104下梯后,通过步行速度分析部12计测经过层站的利用者的步行速度。在步行速度为在图3的基本设定数据中设定的“步行速度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通过通知部7进行蜂鸣通知及广播通知。这样,在按照在图3的基本设定数据中设定的“步行速度通知数”的次数反复进行蜂鸣通知时步行速度仍未达到在基本设定数据中设定的基准值以下的情况下,通过通报部8通报给管理室。
下面,使用图10及图12对实施方式3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3中,在图10中,在步骤S49的处理之后进行(B)的处理。
图12是示出(B)的处理的动作、即转入步行速度确认模式的动作的流程图。
在实施方式3中,在图10的步骤S49的判定中,当在轿厢停靠时判定为在“男性”开始下梯动作时“女性”已完成下梯动作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9的“是”,进入示出(B)的处理的图12的流程。
在图12的流程中,在步骤S64中,电梯控制盘110判定是否“男性”已完成了下梯动作。
在“男性”尚未完成下梯动作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64的“否”,结束图12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男性”完成了下梯动作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64的“是”,在步骤S65中,通过运转模式切换部15使运转模式转入“步行速度确认模式”,并结束图12的处理。
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步行速度确认模式”下的步行速度监视动作的流程图。
在步骤S66中,电梯控制盘110判定是否图3的基本设定数据的“防范功能”的设定是“有防范功能”且当前时刻在图3的基本设定数据的“防范功能工作时间段”的范围内。
在“没有防范功能”或者不是“防范功能工作时间段”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66的“否”,结束图13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有防范功能”且是“防范功能工作时间段”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66的“是”。
在步骤S67中,判定是否是“步行速度确认模式”。
在不是“步行速度确认模式”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67的“否”,结束图13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是“步行速度确认模式”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67的“是”。
在步骤S68中,电梯控制盘11通过步行速度分析部12对来自层站影像输入部5的层站影像数据进行分析,解析在层站移动的利用者的移动轨迹和移动时间。
在步骤S69中,电梯控制盘11根据在步骤S68中求出的利用者的移动轨迹和移动时间,判定在层站移动的利用者是否在向远离电梯的方向移动。
当在层站移动的利用者向接近电梯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69的“否”,在步骤S71中,将“经过层站动作”设为解除状态,并进入步骤S72。
另一方面,当在层站移动的利用者向远离电梯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69的“是”,在步骤S70中,将“经过层站动作”设为检出状态,并进入步骤S72。
在步骤S72中,电梯控制盘110判定是否正在检测出“经过层站动作”。
当在步骤S72中未检测出“经过层站动作”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72的“否”,在步骤S73中判定运转模式是否是“通常模式”。
在运转模式不是“通常模式”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73的“否”,并结束图13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运转模式是“通常模式”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73的“是”,在步骤S74中,通过运转模式切换部15解除“步行速度确认模式”,并结束图13的处理。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72中判定为正在检测出“经过层站动作”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72的“是”,在步骤S75中计测步行速度,在步骤S76中判定步行速度是否在图3的基本设定数据所示的“步行速度基准值”以上。
在步行速度不是“步行速度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76的“否”,并结束图13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行速度是“步行速度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76的“是”,在步骤S77中更新“基于步行速度的通知次数”的计数值。
在步骤S78中,判定“基于步行速度的通知次数”是否大于图3的基本设定数据的“步行速度通知数”。
在“基于步行速度的通知次数”为“步行速度通知数”以下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78的“否”,并结束图13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基于步行速度的通知次数”大于“步行速度通知数”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78的“是”,在步骤S79中通报给管理室,并结束图13的处理。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3中基本上是与实施方式1、2相同的结构及动作,因而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2相同的效果。另外,在实施方式3中,计测经过层站的利用者的步行速度,在步行速度为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通过通知部7进行蜂鸣通知及广播通知,在尽管如此步行速度仍未变为基准值以下的情况下,通过通报部8通报给管理室,因而能够防止在下梯后女性利用者被男性利用者尾随。
实施方式4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控制装置的动作的概念图。实施方式4的基本动作与在图1中说明的实施方式1~3相同,因而在此省略图1的说明。
另外,实施方式4的电梯控制装置的结构与上述的图2及图15的结构相同,因而在此省略说明。
并且,实施方式4的电梯控制装置的动作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3基本相同。与实施方式1~3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在实施方式4中,能够由电梯的管理员根据利用者的利用状态的变化来设定变更图3的基本设定数据。下面,仅说明该不同之处,关于其它的动作省略说明。另外,电梯的管理员可以是管理室的管理员,也可以是电梯的维护公司的负责人员。
在实施方式4中,在电梯控制盘110中,管理员通过图2所示的基本设定数据输入部22输入设定数据,将基本设定数据存储部20所存储的图3所示的基本设定数据内的数据变更为所输入的设定数据。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基本设定数据的变更动作的流程图。
在步骤S80中,管理员操作与电梯控制盘110连接的计算机等,在输入密码后打开端口。
在步骤S81中,管理员等待一直到有了接收事件。
在存在接收事件时,进入步骤S81的“存在接收事件”,在步骤S82中,将图3所示的基本设定数据改写为接收到的数据,并返回到步骤S81,等待下一个接收事件。另外,通过管理员关闭端口,图14的处理结束。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4中基本上是与实施方式1~3相同的结构及动作,因而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3相同的效果。另外,在实施方式4中,能够由管理员根据利用者的利用状态的变化来设定变更图3的基本设定数据,因而能够使用最佳的基本设定数据进行电梯的防范运转,所以便利性提高。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4中,用于将运转模式从通常模式切换为防范运转模式的条件,不限于根据轿厢内影像分析的性别判定进行的“一名女性和男性”的识别,也可以是“两名女性和男性”或者“男性的人数多于女性”等的识别。
或者,也可以不进行轿厢内影像分析,而根据RFID标签进行识别。在使用RFID标签的情况下,各利用者携带预先登记了利用者信息的RFID标签。利用者的信息例如除各利用者的ID信息以外,还包含各利用者的“公寓的居室的楼层”信息、“年龄”信息、在利用者是儿童时该利用者的家长的ID信息、以及利用者是女性时该利用者的家人的ID信息等。这样,在各利用者搭乘电梯时,通过在层站或者轿厢设置的RFID读取器读取RFID标签内的信息。由此,能够识别各利用者是“公寓住户还是非住户”、“儿童与家长以外的成年人”、“女性与其家人以外的男性”、“高楼层的住户还是非高楼层住户”等,因而能够将用于从运转模式切换为“防范运转模式”的条件,设为各利用者是“公寓住户还是非住户”、“儿童与家长以外的成年人”、“女性与其家人以外的男性”、“高楼层的住户还是非高楼层住户”等。
Claims (5)
1.一种电梯控制装置,其进行电梯的运行控制,其中,
所述电梯控制装置具有:
轿厢内影像输入部,其供输入所述电梯的轿厢内的影像数据;
性别判定部,其根据所述影像数据,判定所述轿厢内的利用者的性别;
运转模式切换部,其根据由所述性别判定部判定出的所述利用者的性别,判定所述轿厢内的当前的利用者构成是否符合用于将所述电梯的运转模式从通常模式切换为防范运转模式的、与所述轿厢内的所述利用者的性别及其人数有关的条件,在符合所述条件的情况下,将所述电梯的运转模式从通常模式切换为防范运转模式;
轿厢内目的地楼层登记部,其设于所述轿厢内,通过所述利用者的操作登记所述利用者的目的地楼层;
利用者目的地楼层关联部,其在所述电梯的运转模式是所述防范运转模式的情况下,按照每个登记了所述目的地楼层的所述利用者,将所述利用者与所述目的地楼层关联起来;
运转控制部,其依照在所述轿厢内目的地楼层登记部登记的所述目的地楼层,进行所述轿厢的运行及所述轿厢的门开闭动作的控制;以及
通知部,其对所述轿厢内的利用者进行通知,
所述运转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
在使所述轿厢到达所述轿厢内目的地楼层登记部中登记的所述目的地楼层时,
在被所述利用者目的地楼层关联部与所述目的地楼层关联起来的利用者是女性、且所述目的地楼层还与其他利用者相关联的情况下,使得从所述通知部播放广播由此提示仅所述女性的利用者下梯,然后进行所述轿厢的开门,在确认到所述女性的利用者下梯后进行所述轿厢的关门,然后再为所述其他利用者下梯而再次进行所述轿厢的开门,
另一方面,在与所述目的地楼层相关联的利用者是女性、且所述目的地楼层未与其他利用者相关联的情况下,在确认到所述女性的利用者下梯后,使所述轿厢运行到与所述其他利用者相关联的下一个目的地楼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运转模式切换部用于将所述电梯的运转模式从所述通常模式切换为所述防范运转模式的所述条件是,所述利用者构成是一名女性和一名以上的男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电梯控制装置还具有第1通报部,在为了所述女性的利用者下梯而进行了所述轿厢的开门时检测出所述其他利用者在从所述开门到所述关门为止的期间中开始了下梯动作的情况下,该第1通报部向管理室进行通报。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电梯控制装置还具有第2通报部,在为了所述女性的利用者下梯而进行了所述轿厢的开门时在所述女性的利用者下梯的同时检测出所述其他利用者下梯、且检测出下梯后的所述其他利用者的步行速度为步行速度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该第2通报部向管理室进行通报。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运转模式切换部将所述电梯的运转模式从所述通常模式切换为所述防范运转模式的所述条件是作为基本设定数据而被预先设定的,
所述电梯控制装置还具有用于进行所述基本设定数据的设定及变更的基本设定数据输入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5/085498 WO2017104071A1 (ja) | 2015-12-18 | 2015-12-18 | エレベーター制御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367886A true CN108367886A (zh) | 2018-08-03 |
CN108367886B CN108367886B (zh) | 2020-07-14 |
Family
ID=59056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80085261.0A Active CN108367886B (zh) | 2015-12-18 | 2015-12-18 | 电梯控制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430035B2 (zh) |
CN (1) | CN108367886B (zh) |
WO (1) | WO201710407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155508B2 (ja) * | 2017-10-26 | 2022-10-19 |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 装置、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6657328B2 (ja) * | 2018-07-20 | 2020-03-04 |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の運転制御方法 |
JP7141273B2 (ja) * | 2018-07-31 | 2022-09-22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マルチカーエレベーター |
US20220406069A1 (en) * | 2019-12-02 | 2022-12-22 | Nec Corporation | Processing apparatus, processing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storage medium |
JP7516582B1 (ja) | 2023-01-12 | 2024-07-16 |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
KR102672144B1 (ko) * | 2023-02-16 | 2024-06-03 | 신양건 | 엘리베이터용 응급상황 감시시스템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1119580A (ja) * | 1984-11-13 | 1986-06-06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エレベ−タ−の防犯装置 |
JP2007261722A (ja) * | 2006-03-28 | 2007-10-11 | Megachips System Solutions Inc | エレベータかご内の表示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かご内の表示方法 |
JP2008120549A (ja) * | 2006-11-14 | 2008-05-2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エレベータの呼び登録装置 |
JP2008239297A (ja) * | 2007-03-27 | 2008-10-0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JP2011251846A (ja) * | 2010-06-04 | 2011-12-15 |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 エレベータ制御システム |
JP2012017167A (ja) * | 2010-07-07 | 2012-01-26 | Nec Embedded Products Ltd | エレベータの防犯システム及びエレベータの制御方法 |
CN103328363A (zh) * | 2011-05-10 | 2013-09-25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的通知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1775U (ja) * | 1983-06-17 | 1985-01-08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エレベ−タのかご内異常検出器 |
-
2015
- 2015-12-18 CN CN201580085261.0A patent/CN108367886B/zh active Active
- 2015-12-18 WO PCT/JP2015/085498 patent/WO201710407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12-18 JP JP2017556295A patent/JP6430035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1119580A (ja) * | 1984-11-13 | 1986-06-06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エレベ−タ−の防犯装置 |
JP2007261722A (ja) * | 2006-03-28 | 2007-10-11 | Megachips System Solutions Inc | エレベータかご内の表示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かご内の表示方法 |
JP2008120549A (ja) * | 2006-11-14 | 2008-05-2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エレベータの呼び登録装置 |
JP2008239297A (ja) * | 2007-03-27 | 2008-10-0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JP2011251846A (ja) * | 2010-06-04 | 2011-12-15 |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 エレベータ制御システム |
JP2012017167A (ja) * | 2010-07-07 | 2012-01-26 | Nec Embedded Products Ltd | エレベータの防犯システム及びエレベータの制御方法 |
CN103328363A (zh) * | 2011-05-10 | 2013-09-25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的通知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7104071A1 (ja) | 2017-06-22 |
JPWO2017104071A1 (ja) | 2018-03-29 |
JP6430035B2 (ja) | 2018-11-28 |
CN108367886B (zh) | 2020-07-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367886A (zh) | 电梯控制装置 | |
KR101171032B1 (ko) | 목적지 입력 급송 작동들에서의 보안 추적을 위한 익명 승객 인덱싱 시스템 | |
US8064651B2 (en) | Bi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group membership of recognized individuals | |
KR100973882B1 (ko) | 엘리베이터의 제어 시스템 | |
US20190002234A1 (en) | Elevator control apparatus and elevator control method | |
CN102803114B (zh) | 升降机出入控制系统 | |
KR100990547B1 (ko) | 엘리베이터의 제어 시스템 | |
CN106144797A (zh) | 用于乘客运输的通行列表产生 | |
CN106144798A (zh) | 用于乘客运输控制的传感器融合 | |
JP6073972B2 (ja) |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 |
CN106144801A (zh) | 用于特殊乘客运输负载状况的基于深度传感器的感测 | |
JP7224527B2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 |
JP5932521B2 (ja) | エレベータ監視装置及び監視方法 | |
JP6542418B1 (ja) |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 |
JP6657328B2 (ja) | エレベータの運転制御方法 | |
JP2019080271A (ja) | 在室者監視システム | |
JP7548337B2 (ja) | 案内システム | |
JP2010058859A (ja) |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装置 | |
JP4575030B2 (ja) | エレベータ交通需要予測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 |
CN106241521A (zh) | 双层电梯系统 | |
JP2010006613A (ja) | エレベータの交通需要予測装置 | |
JP5974982B2 (ja) |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 |
JP6821514B2 (ja) | エレベーター制御装置、エレベーター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7136253B1 (ja) |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携帯端末 | |
JP7276517B2 (ja) | 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