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55589B - 罐盖的制造方法、罐盖以及罐体 - Google Patents

罐盖的制造方法、罐盖以及罐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55589B
CN104955589B CN201480006028.4A CN201480006028A CN104955589B CN 104955589 B CN104955589 B CN 104955589B CN 201480006028 A CN201480006028 A CN 201480006028A CN 104955589 B CN104955589 B CN 1049555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uberance
ring
cover
groove
plastic wor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602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55589A (zh
Inventor
小岛真
小岛真一
池田和纪
柏崎哲夫
诹访明日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temir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owa Aluminum Ca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owa Aluminum Can Corp filed Critical Showa Aluminum Ca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9555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555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555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5558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7/00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specially constructed to be opened by cutting or piercing, or by tearing of frangible members or portions
    • B65D17/28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specially constructed to be opened by cutting or piercing, or by tearing of frangible members or portions at lines or points of weakness
    • B65D17/401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specially constructed to be opened by cutting or piercing, or by tearing of frangible members or portions at lines or points of weaknes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the line of weakness provided in an end wal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51/00Making hollow objects
    • B21D51/16Making hollow obj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the objects
    • B21D51/38Making inlet or outlet arrangements of cans, tins, baths, bottles, or other vessels; Making can ends; Making closures
    • B21D51/44Making closures, e.g. ca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e.g. by casting metall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lastics, by blowing vitreous material, by throwing ceram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ulped fibrous material, by deep-drawing operations performed on sheet material
    • B65D1/12Cans, casks, barrels, or dru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7/00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specially constructed to be opened by cutting or piercing, or by tearing of frangible members or portions
    • B65D17/28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specially constructed to be opened by cutting or piercing, or by tearing of frangible members or portions at lines or points of weakness
    • B65D17/401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specially constructed to be opened by cutting or piercing, or by tearing of frangible members or portions at lines or points of weaknes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the line of weakness provided in an end wall
    • B65D17/4012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specially constructed to be opened by cutting or piercing, or by tearing of frangible members or portions at lines or points of weaknes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the line of weakness provided in an end wall for opening partially by means of a tearing tab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17/00Containers specially constructed to be opened by cutting, piercing or tearing of wall portions, e.g. preserving cans or tins
    • B65D2517/0001Details
    • B65D2517/001Action for opening container
    • B65D2517/0014Action for opening container pivot tab and push-down tear pan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17/00Containers specially constructed to be opened by cutting, piercing or tearing of wall portions, e.g. preserving cans or tins
    • B65D2517/0001Details
    • B65D2517/0058Other details of container end panel
    • B65D2517/0059General cross-sectional shape of container end panel
    • B65D2517/0061U-shaped
    • B65D2517/0062U-shaped and provided with an additional U-shaped peripheral chann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17/00Containers specially constructed to be opened by cutting, piercing or tearing of wall portions, e.g. preserving cans or tins
    • B65D2517/0001Details
    • B65D2517/0058Other details of container end panel
    • B65D2517/0074Local recess in container end panel
    • B65D2517/0079Local recess in container end panel located beneath tab hand grip to facilitate initial lif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ontainers Opened By Tearing Frangible Portions (AREA)
  • Shaping Metal By Deep-Drawing, Or The Like (AREA)
  • Rigid Containers With Two Or More Constituent Elements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在伸长处理(图3(A)所示的例子)中,通过从下方支撑面板(11)来维持面板(11)的高度,另外,从上下保持卷边加工部(13),限制卷边加工部(13)向上方和左右方向的移动。然后,在该伸长处理中,在该状态下对环状槽(12)的底部施加图中向下的外力,按下环状槽(12)的底部。由此,朝向面板(11)的径向上的外侧方向拉动面板(11),如黑箭头所示,在面板(11)产生张力。由此,在抑制向罐盖追加形状的同时,谋求减少在罐盖产生的应变。

Description

罐盖的制造方法、罐盖以及罐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罐盖的制造方法、罐盖以及罐体。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罐盖,该罐盖具备中央面板部,并且在中央面板部的大致中央部区域内形成有通过面板样式成形而形成的凹状的面板凹下部,还形成有开口用刻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323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罐盖的制造工序中,如刻痕线和/或铆钉的形成等,常对金属性的板材进行塑性加工,若这样进行塑性加工,则容易在罐盖产生应变。在此,通过向罐盖追加凹陷形状等形状而伸长构成罐盖的板材,能够减少在罐盖产生的应变,但根据罐盖的形状和/或尺寸,有时难以对罐盖追加形状。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抑制向罐盖追加形状的同时,谋求减少在罐盖产生的应变。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应用本发明的罐盖的制造方法包括:槽形成工序,在金属制的板材形成环状的槽;加工工序,对所述板材中的位于形成所述环状的槽的部位的内侧的内侧区域,进行塑性加工;以及张力赋予工序,在进行所述塑性加工之后,对所述板材中的形成有所述槽的部分施加外力,对所述内侧区域赋予张力。
在此,可以设为特征在于,在所述张力赋予工序中,对所述槽施加增大该槽的深度的外力,来增大该槽的深度,从而对所述内侧区域施加朝向该内侧区域的径向上的外侧作用的外力,对该内侧区域赋予张力。在该情况下,能够减少在内侧区域产生的应变。
另外,可以设为特征在于,通过所述槽形成工序中的所述环状的槽的形成,在所述板材形成突出部,该突出部从形成该槽的面的相反侧的面突出且形成为环状,在所述张力赋予工序中,通过将位于形成为环状的所述突出部的径向上的内侧的该突出部的侧部向该突出部的径向上的外侧方向按压,从而进行所述外力的赋予,对所述内侧区域赋予张力。在该情况下,能够减少在内侧区域产生的应变。
从其他观点来看,应用本发明的罐盖的制造方法包括:加工工序,对金属制的板材进行塑性加工;和外力赋予工序,在进行所述塑性加工之后,在保持位于所述板材的外周缘侧、且位于比被进行了该塑性加工的加工部位靠外侧的外侧部位的基础上,对该板材中的位于比该外侧部位靠内侧的部位施加在该板材的厚度方向上作用的外力。
从其他观点来看,应用本发明的罐盖的制造方法包括:加工工序,对金属制的板材进行塑性加工;和槽形成工序,在对所述板材进行所述塑性加工之后,对该板材中的被进行了该塑性加工的加工部位的周围实施塑性加工,形成包围该加工部位的环状的槽。
另外,在将本发明理解为罐体的情况下,应用本发明的罐体的特征在于,具备:罐主体,其具备开口,且收容有内容物;和罐盖,其安装于该罐主体的该开口,所述罐盖是通过上述任一罐盖的制造方法而制造的罐盖。
另外,在将本发明理解为罐盖的情况下,应用本发明的罐盖具备:板状的主体部,其安装于收容有内容物的罐主体;塑性加工部,其位于所述主体部的外周缘的内侧,被实施了塑性加工;以及环状的槽,其沿着所述主体部的外周缘形成,且形成在所述塑性加工部的周围,在对所述主体部进行所述塑性加工之后,对所述环状的槽施加外力,从而对该主体部中的所述塑性加工部所处的部位实施了伸长处理,或者,在对所述主体部进行所述塑性加工之后,通过塑性加工形成所述环状的槽,从而对该主体部中的所述塑性加工部所处的部位实施了伸长处理。
从其他观点来看,应用本发明的罐盖具备:板状的主体部,其安装于收容有内容物的罐主体;和塑性加工部,其位于所述主体部的外周缘的内侧的内侧区域,被实施了塑性加工,在进行所述塑性加工之后,在保持所述主体部的外周缘的基础上沿着该主体部的厚度方向按压所述内侧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对该主体部中的所述塑性加工部所处的部位实施了伸长处理。
在此,可以设为特征在于,通过所述塑性加工,在所述塑性加工部形成用于在所述主体部形成开口时促进该主体部的断裂的刻痕线,所述刻痕线形成为在所述主体部的径向上的中央部侧具有一端和另一端并且朝向该主体部的外周缘侧鼓出,且在该外周缘侧具有顶部,所述刻痕线形成为:所述一端和所述另一端位于隔着所述主体部的径向上的中央部而相对的两个区域中的一方的区域,所述顶部位于另一方的区域。在该情况下,能够使开口在罐盖所占的比例大,并且进行开口的比例这样变大,也能够进行板材中的形成开口的部分的伸长处理。
另外,在将本发明理解为罐体的情况下,应用本发明的罐体的特征在于,具备:罐主体,其具备开口,且收容有内容物;和罐盖,其安装于该罐主体的该开口,所述罐盖是上述任一罐盖。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抑制向罐盖追加形状的同时,谋求减少在罐盖产生的应变。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对在饮料罐中使用的罐盖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罐盖的图,该罐盖是进行完了图1的(C)所示的刻痕加工的罐盖的图。
图3是示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实施的伸长处理的概略的图。
图4是示出第1伸长处理的具体处理步骤的图。
图5是示出第2伸长处理的具体处理步骤的图。
图6是示出模具的其他构成例的图。
图7是示出第3伸长处理的具体处理步骤的图。
图8是示出第3伸长处理的具体处理步骤的图。
图9是本实施方式的罐盖的主视图。
图10是示出上模具的其他构成例的图。
图11是示出罐盖的其他构成例的图。
图12是示出安装拉环之前的罐盖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3是用于对面板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饮料罐所使用的罐盖的制造方法的图。首先,参照该图1,对罐盖的通常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关于在饮料罐中广泛采用的罐盖20,首先如图1(A)所示,通过冲压加工机将铝等金属性的板材形成为被称作冲盖(shell)10的碟状的形成物。在该冲盖10的中央部形成被称作面板的圆形的平面(以下,将该平面的部分称作“面板11”),另外,在面板11的周围实施弯曲加工(塑性加工),形成截面形状为U字状且形成为圆环状的环状槽12。
在此,环状槽12具有抑制罐盖20向罐盖20的外侧方向(厚度方向上的外侧)鼓出等罐盖20的变形的作用。虽然有时会因饮料罐内部的温度上升和/或饮料罐的落下而导致饮料罐的内压上升、从而在罐盖20作用欲使罐盖20向外侧方向变形的载荷,但在罐盖20形成有环状槽12时,即使作用这样的载荷也不易产生罐盖20的变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罐盖20中,如该图1(A)所示,在环状槽12的外侧进一步实施弯曲加工(卷边加工),在位于比环状槽12靠外侧的部位设置有向内卷边的卷边加工部13。
在此,在饮料罐的制造工序中,通常,在将作为内容物的饮料填充到饮料罐的主体部之后安装罐盖20。此时,将在位于该主体部的上部的圆形的开口缘形成的朝向外侧扩张的凸缘加工部22与罐盖20的卷边加工部13(罐盖20的缘部)重叠,并且对该重叠的部分进行所谓的卷边接缝加工(弯曲加工)。进一步进行说明,对卷边加工部13和主体部的开口缘的凸缘加工部22的双方实施弯曲加工(卷边加工),并且还实施压溃加工。由此,罐盖20被固定于主体部。
然后,在本实施方式中,如该图1(B)所示,对罐盖20中位于比环状槽12靠内侧的内侧区域实施作为塑性加工的一例的铆钉加工。在该铆钉加工中,对面板11的中央部形成用于安装作为开口器具的拉环(后述)的突出部(突起)14。此外,在安装拉环时,在将该突出部14穿过形成于拉环的贯通孔之后,对该突出部14的顶端加压而将其压溃。由此,形成防脱部,拉环固定于罐盖20。
接着,实施刻痕加工。具体而言,将截面形状为V字状的楔打入面板11,从而如该图1(C)所示,对面板11形成由槽状(线状)的凹部(刻纹)构成的引导面板11的断裂的刻痕线15。在此,在饮用饮料罐内部的饮料时,对罐盖20形成作为饮用口发挥功能的开口,而在形成该开口时,由刻痕线15包围的区域被拉环按压。由此,通过刻痕线15而产生面板11的断裂,在罐盖20形成开口。
另外,由于在面板11的周围形成有环状槽12,另外还设置有卷边加工部13,所以在上述铆钉加工和/或刻痕加工时在面板11产生的应力难以逃出到面板11的外侧。在该情况下,应力残留在面板11的内部,容易在面板11产生弯曲等变形(应变)。
进行具体说明,铆钉加工例如通过3个阶段的冲压加工来进行。在第1阶段中形成半球形状的圆顶部,在第2阶段中,将该圆顶部缩窄为比铆钉稍大的圆柱形状的突起,在第3阶段中,完成为铆钉形状。这样,在第1阶段中使面板11的一部分鼓成半球状的圆顶形状并在第2阶段、第3阶段中使圆顶形状缩窄为圆柱形状的情况下,特别会在铆钉的根部附近将弯曲的面缩小为平面,因此,容易在面板11产生应变。另外,在刻痕加工中,由于将截面形状为V字状的楔打入面板11,所以在面板11的表面上,面板11的表面与V字的槽宽相应地伸展。并且,在该情况下也容易在面板11产生应变。
并且,若在面板11产生应变(变形),则拉环的操作性下降而难以在罐盖20形成开口。具体而言,在将拉环的一端向面板11按压来形成开口时,拉环会倾斜,操作拉环时的操作性容易下降。另外,操作拉环所需的力根据每个罐盖20而不同,也有可能产生罐盖20的品质不均等不良情况。
因此,通常,如图1(D)所示,对面板11中的实施了铆钉加工和刻痕加工的部位的周围实施凹陷加工。更具体而言,使面板11中的实施了铆钉加工和刻痕加工的部位凹陷,以使得实施了铆钉加工和刻痕加工的部位比其他部位低。由此,实施了铆钉加工和刻痕加工的部位沿着面板11的面方向(配设方向)伸长,在面板11产生的变形(应变)随之得到缓和。
然后,如图1(E)所示,对冲盖10安装作为开口器具发挥功能的拉环16,完成罐盖20。此外,关于拉环16的该安装,如上所述,在使形成于面板11的突出部14(参照图1(B))穿过形成于拉环16的贯通孔之后,压溃该突出部14的顶端。由此,形成防脱部,防止拉环16脱离罐盖20。
此外,如图1(F)所示,完成的罐盖20被安装于填充有饮料的圆筒形的罐主体21的上部,由此,作为罐体的一例的饮料罐完成。此外,如上所述,该安装通过所谓的卷边接缝来进行。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进行完了图1(C)所示的刻痕加工的罐盖20的图。此外,该图2(A)是主视图,该图2(B)是侧视图。另外,关于具有与上述说明的功能同样的功能的部分,使用与上述相同的标号。
本实施方式的罐盖20的直径比350ml、500ml等的饮料罐所使用的通常的罐盖的直径小,本实施方式的该罐盖20的直径(面板11的直径(参照图中标号L)为45mm以下。在此,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350ml、500ml等的大约55mm的饮料罐的盖(超过45mm的盖)。此外,若想要起到更大的效果,则优选为45mm以下,若想要进一步起到更大的效果,则优选为35mm以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A)、(B)所示,在作为主体部发挥功能的面板11的外周(比面板11靠径向上的外侧)形成有截面形状形成为U字状成且形成为圆环状的环状槽12。另外,在环状槽12的外侧设置有向下(参照图2(B))弯曲的卷边加工部13。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的罐盖20设置有促进面板11的断裂的刻痕线15和用于固定拉环的突出部(铆钉)14。在此,刻痕线15和突出部14均通过塑性加工而形成,形成有刻痕线15、突出部14的部位可以理解为塑性加工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罐盖20形成有提高用户操作拉环时的操作性的凹部(指孔压花部)17。在此,在形成了该凹部17的情况下,面板11的表面与拉环之间的间隙变大,用户的手指容易进入到拉环与面板11之间。由此,用户容易将拉环(的后端部)抬起。
另外,在如本实施方式这样罐盖20的直径变小的情况下,如图2(A)所示,环状槽12接近刻痕线15和/或凹部17。在该情况下,难以进行在图1(D)中说明的凹陷加工。附带说明一下,凹陷加工虽然如上所述在实施了铆钉加工和刻痕加工的部位的周围进行,但在罐盖20的直径变小时,环状槽12接近刻痕线15和/或凹部17,进行该凹陷加工的区域会变小。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取代凹陷加工而在面板11的外周部等进行追加加工。附带说明一下,在本实施方式中,从通过对面板11附加凹陷形状来进行面板11的伸长这一概念切换为通过对面板11的外周部等进行追加加工来进行面板11的伸长这一概念。在该情况下,无需对面板11追加新的形状,能够在面板11上的布局保持不变的状态下进行面板11的伸长处理。
图3是示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实施的伸长处理的概略的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执行图3(A)~(C)所示的第1伸长处理~第3伸长处理的某一方,沿着面板11的面方向使面板11伸展。
此外,在图3(A)~(C)的各图中,在图中左侧的图中示出对冲盖10施加的外力,在图中右侧的图中示出在冲盖10产生的张力。另外,在图3(A)~(C)的各图中,用白三角表示进行冲盖10的保持的部分,用白箭头表示对冲盖10施加的外力,用黑箭头表示作用于冲盖10的张力。另外,在图3(A)~(C)的各图中,虽然示出了作用于位于冲盖10的右半部分的部分的外力和/或张力,但该外力和/或张力作用于冲盖10的整周。另外,在图3(A)~(C)的各图中,虽然示出了位于冲盖10的右半部分的部分的支撑状态,但冲盖10的周向上的其他部分的支撑状态也与在图3(A)~(C)的各图中示出的支撑状态相同。
首先,在图3(A)所示的第1伸长处理中,从下方支撑面板11从而维持面板11的高度,另外,从上下保持卷边加工部13,限制卷边加工部13向上方和左右方向的移动。在第1伸长处理中,在该状态下,对环状槽12的底部施加图中向下的外力,按下环状槽12的底部。由此,朝向面板11的径向上的外侧方向拉动面板11,如黑箭头所示,在面板11产生张力。附带说明一下,在罐盖20中的位于比环状槽12靠内侧的内侧区域以朝向径向外侧的方式产生张力。
另外,在图3(B)所示的第2伸长处理中,维持环状槽12的高度,另外,从上下保持卷边加工部13,限制卷边加工部13向上方和左右方向的移动。并且,在该第2伸长处理中,使欲使面板11向上方移动的外力作用于面板11。
然后,在使这样的外力作用于面板11时,由于面板11的外周部的移动受到限制,所以对面板11作用黑箭头所示的的张力。附带说明一下,在该第2伸长处理中,在保持位于冲盖10的外周缘侧、且比进行了铆钉加工和/或刻痕加工的加工部位靠外侧的外侧部位的基础上,对冲盖10中的位于比该外侧部位靠内侧的部位施加作用于冲盖10的厚度方向的外力。由此,在面板11产生作用于面板11的径向的张力。
另外,在图3(C)所示的第3伸长处理中,与图3(B)所示的伸长处理同样,维持环状槽12的高度,另外,从上下保持卷边加工部13,限制卷边加工部13向上方和左右方向的移动。并且,在该第3伸长处理中,从面板11的径向上的内侧按压构成环状槽12的两个侧壁(内侧壁12A、外侧壁12B)中的位于面板11的中央部侧的一方的侧壁(内侧壁12A)。由此,与上述同样,如黑箭头所示,对面板11作用张力。
附带说明一下,在如本实施方式这样从冲盖10的一方的面侧形成环状槽12时,会形成从该一方的面的相反侧的面突出且形成为环状的突出部。并且,在该第3伸长处理中,将形成为环状的该突出部的位于内侧的侧面(内侧壁12A)朝向突出部的径向上的外侧方向按压。由此,对冲盖10中的位于比环状槽12靠内侧的区域赋予张力。
另外,即使在罐盖20的直径变小的情况下,只要减小拉环16(参照图1(E))、刻痕线15(参照图2(A))、凹部17(参照图2(A))等,则就能够生成用于上述凹陷加工的空间(刻痕线15等与环状槽12之间的区域)。然而,若减小凹部17,则用户的指尖难以进入到拉环16下,凹部17可能会无法起到作用。
另外,例如,若减小拉环16,则拉环16的支点(由铆钉支持的部分)与力点(由用户抬起的部分)的距离有时会变小,在该情况下,抬起(拉起)拉环16所需的操作载荷会变大。特别是,在拉环的作用点(拉环的顶端部)与支点的距离不变而支点与力点的距离变小的情况下,操作载荷尤其会变大。
另外,在减小了拉环16整体的情况下,虽然会觉得支点与作用点的距离、支点与力点的距离之比不变而不容易产生拉起拉环16所需的操作载荷的增大,但在该情况下,形成的开口容易变小。在减小了拉环16整体的情况下,位于支点与作用点之间的部位的长度变小,由此,拉环16按下面板11时的按下量下降。并且,在该情况下,形成的开口(饮用口)会变小。
另外,除了拉环16的小型化之外,虽然也可考虑减小刻痕线15(由刻痕线15包围的区域),但在该情况下开口也会变小。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不进行拉环16、刻痕线15、凹部17等的小型化即可,所以不容易产生上述说明的不良情况。
进一步对第1伸长处理~第3伸长处理进行说明。
图4是示出第1伸长处理的具体处理步骤的图。
在该第1伸长处理中,如上所述,通过使形成于冲盖10的环状槽12进一步变深来使面板11伸长,缓和在面板11产生的应变。
进行具体说明,在该第1伸长处理中,如该图(A)所示,将进行完了刻痕加工的冲盖10(完成了图1的(C)所示的处理的冲盖10)投入到处于待机位置的上模具41与同样处于待机位置的下模具42之间,如图4(B)所示,将冲盖10放置到下模具42上。
在此,如图4(A)所示,上模具41由形成为圆筒状的第1上模具411和配置在该第1上模具411的内侧的第2上模具412构成。该第2上模具412由形成为圆柱状的基体412A和从基体412A的图中下面突出的突出部412B构成。在此,该突出部412B形成为沿着基体412A的周向,且形成为圆环状。
另一方面,下模具42形成为圆柱状,并且具备具有与冲盖10的下面相仿的形状的上面。在此,在该上面形成有沿着下模具42的周向形成的环状的槽(以下,称为“模具槽42A”)。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冲盖10形成有环状槽12,由此,如图4(A)所示,在与形成有环状槽12的面相反侧的面形成有突出部10A(以下,称为“冲盖侧突出部10A”)。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冲盖10放置到下模具42上时,如图4(B)所示,形成于冲盖10的该冲盖侧突出部10A进入形成于下模具42的模具槽42A。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模具槽42A的深度比冲盖侧突出部10A的突出量大。
在将冲盖10放置到下模具42上之后,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C)所示,使第1上模具411和第2上模具412下降。由此,如该图所示,通过第1上模具411和下模具42夹住(夹持)冲盖10的卷边加工部13,通过第1上模具411和下模具42来保持冲盖10的卷边加工部13。
接着,在本实施方式中,如该图(D)所示,进一步使第2上模具412下降。然后,当该第2上模具412到达预先设定的部位时,突出部412B进入环状槽12的内部,并且,随着第2上模具412的进一步下降,环状槽12的底部被突出部412B的顶部按压。由此,对面板11(冲盖10中的位于环状槽12的内侧的部分)作用张力。由此,进行了铆钉加工、刻痕加工的部分伸展。
接着,对第2伸长处理进行说明。
图5是示出第2伸长处理的具体处理步骤的图。
在该第2伸长处理中,通过直接按压面板11来使面板11伸长,缓和在面板11产生的应变。
在此,在该第2伸长处理所使用的模具中,如图5(A)所示,下模具42由形成为圆筒状的第1下模具421和配置在该第1下模具421的内侧的第2下模具422构成。
第2下模具422形成为圆柱状,在图中上方具有上端面。在此,该上端面具有与冲盖10所具有的面板11的下面相仿的形状。
另一方面,第1下模具421形成为圆筒状,具有上端面421A。另外,第1下模具421具有从该上端面421A向图中上方突出的突出部421B。在此,该突出部421B形成为沿着第1下模具421的周向,且形成为圆环状。
另一方面,上模具41由形成为圆柱状的基体413和从基体413的图中下面突出的突出部414构成。在此,该突出部414形成为沿着基体413的周向,且形成为圆环状。
在此,在第2伸长处理中,与上述同样,首先,如该图(A)所示,将进行完了刻痕加工的冲盖10投入到处于待机位置的上模具41与同样处于待机位置的下模具42之间,如该图(B)所示,将冲盖10放置到下模具42上。此外,在将冲盖10放置到下模具42上时,如该图(B)所示,卷边加工部13载置于第1下模具421的突出部421B上,另外,冲盖侧突出部10A位于突出部421B的内侧。
然后,在该处理中,如图5(C)所示,使第1下模具421和第2下模具422上升。由此,如该图所示,通过第1下模具421和上模具41夹住(夹持)冲盖10的卷边加工部13,通过第1下模具421和上模具41来保持卷边加工部13。另外,在该处理中,若使第1下模具421和第2下模具422上升,则如图5(C)所示,形成于上模具41的突出部414进入冲盖10的环状槽12。
接着,如该图(D)所示,进一步使第2下模具422上升。然后,当第2下模具422到达预先设定的部位时,冲盖10的面板11被该第2下模具422从下方按压。此时,如上述那样进行着卷边加工部13的保持,当面板11被第2下模具422从下方按压时,对面板11作用张力。由此,在该第2伸长处理中,进行了铆钉加工、刻痕加工的部分也伸展。
此外,如图6(示出模具的其他构成例的图)的(A)所示,也可以由图4所示的上模具41构成上模具41,由图5所示的下模具42构成下模具42。在该情况下,如图6(B)所示,通过设置于上模具41的突出部412B按压环状槽12的底部,面板11在径向上伸长,另外,通过设置于下模具42的第2下模具422顶起面板11,面板11在径向上伸长。
接着,对第3伸长处理进行说明。
图7、图8是示出第3伸长处理的具体处理步骤的图。
在该第3伸长处理中,如上所述,从面板11的径向上的内侧按压构成环状槽12的两个侧壁中的位于面板11的中央部侧的一方的侧壁,来进行面板11的伸长。
在此,在该第3伸长处理所使用的模具中,与在第2伸长处理所使用的模具同样,如图7(A)所示,下模具42由形成为圆筒状的第1下模具421和配置在该第1下模具421的内侧的第2下模具422构成。在此,与上述同样,第2下模具422形成为圆柱状,在图中上方具有上端面。在此,该上端面具有与冲盖10所具有的面板11的下面相仿的形状。
另外,第1下模具421与上述同样,形成为圆筒状并且在图中上端部具有上端面421A。另外,在第1下模具421设置有从该上端面421A向图中上方突出的突出部421B。在此,该突出部421B形成为沿着第1下模具421的周向,且形成为圆环状。
另外,上模具41与上述同样,由形成为圆柱状的基体413和从基体413的图中下面突出的突出部414构成。在此,该突出部414形成为沿着基体413的周向,且形成为圆环状。
在此,在第3伸长处理中,与上述同样,首先,如图7(A)所示,将进行完了刻痕加工的冲盖10投入到处于待机位置的上模具41与同样处于待机位置的下模具42之间,如图7(B)所示,将冲盖10放置到下模具42上。此外,在将冲盖10放置到下模具42上时,如图7(B)所示,由第1下模具421的突出部421B支撑卷边加工部13,另外,冲盖侧突出部10A位于突出部421B的内侧。
然后,在该处理中,如图7(C)所示,也使第1下模具421和第2下模具422上升。由此,与上述同样,通过第1下模具421和上模具41来保持冲盖10的卷边加工部13。另外,在使第1下模具421和第2下模具422上升时,如图7(C)所示,形成于上模具41的突出部414进入冲盖10的环状槽12。
接着,如该图(D)所示,进一步使第2下模具422上升。然后,当该第2下模具422到达预先设定的部位时,第2下模具422的角部(缘部)与构成环状槽12的两个侧壁(内侧壁12A、外侧壁12B)中的位于面板11的中央部侧的一方的侧壁(内侧壁12A)接触。
参照图8进行详细说明,若在冲盖10的卷边加工部13由上模具41和第1下模具421保持的状态下使第2下模具422上升,则如图8(A)的箭头8A所示,第2下模具422接近面板11。然后,当第2下模具422到达预先设定的部位时,如图8(B)所示,第2下模具422的角部(外周缘)与一方的侧壁(内侧壁12A)接触。此外,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414的顶部与环状槽12的底部接触,环状槽12的位置不变动。
然后,当第2下模具422进一步上升时,一方的侧壁即内侧壁12A靠近突出部414的内壁414A(参照图8(B)),伴随于此,对面板11作用张力。
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A)所示,内侧壁12A的曲率的中心R1与第2下模具422的角部的外表面的曲率的中心R2相比以距离Y位于内侧。因此,当第2下模具422上升时,第2下模具422的角部与内侧壁12A接触,由此,内侧壁12A倒向突出部414的内壁414A侧。伴随于此,对面板11作用张力。
此外,上述标号Y所示的偏移量(中心R1与中心R2的偏移量)可以在形成为圆盘状的冲盖10的周向上设为一定,也可以根据部位而增大或者减小该偏移量。面板11中的应变不是在面板11的整个区域一样地产生,而是如图9(本实施方式的罐盖20的主视图)的标号9C所示的区域那样,更多在实施了铆钉加工和/或刻痕加工的部位产生。在这样的情况下,若以该标号9C所示的区域为中心来进行伸长处理,则能够有效地减少应变。
进一步说明,通常,刻痕线15形成在相对于面板11的中心偏心的位置,因此,在面板11产生的应变多产生于相对于面板11的中心偏心的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若不是遍及面板11的全周一样地赋予张力而是增大作用于产生了应变的部分的张力,则能够更有效地缓和面板11的应变。此外,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例如,若增大对面板11中的标号9A所示的区域作用的张力,则能够更有效地缓和在面板11产生的应变。
此外,在图9中,虽然通过使上述偏移量(中心R1与中心R2的偏移量)在冲盖10的周向上不同来局部地增大作用于面板11张力,但张力的局部增大也可以通过图10(示出上模具41的其他构成例的图)的结构来进行。
在该图10所示的结构中,通过使形成于上模具41的突出部412B的突出量不同,来谋求张力的局部增大。在此,在上述说明的第1伸长处理中,通过使突出部412B与环状槽12的底部接触并按下该底部来对面板11赋予张力,而在使用了图10所示的上模具41的情况下,环状槽12的底部的按下量在冲盖10的周向上不同,由此,能够使作用于面板11的张力局部增大。
此外,上述虽然省略了说明,但在上述说明的第1伸长处理中,也可以将突出部412B(参照图4(A))压抵于环状槽12的一部分。附带说明一下,在上述说明的第1伸长处理中,对遍及环状槽12的全周将突出部412B压抵于环状槽12的底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第1伸长处理不限于这样的形态,也可以将突出部412B压抵于环状槽12的一部分。
另外,在第2伸长处理中,如图5(D)所示,虽然将第2下模具422压抵于面板11的整面,但也可以构成为将第2下模具422压抵于面板11的一部分。同样,在图7所示的第3伸长处理中,也可以构成为不是将第2下模具422压抵于内侧壁12A(参照图7(D))的全周,而是将其压抵于内侧壁12A的周向上的一部分。
另外,以上,虽然以小径的罐盖20为一例进行了说明,但以上说明的处理也能够对通常尺寸的罐盖20进行。在对通常尺寸的罐盖20进行本实施方式的伸长处理的情况下,能够省略上述凹陷加工(参照图1(D))。
另外,以上,在环状槽12的形成后进行刻痕加工、铆钉加工等,然后再次利用环状槽12等进行伸长处理。但是,不限于这样的处理,也可以首先进行刻痕加工、铆钉加工等加工,然后在进行了刻痕加工和/或铆钉加工的部位的周围形成环状槽12,通过该环状槽12的形成来进行伸长处理。
参照图1进行具体说明,例如,在图1(A)中,仅形成平坦的圆盘状的冲盖10,在图1(B)、(C)中进行刻痕加工、铆钉加工等加工,然后,对冲盖10压抵模具,对冲盖10形成环状槽12和卷边加工部13。在该处理的情况下,在形成环状槽12时,冲盖10的中央部在径向上被拉伸,在形成环状槽12时,实施了刻痕加工、铆钉加工的部分伸长。
另外,罐盖20的结构也可以设为图2所示的结构以外的结构。
图11是示出罐盖20的其他构成例的图。
图11所示的罐盖20与上述同样,具有圆盘状的面板11。另外,在面板11安装有拉环16。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拉环16通过在偏离面板11的中央部(中心)的位置设置的铆钉900固定于面板11。
图12是示出安装拉环16之前的罐盖20的状态的主视图。
面板11与上述同样,形成为圆盘状。另外,对面板11实施了铆钉加工,与上述同样,在面板11形成有突出部14。在此,该突出部14设置在偏离面板11的中心部CP的部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同样,实施了刻痕加工,在面板11的表面形成有第1刻痕线430。该第1刻痕线430形成为包围面板11中的被拉环16按压的区域RA。另外,第1刻痕线430形成为朝向面板11的外周缘410侧鼓出,在从正面观察面板11的情况下形成为大致U字状。进而,第1刻痕线430在面板11的中心部CP侧具有一端部431和另一端部432,在面板11的外周缘410侧具有顶部433A。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设想了与拉环16的中心线CL(参照图11)正交且通过突出部14的第1假想线KL1的情况下,上述一端部431和另一端部432设置在比该第1假想线KL1靠面板11的中心部CP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隔着通过面板11的中心部CP的第2假想线KL2而相对的2个区域中的一方的区域内设置顶部433A,在另一方的区域内设置一端部431和另一端部432。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一方的区域内设置突出部14。
进一步进行说明,成为铆钉的突出部14设置在面板11中的由第1刻痕线430包围、且位于比第1刻痕线430的一端部431和另一端部432靠顶部433A侧的部位。另外,如图12所示,第1刻痕线430具有弯曲部433。该弯曲部433将一端部431与另一端部432连结,并且向设置有突出部14的一侧鼓出,且被设置成通过比突出部14靠面板11的外周缘410侧。另外,弯曲部433在与中心线CL(拉环16的中心线CL)相交的部位具有顶部433A。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由用户操作拉环16,由第1刻痕线430包围的区域被拉环16按压,在形成有第1刻痕线430的部位处产生面板11的断裂(详细后述)。由此,形成有第1刻痕线430的区域成为舌片状,且该区域朝向饮料罐的内部弯折。由此,在饮料罐形成发挥作为饮用口的作用的开口。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通过在第1刻痕线430产生的断裂而形成的上述舌片状的部位称作舌片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面板11的表面形成有第2刻痕线450。此外,该第2刻痕线450也由在面板11的表面形成的槽构成,发挥引导面板11的断裂的作用。在此,第2刻痕线450具有一端部451和另一端部452。第2刻痕线450的另一端部452连接于第1刻痕线430的弯曲部433。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刻痕线430和第2刻痕线450连接的部位处,刻痕线分支。
另外,第2刻痕线450被设置成从与第1刻痕线430的连接部朝向由第1刻痕线430包围的区域内。另外,第2刻痕线450的一端部451设置于突出部14的附近。进一步进行说明,第2刻痕线450具有从另一端部452朝向突出部14的直线部453。进而,第2刻痕线450还具有弯曲部454,该弯曲部454与直线部453连接,并且被配置成与形成为圆柱状的突出部14之间具有距离,且被设置成沿着突出部14。
在此,一边参照图13(用于说明面板11的状态的图),一边对操作了拉环16时的面板11的状态进行说明。此外,在图13中,图示出从正面观察面板11时的状态和从侧方观察面板11时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由用户抬起了拉环16的后端部时,拉环16的顶端部510(参照图11)按压位于第2刻痕线450的弯曲部454与第1刻痕线430的顶部433A之间的上述区域RA(参照图12)。并且,当区域RA被拉环16按压时,首先,在被设置成通过该区域RA与突出部14(铆钉900)之间的第2刻痕线450的弯曲部454处,面板11断裂(参照图13(B))。
然后,面板11的断裂沿着第2刻痕线450进行,成为面板11一直断裂至第1刻痕线430与第2刻痕线450的连接部的状态。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刻痕线430与第2刻痕线450的上述连接部处,刻痕线成为分支的状态。因此,在面板11的断裂从第2刻痕线450的上述弯曲部454进行至上述连接部之后,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3(C)所示,进行从连接部朝向第1刻痕线430的一端部431的断裂。另外,如图13(D)所示,也进行从连接部朝向第1刻痕线430的另一端部432的断裂。
然后,通过拉环16的后端部被用户进一步抬起,面板11的断裂进一步进行至第1刻痕线430的一端部431和另一端部432。由此,由第1刻痕线430包围的区域成为上述的舌片部。另外,在舌片部的根部(位于第1刻痕线430的一端部431与另一端部432之间的部位)处,舌片部被弯折,如图13(E)所示,舌片部进入饮料罐的内部。由此,在饮料罐形成作为饮用口发挥功能的开口。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拉环16中,在拉环16的表面侧形成有与拉环16的长度方向正交的狭缝,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拉起的拉环16恢复为原始的状态时,如图13(F)所示,拉环16弯折。
在此,在图11~图13所示的罐盖20中,也实施上述说明的伸长处理。因此,因刻痕加工和/或铆钉加工而产生的应变减少。
在此,在如本实施方式这样(如图12所示),一端部431和另一端部432设置在隔着通过面板11的中心部CP的第2假想线KL2而相对的2个区域中的一方的区域内、且顶部433A位于这2个区域中的另一方的区域的情况下,与一端部431、另一端部432、顶部433A仅位于某一方的区域的结构相比,开口更大。
在小径的罐盖20中,开口容易变小,在该情况下,变得难以引用内部的饮料,而在本实施方式的构成中,能够增大开口,即使是小径的罐盖20,也容易饮用内部的饮料。
在此,在图1所示的通常的制造工序中,若这样增大开口,则更加难以进行图1(D)所示的凹陷加工,伸长处理变难。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不进行凹陷加工而利用环状槽12等进行伸长处理,所以即使在这样开口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实施伸长处理。
标号说明
11…面板,12…环状槽,12A…内侧壁,14…突出部,15…刻痕线,20…罐盖,21…罐主体。

Claims (4)

1.一种罐盖的制造方法,包括:
槽形成工序,在金属制的板材形成环状的槽;
加工工序,对所述板材中的位于形成所述环状的槽的部位的内侧的内侧区域,进行塑性加工;以及
张力赋予工序,在进行所述塑性加工之后,通过将形成于模具的突出部压抵于上述环状的槽的周向的一部分并且在该周向上位于与该一部分不同的部位的其他部分上不压抵突出部,或者,使上述模具的突出部形成为环状并且使突出量在该突出部的周向上局部不同,对所述板材中的形成有所述槽的部分施加外力,对所述内侧区域赋予张力,并且使作用于该内侧区域中的进行了该塑性加工的部位的张力比作用于该内侧区域中的没有进行该塑性加工的其他部位的张力高。
2.一种罐盖的制造方法,包括:
加工工序,对金属制的板材进行塑性加工;和
槽形成工序,在对所述板材进行所述塑性加工之后,通过形成有突出部的模具,对该板材中的被进行了该塑性加工的加工部位的周围实施塑性加工,形成包围该加工部位的环状的槽,并且使作用在位于该环状的槽的内侧的该加工部位的张力比作用在位于该环状的槽的内侧的其他部位的张力高,所述突出部形成为环状,并且在该突出部的周向上突出量局部不同。
3.一种罐体,其特征在于,
具备:罐主体,其具备开口,且收容有内容物;和罐盖,其安装于该罐主体的该开口,
所述罐盖是通过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罐盖的制造方法而制造的罐盖。
4.一种罐盖,具备:
板状的主体部,其安装于收容有内容物的罐主体;
塑性加工部,其位于所述主体部的外周缘的内侧,被实施了塑性加工;以及
环状的槽,其沿着所述主体部的外周缘形成,且形成在所述塑性加工部的周围,
在对所述主体部进行所述塑性加工之后,通过将形成于模具的突出部压抵于上述环状的槽的周向的一部分并且在该周向上位于与该一部分不同的部位的其他部分上不压抵突出部,或者,使上述模具的突出部形成为环状并且使突出量在该突出部的周向上局部不同,对所述环状的槽施加外力,从而对该主体部中的所述塑性加工部所处的部位实施了伸长处理,并且使作用在位于该环状的槽的内侧的该塑性加工部的张力比作用在位于该环状的槽的内侧的其他部分的张力高,或者,
在对所述主体部进行所述塑性加工之后,通过由形成有突出部的模具实行的塑性加工形成所述环状的槽,从而对该主体部中的所述塑性加工部所处的部位实施了伸长处理,并且使作用在位于该环状的槽的内侧的该塑性加工部的张力比作用在位于该环状的槽的内侧的其他部分的张力高,所述突出部形成为环状,并且在该突出部的周向上突出量局部不同。
CN201480006028.4A 2013-03-22 2014-03-04 罐盖的制造方法、罐盖以及罐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555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60180A JP6131076B2 (ja) 2013-03-22 2013-03-22 缶蓋の製造方法
JP2013-060180 2013-03-22
PCT/JP2014/055474 WO2014148246A1 (ja) 2013-03-22 2014-03-04 缶蓋の製造方法、缶蓋、および、缶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55589A CN104955589A (zh) 2015-09-30
CN104955589B true CN104955589B (zh) 2018-03-09

Family

ID=51579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6028.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55589B (zh) 2013-03-22 2014-03-04 罐盖的制造方法、罐盖以及罐体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360806A1 (zh)
EP (1) EP2977121A4 (zh)
JP (1) JP6131076B2 (zh)
CN (1) CN104955589B (zh)
WO (1) WO20141482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586705T3 (es) * 2013-09-20 2016-10-18 Crown Packaging Technology Inc Producción de extremo de lata
JP6988136B2 (ja) * 2017-04-03 2022-01-05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シェルの製造方法及び缶蓋の製造方法
JP7271576B2 (ja) 2018-05-10 2023-05-11 ストール マシーナリ カンパニー,エルエルシー 工場管理監視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D959894S1 (en) * 2019-12-06 2022-08-09 Re-Lid Engineering Ag Can end
USD993995S1 (en) * 2022-01-20 2023-08-01 Stolle Machinery Company, Llc Tab tool
USD1005070S1 (en) * 2022-01-20 2023-11-21 Stolle Machinery Company, Llc Coin block forming tool
USD1004387S1 (en) * 2022-01-20 2023-11-14 Stolle Machinery Company, Llc Tab forming too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31837A (en) * 1976-05-21 1977-06-28 Aluminum Company Of America Method of reforming a can end
US4217843A (en) * 1977-07-29 1980-08-19 National Can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ends
US4559801A (en) * 1983-10-26 1985-12-24 Ball Corporation Increased strength for metal beverage closure through reforming
JPH0344661Y2 (zh) * 1986-08-08 1991-09-19
JP3203021B2 (ja) * 1991-09-11 2001-08-27 大和製罐株式会社 タブ付イージーオープン缶蓋の成形方法
US5356256A (en) * 1992-10-02 1994-10-18 Turner Timothy L Reformed container end
JP3557241B2 (ja) * 1994-04-11 2004-08-25 北海製罐株式会社 ステイオンタブ式缶蓋の製造方法
JP4477663B2 (ja) 2007-03-29 2010-06-09 昭和アルミニウム缶株式会社 缶蓋
CN201494766U (zh) * 2009-05-15 2010-06-02 杜国军 一种可组装成调料罐的多功能食品包装罐
JP5643119B2 (ja) * 2011-01-14 2014-12-17 昭和アルミニウム缶株式会社 缶蓋および飲料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360806A1 (en) 2015-12-17
EP2977121A4 (en) 2016-11-02
JP6131076B2 (ja) 2017-05-17
EP2977121A1 (en) 2016-01-27
WO2014148246A1 (ja) 2014-09-25
JP2014184454A (ja) 2014-10-02
CN104955589A (zh) 2015-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55589B (zh) 罐盖的制造方法、罐盖以及罐体
JPS58171339A (ja) 金属製クロージュア及びその成形方法
JP2013523460A5 (zh)
JP2013523460A (ja) 缶の製造
JP2009292480A (ja) アルミニウム缶
CN212238889U (zh) 一种解决板件成型易褶皱的冲压模具
JP2009208577A (ja) トーションビームの製造方法
JP2017121657A (ja) 開缶用タブの製造方法
JP6975580B2 (ja) プレス成形方法
AU5495201A (en) Process and pr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tablets
JP2008254049A (ja) 缶蓋のシェルプレス成形方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シェルプレス用金型
CN102728709A (zh) 一种防伪铝盖的加工方法以及一种拉伸模具
JPH0866730A (ja) 金属薄板材の深絞り成形方法
JP2011147976A (ja) プレス成形金型
JP4445640B2 (ja) 絞り容器の製造方法
JP5588259B2 (ja) 缶蓋
CN217665846U (zh) 一种下沉式圆弧件的冲压模具
TWI568649B (zh) Method and Products for Forcing Paper Folding
RU2282516C2 (ru)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корпусных деталей и штамп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JP2018176165A (ja) シェルの製造方法、缶蓋の製造方法、シェル及び缶蓋
CN207479357U (zh) 一种用于消除继电器轭铁清角折弯不良的冲压模具
JP2000176557A (ja) 深絞り成形法および深絞り成形機
JP2002346646A (ja) プレス装置
JP2000317525A (ja) プレス曲げ型
JPH071048A (ja) プレス加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09

Termination date: 201903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