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48415B - 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48415B
CN104948415B CN201510132269.XA CN201510132269A CN104948415B CN 104948415 B CN104948415 B CN 104948415B CN 201510132269 A CN201510132269 A CN 201510132269A CN 104948415 B CN104948415 B CN 1049484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ash plate
drive shaft
room
movable body
compr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3226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48415A (zh
Inventor
山本真也
铃木隆容
本田和也
西井圭
山崎佑介
太田雅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9484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484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484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484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14Control
    • F04B27/20Control of pumps with rotary cylinder block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1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having stationary cylinders
    • F04B27/1036Component parts, details, e.g. sealings, lubrication
    • F04B27/1054Actuating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0804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having rotary cylinder block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1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having stationary cylinders
    • F04B27/1036Component parts, details, e.g. sealings, lubrication
    • F04B27/1054Actuating elements
    • F04B27/1063Actuating-element bearing means or driving-axis bear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1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having stationary cylinders
    • F04B27/1036Component parts, details, e.g. sealings, lubrication
    • F04B27/1054Actuating elements
    • F04B27/1072Pivot mechanis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14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14Control
    • F04B27/16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 F04B27/18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by vary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a swash plate and a cylinder block
    • F04B27/1804Controlled by crankcase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14Control
    • F04B27/16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 F04B27/18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by vary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a swash plate and a cylinder block
    • F04B27/1804Controlled by crankcase pressure
    • F04B2027/1809Controlled pressure
    • F04B2027/1813Crankcase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14Control
    • F04B27/16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 F04B27/18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by vary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a swash plate and a cylinder block
    • F04B27/1804Controlled by crankcase pressure
    • F04B2027/1886Open (not controlling) fluid pass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其包括壳体、驱动轴、旋转斜板、连杆机构、活塞、转换机构、致动器以及控制机构。旋转斜板能够在旋转斜板室中与驱动轴一起旋转。转换机构使活塞在缸膛中进行往复运动。致动器是操作性的以改变旋转斜板的倾斜角。致动器能够与驱动轴整体地旋转。致动器包括分隔本体、可移动本体以及控制压力室。控制机构改变控制压力室的压力以使可移动本体移动。可移动本体和连杆机构位于旋转斜板的相反侧处。

Description

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公开特许公报No.5-172052和No.52-131204描述了常规的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在下文中被简称为压缩机)。该压缩机均具有壳体,该壳体包括吸入室、排放室、旋转斜板室以及多个缸膛(cylinder bore)。可旋转的驱动轴被支承在壳体中。旋转斜板式室中设置有能够与驱动轴一起旋转的旋转斜板。连杆机构位于驱动轴与旋转斜板之间以允许改变旋转斜板的倾斜角。该倾斜角指的是相对于与驱动轴的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的角度。每个缸膛容置有活塞。该活塞在缸膛中往复运动并且在缸膛中限定了压缩室。转换机构将旋转斜板的旋转转换成活塞在每个缸膛中的往复运动。活塞往复运动时的行程取决于旋转斜板的倾斜角。旋转斜板的倾斜角通过由控制机构控制的致动器改变。
在日本专利公开特许公报No.5-172052中描述的压缩机包括位于后壳体构件中的压力调节室以及位于缸体中的控制压力室,该后壳体构件是壳体的元件,该缸体也是壳体的元件。控制压力室与压力调节室连通。致动器位于控制压力室中。致动器不与驱动轴整体地旋转。更具体地,致动器包括覆盖驱动轴的后端的非旋转的可移动本体。该非旋转的可移动本体包括内壁表面,该内壁表面支承驱动轴的后端使得该后端能够旋转。非旋转的可移动本体能够沿着驱动轴的旋转轴线移动。尽管非旋转的可移动本体在控制压力室中沿着驱动轴的旋转轴线移动,但是不允许非旋转的可移动本体绕驱动轴的旋转轴线旋转。在控制压力室中设置有朝向前方迫压非旋转的可移动本体的弹簧。致动器包括可移动本体,该可移动本体联接至旋转斜板并且能够沿着驱动轴的旋转轴线移动。非旋转的可移动本体与可移动本体之间设置有止推轴承。压力调节室与排放室之间设置有改变控制压力室的压力的压力控制阀。控制压力室的压力的改变使非旋转的可移动本体和可移动本体沿驱动轴的轴向方向移动。
连杆机构包括可移动本体和固定至驱动轴的凸耳臂。凸耳臂的后端包括纵长孔,该纵长孔沿与驱动轴的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延伸并且沿从驱动轴的径向外侧朝向驱动轴的旋转轴线延伸的方向延伸。旋转斜板的前部由插入至纵长孔的销来支承使得旋转斜板绕第一枢转轴线枢转。可移动本体的前端包括纵长孔,该纵长孔沿与驱动轴的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延伸并且沿从径向地外侧朝向旋转轴线延伸的方向延伸。旋转斜板的后端由插入至纵长孔的销来支承使得旋转斜板绕平行于第一枢转轴线的第二枢转轴线枢转。
在该压缩机中,压力控制阀打开以连接排放室和压力调节室使得控制压力室的压力变得高于旋转斜板室的压力。这使非旋转的可移动本体和可移动本体朝向前方移动。因而,旋转斜板的倾斜角增大,活塞行程延长,并且驱动轴的每旋转一周的压缩排量增大。当压力控制阀关闭以使排放室与压力调节室断开连接时,控制压力室的压力变低并且与旋转斜板室的压力大约相同。这使非旋转的可移动本体和可移动本体朝向后方移动。因而,旋转斜板的倾斜角减小,活塞行程缩短,并且驱动轴的每旋转一周的压缩排量减少。
在日本专利公开特许公报No.52-131204的压缩机中,致动器能够在旋转斜板室中与驱动轴整体地旋转。更具体地,致动器包括固定至驱动轴的分隔本体。该分隔本体容置有可移动本体,该可移动本体能够相对于分隔本体沿着旋转轴线移动。在分隔本体与可移动本体之间限定有控制压力室以通过控制压力室的压力使可移动本体移动。与控制压力室连通的连通通道延伸通过驱动轴。连通通道与排放室之间设置有压力控制阀。该压力控制阀构造成改变控制压力室的压力并且使可移动本体相对于分隔本体沿着旋转轴线移动。可移动本体包括与铰链球相接触的后端。铰链球将旋转斜板枢转地联接至驱动轴。在铰链球的后端处设置有沿使旋转斜板的倾斜角增大的方向迫压铰链球的弹簧。
连杆机构包括该铰链球和位于分隔本体与旋转斜板之间的连杆。沿与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延伸的销插入至连杆的前端。也沿与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延伸的销插入至连杆的后端。旋转斜板由连杆和两个销枢转地支承。
在该压缩机中,压力调节阀打开以将排放室与压力调节室连接从而控制压力室的压力变得高于旋转斜板室的压力。这样使可移动本体朝向后方移动。因而,旋转斜板的倾斜角减小并且使活塞的行程缩短。这减小了驱动轴的每旋转一周的压缩机排量。当压力调节阀关闭并且使排放室与压力调节室断开连接时,控制压力室的压力变低并且大约与旋转斜板室相同。这使可移动本体朝向前方移动。因而,旋转斜板的倾斜角增大并且延长活塞行程。这样增大了驱动轴的每旋转一周的压缩机排量。
在日本专利公开特许公报No.5-172052的压缩机中,致动器的非旋转的可移动本体在驱动轴的后端处沿轴向方向移动。这增大了整个轴向长度。
在该压缩机中,当在非旋转的可移动本体的内周向表面处产生旋转时,在压缩机的内周向表面和外周向表面处产生轴向移动。这样可导致在非旋转的可移动本体周围不充分的润滑并且不利地影响致动器的移动特性。在该情况下,变得难以适当地改变旋转斜板的倾斜角并且不能通过延长及缩短活塞行程而以优选的方式控制压缩机排量。另外,在该压缩机中,在致动器周围易于发生磨损等。这样可能不利地影响压缩机的耐用性。
在日本专利公开特许公报No.52-131204的压缩机中,致动器定位成比连杆机构的连杆更靠近旋转轴线。因而,致动器的控制压力室沿径向方向小,并且难以通过可移动本体迫压旋转斜板。此外,在该压缩机中,由于连杆机构,难以对致动器供给润滑油。这样可能导致对致动器的不充分润滑并且不利地影响致动器的移动特性。因而,变得难以改变旋转斜板的倾斜角,并且不能以优选的方式控制压缩机排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具有优良的耐用性并且能够执行优良的排量控制的紧凑型压缩机。
本发明的一方面为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该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包括壳体、驱动轴、旋转斜板、连杆机构、多个活塞、转换机构、致动器以及控制机构。该壳体包括吸入室、排放室、旋转斜板室以及多个缸膛。该驱动轴由壳体以旋转的方式支承。该旋转斜板能够在旋转斜板室中与驱动轴一起旋转。连杆机构设置在驱动轴与旋转斜板之间。该连杆机构允许旋转斜板的相对于与驱动轴的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的倾斜角改变。活塞以往复运动的方式分别容置在缸膛中。当旋转斜板旋转时,转换机构使每个活塞在缸膛中以与旋转斜板的倾斜角相应的行程进行往复运动。该致动器能够改变旋转斜板的倾斜角。控制机构控制致动器。该致动器适于能够与驱动轴整体地旋转。致动器包括分隔本体、可移动本体以及控制压力室,该分隔本体在旋转斜板室中松配装至驱动轴,该可移动本体联接至旋转斜板并且能够相对于分隔本体沿着旋转轴线移动,该控制压力室由分隔本体和可移动本体限定并且通过控制压力室的压力使可移动本体移动。控制机构构造成改变控制压力室的压力以使可移动本体移动。可移动本体和连杆机构位于旋转斜板的相反侧处。
结合通过示例的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原理的附图,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和优点将从下列描述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参照当前优选实施方式的以下描述可最佳地理解本发明及其目的和优点,在附图中:
图1为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缩机在排量为最大时的截面图;
图2为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三实施方式的压缩机中的控制机构的示意图;
图3为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缩机在排量为最小时的截面图;
图4为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和第四实施方式的压缩机中的控制机构的示意图;
图5为示出了第三实施方式的压缩机在排量为最大时的截面图;以及
图6为示出了第三实施方式的压缩机在排量为最小时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图1至图4对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进行描述。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的压缩机各自安装在车辆中以形成车辆空调的制冷回路。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3,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缩机包括壳体1、驱动轴3、旋转斜板5、连杆机构7、活塞9、前滑瓦11a、后滑瓦11b、致动器13以及图2中示出的控制机构15。每个活塞9设置有一对滑瓦11a和11b。
如图1中所示,壳体1包括位于压缩机的前部处的前壳体构件17、位于压缩机的后部处的后壳体构件19、以及位于前壳体构件17与后壳体构件19之间的第一缸体21和第二缸体23。
前壳体构件17包括朝向前方突出的凸台(boss)17a。在凸台17a中围绕驱动轴3设置有密封装置25。另外,前壳体构件17包括第一吸入室27a和第一排放室29a。第一吸入室27a位于前壳体构件17的径向内部分中,并且第一排放室29a位于前壳体构件17的径向外部分中。
后壳体构件19包括控制机构15。后壳体构件19包括第二吸入室27b、第二排放室29b以及压力调节室31。第二吸入室27b位于后壳体构件19的径向内部分中,并且第二排放室29b位于后壳体构件19的径向外部分中。压力调节室31位于后壳体构件19的径向中央部分中。排放通道(未示出)连接第一排放室29a和第二排放室29b。排放通道包括与压缩机的外侧连通的排放口。
在第一缸体21与第二缸体23中限定有旋转斜板室33。旋转斜板室33位于壳体1的中央部分中。
第一缸体21包括沿周向方向以相等角度间隔设置并且彼此平行延伸的第一缸膛21a。此外,第一缸体21包括第一轴孔21b。驱动轴3延伸通过第一轴孔21b。第一缸体21也包括位于第一轴孔21b的后侧处的第一凹部21c。第一凹部21c与第一轴孔21b连通并且与第一轴孔21b同轴。另外,第一凹部21c与旋转斜板室33连通并且包括台阶状的壁表面。第一凹部21c的前部中设置有第一止推轴承35a。第一缸体21包括使旋转斜板室33与第一吸入室27a连通的第一吸入通道37a。
以与第一缸体21相同的方式,第二缸体23包括第二缸膛23a。另外,第二缸体23包括第二轴孔23b。驱动轴3延伸穿过第二轴孔23b。第二轴孔23b与压力调节室31连通。第二缸体23也包括位于第二轴孔23b的前侧处的第二凹部23c。第二凹部23c与第二轴孔23b连通并且与第二轴孔23b同轴。此外,第二凹部23c与旋转斜板室33连通并且包括台阶状的壁表面。在第二凹部23c的后部中设置有第二止推轴承35b。第二缸体23包括使旋转斜板室33与第二吸入室27b连通的第二吸入通道37b。
旋转斜板室33经由形成在第二缸体23中的吸入口330连接至蒸发器(未示出)。
在前壳体构件17与第一缸体21之间设置有第一阀板39。第一阀板39对于每个第一缸膛21a包括吸入口39b和排放口39a。对于每个吸入口39b设置有吸入阀机构(未示出)。每个吸入口39b使相应的第一缸膛21a与第一吸入室27a连通。对于每个排放口39a设置有排放阀机构(未示出)。每个排放口39a使相应的第一缸膛21a与第一排放室29a连通。第一阀板39也包括连通孔39c。连通孔39c使第一吸入室27a通过第一吸入通道37a与旋转斜板室33连通。
在后壳体构件19与第二缸体23之间设置有第二阀板41。以与第一阀板39相同的方式,第二阀板41对于每个第二缸膛23a包括吸入口41b和排放口41a。对于每个吸入口41b设置有吸入阀机构(未示出)。每个吸入口41b使相应的第二缸膛23a与第二吸入室27b连通。对于每个排放口41a设置有排放阀机构(未示出)。每个排放口41a使相应的第二缸膛23a与第二排放室29b连通。第二阀板41也包括连通孔41c。连通孔41c使第二吸入室27b通过第二吸入通道37b与旋转斜板室33连通。
第一吸入室27a和第二吸入室27b以及旋转斜板室33通过第一吸入通道37a和第二吸入通道37b彼此连通。因而,第一吸入室27a和第二吸入室27b以及旋转斜板室33具有大致相同的压力。更准确地,由于吹漏气效应(effect of blow-by gas),旋转斜板室33的压力略微高于第一吸入室27a和第二吸入室27b的压力。来自蒸发器的制冷剂气体通过吸入口330流入旋转斜板室33。因而,旋转斜板室33以及第一吸入室27a和第二吸入室27b中每一者的压力低于第一排放室29a和第二排放室29b中的每一者的压力。以此方式,旋转斜板室33以及第一吸入室27a和第二吸入室27b限定了低压室。
驱动轴3上设置有旋转斜板5、致动器13和凸缘3a。驱动轴3朝向后方插入通过凸台17a并且插入至第一缸体21和第二缸体23中的第一轴孔21b和第二轴孔23b。驱动轴3的前端位于凸台17a中,并且后端位于压力调节室31中。第一轴孔21b和第二轴孔23b在壳体1中支承驱动轴3使得驱动轴3能够围绕旋转轴线O旋转。旋转斜板5、致动器13和凸缘3a各自位于旋转斜板室33中。凸缘3a位于第一止推轴承35a与致动器13之间,更具体地位于第一止推轴承35a与可移动本体13b之间。凸缘3a限制了第一止推轴承35a与可移动本体13b的接触。在驱动轴3与第一轴孔21b的壁和第二轴孔23b的壁之间可以设置有径向轴承。
支承构件43配装至驱动轴3的后部。该支承构件43用作第二构件。支承构件43包括与第二止推轴承35b相接触的凸缘43a以及接纳第二销47b的联接部43b。驱动轴3包括轴向通道3b和径向通道3c。轴向通道3b沿着旋转轴线O从驱动轴3的后端朝向前方延伸穿过驱动轴。径向通道3c从轴向通道3b的前端沿径向方向延伸并且在驱动轴3的外表面中开口。轴向通道3b和径向通道3c限定了连通通道。轴向通道3b的后端通向压力调节室31,或低压室。径向通道3c连接至控制压力室13c。此外,驱动轴3包括台阶部3e。
旋转斜板5为环状盘并且包括前表面5a和后表面5b。旋转斜板5的前表面5a面对旋转斜板室33中的压缩机的前侧。旋转斜板5的后表面5b面对旋转斜板室33中的压缩机的后侧。旋转斜板5固定至环板45。环板45用作第一构件。环板45为环状板。插入孔45a延伸通过环板45的中央。驱动轴3插入至插入孔45a以在旋转斜板室33中将旋转斜板5联接至驱动轴3。
连杆机构7包括凸耳臂49。该凸耳臂49在旋转斜板室33中设置在旋转斜板5的后侧并且位于旋转斜板5与支承构件43之间。凸耳臂49为大致L形。如图3所示,当旋转斜板5相对于与旋转轴线O正交的方向以最小角度倾斜时,凸耳臂49接触支承构件43的凸缘43a。在压缩机中,凸耳臂49允许旋转斜板5被保持在最小倾斜角。凸耳臂49的远端包括配重部49a。配重部49a在致动器13的一半圆周上延伸。配重部49a可设计成具有适当的形状。
第一销47a将凸耳臂49的远端联接至环板45的顶部区域。因而,凸耳臂49的远端由环板45或旋转斜板5支承,使得凸耳臂49围绕第一销47a的轴线——也就是,第一枢转轴线M1——枢转。第一枢转轴线M1在垂直于驱动轴3的旋转轴线O的方向上延伸。
第二销47b将凸耳臂49的基部端联接至支承构件43。因而,凸耳臂49的基部端由支承构件43或驱动轴3支承,使得凸耳臂49绕第二销47b的轴线——即,第二枢转轴线M2——枢转。第二枢转轴线M2平行于第一枢转轴线M1延伸。凸耳臂49以及第一销47a和第二销47b对应于本发明的连杆机构7。
在压缩机中,连杆机构7联接旋转斜板5与驱动轴3使得旋转斜板5与驱动轴3一起旋转。凸耳臂49具有分别围绕第一枢转轴线M1和第二枢转轴线M2枢转的远端和基部端,从而改变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
配重部49a沿着凸耳臂49的远端——即,在相对于第一枢转轴线M1与第二枢转轴线M2相反的一侧——延伸。凸耳臂49由第一销47a支承在环板45上从而配重部49a插入通过环板45中的凹槽45b,并且位于环板45的前侧处,即,旋转斜板5的前侧处。旋转斜板5绕旋转轴线O的旋转产生离心力,该离心力作用于位于旋转斜板5的前侧处的配重部49a上。
每个活塞9均包括限定第一活塞头部9a的前端和限定了第二活塞头部9b的后端。第一活塞头部9a以往复运动的方式容置在相应的第一缸膛21a中,从而限定了第一压缩室21d。第二活塞头部9b以往复运动的方式容置在相应的第二缸膛23a中,从而限定了第二压缩室23d。每个活塞9包括容置有半球形滑瓦11a和11b的凹部9c。滑瓦11a和11b将旋转斜板5的旋转转换成活塞9的往复运动。滑瓦11a和11b相当于本发明的转换机构。以此方式,第一活塞头部9a和第二活塞头部9b在第一缸膛21a和第二缸膛23a中以取决于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的行程进行往复运动。
致动器13在旋转斜板室33中位于旋转斜板5的前面并且能够移动至第一凹部21c中。致动器13包括分隔本体13a和可移动本体13b。
分隔本体13a为盘形形状并且在旋转斜板室33中松配装至驱动轴3。在分隔本体13a的外周向表面上设置有O型圈51a,并且分隔本体13a的内周向表面上设置有O型圈51b。
可移动本体13b为筒状的并且具有封闭端。另外,可移动本体13b包括插入孔130a、主体部130b以及联接部130c,驱动轴3插入至该插入孔130a,该主体部130b从可移动本体13b的前部朝向后部延伸,该联接部130c形成在主体部130b的后端上。插入孔130a中设置有O型圈51c。可移动本体13b位于第一止推轴承35a与旋转斜板5之间。
驱动轴3插入可移动本体13b的主体部130b并且插入通过插入孔130a。分隔本体13a以可移动的方式设置在主体部130b中。可移动本体13b能够与驱动轴3一起旋转并且能够在旋转斜板室33中沿驱动轴3的旋转轴线O移动。通过将驱动轴3插入主体部130b,可移动本体13b和连杆机构7位于旋转斜板5的相反侧处。插入孔130a中设置有O型圈51c。以此方式,驱动轴3延伸通过致动器13,并且致动器13能够与驱动轴3整体地绕旋转轴线O旋转。
第三销47c将环板45的底部区域联接至可移动本体13b的联接部130c。因而,环板45或旋转斜板5由可移动本体13b支承从而绕第三销47c的轴线——即,动作轴线(actionaxis)M3——枢转。动作轴线M3平行于第一枢转轴线M1和第二枢转轴线M2延伸。以此方式,可移动本体13b联接至旋转斜板5。通过将联接部130c与环板45的底部区域联接,可移动本体13b和连杆机构7位于旋转斜板5的相反侧处。更具体地,可移动本体13b面向位于旋转斜盘5相反侧的凸耳臂49的基部端,该凸耳臂49为连杆机构7的一部分。当旋转斜板5以最大角度倾斜时可移动本体13b接触凸缘3a。在压缩机中,可移动本体13b允许旋转斜板5保持在最大倾斜角。
控制压力室13c限定在分隔本体13a与可移动本体13b之间。径向通道3c通向控制压力室13c中。控制压力室13c通过径向通道3c和轴向通道3b与压力调节室31连通。
如图2中所示,控制机构15包括:泄放通道15a、气体供给通道15b、控制阀15c以及孔口15d。
泄放通道15a连接至压力调节室31和第二吸入室27b。压力调节室31与控制压力室13c通过轴向通道3b和径向通道3c连通。因而,控制压力室13c和第二吸入室27b通过泄放通道15a彼此连通。泄放通道15a包括孔口15d。
气体供给通道15b连接至压力调节室31和第二排放室29b。因而,以与泄放通道15a相同的方式,控制压力室13c和第二排放室29b通过轴向通道3b和径向通道3c彼此连通。以此方式,轴向通道3b和径向通道3c形成泄放通道15a和气体供给通道15b的用作控制通道的部分。
控制阀15c设置在气体供给通道15b中。控制阀15c是操作性的以基于第二吸入室27b的压力来调节气体供给通道15b的开度。可以使用已知的阀作为控制阀15c。
驱动轴3的远端包括螺纹部3d。螺纹部3d将驱动轴3联接至带轮或电磁离合器(两者均未示出)。由车辆发动机驱动的带(未示出)沿着带轮或电磁离合器的带轮运行。
通向蒸发器的管道连接至吸入口330。通向冷凝器的管道连接至排放口(未示出)。压缩机、蒸发器、膨胀阀、冷凝器等形成车辆空调设备的制冷回路。
在压缩机中,驱动轴3的旋转使旋转斜板5旋转并且使每个活塞9在相应的第一缸膛21a和第二缸膛23a中往复运动。因而,第一压缩室21d和第二压缩室23d的容积根据活塞行程改变。这样使制冷剂气体从蒸发器通过吸入口330吸入旋转斜板室33中。制冷剂气体流动通过第一吸入室27a和第二吸入室27b并且在第一压缩室21d和第二压缩室23d中被压缩,然后第一压缩室21d和第二压缩室23d将该制冷剂气体排放至第一排放室29a和第二排放室29b中。第一排放室29a和第二排放室29b中的制冷剂气体被排放出排放口并且传送至冷凝器。
在压缩机操作期间,用于减小旋转斜板的倾斜角的离心力和用于通过活塞9减小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的压缩反作用力被施加到旋转构件,所述旋转构件包括旋转斜板5、环板45、凸耳臂49和第一销47a。压缩机排量可以通过改变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从而延长或缩短活塞9的行程来控制。
更具体地,在控制机构15中,当图2中所示的控制机构15的控制阀15c减小气体供给通道15b的开度时,控制压力室13c的压力变得基本等于第二吸入室27b的压力。因而,作用于旋转构件的离心力和压缩反作用力使可移动的本体13b朝向后方移动。这样使控制压力室13c缩小并且减小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
因此,参照图3,旋转斜板5围绕旋转斜板5的动作轴线M3枢转,并且凸耳臂49的两端分别围绕第一枢转轴线M1和第二枢转轴线M2枢转,从而凸耳臂49朝向支承构件43移动。这缩短了活塞9的行程并且减小了驱动轴3的每旋转一周的压缩机排量。图3中的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是压缩机的最小倾斜角。
在压缩机中,作用于配重部49a上的离心力被施加至旋转斜板5。因而,在压缩机中,旋转斜板5沿使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减小的方向容易地移动。另外,当可移动本体13b沿着驱动轴3的旋转轴线O朝向后方移动时,可移动本体13b的后端布置在配重部49a的内侧处。因此,在压缩机中,当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减小时,配重部49a覆盖可移动本体13b的后端的大约一半。
当图2中所示的控制阀15c增大气体供给通道15b的开度时,控制压力室13c的压力变得基本等于第二排放室29b的压力。因而,致动器13的可移动本体13b抵抗作用在旋转构件上离心力和压缩反作用力朝向前方移动。这样使控制压力室13c扩大并且增大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
因此,参照图1,旋转斜板5绕旋转斜板5的动作轴线M3沿相反的方向枢转,并且凸耳臂49的两端分别绕第一枢转轴线M1和第二枢转轴线M2沿相反的方向枢转,从而凸耳臂49移动离开支承构件43。这使活塞9的行程延长并且使针对驱动轴3的每旋转一周的压缩机排量增大。图1中的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为压缩机的最大倾斜角。
在压缩机中,致动器13能够在旋转斜板室33中与驱动轴3整体地旋转。控制压力室13c限定在致动器13的分隔本体13a与可移动本体13b之间,该可移动本体围绕驱动轴3延伸。因此,压缩机减小致动器13的在沿旋转轴线O延伸的方向上的长度,并且整个压缩机在轴向方向上被缩短。
另外,致动器13的分隔本体13a和可移动本体13b在压缩机中与驱动轴3整体地旋转。这限制了在可移动本体13b周围的不充分润滑的发生并且允许在压缩机中保持致动器13的可动性处于高水平。
特别地,可移动本体13b与第一凹部21c的壁之间设置有固定间隙。因而,当致动器13旋转时并且当可移动本体13b在旋转斜板室33中向前和向后移动时,可移动本体13b不与第一缸体21接触。这限制了在压缩机中在致动器13周围的磨损的发生。
在压缩机中,可移动本体13b和连杆机构7的凸耳臂49位于旋转斜板5的相反侧处。这允许致动器13的控制压力室13c沿径向方向扩大,使得可移动本体13b容易地驱使旋转斜板5。因此,在压缩机中,容易地改变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并且压缩机排量可以通过延长和缩短活塞9的行程而以优选的方式被控制。
因此,第一实施方式实现了紧凑的、具有优良的耐用性并且能够执行优良的排量控制的压缩机。
特别地,分隔本体13a在压缩机中松配装至驱动轴3。因而,在压缩机中,可移动本体13b相对于分隔本体13a平缓地移动。这样允许可移动本体13b以优选的方式沿着旋转轴线O移动。
另外,第一销47a在旋转斜板5的顶部区域上以绕第一枢转轴线M1枢转的方式支承凸耳臂49的远端。第二销47b在驱动轴3上以绕第二枢转轴线M2枢转的方式支承凸耳臂49的基部端。第三销47c以绕动作轴线M3枢转的方式支承旋转斜板5的底部区域。
以该方式,连杆机构7被简化。这样减小了连杆机构7的尺寸,这进而减小了压缩机的尺寸。另外,压缩机构造成使得凸耳臂49容易地枢转,并且旋转斜板5由可移动本体13b以绕动作轴线M3枢转的方式支承。这允许通过枢转凸耳臂49使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以优选的方式改变。
另外,凸耳臂49包括配重部49a。因此,凸耳臂49沿使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减小的方向容易地枢转。这允许压缩机通过延长和缩短活塞9的行程以优选的方式控制压缩机排量。
环板45联接至旋转斜板5,并且驱动轴3联接至支承构件43。这便于旋转斜板5与凸耳臂49的联接以及驱动轴3与凸耳臂49的连接。另外,驱动轴3插入至环板45的插入孔45a。这便于可旋转的旋转斜板5联接至驱动轴3。
凸耳臂49允许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保持在最小值。可移动本体13b允许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保持在最大值。
因此,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可以以优选的方式在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改变。这允许以优选的方式控制压缩机排量。
在压缩机中,第一枢转轴线M1由设置在环板45与凸耳臂49之间的第一销47a构成。第二枢转轴线M2由设置在支承构件43与凸耳臂49之间的第二销47b构成。动作轴线M3由设置在环板45与可移动本体13b之间的第三销47c构成。
第一销47a将凸耳臂49的远端支承为相对于环板45容易地枢转。以相同的方式,第二销47b将凸耳臂49的基部端支承为相对于支承构件43容易地枢转。另外,第三销47c支承旋转斜板5以相对于可移动本体13b容易地枢转。
在驱动轴3与壳体1之间设置有第一止推轴承35a和第二止推轴承35b,该第一止推轴承35a和第二止推轴承35b相对于壳体1旋转地支承驱动轴3。可移动本体13b位于第一止推轴承35a与第二止推轴承35b之间。因而,由控制压力室13c产生的推力由第一止推轴承35a和第二止推轴承35b接受。
在压缩机中,吸入室27b和旋转斜板室33中的至少一者用作低压室。控制机构15包括控制通道15a、控制通道15b以及控制阀15c,该控制通道15a和控制通道15b将控制压力室13c连接至低压室和排放室29b中的至少一者,该控制阀15c允许调节控制通道15a和控制通道15b的开度。这样允许控制机构15通过控制压力室13c与低压室之间的压力差、或控制压力室13c与排放室29b之间的压力差来控制致动器13。
控制通道15a和控制通道15b可由泄放通道15a以及气体供给通道15b形成,该泄放通道15a连接控制压力室13c和低压室,该气体供给通道15b连接控制压力室13c与排放室29b。优选地,控制阀15c调节气体供给通道15b的开度。在这种情况下,排放室29的高压使控制压力室13c迅速地增大至高压从而使压缩机排量迅速地减小。
另外,控制通道15a和15b可由泄放通道15a和气体供给通道15b形成,该泄放通道15a连接控制压力室13c与低压室,该气体供给通道15b连接控制压力室13c与排放室29b。优选地,控制阀15c调节气体供给通道15b的开度。在这种情况下,低压室的低压将控制压力室13c降低至低压以产生优选的驾驶感觉。
在压缩机中,第一吸入室27a和第二吸入室27b通过第一吸入通道37a和第二吸入通道37b与旋转斜板室33连通。因而,被吸入到第一吸入室27a和第二吸入室27b中的制冷剂气体流入旋转斜板室33中。这样允许驱动轴3、致动器13等通过制冷剂气体被冷却。另外,在压缩机中,当使可移动本体13b等在旋转斜板室33中移动时通过悬浮在制冷剂气体中的润滑油来执行润滑。这样允许保持致动器13的可移动性处于高水平并且限制在致动器13周围的磨损的发生。
旋转斜板室33包括吸入口330。因而,与在来自蒸发器的制冷剂气体流动通过第一吸入室27a和第二吸入室27b并且流动至旋转斜板室33中时相比压缩机更有效地减少噪声。
在压缩机的控制机构15中,控制压力室13c和第二吸入室27b通过泄放通道15a连通,并且控制压力室13c和第二排放室29b通过气体供给通道15b连通。另外,控制阀15c允许对气体供给通道15b的开度进行调节。因此,在压缩机中,第二排放室29b的高压将控制压力室13c的压力快速地增大至高的值从而快速地增大压缩机排量。
另外,在压缩机中,旋转斜板室33被用作通向第一吸入室27a和第二吸入室27b的制冷剂气体通道。这具有减小制冷剂气体的吸入脉冲并且减少压缩机的噪声的消音器效果。
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的压缩机包括图4中所示的控制机构16替代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缩机中使用的控制机构15。控制机构16包括泄放通道16a、气体供给通道16b、控制阀16c和孔口16d。泄放通道16a和气体供给通道16b形成控制通道。
泄放通道16a连接至压力调节室31和第二吸入室27b。因而,控制压力室13c和第二吸入室27b通过该泄放通道16a彼此连通。气体供给通道16b连接至压力调节室31和第二排放室29b。因而,控制压力室13c和压力调节室31通过该气体供给通道16b与第二排放室29b连通。该气体供给通道16b包括孔口16d。
控制阀16c设置在泄放通道16a中。控制阀16c基于第二吸入室27b的压力来调节泄放通道16a的开度。以与控制阀15c相同的方式,已知的阀可以用作控制阀16c。另外,轴向通道3b和径向通道3c形成泄放通道16a的一部分和气体供给通道16b的一部分。该压缩机的其他部分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相同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相应部件相同的部件被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这些部件将不进行具体描述。
在压缩机的控制机构16中,当控制阀16c减小泄放通道16a的开度时,控制压力室13c的压力变为基本上等于第二排放室29b的压力。因而,致动器13的可移动本体13b抵抗作用在旋转构件上的离心力和压缩反作用力朝向前方移动。这样使该控制压力室13c膨胀并且增大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
因而,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相同的方式,在压缩机中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增大,并且使活塞9的行程延长。这增大了驱动轴3的每旋转一周的压缩机排量(参照图1)。
如图4中所示,当控制阀16c增大泄放通道16a的开度时,控制压力室13c的压力变为基本上等于第二吸入室27b的压力。因而,作用在旋转构件上的离心力和压缩反作用力使可移动本体13b朝向后方移动。这样使控制压力室13c缩小并且减小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
因此,在压缩机中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减小,并且使活塞9的行程缩短。这样减小了驱动轴3的每旋转一周的压缩机排量(参照图3)。
在压缩机的控制机构16中,控制阀16c允许对泄放通道16a的开度进行调节。因而,在压缩机中,第二吸入室27b的低压使控制压力室13c的压力逐渐地减小至低的值从而维持车辆的适合的驾驶感觉。在其他方面,该压缩机的操作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操作相同。
第三实施方式
参照图5和图6,第三实施方式的压缩机包括壳体10和活塞90替代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缩机中使用的壳体1和活塞9。
壳体10包括前壳体构件18、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后壳体构件类似的后壳体构件19,以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缸体类似的第二缸体23。前壳体构件18包括凹部18b和朝向前方延伸的凸台18a。在凸台18a中设置有密封装置25。前壳体构件18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前壳体构件17不同之处在于前壳体构件18不包括第一吸入室27a和第一排放室29a。
在压缩机中,在前壳体构件18和第二缸体23中限定有旋转斜板室33。位于壳体10的中间部分中的旋转斜板室33通过第二吸入通道37b与第二吸入室27b连通。前壳体构件18的凹部18b中设置有第一止推轴承35a。
活塞9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活塞9的不同之处在于每个活塞包括形成在后端上的仅一个活塞头部9b。在其他方面,压缩机和活塞9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为了便于第三实施方式的描述,第二缸膛23a、第二压缩室23d、第二吸入室27b和第二排放室29b将分别被称为缸膛23a、压缩室23d、吸入室27b和排放室29b。
在压缩机中,驱动轴3的旋转使旋转斜板5旋转并且使活塞90在相应的缸膛23a中往复运动。压缩室23d的容积根据活塞行程改变。来自蒸发器的制冷剂气体通过吸入口330吸入至旋转斜板室33中。然后,制冷剂气体通过吸入室27b被吸入并在每个压缩室23d中被压缩,并且被排放至排放室29b中。然后,制冷剂气体从排放口(未示出)朝向蒸发器被排放出排放室29b。
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相同的方式,压缩机改变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以通过延长和缩短活塞90的行程来控制压缩机排量。
参照图6,当活塞90的行程缩短时,驱动轴3的每旋转一周的压缩排量减小。图6中示出的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为压缩机的最小倾斜角。
参照图5,当活塞90的行程延长时,驱动轴3的每旋转一周的压缩排量增大。图5中示出的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为压缩机的最大倾斜角。
压缩机不包括第一缸体21等。这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相比简化了结构。因而,压缩机在尺寸方面可以进一步减小。压缩机的其他优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相同。
第四实施方式
第四实施方式的压缩机包括第三实施方式的压缩机中的、图4的控制机构16。该压缩机的优点与第二实施方式和第三实施方式相同。
本发明不限于以上描述的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应该明显的是可以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以许多其他具体形式实施本发明。特别地,应了解的是,本发明可以以下列形式实施。
在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的压缩机中,制冷剂气体通过旋转斜板室33被吸入至第一吸入室27a和第二吸入室27b中。作为替代方案,制冷剂气体可以通过吸入口从管道直接地吸入至第一吸入室27a和第二吸入室27b中。在这种情况中,第一吸入室27a和第二吸入室27b在压缩机中与旋转斜板室33连通,并且旋转斜板室33构造成作为低压室。
压力调节室31可以从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省略。
本示例和本实施方式将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并且本发明不限于本文中所给出的细节,而是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和等同方案内进行修改。

Claims (14)

1.一种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吸入室、排放室、旋转斜板室以及多个缸膛;
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由所述壳体旋转地支承;
旋转斜板,所述旋转斜板能够与所述驱动轴一起在所述旋转斜板室中旋转;
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设置在所述驱动轴与所述旋转斜板之间,其中,所述连杆机构允许所述旋转斜板的相对于与所述驱动轴的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的倾斜角改变;
多个活塞,所述多个活塞以往复运动的方式分别容置在所述缸膛中;
转换机构,当所述旋转斜板旋转时,所述转换机构使每个活塞在缸膛中以与所述旋转斜板的所述倾斜角相应的行程进行往复运动;
致动器,所述致动器能够改变所述旋转斜板的所述倾斜角;以及
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致动器;
其中,所述致动器适于能够与所述驱动轴整体地旋转;
所述致动器包括分隔本体、可移动本体以及控制压力室,所述分隔本体在所述旋转斜板室中松配装至所述驱动轴,所述可移动本体联接至所述旋转斜板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分隔本体沿着所述旋转轴线移动,所述控制压力室由所述分隔本体和所述可移动本体限定并且通过所述控制压力室的压力使所述可移动本体移动;
所述控制机构构造成改变所述控制压力室的所述压力以使所述可移动本体移动;以及
所述可移动本体和所述连杆机构位于所述旋转斜板的相反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其中,
所述连杆机构包括凸耳臂;
所述凸耳臂包括远端和基部端,所述远端由所述旋转斜板以绕与所述旋转轴线正交的第一枢转轴线枢转的方式支承,所述基部端由所述驱动轴以绕与所述第一枢转轴线平行的第二枢转轴线枢转的方式支承;
所述旋转斜板由所述可移动本体以绕动作轴线枢转的方式支承,所述动作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枢转轴线和所述第二枢转轴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其中,
所述凸耳臂包括相对于所述第一枢转轴线在与所述第二枢转轴线相反的一侧处延伸的配重部,
所述配重部绕所述旋转轴线旋转以将力沿使所述倾斜角减小的方向施加至所述旋转斜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其中,
所述旋转斜板以绕所述第一枢转轴线枢转的方式支承所述凸耳臂的所述远端,并且所述旋转斜板包括绕所述动作轴线枢转的第一构件,以及
所述第一构件为环状的并且包括插入孔,所述驱动轴插入至所述插入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还包括固定至所述驱动轴的第二构件,其中,所述第二构件以绕所述第二枢转轴线枢转的方式支承所述凸耳臂的所述基部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其中,所述凸耳臂、所述第一构件以及所述第二构件中的至少一者能够将所述倾斜角保持在最小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其中,所述分隔本体和所述可移动本体中的至少一者能够将所述倾斜角保持在最大值。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其中,
所述第一枢转轴线由设置在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凸耳臂之间的第一销构成;
所述第二枢转轴线由设置在所述第二构件与所述凸耳臂之间的第二销构成,以及
所述动作轴线由设置在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可移动本体之间的第三销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驱动轴与所述壳体之间的两个止推轴承,其中,
所述两个止推轴承相对于所述壳体旋转地支承所述驱动轴,以及
所述可移动本体位于所述两个止推轴承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其中,
所述吸入室和所述旋转斜板室中的至少一者为低压室,以及
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控制通道和控制阀,所述控制通道将所述控制压力室连接至所述低压室和所述排放室中的至少一者,所述控制阀是操作性的以调节所述控制通道的开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其中,
所述控制通道包括泄放通道和气体供给通道,所述泄放通道连接所述控制压力室与所述低压室,所述气体供给通道连接所述控制压力室与所述排放室;以及
所述控制阀调节所述气体供给通道的开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其中,
所述控制通道包括泄放通道和气体供给通道,所述泄放通道连接所述控制压力室与所述低压室,所述气体供给通道连接所述控制压力室与所述排放室;以及
所述控制阀调节所述泄放通道的开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还包括连接所述吸入室与所述旋转斜板室的吸入通道。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其中,所述旋转斜板室包括连接至蒸发器的吸入口。
CN201510132269.XA 2014-03-28 2015-03-25 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 Active CN1049484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70178A JP6191527B2 (ja) 2014-03-28 2014-03-28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JP2014-070178 2014-03-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48415A CN104948415A (zh) 2015-09-30
CN104948415B true CN104948415B (zh) 2017-04-26

Family

ID=52736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32269.XA Active CN104948415B (zh) 2014-03-28 2015-03-25 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790936B2 (zh)
EP (1) EP2944814A3 (zh)
JP (1) JP6191527B2 (zh)
KR (1) KR101735177B1 (zh)
CN (1) CN10494841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37993A (en) 1976-04-23 1977-07-26 Borg-Warner Corporation Control system for variable displacement compressor
US4061443A (en) 1976-12-02 1977-12-06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Variable stroke compressor
US4174191A (en) * 1978-01-18 1979-11-13 Borg-Warner Corporation Variable capacity compressor
JPS61145379A (ja) * 1984-12-17 1986-07-03 Nippon Denso Co Ltd 可変容量型圧縮機
US4606705A (en) 1985-08-02 1986-08-19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Variable displacement compressor control valve arrangement
JPS62225782A (ja) 1986-03-27 1987-10-03 Nippon Denso Co Ltd 可変容量型揺動板式圧縮機
JPS62247184A (ja) 1986-04-18 1987-10-28 Nippon Radiator Co Ltd 容量可変斜板式コンプレツサ
JPS6477771A (en) 1987-09-18 1989-03-23 Hitachi Ltd Variable delivery compressor
US4963074A (en) * 1988-01-08 1990-10-16 Nippondenso Co., Ltd. Variable displacement swash-plate type compressor
JP2503569B2 (ja) 1988-02-24 1996-06-05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製作所 ワブル型コンプレッサの駆動制御装置
JP2600305B2 (ja) 1988-07-05 1997-04-16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製作所 可変容量型斜板式圧縮機
JPH0540303Y2 (zh) * 1988-08-04 1993-10-13
JPH07111171B2 (ja) * 1989-11-02 1995-11-29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製作所 連続可変容量型斜板式圧縮機
JPH03194171A (ja) * 1989-12-21 1991-08-23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連続可変容量型圧縮機
JPH04203365A (ja) * 1990-11-30 1992-07-23 Nippondenso Co Ltd 斜板型可変容量圧縮機
JP2532406Y2 (ja) 1991-05-09 1997-04-16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製作所 圧縮機のリテーナ一体ガスケット
JPH0518355A (ja) * 1991-07-15 1993-01-26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可変容量型圧縮機
JPH05172052A (ja) * 1991-12-18 1993-07-09 Sanden Corp 可変容量斜板式圧縮機
JPH05312144A (ja) 1992-05-08 1993-11-22 Sanden Corp 可変容量斜板式圧縮機
JP2932952B2 (ja) 1994-12-07 1999-08-09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製作所 クラッチレス可変容量型圧縮機
JP3175536B2 (ja) * 1995-06-13 2001-06-11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製作所 クラッチレス可変容量型圧縮機における容量制御構造
KR100203975B1 (ko) 1995-10-26 1999-06-15 이소가이 치세이 캠 플레이트식 가변용량 압축기
JPH102284A (ja) 1996-06-17 1998-01-06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可変容量圧縮機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H1054349A (ja) 1996-08-12 1998-02-24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可変容量圧縮機
US6077047A (en) 1997-01-24 2000-06-20 Kabushiki Kaisha Toyoda Jidoshokki Seisakusho Variable displacement compressor
JPH10246181A (ja) 1997-02-28 1998-09-14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可変容量型圧縮機
JP3582284B2 (ja) 1997-03-13 2004-10-27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冷凍回路及び圧縮機
JP4007637B2 (ja) 1997-03-31 2007-11-14 サンデン株式会社 可変容量圧縮機
JPH11257217A (ja) 1998-03-16 1999-09-21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片側可変容量型圧縮機
JP2000186668A (ja) 1998-12-22 2000-07-04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可変容量型圧縮機における容量制御構造
DE19939131A1 (de) 1999-08-18 2001-03-08 Zexel Gmbh Axialkolbentriebwerk mit einem stufenlos verstellbaren Kolbenhub
JP2001063353A (ja) 1999-08-24 2001-03-13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可変容量型圧縮機の制御装置
JP2001107849A (ja) 1999-10-08 2001-04-17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可変容量型圧縮機
JP3933369B2 (ja) 2000-04-04 2007-06-20 サンデン株式会社 ピストン式可変容量圧縮機
JP2002031050A (ja) 2000-07-17 2002-01-31 Toyota Industries Corp 圧縮機
WO2002061280A1 (fr) 2001-01-29 2002-08-08 Zexel Valeo Climate Control Corporation Compresseur sans embrayage a came plate a cylindree variable
JP4023351B2 (ja) * 2002-05-29 2007-12-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揺動斜板型可変容量式圧縮機
JP2004060644A (ja) 2002-06-05 2004-02-26 Denso Corp 圧縮機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378190B2 (ja) 2004-02-25 2009-12-02 株式会社ミクニ プランジャ式流体吐出装置
JP2006022785A (ja) 2004-07-09 2006-01-26 Toyota Industries Corp 容量可変型圧縮機
JP4330576B2 (ja) 2005-10-28 2009-09-16 サンデン株式会社 圧縮機
JP2008045523A (ja) 2006-08-21 2008-02-28 Toyota Industries Corp 可変容量型圧縮機における容量制御構造
US20090107327A1 (en) 2007-10-03 2009-04-30 Masaki Ota Capacity-variable type swash plate compressor
JP2009103118A (ja) * 2007-10-03 2009-05-14 Toyota Industries Corp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JP6028524B2 (ja) * 2012-11-05 2016-11-16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JP6028525B2 (ja) 2012-11-05 2016-11-16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JP5870902B2 (ja) 2012-11-05 2016-03-01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JP6003546B2 (ja) 2012-11-05 2016-10-05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JP6003547B2 (ja) 2012-11-05 2016-10-05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CN104755759B (zh) 2012-11-05 2016-12-07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容量可变型斜盘式压缩机
JP6083291B2 (ja) 2013-03-27 2017-02-22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JP6115258B2 (ja) 2013-03-29 2017-04-19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両頭ピストン型斜板式圧縮機
JP6032098B2 (ja) 2013-03-29 2016-11-24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JP2015183615A (ja) 2014-03-25 2015-10-22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可変容量型斜板式圧縮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44814A2 (en) 2015-11-18
CN104948415A (zh) 2015-09-30
US9790936B2 (en) 2017-10-17
JP2015190433A (ja) 2015-11-02
EP2944814A3 (en) 2015-12-16
JP6191527B2 (ja) 2017-09-06
US20150275879A1 (en) 2015-10-01
KR20150112842A (ko) 2015-10-07
KR101735177B1 (ko) 2017-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03546B2 (ja)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JP6003547B2 (ja)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CN103807132B (zh) 斜板式变排量压缩机
CN104712527B (zh) 可变排量斜盘式压缩机
KR101707423B1 (ko) 가변 용량형 사판식 압축기
CN104912768B (zh) 可变排量型斜板式压缩机
CN104948412B (zh) 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
CN104948415B (zh) 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
KR101730707B1 (ko) 용량 가변형 사판식 압축기
CN104454437B (zh) 斜板式变排量压缩机
CN104948416B (zh) 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
CN104948417B (zh) 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
JP6032228B2 (ja)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JP2018155227A (ja) 可変容量型斜板式圧縮機
JP2017160887A (ja) 可変容量型斜板式圧縮機
JP2016160891A (ja) 可変容量型斜板式圧縮機
JP2016164389A (ja)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