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388C - 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388C
CN1049388C CN94108019A CN94108019A CN1049388C CN 1049388 C CN1049388 C CN 1049388C CN 94108019 A CN94108019 A CN 94108019A CN 94108019 A CN94108019 A CN 94108019A CN 1049388 C CN1049388 C CN 104938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fountain
sheet material
roller
ink fount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941080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918A (zh
Inventor
井爪雅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 Mar Planning Inc
Original Assignee
I Mar Planning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1788649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18267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260749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19417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I Mar Planning Inc filed Critical I Mar Planning Inc
Publication of CN11179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9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38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38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5/00Clean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B41F35/04Clean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for inking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1/00Ink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B41F31/02Ducts, containers, supply or metering devices
    • B41F31/04Ducts, containers, supply or metering devices with duct-blades or like metering devices

Landscapes

  • Inking, Control Or Cleaning Of Prin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设有可旋转地支承片材辊的支承部和片材卷绕部,片材辊上卷绕着未使用的片材,片材卷绕部卷绕使用过的片材,从装在片材辊支承部的片材辊上抽出的片材被导向至片材卷绕部,带状片材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蒙在墨斗部件上,并覆盖住墨斗形成面。能简单地进行旧油墨的回收和供墨辊的清洗,不需要墨斗部件清洗作业,可缩短更换作业时间,可简单地调节油墨通路大小和调节墨斗宽度。

Description

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
本发明涉及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
通常的印刷机中,在构成墨斗的墨斗部件附近处设置着供墨辊,从墨斗流至供墨辊外周表面的油墨被传墨辊移到匀墨辊上,该油墨再经过若干个匀墨辊供给到印刷面。
墨斗部件通常是板状的,墨斗内的油墨通过墨斗部件与供墨斗之间的油墨通路流至供墨辊的外周表面。
用上述印刷机时,有时需根据印刷内容而变更所用油墨的种类,在这种情况下,要进行准备变更作业,即,在前一印刷结束时,将墨斗内的油墨换成下一印刷所需用的油墨。该准备变更作业中包含着回收墨斗内旧油墨及清洗墨斗部件和各辊的作业。
在以往的印刷机中,对于传墨辊及匀墨辊是用所谓墨辊清洗法进行自动清洗的,而对于供墨辊及墨斗部件难以实行清洗的自动化,是用下述的手工作业进行清洗的。即,在前一印刷结束后,使供墨辊停止,在此状态下用手工作业取出墨斗内剩余的旧油墨,用手洗净供墨辊及墨斗部件上的接触油墨部分。因此,旧油墨的回收及清洗作业很麻烦,而且必须用手洗净墨斗部件和供墨辊,若不将它们洗净则不能将新油墨装入墨斗,所以要化费准备变更作业时间,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开始下一次印刷。
用印刷机时,有时也需根据印刷的内容而变更油墨通路的大小(宽度),在这种情况下,以往是通过改变墨斗部件的位置或角度等来调整油墨通路大小的,这种调整方法也很麻烦。
另外,在印刷机中,希望能够根据印刷面的宽度来调节墨斗的宽度,但这对于一般印刷机来说是很困难的。
美国专利No.3,318,239公开了一种印刷机油墨供给装置,其墨斗部件的墨斗形成面上固定并覆盖着衬,以形成墨斗,该衬具有固定的形状和长度,该衬的长度较短。更具体地说,该衬由夹具和压板直接固定在墨斗部件上。因此,如果要更换衬,首先要拆卸夹具和压板,然后,更换新的衬,再由夹具和压板重新固定。因此,更换衬的操作非常不方便,需要的时间也长。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简单地进行旧油墨的回收和供墨辊的清洗,从而可缩短准备变更作业时间的印刷机油墨供给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在准备变更作业时不需要墨斗部件清洗作业、从而可缩短准备变更作业时间的印刷机油墨供给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可简单地调节油墨通路大小的印刷机油墨供给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可简单地调节墨斗宽度的印刷机油墨供给装置。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其包括:墨斗部件,其具有至少一个形成墨斗的墨斗形成面;供墨辊,与墨斗部件之间形成油墨通路,具有通过油墨通路接受油墨的一个外周表面;若干个辊,将流至供墨辊外周表面的油墨供给印刷部分;和清洗槽,其配置在墨斗部件下方,在清洗槽内设有清洗刮片,该清洗刮片的位置至少可在清洗位置和待机位置之间切换,上述清洗位置是指清洗刮片与供墨辊外周表面压接的位置,上述待机位置是指清洗刮片脱离供墨辊的位置,从油墨通路流至供墨辊外周表面的油墨被位于清洗位置的清洗刮片刮下而进入清洗槽内,其特征在于:设有可旋转地支承片材辊的支承部和片材卷绕部,片材辊上卷绕着未使用的片材,片材卷绕部卷绕使用过的片材,从装在片材辊支承部的片材辊上抽出的片材被导向至片材卷绕部,带状片材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蒙在墨斗部件上,并覆盖住墨斗形成面。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片材辊支承部上设有承接片材辊的流槽状片材辊支承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片材卷绕部设有用于卷绕片材的圆筒状或圆柱状片材卷绕部件以及用于使片材卷绕部件旋转的旋转驱动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片材卷绕部件可装卸地安装在旋转驱动装置上;在片材卷绕部件的外周面形成有供片材的前端插入并固定的沟槽,该沟槽至少延伸至片材卷绕部件的一端。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个实施例,墨斗部件呈棱柱状,以平行于供墨辊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可被定位在若干个作业位置上;在墨斗部件的周围,沿着墨斗部件的旋转方向,形成有若干个墨斗形成面,每个墨斗形成面的一端具有油墨通路形成部,在墨斗被定位在各作业位置时,油墨通路形成部接近供墨辊的外周表面,使墨斗形成面形成墨斗;从墨斗部件的旋转中心轴至若干个墨斗形成面的油墨通路形成部的距离互不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个实施例,供墨辊的至少一部分和墨斗部件的至少一部分由磁性材料制成;在供墨辊与墨斗部件之间设置由永久磁铁制成的堰板,该堰板具有与供墨辊外周表面密接并靠磁力吸持该外周表面的供墨辊吸持面,还具有与墨斗部件的形成墨斗的墨斗形成面密接并靠磁力吸持该墨斗形成面的墨斗部件吸持面。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许多优点,现具体分析如下:
进行通常的印刷时,清洗刮片切换到待机位置,脱离开供墨辊。因此,从墨斗经由油墨通路流至供墨辊外周表面的油墨与以往同样地被供给到印刷面。在进行准备变更作业时,清洗刮片切换到清洗位置,压接在供墨辊外周表面,在此状态下使供墨辊旋转。通过供墨辊的旋转,使墨斗内剩余的旧油墨与印刷时同样地通过油墨通路流至供墨辊外周表面,该油墨被清洗刮片刮净并回收到清洗槽内。当墨斗内剩余的油墨全部被供墨辊取出、被清洗刮片清洗回收到清洗槽内后,仍保持该状态地使供墨辊稍作旋转,这样,使得残存在供墨辊外周表面的油墨被清洗刮片几乎刮净。然后,如果需要的话,再用手将供墨辊外周表面及墨斗部件的与油墨接触部分清洗干净,把新油墨装入墨斗,开始下一次印刷作业。这样,在进行准备变更作业时,通过位于清洗位置的清洗刮片将剩余在墨斗内的油墨自动地回收到清洗槽内,由于供墨辊外周表面的油墨几乎全被刮净,必要时只要用手清洗供墨辊及墨斗部件的表面即可,所以,油墨回收作业及清洗作业简单,可缩短准备变更时间。
特别是,堰板可简单地安装和卸下,沿供墨辊长度方向的堰板位置可以改变。这样,通过改变堰板的位置,就可以任意变化墨斗的宽度。由于堰板仅靠磁力吸附在供墨辊上,所以不会妨碍供墨辊旋转。另外,即使在墨斗部件上设有若干个墨斗形成面,在将堰板取出供墨辊与墨斗部件之间的状态下,可以使墨斗部件旋转。
带状片材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蒙在墨斗部件上,并覆盖和密接在墨斗形成面上。
在本说明书中,片材这一词语是指所有的厚度比长度及宽度小得多的薄板状挠性部件。片材的厚度无限制,厚度较大的薄板及厚度较小的薄膜均包含在其中。
在上述构造的情况下,进行通常的印刷时,片材覆盖着墨斗部件的墨斗形成面的部分,密接在墨斗形成面上,不能在任何方向移动。被片材覆盖的墨斗形成面和供墨辊形成了墨斗。在该墨斗内装入油墨。另外,在被片材覆盖着的墨斗形成面的前端部与供墨辊之间,形成油墨通路。在该状态下,供墨辊一旦旋转,墨斗内的油墨就通过油墨通路流到供墨辊外周表面。流到供墨辊表面的油墨与以往同样地被供给到印刷面。在进行准备变更作业时,与上述同样地,在墨斗内的剩余旧油墨被回收的同时,供墨辊外周表面的油墨几乎全被刮净,根据需要可用手擦净供墨辊的表面。另一方面,使片材沿长度方向移动,使得刚才密接在墨斗形成面上的、附着旧油墨的使用过的片材部分移开墨斗形成面,同时,使未使用过的新的片材部分与墨斗形成面密接。在由该未使用过的片材部分与供墨辊形成的墨斗内装入新的油墨,与上述同样地进行下一次印刷。由于墨斗部件的墨斗形成面被片材覆盖着,所以不会附着油墨,在准备变更时也只要将使用过的片材部分移开墨斗形成面,将未使用的片材部分密接在墨斗形成面上即可,而无须清洗墨斗部件。因此,准备变更作业简单,时间也可缩短。
特别是,进行准备变更时,只要在片材卷绕部卷绕一定长度的片材,从装在片材辊支承部上的片材辊上抽出片材,将使用过的片材部分移出墨斗形成面,就可以把未使用过的片材部分密接到墨斗形成面上。
在片材辊支承部上例如可设置承接片材辊的流槽状片材辊支承部件,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把片材辊放入片材辊支承部件,就可以使片材辊旋转自如地支承在支承部件上。
在片材卷绕部,例如可设置用于卷绕片材的圆筒状或圆柱状片材卷绕部件及使片材卷绕部件旋转的旋转驱动装置。这种情况下,片材卷绕部件例如可装卸地安装在旋转驱动装置上,在片材卷绕部件的外周面形成有供片材前端部插入固定的沟槽,该沟槽至少伸到片材卷绕部件的一端。
在上述构造情况下,只要用旋转驱动装置使片材卷绕部件旋转,就可以将片材卷绕到片材卷绕部件上。另外,只要将片材的前端部插入片材卷绕部件的沟槽内,通过旋转片材卷绕部件,就可以把片材卷绕到片材卷绕部件上。并且,当整个片材都被卷绕到片材卷绕部件上时,就可以将片材从片材卷绕部件上沿着沟槽伸向端的方向简单地拔下、扔掉。
特别是,只要使墨斗部件旋转,改变其作业位置,就可以简单地改变从墨斗部件的旋转中心轴至油墨通路形成部的距离,从而可改变油墨通路的大小。
特别是,堰板可以简单地装卸,通过变化堰板在供墨辊长度方向上的位置,就可以任意地改变墨斗的宽度。并且,在把片材蒙在墨斗部件上或使片材移动时,可预先将堰板卸下。由于堰板仅靠磁力吸持供墨辊,所以不会妨碍供墨辊旋转。另外,即使在墨斗部件上设置若干个墨斗形成面,在把堰板从供墨辊与墨斗部件之间卸下的状态下,可以使墨斗部件旋转。
附图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的主要部分局部剖切侧面图;
图2是与图1不同状态的、与图1相当的局部剖切侧面图;
图3是与图2不同状态的、与图1相当的局部剖切侧面图;
图4是与图3不同状态的、与图1相当的局部剖切侧面图;
图5是图1主要部分的主体图;
图6是本发明第2实施例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的主要部分局部剖切侧面图;
图7是图6的局部剖切平面图;
图8是放大表示图6局部的局部剖切侧面图;
图9是与图8不同状态的、与图8相当的局部剖切侧面图;
图10是与图9不同状态的、与图8相当的局部剖切侧面图;
图11是本发明第3实施例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的主要部分局部剖切侧面图。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
图1-图4分别表示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主要部分的四个不同状态。图5是放大表示图1状态的局部。在第1实施例的说明中,以图1-图4的右侧作为前侧,以左侧作为后侧,以从前往后看时的左右侧作为左右侧。即,以图1-图4的纸面外侧作为左侧,以纸面里侧作为右侧。旋转方向如图1-图4所示。
在左右向水平延伸的供墨辊1的前下方,平行地配置着若干个匀墨辊中的第1个匀墨辊2,在这些辊1、2之间平行配置着传墨辊3。供墨辊1及匀墨辊2在其左右两端部可旋转支承在印刷机架4上,通过图未示的适当驱动装置,相互同步地以一定转速沿图中箭头方向旋转。供墨辊1的至少外周部是由磁性材料做的,其外周表面可由永久磁铁吸持。传墨辊3通过适当的切换装置(图未示)可在离开匀墨辊2而与供墨辊1相接的位置以及离开供墨辊1而与匀墨辊2相接的位置之间切换。该传墨辊3和匀墨辊2的构造是公知的,因此对其说明从略。
左右向水平延伸的磁性材料制墨斗部件5配置在供墨辊1的后方。墨斗部件5例如断面为正方形的四角柱状,设在其两端的支承轴6可旋转地支承在印刷机架4上。例如可以用手使墨斗部件往任意方向旋转,可以将其定位在相隔90°的四个作业位置上。通过图未示的锁销等适当零件将其固定在各作业位置。墨斗部件5周围的四个侧面为墨斗形成面7a、7b、7c、7d,各墨斗形成面7a-7d的顺时针方向端的棱线为与其墨斗形成面7a-7d对应的油墨通路形成部8a、8b、8c、8d。墨斗形成面用标记7总表示,当需要区别时,按顺时针方向,表示为第1墨斗形成面7a、第2墨斗形成面7b、第3墨斗形成面7c、第4墨斗形成面7d。油墨通路形成部也用标记8总表示,当需要区别时,按顺时针方向,表示为第1油墨通路形成部8a、第2油墨通路形成部8b、第3油墨通路形成部8c、第4油墨通路形成部8d。在墨斗部件5的端面,与各油墨通路形成部8对应地标记着表示其序号1-4。当墨斗部件5定位在对应的作业位置时,各墨斗形成面7构成墨斗,与该墨斗形成面7对应的油墨通路形成部8接近供墨辊1外周表面,在供墨辊1与油墨通路形成部8之间形成油墨通路9。另外,把如图1那样的由第1墨斗形成面7a构成墨斗的作业位置称为第1作业位置,把如图4那样的由第2墨斗形成面7b构成墨斗的作业位置称为第2作业位置。同样地,把由第3墨斗形成面7c构成墨斗的作业位置称为第3作业位置,把由第4墨斗形成面7d构成墨斗的作业位置称为第4作业位置。油墨通路9的大小取决于供墨辊1的旋转中心轴1a与墨斗部件5旋转中心轴5a的轴间距离、供墨辊1的直径以及从墨斗部件5旋转中心轴5a至油墨通路形成部8的距离。这种情况下,对于至少二个油墨通路形成部8,从墨斗部件5旋转中心轴5a至油墨通路形成部8的距离是变化的,这样,就可以通过各作业位置来改变油墨通路9的大小。
在供墨辊1与墨斗部件5之间,可装卸地固定着作为墨斗侧板的左右一对堰板10。堰板10是用永久磁铁做的。略呈三角形状,相当于三角形二边的部分,形成局部圆筒状的供墨辊吸持面10a和平面状的墨斗部件吸持面10b。使墨斗部件5旋转时,堰板10从供墨辊1与墨斗部件5上卸下。印刷时,供墨辊吸持面10a密接在供墨辊1外周表面上,并靠磁力吸持该外周表面,同时,墨斗部件吸持面10b密接在墨斗部件5的形成墨斗的墨斗形成面7上,并靠磁力吸持该墨斗形成面。堰板这样地固定在供墨辊1和墨斗部件5上后,便构成了墨斗的侧板。这时,由于堰板10仅靠磁力吸持供墨辊1,所以不会妨碍供墨辊1旋转。另外,由于堰板10是靠磁力吸持供墨辊1和墨斗部件5的,所以可方便地装卸,而且可改变其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这样,通过改变堰板10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使其与印刷的宽度吻合,就能改变墨斗的左右向宽度。堰板10例如可由金属·磁铁、塑料·磁铁、橡胶·磁铁等整体形成。另外,也可以将用适当材料做成的堰板10本体固定到适合的永久磁铁上,形成供墨辊吸持面10a和墨斗部件吸持面10b。
在墨斗部件5的下方,配置着清洗槽11。在清洗槽11的前部,固定着从清洗槽11前端向斜上方突出的清洗刮片12。刮片12例如由厚约0.5mm的钢制弹性板做成。清洗槽11和刮片12的左右宽度稍大于供墨辊1的左右长度。清洗槽11通过图未示的适当驱动装置可前后方向移动地支承着,可在图2所示的清洗位置和图1所示的待机位置之间切换。上述清洗位置是指清洗槽11向前方移动,刮片12压接在供墨辊1外周表面上的位置,上述待机位置是指清洗槽11往后方向移动,刮片12脱离供墨辊1的位置。
第1实施例的印刷机进行印刷时,如图1所示,清洗槽11位于后方的待机位置,墨斗部件5固定在某一作业位置上,堰板10固定在供墨辊1与墨斗部件5之间。在墨斗部件5、供墨辊1和左右堰板10之间形成的墨斗中放入油墨A。图1表示墨斗部件5固定在第1作业位置的状态。
在图1所示状态下,供墨辊1旋转后,墨斗内的油墨A便经过油墨通路9流至供墨辊1外周表面。在传墨辊3切换到与供墨辊1接触的位置期间,流至供墨辊1表面的油墨移到传墨辊3的外周表面。在传墨辊3切换到与匀墨辊2接触的位置期间,移至传墨辊3表面的油墨又移到匀墨辊2上,再进一步经过其它的匀墨辊被供给到印刷面。这样,通过控制传墨辊3与供墨辊1的接触时间,就可以调节供给印刷面的油墨量。
在第1作业位置的印刷结果后,要进行第2作业位置印刷时的准备变更作业,该准备变更作业例如按下述方式进行。
第1作业位置的印刷结束后,首先如图2所示,将清洗槽11移动到前方的清洗位置,使刮片12压接在供墨辊1表面,在此状态下使供墨辊1旋转,这样,墨斗内剩余的油墨A便与印刷时同样地经过油墨通路9流至供墨辊1的表面,该油墨被刮片12刮下,回收到清洗槽11内。当剩余在墨斗内的油墨全部被供墨辊1取出并被刮片12回收到清洗槽11内后,再在此状态下使供墨辊稍作旋转。这样,残存在供墨辊1表面的油墨几乎全部被刮片12刮下。然后如图3所示,把清洗槽11移动到后方的待机位置,停止供墨辊1的旋转,卸下左右堰板10,必要时,将供墨辊1的外周表面清洗干净。供墨辊1被洗干净后,如图4所示,将墨斗部件5反时针向旋转90°,固定在第2作业位置后,把一对新堰板10固定在墨斗上,在墨斗内装入新油墨A,开始下一次印刷作业。
此外,在前一印刷结束后到开始下一印刷的期间内的适当时间,用与以往同样的墨辊清洗法进行传墨辊3、匀墨辊2等的清洗。在开始了下一个印刷后,扔掉回收在清洗槽11内的旧油墨,进行前一印刷所使用堰板10和第1墨斗形成面7a的清洗。
上述的印刷机在结束了印刷时,用刮片12将剩余在墨斗内的油墨自动地回收到清洗槽11内,把供墨辊1外周表面的油墨几乎全刮下。因此,必要时,仅用手洗净供墨辊1的表面和墨斗形成面7a即可,所以,清洗作业简单,可缩短准备变更作业时间。另外,在清洗前一印刷所使用的第1墨斗形成面7a之前,已将墨斗部件5旋转到第2作业位置,开始下一个印刷,可在进行该下一印刷期间清洗第1墨斗形成面7a,因此,可省掉清洗该第1墨斗形成面7a的时间,缩短准备变更所需时间。
墨斗部件5、清洗槽11、刮片12等的构造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构造,可以进行适当变换。在上述实施例中,是通过变化从墨斗部件5的旋转中心轴5a到至少二个油墨通路形成部8的距离,利用作业位置来改变油墨通路9的大小的。但是,当不必利用作业位置来改变油墨通路9大小的情况下,可以将墨斗部件5的旋转中心轴5a到全部油墨通路形成部8的距离形成相等。另外,把墨斗部件5的旋转中心轴5a到所有的油墨通路形成部8的距离做成相等时,也可以通过适当的机构,使得墨斗部件5各作业位置的定位角度能够微调节。这样,通过对各作业位置的定位角度进行微调节,就可以微调油墨通路形成部8的位置,从而可微调油墨通路9的大小。另外,也可以在上述实施例那样的改变从墨斗部件5的旋转中心轴5a到至少二个油墨通路形成部8的距离的基础上,再使得墨斗部件5各作业位置的定位角度能够微调节。例如,墨斗部件5也可以由适当的驱动装置自动地旋转。另外,墨斗部件例如也可以为断面为正三角形的三角柱状,在其周围形成三个墨斗形成面,可固定在相隔120°的三个作业位置上。另外,墨斗部件也可以是板状的,在其两面形成两个墨斗形成面,可固定在相隔180°的两个作业面上。上述实施例中,清洗槽11是整体地前后移动来切换刮片12的位置的,也可以制成只使包含着刮片的部分移动来切换刮片的位置。
图6-图10表示第2实施例。第2实施例中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部分用同一标记表示。
图6和图7表示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的主要部分,图8-图10将其局部放大,分别表示其三个不同的状态。在第2实施例的说明中,以图6和图7中的右侧、左侧为前侧、后侧,以从前往后看时的左右侧为左右。即,以图6的纸面外侧(图7的下侧)为左,以图6的纸面里侧(图7的上侧)为右。旋转方向如图6所示。
在第2实施例中,左右向水平延伸的磁性材料制墨斗部件15配置在供墨辊1的约上半部后方。墨斗部件15例如为三角柱状,设在其左右两端的支承轴16固定在印刷机架4上。墨斗部件15的前上斜面为墨斗形成面17。墨斗形成面17前端(下端)的棱线为油墨通路形成部18。墨斗形成面17与供墨辊1构成墨斗。油墨通路形成部18接近供墨辊1外周表面,在供墨辊1与油墨通路形成部18之间形成油墨通路9。最好使墨斗部件15以支承轴16为中心旋转,并可通过微调其角度,来微调油墨通路9的大小。在墨斗形成面7的上端与后面的一个约垂直的表面的上端之间,即墨斗部件15的上端,形成有前后方向宽度小的朝上的面,在该面的左右方向的整个宽度上,形成有左右向延伸的、断面为半圆形的沟槽20。
在墨斗部件15的后方,设有片材辊支承部21。在墨斗部件15的约后半部下方,设有片材卷绕部22。
在片材辊支承部21上,设有片材辊支承部件23。支承部件23呈左右方向水平延伸的流槽状,其左右两端部固定在印刷机架4上。
在片材卷绕部22上,设有片材卷绕部件24和其旋转驱动装置25。旋转驱动装置25设有电动马达26和支承旋转轴27,该电动马达26相互相向地安装在左右印刷机架4上。马达26朝右地安装在左侧机架4的内面,朝右水平延伸的马达轴26a的右端上固定着锥形承接部件28。左右方向水平延伸的支承筒29固定在右侧机架4的内面,朝左水平延伸的旋转轴27可旋转地并可轴向移动地支承在支承筒29上。旋转轴27与马达轴26a同心,在旋转轴27的左端固定着锥形承接部件30。旋转轴27和承接部件30通过设在支承筒29内的弹簧等弹性部件(图未示)被向左施压。卷绕部件24由铝等金属、塑料等材料做成壁较厚的圆筒状。卷绕部件24安装在左右的承接部件28、30之间,在左右方向水平地延伸着。这时,承接部件28、30的前端部略进入卷绕部件24两端部的内侧,在弹性力作用下,被压接在卷绕部件24两端孔的周缘。在此状态下通过驱动马达26,卷绕部件24便向反时针方向旋转。另外,通过使旋转轴27和承接部件30左右移动,就可以简便地装卸卷绕部件24。在卷绕部件24外周面的整个宽度上,形成有沟槽31,该沟槽31左右方向延伸到卷绕部件24的两端。该沟槽31从卷绕部件24外周面朝着内周面侧倾斜,即沿着与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即反时针方向倾斜。
片材辊34是把由塑料等制成的片材33卷绕在由纸等制成的芯筒32上而形成的。该片材辊34可自由旋转地放在支承部件23中。从支承部件23内的片材辊34上抽出的片材33蒙在墨斗部件15上,覆盖住墨斗形成面17后,被导向卷绕部22。片材33的前端插入卷绕部件24的沟槽31内固定住。在墨斗部件15的沟槽20上载置着由金属等圆棒做的张力部件35,片材33通过该部件35与沟槽20的壁面之间。通过使卷绕部件24按图上箭头所示方向旋转,片材33就被卷绕在卷绕部件24上,片材辊33在支承部件23内旋转,新的片材33被抽出。这时,由于片材33的一部分夹在墨斗部件15的沟槽20的壁面与张力部件35之间,所以在该部分与卷绕部件24之间的片材33被施加一定的张力,从而覆盖着墨斗形成面17的片材33的部分能密接在墨斗形成面17上。实际上,覆盖着墨斗形成面17的片材33的部分与供墨辊1之间形成墨斗,与油墨通路形成部18密接的片材33的部分与供墨辊1之间形成油墨通路9。
堰板10与第1实施例相同。在把片材33蒙在墨斗部件上时或者移动片材33时,将堰板10从供墨辊1及墨斗部件15上卸下。印刷时,堰板的供墨辊吸持面10a密接在供墨辊1的外周表面,并吸持着该外周表面,同时,堰板的墨斗部件吸持面10b隔着片材33密接在墨斗部件15的墨斗形成面17上,并吸持着该墨斗形成面17,这样,堰板便固定在供墨辊1和墨斗部件15上,构成了墨斗的侧板。
第2实施例的印刷机进行印刷时,如图8所示,清洗槽11位于后方的待机位置,堰板10固定在供墨辊1与墨斗部件15之间。卷绕部件24停止着,密接在墨斗形成面17上的片材33的部分在任一方向上都不移动。然后,在覆盖着墨斗部件15的墨斗形成面17的片材33的部分、供墨辊1及左右堰板10之间的墨斗内装入油墨A。这时,墨斗形成面17由于被片材33覆盖着,所以不接触油墨A,印刷时的动作与第1实施例相同。
印刷结束后,进行下一次印刷时的准备变更作业例如按以下方式进行。
前一次印刷结束后,首先如图9所示,把清洗槽11移动到前方的清洗位置,使供墨辊1旋转。这样,与第1实施例同样,墨斗内剩余的油墨A被回收到清洗槽11内,并将残存在供墨辊1表面的油墨全刮下。然后,把清洗槽11移动到后方的待机位置,停止供墨辊1旋转,卸下左右堰板10,必要时,将供墨辊1外周表面清洗干净。另一方面,如图10所示,使卷绕部件24旋转,一边将片材33卷绕到卷绕部件24上一边使其沿长度方向移动,使刚才密接在墨斗形成面17上的、沾满旧油墨的使用过的片材33的部分移出墨斗形成面17往卷绕部件24侧移动。这样,未使用的新片材33从片材辊34中抽出,未使用过的片材33的部分覆盖在墨斗形成面17上并与其密接。当使用过的片材33的部分移出墨斗形成面17,未使用的片材33的部分密接到墨斗形成面17上后,就停止卷绕部件24的旋转,将一对新的堰板固定到墨斗上,在墨斗内装入新的油墨,与前述同样地进行下一次印刷。
这种情况也在前一印刷结束后、下一印刷开始前的期间内,用与以往同样的墨辊清洗法进行传墨辊3、匀墨辊2等的清洗。另外,在下一个印刷开始后,扔掉回收到清洗槽11内的旧油墨,清洗前一印刷中所使用的堰板10等。
经过若干次印刷,片材33全部从片材辊34上被抽出后,使卷绕部件24旋转,将片材33全部卷绕上。然后,从左右承接部件28、30之间卸下卷绕部件24,沿卷绕部件24的长度方向拉片材33,把成卷的片材33从卷绕部件24上拔下来,仅扬掉片材33。由于供片材33前端插入的沟槽31一直延伸到卷绕部件24的两端,所以不论从哪个方向拉都能容易地将片材33拔下。拔下片材33后的卷绕部件24再重新安装到左右承接部件28、30之间,使用新的片材辊,与上述同样地进行下一次印刷。
用第2实施例的印刷机时也与用第1实施例时同样,印刷结束后,用刮片12将墨斗内剩余的油墨自动地回收到清洗槽11内,把供墨辊1外周表面的油墨全刮下。因此,必要时只要用手清洗供墨辊1的表面即可,清洗作业简单,缩短准备变更时间。另外,墨斗部件15的墨斗形成面17由于被片材33覆盖着,所以不沾油墨,在准备变更时也只要将使用过的片材33的部分移出墨斗形成面17,将未使用的片材33的部分密接在墨斗形成面17上即可,不必清洗墨斗部件15。因此,可更加缩短准备变更时间。
对片材辊支承部21、卷绕部22以及片材33施加张力、使片材33密接在墨斗形成面17上的构造,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构造,可作适当变换。例如,可以在片材辊支承部的左右两侧设置与卷绕部22的旋转轴27同样的旋转轴,利用弹性力将片材辊34的芯筒32可装卸地支承在它们之间。这种情况下,如果给予旋转轴以适当的阻抗,就可以赋予片材33张力,使其密接在墨斗形成面17上。另外,也可以不设置片材辊支承部,而只将有芯筒的片材辊、或无芯筒的片材辊或非辊状片材放在印刷机适当位置上即可。上述实施例中,旋转驱动装置是用马达26使卷绕部件24旋转的,旋转驱动装置也可以是用手动使卷绕部件旋转的。此外,卷绕部件也可用纸等制成,也可以把卷绕部件连同卷绕在其上的片材一起扔掉。此外,还可以将卷绕部件做成方形,将卷绕在其上的片材从其自由端侧拔下。另外,也可以不设置卷绕部,将使用过的片材部分放入配置在下方的废物箱内。
图11表示第3实施例。第3实施例中与第1实施例及第2实施例中相同的部分用同一标记表示。
第3实施例中,只有墨斗部件5不同于第2实施例,其它均与第2实施例相同。墨斗部件5与第1实施例基本相同。在第3实施例中,从墨斗部件5的旋转中心轴5a到四个油墨通路形成部8的距离是变化的。因此,在全部作业位置中,油墨通路9的大小是变化的。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也最好能通过微调墨斗部件5的旋转角度来微调油墨通路9的大小。
片材33被蒙在墨斗部件5上,至少覆盖构成墨斗的墨斗形成面7并与其密接。另外,还设有给片材辊34与卷绕部件24之间的片材33赋予适当张力使其密接在墨斗形成面7上的机构(图11中未示出)。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也是在覆盖着墨斗形成面7的片材33的部分与供墨辊1之间形成墨斗,与油墨通路形成部8密接着的片材33的部分与供墨辊1之间形成油墨通路9。
使墨斗部件5旋转时,把堰板10从供墨辊1和墨斗部件5上卸下。印刷时,与第2实施例相同,从供墨辊1外周表面和片材33的上面靠磁力吸持墨斗部件5的形成墨斗的墨斗形成面7,固定在供墨辊1和墨斗部件5上。
印刷时,墨斗部件5被固定在某一作业位置,与第2实施例同样地进行印刷。
当最初的印刷和下一个印刷中不必改变油墨通路9大小的情况下,在最初的印刷结束后,可使墨斗部件原封不动地固定在其作业位置上,与第2实施例同样地进行准备变更作业即可。
当最初的印刷和下一个印刷中需要改变油墨通路9大小的情况下,在进行与第2实施例同样的准备变更作业期间,使墨斗部件5旋转,改变作业位置即可。
第3实施例中,只要使墨斗部件5旋转,改变作业位置,就可以简便地改变油墨通路9的大小。
即使在墨斗部件具有若干个墨斗形成面的情况下,其构造也不限于第3实施例的构造,可以作适当变换。
上述三个实施例中,墨斗部件5、15有略呈角柱状的本体,在本体的两端整体地形成有支承轴6、16。其形状简单制作容易,易提高精度,造价低。但是,墨斗部件5、15的构造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构造,例如也可以采用以往的墨斗部件。

Claims (6)

1.一种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包括:墨斗部件,其具有至少一个形成墨斗的墨斗形成面;供墨辊,与墨斗部件之间形成油墨通路,具有通过油墨通路接受油墨的一个外周表面;
若干个辊,将流至供墨辊外周表面的油墨供给印刷部分;和
清洗槽,其配置在墨斗部件下方,在清洗槽内设有清洗刮片,该清洗刮片的位置至少可在清洗位置和待机位置之间切换,上述清洗位置是指清洗刮片与供墨辊外周表面压接的位置,上述待机位置是指清洗刮片脱离供墨辊的位置,从油墨通路流至供墨辊外周表面的油墨被位于清洗位置的清洗刮片刮下而进入清洗槽内,
其特征在于:
设有可旋转地支承片材辊的支承部和片材卷绕部,片材辊上卷绕着未使用的片材,片材卷绕部卷绕使用过的片材,从装在片材辊支承部的片材辊上抽出的片材被导向至片材卷绕部,带状片材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蒙在墨斗部件上,并覆盖住墨斗形成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片材辊支承部上设有承接片材辊的流槽状片材辊支承部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片材卷绕部设有用于卷绕片材的圆筒状或圆柱状片材卷绕部件以及用于使片材卷绕部件旋转的旋转驱动装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片材卷绕部件可装卸地安装在旋转驱动装置上;在片材卷绕部件的外周面形成有供片材的前端插入并固定的沟槽,该沟槽至少延伸至片材卷绕部件的一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墨斗部件呈棱柱状,以平行于供墨辊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可被定位在若干个作业位置上;在墨斗部件的周围,沿着墨斗部件的旋转方向,形成有若干个墨斗形成面,每个墨斗形成面的一端具有油墨通路形成部,在墨斗被定位在各作业位置时,油墨通路形成部接近供墨辊的外周表面,使墨斗形成面形成墨斗;从墨斗部件的旋转中心轴至若干个墨斗形成面的油墨通路形成部的距离互不相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供墨辊的至少一部分和墨斗部件的至少一部分由磁性材料制成;在供墨辊与墨斗部件之间设置由永久磁铁制成的堰板,该堰板具有与供墨辊外周表面密接并靠磁力吸持该外周表面的供墨辊吸持面,还具有与墨斗部件的形成墨斗的墨斗形成面密接并靠磁力吸持该墨斗形成面的墨斗部件吸持面。
CN94108019A 1993-07-20 1994-07-19 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04938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78864/1993 1993-07-20
JP17886493A JP3182675B2 (ja) 1993-07-20 1993-07-20 印刷機のインキ供給装置
JP178864/93 1993-07-20
JP22607493A JP3194174B2 (ja) 1993-09-10 1993-09-10 印刷機のインキ供給装置
JP226074/1993 1993-09-10
JP226074/93 1993-09-10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91040406A Division CN1219640C (zh) 1993-07-20 1999-03-19 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918A CN1117918A (zh) 1996-03-06
CN1049388C true CN1049388C (zh) 2000-02-16

Family

ID=2649891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4108019A Expired - Lifetime CN1049388C (zh) 1993-07-20 1994-07-19 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
CNB991040406A Expired - Lifetime CN1219640C (zh) 1993-07-20 1999-03-19 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91040406A Expired - Lifetime CN1219640C (zh) 1993-07-20 1999-03-19 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EP (2) EP0729833B1 (zh)
KR (2) KR100377422B1 (zh)
CN (2) CN1049388C (zh)
CA (1) CA2128377C (zh)
DE (2) DE69422421T2 (zh)
ES (2) ES2140729T3 (zh)
HK (1) HK102800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24971A1 (de) * 1996-06-22 1998-01-02 Hubert Keller Vorrichtung zum Abrakeln einer Druckmaschine
FR2778365B1 (fr) * 1998-05-11 2000-12-15 Jean Claude Sarda Perfectionnements apportes aux encriers des presses a imprimer et a leur mode de nettoyage
FR2778364B1 (fr) * 1998-05-11 2000-07-28 Jean Claude Sarda Encriers pour presses a imprimer possedant un ensemble de moyens destines a transformer les modes de fonctionnement et nettoyage des encriers traditionnels
DE19841129C2 (de) * 1998-09-09 2003-07-31 Koenig & Bauer Ag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r Entleerung eines Keilfarbkastens
CN1325258C (zh) * 2005-01-24 2007-07-11 邮政科学上海研究所 大容量立式上墨机构
JP4395639B2 (ja) * 2005-03-29 2010-01-13 アイマー・プランニング株式会社 印刷機
JP3823211B1 (ja) * 2005-03-29 2006-09-20 アイマー・プランニング株式会社 印刷機
CN105774226B (zh) * 2016-03-17 2018-01-19 杭州科雷智能印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印刷机数字化精确供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7856355A (zh) * 2017-11-22 2018-03-30 天津市津东华明纸箱厂 一种纸箱快速印图机
US11292243B2 (en) * 2018-01-18 2022-04-05 I. Mer Co., Ltd. Printing machine and ink fountain device thereof, and method for cleaning periphery of ink fountain
CN108544848A (zh) * 2018-06-13 2018-09-18 衡东县中湖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塑料编织布印刷装置
CN111730985B (zh) * 2020-07-24 2022-01-21 恒科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印制电子喷墨打印机
CN114083899B (zh) * 2021-11-10 2023-05-23 厦门炫龙包装有限公司 绿色环保印刷工艺及印刷工艺用防堆积机构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18239A (en) * 1964-10-29 1967-05-09 Handcraft Co Ink fountain liner and installation means therefor
US4040349A (en) * 1974-12-19 1977-08-09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ktiengesellschaft Ink fountain assembly for printing presses
US4254709A (en) * 1976-01-23 1981-03-10 Baldwin-Gegenheimer Corporation Ink roller cleaning device
US4357871A (en) * 1979-07-24 1982-11-09 M.A.N.-Roland Druckmaschinen Aktiengesellschaft Separable ink supply trough for rotary printing press
US4729312A (en) * 1985-10-28 1988-03-08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Ink duct for offset or letterpress printing machines
US5184556A (en) * 1992-02-18 1993-02-09 Paper Converting Machine Company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GB2262716A (en) * 1991-12-28 1993-06-30 Isowa Kk Printing machine for corrugated board sheet.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555993C3 (de) * 1975-12-12 1980-11-06 Koenig & Bauer Ag, 8700 Wuerzburg Farbkasten eines Farbwerkes
DE2711553A1 (de) * 1977-03-17 1978-09-21 Heidelberger Druckmasch Ag Farbkasten fuer offset- oder hochdruckmaschinen
DE2951649C2 (de) * 1979-12-21 1982-11-18 M.A.N.- Roland Druckmaschinen AG, 6050 Offenbach Farbkasten von Druckmaschinen
DE3024557C2 (de) * 1980-06-28 1982-12-09 M.A.N.- Roland Druckmaschinen AG, 6050 Offenbach Farbkasten zur Aufnahme von Offset-Druckfarbe
JPS57148653A (en) * 1981-03-10 1982-09-14 Komori Printing Mach Co Ltd Ink pot of printing machine
JPH0191542U (zh) * 1987-12-10 1989-06-15
CH680660A5 (zh) * 1989-12-12 1992-10-15 Fankhauser Peter
DE4004597A1 (de) * 1990-02-12 1991-08-14 Bundesrep Deutschland Farbkasten fuer eine druckmaschine
JP2932328B2 (ja) * 1991-08-21 1999-08-09 株式会社 東京機械製作所 インキ壷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18239A (en) * 1964-10-29 1967-05-09 Handcraft Co Ink fountain liner and installation means therefor
US4040349A (en) * 1974-12-19 1977-08-09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ktiengesellschaft Ink fountain assembly for printing presses
US4254709A (en) * 1976-01-23 1981-03-10 Baldwin-Gegenheimer Corporation Ink roller cleaning device
US4357871A (en) * 1979-07-24 1982-11-09 M.A.N.-Roland Druckmaschinen Aktiengesellschaft Separable ink supply trough for rotary printing press
US4729312A (en) * 1985-10-28 1988-03-08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Ink duct for offset or letterpress printing machines
GB2262716A (en) * 1991-12-28 1993-06-30 Isowa Kk Printing machine for corrugated board sheet.
US5184556A (en) * 1992-02-18 1993-02-09 Paper Converting Machine Company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413326B1 (en) 2004-01-03
DE69405824D1 (de) 1997-10-30
ES2140729T3 (es) 2000-03-01
EP0729833A1 (en) 1996-09-04
KR950002983A (ko) 1995-02-16
HK1028002A1 (en) 2001-02-02
DE69405824T2 (de) 1998-02-19
EP0635363B1 (en) 1997-09-24
EP0729833B1 (en) 1999-12-29
DE69422421T2 (de) 2000-07-13
KR100377422B1 (ko) 2003-06-02
CN1117918A (zh) 1996-03-06
CN1254644A (zh) 2000-05-31
CA2128377C (en) 2004-09-14
DE69422421D1 (de) 2000-02-03
CN1219640C (zh) 2005-09-21
ES2110153T3 (es) 1998-02-01
CA2128377A1 (en) 1995-01-21
EP0635363A1 (en) 1995-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388C (zh) 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
AU614794B2 (en) Clean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leaning a blanket cylinder of a printing press
US5255606A (en) Drag roller device for printing apparatus
JPH08238758A (ja) 輪転印刷機の印刷装置のため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JP2001096716A (ja) 印刷機のロールを交換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864988A (zh) 印刷机
CN1493455A (zh) 凹板印刷机
CN100584608C (zh) 印刷机
JP2006272750A (ja) インキ移し分割ローラユニットおよび印刷機
JP2004175105A (ja) ゴムブランケットを洗浄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91684C (zh) 滚筒清洗装置
US5823110A (en) Inking arrangement for printing presses
JP2004082741A (ja) シリンダ洗浄制御方法
JP5816012B2 (ja) ゴミ取り装置
CN100575083C (zh) 印刷机
US6371027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leaning cylinders of rotary printing presses
CN112829439A (zh) 一种用于管状工件的丝印设备
WO2006104191A1 (ja) 印刷機
JP2866038B2 (ja) 印刷機シリンダの洗浄方法および装置
EP1927475B1 (de) Satellitendruckeinheit und ein Druckturm
JPH0781044A (ja) 印刷機のインキ供給装置
CN210357813U (zh) 拆封拉线膜的硅油涂覆装置
CN214771252U (zh) 磁辊装配包装一体机打磨机构
EP0548501B1 (de) Vorrichtung zum Reiningen von Flexodruckzylindern
JP2002370342A (ja) 直径が可変である版胴のためのインキ装置を有する印刷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Expiration termination date: 20140719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0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