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36909B - 光纤线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纤线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36909B
CN104936909B CN201480004421.XA CN201480004421A CN104936909B CN 104936909 B CN104936909 B CN 104936909B CN 201480004421 A CN201480004421 A CN 201480004421A CN 104936909 B CN104936909 B CN 1049369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
seal body
heating furnace
outer side
horizont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442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36909A (zh
Inventor
冈田健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kura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kur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kura Ltd filed Critical Fujikura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9369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369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369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369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37/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flakes, fibres, or filaments from softened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 C03B37/01Manufacture of glass fibres or filaments
    • C03B37/02Manufacture of glass fibres or filaments by drawing or extruding, e.g. direct drawing of molten glass from nozzles; Cooling fins therefor
    • C03B37/025Manufacture of glass fibres or filaments by drawing or extruding, e.g. direct drawing of molten glass from nozzles; Cooling fins therefor from reheated softened tubes, rods, fibres or filaments, e.g. drawing fibres from preforms
    • C03B37/027Fibr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sorts of glass, e.g. glass optical fibres
    • C03B37/02736Means for supporting, rotating or feeding the tubes, rods, fibres or filaments to be drawn, e.g. fibre draw towers, preform alignment, butt-joining preforms or dummy parts during feed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37/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flakes, fibres, or filaments from softened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 C03B37/01Manufacture of glass fibres or filaments
    • C03B37/02Manufacture of glass fibres or filaments by drawing or extruding, e.g. direct drawing of molten glass from nozzles; Cooling fins therefor
    • C03B37/025Manufacture of glass fibres or filaments by drawing or extruding, e.g. direct drawing of molten glass from nozzles; Cooling fins therefor from reheated softened tubes, rods, fibres or filaments, e.g. drawing fibres from preforms
    • C03B37/029Furnaces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25/00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 C03C25/10Coating
    • C03C25/12General methods of coating; Devices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2205/00Fibre drawing or extruding details
    • C03B2205/60Optical fibre draw furnaces
    • C03B2205/80Means for sealing the preform entry or upper end of the furna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4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the processing of minerals
    • Y02P40/50Glass production, e.g. reusing waste heat during processing or shaping
    • Y02P40/57Improving the yield, e-g- reduction of reject rat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e, Treatment Of Glass Fibers (AREA)
  • Optical Fibers, Optical Fiber Cores, And Optical Fiber Bund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置,其能够在向纺丝用加热炉的加热空间内导入气体的同时对光纤母材进行加热,并将软化了的光纤母材向下方呈线状地拉出而形成光纤裸线,所述装置具备:屏蔽管,其设置于上述加热炉上方,并形成与上述加热空间在铅垂方向上连续的空间;输送杆,其插通于上述屏蔽管内,且安装有上述光纤母材并插入上述加热空间;调心机构,其能够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上述输送杆;内侧密封体,其安装于上述输送杆的下部,并伴随该输送杆沿水平方向的移动而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以及外侧密封体,其载置于上述内侧密封体上且远离输送杆,并能够相对于该内侧密封体以及上述屏蔽管而在水平方向上相对移动。

Description

光纤线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线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特别涉及适于在通过对光纤母材进行拉丝来制造光纤裸线时稳定地对大型光纤母材进行拉丝的光纤线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本申请主张于2013年6月24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3-131904号的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作为石英玻璃系光纤线的制造装置而广泛使用如图5所示的装置。光纤线的制造装置10构成为具备纺丝用加热炉14、冷却装置18、树脂包覆装置(涂覆装置)20、硬化装置22、牵引绞盘26以及卷绕装置28。纺丝用加热炉14具备用于将光纤母材12加热熔融的加热器14A。冷却装置18对从纺丝用加热炉14朝下方线状地拉出的光纤裸线16进行强制冷却。树脂包覆装置(涂覆装置)20利用保护包覆用的树脂对冷却后的光纤裸线16进行包覆。硬化装置22使由树脂包覆装置20所包覆的树脂硬化,其由紫外线(UV)照射装置及热交联装置等构成。牵引绞盘26对保护包覆用的树脂已硬化后的状态的光纤线24进行牵引。
在通过这样的光纤线的制造装置制造光纤线的情况下,首先,在纺丝用加热炉14中将构成光纤裸线的原料的光纤母材(石英系玻璃母材)12加热至2000℃以上的高温而使其熔融。接下来,从纺丝用加热炉14的下部,在高温状态下伸长为光纤裸线16的同时而向下方呈细线状地拉出(纺丝)。接着,利用冷却装置18将光纤裸线16冷却至可利用树脂进行涂覆的温度。然后,利用树脂包覆装置20将用于保护的树脂在未硬化状态下包覆(涂覆)于冷却至所需温度的光纤裸线16。然后,在硬化装置22中通过UV硬化或加热硬化等将该包覆树脂硬化,从而制成具备保护包覆层的光纤线24。然后,光纤线24经由牵引绞盘26而被卷绕装置28卷绕。
然而,在这种光纤线的制造中,以提高生产率为目的,既要实现光纤母材的大型化,又要实现拉丝速度的高线速化。而且,伴随着拉丝速度的高线速化会产生各种课题。例如,容易产生光纤母材与加热炉之间的密封性(气密性)的问题、从加热炉14拉出的光纤裸线16相对于树脂包覆装置20的导丝嘴孔的调心的问题等,这些问题要求被解决。
即,在纺丝用加热炉中,为了防止加热炉内部的炭部件等氧化而向加热炉内供给氩气等惰性气体。在该情况下,要求光纤母材的周围的加热炉内空间的密封性(气密性)、特别是光纤母材的外周面与加热炉上部的开口部分之间的密封性稳定。即,若光纤母材的外表面与加热炉上部开口端之间的间隙不均匀的话,则加热炉内的气流不均匀,从而光纤裸线的外径变动变大,进而光纤母材加热温度也变得不均匀。其结果是,从加热炉拉出的光纤裸线的剖面形状有可能大幅度地偏离真圆(成为非圆)。另外,伴随着光纤母材的大型化,光纤母材的外径变动也变大,另外,光纤母材也容易产生弯曲(挠曲)。因此难以将光纤母材的外表面与加热炉上部开口端之间的间隙维持为均匀而使密封性(气密性)稳定。
另外,在光纤线的制造中,需要使从加热炉向铅垂下方拉出的光纤裸线的位置准确地对准树脂包覆装置的导丝嘴中心位置。即,若从加热炉拉出的光纤裸线不通过树脂包覆装置的导丝嘴中心,则树脂相对于光纤裸线的包覆会不均匀,从而有可能产生包覆层厚度不等的问题。因此需要使光纤裸线的位置与树脂包覆装置的导丝嘴中心位置一致,一般将这一过程称为调心。然而,伴随着光纤母材的大型化,母材的弯曲(挠曲)也容易变大,因此调心也变得困难。
而且,上述加热炉的密封性的稳定化以及调心的适当的控制会随着拉丝速度的增大而相应地逐渐变得困难。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如图6所示,在加热炉14的上部设置有与加热炉内加热空间15连接的筒状的屏蔽管(shield pipe)30。屏蔽管30使纺丝用加热炉14的内部空间(加热空间)15与光纤母材12之间的密封性(纺丝用加热炉14的气密性)稳定。另外,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有输送杆32、密封部件34以及连结部件36的光纤拉丝炉(纺丝用加热炉)。输送杆32设置于屏蔽管30内,根据光纤母材12的拉丝量下降。另外,密封部件34设置于输送杆32的下端部周围,以能够在屏蔽管30内上下移动的方式嵌合。并且,连结部件36设置于输送杆32的下端部,并将其下端部与光纤母材12的上端部连结起来。
在专利文献1中,加热炉14的密封性通过屏蔽管30与屏蔽管内的密封部件34之间确保。因此,公开了如下情况,即:不取决于光纤母材直径而能够维持稳定的密封性,从而实现良好的拉丝。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情况,即:在拉丝用加热炉的上侧设置有沿水平面内的X方向、Y方向调整光纤母材的位置的调整装置(调心控制装置)。具体而言,公开了如下情况:在加热炉的正下方对从加热炉向铅垂下方拉出的光纤裸线的位置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的信号输入调心控制装置来控制母材位置。另外,在用于对光纤母材进行把持的夹头(chuck)把持为偏心或母材本身弯曲等的情况下,则设置于拉丝用加热炉的上部开口端的气密板(上部气密板)与母材之间的间隙有可能不对称,或两者有可能接触。因此,在该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通过控制上部气密板的位置来将上述间隙保持为恒定的情况。
而且,与专利文献2相同,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在拉丝用加热炉的正下方检测光纤裸线的位置并根据该检测信号来调整光纤母材的位置的情况。这里,作为母材位置的调整方法,公开了如下方法,即:不是仅移动把持母材的支架部分,而是将纺丝用加热炉以及母材支架固定于单一的可动工作台,并能够使该工作台在水平面内滑动,从而利用可动工作台正下方的光纤位置检测装置来检测光纤裸线的位置,根据该位置检测信号来使可动工作台进行滑动。另外,这样一来,还公开了将调心装置夹装于可动工作台与支承台之间且不使其他机构大型化、复杂化的情况。
对上述的各专利文献所记载的现有技术的概要进行总结,内容如下。
专利文献1:为了使拉丝用加热炉的密封性得以稳定化,将屏蔽管与加热炉的上部连接起来,并在屏蔽管的内表面与输送杆的周围的密封部件的外表面之间进行密封。
专利文献2:对支承光纤母材的支架部以及拉丝用加热炉的上部气密板同时进行调心。
专利文献3:为了对光纤裸线位置进行调心,将拉丝用加热炉与母材支架载置于同一工作台,连同工作台一起进行调心。
上述专利文献1~3的各技术中分别存在如下问题。
即,在专利文献1的情况下,不存在调心机构,因此无法应对光纤母材较大的情况下的挠曲、弯曲。
另外,在专利文献2的情况下,不存在屏蔽管,因此难以确保在使用光纤母材沿长度方向存在外径变动的母材时的密封性。另外,针对每个母材需要使用与该母材的外径相配合的气密板,在以各种直径的光纤母材为对象的情况下,气密板的更换变得繁琐。
而且,在专利文献3的情况下,未消除纺丝用加热炉与光纤母材之间的偏心。因此,在母材弯曲的情况下或母材设置位置偏离纺丝用加热炉的中心的情况下,施加于母材的热的分布在周向上不均匀。因此,光纤裸线剖面的真圆性变差,从而拉丝用加热炉内的气流变得不均匀,光纤裸线的外径变动变大。
因此,在以往提出的各技术中,对于光纤母材的弯曲、挠曲、光纤母材外径在长度方向上的变动或每批母材外径的偏差,难以始终稳定且有效地确保密封性。
此外,根据情况的不同,也考虑过将专利文献1~3的技术进行组合,但即便将它们组合,也存在如下问题。
例如在将专利文献1的技术与专利文献2的技术进行组合的情况下,需要对屏蔽管本身进行调心,因此除了对于拉丝用加热炉的上部与屏蔽管的连接部(接触部)的密封方法以及可动构造方面会产生课题之外,调心装置也变得大型、复杂。
另外,在将专利文献1的技术与专利文献3的技术进行组合的情况下,能够将拉丝用加热炉、输送杆以及屏蔽管所有这些载置于同一可动工作台来使它们移动,但如上所述,残留有未消除拉丝用加热炉与光纤母材间的偏心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平3-3712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昭60-13784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国特开平4-1300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以上述情况为背景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提供具备能够对于光纤母材的弯曲、挠曲、光纤母材外径在长度方向上的变动或每批的母材外径的偏差而始终能够稳定且有效地确保密封性的密封部件,且不会导致设备大型化、复杂化的光纤线的制造装置,以及使用该光纤线的制造装置的光纤线制造方法。
对于用来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法而重复各种实验·研究,其结果是,发现向专利文献1所示的装置附加调心机构,同时取代专利文献1所示的装置内的屏蔽部件(单一构造的部件),而使用分成两部分的密封部件,由此能够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形成本发明。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纤线的制造装置具备:纺丝用加热炉,其形成加热空间,并能够在上述加热空间加热熔融石英系的光纤母材;筒状的屏蔽管,其具有内周面,并设置于上述纺丝用加热炉的上部,形成与上述加热空间在铅垂方向上连续的空间;输送杆,其具有安装上述光纤母材的下端和配置于上述屏蔽管的内侧的下部,并能够沿铅垂方向将上述光纤母材插入上述加热空间;调心机构,其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上述输送杆;内侧密封体,其安装于上述输送杆的上述下部,并伴随着上述输送杆沿上述水平方向的移动而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以及外侧密封体,其具有外周面,并载置于上述内侧密封体上,能够相对于上述内侧密封体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且远离上述输送杆,并能够相对于上述屏蔽管的上述内周面在铅垂方向上移动,在上述外侧密封体的上述外周面与上述屏蔽管的上述内周面之间,以及在上述内侧密封体与上述外侧密封体之间,以比上述内侧密封体靠下的空间相对于上述屏蔽管上方的外部空间被密封的方式配置上述外侧密封体、上述屏蔽管以及上述内侧密封体,在向上述加热空间导入气体的同时对上述光纤母材进行加热,并将软化了的上述光纤母材从上述纺丝用加热炉向下方呈线状地拉出,从而形成光纤裸线,在冷却硬化上述光纤裸线之后,在上述光纤裸线的外周上形成树脂包覆层而将其最终加工成光纤线。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光纤线的制造装置中,将密封部件分为两个部件(内侧密封体与外侧密封体)。而且,利用外侧密封体与内侧密封体之间的间隙(G1),以及外侧密封体与屏蔽管之间的间隙(G2)将纺丝用加热炉内以及屏蔽管下部内的空间(比内侧密封体更靠下的空间)相对于屏蔽管上方的外部空间密封。并且,构成为能够使外侧密封体相对于内侧密封体沿水平方向移动且远离输送杆,其中,内侧密封体伴随着因调心而引起的输送杆的水平方向的移动而移动,由此能够解决上述专利文献1的技术问题点。即,即便因调心而引起输送杆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外侧密封体实际上也不移动,因此允许输送杆在水平方向上的较大的移动,并能够避免输送杆产生弯曲。并且,即便光纤母材存在弯曲、挠曲或外径变动,也能够据此进行调心,并稳定地维持上述间隙G1、G2,从而使密封性稳定化。
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将纺丝用加热炉内以及屏蔽管下部内的空间相对于屏蔽管上方的外部空间密封,其并不是指完全密封而使气体完全无法向外部泄漏,而是指允许以极小的流量泄漏而不会以过大的流量泄漏。具体而言,例如,如针对后述的制造方法的实施方式中所记载的那样,若以纺丝用加热炉的上端的加热炉内的气压为指标,则意味着限制气体从纺丝用加热炉内的泄漏以及向纺丝用加热炉内的导入气体流量,以使该气压在5Pa~500Pa的范围内。
上述内侧密封体与外侧密封体之间的间隙也可以是可调整的。
上述内侧密封体与外侧密封体之间的间隙可以是在0.01~1.0mm的范围内可调整的。
在上述内侧密封体与外侧密封体之间可以夹装有万向滚珠,该万向滚珠用于将外侧密封体保持为能够相对于内侧密封体沿水平方向自由移动。
上述内侧密封体与外侧密封体之间的间隙可以为0.01~1.0mm。
上述外侧密封体的外周面与上述屏蔽管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可以为0.01~1.0mm。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纤线的制造装置可以还具备位置检测器,该位置检测器配设于上述纺丝用加热炉的正下方,对从纺丝用加热炉向下方拉出的上述光纤裸线的水平方向的位置进行检测,上述调心机构根据由上述位置检测器检测出的上述光纤裸线的位置来调整上述输送杆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纤线制造方法在使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纤线的制造装置来制造光纤线时,将上述纺丝用加热炉的上端的加热炉内的气压调整至5Pa~500Pa的范围内,并同时对光纤母材进行加热。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纤线制造方法在使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纤线的制造装置来制造光纤线时,以使上述输送杆在水平方向上的可调心范围大于输送杆在水平方向上的挠曲的最大范围的方式来设定上述调心机构。
根据本发明的光纤线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对于光纤母材的弯曲、挠曲、光纤母材外径在长度方向上的变动、或每批母材外径的偏差,始终能够稳定且有效地确保密封性,并且还能够避免专利文献1的技术的情况下的输送杆产生较大的弯曲的情况,而且较少会导致设备的大型化、复杂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纤线的制造装置的主要部位、特别是纺丝用加热炉以及屏蔽管附近的构造的简化纵剖视图。
图2是放大表示图1的主要部位、特别是屏蔽管附近的构造的简化纵剖视图。
图3是放大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光纤线的制造装置的主要部位、特别是与图2相同地放大表示屏蔽管附近的构造的简化纵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光纤线的制造装置的主要部位、特别是与图2相同地放大表示屏蔽管附近的构造的简化纵剖视图。
图5是表示光纤线的制造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简图。
图6是表示专利文献1所示的现有光纤线的制造装置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纤线的制造装置的主要部位、特别是图5示出的纺丝用加热炉14的附近,且图2放大表示图1的主要部位(密封部件54附近)的构造。
在图1中,用于加热软化光纤母材12的纺丝用加热炉14整体被制作成中空圆筒状,且具备加热器14A。并且,在内侧具有加热光纤母材12的加热空间15,并使其中心轴线以沿着铅垂方向的方式配设。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只要未特别说明,“上”是指铅垂上方,“下”是指铅垂下方。
在纺丝用加热炉14的上端设置有中空圆筒状的屏蔽管30。屏蔽管30以其中心轴线与纺丝用加热炉14的中心轴线一致且与纺丝用加热炉14无间隙地连续的方式与纺丝用加热炉14连接。另外,屏蔽管30的内侧成为与纺丝用加热炉14内的加热空间15连续的空间(以下称为密封空间)31。
纺丝时,从上方向纺丝用加热炉14的加热空间15以及屏蔽管30的密封空间31插入例如呈圆棒状的光纤母材12。这里,光纤母材12在其上端一体地熔接有装配(dummy)棒42。装配棒42的上端部分与输送杆32的下端的连结部32A连结。连结部32A例如由从下方观察时呈U字形的保持部件32Aa和水平地架设于保持部件32Aa的下方前端部之间的销(或螺钉棒)32Ab构成。销(或螺钉棒)32Ab水平地贯通装配棒42的上端部分。装配棒42以及与其一体化的光纤母材12通过销32Ab由输送杆32悬吊着。
输送杆32以其中心轴线垂直的方式通过把持部44把持输送杆32的上部,并被升降机构46支承为可沿垂直方向升降。另外,输送杆32能够通过夹装于把持部44与升降机构46之间的调心机构48而在水平面内沿X方向、Y方向进行位置调整。此外,图1中仅示出升降机构46以及调心机构48的原理构成。升降机构46以及调心机构48可以与以往所使用的机构相同,并不特别进行限定。即,在图1中,在被作为升降机构46的由未图示的升降驱动源驱动的升降杆46A的上端,作为调心机构48而安装有例如可沿水平面内X方向进行位置调整的第一调整台48A。并且,在第一调整台48A安装有例如可沿水平面内Y方向进行位置调整的第二调整台48B,在从第二调整台48B以水平的方式伸出的支承臂48C的前端设置有上述把持部44。而且各调整台48A、48B分别能够借助未图示的伺服马达等而在水平面内沿X方向、Y方向直线移动。
而且,在纺丝用加热炉14的正下方,即,在加热炉14的下底部的光纤拉出口14C的下侧,配置有激光式位置传感器等位置检测器50。位置检测器50对从光纤拉出口14C向下方铅垂地拉出(拉丝)的光纤裸线16的位置(水平方向的位置)进行检测。
另外,在纺丝用加热炉14或屏蔽管30,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有1或2个以上的用于从外部导入氩气等惰性气体的气体导入口52。在图1中,两个气体导入口52形成于纺丝用加热炉14的下部的对称位置。然而,并不局限于此,只要是形成为能够向加热空间15以及与其连续的密封空间31内均匀地(优选沿周向均匀地)导入气体即可。而且,在纺丝用加热炉14的上端附近的位置(在图1的例子中为屏蔽管30的下端部)安装有用于对加热空间15以及与其连续的密封空间31内的气压进行检测的压力传感器53。
以下,进一步对本发明的特征结构进行说明。
在屏蔽管30内的输送杆32的下端的连结部32A上配设有密封部件54。密封部件54允许输送杆32下降,并将加热空间15以及与其连续的密封空间31(比内侧密封体56靠下的空间)相对于外部空间密封。
密封部件54基本由下侧的内侧密封体56和上侧的外侧密封体58这两个部件构成。换言之,本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54与专利文献1所示的密封部件34(参照图6)不同,其为分割成上下两部分的结构。图2放大表示密封部件54及其附近。
如图2详细所示,内侧密封体56整体形成为水平的圆盘状。在内侧密封体56的中央形成有上下贯通的贯通孔56A。输送杆32的下部插通于贯通孔56A内,在形成于输送杆32的下端的连结部32A的上表面水平地载置·固定有内侧密封体56。即,连结部32A的保持部件32Aa的肩部上表面32Ac是水平面,且内侧密封体56以与肩部上表面32Ac接触的方式被水平地载置·固定。
此外,为了在内侧密封体56的外周面56B与屏蔽管30的内周面30A之间保持有具有规定的宽度、例如5mm以上的宽度的空间S1,内侧密封体56的外径D1被设定为比屏蔽管30的内径D2小规定尺寸(空间S1的2倍)的小径。换言之,内侧密封体56因空间S1而充分远离屏蔽管30的内周面30A。这里,内侧密封体56的充分远离是指远离为:即便在如后述那样为了调心而使输送杆32沿水平方向最大限度地移动的情况下,内侧密封体56的外周面56B也不会因内侧密封体56的伴随该输送杆32的移动而沿水平方向的移动而与屏蔽管30的内周面30A抵接。
外侧密封体58整体被制作成短圆筒状或圆盘状。在外侧密封体58的中央形成有供输送杆32贯通的贯通孔58A。该外侧密封体58被载置·保持为:在输送杆32插通于贯通孔58A的状态下,能够在内侧密封体56的水平的上表面56C上相对于内侧密封体56沿水平面内X方向、Y方向移动。
此外,为了在贯通孔58A的内周面58B与输送杆32的外周面32B之间保持有具有规定的宽度、例如5mm以上的宽度的空间S2,外侧密封体58的贯通孔58A的内径D3被设定为比输送杆32的外径D4大规定的尺寸(空间S2的2倍)的大径。换言之,外侧密封体58因空间S2而充分远离输送杆32。这里,外侧密封体58的充分远离是指远离为:即便在如后述那样为了调心而使输送杆32沿水平方向最大限度地移动的情况下,该输送杆32也不会与外侧密封体58的内周面58B抵接。
另一方面,外侧密封体58的外周面58C与屏蔽管30的内周面30A之间的间隙G1是允许极其微量的气体从密封空间31漏出并将加热空间15以及与其连续的密封空间31相对于外部空间密封的面。因此,外侧密封体58的外径D5是比屏蔽管30的内径D2稍小的小径。具体而言,如后述那样,以间隙G1优选为0.01~1.0mm那样极小的间隙的方式来设定外侧密封体58的外径D5。
用于将外侧密封体58载置·保持为能够在内侧密封体56的水平的上表面56C上相对于内侧密封体56沿水平面内X方向、Y方向移动的具体结构并不特别限定。在图1、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外侧密封体58由万向滚珠(free bearing)60保持,以使其被支承为可在水平面内沿360°方向自由移动。即,在外侧密封体58的内周侧的下部形成有被切口成阶梯状的空间的阶梯状切口部分,并从该阶梯状切口部分的上侧部分58D分别经由沿着铅垂方向的调整轴62垂下有多个万向滚珠60。并且,万向滚珠60的前端(下端)与内侧密封体56的水平的上表面56C接触。这里,万向滚珠60的数量通常为3个以上,并沿外侧密封体58的周向等间隔地配设。调整轴62能够沿上下方向调整万向滚珠60的位置。作为调整轴62,例如只要是能够通过螺钉棒等相对于外侧密封体58的阶梯状切口部分的上侧部分58D沿上下方向进退即可。
这样一来,通过调整轴62来沿上下方向调整万向滚珠60的位置,由此能够对下侧的内侧密封体56的上表面56C与上侧的外侧密封体58的下表面58E之间的间隙G2的宽度进行调整。即,该间隙G2也与间隙G1相同,是将加热空间15以及与其连续的密封空间31相对于外部空间密封(但是,允许极其微量的气体漏出并进行密封)的位置。如后所述,优选间隙G2例如能够在0.01~1.0mm的范围内进行调整。
使用以上实施方式的光纤线的制造装置,以如下方式对光纤母材12进行拉丝,从而能够获得光纤裸线16。将预先熔接于光纤母材12的装配棒42的上端经由连结部32A安装于输送杆32。接下来,利用把持部44保持输送杆32。然后,从屏蔽管30的上方向屏蔽管30内,进而向纺丝用加热炉14内下降、插入光纤母材12。此外,预先将由内侧密封体56以及外侧密封体58构成的密封部件54安装于输送杆32的下部。另外,以内侧密封体56的上表面56C与外侧密封体58的下表面58E之间的间隙G2优选为0.01~1.0mm的范围内的方式预先调整万向滚珠60的调整轴62。
然后,一边从气体导入口52向加热空间15以及与其连续的密封空间31内导入氩气等惰性气体,一边利用加热器14A加热光纤母材12使其软化熔融。然后,将软化熔融的光纤母材12从光纤拉出口14C向下方线状地拉制出光纤裸线16。
在拉丝出上述光纤裸线16时,利用升降机构46使输送杆32逐渐下降。另外,同时利用位置检测器50对从光纤拉出口14C拉出的光纤裸线16的水平方向的位置(X方向、Y方向)进行检测。而且,利用调心机构48以使光纤裸线16的拉出位置与下方的包覆装置的导丝嘴的中心轴线位置一致的方式对输送杆32的水平方向的位置(X方向、Y方向)进行调整,并同时进行拉丝。即,在光纤母材12、装配棒42、输送杆32存在挠曲或弯曲的情况下,即便在初始状态下以光纤裸线16的拉出位置与包覆装置的导丝嘴的中心轴线位置一致的方式进行设置,随着拉丝的进行,也存在光纤裸线16的拉出位置因上述挠曲或弯曲而偏离导丝嘴的中心轴线位置的情况。因此,以使光纤裸线16的拉出位置始终与导丝嘴的中心轴线位置吻合的方式,一边利用调心机构48对输送杆32的水平方向的位置进行调整(调心),一边进行拉丝。特别是在光纤母材12为大型的情况下,上述挠曲或弯曲有可能变大,因此调心变得重要。
这样一来,在为了调心而使输送杆32沿水平方向移动时,安装于输送杆32的下端部的内侧密封体56与输送杆32一起沿水平方向移动,但在内侧密封体56的外周面56B与屏蔽管30的内周面30A之间存在较大的空间S1。因此,即便内侧密封体56沿水平方向移动,也不存在其外周面56B与屏蔽管30的内周面30A抵接而阻止沿水平方向移动的情况。另外,即便内侧密封体56沿水平方向移动,也不会阻止用于调心的输送杆32的水平方向的移动。
另外,外侧密封体58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内侧密封体56沿水平方向相对地移动。因此,即便内侧密封体56因用于调心的输送杆32的水平方向的移动而沿水平方向移动,外侧密封体58实际上是不移动的。此外,在外侧密封体58的内周面58B与输送杆32的外周面32B之间存在较大的空间S2。因此,在使输送杆32沿水平方向移动时,不存在输送杆32与外侧密封体58的内周面58B抵接的情况。因此用于调心的输送杆32的水平方向的移动不会被外侧密封体58阻止。
此外,在外侧密封体58的外周面58C与屏蔽管30的内周面30A之间存在允许外侧密封体58相对于屏蔽管30下降并允许气体以极小的流量通过(即,能够确保密封性)的极小的间隙G1。因此,外侧密封体58实际上在水平方向上是不移动的。
这里,从气体导入口52导入的气体充满加热空间15以及与其连续的密封空间31内。并且,上述气体通过外侧密封体58的外周面58C与屏蔽管30的内周面30A之间的微小间隙G1并向屏蔽管30的上方的朝外部开放的空间泄漏。另外,气体的一部分经由内侧密封体56的上表面56C与外侧密封体58的下表面58E之间的微小间隙G2,并通过外侧密封体58的内周面58B与外侧密封体58的外周面之间的较大的空间S2向屏蔽管30的上方的朝外部开放的空间逸出。换言之,加热空间15以及与其连续的密封空间31允许微小流量的气体漏出,并被上述间隙G1、G2密封。
然而,若外侧密封体58的外周面58C与屏蔽管30的内周面30A之间的微小间隙G1的尺寸、以及内侧密封体56的上表面56C与外侧密封体58的下表面58E之间的微小间隙G2的尺寸一定,则气体从加热空间15以及密封空间31内向屏蔽管30上方的外部空间的泄漏量随时间流逝是一定的。并且,从屏蔽管30的周向的各部分的泄漏量也是均匀的。因此,加热空间15以及密封空间31内的气流稳定(即,密封性稳定)。其结果是,能够使加热空间15内的温度分布稳定,并且温度在周向上始终是均匀的,从而能够稳定且均匀地进行光纤母材12的加热。
这里,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由单一部件构成密封部件34(参照图6)的情况下,若设置于中心的输送杆32沿水平方向移动,则密封部件34也与输送杆32一起移动。然而,密封部件34只能移动密封部件34与屏蔽管30之间的间隙的量。为了确保密封性,该间隙通常为1mm以下,因此密封部件34只能在±1mm以下的范围内移动,若移动超出上述范围,则会对输送杆32施加过猛的力,其结果是输送杆32弯曲。当然,若将密封部件34与屏蔽管30的间隙设置得较大,则允许密封部件34伴随输送杆32沿水平方向的移动而进行超过±1mm的较大程度的移动。由此,能够避免输送杆32产生弯曲。然而,在该情况下会产生密封性的问题。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将密封部件54分为两个部件(下侧的内侧密封体56与上侧的外侧密封体58),并通过外侧密封体58与内侧密封体56之间(间隙G1)、以及外侧密封体58与屏蔽管30之间(间隙G2)来进行密封。并且,相对于伴随输送杆32的水平方向移动而移动的内侧密封体56,外侧密封体58能够相对地沿水平方向移动。由此能够解决上述专利文献1的技术问题点。即,即便输送杆32沿水平方向移动,外侧密封体58实际上也不移动。因此,允许输送杆32沿水平方向的较大的移动并能够避免输送杆32产生弯曲,同时还能够稳定地维持外侧密封体58与内侧密封体56之间的间隙G1、以及外侧密封体58与屏蔽管30之间的间隙G2。因此,能够使密封性稳定。
如上所述,优选内侧密封体56的上表面56C与外侧密封体58的下表面58E之间的间隙G2能够在0.01~1.0mm的范围内进行调整。另外,优选外侧密封体58的外周面58C与屏蔽管30的内周面30A之间的间隙G1也同样能够在0.01~1.0mm的范围内进行调整。
内侧密封体56与外侧密封体58之间的间隙G2是为了允许内侧密封体56与外侧密封体58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对移动并在两者之间确保稳定的密封性所必需的。另外,外侧密封体58与屏蔽管30之间的间隙G1是允许相对于屏蔽管30的沿铅垂方向的相对移动并在两者之间确保稳定的密封性所必需的。
若上述间隙G1、G2不足0.01mm,则因部件的制成精度而无法确保间隙的平行度,从而有可能发生与对象侧的某一位置接触、移动不顺畅的情况。另外,根据情况不同,间隙G1、G2的密封过于完整,则气体几乎(或完全)无法从该间隙漏出。由此,难以将后述的纺丝用加热炉14的上端的气压抑制在500Pa以下。另一方面,若间隙G1、G2超过1.0mm,则有可能密封性不充分。即,有可能难以使纺丝用加热炉14的上端的气压为5Pa以上,且有可能从间隙G1、G2的气体流出量在周向上不均匀。
另外,对于上侧的外侧密封体58与下侧的内侧密封体56的关系而言,只要是上侧的外侧密封体58能够相对于下侧的内侧密封体56沿水平方向相对移动并能够确保上述间隙G2即可,另外,优选该间隙G2的尺寸能够调整。而且,在图1、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将夹装于下侧的内侧密封体56与上侧的外侧密封体58之间的万向滚珠(free bearing)60朝下配置。即,构成为使调整轴62从上侧的外侧密封体58垂下,并在调整轴62的下端安装万向滚珠60,且万向滚珠60的前端面与下侧的内侧密封体56的上表面56C接触。而且,利用调整轴62来调整万向滚珠60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由此能够调整间隙G2。
然而,根据情况不同,如图3中第二实施方式所示,也可以构成为将万向滚珠60朝上配设。即,使调整轴62从下侧的内侧密封体56向垂直上方突出。并且,还可以构成为在调整轴62的上端安装万向滚珠60,且万向滚珠60的前端面与上侧的外侧密封体58的上侧部分58D的下表面56E接触。
此外,在图1、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以及图3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任一实施方式中,将万向滚珠60安装于调整轴62的前端,但根据情况的不同,也可以构成为不设置调整轴而将万向滚珠60的固定侧外壳直接安装于上侧的外侧密封体58或下侧的内侧密封体56。
并且,也可以取代设置万向滚珠60,而如图4中第三实施方式所示,构成为使棒状或其他任意形状的接触部件64从上侧的外侧密封体58垂下,且其下端与下侧的内侧密封体56的上表面56C接触。或者,虽未图示,但也可以与上述情况相反,使接触部件64从下侧的内侧密封体56向垂直上方突出,且接触部件64的上端与上侧的外侧密封体58的上侧部分56D的下表面56E接触。在该情况下,优选接触部件64的前端相对于对象侧的摩擦阻力足够小。因此接触部件64的前端优选预先对表面实施氟树脂系低摩擦涂层、硬质电镀处理、镜面加工处理等降低摩擦阻力的处理。另外,像这样不使用万向滚珠的情况虽未特别图示,但优选构成为能够调整接触部件64的长度(自上侧的外侧密封体58的垂下长度,或自下侧的内侧密封体56的突出高度)。由此能够调整上述间隙G2。
另外,在图1、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内侧密封体56载置于输送杆32的下端的连结部32A的保持部件32Aa的水平的肩部上表面32Ac。然而,用于将内侧密封体56保持于输送杆32的下部的结构并不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如作为第二实施方式而示出的图3那样,构成为将连结部32A的保持部件32Aa的上表面设置为锥面32Ad,并在锥面32Ad嵌装内侧密封体56的倒锥面。或者,虽未图示,但也可以构成为将输送杆32的下端部螺纹切削为螺钉状,并使内侧密封体56与该螺纹部旋合。
内侧密封体56、外侧密封体58、以及万向滚珠60(或接触部件64)的材质并不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不锈钢、黄铜、铝、钢铁等。另外,优选对上述部件预先适当地实施防锈处理、用于降低摩擦力的涂层(例如氟树脂系涂层)、淬火等硬化处理、镜面加工等。另外,虽未图示,但为了防止来自纺丝用加热炉14的辐射热,可以预先在内侧密封体56的下表面等设置石墨等隔热部件。
优选密封部件54的上侧的外侧密封体58与下侧的内侧密封体56之间的摩擦力、尤其是万向滚珠60(或者接触部件64)与其所接触的对象部件之间的摩擦力尽可能小。即,当它们之间的摩擦力较大的情况下,在为了调心而欲沿水平方向移动调整输送杆32时,在蓄积的力直到超过摩擦力为止,输送杆32本身产生挠曲。然后,在挠曲所产生的斥力超过摩擦阻力的瞬间,输送杆32向其挠曲一下子被释放的方向移动。因此,沿水平方向的移动成为应变,在最坏的情况下,输送杆32的水平方向的移动成为向前后左右振动的状态。因此,为了使输送杆的挠曲量为母材位置调心所需精度以下,优选上述各部件(或其表面)使用具有较小的摩擦系数的材料。若摩擦力为零,则理论上挠曲量为0μm。因此,例如在需要将母材位置调心至水平面内50μm见方的范围内的精度的情况下,需要输送杆32的挠曲量为50μm以下。因此优选以不超过这样的挠曲量的方式选定输送杆的长度以及上述各部件的接触面之间的摩擦系数。而且,优选以输送杆32沿水平方向的可调心范围(调心范围)大于输送杆32沿水平方向的挠曲的假定最大范围(最大挠曲范围)的方式预先设定调心机构48。
在使用上述制造装置来进行光纤母材12的拉丝的情况下,优选将纺丝用加热炉14的上端的纺丝加热炉14内的气压调整至5Pa~500Pa的范围内,并同时对光纤母材12进行加热。此外,这里,在图1中,在屏蔽管30的下端部设置压力传感器53,并在该屏蔽管30的下端部测定压力。然而,屏蔽管30的下端部的测定压力实际与纺丝用加热炉14的上端的压力大致相同。因此,可以将由屏蔽管30的下端部的压力传感器53所测定的压力测定值视为纺丝用加热炉14的上端的压力。
纺丝用加热炉14的上端位置处的气压不足5Pa则意味着密封性较差。在该情况下,因伴随着纺丝用加热炉14内的气体向外部大流量地泄漏而导致的炉内压力降低的影响,会引起来自外部的空气、灰尘的混入的情况发生,以及会引起气体从纺丝用加热炉14的下底的光纤拉出口14C被导入而导致炉内气流紊乱等情况发生。其结果是,产生光纤裸线的外径变动或强度不良,从而有可能导致光纤线的制造成品率降低。
另一方面,在纺丝用加热炉14的上端的气压超过500Pa的情况下,意味着密封性过高。在该情况下,炉内气体难以向外部泄漏。因此,若炉内气体流入量过多,则会产生炉内气流紊乱等。其结果是,与上述情况相同,导致光纤的制造成品率降低。而且,在最坏的情况下,则无法制造出良品。
为了将纺丝用加热炉14的上端的纺丝加热炉14内的气压调整为5Pa~500Pa的范围内,只要对上述密封部件54的外侧密封体58的外周面58C与屏蔽管30的内周面30A之间的间隙G1,以及内侧密封体56的上表面56C与外侧密封体58的下表面58E之间的间隙G2中的任一方或双方进行调整即可。另外,也可以对向纺丝用加热炉14内导入的气体的流量进行调整。例如,在上述气压不足5Pa的情况下,缩小间隙G1、G2的至少一方,或增加导入气体流量即可。相反,在上述气压超过500Pa的情况下,扩大间隙G1、G2的至少一方,或减少导入气体流量即可。
另外,这里,密封部件54的外侧密封体58的外周面58C与屏蔽管30的内周面30A之间的间隙G1的调整能够通过将外侧密封体58更换为不同外径的部件的方式进行。另一方面,内侧密封体56的上表面56C与外侧密封体58的下表面58E之间的间隙G2的调整能够如上述那样通过万向滚珠60(或接触部件64)的位置调整来进行。
以下,将针对本发明的光纤线制造方法的实施例与比较例一起来进行说明。
实施例
实施例1:
实施例1是将图1、图2所示的构造应用于图5所示的光纤制造装置来实际制造光纤线的实施例。
在光纤线的制造中所使用的装置的具体结构如下所述。
即,在纺丝用加热炉的正下方,在2个轴(X轴-Y轴)上设置光纤位置检测传感器(图示仅为1个轴)。该2个轴的位置检测传感器相互正交,分别由光源与检测器构成。使用的光纤母材在长度方向上的外径分布存在的变动。屏蔽管内径为在光纤母材安装于屏蔽管的中心的情况下,使母材与屏蔽管的间隙最少为20mm进行组合。密封部件的内侧密封体是在2个轴(X轴、Y轴)的方向上分别能够移动±10mm的构造。因此,不存在光纤母材与屏蔽管接触的情况。内侧密封体与外侧密封体之间的间隙G2通过调整万向滚珠的调整轴而将其设定为0.1mm。外侧密封体与屏蔽管之间的间隙G1设定为0.1mm。如后所述,其结果是,纺丝用加热炉内上端的压力为100Pa。对外侧密封体的外周面实施低摩擦氟树脂系涂层,从而即便与屏蔽管接触也能够顺畅地滑动。作为密封部件的内侧密封体与外侧密封体,使用SUS440C,并预先进行淬火。此外,为了防止来自纺丝用加热炉的辐射热,预先在内侧密封体的下表面安装石墨部件。使输送杆移动的情况下的最大挠曲量为10μm。利用由未图示的步进电机、直线导向器、以及滚珠丝杠等所组成的调心机构,能够使输送杆在水平面内的X方向、Y方向上移动。
使用具有这样的结构的装置,从周向的4个位置向纺丝用加热炉内导入氩气,并同时将光纤母材加热为约2000℃,并以2000m/min的拉丝速度拉丝成外径为的光纤裸线。并且,对所获得的光纤裸线施加保护包覆层,从而制造出的光纤线。此外,氩气向纺丝用加热炉内的导入流量为20SLM,另外,加热炉上部的压力大致恒定在100Pa。
另外,利用位置检测传感器来检测制造时的光纤裸线的位置,将纺丝炉中心位置作为0点,以使光纤裸线的位置在XY轴方向上均处于±100μm的范围内的方式来设定调心程序。即,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在超过±100μm的情况下使输送杆沿水平方向移动,从而以使光纤裸线的位置处于±100μm的调整范围内。其结果是,能够遍及全长地实现良好的拉丝。
另外,对制造后的光纤线进行检查的结果是,光纤裸线直径的偏差较小,涂层的偏心量能够维持得较小,另外,光纤裸线的包层非圆率(外径非圆率)能够维持得较小。另外,也不会产生强度不良。能够适当地维持纺丝用加热炉上部的压力,因此认为光纤直径、强度良好。
对偏心量而言,从光纤母材拉丝而成的光纤裸线的位置始终能够恒定地控制在±100μm见方的范围内,因此认为结果是光纤裸线进入树脂包覆装置的位置总是一定的。另外,对包层非圆率而言,母材位置在纺丝炉内为中心位置,因此认为结果是热均匀地作用于光纤母材的周向。
实施例2:
实施例2是将图3所示的构造应用于图5所示的光纤制造装置来实际地制造光纤线的例子。
作为装置的结构,将实施例1的密封部件更换为图3所示的密封部件。其他基本与实施例1相同,但对以下的点进行了变更。通过调整万向滚珠的调整轴使外侧密封体与内侧密封体之间的间隙G2为0.01mm。另外,同样地,将外侧密封部件与屏蔽管更换为它们之间的间隙G1为0.01mm的部件。其结果是,纺丝炉内上端的压力变为500Pa。作为密封部件的内侧密封体以及外侧密封体,使用黄铜。另外,为了防止来自纺丝用加热炉的辐射热,在内侧密封部件的下表面安装有石墨部件。在使输送杆移动的情况下的最大挠曲量为20μm。因此,以使光纤裸线的位置在XY轴方向上均进入±20μm的范围内的方式来设定调心程序。结果与实施例1相同,光纤直径、偏心量以及包层非圆率均良好,也不产生强度不良。
实施例3:
实施例3是将图4所示的构造应用于图5所示的光纤制造装置来实际地制造光纤线的实施例。
作为装置的结构,将实施例1的密封部件更换为图4所示的密封部件,即,更换为不使用万向滚珠的结构(使用接触部件64)。另外,对接触部件64的前端面、内侧密封体的上表面以及外侧密封体的下表面实施氟树脂系涂层。内侧密封体与外侧密封体之间的间隙G2设定为1mm,外侧密封体与屏蔽管之间的间隙G1设定为1mm。其结果是,纺丝用炉内上端的压力为5Pa。作为密封部件的内侧密封体以及外侧密封体,使用铝。另外,为了防止来自纺丝用加热炉的辐射热,在内侧密封部件的下表面安装有石墨部件。在使输送杆移动的情况下的最大挠曲量为100μm。因此,以使光纤裸线位置在XY轴方向上均进入±150μm的范围内的方式来设定调心程序。结果与实施例1相同,光纤直径、偏心量以及包层非圆率均良好,也不产生强度不良。
比较例1:
比较例1是间隙G1、G2较大,从而密封性较差的例子。
即,在实施例1中,以如下方式实施间隙调整。将外侧密封体与内侧密封体之间的间隙(水平方向的间隙)G2设定为2mm,将外侧密封体与屏蔽管之间的间隙G1设定为2mm。其结果是,纺丝用加热炉内上部的压力为3Pa。
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在进行拉丝时,拉丝中光纤直径(光纤裸线直径)不稳定,无法获得合格的光纤线。
比较例2:
该比较例2是间隙G1、G2过小从而密封性过高的例子。
即,在实施例2中,以如下方式来实施间隙调整。将外侧密封体与内侧密封体之间的间隙(水平方向的间隙)G2设定为0.005mm。将外侧密封体与屏蔽管之间的间隙G1设定为0.005mm。其结果是,纺丝用加热炉内上部的压力为600Pa。
其他条件与实施例2相同,在进行拉丝时,拉丝中光纤直径(光纤裸线直径)不稳定,无法获得合格的光纤线。另外,在对以上述方式制造的光纤线进行调查时,发现产生强度不良。
比较例3:
该比较例3是内侧密封体与外侧密封体之间的摩擦阻力较大,从而输送杆产生较大的挠曲的例子。
即,在实施例3中,不对图4所示的密封部件的接触部件64的前端面、内侧密封体的上表面以及外侧密封体的下表面实施氟树脂系涂层。其结果是,在使输送杆移动的情况下的最大挠曲量达到500μm。其他条件与实施例3相同,在进行拉丝时,拉丝中的调心动作不稳定,重复进行±1mm的振动。其结果是,在对制造的光纤线进行测定时,偏心量以及包层非圆率在长度方向上发生变动,认为成品品质降低。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当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结构的附加、省略、置换以及其他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2...光纤母材;14...纺丝用加热炉;15...加热空间;16...光纤裸线;18...冷却装置;20...树脂包覆装置;22...硬化装置;24...光纤线;30...屏蔽管;31...密封空间;32...输送杆;48...调心机构;54...密封部件;56...内侧密封体;58...外侧密封体;60...万向滚珠。

Claims (11)

1.一种光纤线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纺丝用加热炉,其形成加热空间,并能够在所述加热空间加热熔融石英系的光纤母材;
筒状的屏蔽管,其具有内周面,并设置于所述纺丝用加热炉的上部,形成与所述加热空间在铅垂方向上连续的空间;
输送杆,其具有安装所述光纤母材的下端和配置于所述屏蔽管的内侧的下部,并能够沿铅垂方向将所述光纤母材插入所述加热空间;
调心机构,其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所述输送杆;
内侧密封体,其安装于所述输送杆的所述下部,并伴随着所述输送杆沿所述水平方向的移动而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以及
外侧密封体,其具有外周面,并载置于所述内侧密封体上,能够相对于所述内侧密封体而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且远离所述输送杆,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屏蔽管的所述内周面在铅垂方向上移动,
在所述外侧密封体的所述外周面与所述屏蔽管的所述内周面之间,以及在所述内侧密封体与所述外侧密封体之间,以使比所述内侧密封体靠下的空间相对于所述屏蔽管上方的外部空间被密封的方式配置所述外侧密封体、所述屏蔽管以及所述内侧密封体,
向所述加热空间导入气体的同时对所述光纤母材进行加热,并将软化了的所述光纤母材从所述纺丝用加热炉向下方呈线状地拉出,从而形成光纤裸线,在冷却硬化所述光纤裸线之后,在所述光纤裸线的外周上形成树脂包覆层而将其最终加工成光纤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线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密封体与外侧密封体之间的间隙能够调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线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密封体与外侧密封体之间的间隙能够在0.01~1.0mm的范围内进行调整。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纤线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侧密封体与外侧密封体之间夹装有万向滚珠,其用于将所述外侧密封体保持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内侧密封体沿水平方向自由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线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密封体与外侧密封体之间的间隙为0.01~1.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线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密封体的外周面与所述屏蔽管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为0.01~1.0mm。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纤线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位置检测器,其配设于所述纺丝用加热炉的正下方,对从纺丝用加热炉向下方拉出的所述光纤裸线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进行检测,
所述调心机构根据由所述位置检测器所检测出的所述光纤裸线的位置来调整所述输送杆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纤线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位置检测器,其配设于所述纺丝用加热炉的正下方,对从纺丝用加热炉向下方拉出的所述光纤裸线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进行检测,
所述调心机构根据由所述位置检测器所检测出的所述光纤裸线的位置来调整所述输送杆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光纤线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位置检测器,其配设于所述纺丝用加热炉的正下方,对从纺丝用加热炉向下方拉出的所述光纤裸线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进行检测,
所述调心机构根据由所述位置检测器所检测出的所述光纤裸线的位置来调整所述输送杆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
10.一种光纤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使用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纤线的制造装置来制造光纤线时,
将所述纺丝用加热炉的上端的加热炉内的气压调整至5Pa~500Pa的范围内,并同时对光纤母材进行加热。
11.一种光纤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使用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纤线的制造装置来制造光纤线时,
以使所述输送杆在水平方向上的可调心范围大于输送杆在水平方向上的挠曲的最大范围的方式来设定所述调心机构。
CN201480004421.XA 2013-06-24 2014-06-16 光纤线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Active CN1049369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31904 2013-06-24
JP2013131904A JP5986540B2 (ja) 2013-06-24 2013-06-24 光ファイバ素線の製造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
PCT/JP2014/065881 WO2014208382A1 (ja) 2013-06-24 2014-06-16 光ファイバ素線の製造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36909A CN104936909A (zh) 2015-09-23
CN104936909B true CN104936909B (zh) 2017-04-12

Family

ID=52141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4421.XA Active CN104936909B (zh) 2013-06-24 2014-06-16 光纤线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458050B2 (zh)
JP (1) JP5986540B2 (zh)
CN (1) CN104936909B (zh)
WO (1) WO201420838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69640B2 (ja) * 2015-11-16 2018-01-31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の製造方法
EP3490946A1 (en) 2016-07-29 2019-06-05 Corning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sitioning an optical preform in a furnace
JP6677123B2 (ja) * 2016-08-23 2020-04-08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用線引炉のシール構造、光ファイバの製造方法
US10752847B2 (en) 2017-03-08 2020-08-25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Integrated hydrothermal process to upgrade heavy oil
WO2018181739A1 (ja) * 2017-03-31 2018-10-04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母材の懸架構造、懸架方法、および光ファイ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懸架方法
CN106892556A (zh) * 2017-04-28 2017-06-27 成都中住光纤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拉丝夹头的在线调节系统
US10526552B1 (en) 2018-10-12 2020-01-07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Upgrading of heavy oil for steam cracking process
WO2020105691A1 (ja) * 2018-11-21 2020-05-28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用線引炉のシール構造、光ファイバの製造方法
CN109608032B (zh) * 2018-12-26 2021-11-26 南京华信藤仓光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挂圆柄棒的电阻炉送棒装置
JP7155075B2 (ja) * 2019-07-31 2022-10-18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ファイバの製造方法
CN115611509B (zh) * 2022-11-03 2024-01-16 中天科技光纤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光纤拉丝的多功能送棒装置和光纤拉丝设备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49531A (zh) * 2010-04-30 2011-11-23 株式会社藤仓 光纤线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37842A (ja) * 1983-12-22 1985-07-22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光フアイバ線引炉
JPH0337128A (ja) * 1989-07-04 1991-02-18 Fujikura Ltd 光ファイバの製造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
JPH04130030A (ja) * 1990-09-19 1992-05-01 Fujikura Ltd 光ファイバ紡糸装置の調心方法及び調心装置
JP2865126B2 (ja) * 1993-11-24 1999-03-08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ファイバの線引装置
JP2965037B1 (ja) * 1998-04-03 1999-10-18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線引き炉及び光ファイバ線引き方法
ID26017A (id) * 1998-04-03 2000-11-16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Tanur dan metode untuk penarikan kabel serat optis
FI113533B (fi) * 2002-01-18 2004-05-14 Photonium Oy Kuidunvetouunin tiivistys
JP4404015B2 (ja) * 2005-06-10 2010-01-27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線引装置、該装置に用いるシール機構、及び光ファイバの線引き方法
US20070283722A1 (en) * 2007-01-29 2007-12-13 Pathak Abhijit P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rawing an optical fiber having reduced and low attenuation loss, and optical fiber produced therefrom
JP2009227516A (ja) * 2008-03-24 2009-10-08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光ファイバの製造方法
JP5527982B2 (ja) * 2009-01-29 2014-06-25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ファイバの製造装置、光ファイバの製造方法
JP4817339B2 (ja) * 2009-02-17 2011-11-16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加熱炉のシール部材
WO2012033158A1 (ja) * 2010-09-10 2012-03-15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用線引炉のシール構造
JP5674160B2 (ja) * 2012-05-02 2015-02-25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ガラス母材の延伸方法
FI125020B (fi) * 2012-05-14 2015-04-30 Nextrom Oy Laitteisto
WO2014115849A1 (ja) * 2013-01-24 2014-07-31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用線引炉のシール構造、光ファイバの線引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49531A (zh) * 2010-04-30 2011-11-23 株式会社藤仓 光纤线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006960A (ja) 2015-01-15
US9458050B2 (en) 2016-10-04
WO2014208382A1 (ja) 2014-12-31
JP5986540B2 (ja) 2016-09-06
CN104936909A (zh) 2015-09-23
US20150321945A1 (en) 2015-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36909B (zh) 光纤线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EP1001912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vercladding optical fiber preform rod and optical fiber drawing method
US8132429B2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n optical fiber, preform for fabricating an optical fiber, optical fiber and apparatus
US20150007616A1 (en) Glass base material elongating method
JP2019521066A (ja) ガラス母材からガラス管を形成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WO2017026498A1 (ja) 光ファイバ素線の製造方法
US8661857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ptical fiber preform
KR20170103840A (ko) 강화된 입자 증착 시스템 및 방법
CA2064110C (en) Methods of and apparatus for heating elongated glass substrate
US20020178762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and controlling the diameter of drawn optical glass fiber
JP2003335545A (ja) 光ファイバの線引き方法および線引き装置
US8495896B2 (en) Process, apparatus, and material for making silicon germanuim core fiber
US11059737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ulticore optical fiber
JP2019026524A (ja) 製造方法及びキャップ
JP4252891B2 (ja) 光ファイバの線引き方法
JP2015202967A (ja) 光ファイバの製造装置および光ファイバの製造方法
JP5655290B2 (ja) ガラスパイプの製造方法
KR100251774B1 (ko) 광섬유 모재 오버 클래딩 방법 및 광섬유 인출방법
US20170275199A1 (en) Optical fiber preform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KR100619342B1 (ko) 광섬유 제조방법
KR100251773B1 (ko) 광섬유 모재 오버 클래딩 제조장치
KR100564498B1 (ko) 광섬유 모재봉의 오버 클래딩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