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04174A - (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及其合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及其合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04174A
CN104804174A CN201510033942.4A CN201510033942A CN104804174A CN 104804174 A CN104804174 A CN 104804174A CN 201510033942 A CN201510033942 A CN 201510033942A CN 104804174 A CN104804174 A CN 1048041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hyl
polyvalent alcohol
unit
acrylate
gath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3394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04174B (zh
Inventor
高敏慈
林典庆
高明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xin Material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xin Material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xin Materials Corp filed Critical Daxin Material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8041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041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041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041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7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used
    • C08G18/81Unsaturated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8108Unsaturated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having only one isocyanate or isothiocyanate group
    • C08G18/8116Unsaturated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having only one isocyanate or isothiocyanate group esters of acrylic or alkylacrylic acid having only one isocyanate or isothiocyanate group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40High-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62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 C08G18/6204Polymers of olefins
    • C08G18/6208Hydrogenated polymers of conjugated die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75/00Adhesives based on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75/04Polyurethanes
    • C09J175/14Polyurethanes ha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Polyurethanes Or Polyureas (AREA)
  • Macromonomer-Based Addition Polymer (AREA)

Abstract

一种(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包括乙烯性不饱和基团、羟基以及大于70重量%的多价饱和烃基,其中乙烯性不饱和基团的平均官能度为0.5~1.5;羟基的平均官能度为0.5~1.5;且该(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的数量平均分子量小于20000且大于3500。

Description

(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及其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甲基)丙烯酸酯,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至少一端为羟基、至少一端为乙烯性不饱和基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低聚物。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具有重量轻、省电、无辐射与全彩显示等优点,已成为当前最普遍的显示器产品。
随着显示面板和触控技术的发展,对于固定显示装置中各个零件所必须的粘合剂,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如果要将粘合剂用在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必须满足一定的光学标准。此外,在粘合剂的粘贴处会引入应力,这也有可能对显示装置的性能产生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当前的粘合剂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及其合成方法,此化合物/低聚物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质。
本发明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包括乙烯性不饱和基团、羟基以及大于70重量%的多价饱和烃基,其中乙烯性不饱和基团的平均官能度为0.5~1.5;羟基的平均官能度为0.5~1.5;且该(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的数量平均分子量小于20000且大于3500。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多价饱和烃基是饱和烃多元醇的残基。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多价饱和烃基是氢化聚烯烃多元醇的残基。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聚烯烃多元醇的羟基的平均官能度为1.5~3,且该聚烯烃多元醇的数量平均分子量小于5000。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包括单元X、单元W和单元Y,且选择性地包括单元E,其中单元X含有该乙烯性不饱和基团;单元W为多元醇的残基;单元Y为羟基且和单元W相接;单元E为多元异氰酸酯的残基;且单元X、单元W和单元E之间的任两者通过氨基甲酸酯基团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包括单元E,且单元E的平均价数为1.5~3。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多元异氰酸酯由下式表示: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单元X由下式表示:
其中*表示单元X和氨基甲酸酯基团的键结处,且R表示氢原子或甲基。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多元醇为氢化聚二烯系树脂多元醇或氢化萜烯系树脂衍生物多元醇。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多元醇的氢化率大于90%。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多元醇为氢化聚丁二烯树脂多元醇或氢化聚异戊二烯树脂多元醇。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多元醇是从以下多元醇A至多元醇D所组成的族群中选出:
A:包括以下单元,且数量平均分子量小于5000的多元醇
B:包括以下单元,且数量平均分子量小于5000的多元醇
C:包括以下单元,且数量平均分子量小于5000的多元醇
D:包括以下单元,且数量平均分子量小于5000的多元醇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多元醇A更包括以下单元: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多元醇D更包括以下单元: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单元W的平均价数为1.5~3。
本发明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的合成方法,包括在低于80℃的温度下,使多元异氰酸酯、具有饱和主链的多元醇和具有异氰酸酯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反应,其中该多元异氰酸酯的异氰酸酯基和该多元醇的羟基基团的当量比介于0.5到1之间;该多元醇的羟基的平均官能度为1.5~3,其数量平均分子量小于5000,且进行反应时,是以异氰酸酯基和羟基的当量比(异氰酸酯基/羟基)约0.1到0.5之间的比例混合该多元醇和该(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
本发明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由以下结构表示:
X-K1-W1-(K2-W2)q-Y,
其中X包括乙烯性不饱和基团;K1包括一个以上的氨基甲酸酯基团;K2独立地包括一个以上的氨基甲酸酯基团;W1代表具有饱和主链的多元醇的残基;W2独立地代表具有饱和主链的多元醇的残基;Y为羟基;且q为介于1到10之间的整数。
基于上述,本发明提出一种(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及其合成方法,此化合物/低聚物适于用作光硬化型无溶剂粘合剂,通过特殊的分子结构设计,为粘合剂提供了优异的机械性质。此外,由于骨架中包含饱和碳链为主的多元醇的残基,粘合剂还具有良好的储存安定性与抗黄变性。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方式
在本文中,如果没有特别指明某一基团是否经过取代,则该基团可表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基团。例如,“烷基”可表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烷基。
在本文中,某一基团的“平均官能度”是指在1摩尔的指定聚合物中该基团的摩尔数。举例来说,“在所述多元醇中,羟基的平均官能度为1.5~3”,这是指在1摩尔的所述多元醇中,有1.5~3摩尔的羟基。
在本文中,多元醇的“残基”是指从该多元醇上移去所有羟基(-OH)所留下的结构。同理,多元异氰酸酯的“残基”是指从该多元异氰酸酯上移去所有异氰酸酯基(-N=C=O)所留下的结构。
此外,本文中所谓的“平均价数”是与前述“平均官能度”和“残基”相关的概念。举例来说,若“所述多元醇中,羟基的平均官能度为1.5~3”,则该多元醇的残基的平均价数即为1.5~3。
本发明的概念主要是关于一种具有特殊不对称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化合物,其可以用作光硬化型粘合剂。一般来说,此领域中既存的(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化合物,都是以(甲基)丙烯酸酯对多元醇的双边进行封端所得的产物。然而,发明人发现,如果只对多元醇的单边进行封端,产物的机械性质会比习知的双边带有(甲基)丙烯酰氧基(acryloxy)的粘合剂更为优秀。此外,由于只对多元醇的单边进行封端,可再加入多元异氰酸酯与剩余的羟基进行扩链反应,进一步调整结构,加强机械性质。
此外,如果多元醇是饱和多元醇,特别是氢化率大于90%的氢化聚烯烃多元醇,则产物较不易氧化,储存安定性佳,且其耐候性及抗黄变性均优于未氢化的原料,更有利于做为粘合剂之应用。
根据以上概念,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提出一种(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由以下结构表示:
X-K1-W1-(K2-W2)q-Y,
其中X包括乙烯性不饱和基团;K1包括一个以上的氨基甲酸酯基团;K2独立地包括一个以上的氨基甲酸酯基团;W1代表具有饱和主链的多元醇的残基;W2独立地代表具有饱和主链的多元醇的残基;Y为羟基;且q为介于1到10之间的整数。
X所包含的乙烯性不饱和基团可以是(甲基)丙烯酰氧基((meth)acryloxy)。K1和K2所包含的氨基甲酸酯基团(-NH(CO)O-)可以是异氰酸酯基和羟基反应所得的连结基团。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式中的“X-K1-W1-”部分可以由具有异氰酸酯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和多元醇(例如聚二醇类的低聚多元醇)反应来获得,此时K1可能仅包含一个氨基甲酸酯基团。当然,本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例如,也可以通过多元异氰酸酯(例如二异氰酸酯)来连接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和多元醇,而获得上述式中的“X-K1-W1-”部分,此时K1就可能包含两个氨基甲酸酯基团。至于上述式中的“-W1-(K2-W2)q-Y”部分,可以通过多元异氰酸酯连接多个多元醇来获得。
第一实施方式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具体合成方法,以及前文描述其结构时所提到的(甲基)丙烯酸酯、多元异氰酸酯和多元醇的实例如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提出一种(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的合成方法,包括在低于80℃的温度下,使(1)多元异氰酸酯、(2)具有饱和主链的多元醇和(3)具有异氰酸酯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反应。其中,一个分子的多元异氰酸酯可以连接两个以上的多元醇,以形成分子量比原始多元醇更高的聚多元醇,而该聚多元醇的羟基续和(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异氰酸酯基反应,形成连接两者的氨基甲酸酯基团。
多元异氰酸酯的异氰酸酯基和多元醇的羟基基团的当量比介于0.5到1之间,而多元醇和(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比例则符合以下关系:(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异氰酸酯基和多元醇的羟基的当量比(异氰酸酯基/羟基)在约0.1到0.5之间。
(1)多元异氰酸酯
在本实施方式中,多元异氰酸酯可以是2,4-甲苯二异氰酸酯(2,4-toluenediisocyanate,TDI)、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4,4'-diphenylmethanediisocyanate,MDI)、对苯基二异氰酸酯(paraphenyl diisocyanate)、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sophoronediisocyanate,IPDI)、4,4-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bis(4-isocyanatocyclohexyl)methane,HMDI)、萘二异氰酸酯(naphthalenediisocyanate)、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examethylene diisocyanate,HDI)或其组合。
在一实施例中,多元异氰酸酯是由下式表示的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2)多元醇
在本实施方式中,多元醇的羟基的平均官能度为1.5~3(较佳为2),其数量平均分子量小于5000,较佳为小于3000。
多元醇可以是饱和烃多元醇。进一步讲,多元醇可以是氢化聚烯烃多元醇,例如氢化聚二烯系树脂多元醇或氢化萜烯系树脂衍生物多元醇。在一实施例中,多元醇为氢化聚丁二烯树脂多元醇或氢化聚异戊二烯树脂多元醇,其中多元醇的氢化率例如大于90%。
举例来说,多元醇可以从以下多元醇A至多元醇D所组成的族群中选出:
A:包括以下单元,且数量平均分子量小于5000的多元醇
B:包括以下单元,且数量平均分子量小于5000的多元醇
C:包括以下单元,且数量平均分子量小于5000的多元醇
D:包括以下单元,且数量平均分子量小于5000的多元醇
多元醇A可更包括以下单元:
多元醇D可更包括以下单元:
多元醇的具体例为聚(乙烯-co-1,2-丁烯)二醇(poly(ethylene-co-1,2-butylene)diol)、聚碳酸酯多元醇(polycarbonatepolyol)、聚酯多元醇(polyester polyol)、(氢化)聚丁二烯多元醇((hydrogenated)polybutadiene polyol)或其组合。
多元醇可以是市售商品,例如出光兴产株式会社(Idemitsu Kosan Co.,Ltd.)的产品EPOL(Mn 2500);克雷威利公司(Cray Valley)的产品HLBPHP2000(Mn 2100)和HLBPHP3000(Mn 3100);日本曹达株式会社(Nippon Soda Co.,Ltd.)的产品GI-1000(Mn 1500)、GI-2000(Mn 2100)和GI-3000(Mn 3000);以及三菱化学(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的产品Polytail(Mn~2200)。
(3)具有异氰酸酯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
具有异氰酸酯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没有特别限制,举例来说,可以是丙烯酸-2-异氰酸乙酯(isocyanatoethyl acrylate,IEA)、甲基丙烯酸-2-异氰酸乙酯(IEMA)或其组合。另外,具有异氰酸酯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也可以是由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和二异氰酸酯反应所得的产物,例如是丙烯酸羟乙酯(hydroxyethyl acrylate,HEA)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反应得到的产物。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多元异氰酸酯和多元醇较佳是二异氰酸酯和聚二醇。然而,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除了二异氰酸酯以外,也可以使用含三个以上的异氰酸酯基的多元异氰酸酯;除了聚二醇以外,也可以使用含三个以上的羟基的聚多元醇。如果反应系统中存在这样的起始物种,除了能够得到第一实施方式中记载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还会得到结构较为复杂(有支链结构)的产物。
此外,即便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合成方法中只使用聚二醇和具有异氰酸酯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受限于聚合反应不可能完全理想的本质,仍可能有少部分聚二醇会在两端都接上(甲基)丙烯酰氧基。因此,就反应完成后的聚合物而言,应以“平均”的观点来考虑其整体性质。有鉴于此,本发明还包括了另一实施方式,其针对的是一种(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此(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包括乙烯性不饱和基团、羟基以及大于70重量%的多价饱和烃基。在该(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中,乙烯性不饱和基团的平均官能度为0.5~1.5;羟基的平均官能度为0.5~1.5。(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的数量平均分子量小于20000且大于3500,且更佳是小于15000。当数量平均分子量大于20000时,聚合物的粘度太高,会使得生产不易,反应分散性不佳。当数量平均分子量大于3500时,作为光硬化粘着剂的聚合物会具有较佳的机械性质。
前述乙烯性不饱和基团例如是丙烯酰氧基。
多价饱和烃基例如是低聚多元醇的残基,较佳是氢化聚烯烃多元醇的残基,其中聚烯烃多元醇的羟基的平均官能度为1.5~3,且该聚烯烃多元醇的数量平均分子量小于5000。
进一步而言,第三实施方式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可包括单元X、单元W和单元Y,也还可选择性地包括单元E。单元X含有前述乙烯性不饱和基团。单元W为多元醇的残基。单元Y为羟基且和单元W相接。单元E为多元异氰酸酯的残基。单元X、单元W和单元E之间的任两者通过氨基甲酸酯基团连接。在一实施例中,(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具有单元E。
单元X可由下式表示:
其中*表示单元X和氨基甲酸酯基团的键结处,且R表示氢原子或甲基。
单元W可以是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任一种多元醇的残基,或者,也可以是其他多元醇的残基。单元W的平均价数为1.5~3。此外,位于(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的最末端的单元W会和单元Y相连接。
单元E可以是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任一种多元异氰酸酯的残基,或者,也可以是其他多元异氰酸酯的残基。单元E的平均价数为1.5~3。
〈实验〉
下文将列举实施例以更具体地描述本发明。虽然描述了以下实验,但是在不逾越本发明范畴之前提下,可适当地改变所用材料、其量及比率、处理细节以及处理流程等等。因此,不应根据下文所述的实验对本发明作出限制性的解释。
关于(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的合成,除了下文描述的方式之外,还可参考美国专利公开号US 2012/0016050,在此也将该案的整体内容援引并入本文。
比较例1:低聚物A
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四口瓶中,加入准确计量的低聚多元醇起始物(三菱化学的产品Polytail)约200g,并加热至40℃到60℃。随后以异氰酸酯基/羟基当量比为0.5的比例,将具有异氰酸酯基的丙烯酸酯化合物(IEA)加入滴液漏斗,用约30分钟滴入四口瓶中。
在四口瓶中还加入200ppm的氢醌单甲醚(monomethyl etherhydroquinone,MeHQ)或相同量的其他丙烯酸酯聚合阻聚物,如CIBA的产品Irganox 1010或Lanxess的产品BHT来阻止丙烯酸基团自聚合。
少量(~50ppm)的DBTDL或辛酸亚锡亦加入反应物中。
Polytail和IEA在四口瓶中逐渐反应,通常需费时一至两个小时才能完成。可用二正丁胺法测定四口瓶内混合物的异氰酸酯基的含量。当混合物中剩余的异氰酸酯基的含量小于0.2重量%(异氰酸酯基的重量/测定时取样的重量),即为反应终点。
或者,也可以观察反应物的红外线(IR)光谱,通过监控异氰酸酯基的讯号消失程度(2230cm-1)来确认反应是否完全。
比较例2:低聚物B
低聚物B的合成方法和比较例1大致相同,差异在于,在添加IEA时,是将异氰酸酯基/羟基的当量比控制为大于0.9。
实验例1:低聚物C
低聚物C的合成方法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和比较例1大致相同,差异在于,在添加IEA时,是将异氰酸酯基/羟基的当量比控制为约0.25。之后,在确认四口瓶内的混合物中的异氰酸酯基含量小于0.5重量%后,升温至60℃并继续滴加IPDI,与约50%摩尔当量的羟基反应(此处的50%当量是以Polytail全部的羟基为基准,包括已和IEA反应掉的)。反应三小时后通过测定残余的异氰酸酯基含量决定反应终点。
比较例3:低聚物D
低聚物D的合成方法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和比较例1大致相同,差异在于,在添加IEA时,是将异氰酸酯基/羟基的当量比控制为约0.5。之后,在四口瓶内的混合物中的异氰酸酯基含量小于0.5重量%后,升温至60℃并继续滴加IPDI,与约50%摩尔当量羟基反应(此处的50%当量是以Polytail全部的羟基为基准,包括已和IEA反应掉的)。反应三小时后,通过测定残余的异氰酸酯基含量决定反应终点。
低聚物A是以丙烯酸酯对低聚多元醇起始物Polytail进行单边封端所得的产物,但低聚物A的合成期间没有经历扩链反应,其分子量较低。低聚物B是以丙烯酸酯对Polytail进行双边封端所得的产物。低聚物C是以丙烯酸酯对Polytail进行单边封端所得的产物(另一端为羟基);在其合成期间还经历了扩链反应,因此其骨架是由IPDI连接的多个低聚多元醇残基,其分子量也比低聚物A和低聚物B都大。低聚物D和低聚物C类似,也是经过扩链反应的产物,但低聚物D的一端是丙烯酰氧基,而另一端是异氰酸酯基。
低聚物A到D的重量平均分子量、数量平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MWD)呈现如下:
低聚物A 低聚物B 低聚物C 低聚物D
Mw 3851 4358 11500 11320
Mn 2027 2126 4239 4192
分子量分布 1.9 2.05 2.7 2.7
-OH平均官能度1 0.9 N.D.2 0.8 N.D.
1:OH基团的平均官能度的计算,是先由滴定法测得其羟价(hydroxylvalue),推算取样的低聚物中共有几摩尔OH基团,再通过数量平均分子量推算低聚物的摩尔数,根据前述两者换算而来。
2:无法测得(non-detectable)。
在避光条件下,将总量为40g且比例如下所示的各组分放入混合器中,在1700~2000转/分钟的速度下,分散混合15分钟,以得到透明的粘合剂配方。
组分 重量百分比
低聚物(A、B、C或D) 70
丙烯酸月桂酯(LA) 28
链转移剂 1
紫外光引发剂 1
使粘合剂配方在紫外光下聚合,制成样品A到样品D(分别含有低聚物A到低聚物D)。而后,以万能拉力试验机Shimadzu EZ-L,按照ASTMD638标准测试各样品的机械性质。结果如下表所示:
样品A 样品B 样品C 样品D
弹性模数(kPa) 61.3 200 7.97 74.7
伸长率(%) 280.8 84.67 1528 188
观察样品A和样品B可以发现,在分子量相近的比较基础下,以丙烯酸酯单边封端的低聚物A比起双边封端的低聚物B具有更低的弹性模数(elastic modulus)和更高的伸长率(elongation)。这意味着使用低聚物A作为粘合剂比较不容易产生应力问题。
比较样品C和样品D则可以看出,一端为羟基而另一端为丙烯酰氧基的低聚物C和一端为异氰酸酯基而另一端为丙烯酰氧基的低聚物D相比,在弹性模数和伸长率方面,表现更为突出。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样品C的各项表现也优于样品A。
基于上述,本发明提出一种(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及其合成方法,此化合物/低聚物适于用作光硬化型无溶剂粘合剂,通过特殊的分子结构设计,为粘合剂提供了优异的机械性质。此外,由于骨架中包含饱和碳链为主的多元醇的残基,粘合剂还有具有良好的储存安定性与抗黄变性。
虽然已以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说明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申请案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7)

1.一种(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包括乙烯性不饱和基团、羟基以及大于70重量%的多价饱和烃基,其中
乙烯性不饱和基团的平均官能度为0.5~1.5;
羟基的平均官能度为0.5~1.5;且
该(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的数量平均分子量小于20000且大于35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其中该多价饱和烃基是饱和烃多元醇的残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其中该多价饱和烃基是氢化聚烯烃多元醇的残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其中该聚烯烃多元醇的羟基的平均官能度为1.5~3,且该聚烯烃多元醇的数量平均分子量小于500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包括单元X、单元W和单元Y,且选择性地包括单元E,其中
单元X含有该乙烯性不饱和基团;
单元W为多元醇的残基;
单元Y为羟基且和单元W相接;
单元E为多元异氰酸酯的残基;且
单元X、单元W和单元E之间的任两者通过氨基甲酸酯基团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其包括单元E,且单元E的平均价数为1.5~3。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其中该多元异氰酸酯由下式表示: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其中单元X由下式表示:
其中*表示单元X和氨基甲酸酯基团的键结处,且
R表示氢原子或甲基。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其中该多元醇为氢化聚二烯系树脂多元醇或氢化萜烯系树脂衍生物多元醇。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其中该多元醇的氢化率大于90%。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其中该多元醇为氢化聚丁二烯树脂多元醇或氢化聚异戊二烯树脂多元醇。
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其中该多元醇是从以下多元醇A至多元醇D所组成的族群中选出:
A:包括以下单元,且数量平均分子量小于5000的多元醇
B:包括以下单元,且数量平均分子量小于5000的多元醇
C:包括以下单元,且数量平均分子量小于5000的多元醇
D:包括以下单元,且数量平均分子量小于5000的多元醇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其中该多元醇A更包括以下单元: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其中该多元醇D更包括以下单元:
15.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其中单元W的平均价数为1.5~3。
16.一种(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的合成方法,包括在低于80℃的温度下,使多元异氰酸酯、具有饱和主链的多元醇和具有异氰酸酯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反应,其中
该多元异氰酸酯的异氰酸酯基和该多元醇的羟基的当量比介于0.5到1之间,且
该多元醇的羟基的平均官能度为1.5~3,其数量平均分子量小于5000,且进行反应时,是以异氰酸酯基和羟基的当量比(异氰酸酯基/羟基)约0.1到0.5之间的比例混合该多元醇和该(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
17.一种(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由以下结构表示:
X-K1-W1-(K2-W2)q-Y,其中
X包括乙烯性不饱和基团;
K1包括一个以上的氨基甲酸酯基团;
K2独立地包括一个以上的氨基甲酸酯基团;
W1代表具有饱和主链的多元醇的残基;
W2独立地代表具有饱和主链的多元醇的残基;
Y为羟基;且
q为介于1到10之间的整数。
CN201510033942.4A 2014-01-27 2015-01-23 (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及其合成方法 Active CN1048041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02973 2014-01-27
TW103102973A TWI513725B (zh) 2014-01-27 2014-01-27 (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聚)胺酯(甲基)丙烯酸酯及其合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04174A true CN104804174A (zh) 2015-07-29
CN104804174B CN104804174B (zh) 2019-01-18

Family

ID=53689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33942.4A Active CN104804174B (zh) 2014-01-27 2015-01-23 (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及其合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893775B2 (zh)
CN (1) CN104804174B (zh)
TW (1) TWI51372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83761A (zh) * 2015-08-31 2017-03-08 达兴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光固化树脂组合物、光固化树脂以及电子装置
CN108026246A (zh) * 2015-09-18 2018-05-11 日本化药株式会社 聚氨酯化合物以及含有其的树脂组合物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30021A (en) * 1984-06-04 1988-03-08 Polyvinyl Chemie Holland B.V. Process for preparing aqueous dispersions of acrylic-urethane graft copolymers
JPH04183770A (ja) * 1990-11-16 1992-06-30 Osaka Organic Chem Ind Ltd 放射線硬化型粘着剤組成物
CN105164177A (zh) * 2013-06-06 2015-12-16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光硬化型树脂以及光硬化型树脂组合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86570A (en) * 1994-09-29 1996-01-23 Shell Oil Company Polyurethane sealants and adhesives containing saturated hydrocarbon polyols
JP4183770B2 (ja) * 1996-03-27 2008-11-19 株式会社三共 遊技用システム
JP2007238820A (ja) * 2006-03-09 2007-09-20 Chugoku Marine Paints Ltd オルガノポリシロキサン親水性組成物、その塗膜、その硬化物、およびその用途
US20120016050A1 (en) * 2008-12-26 2012-01-19 Leon Joseph A Monoisocyanate-Acrylate Monomers and Products Ulitilizing the Same
CN103232585B (zh) * 2013-04-03 2016-05-18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水性uv树脂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30021A (en) * 1984-06-04 1988-03-08 Polyvinyl Chemie Holland B.V. Process for preparing aqueous dispersions of acrylic-urethane graft copolymers
JPH04183770A (ja) * 1990-11-16 1992-06-30 Osaka Organic Chem Ind Ltd 放射線硬化型粘着剤組成物
CN105164177A (zh) * 2013-06-06 2015-12-16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光硬化型树脂以及光硬化型树脂组合物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83761A (zh) * 2015-08-31 2017-03-08 达兴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光固化树脂组合物、光固化树脂以及电子装置
CN108026246A (zh) * 2015-09-18 2018-05-11 日本化药株式会社 聚氨酯化合物以及含有其的树脂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9624A (zh) 2015-08-01
JP2015140438A (ja) 2015-08-03
CN104804174B (zh) 2019-01-18
JP5893775B2 (ja) 2016-03-23
TWI513725B (zh) 2015-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41989B (zh) 聚氨酯树脂
EP2042535B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polyurethane and use of polyurethane produced by the same
CN101235129B (zh) 聚丁二烯基水性聚氨酯及其改性乳液的制备方法
CN101052663B (zh) 制造聚氨酯树脂和压敏粘合剂的方法
EP3157971B1 (en) Urethane acrylate polymers with unique physical properties
CN108779371A (zh) 表面保护膜
CN103492456B (zh) 共聚碳酸酯,它们的衍生物和它们在有机硅硬涂层组合物中的用途
CN101624438A (zh) 聚氨酯脲溶液
CN102634318A (zh) 一种耐低温溶剂型聚氨酯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NO20062304L (no) Fremgangsmate for fremstilling av fuktighetshindrende polyeteruretaner med reaktive silangrupper og deres anvendelse som tetningsmasser, adhesiver og belegg
CN106750154A (zh) 一种硫醇改性聚氨酯光固化预聚物和其制备方法及由其制备的光固化弹性涂料
CN107001906A (zh) 紫外线固化型粘合剂组合物、紫外线固化型粘合片的制造方法和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EP2821423B1 (en) Polyurethane
EP4127005A1 (en) Self-healing oligomers and the use thereof
JP2015143316A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ジオ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ポリウレタン
CN108699409A (zh) 光学透明粘着片、光学透明粘着片的制造方法、层叠体及带触摸屏的显示装置
CN104804174A (zh) (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及其合成方法
CN108517193A (zh) 一种聚氨酯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93945B (zh) 一种耐湿热水性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JP6686274B2 (ja) 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EP4097189A1 (en) High creep recovery, low modulus polymer system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m
JP2017141360A (ja) ポリウレタン形成性組成物
JPH10251369A (ja) ポリウレタン樹脂の製造方法
JP5255487B2 (ja) グラフトポリエーテルポリオール、その製造方法、ポリウレタン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ポリウレタン樹脂硬化物
Joshi Studies on synthesis & characterization of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urea copolym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