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97613A -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涂覆剂组合物及层叠体 - Google Patents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涂覆剂组合物及层叠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97613A
CN104797613A CN201380059384.8A CN201380059384A CN104797613A CN 104797613 A CN104797613 A CN 104797613A CN 201380059384 A CN201380059384 A CN 201380059384A CN 104797613 A CN104797613 A CN 1047976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hyl
based compound
acrylate
energy ray
carbam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5938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辻本笃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Synthetic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Synthetic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24124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35926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Synthetic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Synthetic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7976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976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40High-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42Polycondensates having carboxylic or carbonic ester groups in the main chain
    • C08G18/4266Polycondensates having carboxylic or carbonic ester groups in the main chain prepar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and/or lactones
    • C08G18/4269Lactones
    • C08G18/4277Caprolactone and/or substituted caprolacto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90/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introduction of aliphatic unsaturated end or side groups
    • C08F290/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introduction of aliphatic unsaturated end or side groups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introduction of unsaturated end groups
    • C08F290/06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 C08F290/067Polyurethanes; Polyurea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9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interreacting polymer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reactions, in the absence of non-macromolecular monomers
    • C08F299/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interreacting polymer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reactions, in the absence of non-macromolecular monomers from unsaturated polycondensates
    • C08F299/0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interreacting polymer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reactions, in the absence of non-macromolecular monomers from unsaturated polycondensates from polyureth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7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used
    • C08G18/72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 C08G18/74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 C08G18/75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cycloaliphatic
    • C08G18/751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cycloaliphatic containing only one cycloaliphatic ring
    • C08G18/752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cycloaliphatic containing only one cycloaliphatic ring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isocyanate or isothiocyanate group linked to the cycloaliphatic ring by means of an aliphatic group
    • C08G18/753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cycloaliphatic containing only one cycloaliphatic ring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isocyanate or isothiocyanate group linked to the cycloaliphatic ring by means of an aliphatic group containing one isocyanate or isothiocyanate group linked to the cycloaliphatic ring by means of an aliphatic group having a primary carbon atom next to the isocyanate or isothiocyanate group
    • C08G18/755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cycloaliphatic containing only one cycloaliphatic ring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isocyanate or isothiocyanate group linked to the cycloaliphatic ring by means of an aliphatic group containing one isocyanate or isothiocyanate group linked to the cycloaliphatic ring by means of an aliphatic group having a primary carbon atom next to the isocyanate or isothiocyanate group and at least one isocyanate or isothiocyanate group linked to a secondary carbon atom of the cycloaliphatic ring, e.g. isophorone diisocyan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7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used
    • C08G18/72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 C08G18/74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 C08G18/75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cycloaliphatic
    • C08G18/751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cycloaliphatic containing only one cycloaliphatic ring
    • C08G18/752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cycloaliphatic containing only one cycloaliphatic ring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isocyanate or isothiocyanate group linked to the cycloaliphatic ring by means of an aliphatic group
    • C08G18/757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cycloaliphatic containing only one cycloaliphatic ring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isocyanate or isothiocyanate group linked to the cycloaliphatic ring by means of an aliphatic group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isocyanate or isothiocyanate groups linked to the cycloaliphatic ring by means of an aliphatic group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7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used
    • C08G18/72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 C08G18/77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having heteroatoms in addition to the isocyanate or isothiocyanate nitrogen and oxygen or sulfur
    • C08G18/78Nitrogen
    • C08G18/79Nit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yisocyanates used, these having groups formed by oligomerisation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791Nit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yisocyanates used, these having groups formed by oligomerisation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containing isocyanurate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7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used
    • C08G18/72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 C08G18/80Masked polyisocyanates
    • C08G18/8003Masked polyisocyanates masked with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groups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8006Masked polyisocyanates masked with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groups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with compounds of C08G18/32
    • C08G18/8009Masked polyisocyanates masked with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groups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with compounds of C08G18/32 with compounds of C08G18/3203
    • C08G18/8022Masked polyisocyanates masked with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groups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with compounds of C08G18/32 with compounds of C08G18/3203 with polyols having at least three hydroxy groups
    • C08G18/8025Masked aliphatic or cycloaliphatic polyisocya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4/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based on 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one polymerisable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monomer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f groups C09D183/00 - C09D183/16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cromonomer-Based Addition Polymer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Abstract

作为形成涂覆层时具有湿润的柔软指触感,并且涂覆时的作业性、固化时的生产率也优异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及使用其的涂覆剂组合物、以及层叠体,提供一种特征在于含有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和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而成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及使用其的涂覆剂组合物、以及层叠体。

Description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涂覆剂组合物及层叠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涂覆剂组合物及层叠体,更具体而言,涉及用于形成作为固化涂膜时具备被称为柔软手感、柔软触觉的湿润(moist)的指触感、并且外观上高级感也优异的固化涂膜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以及使用其而成的涂覆剂组合物、进而具有基材和包含前述涂覆剂组合物的涂覆层的层叠体。
背景技术
迄今,为了实现高级感、湿润的指触感,汽车内的塑料面板等内饰零件的涂覆剂使用含有有机微粒的聚氨酯系涂覆剂。
通常聚氨酯系涂覆剂为多元醇成分与异氰酸酯成分反应而成的热固化类型的涂覆剂,由于多元醇成分与异氰酸酯成分的反应性高,通常以双组分使用,在即将涂布于基材之前将两者混合来使用,因此作业性、生产率差。
因此,改善了作业性的各种热固性的聚氨酯系涂覆剂得到开发,例如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水性涂料,其含有通过聚碳酸酯系多元醇与多异氰酸酯的反应而得到的第一聚氨酯树脂、通过聚醚系多元醇与多异氰酸酯的反应而得到的第二聚氨酯树脂、一分子中含有两个以上碳二亚胺基的交联剂、氨基甲酸酯珠、和作为有机硅化合物的表面改质剂而成。另外,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涂料用固化性组合物,其含有含特定的多异氰酸酯的固化剂组合物(X)和脂肪族聚碳酸酯二醇(Y)作为必须成分,固化剂组合物(X)中含有的NCO基与脂肪族聚碳酸酯二醇(Y)中含有的OH基的混合摩尔比为NCO/OH=0.8~2.0。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31983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35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虽然为了控制水系涂覆液中的反应性,设法使用碳二亚胺的水性分散溶液作为交联剂,由此可以延长作为涂料的适用期,但是为了使得涂覆层固化,除了80℃、30分钟的干燥条件之外,在调湿气氛下还需要数天,因此虽然溶液稳定性(作业性)得到某种程度改善,但是作为生产率仍然不能令人满意。
另外,上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技术,虽然认为作为溶剂系的涂覆液,各种涂覆层的耐久性比以往提高,但是认为异氰酸酯和多元醇混合而成的涂覆液的稳定性并不充分,依然在作业性方面残留问题。
因此,本发明在这种背景下,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作为作业性优异的单组分系的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并且作为涂覆层时具有湿润的柔软指触感,并且涂覆时的作业性、固化时的生产率也优异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以及使用其的涂覆剂组合物。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而本发明人鉴于上述问题而进行了深入地研究,结果发现,对于在树脂成分配混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而得到的涂覆剂组合物而言,通过替代以往的热固性的氨基甲酸酯树脂,使用具有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作为树脂成分,能够得到涂覆时的作业性、固化时的生产率优异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并且固化后得到的涂膜(涂覆层)具有湿润的柔软指触感,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主旨在于,涉及一种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含有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和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而成。
另外,本发明中,还提供含有前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而成的涂覆剂组合物、进而具有基材和包含前述涂覆剂组合物的涂覆层的层叠体。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为作为涂覆剂使用时、涂覆时的作业性、固化时的生产率优异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并且具有固化后得到的涂覆层具有湿润的柔软指触感之类的效果,作为涂覆剂特别有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含有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和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而成。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甲基)丙烯酸基是指丙烯酸基或甲基丙烯酸基,(甲基)丙烯酰基是指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酸酯是指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
[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
本发明中使用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的烯属不饱和基团的含有数优选为2~10个,特别优选为2~6个。若上述烯属不饱和基团数过多则固化后的交联密度过大,因此涂膜过硬,存在难以得到湿润的柔软感的倾向,若过少则得不到充分的交联密度,因此存在固化涂膜表面发粘或者各种耐久性能降低的倾向。
本发明中使用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1000~50000、更优选为1500~40000、特别优选为2000~35000。
若上述重均分子量过小则交联密度相对增大,因此固化涂膜表面过硬,存在难以得到湿润的柔软感的倾向,若过大则存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粘度过高的倾向,另外,存在得不到充分的交联密度、固化涂膜表面发粘,或者各种耐久性容易降低的倾向。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重均分子量为基于标准聚苯乙烯分子量换算的重均分子量,通过在高效液相色谱仪(Nihon Waters K.K.制、“Waters 2695(主体)”和“Waters 2414(检测器)”)中串联使用3根色谱柱(Shodex GPC KF-806L(排阻极限分子量:2×107、分离范围:100~2×107、理论塔板数:10000塔板/根、填充剂材质: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填充剂粒径:10μm))来测定。
上述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在60℃下的粘度优选为1000~100000mPa·s、特别优选为1500~50000mPa·s。上述粘度在上述范围外时,存在涂布性降低的倾向。
需要说明的是,粘度的测定方法利用E型粘度计进行。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可列举出使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多异氰酸酯系化合物(a2)和多元醇系化合物(a3)反应而得到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或者使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和多异氰酸酯系化合物(a2)反应而得到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2),它们之中,可以仅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它们之中,从作为固化涂膜时抑制涂膜发粘的观点、以及得到可以对固化涂膜赋予耐久性的程度的交联密度的观点考虑,优选为以比较低的分子量合成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2),另外从对固化涂膜赋予柔软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使得多元醇系化合物(a3)反应而得到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
它们考虑到目标的固化涂膜的各种物性赋予来适当选择。
<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
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如上所述为使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多异氰酸酯系化合物(a2)和多元醇系化合物(a3)反应而得到的。以下依次对用于得到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的化合物,即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多异氰酸酯系化合物(a2)和多元醇系化合物(a3)进行说明。
<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
作为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可列举出例如(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丁酯、(甲基)丙烯酸4-羟丁酯、(甲基)丙烯酸6-羟己酯等(甲基)丙烯酸羟烷基酯,2-羟乙基丙烯酰基磷酸酯、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2-羟丙基邻苯二甲酸酯、己内酯改性-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一缩二丙二醇酯、脂肪酸改性-缩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2-羟基-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等含有一个烯属不饱和基团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
甘油二(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3-丙烯酰氧基丙基酯等含有两个烯属不饱和基团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
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乙烷改性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乙烷改性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等含有三个以上烯属不饱和基团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
它们之中,具有一个烯属不饱和基团的羟基(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能够缓和形成涂膜时的固化收缩,因而优选,更优选为(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丁酯、(甲基)丙烯酸4-羟丁酯、(甲基)丙烯酸-6-羟己酯等(甲基)丙烯酸羟烷基酯,己内酯改性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从反应性和通用性优异的观点考虑,特别优选为(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丙酯、己内酯改性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
另外,它们可以使用一种或者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多异氰酸酯系化合物(a2)>
作为多异氰酸酯系化合物(a2),可列举出例如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聚苯基甲烷多异氰酸酯、改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亚二甲苯基二异氰酸酯、四甲基亚二甲苯基二异氰酸酯、亚苯基二异氰酸酯、萘二异氰酸酯等芳香族系多异氰酸酯;
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赖氨酸二异氰酸酯、赖氨酸三异氰酸酯等脂肪族系多异氰酸酯;
氢化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氢化亚二甲苯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降冰片烯二异氰酸酯、1,3-双(异氰酸根合甲基)环己烷等脂环式系多异氰酸酯;
或者这些多异氰酸酯的三聚物化合物或多聚物化合物、脲基甲酸酯型多异氰酸酯、缩二脲型多异氰酸酯、水分散型多异氰酸酯(例如,NipponPolyurethane Industry Co.,Ltd.制的“AQUANATE 100”、“AQUANATE 110”、“AQUANATE 200”、“AQUANATE 210”等)等。
它们之中,从黄变少的观点考虑,优选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赖氨酸二异氰酸酯等脂肪族系二异氰酸酯,氢化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氢化亚二甲苯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降冰片烯二异氰酸酯、1,3-双(异氰酸根合甲基)环己烷等脂环式系二异氰酸酯,特别优选为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氢化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氢化亚二甲苯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从反应性和通用性优异的观点考虑,进一步优选为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多元醇系化合物(a3)>
作为多元醇系化合物(a3),若为含有两个以上羟基的化合物即可,可列举出例如脂肪族多元醇、脂环族多元醇、聚醚系多元醇、聚酯系多元醇、聚碳酸酯系多元醇、聚烯烃系多元醇、聚丁二烯系多元醇、聚异戊二烯系多元醇、(甲基)丙烯酸系多元醇、聚硅氧烷系多元醇等。
作为上述多元醇系化合物(a3)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60~20000,更优选为100~15000,进一步优选为150~8000。若多元醇系化合物(a3)的重均分子量过大则固化时得不到充分的交联密度,存在固化涂膜表面发粘或者各种耐久性容易降低的倾向,另外存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粘度变高、难以操作的倾向。另外,若多元醇系化合物(a3)的重均分子量过小,则存在固化后的涂膜柔软性降低、难以得到湿润的柔软指触感的倾向。
另外,作为多元醇系化合物(a3),从耐碱性和耐乙醇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含有重均分子量不足500的多元醇化合物(a3-1)和重均分子量为500~20000的多元醇化合物(a3-2)。
作为上述多元醇化合物(a3-1)的重均分子量,不足500,优选为60~450,更优选为60~400,进一步优选为100~300。若多元醇化合物(a3-1)的重均分子量过大,则形成配混组合物的情况下,存在由于氨基甲酸酯键特有的氢键性假交联度降低而固化涂膜的耐化学性等耐久性降低的倾向。
作为上述多元醇化合物(a3-2)的重均分子量,为500~20000,优选为2000~15000,特别优选为3000~8000。若多元醇化合物(a3-2)的重均分子量过小则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的分子量相对减小,因此形成配混组合物的情况下,存在固化涂膜的弹性降低的倾向,若过大则包含配混形成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组合物的树脂溶液的涂膜存在产生发粘的倾向。另外,多元醇化合物(a3-2)的重均分子量大时,合成时的反应性欠缺,因此反应时间极度延长,作为合成条件在实用上不优选。
另外,对于上述多元醇系化合物的重均分子量而言,多元醇化合物(a3-1)与多元醇化合物(a3-2)之差优选为400以上,更优选为8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200以上,特别优选为2000以上。若上述差过小则固化涂膜的耐化学性与弹性的平衡差,存在难以兼具功能的倾向。
作为上述多元醇化合物(a3-1)与多元醇化合物(a3-2)的配混比率(摩尔比),优选为(a3-1):(a3-2)=30:70~95:5,更优选为(a3-1):(a3-2)=40:60~90:10,进一步优选为(a3-1):(a3-2)=50:50~85:15。
若上述多元醇化合物(a3-1)的配混比率过多则存在粘度过高的倾向,若过少则存在耐碱性、耐乙醇性容易降低的倾向。
作为上述重均分子量不足500的多元醇化合物(a3-1),可列举出例如乙二醇、二甘醇、丙二醇、一缩二丙二醇、三亚甲基二醇、二羟甲基丙烷、新戊二醇、1,2-己二醇、2,2-二乙基-1,3-丙二醇、2-丁基-2-乙基-1,3-丙二醇、1,4-四亚甲基二醇、1,3-四亚甲基二醇、2-甲基-1,3-三亚甲基二醇、1,5-五亚甲基二醇、1,6-六亚甲基二醇、3-甲基-1,5-五亚甲基二醇、2,4-二乙基-1,5-五亚甲基二醇、1,9-壬二醇、2-甲基-1,8-辛二醇、二(三羟甲基丙烷)、二季戊四醇、三季戊四醇等脂肪族醇类,1,4-环己烷二醇、环己基二甲醇等环己烷二醇类,双酚A等双酚类,三环癸烷二甲醇、木糖醇、山梨醇等糖醇类等,它们可以使用一种或组合使用两种以上。其中,新戊二醇、1,2-己二醇、三环癸烷二甲醇由于结晶性降低而优选使用。
另外,作为上述重均分子量为500~20000的多元醇化合物(a3-2),可列举出例如脂肪族多元醇、脂环族多元醇、聚醚系多元醇、聚酯系多元醇、聚碳酸酯系多元醇、聚烯烃系多元醇、聚丁二烯系多元醇、(甲基)丙烯酸系多元醇、聚硅氧烷系多元醇等。
作为上述脂肪族多元醇,可列举出例如乙二醇、二甘醇、丙二醇、一缩二丙二醇、三亚甲基二醇、二羟甲基丙烷、新戊二醇、2,2-二乙基-1,3-丙二醇、2-丁基-2-乙基-1,3-丙二醇、1,4-四亚甲基二醇、1,3-四亚甲基二醇、2-甲基-1,3-三亚甲基二醇、1,5-五亚甲基二醇、1,6-六亚甲基二醇、3-甲基-1,5-五亚甲基二醇、2,4-二乙基-1,5-五亚甲基二醇、季戊四醇二丙烯酸酯、1,9-壬二醇、2-甲基-1,8-辛二醇等含有两个羟基的脂肪族醇类,木糖醇、山梨醇等糖醇类,甘油、三羟甲基丙烷、三羟甲基乙烷等含有三个以上羟基的脂肪族醇类等,它们可以使用一种或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上述脂环族多元醇,可列举出例如1,4-环己烷二醇、环己基二甲醇等环己烷二醇类,氢化双酚A等氢化双酚类,三环癸烷二甲醇等,它们可以使用一种或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上述聚醚系多元醇,可列举出例如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四亚甲基二醇、聚丁二醇、聚五亚甲基二醇、聚六亚甲基二醇等含亚烷基结构的聚醚系多元醇,这些聚亚烷基二醇的无规或嵌段共聚物。
作为上述聚酯系多元醇,可列举出例如多元醇与多元羧酸的缩合聚合物;环状酯(内酯)的开环聚合物;利用多元醇、多元羧酸和环状酯这三种成分得到的反应产物等。
作为前述多元醇,可列举出例如乙二醇、二甘醇、丙二醇、一缩二丙二醇、三亚甲基二醇、1,4-四亚甲基二醇、1,3-四亚甲基二醇、2-甲基-1,3-三亚甲基二醇、1,5-五亚甲基二醇、新戊二醇、1,6-六亚甲基二醇、3-甲基-1,5-五亚甲基二醇、2,4-二乙基-1,5-五亚甲基二醇、甘油、三羟甲基丙烷、三羟甲基乙烷、环己烷二醇类(1,4-环己烷二醇等)、双酚类(双酚A等)、糖醇类(木糖醇、山梨醇等)等。
作为前述多元羧酸,可列举出例如丙二酸、马来酸、富马酸、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十二烷二酸等脂肪族二羧酸;1,4-环己烷二羧酸等脂环式二羧酸;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2,6-萘二羧酸、对亚苯基二羧酸、偏苯三酸等芳香族二羧酸等。
作为前述环状酯,可列举出例如丙内酯、β-甲基-δ-戊内酯、ε-己内酯等。
作为上述聚碳酸酯系多元醇,可列举出例如多元醇与光气的反应产物;环状碳酸酯(碳酸亚烷基酯等)的开环聚合物等。
作为前述多元醇,可列举出前述聚酯系多元醇的说明中所例示的多元醇等,作为上述碳酸亚烷基酯,可列举出例如碳酸亚乙酯、碳酸三亚甲基酯、碳酸四亚甲基酯、碳酸六亚甲基酯等。
需要说明的是,聚碳酸酯系多元醇若为分子内具有碳酸酯键、末端为羟基的化合物即可,也可以一并具有碳酸酯键和酯键。
作为上述聚烯烃系多元醇,可列举出具有乙烯、丙烯、丁烯等的均聚物或共聚物作为饱和烃骨架且其分子末端具有羟基的聚烯烃系多元醇。
作为上述聚丁二烯系多元醇,可列举出具有丁二烯的共聚物作为烃骨架且其分子末端具有羟基的聚丁二烯系多元醇。
聚丁二烯系多元醇也可以是其结构中含有的烯属不饱和基团的全部或一部分被氢化而成的氢化聚丁二烯多元醇。
作为上述聚异戊二烯系多元醇,可列举出具有异戊二烯的共聚物作为烃骨架且其分子末端具有羟基的聚异戊二烯系多元醇。
聚异戊二烯系多元醇也可以是其结构中含有的烯属不饱和基团的全部或一部分被氢化而成的氢化聚异戊二烯多元醇。
作为上述(甲基)丙烯酸系多元醇,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物或共聚物的分子内具有至少两个羟基的(甲基)丙烯酸系多元醇,作为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可列举出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等。
作为上述聚硅氧烷系多元醇,可列举出例如二甲基聚硅氧烷多元醇、甲基苯基聚硅氧烷多元醇等。
它们之中,从抑制形成固化涂膜时的发粘的观点考虑,优选使用脂肪族多元醇、脂环族多元醇,从赋予柔软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使用聚酯系多元醇、聚醚系多元醇,聚碳酸酯系多元醇。
关于上述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的制造方法,通常,将上述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多异氰酸酯系化合物(a2)、多元醇系化合物(a3)一起或分别加入到反应器中进行反应即可,从反应的稳定性、降低副产物等的观点考虑,使多元醇系化合物(a3)与多异氰酸酯系化合物(a2)预先反应,并使所得到的反应产物与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反应是有用的。
多元醇系化合物(a3)与多异氰酸酯系化合物(a2)的反应可以使用公知的反应手段。此时,例如通过使得多异氰酸酯系化合物(a2)中的异氰酸酯基:多元醇系化合物(a3)中的羟基的摩尔比为通常2n:(2n-2)(n为2以上的整数)左右,在得到残留有异氰酸酯基的含末端异氰酸酯基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后,能够与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进行加成反应。
使上述多元醇系化合物(a3)与多异氰酸酯系化合物(a2)预先反应而得到的反应产物与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的加成反应也可以使用公知的反应手段。
关于反应产物与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的反应摩尔比,在例如多异氰酸酯系化合物(a2)的异氰酸酯基为2个、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的羟基为1个的情况下,反应产物: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为1:2左右,在多异氰酸酯系化合物(a2)的异氰酸酯基为3个、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的羟基为1个的情况下,反应产物: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为1:3左右。
在该反应产物与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的加成反应中,通过在反应系统内的残留异氰酸酯基含有率达到0.5重量%以下的时点使反应结束,能够得到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
在上述多元醇系化合物(a3)与多异氰酸酯系化合物(a2)的反应、进而在其反应产物与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的反应中,为了促进反应,也优选使用催化剂,作为上述催化剂,可列举出例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三甲基氢氧化锡、四正丁基锡等有机金属化合物;辛酸锌、辛酸锡、环烷酸钴、氯化亚锡、氯化锡等金属盐;三乙胺、苄基二乙胺、1,4-二氮杂双环[2,2,2]辛烷、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烯、N,N,N’,N’-四甲基-1,3-丁二胺、N-乙基吗啉等胺系催化剂;硝酸铋、溴化铋、碘化铋、硫化铋等;以及二月桂酸二丁基铋、二月桂酸二辛基铋等有机铋化合物;2-乙基己酸铋盐、环烷酸铋盐、异癸酸铋盐、新癸酸铋盐、月桂酸铋盐、马来酸铋盐、硬脂酸铋盐、油酸铋盐、亚油酸铋盐、乙酸铋盐、双新癸酸铋盐、二水杨酸铋盐、次没食子酸铋盐等有机酸铋盐等铋系催化剂等,其中,优选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烯。
另外,也优选组合使用锆系催化剂和液态的锌系催化剂。
另外,在多元醇系化合物(a3)与多异氰酸酯系化合物(a2)的反应、进而在其反应产物与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的反应中,可以使用不具有与异氰酸酯基反应的官能团的有机溶剂,例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酯类;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等酮类;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类等有机溶剂。
另外,反应温度通常为30~90℃、优选为40~80℃,反应时间通常为2~10小时、优选为3~8小时。
从对固化涂膜赋予耐久性的观点考虑,上述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优选具有2~10个烯属不饱和基团,特别优选具有2~6个烯属不饱和基团。若上述烯属不饱和基团数过多则固化后的交联密度过大,因此涂膜过硬,存在难以得到湿润的柔软感的倾向,若过少则难以得到充分的交联密度,因此存在固化涂膜表面发粘、或者耐久性能降低的倾向。
上述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1000~50000,进一步优选为2000~40000。若上述重均分子量过小则存在固化涂膜变脆的倾向,若过大则形成高粘度,存在难以操作的倾向。
另外,作为构成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的多元醇系化合物(a3),使用重均分子量不足500的多元醇化合物(a3-1)和重均分子量为500~20000的多元醇化合物(a3-2)的情况下,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2500~50000,更优选为2500~40000,进一步优选为3500~30000。
若上述重均分子量过小则相对地配混中的不饱和基团当量增加,因此形成固化涂膜的情况下,与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的硬度差变得显著,存在无法释放源自外部的应力而容易产生划痕的倾向,若过大则存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粘度过高的倾向,另外,存在得不到充分的交联密度、固化涂膜表面发粘或者各种耐久性容易降低的倾向。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重均分子量与上述同样地测定。
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在60℃下的粘度优选为1000~100000mPa·s,特别优选为1500~50000mPa·s。上述粘度在上述范围外时,存在涂布性降低的倾向。
需要说明的是,粘度的测定方法与上述同样地利用E型粘度计进行。
<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2)>
本发明中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2)是使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与多异氰酸酯系化合物(a2)反应而得到的。
本发明中使用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2)的烯属不饱和基团的含有数优选为2~10个,特别优选为2~6个。若上述烯属不饱和基团数过多则固化后的交联密度过大,因此涂膜过硬,存在难以得到湿润的柔软感的倾向,若过少则难以得到充分的交联密度,因此存在固化涂膜表面发粘或者耐久性能降低的倾向。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调整烯属不饱和基团的个数,可以适当选择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和多异氰酸酯系化合物(a2)来使用,例如,在使用具有3个烯属不饱和基团的化合物作为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并使用二异氰酸酯化合物作为多异氰酸酯系化合物(a2)的情况下,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2)中的烯属不饱和基团数为6个。
关于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2)的制造方法,按照上述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的制造方法进行制造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多异氰酸酯系化合物(a2)与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的反应摩尔比,在例如多异氰酸酯系化合物(a2)的异氰酸酯基为2个、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的羟基为1个的情况下,多异氰酸酯系化合物(a2):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为1:2左右,在多异氰酸酯系化合物(a2)的异氰酸酯基为3个、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的羟基为1个的情况下,多异氰酸酯系化合物(a2):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为1:3左右。
在该多异氰酸酯系化合物(a2)与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的加成反应中,通过在反应系统的残留异氰酸酯基含有率达到0.5重量%以下的时点使反应结束,能够得到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2)。
所得到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2)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1000~20000,进一步优选为1000~10000。若上述重均分子量过小则固化涂膜的柔软性降低,存在得不到湿润的柔软感的倾向,若过大则固化时得不到充分的交联密度,存在固化涂膜表面发粘或者耐久性容易降低的倾向。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重均分子量与上述同样地测定。
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2)在60℃下的粘度优选为1000~30000mPa·s,特别优选为1000~20000mPa·s。上述粘度在上述范围外时,存在涂布性降低的倾向。
需要说明的是,粘度的测定方法与上述同样地利用E型粘度计进行。
[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
作为本发明中的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可列举出例如尼龙填料、聚氨酯填料、聚脲填料、聚酰胺酰亚胺填料、聚丙烯酰胺填料等含氮原子的合成树脂填料;
聚乙烯填料、聚丙烯填料等聚烯烃树脂填料;
聚(甲基)丙烯酸系填料、聚(甲基)丙烯酸丁酯填料、聚苯乙烯填料等包含单一聚合成分的含(甲基)丙烯酸基的合成树脂填料、包含两种以上聚合成分的含(甲基)丙烯酸基的合成树脂填料等(甲基)丙烯酸系合成树脂填料;
聚苯硫醚填料、聚醚砜填料等含硫原子的合成树脂填料;
聚四氟乙烯填料等含氟原子的合成树脂填料;
包含环氧树脂的含环氧基的合成树脂填料;
聚碳酸酯树脂填料;
上述填料的复合型合成树脂填料、核壳状多层填料等。
它们之中,优选为含氮原子的合成树脂填料、聚烯烃树脂填料。作为含氮原子的合成树脂填料,从与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的亲和性、颗粒聚集稳定性、沉降稳定性优异的观点,从容易对固化涂膜赋予湿润的柔软感、弹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聚氨酯填料,作为聚烯烃树脂填料,优选为聚乙烯填料。进而,为了对固化涂膜赋予柔软指触感,优选组合使用上述聚氨酯填料和聚乙烯填料。
作为上述尼龙填料,可列举出例如Toray Industries,Inc.制(商品名:“SP-10”、“SP-500”、“TR-1”、“TR-2”、“842-P48”、“842-P70”、“842-P80”)等。
作为上述聚氨酯填料,可列举出例如根上工业株式会社制的交联氨基甲酸酯珠(商品名:“Art Pearl C系列”、“Art Pearl P系列”、“Art Pearl JB系列”、“Art Pearl U系列”、“Art Pearl CE系列”、“Art Pearl AK系列”、“Art Pearl HI系列”、“Art Pearl MM系列”、“Art Pearl FF系列”、“Art Pearl TK系列”、“ArtPearl C-TH系列”、“Art Pearl RW~Z系列”、“Art Pearl RU~V系列”、“ArtPearl BP系列”)等。
它们之中,作为不会阻碍光固化性、作为固化涂膜得到透明~白色的涂膜的填料,优选为透明微粒,作为微粒外观,优选为白色。作为上述填料,具体而言,可列举出Art Pearl C-400T、Art Pearl C-600T、Art Pearl C-800T、Art Pearl P-400T、Art Pearl P-600T、Art Pearl P-800T、Art Pearl JB-400T、ArtPearl JB-600T、Art Pearl JB-800T、Art Pearl U-600T、Art Pearl CE-400T、ArtPearl CE-800T、Art Pearl AK-300TR、Art Pearl AK-400TR、Art PearlAK-800TR、Art Pearl HI-400T、Art Pearl MM-120T、Art Pearl FF-421T、ArtPearl FF-411T、Art Pearl FF-413T、Art Pearl TK-600T、Art Pearl C-600TH、Art Pearl RZ-600T、Art Pearl RY-600T、Art Pearl RT-600T、Art Pearl RX-600T、Art Pearl RW-600T、Art Pearl RZ-600T、Art Pearl RV-600T、Art Pearl RU-600T、Art Pearl RV-600T、Art Pearl BP-600T。
作为上述聚酰胺酰亚胺树脂填料,可列举出例如Toray Industries,Inc.制(商品名:“Toraypearl PAI”)。
作为上述聚乙烯填料,优选为溶剂分散系的聚乙烯填料,可列举出例如兴洋化学株式会社制的聚乙烯蜡及改性聚乙烯蜡(商品名:“Micro·FlatUN-8”、“Micro·Flat PEX-101”、“Micro·Flat B-501”)、BYK Japan KK.制的聚乙烯蜡及改性聚乙烯蜡(商品名:“CERAFLOUR928”、“CERAFLOUR950”、“CERAFLOUR988”、“CERAFLOUR990”、“CERAFLOUR991”、“CERAFLOUR995”、“CERACOL39”、“CERAFAK111”、“CERAMAT250”、“CERAMAT258”、“MINERPOL221”)等。
作为上述聚丙烯填料,优选为溶剂分散系的聚丙烯填料,可列举出例如BYK Japan KK.制的聚丙烯蜡及改性聚丙烯蜡(商品名“CERAFLOUR970”)等。
作为上述含(甲基)丙烯酰基的合成树脂填料,可列举出例如根上工业株式会社制的丙烯酸珠(商品名:“Art Pearl GR系列”、“Art Pearl SE系列”、“ArtPearl G系列”、“Art Pearl GS系列”、“Art Pearl J系列”、“Art Pearl MF系列”、“Art Pearl BE系列”)等。它们之中,作为不会阻碍光固化性、作为固化涂膜得到透明~白色的涂膜的填料,优选为透明微粒,作为微粒外观,优选为白色。作为上述填料,具体而言,可列举出Art Pearl GR-300T、Art PearlGR-400T、Art Pearl GR-600T、Art Pearl GR-800T、Art Pearl SE-020T、Art PearlSE-010T、Art Pearl SE-006T、Art Pearl G-400T、Art Pearl G-800T、Art PearlGS-310T、Art Pearl GS-350T、Art Pearl GS-850TC、Art Pearl J-4P、Art PearlJ-5P、Art Pearl J-7P、Art Pearl J-4PY、Art Pearl J-6PF、Art Pearl J-7PY、Art PearlMF-0063、Art Pearl BE-006T。
作为上述含硫原子的合成树脂填料,可列举出例如Toray Industries,Inc.制聚苯硫醚树脂微粒(商品名:“Toraypearl PPS”)、聚醚砜树脂(商品名:“Toraypearl PES”)等。
作为上述含氟原子的合成树脂填料,可列举出例如兴洋化学株式会社制作为聚乙烯、聚四氟乙烯混合蜡的(商品名:“Micro·Flat PF-8”)、BYK JapanKK.制的聚四氟乙烯蜡(商品名:“CERAFLOUR980”、“CERAFLOUR981”)、作为聚乙烯-聚四氟乙烯混合蜡的(商品名:“CERAFLOUR997”)、聚四氟乙烯改性聚乙烯蜡(商品名:“CERAFLOUR998“、”CERACOL607“)、喜多村株式会社制聚四氟乙烯微粒(商品名:“KTL-8N”、“KTL-8F”、“KTL-9S”、“KTL-10N”、“KTL-20N”)等。
作为上述含环氧基的合成树脂填料,可列举出例如Toray Industries,Inc.制(商品名:“Toraypearl EP”)。
作为上述聚碳酸酯树脂填料,可列举出例如兴洋化学株式会社制的(商品名:“Micro·Flat MA-07N”)等。
作为本发明中的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的平均粒径,优选为1~30μm,更优选为2~20μm,进一步优选为4~15μm。
若上述平均粒径过小则固化涂膜的光泽升高,存在作为外观难以感觉到高级感的倾向,若过大则磨耗接触点增大,因此耐磨耗性降低,另外固化表面的凹凸增大而粗糙,因此存在难以得到湿润的柔软指触感的倾向。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由于为大致球状,粒径可以以球作为基本形状来求出,通常有个数平均粒径、长度平均粒径、面积平均粒径、体积平均粒径等,本发明的平均粒径为通常使用的体积平均粒径,上述体积平均粒径通过激光衍射·散射式粒度分布计测定。
作为上述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的真比重,优选为0.8~2.3,更优选为0.8~2,进一步优选为0.8~1.5。
若上述真比重过大,则涂覆后的干燥工序中,微粒沉降,存在不会作为表面凹凸而表面化的倾向,若过小则存在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的混合容易变得困难的倾向。
作为上述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的制造方法,可列举出例如利用悬浮聚合、乳液聚合、种子聚合等将单体聚合而直接性地制造微粒状的合成树脂的方法,将利用各种方法制造的通常的合成树脂机械性地粉碎、形成微粒状的方法。
它们之中,从得到形状整齐的微粒,特别是流动性、分散性优异的真球状的微粒的观点考虑,优选为聚合法。
作为本发明中的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为-140~40℃,更优选为-135~20℃,进一步优选为-130~0℃。
若上述玻璃化转变温度过低则存在涂膜表面的发粘过大的倾向,若过高则存在在涂膜表面难以得到橡胶状的湿润的柔软感的倾向。
上述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通过使用温度调制DSC(TA Instruments Inc.制DSC2920)来测定。测定条件为:在专用的铝盘封入1~5mg左右的样品,在-100℃~100℃的范围内3℃/分钟的升温条件。
作为本发明中的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的含量(固体成分),相对于100重量份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优选为25~400重量份,更优选为30~35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35~250重量份。若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的含量过多则存在固化涂膜的磨耗性极度降低的倾向,另外存在涂膜表面容易变得粗糙的倾向,若过少则存在难以得到湿润的柔软指触感的倾向。
另外,作为聚氨酯填料的含量(固体成分),相对于100重量份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优选为25~400重量份,更优选为30~30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35~250重量份。若聚氨酯填料的含量过多则存在固化涂膜的磨耗性极度降低的倾向,另外存在涂膜表面容易变得粗糙的倾向,若过少则存在难以得到湿润的柔软指触感的倾向。
进而,作为组合使用上述聚氨酯填料和聚乙烯填料时的含有比率(固体成分的重量比),相对于100重量份聚氨酯填料,聚乙烯填料优选为0.1~70重量份,更优选为0.5~5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1~30重量份。
若相对于聚氨酯填料的聚乙烯填料的含有比率过少,则涂膜的柔软感降低,另外光泽升高,因此存在容易损害高级感的倾向,若过多则存在固化涂膜的耐划痕性能容易降低的倾向。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含量的规定中,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为溶剂等的分散体的情况下,以按固体成分换算计的重量特定。
本发明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含有上述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和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作为必须成分,进而,从通过利用活性能量射线照射进行交联、形成网眼结构,而可以调整涂膜的硬度与柔软性的平衡的观点考虑,从可以提高耐水性、耐热性等耐久性的观点考虑,优选配混烯属不饱和单体(C)。
[烯属不饱和单体(C)]
作为上述烯属不饱和单体(C),只要是1分子中具有1个以上烯属不饱和基团的烯属不饱和单体(不包括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即可,可列举出例如单官能单体、双官能单体、三官能以上的单体。
作为单官能单体,只要是含有1个烯属不饱和基团的单体即可,可列举出例如苯乙烯、乙烯基甲苯、氯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腈、乙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丁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苯氧基-2-羟丙基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3-苯氧基丙基酯、(甲基)丙烯酸3-氯-2-羟丙基酯、单(甲基)丙烯酸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三环癸基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烯基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硬脂酯、(甲基)丙烯酸苄酯、苯酚环氧乙烷改性(甲基)丙烯酸酯、壬基苯酚环氧丙烷改性(甲基)丙烯酸酯、2-(甲基)丙烯酰氧基-2-羟基丙基邻苯二甲酸酯等邻苯二甲酸衍生物的半酯(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酯、(甲基)丙烯酸卡必醇酯、(甲基)丙烯酸苄酯、己内酯改性2-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丁氧基乙基酯、(甲基)丙烯酸烯丙基酯、丙烯酰基吗啉、2-羟基乙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乙烯基吡咯烷酮、2-乙烯基吡啶、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酸式磷酸酯单酯等。
另外,除了前述单官能单体之外,还可列举出丙烯酸的迈克尔加成产物或2-丙烯酰氧基乙基二羧酸单酯,作为丙烯酸的迈克尔加成产物,可列举出丙烯酸二聚物、甲基丙烯酸二聚物、丙烯酸三聚物、甲基丙烯酸三聚物、丙烯酸四聚物、甲基丙烯酸四聚物等。另外,作为具有特定取代基的羧酸即2-丙烯酰氧基乙基二羧酸单酯,可列举出例如2-丙烯酰氧基乙基琥珀酸单酯、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琥珀酸单酯、2-丙烯酰氧基乙基邻苯二甲酸单酯、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邻苯二甲酸单酯、2-丙烯酰氧基乙基六氢邻苯二甲酸单酯、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六氢邻苯二甲酸单酯等。进而,还可列举出低聚酯丙烯酸酯。
作为双官能单体,只要是含有2个烯属不饱和基团的单体即可,可列举出例如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二甘醇酯、二(甲基)丙烯酸四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一缩二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聚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丁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新戊二醇酯、环氧乙烷改性双酚A型二(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丙烷改性双酚A型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环氧乙烷改性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甲基)丙烯酸1,9-壬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甘油酯、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甘醇二缩水甘油醚二(甲基)丙烯酸酯、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二(甲基)丙烯酸酯、羟基新戊酸改性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异氰脲酸环氧乙烷改性二丙烯酸酯、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酸式磷酸酯二酯等。
作为三官能以上的单体,只要是含有3个以上烯属不饱和基团的单体即可,可列举出例如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三(甲基)丙烯酰氧基乙氧基三羟甲基丙烷、甘油多缩水甘油醚多(甲基)丙烯酸酯、异氰脲酸环氧乙烷改性三丙烯酸酯、环氧乙烷改性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乙烷改性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乙烷改性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乙烷改性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琥珀酸改性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等。
这些烯属不饱和单体(C)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另外,烯属不饱和单体(C)可以另外配混于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也可以作为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的制造原料在制造时一部分残留于系统中。
上述烯属不饱和单体(C)中,优选为单官能单体和双官能单体,从没有芳香环、可以抑制涂膜的黄变、通用性高的观点考虑,特别优选为(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烯基酯、(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酯、二(甲基)丙烯酸二甘醇酯、二(甲基)丙烯酸四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一缩二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新戊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1,6-己二醇酯。
另外,也优选使用含羟基的烯属不饱和单体,对于具体例而言,从没有芳香环、可以抑制涂膜的黄变的观点考虑,优选为(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丁酯、己内酯改性2-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从通用性的观点考虑,特别优选为(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丁酯、己内酯改性2-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
在本发明中,作为烯属不饱和单体(C)的含量,相对于100重量份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优选为0~500重量份,更优选为5~35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10~150重量份。若烯属不饱和单体(C)的含量过多,则单官能单体的情况下,固化后的涂膜产生发粘,双官能以上单体的情况下,固化后的涂膜过硬,存在难以得到湿润的柔软指触感的倾向。
[光聚合引发剂(D)]
本发明中,优选的是,除了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之外,为了有效地进行利用活性能量射线进行的固化,还含有光聚合引发剂(D)。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D),可列举出例如二乙氧基苯乙酮、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联苯酰缩二甲醇、4-(2-羟基乙氧基)苯基-(2-羟基-2-丙基)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2-甲基-2-吗啉代基(4-硫基甲基苯基)丙烷-1-酮、2-苄基-2-二甲氨基-1-(4-吗啉代基苯基)丁酮、2-羟基-2-甲基-1-[4-(1-甲基乙烯基)苯基]丙酮低聚物等苯乙酮类;苯偶姻、苯偶姻甲醚、苯偶姻乙醚、苯偶姻异丙醚、苯偶姻异丁醚等苯偶姻类;二苯甲酮、邻苯甲酰基苯甲酸甲酯、4-苯基二苯甲酮、4-苯甲酰基-4’-甲基-二苯基硫醚、3,3’,4,4’-四(叔丁基过氧化羰基)二苯甲酮、2,4,6-三甲基二苯甲酮、4-苯甲酰基-N,N-二甲基-N-[2-(1-氧代-2-丙烯氧基)乙基]苯二甲基苄基溴化铵、(4-苯甲酰基苄基)三甲基氯化铵等二苯甲酮类;2-异丙基噻吨酮、4-异丙基噻吨酮、2,4-二乙基噻吨酮、2,4-二氯噻吨酮、1-氯-4-丙氧基噻吨酮、2-(3-二甲氨基-2-羟基)-3,4-二甲基-9H-噻吨酮-9-酮甲氯化物等噻吨酮类;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双(2,6-二甲氧基苯甲酰基)-2,4,4-三甲基-戊基氧化膦、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等酰基氧化膦类等。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光聚合引发剂(D)可以仅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另外,作为它们的助剂,还可以组合使用三乙醇胺、三异丙醇胺、4,4’-双(二甲氨基)二苯甲酮(米氏酮)、4,4’-双(二乙氨基)二苯甲酮、2-二甲氨基乙基苯甲酸、4-二甲氨基苯甲酸乙酯、4-二甲氨基苯甲酸(正丁氧基)乙酯、4-二甲氨基苯甲酸异戊酯、4-二甲氨基苯甲酸-2-乙基己酯、2,4-二乙基噻吨酮、2,4-二异丙基噻吨酮等。
它们之中,优选使用联苯酰缩二甲醇、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苯甲酰基异丙基醚、4-(2-羟基乙氧基)-苯基(2-羟基-2-丙基)酮、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D)的含量,相对于100重量份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含有烯属不饱和单体(C)时为其总和),优选为0.1~40重量份,更优选为1~20重量份,特别优选为2~20重量份。
若光聚合引发剂(D)的含量过少则存在导致固化不良的倾向,若过多则存在作为涂覆剂时析出等溶液稳定性降低的倾向或者存在容易产生脆化、着色的问题的倾向。
如此,能够得到本发明的含有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和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优选还含有烯属不饱和单体(C)、光聚合引发剂(D)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根据需要,还可以进一步添加流平剂(E)、表面调整剂、阻聚剂等。
作为流平剂(E),只要是将微粒用溶剂等溶液湿润、分散时具有赋予对微粒的润湿性的作用,则可以使用公知通常的流平剂,例如可以使用有机硅改性树脂、氟改性树脂、烷基改性树脂等。
作为上述流平剂(E)的市售品,可列举出例如DIC公司制的Megaface系列(MCF350-5、F472、F476、F445、F444、F443、F178、F470、F475、F479、F477、F482、F486、TF1025、F478、F178K等);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的X22-3710、X22-162C、X22-3701E、X22160AS、X22170DX、X224015、X22176DX、X22-176F、X224272、KF8001、X22-2000等;
Chisso Corporation制的FM4421、FM0425、FMDA26、FS1265等;
Dow Corning Toray Co.,Ltd.制的BY16-750、BY16880、BY16848、SF8427、SF8421、SH3746、SH8400、SF3771、SH3749、SH3748、SH8410等;
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 Japan Inc.制的TSF系列(TSF4460、TSF4440、TSF4445、TSF4450、TSF4446、TSF4453、TSF4452、TSF4730、TSF4770等)、FGF502、SILWET系列(SILWETL77、SILWETL2780、SILWETL7608、SILWETL7001、SILWETL7002、SILWETL7087、SILWETL7200、SILWETL7210、SILWETL7220、SILWETL7230、SILWETL7500、SILWETL7510、SILWETL7600、SILWETL7602、SILWETL7604、SILWETL7604、SILWETL7605、SILWETL7607、SILWETL7622、SILWETL7644、SILWETL7650、SILWETL7657、SILWETL8500、SILWETL8600、SILWETL8610、SILWETL8620、SILWETL720)等;
Neos Corporation制的Ftergent系列(FTX218、250、245M、209F、222F、245F、208G、218G、240G、206D、240D等)、KB系列等;
BYK Japan KK.制的BYK333、300等;
共荣社化学株式会社制的KL600等。
作为表面调整剂,可列举出例如醇酸树脂、纤维素乙酸酯丁酸酯等。
上述醇酸树脂、纤维素乙酸酯丁酸酯具有赋予涂布时的造膜性的作用、调整溶液粘度的作用。
作为阻聚剂,可列举出例如对苯醌、萘醌、甲苯醌、2,5-二苯基对苯醌、氢醌、2,5-二叔丁基氢醌、甲基氢醌、氢醌单甲醚、单叔丁基氢醌、对叔丁基邻苯二酚等。
另外,本发明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还可以配混油、抗氧化剂、阻燃剂、抗静电剂、稳定剂、增强剂、磨削剂、无机微粒、高分子化合物(丙烯酸系树脂、聚酯树脂、环氧树脂等)等。
另外,本发明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还优选配混有机溶剂(F)、调整粘度来使用。作为上述有机溶剂(F),可列举出例如甲醇、乙醇、丙醇、正丁醇、异丁醇等醇类;丙酮、甲基异丁酮、甲乙酮、环己酮等酮类;乙基溶纤剂等溶纤剂类;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类;丙二醇单甲醚等二元醇醚类;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乙酸酯类;双丙酮醇等。上述这些有机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本发明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可以使用上述有机溶剂(F)通常稀释到3~60重量%来涂布于基材。
需要说明的是,在制造本发明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时,对于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根据需要使用的烯属不饱和单体(C)、光聚合引发剂(D)、流平剂(E)的混合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利用各种方法进行混合。
本发明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有效地用作对各种基材形成具有湿润的柔软指触感的涂膜用的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在将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涂布于基材之后(在涂布用有机溶剂稀释的组合物的情况下,进一步使其干燥后),通过照射活性能量射线而进行固化。作为涂布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出例如喷雾、淋浴、浸渍、流涂、照相凹板涂布、辊涂、旋涂、分配器、喷墨、丝网印刷等湿式涂覆法。
作为上述活性能量射线,除了远紫外线、紫外线、近紫外线、红外线等光线,X射线、γ射线等电磁波之外,还可以利用电子束、质子射线、中子射线等,从固化速度、照射装置的获得容易程度、价格等方面考虑,利用紫外线照射进行固化是有利的。另外,进行电子束照射时,不使用光聚合引发剂(D)也可以固化。
作为通过照射紫外线而进行固化的方法,只要使用发出150~450nm波长区域的光的高压汞灯、超高压汞灯、碳弧灯、金属卤化物灯、氙灯、化学灯、无极放电灯、LED等,进行30~3000mJ/cm2左右的照射即可。
在照射紫外线后,根据需要也可以进行加热来实现完全固化。
作为涂布膜厚(固化后的膜厚),通常优选为1~50μm,更优选为2~40μm、进一步优选为5~30μm。
作为本发明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涂布对象的基材,可列举出聚烯烃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苯乙烯系树脂、聚酰胺树脂等、它们的成型品(薄膜、片材、杯等)、金属基材(金属蒸镀层、金属板(铜、不锈钢(SUS304、SUSBA等)、铝、锌、镁等))、玻璃等、它们的复合基材。
本发明的含有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和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而成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可以形成具备被称为柔软手感、柔软触觉的湿润的指触感,并且固化涂膜的外观上高级感优异的固化涂膜。并且本发明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作为涂覆剂(非光学领域的涂装)非常有用,具有涂覆时的作业性(溶液保存稳定性)、生产率(制造速度)也优异的效果,非常有用。
上述涂覆剂组合物优选含有涂覆剂组合物整体的2~60重量%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更优选为3~4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5~30重量%。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涂覆剂组合物可以含有或不含有有机溶剂。
若上述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的含量过少则存在难以得到湿润的柔软指触感的倾向,若过多则存在固化涂膜的磨耗性极度降低的倾向。
实施例
以下,列举出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具体的说明,但是本发明只要不超过其主旨则不被以下的实施例所限定。需要说明的是,例中,“份”、“%”是指重量基准。
在实施例和比较例之前,作为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制造了以下化合物。
<制造例1: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1)>
向具备温度计、搅拌机、水冷冷凝器、氮气吹入口的四颈烧瓶投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13.2g(0.06摩尔)、双官能聚酯多元醇(羟值54mgKOH/g)82.1g(0.04摩尔)、作为阻聚剂的氢醌甲基醚0.02g、作为反应催化剂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02g,60℃下反应3小时,投入丙烯酸2-羟基乙酯4.7g(0.04摩尔),60℃下反应3小时,在残留异氰酸酯基达到0.3%以下的时点结束反应,得到双官能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A1-1)(重均分子量(Mw):16500)。
<制造例2: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2)>
向具备温度计、搅拌机、水冷冷凝器、氮气吹入口的四颈烧瓶投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16.1g(0.07摩尔)、双官能聚酯多元醇(羟值54mgKOH/g)75.2g(0.04摩尔)、作为阻聚剂的氢醌甲基醚0.02g、作为反应催化剂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02g,60℃下反应3小时,投入丙烯酸2-羟基乙酯8.6g(0.07摩尔),60℃下反应3小时,在残留异氰酸酯基达到0.3%以下的时点结束反应,得到双官能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A1-2)(重均分子量(Mw):9500)。
<制造例3: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3)>
向具备温度计、搅拌机、水冷冷凝器、氮气吹入口的四颈烧瓶投入氢化亚二甲苯基二异氰酸酯16.1g(0.08摩尔)、双官能聚酯多元醇(羟值63.9mgKOH/g)73.7g(0.04摩尔)、作为阻聚剂的氢醌甲基醚0.02g、作为反应催化剂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02g,60℃下反应3小时,投入丙烯酸2-羟基乙酯9.9g(0.09摩尔),60℃下反应3小时,在残留异氰酸酯基达到0.3%以下的时点结束反应,得到双官能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A1-3)(重均分子量(Mw):10400)。
<制造例4: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4)>
向具备温度计、搅拌机、水冷冷凝器、氮气吹入口的四颈烧瓶投入氢化亚二甲苯基二异氰酸酯30.0g(0.13摩尔)、双官能聚碳酸酯多元醇(羟值139.4mgKOH/g)54.2g(0.07摩尔)、作为阻聚剂的氢醌甲基醚0.02g、作为反应催化剂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02g,60℃下反应3小时,投入丙烯酸2-羟基乙酯15.9g(0.14摩尔),60℃下反应3小时,在残留异氰酸酯基达到0.3%以下的时点结束反应,得到双官能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A1-4)(重均分子量(Mw):5000)。
<制造例5: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5)>
向具备温度计、搅拌机、水冷冷凝器、氮气吹入口的四颈烧瓶填充异氰酸酯化合物((a2)与(a3)的反应产物)(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oration制“Duranate E402”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加成物类型、0.056摩尔)78g,并加入丙烯酸2-羟基乙酯22g(a1)(0.17摩尔)、作为阻聚剂的氢醌甲基醚0.02g、作为反应催化剂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02g,使内温为70℃后,反应3小时,在残留异氰酸酯基达到0.3%以下的时点结束反应,得到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5)(重均分子量(Mw):3700)。
<制造例6: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2-1)>
向具备温度计、搅拌机、水冷冷凝器、氮气吹入口的四颈烧瓶填充异氰酸酯化合物(a2)(Nippon Polyurethane Industry Co.,Ltd.制“Coronate HX”包含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三聚物的异氰酸酯化合物、0.070摩尔)42.2g,并加入聚己内酯改性含羟基的丙烯酸酯化合物(a1)(MIWON公司制“SC1010A”48.5g(0.21摩尔)、作为阻聚剂的氢醌甲基醚0.2g、作为反应催化剂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02g,使内温为70℃后,反应3小时,进而以追加的方式添加SC1010A 9.3g,70℃下保持1小时,在残留异氰酸酯基达到0.3%以下的时点结束反应,得到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2-1)(重均分子量(Mw):3500)。
需要说明的是,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2-1),含有聚己内酯改性含羟基的丙烯酸酯化合物“SC1010A”9.3%作为烯属不饱和单体(C-1)。
<制造例7: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2-2)>
向具备温度计、搅拌机、水冷冷凝器、氮气吹入口的四颈烧瓶填充异氰酸酯化合物(a2)(Nippon Polyurethane Industry Co.,Ltd.制“Coronate HX”包含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三聚物的异氰酸酯化合物、0.10摩尔)60.4g,并加入丙烯酸2-羟基丙酯(a1)39.6g(0.30摩尔)、作为阻聚剂的氢醌甲基醚0.2g、作为反应催化剂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02g,使内温为70℃后,反应3小时,70℃下保持1小时,在残留异氰酸酯基达到0.3%以下的时点结束反应,得到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2-2)(重均分子量(Mw):2200)。
<制造例8: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2-3)>
向具备温度计、搅拌机、水冷冷凝器、氮气吹入口的四颈烧瓶填充异氰酸酯化合物(a2)(Bayer MaterialScience Ltd.制“Desmodule N3200”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缩二脲改性类型、0.06摩尔)34.2g,并加入聚己内酯改性含羟基的丙烯酸酯化合物(a1)(MIWON公司制“M100D”65.8g(0.19摩尔)、作为阻聚剂的氢醌甲基醚0.2g、作为反应催化剂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02g,使内温为70℃后,反应3小时,在残留异氰酸酯基达到0.3%以下的时点结束反应,得到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2-3)(重均分子量(Mw):3600)。
作为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准备以下填料。
(B-1):聚氨酯微粒(平均粒径6.2μm、玻璃化转变温度-52℃)
(B-2):聚氨酯微粒(平均粒径16.7μm、玻璃化转变温度-34℃)
(B-3):聚氨酯微粒(平均粒径6.5μm、玻璃化转变温度-34℃)
(B-4):聚氨酯微粒(平均粒径13.5μm、玻璃化转变温度-13℃)
(B-5):聚乙烯蜡(粒径5~10μm)
另外,作为上述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的比较例用填料,准备以下的非合成树脂填料。
(B’-1:比较例用):气相二氧化硅(粒径50nm)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D),准备了以下物质。
(D-1):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BASF Japan ltd.制,Irgacure 184)
作为流平剂(E),准备了以下物质。
(E-1):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BYK Japan KK.制、BYK-UV3510)
[实施例1]
使用乙酸乙酯以50%固体成分浓度配混上述制造例1中得到的双官能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1)100份、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1)65.9份、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5)0.5份(固体成分量)、光聚合引发剂(D-1)6.8份、流平剂(E-1)2.7份,得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实施例2]
使用乙酸乙酯以50%固体成分浓度配混上述制造例2中得到的双官能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2)100份、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3)67.0份、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5)2.6份(固体成分量)、光聚合引发剂(D-1)6.9份、流平剂(E-1)2.7份,得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实施例3]
使用乙酸乙酯以50%固体成分浓度配混上述制造例3中得到的双官能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3)100份、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1)65.9份、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5)0.5份(固体成分量)、光聚合引发剂(D-1)6.8份、流平剂(E-1)2.7份,得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实施例4]
使用乙酸乙酯以50%固体成分浓度配混上述制造例4中得到的双官能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4)100份、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1)65.9份、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5)0.5份(固体成分量)、光聚合引发剂(D-1)6.8份、流平剂(E-1)2.7份,得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实施例5]
使用乙酸乙酯以50%固体成分浓度配混上述制造例5中得到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5)100份、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2)67.2份、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5)3.3份(固体成分量)、光聚合引发剂(D-1)6.9份、流平剂(E-1)2.2份,得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实施例6]
使用乙酸乙酯以50%固体成分浓度配混上述制造例5中得到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5)100份、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3)67.2份、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5)3.3份(固体成分量)、光聚合引发剂(D-1)6.9份、流平剂(E-1)2.2份,得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实施例7]
使用乙酸乙酯以50%固体成分浓度配混上述制造例6中得到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2-1)100份、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1)67.2份、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5)3.3份(固体成分量)、光聚合引发剂(D-1)6.9份、流平剂(E-1)2.2份,得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实施例8]
使用乙酸乙酯以50%固体成分浓度配混上述制造例6中得到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2-1)100份、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2)67.2份、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5)3.3份(固体成分量)、光聚合引发剂(D-1)6.9份、流平剂(E-1)2.2份,得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实施例9]
使用乙酸乙酯以50%固体成分浓度配混上述制造例6中得到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2-1)100份、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1)67.2份、光聚合引发剂(D-1)6.9份、流平剂(E-1)2.8份,得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实施例10]
使用乙酸乙酯以50%固体成分浓度配混上述制造例7中得到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2-2)100份、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1)65.9份、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5)0.5份(固体成分量)、光聚合引发剂(D-1)6.8份、流平剂(E-1)2.7份,得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实施例11]
使用乙酸乙酯以50%固体成分浓度配混上述制造例8中得到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2-3)100份、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1)65.9份、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5)0.5份(固体成分量)、光聚合引发剂(D-1)6.8份、流平剂(E-1)2.7份,得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比较例1]
在实施例5中,不配混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2)、(B-5)、以及流平剂(E-1),光聚合引发剂(D-1)的配混量变更为4份,除此之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进行,得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比较例2]
在实施例7中,不配混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1)、(B-5)、以及流平剂(E-1),光聚合引发剂(D-1)的配混量变更为4份,除此之外与实施例7同样地进行,得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比较例3]
在实施例3中,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1)、(B-5)变更为(B’-1)6.2份,并且光聚合引发剂(D-1)的配混量变更为4.3份,流平剂(E-1)的配混量变更为1.8份,除此之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进行,得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利用涂抹器以固化涂膜为10μm厚度将上述实施例1~11以及比较例1~3中得到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涂布于聚碳酸酯基材(Nippon TestPanel Co.,Ltd.制),90℃下干燥3分钟后,使用1只80W的高压汞灯,从18cm的高度以3.4m/分钟的传送带速度进行2道次紫外线照射(累积照射量800mJ/cm2),得到固化涂膜。
使用上述固化涂膜,如下所述进行固化涂膜的柔软手感性、基材密合性、表面硬度的评价。
<柔软手感性(指触感)>
通过用手触摸上述固化涂膜表面得到的感触来评价柔软感。评价基准如以下所述。评价结果如下述表1所示。
(评价基准)
◎:良好的柔软感(平滑、湿润)
○:过得去的良好的柔软感(干爽)
×:没有感觉到柔软感(粗糙或不粗糙,但是没有柔软感、另外涂膜表面发粘)
<基材密合性>
使用上述固化涂膜,根据JIS K 5400(1990年版),进行棋盘网格胶带法,评价基材密合性。评价结果如下述表1所示。
(评价基准)
○:胶带试验后,涂膜也全部与基材密合(100/100)
×:胶带试验后涂膜从基材剥离(不足100/100)
<表面硬度>
使用人的指甲前端部,对固化涂膜施加500g负荷,并且进行在指甲设置部分的长度方向移动的指甲刮擦试验,评价涂膜表面的实用物性。评价结果如下述表1所示。
(评价基准)
○:指甲刮擦下没有划痕。
×:指甲刮擦下有划痕。
另外,为了评价固化涂膜的耐磨耗性,使用上述实施例5、7和比较例1的固化涂膜,如下所述进行固化涂膜的耐磨耗性的评价。
<耐磨耗性>
利用涂抹器以固化涂膜为10μm厚度将上述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涂布于易粘接PET(东洋纺织株式会社制、商品名“Cosmo Sunshine A4300”、膜厚125μm)上,90℃下干燥3分钟后,使用1只80W的高压汞灯,从18cm的高度以3.4m/分钟的传送带速度进行2道次紫外线照射(累积照射量800mJ/cm2),得到100mm见方的涂膜形成薄膜。
对于所得到的涂膜形成薄膜,使用泰伯磨耗试验机(TESTER SANGYOCO,.LTD.制、AB-101 TABERTYPE ABRASION TESTER),在60rpm、250g负荷、500转、磨耗轮CS10F的条件下进行耐磨耗性评价。评价涂膜用双面胶带固定于样品设置SUS板。评价结果如下述表2所示。
(评价基准)
评价后的涂膜的磨耗轮(12.5mm宽度)痕内的涂膜缺损(露出基底薄膜)部分用直尺测定、累积,以相对于磨耗轮(12.5mm宽度)痕的宽度为最大数值的部分算出比率,实施比较评价(累积缺损部分/磨耗轮痕(12.5mm))。
○:缺损率不足30%
△:缺损率为30%以上且不足50%
×:缺损率为50%以上
[表2]
由上述表1和表2的评价结果可知,在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配混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而成的实施例1~11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能够得到具备柔软手感性并且磨耗性、密合性、硬度也优异的固化涂膜,与此相对,由不含有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的比较例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得到的固化涂膜虽然密合性、硬度优异,但是柔软手感性和耐磨耗性差。
另外,对于作为用于得到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的成分之一的多元醇系化合物(a3),以下列举出含有重均分子量不足500的多元醇化合物(a3-1)和重均分子量为500~20000的多元醇化合物(a3-2)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在实施例之前,作为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制造了以下化合物。
<制造例9: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6)>
向具备温度计、搅拌机、水冷冷凝器、氮气吹入口的四颈烧瓶投入乙酸乙酯42.9g、氢化亚二甲苯基二异氰酸酯(a2)32.3g、新戊二醇(a3-1)(重均分子量(Mw)104)11.6g、双官能的聚酯多元醇(a3-2)(羟值63mgKOH/g、重均分子量(Mw)5000)49.6g、作为阻聚剂的氢醌甲基醚0.02g、作为反应催化剂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02g,60℃下反应2小时,投入丙烯酸2-羟基乙酯(a1)6.50g,60℃下反应3小时,在残留异氰酸酯基达到0.3%以下的时点结束反应,得到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重均分子量(Mw)、14000)的乙酸乙酯溶液(A1-6)(固体成分浓度70%、粘度(20℃)11000mPa·s)。
<制造例10: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7)>
向具备温度计、搅拌机、水冷冷凝器、氮气吹入口的四颈烧瓶投入乙酸乙酯42.9g、氢化亚二甲苯基二异氰酸酯(a2)29.6g(0.15摩尔)、三环癸烷二甲醇(a3-1)(重均分子量(Mw)196)19.9g(0.10摩尔)、双官能的聚酯多元醇(a3-2)(羟值63.9mgKOH/g、重均分子量(Mw)5000)44.5g(0.025摩尔)、作为阻聚剂的氢醌甲基醚0.02g、作为反应催化剂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02g,60℃下反应2小时,投入丙烯酸2-羟基乙酯(a1)6.0g(0.052摩尔),60℃下反应3小时,在残留异氰酸酯基达到0.3%以下的时点结束反应,得到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重均分子量(Mw)、14000)的乙酸乙酯溶液(A1-7)(固体成分浓度70%、粘度(20℃)53000mPa·s)。
<制造例11: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8)>
向具备温度计、搅拌机、水冷冷凝器、氮气吹入口的四颈烧瓶投入乙酸乙酯42.9g、氢化亚二甲苯基二异氰酸酯(a2)32.9g(0.17摩尔)、1,2-己二醇(a3-1)(重均分子量(Mw)118)13.0g(0.11摩尔)、双官能的聚酯多元醇(a3-2)(羟值63.9mgKOH/g、重均分子量(Mw)5000)48.4g(0.028摩尔)、作为阻聚剂的氢醌甲基醚0.02g、作为反应催化剂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02g,60℃下反应2小时,投入丙烯酸2-羟基乙酯(a1)6.5g(0.056摩尔),60℃下反应3小时,在残留异氰酸酯基达到0.3%以下的时点结束反应,得到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重均分子量(Mw)、14000)的乙酸乙酯溶液(A1-8)(固体成分浓度70%、粘度(20℃)123000mPa·s)。
接着,作为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准备以下填料。
(B-1):聚氨酯微粒(平均粒径6.2μm、玻璃化转变温度-52℃)
(B-5):聚乙烯蜡(粒径5~10μm)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D),准备了以下物质。
(D-1):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BASF Japan ltd.制,“Irgacure 184”)
作为流平剂(E),准备了以下物质。
(E-1):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BYK Japan KK.制、BYK-UV3510)
作为有机溶剂(F),准备了以下有机溶剂。
(F-1):乙酸乙酯
(F-2):异丙醇
[实施例12]
使用有机溶剂(F-1)35.9份、有机溶剂(F-2)17.7份以40%固体成分浓度配混上述制造例9中得到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6)27.0份、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1)12.7份、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5)4.9份、光聚合引发剂(D-1)1.3份、流平剂(E-1)0.5份,得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实施例13]
使用有机溶剂(F-1)35.9份、有机溶剂(F-2)17.7份以40%固体成分浓度配混上述制造例10中得到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7)27.0份、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1)12.7份、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5)4.9份、光聚合引发剂(D-1)1.3份、流平剂(E-1)0.5份,得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实施例14]
使用有机溶剂(F-1)35.9份、有机溶剂(F-2)17.7份以40%固体成分浓度配混上述制造例11中得到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8)27.0份、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1)12.7份、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5)4.9份、光聚合引发剂(D-1)1.3份、流平剂(E-1)0.5份,得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利用涂抹器以固化涂膜为10μm厚度将上述实施例12~14中得到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涂布于聚碳酸酯基材(Nippon Test Panel Co.,Ltd.制),90℃下干燥3分钟后,使用1只80W的高压汞灯,从18cm的高度以3.4m/分钟的传送带速度进行2道次紫外线照射(累积照射量800mJ/cm2),得到固化涂膜。
使用上述固化涂膜,如下所述进行固化涂膜的柔软手感性、基材密合性、表面硬度、耐碱性、以及耐乙醇性的评价。
<柔软手感性(指触感)>
利用与前述评价基准相同的基准,进行柔软手感性(指触感)的评价,其评价结果如下述表3所示。
<基材密合性>
利用与前述评价基准相同的基准,进行基材密合性的评价,其评价结果如下述表3所示。
<表面硬度>
使用上述固化涂膜,根据JIS K 5600-5-4测定固化涂膜表面的铅笔硬度。评价结果与测定结果一起示于下述表3。
(评价基准)
○:铅笔硬度为HB以上的硬度的情况
×:铅笔硬度为低于HB的硬度的情况
<耐碱性>
制造5%NaOH水溶液,在固化涂膜上,在一个部位滴加玻璃吸管3滴(0.1ml),室温下放置5小时后,用流水洗涤,肉眼确认液滴痕迹。评价结果如下述表3所示。
(评价基准)
○:肉眼没有发现溶解痕迹的情况
×:肉眼发现溶解痕迹等涂膜异常的情况
<耐乙醇性>
在固化涂膜上,在一个部位滴加玻璃吸管3滴(0.04ml),室温下放置5小时后,用流水洗涤,肉眼确认液滴痕迹。评价结果如下述表3所示。
(评价基准)
○:肉眼没有发现溶解痕迹的情况
×:肉眼发现溶解痕迹、涂膜异常的情况
由上述评价结果可知,在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配混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而成的实施例12~14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能够得到不仅具备柔软手感性并且外观上高级感也优异,而且密合性、硬度、耐碱性和耐乙醇性也优异的固化涂膜。
另外,这些固化涂膜形成具有小能量、且高生产速度、作为涂覆剂的溶液稳定性,与以往的热固化型涂料相比明显具有优势性。
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本发明中的具体方式,但是上述实施例只不过为单纯的例示,并不进行限定性地解释。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各种变形处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为作为涂覆剂使用时、涂覆时的作业性、固化时的生产率优异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并且具有固化后得到的涂覆层具有湿润的柔软指触感之类的效果,作为非光学领域的涂覆剂特别有用。

Claims (12)

1.一种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含有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和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的重均分子量为1000~5000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为使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多异氰酸酯系化合物(a2)、和多元醇系化合物(a3)反应而得到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醇系化合物(a3)含有重均分子量不足500的多元醇化合物(a3-1)和重均分子量为500~20000的多元醇化合物(a3-2)。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含有聚氨酯填料和聚乙烯填料中的至少一者。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的平均粒径为1~30μm。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40~40℃。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微粒状的合成树脂填料(B)的含量相对于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100重量份为25~400重量份。
9.一种涂覆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含有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而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涂覆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含有烯属不饱和单体(C)、光聚合引发剂(D)、和有机溶剂而成。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涂覆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A)的含有比率为2~60重量%。
12.一种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其具有基材和包含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涂覆剂组合物的涂覆层。
CN201380059384.8A 2012-11-22 2013-11-22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涂覆剂组合物及层叠体 Pending CN10479761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55814 2012-11-22
JP2012255814 2012-11-22
JP2013241245A JP6359265B2 (ja) 2013-11-21 2013-11-21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コーティング剤組成物、及び積層体
JP2013-241245 2013-11-21
PCT/JP2013/081484 WO2014081004A1 (ja) 2012-11-22 2013-11-22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コーティング剤組成物、及び積層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97613A true CN104797613A (zh) 2015-07-22

Family

ID=50776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59384.8A Pending CN104797613A (zh) 2012-11-22 2013-11-22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涂覆剂组合物及层叠体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KR (1) KR20150090061A (zh)
CN (1) CN104797613A (zh)
TW (1) TWI625359B (zh)
WO (1) WO2014081004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84361A (zh) * 2016-03-22 2018-11-23 东洋油墨Sc控股株式会社 印刷用涂布剂组合物及印刷物
US10167359B2 (en) 2014-12-04 2019-01-01 Perstorp Ab Radiation curing coating composition
CN112313286A (zh) * 2018-06-27 2021-02-02 Dic株式会社 氨基甲酸酯树脂组合物、表面处理剂及物品
CN113661191A (zh) * 2019-05-30 2021-11-16 中国涂料株式会社 紫外线固化型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树脂、及含有其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组合物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08491B2 (en) 2014-06-04 2017-07-18 Corning Incorporated Optical fiber coating and composition
CN106795226B (zh) * 2014-09-11 2019-08-23 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式会社 高复原性树脂粒子及其用途
JPWO2016159294A1 (ja) * 2015-03-31 2018-01-25 日本合成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コーティング剤組成物、及び積層体
JP7088677B2 (ja) * 2018-01-15 2022-06-21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耐スクラッチ性を有するフィルム及び表面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
EP3825099A4 (en) * 2018-07-19 2022-06-15 GC Corporation COMPOSITION FOR THREE-DIMENSIONAL SHAPING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OF DENTAL ARTICLE
CN115362226B (zh) * 2020-03-31 2024-05-07 东丽株式会社 印刷膜用涂布剂、叠层体及印刷物的制造方法
EP4153686A1 (en) 2020-05-19 2023-03-29 BYK-Chemie GmbH Thermoset polymer powder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43412A (ja) * 1985-08-21 1987-02-25 Nippon Paint Co Ltd 高エネルギ−線硬化樹脂組成物
JPS62216947A (ja) * 1986-03-14 1987-09-24 Nippon Paint Co Ltd 光フアイバ−用被覆組成物
JPH02170867A (ja) * 1988-12-23 1990-07-02 Kansai Paint Co Ltd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組成物
JP2002148798A (ja) * 2000-11-14 2002-05-22 Tokyo Ohka Kogyo Co Ltd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
JP2005272582A (ja) * 2004-03-24 2005-10-06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および硬化塗膜の形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41232B2 (ja) * 1996-06-05 2006-11-01 Jsr株式会社 塗膜形成用組成物
JP2013082924A (ja) * 2011-09-30 2013-05-09 Sanyo Chem Ind Ltd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黒色樹脂組成物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43412A (ja) * 1985-08-21 1987-02-25 Nippon Paint Co Ltd 高エネルギ−線硬化樹脂組成物
JPS62216947A (ja) * 1986-03-14 1987-09-24 Nippon Paint Co Ltd 光フアイバ−用被覆組成物
JPH02170867A (ja) * 1988-12-23 1990-07-02 Kansai Paint Co Ltd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組成物
US5182786A (en) * 1988-12-23 1993-01-26 Kansai Paint Co., Ltd. Active energy beam-curabl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particles and coated optical fiber
JP2002148798A (ja) * 2000-11-14 2002-05-22 Tokyo Ohka Kogyo Co Ltd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
JP2005272582A (ja) * 2004-03-24 2005-10-06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および硬化塗膜の形成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67359B2 (en) 2014-12-04 2019-01-01 Perstorp Ab Radiation curing coating composition
CN108884361A (zh) * 2016-03-22 2018-11-23 东洋油墨Sc控股株式会社 印刷用涂布剂组合物及印刷物
CN112313286A (zh) * 2018-06-27 2021-02-02 Dic株式会社 氨基甲酸酯树脂组合物、表面处理剂及物品
CN112313286B (zh) * 2018-06-27 2023-08-25 Dic株式会社 氨基甲酸酯树脂组合物、表面处理剂及物品
CN113661191A (zh) * 2019-05-30 2021-11-16 中国涂料株式会社 紫外线固化型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树脂、及含有其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081004A1 (ja) 2014-05-30
TWI625359B (zh) 2018-06-01
KR20150090061A (ko) 2015-08-05
TW201425465A (zh) 2014-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97613A (zh)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涂覆剂组合物及层叠体
CN103380157B (zh)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以及涂布剂
TWI557204B (zh) Optically hardened sheet-like adhesive composition
JP6359265B2 (ja)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コーティング剤組成物、及び積層体
TW201035257A (en) Actinic-energy-ray-curable resin composition for hard coat and use thereof
CN1984936A (zh)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树脂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其的涂布剂组合物
CN107075048B (zh)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组合物、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合剂组合物、粘合剂、和粘合片、以及新型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
TW202012482A (zh) 輻射硬化性組成物
CN103168051A (zh)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以及涂布剂
JP2014122338A (ja)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コーティング剤組成物、及び積層体
TW201610014A (zh) 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塗料、塗膜、及積層薄膜
CN107428894A (zh)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涂布剂组合物、和层叠体
JP2018083901A (ja) 硬化性組成物及びその硬化物
JP6941747B1 (ja) 塗料組成物、半硬化膜、加飾成形品、及び加飾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KR101751767B1 (ko) 아크릴 변성 우레탄우레아 수지 조성물 및 그것을 사용하여 얻어진 성형품
JP6364604B1 (ja) 塗料組成物、塗膜、塗膜を備えた物品
JP2017090761A (ja) 保護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605990A (zh) 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塗料、塗膜、及積層薄膜
JP5592120B2 (ja) 光学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007028A (ja)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ハードコート用樹脂組成物とその用途
JP2014065903A (ja)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コーティング剤
WO2007122980A1 (ja)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当該組成物が塗布されたフィルム
JP7040872B2 (ja) シリコーン吸着フィルム
JP2018203946A (ja) ウレタン(メタ)アクリレート樹脂
TW201610015A (zh) 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塗料、塗膜、及積層薄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