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69039B -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品 - Google Patents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69039B
CN104769039B CN201380057664.5A CN201380057664A CN104769039B CN 104769039 B CN104769039 B CN 104769039B CN 201380057664 A CN201380057664 A CN 201380057664A CN 104769039 B CN104769039 B CN 1047690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carbonate resin
methyl
resin composition
ester
formul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5766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69039A (zh
Inventor
田岛宽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ngineering Plastics Corp
Mitsubishi Kase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0957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5030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ngineering Plastics Corp, Mitsubishi Kasei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ngineering Plast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7690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690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690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690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0001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choice of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069/00Use of PC, i.e. polycarbonate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mould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995/00Properties of moulding material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preformed parts or moulds
    • B29K2995/0037Other properties
    • B29K2995/0088Molecular weigh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07/00Flat articles, e.g. films or sheets
    • B29L2007/008Wide strips, e.g. films, we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30Vehicles, e.g. ships or aircraft, or body parts thereof
    • B29L2031/3005Body finish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9/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carbonates;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3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33/04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esters
    • C08J2433/06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the oxygen atom being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C08J243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methacrylic acid esters
    • C08J2433/1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methyl methacryl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69/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carbonates;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3/00Applications
    • C08L2203/16Applications used for fil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2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 C08L2205/02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hierarchy C08L, and differing only in parameters such as density, comonomer content, molecular weight, struc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3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所述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具有高表面硬度、优良的耐磨耗性和优良的透明性,并在无成型时白化的问题的同时显示出优良的薄壁成型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特征在于,相对于每100质量份的包含具有由通式(1)表示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的聚碳酸酯树脂(A),包含3‑200质量份的包含芳族(甲基)丙烯酸酯单元(b1)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单元(b2)、(b1)/(b2)质量比为5‑80/95‑20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B)。

Description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品,且更具体地涉及显示出高表面硬度和优良的耐磨耗性及透明性、成型时未遭受白化、并显示出优良的薄壁成型性(thin wall moldability)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并涉及其成型品。
背景技术
在如汽车内装面板,汽车头灯玻璃,和移动电话、移动终端、液晶电视及个人电脑的壳体等的各种用途中,聚碳酸酯树脂用作具有优良的耐冲击性、耐热性和透明性的热塑性树脂,而且还归因于其显示出优良的生产性和比无机玻璃轻而用作汽车车窗等。
另外,还广泛使用采用聚碳酸酯树脂的片和膜,经常使用这种片和膜进行额外处理如层压体形成(laminate formation)和硬涂处理(hard coattreatment),且还广泛使用这种片和膜作为各种显示装置用的各种部件、汽车用内装部件类和保护装置用部件。
然而,目前所用的源于2,2-双(4-羟苯基)丙烷(又称作双酚A)的聚碳酸酯树脂显示出优良的机械特性,但显示出低的由铅笔硬度表示的表面硬度(源于双酚A的聚碳酸酯树脂的铅笔硬度为2B)。
过去,为了改进聚碳酸酯树脂的表面硬度,已经提出许多聚碳酸酯树脂和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例如,专利文献1报告通过二甲基双酚环己烷与双酚A的共聚碳酸酯可实现对应于铅笔硬度2H的高表面硬度。
此外,通过在聚碳酸酯树脂中共混硅油而获得的组合物(专利文献2)、通过共混滑动性填料如硅酮化合物而获得的组合物(专利文献3)、和通过共混反增塑剂(antiplasticizer)如联苯化合物、三联苯化合物或聚己酸内酯而获得的组合物(专利文献4)已报告为具有高表面硬度的树脂组合物。
然而,当然这些聚碳酸酯树脂显示出改进的表面硬度,但仍不满足例如需要耐候性的户外用途或需要甚至更高的表面硬度和耐磨耗性的用途。
另外,专利文献5公开了显示出良好的导光性、并通过在聚碳酸酯树脂中共混具有200-100,000的分子量的丙烯酸系树脂而获得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发明,并提出在导光板中使用该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然而,这种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显示出减少的耐冲击性、耐热性和透明性,且在成型时易于白化,并发现在例如200mm/秒以上的速度下进行高速成型时、或当成形薄壁成型品时、或当成形具有以树脂填充时增加剪切率的方式形成的部分的成型品时,该白化变得非常糟糕。
先前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PCT申请的日语译文,No.JP 2009-500195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No.2004-210889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申请No.2007-51233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申请No.2007-326938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申请No.H11-158364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考虑到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显示出高表面硬度和优良的耐磨耗性及透明性、成型时未遭受白化、并显示出优良的薄壁成型性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作为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的勤奋研究的结果,本发明的发明者们发现,通过在作为聚碳酸酯树脂的具有特定重复单元的芳族聚碳酸酯树脂中引入特定量的特定(甲基)丙烯酸共聚物而获得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显示出高表面硬度、优良的耐磨耗性和透明性、成型时未遭受白化并显示出优良的薄壁成型性,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以下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品。
[1]一种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相对于100质量份的包含具有由以下通式(1)表示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的聚碳酸酯树脂(A),包含
3-200质量份的包含芳族(甲基)丙烯酸酯单元(b1)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单元(b2)、(b1)/(b2)质量比为5-80/95-20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B)。
[2]根据上述[1]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B)的质均分子量(mass average molecular weight)为5,000-30,000。
[3]根据上述[1]或[2]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B)的含量为15-45质量份,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述聚碳酸酯树脂(A)。
[4]根据上述[1]至[3]任一项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具有由通式(1)表示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的比例为所述聚碳酸酯树脂(A)的80质量%以上。
[5]根据上述[1]至[4]任一项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聚碳酸酯树脂(A)包含60-90质量%的所述具有由通式(1)表示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和40-10质量%的具有由以下通式(2)表示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
(通式(2)中,X表示以下的任一
R1和R2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且Z表示键合至碳原子(C)以形成任选取代的具有6-12个碳原子的脂环族烃的基团)。
[6]根据上述[5]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通式(2)中X为异丙叉基(isopropylidene)。
[7]根据上述[5]或[6]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具有由通式(1)表示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的粘均分子量(viscosity average molecularweight)为15,000-35,000,且所述具有由通式(2)表示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的粘均分子量为10,000-28,000。
[8]一种成型品,其通过注射成型根据上述[1]至[7]任一项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而获得。
[9]根据[8]的成型品,其在260-340℃的料筒温度和100-5,000mm/秒的注射速度下注射成型。
[10]根据上述[8]或[9]的成型品,其具有2mm以下的厚度。
[11]根据[8]至[10]任一项的成型品,其中所述成型品为汽车内装面、汽车车灯玻璃、窗、壳体(housing)、游戏机部件、触控面板和光导(light guide)的任一种。
[12]一种片或膜,其通过挤出成型根据[1]至[7]任一项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而获得。
[13]一种便携式显示单元的保护窗、显示装置用部件、显示装置用罩(cover)、保护装置用部件、或汽车部件,其各自使用根据上述[12]的片或膜。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可提供显示出高表面硬度和优良的耐磨耗性及透明性、而不丧失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优良的机械特性,成型时未遭受白化并显示出优良的薄壁成型性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实施方案、实施例等的使用将详细解释本发明。
此外,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特别说明,符号"-"意味着符号前后提及的数值作为上限和下限被包括在内。
[概要]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相对于100质量份的包含具有由以上通式(1)表示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的聚碳酸酯树脂(A),包含
3-200质量份的包含芳族(甲基)丙烯酸酯单元(b1)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单元(b2)、(b1)/(b2)质量比为5-80/95-20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B)。
现将给出用于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组分及本发明的成型品的生产方法的详细解释。
[聚碳酸酯树脂(A)]
用于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聚碳酸酯树脂(A)为包含具有由以下通式(1)表示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的聚碳酸酯树脂(A)。
具有由以上通式(1)表示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可通过使用2,2-双(3-甲基-4-羟苯基)丙烷作为二羟基化合物来生产。
聚碳酸酯树脂(A)可具有除由通式(1)表示的结构单元以外的碳酸酯结构单元,例如由通式(2)表示的结构单元(例如,源于双酚A的结构单元)或源于其它二羟基化合物如后述的那些的结构单元。除由通式(1)表示的结构单元以外的结构单元的共聚量通常为60摩尔%以下,优选50摩尔%以下,更优选40摩尔%以下,进一步优选30摩尔%以下,且特别优选20摩尔%以下。
聚碳酸酯树脂(A)的粘均分子量(Mv)优选为15,000-35,000。如果粘均分子量落在该数值范围内,成型性良好且可易于获得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的成型品,但如果粘均分子量低于15,000,劣化表面耐冲击性且可发生实际问题,且如果粘均分子量超过35,000,熔融粘度增加且趋于难以进行注射成型或挤出成型。聚碳酸酯树脂(A)的分子量下限优选20,000,更优选21,000,进一步优选22,000,且分子量上限优选33,000,更优选32,000,且进一步优选30,000。
此处,粘均分子量(Mv)意味着通过使用乌氏粘度计(Ubbelohdeviscometer)并使用二氯甲烷作为溶剂在20℃下测定特性粘度(η,单位:dl/g)、并由施耐尔粘度式:[η]=1.23×10-4Mv0.83计算而获得的值。
聚碳酸酯树脂(A)可为一种或其两种以上的混合物,且通过混合两种以上的具有不同的粘均分子量的聚碳酸酯树脂可调整粘均分子量。
除具有由以上通式(1)表示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之外,用于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聚碳酸酯树脂(A)优选包含具有由以下通式(2)表示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
(通式(2)中,X表示以下的任一
R1和R2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且Z表示键合至碳原子(C)以形成任选取代的具有6-12个碳原子的脂环族烃的基团)。
由以上通式(2)表示的聚碳酸酯结构单元的优选的具体实例为源于2,2-双(4-羟苯基)丙烷(又称作双酚A)的碳酸酯结构单元。
具有由通式(2)表示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可具有除由通式(2)表示的结构单元以外的碳酸酯结构单元,且可具有源于其它二羟基化合物的碳酸酯结构单元。通常,除由通式(2)表示的结构单元以外的结构单元的共聚量优选少于50摩尔%,更优选40摩尔%以下,进一步优选30摩尔%以下,特别优选20摩尔%以下,且最优选10摩尔%以下或5摩尔%以下。
其它二羟基化合物的实例包括芳族二羟基化合物如以下列出的那些。
双(4-羟苯基)甲烷,2,2-双(4-羟苯基)丁烷,2,2-双(4-羟苯基)戊烷,2,2-双(4-羟苯基)-4-甲基戊烷,2,2-双(3-甲基-4-羟苯基)丙烷,2,2-双(3,5-二甲基-4-羟苯基)丙烷,2,2-双(3-(1-甲基乙基)-4-羟苯基)丙烷,2,2-双(3-叔丁基-4-羟苯基)丙烷,2,2-双(3-(1-甲基丙基)-4-羟苯基)丙烷,2,2-双(3-环己基-4-羟苯基)丙烷,2,2-双(3-苯基-4-羟苯基)丙烷,1,1-双(4-羟苯基)癸烷,1,1-双(4-羟苯基)环己烷,1,1-双(4-羟苯基)-1-苯乙烷,双(4-羟苯基)甲苯,1,1-双(3-甲基-4-羟苯基)环己烷,1,1-双(3,5-二甲基-4-羟苯基)环己烷,1,1-双(3-(1-甲基乙基)-4-羟苯基)环己烷,1,1-双(3-叔丁基-4-羟苯基)环己烷,1,1-双(3-(1-甲基丙基)-4-羟苯基)环己烷,1,1-双(3-环己基-4-羟苯基)环己烷,1,1-双(4-羟基-3-苯基苯基)环己烷,1,1-双(3-甲基-4-羟苯基)-1-苯乙烷,1,1-双(3,5-二甲基-4-羟苯基)-1-苯乙烷,1,1-双(3-(1-甲基乙基)-4-羟苯基)-1-苯乙烷,1,1-双(3-叔丁基-4-羟苯基)-1-苯乙烷,1,1-双(3-(1-甲基丙基)-4-羟苯基)-1-苯乙烷,1,1-双(3-环己基-4-羟苯基)-1-苯乙烷,1,1-双(3-苯基-4-羟苯基)-1-苯乙烷,1,1-双(4-羟苯基)环戊烷,1,1-双(4-羟苯基)环辛烷,4,4’-(1,3-亚苯基二异丙叉基)双酚,4,4’-(1,4-亚苯基二异丙叉基)双酚,9,9-双(4-羟苯基)芴,9,9-双(3-甲基-4-羟苯基)芴,4,4’-二羟基苯甲酮,4,4’-二羟基苯基醚,4,4’-二羟基联苯,1,1-双(4-羟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和1,1-双(3-叔丁基-6-甲基-4-羟苯基)丁烷等。
具有由通式(2)表示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的粘均分子量(Mv)优选为10,000-28,000。如果粘均分子量落在该数值范围内,成型性良好且可易于获得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的成型品,但如果粘均分子量低于10,000,劣化表面耐冲击性且树脂可难以使用,且如果粘均分子量超过28,000,熔融粘度增加且趋于难以进行注射成型或挤出成型。具有由通式(2)表示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的分子量下限优选16,000,更优选17,000,进一步优选18,000,且分子量上限优选27,000,更优选25,000。
此外,粘均分子量(Mv)的定义如上所述。
具有由通式(2)表示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可为一种或其两种以上的混合物,且通过混合两种以上的具有不同的粘均分子量的聚碳酸酯树脂可调整粘均分子量。
<聚碳酸酯树脂的生产方法>
不特别限制用于本发明的具有由通式(1)表示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和具有由通式(2)表示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的生产方法,且可使用任何方法。其实例包括界面聚合法、熔融酯交换法、吡啶法、环状碳酸酯化合物的开环聚合法、和预聚物的固相酯交换法。
现将给出这些方法的最适合方法的详细解释。
·界面聚合
首先,将给出其中使用界面聚合法生产聚碳酸酯树脂的情况的解释。
界面聚合法中,在反应中为惰性的有机溶剂和碱性水溶液的存在下,同时维持pH为9以上,通过二羟基化合物如上述那些与碳酸酯前体(优选碳酰氯)反应,然后在聚合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界面聚合来获得聚碳酸酯树脂。此外,必要时,分子量调整剂(链终止剂)可存在于反应体系中,且为了防止二羟基化合物的氧化,抗氧化剂可存在于反应体系中。
反应中为惰性的有机溶剂的实例包括氯代烃如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三氯甲烷、一氯苯和二氯苯;和芳族烃如苯、甲苯和二甲苯。此外,有机溶剂可为一种或其两种以上以任意比例任意组合。
包含在碱性水溶液中的碱性化合物的实例包括碱金属化合物或碱土金属化合物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和碳酸氢钠,但其中,优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此外,碱性化合物可为一种或其两种以上以任意比例任意组合。
不限制碱性水溶液中的碱性化合物的浓度,但为了将反应期间碱性水溶液的pH控制在10-12的范围内,通常优选5-10质量%的浓度。另外,在将碳酰氯吹至反应体系中的情况下,为了将水相的pH控制在10-12的范围内、并优选在10-11的范围内,通常优选双酚化合物与碱性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9以上,具体地为1:2.0以上,且为1:3.2以下,具体地为1:2.5以下。
聚合催化剂的实例包括脂族叔胺如三甲胺、三乙胺、三丁胺、三丙胺和三己胺;脂环族叔胺如N,N’-二甲基环己胺和N,N’-二乙基环己胺;芳族叔胺如N,N’-二甲基苯胺和N,N’-二乙基苯胺;季铵盐如三甲基苄基氯化铵(trimethylbenzyl ammonium chloride)、四甲基氯化铵、和三乙基苄基氯化铵;吡啶;和胍盐等。此外,聚合催化剂可为一种或其两种以上以任意比例任意组合。
分子量调整剂的实例包括具有一元酚羟基的芳族苯酚化合物;脂族醇如甲醇和丁醇;硫醇;和苯邻二甲酰亚胺等,但其中,优选芳族苯酚化合物。
这种芳族苯酚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包括苯酚,烷基取代的苯酚化合物如间甲基苯酚、对甲基苯酚、间丙基苯酚、对丙基苯酚、对叔丁基苯酚、和p-长链烷基取代的苯酚化合物;含乙烯基的苯酚化合物如异丙烯基苯酚;含环氧基的苯酚化合物;和含羧基的苯酚化合物如邻羟苯甲酸和2-甲基-6-羟苯基乙酸。此外,分子量调整剂可为一种或其两种以上以任意比例任意组合。
分子量调整剂的使用量通常为0.5摩尔以上、优选1摩尔以上,且通常为50摩尔以下、优选30摩尔以下,相对于100摩尔的二羟基化合物。通过设定分子量调整剂的使用量落在该范围内,可改进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热稳定性和耐水解性。
当进行反应时,不限制其中反应物、反应介质、抗氧化剂、催化剂、分子量调整剂、和添加剂等的共混顺序,只要可获得期望的聚碳酸酯树脂即可,且应当任意地设定适当的顺序。例如,在碳酰氯用作碳酸酯前体的情况下,分子量调整剂可在二羟基化合物与碳酰氯之间的反应(光气化反应)与聚合反应开始时之间的任何时期共混。
此外,反应温度通常为0-40℃,且反应时间通常在几分钟(例如,10分钟)至几小时(例如,6小时)之间。
·熔融酯交换法
现将给出其中使用熔融酯交换法生产聚碳酸酯树脂的情况的解释。
熔融酯交换法中,在例如碳酸二酯与二羟基化合物之间进行酯交换反应。与界面聚合法不同,该方法不需要使用对人类有害的碳酰氯、或对环境造成沉重负担的溶剂如二氯甲烷,且从聚合的副产物对聚合物带来的污染小的观点,优选使用熔融酯交换法。
二羟基化合物应当与上述那些相同。
同时,碳酸二酯的实例包括二烷基碳酸酯化合物如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和碳酸二-叔丁酯;碳酸二苯酯;取代的碳酸二苯酯如碳酸二甲苯酯(ditolyl carbonate)等。其中,优选碳酸二苯酯和取代的碳酸二苯酯,且特别优选碳酸二苯酯。此外,碳酸二酯可为一种或其两种以上以任意比例任意组合。
不限制二羟基化合物与碳酸二酯的比例,只要可获得期望的聚碳酸酯树脂即可,但优选的是相对于1摩尔的二羟基化合物,使用等摩尔量以上的碳酸二酯,且特别地相对于1摩尔的二羟基化合物,使用1.01摩尔以上的量。此外,该比例的上限通常为1.30摩尔以下。通过设定该比例落在该范围内,可调整末端羟基量在适当的范围内。
聚碳酸酯树脂中,末端羟基量趋于对热稳定性、耐水解性、和色调等有重要影响。因此,必要时可使用任何公知方法来调整末端羟基量。酯交换反应中,通过例如调整碳酸二酯与二羟基化合物的共混比例、或通过调整酯交换反应时的减压度,通常可获得具有期望的末端羟基量的聚碳酸酯树脂。此外,通过进行这种操作,通常可调整所得聚碳酸酯树脂的分子量。
在通过调整碳酸二酯与二羟基化合物的共混比例来调整末端羟基量的情况下,共混比例应当如上所述。
另外,更积极的调整方法的实例为其中反应时分开共混链终止剂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用的链终止剂的实例包括一羟基酚类化合物、一元羧酸类和碳酸二酯类。此外,链终止剂可为一种或其两种以上以任意比例任意组合。
当通过熔融酯交换法生产聚碳酸酯树脂时,通常使用酯交换催化剂。可使用任何酯交换催化剂。其中,优选使用碱金属化合物和/或碱土金属化合物。另外,可补充地使用碱性化合物如碱性硼化合物、碱性磷化合物、碱性铵化合物、或胺系化合物。此外,酯交换催化剂可为一种或其两种以上以任意比例任意组合。
熔融酯交换法中,反应温度通常为100-320℃。另外,反应时的压力通常为2mmHg以下的减压条件。具体程序为在上述温度和压力的范围内,除去如羟基化合物等的副产物的同时,进行熔融缩聚反应。
可使用分批式方法或连续式方法进行熔融缩聚反应。当进行分批式反应时,不限制其中反应物、反应介质、催化剂和添加剂等的共混顺序,只要可获得期望的聚碳酸酯树脂即可,且应当任意地设定适当的顺序。然而,从如聚碳酸酯树脂和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稳定性的观点,优选使用连续式过程进行熔融缩聚反应。
熔融酯交换法中,必要时可使用催化剂减活剂。中和酯交换催化剂的任何化合物可用作催化剂减活剂。其实例包括含硫的酸性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此外,催化剂减活剂可为一种或其两种以上以任意比例任意组合。
催化剂减活剂的使用量通常为0.5当量以上、优选1当量以上,且通常为10当量以下、优选5当量以下,相对于酯交换催化剂中包含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此外,催化剂减活剂的使用量通常为1质量ppm以上,且通常为100质量ppm以下、并优选20质量ppm以下,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
<聚碳酸酯树脂(A)的构成比例>
用于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A)中,以优选20质量%以上、更优选4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60质量%以上、且特别优选80质量%以上的比例包含由以上通式(1)表示的结构单元。
如上所述,优选用于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A)为具有由通式(1)表示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与具有由通式(2)表示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的混合物。在混合物的情况下,优选混合比例为,20-95质量%的具有由通式(1)表示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和80-5质量%的具有由通式(2)表示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相对于100质量%的两种聚碳酸酯树脂。通过以例如这些的混合比例使用这些聚碳酸酯树脂,和还引入特定量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B),可实现较高的表面硬度和高度的耐磨耗性及透明性。
如果具有由通式(1)表示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的质量比例低于20质量%,成型品的表面硬度降低,当形成实际产品时表面易于擦伤(scratched),成型时易于发生白化,且成型性可劣化。另外,如果该以质量计的比例超过95质量%,成型品的耐冲击性劣化,当形成实际产品时易于发生龟裂(cracking),且透明性可劣化。
更优选的混合比例为,40-92质量%的具有由通式(1)表示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和60-8质量%的具有由通式(2)表示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进一步优选的混合比例为60-90质量%的前者和40-10质量%的后者,且特别优选的混合比例为80-88质量%的前者和20-12的质量%的后者。
另外,优选薄片状(flaky)粉末的含量为5质量%以上,相对于总计100质量%的本发明中的聚碳酸酯树脂。薄片状粉末的含量更优选10质量%以上,且进一步优选15质量%以上。通过以这种比例引入薄片状粉末,在根据需要共混添加剂的情况下,当生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时,可忽略(omit)添加剂组分的分级(grading),可抑制未熔融物的生成和添加剂的聚集,并可易于获得优良的成型品。薄片状粉末的平均粒径优选2mm以下,更优选1.5mm以下。
除薄片状粉末以外,聚碳酸酯树脂优选为丸粒(pellet)的形式。丸粒的长度优选1-5mm,更优选2-4mm,在丸粒的横截面为椭圆形的情况下,优选长径为2-3.5mm且短径为1-2.5mm,且在丸粒的横截面为圆形的情况下,优选直径为2-3mm。通过调整生产聚碳酸酯树脂时的线料切断刀具(strand cutterblade)的旋转速度、卷绕速度、或挤出机的排出量可调整丸粒的长度和横截面形状。
聚碳酸酯树脂(A)可为单个聚碳酸酯树脂(不限制单个聚碳酸酯树脂为包含仅一种聚碳酸酯树脂的模式,且可包括例如,包含具有不同的单体组成或分子量的多种聚碳酸酯树脂的模式),但还可为聚碳酸酯树脂与另一热塑性树脂的合金(alloy)(混合物)。此外,聚碳酸酯树脂可构成为共聚物中的主组分,例如,为了例如进一步增加阻燃性和耐冲击性,聚碳酸酯树脂可构成为含有具硅氧烷结构的低聚物或聚合物的共聚物;为了进一步改进热氧化稳定性和阻燃性,聚碳酸酯树脂可构成为含有具磷原子的单体、低聚物或聚合物的共聚物;为了改进热氧化稳定性,聚碳酸酯树脂可构成为含有具二羟基蒽醌结构的单体、低聚物或聚合物的共聚物;为了改进光学性质,聚碳酸酯树脂可构成为含有具如聚苯乙烯等的烯烃系结构的低聚物或聚合物的共聚物;且为了改进耐化学性,聚碳酸酯树脂可构成为含有聚酯树脂低聚物或聚合物的共聚物。
另外,为了改进成型品的外观或改进流动性,聚碳酸酯树脂(A)可包含聚碳酸酯低聚物。该聚碳酸酯低聚物的粘均分子量(Mv)通常为1,500以上、优选1,800以上,且通常为9,500以下、优选9,000以下。此外,优选所含的聚碳酸酯低聚物占聚碳酸酯树脂(A)(包括聚碳酸酯低聚物)的30质量%以下。
此外,聚碳酸酯树脂(A)不仅可使用未经利用的(virgin)原材料,而且可使用由已用产品再生的聚碳酸酯树脂(所谓的材料回收的聚碳酸酯树脂)。已用产品的实例包括光记录介质如光盘;导光板;汽车车窗;汽车头灯玻璃;透明的汽车部件如挡风玻璃;容器如水瓶;眼镜镜片(eyeglass lenses);和建筑部件如隔音墙、玻璃窗和波形片(corrugated sheets)。另外,可使用由不合格产品、熔渣(sprue)和流道(runner)获得的粉碎品(pulverized material),和通过熔融这些获得的丸粒。
然而,再生的聚碳酸酯树脂优选占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A)的80质量%以下、更优选50质量%以下。因为再生的聚碳酸酯树脂极有可能经历劣化如热劣化或经年劣化(age-related deterioration),在以超过上述范围的量使用此类聚碳酸酯树脂的情况下,色调或机械性质可将会劣化。
[(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B)]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包含含有芳族(甲基)丙烯酸酯单元(b1)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单元(b2),且(b1)/(b2)质量比为5-80/95-20(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B)。
本发明中,(甲基)丙烯酸酯意味着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
构成芳族(甲基)丙烯酸酯单元(b1)的芳族(甲基)丙烯酸酯为在酯部分具有芳族基团的(甲基)丙烯酸酯。芳族(甲基)丙烯酸酯可为例如,(甲基)丙烯酸苯酯或(甲基)丙烯酸苄酯。芳族(甲基)丙烯酸酯可为一种或其两种以上的组合。其中,优选甲基丙烯酸苯酯和甲基丙烯酸苄酯,更优选甲基丙烯酸苯酯。通过引入芳族(甲基)丙烯酸酯单元(b1),可改进包括芳族(甲基)丙烯酸酯单元(b1)与聚碳酸酯树脂(A)的混合物的成型品的透明性。
构成甲基丙烯酸甲酯单元(b2)的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单元(b2)具有实现与聚碳酸酯树脂(A)的良好分散的效果,且通过迁移至成型品的表面可改进成型品的表面硬度。
(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包含芳族(甲基)丙烯酸酯单元(b1)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单元(b2),且(b1)/(b2)质量比为5-80/95-20,但如果(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B)中的芳族(甲基)丙烯酸酯单元(b1)的含量比为5以上,如果添加大量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B),则维持透明性;且如果(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B)中的芳族(甲基)丙烯酸酯单元(b1)的含量比为80以下,与聚碳酸酯树脂(A)的相容性不会变得极高,且不会降低至成型品表面的迁移,意味着不会降低成型品的表面硬度。
另外,因为如果添加大量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B)可维持透明性且可实现高表面硬度,优选(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B)以包含芳族(甲基)丙烯酸酯单元(b1)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单元(b2),且(b1)/(b2)质量比为20-70/80-30。
如果(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B)中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单元(b2)的含量比为20以上,与聚碳酸酯树脂(A)的相容性不会变得极高,且不会降低至成型品表面的迁移,意味着不会降低成型品的表面硬度,且如果(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B)中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单元(b2)的含量比为95以下,如果添加大量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B),则维持透明性。
用于获得(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B)的单体的聚合方法可为公知的方法,如乳液聚合、悬浮聚合、溶液聚合或本体聚合。优选悬浮聚合和本体聚合,更优选悬浮聚合。另外,可根据需要适当地添加聚合所需的添加剂,且这种添加剂的实例包括聚合引发剂、乳化剂、分散剂和链转移剂。
(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B)的质均分子量优选5,000-30,000、更优选10,000以上、进一步优选13,000以上,且更优选25,000以下、进一步优选20,000以下。如果质均分子量为5,000-30,000,与聚碳酸酯树脂(A)的相容性趋于良好且表面硬度改进效果趋于优良。
此外,(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B)的质均分子量可使用三氯甲烷或四氢呋喃(THF)作为溶剂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来测量。此外,分子量为聚苯乙烯(PS)换算的质均分子量。
(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B)的含量为3-200质量份,相对于100质量份的聚碳酸酯树脂(A)。(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B)的含量优选5质量份以上、更优选10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15质量份以上、特别优选20质量份以上,且优选10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75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55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45质量份以下。
通过设定(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B)的含量落在该范围内,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维持良好的透明性,且能够平衡物理性质如耐冲击性,同时有效地改进表面硬度和流动性,并抑制成型时白化的问题。
[其它组分]
必要时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可包含除上述那些以外的组分,只要不显著损害期望的物理性质即可。这些其它组分的实例包括除聚碳酸酯树脂以外的树脂和各种树脂添加剂。此外,可引入单个额外的组分一种或其两种以上以任意比例任意组合。
·其它树脂
其它树脂的实例包括热塑性聚酯树脂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olytrimethyleneterephthalate)树脂、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苯乙烯系树脂如聚苯乙烯树脂、高抗冲聚苯乙烯树脂(HIPS)、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树脂)、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橡胶共聚物(ASA树脂)、丙烯腈-乙烯/丙烯系橡胶-苯乙烯共聚物(AES树脂)、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聚烯烃树脂如聚乙烯树脂和聚丙烯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醚酰亚胺树脂;聚氨酯树脂;聚苯醚(polyphenylene ether)树脂;聚苯硫醚树脂;和聚砜树脂。
此外,可引入单个额外的树脂或或其两种以上以任意比例组合。
在引入其它树脂的情况下,其它树脂的含量优选40质量%以下,更优选30质量%以下,且进一步优选20质量%以下,相对于总计100质量%的聚碳酸酯树脂(A)、(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B)和其它树脂。如果其它树脂的含量超过上述范围,可劣化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表面硬度、耐磨耗性和透明性。
·树脂添加剂
树脂添加剂的实例包括热稳定剂、抗氧化剂、脱模剂、紫外线吸收剂、阻燃剂、染料/颜料、抗静电剂、防雾剂、润滑剂、防结块剂、流动性改进剂、增塑剂、分散剂和抗菌剂。此外,可引入单个树脂添加剂或其两种以上以任意比例组合。
现将给出适合用于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的添加剂的具体实例的解释。
·热稳定剂
热稳定剂的实例包括磷系化合物。可使用任何公知的磷系化合物。其具体实例包括磷的含氧酸,如磷酸、膦酸、亚磷酸、次膦酸和聚磷酸;酸性焦磷酸金属盐,如酸性焦磷酸钠、酸性焦磷酸钾和酸性焦磷酸钙;第1族金属或第2B族金属的磷酸盐,如磷酸钾、磷酸钠、磷酸铯和磷酸锌;有机磷酸酯化合物,有机亚磷酸酯化合物和有机亚膦酸酯化合物,但特别优选有机亚磷酸酯化合物。
有机亚磷酸酯化合物的实例包括亚磷酸三苯酯、三(单壬基苯基)亚磷酸酯、三(单壬基/二壬基-苯基)亚磷酸酯、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单辛基二苯基亚磷酸酯、二辛基单苯基亚磷酸酯、单癸基二苯基亚磷酸酯、二癸基单苯基亚磷酸酯、亚磷酸十三烷基酯、亚磷酸三月桂酯、亚磷酸三-十八烷基酯、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辛基亚磷酸酯。
这些有机亚磷酸酯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包括由ADEKA Corporation制造的"ADK Stab 1178"、"ADK Stab 2112"和"ADK Stab HP-10",由Johoku ChemicalCo.,Ltd.制造的"JP-351"、"JP-360"和"JP-3CP",和由BASF Corporation制造的"Irgafos 168"。
此外,可引入单个热稳定剂或其两种以上以任意比例组合。
热稳定剂的含量通常为0.001质量份以上、优选0.01质量份以上、更优选0.03质量份以上,且通常为1质量份以下、优选0.7质量份以下、更优选0.5质量份以下,相对于总计100质量份的聚碳酸酯树脂(A)和(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B)。如果热稳定剂的含量不高于上述数值范围的下限,热稳定效果可不充分,且如果热稳定剂的含量超过上述数值范围的上限,效果达到其极限,其可导致经济的劣化。
·抗氧化剂
抗氧化剂的实例包括受阻酚系抗氧化剂。其具体实例包括季戊四醇四[3-(3,5-二-叔丁基-4-羟苯基)丙酸酯]、十八烷基-3-(3,5-二-叔丁基-4-羟苯基)丙酸酯、硫代二亚乙基-双[3-(3,5-二-叔丁基-4-羟苯基)丙酸酯]、N,N’-己烷-1,6-二基-双[3-(3,5-二-叔丁基-4-羟苯基)丙酰胺]、2,4-二甲基-6-(1-甲基十五烷基)苯酚、二乙基[[3,5-双(1,1-二甲基乙基)-4-羟苯基]甲基]磷酸酯、3,3’,3”,5,5’,5”-六-叔丁基-a,a’,a”-(三甲基苯(mesitylene)-2,4,6-三基)三-对甲酚、4,6-双(辛基硫代甲基)-邻甲酚、亚乙基-双(氧乙烯基)-双[3-(5-叔丁基-4-羟基-间甲苯基)丙酸酯]、亚己基-双[3-(3,5-二-叔丁基-4-羟苯基)丙酸酯]、1,3,5-三(3,5-二-叔丁基-4-羟苄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2,6-二-叔丁基-4-(4,6-双(辛基硫代)-1,3,5-三嗪-2-基氨基)苯酚、2-[1-(2-羟基-3,5-二-叔戊基苯基)乙基]-4,6-二-叔戊基苯基丙烯酸酯。
其中,优选季戊四醇四[3-(3,5-二-叔丁基-4-羟苯基)丙酸酯]和十八烷基-3-(3,5-二-叔丁基-4-羟苯基)丙酸酯。这种酚系抗氧化剂的具体实例包括由BASF Corporation制造的"Irganox 1010"和"Irganox 1076",和由ADEKACorporation制造的"ADK Stab AO-50"和"ADK Stab AO-60"。
此外,可引入单个抗氧化剂或其两种以上以任意比例组合。
抗氧化剂的含量通常为0.001质量份以上、优选0.01质量份以上,且通常为1质量份以下、优选0.5质量份以下,相对于总计100质量份的聚碳酸酯树脂(A)和(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B)。如果抗氧化剂的含量不高于上述数值范围的下限,抗氧化剂的效果可不充分,且如果抗氧化剂的含量超过上述数值范围的上限,效果达到其极限,其可导致经济的劣化。
·脱模剂
脱模剂的实例包括脂族羧酸、脂族羧酸与醇的酯、具有200-15,000的数均分子量的脂族烃化合物、和聚硅氧烷系硅油。
可使用饱和或不饱和的脂族一元羧酸、脂族二元羧酸或脂族三元羧酸作为脂族羧酸。此处,脂族羧酸还包括脂环族羧酸。其中,优选的脂族羧酸为具有6-36个碳原子的一元羧酸和二元羧酸,更优选具有6-36个碳原子的饱和脂族一元羧酸。这些脂族羧酸的具体实例包括棕榈酸、硬脂酸、己酸、癸酸、月桂酸、花生酸、山萮酸、二十四烷酸、蜡酸(cerotic acid)、蜂花酸(melissicacid)、三十四烷酸(tetratriacontanoic acid)、褐煤酸、己二酸和壬二酸。
可使用与上述这些相同的脂族羧酸作为脂族羧酸与醇的酯中的脂族羧酸。同时,醇的实例包括饱和或不饱和的一元醇或多元醇。这些醇可具有取代基如氟原子或芳基。其中,优选具有30个以下的碳原子的饱和一元醇或多元醇,更优选具有30个以下的碳原子的饱和脂族一元醇和饱和脂族多元醇。此外,脂族化合物还包括脂环族化合物。
这些醇的具体实例包括辛醇、癸醇、十二烷醇、硬脂醇、山萮醇、乙二醇、二甘醇、甘油、季戊四醇、2,2-二羟基全氟丙醇、新戊二醇(neopentyleneglycol)、二(三羟甲基丙烷)、和二季戊四醇。
此外,上述酯可包含脂族羧酸和/或醇作为杂质。另外,上述酯可为单个物质,且还可为多种化合物的混合物。此外,相互键合以形成酯的脂族羧酸和醇可各自为单个化合物或其两种以上以任意比例任意组合。
脂族羧酸与醇的酯的具体实例包括蜂蜡(主要包含十六酸蜂花酯的混合物)、硬脂酸十八烷醇酯、山萮酸二十二烷醇酯、硬脂醇山萮酸酯、甘油单棕榈酸酯、甘油单硬脂酸酯、甘油二硬脂酸酯、甘油三硬脂酸酯、季戊四醇单棕榈酸酯、季戊四醇单硬脂酸酯、季戊四醇二硬脂酸酯、季戊四醇三硬脂酸酯、和季戊四醇四硬脂酸酯。
具有200-15,000的数均分子量的脂族烃的实例包括液体石蜡、固体石蜡、微晶石蜡、聚乙烯蜡、费托蜡(Fischer-Tropsch Wax)、和具有3-12个碳原子的α-烯烃低聚物。此外,脂族烃还包括脂环族烃。另外,这些烃可部分氧化。
其中,优选固体石蜡、聚乙烯蜡、和部分氧化的聚乙烯蜡,更优选固体石蜡和聚乙烯蜡。
另外,上述脂族烃的数均分子量优选5,000以下。
此外,脂族烃可为单个物质或具有各种构成组分和分子量的脂族烃的混合物,但优选使用其中主组分具有落在上述范围内的数均分子量的混合物。
此外,可引入单个脱模剂或其两种以上以任意比例组合。
脱模剂的含量通常为0.001质量份以上、优选0.01质量份以上,且通常为2质量份以下、优选1质量份以下,相对于总计100质量份的聚碳酸酯树脂(A)和(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B)。如果脱模剂的含量不高于上述数值范围的下限,脱模效果可不充分,且如果脱模剂的含量超过上述数值范围的上限,可劣化耐水解性且注射成型时可发生模具污染。
·紫外线吸收剂
紫外线吸收剂的实例包括无机紫外线吸收剂如氧化铈和氧化锌;和有机紫外线吸收剂如苯并三唑类化合物、二苯酮类化合物、水杨酸酯化合物、氰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三嗪类化合物、草酰替苯胺类化合物、丙二酸酯类化合物和受阻胺类化合物。其中,优选有机紫外线吸收剂,更优选苯并三唑化合物。通过选择有机紫外线吸收剂,改进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透明性和机械性质。
苯并三唑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包括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5’-双(α,α-二甲基苄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5-氯代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5-氯代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叔戊基)-苯并三唑、2-(2’-羟基-5’-叔辛基苯基)苯并三唑和2,2’-亚甲基-双[4-(1,1,3,3-四甲基丁基)-6-(2H-苯并三唑-2-基)苯酚],且其中,优选2-(2’-羟基-5’-叔辛基苯基)苯并三唑、和2,2’-亚甲基-双[4-(1,1,3,3-四甲基丁基)-6-(2H-苯并三唑-2-基)苯酚],特别优选2-(2’-羟基-5’-叔辛基苯基)苯并三唑。
这些苯并三唑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包括由Shipro Kasei Corporation,Ltd.制造的"Seesorb 701"、"Seesorb 702"、"Seesorb 703"、"Seesorb 704"、"Seesorb 705"和"Seesorb 709",由Kyodo Chemical Co.,Ltd.制造的"Biosorb 520"、"Biosorb580"、"Biosorb 582"和"Biosorb 583",由Chemipro Kasei Kaisha,Ltd.制造的"Kemisorb 71"和"Kemisorb 72",由Cytec Industries制造的"Cyasorb UV5411",由ADEKA Corporation制造的"LA-32"、"LA-38"、"LA-36"、"LA-34"和"LA-31",和由BASF Corporation制造的"Tinuvin P"、"Tinuvin 234"、"Tinuvin326"、"Tinuvin 327"和"Tinuvin 328"。
紫外线吸收剂的含量通常为0.001质量份以上、优选0.05质量份以上,且通常为1质量份以下、优选0.5质量份以下,相对于总计100质量份的聚碳酸酯树脂(A)和(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B)。如果紫外线吸收剂的含量低于上述数值范围的下限,耐候性改进效果差,且如果紫外线吸收剂的含量超过上述数值范围的上限,发生模具沉积(mold deposits)等且易于发生模具污染。
此外,可引入单个紫外线吸收剂或其两种以上以任意比例组合。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生产方法]
不限制用于成形成型品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生产方法,且可广泛使用公知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生产方法,其实例为包括在任何各种混合机如滚筒(tumbler)或亨舍尔混合机中预先混合聚碳酸酯树脂(A)、(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B)、和必要时共混的其它组分,然后使用混合机如班伯里混合机、辊、布拉本德混合机(Brabender)、单轴混炼挤出机、双轴混炼挤出机或混炼机来熔融混炼的方法。此外,不特别限制熔融混炼时的温度,但通常在240-320℃的范围内。
[成型品]
通过将由所得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造粒(pelletizing)而获得的丸粒进行任何各种成型方法来获得成型品。还可通过直接成型已在挤出机中熔融混炼的树脂组合物、而不成形丸粒来获得成型品。
不特别限制成型品的形状,且可根据成型品的预期用途而适当地选择,且形状的实例包括各种特别的形状,如扁板状(tabular)、板状(plate-like)、棒状、片状、膜状、圆筒状、环状、圆形状、椭圆形状、多角形形状、异形状(profile)、中空状、框状、箱状、和面板状(panel-like)。
优选的具体实例包括汽车内装面板、汽车(包括两轮车)头灯玻璃、窗、壳体、游戏机部件、触控面板、用于如手机和移动终端等的各种移动装置的背光单元的导光板、和用于车辆头灯的光导等。通过常规的注射成型方法来生产这些成型品。
在通过注射成型来成形成型品的情况下,成型品的厚度通常为0.05-20mm、优选0.1-10mm、更优选0.15-6mm、进一步优选0.2-4mm、且特别优选0.25-2mm。通过赋予成型品这种厚度,可减少泛黄程度,改进透明性并改进光学特性如减少光学应变(optical strain)。此外,本发明中,厚度意指成型品的平均厚度,且在成型品具有凸起(bosses)和肋状物(ribs)等的情况下,厚度意指成型品除去凸起和肋状物部分的平均厚度。
另外,在通过挤出成型来形成片或膜的情况下,可通过层压其它树脂片来形成多层层压体。片、膜及其层压体的具体实例包括便携式显示单元的保护窗、显示装置用部件、显示装置用罩、保护装置用部件和汽车部件。
在通过挤出成型来生产片或膜的情况下,片或膜的厚度通常为5-1,000μm,优选20-700μm,更优选40-500μm,进一步优选50-300μm。通过赋予成型品这种厚度,可减少泛黄程度,改进透明性并改进光学特性如减少光学畸变(optical distortion)。
不特别限制成型品的成形方法,且可使用常规公知的成型方法,其实例包括注射成型法、注射压缩成型法、挤出成型法、异形挤出法(profile extrusionmethod)、转印成型法、中空成型法、气体辅助中空成型法、吹塑成型法、挤出吹塑成型法、IMC(模内涂布)成型法、旋转成型法、多层成型法、两组分成型法、插入成型法、夹心成型法、发泡成型法和加压成型法。
特别地,通过经由注射成型来成型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几乎不发生成型品的白化问题,且可获得具有优良的外观的成型品。特别地,当在高温和高速下进行薄壁成形时,成型品的边缘易于白化,但在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情况下,即使料筒温度为260℃以上、280℃以上、或甚至为300-340℃,或者如果注射速度为100mm/秒以上、200mm/秒以上、或甚至为500-5,000mm/秒,也几乎不发生白化且可获得具有优良的外观的成型品。此外,料筒温度的优选上限为330℃,更优选320℃,且注射速度的优选上限为3,000mm/秒,更优选1,000mm/秒,进一步优选500mm/秒,特别优选400mm/秒,且最优选300mm/秒。
[固化物层]
通过成型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而获得的聚碳酸酯树脂成型品的表面凭其自身具有充分的硬度,但优选的是用能量射线-固化性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层来涂布表面。通过形成这种固化物层,可实现更高的表面硬度。
能量射线包括辐射如紫外线辐射、电子辐射、α辐射、β辐射和γ辐射,但从如实用性、作业性和作业环境等的观点,优选紫外线固化性材料。
能量射线-固化性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可为包含有丙烯酸系光聚合性预聚物或光聚合性单体作为主组分并进一步添加光聚合引发剂等的树脂组合物。
丙烯酸系光聚合性预聚物的实例包括氨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聚酯(甲基)丙烯酸酯、环氧(甲基)丙烯酸酯、和三聚氰胺(甲基)丙烯酸酯。
另外,丙烯酸系光聚合性单体的实例包括(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甲基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2-乙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2-乙氧基乙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丁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三(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聚(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2-甲氧基丙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二(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三(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聚(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和(甲基)丙烯酸聚(丙二醇)酯。
另外,这些可为单个化合物或其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光聚合引发剂的实例包括苯偶姻类化合物如苯偶姻、苯偶姻甲醚、苯偶姻乙醚、苯偶姻丙醚和苯偶姻异丁醚;乙酰苯类化合物如乙酰苯、2,2-二乙氧基-2-苯基乙酰苯、1,1-二氯乙酰苯、2-羟基-2-甲基-苯基丙-1-酮、二乙氧基乙酰苯、1-羟环己基苯酮和2-甲基-1-[4-(甲基硫代)苯基]-2-吗啉代丙-1-酮;蒽醌类化合物如2-乙基蒽醌、2-叔丁基蒽醌、2-氯蒽醌和2-戊基蒽醌;噻吨酮类化合物如2,4-二乙基噻吨酮、2-异丙基噻吨酮和2-氯噻吨酮;缩酮类化合物如乙酰苯二甲基缩酮和苄基二甲基缩酮;二苯酮类化合物如二苯酮、4-苯甲酰-4’-甲基二苯基硫化物和4,4’-双(甲氨基)二苯酮;和氧化膦类化合物如2,4,6-三甲基苯甲酰二苯基氧化膦和双(2,4,6-三甲基苯甲酰)-苯基氧化膦。
另外,这些可为单个化合物或其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各种添加剂如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消泡剂、粘度调节剂、防滴落剂、阻燃剂、颜料/染料和抗静电剂,可添加至能量射线-固化性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中。
通过将如上述那些等的能量射线-固化性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涂布在聚碳酸酯树脂成型品的表面来形成固化物层。由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组成的成型品包含(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因此显示出与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的良好的相容性,并可更有效地改进表面硬度。
可根据成型品的形状从公知的涂布方法中适当地选择涂布方法,且涂布方法的实例包括棒涂法、浸涂法、流涂法、喷涂法、旋涂法和辊涂法。
其中进行活性能量射线的辐射的气氛通常优选为惰性气体气氛如氮气或二氧化碳气体,但即使气氛中的氧气含量略高,根据所用的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的类型,也可形成令人满意的固化涂层。
固化涂层的厚度优选约1-30μm,更优选5μm以上,且该厚度的上限更优选25μm以下。
通过成型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而获得的成型品具有优良的机械特性并显示出高表面硬度和优良的耐磨耗性,且因此可有利地用于如以下列出的产品中。
建筑物(大楼、房屋和温室等)的窗玻璃;车、飞行器和建设仪器的窗玻璃;车库和拱形游廊等的屋顶;天窗、屋面板(roof panels)、遮阳篷;和各种观察窗;
头灯玻璃、交通灯玻璃、光学仪器镜头;镜头盖;镜子、眼镜(spectacles)、护目镜、自行车防风罩(bike windshields);太阳能电池盖;保护盖;
各种车灯如头灯、内镜(inner lenses)和尾灯的盖;汽车内装面板;
显示装置用盖、显示板用部件、游戏机(弹球机等)用部件;
如各种移动终端、照相机和游戏装置等的电气电子仪器和OA仪器的壳体;头盔;
片、膜及其层压体。
特别地,在将由成型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而获得的成型品用于片、膜或其层压体如汽车内装面板、汽车车灯玻璃、窗、壳体、触控面板或光导等的情况下,成型品适合用于便携式显示单元的保护窗、显示装置用部件、显示装置用盖、保护装置用部件或汽车部件。
实施例
现将通过使用实施例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然而,应当了解的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以下给出的实施例。
用于以下给出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原材料如下。
[聚碳酸酯树脂(A)]
以下合成例1中获得的聚碳酸酯树脂用作聚碳酸酯树脂(A1-1)。
(1)聚碳酸酯树脂(A1-1)的生产:
将26.14摩尔(6.75kg)的2,2-双(3-甲基-4-羟苯基)丙烷(以下称作"BPC")和26.66摩尔(5.71kg)和碳酸二苯酯放在装备有搅拌器和蒸馏冷凝器的SUS制反应器(具有40L内部容积)内,反应器内用氮气置换,然后在氮气气氛中在30分钟内将温度增加至220℃。
接下来,搅拌反应器内的反应液,往熔融的反应液中以相对于1摩尔BPC为1.5×10-6摩尔的量添加碳酸铯(Cs2CO3)作为酯交换催化剂,在氮气气氛中在220℃下搅拌并制成反应液30分钟。接下来,在该温度下在40分钟内将反应器内的压力减少至100托(Torr),使得反应持续100分钟,并馏出苯酚。
接下来,在60分钟内,将反应器内的温度增加至280℃并将反应器内的压力减少至3托,并将几乎对应于全部理论馏出量的量的苯酚馏出。接下来,在相同温度下将反应器内的压力维持在少于1托,使得反应进一步持续80分钟,从而完成缩聚反应。此处,搅拌器的旋转速度为38rpm,反应完成之前反应液的温度为300℃,且搅拌功率为0.90kW。
接下来,仍为熔融状态的同时将反应液转移至双螺杆挤出机,以对应于碳酸铯的摩尔量的四倍量经由双螺杆挤出机的第一供给口供给对甲苯磺酸丁酯并与反应液混炼,之后通过双螺杆挤出机的模头(die)将反应液以线料形式挤出,然后用刀具切断,从而获得聚碳酸酯树脂丸粒。
所得的聚碳酸酯树脂(A1-1)的物理性质如下。
铅笔硬度:2H
粘均分子量(Mv):24,000
(2)聚碳酸酯树脂(A1-2)的生产:
将26.14摩尔(6.75kg)的BPC和26.79摩尔(5.74kg)的碳酸二苯酯放在装备有搅拌器和蒸馏冷凝器的SUS制反应器(具有10L内部容积)内,反应器内用氮气置换,然后在氮气气氛中在30分钟内将温度增加至220℃。
接下来,搅拌反应器内的反应液,往熔融的反应液中以相对于1摩尔BPC为1.5×10-6摩尔的量添加碳酸铯(Cs2CO3)作为酯交换催化剂,在氮气气氛中在220℃下搅拌并制成反应液30分钟。接下来,在该温度下在40分钟内将反应器内的压力减少至100托,使得反应持续100分钟,并馏出苯酚。
接下来,在60分钟内,将反应器内的温度增加至284℃并将反应器内的压力减少至3托,并将几乎对应于全部理论馏出量的量的苯酚馏出。接下来,在相同温度下将反应器内的压力维持在少于1托,使得反应进一步持续60分钟,从而完成缩聚反应。此处,搅拌器的旋转速度为38rpm,反应完成之前反应液的温度为289℃,且搅拌功率为1.00kW。
接下来,仍为熔融状态的同时将反应液转移至双螺杆挤出机,以对应于碳酸铯的摩尔量的四倍量经由双螺杆挤出机的第一供给口供给对甲苯磺酸丁酯并与反应液混炼,之后通过双螺杆挤出机的冲模将反应液以线料形式挤出,然后用刀具切断,从而获得聚碳酸酯树脂丸粒。
所得的聚碳酸酯树脂(A1-2)的物理性质如下。
铅笔硬度:2H
粘均分子量(Mv):26,000
(3)聚碳酸酯树脂(A1-3)的生产:
将26.14摩尔(6.75kg)的BPC和26.79摩尔(5.74kg)的碳酸二苯酯放在装备有搅拌器和蒸馏冷凝器的SUS制反应器(具有10L内部容积)内,反应器内用氮气置换,然后在氮气气氛中在30分钟内将温度增加至220℃。
接下来,搅拌反应器内的反应液,往熔融的反应液中以相对于1摩尔BPC为1.5×10-6摩尔的量添加碳酸铯(Cs2CO3)作为酯交换催化剂,在氮气气氛中在220℃下搅拌并制成反应液30分钟。接下来,在该温度下在40分钟内将反应器内的压力减少至100托,使得反应持续100分钟,并馏出苯酚。
接下来,在60分钟内,将反应器内的温度增加至284℃并将反应器内的压力减少至3托,并将几乎对应于全部理论馏出量的量的苯酚馏出。接下来,在相同温度下将反应器内的压力维持在少于1托,使得反应进一步持续60分钟,从而完成缩聚反应。此处,搅拌器的旋转速度为38rpm,反应完成之前反应液的温度为289℃,且搅拌功率为0.75kW。
接下来,仍为熔融状态的同时将反应液转移至双螺杆挤出机,以对应于碳酸铯的摩尔量的四倍量经由双螺杆挤出机的第一供给口供给对甲苯磺酸丁酯并与反应液混炼,之后通过双螺杆挤出机的冲模将反应液以线料形式挤出,然后用刀具切断,从而获得聚碳酸酯树脂丸粒。
所得的聚碳酸酯树脂(A1-3)的物理性质如下。
铅笔硬度:2H
粘均分子量(Mv):22,000
(4)聚碳酸酯树脂(A1-4)的生产(使用界面聚合法):
将通过在35℃下在0.017kg/时的次硫酸盐的存在下溶解13.80kg/时的BPC、5.8kg/时的氢氧化钠(NaOH)、和93.5kg/时的水并冷却至25℃而获得的水相,和冷却至5℃的61.9kg/时的二氯甲烷的有机相供给各自具有6mm内径和8mm外径的TeflonTM管,并将这些相与冷却至0℃的7.2kg/时的液化的碳酰氯接触,并分别导入与这些Teflon管相连并具有6mm内径和34m长度的TeflonTM管式反应器。
这些原材料在管式反应器内以1.7m/秒的线速度流动20秒的同时,将与碳酰氯进行光气化反应和低聚反应。此时,反应温度达到绝缘体系内60℃的塔顶温度(overhead temperature)。在导入随后的低聚反应容器(oligomerizationvessel)之前通过外部冷却至35℃来调整反应物的温度。
当进行低聚反应时,将5g/时(对应于:相对于1摩尔BPC为0.9×10-3摩尔)的三乙胺用作催化剂,并将0.153kg/时的对叔丁基苯酚用作分子量调整剂,并将这些导入低聚反应容器。
然后将在管式反应器中以这种方式获得的低聚化乳浊液(oligomerizedemulsion)放入具有50L内部容积、并装备有搅拌器的反应槽(reaction tank),并在氮气(N2)气氛下在30℃下通过搅拌来低聚,由此消耗存在于水相中的未反应的BPC钠盐(BPC-Na),水相与油相进行静置分离之后,从而获得低聚物的二氯甲烷溶液。
将23kg该低聚物的二氯甲烷溶液放入具有70L内部容积、并装备有法德尔叶片(Pfaudler blade)的反应槽,将10kg的稀释用二氯甲烷添加至反应槽,之后将2.2kg的25重量%的氢氧化钠水溶液、6kg的水、和2.2g(对应于:相对于1摩尔BPC为1.1×10-3摩尔)的三乙胺添加至反应槽并在氮气气氛下在30℃下搅拌,之后进行缩聚反应60分钟,从而获得聚碳酸酯树脂。
接下来,添加30kg的二氯甲烷和7kg的水并搅拌20分钟,之后停止搅拌并分离水相和有机相。将20kg的0.1N盐酸添加至分离的有机相并搅拌15分钟,提取三乙胺和小量残留的碱性组分,之后停止搅拌并分离水相和有机相。
然后将20kg的纯水添加至分离的有机相并搅拌15分钟,之后停止搅拌并分离水相和有机相。重复该过程(3次)直至在提取的流出物中未检测到氯离子为止。将所得的精制聚碳酸酯溶液通过在40℃下送入温水中然后干燥来造粒,从而获得聚碳酸酯树脂的粒状粉末。
所得的聚碳酸酯树脂(A1-4)的物理性质如下。
铅笔硬度:2H
粘均分子量(Mv):30,000
(5)聚碳酸酯树脂(A1-5)的生产:
通过将碳酸铯的水溶液添加至20.11摩尔(4.59kg)的双酚A(以下称作"BPA")、113.99摩尔(29.22kg)的BPC、和141.47摩尔(30.31kg)的碳酸二苯酯(以下有时称作"DPC")中以使碳酸铯的量相对于1摩尔的二羟基化合物为2μmol来制备混合物。接下来,将混合物放入具有200L内部容积、并装备有搅拌器、传热介质夹套、真空泵和回流冷凝器的第一反应器。
接下来,将第一反应器内的压力减少至1.33kPa(10托)然后用氮气将第一反应器内部恢复至大气压的过程重复5次,之后用氮气置换第一反应器内部。接着氮气置换,经由传热介质夹套中的具有230℃的温度的传热介质逐渐增加第一反应器的温度,从而溶解混合物。然后以55rpm旋转搅拌器并通过控制传热介质夹套内的温度将第一反应器内的温度维持在220℃。接下来,在将为第一反应器内的BPC与DPC之间的低聚反应的副产物的苯酚除去的同时,在40分钟内将第一反应器内的压力从101.3kPa(760托)的绝对压力减少至13.3kPa(100托)。
接下来,将第一反应器内的压力维持在13.3kPa,并在持续馏出苯酚的同时,在150分钟内进行酯交换反应。
用氮气将体系内的压力恢复至101.3kPa的绝对压力然后增加至0.2MPa的表压,并经由已提前加热至200℃以上的转移配管(transfer piping)将第一反应器内的低聚物转移至第二反应器。此外,第二反应器具有200L内部容积,装备有搅拌器、传热介质夹套、真空泵和回流冷凝器,内部压力为大气压,且内部温度控制为240℃。
接下来,在8rpm下搅拌转移至第二反应器的低聚物,经由传热介质夹套增加第二反应器内的温度,并在40分钟内将第二反应器内的压力从101.3kPa的绝对压力减少至13.3kPa。接下来,持续增加温度,在40分钟内将内部压力从13.3kPa的绝对压力减少至399Pa(3托),并将已馏出的苯酚除至体系外。持续增加温度,而且一旦第二反应器内的压力达到70Pa的绝对压力(约0.5托),将压力维持在70Pa并进行缩聚反应。第二反应器内的最终温度为280℃。当第二反应器内的搅拌器达到提前设定的指定的搅拌力时,终止缩聚反应。
接下来,仍为熔融状态的同时将反应液转移至双螺杆挤出机,以对应于碳酸铯的摩尔量的四倍量经由双螺杆挤出机的第一供给口供给对甲苯磺酸丁酯并与反应液混炼,之后通过双螺杆挤出机的冲模将反应液以线料形式挤出,然后用刀具切断,从而获得聚碳酸酯树脂丸粒。
所得的聚碳酸酯树脂(A1-5)的物理性质如下。
铅笔硬度:2H
粘均分子量(Mv):26,000
(6)聚碳酸酯树脂(A1-6)的生产:
通过将碳酸铯的水溶液添加至40.83摩尔(9.32kg)的BPA、95.26摩尔(24.42kg)的BPC、和143.57摩尔(30.76kg)的DPC中以使碳酸铯的量相对于1摩尔的二羟基化合物为2μmol来制备混合物。接下来,将混合物放入具有200L内部容积、并装备有搅拌器、传热介质夹套、真空泵和回流冷凝器的第一反应器。
接下来,将第一反应器内的压力减少至1.33kPa(10托)然后用氮气将第一反应器内部恢复至大气压的过程重复5次,之后用氮气置换第一反应器内部。接着氮气置换,经由传热介质夹套中的具有230℃的温度的传热介质逐渐增加第一反应器的温度,从而溶解混合物。然后以55rpm旋转搅拌器并通过控制传热介质夹套内的温度将第一反应器内的温度维持在220℃。接下来,在将为第一反应器内的BPC与DPC之间的低聚反应的副产物的苯酚除去的同时,在40分钟内将第一反应器内的压力从101.3kPa(760托)的绝对压力减少至13.3kPa(100托)。
接下来,将第一反应器内的压力维持在13.3kPa,并在持续馏出苯酚的同时,在150分钟内进行酯交换反应。
用氮气将体系内的压力恢复至101.3kPa的绝对压力然后增加至0.2MPa的表压,并经由已提前加热至200℃以上的转移配管将第一反应器内的低聚物转移至第二反应器。此外,第二反应器具有200L内部容积,装备有搅拌器、传热介质夹套、真空泵和回流冷凝器,内部压力为大气压,且内部温度控制为240℃。
接下来,在8rpm下搅拌转移至第二反应器的低聚物,经由传热介质夹套增加第二反应器内的温度,并在40分钟内将第二反应器内的压力从101.3kPa的绝对压力减少至13.3kPa。接下来,持续增加温度,在40分钟内将内部压力从13.3kPa的绝对压力减少至399Pa(3托),并将已馏出的苯酚除至体系外。持续增加温度,而且一旦第二反应器内的压力达到70Pa的绝对压力(约0.5托),将压力维持在70Pa并进行缩聚反应。第二反应器内的最终温度为280℃。当第二反应器内的搅拌器达到提前设定的指定的搅拌力时,终止缩聚反应。
接下来,仍为熔融状态的同时将反应液转移至双螺杆挤出机,以对应于碳酸铯的摩尔量的四倍量经由双螺杆挤出机的第一供给口供给对甲苯磺酸丁酯并与反应液混炼,之后通过双螺杆挤出机的冲模将反应液以线料形式挤出,然后用刀具切断,从而获得聚碳酸酯树脂丸粒。
所得的聚碳酸酯树脂(A1-6)的物理性质如下。
铅笔硬度:H
粘均分子量(Mv):25,500
以下聚碳酸酯树脂用作聚碳酸酯树脂(A2)。
通过使用双酚A作为起始材料的界面聚合而获得的聚碳酸酯树脂
由Mitsubishi Engineering-Plastics Corporation制造的产品名"IupilonS-3000"
铅笔硬度:2B
粘均分子量(Mv):21,000
此外,通过在二氯甲烷中溶解聚碳酸酯树脂(浓度为6.0g/L),使用乌氏粘度计在20℃下测量比粘度(ηsp),然后由使用下式计算粘均分子量(Mv)来计算聚碳酸酯树脂的粘均分子量(Mv)。
ηsp/C=[η](1+0.28ηsp)
[η]=1.23×10-4Mv0.83
另外,聚碳酸酯树脂的铅笔硬度为根据JIS K 7152通过测量由在280℃机筒温度和80℃模具温度下使用注射成型机(由Japan Steel Works,Ltd.制造的J55AD)的注射成型而获得的多目的样品的表面硬度、根据JIS K 5600-5-4在1,000g负载下使用铅笔硬度试验机(由Toyo Seiki Seisaku-sho,Ltd.制造)而获得的值。
[(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B)]
在以下生产例中获得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用作(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B)。
将200质量份的去离子水、0.3质量份的下述分散剂、0.5质量份的硫酸钠、0.3质量份的2,2’-偶氮二异丁腈、33质量份的甲基丙烯酸苯酯、66质量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1质量份的丙烯酸甲酯和1.8质量份的正辛基硫醇(n-octylmercaptan)放入装备有温度计、氮气入口管、回流冷凝器和搅拌装置的可加热反应容器(heatable reaction vessel),用氮气置换反应容器并加热至80℃。通过搅拌4小时并用水洗净所得的珠状聚合物然后干燥来获得(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
分散剂:所用分散剂通过将由70质量份的甲基丙烯酸钾与30质量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而获得的聚合物,和由65质量份的2-磺乙基丙烯酸钠、10质量份的甲基丙烯酸钾与25质量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而获得的聚合物以1:1的质量比混合,然后得到该聚合物混合物的10%水溶液来获得。
所得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具有33/67的芳族(甲基)丙烯酸酯单元(b1)/甲基丙烯酸甲酯(b2)的质量比,2H的铅笔硬度,和14,000的质均分子量。该质均分子量为使用三氯甲烷作为溶剂由凝胶渗透色谱法计算的聚苯乙烯换算的质均分子量。
[稳定剂]
磷系稳定剂:
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
由ADEKA Corporation制造的产品名"ADK Stab 2112"(表中示出为"稳定剂")
[抗氧化剂]
受阻酚系抗氧化剂:
季戊四醇四[3-(3,5-二-叔丁基-4-羟苯基)丙酸酯]
由BASF Corporation制造的产品名"Irganox 1010"(表中示出为"抗氧化剂")
(实施例1-14和比较例1-5)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丸粒的生产方法]
根据下表中示出的组成(质量份)将上述树脂和添加剂共混并混合,在280℃机筒温度下使用双螺杆挤出机(由Japan Steel Works,Ltd.制造的"TEX30XCT")混炼,从而生产之后成形为丸粒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铅笔硬度和雾度评价用样品的制备]
上述丸粒在80℃下干燥5小时,然后在260-280℃预设料筒温度、80℃模具温度和100rpm螺杆转速下使用注射成型机(由Japan Steel Works,Ltd.制造的"J55-60H")以30mm/秒的注射速度注射成型为具有90mm×50mm尺寸和3mm厚度的板状样品。此外,使用与上述相同的方法制备用于测量聚碳酸酯树脂(A1-1)至(A1-6)和(A2)的铅笔硬度值的样品。
[总透光率评价用样品的制备]
上述丸粒在80℃下干燥5小时,然后在260-280℃预设料筒温度、80℃模具温度和100rpm螺杆转速下使用注射成型机(由Japan Steel Works,Ltd.制造的"J55-60H")以30mm/秒的注射速度注射成型为三段板(three-step plates)(具有有50mm宽度,90mm长度,和3mm、2mm和1mm厚度的三段形状)。
[ISO多目的样品的制备]
在80℃下干燥上述丸粒5小时,然后在260-280℃预设料筒温度、80℃模具温度和100rpm螺杆转速下通过使用注射成型机(由Japan Steel Works,Ltd.制造的"J55-60H"),使用2.0秒注射时间和40秒成型周期成型ISO多目的样品(具有3mm的厚度)。
[铅笔硬度的测量]
根据JIS K 5600-5-4,在1,000g负载下使用由Toyo Seiki Seisaku-sho,Ltd.制造的"铅笔硬度试验机"测量如上所述制备的板状样品(具有90mm×50mm尺寸和3mm厚度)的铅笔硬度。
[雾度的测量]
根据JIS K 7136,使用由Nippon Denshoku Industries Co.,Ltd.制造的NDH6000雾度计测量如上所述制备的板状样品(具有90mm×50mm尺寸和3mm厚度)的雾度值。较低的雾度值表明优良的透明性,而较高的雾度值表明浑浊的外观。
[总透光率]
根据JIS K 7105,使用由Nippon Denshoku Industries Co.,Ltd.制造的NDH-2000雾度计测量如上所述制备的三段板的具有3mm厚度的部分的总透光率。
[毕卡冲击强度]
根据ISO 179,在如上所述制备的ISO多目的样品(具有3mm厚度)中切出缺口(notches),并在23℃下测量缺口样品的毕卡冲击强度(单位:kJ/m2)。
[成型时白化的有无]
上述丸粒在80℃下干燥5小时,在260-280℃预设料筒温度、80℃模具温度和100rpm螺杆转速下使用注射成型机(由Japan Steel Works,Ltd.制造的"J55-60H")以200mm/秒和300mm/秒的注射速度注射成型为三段板(具有有50mm宽度,90mm长度,和3mm、2mm和1mm厚度的三段形状),并判断在所得的三段板的边缘部是否可看到白化。在板的边缘部看不到白化的情况在表中示出为"否",而在板的大部分边缘部或板的至少一部分边缘部看到白化的情况在表中示出为"是"。
[MVR]
丸粒在80℃下干燥4小时以上,在由Toyo Seiki Seisaku-sho,Ltd.制造的熔融指数仪中,根据ISO 1133,在300℃测量温度和11.8N负载下测量MVR值(单位:cm3/10分钟)。
这些试验的结果如表1至表3所示。
表1
表2
表3
从表1和表2清楚表明,实施例中获得的成型品显示出优良的表面硬度、流动性、和成型时的耐白化性,显示出归因于低雾度值的优良的透明性,显示出高的总透光率,并还显示出良好的耐冲击性。
因此,应了解到通过满足本发明的全部要求而首次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即提供显示出高表面硬度和优良的耐磨耗性及透明性、几乎不发生成型时白化的问题、并显示出优良的薄壁成型性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显示出优良的机械特性,显示出高表面硬度和优良的耐磨耗性及透明性,几乎不发生成型时白化的问题,并显示出优良的薄壁成型性,且因此可有利地用于各种领域,如汽车、电气/电子仪器和住宅,且在工业方面极其有用。

Claims (12)

1.一种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相对于100质量份的包含具有由以下通式(1)表示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的聚碳酸酯树脂(A),包含
3-200质量份的包含芳族(甲基)丙烯酸酯单元(b1)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单元(b2)、(b1)/(b2)质量比为5-80/95-20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B),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B)的质均分子量为5,000-30,0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B)的含量为15-45质量份,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述聚碳酸酯树脂(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具有由通式(1)表示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的比例为所述聚碳酸酯树脂(A)的80质量%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聚碳酸酯树脂(A)包含60-90质量%的所述具有由通式(1)表示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和40-10质量%的具有由以下通式(2)表示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
通式(2)中,X表示以下的任一,
R1和R2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且Z表示键合至碳原子(C)以形成任选取代的具有6-12个碳原子的脂环族烃的基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通式(2)中X为异丙叉基。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具有由通式(1)表示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的粘均分子量为15,000-35,000,且所述具有由通式(2)表示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的粘均分子量为10,000-28,000。
7.一种成型品,其通过注射成型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而获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型品,其在260-340℃的料筒温度和100-5,000mm/秒的注射速度下注射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成型品,其具有2mm以下的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型品,其中所述成型品为汽车内装面板、汽车车灯玻璃、窗、壳体、游戏机部件、触控面板和光导的任一种。
11.一种片或膜,其通过挤出成型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而获得。
12.一种便携式显示单元的保护窗、显示装置用部件、显示装置用罩、保护装置用部件、或汽车部件,其各自使用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片或膜。
CN201380057664.5A 2012-09-05 2013-09-02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品 Active CN1047690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95049 2012-09-05
JP2012195049 2012-09-05
JP2013-109571 2013-05-24
JP2013109571A JP6250305B2 (ja) 2013-05-24 2013-05-24 ライトガイド
PCT/JP2013/073492 WO2014038500A1 (ja) 2012-09-05 2013-09-02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成形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69039A CN104769039A (zh) 2015-07-08
CN104769039B true CN104769039B (zh) 2016-08-24

Family

ID=50237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57664.5A Active CN104769039B (zh) 2012-09-05 2013-09-02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品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617416B2 (zh)
EP (1) EP2894198B1 (zh)
KR (1) KR102048198B1 (zh)
CN (1) CN104769039B (zh)
WO (1) WO20140385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056542B1 (en) 2013-10-07 2018-11-28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meth)acrylic copolymer,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product of said resin composition
JP2015208961A (ja) * 2014-04-28 2015-11-24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多層樹脂シート、液晶保護シート、建築基材用窓材、産業機械用窓材、または商品陳列什器用窓材。
WO2016007743A1 (en) * 2014-07-09 2016-01-14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In mold decoration of a film laminated substrate
EP3196249B1 (en) * 2014-08-29 2023-06-28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meth)acrylate resin material, surface hardness enhancer,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article
EP3205695A4 (en) * 2014-10-10 2018-06-06 NOF Corporation Surface physical property modifier composition,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containing same, and resin molded article therefrom
EP3255101B1 (en) * 2015-02-05 2019-05-01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and article molded therefrom
KR101898108B1 (ko) * 2015-03-30 2018-09-12 미쯔비시 가스 케미칼 컴파니, 인코포레이티드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것을 이용한 성형체
US11441030B2 (en) 2015-10-02 2022-09-13 Teijin Limited Resin composition and film formed from same
CN106336552A (zh) * 2016-08-30 2017-01-18 裴寿益 一种绝缘隔音新材料
CN111108152B (zh) * 2017-10-17 2023-03-31 三菱工程塑料株式会社 树脂组合物和成型品
WO2019078162A1 (ja) 2017-10-17 2019-04-25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品
CN111936880B (zh) * 2018-05-02 2024-01-02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毫米波雷达用罩和具备该罩的毫米波雷达模块
CN112969758B (zh) * 2018-11-08 2023-06-13 三菱工程塑料株式会社 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CN115836110A (zh) * 2020-09-30 2023-03-21 三菱工程塑料株式会社 树脂组合物、成型品和带硬涂层的成型品
CN114274639A (zh) * 2021-12-28 2022-04-05 上海品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共挤透明高抗冲抗静电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11111A (en) * 1993-10-18 2000-01-04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Hydroxy-phenoxyether polymer thermoplastic composites
WO1997020878A1 (fr) * 1995-12-04 1997-06-12 Idemitsu Kosan Co., Ltd. Resine de polycarbonate, resine de polycarbonate reticulee et photorecepteur electrophotographique
JPH1160878A (ja) * 1997-08-11 1999-03-05 Teijin Chem Ltd 光高反射樹脂組成物
JP4104707B2 (ja) 1997-11-27 2008-06-18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導光板
JP3516908B2 (ja) * 2000-08-18 2004-04-05 出光石油化学株式会社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品
JP4223279B2 (ja) 2002-12-27 2009-02-12 Sabicイノベーティブプラスチッ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該組成物から得られた成形品
WO2006057276A1 (ja) * 2004-11-26 2006-06-01 Mitsui Chemicals, Inc. ディスプレイ用窓材
US7521119B2 (en) 2005-07-07 2009-04-21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Windows and other articles made from DMBPC polycarbonate homopolymer and copolymer
JP4827458B2 (ja) 2005-08-19 2011-11-30 ダイセル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帯電防止性及び透明性を有す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CN101454210B (zh) * 2006-05-25 2011-12-07 阿科玛股份有限公司 透明的聚碳酸酯混合物
JP2007326938A (ja) 2006-06-07 2007-12-20 Mitsubishi Engineering Plastics Corp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樹脂成形体
JP5049033B2 (ja) * 2007-03-08 2012-10-1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8249896A (ja) * 2007-03-29 2008-10-16 Fujifilm Corp 偏光板用保護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KR101170383B1 (ko) * 2008-12-26 2012-08-01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내스크래치성 및 유동성이 우수한 폴리카보네이트계 수지 조성물
JP5267488B2 (ja) * 2010-03-11 2013-08-21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積層体
JP5922877B2 (ja) * 2010-03-31 2016-05-24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成形体
EP2572879B1 (en) * 2010-05-21 2018-08-01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
JP2012036264A (ja) * 2010-08-05 2012-02-23 Mitsubishi Engineering Plastics Corp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成形品
US9115283B2 (en) * 2011-03-31 2015-08-25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Heat resistant clear polycarbonate-polysiloxane compound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94198B1 (en) 2017-11-29
CN104769039A (zh) 2015-07-08
KR102048198B1 (ko) 2019-11-25
KR20150053757A (ko) 2015-05-18
US20150210851A1 (en) 2015-07-30
WO2014038500A1 (ja) 2014-03-13
EP2894198A1 (en) 2015-07-15
EP2894198A4 (en) 2015-08-19
US9617416B2 (en) 2017-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69039B (zh)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品
JP5589128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成形品
CN102959012B (zh)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成型品
CN102656231B (zh)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以及将其成型而得到的成型体、膜、板和注射成型品
CN102741346B (zh)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以及成形体
US9777152B2 (en)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and molded article of this resin composition
CN104262927A (zh)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以及使用该组合物得到的成型品、膜、板、注塑成型品
US9771477B2 (en)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and molded article of this resin composition
CN107735452A (zh) 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CN103380176A (zh)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和成型品
TW201731909A (zh) 聚碳酸酯樹脂
JP2009191226A (ja) 光拡散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TW201641592A (zh) 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及成形品
CN103370373A (zh)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CN104302682A (zh) 经由受控自由基聚合的聚碳酸酯共聚物
JP2011122157A (ja) 改良された機械的特性を有する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組成物
JPH05339390A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フィルム
JP6055655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成形品
CN110461904B (zh) 热塑性树脂的制造方法
JP2002371179A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2009108149A (ja)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2023119566A (ja) 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からなる成形品
JP2004175947A (ja) 芳香族―脂肪族共重合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WO2022260073A1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体
WO2022114157A1 (ja) 樹脂組成物、成形体及びマクロモノマー共重合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Co-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ENGINEERING-PLASTICS Corp.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Co-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ENGINEERING-PLASTICS Corp.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RAYON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906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Co-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ENGINEERING-PLASTICS Corp.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RAY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Co-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ENGINEERING-PLASTICS Corp.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08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ENGINEERING-PLASTICS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