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36110A - 树脂组合物、成型品和带硬涂层的成型品 - Google Patents

树脂组合物、成型品和带硬涂层的成型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36110A
CN115836110A CN202180048333.XA CN202180048333A CN115836110A CN 115836110 A CN115836110 A CN 115836110A CN 202180048333 A CN202180048333 A CN 202180048333A CN 115836110 A CN115836110 A CN 1158361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mass
resin composition
parts
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4833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西野阳平
吉田沙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ngineering Plast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ngineering Plastics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ngineering Plast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8361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361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7/00Use of ingredient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 C08K7/02Fibres or whiskers
    • C08K7/04Fibres or whiskers inorganic
    • C08K7/14Glas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3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8L33/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which oxygen atoms are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69/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polycarbonates;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3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33/04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9/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carbonates;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75/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75/04Polyurethanes
    • C08J2375/14Polyurethanes ha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6Forming abrasion-resistant coatings; Forming surface-hardening coat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02Physical properties
    • C08K2201/003Additives being defined by their diame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2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 C08L2205/02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hierarchy C08L, and differing only in parameters such as density, comonomer content, molecular weight, struc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3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透明性和机械强度优异的树脂组合物、以及成型品和带硬涂层的成型品。一种树脂组合物,其相对于树脂成分100质量份包含玻璃填充剂5~100质量份,树脂成分包含含有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40~85质量份和聚碳酸酯树脂以外的其他热塑性树脂15~60质量份,树脂成分的折射率与玻璃填充剂的折射率之差的绝对值为0.0042以下,树脂成分的依据ISO 19252的动摩擦系数为0.40以下。式(1)中,R1表示甲基。

Description

树脂组合物、成型品和带硬涂层的成型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树脂组合物、成型品和带硬涂层的成型品。特别是,涉及以聚碳酸酯树脂为主要成分的树脂组合物。
背景技术
聚碳酸酯树脂作为耐冲击性、耐热性、透明性优异的热塑性树脂,具有汽车内装面板或汽车的前照灯透镜、手机或便携信息终端、液晶电视、个人计算机的壳体等广泛的用途,此外,与无机玻璃相比轻量且生产率也优异,因此还用于汽车车窗用途等。
近年来,尝试了在聚碳酸酯树脂中混配玻璃填充剂,在提高机械强度的同时提高透明性。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相对于由质均分子量为15,000~40,000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60~85质量%和芳香族(甲基)丙烯酸酯单元(b1)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单元(b2)的质量比(b1/b2)为5~50/50~95且质均分子量为5,000~30,000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合物(B)15~40质量%构成的树脂成分100质量份,含有E玻璃增强材料(C)1~100质量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463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如上所述,尝试了在聚碳酸酯树脂中混配玻璃填充剂,在提高机械强度的同时提高透明性。但是,在聚碳酸酯树脂中混配玻璃填充剂,在提高机械强度的同时维持透明性是困难的。即,在聚碳酸酯树脂中混配了玻璃填充剂的情况下,机械强度提高,但由于聚碳酸酯树脂与玻璃填充剂的折射率不同,因此光发生散射,透明性差。另外,若在聚碳酸酯树脂中混配玻璃填充剂,则在所得到的成型品的表面存在玻璃填充剂,导致成型品表面粗糙,使透明性降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该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明性和机械强度优异的树脂组合物、以及成型品和带硬涂层的成型品。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基于上述课题,本发明人发现,通过在聚碳酸酯树脂中混配其他热塑性树脂,减小与玻璃填充剂的折射率之差,此外降低树脂成分的动摩擦系数,能够解决上述课题。
具体而言,通过下述手段解决了上述课题。
<0>一种树脂组合物,其包含树脂成分和玻璃填充剂,上述树脂成分包含含有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和聚碳酸酯树脂以外的其他热塑性树脂,上述树脂成分的折射率与上述玻璃填充剂的折射率之差的绝对值为0.0042以下,上述树脂成分的依据ISO 19252的动摩擦系数为0.40以下。
式(1)
【化1】
Figure BDA0004040400240000021
(式(1)中,R1表示甲基,R2表示氢原子或甲基,X1表示下述任一式,
【化2】
Figure BDA0004040400240000022
R3和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Z表示与C键合而形成碳原子数为6~12的具有或不具有取代基的脂环式烃的基团。)
<1>一种树脂组合物,其相对于树脂成分100质量份包含玻璃填充剂5~100质量份,上述树脂成分包含含有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40~85质量份和聚碳酸酯树脂以外的其他热塑性树脂15~60质量份,上述树脂成分的折射率与上述玻璃填充剂的折射率之差的绝对值为0.0042以下,上述树脂成分的依据ISO 19252的动摩擦系数为0.40以下。
式(1)
【化3】
Figure BDA0004040400240000031
(式(1)中,R1表示甲基,R2表示氢原子或甲基,X1表示下述任一式,
【化4】
Figure BDA0004040400240000032
R3和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Z表示与C键合而形成碳原子数为6~12的具有或不具有取代基的脂环式烃的基团。)
<2>如<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聚碳酸酯树脂还包含式(2)所示的结构单元。
式(2)
【化5】
Figure BDA0004040400240000033
(式(2)中,X2表示下述任一式,
【化6】
Figure BDA0004040400240000034
R3和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Z表示与C键合而形成碳原子数为6~12的具有或不具有取代基的脂环式烃的基团。)
<3>如<1>或<2>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聚碳酸酯树脂以外的其他热塑性树脂的折射率为1.4900~1.5500。
<4>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树脂成分中,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的比例为15质量%以上。
<5>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其他热塑性树脂为(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
<6>如<5>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包含芳香族(甲基)丙烯酸酯单元(b1)。
<7>如<5>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包含芳香族(甲基)丙烯酸酯单元(b1)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单元(b2),其质量比(b1/b2)为5~50/50~95。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玻璃填充剂包含具有扁平截面的玻璃纤维。
<9>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在频率1GHz下利用扰动法测定的介质损耗角正切为0.0060以下。
<10>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相对于上述树脂成分100质量份包含玻璃填充剂10~100质量份,在设聚碳酸酯树脂与其他热塑性树脂的合计为100质量份时,上述树脂成分包含聚碳酸酯树脂以外的其他热塑性树脂16~40质量份。
<11>一种成型品,其由<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形成。
<12>如<11>所述的成型品,其为显示器用部件、便携信息终端部件、家用电器产品或室内器具。
<13>一种带硬涂层的成型品,其在<11>或<12>所述的成型品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硬涂层。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透明性和机械强度优异的树脂组合物、以及成型品和带硬涂层的成型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以下简称为“本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本实施方式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本发明不仅限定于本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是以包含记载于其前后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和上限值的含义使用。
本说明书中,只要不特别记载,则各种物性值和特性值为23℃下的值。
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酯”表示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两者或任一者。
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的特征在于,相对于树脂成分100质量份包含玻璃填充剂5~100质量份,上述树脂成分包含含有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40~85质量份和聚碳酸酯树脂以外的其他热塑性树脂15~60质量份,上述树脂成分的折射率与上述玻璃填充剂的折射率之差的绝对值为0.0042以下,上述树脂成分的依据ISO 19252的动摩擦系数为0.40以下。
式(1)
【化7】
Figure BDA0004040400240000051
式(1)中,R1表示甲基,R2表示氢原子或甲基,X1表示下述任一式,
【化8】
Figure BDA0004040400240000052
R3和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Z表示与C键合而形成碳原子数为6~12的具有或不具有取代基的脂环式烃的基团。
通过为这种构成,可得到透明性和机械强度优异的树脂组合物。推测其理由如下。即,通过在树脂成分中混配玻璃填充剂,能够提高所得到的成型品的机械强度。但是,推测聚碳酸酯树脂与玻璃填充剂的折射率之差大,会使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的透明性降低。因此推测,作为聚碳酸酯树脂混配透明性高的聚碳酸酯树脂,进而混配折射率比玻璃填充剂低的热塑性树脂,使树脂组合物中的树脂成分与玻璃填充剂的折射率之差为规定的范围以下,由此能够提高透明性。另外,推测通过使树脂成分的动摩擦系数为0.40以下,玻璃填充剂容易进入树脂成分中,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基于成型品的表面粗糙的光散射。
本实施方式中,进而通过为上述构成,可得到成型性优异、表面硬度高、介质损耗角正切低的树脂组合物。
<树脂成分>
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包含树脂成分。树脂成分包含含有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和聚碳酸酯树脂以外的其他热塑性树脂。通过在聚碳酸酯树脂中混配热塑性树脂(通常是折射率低于聚碳酸酯的树脂),能够使树脂成分的折射率接近玻璃填充剂的折射率。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树脂成分的依据ISO 19252的动摩擦系数为0.40以下。通过使树脂成分的动摩擦系数为0.40以下,玻璃填充剂容易进入树脂成分中,能够有效地抑制基于成型品的表面粗糙的光散射。
式(1)
【化9】
Figure BDA0004040400240000061
式(1)中,R1表示甲基,R2表示氢原子或甲基,X1表示下述任一式,
【化10】
Figure BDA0004040400240000062
R3和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Z表示与C键合而形成碳原子数为6~12的具有或不具有取代基的脂环式烃的基团。
《动摩擦系数》
本实施方式中的树脂成分的依据ISO 19252的动摩擦系数为0.40以下。通过使树脂成分的动摩擦系数为0.40以下,玻璃填充剂容易进入树脂成分中,能够有效地抑制基于成型品的表面粗糙的光散射。
上述动摩擦系数优选为0.39以下、更优选为0.37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36以下、进而优选为0.35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0.34以下、再进一步优选为0.33以下。对上述动摩擦系数的下限值没有特别限定,但实际为0.01以上,即使为0.20以上也充分满足要求性能。
《树脂成分的含量》
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中的树脂成分(聚碳酸酯树脂与其他热塑性树脂的合计)的含量在树脂组合物中优选为10质量%以上、优选为59质量%以上、更优选为60质量%以上、进而可以为70质量%以上、特别是可以为75质量%以上。通过为上述下限值以上,具有由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成型品的冲击强度和耐热性进一步提高的倾向。另外,从成型品的表面硬度和树脂组合物的流动性等方面出发,上述含量的上限值在树脂组合物中优选为9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91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0质量%以下、进而优选为85质量%以下。
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中,聚碳酸酯树脂与(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合计更优选满足上述范围。
《树脂成分的折射率》
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中的树脂成分的折射率例如为1.5942以下、进而为1.5930以下、特别是为1.5920以下。另外,树脂成分的折射率例如为1.5458以上、进而为1.5470以上、特别是为1.5480以上。折射率根据后述实施例的记载来测定。
《聚碳酸酯树脂》
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聚碳酸酯树脂含有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通过含有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能够提高树脂成分的透明性。此外,能够提高所得到的成型品的表面硬度。另外,能够降低所得到的成型品的介质损耗角正切。
式(1)
【化11】
Figure BDA0004040400240000071
式(1)中,R1表示甲基,R2表示氢原子或甲基,X1表示下述任一式,
【化12】
Figure BDA0004040400240000081
R3和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Z表示与C键合而形成碳原子数为6~12的具有或不具有取代基的脂环式烃的基团。
作为Z与C键合而形成的脂环式烃,可以举出亚环己基、亚环庚基、亚环十二烷基、亚金刚烷基、亚环十二烷基等亚环烷基。作为Z与C键合而形成的具有取代基的脂环式烃,可以举出上述的脂环式烃基的甲基取代体、乙基取代体等。这些之中,优选亚环己基、亚环己基的甲基取代体(优选3,3,5-三甲基取代体)、亚环十二烷基。
式(1)中,X1
【化13】
Figure BDA0004040400240000082
的情况下,R3和R4优选至少一者为甲基,更优选两者为甲基。
另外,X1
【化14】
Figure BDA0004040400240000083
的情况下,Z和与上述式(1)中的2个苯基键合的碳C键合,形成碳原子数为6~12的2价脂环式烃基,作为2价脂环式烃基,可以举出例如亚环己基、亚环庚基、亚环十二烷基、亚金刚烷基、亚环十二烷基等亚环烷基。作为被取代的基团,可以举出它们的具有甲基取代基、乙基取代基的基团等。其中,优选亚环己基、亚环己基的甲基取代体(优选3,3,5-三甲基取代体)、亚环十二烷基。
式(1)中,X1优选下述结构。
【化15】
Figure BDA0004040400240000091
作为上述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的优选具体例,为2,2-双(4-羟苯基)丙烷、即由双酚A构成的结构单元(碳酸酯结构单元)。
本实施方式中,聚碳酸酯树脂可以仅包含1种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也可以包含2种以上。
本实施方式中,聚碳酸酯树脂优选还包含式(2)所示的结构单元。通过包含式(2)所示的结构单元,具有耐热性进一步提高的倾向。
式(2)
【化16】
Figure BDA0004040400240000092
式(2)中,X2表示下述任一式,
【化17】
Figure BDA0004040400240000093
R3和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Z表示与C键合而形成碳原子数为6~12的具有或不具有取代基的脂环式烃的基团。
式(2)中,X2
【化18】
Figure BDA0004040400240000101
的情况下,R3和R4优选至少一者为甲基,更优选两者为甲基。
另外,X2
【化19】
Figure BDA0004040400240000102
的情况下,Z和与上述式(2)中的2个苯基键合的碳C键合,形成碳原子数为6~12的2价脂环式烃基,作为2价脂环式烃基,可以举出例如亚环己基、亚环庚基、亚环十二烷基、亚金刚烷基、亚环十二烷基等亚环烷基。作为被取代的基团,可以举出它们的具有甲基取代基、乙基取代基的基团等。其中,优选亚环己基、亚环己基的甲基取代体(优选3,3,5-三甲基取代体)、亚环十二烷基。
式(2)中,X2优选下述结构。
【化20】
Figure BDA0004040400240000103
本实施方式中,聚碳酸酯树脂可以仅包含1种式(2)所示的结构单元,也可以包含2种以上。
本实施方式中,聚碳酸酯树脂可以包含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和式(2)所示的结构单元以外的其他结构单元。作为其他结构单元,可示例出以下所示的来自二羟基化合物的结构单元。
双(4-羟苯基)甲烷、2,2-双(4-羟苯基)丁烷、2,2-双(4-羟苯基)戊烷、2,2-双(4-羟苯基)-4-甲基戊烷、2,2-双(4-羟基-3-甲基苯基)丙烷、2,2-双(4-羟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2,2-双(4-羟基-3-(1-甲基乙基)苯基)丙烷、2,2-双(4-羟基-3-叔丁基苯基)丙烷、2,2-双(4-羟基-3-(1-甲基丙基)苯基)丙烷、2,2-双(4-羟基-3-环己基苯基)丙烷、2,2-双(4-羟基-3-苯基苯基)丙烷、1,1-双(4-羟苯基)癸烷、1,1-双(4-羟苯基)环己烷、1,1-双(4-羟苯基)-1-苯基乙烷、1,1-双(4-羟苯基)苯基甲烷、1,1-双(4-羟基-3-甲基苯基)环己烷、1,1-双(4-羟基-3,5-二甲基苯基)环己烷、1,1-双(4-羟基-3-(1-甲基乙基)苯基)环己烷、1,1-双(4-羟基-3-叔丁基苯基)环己烷、1,1-双(4-羟基-3-(1-甲基丙基)苯基)环己烷、1,1-双(4-羟基-3-环己基苯基)环己烷、1,1-双(4-羟基-3-苯基苯基)环己烷、1,1-双(4-羟基-3-甲基苯基)-1-苯基乙烷、1,1-双(4-羟基-3,5-二甲基苯基)-1-苯基乙烷、1,1-双(4-羟基-3-(1-甲基乙基)苯基)-1-苯基乙烷、1,1-双(4-羟基-3-叔丁基苯基)-1-苯基乙烷、1,1-双(4-羟基-3-(1-甲基丙基)苯基)-1-苯基乙烷、1,1-双(4-羟基-3-环己基苯基)-1-苯基乙烷、1,1-双(4-羟基-3-苯基苯基)-1-苯基乙烷、1,1-双(4-羟苯基)环戊烷、1,1-双(4-羟苯基)环辛烷、4,4’-(1,3-亚苯基二异亚丙基)双酚、4,4’-(1,4-亚苯基二异亚丙基)双酚、9,9-双(4-羟苯基)芴、9,9-双(4-羟基-3-甲基苯基)芴、4,4’-二羟基二苯甲酮、4,4’-二羟基苯基醚、4,4’-二羟基联苯、1,1-双(4-羟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1,1-双(4-羟基-6-甲基-3-叔丁基苯基)丁烷。
另外,作为其他结构单元的一个实施方式,可以参考国际公开第2017/099226号的0008段中记载的式(2)所示的结构单元、国际公开第2017/099226号的0043~0052段的记载、日本特开2011-046769号公报的记载,将这些内容引入本说明书中。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聚碳酸酯树脂中,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的比例优选为1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5质量%以上、进而优选为45质量%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50质量%以上、再进一步优选为70质量%以上、特别进一步优选为80质量%以上。通过为上述下限值以上,具有所得到的成型品的透明性进一步提高的倾向,并且具有能够提高成型品的表面硬度、进而能够降低介质损耗角正切的倾向。另外,上述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的比例优选为9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90质量%以下、也可以为84质量%以下。通过为上述上限值以下,具有负荷变形温度进一步升高的倾向。
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聚碳酸酯树脂中的上述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与式(2)所示的结构单元的合计优选占除末端基团外的全部结构单元的90质量%以上,更优选占9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占99质量%以上。作为上述合计的上限,为100质量%以下。
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聚碳酸酯树脂优选下述方式。
(A1)含有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
(A2)含有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与含有式(2)所示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的共混物
(A3)含有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和式(2)所示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
(A4)含有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与含有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和式(2)所示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的共混物
(A5)含有式(2)所示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与含有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和式(2)所示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的共混物
(A6)含有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含有式(2)所示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与含有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和式(2)所示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的共混物
(A7)上述(A1)~(A6)中,构成聚碳酸酯树脂或其共混物的聚碳酸酯树脂包含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与式(2)所示的结构单元以外的其他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
(A8)上述(A1)~(A7)的聚碳酸酯树脂或共混物、与由其他结构单元构成的聚碳酸酯树脂的共混物
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聚碳酸酯树脂的折射率例如为1.5600以上、进而为1.5700以上、特别是为1.5800以上。另外,聚碳酸酯树脂的折射率的上限值优选为1.6500以下、更优选为1.64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6300以下、进而优选为1.6200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1.6100以下。
折射率根据后述实施例的记载进行测定。在包含2种以上聚碳酸酯树脂的情况下,为混合物的折射率。
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聚碳酸酯树脂的粘均分子量(Mv)的下限值优选为5,000以上、更优选为8,0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000以上、进而优选为12,000以上。另外,Mv的上限值优选为32,000以下、更优选为30,0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9,000以下、进而优选为27,000以下。
通过使粘均分子量为上述下限值以上,可得到成型性提高且机械强度高的成型品。另外,通过为上述上限值以下,树脂组合物的流动性提高,也能有效地制造薄壁的成型品等。
在树脂组合物包含2种以上聚碳酸酯树脂的情况下,为将各聚碳酸酯树脂的粘均分子量乘以质量分数而得的值的合计。
特别是,含有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的粘均分子量优选为20,000~30,000、更优选为20,000~28,000。另外,含有式(2)所示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的粘均分子量优选为12,000~28,000、更优选为18,000~27,000。
粘均分子量(Mv)根据后述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
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聚碳酸酯树脂(含有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和式(2)所示的结构单元的全部聚碳酸酯树脂)可示例出根据ISO 15184测定的铅笔硬度为3B~2H,优选2B~2H。铅笔硬度根据后述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
特别是,含有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的铅笔硬度优选为H~2H,含有式(2)所示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的铅笔硬度优选为2B~HB。
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聚碳酸酯树脂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参考例如日本特开2014-065901号公报的0027~0043段和实施例的记载,将这些内容引入本说明书中。
《聚碳酸酯树脂以外的其他热塑性树脂》
上述树脂成分包含聚碳酸酯树脂以外的其他热塑性树脂。通过包含上述其他热塑性树脂(通常是折射率低于聚碳酸酯树脂的树脂),能够降低树脂成分的折射率。
上述聚碳酸酯树脂以外的其他热塑性树脂虽然对其种类等没有特别限定,但通常选择折射率低于聚碳酸酯树脂和玻璃填充剂的树脂。具体而言,其他热塑性树脂(优选后述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的折射率优选为1.5500以下、更优选为1.54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300以下、进而优选为1.5250以下。另外,其他热塑性树脂的折射率的下限值优选为1.4900以上、更优选为1.5000以上、进而优选为1.5100以上。通过为上述下限值以上,能够进一步提高由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成型品的表面硬度。
作为其他热塑性树脂,可示例出(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MS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酰胺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聚芳酯树脂、聚砜树脂、聚苯硫醚树脂等,优选(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特别是,通过包含(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能够提高由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成型品的表面硬度,另外,能够提高树脂组合物的流动性。
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优选包含芳香族(甲基)丙烯酸酯单元(b1),优选包含芳香族(甲基)丙烯酸酯结构单元(b1)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结构单元(b2)。通过包含芳香族(甲基)丙烯酸酯结构单元(b1),能够提高与聚碳酸酯树脂的相容性,通过包含甲基丙烯酸甲酯结构单元(b2),能够提高由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成型品的表面硬度。
构成芳香族(甲基)丙烯酸酯结构单元的单体即芳香族(甲基)丙烯酸酯(b1)是指具有芳香族基团的(甲基)丙烯酸酯。作为芳香族(甲基)丙烯酸酯(b1),优选为包含苯环和/或萘环的(甲基)丙烯酸酯,更优选为包含苯环的(甲基)丙烯酸酯。作为芳香族(甲基)丙烯酸酯(b1)的具体例,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联苯酯、(甲基)丙烯酸苄酯。其中,优选为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苄酯,更优选为甲基丙烯酸苯酯。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可以仅包含1种芳香族(甲基)丙烯酸酯单元(b1),也可以包含2种以上。
构成甲基丙烯酸甲酯结构单元(b2)的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
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中,在包含芳香族(甲基)丙烯酸酯结构单元(b1)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结构单元(b2)的情况下,(b1)/(b2)的质量比优选为5~80/95~20。(b1)/(b2)的质量比更优选为5~50/50~95、进一步优选为25~50/50~75、进而优选为25~45/55~75、更进一步优选为30~40/60~70。
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包含芳香族(甲基)丙烯酸酯结构单元(b1)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结构单元(b2)的情况下,可以包含或不包含其他结构单元。在包含其他结构单元的情况下,优选苯乙烯结构单元、以及(b1)和(b2)以外的(甲基)丙烯酸酯结构单元,更优选(b1)和(b2)以外的(甲基)丙烯酸酯结构单元。作为(b1)和(b2)以外的(甲基)丙烯酸酯结构单元,可示例出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外的脂肪族(甲基)丙烯酸酯。
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中,芳香族(甲基)丙烯酸酯结构单元(b1)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结构单元(b2)的合计优选占除末端基团外的全部结构单元的90质量%以上,更优选占9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占99质量%以上。上述合计的上限可以为除末端基团外的全部结构单元的100质量%以下。
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5,000以上、更优选为10,0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3,000以上。通过为上述下限值以上,具有所得到的成型品的冲击强度、耐热性进一步提高的倾向。另外,(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30,000以下、更优选为25,0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000以下、进而优选为16,000以下。通过为上述上限值以下,具有树脂组合物的流动性进一步提高的倾向。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根据后述实施例的记载进行测定。
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的根据ISO 15184测定的铅笔硬度优选为2H或比2H更硬。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定,实际为4H或比4H更软。通过使用铅笔硬度比2H硬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能够提高所得到的成型品的表面硬度。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包含2种以上(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的情况下,优选混合物的铅笔硬度为上述范围。
铅笔硬度根据后述实施例的记载进行测定。
除了上述物质以外,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还可以采用国际公开第2014/038500号、国际公开第2013/094898号、日本特开2006-199774号公报、日本特开2010-116501号公报、日本特开2014-065901号公报、日本特开2016-27068号公报中记载的物质、以及日本特开2016-47937号公报中记载的“芳香族(甲基)丙烯酸酯”,将这些内容引入本说明书中。
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中的聚碳酸酯树脂的含量相对于树脂成分100质量份(优选将聚碳酸酯树脂与其他热塑性树脂的合计设为100质量份时)为40质量份以上、优选为50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60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8质量份以上、进而优选为70质量份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72质量份以上、再进一步优选为75质量份以上、也可以为76质量份以上。通过为上述下限值以上,具有由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成型品的冲击强度进一步提高的倾向,另外,具有能够有效地抑制树脂组合物的耐热性降低的倾向。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中的聚碳酸酯树脂的含量相对于树脂成分100质量份(优选将聚碳酸酯树脂与其他热塑性树脂的合计设为100质量份时)为85质量份以下、也可以为84质量份以下。通过为上述上限值以下,具有由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成型品的表面硬度和树脂组合物的流动性进一步提高的倾向。
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中的其他热塑性树脂(优选(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含量相对于树脂成分100质量份(优选将聚碳酸酯树脂与其他热塑性树脂的合计设为100质量份时)为15质量份以上、也可以为16质量份以上。通过为上述下限值以上,具有由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成型品的表面硬度和树脂组合物的流动性进一步提高的倾向。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中的其他热塑性树脂(优选(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含量相对于树脂成分100质量份(优选将聚碳酸酯树脂与其他热塑性树脂的合计设为100质量份时)为60质量份以下、优选为5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4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2质量份以下、进而优选为30质量份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28质量份以下、再进一步优选为25质量份以下、也可以为24质量份以下。通过为上述上限值以下,具有由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成型品的冲击强度进一步提高的倾向,另外,具有能够有效地抑制树脂组合物的耐热性降低的倾向。
<玻璃填充剂>
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包含玻璃填充剂。通过包含玻璃填充剂,能够提高所得到的成型品的机械强度。
本实施方式中的玻璃填充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广泛使用用于热塑性树脂的增强的填充剂。
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玻璃填充剂的折射率例如为1.5500以上、进而为1.5600以上、特别是为1.5700以上。另外,玻璃填充剂的折射率例如为1.5900以下、进而为1.5850以下、特别是为1.5800以下。折射率根据后述实施例的记载进行测定。
在包含2种以上玻璃填充剂的情况下,玻璃填充剂的折射率为将各玻璃填充剂的折射率乘以质量分数而得的值的合计。
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玻璃填充剂可以为纤维状、板状、珠状等任一形状,优选为纤维状。
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玻璃填充剂为纤维状的情况下,数均纤维长度(切割长度)优选为0.5~10.0mm、更优选为1.0~5.0mm。通过使用这种数均纤维长度的玻璃填充剂(玻璃纤维),能够进一步提高机械强度。数均纤维长度(切割长度)为0.5~10.0mm的玻璃纤维可示例出作为短切纤维销售的玻璃纤维。关于数均纤维长度,对于通过光学显微镜的观察得到的图像,随机抽取测定纤维长度的对象玻璃纤维,测定其长边,由所得到的测定值计算出数均纤维长度。观察的倍率为20倍,测定根数为1,000根以上,以此进行。大致相当于切割长度。
另外,玻璃纤维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长圆形、长方形、长方形的两短边加上半圆的形状、茧形等任一形状。本实施方式中,玻璃纤维的截面优选为扁平,更优选扁平率为1.5~8的扁平,进一步优选扁平率为2~6的扁平。通过使用这样的扁平玻璃纤维,能够有效地抑制光的散射,能够进一步提高所得到的成型品的透明性。
玻璃纤维的数均纤维径的下限优选为4.0μm以上、更优选为4.5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μm以上。玻璃填充剂的数均纤维径的上限优选为15.0μm以下、更优选为12.0μm以下。需要说明的是,关于玻璃纤维的数均纤维径,对于通过电子显微镜的观察得到的图像,随机抽取测定纤维径的对象玻璃纤维,在靠近中央部的部位测定纤维径,由所得到的测定值算出。观察的倍率为1,000倍,测定根数为1,000根以上,以此进行。具有圆形以外的截面的玻璃纤维的数均纤维径为换算成与截面面积相同面积的圆时的数均纤维径。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中优选使用的玻璃纤维进行说明。
玻璃纤维使用将通常供给的E玻璃、C玻璃、A玻璃、S玻璃、D玻璃、R玻璃、M玻璃等进行熔融纺丝而得到的纤维,但只要能够形成玻璃纤维就可以使用,没有特别限定。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包含E玻璃。
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玻璃纤维优选例如用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等硅烷偶联剂等表面处理剂进行了表面处理。表面处理剂的附着量优选为玻璃纤维的0.01~1质量%。进而根据需要,也可以使用用脂肪酸酰胺化合物、硅油等润滑剂、季铵盐等抗静电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等具有覆膜形成能力的树脂、具有覆膜形成能力的树脂与热稳定剂、阻燃剂等的混合物进行了表面处理的玻璃纤维。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玻璃纤维可以用集束剂进行集束。作为此时的集束剂,优选环氧系集束剂或氨基甲酸酯系集束剂。
玻璃纤维可以作为市售品获得。作为市售品,可以举出例如日本电气硝子公司制造T-187、T-286H、T-756H、T-289H、欧文斯康宁公司制造DEFT2A、PPG公司制造HP3540、日东纺公司制造CSG3PA820等。
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中的玻璃填充剂(优选玻璃纤维)的含量相对于树脂成分100质量份为5质量份以上、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15质量份以上。通过为上述下限值以上,具有所得到的成型品的机械强度进一步提高的倾向。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中的玻璃填充剂(优选玻璃纤维)的含量相对于树脂成分100质量份为100质量份以下、进而优选为90质量份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80质量份以下、再进一步优选为70质量份以下。通过为上述上限值以下,具有注射成型时的流动性提高的倾向。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中的玻璃填充剂(优选玻璃纤维)的含量优选为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以上、进而优选为15质量%以上。另外,上述玻璃填充剂(优选玻璃纤维)的含量优选为9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41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质量%以下、进而可以为30质量%以下、特别是可以为25质量%以下。
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可以仅包含1种玻璃填充剂,也可以包含2种以上。在包含2种以上的情况下,优选合计量为上述范围。
<其他成分>
除了聚碳酸酯树脂与其他热塑性树脂((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等)和玻璃填充剂以外,只要不显著损害所期望的各种物性,则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还可以根据需要含有上述以外的其他成分。若举出其他成分的示例,可以举出各种树脂添加剂等。
作为树脂添加剂,可以举出例如脱模剂(酯化合物等)、稳定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等)、紫外线吸收剂、抗静电剂、阻燃剂、阻燃助剂、染料、颜料、防雾剂、润滑剂、抗粘连剂、流动性改良剂、增塑剂、分散剂、抗菌剂等。需要说明的是,树脂添加剂可以含有1种,也可以以任意的组合和比例含有2种以上。它们的详细情况可以参考日本特开2014-065901号公报的0059~0080段的记载,将该内容引入本说明书中。
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被调整为聚碳酸酯树脂与其他热塑性树脂((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等)、玻璃填充剂、根据需要混配的树脂添加剂(例如酯化合物、稳定剂)的合计为100质量%。
《脱模剂》
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可以包含脱模剂。通过包含脱模剂,具有脱模性进一步提高的倾向。
作为脱模剂,可以采用公知的脱模剂,优选酯化合物,更优选脂肪族醇(例如,碳原子数16~22的脂肪族饱和一元醇或碳原子数2~12的多元醇)与脂肪族羧酸(例如,碳原子数16~22的单羧酸或二羧酸)的酯化合物。酯化合物的详细情况可以参考日本特开2020-029481号公报的0047~0054段的记载,将该内容引入说明书中。
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包含脱模剂(优选酯化合物)的情况下,其含量相对于树脂成分100质量份优选为0.05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通过为上述下限值以上,具有有效地发挥出脱模性改善效果的倾向。另外,作为上限值,相对于树脂成分100质量份优选为2.2质量份以下、可以为1.5质量份以下、进而也可以为1.0质量份以下。通过为上述上限值以下,能够有效地抑制注射成型时的模具污染等问题。另外,具有所得到的成型品的透明性进一步提高的倾向。
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可以仅包含1种脱模剂,也可以包含2种以上。在包含2种以上的情况下,优选合计量为上述范围。
《稳定剂》
作为稳定剂,可以举出热稳定剂、抗氧化剂。
作为热稳定剂,优选使用磷系稳定剂。
作为磷系稳定剂,可以使用公知的任意的磷系稳定剂。若举出具体例,可以举出:磷酸、膦酸、亚磷酸、次膦酸、多磷酸等磷的含氧酸;酸性焦磷酸钠、酸性焦磷酸钾、酸性焦磷酸钙等酸性焦磷酸金属盐;磷酸钾、磷酸钠、磷酸铯、磷酸锌等第1族或第2B族金属的磷酸盐;有机磷酸酯化合物、有机亚磷酸酯化合物、有机亚膦酸酯化合物等,特别优选有机亚磷酸酯化合物。
作为抗氧化剂,优选使用受阻酚系稳定剂。
作为受阻酚系稳定剂的具体例,可以举出四(3,5-二叔丁基-4-羟基)苯丙酸季戊四醇酯]、3-(3,5-二叔丁基-4-羟苯基)丙酸十八烷酯、硫代二乙撑双[3-(3,5-二叔丁基-4-羟苯基)丙酸酯]、N,N’-(己烷-1,6-二基)双[3-(3,5-二叔丁基-4-羟苯基)丙酰胺]、2,4-二甲基-6-(1-甲基十五烷基)苯酚、二乙基[[3,5-双(1,1-二甲基乙基)-4-羟苯基]甲基]磷酸酯、3,3’,3”,5,5’,5”-六叔丁基-a,a’,a”-(均三甲苯-2,4,6-三基)三-对甲酚、4,6-双(辛硫基甲基)-邻甲酚、乙烯双(氧化乙烯)双[3-(5-叔丁基-4-羟基-间甲苯基)丙酸酯]、六亚甲基双[3-(3,5-二叔丁基-4-羟苯基)丙酸酯]、1,3,5-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2,6-二叔丁基-4-(4,6-双(辛硫基)-1,3,5-三嗪-2-基氨基)苯酚、2-[1-(2-羟基-3,5-二叔戊基苯基)乙基]-4,6-二叔戊基苯基丙烯酸酯等。
作为这样的受阻酚系稳定剂,具体而言,可以举出例如BASF公司制造“Irganox(注册商标。以下相同)1010”、“Irganox1076”、ADEKA公司制造“ADKSTAB AO-50”、“ADKSTAB AO-60”等。
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中的稳定剂的含量相对于树脂成分100质量份通常为0.001质量份以上、优选为0.005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0.01质量份以上,另外,通常为1质量份以下、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0.3质量份以下。通过使稳定剂的含量为上述范围,可更有效地发挥出稳定剂的添加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可以仅包含1种稳定剂,也可以包含2种以上。在包含2种以上的情况下,优选合计量为上述范围。
<折射率之差>
本实施方式中,调整成树脂成分的折射率与玻璃填充剂的折射率之差的绝对值为0.0042以下。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能够提高所得到的成型品的透射率。上述折射率之差的上限值优选为0.0041以下、更优选为0.004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035以下、进而优选为0.0030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0.0028以下、再进一步优选为0.0025以下、进而优选为0.0020以下、0.0010以下、0.0009以下、0.0008以下。上述折射率之差的下限为0是理想的,但例如即使为0.0001以上、进而为0.0003以上也充分满足要求性能。
<其他物性>
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优选透明性优异。具体而言,对于成型为厚度2mm时的平板状试验片,依据JIS K-7105在23℃下的雾度(HAZE)优选为50%以下、更优选为45%以下。上述雾度的下限值为0%是理想的,但实际例如为5%以上、进而为10%以上。
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优选弯曲弹性模量优异。具体而言,将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成型为ISO多用途试验片(4mm厚)时,基于ISO-178标准的弯曲弹性模量优选为4500MPa以上、更优选为5500MPa以上。上述弯曲弹性模量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即使为18000MPa以下也充分满足性能要求。
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优选铅笔硬度硬。具体而言,对于成型为厚度2mm时的平板状试验片,依据ISO 15184使用铅笔硬度试验机在750g负荷下测定的铅笔硬度优选为H或比H更硬,更优选为2H或比2H更硬。上述铅笔硬度的硬度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但实际为5H或比5H更软。
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优选介质损耗角正切低。具体而言,在频率1GHz下用扰动法测定的介质损耗角正切优选为0.0060以下、更优选为0.0057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055以下、进而优选为0.0053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0.0050以下。对下限值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实际为0.0010以上。
雾度(HAZE)、弯曲弹性模量、铅笔硬度和介质损耗角正切根据后述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
<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广泛采用公知的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可以举出下述方法:将上述聚碳酸酯树脂、其他热塑性树脂、玻璃填充剂以及根据需要混配的其他成分利用例如转鼓混合机或亨舍尔混合机等各种混合机预先混合后,利用班伯里混炼机、辊、布拉本德(Brabender)、单螺杆混炼挤出机、双螺杆混炼挤出机、捏合机等混合机进行熔融混炼。需要说明的是,熔融混炼的温度没有特别限制,通常为240~320℃的范围。
<成型品>
本实施方式的成型品为由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成型品。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成型品能够制成为透明性高、机械强度优异的成型品。
作为成型品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成型品的用途、目的适当选择,可以举出例如板状、盘状、棒状、片状、膜状、圆筒状、环状、圆形、椭圆形、多边形形状、异形品、中空品、框状、箱状、面板状的成型品等、以及特殊形状的成型品等各种形状的成型品。
将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成型而成的成型品由于透明性和机械强度优异,例如,优选用于显示器用部件、便携信息终端部件、家用电器产品、汽车部件、铁路车轴构件、飞机部件或室内器具,更优选用于显示器用部件、便携信息终端部件、家用电器产品或室内器具。
更具体而言,优选用作:建筑物(大厦、房屋、温室等)的窗玻璃;车、飞机、建设机械的窗玻璃;车库、拱廊等的屋顶;天窗、顶盖、遮阳篷;各种窥视窗;照明灯用透镜、信号灯透镜、光学设备的透镜;透镜盖;镜、眼镜、护目镜、摩托车的风挡;太阳能电池罩;保护罩;前照灯、内透镜、尾灯等各种汽车用灯罩;汽车内装面板;显示器装置用罩、显示面板用部件、游戏机(弹珠机等)用部件;各种便携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照相机、游戏机等、电气电子设备或OA设备的壳体;头盔;片材、膜及其层积体等用途的成型用。
本实施方式中,还公开了一种带硬涂层的成型品,其在上述成型品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硬涂层。
硬涂层形成于本发明的热塑性树脂成型品的至少一部分即可。在成型品为平板状的情况下,硬涂层可以仅为单面,也可以为双面。另外,在成型品为壳体等的情况下,硬涂层可以仅形成于其一面,也可以形成于两面以上,但优选形成于两面以上。
本实施方式中,硬涂层可以通过在本实施方式的成型品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涂布硬涂剂,根据硬涂剂的固化方法使其固化而形成。
作为用于形成硬涂层的硬涂剂,可以适当使用公知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下述各种硬涂剂:其以硅酮系、丙烯酸系、环氧系、硅氮烷系、氨基甲酸酯系等各种多官能单体或多官能预聚物为主要成分,将二氧化硅等无机填充剂和聚合引发剂、紫外线吸收剂溶解于溶剂中来使用,根据需要可以添加抗氧化剂、光稳定剂、粘度调节剂、消泡剂、抗静电剂、分散剂、爽滑剂、染料、颜料等各种添加剂等。为了提高粘接性和耐候性,也可以是在涂布硬涂剂前设置底涂层的二涂型硬涂剂。
在形成硬涂层时,作为硬涂剂的涂布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通过喷涂、浸涂、流涂、旋涂、棒涂、幕涂、模涂、凹版涂布、辊涂、刮板涂布和气刀涂布等任一涂布方法进行涂布。
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硬涂层可以通过在本实施方式的成型品的表面涂布硬涂剂并使其固化而形成,但也可以将预先成型的硬涂层用的膜层压在本实施方式的成型品上。
另外,也可以将硬涂层用的膜预先放置在模具内,向此处注射成型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由此,可以省略注射成型后的硬涂层的形成工序。
从防止与本实施方式的成型品的热膨胀差或收缩差导致的层剥离且提高透明性的方面出发,硬涂层的厚度优选为5~50μm、更优选为7~30μm。
另外,作为硬涂层,可以参考日本特开2020-163597号公报的0094~0097段的记载,将该内容引入本说明书中。
本实施方式的带硬涂层的成型品通过混配玻璃填充剂而获得优异的尺寸稳定性、刚性(弯曲强度)、耐热性等各种特性,并且能够使透明性优异,而且通过硬涂层使表面硬度足够高,因此能够适合用于照相机、OA设备、通信设备、精密设备、电气电子部件、汽车部件、一般机械部件等各种产品。其中,适合作为重视透明性的照相机、OA设备、电气/电子部件、汽车部件。
<成型品的制造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在制成粒料后,利用各种成型法成型,制成成型品。另外,也可以不经由粒料,而将利用挤出机熔融混炼的树脂直接成型,制成成型品。
作为将成型品成型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采用现有公知的成型法,可以举出例如注射成型法、注射挤压成型法、挤出成型法、异形挤出法、传递成型法、中空成型法、气体辅助中空成型法、吹塑成型法、挤出吹塑成型、IMC(模内涂层成型)成型法、旋转成型法、多层成型法、双色成型法、嵌件成型法、夹层成型法、发泡成型法、加压成型法、使用快速加热冷却模具的加热&冷却成型法等。
本实施方式中,成型品优选通过注射成型来制造,优选使用绝热模具将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成型。具体而言,优选使用在型腔面上具有陶瓷层的模具来进行注射成型,或者,使用从型腔面侧依次具有金属层、热固性树脂层的模具将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注射成型。通过使用这种模具进行注射成型,具有成型品的表面平滑性提高、透明性进一步提高的倾向。
绝热模具优选为在型腔面上(优选表面)具有陶瓷层的模具(以下有时称为“陶瓷绝热模具”)、或者从型腔面侧依次形成有金属层、热固性树脂层的模具(以下有时称为“树脂绝热模具”)。
作为陶瓷绝热模具,可以举出在金属制的模具主体的型腔表面设有陶瓷制的被覆板(套匣)的模具,作为陶瓷的材质,只要绝热性、耐热性、稳定性优异就没有特别限制,优选导热系数为5W/m·K以下的陶瓷,可以举出氧化锆(ZrO2:氧化锆)等。此处,氧化锆可以是包含氧化钙(氧化钙、CaO)、三氧化二钇(氧化钇、Y2O3)、氧化镁(氧化镁、MgO)、二氧化硅(氧化硅、SiO2)、二氧化铈(氧化铈、CeO2)中的1种或2种以上作为部分稳定剂的部分稳定化氧化锆,也可以是包含Fe2O3、NiO、Co3O4、Cr2O3、TiO2、TiN、TiC、WC、TaC等中的1种或2种以上作为导电性赋予剂的导电性氧化锆。
陶瓷层的厚度只要是能够获得所需的绝热性的程度即可,没有特别限制,通常为0.1~10mm、优选为0.5~10mm、更优选为1~7mm、进一步优选为2~5mm。若陶瓷层的厚度过薄,则无法获得充分的绝热性,与使用通常的模具的情况相比,透明性的改善效果小。若陶瓷层的厚度过厚,则绝热效果过大,型腔内的熔融树脂的冷却需要时间,成型周期变长。
作为树脂绝热模具,可以举出在金属制的模具主体的型腔表面隔着热固性树脂层设有金属层的模具。此处,热固性树脂层作为绝热层发挥功能,并且作为模具主体与金属层的粘接层发挥功能。作为热固性树脂,可以举出环氧丙烯酸酯树脂、酚醛树脂、环氧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脲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醇酸树脂、聚氨酯、热固性聚酰亚胺等。这些热固性树脂的导热系数通常为0.3~3W/m·K左右。
该热固性树脂中可以含有玻璃珠等无机颗粒作为增强剂。该无机颗粒的形状优选为球形,其平均粒径为1~100μm左右。热固性树脂层中的无机颗粒的含量优选为60~90质量%。
热固性树脂层的厚度根据热固性树脂的绝热性(导热系数)而不同,优选为0.2~1.5mm左右。
另外,作为构成型腔表面的金属层的构成材料,具体而言,可以举出合金工具钢、模具钢、工具钢、马氏体系不锈钢等钢材、或者铬、锌、镍、金刚石等的薄膜。优选为实施了淬火处理等加工处理的钢材。金属层的厚度通常为0.2~1.5mm左右。
金属层也可以通过镀覆等形成于热固性树脂层表面,但也可以利用热固性树脂粘接淬硬钢等的薄板。
在上述金属层与热固性树脂层之间,可以根据需要形成由陶瓷构成的增强层。
对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进行注射成型时的成型条件与模具的种类无关,例如可以采用注射成型机的料筒温度280~320℃、模具温度60~100℃的注射成型条件。
实施例
以下,举出实施例来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则下述实施例中所示的材料、用量、比例、处理内容、处理步骤等可以适当变更。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以下所示的具体例。
实施例中使用的测定设备等因终止生产等而难以获得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其他具有同等性能的设备进行测定。
1.原料
<制造例1:聚碳酸酯树脂A1-1的制造>
将双酚C(BPC)26.14摩尔(6.75kg)和碳酸二苯酯26.79摩尔(5.74kg)装入带有搅拌机和馏出冷凝装置的铝(SUS)制反应器(内容积10升)内,用氮气对反应器内进行置换后,在氮气气氛下用时30分钟升温至220℃。
接着,搅拌反应器内的反应液,按照相对于1摩尔BPC为1.5×10-6摩尔的方式在熔融状态下的反应液中加入作为酯交换反应催化剂的碳酸铯(Cs2CO3),在氮气气氛下于220℃将反应液搅拌酿造30分钟。接着,在该温度下用时40分钟将反应器内的压力减压至100Torr,进而反应100分钟,使苯酚馏出。
接着,用时60分钟将反应器内的温度升高至284℃,同时减压至3Torr,使相当于馏出理论量的大致全部量的苯酚馏出。接着,在该温度下使反应器内的压力保持在小于1Torr,再继续反应60分钟,结束缩聚反应。此时,搅拌机的搅拌转速为38转/分钟,反应即将结束前的反应液温度为289℃,搅拌动力为1.00kW。
接着,将在熔融状态的反应液送入双螺杆挤出机,从双螺杆挤出机的第1供给口供给相对于碳酸铯为4倍摩尔量的对甲苯磺酸丁酯,与反应液进行混炼,之后将反应液通过双螺杆挤出机的模头以线料状挤出,利用切割器切断,得到聚碳酸酯树脂A1-1的粒料。
<制造例2:聚碳酸酯树脂A1-2的制造>
将双酚C(BPC)26.14摩尔(6.75kg)和碳酸二苯酯26.79摩尔(5.74kg)装入带有搅拌机和馏出冷凝装置的铝(SUS)制反应器(内容积10升)内,用氮气对反应器内进行置换后,在氮气气氛下用时30分钟升温至220℃。
接着,搅拌反应器内的反应液,按照相对于1摩尔BPC为1.5×10-6摩尔的方式在熔融状态下的反应液中加入作为酯交换反应催化剂的碳酸铯(Cs2CO3),在氮气气氛下于220℃将反应液搅拌酿造30分钟。接着,在该温度下用时40分钟将反应器内的压力减压至100Torr,进而反应100分钟,使苯酚馏出。
接着,用时60分钟将反应器内的温度升高至284℃,同时减压至3Torr,使相当于馏出理论量的大致全部量的苯酚馏出。接着,在该温度下使反应器内的压力保持在小于1Torr,再继续反应60分钟,结束缩聚反应。此时,搅拌机的搅拌转速为38转/分钟,反应即将结束前的反应液温度为289℃,搅拌动力为0.60kW。
接着,将在熔融状态的反应液送入双螺杆挤出机,从双螺杆挤出机的第1供给口供给相对于碳酸铯为4倍摩尔量的对甲苯磺酸丁酯,与反应液进行混炼,之后将反应液通过双螺杆挤出机的模头以线料状挤出,利用切割器切断,得到聚碳酸酯树脂A1-2的粒料。
<制造例3:聚碳酸酯树脂A3-1的制造>
精确称量2,2-双(4-羟苯基)丙烷50摩尔、2,2-双(4-羟基-3-甲基苯基)环己烷50摩尔、碳酸二苯酯(DPC)103摩尔和作为催化剂的碳酸铯(Cat)1.5×10-6摩尔,制备出混合物。接着,将上述混合物投入具备搅拌机、热介质夹套、真空泵、回流冷却器的第1反应器中。
之后,利用与PC(A1-1)同样的方法得到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3-1)。
<制造例4:聚碳酸酯树脂A4-1的制造>
精确称量2,2-双(4-羟苯基)丙烷50摩尔、2,2-双(4-羟基-3-甲基苯基)丙烷50摩尔、碳酸二苯酯(DPC)103摩尔和作为催化剂的碳酸铯(Cat)1.5×10-6摩尔,制备出混合物。接着,将上述混合物投入具备搅拌机、热介质夹套、真空泵、回流冷却器的第1反应器中。
之后,利用与PC(A1-1)同样的方法得到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PC(A4-1)。
使用下述表1中记载的原料。
Figure BDA0004040400240000261
Figure BDA0004040400240000271
<聚碳酸酯树脂的粘均分子量(Mv)的测定>
关于聚碳酸酯树脂的粘均分子量(Mv),使用二氯甲烷作为溶剂,利用乌氏粘度计求出温度20℃下的特性粘度(η)(单位:dL/g),由下述Schnell的粘度式算出。
η=1.23×10-4Mv0.83
<聚碳酸酯树脂的铅笔硬度的测定>
将聚碳酸酯树脂粒料在100℃下干燥5小时后,使用注射成型机(株式会社日本制钢所制“J55-60H”),在料筒设定温度280℃、模具温度80℃、螺杆转速100rpm、注射速度100mm/s的条件下将平板状试验片(90mm×50mm×2mm厚)注射成型。
对于上述得到的平板状试验片(90mm×50mm×2mm厚),依据ISO 15184使用铅笔硬度试验机在750g负荷下进行测定,求出铅笔硬度。
铅笔硬度试验机使用东洋精机株式会社制造的试验机。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Mw)>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以氯仿作为溶剂使用凝胶渗透色谱测定的聚苯乙烯(PS)换算的值。
2.实施例1~实施例22、比较例1~比较例7
<树脂组合物粒料的制造>
按照下述表2~表6所示的比例(只要不特别记载,则以质量份表示)混配上述表1中记载的各成分(玻璃填充剂除外),利用转鼓混合器均匀混合后,将1个通道(ベント)的量从上游的加料器供给到双螺杆挤出机(东芝机械株式会社制造、TEM26SX),进而,从机筒的途中供给玻璃填充剂(从挤出机的上游(进料斗部位)起到机筒长度L的3/5的下游位置),以料筒设定温度260℃、螺杆转速250rpm、排出量25kg/hr从挤出机上游部的机筒进料到挤出机,进行熔融混炼,得到树脂组合物粒料。
需要说明的是,比较例6、7由于向进料斗的供给不良而无法制造粒料。
<雾度(一般模具、80℃)>
将上述得到的树脂组合物粒料在100℃下干燥5小时后,使用注射成型机(株式会社日本制钢所制“J55-60H”),在料筒设定温度280℃、模具温度80℃、螺杆转速100rpm、注射速度100mm/s的条件下将平板状试验片(90mm×50mm×2mm厚)注射成型。
对于上述得到的平板状试验片,依据JIS K-7105使用雾度计测定23℃的雾度(HAZE)。
雾度计使用日本电色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NDH-4000型雾度计。
雾度的单位用%表示。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实施例21和实施例22,对设置硬涂层后的平板状试验片进行测定。
<雾度(绝热模具、100℃)>
将上述得到的树脂组合物粒料在100℃下干燥5小时后,使用注射成型机(株式会社日本制钢所制“J55-60H”),在料筒设定温度290℃、模具温度100℃、螺杆转速100rpm、注射速度100mm/s的条件下将平板状试验片(80mm×30mm×2mm厚)注射成型。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模具,使用在固定侧型腔和可动侧型腔表面具备80mm×30mm×3mm的氧化锆(ZrO2)板的绝热模具。
对于上述得到的平板状试验片,依据JIS K-7105使用雾度计测定23℃的雾度(HAZE)。
雾度计使用日本电色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NDH-4000型雾度计。
雾度的单位用%表示。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实施例21和实施例22,对设置硬涂层后的平板状试验片进行测定。
<弯曲模量>
将树脂组合物粒料在100℃下干燥5小时以上后,使用注射成型机(株式会社东洋机械金属“Si-80-6S”),在料筒设定温度280℃、模具温度70℃、成型周期50秒的条件下进行注射成型,制作出ISO多用途试验片(4mm厚)。
将所得到的ISO多用途试验片的两端加工成基于ISO-178标准的形状,基于ISO-178标准在23℃下进行弯曲试验,测定弯曲模量(单位:MPa)。
<动摩擦系数>
在上述各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不混配玻璃填充剂,除此以外同样地进行,将所制造的树脂组合物粒料在100℃下干燥5小时后,使用注射成型机(株式会社日本制钢所制“J55-60H”),在料筒设定温度280℃、模具温度80℃、螺杆转速100rpm、注射速度25mm/s的条件下将平板状试验片(100mm×100mm×2mm厚)注射成型。
对于上述得到的平板状试验片,依据ISO 19252,使用刮痕测试仪,在直径1mm的球状端子上,一边使试验速度100mm/秒、试验距离100mm之间从垂直负荷1N至50N可变一边进行扫描,在负荷30N的地点测定水平负荷和垂直负荷,求出动摩擦系数(水平负荷/垂直负荷)。优选动摩擦系数小。
刮痕测试仪使用Katotech株式会社制造的仪器。
<树脂组合物的铅笔硬度的测定>
将树脂组合物粒料在100℃下干燥5小时后,使用注射成型机(株式会社日本制钢所制“J55-60H”),在料筒设定温度280℃、模具温度80℃、螺杆转速100rpm、注射速度100mm/s的条件下将平板状试验片(90mm×50mm×2mm厚)注射成型。
对于上述得到的平板状试验片,依据ISO 15184,使用铅笔硬度试验机求出在750g负荷下测定的铅笔硬度。
铅笔硬度试验机使用东洋精机株式会社制造的试验机。
<介质损耗角正切>
关于介质损耗角正切,对由树脂组合物粒料形成的平板状试验片,通过扰动法测定频率1GHz下的值。
具体而言,将上述得到的树脂组合物粒料在100℃下干燥5小时后,使用注射成型机(株式会社日本制钢所制“J55-60H”),在料筒设定温度280℃、模具温度80℃、螺杆转速100rpm、注射速度100mm/s的条件下将平板状试验片(100mm×100mm×2.0mm厚)注射成型。
通过切削从所得到的平板状试验片中得到100mm×2.0mm×1mm的平板状试验片后,通过扰动法测定频率1GHz下的介质损耗角正切。
在测定时,使用KEYSIGHT公司制造的网络分析仪和关东电子应用开发公司制造的空腔谐振器。
<折射率的测定方法>
树脂成分和玻璃填充剂的折射率如下测定。
树脂成分的折射率利用下述方法进行测定。
对于后述的平板状试验片,测定波长486nm下的折射率。
在测定折射率时,使用Seki Technotron公司制造的“MODEL2010棱镜耦合器”。
对于折射率测定用的平板状试验片(90mm×50mm×1mm厚),与上述同样地制造从上述树脂组合物粒料除去玻璃填充剂后的树脂组合物粒料,在100℃下干燥5小时后,使用注射成型机(株式会社日本制钢所制“J55-60H”),在料筒设定温度280℃、模具温度80℃、螺杆转速100rpm、注射速度100mm/s的条件下进行注射成型而制作。
关于玻璃填充剂的折射率,从树脂组合物(树脂成分与玻璃填充剂的混合物)的折射率减去树脂成分的折射率,由此计算出值。
另外,由所得到的折射率计算出折射率之差(树脂成分的折射率-玻璃填充剂的折射率;绝对值)。
<硬涂层的形成(实施例21、实施例22)>
对于由实施例21和实施例22的树脂组合物得到的成型品(试验片),设置硬涂层。
在与上述铅笔硬度的测定中成型的平板状试验片(90mm×50mm×2mm厚)同样制造的试验片的单面,使用棒涂机涂布硬涂剂,接着在60℃的红外线干燥炉中加热90秒,使溶剂挥发,之后,用高压汞灯累计照射1000mJ/cm2紫外线使其固化,得到形成有膜厚10μm的硬涂层的平板状试验片。对两面进行硬涂处理的情况下,对于背面也同样地形成膜厚10μm的硬涂层。
关于硬涂剂,实施例21使用耐光性硬涂剂(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GWH-101M),实施例22使用高硬度硬涂剂(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BEAMSET 907LZ)。
<成型品的表面粗糙度Ra的测定>
使用东京精密公司制造的SURFCOM 3000A,将截止波长λc设定为0.8mm、截止种类设定为高斯、λs设定为2.67μm、评定长度设定为8mm,对于与上述铅笔硬度的测定中成型的平板状试验片(90mm×50mm×2mm厚)同样制造的试验片,测定表面粗糙度Ra。Ra越小,意味着成型品的表面越平滑,为了得到透明性优异的成型品,优选使Ra为0.5μm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实施例21和实施例22,对设置硬涂层后的平板状试验片进行了测定。
【表2】
Figure BDA0004040400240000321
【表3】
Figure BDA0004040400240000331
【表4】
Figure BDA0004040400240000341
【表5】
Figure BDA0004040400240000351
【表6】
Figure BDA0004040400240000361
上述表中,“折射率之差(绝对值)”表示树脂成分的折射率与玻璃填充剂的折射率之差(绝对值)。
由上述结果可知,由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成型品的透明性和机械强度优异(实施例1~22)。此外,成型性优异,铅笔硬度高,介质损耗角正切低。

Claims (13)

1.一种树脂组合物,其相对于树脂成分100质量份包含玻璃填充剂5质量份~100质量份,
所述树脂成分包含含有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40质量份~85质量份和聚碳酸酯树脂以外的其他热塑性树脂15质量份~60质量份,
所述树脂成分的折射率与所述玻璃填充剂的折射率之差的绝对值为0.0042以下,
所述树脂成分的依据ISO 19252的动摩擦系数为0.40以下,
式(1)
【化1】
Figure FDA0004040400230000011
式(1)中,R1表示甲基,R2表示氢原子或甲基,X1表示下述任一式,
【化2】
Figure FDA0004040400230000012
R3和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Z表示与C键合而形成碳原子数为6~12的具有或不具有取代基的脂环式烃的基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聚碳酸酯树脂还包含式(2)所示的结构单元,
式(2)
【化3】
Figure FDA0004040400230000013
式(2)中,X2表示下述任一式,
【化4】
Figure FDA0004040400230000021
R3和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Z表示与C键合而形成碳原子数为6~12的具有或不具有取代基的脂环式烃的基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聚碳酸酯树脂以外的其他热塑性树脂的折射率为1.4900~1.5500。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树脂成分中,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的比例为15质量%以上。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其他热塑性树脂为(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包含芳香族(甲基)丙烯酸酯单元(b1)。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包含芳香族(甲基)丙烯酸酯单元(b1)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单元(b2),其质量比b1/b2为5~50/50~95。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玻璃填充剂包含具有扁平截面的玻璃纤维。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在频率1GHz下利用扰动法测定的介质损耗角正切为0.0060以下。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相对于所述树脂成分100质量份包含玻璃填充剂10质量份~100质量份,
在设聚碳酸酯树脂与其他热塑性树脂的合计为100质量份时,所述树脂成分包含聚碳酸酯树脂以外的其他热塑性树脂16质量份~40质量份。
11.一种成型品,其由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形成。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型品,其为显示器用部件、便携信息终端部件、家用电器产品或室内器具。
13.一种带硬涂层的成型品,其在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成型品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硬涂层。
CN202180048333.XA 2020-09-30 2021-09-24 树脂组合物、成型品和带硬涂层的成型品 Pending CN11583611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65415 2020-09-30
JP2020-165415 2020-09-30
PCT/JP2021/035025 WO2022071102A1 (ja) 2020-09-30 2021-09-24 樹脂組成物、成形品、および、ハードコート層付成形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36110A true CN115836110A (zh) 2023-03-21

Family

ID=80950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48333.XA Pending CN115836110A (zh) 2020-09-30 2021-09-24 树脂组合物、成型品和带硬涂层的成型品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65284A1 (zh)
EP (1) EP4223834A4 (zh)
JP (1) JPWO2022071102A1 (zh)
KR (1) KR20230078999A (zh)
CN (1) CN115836110A (zh)
WO (1) WO2022071102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22806A (zh) * 2006-10-16 2009-09-02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阻燃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聚碳酸酯树脂成形品及其制造方法
JP2012246343A (ja) * 2011-05-25 2012-12-13 Mitsubishi Engineering Plastics Corp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からなる成形品
CN103649225A (zh) * 2011-07-20 2014-03-19 三菱工程塑料株式会社 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由该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成型品
CN111108152A (zh) * 2017-10-17 2020-05-05 三菱工程塑料株式会社 树脂组合物和成型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0141577B1 (ko) * 1991-11-15 1998-07-01 홍고오 무쓰비 폴리카르보네이트 수지조성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613338B2 (ja) * 1991-12-27 1997-05-28 出光石油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778241B2 (ja) 2005-01-19 2011-09-21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ハードコート品
JP2010116501A (ja) 2008-11-13 2010-05-27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表面硬度向上剤、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体
JP5621226B2 (ja) 2009-08-25 2014-11-12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耐熱性印刷インキ
JP5946256B2 (ja) * 2011-09-27 2016-07-06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CN103998522B (zh) 2011-12-19 2016-01-20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模制品
KR102048198B1 (ko) * 2012-09-05 2019-11-25 미쯔비시 케미컬 주식회사 폴리카르보네이트 수지 조성물 및 그 성형품
JP5589128B2 (ja) 2012-09-05 2014-09-10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成形品
JP6387728B2 (ja) 2013-11-15 2018-09-12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蓄光性透明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体
WO2017099227A1 (ja) 2015-12-11 2017-06-15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JP2016047937A (ja) 2016-01-12 2016-04-07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メタ)アクリレート樹脂材料、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体
JP7017131B2 (ja) 2018-08-20 2022-02-08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ハードコート層付成形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135972B2 (ja) 2019-03-28 2022-09-13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パネル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22806A (zh) * 2006-10-16 2009-09-02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阻燃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聚碳酸酯树脂成形品及其制造方法
JP2012246343A (ja) * 2011-05-25 2012-12-13 Mitsubishi Engineering Plastics Corp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からなる成形品
CN103649225A (zh) * 2011-07-20 2014-03-19 三菱工程塑料株式会社 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由该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成型品
CN111108152A (zh) * 2017-10-17 2020-05-05 三菱工程塑料株式会社 树脂组合物和成型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265284A1 (en) 2023-08-24
WO2022071102A1 (ja) 2022-04-07
EP4223834A4 (en) 2024-04-17
KR20230078999A (ko) 2023-06-05
JPWO2022071102A1 (zh) 2022-04-07
EP4223834A1 (en) 2023-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6470B (zh) Used for injection molding of decorative panels
KR102048198B1 (ko) 폴리카르보네이트 수지 조성물 및 그 성형품
JP5589128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成形品
JP6125181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TWI683831B (zh) 由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所構成之樹脂組成物及成形體以及光學構件
EP3822319A2 (en)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olded article
KR20150018790A (ko) 합성 수지 적층체
JP2008214558A (ja) 無機強化ポリエステル系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成形品の表面外観改良方法。
EP3696233B1 (en)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JP2012246343A (ja)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からなる成形品
JP6507033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6875271B2 (ja) 熱可塑性樹脂シートまたはフィルムのプレス成形による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KR101574837B1 (ko) 필름용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그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필름
CN103797070A (zh)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CN112644132A (zh) 一种抗冲性能优异的高硬度高耐候聚碳酸酯复合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JP2011218634A (ja) 積層体
CN115836110A (zh) 树脂组合物、成型品和带硬涂层的成型品
CN109562533B (zh)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以及使用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的成型品的制造方法
JP7440716B2 (ja)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品
JP2012251084A (ja)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からなる成形品
WO2013183567A1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成形品
JP2017177553A (ja) 積層体
JP2023067253A (ja) 多層体、成形品、および、多層体の製造方法
EP3954729A1 (en) Film, laminate, thermoformed body, in-mold molding, method for producing molding,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in-mold molding
KR101424882B1 (ko) 내스크래치성과 투명성이 우수한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조성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20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ITSUBISHI ENGINEERING-PLASTICS Corp.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