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42852B - 致动器 - Google Patents

致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42852B
CN104742852B CN201410818300.0A CN201410818300A CN104742852B CN 104742852 B CN104742852 B CN 104742852B CN 201410818300 A CN201410818300 A CN 201410818300A CN 104742852 B CN104742852 B CN 1047428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piece
storage
pushing
actuator
gas gene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1830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42852A (zh
Inventor
青山让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da Gos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Gos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Gos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Gose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7428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428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428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428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6EXPLOSIVES; MATCHES
    • C06DMEANS FOR GENERATING SMOKE OR MIST; GAS-ATTACK COMPOSITIONS; GENERATION OF GAS FOR BLASTING OR PROPULSION (CHEMICAL PART)
    • C06D5/00Generation of pressure gas, e.g. for blasting cartridges, starting cartridges, rock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34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 B60R21/38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using means for lifting bonn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5/00Fluid-actuated devices for displacing a member from one position to another; Gearing associated therewith
    • F15B15/19Pyrotechnical actu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 Actuator (AREA)
  • Seal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致动器,其即使是使用在动作时产生动作用气体的气体发生器的结构,也能缩短长度而构成为小型化。致动器具有:气体发生器,其在动作时产生动作用气体;收纳侧部,其收纳而保持气体发生器;以及推压侧部,其通过动作用气体,前进移动而远离收纳侧部。推压侧部和收纳侧部配置为能够彼此滑动。将推压侧部和收纳侧部的彼此的滑动部位的一方作为内侧部位,而配置在靠近推压侧部的移动中心轴线的内侧,将彼此的滑动部位的另一方作为包围内侧部位的周围的外侧部位而配置。气体发生器收纳保持在收纳侧部中,使得与推压侧部的滑动部位(52a)相比靠近移动中心轴线(C)侧,与动作前的配置状态的推压侧部(52)的一部分(52b)重叠。

Description

致动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动作时作为动作用气体而产生燃烧气体,然后使用该动作用气体而进行动作的致动器。本发明的致动器例如适合使用于在车辆上搭载的汽车用安全装置中。作为汽车用安全装置,例如能够例示出在接住作为保护对象物的行人时,将发动机罩板抬起的发动机罩弹起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这种致动器中,存在有使用于将发动机罩板抬起的发动机罩弹起装置中的情况(参照日本特开2009-262853号公报)。该致动器构成为活塞缸类型,而且,在动作时,将使气体发生器点火而产生的燃烧气体作为动作用气体而利用。在该致动器中,活塞杆具有杆部和能够在缸筒内滑动的活塞部。配置为杆部从活塞部延伸而向缸筒外凸出,而且使发动机罩板上升移动。发动机罩板作为用于接住作为保护对象物的行人的接住部件而构成。而且,在致动器的动作时,杆部对发动机罩板进行支撑,并使发动机罩板上升移动至接住行人的位置。
然而,在现有的致动器中,气体发生器和活塞杆的活塞部在缸筒内彼此相对,并且沿致动器的轴心直列地排列。而且,致动器的动作行程是活塞部移动到缸筒内的顶壁部为止的距离。因此,致动器至少是将与活塞杆的动作行程相对应的长度和气体发生器的长度相加而得到的长度尺寸,较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致动器,该致动器即使是使用在动作时使动作用气体产生的气体发生器的结构,也能缩短长度而构成为小型化。
本发明涉及的致动器具有在动作时产生动作用气体的气体发生器、收纳侧部以及推压侧部。收纳侧部收纳而保持气体发生器。推压侧部被从气体发生器产生的动作用气体推压,相对于收纳侧部前进移动而远离收纳侧部。推压侧部和收纳侧部配置为能够彼此滑动。将推压侧部和收纳侧部的彼此的滑动部位的一方作为内侧部位,而配置在靠近动作时移动的推压侧部的移动中心轴线的内侧。将推压侧部和收纳侧部的彼此的滑动部位的另一方作为包围内侧部位的周围的外侧部位而配置。气体发生器以下述方式收纳保持在收纳侧部中,即:与推压侧部的滑动部位相比靠近移动中心轴线侧,并与动作前的配置状态的推压侧部的一部分在与移动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重叠。
在本发明涉及的致动器中,气体发生器以下述方式收纳保持在收纳侧部中,即:与推压侧部的滑动部位相比靠近移动中心轴线侧,并与动作前的配置状态的推压侧部的一部分重叠。即,气体发生器和推压侧部沿推压侧部的移动中心轴线直列地配置。但是,气体发生器和推压侧部在与移动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重叠。因此,在本发明的致动器中,与将气体发生器和推压侧部不重叠地配置的现有的类型相比,与气体发生器和推压侧部相重叠的量相对应而能够使长度尺寸变短。
因此,在本发明涉及的致动器中,即使是使用在动作时产生动作用气体的气体发生器的结构,也能构成为使长度缩短而小型化。而且,在本发明涉及的致动器中,由于能够构成为小型化,因此能够在作为汽车用安全装置而搭载在车辆上时,使搭载自由度提高。
此外,在本发明涉及的致动器中,优选在推压侧部和收纳侧部的彼此的滑动部位配置用于确保气体密封性的密封件。而且,该密封件远离气体发生器的动作刚开始的动作用气体的直喷部位而配置。
在如上所述的结构中,首先通过密封件确保气体密封性。而且,密封件难以暴露在气体发生器的动作时的高温的动作用气体中。因此,对于密封件,能够抑制性能的降低,而能够维持良好的气体密封性。其结果,推压侧部能够以稳定的推压力前进移动,而且,致动器能够确保稳定的输出。
此外,在本发明涉及的致动器中,也可以是如下所述的结构。即,收纳侧部作为内侧部件而构成,推压侧部作为包围内侧部件即收纳侧部的周围的外侧部件而构成。作为内侧部件的收纳侧部在前端侧设置开口端,在外周侧配置与推压侧部滑动的作为内侧部位的滑动部位(内侧滑动部位)。作为外侧部件的推压侧部具有顶壁部和周壁部。顶壁部覆盖收纳侧部的开口端侧。周壁部从顶壁部的外周缘开始至少覆盖到气体发生器的配置位置附近为止的收纳侧部的外周,而且,该周壁部将内周侧设为与收纳侧部的滑动部位滑动的作为外侧部位的滑动部位(外侧滑动部位)。
在如上所述的结构中,在动作时,在作为内侧部件的收纳侧部中配置的气体发生器产生动作用气体,动作用气体从收纳侧部的开口端流出,而推压作为外侧部件的推压侧部的顶壁部。因此,推压侧部使周壁部在收纳侧部的外周侧滑动,并且使周壁部的前端部从收纳侧部的配置有气体发生器的根部侧移动到开口端附近而使致动器伸长。
在如上所述的致动器中,直接受到动作时的动作用气体的推压力的部位是作为外侧部件的推压侧部的顶壁部。该顶壁部对配置有气体发生器的作为内侧部件的收纳侧部的开口端进行覆盖,且与该开口端相比,外径尺寸较大。因此,例如,假设该致动器与现有的气缸类型的致动器所使用的气体发生器的外径尺寸相等。这样,在现有类型中,动作用气体的受压面积是气缸的内径尺寸的活塞部的面积。另一方面,在本发明的致动器中,动作用气体的受压面积是顶壁部的面积,与现有的类型相比变大。而且,在使用燃烧火药而瞬间产生高压的动作用气体的气体发生器的情况下,与受压面积较大相对应地,即使将致动器设为小径,也容易确保较大输出。
因此,在上述的结构中,即使缩短致动器,也能够确保较长的动作行程。或者,在上述的结构中,即使致动器不是较粗,也能确保较大的输出。因此,在上述的结构中,能够将致动器构成为小型化,而且,能够适当地使用在搭载空间较小的、例如发动机罩弹起装置等中。发动机罩弹起装置搭载在车辆的发动机罩板的铰链机构附近,搭载空间较小。
此外,即使在上述的结构的致动器中,也优选在推压侧部和收纳侧部的彼此的滑动部位配置用于确保气体密封性的密封件。
即,在如上述的结构中,在推压侧部的前进移动时,喷出的动作用气体的储存部位由推压侧部的顶壁部、周壁部、以及开口端侧的收纳侧部围成的部位构成。而且,密封件不是配置在收纳有气体发生器的收纳侧部的内周侧,而是配置在收纳侧部的外周侧。因此,密封件难以暴露在高温的动作用气体中,能够抑制性能的降低,而能够维持良好的气体密封性。其结果,推压侧部能够以稳定的推压力前进移动,致动器能够确保稳定的输出。
此外,在如上所述的将收纳侧部作为内侧部件,将推压侧部作为外侧部件的结构中,也可以如下所述地构成。即,设为下述结构:收纳侧部与收纳侧连结部位连结,推压侧部与推压侧连结部位连结,且在动作时,使与收纳侧部连结的收纳侧连结部位、和与推压侧部连结的推压侧连结部位彼此远离。而且,推压侧部在外周面侧配置有在与移动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延伸而与推压侧连结部位连结的连结部。
在如上所述的结构中,推压侧部的与推压侧连结部位的连结部从外周面向与移动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凸出设置。因此没有在沿致动器的移动中心轴线(轴心)的长度方向上配置该连结部。其结果,在上述的结构中,能够进一步将致动器的长度尺寸抑制为较短。
此外,在如上所述的将收纳侧部作为内侧部件,将推压侧部作为外侧部件的结构中,优选在推压侧部中的远离顶壁部的周壁部的前端部的内周侧、与收纳侧部的远离开口端的根部侧的外周面之间,配置衬垫。
在如上所述的结构中,作为外侧部件的推压侧部的周壁部的内周侧能够利用衬垫而确保水密性、气密性。因此,在如上所述的结构中,能够防止灰尘进入滑动部位,此外,也能够防止滑动部位生锈等。其结果,在如上所述的结构的致动器中,即使长时间没有动作,也能够在动作时确保推压侧部的顺畅的前进移动。
此外,在本发明涉及的致动器中,也可以将收纳侧部作为外侧部件而构成,将推压侧部作为周围被收纳侧部包围的内侧部件而构成。在该情况下,作为外侧部件的收纳侧部构成为缸筒。即,作为外侧部件的收纳侧部具有底壁部、顶壁部、以及从底壁部的外周缘延伸到顶壁部的周壁部而构成。底壁部收纳保持气体发生器。周壁部将内周侧设为与作为内侧部件的推压侧部滑动的作为外侧部位的滑动部位(外侧滑动部位)。作为内侧部件的推压侧部构成为具有活塞部和杆部的活塞杆。活塞部将外周侧作为在周壁部的内周侧上滑动的作为内侧部位的滑动部位(内侧滑动部位)。杆部从活塞部延伸而从顶壁部凸出。此外,活塞部在收纳侧部的底壁部侧的端面具有用于收容气体发生器的收容凹部,并且活塞部具有相对壁部和滑动筒部。相对壁部构成收容凹部的顶面。滑动筒部从相对壁部的外周缘覆盖气体发生器的周围而延伸到收纳侧部的底壁部附近。滑动筒部构成收容凹部的内周面,此外,将外周侧设为与收纳侧部滑动的内侧滑动部位。
在如上所述的结构中,能够作为与现有的气缸类型同样的致动器而使用,而且,能够作为现有类型的长度较短的替代品而使用。
此外,即使在上述结构的致动器中,也在推压侧部和收纳侧部的彼此的滑动部位上配置用于确保气体密封性的密封件。
在如上所述的结构中,在推压侧部的前进移动时,喷出的动作用气体的储存部位也利用由推压侧部的收容凹部中的相对壁部、滑动筒部、以及收纳侧部周壁部围成的部位构成。而且,通过在滑动筒部的外周侧和收纳侧部的周壁部的内周侧的滑动部位配置的密封件,而成为对气体密封性进行确保的状态。该密封件不是配置在储存动作用气体的储存部位的滑动筒部的内周侧(收容凹部的内周面侧),而是配置在外周侧。因此,该密封件难以暴露在动作刚开始的高温的动作用气体中,能够抑制性能的降低,而能够维持良好的气体密封性。其结果,推压侧部能够以稳定的推压力前进移动,致动器能够确保稳定的输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使用本发明涉及的第1实施方式的致动器的发动机罩弹起装置的搭载状态的车辆的概略斜视图。
图2是搭载有发动机罩弹起装置的车辆的概略纵剖视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致动器的动作时的车辆的概略纵剖视图。
图4是第1实施方式的致动器的纵剖视图。
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致动器的动作时的纵剖视图。
图6是第1实施方式的致动器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表示动作前的锁止环附近。
图7是第1实施方式的致动器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表示动作后的锁止环附近。
图8A、8B是在第1实施方式的致动器的伸长防止用卡止机构中使用的卡止环的俯视图和斜视图。
图9A、9B是在第1实施方式的致动器的锁止机构中使用的锁止环的俯视图和斜视图。
图10A~10C是第1实施方式的致动器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是按顺序表示动作完毕前后的收纳侧部的开口端附近的动作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11A~11C是按顺序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致动器的动作完毕时的锁止机构的动作状态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致动器的概略纵剖视图。
图13是搭载有使用第2实施方式的致动器的发动机罩弹起装置的车辆的概略纵剖视图。
图14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致动器的动作时的车辆的概略纵剖视图。
图15是第2实施方式的致动器的纵剖视图。
图1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致动器的动作时的纵剖视图。
图17是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致动器的纵剖视图。
图18是第3实施方式的致动器的纵剖视图。
图19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致动器的动作时的纵剖视图。
图20是对使用第3实施方式的致动器的头部保护装置进行说明的图。
图21是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致动器的纵剖视图。
图22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致动器的动作时的车辆的概略纵剖视图。
图23是第4实施方式的致动器的纵剖视图。
图24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致动器的动作时的纵剖视图,示出从图23所示的状态绕轴心旋转90°之后的状态。
图25A~25C是按顺序说明第4实施方式的致动器的动作完毕时的锁止机构的动作状态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的致动器21如图1~3所示,使用于作为汽车用安全装置的发动机罩弹起装置(以下,适当地简称为“弹起装置”)U1中,而且,配置在车辆V的发动机罩板10的后端10c侧的铰链机构11上。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有说明,前后和上下方向分别与车辆V(参照图1)的前后和上下方向一致,左右方向与观察车辆V的前方侧时的左右方向一致。
此外,在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车辆V的前保险杠5上,如图1所示,配置有能够检测或预测与行人的碰撞的传感器6。而且,如果未图示的控制电路基于来自传感器6的信号,检测到车辆V与行人的碰撞,则将致动器21的气体发生器70的未图示的火药点燃,而使动作用气体G产生。即,未图示的控制电路使致动器21动作,而使弹起装置U1动作(参照图3、5)。
发动机罩板10如图1、2所示,配置为覆盖车辆V的发动机室ER的上方。发动机罩板10通过铰链机构11以在前方打开的方式可开闭地与车辆V的车体(车身)1侧连结。铰链机构11配置在发动机罩板10的左右方向的两边缘10d、10e侧的靠后端10c附近。发动机罩板10设为由铝合金等构成的金属板制成。发动机罩板10由上表面侧的外面板10a、和位于下表面侧且比外面板10a强度提升的内面板10b构成。发动机罩板10构成为在接住行人时,能够发生塑性变形而能够吸收行人的动能。因而,在实施方式中,在车辆V和行人碰撞时,致动器21动作,而如图3所示,在上升的发动机罩板10的后端10c和发动机室ER之间形成变形空间S。而且,发动机罩板10通过变形空间S,能够使弯曲塑性变形时的塑性变形量增大,而能够较多地吸收行人的动能。
铰链机构11分别配置在发动机罩板10的左边缘10d和右边缘10e的靠后端10c侧。铰链机构11具有铰链座12、安装板15、以及铰链臂14。铰链座12固定在发动机罩板10的后端10c的下方的车身1侧。安装板15配置在发动机罩板10的后端10c的下表面侧。铰链臂14轴支撑在铰链座12和安装板15上。详细而言,铰链座12固定在与车身1侧的发动机罩棱线加强件2连结的安装凸缘2a上。而且,铰链机构11在发动机罩板10的通常使用的打开时,以铰链臂14的铰链座12侧即根部端14a侧的轴支撑部位作为旋转中心而打开(参照图2的双点划线)。
另外,铰链臂14配置为从根部端14a将前端14b向前方延伸。根部端14a利用支撑轴13而与铰链座12的后端侧连结。铰链臂14能够以支撑轴13为旋转中心转动。此外,前端14b侧也利用支撑轴16而与安装板15的前端侧连结。铰链臂14能够以支撑轴16为旋转中心转动。左右的支撑轴13、16分别配置为使轴向沿车辆V的左右方向。但是,在通常使用时,致动器21在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伸长防止用卡止机构(伸长防止用锁止机构)FR(FR1)而不会伸长,其中,致动器21与铰链臂14和安装板15的各连结部14c、15a连结。即,在通常使用时,铰链臂14相对于安装板15不转动。因此,发动机罩板10在通常使用的开闭时,以支撑轴13的部位为旋转中心进行开闭。即,在打开发动机罩板10时,如图2的从实线到双点划线所示,发动机罩板10的前端10f侧与各铰链臂14的前端14b侧一起,以左右的支撑轴13为旋转中心而上升,而发动机罩板10能够以在前方打开的方式打开。而且,如果使前端10f侧下降,则以支撑轴13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发动机罩板10关闭。
此外,左右的铰链机构11配置为左右对称型。铰链机构11在铰链臂14和安装板15的发动机室ER侧的面上的连结部14c、15a上,分别连结有致动器21的两端(连结部25、65)。铰链臂14的与致动器21的连结部14c配置为与根部端14a和前端14b之间的中间部位相比靠近前端14b侧。安装板15的与致动器21的连结部15a配置为与支撑轴16相比处于后方。
另外,在发动机罩板10的前端10f侧配置有公知的发动机罩锁止机构8。发动机罩锁止机构8具有闭锁闩眼8a和锁闩8b。闭锁闩眼8a固定在发动机罩板10的前端10f的下表面。锁闩8b配置在车身1侧,并用于卡止闭锁闩眼8a。锁闩8b构成为,如果不对未图示的闩销进行操作,则无法进行已卡止的闭锁闩眼8a卡止解除。因此,即使在发动机罩板10的后端10c上升时,发动机罩板10的前端10f也通过卡止在闭锁闩眼8a中的锁闩8b,从而不会上升为离开车身1侧。
此外,在发动机罩板10的后方,如图2、3所示,配置有具有前围板7a和前围板通风窗7b的前围7。前围板7a是车身1侧的刚性较高的部件。前围板通风窗7b作为合成树脂制而配置在前围板7a的上方。前围板通风窗7b配置为后端侧与前挡风玻璃3的下部3a侧连接。此外,在前挡风玻璃3的左右,如图1所示,配置有前支柱4、4。
第1实施方式的致动器21如图4、5所示,具有:气体发生器70、收纳侧部22、以及推压侧部(也称为移动侧部)52。气体发生器70用于在动作时产生动作用气体G。收纳侧部22对气体发生器70进行收纳并保持。推压侧部52被从气体发生器70产生的动作用气体G推压,而以从收纳侧部22离开的方式相对地前进移动,而使致动器21伸长。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作为致动器21,如果在动作时由气体发生器70产生动作用气体G,则推压侧部52相对于收纳侧部22向斜上后方前进移动,并伸长(参照图2、3),而且,使铰链臂14和安装板15上的连结部14c、15a彼此远离。此时,铰链臂14和安装板15彼此的交叉角度θ0变大,不使发动机罩板10的与锁闩8b卡止的前端10f上升,而使后端10c上升。
气体发生器70使用小型点火器、微型气体发生器等。气体发生器70在动作时将未图示的规定的火药点燃,通过火药自身的燃烧,或通过进一步被火药点着的气体产生剂的燃烧,而产生动作用气体G。气体发生器70在从喷出动作用气体G的前端70a远离的根部侧,连接有使来自未图示的控制电路的点火电信号输入的导线70c。气体发生器70中,如果输入来自未图示的控制电路的点火电信号,则对内置的火药进行点火并使其燃烧,进一步适当地使气体产生剂也燃烧,而产生燃烧气体。然后,气体发生器70以燃烧气体作为动作用气体G,使气体G从前端70a喷出,而向推压侧部52的顶壁部53供给。此外,在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气体发生器70在使导线70c凸出的状态下,收纳在收纳侧部22的内壳27内。气体发生器70作为与由聚酰胺等构成的合成树脂制的树脂部72一体成型的装配体75而构成,而且,作为装配体75,收纳在内壳27中。
装配体75从内壳27(收纳侧部22)的根部端24a侧的开口27c插入,而气体发生器70的凸缘70b与内壳27的后述的台阶38抵接。而且,装配体75在设置在树脂部72上的通孔72a中嵌入椭圆管状的止挡件44,而防止脱落,并收纳保持在收纳侧部22(内壳27)中。另外,止挡件44嵌入并固定于在内壳27上开口的装配孔40中。
收纳侧部22由内壳(筒状部件)27构成,该内壳(筒状部件)27是大致圆筒状的由钢等构成的金属制品。收纳侧部22在前端侧(图4、5中所示的上端侧)具有用于使动作用气体G流出的以圆形开口的开口端23。收纳侧部22在远离开口端23的根部24侧配置气体发生器70,并使根部端24a侧与铰链臂14侧连结。与铰链臂14侧连结的连结部25具有连结孔部25a。连结部25利用插入连结孔部25a的轴支撑件(轴支撑销)18,而相对于铰链臂14的连结部14c旋转自如地连结。轴支撑件18贯穿连结孔部25a,而与铰链臂14的连结部14c转动自如地连结。另外,连结孔部25a在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利用止挡件44的内周侧的通孔。止挡件44如上述所述地是为了收纳保持(防止脱落)装配体75而固定在内壳27的装配孔40中的部件。
构成收纳侧部22的内壳27在外周面27a的前端(开口端23)侧使凸缘部28凸出,在内周面27b的根部24侧设有朝向开口端23侧而使内径缩小的台阶38。在台阶38上,如上述所述地抵接有利用树脂部72覆盖的气体发生器70的凸缘70b。另外,在内壳27的内周面27b和装配体75之间,配置有橡胶制的圆环状的衬垫47。因此,在内壳27内的气体发生器70侧确保气密性。
在外周面27a侧的凸缘部28上,如图4、7、10所示,形成有环状槽29。在环状槽29中,嵌入有橡胶制的圆环状的密封件(衬垫·O型密封圈)46。利用密封件46确保推压侧部52在前进移动时的气体密封性。
在外周面27a侧的凸缘部28的附近,如图4、7、10、11所示,形成有卡止台阶部(环状槽)30。卡止台阶部30构成在致动器21的动作完毕时,用于防止推压侧部52的后退的后退防止用锁止机构BR(BR1)。卡止台阶部30具有底面(内周限制面)32。卡止台阶部30将从内周限制面32的远离凸缘部28的一侧上升的台阶面设为卡止限制面31。卡止限制面31用于对后述的锁止环63进行卡止。
另外,凸缘部28的卡止台阶部30侧的台阶面成为在致动器21的动作时,对推压侧部52的前端部54a侧进行止挡的限制面28a。即,限制面28a实现推压侧部52的防脱,并限制致动器21的最大伸长(最大动作行程)。因此,凸缘部28成为推压侧部52的前进移动时的止挡件。
在内壳27的外周面27a上,与气体发生器70相比在根部端24a侧的位置形成有环状槽35(参照图5、6)。在环状槽35上,配置有作为临时卡止部的卡止环37。卡止环37由可弹性变形的板簧制的E型圈构成(参照图8)。
卡止环37构成作为致动器21的伸长防止用锁止机构的卡止机构FR(FR1)。在发动机罩板10的通常使用的开闭时,卡止环37作为向环状槽35内的收纳状态,与位于推压侧部52的前端部54a侧的环托架55的前端侧凸缘56抵接,而且,对推压侧部52的前进移动进行限制。在气体发生器70产生动作用气体G时,前端侧凸缘56推压卡止环37,并利用环状槽35的前进移动侧的边缘35a,使卡止环37扩径而从环状槽35脱离。因此,卡止环37解除对推压侧部52的前进移动进行限制的卡止状态。其结果,推压侧部52受到动作用气体G的压力进行前进移动。
在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卡止环37在推压侧部52的前进完毕时,被前端侧凸缘56推压而推压至卡止台阶部30的位置,而且,与锁止环63一起收纳在卡止台阶部30内(参照图10、11)。
作为该伸长防止用锁止机构的卡止机构FR1由作为临时卡止部的卡止环37、环状槽35、兼用作卡止解除的作为被卡止部的前端侧凸缘56构成。环状槽35具有使卡止环37扩径的边缘35a,且该环状槽35以能够收纳卡止环37的方式配置在收纳侧部22上。前端侧凸缘56能够以与在环状槽35中收纳有的卡止环37卡止的方式与卡止环37抵接,并且,能够解除卡止环37的卡止。而且,以卡止环37被前端侧凸缘56推压而从环状槽35脱离的方式进行扩径的变形应力如下设定。即,该变形应力设定为,能够充分抵抗在发动机罩板10的通常使用的开闭时所施加的使铰链臂14和安装板15上的连结部14c、15a彼此远离的力矩。此外,该变形应力设定为在气体发生器70的动作时,被前端侧凸缘56推压而卡止环37能够发生扩径。
此外,在内壳27上,如上述所述地在根部端24a侧形成有装配孔40,以能够使止挡件44嵌入并固定。装配孔40沿与致动器21的轴心C正交的方向贯穿。
此外,在内壳27的外周面27a上配置有圆环状的由橡胶等构成的衬垫48。衬垫48压接在推压侧部52的前端部54a的端缘54ae的内周,而确保推压侧部52的内部侧的防水性,此外,防止灰尘向推压侧部52内侵入。
致动器21的推压侧部(移动侧部)52由钢等金属制成,具有顶壁部53和大致圆筒状的周壁部54。顶壁部53覆盖收纳侧部22的开口端23侧。周壁部54从顶壁部53的外周缘向推压侧部52的后退侧,即图4、5的下方侧延伸。周壁部54从开口端23开始至少覆盖气体发生器70的配置位置的根部24侧为止的收纳侧部22的外周。
在顶壁部53上,在远离开口端23的上表面侧配置有连结部65。连结部65具有圆孔状的连结孔部65a。连结部65利用插入连结孔部65a的轴支撑件(轴支撑销)19,而相对于安装板15的连结部15a旋转自如地连结。轴支撑件19贯穿连结孔部65a,而与安装板15的连结部15a转动自如地连结。
周壁部54在远离顶壁部53的前端部54a的内周面侧设有环托架55。而且,周壁部54的从顶壁部53到环托架55为止的内周面54b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收纳侧部22的外周面侧的密封件46滑动,而能够确保气体密封性地前进移动。即,该内周面54b与致动器21的轴心C(即,推压侧部52的移动中心轴线C)同心地构成为平滑圆形弧面状。
换言之,在收纳侧部22和推压侧部52中,关于彼此滑动的部位,收纳侧部22侧的滑动部位22a是密封件46的部位,推压侧部52侧的滑动部位52a是与密封件46滑动的内周面54b的部位。而且,在第1实施方式的致动器21中,收纳侧部22将滑动部位22a作为靠近移动中心轴线C的内侧滑动部位(内侧部位)22a,而构成内侧部件21a。推压侧部52将其滑动部位52a作为包围内侧滑动部位22a的周围的外侧滑动部位(外侧部位)52a。而且,推压侧部52构成包围内侧部件21a的周围的外侧部件21b。
环托架55作为由钢等金属制成的大致圆筒状部件,箍紧固定在周壁部54的前端部54a的内周侧。环托架55从推压侧部52的前进移动侧(上部侧)按照顺序具有:前端侧凸缘56、收纳槽57、以及引导面61。收纳槽57在内周侧收纳锁止环63。引导面61设为与轴心C同心的平滑圆形弧面状。
前端侧凸缘56将内径尺寸设为比收纳侧部22的位于卡止台阶部(环状槽)30和环状槽35之间的外周面27a的外径尺寸略大。前端侧凸缘56设定为在致动器21的非动作时与在环状槽35中收纳的卡止环37抵接。此外,前端侧凸缘56构成为以在致动器21的动作时能够使卡止环37从环状槽35脱离的方式推压卡止环37。此外,前端侧凸缘56在前进移动完毕时,与收纳侧部22的作为止挡件的凸缘部28隔着卡止环37而抵接(参照图10、11)。
引导面61能够在收纳侧部22的位于环状槽30、35之间的外周面27a上滑动,而且,对沿轴心C的推压侧部52的前进移动进行引导。
另外,引导面61在致动器21的动作时,相对于收纳侧部22的内壳27的外周面27a滑动。因此,气体密封性不充分。但是,外周面27a和引导面61成为收纳侧部22和推压侧部52的彼此的第2滑动部位。因此,外周面27a构成内侧滑动部位(内侧部位)22a’,引导面61构成包围其周围的外侧滑动部位(外侧部位)52a’(参照图7)。
收纳槽57如图6、7、10、11所示,收纳锁止环63。锁止环63是构成后退防止用锁止机构BR1的部件。锁止机构BR1对致动器21的动作完毕后的推压侧部52的后退移动进行限制。收纳槽57具有锥形限制面58、底面59、以及台阶面60。锥形限制面58从前端侧凸缘56侧扩径。底面59从锥形限制面58的后退侧(图4~7的下侧)的边缘与致动器21的轴心C大致平行地延伸。台阶面60从底面59的后退侧的边缘向轴心C侧延伸。
此外,锥形限制面58设为从底面59向前进侧(图4~7的上侧)缩径的倾斜面。而且,在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限制面58将相对于轴心C的倾斜角度θ1(参照图11A)设为45°。
锁止环63由圆形截面的可弹性变形的弹簧钢等形成,而且,在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C型圈构成(参照图9)。锁止环63设为能够缩径的状态而在与收纳侧部22的外周面27a接触的扩径状态下收纳在收纳槽57中。而且,锁止环63在推压侧部52的前进移动完毕时,进行缩径,而收纳在收纳侧部22的卡止台阶部30中。锁止环63将截面的直径尺寸D1设定为大于收纳侧部22的卡止台阶部30的卡止限制面31的宽度尺寸(内周限制面32和外周面27a之间的宽度尺寸)B1。此外,锁止环63将直径尺寸D1的一半(半径尺寸)R1设定为与卡止限制面31的宽度尺寸B1大致相等,或者比卡止限制面31的宽度尺寸B1略小(参照图11)。
即,如果将直径尺寸D1设定为大于卡止限制面31的宽度尺寸B1,则在将锁止环63收纳在卡止台阶部30中时,锁止环63与卡止台阶部30的内周限制面32接触,而从收纳侧部22的外周面27a凸出。此外,如果将半径尺寸R1设定为与卡止限制面31的宽度尺寸B1大致相等,或比卡止限制面31的宽度尺寸B1略小,则在锁止环63收纳于卡止台阶部30中,而前进移动完毕后,推压侧部52想要后退移动时,即使推压侧部52的前端侧凸缘56的锥形限制面58与在卡止台阶部30中收纳的锁止环63接触,锁止环63也会与卡止限制面31接触而被卡止,而且,不会从卡止限制面31脱落。
其结果,即使前进移动完毕后的推压侧部52想要后退移动,在推压侧部52的锁止位置RP处,推压侧部52的前端侧凸缘56的锥形限制面58也与在卡止台阶部30中收纳的锁止环63的外周侧部位63b接触,而且,锁止环63的内周侧部位63a被卡止为不会从卡止限制面31脱落。因此,防止推压侧部52的后退移动。即,在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用于防止推压侧部52在前进移动完毕后后退的后退防止用锁止机构BR1由下述部分构成:收纳侧部22上的具有卡止限制面31和内周限制面32的卡止台阶部30;在推压侧部52的收纳槽57中收纳的向缩径方向预紧的锁止环(后退限制部件)63;以及推压侧部52的收纳槽57的锥形限制面58。
在第1实施方式中,将致动器21的导线70c、70c连接到未图示的控制电路上。此外,使连结部25、65利用轴支撑件18、19,而与发动机罩板10的左右的铰链机构11中的、铰链臂14和安装板15上的连结部(连结部位)14c、15a连结。这样,能够将致动器21配置在铰链机构11上,而能够将弹起装置U1搭载在车辆V上。
在向车辆V搭载后,在第1实施方式的弹起装置U1中,如果致动器21动作,则气体发生器70产生动作用气体G。而且,利用动作用气体G的推压力,如从图3的双点划线到实线所示,或者从图4到图5所示,致动器21的推压侧部52从收纳侧部22离开,而致动器21伸长。而且,伸长的致动器21使安装板15和铰链臂14的交叉角度θ0变大。因此,发动机罩板10使后端10c侧上升,而能够将变形空间S确保为较大。而且,发动机罩板10通过变形量增大的塑性变形,而能够缓和冲击,并接住行人。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致动器21将动作行程SL设为约40mm,而能够使发动机罩板10的后端10c上升约80mm。
而且,在第1实施方式的致动器21中,气体发生器70与推压侧部52的滑动部位52a相比靠近移动中心轴线C侧。此外,气体发生器70以与动作前的配置状态的推压侧部52的部位52b(在实施方式中是周壁部54的前端部54a和顶壁部53之间的中间附近)重叠的方式收纳保持在收纳侧部22中。即,气体发生器70和推压侧部52沿推压侧部52的移动中心轴线C直列配置。但是,气体发生器70与推压侧部52在与移动中心轴线C正交的方向上重叠地配置。因此,与使气体发生器和推压侧部不重叠地配置的现有的类型相比,与气体发生器70和推压侧部52相重叠的量相对应(在第1实施方式中,与气体发生器70的内置有未图示的火药、点燃装置等的主体71和导线70c的一部分与推压侧部52的部位52b重叠较多的量相对应),而能够使致动器21的长度尺寸L1变短。
因此,在第1实施方式的致动器21中,即使是使用在动作时使动作用气体G产生的气体发生器70的结构,也能构成为缩短长度而小型化。而且,在该致动器21中,由于能够构成为小型化,因此通过使用在作为汽车用安全装置的发动机罩弹起装置U1等中,能够在搭载在车辆V上时,使搭载自由度提高。
此外,在第1实施方式的致动器21中,收纳侧部22在前端侧设有使动作用气体G流出的开口端23,且收纳保持有气体发生器70。而且,收纳侧部22在外周侧配置滑动部位(内侧滑动部位·内侧部位)22a,而作为内侧部件21a。此外,推压侧部52具有覆盖收纳侧部22的开口端23侧的顶壁部53以及周壁部54。周壁部54从顶壁部53的外周缘开始至少覆盖到气体发生器70的配置位置附近为止的收纳侧部22的外周。而且,周壁部54将内周面54b侧作为与收纳侧部22的内侧滑动部位22a滑动的滑动部位(外侧滑动部位·外侧部位)52a。即,将推压侧部52设为包围作为内侧部件21a的收纳侧部22的周围的外侧部件21b。
因此,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动作时,由配置在作为内侧部件21a的收纳侧部22中的气体发生器70产生动作用气体G。而且,动作用气体G从收纳侧部22的开口端23流出,而推压推压侧部52的顶壁部53。这样,作为外侧部件21b的推压侧部52使周壁部54在收纳侧部22的外周面27a上滑动,并且使周壁部54的前端部54a从收纳侧部22的配置有气体发生器70的根部24侧移动到开口端23附近。因此,致动器21以与收纳侧部22连结的作为车辆V的收纳侧连结部位的铰链臂14的连结部14c以及与推压侧部52连结的作为车辆V的推压侧连结部位的安装板15的连结部15a彼此远离的方式伸长,而动作完毕。
即,在第1实施方式的致动器21中,直接受到动作时的动作用气体G的推压力的部位是作为外侧部件21b的推压侧部52的顶壁部53。该顶壁部53对配置有气体发生器70的作为内侧部件21a的收纳侧部22的开口端23进行覆盖,且与该开口端23相比,外径尺寸较大。因此,例如,假设该致动器21与现有的气缸类型的致动器所使用的气体发生器70的外径尺寸相等。这样,在现有类型中,动作用气体G的受压面积是气缸的内径尺寸的活塞部的面积。另一方面,在第1实施方式的致动器21中,动作用气体G的受压面积是顶壁部53的面积,与现有的类型相比受压面积变大。而且,在使用燃烧火药而瞬间产生高压的动作用气体G的气体发生器70的情况下,致动器21与受压面积较大相对应地,即使设为小径,也容易确保较大输出。
因此,在上述的结构中,即使缩短致动器21,也能够确保较长的动作行程。并且,在上述的结构中,即使致动器21不是较粗,也能确保较大的输出。因此,在上述的结构中,能够将致动器21构成为小型化,而且,能够适当地使用在搭载空间较小的例如发动机罩弹起装置U1等中。发动机罩弹起装置U1搭载在车辆的发动机罩板10的铰链机构11附近,搭载空间较小。
此外,在第1实施方式的致动器21中,在推压侧部52和收纳侧部22的彼此的滑动部位22a、52a上,配置有用于确保气体密封性的密封件46。
因此,在上述的结构中,在推压侧部52的前进移动时,喷出的动作用气体G的储存部位利用由推压侧部52的顶壁部53、周壁部54、以及开口端23侧的收纳侧部22围成的部位构成。而且,利用在收纳侧部22的开口端23的外周面27a侧配置而在周壁部54的内周面54b(滑动部位52a)上滑动的密封件46,确保推压侧部52的气体密封性。该密封件46不是配置在收纳有气体发生器70的收纳侧部22的内周侧,而是配置在开口端23的外周侧。因此,密封件46难以暴露在高温的动作用气体G中,能够抑制性能的降低,而能够维持良好的气体密封性。其结果,推压侧部52能够以稳定的推压力前进移动,致动器21能够确保稳定的输出。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对于确保气体密封性并彼此滑动的部位,在作为内侧部件21a的收纳侧部22中,将在开口端23的外周侧的凸缘部28上设置的密封件46作为内侧滑动部位22a,在作为外侧部件21b的推压侧部52中,将周壁部54的内周面54b作为外侧滑动部位52a。但是,也可以着眼于位于推压侧部52的周壁部54的前端部54a处的引导面61、和收纳侧部22的内壳(筒状构件)27的外周面27a的彼此滑动部位。即,在前端部54a的内周侧安装能够在收纳侧部22的外周面27a上滑动的密封件。而且,将该密封件的部位作为推压侧部52的外侧部位即外侧滑动部位52a',将外周面27a作为收纳侧部22的内侧部位即内侧滑动部位22a'。在该情况下,也能够构成在确保气体密封的状态下的彼此的滑动部位。而且,在如上所述的结构,通过在推压侧部52和收纳侧部22的彼此的滑动部位52a'、22a'处配置的密封件,也能确保气体密封性。而且,在该前端部54a的内周侧配置的密封件远离气体发生器70的动作刚开始的动作用气体的直喷部位而配置。因此,该密封件难以暴露在气体发生器70的动作时的高温的动作用气体中,能够抑制性能的降低,而能够维持良好的气体密封性。其结果,推压侧部52能够以稳定的推压力前进移动,致动器能够确保稳定的输出。
此外,第1实施方式的致动器21中,在推压侧部52的端缘54ae的内周面54b侧和收纳侧部22的根部24侧的外周面27a之间设有衬垫48。端缘54ae是推压侧部52中的远离顶壁部53的周壁部54的前端部54a的边缘。根部24是收纳侧部22的远离开口端23的部位。
因此,在第1实施方式中,作为外侧部件21b的推压侧部52的周壁部54的内周面54b侧能够通过衬垫48而确保水密性、气密性。即,衬垫48防止灰尘进入滑动部位52a(内周面54b),此外,也能够防止滑动部位52a生锈等。因此,在第1实施方式的致动器21中,即使长时间没有动作,也能够在动作时确保推压侧部52的顺畅的前进移动。
此外,在第1实施方式的致动器21中,在动作完毕之后,即使推压侧部52想要后退移动,如图10、11所示,也能通过锁止机构BR1而限制该后退移动。在锁止机构BR1中,推压侧部52完成前进移动,到达锁止位置RP,而使前端部54a处的环托架55的收纳槽57中收纳的锁止环63的部位配置在卡止台阶部30位置。这样,锁止环63以与卡止台阶部30的内周限制面32抵接的方式从收纳槽57缩径。因此,如果推压侧部52想要后退移动,则如图10C、图11C所示,推压侧部52的锥形限制面58将锁止环63推压在卡止台阶部30的卡止限制面31侧。因此,锁止环63抵接到卡止限制面31上,而后退移动被限制。此外,锁止环63的内周侧部位63a的内侧面63aa与卡止台阶部30的内周限制面32抵接,以限制进一步的缩径状态。此外,对于锁止环63,外周侧部位63b的前进移动侧的外侧面63ba与推压侧部52的锥形限制面58抵接,扩径状态也被限制。其结果,将锁止环63在收纳侧部22的卡止台阶部30和推压侧部52的锥形限制面58之间的锁止位置RP处,稳定地锁止。与此相伴,使锥形限制面58抵接在锁止环63的前进移动侧的外侧面63ba上的推压侧部52也在锁止位置RP被锁止,而推压侧部52的后退移动被限制。
因此,在使用该致动器21的弹起装置U1中,即使发动机罩板10接住行人,也不会使后端10c下降,而能够进行支撑。其结果,在弹起装置U1中,能够与变形空间S相对应而使发动机罩板10顺畅地塑性变形。
此外,在第1实施方式的致动器21中,在收纳侧部22的开口端23的外周侧配置设有密封件46的凸缘部28。密封件46在推压侧部52的周壁部54的内周面54b上滑动。而且,凸缘部28将推压侧部52的后退移动侧的侧面(限制面)28a与卡止台阶部30连接。此外,凸缘部28与周壁部54的前端部54a的前端侧凸缘56隔着卡止环37而抵接。即,将凸缘部28作为对推压侧部52的前进移动进行限制的止挡件。
因此,在第1实施方式的致动器21中,在动作时,即使推压侧部52的前端侧凸缘56由于前进移动的惯性力较大而想要从锁止位置RP进一步前进移动,也会隔着卡止环37而抵接在作为止挡件的凸缘部28的限制面28a上。其结果,推压侧部52稳定地停止在锁止位置RP。当然,即使锁止环63进行缩径而由于惯性力而前进移动,也会隔着前端侧凸缘56和卡止环37而抵接在从卡止台阶部30的内周限制面32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28的限制面28a上。因此,锁止环63也能稳定地收纳在卡止台阶部30中,而能够顺畅地进行之后的后退移动的限制。
此外,在第1实施方式的致动器21中,在收纳侧部22和推压侧部52之间配置有卡止机构FR1。卡止机构FR1容许在产生动作用气体G时,推压侧部52相对于收纳侧部22的前进移动,并且相对于收纳侧部22对推压侧部52进行卡止。即,致动器21通过该卡止机构FR1,而防止不需要的伸长,并不会使安装板15和铰链臂14的交叉角度θ0变大。因此,在该致动器21中,无障碍地进行发动机罩板10的通常使用的开闭。此外,在该致动器21中,能够构成为小型化,而不会使搭载空间过大。其结果,该致动器21能够适当地使用在弹起装置U1中。
尤其,在第1实施方式中,能够将动作前的致动器21搭载为如图2、3所示,从铰链臂14侧的连结部14c到安装板15侧的连结部15a为止,不是沿上下方向,而是接近朝向斜后上方的水平方向。因此,在第1实施方式的致动器21中,能够减小上下方向的搭载空间。其结果,在使用该致动器21的弹起装置U1中,能够适于搭载在发动机室ER较大、在铰链机构11的周围没有高度方向的空间的车辆V中。
此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气体发生器70的使动作用气体G喷出的前端70a与收纳侧部22的开口端23隔开距离。但是,如果从开口端23向根部24侧远离而配置气体发生器70的主体71,而使得气体发生器70不会从开口端23凸出,则也可以使开口端23接近前端70a。例如,也可以如图12所示的致动器21A,将开口端23和前端70a配置为一致。但是,在第1实施方式的致动器21中,构成为在推压侧部52的前进移动之前,使前端70a从开口端23离开较大距离。换言之,在第1实施方式的致动器21中,在气体发生器70的前端70a和开口端23之间,即,在气体发生器70的前端70a和推压侧部52的顶壁部53之间,设有能够储存动作用气体G的储存室80。在如上所述的结构中,伴随着推压侧部52的前进移动的前端70a和顶壁部53之间的容积变化率较小。即,如果在前进移动前具有较大容积的储存室80,则即使前进移动完毕后的容积较大,容积变化率自身会减小。因此,在该致动器21中,能够抑制推压侧部52的前进中途的、由燃烧气体构成的动作用气体G的压力的降低。其结果,该致动器21即使在推压侧部52的前进完毕位置附近,也能发挥较大的推压力,而使推压侧部52前进移动。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将致动器21的收纳侧部22的连结部25连结到铰链臂14侧,将推压侧部52的连结部65连结到安装板15侧。但是,作为相反的结构,也可以将收纳侧部22的连结部25连结在安装板15的连结部15a上,将推压侧部52的连结部65连结到铰链臂14的连结部14c上。
下面,对第2实施方式的致动器121进行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致动器121如图13、14所示,与第1实施方式的致动器21同样地,使用在发动机罩弹起装置U2中,与铰链机构11的铰链臂14以及安装板15连结。
但是,在第2实施方式的致动器121中,如图15、16所示,设为气缸类型。即,将收纳侧部122作为缸筒,并作为外侧部件121b而构成。收纳侧部122具有:底壁部127、顶壁部123、以及对底壁部127和顶壁部123进行连结的周壁部126。在底壁部127上收纳保持气体发生器185。周壁部126设为从底壁部127的外周缘延伸到顶壁部123的圆筒状。周壁部126的内周侧设为滑动部位(外侧滑动部位·外侧部位)122a。
此外,将推压侧部(移动侧部)152作为活塞杆,并作为内侧部件121a而构成。活塞杆(推压侧部)152具有活塞部153和杆部155。活塞部153将外周侧作为在周壁部126的内周侧滑动的滑动部位(内侧滑动部位·内侧部位)152a。杆部155从活塞部153延伸而从顶壁部123的插入孔124凸出。
而且,活塞部153在缸筒(收纳侧部)122的底壁部127侧的端面上,具有收容气体发生器185的收容凹部157。此外,活塞部153具有相对壁部158和滑动筒部159。相对壁部158构成收容凹部157的顶面157a,而与气体发生器185相对。滑动筒部159从相对壁部158的外周缘覆盖气体发生器185的周围,而延伸至缸筒122的底壁部127,并构成收容凹部157的内周面157b。而且,滑动筒部159将外周侧作为内侧滑动部位152a。
气体发生器185与第1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70同样地,使用小型点火器、微型气体发生器等。即,气体发生器185在动作时将未图示的规定的火药点火,通过火药自身的燃烧,或通过进一步被火药点燃的气体产生剂的燃烧,而产生动作用气体G。气体发生器185使远离将动作用气体G喷出的前端185a的根部侧从底壁部127露出,而配置连接器185b。在连接器185b上连接使来自规定的控制电路的点火电信号输入的未图示的导线。而且,气体发生器185与气体发生器70同样地,如果输入来自未图示的控制电路的点火电信号,则对内置的火药进行点火而使其燃烧,进一步适当地使气体产生剂也燃烧,而产生作为动作用气体G的燃烧气体。动作用气体G从前端185a喷出,而向活塞部153的收容凹部157供给。
在第2实施方式的致动器121中,如果由气体发生器185产生动作用气体G,则相对于作为收纳侧部的缸筒122,作为推压侧部的活塞杆152也向斜上后方前进移动,并伸长,而且,使铰链臂14和安装板15上的连结部14c、15a彼此远离,而使铰链臂14和安装板15彼此的交叉角度θ0变大。因此,如图13、14所示,不使发动机罩板10的与锁闩8b卡止的前端10f上升,而使后端10c上升。
此外,作为收纳侧部的缸筒122由金属制的圆筒状的管材构成周壁部126。而且,构成顶壁部123的盖部件与构成周壁部126的管材箍紧结合。此外,构成周壁部126的管材的远离盖部件的根部侧也被箍紧而形成底壁部127侧。而且,在周壁部126的内周侧的顶壁部123的附近,形成有卡止台阶部(环状槽)130。卡止台阶部130对构成后退防止用锁止机构BR(BR2)的锁止环180进行卡止。卡止台阶部130具有外周限制面132和卡止限制面131。外周限制面132构成为环状槽130的底面,而限制锁止环180的扩径。卡止限制面131形成为从外周限制面132的活塞杆152的后退移动侧的边缘向轴心C侧延伸,而对锁止环180进行卡止。
另外,顶壁部123与动作时的活塞杆152的活塞部153隔着卡止环176而抵接。因此,顶壁部123成为限制致动器121的最大动作行程的止挡件。
此外,在缸筒122上,在底壁部127的外周面侧,紧固有与铰链臂14的连结部(收纳侧连结部位)14c连结的连结部129。在连结部129上,配置有使轴支撑件18插入的连结孔部129a。而且,连结部129利用轴支撑件18,而相对于铰链臂14的连结部14c转动自如地连结。
作为推压侧部的活塞杆152在活塞部153的外周面上,从前进移动侧按顺序配置有收纳槽162和凹槽160。收纳槽162收纳锁止环180。在凹槽160中,嵌入有密封件170。密封件170由O型密封圈构成,在活塞部153前进移动时,确保气体密封性,并且在缸筒122的周壁部126的内周面126a上的滑动部位(外侧滑动部位)122a滑动。即,密封件170构成在缸筒122的外侧滑动部位122a上滑动的内侧滑动部位152a。
另外,活塞杆152的杆部155在致动器121动作时,相对于缸筒122的顶壁部123的插入孔124的内周面124a滑动。因此,虽然气体密封性不充分,但是其外周面155a和内周面124a成为收纳侧部122和推压侧部152的彼此的第2滑动部位。即,外周面155a构成内侧滑动部位152a’,内周面124a构成包围其周围的外侧滑动部位122a’。
此外,收纳槽162收纳锁止环180。收纳槽162具有:底面164、锥形限制面163、以及台阶面165。锥形限制面163从底面164的前进移动侧的边缘扩径。锥形限制面163设为从底面164向前进侧(图15、16的上侧)扩径的倾斜面,相对于轴心C,将倾斜角度设为45°。台阶面165从底面164的后退侧的边缘向与轴心C相反侧延伸。
锁止环180构成后退防止用锁止机构BR2。后退防止用锁止机构BR2对致动器121的动作完毕后的活塞杆152的后退移动进行限制。锁止环180由圆形截面的可弹性变形的弹簧钢等形成,而且,在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C型圈构成。锁止环180在与缸筒122的内周面126a接触的缩径状态下收纳在收纳槽162中。因此,锁止环180在活塞杆152的前进移动完毕时,进行扩径,而收纳在缸筒122的卡止台阶部130中。而且,锁止环180将其截面的直径尺寸设定为大于卡止台阶部130的卡止限制面131的宽度尺寸(外周限制面132和内周面126a之间的宽度尺寸)。此外,锁止环180将截面的直径尺寸的一半(半径尺寸)设定为与卡止限制面131的宽度尺寸大致相等,或者比卡止限制面131的宽度尺寸略小。
即,如果将锁止环180的直径尺寸设定为大于卡止限制面131的宽度尺寸,则在将锁止环180收纳在卡止台阶部130中时,锁止环180与卡止台阶部130的外周限制面132接触,而从缸筒122的内周面126a凸出。此外,如果将锁止环的半径尺寸设定为与卡止限制面131的宽度尺寸大致相等,或比卡止限制面131的宽度尺寸略小,则在锁止环180收纳于卡止台阶部130中,活塞杆152在前进移动完毕后,想要后退移动时,即使活塞杆152的锥形限制面163与锁止环180接触,锁止环180也会与卡止限制面131接触而被卡止。即,锁止环180不会从卡止限制面131脱落。
因此,在前进移动完毕后,即使活塞杆152想要后退移动,在活塞杆152的锁止位置RP处,活塞杆152的锥形限制面163也与在卡止台阶部130中收纳的锁止环180的内周侧部位180a接触。此外,锁止环180的外周侧部位180b被卡止而不会从卡止限制面131脱落。因此,防止活塞杆152的后退移动。因此,在第2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用于防止活塞杆152在前进移动完毕后后退的后退防止用锁止机构BR2由下述部分构成:缸筒122上的具有卡止限制面131和外周限制面132的卡止台阶部130;锁止环(后退限制部件)180;以及活塞杆152的锥形限制面163。锁止环180在动作前设为能够向扩径方向变形而收纳在活塞杆152的收纳槽162中。
此外,在活塞杆152的杆部155的外周面上,在动作前的顶壁部123的下表面侧附近,形成有用于收纳卡止环176的环状槽175。卡止环176构成致动器121的伸长防止用锁止机构FR(FR2)。卡止环176由可弹性变形的板簧制的E型圈构成。
在发动机罩板10的通常使用的开闭时,卡止环176设为向环状槽175内的收纳状态,与缸筒122的顶壁部123抵接,对活塞杆152的前进移动进行限制。而且,在由气体发生器185产生动作用气体G时,伴随着活塞杆152的前进移动,环状槽175的后退移动侧的边缘175a对与顶壁部123抵接的卡止环176进行推压而使其扩径。而且,卡止环176从环状槽175脱离,而解除对活塞杆152的前进移动进行限制的卡止状态。因此,活塞杆152受到动作用气体G的压力,而前进移动。
作为该伸长防止用锁止机构的卡止机构FR2由作为临时卡止部的卡止环176、环状槽175、以及顶壁部123构成。环状槽175具有使卡止环176扩径的边缘175a,且收纳卡止环176。顶壁部123对卡止环176进行卡止,并且以容许卡止环176的扩径的方式抵接在卡止环176上。而且,抵接在顶壁部123上的卡止环176以被环状槽175的边缘175a推压而从环状槽175脱离的方式进行扩径的变形应力如下设定。即,变形应力设定为能够充分抵抗在发动机罩板10的通常使用的开闭时所施加的使铰链臂14和安装板15上的连结部14c、15a彼此远离的力矩。此外,变形应力设定为在气体发生器185动作时,卡止环176被边缘175a推压而能够发生扩径。
此外,在活塞杆152的杆部155的前进移动时的前端侧,配置有与安装板15连结的连结部156。连结部156具有用于插入轴支撑件(轴支撑销)19的圆孔状的连结孔部156a。该连结部156利用轴支撑件(轴支撑销)19而相对于安装板15的连结部15a转动自如地连结。轴支撑件19贯穿连结孔部156a,而与安装板15的连结部15a转动自如地连结。
另外,在连结部156的下端侧,在顶壁部123的上表面侧的内周处,嵌入有圆环状的由橡胶等构成的衬垫171。衬垫171对动作前的缸筒122内的防水性进行确保。
而且,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致动器121的气体发生器185的连接器185b上,连结来自未图示的控制电路的导线。此外,使连结部129、156利用轴支撑件18、19,而与发动机罩板10的左右的铰链机构11中的铰链臂14和安装板15上的连结部(连结部位)14c、15a连结。通过这些操作,能够将致动器121配置在铰链机构11上,而能够将弹起装置U2搭载在车辆V上。
在向车辆V搭载后,在第2实施方式的弹起装置U2中,如果致动器121动作,则气体发生器185产生动作用气体G。利用所产生的动作用气体G的推压力,如从图14的双点划线到实线所示,或者从图15到图16所示,作为致动器121的推压侧部152的活塞杆152的杆部155从缸筒122突出,而致动器121伸长。而且,伸长的致动器121使安装板15和铰链臂14的交叉角度θ0变大。因此,发动机罩板10的后端10c侧上升,发动机罩板10能够将变形空间S确保为较大。而且,发动机罩板10通过变形量增大的塑性变形,而能够缓和冲击,并接住行人。
在第2实施方式的致动器121中,气体发生器185也与作为推压侧部的活塞杆152的滑动部位152a相比靠近移动中心轴线C侧。此外,气体发生器185以与动作前的配置状态的活塞杆152的部位152b(滑动筒部159)重叠的方式收纳保持在作为收纳侧部的缸筒122中。即,气体发生器185和活塞杆152沿活塞杆152的移动中心轴线C直列配置。但是,气体发生器185与活塞杆152在与移动中心轴线C正交的方向上重叠地配置。因此,与使气体发生器和推压侧部不重叠地配置的现有的类型相比,与气体发生器185和活塞杆152相重叠的量相对应(与气体发生器185的内置有未图示的火药、点火装置等的主体186和推压侧部152的部位152b重叠较多的量相对应),而能够使致动器121的长度尺寸L2变短。
因此,在第2实施方式的致动器121中,也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即使是使用在动作时产生动作用气体G的气体发生器185的结构,也能构成为缩短长度而小型化。而且,在第2实施方式的致动器121中,由于能够构成为小型化,因此也能够在作为汽车用安全装置的弹起装置U2而搭载在车辆上时,使搭载自由度提高。
此外,将第2实施方式的致动器121设为气缸类型,能够作为与现有的气缸类型同样的致动器而使用。因此,在第2实施方式的致动器121中,能够作为现有类型的长度较短的替代品而使用。
此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也在推压侧部152和收纳侧部122的彼此的滑动部位152a、122a上配置用于确保气体密封性的密封件170。
因此,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活塞杆152前进移动时,喷出的动作用气体G的储存部位也利用由活塞杆152的收容凹部157中的相对壁部158、滑动筒部159、以及缸筒122的周壁部126围成的部位构成。而且,密封件170配置在滑动筒部159的外周侧,在致动器121动作时,在周壁部126的内周面126a上滑动。因此,通过该密封件170,成为确保储存部位的气体密封性的状态。而且,密封件170不是配置在储存动作用气体G的储存部位的滑动筒部159的内周侧(收容凹部157的内周面157b侧),而是配置在外周侧。因此,密封件170难以暴露在动作刚开始的高温的动作用气体G中,能够抑制性能的降低,而能够维持良好的气体密封性。其结果,活塞杆152能够以稳定的推压力前进移动,致动器121能够确保稳定的输出。
当然,在第2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着眼于活塞杆152的杆部155的外周面155a,与缸筒122的顶壁部123的插入孔124的内周面124a的滑动部位。即,也可以将外周面155a作为内侧滑动部位152a',将内周面124a作为包围其周围的外侧滑动部位122a',而在内周面124a侧设置能够确保气体密封性的密封件。在该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在推压侧部152和收纳侧部122的彼此的滑动部位152a'、122a'处配置的密封件,而确保气体密封性。此外,在内周面124a侧配置的密封件远离气体发生器185的动作刚开始的动作用气体的直喷部位而配置。因此,该密封件难以暴露在气体发生器185动作时的高温的动作用气体中,能够抑制性能的降低,而能够维持良好的气体密封性。其结果,推压侧部152能够以稳定的推压力前进移动,致动器能够确保稳定的输出。
此外,在第2实施方式的致动器121中,也具有后退防止用锁止机构BR2。因此,在动作完毕之后,即使活塞杆152想要后退移动,活塞部153的锥形限制面163也将卡止环180向缸筒122侧的卡止台阶部130的卡止限制面131侧推压。这样,锁止环180抵接在卡止限制面131上,而对后退移动进行限制。此外,锁止环180与卡止台阶部130的外周侧限制面132抵接,以限制外周侧部位180b的进一步的扩径状态。此外,对于锁止环180,内周侧部位180a抵接在锥形限制面163上,而缩径状态也被限制。其结果,将锁止环180在卡止台阶部130和锥形限制面163之间的锁止位置RP处,稳定地锁止。与此相伴,使将锥形限制面163抵接在锁止环180上的活塞部153也在锁止位置RP被锁止。因此,活塞杆152的后退移动被顺畅地限制。
因此,在使用该致动器121的弹起装置U2中,即使发动机罩板10接住行人,也不会使后端10c下降而能够进行支撑。即,在该弹起装置U2中,能够与变形空间S相对应而使发动机罩板10顺畅地塑性变形。
此外,在第2实施方式的致动器121中,也在缸筒122的顶壁部123和活塞杆152的杆部155之间配置有卡止机构FR2。卡止机构FR2在产生动作用气体G时容许活塞杆152相对于缸筒122的前进移动,并且相对于缸筒122对活塞杆152进行卡止。因此,在该致动器121中,也通过该卡止机构FR2,而防止不需要的伸长,不会使安装板15和铰链臂14的交叉角度θ0变大。即,使用该致动器121,也能无障碍地进行发动机罩板10的通常使用的开闭。因此,在该致动器121中,也能够构成为小型化,不会使搭载空间过大,并且能够适当地使用在弹起装置U2中。
此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将动作前的致动器121搭载为,从铰链臂14侧的连结部14c到安装板15侧的连结部15a为止,不是沿上下方向,而是接近朝向斜后上方的水平方向。因此,在第2实施方式的致动器121中,也能够减小上下方向的搭载空间。其结果,在使用该致动器121的弹起装置U2中,也能够适于搭载在发动机室ER较大而在铰链机构11的周围没有高度方向的空间的车辆V中。
此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也将气体发生器185的使动作用气体G喷出的前端185a与活塞杆152的相对壁部158隔开距离。即,设有能够在活塞杆152的前进移动之前储存动作用气体G的储存室190。因此,伴随着活塞杆152的前进移动的前端185a和相对壁部158之间的容积变化率,与在前进移动前具有较大容积的储存室190相对应而变小。因此,在该致动器121中,也能够抑制活塞杆152的前进中途的由燃烧气体构成的动作用气体G的压力的降低。其结果,在该致动器121中,在活塞杆152的前进完毕位置附近,也能发挥较大的推压力,而使活塞杆152前进移动。
如果不考虑上述点,则也可以如图17所示的致动器121A所示,使相对壁部158以与前端185a大致一致的方式靠近。
此外,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也将作为致动器121的收纳侧部的缸筒122的连结部129连结到铰链臂14侧,将作为推压侧部的活塞杆152的连结部156连结到安装板15侧。但是,作为相反的结构,也可以将缸筒122的连结部129连结在安装板15的连结部15a上,将活塞杆152的连结部156连结在铰链臂14的连结部14c上。
此外,在第1、2实施方式的致动器21、121中,在推压侧部52、152的前进移动时的前端侧,设有与作为推压侧连结部位的安装板15的连结部15a连结的连结部65、156。但是,也可以如图18~20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的致动器21B,推压侧部52B在周壁部54的外周面54c侧,配置沿与移动中心轴线C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连结部65B。该连结部65B由托架构成,与推压侧连结部位(连结部)204a连结。
另外,第3实施方式中,收纳侧部22B也在远离开口端23的根部端24a侧配置有由托架构成的连结部25B。连结部25B与收纳侧连结部位(连结部)205a连结。这些连结部65B、25B通过插入在连结孔部65a、25a中的由螺栓、螺母等构成的连结件206,而与对应的连结部205a、204a连结固定。
第3实施方式的致动器21B使用在头部保护装置H1中。头部保护装置H1搭载在车辆的座椅200的靠背部201的上端的头枕203上。而且,致动器21B在发生车辆后部追尾的后部碰撞时动作,以使头枕203适当地接住作为保护对象物的乘员的头部。头枕203利用支杆202而配置在靠背部201的上端。头枕203具有前部204和后部205。而且,前部204利用连结部204a、65B而连结支撑在推压侧部52B上。此外,后部205支撑在支杆202上,并且利用连结部205a、25B而与收纳侧部22B连结。
因此,在致动器21B动作时,与后部205紧贴的前部204向前方挺出。另外,搭载有该头部保护装置H1的车辆在车辆的未图示的后保险杠附近,配置有能够对车辆的后部碰撞进行检测的传感器。而且,输入有来自该传感器的信号的规定的控制装置使气体发生器70动作。
在该第3实施方式的致动器21B中,连结部25B、65B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的致动器21的连结部25、65的结构不同。但是,该致动器21B包含锁止机构BR1、卡止机构FR1,其它的部位与第1实施方式是相同的结构,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部位,除了标注大写字母B之外,标注相同的标号,而省略说明。
而且,在第3实施方式的致动器21B中,推压侧部52B的与推压侧连结部位204a的连结部65B从外周面54c向与移动中心轴线C正交的方向凸出设置。即,在致动器21B中,没有在沿移动中心轴线(轴心)C的长度方向上配置连结部65B。因此,进一步将致动器21B的长度尺寸L3抑制为较短。
此外,在第3实施方式中,收纳侧部22B的与收纳侧连结部位205a的连结部25B也从根部端24a侧的外周面27a向与移动中心轴线C正交的方向凸出设置。因此,在该致动器21B中,能够进一步将长度尺寸L3抑制为较短。
另外,在第3实施方式的致动器21B中,使气体发生器70的喷出动作用气体G的前端70a与收纳侧部22B的开口端23大致一致。但是,也可以如图21所示的致动器21B',将开口端23和气体发生器70的前端70a隔开距离,以设置储存室80。
此外,在第3实施方式中,关于连结部25B、65B,设置有使螺栓等连结件206插入的连结孔部25a、65a。但是,连结部也可以是不设置孔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如图22~25所示的第4实施方式的致动器21C,凸出设置螺栓等而作为连结部。即,连结部的结构不限于第1~3实施方式,能够采用各种结构。
第4实施方式的致动器21C使用在发动机罩弹起装置U3中。在致动器21C中,在作为外侧部件21b的推压侧部(移动侧部)52C的周壁部54的外周面54c上紧固有由螺栓构成的连结部65C。连结部65C插入铰链机构11的安装板15的作为连结部15a的连结孔15b中。而且,连结部65C接合有螺母15c,而相对于安装板15转动自如地连结。
作为内侧部件21a的收纳侧部22C的连结部25C具有六角孔状的连结孔部25a。在连结孔部25a中插入轴支撑件18C。在轴支撑部18C上配置有外螺纹部18a。如果将螺母18e接合在贯穿连结孔部25a的外螺纹部18a上,则连结部25C与轴支撑件18C连结。
另外,轴支撑件18C在两端具有外螺纹部18a、18b。在外螺纹部18a、18b之间的部位处配置有圆柱状的大径部18d和插入至连结孔部25a中的异形部18c。异形部18c设为六边形柱状,以嵌插至六角孔状的连结孔部25a中。外螺纹部18b插入铰链臂14的连结部14c中的连结孔14d中,并用螺母14e接合。由此,轴支撑件18C相对于铰链臂14转动自如地连结。
在第4实施方式的致动器21C中,利用轴支撑件18C和螺母18e、14e,而相对于铰链臂14的连结部14c转动自如地连结。此外,致动器21C利用螺母15c,而相对于安装板15的连结部15a转动自如地连结。
另外,在该致动器21C中,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的致动器21相同的部位、部件,除非特别说明,标注相同的标号,而省略说明。
第4实施方式的致动器21C与第1实施方式的致动器21同样地,收纳侧部22C在前端侧设有使动作用气体G流出的开口端23,且收纳保持有气体发生器70。此外,收纳侧部22C在外周侧配置作为内侧部位的滑动部位(内侧滑动部位)22a。即,收纳侧部22C构成为内侧部件21a。此外,推压侧部52C具有顶壁部53和周壁部54。顶壁部53覆盖收纳侧部22C的开口端23侧,周壁部54从顶壁部53的外周缘开始至少覆盖到气体发生器70的配置位置附近为止的收纳侧部22C的外周。周壁部54使内周面54b侧与收纳侧部22C的内侧滑动部位22a滑动。即,内周面54b侧成为作为外侧部位的滑动部位(外侧滑动部位)52a。因此,推压侧部52C构成包围作为内侧部件21a的收纳侧部22C的周围的外侧部件21b。
在该致动器21C中,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气体发生器70也与推压侧部52C的滑动部位52a(滑动面·内周面54b)相比靠近移动中心轴线C侧。此外,气体发生器70以与动作前的配置状态的推压侧部52C的一部分52b在与移动中心轴线C正交的方向上重叠的方式,收纳保持在收纳侧部22C中。
此外,在该致动器21C中,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具有作为伸长防止用锁止机构的卡止机构FR1。即,该卡止机构FR1具有:作为临时卡止部的由E型圈构成的卡止环37、环状槽35、以及前端侧凸缘56。环状槽35具有使卡止环37扩径的边缘35a,并对卡止环37进行收纳。前端侧凸缘56与卡止环37抵接,以使得与在环状槽35中收纳有的卡止环37卡止,并且解除卡止环37的卡止。即前端侧凸缘56构成为兼用作卡止环37的卡止解除的被卡止部。而且,以卡止环37被前端侧凸缘56推压而从环状槽35脱离的方式进行扩径的变形应力如下设定。即,首先,变形应力设定为,能够充分抵抗在发动机罩板10的通常使用的开闭时所施加的使铰链臂14和安装板15上的连结部14c、15a彼此远离的力矩。此外,变形应力设定为在气体发生器70的动作时,能够被前端侧凸缘56推压而发生扩径。
此外,在该致动器21C中,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具有对动作完毕后的推压侧部52C的后退移动进行限制的后退防止用锁止机构BR3。但是,后退防止用锁止机构BR3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即,由圆形截面的可弹性变形的弹簧钢等的C型圈构成的锁止环63C以能够扩径的方式收纳在收纳槽49中。收纳槽49设置在收纳侧部22C的凸缘部28C上。此外,对扩径时的锁止环63C进行卡止的卡止台阶部67设置在推压侧部52C侧。
在推压侧部52C的周壁部54的前端部54a上,配置有环托架55C。在收纳侧部22C的开口端23的周缘上,配置有作为推压侧部52C的止挡件而构成的凸缘部28C。另外,在凸缘部28C作为止挡件而起作用的情况下,环托架55C隔着卡止环37与凸缘部28C的限制面28a抵接。而且,收纳槽49配置在凸缘部28C的外周面上。详细而言,收纳槽49配置在限制面28a和环状槽29之间。在环状槽29中收纳有密封件46。而且,该收纳槽49如图25所示,具有底面49b、台阶面49c以及锥形限制面49a。底面49b配置在轴心C侧。台阶面49c从底面49b的环状槽29侧的边缘向与轴心C正交的方向延伸。锥形限制面49a从底面49b的限制面28a侧的边缘向后退移动侧以大致45°的倾斜角度扩张地形成。
此外,卡止台阶部67与推压侧部52C的内周面54b侧的环托架55C相邻而形成。卡止台阶部67具有外周限制面69和卡止限制面68。外周限制面69成为卡止台阶部67的底面,设为与轴心C平行的圆弧面。卡止限制面68形成为锥形面形状,从外周限制面69的前进移动侧的边缘向前进移动侧缩径,而且,与内周面54b连接。
在后退防止用锁止机构BR3中,锁止环63C在与推压侧部52C的内周面54b接触的缩径状态下收纳在收纳槽49中。而且,锁止环63C在推压侧部52C前进移动完毕时,如图25的A、B所示,进行扩径,而收纳在推压侧部52C的卡止台阶部67中。该锁止环63C将其截面的直径尺寸D4设定为大于卡止台阶部67的卡止限制面68的宽度尺寸(外周限制面69和内周面54b之间的宽度尺寸)B4。此外,锁止环63C将截面的直径尺寸D4的一半(半径尺寸)设定为与卡止限制面68的宽度尺寸B4大致相等,或者比卡止限制面68的宽度尺寸B4略小。
因此,在将锁止环63C收纳在卡止台阶部67中时,与卡止台阶部67的外周限制面69接触,而锁止环63C(内周侧部位63a)从推压侧部52C的内周面54b凸出。此外,如果将锁止环63C收纳于卡止台阶部67中,推压侧部52C在前进移动完毕后,想要后退移动时,即使推压侧部52C的卡止限制面68与锁止环63C接触,锁止环63C也会接触到锥形限制面49a而不移动。即,锁止环63C在卡止限制面68和锥形限制面49a之间被卡止(参照图25C)。
其结果,即使前进移动完毕后的推压侧部52C想要后退移动,在推压侧部52C的锁止位置RP处,收纳侧部22C的锥形限制面49a抵接在锁止环63C的内周侧部位63a。此外,锁止环63C的外周侧部位63b由于外周限制面69而成为非扩展状态,而锁止环63C被卡止为不会从卡止限制面68脱落。因此,防止推压侧部52C的后退移动。因此,在第4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用于防止推压侧部52C在前进移动完毕后后退的后退防止用锁止机构BR3由下述部分构成:推压侧部52C上的具有卡止限制面68和外周限制面69的卡止台阶部67;收纳侧部22C的收纳槽49的锥形限制面49a;以及在向扩径方向被预紧的状态下收纳在收纳槽49中的锁止环(后退限制部件)63C。
当然,在该发动机罩弹起装置U3中,如果致动器21C动作,则气体发生器70产生动作用气体G,利用该动作用气体G的推压力,如从图23到图14所示,或者从图22的双点划线到实线所示,致动器21C的推压侧部52C从收纳侧部22C离开,而致动器21C伸长。而且,伸长的致动器21C使安装板15和铰链臂14的交叉角度θ0变大。因此,发动机罩板10使后端10c侧上升,而能够将变形空间S确保为较大。而且,发动机罩板10通过将变形量增大的塑性变形,而能够缓和冲击,并接住行人。
而且,在该第4实施方式的致动器21C中,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此外,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地,连结部65C在与移动中心轴线C正交的方向凸出设置。因此,在该致动器21C中,能够将长度尺寸L4构成为小型化。其结果,发动机罩弹起装置U3能够容易地搭载在车辆V的发动机罩板10的铰链机构11附近,即,搭载空间较小的部位。因此,该致动器21C能够适于使用在弹起装置U3中。
此外,后退防止用锁止机构BR3的锁止环63C配置在收纳侧部22C中的起到止挡作用的凸缘部28C的部位上。在致动器21C的装配时,推压侧部52C能够在使锁止环63C收纳在收纳槽49内的状态下嵌合于收纳侧部22C的外周侧。在该装配时,与锁止环63C滑动的部位是推压侧部52C的没有露出到外表面的内周面54b侧。此外,在装配完毕时,在周壁部54的前端部54a上配置衬垫48。因此,即使内周面54b被划伤,也能够抑制生锈等。
此处,在将推压侧部52C嵌合在收纳侧部22C上之前,预先使卡止环37收纳在环状槽35中,然后,在没有固定环托架55C的状态下,将推压侧部52C嵌合在收纳侧部22C上。然后,如果将环托架55C和衬垫48放入前端部54a内,并将前端部54a箍紧,则能够将环托架55C和衬垫48固定在周壁部54的前端部54a内。
另外,在第1~4实施方式中,对于收纳侧部22、22B、22C、122和推压侧部52、52B、52C、152,通过设置规定的连结部25、25B、25C、129、65、65B、65C、156,而相对于收纳侧连结部位14c、205a、推压侧连结部位15a、204a,从动作前进行连结。但是,至少将收纳侧部22、22B、22C、122和推压侧部52、52B、52C、152的一方连结固定在固定侧的连结部位(固定侧连结部位)。而且,也可以构成为,将收纳侧部22、22B、22C、122和推压侧部52、52B、52C、152的另一方在动作前相对于远离固定侧连结部位的可动侧连结部位(连接部位)分开配置,然后,在动作时,使其与可动侧连结部位接触(连结·连接),而对可动侧连结部位进行支撑或使其移动。另外,在如上所述的结构中,需要将用于输入点火电信号的导线70c配置在气体发生器70、185上。因此,如果考虑导线70c的操作性、动作时的动作空间,则优选下述结构:将收纳侧部22、22B、22C、122侧的收纳侧连结部位作为固定侧连结部位,而且,使推压侧部52、52B、52C、152侧远离可动侧连结部位而配置,在动作时,与可动侧连结部位接触(连结·连接)。
此外,在各实施方式的致动器21、21B、21C、121中,例示出将发动机罩板10使用在弹起装置U1、U2、U3、头部保护装置H1中的情况。但是,也可以将本发明利用为下述致动器,即,使收纳侧部和推压侧部连结在就座的驾驶员的前方的膝盖缓冲板和车身侧仪表板上,在车辆的正面碰撞时,使膝盖缓冲板向后方移动的致动器。此外,在本发明的致动器中,只要是使气体发生器动作而在规定时刻使推压侧部前进移动的结构即可,不限于实施方式,能够使用在各种汽车用安全装置中。

Claims (2)

1.一种致动器(21),其具有在动作时产生动作用气体(G)的气体发生器(70)而构成,该致动器(21)的特征在于,具有:
收纳侧部(22),其收纳而保持所述气体发生器;以及
推压侧部(52),其被从所述气体发生器产生的动作用气体推压,而以远离所述收纳侧部的方式相对于所述收纳侧部前进移动,
所述推压侧部和所述收纳侧部配置为能够彼此滑动,
将所述推压侧部和所述收纳侧部的彼此的滑动部位(22a、52a)的一方作为内侧部位(22a),而配置在靠近动作时移动的所述推压侧部的移动中心轴线(C)的内侧,
将所述推压侧部和所述收纳侧部的彼此的滑动部位(22a、52a)的另一方作为包围所述内侧部位的周围的外侧部位(52a)而配置,
所述气体发生器以下述方式收纳保持在所述收纳侧部中,即:与所述推压侧部的所述滑动部位相比靠近所述移动中心轴线侧,并与动作前的配置状态的所述推压侧部的一部分(52b)在与所述移动中心轴线(C)正交的方向上重叠,
所述收纳侧部(22),在前端侧设置使所述动作用气体流出的开口端(23),收纳保持所述气体发生器,
在外周侧配置作为所述内侧部位的所述滑动部位(22a),而将所述收纳侧部作为内侧部件而构成,
所述推压侧部(52)具有:
顶壁部(53),其覆盖所述收纳侧部的开口端(23)侧;以及
周壁部(54),其从该顶壁部的外周缘开始至少覆盖所述气体发生器(70)的配置位置附近为止的所述收纳侧部的外周,将内周侧作为与所述收纳侧部的所述滑动部位(22a)滑动的所述外侧部位的所述滑动部位(52a),
所述推压侧部构成为,包围作为所述内侧部件的所述收纳侧部的周围的外侧部件,
在所述推压侧部和所述收纳侧部的彼此的滑动部位(22a、52a)处,配置用于确保气体密封性的密封件(46),
所述密封件(46)以能够与所述推压侧部的所述周壁部(54)的内周面滑动的方式配置在所述收纳侧部的外周面的前端侧,
在所述推压侧部中的远离所述顶壁部(53)的所述周壁部(54)的前端部的内周侧、与所述收纳侧部的远离所述开口端(23)的根部(24)侧的外周面之间,设有衬垫(48)。
2.一种致动器(21),其具有在动作时产生动作用气体(G)的气体发生器(70)而构成,该致动器(21)的特征在于,具有:
收纳侧部(22),其收纳而保持所述气体发生器;以及
推压侧部(52),其被从所述气体发生器产生的动作用气体推压,而以远离所述收纳侧部的方式相对于所述收纳侧部前进移动,
所述推压侧部和所述收纳侧部配置为能够彼此滑动,
将所述推压侧部和所述收纳侧部的彼此的滑动部位(22a、52a)的一方作为内侧部位(22a),而配置在靠近动作时移动的所述推压侧部的移动中心轴线(C)的内侧,
将所述推压侧部和所述收纳侧部的彼此的滑动部位(22a、52a)的另一方作为包围所述内侧部位的周围的外侧部位(52a)而配置,
所述气体发生器以下述方式收纳保持在所述收纳侧部中,即:与所述推压侧部的所述滑动部位相比靠近所述移动中心轴线侧,并与动作前的配置状态的所述推压侧部的一部分(52b)在与所述移动中心轴线(C)正交的方向上重叠,
所述收纳侧部(22),在前端侧设置使所述动作用气体流出的开口端(23),收纳保持所述气体发生器,
在外周侧配置作为所述内侧部位的所述滑动部位(22a),而将所述收纳侧部作为内侧部件而构成,
所述推压侧部(52)具有:
顶壁部(53),其覆盖所述收纳侧部的开口端(23)侧;以及
周壁部(54),其从该顶壁部的外周缘开始至少覆盖所述气体发生器(70)的配置位置附近为止的所述收纳侧部的外周,将内周侧作为与所述收纳侧部的所述滑动部位(22a)滑动的所述外侧部位的所述滑动部位(52a),
所述推压侧部构成为,包围作为所述内侧部件的所述收纳侧部的周围的外侧部件,设为下述结构:所述收纳侧部(22)与收纳侧连结部位(14c)连结,所述推压侧部(52)与推压侧连结部位(15a)连结,且在动作时,使与所述收纳侧部连结的所述收纳侧连结部位(14c)、和与所述推压侧部连结的所述推压侧连结部位(15a)彼此远离,
所述收纳侧部(22)的与所述收纳侧连结部位(14c)连结的连结部(25),与配置在远离所述开口端(23)的根部(24)侧的气体发生器(70)相比,配置在远离所述开口端(23)的根部端(24a)侧,同时,相对于所述收纳侧连结部位(14c)旋转自如地被轴支撑,
所述推压侧部(52)的与所述推压侧连结部位(15a)连结的连结部(65),配置在所述推压侧部(52)的前进移动时的前端侧,同时,相对于所述推压侧连结部位(15a)旋转自如地被轴支撑,
设为下述结构:在动作时,所述收纳侧部(22)的与所述收纳侧连结部位(14c)连结的所述连结部(25)以及所述推压侧部(52)的与所述推压侧连结部位(15a)连结的所述连结部(65),分别相对于所述收纳侧连结部位(14c)和所述推压侧连结部位(15a)旋转的同时,使所述收纳侧连结部位和所述推压侧连结部位彼此远离。
CN201410818300.0A 2013-12-26 2014-12-24 致动器 Active CN1047428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69640A JP6187248B2 (ja) 2013-12-26 2013-12-26 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13-269640 2013-12-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42852A CN104742852A (zh) 2015-07-01
CN104742852B true CN104742852B (zh) 2018-02-16

Family

ID=52023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18300.0A Active CN104742852B (zh) 2013-12-26 2014-12-24 致动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340467B2 (zh)
EP (1) EP2891583B1 (zh)
JP (1) JP6187248B2 (zh)
CN (1) CN1047428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10623B2 (ja) * 2013-12-25 2016-04-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ポップアップフード装置
EP2907704B1 (en) * 2014-02-18 2017-01-04 Volvo Car Corporation An arrangement comprising a pyrotechnical device and a first mechanical structure
JP6308185B2 (ja) * 2015-08-26 2018-04-1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ポップアップフード装置の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車両用ポップアップフード装置
DE102015016193A1 (de) * 2015-12-15 2017-06-22 Trw Airbag Systems Gmbh Pyrotechnischer Aktuator für ein Fahrzeugsicherheitssystem, Aktuatorbaugruppe, Fahrzeugsicherheitssystem mit einem solchen Aktuator sowie Betätigungsverfahren
JP6565764B2 (ja) * 2016-03-30 2019-08-28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アクチュエータ
US10145393B2 (en) * 2016-06-17 2018-12-04 Joyson Safety Systems Acquisition Llc Linear actuator
FR3085916B1 (fr) * 2018-09-14 2021-04-09 Autoliv Dev Dispositif de securite de vehicule pour apporter une protection pieton
FR3085914B1 (fr) 2018-09-14 2020-08-14 Autoliv Dev Dispositif de montage amovible d'un module de coussin gonflable
JP7110998B2 (ja) * 2019-01-16 2022-08-02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アクチュエータ
AT522513B1 (de) * 2019-05-07 2021-02-15 Hirtenberger Automotive Safety Gmbh & Co Kg Pyrotechnischer Aktuator
AT522245B1 (de) * 2019-07-26 2020-09-15 Hirtenberger Automotive Safety Gmbh & Co Kg Aktuator, insbesondere zum Anstellen von Motorhauben
AT523653B1 (de) * 2020-03-24 2021-10-15 Hirtenberger Automotive Safety Gmbh & Co Kg Pyrotechnischer Aktuator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15403U (zh) * 1981-01-12 1982-07-17
JP2001138857A (ja) * 1999-09-28 2001-05-22 Ford Global Technol Inc 歩行者保護用安全装置の持上げ用ピストン・シリンダー・ユニッ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95693A (en) 2002-11-28 2004-06-02 Autoliv Dev A motor vehicle bonnet lifting device
US6902043B2 (en) * 2002-12-13 2005-06-07 Indian Head Industries, Inc. Driveline vehicle parking brake actuator
US7303040B2 (en) * 2004-05-18 2007-12-04 Autolive Asp, Inc. Active vehicle hood system and method
US7594555B2 (en) * 2004-11-17 2009-09-29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Hood lift mechanism and method
FR2878212B1 (fr) * 2004-11-22 2008-08-29 Pyroalliance Sa Systemes d'absorption mecaniques pour articulation active de capot
JP2006256396A (ja) * 2005-03-16 2006-09-28 Daicel Chem Ind Ltd パイロアクチュエータ
US20060218918A1 (en) 2005-03-16 2006-10-05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Pyrotechnic actuator
DE602006001692D1 (de) * 2005-06-23 2008-08-21 Mazda Motor Sicherheitseinrichtung an einem Fahrzeug
JP5239253B2 (ja) * 2007-08-14 2013-07-17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フード跳ね上げ装置
FR2920840B1 (fr) * 2007-09-07 2012-10-05 Poudres & Explosifs Ste Nale Verin a course declenchee, notamment pour systeme de securite automobile de protection des pietons.
JP4941401B2 (ja) 2008-04-28 2012-05-30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アクチュエータ
DE102010021687B4 (de) * 2010-05-27 2022-09-08 Stabilus Gmbh Gasfeder und Motorhaubeneinheit mit der Gasfeder
FR2961273A1 (fr) * 2010-06-15 2011-12-16 Snpe Materiaux Energetiques Verin a course declenchee muni d'un dispositif d'evacuation des gaz
DE102011116590A1 (de) * 2011-10-21 2013-04-25 Trw Airbag Systems Gmbh Kolben-Zylinder-Einheit, Verfahren zum Betrieb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solchen Kolben-Zylinder-Einheit sowie fahrzeugintegriertes Personensicherheitssystem
JP6116334B2 (ja) * 2012-07-13 2017-04-19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ガス圧式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その組付方法
WO2014197895A1 (en) * 2013-06-07 2014-12-11 Tk Holdings Inc. Vented pressurized gas-powered actuator
JP6200785B2 (ja) * 2013-11-18 2017-09-20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ガス圧式アクチュエータ
JP5910623B2 (ja) * 2013-12-25 2016-04-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ポップアップフード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15403U (zh) * 1981-01-12 1982-07-17
JP2001138857A (ja) * 1999-09-28 2001-05-22 Ford Global Technol Inc 歩行者保護用安全装置の持上げ用ピストン・シリンダー・ユニッ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340467B2 (en) 2016-05-17
CN104742852A (zh) 2015-07-01
EP2891583A1 (en) 2015-07-08
EP2891583B1 (en) 2018-02-14
JP2015124827A (ja) 2015-07-06
JP6187248B2 (ja) 2017-08-30
US20150183693A1 (en) 2015-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42852B (zh) 致动器
CN106029454B (zh) 车辆用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
JP3876291B2 (ja) 衝突時における自動車のボンネットを持上げるための安全装置
JP5024223B2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
US7712569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raising the hood of a motor vehicle during a collision with a pedestrian
EP1470971B1 (en) Actuator provided with locking mechanism
JPH0572607U (ja) エアバッグによる乗用者保護用安全装置
US7874578B2 (en) Extendable stabilizer for airbag
JP2009208694A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10439393A (zh) 用于主动式行人安全闩锁的致动机构
CN109881999A (zh) 用于主动式行人安全闩锁的相对移位机构
JP5257395B2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09138875A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
JP6303976B2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20011563A (ja) 車体構造
JP6565764B2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
JP5952747B2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15124829A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
JP6176200B2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17114197A (ja) 車両横転抑制装置
JP6127963B2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
JP6044534B2 (ja) フード跳ね上げ装置
JP2009208693A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
JP6248835B2 (ja) 車両用アクチュエータとフード跳ね上げ装置
JP6634326B2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