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33683B - 电池端子止挡件以及电池端子单元 - Google Patents

电池端子止挡件以及电池端子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33683B
CN104733683B CN201410659882.2A CN201410659882A CN104733683B CN 104733683 B CN104733683 B CN 104733683B CN 201410659882 A CN201410659882 A CN 201410659882A CN 104733683 B CN104733683 B CN 1047336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foregoing
battery terminal
bearing surface
depar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5988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33683A (zh
Inventor
岩田匡生
盐浜贵宏
柳桥孝明
川上广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7336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336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336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336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1/00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 H01R11/11End pieces or tapping pieces for wir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and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 H01R11/28End pieces consisting of a ferrule or sleeve
    • H01R11/281End pieces consisting of a ferrule or sleeve for connections to batteries
    • H01R11/285Battery post and cable secured by the same lock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1/00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 H01R11/11End pieces or tapping pieces for wir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and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 H01R11/28End pieces consisting of a ferrule or sleeve
    • H01R11/281End pieces consisting of a ferrule or sleeve for connections to batteries
    • H01R11/284End pieces consisting of a ferrule or sleeve for connections to batteries comprising means for preventing corrosion, e.g. covers, enclosures filled with ge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1/00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 H01R11/11End pieces or tapping pieces for wir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and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 H01R11/28End pieces consisting of a ferrule or sleeve
    • H01R11/281End pieces consisting of a ferrule or sleeve for connections to batteries
    • H01R11/287Intermediate parts between battery post and cable end piece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端子止挡件以及电池端子单元。本发明能够提高电池端子的相对于电池极柱的组装精度。本发明中,电池端子单元(1)具备被组装在电池极柱(51)的电池端子(2)和电池端子止挡件(3)。电池端子止挡件(3)具有在电池端子(2)被组装在电池极柱(51)的状态下,通过与形成在电池框体(52)的侧面的第1抵接面(57)抵接,可限制电池端子(2)以电池极柱(51)为旋转中心旋转的第1止转部(33);和在组装状态下,通过与沿与第1抵接面(57)交叉的方向形成在电池框体(52)上的第2抵接面(58)抵接,可限制电池端子(2)以电池极柱(51)为旋转中心旋转的第2止转部(34)。

Description

电池端子止挡件以及电池端子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端子止挡件以及电池端子单元。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电池端子止挡件以及电池端子单元,例如,对比文件1公开了具备相对于被竖立设置于电池的电池极柱连接的电池端子和安装于该电池端子的合成树脂制的转动限制部件的电池端子单元。该电池端子单元的转动限制部件做成在电池端子与电池极柱连接的状态下,通过与电池抵接,可限制电池端子相对于电池极柱的组装角度的结构。
在先技术文献
对比文件
对比文件1:日本特开2010-40258号公报
但是,上述对比文件1记载的电池端子单元例如在搭载电池的空间的关系方面,希望在提高电池端子相对于电池极柱的组装精度这点进一步加以改善。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情况做出的发明,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电池端子相对于电池极柱的组装精度的电池端子止挡件以及电池端子单元。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有关本发明的电池端子止挡件的特征在于,具备装配部、第1止转部和第2止转部,所述装配部可向被组装在设置于电池框体上的电池极柱的电池端子装配;所述第1止转部被设置在前述装配部,在前述电池端子与前述装配部一起被组装在前述电池极柱的状态下,与形成在前述电池框体的侧面的第1抵接面相向,通过与该第1抵接面抵接,可限制前述电池端子以前述电池极柱为旋转中心旋转;所述第2止转部被设置在前述装配部,在前述电池端子与前述装配部一起被组装在前述电池极柱的状态下,与沿与前述第1抵接面交叉的方向被形成在前述电池框体上的第2抵接面相向,通过与该第2抵接面抵接,可限制前述电池端子以前述电池极柱为旋转中心旋转。
另外,在上述电池端子止挡件中,能够做成前述第2抵接面被形成于凹部的壁面,所述凹部的壁面是被形成于在前述电池框体中设置前述电池极柱的极柱竖立设置面,且竖立设置该电池极柱的凹部的壁面,也就是与形成有前述第1抵接面的前述电池框体的侧面正交的壁面的电池端子止挡件。
另外,在上述电池端子止挡件中,能够做成前述第2抵接面被形成于在前述电池框体中与形成有前述第1抵接面的前述电池框体的侧面正交的侧面的电池端子止挡件。
另外,在上述电池端子止挡件中,能够做成前述第1止转部以及前述第2止转部与前述装配部一体地形成,前述装配部在前述电池端子与前述装配部一起被组装在前述电池极柱的状态下,夹在前述电池端子和前述电池框体之间的电池端子止挡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有关本发明的电池端子单元的特征在于,具备电池端子和电池端子止挡件,所述电池端子被安装在设置于电池框体上的电池极柱;所述电池端子止挡件具有装配部、第1止转部和第2止转部,所述装配部可向前述电池端子装配;所述第1止转部被设置在前述装配部,在前述电池端子与前述装配部一起被组装在前述电池极柱的状态下,与形成在前述电池框体的侧面的第1抵接面相向,通过与该第1抵接面抵接,可限制前述电池端子以前述电池极柱为旋转中心旋转;所述第2止转部被设置在前述装配部,在前述电池端子与前述装配部一起被组装在前述电池极柱的状态下,与沿与前述第1抵接面交叉的方向被形成在前述电池框体上的第2抵接面相向,通过与该第2抵接面抵接,可限制前述电池端子以前述电池极柱为旋转中心旋转。
发明效果
有关本发明的电池端子止挡件以及电池端子单元因为通过第1止转部与电池框体的第1抵接面抵接,限制电池端子的旋转,或者第2止转部与电池框体的第2抵接面抵接,限制电池端子的旋转,能够将电池端子的相对于电池极柱的组装角度的允许范围限定在相对窄的范围,所以,发挥能够提高电池端子的相对于电池极柱的组装精度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1的电池端子单元的概略结构的局部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1的电池端子单元的概略结构的局部俯视图。
图3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1的电池端子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1的电池端子单元的概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1的电池端子单元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图5中的A向视图。
图7是图5中的B向视图。
图8是用于对有关实施方式1的电池端子单元的组装角度的允许范围进行说明的局部俯视图。
图9是用于对有关实施方式1的电池端子单元的组装角度的允许范围进行说明的局部俯视图。
图10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2的电池端子单元的概略结构的局部立体图。
图11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2的电池端子单元的概略结构的局部俯视图。
图12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2的电池端子单元的概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2的电池端子单元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有关变形例的电池端子单元的概略结构的局部俯视图。
图15是表示有关变形例的电池端子单元的概略结构的局部俯视图。
图16是表示有关变形例的电池端子单元的概略结构的局部俯视图。
图17是表示有关变形例的电池端子单元的概略结构的局部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地说明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该发明并非是被该实施方式限定的发明。另外,下述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置换且容易的构成要素或实质上相同的构成要素。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1的电池端子单元的概略结构的局部立体图。图2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1的电池端子单元的概略结构的局部俯视图。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将沿着电池极柱的中心轴线X的方向称为轴方向。另外,这里,为了容易理解下面的说明,为了方便,将与该轴方向正交的2方向中的一方称为长边方向(第1宽度方向),将另一方称为短边方向(第2宽度方向)。这些轴方向、长边方向以及短边方向相互正交。
图1、图2所示的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端子单元1是被组装在电池50的电池极柱51的部件,具备电池端子2和电池端子止挡件3。
这里,应用该电池端子单元1的电池50例如是作为蓄电装置被搭载于车辆等的部件。电池50包括收容电池液、构成该电池50的种种零件的电池框体52、设置在该电池框体52上的上述的电池极柱51等而构成。电池框体52包括任意的1个面被开放的大致矩形箱状的框体主体53和将上述被开放的面封闭的盖部件54而构成,作为整体,被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这里,电池框体52为沿长边方向的方向为长边,沿短边方向的方向为短边,但是,并不局限于此。电池极柱51由铅等构成,被竖立设置在盖部件54的极柱竖立设置面55。极柱竖立设置面55是在电池框体52竖立设置电池极柱51的面。这里,该极柱竖立设置面55例如在电池50被搭载在车辆等的状态下,是盖部件54的竖直方向上侧的面。电池极柱51为大致圆柱形状,以中心轴线X与极柱竖立设置面55正交那样的位置关系,被突出地竖立设置在该极柱竖立设置面55上。更详细地说,本实施方式的电池极柱51被竖立设置在形成在极柱竖立设置面55的角位置近旁的凹部56内。该凹部56是在极柱竖立设置面55的角位置近旁大致矩形状地凹陷的部分。电池极柱51被竖立设置在该凹部56内。电池极柱51典型的是带有锥,径随着去向轴方向的前端侧而变小。也就是说,电池极柱51做成前端的外径比基端的外径小的锥形状。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端子单元1是在电池端子2被组装在电池极柱51的状态下,通过由电池端子止挡件3限制电池端子2以电池极柱51的中心轴线X为旋转中心旋转,来限制电池端子2的相对于电池极柱51的组装角度的部件。据此,电池端子单元1是谋求提高电池端子2的组装精度的电池端子单元。下面,对电池端子单元1的各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1的电池端子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这里,首先参见图1、图2以及图3,对电池端子2的结构进行说明。
电池端子2是用于通过安装在电池极柱51,来将电池50和被设置在搭载该电池50的车辆等的主体侧的电线的末端的五金件等电气性地连接的零件。电池端子2具备主体部21、双头螺栓22和紧固部23。
主体部21例如通过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的冲压折曲加工,一体地形成一对环状部21a、21b、一对螺栓保持部21c、21d以及屈曲连结部21e。一对环状部21a、21b被形成为大致矩形状,分别形成由电池极柱51插入的大致圆形状的极柱插入孔21f、21g。一对螺栓保持部21c、21d被形成为大致矩形状,在螺栓保持部21c侧形成由双头螺栓22插入的大致圆形状的螺栓插入孔21h。螺栓保持部21c被一体地形成为与环状部21a连续,螺栓保持部21d被一体形成为与环状部21b连续。而且,环状部21a和环状部21b分别被一体形成为与设有螺栓保持部21c、21d的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彼此经屈曲连结部21e连续。据此,主体部21被形成为夹着屈曲连结部21e,U回转状地折返的状态,被形成为环状部21a、螺栓保持部21c和环状部21b、螺栓保持部21d分别被大致平行地上下叠层的状态。
另外,这里上下叠层的状态典型的相当于在电池端子2被组装在电池极柱51的状态下,沿电池极柱51的轴方向被叠层这样的状态。另外,叠层方向典型的是在电池端子2被组装在电池极柱51的状态下,沿轴方向的方向,这里,将后述的双头螺栓22的轴部22a突出的一侧作为叠层方向上侧,将相反一侧作为叠层方向下侧。另外,叠层方向上侧相当于电池极柱51的前端侧,叠层方向下侧相当于电池极柱51的基端侧。这里,主体部21中,环状部21a、螺栓保持部21c为叠层方向上侧,环状部21b、螺栓保持部21d为叠层方向下侧。
一对环状部21a、21b中,极柱插入孔21f、极柱插入孔21g被形成为在经屈曲连结部21e上下叠层的状态,该极柱插入孔21f和极柱插入孔21g成为与叠层方向相向的位置关系。极柱插入孔21f、极柱插入孔21g通过使板金向相同方向,这里为下侧折返,分别形成内周壁面。极柱插入孔21f、极柱插入孔21g在各自的内周壁面具有与上述的电池极柱51的锥对应的锥。这里,极柱插入孔21f和极柱插入孔21g中的后述的双头螺栓22的轴部22a突出的一侧,即、极柱插入孔21f侧的内径最小,相反一侧的极柱插入孔21g侧的内径最大。极柱插入孔21f、极柱插入孔21g中,在由电池极柱51插入的状态下,各内周面与电池极柱51接触。另外,一对环状部21a、21b中,屈曲连结部21e和一对螺栓保持部21c、21d之间的缘部相互对向地折返,被形成为凹凸状的相互的折返部21i、21j相互卡合。
一对螺栓保持部21c、21d通过在事先在折曲加工前将双头螺栓22插入螺栓插入孔21h的状态下被折曲加工,而以经屈曲连结部21e上下的叠层的状态保持该双头螺栓22。也就是说,主体部21相对于一对螺栓保持部21c、21d的叠层方向,将双头螺栓22保持在该螺栓保持部21c和螺栓保持部21d之间。
在双头螺栓22被保持在螺栓保持部21c和螺栓保持部21d之间的状态下,轴部22a从螺栓插入孔21h像突出那样露出。双头螺栓22在从螺栓插入孔21h露出的该轴部22a电气性地连接设置在电线的末端的五金件等。
另外,主体部21在屈曲连结部21e以及环状部21a、21b中,形成从该屈曲连结部21e延展到极柱插入孔21f、极柱插入孔21g的狭缝(间隙)21k。
紧固部23在电池极柱51被插入极柱插入孔21f、极柱插入孔21g内的状态下,将一对环状部21a、21b拧紧在该电池极柱51。紧固部23包括螺栓23a和螺母23b而构成。螺栓23a以将狭缝21k横截那样的位置关系从屈曲连结部21e的一端部被插入。也就是说,螺栓23a被插入将狭缝21k横截地形成在经屈曲连结部21e上下叠层的状态下的一对环状部21a、21b之间的插入孔部。而且,螺栓23a被旋合在从屈曲连结部21e的另一端部露出的前端部分。
上述那样构成的电池端子2通过以双头螺栓22的轴部22a露出那样的位置关系将电池极柱51插入极柱插入孔21f、极柱插入孔21g而被组装在电池极柱51。而且,电池端子2在极柱插入孔21f、极柱插入孔21g的内周面和电池极柱51的外周面接触的状态下,将紧固部23的螺栓23a以及螺母23b紧固,由此,夹着狭缝21k,屈曲连结部21e以及环状部21a、21b的两侧向接近方向紧固。据此,电池端子2在极柱插入孔21f、极柱插入孔21g的内周面和电池极柱51的外周面接触的状态下,缩小极柱插入孔21f、极柱插入孔21g的径,据此,通过紧固部23的紧固力被拧紧在电池极柱51。而且,电池端子2在双头螺栓22的轴部22a电气性地连接设置在电线的末端的五金件等。另一方面,电池端子2若将紧固部23的螺栓23a以及螺母23b松缓,则夹着狭缝21k,屈曲连结部21e以及环状部21a、21b的两侧向离开方向松缓。据此,电池端子2成为通过扩大极柱插入孔21f、极柱插入孔21g的径,可从电池极柱51拆下的状态。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端子单元1通过向电池极柱51组装电池端子2前,将电池端子止挡件3预先装配在电池端子2,能够提高电池端子2的组装精度。
图4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1的电池端子单元的概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1的电池端子单元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图6是图5中的A向视图。图7是图5中的B向视图。参见图1、图2、图4~图7,对电池端子止挡件3的结构进行说明。
电池端子止挡件3如图1、图2等所示,是夹在电池框体52的盖部件54和电池端子2之间的部件,具备装配部31、盖部32、第1止转部33和第2止转部34。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端子止挡件3为了具有相对于电池液的耐腐蚀性(为了具有防腐蚀功能),而由合成树脂材料等一体地形成装配部31、盖部32、第1止转部33以及第2止转部34。
装配部31是可向电池端子2装配的部分。装配部31如图4、图5等所示,被装配在电池端子2的环状部21b、螺栓保持部21d侧,即、叠层方向下侧,是覆盖这些环状部21b、螺栓保持部21d的叠层方向下侧的部件。装配部31通过在板状的部件上形成壁面而形成收容环状部21b、螺栓保持部21d的收容凹部31a。装配部31中,构成该收容凹部31a的底部的板状的部分夹在环状部21b、螺栓保持部21d和电池框体52的盖部件54之间。
装配部31在收容凹部31a内形成用于将电池端子2临时锁紧的3个临时锁定爪31b、31c、31d和由电池极柱51插入的大致圆形状的极柱插入孔31e。临时锁定爪31b以及临时锁定爪31c被形成在极柱插入孔31e的肋的位置,也就是相对于在电池端子单元1被组装在电池极柱51的状态下成为长边方向的方向(下面,有单单称为“长边方向”的情况。),夹着极柱插入孔31e对称的位置。临时锁定爪31d被形成在相对于在电池端子单元1被组装在电池极柱51的状态下成为短边方向的方向(下面,有单单称为“短边方向”的情况。),从极柱插入孔31e离开的位置。装配部31在向电池端子2装配时,临时锁定爪31b卡合在电池端子2的折返部21i、21j的肋的缝隙21l(参见图3),临时锁定爪31c卡合在折返部21i、21j的肋的缝隙21m(参见图4),临时锁定爪31d卡合在螺栓保持部21c和螺栓保持部21d之间的缝隙21n(参见图3)。据此,装配部31能够将电池端子2临时锁紧在收容凹部31a内。而且,在装配部31将电池端子2临时锁紧的状态下,相对于电池端子单元1被组装在电池极柱51时成为轴方向的方向(下面,有单单称为“轴方向”的情况。),极柱插入孔31e与极柱插入孔21f、21g相向。换言之,装配部31将临时锁定爪31b、31c、31d、极柱插入孔31e形成为在将电池端子2临时锁紧的状态下,成为相对于轴方向,极柱插入孔31e与极柱插入孔21f、21g相向那样的位置关系。另外,电池端子2在被临时锁紧在装配部31的状态下,极柱插入孔21g的内周壁面嵌合在装配部31的极柱插入孔31e。另外,装配部31在电池端子单元1被组装在叠层方向下侧,即、电池极柱51的状态下,与盖部件54相向的一侧的面由加强筋等加强。
盖部32如图4、图5等所示,被装配在电池端子2的环状部21a侧,即、叠层方向上侧,是覆盖环状部21a的叠层方向上侧的一部分的部件。盖部32相对于装配部31开闭自由地被连结,通过在电池端子2被临时锁紧在装配部31的状态下成为闭状态,能够将电池端子2保持在与装配部31之间。而且,盖部32在将电池端子2保持在与装配部31之间的状态,即、闭状态下,通过将锁止部32a(也参见图1、图2等)卡定在装配部31侧来限制开放,据此,能够将电池端子2正式固定。也就是说,该电池端子止挡件3由装配部31和盖部32夹入电池端子2,由锁止部32a维持该夹入状态,据此,相对于电池端子2进行组装。另外,盖部32在将电池端子2正式固定的状态下,在相对于轴方向与极柱插入孔21f、21g、31e重叠的部分形成由电池极柱51插入的半圆形的切口32b。切口32b以与电池极柱51的形状对应的形式形成。
第1止转部33如图1、图2、图4~图6所示,被设置在装配部31。第1止转部33被设置于在电池端子2与装配部31一起被组装在电池极柱51的状态(下面,有单单称为“组装状态”的情况。)下,与形成在电池框体52的第1抵接面57相向的位置(参见图1、图2等)。第1抵接面57被形成在电池框体52的侧面,这里,被形成在沿着被形成在盖部件54的极柱竖立设置面55的凹部56近旁的短边方向的侧面。而且,第1止转部33在组装状态下,通过与第1抵接面57抵接,可限制电池端子2以电池极柱51的中心轴线X为旋转中心绕轴方向旋转。
更详细地说,第1止转部33包括从装配部31开始延伸设置,且在组装状态与第1抵接面57相向的板状部33a、对该板状部33a进行加强的多个纵筋33b、多个横筋33c而构成。板状部33a被形成为沿着短边方向的板状。板状部33a在组装状态下,沿短边方向从盖部件54的角部近旁位置延伸设置到越过对凹部56进行划分的壁面(形成有后述的第2抵接面58的壁面)的位置。板状部33a在与第1抵接面57相向的相向面以及该相向面的背面分别形成多个纵筋33b、多个横筋33c。纵筋33b是沿轴方向延展的突状加强部,横筋33c是沿短边方向延展的突状加强部。另外,多个纵筋33b的一部分被延伸设置到装配部31,对板状部33a和装配部31的连结部分进行加强。另外,在板状部33a中空开规定间隔形成在与第1抵接面57相向的相向面上的纵筋33b以及横筋33c的前端面成为实际与第1抵接面57抵接的接触面。形成在该板状部33a的相向面上的纵筋33b以及横筋33c的前端面(接触面)分别位于大致相同的平面上。
第2止转部34如图1、图2、图4、图5、图7所示,被设置在装配部31。第2止转部34被形成于在组装状态下与形成在电池框体52上的第2抵接面58相向的位置(参见图1、图2等)。第2抵接面58沿与第1抵接面57交叉的方向,这里是沿正交的方向被形成在电池框体52。本实施方式的第2抵接面58被形成在电池框体52中,形成于盖部件54的极柱竖立设置面55上的凹部56的壁面,也就是与形成有第1抵接面57的电池框体52的侧面正交的壁面。即、第2抵接面58被形成在对被形成为大致矩形状的凹部56进行划分的壁面,也就是沿着长边方向的壁面。而且,第2止转部34在组装状态下,通过与第2抵接面58抵接,可限制电池端子2以电池极柱51的中心轴线X为旋转中心绕轴方向旋转。
更详细地说,第2止转部34包括从装配部31开始延伸设置,且在组装状态下与第2抵接面58相向的板状部34a和将该板状部34a连结在装配部31的多个连结筋34b而构成。板状部34a被形成为沿着长边方向的板状。板状部34a在组装状态下,沿长边方向从凹部56的角部近旁位置延伸设置到上述的板状部33a,与该板状部33a大致正交。板状部34a在与第2抵接面58相向的相向面的背面形成多个连结筋34b。多个连结筋34b被延伸设置到装配部31,对板状部34a和装配部31的连结部分进行加强。另外,板状部34a的与第2抵接面58相向的相向面成为实际与第2抵接面58抵接的接触面。该板状部34a包括相向面(接触面)的平面与第1止转部33的纵筋33b以及横筋33c的包括前端面(接触面)的平面大致正交。也就是说,第1止转部33和第2止转部34相交,在像图2所示那样俯视时成为大致T字型。
上述那样构成的电池端子止挡件3通过将装配部31装配在电池端子2,与电池端子2一起构成电池端子单元1(参见图5等)。而且,电池端子单元1通过将电池极柱51插入电池端子2的极柱插入孔21f、极柱插入孔21g,被组装在电池极柱51。而且,电池端子单元1在该组装状态下,通过电池端子止挡件3的第1止转部33与电池框体52的第1抵接面57抵接,限制电池端子2以电池极柱51为旋转中心旋转,或者通过第2止转部34与电池框体52的第2抵接面58抵接,限制电池端子2以电池极柱51为旋转中心旋转。据此,电池端子单元1能够由该电池端子止挡件3,将电池端子2的相对于电池极柱51的组装角度的允许范围限定在相对窄的范围。
图8、图9是用于对有关实施方式1的电池端子单元的组装角度的允许范围进行说明的局部俯视图。
例如,电池端子单元1如图8所示,在电池端子2与电池端子止挡件3成为一体,以电池极柱51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的情况下,在第1止转部33与第1抵接面57抵接之前,第2止转部34与第2抵接面58抵接,限制电池端子2的旋转。据此,电池端子止挡件3能够由第2止转部34限制电池端子2的组装角度。反之,电池端子单元1如图9所示,在电池端子2与电池端子止挡件3成为一体,以电池极柱51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旋转的情况下,在第2止转部34与第2抵接面58抵接之前,第1止转部33与第1抵接面57抵接,限制电池端子2的旋转。据此,电池端子止挡件3能够由第1止转部33限制电池端子2的组装角度。
另外,该电池端子止挡件3因能够与电池极柱51的安装位置尺寸等中的尺寸公差(制造上允许的尺寸误差)相应地产生的第1止转部33和第1抵接面57之间的余隙与第2止转部34和第2抵接面58之间的余隙的大小关系,在顺时针旋转、逆时针旋转的任意一种情况下,都是第1止转部33先与第1抵接面57抵接的情况。同样,电池端子止挡件3存在因第1止转部33和第1抵接面57之间的余隙与第2止转部34和第2抵接面58之间的余隙的大小关系,在顺时针旋转、逆时针旋转的任意一种情况下,都是第2止转部34先与第2抵接面58抵接的情况。但是,在这些任意一种情况下,电池端子止挡件3在电池端子2相对于电池极柱51旋转时,使第1止转部33和第2止转部34中的与相向的抵接面(第1抵接面57或第2抵接面58)的余隙窄的那个止转部先进行抵接,据此,限制电池端子2的顺时针旋转以及逆时针旋转。为此,电池端子止挡件3与例如不具备第1止转部33或第2止转部34的任意一方的情况相比,能够将电池端子2的相对于电池极柱51的组装角度的允许范围限定在相对窄的范围。
而且,电池端子2在像上述那样,相对于电池极柱51的组装角度的允许范围由电池端子止挡件3限定在相对窄的范围的状态下,通过紧固紧固部23的螺栓23a以及螺母23b,被拧紧在电池极柱51。其结果为,电池端子单元1因为能够将电池端子2的组装角度的标准离差抑制在相对小的角度范围内,所以,能够提高电池端子2的相对于电池极柱51的组装精度。因此,因为该电池端子单元1能够以例如制造上要求的正确的组装角度将电池端子2组装、拧紧在电池极柱51,所以,能够在将电池50搭载在车辆等的状态下,抑制组装在电池端子2的零件与车辆侧的其它的零件干涉。
另外,该电池端子单元1将装配部31、第1止转部33、第2止转部34一体地形成,装配部31是在组装状态下夹在电池端子2和电池框体52的盖部件54之间的部件。换言之,该电池端子单元1是在像上述那样将电池端子止挡件3装配在电池端子2后,使电池端子2和电池端子止挡件3成为一体,被组装在电池极柱51的部件,据此,成为装配部31夹在电池端子2和盖部件54之间的部件。此时,电池端子单元1例如在由工人将电池极柱51插入电池端子2的极柱插入孔21f、极柱插入孔21g时,使第1止转部33以及第2止转部34在电池端子单元1中,作为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定位机构发挥功能,能够容易地将电池极柱51轻松地插入极柱插入孔21f、极柱插入孔21g。也就是说,电池端子单元1通过第1止转部33与第1抵接面57抵接,第2止转部34与第2抵接面58抵接,能够一面进行向短边方向以及长边方向的定位,一面将电池极柱51插入极柱插入孔21f、极柱插入孔21g的动作进行引导。其结果为,电池端子单元1通过使第1止转部33、第2止转部34作为用于将电池极柱51插入极柱插入孔21f、极柱插入孔21g的引导部件发挥功能,能够提高将电池端子2向电池极柱51组装时的作业性。
根据上面说明的电池端子单元1,具备电池端子2和电池端子止挡件3。电池端子2被组装在设置于电池框体52的电池极柱51。电池端子止挡件3具有装配部31、第1止转部33和第2止转部34。装配部31可向电池端子2装配。第1止转部33被设置在装配部31,在电池端子2与装配部31一起被组装在电池极柱51的状态下,与形成在电池框体52的侧面的第1抵接面57相向,通过与该第1抵接面57抵接,可限制电池端子2以电池极柱51为旋转中心旋转。第2止转部34被设置在装配部31,在电池端子2与装配部31一起被组装在电池极柱51的状态下,与沿与第1抵接面57交叉的方向形成在电池框体52上的第2抵接面58相向,通过与该第2抵接面58抵接,可限制电池端子2以电池极柱51为旋转中心旋转。因此,电池端子单元1、电池端子止挡件3因为能够将电池端子2的相对于电池极柱51的组装角度的允许范围限定在相对窄的范围,所以,能够提高电池端子2的相对于电池极柱51的组装精度。
再有,根据上面说明的电池端子单元1,第2抵接面58被形成于凹部56的壁面,所述凹部56的壁面是被形成于在电池框体52中设有电池极柱51的极柱竖立设置面55,且竖立设置该电池极柱51的凹部56的壁面,也就是与形成有第1抵接面57的电池框体52的侧面正交的壁面。因此,电池端子单元1、电池端子止挡件3由于被形成在将作为第2止转部34的抵接面的第2抵接面58形成在极柱竖立设置面55上的凹部56的壁面,所以,在组装状态下,使在电池端子止挡件3中从电池框体52的外形伸出的部分相对地少,节省空间,在此基础上,能够提高电池端子2的组装精度。
再有,根据上面说明的电池端子单元1,第1止转部33以及第2止转部34与装配部31一体地形成,装配部31在电池端子2与装配部31一起被组装在电池极柱51的状态下,夹在电池端子2和电池框体52之间。因此,电池端子单元1、电池端子止挡件3通过使第1止转部33、第2止转部34作为用于将电池极柱51插入极柱插入孔21f、极柱插入孔21g的引导部件发挥功能,能够提高将电池端子2向电池极柱51组装时的作业性。
[实施方式2]
图10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2的电池端子单元的概略结构的局部立体图。图11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2的电池端子单元的概略结构的局部俯视图。图12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2的电池端子单元的概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13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2的电池端子单元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有关实施方式2的电池端子止挡件、电池端子单元与实施方式1相比,第2抵接面、第2止转部的位置不同。此外,针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共通的结构、作用、效果,尽可能省略重复的说明(在下面说明的实施方式、变形例中也是同样。)。
图10、图11、图12、图13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端子单元201具备电池端子2和电池端子止挡件203。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端子止挡件203具备装配部31、盖部32、第1止转部33和第2止转部234。另外,这里,盖部32、锁止部32a的位置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不同。
第2止转部234被设置在装配部31。第2止转部234被形成于在组装状态下,与形成在电池框体52上的第2抵接面258相向的位置(参见图10、图11等)。第2抵接面258沿与第1抵接面57交叉的方向,这里是沿正交的方向,被形成在电池框体52。本实施方式的第2抵接面258被形成于与在电池框体52中形成有第1抵接面57的电池框体52的侧面正交的侧面,这里,是形成于沿着被形成在盖部件54的极柱竖立设置面55的凹部56近旁的长边方向的侧面。而且,第2止转部234在组装状态下,通过与第2抵接面258抵接,可限制电池端子2以电池极柱51的中心轴线X为旋转中心绕轴方向旋转。
更详细地说,第2止转部234包括从装配部31延伸设置,且在组装状态下与第2抵接面258相向的板状部234a和对该板状部234a进行加强的多个纵筋234b、多个横筋234c而构成。板状部234a被形成为沿着长边方向的板状。板状部234a在组装状态下,沿长边方向从盖部件54的角部近旁位置延伸设置到将凹部56划分的壁面近旁。板状部234a在与第2抵接面258相向的相向面以及该相向面的背面分别形成多个纵筋234b、多个横筋234c。纵筋234b是沿轴方向延展的突状加强部,横筋234c是沿长边方向延展的突状加强部。另外,多个纵筋234b的一部分被延伸设置到装配部31,对板状部234a和装配部31的连结部分进行加强。另外,在板状部234a中空开规定间隔被形成在与第2抵接面258相向的相向面上的纵筋234b以及横筋234c的前端面成为实际与第2抵接面258抵接的接触面。形成在该板状部234a的相向面上的纵筋234b以及横筋234c的前端面(接触面)分别位于大致相同的平面上。该第2止转部234的包括纵筋234b以及横筋234c的前端面(接触面)的平面与第1止转部33的包括纵筋33b以及横筋33c的前端面(接触面)的平面大致正交。也就是说,第1止转部33和第2止转部234相交,在像图11所示那样俯视时成为大致L字型。
上述那样构成的电池端子止挡件203通过将装配部31装配在电池端子2,与电池端子2一起构成电池端子单元201(参见图13等)。而且,电池端子单元201在组装状态下,通过电池端子止挡件203的第1止转部33与电池框体52的第1抵接面57抵接,限制电池端子2以电池极柱51为旋转中心旋转,或者通过第2止转部234与电池框体52的第2抵接面258抵接,限制电池端子2以电池极柱51为旋转中心旋转。据此,电池端子单元201能够由该电池端子止挡件203,将电池端子2的相对于电池极柱51的组装角度的允许范围限定在相对窄的范围。
上面说明的电池端子单元201、电池端子止挡件203因为能够将电池端子2的相对于电池极柱51的组装角度的允许范围限定在相对窄的范围,所以,能够提高电池端子2的相对于电池极柱51的组装精度。
再有,根据上面说明的电池端子单元201,第2抵接面258被形成在与在电池框体52中形成有第1抵接面57的电池框体52的侧面正交的侧面。因此,电池端子单元201、电池端子止挡件203由于作为第2止转部234的抵接面的第2抵接面258被形成在与第1抵接面57正交的侧面,所以,能够以恰当的大小设置该第2止转部234,能够更确实地提高电池端子的组装精度。
另外,上述的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池端子止挡件以及电池端子单元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内进行种种变更。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端子止挡件以及电池端子单元也可以适当地组合上面说明的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来构成。
将上面说明的电池端子2作为通过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的冲压折曲加工而构成的电池端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另外,电池端子止挡件3、203被装配在电池端子2上的状态下的该电池端子2和第1止转部33、第2止转部34、234的位置关系也可以与制造上所要求的组装角度相应地适宜调节。
另外,上面说明的电池端子单元1、201的电池端子止挡件3、203都是具备可向电池端子2装配的装配部31;被设置在装配部31,且在电池端子2与装配部31一起被组装在电池极柱51的状态下,与形成在电池框体52上的第1抵接面57相向,通过与该第1抵接面57抵接,可限制电池端子2以电池极柱51为旋转中心旋转的第1止转部33;被设置在装配部31,且在电池端子2与装配部31一起被组装在电池极柱51的状态下,与在电池框体52中形成在与第1抵接面57不同的面上的第2抵接面58、258相向,通过与该第2抵接面58、258抵接,可限制电池端子2以电池极柱51为旋转中心旋转的第2止转部34、234的结构。在上述电池端子止挡件3中,在电池框体52中与第1抵接面57不同的面,也就是形成有第2抵接面58的面相当于形成于极柱竖立设置面55的凹部56的壁面,也就是与形成有第1抵接面57的电池框体52的侧面正交的壁面。另一方面,在电池端子止挡件203中,在电池框体52中与第1抵接面57不同的面,也就是形成有第2抵接面258的面相当于与在电池框体52形成有第1抵接面57的电池框体52的侧面正交的侧面,即、相当于沿形成在盖部件54的极柱竖立设置面55的凹部56近旁的长边方向的侧面。另外,各止转部的位置、各抵接面的位置关系并不限于上述的位置关系。下面,参见图14~图17,说明变形例。
[变形例]
图14、图15、图16、图17是表示有关变形例的电池端子单元的概略结构的局部俯视图。有关图14~图17所例示的变形例的电池端子单元301、401、501、601使各止转部的位置为与上面说明的实施方式1、2不同的位置。
有关图14所例示的变形例的电池端子单元301具备电池端子2和电池端子止挡件303。本变形例的电池端子止挡件303具备装配部31、盖部32、第1止转部33和第2止转部334。
第2止转部334被设置在装配部31。第2止转部334被形成于在组装状态与形成在电池框体52上的第2抵接面358相向的位置。第2抵接面358被形成于在电池框体52中与第1抵接面57不同的面。本变形例的第2抵接面358被形成于在电池框体52中形成于盖部件54的极柱竖立设置面55上的凹部56的壁面,也就是与形成有第1抵接面57的电池框体52的侧面大致平行地相向的壁面。即、第2抵接面358被形成于将被形成为大致矩形状的凹部56划分的壁面,也就是沿着短边方向的壁面。而且,第2止转部334在组装状态下,通过与第2抵接面358抵接,可限制电池端子2以电池极柱51的中心轴线X为旋转中心绕轴方向旋转。
更详细地说,第2止转部334包括从装配部31延伸设置,且在组装状态下与第2抵接面358相向的板状部334a和将该板状部334a连结于装配部31的多个连结筋334b而构成。板状部334a被形成为沿着短边方向的板状。板状部334a在组装状态下,沿将凹部56划分的壁面,也就是沿着短边方向的壁面被延伸设置,与该板状部33a大致平行。板状部334a在与第2抵接面358相向的相向面的背面形成多个连结筋334b。多个连结筋334b被延伸设置到装配部31,对板状部334a和装配部31的连结部分进行加强。另外,板状部334a的与第2抵接面358相向的相向面成为实际与第2抵接面358抵接的接触面。该板状部334a的包括相向面(接触面)的平面与第1止转部33的纵筋33b以及横筋33c的包括前端面(接触面)的平面大致平行。也就是说,第1止转部33和第2止转部334在像图14所示那样俯视时成为大致平行。
有关图15所例示的变形例的电池端子单元401具备电池端子2和电池端子止挡件403。本变形例的电池端子止挡件403具备装配部31、盖部32、第1止转部433和第2止转部34。第1止转部433做成与上述的第2止转部234(参见图11)大致相同的结构。另外,第1抵接面457做成与上述的第2抵接面258(参见图11)大致相同的结构。而且,本变形例的第2止转部34所抵接的第2抵接面58被形成于在电池框体52中与第1抵接面457不同的面。
第1止转部433被设置在装配部31。第1止转部433被形成于在组装状态下与形成在电池框体52上的第1抵接面457相向的位置。第1抵接面457被形成于在电池框体52中与第2抵接面58不同的面。本变形例的第1抵接面457被形成于在电池框体52中与第2抵接面58平行的侧面,这里,是被形成于沿着被形成在盖部件54的极柱竖立设置面55上的凹部56近旁的长边方向的侧面。而且,第1止转部433在组装状态下,通过与第1抵接面457抵接,可限制电池端子2以电池极柱51的中心轴线X为旋转中心绕轴方向旋转。
更详细地说,第1止转部433包括从装配部31延伸设置,且在组装状态下与第1抵接面457相向的板状部433a和对该板状部433a进行加强的多个纵筋433b、多个横筋433c而构成。板状部433a被形成为沿着长边方向的板状。板状部433a、纵筋433b、横筋433c做成与上述的板状部234a(参见图11)、纵筋234b(参见图11)、横筋234c(参见图11)大致相同的结构。该板状部433a的包括形成在与第1抵接面457的相向面上的纵筋433b以及横筋433c的前端面(接触面)的平面与第2止转部34的包括板状部34a的相向面(接触面)的平面大致平行。也就是说,第1止转部433和第2止转部34在像图15所示那样俯视时成为大致平行。
有关图16所例示的变形例的电池端子单元501具备电池端子2和电池端子止挡件503。本变形例的电池端子止挡件503具备装配部31、盖部32、第1止转部533和第2止转部34。第1止转部533做成与上述的第2止转部334(参见图14)大致相同的结构。另外,第1止转部533所抵接的第1抵接面557做成与上述的第2抵接面358(参见图14)大致相同的结构。而且,本变形例的第2止转部34所抵接的第2抵接面58被形成于在电池框体52中与第1抵接面557不同的面。
第1止转部533被设置在装配部31。第1止转部533被形成于在组装状态下,与形成在电池框体52上的第1抵接面557相向的位置。第1抵接面557被形成于在电池框体52中与第2抵接面58不同的面。本变形例的第1抵接面557被形成于在电池框体52中形成在盖部件54的极柱竖立设置面55上的凹部56的壁面,也就是与形成有第2抵接面58的凹部56的壁面正交的壁面。即、第1抵接面557被形成于将被形成为大致矩形状的凹部56划分的壁面,也就是沿着短边方向的壁面。而且,第1止转部533在组装状态下,通过与第1抵接面557抵接,可限制电池端子2以电池极柱51的中心轴线X为旋转中心绕轴方向旋转。
更详细地说,第1止转部533包括从装配部31延伸设置,且在组装状态下与第1抵接面557相向的板状部533a和将该板状部533a连结于装配部31的多个连结筋533b而构成。板状部533a、连结筋533b做成与上述的板状部334a(参见图14)、连结筋334b(参见图14)大致相同的结构。连结筋533b的一部分兼用于连结筋34b。该板状部533a的包括相向面(接触面)的平面与第2止转部34的包括板状部34a的相向面(接触面)的平面大致正交。也就是说,第1止转部533和第2止转部34相交,在像图16所示那样俯视时成为大致L字型。
有关图17所例示的变形例的电池端子单元601具备电池端子2和电池端子止挡件603。本变形例的电池端子止挡件603具备装配部31、盖部32、第1止转部433和第2止转部334。第1止转部433、第1止转部433所抵接的第1抵接面457做成与在上述的图15中说明的结构大致相同的结构。另外,第2止转部334、第2止转部334所抵接的第2抵接面358做成与在上述的图14中说明的结构大致相同的结构。本变形例的第2抵接面358被形成于在电池框体52中与第1抵接面457不同的面。这里,第1抵接面457被形成在沿电池框体52的盖部件54的长边方向的侧面,第2抵接面358沿与第1抵接面457交叉的方向被形成在电池框体52。更详细地说,第2抵接面358被形成于在电池框体52的盖部件54中形成在竖立设置电池极柱51的极柱竖立设置面55上的凹部56的壁面,也就是与形成有第1抵接面457的电池框体52的侧面正交的壁面。本变形例的第1止转部433和第2止转部334相交,在像图17所示那样俯视时成为大致T字型。
根据有关上面说明的实施方式、变形例的电池端子止挡件、电池端子单元,因为通过哪一个都能够将电池端子2的相对于电池极柱51的组装角度的允许范围限定在相对窄的范围,所以,能够提高电池端子2的相对于电池极柱51的组装精度。
符号说明
1、201、301、401、501、601:电池端子单元;2:电池端子;3、203、303、403、503、603:电池端子止挡件;33、433、533:第1止转部;34、234、334:第2止转部;50:电池;51:电池极柱;52:电池框体;55:极柱竖立设置面;56:凹部;57、457、557:第1抵接面;58、258、358:第2抵接面。

Claims (5)

1.一种电池端子止挡件,其特征在于,具备装配部、第1止转部和第2止转部,
所述装配部可相对于电池端子装配于该电池端子的叠层方向下侧,前述电池端子被组装在设置于电池框体上的电池极柱,并具有主体部和双头螺栓;
所述第1止转部被设置在前述装配部,在前述电池端子与前述装配部一起被组装在前述电池极柱的状态下,与形成在前述电池框体的侧面的第1抵接面相向,通过与该第1抵接面抵接,可限制前述电池端子以前述电池极柱为旋转中心旋转;
所述第2止转部被设置在前述装配部,在前述电池端子与前述装配部一起被组装在前述电池极柱的状态下,与沿与前述第1抵接面交叉的方向被形成在前述电池框体上的第2抵接面相向,通过与该第2抵接面抵接,可限制前述电池端子以前述电池极柱为旋转中心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端子止挡件,其中,
前述第2抵接面被形成于凹部的壁面,所述凹部的壁面是被形成于在前述电池框体中设置前述电池极柱的极柱竖立设置面,且竖立设置该电池极柱的凹部的壁面,也就是与形成有前述第1抵接面的前述电池框体的侧面正交的壁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端子止挡件,其中,
前述第2抵接面被形成于在前述电池框体中与形成有前述第1抵接面的前述电池框体的侧面正交的侧面。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端子止挡件,其中,
前述第1止转部以及前述第2止转部与前述装配部一体地形成,
前述装配部在前述电池端子与前述装配部一起被组装在前述电池极柱的状态下,夹在前述电池端子和前述电池框体之间。
5.一种电池端子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电池端子和电池端子止挡件,
所述电池端子被安装在设置于电池框体上的电池极柱,并且具有主体部和双头螺栓;
所述电池端子止挡件具有装配部、第1止转部和第2止转部,所述装配部可装配于前述电池端子的叠层方向下侧;所述第1止转部被设置在前述装配部,在前述电池端子与前述装配部一起被组装在前述电池极柱的状态下,与形成在前述电池框体的侧面的第1抵接面相向,通过与该第1抵接面抵接,可限制前述电池端子以前述电池极柱为旋转中心旋转;所述第2止转部被设置在前述装配部,在前述电池端子与前述装配部一起被组装在前述电池极柱的状态下,与沿与前述第1抵接面交叉的方向被形成在前述电池框体上的第2抵接面相向,通过与该第2抵接面抵接,可限制前述电池端子以前述电池极柱为旋转中心旋转。
CN201410659882.2A 2013-12-19 2014-11-18 电池端子止挡件以及电池端子单元 Active CN1047336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62605A JP6279307B2 (ja) 2013-12-19 2013-12-19 バッテリー端子ストッパ、及び、バッテリー端子ユニット
JP2013-262605 2013-12-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33683A CN104733683A (zh) 2015-06-24
CN104733683B true CN104733683B (zh) 2017-11-28

Family

ID=53275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59882.2A Active CN104733683B (zh) 2013-12-19 2014-11-18 电池端子止挡件以及电池端子单元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20150180143A1 (zh)
JP (1) JP6279307B2 (zh)
CN (1) CN104733683B (zh)
DE (1) DE102014223174B4 (zh)
FR (1) FR3015775B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79307B2 (ja) 2013-12-19 2018-02-1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端子ストッパ、及び、バッテリー端子ユニット
JP6677991B2 (ja) * 2015-09-24 2020-04-0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端子ストッパ、及び、バッテリー端子ユニット
JP6531624B2 (ja) * 2015-11-04 2019-06-1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端子用カバー
JP6528971B2 (ja) * 2015-11-04 2019-06-1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端子
JP6856391B2 (ja) * 2017-01-31 2021-04-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バスバー
JP6559169B2 (ja) * 2017-02-03 2019-08-1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端子
IT201800003963A1 (it) * 2018-03-26 2019-09-26 Mta Spa Morsetto per un terminale maschio di una sorgente di energia elettrica.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5783A (zh) * 2007-06-04 2010-10-06 李尔公司 电池接柱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73268A (en) 1981-04-17 1982-10-25 Hitachi Ltd Automatic focusing device
JPS611649Y2 (zh) * 1981-04-25 1986-01-20
JP2882283B2 (ja) 1994-06-03 1999-04-1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ターミナル
DE60123494T2 (de) * 2000-03-07 2007-06-21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Yokkaichi Anordnung zum Vorbeugen Batterieklemmen falsch anzuschliessen, Batterie und Kontaktklemmen
JP2001257016A (ja) * 2000-03-09 2001-09-21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ブースタケーブルの誤接続防止構造
JP3845263B2 (ja) * 2001-03-07 2006-11-1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保護カバー及びヒューズボックス
US6576838B2 (en) * 2001-03-07 2003-06-10 Yazaki Corporation Protective cover and fuse box
JP3679357B2 (ja) * 2001-10-02 2005-08-0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用コネクタ
JP4163592B2 (ja) * 2003-10-31 2008-10-0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ヒューズユニット
DE102004052476B4 (de) * 2003-10-31 2007-08-09 Yazaki Corp. Sicherungsanordnung
US7663466B1 (en) 2007-09-21 2010-02-16 Yazaki North America, Inc. Corner-mounted battery fuse
JP5128902B2 (ja) * 2007-10-31 2013-01-2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ヒュージブルリンクユニットの組み付け構造
JP4959507B2 (ja) * 2007-10-31 2012-06-2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ヒュージブルリンクユニットの組み付け構造
US7990738B2 (en) * 2008-04-02 2011-08-02 Littelfuse, Inc. Master fuse module
JP5211922B2 (ja) * 2008-08-01 2013-06-1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端子ユニット
JP5147606B2 (ja) * 2008-09-01 2013-02-2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ヒューズブロック
US7695326B1 (en) * 2008-11-20 2010-04-13 Royal Die & Stamping Lever lock battery terminal
JP5560698B2 (ja) 2009-12-23 2014-07-3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ターミナル
JP5580058B2 (ja) * 2010-01-08 2014-08-2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の固定構造
JP5551472B2 (ja) 2010-02-26 2014-07-1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流センサ付きバッテリーターミナル
JP5957409B2 (ja) * 2013-03-29 2016-07-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領域抽出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6265647B2 (ja) * 2013-08-06 2018-01-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ターミナル固定補助部材
JP6175331B2 (ja) * 2013-09-20 2017-08-0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ヒューズユニット取付構造
JP6279307B2 (ja) 2013-12-19 2018-02-1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端子ストッパ、及び、バッテリー端子ユニット
JP6232001B2 (ja) * 2015-01-14 2017-11-1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ヒューズユニット
JP6262159B2 (ja) * 2015-01-14 2018-01-1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ヒューズユニット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5783A (zh) * 2007-06-04 2010-10-06 李尔公司 电池接柱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4223174A1 (de) 2015-06-25
US10205255B2 (en) 2019-02-12
CN104733683A (zh) 2015-06-24
US20150180143A1 (en) 2015-06-25
FR3015775B1 (fr) 2018-11-23
DE102014223174B4 (de) 2024-02-15
JP2015118855A (ja) 2015-06-25
US20160372847A1 (en) 2016-12-22
FR3015775A1 (fr) 2015-06-26
JP6279307B2 (ja) 2018-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33683B (zh) 电池端子止挡件以及电池端子单元
US8686822B2 (en) Surface mounted pulse transformer
CN103812242B (zh) 无刷电动机以及转子
CN103973019B (zh) 电动机
US20150076943A1 (en) Terminal for stator
US9653951B2 (en) Insulation member for use with a stato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tator assembly
JP2016031898A (ja) 蓄電装置
CN208622560U (zh) 电抗器
CN108512324A (zh) 电动机及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US8957554B2 (en) Stepping motor with position regulation member
JP6535982B2 (ja) 蓄電素子
JP2014082266A (ja) コイル
US6703728B1 (en) Step motor with double coil in a plane
TW201331963A (zh) 變壓器鐵芯之改良結構
US20070182270A1 (en) Motor stator device
JP5430287B2 (ja) ハウジングレス電動機
CN209104907U (zh) 定子构造以及旋转变压器
JP4507910B2 (ja) 端子金具の取付構造
JP2010142007A (ja) 回転電機
JP6215034B2 (ja) 電動機及び電動機用ボビン
JPH0779557A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CA2737021C (en) Induction component
JP6095462B2 (ja) 回転電機の電機子、回転電機、および回転電機の電機子の製造方法
JP6133126B2 (ja) Dcモータ
WO2023166876A1 (ja) 回転電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