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23800A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23800A
CN104723800A CN201410699824.2A CN201410699824A CN104723800A CN 104723800 A CN104723800 A CN 104723800A CN 201410699824 A CN201410699824 A CN 201410699824A CN 104723800 A CN104723800 A CN 1047238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transverse groove
tire axial
crown
lateral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9982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23800B (zh
Inventor
吉田幸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7238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238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238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238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均衡地提高雪上性能、冰上性能、以及操纵稳定性能的充气轮胎。所述充气轮胎指定了旋转方向。在胎面部(2)设置有胎冠主沟(3)、胎肩主沟(4)、中间横沟(10)、以及中间狭缝(11)。在包括中间狭缝(11)与中间横沟10的交叉部在内的位置,设置有使沟底隆起的拉筋(15)。拉筋(15)是沿着中间横沟(10)延伸的横向部分(16)、与沿着中间狭缝(11)延伸的纵向部分(17)连接而成,在俯视情况下呈近似T字状。横向部分(16)的轮胎轴向的两端部未到达胎冠主沟(3)以及胎肩主沟(4)而形成终端。纵向部分(17)的旋转方向的先着地侧的端部未到达中间狭缝(11)的内端(11e)而形成终端。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均衡地提高雪上性能、冰上性能以及操纵稳定性能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冬天用的充气轮胎存在在雪路、冰路以及干燥路上行驶的机会。因此,对于这种冬天用的充气轮胎而言,不仅对雪上性能、冰上性能,还对干燥路上的操纵稳定性能要求高性能。例如,提出了为了发挥大的雪柱剪切力来提高雪上性能,而在胎面部设置具有大的沟容积的横沟的充气轮胎。
然而,对于上述充气轮胎而言,由胎面部的横沟划分的花纹块的刚性小,从而花纹块受到来自路面的力而容易倒塌。因此,上述充气轮胎存在具有低操纵稳定性能、冰上性能的趋势。作为相关的技术,存在如下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460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那样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在包括中间狭缝与中间横沟的交叉部在内的位置设置拉筋为基本,能够均衡地提高雪上性能、冰上性能、以及操纵稳定性能的充气轮胎。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被指定了旋转方向,具有胎面部,上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胎面部设置有:1个或者2个胎冠主沟,其在轮胎赤道的附近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一对胎肩主沟,其在最接近胎面端侧的位置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多个中间横沟,其将上述胎冠主沟与上述胎肩主沟之间划分为多个中间花纹块;以及中间狭缝,其从各上述中间横沟向上述旋转方向的先着地侧延伸并具有在上述中间花纹块内部形成终端的内端,在包括上述中间狭缝与上述中间横沟的交叉部在内的位置,设置有使沟底隆起的拉筋,上述拉筋是沿着上述中间横沟延伸的横向部分、与沿着上述中间狭缝延伸的纵向部分连接而成,在俯视情况下呈近似T字状,上述横向部分的轮胎轴向的两端部未到达上述胎冠主沟以及上述胎肩主沟而形成终端,上述纵向部分的上述旋转方向的先着地侧的端部未到达上述中间狭缝的上述内端而形成终端。
本发明的上述充气轮胎优选为,上述中间横沟相对于轮胎轴向倾斜,上述中间横沟包括轮胎轴向的内侧部、以及与上述内侧部相比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小的外侧部,上述拉筋的上述横向部分仅设置于上述内侧部。
本发明的上述充气轮胎优选为,上述横向部分的轮胎轴向的外侧的端部与上述中间横沟的上述内侧部的轮胎轴向的端部一致。
本发明的上述充气轮胎优选为,上述横向部分的轮胎轴向的长度为上述中间花纹块的轮胎轴向的最大宽度的30%~40%。
本发明的上述充气轮胎优选为,上述纵向部分的轮胎周向的长度为上述中间横沟的1个节距的25%~35%。
本发明的上述充气轮胎优选为,上述拉筋上的沟深度为上述胎冠主沟的沟深度的65%~75%。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设置有胎冠主沟、胎肩主沟、将胎冠主沟与胎肩主沟之间划分为中间花纹块的中间横沟、以及从中间横沟向旋转方向的先着地侧延伸并具有在中间花纹块内部形成终端的内端的中间狭缝。
在包括中间狭缝与中间横沟的交叉部在内的位置,设置有使沟底隆起的拉筋。拉筋是沿着中间横沟延伸的横向部分、与沿着中间狭缝延伸的纵向部分连接而成,在俯视情况下呈近似T字状。这种拉筋抑制轮胎滚动时的来自路面的力所引起的中间花纹块的倒塌。由此,维持中间横沟以及中间狭缝的胎缘效果高,从而提高冰上性能、操纵稳定性能。
特别是,由于中间狭缝向旋转方向的先着地侧延伸并具有在中间花纹块内部形成终端的内端,所以能够用未设置中间狭缝的旋转方向的先着地侧的花纹块边缘来承受向旋转方向的后着地侧作用的制动力以及驱动力。因此,进一步有效地抑制中间花纹块的倒塌,从而进一步提高冰上性能、操纵稳定性能。
拉筋的横向部分的轮胎轴向的两端部未到达胎冠主沟以及胎肩主沟而形成终端。即,对于中间横沟而言,在横向部分的轮胎轴向的两外侧,与横向部分相比沟深度大。由此,中间横沟能够发挥大的雪柱剪切力,从而维持雪上性能。因此,本发明的充气轮胎能够均衡地提高雪上性能、冰上性能、以及操纵稳定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中间陆地部的放大图。
图4是中间横沟以及中间狭缝的立体剖视图。
图5是表示比较例的实施方式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2...胎面部;3...胎冠主沟;4...胎肩主沟;10...中间横沟;11...中间狭缝;11e...中间狭缝的内端;15...拉筋;16...横向部分;17...纵向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以下,简单地称为“轮胎”。)是指定了轮胎的旋转方向R的、例如轿车用的冬天用轮胎。旋转方向R例如在侧壁部(未图示)以文字等方式显示。本发明的轮胎并不限定于轿车用,例如也适用于卡车或公共汽车等重载荷用或摩托车用的轮胎。
在本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胎面部2设置有:在轮胎赤道C的两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一对胎冠主沟3;以及在最接近胎面端Te侧的位置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一对胎肩主沟4。
上述“胎面端”Te在外观上能够通过明确的边缘来识别时为该边缘。在无法识别胎面端Te的情况下,被设定为对组装于正规轮辋并且填充正规内压的无负载的正规状态下的轮胎,加载正规载荷并使该轮胎以0度的外倾角与平面接地时的、最靠近轮胎轴向外侧的接地位置。该胎面端Te、Te间的轮胎轴向的距离被定义为胎面接地宽度TW。在不特别指出的情况下,轮胎的各部分的尺寸等都是正规状态下的值。
“正规轮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下按照每个轮胎确定该规格的轮辋,例如在JATMA的情况下为“标准轮辋”,在TRA的情况下为“Design Rim”,在ETRTO的情况下为“MeasuringRim”。
“正规内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下按照每个轮胎确定各规格的空气压,在JATMA的情况下为“最高空气压”,在TRA的情况下为表格“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INFLATION PRESSURES”所记载的最大值,在ETRTO的情况下为“INFLATION PRESSURE”。在轮胎用于轿车的情况下,正规内压为180kPa。
“正规载荷”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下按照每个轮胎确定各规格的载荷,在JATMA的情况下为“最大负载能力”,在TRA的情况下为表格“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INFLATION PRESSURES”所记载的最大值,在ETRTO的情况下为“LOAD CAPACITY”。在轮胎用于轿车的情况下,正规载荷是与上述载荷的88%相当的载荷。
本实施方式的胎冠主沟3呈锯齿状延伸。这种胎冠主沟3与直线状的主沟相比,胎缘成分大,因此提高冰上性能。另外,胎冠主沟3具有轮胎轴向成分,因此发挥雪柱剪切力,提高雪上性能。此外,胎冠主沟3例如也可以是在轮胎赤道C上延伸的1个胎冠主沟。
在本实施方式中,胎冠主沟3包括交替的倾斜部8和连接部9,倾斜部8朝向旋转方向R并向轮胎赤道C侧倾斜,连接部9向与倾斜部8相反的方向倾斜。在本说明书中,倾斜部8以及连接部9的倾斜的朝向由胎冠主沟3的沟中心线3c确定。在图1中,用假想线示出了倾斜部8与连接部9。
为了均衡地提高雪上性能与操纵稳定性能,优选倾斜部8的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θ1为1~10度。同样,优选连接部9的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θ2为40~60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胎肩主沟4为沿着轮胎周向的直线状。这种胎肩主沟4能够确保胎肩主沟4的两侧的陆地部的轮胎周向的刚性高,从而提高耐磨损性能、操纵稳定性能。
能够根据惯例,分别设定各主沟3、4的沟宽度(沟面积除以沟中心线的长度后得到的平均的沟宽度)W1以及沟深度D1(图2所示)。各主沟3、4的沟宽度W1例如为胎面接地宽度TW的2~7%左右。各主沟3、4的沟深度例如为胎面接地宽度TW的5~10%左右。
胎面部2因各主沟3、4而形成有胎冠陆地部5、中间陆地部6、以及胎肩陆地部7。
在图3中示出了中间陆地部6的放大图。如图3所示,中间陆地部6设置在胎冠主沟3与胎肩主沟4之间。
在中间陆地部6设置有多个中间横沟10以及多个中间狭缝11。
中间横沟10连接胎冠主沟3与胎肩主沟4之间。由此,中间陆地部6形成为由中间横沟10划分的中间花纹块6A沿轮胎周向排列而成的花纹块列。
中间横沟10相对于轮胎轴向倾斜。这种中间横沟10具有轮胎轴向成分,因此提高雪上性能。另外,中间横沟10具有轮胎周向的胎缘成分,因此提高冰路上的转弯性能。本实施方式的中间横沟10朝向旋转方向R的后着地侧向轮胎轴向外侧倾斜。因此,沟内的雪、水例如沿着旋转方向R向轮胎轴向的外侧顺利地排出。
中间横沟10包括:轮胎轴向的内侧部12;以及与内侧部12相比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小的外侧部13。内侧部12有效地提高轮胎周向的胎缘成分。另外,外侧部13提高转弯行驶时作用有大的横向力的中间陆地部6的轮胎轴向外侧的区域的轮胎轴向的刚性。因此,提高操纵稳定性能。本实施方式的内侧部12以及外侧部13呈直线状地延伸。由此,确保中间花纹块6A的刚性更高。
从有效地发挥上述作用的观点来看,优选内侧部12的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θ3为20~30度。优选外侧部13的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θ4为5~10度。
优选内侧部12的轮胎轴向的长度L1例如比外侧部13的轮胎轴向的长度L2大。由此,确保内侧部12的轮胎周向的胎缘成分大。优选内侧部12的轮胎轴向的长度L1为外侧部13的轮胎轴向的长度L2的2~4倍。
中间横沟10例如形成为沟宽度W2恒定。这种中间横沟10能够确保中间花纹块6A的轮胎周向两侧的刚性高。优选中间横沟10的沟宽度W2为中间横沟10的1个节距P的5%~15%。
中间狭缝11从中间横沟10向旋转方向R的先着地侧延伸并具有在中间花纹块6A内部形成终端的内端11e。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中间花纹块6A的旋转方向R的先着地侧的花纹块边缘6e未设置沟。因此,能够用旋转方向R的先着地侧的花纹块边缘6e承受向旋转方向R的后着地侧作用的制动力以及驱动力。因此,有效地抑制中间花纹块6A的倒塌,从而提高冰上性能、操纵稳定性能。
中间狭缝11将中间花纹块6A划分为比中间狭缝11更靠轮胎赤道C侧的内侧小片14A、以及比中间狭缝11更靠轮胎轴向外侧的外侧小片14B。
本实施方式的中间狭缝11朝向旋转方向R的先着地侧并向轮胎赤道C侧倾斜。这种中间狭缝11具有轮胎轴向的胎缘成分,因此提高制动力、驱动力。另外,中间狭缝11具有轮胎轴向成分,因此提高雪上性能。在中间狭缝11的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θ5大的情况下,中间花纹块6A的刚性恐怕会变小。因此,优选中间狭缝11的上述角度θ5为5~10度。
中间狭缝11例如形成为沟宽度W3恒定。由此,维持中间花纹块6A的中间狭缝11的两侧的刚性高。优选中间狭缝11的沟宽度W3为胎面接地宽度TW的1.2%~2.0%。
为了均衡地提高操纵稳定性能与冰上性能,优选中间狭缝11的轮胎周向的长度L3为中间横沟10的1个节距P的75%~85%。
图4是中间花纹块6A的立体剖视图。在图4中,为了便于说明而舍去后述的中间刀槽花纹。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本发明中,在包括这种中间横沟10与中间狭缝11的交叉部K在内的位置,设置有使沟底隆起的拉筋15。
本实施方式的拉筋15是沿着中间横沟10延伸的横向部分16、与沿着中间狭缝11延伸的纵向部分17连接而成,在俯视情况下呈近似T字状。这种拉筋15抑制轮胎滚动时的来自路面的力所引起的中间花纹块6A的倒塌。由此,确保中间横沟10以及中间狭缝11的胎缘成分,从而提高冰上性能、操纵稳定性能。
横向部分16构成为,其轮胎轴向的外侧的端部16e以及内侧的端部16i未到达胎冠主沟3以及胎肩主沟4而形成终端。即,中间横沟10具有:横向部分16;比横向部分16更靠轮胎轴向内侧的内侧横部18a;以及比横向部分16更靠轮胎轴向外侧的外侧横部18b。内侧横部18a以及外侧横部18b与横向部分16相比沟深度大,因此中间横沟10利用这些部分,发挥大的雪柱剪切力。由此,本实施方式的轮胎维持雪上性能。
内侧部12由于与外侧部13相比,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大,因此抑制因轮胎周向的力而产生的中间花纹块6A的倒塌。因此,通过仅在内侧部12设置横向部分16,既能够发挥中间花纹块6A的倒塌抑制效果,又能够缩小横向部分16的轮胎轴向的长度。因此,确保中间横沟10的沟容积大,从而均衡地提高雪上性能、冰上性能以及操纵稳定性能。
横向部分16的轮胎轴向的外侧的端部16e与中间横沟10的内侧部12的轮胎轴向的外侧的端部12e一致。即,内侧部12由横向部分16与内侧横部18a形成。由此,提高刚性容易变小的内侧部12与外侧部13的连接区域的刚性,从而进一步抑制中间花纹块6A的倒塌。
优选配置于上述那样的位置的横向部分16的轮胎轴向的长度L4为中间花纹块6A的最大宽度Wa(图1所示)的30%~40%。在横向部分16的上述长度L4不足中间花纹块6A的最大宽度Wa的30%的情况下,恐怕无法有效地抑制中间花纹块6A的倒塌。在横向部分16的上述长度L4超过中间花纹块6A的最大宽度Wa的40%的情况下,中间横沟10的沟容积变小,恐怕导致雪上性能变差。
纵向部分17构成为,旋转方向R的先着地侧的端部17e未到达中间狭缝11的内端11e而形成终端。即,中间狭缝11由纵向部分17、以及在纵向部分17的先着地侧设置的先着地部18c形成。先着地部18c与纵向部分17相比沟深度大,因此确保中间狭缝11的沟容积,从而进一步提高雪上性能。
纵向部分17与横向部分16的轮胎轴向的中间位置连接。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中间花纹块6A的倒塌。“纵向部分17与横向部分16的中间位置连接”包含如下方式:纵向部分17的沟底中心线17c设置于从横向部分16的先着地侧的沟缘16a的中点向轮胎轴向两侧离开沟缘16a的轮胎轴向长度的20%的位置。
优选纵向部分17的轮胎周向的长度L5为中间横沟10的1个节距P的25%~35%。在纵向部分17的轮胎周向的长度L5不足中间横沟10的1个节距P的25%的情况下,恐怕无法抑制中间花纹块6A的朝向旋转方向R的后着地侧的倒塌、由转弯行驶时的横向力引起的内侧小片14A以及外侧小片14B的朝向轮胎轴向的倒塌。在纵向部分17的轮胎周向的长度L5超过中间横沟10的1个节距P的35%的情况下,由于中间狭缝11的沟容积减少,所以雪上性能恐怕会降低。
虽然没有特别地限定,但是优选纵向部分17的上述长度L5为横向部分16的上述长度L4的50%~70%。
本实施方式的拉筋15构成为,沟底以在中间横沟10以及中间狭缝11的整个宽度隆起。更具体而言,中间横沟10以及中间狭缝11的在拉筋15处的沟底、与中间横沟10以及中间狭缝11的沟壁面呈圆滑的圆弧状地交叉。由此,有效地提高拉筋15的刚性,进一步抑制中间花纹块6A的倒塌。
为了有效地发挥上述作用,优选拉筋15处的沟深度Dt为胎冠主沟3的沟深度D1的65%~75%。
优选内侧横部18a、外侧横部18b的沟深度D2以及先着地部18c的沟深度D3为,胎冠主沟3的沟深度D1的85%~100%。
如图3所示,中间花纹块6A设置有呈锯齿状延伸的全开放式的中间刀槽花纹19。这种中间刀槽花纹19具有大的胎缘成分,从而将冰上性能提高得高。此外,中间刀槽花纹19的形状并不限定于锯齿状,例如也可以是直线状或波纹状。
中间刀槽花纹19包括:配置于内侧小片14A的多个内侧刀槽花纹19A;以及配置于外侧小片14B的多个外侧刀槽花纹19B。
内侧刀槽花纹19A与外侧刀槽花纹19B相对于轮胎周向朝向不同的方向倾斜。由此,产生于两刀槽花纹19A、19B的边缘的相反朝向的横方向的力相抵,从而提高冰路上的直行稳定性能。
本实施方式的内侧刀槽花纹19A朝向旋转方向R的先着地侧并向轮胎轴向的外侧倾斜。外侧刀槽花纹19B朝向旋转方向R的先着地侧并向轮胎轴向的内侧倾斜。这样倾斜的各中间刀槽花纹19A、19B容易使内侧小片14A以及外侧小片14B向交叉部K倒塌。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交叉部K设置有拉筋15,所以抑制内侧小片14A以及外侧小片14B的倒塌。因此,更进一步均衡地提高冰上性能与操纵稳定性能。
为了有效地发挥上述那样的作用,优选各中间刀槽花纹19A、19B的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α1、α2为10~20度。
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中间刀槽花纹19、19间的最短距离La为4~5.5mm。在最短距离La不足4mm的情况下,除了中间花纹块6A的刚性降低之外,恐怕用于制造刀槽花纹的金属模的耐久性也变差。在最短距离La超过5.5mm的情况下,恐怕无法提高冰路性能。
优选中间花纹块6A的最大宽度Wa为胎面接地宽度TW的16%~22%。由此,均衡地确保中间花纹块6A、胎冠陆地部5以及胎肩陆地部7的刚性,从而有效地提高操纵稳定性能。
如图1所示,在胎冠陆地部5设置有胎冠副沟20、胎冠横沟21、以及胎冠横纹沟22。
本实施方式的胎冠副沟20在轮胎赤道C上沿轮胎周向呈锯齿状地延伸。胎冠副沟20是包括朝向旋转方向R并向轮胎轴向的一方侧倾斜的第1倾斜部20a、以及将轮胎周向上相邻的第1倾斜部20a、20a连接并且向与第1倾斜部20a相反的方向倾斜的第2倾斜部20b在内的锯齿状。这种胎冠副沟20具有轮胎轴向成分,因此提高雪上性能。
本实施方式的胎冠横沟21连接胎冠主沟3与胎冠副沟20之间。具体而言,胎冠横沟21将胎冠主沟3的连接部9与胎冠副沟20的锯齿的顶部连接。这种胎冠横沟21确保胎冠陆地部5的刚性大。另外,胎冠横沟21具有轮胎轴向成分。因此,均衡地提高操纵稳定性能与冰上性能。胎冠横沟21的沟深度D4趋向轮胎轴向外侧而逐渐增大。这种胎冠横沟21有效地确保作用有最大的接地压的轮胎赤道C上的胎冠陆地部5的刚性、以及胎冠横沟21的沟容积,从而均衡地提高雪上性能与操纵稳定性能。
本实施方式的胎冠横纹沟22从胎冠副沟20向轮胎轴向外侧延伸并在胎冠陆地部5内形成终端。胎冠横纹沟22与胎冠副沟20的锯齿的顶部连通。由此,进一步均衡地提高操纵稳定性能与冰上性能。
在胎冠陆地部5,设置有连接胎冠副沟20与胎冠主沟3之间的全开放式的胎冠刀槽花纹23。胎冠刀槽花纹23向与胎冠横沟21以及胎冠横纹沟22相同的方向倾斜。由此,提高操纵稳定性能与冰上性能。
在胎肩陆地部7设置有连接胎肩主沟4与胎面端Te之间的胎肩横沟25、以及一端在胎肩主沟4开口并且另一端在胎肩陆地部7内形成终端的半开放式的胎肩刀槽花纹26。
本实施方式的胎肩横沟25以及胎肩刀槽花纹26呈锯齿状地延伸。这种胎肩横沟25以及胎肩刀槽花纹26进一步提高冰上性能。
优选如上述那样形成的胎面部2的陆地比为65~70%。在陆地比不足65%的情况下,存在各陆地部5~7的刚性降低、操纵稳定性能变差的担心。在陆地比超过70%的情况下,存在沟容积变小、雪上性能变差的担心。陆地比是胎面部2的踏面的总表面积Mb、与填满全部的沟以及刀槽花纹而得到的假想踏面的假想表面积Ma之比(Mb/Ma)。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可变更为各种方式来实施。
实施例
根据表1的规格来试制具有图1的基本花纹的尺寸225/65R17的充气轮胎,并对各试供轮胎的雪上性能、冰上性能以及操纵稳定性能进行了测试。各轮胎的主要的通用规格、测试方法如下。此外,作为比较例2,对具有图5的花纹的轮胎进行了测试。
胎面接地宽度TW:180mm
各主沟的沟深度:11.2mm
内侧横部以及外侧横部的沟深度:11.2mm
先着地部的沟深度:9.1mm
内侧部的长度L1与外侧部的长度L2之比(L1/L2):3.1
外侧部的角度θ4:7度
横向部分的长度L4/Wa:35%
纵向部分的长度L5/P:25%
外侧刀槽花纹的角度θ2:15度
<雪上性能、冰上性能以及操纵稳定性能>
在下述条件下,将各测试轮胎安装于排气量2400cc的4WD轿车的所有车轮。然后,测试司机使车辆在雪路(压雪路面)、冰路(结冰路面)以及干燥沥青路面的测试跑道上行驶,并根据测试司机的感官,对此时的与方向盘响应性、刚性感以及抓地性等相关的行驶特性进行评价。测试的结果以将实施例1的值评为100的评分来表示。数值越大越好。
轮辋(所有车轮):17×6.5J
内压(所有车轮):210kPa
在表1中示出了测试的结果。
表1
测试的结果是,与比较例相比,任一实施例的轮胎,各性能的结果的总和都大,另外,实施例的结果都在100附近。因此,能够确认均衡地提高了雪上性能、冰上性能、以及操纵稳定性能。另外,虽然改变各沟的沟深度、沟宽度、刀槽花纹的深度、宽度等、以及陆地比进行了测试,但是结果与表1相同。

Claims (6)

1.一种充气轮胎,其被指定了旋转方向,具有胎面部,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胎面部设置有:
1个或者2个胎冠主沟,其在轮胎赤道的附近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
一对胎肩主沟,其在最接近胎面端侧的位置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
多个中间横沟,其将所述胎冠主沟与所述胎肩主沟之间划分为多个中间花纹块;以及
中间狭缝,其从各所述中间横沟向所述旋转方向的先着地侧延伸并具有在所述中间花纹块内部形成终端的内端,
在包括所述中间狭缝与所述中间横沟的交叉部在内的位置,设置有使沟底隆起的拉筋,
所述拉筋是沿着所述中间横沟延伸的横向部分、与沿着所述中间狭缝延伸的纵向部分连接而成,在俯视情况下呈近似T字状,
所述横向部分的轮胎轴向的两端部未到达所述胎冠主沟以及所述胎肩主沟而形成终端,
所述纵向部分的所述旋转方向的先着地侧的端部未到达所述中间狭缝的所述内端而形成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横沟相对于轮胎轴向倾斜,
所述中间横沟包括轮胎轴向的内侧部、以及与所述内侧部相比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小的外侧部,
所述拉筋的所述横向部分仅设置于所述内侧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向部分的轮胎轴向的外侧的端部与所述中间横沟的所述内侧部的轮胎轴向的端部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向部分的轮胎轴向的长度为所述中间花纹块的轮胎轴向的最大宽度的30%~40%。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向部分的轮胎周向的长度为所述中间横沟的1个节距的25%~35%。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筋处的沟深度为所述胎冠主沟的沟深度的65%~75%。
CN201410699824.2A 2013-12-20 2014-11-27 充气轮胎 Active CN1047238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64233 2013-12-20
JP2013264233A JP5852634B2 (ja) 2013-12-20 2013-12-20 空気入り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23800A true CN104723800A (zh) 2015-06-24
CN104723800B CN104723800B (zh) 2017-05-31

Family

ID=53448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99824.2A Active CN104723800B (zh) 2013-12-20 2014-11-27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852634B2 (zh)
CN (1) CN104723800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39834A (zh) * 2015-11-24 2017-05-31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CN106985620A (zh) * 2016-01-21 2017-07-28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8068556A (zh) * 2016-11-11 2018-05-25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CN108725097A (zh) * 2017-04-17 2018-11-02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9501527A (zh) * 2018-10-26 2019-03-22 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 一种胎面花纹结构的雪地胎
CN114174079A (zh) * 2019-07-26 2022-03-11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包括胎面的轮胎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57665B2 (ja) * 2015-08-24 2020-03-0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623764B2 (ja) * 2016-01-06 2019-12-2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711172B2 (ja) * 2016-06-27 2020-06-1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JP7268430B2 (ja) * 2019-03-20 2023-05-0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5225A (ja) * 1996-07-24 1998-02-10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3146020A (ja) * 2001-11-08 2003-05-21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990280A (zh) * 2005-12-27 2007-07-04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1489808A (zh) * 2006-08-03 2009-07-22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WO2012133559A1 (ja) * 2011-03-28 2012-10-04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16243B2 (ja) * 1991-12-24 2000-12-11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スタッドレスタイヤ
JP5433031B2 (ja) * 2012-02-10 2014-03-0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5225A (ja) * 1996-07-24 1998-02-10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3146020A (ja) * 2001-11-08 2003-05-21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990280A (zh) * 2005-12-27 2007-07-04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1489808A (zh) * 2006-08-03 2009-07-22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WO2012133559A1 (ja) * 2011-03-28 2012-10-04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39834A (zh) * 2015-11-24 2017-05-31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CN106739834B (zh) * 2015-11-24 2023-08-25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CN106985620A (zh) * 2016-01-21 2017-07-28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8068556A (zh) * 2016-11-11 2018-05-25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CN108068556B (zh) * 2016-11-11 2021-05-07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CN108725097A (zh) * 2017-04-17 2018-11-02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9501527A (zh) * 2018-10-26 2019-03-22 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 一种胎面花纹结构的雪地胎
CN109501527B (zh) * 2018-10-26 2021-01-01 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 一种胎面花纹结构的雪地胎
CN114174079A (zh) * 2019-07-26 2022-03-11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包括胎面的轮胎
CN114174079B (zh) * 2019-07-26 2023-10-13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包括胎面的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23800B (zh) 2017-05-31
JP5852634B2 (ja) 2016-02-03
JP2015120379A (ja) 2015-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23800A (zh) 充气轮胎
CN103909787B (zh) 充气轮胎
CN104842717B (zh) 充气轮胎
CN103832220B (zh) 充气轮胎
CN105644273B (zh) 充气轮胎
CN105980169B (zh) 充气轮胎
CN103991336B (zh) 充气轮胎
CN103029526B (zh) 充气轮胎
CN106080046B (zh) 充气轮胎
KR101636584B1 (ko) 공기 타이어
CN103419569B (zh) 充气轮胎
CN103085609B (zh) 充气轮胎
CN103963570B (zh) 充气轮胎
CN105437872A (zh) 充气轮胎
CN103568735B (zh) 充气轮胎
CN102774242B (zh) 充气轮胎
CN105751824B (zh) 充气轮胎
CN104890451A (zh) 充气轮胎
CN104723799B (zh) 充气轮胎
CN105339190A (zh) 充气轮胎
CN104044407B (zh) 充气轮胎
CN108688411A (zh) 充气轮胎
CN107433824A (zh) 轮胎
CN104442215A (zh) 充气轮胎
CN103568734A (zh) 充气轮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