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26746A - 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26746A
CN104626746A CN201410638722.XA CN201410638722A CN104626746A CN 104626746 A CN104626746 A CN 104626746A CN 201410638722 A CN201410638722 A CN 201410638722A CN 104626746 A CN104626746 A CN 1046267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inlet
ink
tape deck
accommoda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3872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26746B (zh
Inventor
木村尚己
金谷宗秀
青木义安
野本伸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6267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267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267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267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装置,其能够容易地进行液体向液体收纳部的补充,并且能够提高液体收纳部的配置的自由度。喷墨式打印机具备:印刷功能部(13);液体喷射头(22),其被支承在以能够移动的方式配置于印刷功能部(13)内的滑架(21)上,对纸张喷射墨水来进行记录;以及墨水供给管(40),其将收纳有墨水的主墨盒(30)的墨水引导至液体喷射头(22),并且具有能够追随滑架(21)的移动而变形的变形可动部。在印刷功能部(13)设有用于注入墨水的注入口(60),注入口(60)和主墨盒(30)经由连接管(62)、副墨盒(50)和墨水连通管(52)连接。

Description

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喷墨式打印机等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记录装置的一种,已知通过从液体喷射头对纸张等目标喷射墨水来进行印刷(记录)的喷墨式打印机。在这样的打印机中,为了在进行比较大量的印刷时向液体喷射头连续且稳定地供给墨水,提出了从墨水的收纳容量比较大的墨盒(液体收纳部)通过墨水供给管向液体喷射头供给墨水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这样的结构的打印机中,在滑架上搭载有液体喷射头,该滑架被设置成能够在主体外壳(壳体)内相对于纸张沿主扫描方向往复移动。而且,从配置于主体外壳的侧面的墨盒延伸出的墨水供给管(液体供给管)穿过主体外壳上侧的开口部插入到滑架的移动区域,并与搭载于滑架的液体喷射头连接。
专利文献1:中国实用新型登记公告CN2825289Y号公报
然而,在如上所述的打印机中,当向墨盒补充墨水时,通常从设于墨盒的墨水注入口注入墨水,因此若考虑到用户从注入口注入墨水的作业性,则存在墨盒的配置受到限制的问题。
另外,这个问题不限于喷墨式打印机,在从液体喷射头喷射从注入口直接注入液体的液体收纳部所收纳的液体来进行记录的记录装置中,几乎是共同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着眼于这样的在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记录装置,其能够容易地进行液体向液体收纳部的补充,并且能够提高液体收纳部的配置的自由度。
以下,对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手段和其作用效果进行记载。
解决了上述课题的记录装置具备:壳体;液体喷射头,其被支承在以能够移动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滑架上,对目标喷射液体来进行记录;以及液体供给管,其将收纳有所述液体的液体收纳部的所述液体引导至所述液体喷射头,并且具有能够追随所述滑架的移动而变形的变形可动部,在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注入所述液体的注入口,所述注入口和所述液体收纳部经由连接部连接。
根据该结构,在壳体上设有用于注入液体的注入口,注入口和液体收纳部经由连接部连接,因此无论液体收纳部的配置,都能够将液体从设于壳体上的注入口经由连接部补充到液体收纳部。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液体向液体收纳部的补充,并且能够提高液体收纳部的配置的自由度。
在上述记录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注入口被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前端部。
根据该结构,注入口配置在成为靠近用户的位置的壳体的前端部,因此用户能够容易地从注入口注入液体。
在上述记录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注入口被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前侧面。
根据该结构,注入口配置在成为靠近用户的位置的壳体的前侧面,因此用户能够容易地从注入口注入液体。
在上述记录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液体收纳部设有用于补充所述液体的补充口,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注入口和所述补充口。
根据该结构,与在液体收纳部一体形成连接部的一端侧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组装液体收纳部和连接部。
在上述记录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连接部设有缓冲部,当从所述注入口注入所述液体时,所述缓冲部能够暂时贮存所述液体。
根据该结构,在从注入口猛烈地注入液体的情况下,该液体的势头在缓冲部被缓冲,因此能够抑制液体逆流而从注入口溢出的情况。
在上述记录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注入口被配置在比所述液体收纳部高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重力将从注入口注入的液体导入液体收纳部。
在上述记录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连接部以下游侧比上游侧低的方式延伸。
根据该结构,连接部内的液体由重力引导至液体收纳部,因此能够抑制液体滞留在连接部内。
在上述记录装置中,优选的是,具备副墨盒,该副墨盒的下端高度与所述液体收纳部的下端高度相同并且该副墨盒的上端高度在所述液体收纳部的上端高度以上,而且该副墨盒能够收纳所述液体并能够从所述壳体的前表面侧看到内部的所述液体的余量,所述副墨盒在其下端与所述液体收纳部的下端连通。
根据该结构,由于液体收纳部内的液面的高度和副墨盒内的液面的高度相同,因此通过从壳体的前表面侧观察副墨盒的液面,能够把握液体收纳部内的液体的余量。
在上述记录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液体收纳部的上端设有使所述液体收纳部内与大气连通的大气连通部,所述液体收纳部和所述副墨盒在比它们内部的所述液体的液面高的位置连通。
根据该结构,利用液体收纳部的大气连通部能够使副墨盒内向大气开放。
在上述记录装置中,优选的是,具备覆盖所述注入口的罩部件。
根据该结构,利用罩部件,能够抑制液体从注入口挥发或异物从注入口进入的情况。
在上述记录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液体收纳部被配置在所述壳体内。
根据该结构,能够有助于记录装置的小型化。
在上述记录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液体收纳部在所述壳体内被配置成在该壳体的高度方向上不与所述目标的搬送路径重叠。
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壳体的高度变高。
在上述记录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壳体上以包围所述注入口的方式设有阻挡从所述注入口溢出的所述液体的堰部。
根据该结构,在液体从注入口溢出的情况下,该溢出的液体被堰部阻挡,因此能够抑制注入口的周围被从注入口溢出的液体污染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喷墨式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在同一打印机中抬起图像读取部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同一打印机的印刷功能部内的侧剖视示意图。
图4是示出同一印刷功能部内的主墨盒的排列状态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示出在变更例中一体形成连接管和副墨盒时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变更例的打印机的印刷功能部内的侧剖视示意图。
图7是示出在变更例中一体形成连接管和主墨盒时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变更例的打印机的印刷功能部内的侧剖视示意图。
图9是示出在变更例中使主墨盒和副墨盒连通时的状态的俯视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11是变更例的打印机的印刷功能部内的侧视示意图。
图12是变更例的打印机的印刷功能部内的侧视示意图。
图13是示出变更例的打印机中的主墨盒的配置状态的俯视示意图。
图14是示出变更例的打印机的印刷功能部内的区域的俯视示意图。
标号说明
11:作为记录装置的一例的喷墨式打印机;13:作为壳体的一例的印刷功能部;13a:前侧面;14:作为罩部件的一例的图像读取部;21:滑架;22:液体喷射头;30:作为液体收纳部的一例的主墨盒;40:作为液体供给管的一例的墨水供给管;40a:变形可动部;50:副墨盒;54:大气连通部;60:注入口;61:堰部;62:作为连接部的一例的连接管;63:补充口;64:缓冲部;K:搬送路径;P:作为目标的一例的纸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作为记录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按照附图对喷墨式打印机进行说明,该喷墨式打印机从液体喷射头向纸张喷射作为液体的一例的墨水来进行包含文字和图形等的图像的记录(印刷)。
如图1所示,作为记录装置的一例的喷墨式打印机11具备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的装置主体12。装置主体12在成为其重力方向的下部侧具备作为内置印刷部20的壳体的一例的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的印刷功能部13,另一方面在成为其重力方向相反侧的上部侧具备作为内置用于读取原稿等的扫描仪等图像读取机构的罩部件的一例的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的图像读取部14。
图像读取部14构成为以设于装置主体12的一侧端(后方侧)的旋转轴14a为中心转动,并且在装置主体12中与旋转轴14a相反的一侧的侧端侧(前方侧)抬起。即,在图像读取部14的侧面(左右两侧面)凹陷设置有把手部14b,并且用户能够在例如维护时用手抓住该把手部14b并将图像读取部14抬起。
而且,如图2所示,通过抬起该图像读取部14而露出开口部12a,该开口部12a使在设于印刷部20的上方的印刷功能部13内被配置成能够往复移动的滑架21的移动区域的至少一部分显露。即,图像读取部14通过以旋转轴14a为中心转动,来开闭印刷功能部13的开口部12a。
如图1及图2所示,在图像读取部14的上侧,设有对图像读取部14自动地供给读取原稿的自动原稿供给装置15。自动原稿供给装置15构成为以设于装置主体12的一侧端(后方侧)的旋转轴15a为中心转动,并且在装置主体12中与旋转轴15a相反的一侧的侧端侧(前方侧)抬起。通过抬起该自动原稿供给装置15,用户能够通过手动作业对图像读取部14供给读取原稿。
并且,在装置主体12的后方侧,设有能够多张重叠地载置作为目标的一例的纸张P的载置台16。载置于该载置台16的纸张P被从后方朝向前方逐张搬送至设于印刷功能部13内的印刷部20并进行印刷。
即,纸张P被未图示的搬送机构从载置台16搬送至印刷部20,并在印刷部20中通过从液体喷射头22喷射墨水来进行印刷,所述液体喷射头22被支承在沿着与搬送方向Y(从后方朝向前方的方向)垂直的主扫描方向X(左右方向)借助未图示的移动机构而往复移动的滑架21上。在该情况下,滑架21被沿着主扫描方向X延伸的引导架23引导,并沿主扫描方向X往复移动。
然后,在印刷部20被印刷过的纸张P从印刷部20进一步向搬送方向Y(前方)搬送,并从设于装置主体12(印刷功能部13)的前表面的排纸口17排出。在装置主体12(印刷功能部13)中的排纸口17的下侧以向纸张P的排出方向(这里是搬送方向Y)突出的方式形成有托盘收纳部19,其收纳有阻挡从排纸口17排出的纸张P的堆叠器18。
堆叠器18利用其把持部18a能够从装置主体12容易地被拉出,并与从排纸口17排出的纸张P的排出方向(搬送方向Y)的长度对应地被从装置主体12拉出。
并且,在装置主体12(印刷功能部13)中的排纸口17的上侧,以朝向搬送方向Y即前方突出的方式设有用于执行印刷部20的印刷动作等的操作面板部24。操作面板部24的上侧的面成为以朝向搬送方向Y下降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24a。在倾斜面24a设有用于显示菜单画面等的显示部25、电源按钮26以及在进行印刷时操作的操作按钮27等。
如图1及图3所示,在印刷功能部13内的下端部的右后端部,配置有作为收纳从液体喷射头22喷射的墨水的液体收纳部的一例的、形成为长方体状的多个(本实施方式中是4个)主墨盒30。即,主墨盒30配置在滑架21的移动区域的外侧且主扫描方向X上的初始位置HP侧的位置。另外,在图1中,仅画出印刷功能部13内的4个主墨盒30中的1个,并省略了剩余的3个主墨盒30。
并且,在滑架21上安装有多个(本实施方式中是4个)中转连接器AD,其与一端侧被连接于主墨盒30的作为液体供给管的一例的墨水供给管40的另一端侧连接。各中转连接器AD对从各主墨盒30通过各墨水供给管40向液体喷射头22引导的墨水进行中转。即,从安装于滑架21的各中转连接器AD分别向液体喷射头22供给墨水。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各主墨盒30分别供给4种墨水(例如,黑色墨水,青色墨水,洋红色墨水,黄色墨水)。当然,在从1个主墨盒30向液体喷射头22供给1种墨水的情况下,只对滑架21安装1个中转连接器AD即可。
另外,如图2所示,墨水供给管40的在印刷功能部13内的比滑架21的移动区域靠前侧(操作面板部24侧)的位置沿着主扫描方向X呈大致U字形状弯曲的部分作为追随滑架21在主扫描方向X上的往复移动而变形的变形可动部40a发挥功能。
如图1、图3及图4所示,在印刷功能部13内的下端部的右前端部配置有能够收纳墨水的形成为长方体状的多个(本实施方式中是4个)副墨盒50。这4个副墨盒50分别与4个主墨盒30对应。而且,副墨盒50的容积明显小于主墨盒30的容积。
副墨盒50由透明或半透明的合成树脂形成,以便能够从外部看到内部的墨水的余量。副墨盒50的主扫描方向X的宽度及搬送方向Y的宽度比主墨盒30狭窄。并且,副墨盒50形成为其下端高度和上端高度分别与主墨盒30的下端高度和上端高度相同。
并且,在印刷功能部13的前侧面13a的与各副墨盒50对应的位置分别形成有能够从印刷功能部13的外部看到各副墨盒50内的墨水的余量的观察窗51。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观察窗51中嵌入透明的玻璃或合成树脂而阻塞观察窗51,以使尘埃等不会从观察窗51进入到印刷功能部13内。
副墨盒50的同主墨盒30对置的对置面的下端,经由墨水连通管52与主墨盒30的同副墨盒50对置的对置面的下端连通。即,副墨盒50内和主墨盒30内在它们的下端经由墨水连通管52连通。
另一方面,副墨盒50的同主墨盒30对置的对置面的上端,经由空气连通管53与主墨盒30的同副墨盒50对置的对置面的上端连通。即,副墨盒50内和主墨盒30内在比它们内部的墨水充满时的液面高的位置经由空气连通管53连通。
在主墨盒30的上端面设有用于使主墨盒30内向大气开放的大气连通部54。大气连通部54具有将主墨盒30的内外连通的极细的通路(省略图示),并且该通路以迷宫的方式复杂地蜿蜒。因此,大气连通部54在抑制主墨盒30内的墨水漏出的同时,使主墨盒30内向大气开放。
如图2及图3所示,在印刷功能部13的上表面的右前端部(滑架21的初始位置HP侧的端部的前端部),形成有用于注入墨水的多个(本实施方式中是4个)注入口60。这4个注入口60分别与4个副墨盒50对应。在该情况下,注入口60配置在比主墨盒30高的位置。注入口60通常被图像读取部14覆盖。而且,注入口60通过图像读取部14的转动而被开闭。
并且,在印刷功能部13的上表面以包围各注入口60的方式分别突出设置有阻挡从各注入口60溢出的墨水的堰部61。注入口60经由作为连接部的一例的连接管62与在副墨盒50的上表面形成的补充口63连接。因此,注入口60经由连接管62、副墨盒50及墨水连通管52而与主墨盒30连接。
连接管62例如由挠性管构成。在连接管62的中途位置处的注入口60附近设有缓冲部64,在从注入口60注入墨水时,所述缓冲部64暂时贮存该注入的墨水。缓冲部64具有明显大于连接管62的容积,并且在其上端面设有使缓冲部64内向大气开放的大气连通部54。缓冲部64例如由硬质的合成树脂构成,并且在缓冲部64的上游侧及下游侧连接有连接管62。
并且,连接管62以墨水的下游侧比上游侧低的方式延伸。即,连接管62以从注入口60朝向副墨盒50逐渐降低的方式延伸。另外,图3中由双点划线画出的箭头示出了纸张P的搬送路径K。
接下来,对向喷墨式打印机11的主墨盒30补充墨水时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向主墨盒30补充墨水的情况下,首先,用户通过转动并抬起图像读取部14,来使在印刷功能部13的上表面的右前端部形成的注入口60露出。接下来,用户向注入口60注入墨水。此时,即使在墨水从注入口60溢出的情况下,该溢出的墨水也被堰部61阻挡,因此抑制了注入口60周围被墨水污染的情况。
然后,从注入口60注入的墨水在连接管62内流动并暂时贮存于缓冲部64后,在连接管62内流动,并从补充口63流入副墨盒50内。此时,即使在从注入口60猛烈地注入墨水的情况下,由于该注入的墨水暂时贮存在缓冲部64,所以抑制了墨水逆流而从注入口60溢出的情况。
然后,流入副墨盒50内的墨水经由墨水连通管52流入主墨盒30内。在该情况下,副墨盒50和主墨盒30它们的下端彼此通过墨水连通管52连通,并且主墨盒30内和副墨盒50内通过设于主墨盒30上的大气连通部54向大气开放,因此副墨盒50内和主墨盒30内的墨水的液面高度相同。
此时,用户通过从印刷功能部13的前侧面13a的观察窗51观察副墨盒50内的墨水的液面,能够把握主墨盒30内的墨水的量。然后,用户一边从观察窗51确认主墨盒30内的墨水的量一边从注入口60注入墨水直到充满主墨盒30,由此完成了墨水向主墨盒30的补充作业。
这样,无论主墨盒30的配置,都能够从在印刷功能部13的上表面的右前端部形成的注入口60向主墨盒30补充墨水,因此能够向主墨盒30容易地补充墨水,同时能够提高主墨盒30的配置的自由度。
另外,若注入口60设于主墨盒30,则根据主墨盒30的配置的不同,可能使墨水的补充变得困难,因此大幅限制了主墨盒30的配置。
以上,根据已详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效果。
(1)设于印刷功能部13的注入口60经由连接管62、副墨盒50及墨水连通管52而与主墨盒30连接。因此,无论主墨盒30的配置,都能够从注入口60经由连接管62、副墨盒50及墨水连通管52向主墨盒30补充墨水。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墨水向主墨盒30的补充,同时能够提高主墨盒30的配置的自由度。
(2)注入口60配置在成为靠近用户的位置的、印刷功能部13的上表面的右前端部,因此用户能够容易地从注入口60注入墨水。
(3)在连接管62的中途位置设有缓冲部64,在从注入口60注入墨水时,所述缓冲部64暂时贮存该墨水。因此,在从注入口60猛烈地注入墨水的情况下,该墨水的势头在缓冲部64被缓冲,因此能够抑制墨水逆流而从注入口60溢出的情况。
(4)注入口60配置在比主墨盒30高的位置,因此能够利用重力将从注入口60注入的墨水引导至主墨盒30。
(5)连接管62以墨水的下游侧比上游侧低的方式延伸。因此,连接管62内的墨水借助重力被引导至主墨盒30,因此能够抑制墨水滞留在连接管62内的情况。
(6)副墨盒50的上端和下端的高度与主墨盒30的上端和下端的高度分别相同,并且副墨盒50和主墨盒30下端彼此经由墨水连通管52连通,而且能够从印刷功能部13的前侧面13a的观察窗51看到副墨盒50内的墨水的余量。因此,由于主墨盒30内的墨水的液面的高度和副墨盒50内的墨水的液面的高度相同,所以通过从印刷功能部13的前侧面13a的观察窗51观察副墨盒50的墨水的液面,能够容易地把握主墨盒30内的墨水的余量。
(7)在主墨盒30的上端设有使主墨盒30内与大气连通的大气连通部54,主墨盒30和副墨盒50在比它们内部的墨水的液面高的位置经由空气连通管53连通。因此,能够利用主墨盒30的大气连通部54使副墨盒50内向大气开放。另外,副墨盒50的尺寸明显小于主墨盒30,因此难以将具有一定程度的尺寸的大气连通部54设在副墨盒50上。
(8)注入口60被图像读取部14覆盖,因此能够利用图像读取部14抑制墨水从注入口60挥发或异物从注入口60进入的情况。
(9)主墨盒30配置在印刷功能部13内,因此能够有助于喷墨式打印机11的小型化。
(10)在印刷功能部13的上表面以包围注入口60的方式设置有阻挡从注入口60溢出的墨水的堰部61。因此,在墨水从注入口60溢出的情况下,该溢出的墨水被堰部61阻挡,因此能够抑制注入口60的周围被从注入口60溢出的墨水污染的情况。
(11)在设计喷墨式打印机11时,如果在确定主墨盒30的位置(例如,印刷功能部13内的死角等)后确定注入口60的位置,则能够抑制连接管62的长度变长。
(12)在设计喷墨式打印机11时,如果在确定注入口60的位置后确定主墨盒30的位置,则能够提高从注入口60注入墨水时的作业性。
(变形例)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下所述地进行变更。
·如图5所示,也可以从副墨盒50中省略补充口63,并以连接管62的末端配置在副墨盒50内的方式一体形成连接管62和副墨盒50。
·如图6所示,可以将补充口63设于主墨盒30的上表面,并将一端侧被连接于注入口60的连接管62的另一端侧连接到主墨盒30的补充口63。这样,与在主墨盒30上一体形成连接管62的另一端侧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将主墨盒30和连接管62组装到印刷功能部13内。并且,在该情况下,如图7所示,也可以从主墨盒30中省略补充口63,并以连接管62的末端配置在主墨盒30内的方式一体形成连接管62和主墨盒30。
·如图8所示,也可以在省略副墨盒50的同时将主墨盒30配置到副墨盒50所在的位置,并且在主墨盒30的上表面设置补充口63的同时将一端侧被连接于注入口60的连接管62的另一端侧连接至主墨盒30的补充口63。在该情况下,利用透明或半透明的合成树脂构成主墨盒30,只要能够从主墨盒30的外侧看到主墨盒30内的墨水的液面,用户就能够从印刷功能部13的前侧面13a的观察窗51观察到主墨盒30内的墨水的液面。
·如图9所示,也可以将主墨盒30和副墨盒50配置到平板70上,并使主墨盒30内和副墨盒50内通过在平板70上形成的流路71连通。在该情况下,如图10所示,流路71由在平板70上形成的凹槽72和以对凹槽72的开口进行密封的方式焊接到平板70上的膜73构成。并且,如图11所示,在印刷功能部13内比纸张P的搬送路径K靠下侧的位置配置有收纳纸张P的纸张盒74的情况下,配置在平板70上的形态的主墨盒30和副墨盒50也可以配置在印刷功能部13内的纸张P的搬送路径K和纸张盒74之间。或者,如图12所示,配置在平板70上的形态的主墨盒30和副墨盒50也可以配置在印刷功能部13内比纸张盒74靠下侧的位置。
·如图13所示,例如,也可以将4个主墨盒30中的至少1个(例如仅1个)配置到印刷功能部13的外侧。
·如图11及图14所示,在以印刷功能部13内的左右两端部的区域为区域A并以中央部的区域为区域B时,可以在区域A配置主墨盒30、副墨盒50和注入口60,在区域B配置纸张P的搬送路径K和纸张盒74。即,主墨盒30和副墨盒50也可以在印刷功能部13内配置成在印刷功能部13的高度方向(上下方向)上不与纸张P的搬送路径K和纸张盒74重叠。这样,能够抑制印刷功能部13的高度变高,进而能够抑制喷墨式打印机11的高度变高。并且,在该情况下,优选在左右的区域A配置主墨盒30、副墨盒50和注入口60各2个。
·各主墨盒30也可以集中配置在印刷功能部13内的驱动系统少的一侧。
·也可以在印刷功能部13内的滑架21的初始位置HP区域配置进行液体喷射头22的清洁等维护的维护部,并在该维护部的下侧配置各主墨盒30。这样,能够缩短从各主墨盒30到各中转连接器AD的距离。
·也可以使印刷功能部13的上表面的堰部61的内侧以朝向注入口60下降的方式倾斜。这样,能够利用重力将从注入口60向堰部61的内侧溢出的墨水引导至注入口60。
·也可以省略堰部61。
·也可以在印刷功能部13的上表面以包围注入口60的方式设置凹部来代替堰部61,并将该凹部的内侧面作为堰部。
·壳体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1个部件(印刷功能部13)构成,但也可以由2个以上的部件构成。
·副墨盒50也可以配置在印刷功能部13的外部。
·注入口60不必由图像读取部14覆盖。
·注入口60也可以由图像读取部14以外的罩部件覆盖。
·也可以省略主墨盒30的大气连通部54。
·也可以在副墨盒50的上端部设置使副墨盒50内向大气开放的大气连通部54。
·也可以省略空气连通管53。
·副墨盒50的上端高度也可以比主墨盒30的高度高。
·连接管62也可以具有墨水的上游侧比下游侧低的部分。
·注入口60不必配置在比主墨盒30高的位置。
·也可以省略缓冲部64。
·注入口60也可以配置在印刷功能部13的前侧面13a。这样,由于注入口60配置在靠近用户的位置,因此用户能够从注入口60容易地注入墨水。
·注入口60不必配置在印刷功能部13的前端部。即,注入口60也可以配置在印刷功能部13的后端部或侧面部。
·注入口60也可以配置在操作面板部24(倾斜面24a)。在该情况下,优选在操作面板部24(倾斜面24a)设置用于开闭注入口60的盖部件。
·目标不仅是纸张P,也可以是布、塑料膜、CD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记录装置也可以是喷射或排出墨水以外的其他流体(包括液体、功能材料的粒子分散或混合于液体中而成的液状体、凝胶这样的流状体、和能够作为流体流动并喷射的固体)来进行记录的流体喷射装置。例如,也可以是喷射以分散或溶解的形态含有在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和面发光显示器的制造等中使用的电极材或色材(像素材料)等材料的液状体来进行记录的液状体喷射装置。并且,也可以是喷射凝胶(例如物理凝胶)等流状体的流状体喷射装置。而且,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它们中的任意一种流体喷射装置。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的“流体”是不包括只由气体形成的流体的概念,流体包括例如液体(包括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等)、液状体、流状体等。

Claims (13)

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备:
壳体;
液体喷射头,其被支承在以能够移动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滑架上,对目标喷射液体来进行记录;以及
液体供给管,其将收纳有所述液体的液体收纳部的所述液体引导至所述液体喷射头,并且具有能够追随所述滑架的移动而变形的变形可动部,
在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注入所述液体的注入口,
所述注入口和所述液体收纳部经由连接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入口被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前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入口被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前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液体收纳部设有用于补充所述液体的补充口,
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注入口和所述补充口。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接部设有缓冲部,当从所述注入口注入所述液体时,所述缓冲部能够暂时贮存所述液体。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入口被配置在比所述液体收纳部高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以下游侧比上游侧低的方式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具备副墨盒,该副墨盒的下端高度与所述液体收纳部的下端高度相同并且该副墨盒的上端高度在所述液体收纳部的上端高度以上,而且该副墨盒能够收纳所述液体并能够从所述壳体的前表面侧看到内部的所述液体的余量,
所述副墨盒在其下端与所述液体收纳部的下端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液体收纳部的上端设有使所述液体收纳部内与大气连通的大气连通部,
所述液体收纳部和所述副墨盒在比它们内部的所述液体的液面高的位置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具备覆盖所述注入口的罩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收纳部被配置在所述壳体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收纳部在所述壳体内被配置成在该壳体的高度方向上不与所述目标的搬送路径重叠。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上以包围所述注入口的方式设有阻挡从所述注入口溢出的所述液体的堰部。
CN201410638722.XA 2013-11-12 2014-11-07 记录装置 Active CN1046267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34196A JP6260212B2 (ja) 2013-11-12 2013-11-12 記録装置
JP2013-234196 2013-11-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26746A true CN104626746A (zh) 2015-05-20
CN104626746B CN104626746B (zh) 2017-05-03

Family

ID=53043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38722.XA Active CN104626746B (zh) 2013-11-12 2014-11-07 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283766B2 (zh)
JP (1) JP6260212B2 (zh)
CN (1) CN10462674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02523A (zh) * 2014-01-28 2015-07-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供应装置、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容纳体单元
CN106994833A (zh) * 2015-11-20 2017-08-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系统
CN113954539A (zh) * 2020-07-21 2022-01-2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57583B2 (ja) * 2015-03-31 2020-03-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装置および液体消費装置
JP6908139B2 (ja) * 2015-11-20 2021-07-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US10259229B2 (en) * 2016-10-25 2019-04-1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container and printer
JP7338156B2 (ja) * 2019-01-17 2023-09-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ステム
US20230035549A1 (en) * 2020-01-13 2023-02-0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 fluid delivery with fluid indicator reservoir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79795A1 (en) * 2001-10-29 2003-05-01 Allison Michael J. Internal printer ink tank adapted for better space efficiency
JP2007083548A (ja) * 2005-09-22 2007-04-05 Seiko Epson Corp プリンタのインク供給装置
JP2013060000A (ja) * 2012-02-27 2013-04-04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7878Y2 (ja) * 1979-04-10 1984-08-13 タイガー魔法瓶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
JPH0728487Y2 (ja) * 1990-07-10 1995-06-2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温水暖房機
US5485187A (en) * 1991-10-02 1996-01-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improved recovery device
JPH06106729A (ja) * 1992-09-28 1994-04-19 Sharp Corp インク補給装置
US5852459A (en) * 1994-10-31 1998-12-22 Hewlett-Packard Company Printer using print cartridge with internal pressure regulator
JPH09109403A (ja) * 1995-10-20 1997-04-28 Mita Ind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5997121A (en) * 1995-12-14 1999-12-07 Xerox Corporation Sensing system for detecting presence of an ink container and level of ink therein
JPH10193639A (ja) * 1996-12-28 1998-07-28 Brother Ind Ltd 印字装置
US6270207B1 (en) * 1998-03-30 2001-08-0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and remaining ink volume detection method
JP2000334960A (ja) * 1999-06-01 2000-12-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静電式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4314477A (ja) * 2003-04-17 2004-11-11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US7168798B2 (en) * 2004-04-26 2007-01-3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Hybrid ink delivery system
JP2005313542A (ja) * 2004-04-30 2005-11-10 Canon Inc 液体タンクおよび液体吐出記録装置
JP4254631B2 (ja) * 2004-06-25 2009-04-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用バッファタンク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US7510274B2 (en) * 2005-01-21 2009-03-3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nk delivery system and methods for improved printing
JP4674127B2 (ja) * 2005-07-12 2011-04-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7152839A (ja) * 2005-12-07 2007-06-21 Canon Inc 液体収納容器
JP4941110B2 (ja) * 2007-06-01 2012-05-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5078548B2 (ja) * 2007-10-26 2012-1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排出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
JP5454398B2 (ja) * 2010-07-15 2014-03-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タンクユニット、およ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JP5682747B2 (ja) * 2010-09-29 2015-03-11 株式会社ノーリツ 温水システムと熱媒注入具との組み合わせ
JP5824980B2 (ja) * 2011-08-31 2015-12-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の電源装置、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79795A1 (en) * 2001-10-29 2003-05-01 Allison Michael J. Internal printer ink tank adapted for better space efficiency
JP2007083548A (ja) * 2005-09-22 2007-04-05 Seiko Epson Corp プリンタのインク供給装置
JP2013060000A (ja) * 2012-02-27 2013-04-04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02523A (zh) * 2014-01-28 2015-07-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供应装置、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容纳体单元
US10105959B2 (en) 2014-01-28 2018-10-2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supplying apparatus,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container unit
CN104802523B (zh) * 2014-01-28 2018-11-1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供应装置、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容纳体单元
CN106994833A (zh) * 2015-11-20 2017-08-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系统
CN113954539A (zh) * 2020-07-21 2022-01-2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130879A1 (en) 2015-05-14
US9283766B2 (en) 2016-03-15
JP2015093428A (ja) 2015-05-18
CN104626746B (zh) 2017-05-03
JP6260212B2 (ja) 2018-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26746A (zh) 记录装置
JP6260196B2 (ja) 液体収容容器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5896070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US9144985B2 (en) Liquid storage container and liquid jet apparatus
JP6265205B2 (ja) 液体収容容器
CN102381042B (zh) 液体供应系统以及具有该液体供应系统的液体消耗装置
US9044972B2 (en) Printing material holding container
WO2014112344A1 (ja) 液体噴射装置、タンク
US10919306B2 (en) Tank and liquid droplet jetting apparatus connected to the same
JP7013831B2 (ja) タンク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WO2015059927A1 (ja) 液体収容容器、液体噴射装置
US20160303861A1 (en) Liquid ejection device
JP6907507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CN203032093U (zh) 液体供给系统和液体消耗装置
CN203032094U (zh) 液体容纳体、液体供给系统以及液体消耗装置
CN107538924B (zh) 打印机
JP5896074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5822046B2 (ja) 液体収容容器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17035859A (ja) 複合機
JP2014034181A (ja) 液体噴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