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83007A - 车用座椅的座椅框架 - Google Patents

车用座椅的座椅框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83007A
CN104583007A CN201280075441.7A CN201280075441A CN104583007A CN 104583007 A CN104583007 A CN 104583007A CN 201280075441 A CN201280075441 A CN 201280075441A CN 104583007 A CN104583007 A CN 1045830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wall
seat
extension
use chair
auto u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7544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83007B (zh
Inventor
星正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S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 Tec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5830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830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830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830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246Electric motors therefor
    • B60N2/02258Electric moto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of the electric motor for adjusting the se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1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height-adjustable
    • B60N2/1605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height-adjustable characterised by the cinematic
    • B60N2/161Rods
    • B60N2/1615Parallelogram-like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1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height-adjustable
    • B60N2/1635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height-adjustable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e mechanism
    • B60N2/165Gear wheel driven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 B60N2/225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by cycloidal or planetary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4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 B60N2/427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 B60N2/42709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involving residual deformation or fracture of the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B60N2/682Join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在避开与倾斜机构驱动用的轴的干预的同时,更易于将调节器安装用的托架接合于侧边框架。具备座椅靠背框架(F1)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侧边框架(11)、通过贯通轴(3b)回转而起动的倾斜机构(10)、以及用于使贯通轴(3b)回转而驱动的调节器(50)的车用座椅(S)中,倾斜机构(10)安装于侧边框架(11)的侧壁(12),调节器(50)被固定于侧壁(12)中的倾斜机构(10)所安装的部分的、接合于宽度方向内侧面的安装托架。而且,安装托架中,配置于侧壁(12)中倾斜机构(10)所安装的部分更上方的上方部(36)、以及配置于各下方的下方部(37)的各后端部连结,各前端部间隔。

Description

车用座椅的座椅框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用座椅的座椅框架,特别是涉及一种将倾斜机构及倾斜机构驱动用的调节器安装于座椅靠背框架的左右两端部上配置的侧边框架上的车用座椅的座椅框架。
背景技术
车用座椅的座椅框架中,在使座椅靠背相对座椅衬垫摇动的倾斜机构中,存在由作为其他部件的调节器付与的驱动力而起动的电动式的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倾斜机构具备贯通倾斜机构主体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插通侧边框架上形成的贯通孔。配置于侧边框架的左右内侧的调节器安装于传动轴中、从贯通孔突出的部分。其中,调节器的输出轴与传动轴相互啮合,调节器驱动的话,上述的输出轴与传动轴一体地回转,结果,来自调节器的驱动力被传递至倾斜机构。
一方面,专利文献1记载的倾斜机构中,为了在调节器驱动时,限制调节器自身的回转,调节器被螺栓紧固于座椅框架的指定部位。
专利文献1:特开2006-306188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如专利文献1所示,一般,倾斜机构安装于座椅靠背框架的左右两端部上配置的侧边框架、特别是与座椅衬垫框架连结的下端部。还有,专利文献1中,为了使作为调节器的限动件的螺栓紧固于侧边框架,侧边框架中,调节器的配置空间附近形成有螺栓孔。进一步地,专利文献1中,加强托架接合于侧边框架中上述的螺栓孔所形成的部分。
在使上述的加强托架接合于侧边框架的情况下,当然期待被容易地安装。但是,使加强托架接合于侧边框架时,恐怕为了驱动倾斜机构而回转的上述的传动轴可能与加强板干预。因此,关于加强托架,期待成为可以避开与上述的传动轴的干预的同时,更容易接合于侧边框架的形状。
还有,期待车用座椅的构成配件数极少,并期待实现设置加强托架的构成中配件件数的削减。
还有,用焊接将加强托架接合于侧边框架时,为了稳定调节器固定用的螺栓与上述的传动轴的位置关系,使之不会变动,需要设定焊接区域。另一方面,期待以便于进行焊接操作的方式设定加强托架与侧边框架的焊接区域。
还有,为了使加强托架与侧边框架的接合状态稳定,需要确保加强托架自身的刚性。为此,在考虑到使得调节器安装时加强托架不干预调节器的同时,使加强托架的刚性提高的方法被寻求。
进一步地,具备扶手的车用座椅中该扶手的旋转轴被支持于侧边框架时,需要考虑到由于扶手的旋转而产生于侧边框架的负荷而设置加强托架。
于是,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避开与倾斜机构驱动用的传动轴的干预,同时使调节器安装用的托架易于接合于侧边框架的车用座椅的座椅框架。
还有,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设置调节器安装用的托架且实现配件件数的削减的车用座椅的座椅框架。
还有,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焊接将调节器安装用的托架接合于侧边框架时,以使调节器固定用的螺栓与倾斜机构驱动用的传动轴的位置关系稳定的方式设定了焊接区域的车用座椅的座椅框架。特别是,提供一种适当地设定了焊接区域而使得焊接操作容易进行的车用座椅的座椅框架。
还有,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考虑到可使得调节器安装用的托架与调节器不干预,同时使该托架的刚性提高的车用座椅的座椅框架。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设置有扶手的车用座椅中,具备考虑到由于扶手的旋转而产生于侧边框架的负荷的形状的调节器安装用的托架的车用座椅的座椅框架。
所述课题通过下述方式解决。车用座椅的座椅靠背所具备的座椅靠背框架中配置于所述车用座椅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侧部框架;具备向所述宽度方向伸展的回转轴,通过该回转轴回转而使所述座椅靠背相对所述车用座椅的座椅衬垫摇动的倾斜机构;以及为了使所述回转轴回转而驱动的调节器;所述倾斜机构以所述回转轴贯通所述侧边框架的侧壁的状态安装于该侧壁;所述调节器以与贯通所述回转轴中的所述侧壁的部分啮合的状态,固定于所述侧壁的所述宽度方向内侧的面上接合的安装托架;所述安装托架具有配置于所述侧壁中所述倾斜机构所安装的区域更上方的上方部、以及配置于所述侧壁中所述倾斜机构所安装的区域更下方的下方部;所述上方部及所述下方部的所述车用座椅的前后方向上的各一端部连结,所述上方部及所述下方部的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各另一端部间隔。
若为上述构成,调节器的安装托架的形状为避开侧边框架的侧壁中倾斜机构所安装的区域的形状,因此,可以在避开与倾斜机构驱动用的回转轴的干预的同时使安装托架接合于侧边框架。还有,安装托架的前后方向的一端部为开口的形状,因此,可以避开与上述回转轴的干涉的同时,使安装托架容易地接合于侧边框架。
还有,上述的车用座椅的座椅框架中,优选具备连结所述侧边框架的各下端部的连结框架;所述安装托架配置于所述连结框架的两端部,与所述连结框架一体化。
若为上述构成,连结框架的端部作为安装托架起作用。也就是说,与用其他部件设置安装托架的构成相比,可以进一步减少配件件数。
还有,上述的车用座椅的座椅框架中,优选用于固定所述调节器的螺栓孔形成于所述上方部;所述上方部中,位于所述侧壁中所述倾斜机构所安装的区域与所述螺栓孔之间的部位被焊接于所述侧壁。
若为上述构成,在螺栓孔与倾斜机构的安装区域之间将安装托架焊接于侧边框架,因此,螺栓孔与倾斜机构驱动用的回转轴之间存在焊接区域。据此,螺栓孔及回转轴的各自的位置难以变化,因此,调节器固定用的螺栓与上述回转轴的位置关系变得稳定。
还有,上述的车用座椅的座椅框架中,优选所述侧壁中的所述倾斜机构所安装的部分形成为从所述宽度方向看呈圆形的区域;所述安装托架从所述宽度方向看,成为沿着所述侧壁中所述倾斜机构所安装的区域的外缘的C字状的形状。
若为上述构成,可以对应侧边框架的侧壁中的倾斜机构所安装的部分的外缘,使安装托架有效地接合于侧边框架。
还有,上述的车用座椅的座椅框架中,优选所述上方部及所述下方部被分别焊接于所述侧壁;所述上方部与所述侧壁的焊接区域中,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回转轴的更前方;所述下方部与所述侧壁的焊接区域中,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回转轴的更后方。
若为上述构成,可以将安装托架的各上方部及下方部良好地接合于侧边框架的侧壁。进一步地,各焊接区域向车用座椅的前后方向伸展,因此,可以确保相对作用于前后方向的负荷的强度。可以稳定地保持安装托架的上方部及下方部分别接合于侧边框架的侧壁的状态。
还有,上述的车用座椅的座椅框架中,优选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弯折的弯折部形成于所述安装托架的上端部。
若为上述构成,通过弯折部形成于安装托架,安装托架的刚性提高。
进一步地,弯折部形成于安装托架的上述的车用座椅的座椅框架中,进一步优选用于固定所述调节器的螺栓孔形成于所述上方部;在所述弯折部中,与所述安装托架中的所述螺栓孔的形成部位邻接的部分,与同所述螺栓孔的形成部位不邻接的部分相比,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的延伸量变得更短。
弯折部中,与螺栓孔的形成部位邻接的部分为调节器的一部分,具体而言,与固定用的螺栓所安装的部分的周围相向。因此,如上述的构成,弯折部中,与螺栓孔的形成部位邻接的部分的延伸量变得更短的话,可以在抑制与调节器的干预的同时形成弯折部。
还有,上述的车用座椅的座椅框架中,优选在所述侧壁中,位于所述安装托架更上方的部分,所述车用座椅的扶手相对所述座椅靠背旋转时的旋转轴被支持;所述上方部具有朝着所述旋转轴向上方延伸的延伸部;该延伸部设置于所述旋转轴的更前方位置。
扶手的旋转轴被支持于侧边框架的侧壁时,若扶手旋转,侧边框架中,负荷施加于位于旋转轴更前方的部分。对此,上述的构成中,安装托架的上方部,朝着上述的旋转轴向上侧延伸的延伸部设置于旋转轴的更前方位置。据此,可以针对扶手旋转时发生的上述负荷,提高侧边框架的刚性。
进一步地,在安装托架的上方部具备延伸部的车用座椅的座椅框架中,进一步优选施加来自后方的碰撞负荷时,为了使所述侧边框架后倾而变形的脆弱部形成于所述侧壁的后端部;所述延伸部设置于所述脆弱部的更前方位置。
若为上述构成,上述的延伸部为了避开脆弱部而位于脆弱部的更前侧位置,因此,来自后方的碰撞负荷施加于车用座椅时,脆弱部可以良好地变形。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记载的车用座椅的座椅框架,可以避开与倾斜机构驱动用的回转轴的干预的同时,使安装托架容易地接合于侧边框架。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2记载的车用座椅的座椅框架,与用其他部件设置安装托架的构成相比,可以进一步减少配件件数。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3记载的车用座椅的座椅框架,螺栓孔及回转轴的各自的位置难以变化,因此,调节器固定用的螺栓与上述回转轴的位置关系变得稳定。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4记载的车用座椅的座椅框架,可以对应侧边框架的侧壁中的倾斜机构所安装的部分的外缘,使安装托架有效地接合于侧边框架。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5记载的车用座椅的座椅框架,可以相对侧边框架的侧壁良好地接合安装托架的各上方部及下方部。还有,可以稳定地保持安装托架的各上方部及下方部接合于侧边框架的侧壁的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6记载的车用座椅的座椅框架,安装托架的刚性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7记载的车用座椅的座椅框架,可以抑制与调节器的干预,且形成弯折部。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8记载的车用座椅的座椅框架,针对扶手旋转时发生于侧边框架的负荷,提高侧边框架的刚性。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9记载的车用座椅的座椅框架,来自后方的碰撞负荷施加于车用座椅时,脆弱部可以良好地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车用座椅的外观的模式侧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车用座椅的座椅框架的整体图像的立体图。
图3是从背面看时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车用座椅的座椅框架的图。
图4是座椅框架中,侧边框架周围的分解图。
图5是表示侧边框架、连结框架及倾斜机构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6是表示侧边框架与连结框架的接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侧边框架与连结框架的焊接部分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侧边框架的构造的截面图,是表示图3中A-A截面的图。
图9是表示安装于侧边框架状态的连结框架的截面图,是表示图3中B-B截面的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调节器的外观图。
图11是表示侧边框架、连结框架及调节器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12是从上方看调节器及其周边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车用座椅的变形例的模式侧面图。
图14是表示关于侧边框架、连结框架及调节器的位置关系的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4对本发明涉及的车用座椅的座椅框架进行说明。此外,在图2、4、5、6、7、8及9中,为了容易理解地图示座椅框架的构造,省略了调节器及固定用螺栓的图示。还有,为了便于说明,省略图2中后述的高度调整机构4及滑动导轨机构R的图示。
以下的说明中,前后方向是指与车辆的行驶方向一致的方向。还有,宽度方向是指沿着车辆横向宽度,更具体为左右方向相当于本发明的车用座椅的宽度方向。还有,上下方向是指车用座椅的上下方向。此外,以下的说明中,除去事先说好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座椅各部分的位置及姿势为在通常时、即乘客正在就座的状态时的内容。
首先,对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车用座椅及座椅框架(以下,本座椅S及本框架F)的基本构成进行说明。
本座椅S在基本构造一面,与公知的车用座椅大致相同,本实施例中,特别是作为配置于后部座位之前的前部座位被利用。但是并不仅限于此,本发明也可适用于后部座位的车用座椅的座椅框架。
更具体说明的话,本座椅S如图1所示,具有作为主要构成要素的座椅靠背S1、座椅衬垫S2及头枕S3。一方面,构成本座椅S的骨架的本框架F如图2所示,具备座椅靠背S1所具有的座椅靠背框架F1、以及座椅衬垫S2所具有的座椅衬垫框架F2。还有,在座椅靠背框架F1的上部,通过插入从头枕S3的下部延伸的支柱S3a支持头枕S3主体的导向器支柱fs被固定。
还有,本框架F中,大部分由金属部件构成,作为接合各框架的构成部分的方法,使用焊接、特别是激光焊接。使用所述激光焊接组装的座椅靠背框架F1及座椅衬垫框架F2如图2所示,分别被构筑形成为矩形的框型而。
而且,座椅靠背框架F1的宽度方向两端所具备的侧边框架11的下端部组装于座椅衬垫框架F2的宽度方向两端所具备的侧部框架1的后端部。本框架F中,侧边框架11的下端部通过图4所图示的倾斜机构3组装于侧部框架1的后端部。
倾斜机构3通过乘客操作未图示的操作部而起动,是相对座椅衬垫S2使座椅靠背S1向前后或后方倾倒般摇动的部件。本座椅S中,倾斜机构3分别设置于座椅靠背框架F1的宽度方向两端的各侧边框架11,用激光焊接安装于各侧边框架11的外侧面12a的下部。还有,倾斜机构3在与被焊接于侧边框架11一侧的相反侧的面,被焊接于侧部框架1的内壁面的后端部。
各倾斜机构3的构造为公知的构造,具备倾斜机构主体3a、以及以贯通倾斜机构主体3a的状态向宽度方向延伸的贯通轴3b。而且,通过贯通轴3b回转,设置于主体内部的未图示的驱动机构起动。通过所述驱动机构的起动,倾斜机构主体3a中,接合于侧边框架11的部分相对其相反侧的部分、具体为接合于座椅衬垫框架F2的侧部框架1的部分,向贯通轴3b周围相对旋转。据此,倾斜机构3所安装的侧边框架11相对座椅衬垫S2向贯通轴3b周围相对旋转。也就是说,座椅靠背S1相对座椅衬垫S2向贯通轴3b周围摇动。
其中,贯通轴3b是为了使倾斜机构3驱动而回转的回转轴,同时,也是通过倾斜机构3使座椅靠背S1相对座椅衬垫S2摇动时的摇动轴。此外,本座椅S中,贯通轴3b成为安装于一方的侧边框架11的倾斜机构3与安装于另一方的侧边框架11的倾斜机构3之间共有的轴。即,贯通轴3b贯通一方的侧边框架11的侧壁12,沿着宽度方向朝向另一方的侧边框架11,进一步贯通同一侧边框架11的侧壁12。
而且,如图5所示,贯通轴3b的两端部各自贯通对应的倾斜机构主体3a,进一步还有,贯通至位于倾斜机构主体3a的侧面的座椅衬垫框架F2的侧部框架1。也就是说,本座椅S中,贯通轴3b以在宽度方向贯通侧边框架11的侧壁12及侧部框架1的状态回转自由地被设置。换言之,倾斜机构3以贯通轴3b贯通侧边框架11的侧壁12的状态安装于该侧壁12。
此外,本座椅S中,贯通轴3b通过图10所示的作为其他部件的调节器50所付与的动力而回转。具体说明的话,上述的贯通轴3b插通调节器50所具有的未图示的输出轴上形成的插入孔,且,与输出轴啮合。因此,若调节器50的输出轴回转,插通该输出轴的贯通轴3b会回转。结果,通过贯通轴3b,调节器50的驱动力被传递至倾斜机构3,最终倾斜机构3起动。
本座椅S中,调节器50以与贯通轴3b中、贯通侧边框架11的侧壁12且位于侧壁12的宽度方向内侧的部分啮合的状态,通过侧壁12配置于倾斜机构3的相反侧。
此外,调节器50,为了抑制使输出轴回转时调节器50自身相对侧边框架11的回转,而被螺栓紧固于侧边框架11。
一方面,用于使本座椅S相对车体地板向前后方向自由滑动移动地设置的滑动导轨机构R,被配置于座椅衬垫S2的下方位置。而且,本座椅S中,上下方向中座椅衬垫S2与滑动导轨机构R之间,设置有用于调整座椅高度的高度调整机构4。所述高度调整机构4通过乘客操作图1所图示的操作杆5而起动。
具体说明的话,高度调整机构4利用由于操作操作杆5而发生的驱动力,通过使连结座椅衬垫框架F2与滑动导轨机构R之间的旋转连杆6旋转而调整座椅高度。
更详细说明的话,旋转连杆6共计4个,被分别设置于在座椅衬垫框架F2的前端部及后端部中位于宽度方向两端。各旋转连杆6的一端部被旋转自由地支持于滑动导轨机构R中,位于上部导轨Ru的向上方突出而设置的支持部Rx。还有,各旋转连杆6的另一端部被旋转自由地安装于座椅衬垫框架F2的侧部框架1。
一方面,旋转连杆6中,扇形齿轮7a形成于位于宽度方向一端侧的后方的旋转连杆6,小齿轮7b啮合于扇形齿轮7a。所述小齿轮7b通过未图示的连结轴与操作杆5连结。据此,操作杆5被操作的话,小齿轮7b与上述的连结轴一体地回转,小齿轮7b与扇形齿轮7a的啮合位置产生变化。伴随此,形成扇形齿轮7a的旋转连杆6旋转,其他旋转连杆6以从动于该旋转连杆6的形式也进行旋转。结果,包含座椅衬垫S2的座椅主体升降,座椅高度被调整。
此外,本座椅S中,操作杆5被设置于座椅衬垫S2的侧面的位置,进一步的,未图示的制动器机构设置于座椅衬垫框架F2的侧部框架1与操作杆5之间。所述制动器机构是在高度调整机构4的非驱动时,即,操作杆5未被操作的期间,对连结操作杆5及小齿轮7b的连结轴付与摩擦力,限制该连结轴无意识地回转并保持座椅高度的部件。
下面,对本框架F中,座椅靠背框架F1进行详细说明。
座椅靠背框架F1如图2及图3所示,具有配置于宽度方向两端部的侧边框架11、连结侧边框架11的各上端部的上部框架21、以及作为连结侧边框架11的各下端部的联络框架的下部框架构件31。
上部框架21如图2及图3所示,是构成座椅靠背框架F1的上端部的部分。上部框架21由两端部向下方呈向下的U字状被弯折加工的弯折加工部22、以及从弯折加工部22的一端部向另一端部架起的上部框架构件23构成。
弯折加工部22通过对金属制的管施加弯折加工而形成。还有,在弯折加工部22中,沿着宽度方向延伸的部分,设置有两处前侧形成为被压扁的平面的区域。所述压扁区域在弯折加工部22左右对称地设置,前述的导向器支柱fs用激光焊接固定于各压扁区域的前侧形成的平面。
上部框架构件23是加工板金材料而形成的部件,上部框架构件23的端部以紧贴于弯折加工部22中,弯折向下延伸的端部的状态被激光焊接。此外,上部框架构件23中位于延伸方向中央部的区域,每一定间隔形成若干矩形状的开口23a。
侧边框架11是构成座椅靠背框架F1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并向上下方向延伸的部分。本座椅S中,各侧边框架11如图2所示,其上端部比下端部略位于后方而呈大致弓状弯曲。还有,本座椅S中,各侧边框架11由一个部件成形,具体为通过加工一张板金材料而成形。
对各侧边框架11的构造进行更详细的说明。此外,配置于宽度方向两端部的侧边框架11为相互左右对称的构造,因此,以下,仅对一方的侧边框架11的构造进行说明。
各侧边框架11如图8所示,具有位于宽度方向外侧的侧壁12、从侧壁12的后端向宽度方向内侧延伸的后壁13。侧壁12向上下方向大致直线延伸,从侧方沿着宽度方向看的话,上端部成为越接近上方宽度越窄的尖状,中央部成为缓和的曲线形状,下端部成为半椭圆状的形状。
若干孔形成于侧壁12,其中的一个孔12c形成于侧壁12的下端部,用于驱动前述的倾斜机构3的贯通轴3b插入同一孔中。还有,其他孔位于贯通轴3b所插入的孔12c的更上方,是前述的调节器50的限动用的螺栓51所插入的螺栓孔12d。进一步的,剩下的孔中的一个是在组装座椅靠背框架F1时,特别是,焊接构成座椅靠背框架F1的部件之间时用于固定侧边框架11的孔,焊接时将未图示的固定用治具插入同一孔中。
还有,侧壁12的侧面中,在宽度方向中位于外侧的外侧面12a,如前所述,安装有倾斜机构3。更具体说明的话,本座椅S中,倾斜机构3用激光焊接安装于位于比侧壁12的下端略上方的部位。其中,将倾斜机构3用激光焊接安装于侧壁12的外侧面12a时,侧壁12的侧面中,向在宽度方向中位于外侧面12a的里侧的内侧面12b照射激光。为此,内侧面12b形成作为焊接痕的凹凸。
此外,本座椅S中,倾斜机构3中,接合于侧边框架11的侧壁12的部分,更具体为,倾斜机构主体3a中与侧壁12相向的部分为圆状。因此,本座椅S中,各侧边框架11的侧壁12中倾斜机构3安装于外侧面12a的区域,如图7所示,成为从宽度方向看呈圆形的区域M。此外,前述的贯通轴3b所插入的孔形成于所述圆形的区域M的中心位置。
还有,在侧壁12的前端部,如图4及图8所示,形成有向宽度方向内侧弯折的侧壁侧法兰14。所述侧壁侧法兰14相当于侧壁侧弯折部,为了加强侧壁12被设置为从侧壁12的上端持续至下端。其中,侧壁12的下端部成为如前所述的半椭圆形状,设置于侧壁12的下端部的侧壁侧法兰14以沿着侧壁12的下端部的外缘从前方向后方迂回,形成为圆弧状。
后壁13以与侧壁12交叉的状态与侧壁12的后端部邻接,本座椅S中,后壁13与侧壁12之间的角度为大约90度。换言之,后壁13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与侧壁12的后端部一起成为侧边框架11的角部。
还有,后壁13的上端位于侧壁12的上端的略下方的位置,后壁13的下端位于侧壁12的下端的略上方的位置。而且,在后壁13的下端部,如图3所示,形成有与位于该部分的上方的部分相比向宽度方向内侧的延伸量变大的大致梯形状的框架构件安装部13a。后述的下部框架构件31安装于所述框架构件安装部13a。
还有,在侧壁12与后壁13的边界部分,即,侧边框架11的角部,形成有跨过侧壁12及后壁13的双方而形成的大致水平的长孔16。通过所述长孔16形成于侧边框架11的角部,例如,来自后方的碰撞负荷施加于搭载本座椅S的车辆时,侧边框架11容易后倾而变形。也就是说,上述的长孔16相当于脆弱部,施加来自后方的碰撞负荷时,为侧边框架11中最初变形(严格讲,在上下方向被压扁变形)的,侧边框架变形时的起点。
进一步地,如图4及8所示,向前侧弯折的后壁侧法兰15形成于后壁13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端部。所述后壁侧法兰15为了加强后壁13而从后壁13的上端向下方形成,持续至前述的框架构件安装部13a的上端部。还有,后壁13中,位于框架构件安装部13a更下方的区域也同样地形成有后壁侧法兰15。一方面,在框架构件安装部13a的外缘部中,位于宽度方向内侧的部分,以及位于下端侧的部分,从避开与下部框架构件31的干预的目的出发,未形成法兰15。
此外,如图4所示,形成于后壁13的下端部的后壁侧法兰15,在其宽度方向外侧端部,与在侧壁12的下端部向后方迂回而形成的侧壁侧法兰14连续。据此,侧边框架11整体的刚性进一步提高。
下部框架构件31如图2及图9所示,为从上方看时呈大致U字状的部件,通过加工一张板金材料而成形。下部框架构件31具备沿着宽度方向延伸的第1延伸部32、及从第1延伸部32的宽度方向两端向前方延伸的第2延伸部33。
第1延伸部32在宽度方向中配置于侧边框架11之间,是安装于侧边框架11中的后壁13、特别是前述的框架构件安装部13a的部分。更具体说明的话,第1延伸部32的延伸方向两端部分别以抵接于框架构件安装部13a的前面的状态,用激光焊接安装于框架构件安装部13a。
此外,本座椅S中,下部框架构件31安装于侧边框架11中,位于前述的长孔16所形成的部位更下方的部位。即,下部框架构件31以在上下方向避开长孔16的位置安装于侧边框架11。据此,安装下部框架构件31且刚性提高的效果难以波及至长孔16周围,因此,施加来自后方的碰撞负荷时长孔16容易变形。
还有,如图6所示,孔32b形成于第1延伸部32的延伸方向端部,与安装于框架构件安装部13a时形成于该安装部13a的贯通孔(未图示)连通。所述孔32b为在组装座椅靠背框架F1时,特别是,焊接构成座椅靠背框架F1的部件之间时用于固定下部框架构件31的孔,焊接时未图示的固定用治具插入同一孔32b。
对第1延伸部32的形状进行更详细说明的话,如图3所示,在延伸方向的中央部,第1延伸部32的下端位置位于与延伸方向的端部中的下端位置相比,略上方的位置。也就是说,本座椅S中,第1延伸部32成为其下端在延伸方向中央部略提高的形状。通过具备成为如此形状的第1延伸部32,本座椅S更易于用作前部座位。
容易理解地说明的话,存在后部座椅的乘客的脚进入前部座位中位于下部框架构件31的下方的空间的情况。此时,下部框架构件31中,位于乘客的脚的上方的第1延伸部32中,延伸方向中央部的下端位于延伸方向端部的下端的更上方的话,可以抑制乘客的脚与下部框架构件31产生干预。
另一方面,在第1延伸部32的延伸方向端部,与延伸方向中央部相比,向上下宽度变宽,据此,确保了下部框架构件31的刚性。
还有,如图2所示,在上下方向中的第1延伸部32的中央部,形成有从前面呈圆弧状隆起的隆起部32a(换言之,后面呈圆弧状凹陷的部分)。所述隆起部32a是所谓的加强筋,沿着第1延伸部32的延伸方向略长地形成。
还有,如图4及图6所示,向前侧弯折的第1延伸部上侧法兰34形成于第1延伸部32的上端部。所述第1延伸部上侧法兰34为了加强第1延伸部32而从第1延伸部32的延伸方向一端持续至另一端而形成。
进一步地,本座椅S中,如图6所示,前述的框架构件安装部13a的上端部上形成的后壁侧法兰15(特别是,同一法兰15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端部)抵接于第1延伸部上侧法兰34中,比第1延伸部32的延伸方向的端部位置略靠近中央的部位。也就是说,本座椅S中,下部框架构件31安装于框架构件安装部13a而使得后壁侧法兰15与第1延伸部上侧法兰34有如连续。据此,下部框架构件31与侧边框架11的一体化加强,侧边框架11中,下部框架构件31所安装部位周围的刚性进一步提高。
还有,向前侧弯折的第1延伸部下侧法兰35从第1延伸部32的延伸方向一端持续至另一端而形成于第1延伸部32的下端部。据此,下部框架构件31的刚性进一步提高。
第2延伸部33以与第1延伸部32交叉的状态与第1延伸部32的延伸方向两端部邻接,本座椅S中,第1延伸部32与第2延伸部33之间的角度为大约90度。换言之,第2延伸部33的后端部与第1延伸部32的延伸方向端部一起成为下部框架构件31的角部。
而且,本座椅S中,如图6所示,下部框架构件31安装于前述的框架构件安装部13a而使得下部框架构件31的角部与侧边框架11的角部重合。也就是说,第2延伸部33在宽度方向位于侧边框架11的侧壁12更内侧,与侧壁12重合。更具体说明的话,第2延伸部33以抵接于侧壁12的内侧面12b的状态用激光焊接安装于侧壁12。
如上,本座椅S中,由于下部框架构件31的第2延伸部33以抵接于侧边框架11的侧壁12的内侧面12b的状态而被配置,因此,侧边框架11的侧壁12的刚性、特别是对于作用于宽度方向负荷的刚性提高,侧边框架11的向内侧倾倒被抑制。即,通过将第2延伸部33重合配置于侧边框架11的侧壁12的更内侧,可以使刚性提高至抑制侧边框架11向内侧倾倒的程度。
进一步的,本座椅S中,第2延伸部33如图11所示,作为用于将调节器50安装于侧边框架11的侧壁12的宽度方向内侧的安装托架而起作用。也就是说,本座椅S中,将调节器50安装于侧边框架11的侧壁12的内侧面12b后,安装托架被接合于侧壁12的宽度方向内侧,调节器50被固定于该安装托架。具体为,螺栓孔33a形成于安装托架,在所述螺栓孔33a与侧边框架11的侧壁12上形成的螺栓孔12d连通的状态下,调节器50的限动用的螺栓51插入两螺栓孔12d、33a。
而且,本座椅S中,下部框架构件31的第2延伸部33承担作为上述的安装托架的功能。换言之,本座椅S中,安装托架配置于下部框架构件31的两端部,且与下部框架构件31一体化。如此通过将下部框架构件31的一部分用作安装托架,与将安装托架设置为其他部件的构成相比,配件件数变得更少。
对第2延伸部33的形状进行更详细说明的话,如图6及图7所示,第2延伸部33为从宽度方向看呈C字状的形状。也就是说,本座椅S所具备的第2延伸部33中,其中央部穿孔为圆形状。还有,关于第2延伸部33的前端部,其下侧一半的区域以连续于圆形状的穿孔部分的状态被切口。通过施加这些的穿孔和切口,第2延伸部33成为具有配置于圆形状的穿孔部分更上方的上方部36、以及配置于圆形状的穿孔部分更下侧的下方部37的构成。而且,上方部36及下方部37,任意一个都用激光焊接以抵接于侧边框架11的侧壁12的内侧面12b的方式接合于侧壁12。
一方面,关于第2延伸部33中被穿孔为圆形状的部分,当然不会接合于侧边框架11的侧壁12。而且,本座椅S中,在夹住侧壁12且与上述圆形状的穿孔部分相反侧的位置配置倾斜机构3。也就是说,本座椅S中,侧边框架11的侧壁12中上述的圆形状的穿孔部分所在区域相当于倾斜机构3安装于外侧面12a的区域。
换言之,本座椅S中,侧边框架11的侧壁12中第2延伸部33的上方部36及下方部37抵接于内侧面12b的区域从倾斜机构3安装于外侧面12a的区域偏离。这如前所述,在侧壁12中倾斜机构3安装于外侧面的区域中,存在在其内侧面12b,形成有作为激光焊接时的焊接痕的凹凸的情况。避开这种凹凸所形成的部位将第2延伸部33安装于侧壁12的内侧面12b,因此,包含第2延伸部33的下部框架构件31被良好地安装。
可是,本座椅S中,侧壁12中倾斜机构3安装于外侧面12a的区域如前所述,为从宽度方向看圆形状。一方面,为了配合该圆形的区域M,下部框架构件31的第2延伸部33的中央部被穿孔为圆形状。而且,本座椅S中,第2延伸部33接合于侧壁12而使得上述的圆形的区域M的外缘、与第2延伸部33中圆形状的穿孔部分的内缘一致。
也就是说,本座椅S中,侧壁12中第2延伸部33抵接于内侧面12b的区域从宽度方向看,为沿着上述的圆形的区域M的外缘的C字状的区域。更具体说明的话,在第2延伸部33的上方部36,如图6及7所示,其前后方向中央部分中,位于下侧的部分被切口为半圆状。而且,第2延伸部33以所述切口的缘沿着上述圆形的区域M的外缘的上方部分的方式安装于侧壁12。换言之,上方部36是第2延伸部33中,配置于上述的圆形的区域M更上方的部分。
一方面,第2延伸部33的下方部37如图6及7所示,向前方呈圆弧状延伸。而且,第2延伸部33安装于侧壁12而使得该下方部37沿着上述的圆形的区域M的外缘的下方部分。换言之,下方部37是第2延伸部33中,配置于上述的圆形的区域M更下方的部分,沿着该圆形的区域M的外缘呈圆弧状延伸。
如上所述,本座椅S中,第2延伸部33成为,从宽度方向看,沿着上述的圆形的区域M(侧边框架11的侧壁12中安装有倾斜机构3的区域)的外缘的呈C字状的形状。而且,第2延伸部33以使该圆形的区域M与第2延伸部33中圆形状的穿孔部分一致的方式接合于侧壁12。反过来讲,使第2延伸部33接合于侧壁12时,使上述的圆形的区域M与第2延伸部33中的圆形状的穿孔部分一致就可以。据此,避开侧壁框架11的侧壁12中倾斜机构3所安装的部分来安装下部框架构件31的操作变得容易进行。
特别是,组装本座椅S的座椅靠背框架F1时,首先,用激光焊接将倾斜机构3安装于侧边框架11的侧壁12,之后将下部框架构件31安装于侧边框架11。通过这种组装步骤组装座椅靠背框架F1时,上述的圆形的区域M与第2延伸部33中圆形状的穿孔部分一致的话,避开侧边框架11的侧壁12中倾斜机构3的安装部分来安装下部框架构件31,就变得更容易。也就是说,用上述的组装步骤组装座椅靠背框架F1的情况下,沿上述的圆形的区域M的外缘将第2延伸部33的中央部穿孔为圆状的结构更有效果。
而且,上方部36及下方部37的各后端部通过连结部40连结。连结部40位于侧壁12中倾斜机构3所安装的区域的更后方,呈沿该区域的外缘的形状。一方面,上方部36及下方部37的各前端部在上下方向间隔。
如上所述,作为调节器的安装托架起作用的第2延伸部33的形状为,在侧边框架11的侧壁12避开倾斜机构3所安装的区域的形状。据此,可以在避免干预倾斜机构3驱动用的回转轴,即,贯通轴3b的同时,使第2延伸部33接合于侧边框架11的侧壁12的内侧面12b。进一步地,第2延伸部33的前端部成为开口的形状,因此,可以避开与上述贯通轴3b的干预的同时,使第2延伸部33容易地接合于侧壁12的内侧面12b。
此外,如前所述,本座椅S中,第2延伸部33从宽度方向看,成为在侧边框架11的侧壁12中沿着倾斜机构3所安装的区域的外缘的C字状的形状,因此,可以高效地使第2延伸部33接合于侧壁12的内侧面12b。
还有,本座椅S中,第2延伸部33接合于侧壁12的状态下,第2延伸部33的下方部37从贯通轴3b的后方向贯通轴3b的前方迂回,延伸形成圆弧状。同样地,第2延伸部33的上方部36也以从贯通轴3b的后方延伸至贯通轴3b的前方。通过如此构成,可以避开侧边框架11的侧壁12中的倾斜机构3的安装部分,且进一步以回避与贯通轴3b的干预的状态将下部框架构件31安装于侧边框架11的侧壁12。还有,侧边框架11的侧壁12中,通过安装下部框架构件31而刚性提高的部分沿着前后伸展,因此,进一步提高了针对作用于宽度方向的负荷的侧边框架11的刚性。
还有,本座椅S中,如前所述,第2延伸部33的上方部36及下方部37分别被激光焊接于侧边框架11的侧壁12。而且,本座椅S中,如图7所示,上方部36与侧壁12的焊接区域X1以该焊接区域X1的一部分位于贯通轴3b的更前方的方式向前后方向圆弧状地伸展。同样地,下方部37与侧壁12的焊接区域X2以该焊接区域X2的一部分位于贯通轴3b的更后方的方式向前后方向圆弧状地伸展。
如上所述,本座椅S中,各焊接区域X1、X2成为在前后方向具有几分长度的区域,因此,第2延伸部33的上方部36及下方部37分别被良好地固定于侧边框架11的侧壁。进一步地,各焊接区域X1、X2向前后方向伸展,因此,可以确保对于作用于前后方向的负荷的强度。据此,即使前后方向的负荷作用于侧边框架11及下部框架构件31,也可以抑制焊接区域X1、X2中的剥离,稳定地保持下部框架构件31的第2延伸部33与侧边框架11的侧壁12的接合状态。
此外,本座椅S中,上方部36与侧壁12的焊接区域X1是相当于以贯通轴3b为中心的圆周的大约1/3的圆弧状的区域,下方部37与侧壁12的焊接区域X2是相当于上述圆周的大约1/6的圆弧状的区域。进一步地,两焊接区域X1、X2相互间隔。如此两焊接区域X1、X2不足以贯通轴3b为中心的圆周的一圈,且,相互间隔。为此,组装座椅靠背框架F1时,与将连续以贯通轴3b为中心的圆周一圈的部分激光焊接的情况相比,可以更容易地进行焊接操作。
进一步地,本座椅S中,如图7及图11所示,螺栓孔33a形成于上方部36的前端部。所述螺栓孔33a为了固定调节器50而形成,如前所述,是用于插入调节器50的限动用的螺栓51的孔。而且,本座椅S中,如图7所示,位于上方部36中,上方部36中,侧壁12中倾斜机构3所安装的区域与螺栓孔33a之间的部位被焊接于侧壁12。
换言之,本座椅S中,在螺栓孔33a与倾斜机构3驱动用的贯通轴3b之间,存在上方部36与侧壁12的焊接区域X1。如此,螺栓孔33a与贯通轴3b之间存在焊接区域X1的话,螺栓孔33a及贯通轴3b各自的位置难以变化,因此,调节器50固定用的螺栓51与贯通轴3b的位置关系变得稳定。结果,调节器50被稳定地配置于可以维持正常运转的位置。
可是,如图4及图6所示,向宽度方向内侧弯折的法兰分别形成于第2延伸部33的上方部36及下方部37。具体说明的话,上端部向宽度方向内侧弯折的第2延伸部上侧法兰38形成于第2延伸部33的上方部36。所述第2延伸部上侧法兰38相当于弯折部,为了加强第2延伸部33而从上方部36的前端持续至后端而形成。
如上所述,通过加强用的法兰38形成于第2延伸部33的上方部36的上端部,下部框架构件31自身的刚性提高,结果,安装于同一框架31的侧边框架11的刚性也提高。
此外,如图4所示,第2延伸部上侧法兰38在其后端部,与形成于第1延伸部32的上端部的第1延伸部上侧法兰34连续。据此,下部框架构件31整体的刚性进一步提高。
还有,为了回避第2延伸部上侧法兰38与调节器50的干预,如图12所示,第2延伸部上侧法兰38中的前端部被切口。更具体说明的话,在第2延伸部上侧法兰38中,与上方部36中螺栓孔33a的形成部位邻接的部分(以下,邻接部分38a),与不与螺栓孔33a的形成部位邻接的部分(以下,非邻接部分38b)相比,向宽度方向内侧的延伸量变短。邻接部分38a与调节器50中的螺栓51所安装的部分周围相向,因此,通过上述的构成,可以抑制与调节器50的干预的同时,形成第2延伸部上侧法兰38。
一方面,如图4及图6所示,下端部向宽度方向内侧弯折的第2延伸部下侧法兰39形成于第2延伸部33的下方部37。所述第2延伸部下侧法兰39相当于第2延伸部侧弯折部,为了加强第2延伸部33而从下方部37的前端持续至后端而形成。其中,如前所述,下方部37以从贯通轴3b的后侧向前侧迂回的方式,延伸构成圆弧状,因此,第2延伸部下侧法兰39也呈圆弧状地延伸。
而且,本座椅S中,如图6所示,在第2延伸部33接合于侧壁12的状态下,第2延伸部下侧法兰39的前端部与在前述的形成于侧边框架11的侧壁12的侧壁侧法兰14中,在侧壁12的下端位置与呈圆弧状伸展的后端部在上下方向重合。
更具体说明的话,第2延伸部33的下方部37以第2延伸部下侧法兰39沿着侧壁侧法兰14,且,第2延伸部下侧法兰39的前端部与侧壁侧法兰14的后端部重合的方式延伸。也就是说,本座椅S中,下部框架构件31安装于侧边框架11而使得第2延伸部下侧法兰39与侧壁侧法兰14有如连续。据此,加强了下部框架构件31与侧边框架11,特别是侧壁12的下端部的一体化,进一步提高了侧边框架11中安装下部框架构件31的部位周围的刚性。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第2延伸部下侧法兰39在其后端部,与第1延伸部32的下端部上形成的第1延伸部下侧法兰35连结。据此,下部框架构件31整体的刚性进一步提高。
以上的实施例中,对本发明涉及的车用座椅的座椅框架的构成例进行了说明,但上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的例子,并非限制本发明。即,以上说明的部件的形状、尺寸、配置等,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前提下进行各种改变、改良,同时本发明毋庸置疑的也包含其等价物。
以下,对本发明的车用座椅的座椅框架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变形例涉及的车用座椅(以下,变形例涉及的座椅HS)与上述的实施例涉及的车用座椅为相同的构成,此外,如图13所示,还在座椅靠背S1的宽度方向一端部具备扶手S4。扶手S4相对座椅靠背S1可以向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旋转,作为其旋转轴的扶手旋转轴9如图14所示,被支持于侧边框架11的侧壁12。更具体说明的话,扶手旋转轴9被支持于,位于侧壁12中,比倾斜机构3及下部框架构件31所安装的部分更上方的部分。
可是,扶手S4旋转时,严格讲,向前侧倾倒的方向旋转时,负荷被施加于侧边框架11中,位于扶手旋转轴9更前方的部分。为此,优选侧边框架11中,位于扶手旋转轴9更前方的部分,比这之外的部分的刚性高。为此,变形例涉及的座椅S,如图14所示,朝着扶手旋转轴9向上方延伸的追加延伸部41被设置于下部框架构件31的第2延伸部33所具有的上方部36。
追加延伸部41相当于延伸部,设置于扶手旋转轴9的更前方位置,通过焊接接合于侧边框架11的侧壁12的内侧面12b。据此,相对扶手S4旋转时发生的负荷,侧边框架11,特别是位于扶手旋转轴9更前方的部分的刚性提高。
此外,在变形例涉及的座椅HS中,追加延伸部41设置于上方部36中,螺栓孔33a的形成部位的正上方。据此,可以提高下部框架构件31的第2延伸部33相对于调节器50的安装刚性。还有,追加延伸部41的上端并未到达扶手旋转轴9的支持位置,而位于该支持位置的略下方。
还有,如前所述,侧边框架11的侧壁12上形成有若干的孔,但追加延伸部41为了不阻塞这些孔而避开该孔地接合于侧边框架11。特别是,施加来自后方的碰撞负荷时,作为用于使侧边框架11后倾而变形的脆弱部的长孔16形成于侧边框架11的侧壁12的后端部。而且,追加延伸部41如图14所示,设置于上述长孔16的更前方位置。是这种位置关系的话,即使设置追加延伸部41,其影响也不会波及至长孔16,施加来自后方的碰撞负荷时长孔16可以良好地变形。
本发明也适用于以上说明的实施例以外的情况。例如,上述的实施例中,侧边框架11的侧壁12中下部框架构件31的第2延伸部33抵接于内侧面12b。一方面,侧壁12中倾斜机构3安装于外侧面12a的区域为从宽度方向看圆形的区域M。而且,侧壁12中第2延伸部33抵接于内侧面12b的区域,从宽度方向看,成为沿着上述的圆形的区域M的外缘的呈C字状的区域。也就是说,第2延伸部33具有配置于上述的圆形的区域M的更上方的上方部36、以及配置于圆形的区域M更下方的下方部37。但是,并不仅限于此,第2延伸部33也可以是具有上述的上方部36及下方部37中,仅相当于任意一方的部分的构成。
还有,上述的实施例中,加强用的法兰(第2延伸部上侧法兰38、以及第2延伸部下侧法兰39)分别形成于上方部36及下方部37,但并不仅限定于此,未形成加强用法兰的构成也可以。
还有,上述实施例中,作为接合本座椅F的各构成部分的方法使用激光焊接,但并不仅限定于此,使用其他的焊接(例如,TIG焊接、MIG焊接、电弧焊接)也可以。
还有,上述的实施例中,上方部36及下方部37的各前端部间隔,各后端部连结,但并不仅限于此,上方部36及下方部37的各后端部间隔,各前端部连结也可以。
符号说明
S 本座椅
S1 座椅靠背
S2 座椅衬垫
S3 头枕
S3a 支柱
S4 扶手
F 本框架
F1 座椅靠背框架
F2 座椅衬垫框架
fs 导向器支柱
R 滑动导轨机构
Ru 上部导轨
Rx 支持部
M 圆形的区域
X1、X2 焊接区域
HS 变形例涉及的座椅
1 侧部框架
3 倾斜机构
3a 倾斜机构主体
3b 贯通轴
4 高度调整机构
5 操作杆
6 旋转连杆
7a 扇形齿轮
7b 小齿轮
9 扶手旋转轴
11 侧边框架
12 侧壁
12a 外侧面
12b 内侧面
12c 孔
12d 螺栓孔
13 后壁
13a 框架构件安装部
14 侧壁侧法兰
15 后壁侧法兰
16 长孔
21 上部框架
22 弯折加工部
23 上部框架构件
23a 开口
31 下部框架构件
32 第1延伸部
32a 隆起部
32b 孔
33 第2延伸部
33a 螺栓孔
34 第1延伸部上侧法兰
35 第1延伸部下侧法兰
36 上方部
37 下方部
38 第2延伸部上侧法兰
38a 邻接部分
38b 非邻接部分
39 第2延伸部下侧法兰
40 连结部
41 追加延伸部
50 调节器
51 螺栓

Claims (9)

1.一种车用座椅的座椅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用座椅的座椅靠背所具备的座椅靠背框架中配置于所述车用座椅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侧部框架;
具备向所述宽度方向伸展的回转旋转轴,通过该回转轴回转而使所述座椅靠背相对所述车用座椅的座椅衬垫摇动的倾斜机构;
以及为了使所述回转轴回转而驱动的调节器;
所述倾斜机构以所述回转轴贯通所述侧边框架的侧壁的状态安装于该侧壁;
所述调节器以与贯通所述回转轴中的所述侧壁的部分啮合的状态,固定于所述侧壁的所述宽度方向内侧的面上接合的安装托架;
所述安装托架具有配置于所述侧壁中所述倾斜机构所安装的区域更上方的上方部、以及配置于所述侧壁中所述倾斜机构所安装的区域更下方的下方部;
所述上方部及所述下方部的所述车用座椅的前后方向上的各一端部连结,所述上方部及所述下方部的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各另一端部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车用座椅的座椅框架,其特征在于:
具备连结所述侧边框架的各下端部的连结框架;
所述安装托架配置于所述连结框架的两端部,与所述连结框架一体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车用座椅的座椅框架,其特征在于:
用于固定所述调节器的螺栓孔形成于所述上方部;
所述上方部中,位于所述侧壁中所述倾斜机构所安装的区域与所述螺栓孔之间的部位被焊接于所述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记载的车用座椅的座椅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壁中的所述倾斜机构所安装的部分形成为从所述宽度方向看呈圆形的区域;所述安装托架从所述宽度方向看,成为沿着所述侧壁中所述倾斜机构所安装的区域的外缘的C字状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4记载的车用座椅的座椅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方部及所述下方部被分别焊接于所述侧壁;
所述上方部与所述侧壁的焊接区域中,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回转轴的更前方;
所述下方部与所述侧壁的焊接区域中,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回转轴的更后方。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记载的车用座椅的座椅框架,其特征在于:
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弯折的弯折部形成于所述安装托架的上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6记载的车用座椅的座椅框架,其特征在于:
用于固定所述调节器的螺栓孔形成于所述上方部;
在所述弯折部中,与所述安装托架中的所述螺栓孔的形成部位邻接的部分,与同所述螺栓孔的形成部位不邻接的部分相比,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的延伸量变得更短。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记载的车用座椅的座椅框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侧壁中,位于所述安装托架更上方的部分,所述车用座椅的扶手相对所述座椅靠背旋转时的旋转轴被支持;
所述上方部具有朝着所述旋转轴向上方延伸的延伸部;
该延伸部设置于所述旋转轴的更前方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记载的车用座椅的座椅框架,其特征在于:
施加来自后方的碰撞负荷时,为了使所述侧边框架后倾而变形的脆弱部形成于所述侧壁的后端部;
所述延伸部设置于所述脆弱部的更前方位置。
CN201280075441.7A 2012-09-03 2012-09-03 车用座椅的座椅框架 Active CN1045830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2/072387 WO2014033962A1 (ja) 2012-09-03 2012-09-03 車両用シートのシートフレー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83007A true CN104583007A (zh) 2015-04-29
CN104583007B CN104583007B (zh) 2016-09-21

Family

ID=50182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75441.7A Active CN104583007B (zh) 2012-09-03 2012-09-03 车用座椅的座椅框架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8) US9428084B2 (zh)
EP (1) EP2894061B1 (zh)
JP (1) JP6005163B2 (zh)
CN (1) CN104583007B (zh)
BR (1) BR112015004391B8 (zh)
MX (1) MX354225B (zh)
WO (1) WO201403396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84775A (zh) * 2018-01-30 2018-07-17 重庆博奥镁铝金属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靠背骨架结构
CN114340947A (zh) * 2019-08-28 2022-04-12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座椅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0043012B4 (de) * 2010-10-27 2022-01-27 Adient Luxembourg Holding S.À R.L. Sitzuntergestell für Kraftfahrzeugsitze
JP6004863B2 (ja) * 2012-09-24 2016-10-12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のフレーム
WO2014077349A1 (ja) * 2012-11-16 2014-05-22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DE102013213995B4 (de) * 2013-07-17 2015-03-26 Johnson Controls Components Gmbh & Co. Kg Rückenlehne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und Fahrzeugsitz
JP2017065484A (ja) * 2015-09-30 2017-04-06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リフター装置
JP6651981B2 (ja) * 2016-05-19 2020-02-19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
JP6817907B2 (ja) * 2017-07-28 2021-01-20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車両用シート
JP6604491B2 (ja) * 2018-03-28 2019-11-13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構造
JP7200701B2 (ja) * 2019-01-30 2023-01-10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シート
CN110435501B (zh) * 2019-08-23 2021-08-27 延锋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汽车座椅及包含其的汽车
CN110435506B (zh) * 2019-08-23 2021-05-07 延锋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零重力座椅及包含其的汽车
FR3102418A1 (fr) 2019-10-25 2021-04-30 Renault S.A.S Armature de siège d’un véhicule automobile et siège de véhicule associé
JP7374830B2 (ja) * 2020-03-24 2023-11-07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のワイヤハーネス取付構造
US11639125B2 (en) * 2021-07-19 2023-05-02 Lear Corporation Vehicle seat assembly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FR3138367A1 (fr) * 2022-07-26 2024-02-02 Faurecia Sièges d'Automobile Armature de banquette avec une armature de dossier pivotable à liaison pivot et dispositif de rétention intégré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06188A (ja) * 2005-04-27 2006-11-09 Fuji Kiko Co Ltd 車両用電動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US20100072772A1 (en) * 2008-09-23 2010-03-25 Lear Corporation Seat assembly having a switch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US20110210592A1 (en) * 2010-02-26 2011-09-01 Ts Tech Co., Ltd. Vehicle seat
CN102205809A (zh) * 2010-03-30 2011-10-05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车辆座椅靠背和设置有车辆座椅靠背的车辆座椅
JP2012131464A (ja) * 2010-12-24 2012-07-12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44164A (en) * 1967-07-24 1970-12-01 Toyota Motor Co Ltd Seat frame construction
JPS5968449U (ja) * 1982-10-28 1984-05-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ト装置
JPH0613267B2 (ja) * 1985-09-18 1994-02-23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乗物用座席
JPH04124525U (ja) * 1991-04-30 1992-11-13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パワーシートのモータ取付構造
US5769499A (en) * 1996-06-07 1998-06-23 Lear Corporation Motor vehicle seat
JPH10278644A (ja) 1997-03-31 1998-10-20 Tachi S Co Ltd 車両用衝撃吸収シートの衝撃吸収方法および車両用衝撃吸収シート
JP2002034712A (ja) 2000-07-31 2002-02-05 Tachi S Co Ltd 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
JP2002187465A (ja) 2000-12-21 2002-07-02 Fuji Kiko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のクッションフレーム取付構造
US6857698B2 (en) * 2003-02-21 2005-02-22 Lear Corporation Seat side impact resistance mechanism
JP4210990B2 (ja) 2003-03-31 2009-01-21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超高張力鋼板製の自動車用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
JP4210989B2 (ja) 2003-03-31 2009-01-21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超高張力鋼板製の自動車用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
BRPI0408989B1 (pt) * 2003-03-31 2015-07-07 Ts Tech Co Ltd Estrutura de encosto de assento para assento de veículo
JP2005119468A (ja) 2003-10-16 2005-05-12 T S Tec Kk シートフレーム
JP4860932B2 (ja) * 2005-02-04 2012-01-25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衝撃吸収可能な自動車用シート
US7284800B2 (en) * 2005-12-30 2007-10-23 Tachi-S Co., Ltd. Seat back frame for automotive seat
JP4922627B2 (ja) * 2006-02-28 2012-04-25 富士機工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US8033602B2 (en) * 2007-07-20 2011-10-11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seat
KR101047563B1 (ko) * 2007-12-14 2011-07-07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시트백프레임 어셈블리
JP5470740B2 (ja) * 2008-05-08 2014-04-16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US8632126B2 (en) * 2009-01-21 2014-01-21 Ts Tech Co., Ltd. Vehicle seat
US8434823B2 (en) * 2009-07-17 2013-05-0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Reclining seat assembly
US9045068B2 (en) * 2010-02-19 2015-06-02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One-piece seat back structure
JP5508064B2 (ja) 2010-03-03 2014-05-28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
JP5521729B2 (ja) 2010-04-20 2014-06-18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5666279B2 (ja) 2010-12-15 2015-02-12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車両用シートの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構造
US9499080B2 (en) * 2011-06-03 2016-11-2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seat back member
US9511698B2 (en) * 2011-06-03 2016-12-06 Ford Global Technologist, LLC Vehicle seat back having support members with integrated recliner heart
DE102012019810A1 (de) * 2012-10-10 2014-04-10 Daimler Ag Sitzanlage, insbesondere Fahrzeugsitz, für einen Kraftwage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06188A (ja) * 2005-04-27 2006-11-09 Fuji Kiko Co Ltd 車両用電動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US20100072772A1 (en) * 2008-09-23 2010-03-25 Lear Corporation Seat assembly having a switch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US20110210592A1 (en) * 2010-02-26 2011-09-01 Ts Tech Co., Ltd. Vehicle seat
CN102205809A (zh) * 2010-03-30 2011-10-05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车辆座椅靠背和设置有车辆座椅靠背的车辆座椅
JP2012131464A (ja) * 2010-12-24 2012-07-12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84775A (zh) * 2018-01-30 2018-07-17 重庆博奥镁铝金属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靠背骨架结构
CN108284775B (zh) * 2018-01-30 2023-08-29 重庆博奥镁铝金属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靠背骨架结构
CN114340947A (zh) * 2019-08-28 2022-04-12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座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065530A1 (en) 2018-03-08
EP2894061A4 (en) 2015-10-28
US20230249595A1 (en) 2023-08-10
BR112015004391A2 (pt) 2017-07-04
BR112015004391B1 (pt) 2020-06-23
US20160368399A1 (en) 2016-12-22
US20190241105A1 (en) 2019-08-08
EP2894061A1 (en) 2015-07-15
JP6005163B2 (ja) 2016-10-12
US20150239369A1 (en) 2015-08-27
US9815397B2 (en) 2017-11-14
US11628754B2 (en) 2023-04-18
CN104583007B (zh) 2016-09-21
EP2894061B1 (en) 2019-11-06
MX354225B (es) 2018-02-19
US20210221268A1 (en) 2021-07-22
US9428084B2 (en) 2016-08-30
US10604044B2 (en) 2020-03-31
US10967770B2 (en) 2021-04-06
US10266087B2 (en) 2019-04-23
US20200223337A1 (en) 2020-07-16
US11938851B2 (en) 2024-03-26
BR112015004391B8 (pt) 2020-07-14
MX2015002727A (es) 2015-05-15
JPWO2014033962A1 (ja) 2016-08-08
US20220134923A1 (en) 2022-05-05
WO2014033962A1 (ja) 2014-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83007A (zh) 车用座椅的座椅框架
CN104602958B (zh) 车用座椅的座椅框架
US20150291072A1 (en) Vehicle seat
JP5790365B2 (ja) 車両用バッテリ搭載構造
WO2014045422A1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6212173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シートフレーム
US20150231993A1 (en) Vehicle seat
US20220402417A1 (en) Vehicle seat
WO2018029898A1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6483773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シートフレーム
JP6764119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03770668B (zh) 座椅靠背的铰链结构
JP2023038344A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シートフレーム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JP2009255707A (ja) 車体下部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