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55682A - 乘客传送设备 - Google Patents

乘客传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55682A
CN104555682A CN201410542250.8A CN201410542250A CN104555682A CN 104555682 A CN104555682 A CN 104555682A CN 201410542250 A CN201410542250 A CN 201410542250A CN 104555682 A CN104555682 A CN 1045556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gle steel
framework
support body
rotating support
supporting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4225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55682B (zh
Inventor
关口健太郎
堀江宣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5556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556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556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556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1/00Kinds or type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1/02Escalators
    • B66B21/04Escalators linear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00Component part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Landscapes

  •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乘客传送设备,使得能吸收上部楼层和下部楼层之间的框体宽度方向上的层间位移,且还能吸收由大规模地震引起的框体长度方向上的层间位移。在框体的至少一方,使框体支承角钢可转动地与设置在角钢承重台上的转动支承体卡合,并且在位于框体支承角钢与角钢承重台之间的转动支承体的一部分形成小径部。由于将至少一方的框体支承角钢支承为能够相对于角钢承重台进行转动,所以能吸收支承在上部楼层的框体的终端部与支承在下部楼层的框体的终端部之间产生的框体宽度方向上的层间位移。此外,在发生了大规模地震时,在有过大的负载作用于框体支承角钢与角钢承重台之间时,转动支承体的小径部断裂,由此能吸收框体长度方向上的层间位移。

Description

乘客传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扶梯和电动人行道等乘客传送设备,尤其是涉及具有缓冲机构的乘客传送设备,该缓冲机构能够缓冲因地震而产生的外力作用在乘客传送设备上。
背景技术
以自动扶梯为代表的乘客传送设备在上下方向横跨建筑物的下部楼层的楼板面和上部楼层的楼板面地设置,并且在下部楼层的楼板面和上部楼层的楼板面上设置有出入口地板。在沿着上下方向横跨下部楼层的楼板面和上部楼层的楼板面的框体上,通过链条等连结成环状的多个踏板构造成在上部楼层与下部楼层之间朝着斜上方或者斜下方进行循环移动。沿着环状连结的多个踏板的行进方向,在左右两侧竖立设置有一对栏杆。在这一对栏杆的上部分别设置有与踏板同步行走的扶手。此外,在框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驱动踏板和扶手等的驱动装置、引导踏板进行移动的踏板导轨以及控制盘等。
用于将上述乘客传送设备支承在建筑物的上部楼层的楼板面和下部楼层的楼板面上的支承机构部构成为通过形成在建筑物上的角钢承重台来支承安装在乘客传送设备的框体两端的框体支承角钢。由此,通过该支承机构部来支承乘客传送设备自身的重量以及乘客和货物等的装载重量。为此,通常将建筑物的角钢承重台设置在建筑物的建筑梁的附近。
在建筑物因地震等而发生了大幅度的晃动时,因建筑物的晃动,上部楼层的建筑梁与下部楼层的建筑梁之间的间隔尺寸扩大或者缩小,由此发生层间位移。此时,设置有乘客传送设备的角钢承重台之间也会发生上述层间位移。因此,在乘客传送设备中,通过在乘客传送设备的框体与角钢承重台之间确保规定的间隙来防止在建筑物发生晃动时因角钢承重台之间的层间位移而产生的过大的压缩力作用在乘客传送设备的框体上。
例如,在日本特开2011-63389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方案,其将一方的框体支承角钢以及与该框体支承角钢对应的角钢承重台设置成能够自由移动的非固定部,通过该非固定部来使因建筑梁的间隔尺寸的变动而引起的强制性的外力的作用逃逸,以避免有过大的压缩力作用在乘客传送设备的框体上。
也就是说,在框体支承角钢上设置在框体长度方向上具有规定长度的长孔,使固定在角钢承重台上的卡合构件以可滑动的方式与该长孔卡合,由此,在建筑梁的间隔尺寸因地震而扩大或缩小,从而发生了层间位移时,能够通过该长孔和卡合构件所形成的滑动结构来吸收该层间位移,由此避免大的压缩力作用在框体上。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特开2011-63389号公报
然而,在建筑物晃动时,因建筑梁的间隔尺寸扩大或缩小而发生层间位移的现象,作为该层间位移,有如下两种。一种是在上部楼层和下部楼层之间发生的乘客传送设备的框体长度方向上的层间位移,另一种是在上部楼层和下部楼层之间发生的与该长度方向正交的框体宽度方向上的层间位移。因此,为了保护框体,需要对上述两种层间位移采取应对措施。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针对框体长度方向上的层间位移,在框体支承角钢上设置了长孔,通过该长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框体长度方向上的层间位移。但是,由于卡合构件采用了不允许与长孔正交的框体宽度方向上的移动的结构,所以无法应对框体宽度方向上的层间位移。
此外,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在框体支承角钢和角钢承重台采用能够自由移动的滑动结构时,存在以下问题。即,当在上部楼层的楼板面和下部楼层的楼板面之间沿着框体的长度方向发生了层间位移时,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滑动结构的作用下,框体沿着长度方向移动,能够防止在框体的长度方向上作用大的压缩力。
在发生小规模或者中规模的地震时,由于长度方向上的层间位移量不是很大,所以能够通过该滑动结构来进行应对,而在发生了大规模的地震时,由于层间位移量变得相当大,所以无法通过该滑动结构来吸收层间位移,使得过大的压缩力经由框体支承角钢作用在框体上。由此,出现了框体、框体支承角钢或者角钢承重台会受到损伤等的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缓冲机构的乘客传送设备,使得不仅能够吸收上部楼层和下部楼层之间的框体宽度方向上的层间位移,而且还能够吸收因大规模地震而产生的框体长度方向上的层间位移。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框体的至少一方,使框体支承角钢可转动地与设置在角钢承重台上的转动支承体卡合,并且在框体支承角钢与角钢承重台之间设置缓冲机构,该缓冲机构通过在位于框体支承角钢与角钢承重台之间的转动支承体的一部分上形成小径部而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将至少一方的框体支承角钢支承为能够相对于角钢承重台进行转动,所以能够吸收支承在上部楼层的框体的终端部与支承在下部楼层的框体的终端部之间产生的框体宽度方向上的层间位移。此外,在发生了大规模的地震时,在有过大的负载作用于框体支承角钢与角钢承重台之间的情况下,转动支承体的小径部断裂,由此能够吸收框体长度方向上的层间位移。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乘客传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代表性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乘客传送设备的框体的准固定部附近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框体的准固定部附近的主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框体的准固定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准固定销的结构的结构图。
符号说明
1…乘客传送设备,2…上部楼层的楼板面,3…下部楼层的楼板面,4…框体,5…踏板,6…栏杆,7…扶手,8…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9…下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10…上部楼层角钢承重台,11…下部楼层角钢承重台,12…转动支承体,13…转动支承体安装基部,14…螺纹孔,15A…准固定销,15B…销安装板,16…卡合孔,17…衬垫,18…固定用螺母,19…移动抑制部,20…缓冲构件,21…小径部,22…安装用螺纹部,23…开口部,24…高度调整螺栓,25…转动卡合部,A…准固定部,B…非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方式的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概念中的各种变形例和应用例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首先,参照图1对应用了本发明的乘客传送设备进行说明。以下说明的乘客传送设备是踏板呈阶梯状变化的乘客传送设备(也就是自动扶梯),但本发明除此以外还可以应用于踏板呈平板状移动的电动人行道。
如图1所示,乘客传送设备1以在上下方向横跨建筑物的下部楼层的楼板面3和上部楼层的楼板面2的方式设置,并且在下部楼层的楼板面3和上部楼层的楼板面2上设置有未图示的出入口地板。在沿着上下方向横跨下部楼层的楼板面3和上部楼层的楼板面2的框体4的内部,通过链条等连结成环状的多个踏板5构造成在上部楼层与下部楼层之间朝着斜上方或者斜下方进行循环移动。
沿着环状连结的多个踏板5的行进方向,在左右两侧竖立设置有一对栏杆6。此外,在这一对栏杆6的上部分别设置有与踏板5同步行走的扶手7。另外,在框体4的内部设置有用于驱动踏板5和扶手7等的驱动装置、引导踏板进行移动的踏板导轨以及控制盘等。
在框体4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上部楼层侧的端部和下部楼层侧的端部)分别设置有用于支承框体4的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8和下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9。该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8和下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9以从框体4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朝向框体4的长度方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固定在框体4上。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8由形成在上部楼层的楼板面2的上部楼层角钢承重台10支承,下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9由形成在下部楼层的楼板面3的下部楼层角钢承重台11支承。
在此,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8以准固定的方式固定在设于上部楼层的楼板面2的上部楼层角钢承重台10上而构成准固定部A,下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9以可移动的方式载置在设于下部楼层的楼板面3的下部楼层角钢承重台11上而构成非固定部B。
此外,下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9也可以构成牢固地固定在设于下部楼层的楼板面3的下部楼层角钢承重台11上的固定部。也就是说,在最近的建筑物中,通过对结构进行改进等,建筑梁的间隔尺寸因晃动而产生的变动量受到了抑制,并且乘客传送设备的机械强度也得到了提高。因此,在采用了框体4不会因为小规模或者中规模的地震而受到损伤的结构的情况下,下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9和下部楼层角钢承重台11也可以设置成牢固地进行固定的固定部。此时的固定部的固定强度大于准固定部的固定强度。
并且,下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9也可以构造成通过销固定在设于下部楼层的楼板面3的下部楼层角钢承重台11上的可转动的固定部,或者也可以与准固定部A一样构造成可转动的准固定部。并且,也可以构造成不能转动的准固定部。
因此,在下部楼层侧,可以根据建筑物的耐震结构、乘客传送设备的框体的机械强度等,适当地选择是构造成非固定部,还是构造成固定部,或者构造成准固定部,以及是否构造成能够进行转动。并且,由于设置楼层越高,层间位移量越大,所以有时还需要考虑到乘客传送设备的设置楼层。
在此,非固定部是指框体支承角钢相对于角钢承重台处于能够自由进行移动的状态,准固定部是指在框体长度方向上,在发生小规模或者中规模的地震时,框体支承角钢相对于角钢承重台处于固定状态,在发生了大规模的地震时,框体支承角钢相对于角钢承重台处于能够自由进行移动的状态。此外,固定部是指即使在发生了大规模的地震时,框体支承角钢相对于角钢承重台也基本上处于固定状态。此外,用于维持固定状态的框体支承角钢与角钢承重台之间的固定强度可以根据地震的规模适当选择和设定。另外,在此以地震为例进行了说明,而在因强风引起的层间位移的情况下,由于层间位移的规模也是随着强风规模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可以与地震的情况一样地进行选择和设定。
就形成在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8与设于上部楼层的楼板面2上的上部楼层角钢承重台10之间的准固定部A而言,为了在地震等时应对发生在框体4的宽度方向上的层间位移,以及降低因发生在框体4的长度方向上的层间位移而产生的压缩力,设置了下述特殊的缓冲机构。
如图2和图3所示,固定在框体4上的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8隔着高度调整基部26载置于上部楼层角钢承重台10的承重台主体29。如图所示,在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8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附近安装有具有高度调整螺栓24的高度调整基部26,通过在高度调整基部26与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8之间设置多个高度调整板28,由此能够对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8的设置高度进行调整。此外,设置成从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8的上方将固定螺母27拧入高度调整螺栓24,由此牢固地固定多个高度调整板28。
由此,高度调整基部26和承重台主体29处于能够自由移动的非固定状态。为此,不会妨碍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8在框体宽度方向上的旋转移动。并且,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成通过高度调整基部26来与承重台主体29接触,但也可以设置成直接使用高度调整螺栓24来与承重台主体29接触。
承重台主体29设置在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8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在该承重台主体29的侧面,以从上部楼层角钢承重台10立起的方式形成有隔开规定的间隙h与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8的侧面相对向的移动抑制部19。该移动抑制部19与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8的两个侧面平行地形成。此外,该移动抑制部19如后所述,具有能够在发生了过大的层间位移时抑制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8在宽度方向上过度地进行旋转移动的功能。并且,在移动抑制部19与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8的侧面之间的间隙h内设置有缓冲构件20。
在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8与上部楼层角钢承重台10之间设置有以下所述的缓冲机构。
在两个承重台主体29之间的上部楼层角钢承重台10上固定有转动支承体安装基部13,在转动支承体安装基部13上设置有转动支承体12。该转动支承体12由作为转动支承体的准固定销15A和作为转动支承体安装构件的销安装板15B构成。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转动支承体称为准固定销,并且将转动支承体安装构件称为销安装板。
确定转动支承体12的设置场所,使得转动支承体12的设置位置在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8的宽度方向上大致位于中央附近。此外,在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8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附近形成有转动自如地与转动支承体12的准固定销15A卡合的卡合孔(在图2和图3中未示出),由此,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8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转动支承体12的准固定销15A转动自如。
在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8的框体长度方向的终端部(前端部)的中央附近设置有朝着转动支承体12切割而形成的开口部23。该开口部23是用于提高将准固定销15A安装在销安装板15B上时的施工性的作业空间。
接着参照图4和图5对准固定部A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图5所示的准固定销15A安装在图4所示的销安装板15B上。
如图4所示,在固定于建筑物的一部分上的角钢承重台10上,通过焊接等固定有转动支承体安装基部13,并且在该转动支承体安装基部13上通过焊接固定有销安装板15B。
在销安装板15B的一部分,通过用攻丝机攻丝而形成有螺纹孔14,通过将准固定销15A的安装用螺纹部22拧入该螺纹孔14内来进行固定。此外,在从准固定销15A的轴向观察时,在中央附近形成有与轴正交的截面为圆形的转动卡合部25,该转动卡合部25与形成在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8上的圆形的卡合孔16卡合。
卡合孔16以贯通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8的方式形成,将准固定销15A插入该贯通部分,通过转动卡合部25将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8支承为转动自如。如此,通过上述简单的结构,能够确保所需的强度,能够将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8支承为转动自如。
在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8安装于准固定销15A的状态下,隔着衬垫17将固定螺母18拧入准固定销15A的紧固用螺纹部30,并且进行紧固,使得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8与销安装板15B紧密接触。由此,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8能够以转动卡合部25为中心进行转动。
如图5所示,在准固定销15A中,在转动卡合部25与安装用螺纹部22之间连续地形成有小径部21。在本实施例中,小径部21由形成在准固定销15A外周的环状槽构成,该环状槽与转动卡合部25和安装用螺纹部22相邻形成。更具体而言,该环状槽以转动卡合部25的下侧面形成该环状槽的一方的壁面并且安装用螺纹部22的上侧面形成该环状槽的另一方的壁面的方式,与转动卡合部25和安装用螺纹部22这双方相邻形成。该环状槽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弧状,其前端采用细细的弧状的车刀进行切削而形成。如此,通过调整切削量来改变该部分的深度,由此能够决定断裂强度。此外,除了车刀外,也可以采用冷锻来进行制作,在应对单个乘客传送设备时,有时通过切削来制造更为合理。
转动卡合部25的直径D1、安装用螺纹部22的谷底的直径D2以及小径部21的直径D3之间的关系为D1>D2>D3。由于该小径部21成为强度最弱的部分,所以利用这一点而能够向小径部21赋予规定的得到管理的断裂强度。也就是说,通过调整小径部21的直径D3的长度,由此能够设定使小径部21在多大的负载下断裂。换言之,能够设定在多大程度的地震下变为非固定状态。
此外,如图4所示,将准固定销15A的安装用螺纹部22拧入销安装板15B的螺纹孔14,直到因销安装板15B的外表面与转动卡合部25的下侧面接触而无法进一步拧入为止。在该状态下,结束准固定销15A的安装。
通过与转动卡合部25的下侧面连续地形成小径部21,并且设置成D1>D2>D3的关系,由此只需要拧入准固定销15A,就能够以使准固定销15A的小径部21位于销安装板15B的外表面与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8的下侧面的接触面附近的方式进行定位。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小径部21与转动卡合部25的下侧面连续地形成,所以小径部21位于比销安装板15B的外表面靠内侧的正下方位置。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将转动卡合部25的直径D1设定成大于供安装用螺纹部22拧入的螺纹孔14的直径,所以能够利用销安装板15B的外表面对转动卡合部25进行定位,由此,能够对小径部21进行唯一性定位。本实施例的要点是设定为上述位置关系。
由此,在发生地震时,在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8与销安装板15B之间进行了相对移动的情况下,在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8与销安装板15B之间会产生剪切力。通过使小径部21位于销安装板15B的外表面与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8的下侧面的接触面附近,由此能够有效地向小径部21赋予该剪切力,能够准确地使准固定销15A在规定的负载下断裂。
此外,有必要将安装用螺纹部22的轴向长度L1设定成小于销安装板15B的厚度L2。如果将安装用螺纹部22的轴向长度L1设定成大于销安装板15B的螺纹孔的轴向长度L2,则在拧入准固定销15A时,其前端与转动支承体安装基部13接触。此时,小径部21位于比销安装板15B的外表面靠上方的位置,使得无法准确地将在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8与销安装板15B之间产生的剪切力赋予小径部21,可能会导致断裂强度出现偏差。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将安装用螺纹部22的轴向长度L1设定成小于销安装板15B的螺纹孔14的轴向长度L2,由此来避免发生上述问题。
另外,有必要将转动卡合部25的轴向长度L3设定成小于形成在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8上的卡合孔16的轴向长度L4。如果将转动卡合部25的轴向长度L3设定成大于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8的卡合孔16的轴向长度L4,则在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8与转动卡合部25卡合时,转动卡合部25从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8的外表面朝上方突出,有可能会导致固定螺母18无法进行紧固。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将转动卡合部25的轴向长度L3设定成小于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8的卡合孔16的轴向长度L4,由此来避免发生上述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以销安装板15B和转动支承体安装基部13分开形成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将销安装板15B和转动支承体安装基部13一体形成。总之,只要能在上部楼层角钢承重台10与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8之间设置上述缓冲机构即可。
在此省略对非固定部B的详细说明。该非固定部B通过公知的方法来实现因地震等发生了大的层间位移而使得框体4与下部楼层的楼板面3之间的间隔变得过大或者相反变得过小的情况下的应对。也就是说,当在上部楼层的楼板面2与下部楼层的楼板面3之间发生了层间位移而有外力在框体4的长度方向上作用于框体4时,通过未图示的滑动结构使框体4在长度方向上移动,由此来防止大的压缩力在框体4的长度方向上作用于框体4。
根据上述结构,在发生了地震时,在上部楼层的楼板面2和下部楼层的楼板面3之间沿着框体4的宽度方向发生了层间位移的情况下,以准固定销15A为轴而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8以及与其连结的框体4相对于上部楼层角钢承重台10和固定该上部楼层角钢承重台10的上部楼层的楼板面2进行转动,或者以准固定销15A为轴而上部楼层角钢承重台10和固定该上部楼层角钢承重台10的上部楼层的楼板面2相对于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8以及与其连结的框体4进行转动。由此,能够吸收因框体4的宽度方向上的层间位移而作用在框体4上的外力。
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在框体4的宽度方向上发生了过大的层间位移的情况下,通过与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8的两个侧面隔开间隙h设置的移动抑制部19来抑制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8的移动,由此能够防止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8对上部楼层的楼板面2造成损伤。此外,通过在间隙h内设置缓冲构件20,由此能够降低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8与移动抑制部19发生碰撞时的冲击,能够防止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8及移动抑制部19受到损伤或发生变形。
不局限于下部楼层侧为非固定部B的情况,在下部楼层侧为固定部的情况下,也能够发挥吸收上述因框体4的宽度方向上的层间位移而作用在框体4上的外力的作用。这是因为,即使下部楼层侧处于被固定的状态,也能够通过上部楼层侧的准固定销15A进行转动的缘故。当然,在将下部楼层侧固定成可转动或者以准固定的方式将下部楼层侧固定成可转动的情况下,由于在上部楼层侧和下部楼层侧均能够转动,所以也能够吸收因宽度方向上的层间位移而作用在框体4上的外力。
另一方面,当在上部楼层的楼板面2和下部楼层的楼板面3之间沿着框体4的长度方向发生了层间位移时,通过非固定部B的滑动结构使框体4在长度方向上移动,由此能够防止在框体4的长度方向上有大的压缩力作用于框体4的现象。因此,在发生了小规模或者中规模的地震时,如果长度方向上的层间位移量没那么大,可以通过非固定部B的滑动结构来进行应对。
可是,在发生了大规模的地震时,由于层间位移量相当大,所以在非固定部B与准固定部A之间的间隔变窄的方向上会发生大的位移。此时,因超出了非固定部B的滑动结构的极限,所以有大的压缩力作用在非固定部B与准固定部A之间。该压缩力经由准固定部A的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8作用在框体4上,可能给框体4造成损伤。并且,如上所述,在将下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9和下部楼层角钢承重台11设置成固定部的场合、利用销固定成可转动的场合和进行准固定的场合,均有可能在两者之间作用大的压缩力。该压缩力经由准固定部A的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8作用在框体4上,可能对框体4造成损伤。
为此,在本实施例中构造成,在因该压缩力而使规定值以上的负载作用在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8与上部楼层角钢承重台10之间时,设置在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8与销安装板15B之间的准固定销15A发生断裂。此时,形成在准固定销15A的转动卡合部25与安装用螺纹部22之间的断裂强度较小的小径部21发生断裂。
该小径部21的设置目的是为了调整断裂强度,能够根据小径部21的直径来调整断裂强度。将准固定销15A的转动卡合部25和安装用螺纹部22的断裂强度设定成大于小径部21的断裂强度,使得能够可靠地以规定的负载使小径部21断裂。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8和销安装板15B的接触面以及小径部21的位置关系如上所述。
如此,在因发生了大规模地震而有过大的压缩力作用在框体4上时,使准固定销15A断裂,由此能够使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8与上部楼层角钢承重台10进行相对移动,从而能够避免框体4发生塑性变形或者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8和上部楼层角钢承重台10发生破损。
如图4和图5所示,将本实施例的准固定销15A的形状形成为转动卡合部25的直径D1大于安装用螺纹部22的直径D2和小径部21的直径D3。由此,在进行乘客传送设备的安装作业时,能够可靠地使准固定销15A的小径部21位于销安装板15B与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8的接触面附近。
也就是说,如图4所示,将准固定销15A的安装用螺纹部22拧入销安装板15B的螺纹孔14时,销安装板15B的外表面与转动卡合部25的下侧面接触,由此来进行定位。由于小径部21位于转动卡合部25的下方,所以能够使准固定销15A的小径部21可靠地位于安装板15B与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8的接触面附近。因此,在因位移而使得销安装板15B与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8之间产生了剪切力时,能够稳定地使剪切力作用在准固定销15A的小径部21上,由此能够实现断裂强度的稳定性。
此外,在因外力作用在准固定销15A上而作用有使准固定销15A倾斜的旋转力时,由于转动卡合部25的直径大于小径部21的直径,所以能够通过转动卡合部25的下侧面和销安装板15B的外表面的接触面来承受该倾斜的旋转力,从而能够有效地排除作用在小径部21上的倾斜的旋转力。由此,能够实现断裂强度的稳定化。
并且,在对准固定销15A进行安装施工时,通过确认转动卡合部25的下侧面与销安装板15B的外表面的接触情况,能够判断出小径部21是否位于销安装板15B与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8的接触面附近,从而具有能够方便地维持和管理施工质量的效果。
以下,说明使准固定销15A具有检测准固定销15A是否已经断裂的检测功能,并且在控制装置中增加在发生了大规模的地震时通过该检测功能使乘客传送设备自动停止的自动停止功能的情况下的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沿着准固定销15A的中心轴设置小径的贯通路,将实施了与准固定销15A电绝缘处理的导线插入该贯通路。导线以横跨小径部21的方式设置,导线与未图示的乘客传送设备1的控制装置连接,从该控制装置使微弱的电流流过该导线。该控制装置具有判断功能,其监视该电流的导通状态,在电流处于导通状态时,判断为准固定销15A没有断裂,在电流被切断时,判断为准固定销15A发生了断裂。
为此,在平时,由于导线连接,电流处于导通状态,所以控制装置判断为准固定销15A没有断裂,而执行使乘客传送设备1的运转如通常那样进行的处理。另一方面,在发生了大规模地震时,在因断裂负载作用在准固定销15A上而使得小径部21发生了断裂的情况下,导线被切断,电流不再流通。此时,由于导线被切断并且电流被断开,所以控制装置判断为准固定销15A发生了断裂,而执行使乘客传送设备1的运转自动停止的处理。
如此,乘客传送设备1的控制装置能够判断准固定销15A的断裂状态,在判断为处于断裂状态时,能够使乘客传送设备1自动停止。此外,也可以设置成在导线因意外的原因而发生了断线的故障时,使乘客传送设备1自动停止。由此能够执行安全的运行控制。
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例中,将上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和上部楼层角钢承重台之间设置成准固定部A的结构,但可以取代上述结构而将下部楼层框体支承角钢和下部楼层角钢承重台之间设置成准固定部A的结构。此时的准固定部A可以采用图4所示的结构。另外,也可以将上部楼层侧和下部楼层侧均设置成准固定部A的结构。在如上所述将框体4的长度方向上的一方设置成准固定部A时,另一方可以设置成非固定部、固定部或者准固定部,并且,既可以设置成能够转动,也可以设置成不能够转动。因此,只需在框体4的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一方采用准固定部A那样的结构即可。
一般来说,框体支承角钢和角钢承重台采用砂浆等建筑材料埋设在楼板中,并且使其平面高度与楼板面相同,但在采用这样的结构时,存在难以对缓冲机构进行检修等的缺点。
为此,在本发明中,另行制作了可拆下的楼板盖构件,通过该楼板盖构件来覆盖框体支承角钢、角钢承重台以及上述缓冲机构,由此能够方便地检查和确认地震前后的准固定部的状况。当然,该楼板盖构件以平面高度与楼板面相同的方式来确定其高度。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框体的至少一方,使框体支承角钢可转动地与设置在角钢承重台上的转动支承体卡合,并且在框体支承角钢与角钢承重台之间设置缓冲机构,该缓冲机构通过在位于框体支承角钢与角钢承重台之间的转动支承体的一部分上形成小径部而成。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将至少一方的框体支承角钢支承为能够相对于角钢承重台进行转动,所以能够吸收支承在上部楼层的框体的终端部与支承在下部楼层的框体的终端部之间产生的框体宽度方向上的层间位移。此外,在发生了大规模的地震时,在有过大的负载作用于框体支承角钢与角钢承重台之间的情况下,转动支承体的小径部断裂,由此能够吸收框体长度方向上的层间位移。

Claims (10)

1.一种乘客传送设备,其具有:设置在建筑物的一方的楼板面与另一方的楼板面之间的框体;设置在所述框体的两端的第一框体支承角钢和第二框体支承角钢;形成于所述一方的楼板面和所述另一方的楼板面,用来支承所述第一框体支承角钢和所述第二框体支承角钢的第一角钢承重台和第二角钢承重台;设置在所述框体内,环状连结而在所述一方的楼板面和所述另一方的楼板面之间进行循环移动的踏板;以及安装于所述框体,沿着行进方向竖立设置在所述踏板的左右侧的栏杆,所述乘客传送设备的特征在于,
至少在所述第一角钢承重台上设置转动支承体,使与所述第一角钢承重台对应的所述第一框体支承角钢转动自如地与所述转动支承体卡合,并且在位于所述第一框体支承角钢与所述第一角钢承重台之间的所述转动支承体的一部分上形成断裂强度比其他部位的断裂强度小的小径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形成在所述转动支承体上的所述小径部被赋予了规定的断裂强度,在没有规定值以上的负载作用于所述第一框体支承角钢与所述第一角钢承重台之间时,所述转动支承体将所述第一框体支承角钢与所述第一角钢承重台固定地结合,在所述规定值以上的负载作用于所述第一框体支承角钢与所述第一角钢承重台之间时,所述小径部断裂,使得所述第一框体支承角钢和所述第一角钢承重台能够相对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乘客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支承体由安装在所述第一角钢承重台上的转动支承体安装构件固定,形成在所述第一框体支承角钢上的卡合孔可转动地与形成在所述转动支承体上的转动卡合部卡合,并且所述小径部位于所述第一框体支承角钢与所述转动支承体安装构件的接触面附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乘客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支承体至少具有所述转动卡合部、所述小径部以及安装用螺纹部,在将所述安装用螺纹部拧入形成于所述转动支承体安装构件的螺纹孔中来进行固定,并且所述第一框体支承角钢的所述卡合孔与所述转动支承体卡合的状态下,所述小径部位于所述第一框体支承角钢与所述转动支承体安装构件的接触面附近。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乘客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转动卡合部的直径D1、所述安装用螺纹部的谷底的直径D2以及所述小径部的直径D3设定为D1>D2>D3的关系,在所述转动卡合部与所述安装用螺纹部之间连续地形成所述小径部,并且,在所述安装用螺纹部被拧入所述转动支承体安装构件,所述转动卡合部与所述转动支承体安装构件接触而被固定的状态下,所述小径部位于所述第一框体支承角钢与所述转动支承体安装构件的接触面附近。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乘客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支承体的所述安装用螺纹部的轴向长度被设定为小于所述转动支承体安装构件的所述螺纹孔的轴向长度,并且,所述转动支承体的所述转动卡合部的轴向长度被设定为小于形成在所述第一框体支承角钢上的所述卡合孔的轴向长度。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乘客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径部是形成在所述转动支承体的周围的环状槽,通过调整该槽的深度来调整所述转动支承体的断裂强度。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乘客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框体支承角钢的框体长度方向上的前端侧形成有朝着所述转动支承体切出的开口部。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乘客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角钢承重台设有移动抑制部,所述移动抑制部与所述第一框体支承角钢的两个侧面隔开规定的间隙,用于抑制所述第一框体支承角钢的旋转移动。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乘客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转动支承体的内部设置有检测所述小径部是否发生断裂的断裂检测部。
CN201410542250.8A 2013-10-15 2014-10-14 乘客传送设备 Active CN1045556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14400A JP6182418B2 (ja) 2013-10-15 2013-10-15 乗客コンベア
JP2013-214400 2013-10-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55682A true CN104555682A (zh) 2015-04-29
CN104555682B CN104555682B (zh) 2017-04-12

Family

ID=53009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42250.8A Active CN104555682B (zh) 2013-10-15 2014-10-14 乘客传送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182418B2 (zh)
CN (1) CN104555682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44868A (zh) * 2015-05-13 2016-11-23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乘客传送设备及其更新方法
CN106553952A (zh) * 2015-09-29 2017-04-05 株式会社日立大厦系统 乘客传送带及乘客传送带的改造方法
CN107226412A (zh) * 2016-03-25 2017-10-03 株式会社日立大厦系统 乘客传送带的安装方法
CN107848769A (zh) * 2015-07-24 2018-03-27 蒂森克虏伯电梯股份公司 运输装置特别是自动扶梯或移动步道
CN108473284A (zh) * 2016-01-21 2018-08-3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乘客输送机
CN110088031A (zh) * 2016-12-27 2019-08-0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乘客输送带的安全诊断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61949B2 (ja) * 2016-09-07 2019-08-21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客コンベア
JP6184572B1 (ja) * 2016-09-21 2017-08-23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乗客コンベア及びその取り付け方法
JP6301437B1 (ja) * 2016-12-12 2018-03-28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乗客コンベア
JP6306222B1 (ja) * 2017-01-05 2018-04-04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乗客コンベア
JP6352475B1 (ja) * 2017-03-24 2018-07-04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乗客コンベア
JP6658651B2 (ja) * 2017-03-29 2020-03-04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客コンベア
JP6648733B2 (ja) * 2017-05-30 2020-02-14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客コンベア用トラスの準固定構造
JP6382400B1 (ja) * 2017-07-03 2018-08-29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乗客コンベア及びその取付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91759A (ja) * 1997-04-21 1998-11-04 Taisei Corp 免震建物用エスカレーター
JPH10316351A (ja) * 1997-05-19 1998-12-02 Taisei Corp 免震建物用エスカレーター
JPH11301958A (ja) * 1998-04-17 1999-11-02 Kajima Corp 免震エスカレータ
CN1240191A (zh) * 1998-06-11 2000-01-05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用于电梯或移动通道的基座
JP2000095471A (ja) * 1998-09-18 2000-04-04 Takenaka Komuten Co Ltd 免震エスカレータ
JP2003252558A (ja) * 2002-03-01 2003-09-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乗客コンベアの支持装置
US6637580B1 (en) * 2002-12-05 2003-10-28 Terryle L. Sneed Telescoping escalator seismic restraint
JP3640851B2 (ja) * 1999-12-01 2005-04-2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乗客コンベア装置
CN2906218Y (zh) * 2006-05-31 2007-05-30 张永 自动可断保险式皮带轮
CN201193174Y (zh) * 2008-04-11 2009-02-11 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的支撑结构
JP2011063389A (ja) * 2009-09-17 2011-03-3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乗客コンベアのトラス支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21277Y1 (zh) * 1970-12-02 1975-06-26
JPH0429994Y2 (zh) * 1986-12-15 1992-07-20
JP2004169348A (ja) * 2002-11-19 2004-06-17 Railway Technical Res Inst トリガー機能を有する橋梁用移動制限装置及び移動制限装置を有する橋梁系の免震システム
JP2011063390A (ja) * 2009-09-17 2011-03-3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乗客コンベアのトラス支持装置
JP5226816B2 (ja) * 2011-02-28 2013-07-03 三菱重工マシナリー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クレーン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91759A (ja) * 1997-04-21 1998-11-04 Taisei Corp 免震建物用エスカレーター
JPH10316351A (ja) * 1997-05-19 1998-12-02 Taisei Corp 免震建物用エスカレーター
JPH11301958A (ja) * 1998-04-17 1999-11-02 Kajima Corp 免震エスカレータ
CN1240191A (zh) * 1998-06-11 2000-01-05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用于电梯或移动通道的基座
JP2000095471A (ja) * 1998-09-18 2000-04-04 Takenaka Komuten Co Ltd 免震エスカレータ
JP3640851B2 (ja) * 1999-12-01 2005-04-2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乗客コンベア装置
JP2003252558A (ja) * 2002-03-01 2003-09-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乗客コンベアの支持装置
US6637580B1 (en) * 2002-12-05 2003-10-28 Terryle L. Sneed Telescoping escalator seismic restraint
CN2906218Y (zh) * 2006-05-31 2007-05-30 张永 自动可断保险式皮带轮
CN201193174Y (zh) * 2008-04-11 2009-02-11 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的支撑结构
JP2011063389A (ja) * 2009-09-17 2011-03-3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乗客コンベアのトラス支持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44868A (zh) * 2015-05-13 2016-11-23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乘客传送设备及其更新方法
CN106144868B (zh) * 2015-05-13 2018-06-0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乘客传送设备及其更新方法
CN107848769A (zh) * 2015-07-24 2018-03-27 蒂森克虏伯电梯股份公司 运输装置特别是自动扶梯或移动步道
CN106553952A (zh) * 2015-09-29 2017-04-05 株式会社日立大厦系统 乘客传送带及乘客传送带的改造方法
CN106553952B (zh) * 2015-09-29 2019-09-24 株式会社日立大厦系统 乘客传送带及乘客传送带的改造方法
CN108473284A (zh) * 2016-01-21 2018-08-3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乘客输送机
CN107226412A (zh) * 2016-03-25 2017-10-03 株式会社日立大厦系统 乘客传送带的安装方法
CN107226412B (zh) * 2016-03-25 2019-11-12 株式会社日立大厦系统 乘客传送带的安装方法
CN110088031A (zh) * 2016-12-27 2019-08-0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乘客输送带的安全诊断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182418B2 (ja) 2017-08-16
JP2015078021A (ja) 2015-04-23
CN104555682B (zh) 2017-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55682A (zh) 乘客传送设备
JP5989549B2 (ja) 乗客コンベア
CN104444708B (zh) 电梯补偿绳的随动张紧方法及随动张紧装置
JP6198702B2 (ja) 乗客コンベアの脱落抑制装置
CN107152078A (zh) 铰接装置及利用其释放钢连廊焊接内应力的施工方法
JP2015101472A (ja) 乗客コンベア用フレーム支持構造
CN103010912A (zh) 乘客传送设备
JP6200841B2 (ja) 乗客コンベア
CN106144832A (zh) 一种特制加长型附墙架及其制作方法
CN104417474A (zh) 一种防护装置及汽车起重机
CN106315471A (zh) 高空作业车坑洞保护机构以及高空作业车
CN201401176Y (zh) 一种地铁隧道用安全疏散平台
US20140284532A1 (en) Bridge lifting support bracket
JP2013091917A (ja) 進入規制装置
KR20140014309A (ko) 가드 레일의 지지 구조 및 그 시공 방법
CN102862925B (zh) 物料提升机用滑轮自动找正、防脱绳装置
CN205417233U (zh) 隧道内棘轮补偿下锚可调式转向固定支架
JP5856882B2 (ja) 乗客コンベアおよび乗客コンベアの組立方法
CN202320103U (zh) 一种车用梯组件和一种工程机械
CN101806330A (zh) 缓冲器
JP2009220893A (ja)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枠
CN109704170B (zh) 一种智能矿用刚性导轨变形调节装置
JP2009149393A (ja) エレベータ吊りロッド防振装置の取付け方法
CN110454167A (zh) 钢梁固定结构
CN106115426B (zh) 含轿底轮的电梯下梁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