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53952B - 乘客传送带及乘客传送带的改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乘客传送带及乘客传送带的改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553952B CN106553952B CN201610735695.7A CN201610735695A CN106553952B CN 106553952 B CN106553952 B CN 106553952B CN 201610735695 A CN201610735695 A CN 201610735695A CN 106553952 B CN106553952 B CN 10655395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lt
- passenger conveyor
- existing frame
- frame
- support me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00—Component part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9/00—Safety device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Landscapes
-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防止由于地震等的摇晃而导致已有框架从建筑结构掉落的乘客传送带以及乘客传送带的改造方法。乘客传送带(1)包括已有框架(2)、多个梯级(5)、承重梁、以及辅助支承构件(7)。辅助支承构件(7)安装在已有框架(2)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此外,辅助支承构件(7)的一部分载置在建筑结构(200)的精加工地板面(203)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电动道路)等乘客传送带以及乘客传送带的改造方法。
背景技术
乘客传送带包括:设置于建筑结构的框架、以及设置在该框架内、进行循环移动的连接成无端状的多个梯级。而且,框架通过将梯级的前进方向的两端部架设于建筑结构,从而设置于建筑结构。
近年来,作为地震对策,为了防止由于地震等的摇晃而导致框架从建筑结构掉落的情况,提出了例如记载在专利文献1中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 中,记载了在桁架的端部的端面和两侧的侧面分别设置支承梁构件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0-2559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已有的乘客传送带中,不一定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乘客传送带那样,在表示框架的桁架的端部的侧面设置支承梁构件。而且,记载在专利文献1中的支承梁构件通过产生火花的焊接固定在表示框架的桁架上。因此,支承梁构件的固定作业不能在制造乘客传送带的工厂内进行,不能在已经设置有乘客传送带的建筑结构中进行。因而,在框架的侧面不具有支承梁构件的已有的乘客传送带中,由于地震等的摇晃,框架可能会从建筑结构掉落。
本发明的目的是考虑到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能防止由于地震等的摇晃而导致已有框架从建筑结构掉落的乘客传送带以及乘客传送带的改造方法。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乘客传送带是设置于建筑结构、用于传送人和物的乘客传送带,该乘客传送带包括:已有框架、多个梯级、承重梁、以及辅助支承构件。已有框架预先设置于建筑结构。多个梯级设置在已有框架内,并且连接成在已有框架内循环移动的无端状。承重梁设置在已有框架的多个梯级的前进方向的两端部,该承重梁载置在支承梁上并且支承已有框架,该支承梁形成在比建筑结构的精加工地板面更低的位置。辅助支承构件安装在已有框架或者固定于已有框架的附加零件的任意一个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该宽度方向与前进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均正交。此外,辅助支承构件的一部分载置在建筑结构的精加工地板面上。
此外,本发明的乘客传送带的改造方法中,所述乘客传送带包括:已有框架,该已有框架预先设置于建筑结构;多个梯级,该多个梯级设置在已有框架内并且在已有框架内循环移动;以及承重梁,该承重梁设置在已有框架的多个梯级的前进方向的两端部,该承重梁载置在支承梁上并且支承已有框架,该支承梁形成在比建筑结构的精加工地板面更低的位置,所述乘客传送带的改造方法包括以下(1)至(2)所示的工序。
(1)在已有框架或者固定于已有框架的附加零件的与前进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均正交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安装辅助支承构件。
(2)使辅助支承构件的一部分载置在建筑结构的地板面的工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乘客传送带以及乘客传送带的改造方法,能防止由于地震等的摇晃而导致已有框架从建筑结构掉落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乘客传送带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乘客传送带设置于建筑结构的状态的简要结构图。
图3是沿着图2所示的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乘客传送带的主要部分放大显示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乘客传送带的俯视图。
图6是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乘客传送带的辅助支承构件的主要部分放大显示的剖视图。
图7是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乘客传送带的主要部分放大显示的剖视图。
图8是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乘客传送带的主要部分放大显示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乘客传送带以及乘客传送带的改造方法的实施方式示例,参照图1~图8进行说明。此外,对在各图中共通的构件标注相同的标号。
1.第一实施方式示例
1-1.乘客传送带的结构示例
首先,参照图1~图6对于本发明的乘客传送带的第一实施方式示例(以下,称为“本示例”)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示例的乘客传送带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将本示例的乘客传送带设置于建筑结构的状态的简要结构图。
如图1及图2所示,本示例的乘客传送带1是设置在建筑结构200的下层地板200B和上层地板200A的倾斜型的乘客传送带、即所谓的自动扶梯。
此外,在建筑结构200的上层地板200A以及下层地板200B设有用于设置乘客传送带1的设置凹部201A、201B。
乘客传送带1包括设置于建筑结构200的框架2;搭载乘客的多个梯级5;以及一对栏杆构件6、6。此外,乘客传送带1具有固定在框架2的辅助支承构件7。
表示已有框架的一个示例的框架2横跨下层地板200B和上层地板200A 而设置。框架2包括上层水平部2A、下层水平部2B、以及中间倾斜部2C。上层水平部2A和下层水平部2B相互平行地形成。而且,上层水平部2A和下层水平部2B是在将框架2设置在建筑结构200的状态下,与上层地板200A以及下层地板200B平行,并且保持水平的部分。
中间倾斜部2C设置在上层水平部2A和下层水平部2B之间。中间倾斜部 2C相对于上层水平部2A和下层水平部2B倾斜。
此外,框架2由例如桁架结构构成。框架2包括第一框部11、第二框部 12、以及连接框部13。第一框部11和第二框部12夹着后文中阐述的梯级5,在与梯级5前进的方向(以下,称为“前进方向”)X和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以下,称为“宽度方向”)Y、即所谓的水平方向上相对。
第一框部11和第二框部12分别沿着梯级5的前进方向X延伸设置。第一框部11包括与上下方向相对的上构件11a、下构件11b、以及多个连接构件 11c。多个连接构件11c对上构件11a和下构件11b进行连接。
第二框部12与第一框部11相同,包括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的上构件12a、下构件12b、以及多个连接构件12c。
连接框部13配置在第一框部11以及第二框部12的长边方向的两端。
图3是沿着图2所示的A-A线的剖视图。此外,在图3中省略了多个梯级5 以及栏杆构件6的图示。
如图3所示,通过用连接框部13对第一框部11的下构件11b和第二框部 12的下构件12b进行连接,从而第一框部11和第二框部12在宽度方向Y上隔开规定的间隔相对配置。而且,后文中阐述的梯级5通过由第一框部11、第二框部12以及连接框部13形成的空间内。
此外,构成第一框部11以及第二框部12的上构件11a和12a、下构件11b 和12b、连接构件11c和12c、以及连接框部13分别使用具有适当的强度的钢材、例如L型钢来构成。L型钢相对于钢材的延伸设置方向的垂直截面构成为L字形。
而且,如图2所示,在上层水平部2A的延伸设置方向的端部,设有第一承重梁15。此外,在下层水平部2B的延伸设置方向的端部,设有第二承重梁16。第一承重梁15固定在上层水平部2A的第一框部11的上构件11a以及连接构件11c、和第二框部12的上构件12a以及连接构件12c。第二承重梁16固定在下层水平部2B的第一框部11的上构件11a以及连接构件11c、和第二框部12的上构件12a以及连接构件12c。此外,第一承重梁15以及第二承重梁 16分别通过焊接固定在第一框部11的上构件11a以及连接构件11c、和第二框部12的上构件12a以及连接构件12c。
第一承重梁15固定在上部支承梁202A,该上部支承梁202A设置在上层地板200A的设置凹部201A。因此,框架2的第一承重梁15侧成为动作受到限制的固定端。此外,第二承重梁16载置于下部支承梁202B,该下部支承梁 202B设置在下层地板200B的设置凹部201B。因此,第二承重梁16成为在设定的范围内允许其移动的自由端。
此外,上部支承梁202A是通过削去上层地板200A的地板面即精加工地板面203的一部分从而形成在比精加工地板面203更低的位置的阶梯面。相同地,上部支承梁202B是通过削去下层地板200B的地板面即精加工地板面 203的一部分从而形成在比精加工地板面203更低的位置的阶梯面。此外,上部支承梁202A和下部支承梁202B可以不采用削去精加工地板面203的一部分的方法,而采用在比精加工地板面更低的位置另行设置支承梁的方法来形成。
此外,可以将第一承重梁15侧作为自由端,并且将第二承重梁16侧作为固定端来构成,或者也可以将这两个都作为自由端来构成。
接着,对于梯级5进行说明。
多个梯级5经由未图示的链条连接成无端状,构成一连串的传送带。如图3所示,多个梯级5配置在框架2的第一框部11和第二框部12之间。而且,多个梯级5通过未图示的驱动装置在上层地板200A和下层地板200B之间循环移动。
接着,对于栏杆构件6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一对栏杆构件6、6沿着框架2的第一框部11和第二框部12 配置。一对栏杆构件6、6分别从第一框部11或者第二框部12朝着上下方向的上方竖立设置。
栏杆构件6包括平板状的面板构件21、盖板部22、以及移动扶手23。盖板部22固定在第一框部11的上构件11a、或者第二框部12的上构件12a。盖板部22沿着第一框部11以及第二框部12配置。盖板部22支承对面板构件21 进行支承。在面板构件21的周缘设置移动扶手23。
移动扶手23由无端状的传动带构件构成。移动扶手23以可移动的方式被面板构件21支承。此外,移动扶手23与多个梯级5的循环移动的动作同步,并且循环移动。
图4是将主要部分放大显示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乘客传送带1的下层地板200B侧的俯视图。
此外,如图4及图5所示,在盖板部22的宽度方向Y的外侧,设置覆盖后文中阐述的辅助支承构件7的保护罩24。保护罩24设置在盖板部22的上层地板200A以及下层地板200B的两端部。保护罩24设置有表示多个梯级5的前进方向X的方向的显示部24a。
接着,对于辅助支承构件7进行说明。
辅助支承构件7安装于框架2,该框架2已经设置于建筑结构200。如图1 以及图2所示,辅助支承构件7分别配置在框架2的上层水平部2A和下层水平部2B的宽度方向Y的两侧。
如图4所示,辅助支承构件7包括:安装于框架2的固定片7a、载置在下层地板200B或者上层地板200A的精加工地板面203的载置片7b、以及连接部 7c。固定片7a预先形成为平板状,并且设置固定螺栓28插通用的未图示的固定孔。固定片7a如图3以及图4所示,固定片7a经由固定螺栓28以及固定螺母29可装卸地紧固固定在上构件11a、12a的上端部。
此外,在本示例中,虽然对于经由固定螺栓28以及固定螺母29将固定片7a可装卸地安装于框架2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焊接将固定片7a安装在框架2。
连接部7c从固定片7a的一端部大致垂直地弯曲并且连续。而且,若固定片7a固定在上构件11a、12a,则连接部7c从固定片7a向上下方向的上侧突出。从与连接部7c的固定片7a所连续的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起,载置片7b相对于连接部7c大致垂直地连续。
此外,固定片7a和载置片7b的间隔即连接部7c的长度根据从上构件 11a、12a的上端部到精加工地板面203的间隔来设定。由此,即使在框架2 和建筑结构200的精加工地板面203之间具有落差的情况下,也能将辅助支承构件7安装于框架2。
载置片7b从连接部7c向与固定片7a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而且,固定片7a和载置片7b相互平行。因此,辅助支承构件7的截面形状构成为Z 字形。
而且,若固定片7a固定在上构件11a、12a,则载置片7b载置在精加工地板面203。此外,载置片7b的从连接部7c突出的长度T设定成与将设置凹部201A、201B的壁面204与已有框架2的宽度方向Y的两端部的两个间隙相加后的长度相比更长。由此,即使框架2靠近宽度方向Y的一侧,也能防止由于地震等而导致框架2从建筑结构200掉落。
此外,通过将辅助支承构件7安装在框架2的宽度方向Y的两侧,从而与将辅助支承构件7仅安装在框架2的宽度方向Y的一侧的情况相比,经由载置片7b能使传递至建筑结构200的精加工地面203的载荷分散。而且,能防止框架2的宽度方向Y的单侧倾斜。
而且,辅助支承构件7的载置片7b直接载置在建筑结构200的精加工地板面203。即,如载置第一承重梁15的上部支承梁202A和载置第二承重梁16 的下部支承梁202B那样,不需要削去载置载置片7b的部位即精加工地板面 203。其结果,相对于已经设置于建筑结构200的框架2,能在之后安装辅助支承构件7。
此外,如图5所示,载置片7b通过安装在框架2的宽度方向Y的两侧,从而能通过设置在栏杆构件6的保护罩24来方便地覆盖隐藏辅助支承构件7。由此,能防止由于乘客看到辅助支承构件7从而降低乘客传送带1的美观。此外,通过将辅助支承构件7配置在框架2的宽度方向Y的两侧,从而能防止辅助支承构件7阻碍进出乘客传送带1的乘客。
图6是对图5中所示的辅助支承构件7的主要部分放大显示的剖视图。
此外,如图6所示,在精加工地板面203的载置有载置片7b的部位,设置保护板31。由此,能防止精加工地板面203被载置片7b划伤。
而且,在保护板31和载置片7b之间,存在表示滑动构件的一个示例的滑动板32。滑动板32是用摩擦系数比保护板31、精加工地板面203的摩擦系数更低的材料形成的,以可滑动的方式支承载置片7b。由此,在辅助支承构件7因地震等的摇晃而与框架2一起移动时,能防止辅助支承构件7卡在精加工地板面203和保护板31,从而能使辅助支承构件7顺畅地移动。
此外,在本示例中,虽然对于将辅助支承构件7设置在框架2的上层水平部2A和下层水平部2B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辅助支承构件7仅设置在框架2的上层水平部2A以及下层水平部2B中的一侧。此外,若考虑到框架2由于地震而引起的晃动,则辅助支承构件7优选为设置在框架2的自由端侧。
此外,在框架2的前进方向X的中间部也配置有建筑结构200的地板面的情况下,可以将辅助支承构件7设置在框架2的中间倾斜部2C。而且,设置辅助支承构件7的部位根据框架2的形状和建筑结构200的结构而设定成各种情况。
1-2.乘客传送带的改造方法
接着,对于具有上述结构的乘客传送带的改造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框架2预先设置在建筑结构200。而且,根据建筑结构200 的精加工地板面203和已有框架2的上端部的间隔设定辅助支承构件7的连接部7c的长度。而且,根据建筑结构200的壁面204和已有框架2的宽度方向 Y的间隙设定辅助支承构件7的载置片7b的长度(突出长度T)并制作。
此外,在精加工地板面203的载置片7b载置的部位设置保护板31。此外,将辅助支承构件7的固定片7a经由固定螺栓28以及固定螺母29紧固固定在上构件11a、12a的上端部。
接着,使滑动板32夹在保护板31和载置片7b之间,经由滑动板32以及保护板31使载置片7b载置于精加工地板面203。而且,将载置于精加工地板面203的载置片7b通过保护罩24覆盖隐藏。通过上述的工序,完成乘客传送带1的改造作业。其结果,能对于在框架2的宽度方向Y的两侧不具有支承构件的已有的乘客传送带1进行防止框架2掉落的对策。
此外,辅助支承构件7通过固定螺栓28以及固定螺母29固定在框架2。因此,即使对于难以进行焊接作业的已有框架2,也能方便地固定辅助支承构件7。
此外,在本示例中,根据建筑结构200的精加工地板面203和已有框架2 的上端部的间隔、以及建筑结构200的壁面204和已有框架2的宽度方向Y的间隙,设定辅助支承构件7的大小。由此,能对于各种尺寸的乘客传送带1 安装合适的大小的辅助支承构件7,从而能可靠地防止框架2的脱落。
2.第二实施方式示例
接着,参照图7,对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乘客传送带进行说明。
图7是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乘客传送带的主要部分的大致结构图。
该第二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乘客传送带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乘客传送带1的不同点是滑动构件的结构。因此,此处,对于滑动构件进行说明,对于与乘客传送带1共通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7所示,该第二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滑动构件51作为滚动体构成。。该滑动构件51与第一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滑动板32相同地夹在辅助支承构件7的载置片7b和设置在精加工地板面203的保护板31之间。而且,载置片7b被滑动构件51可滑动地支承。
其他结构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乘客传送带1的滑动板 32相同,因此省略这些说明。通过具有上述的结构的滑动构件51,也能获得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乘客传送带1相同的作用及效果。
3.第三实施方式示例
接着,参照图8,对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乘客传送带进行说明。
图8是示出了第三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乘客传送带的主要部分的大致结构图。
该第三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乘客传送带与第一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乘客传送带1的不同点在于设置辅助支承构件的部位。因此,此处,对于辅助支承构件进行说明,对于与乘客传送带1共通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8所示,支承盖板部22的框架附加零件27经由未图示的固定螺栓以及固定螺母固定在上构件11a、12a的上端部。此外,框架附加零件27的固定方法不限定于利用固定螺栓以及固定螺母的紧固固定,也可以通过焊接将框架附加零件27固定在上构件11a、12a的上端部。
此外,框架附加零件27从上构件11a、12a的上端部向上下方向的上侧突出。而且,框架附加零件27的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配置在比精加工地板面203更高的位置。
辅助支承构件61经由固定螺栓28以及固定螺母固定于框架附加零件 27。辅助支承构件61具有固定片61a、载置片61b、以及连接部61c。此外,辅助支承构件61的截面形状形成为L字形。而且,载置片61b从固定片61a的端部起大致垂直地弯曲并且连续。载置片61b相对于固定片61a弯曲的角部成为第三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辅助支承构件61的连接部61c。
其他结构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乘客传送带1的辅助支承构件7相同,因此省略这些说明。通过具有上述结构的辅助支承构件61,也能获得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辅助支承构件7相同的作用及效果。
此外,如第三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辅助支承构件61所示,固定辅助支承构件的部位不限定于框架2。辅助支承构件至少固定在附加零件上即可,该附加零件固定于框架2。由此,根据框架的形状、固定于框架的附加零件和建筑结构的地板面的位置,能将辅助支承构件固定在适合的位置。其结果,能对于具有各种形状的已有的乘客传送带进行防止框架的脱落的对策。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及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要点的范围内实施各种变形。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倾斜型乘客传送带,虽然对梯级间产生落差的自动扶梯进行了举例说明,但是作为本发明的乘客传送带,对于具有在梯级间不产生落差的多个梯级的电动道路、即所谓的自动人行道也能适用。
此外,本发明也能适用于具有在中间倾斜部2C的至少一部分设有相对于上层水平部2A以及下层水平部2B平行的部位的框架的乘客传送带。而且,本发明通过使中间倾斜部2C的延伸设置方向弯曲并变化,也能同样适用于具有上层水平部2A和下层水平部2B的延伸设置方向不同的框架的乘客传送带。
标号说明
1…乘客传送带,
2…框架(已有框架),
2A…上层水平部,
2B…下层水平部,
2C…中间倾斜部,
5…梯级,
6…栏杆构件,
7、61…辅助支承构件,
7a、61a…固定片,
7b、61b…载置片,
7c、61c…连接部,
11…第一框部,
11a、12a…上构件,
11b、12b…下构件,
11c、12c…连接构件,
12…第二框部,
13…连接框部,
15…第一承重梁,
16…第二承重梁,
21…面板构件,
22…盖板部,
23…移动扶手,
24…保护罩,
24a…显示部,
27…框架附加零件,
28…固定螺栓,
29…固定螺母,
31…保护板,
32…滑动板(滑动构件),
51…滑动构件,
200…建筑结构,
200A…上层地板,
200B…下层地板,
201A、201B…设置凹部,
202A…上部支承梁,
202B…下部支承梁,
203…精加工地板,
204…壁面,
X…前进方向,
Y…宽度方向。
Claims (8)
1.一种乘客传送带,该乘客传送带设置于建筑结构并且用于传送人和物,其特征在于,包括:
已有框架,该已有框架预先设置于建筑结构;
多个梯级,该多个梯级设置在所述已有框架内,并且连接成在所述已有框架内循环移动的无端状;
承重梁,该承重梁设置在所述已有框架的所述多个梯级的前进方向的两端部,该承重梁载置在支承梁上并且支承所述已有框架,该支承梁形成在比所述建筑结构的精加工地板面更低的位置;以及
辅助支承构件,该辅助支承构件安装在所述已有框架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该宽度方向与所述前进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均正交,
所述辅助支承构件具有:
经由固定螺栓和固定螺母可装卸地固定于所述已有框架的上端部的上表面的固定片;
载置于所述建筑结构的所述精加工地板面的载置片;以及
对所述固定片和所述载置片进行连接的连接部,
所述连接部从所述固定片的端部垂直地弯曲且连续,
所述载置片从所述连接部垂直地弯曲且连续,从所述连接部朝向与所述固定片突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传送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从所述固定片到所述载置片的长度根据所述已有框架的所述上端部和所述精加工地板面在所述上下方向的间隔来设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传送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置片从所述连接部突出的长度根据所述已有框架和所述建筑结构在所述宽度方向的间隙来设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传送带,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精加工地板面载置所述载置片的部位,设置保护所述精加工地板面的保护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乘客传送带,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载置片和所述保护板之间,存在可滑动地支承所述载置片的滑动构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传送带,其特征在于,
设置覆盖所述辅助支承构件的保护罩。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乘客传送带,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保护罩设置表示所述前进方向的显示部。
8.一种乘客传送带的改造方法,所述乘客传送带包括:已有框架,该已有框架预先设置于建筑结构;多个梯级,该多个梯级设置在所述已有框架内并且在所述已有框架内循环移动;以及承重梁,该承重梁设置在所述已有框架的所述多个梯级的前进方向的两端部,该承重梁载置在支承梁上并且支承所述已有框架,该支承梁形成在比所述建筑结构的精加工地板面更低的位置,该乘客传送带的改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在所述已有框架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安装辅助支承构件的工序,该宽度方向与所述前进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均正交;以及
使所述辅助支承构件的一部分载置在所述建筑结构的所述精加工地板面上的工序,
所述辅助支承构件具有:
经由固定螺栓和固定螺母可装卸地固定于所述已有框架的上端部的上表面的固定片;
载置于所述建筑结构的所述精加工地板面的载置片;以及
对所述固定片和所述载置片进行连接的连接部,
所述连接部从所述固定片的端部垂直地弯曲且连续,
所述载置片从所述连接部垂直地弯曲且连续,从所述连接部朝向与所述固定片突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190683A JP6393251B2 (ja) | 2015-09-29 | 2015-09-29 | 乗客コンベア及び乗客コンベアのリニューアル方法 |
JP2015-190683 | 2015-09-2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553952A CN106553952A (zh) | 2017-04-05 |
CN106553952B true CN106553952B (zh) | 2019-09-24 |
Family
ID=58417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735695.7A Active CN106553952B (zh) | 2015-09-29 | 2016-08-26 | 乘客传送带及乘客传送带的改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393251B2 (zh) |
CN (1) | CN106553952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24403A (zh) * | 1996-11-18 | 1999-07-28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自动扶梯 |
CN103010912A (zh) * | 2011-09-21 | 2013-04-03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乘客传送设备 |
CN103010914A (zh) * | 2011-09-21 | 2013-04-03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乘客传送设备 |
CN104555682A (zh) * | 2013-10-15 | 2015-04-29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乘客传送设备 |
CN104649114A (zh) * | 2013-11-25 | 2015-05-27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乘客传送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742941Y2 (zh) * | 1976-10-06 | 1982-09-21 | ||
JPS58196357U (ja) * | 1982-06-23 | 1983-12-27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マンコンベヤの中間支持装置 |
JP2000095471A (ja) * | 1998-09-18 | 2000-04-04 | Takenaka Komuten Co Ltd | 免震エスカレータ |
AU2003226255A1 (en) * | 2003-04-04 | 2004-11-26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Traffic flow indicator for a passenger conveyor |
JP4025317B2 (ja) * | 2004-07-02 | 2007-12-19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乗客コンベア設備 |
JP6123511B2 (ja) * | 2013-06-18 | 2017-05-10 |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 乗客コンベアのリニューアル工法及び該工法に用いる搬送台車 |
-
2015
- 2015-09-29 JP JP2015190683A patent/JP6393251B2/ja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8-26 CN CN201610735695.7A patent/CN10655395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24403A (zh) * | 1996-11-18 | 1999-07-28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自动扶梯 |
CN103010912A (zh) * | 2011-09-21 | 2013-04-03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乘客传送设备 |
CN103010914A (zh) * | 2011-09-21 | 2013-04-03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乘客传送设备 |
CN104555682A (zh) * | 2013-10-15 | 2015-04-29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乘客传送设备 |
CN104649114A (zh) * | 2013-11-25 | 2015-05-27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乘客传送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7065834A (ja) | 2017-04-06 |
CN106553952A (zh) | 2017-04-05 |
JP6393251B2 (ja) | 2018-09-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988244B2 (en) | Track system for an escalator or moving walkway | |
RU2672317C1 (ru) | Система проезжей части эскалатора или траволатора | |
JP6227153B2 (ja) | 天井ユニットおよび天井ユニットを備えたエレベーターのかご | |
CN103010912A (zh) | 乘客传送设备 | |
RU2492131C2 (ru) | Порта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предназначенное для монтажа или обслуживания тяжелых частей движущегося устройства | |
CN106553952B (zh) | 乘客传送带及乘客传送带的改造方法 | |
JP2019199332A (ja) | 乗客コンベア及びその取付け方法 | |
JP6650416B2 (ja) | 乗客コンベア及び乗客コンベアのリニューアル方法 | |
KR102326391B1 (ko) |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용의 카 | |
CN103010914B (zh) | 乘客传送设备 | |
US20160221621A1 (en) | Overhead Conveying Apparatus for Mounting on the Ceiling of an Assembly Plant | |
JP6658651B2 (ja) | 乗客コンベア | |
JP6151528B2 (ja) | 空調ユニットの施工方法 | |
AU2018232939A1 (en) | Walkway | |
JPWO2013080323A1 (ja) | 乗客コンベア | |
JP6352474B1 (ja) | 乗客コンベア | |
JP6325144B1 (ja) | 乗客コンベア | |
JP2005343641A (ja) | 乗客コンベアの本体フレーム構成用構造体 | |
JP5961145B2 (ja) | 乗客コンベアの機器取り付け構造 | |
JP5461819B2 (ja) | 乗客コンベア | |
JP2018162127A (ja) | 乗客コンベア | |
JP2011012461A (ja) | 仮設作業台用の幅木 | |
US20160221622A1 (en) | Overhead Conveying Apparatus for Mounting on the Ceiling of an Assembly Plant | |
JP6608325B2 (ja) | 乗客コンベア及び乗客コンベアの脱落防止装置 | |
JP2021092064A (ja) | 坑内作業台車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