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30951A - 一种红茶光照萎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红茶光照萎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30951A
CN104430951A CN201310435999.8A CN201310435999A CN104430951A CN 104430951 A CN104430951 A CN 104430951A CN 201310435999 A CN201310435999 A CN 201310435999A CN 104430951 A CN104430951 A CN 1044309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f
withering
black tea
tea
sprea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3599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30951B (zh
Inventor
余志�
倪德江
陈玉琼
张贝贝
陈华才
封雯
廖光伦
仇方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43599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3095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4309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309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309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309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茶光照萎凋的方法,其步骤是:A、采摘鲜叶原料,嫩度控制在一芽三、四叶以内;B、将鲜叶原料摊放在萎凋设备内,摊叶厚度≤10cm,得到摊放叶;C、在摊放叶的上方用黄光:波长585-590nm、或橙光:波长590-600nm、或红光:波长630-640nm单色光照射,控制灯管与所述摊放叶表面距离≤11cm;所述摊放叶表面的光照强度≥230Lx,照射时间≥6h,控制萎凋温度25-35℃,时间8-12h,使其含水量至58-62%,得到萎凋叶;D、将萎凋叶揉捻,在温度30-32℃、相对湿度≥95%条件下发酵,在毛火120℃、足火95℃下干燥,得到红茶成品。方法易行,操作简便,使其达到香气高浓持久,滋味甜纯鲜爽,产品的品质明显优于传统工艺加工的红茶产品,提高了茶叶的经济利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红茶光照萎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茶技术领域,可具体涉及一种红茶光照萎凋的方法。 
背景技术
萎凋是红茶加工的第一道工序,对品质的形成有较大影响。红茶萎凋有三种方式:自然萎凋、日光萎凋、萎凋槽萎凋。自然萎凋是将茶鲜叶原料均匀撒放在簚簸或竹席上,置于室内进行。赵和涛(不同萎凋方法对红茶品质影响,1994,广西热作科技,Vol53(4):56-59)、董连源(谈日光萎凋及其经济效益,1990,茶叶,3:27-29)等人的非专利文献表明,该方式由于受温度、湿度等自然气候的影响大,鲜叶失水慢,萎凋时间长,一半在24h以上,生产上较少应用。日光萎凋是将茶鲜叶原料置于室外太阳下暴晒。曹潘荣(不同萎凋方式对红茶和乌龙茶品质的影响,2012,广东茶叶,21:27-29)、陈凤月(花香型坦洋工夫红茶萎凋技术,2012,农产品加工,9:68-70)等人的非专利文献报道了该方式由于受天气以及太阳光的影响大,往往叶子边缘以及叶尖失水快,萎凋不均匀。曹潘荣比较了萎凋机鼓暖风(33-36)萎凋、白炽灯(12000-13000Lx)兼鼓风萎凋、日光萎凋对红茶品质的影响,表明白炽灯兼鼓风萎凋制得红茶氨基酸含量增加,感官品质最好,但所用的白炽灯是混合光源。赖兆祥(不同萎凋工艺加工英红九号红茶品质研究,2011,江西农业学报,23(10):131~132)的试验表明日光萎凋与鼓风萎凋加工的英红九号红茶品质相近。范仕胜(人工光照萎凋对茶叶主要品质成分与酶活性的影响,2012,湖北农业科学,Vol51(6):1152-1155)的实验表明人工光照处理3h时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最高,蛋白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处理1h时蛋白酶活性最大;人工光照萎凋叶香气得分明显高于室内自然萎凋叶,以萎凋时间为4-6h的香气得分最高。人工光照对茶叶萎凋叶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表现为茶多酚、可溶性糖含量持续下降,氨基酸含量增加,咖啡碱含量无明显变化。但这些光源均为混合光源。萎凋槽萎凋是在专用的萎凋槽中进行,利用风力散失鲜叶水分,可以控制温度、风速和风量,萎凋均匀,生产上大量使用。叶文盛、钱国莲等人还设计出可以控制温度以及装有吹风装置的萎凋槽(叶文盛,专利申请号:200920125429.8;钱国莲,专利申请号:201120449249.2,201120449214.9)。陈尊诗(红茶加温萎凋槽的研究1964,茶叶科学,2:61-65)、赵和涛(不同萎凋方法对红茶品质影响,1994,广西热作科技,Vol53(4):56-59; 萎凋槽及直热式热风炉的应用,1995,茶叶机械杂志,2:5-7)、丁勇(祁门红茶初制中萎凋与初烘工艺研究,2010,中国农学通报,Vol26(9):110-114)等人还对萎凋的风量、时间以及操作方法进行过实验。陈尊诗提出一种萎凋槽的结构由热气发生炉、鼓风机、萎凋槽体,盛叶框等四部分所组成,比较了进风口38℃、42℃、46℃三个温度下的萎凋效果,加温萎凋品质均以38℃温度为最好。赵和涛比较了三种萎凋方式对红茶品质的影响,表明日光萎凋香气不正,有日晒味,建议采用萎凋槽萎凋,并提出鼓风气流温度应控制在35℃左右,最高不超过38℃,萎凋时间,其风量应为16000-2000m3/h,风压25-30mm汞柱,萎凋时间8-10小时。此外,王伟伟,江和源等(红茶萎凋处理温湿度条件对PPO、POD及茶多酚和色素的影响,2013,食品工业科技,34(13):86-90),王伟伟还测定了温度20℃、25℃、30℃三个水平和湿度RH50%、RH70%、RH90%三个水平下萎凋叶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茶多酚茶色素含量变化,表明不同温湿度处理萎凋期间PPO活性与萎凋叶含水量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对湿度70%萎凋制得的红茶茶黄素含量最高,红茶发酵过程中茶多酚的氧化形成茶色素类与PPO、POD活性关系紧密,并且萎凋叶POD活性与成品茶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然而,无论利用哪种萎凋方式,夏秋季鲜叶加工的红茶普遍存在香气低、滋味苦涩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红茶产业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是在于提供了一种红茶光照萎凋的方法,方法易行,操作简便,使其达到“香气高浓持久,滋味甜纯鲜爽”,产品的品质明显优于传统工艺加工的红茶产品,提高了茶叶的经济利用价值。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红茶光照萎凋的方法,其步骤包括将采集的新鲜茶叶,进行萎凋,其加工步骤还包括单色光照射,在加工过程中将所述的茶叶的内质制成香气高浓、持久,滋味甜纯鲜爽。 
一种红茶光照萎凋的方法,其步骤如下: 
(1)采摘鲜叶原料,嫩度控制在一芽三、四叶以内; 
(2)将鲜叶原料摊放在萎凋设备(6CW-1型)内,摊叶厚度≤10cm,得到摊放叶; 
(3)在摊放叶的上方用黄光(波长585-590nm)、或橙光(波长590-600nm)、或红光(波长630-640nm)单色光照射,控制灯管与所述摊放叶表面距离≤11cm,所述摊放叶表面的光照强度≥230Lx,照射时间≥6h,控制萎凋温度25-35℃,时间8-12h,使其含水量至 58-62%,得到萎凋叶; 
(4)将萎凋叶揉捻(切),在温度30-32℃、相对湿度≥95%条件下发酵,在毛火120℃、足火95℃下干燥,得到红茶成品。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提高了红茶品质:通过上述单色光照射,提高了红茶香气的浓度和持久度,增强滋味的鲜爽度和甜纯度,降低苦涩味,感官品质与传统工艺相比提高了2-3级,促进夏秋季鲜叶的利用,提高了产业效益。 
2、品质稳定:由于该工艺是全程机械化操作,工艺参数可控,制茶品质十分稳定。 
通过查阅,经检索到与本发明相关的非专利文献11余篇,本发明与相关文献主要技术特征和实施效果的比较见表1—表18。技术方案不同,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不一样,本发明通过现有技术相比,都远远高于现有技术的效果。利用本发明技术制得的红茶品质较传统产品相比提高2-3个等级,价格高出3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不同光质对茶叶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示意图。 
注:相同大、小写字母表示经DUNCAN法检验在0.01或0.05水平差异不显著,下同。 
图2为一种黄光处理红茶香气总离子流图。 
图3为一种对照处理红茶香气总离子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红茶光照萎凋的方法,其步骤如下: 
(1)采摘鲜叶原料,嫩度控制在一芽三、四叶以内; 
(2)将鲜叶原料摊放在萎凋设备内,摊叶厚度≤10cm,得到摊放叶; 
(3)在摊放叶的上方用黄光:波长585或-590nm、或橙光:波长590或600nm、或红光:波长630或640nm单色光照射,控制灯管与所述摊放叶表面距离≤11cm,所述摊放叶表面的光照强度≥220或230或240Lx,照射时间≥5或67h,控制萎凋温度25或27或29或31或33或-35℃,时间8或9或10或11或12h,使其含水量至58或60或62%,得到萎凋叶; 
(4)将萎凋叶揉捻(切),在温度30或31或32℃、相对湿度≥95%条件下发酵,在毛火120℃、足火95℃下干燥,得到红茶成品。 
实施例2: 
不同光质萎凋对红茶品质的影响 
以福鼎大白茶品种一芽一二叶为原料,按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的工艺流程操作。在实验型红茶萎凋箱(槽体长100cm,宽50cm,高60cm)中用紫外光、黄光、蓝光、橙光、白光(对照)、紫光、红光、青光、绿光和不照光处理萎凋叶(表1)。萎凋过程中光照时间为9h,每隔1.5h翻动叶子一次,使其光照均匀,吹风时间为5-6h。萎凋室温度26℃,空气相对湿度55-65%。萎凋结束后,萎凋叶用转子红碎茶揉切机(6CRQ-20型,富阳茶叶机械有限公司)揉切5次。发酵温度30℃,空气相对湿度80%(JFF-400加湿器,武汉明一科技有限公司),发酵时间5.5h。发酵结束用远红外烘箱(DADE-3型,吴江市大德烘箱电炉制造有限公司)干燥。毛火用135℃烘30min,足火105℃烘至足干。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光质萎凋对红茶香气和滋味影响尤为明显,黄光、红光、橙光处理的红茶甜香高而持久,滋味鲜醇,品质最优,其次是蓝光、紫外光、紫光和青光处理的红茶,各处理都明显优于不照光和对照处理,绿光处理不利于红茶品质,香味为青气味。品质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黄光、红光、橙光处理的红茶氨基酸、茶黄素、儿茶素含量都比对照显著升高,可溶性糖含量也比对照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茶多酚的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使这些处理在滋味品质上表现出了更鲜爽、浓醇的特征。绿光处理氨基酸含量与对照相比显著下降,可溶性糖、茶多酚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结合理化分析,经过黄光、红光、橙光处理的红茶,感官品质表现为甜香高而持久,滋味鲜醇,无苦涩味。其中滋味鲜味(表2)与氨基酸(尤其是茶氨酸)的增加有关(表5A-B),甜纯味(表2)与可溶性糖的增加有关(图1),苦涩味(表2)减轻与茶多酚的氧化、茶黄素增加等均有关(表3、表4),香气的高甜、浓持久(表2)与醇类、芳香族类含量的增加有关(表6)。 
表1 不同光源波长 
表2 不同光质处理感官审评结果 
注:表中单项审评满分为100,加权评分按色泽10%、香气35%、汤色10%、滋味35%、 
叶底10%计算。 
表3 不同光质对茶叶茶多酚及儿茶素组分的影响(mg/g) 
注:表中数据为三次重复平均值。***分别表示P≤0.05,0.01,ns表示不显著。同一列相同大、小写字母表示经DUNCAN法检验在0.01或0.05水平差异不显著。 
表4 不同光质处理对红茶茶黄素含量的影响(mg/g) 
注:表中数据为三次重复平均值。***分别表示P≤0.05,0.01,ns表示不显著。同一列相同大、小写字母表示经DUNCAN法检验在0.01或0.05水平差异不显著。 
表5A 不同光质处理对红茶氨基酸组分的影响(mg/g) 
表5B 不同光质处理对红茶氨基酸组分的影响(续)(mg/g) 
表6 光质对茶叶中各类香气成分相对含量的影响 
其它实施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光照强度对红茶品质的影响 
以福鼎大白茶品种一芽一二叶为原料,按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的工艺流程操作。在实验型红茶萎凋箱(槽体长100cm,宽50cm,高60cm)中用黄光处理萎凋叶。萎凋过程中光照时间为9h,每隔1.5h翻动叶子一次,使其光照均匀,吹风时间为5-6h。萎凋室温度26℃,空气相对湿度55-65%。萎凋结束后,萎凋叶用转子红碎茶揉切机(6CRQ-20型,富阳茶叶机械有限公司)揉切5次。发酵温度30℃,空气相对湿度80%(JFF-400加湿器,武汉明一科技有限公司),发酵时间5.5h。发酵结束用远红外烘箱(DADE-3型,吴江市大德烘箱电炉制造有限公司)干燥。毛火用135℃烘30min,足火105℃烘至足干。实验结果表明,27W(300Lx)、18W(230Lx)处理的茶叶在香气和滋味品质上均比9W(160Lx)处理有明显的提升。理化分析结果显示,光照强度为27W(300Lx)处理样品中的茶多酚、氨基酸均比9W处理显著升高。总体说,光照强度不低于230Lx。请见:表7不同光强处理茶叶感官审评结果、表8不同光强处理对茶叶主要理化成分的影响(%)。 
表7 不同光强处理茶叶感官审评结果(%) 
注:表中单项审评满分为100,加权评分按照色泽10%、香气35%、汤色10%、滋味35%、叶底10%计算。 
表8 不同光强处理对茶叶主要理化成分的影响(%) 
注:表中数据为三次重复平均值。***分别表示P≤0.05,0.01,ns表示不显著。同一列相同大、小写字母表示经DUNCAN法检验在0.01或0.05水平差异不显著。 
其它实施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光照时间对红茶品质的影响 
以福鼎大白茶品种一芽一二叶为原料,按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的工艺流程操作。在实验型红茶萎凋箱(槽体长100cm,宽50cm,高60cm)中用黄光处理萎凋叶。萎凋过程设3h、6h、9h光照时间处理,每隔1.5h翻动叶子一次,使其光照均匀,吹风时间为5-6h。萎凋室温度26℃,空气相对湿度55-65%。萎凋结束后,萎凋叶用转子红碎茶揉切机(6CRQ-20型,富阳茶叶机械有限公司)揉切5次。发酵温度30℃,空气相对湿度80%(JFF-400加湿器,武汉明一科技有限公司),发酵时间5.5h。发酵结束用远红外烘箱(DADE-3型,吴江市大德烘箱电炉制造有限公司)干燥。毛火用135℃烘30min,足火105℃烘至足干。实验结果表明,光照时间越长,茶叶的香气高且持久,滋味更鲜醇。对其 品质成分进行分析可知,延长光照时间显著增加了茶叶中茶多酚、氨基酸含量,对可溶性糖含量影响不显著。可知光照时间越长,光照对红茶品质影响越明显。请见表9不同光照时长处理感官审评结果、表10不同光照时长处理对茶叶理化成分的影响(%)。 
表9 不同光照时长处理感官审评结果 
注:表中单项审评满分为100,加权评分按照色泽10%、香气35%、汤色10%、滋味35%、叶底10%计算。 
表10 不同光照时长处理对茶叶理化成分的影响(%) 
注:表中数据为三次重复平均值。***分别表示P≤0.05,0.01,ns表示不显著。同一列相同大、小写字母表示经DUNCAN法检验在0.01或0.05水平差异不显著 
其它实施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摊叶厚度对光照萎凋的影响 
以福鼎大白茶品种一芽一二叶为原料,按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的工艺流程操作。在实验型红茶萎凋箱(槽体长100cm,宽50cm,高60cm)中用黄光处理萎凋叶。萎凋过程用黄光处理,光照时间6h,每隔1.5h翻动叶子一次,使其光照均匀,吹风时间为5-6h。摊叶厚度设5cm、10cm、15cm处理。萎凋室温度26℃,空气相对湿度55-65%。萎凋结束后,萎凋叶用转子红碎茶揉切机(6CRQ-20型,富阳茶叶机械有限公司)揉切5次。发酵温度30℃,空气相对湿度80%(JFF-400加湿器,武汉明一科技有限公司),发酵时间5.5h。发酵结束用远红外烘箱(DADE-3型,吴江市大德烘箱电炉制造有限公司)干燥。毛 火用135℃烘30min,足火105℃烘至足干。实验结果表明,光照萎凋受鲜叶摊叶厚度的影响较大。摊叶厚度为5cm和10cm时,香味甜醇、鲜爽,红茶品质较好,摊叶厚度超过10cm,不利于红茶香味品质的形成。理化分析表明,摊叶厚度为5cm时氨基酸显著升高;不同摊叶厚度处理的茶多酚、可溶性糖含量差异不显著。请见表11不同厚度处理感官审评结果、表12不同厚度处理茶叶品质成分(%)。 
表11 不同厚度处理感官审评结果 
注:表中单项审评满分为100,加权评分按照色泽10%、香气35%、汤色10%、滋味35%、叶底10%计算。 
表12 不同厚度处理茶叶品质成分(%) 
注:表中数据为三次重复平均值。***分别表示P≤0.05,0.01,ns表示不显著。同一列相同大、小写字母表示经DUNCAN法检验在0.01或0.05水平差异不显著。 
其它实施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6:原料嫩度对光照萎凋的影响 
以福鼎大白茶品种为材料,采摘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一芽三四叶为原料,按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的工艺流程操作。在实验型红茶萎凋箱(槽体长100cm,宽50cm,高60cm)中用黄光处理萎凋叶6h。每隔1.5h翻动叶子一次,使其光照均匀,吹风时间为5-6h。萎凋室温度26℃,空气相对湿度55-65%。萎凋结束后,萎凋叶用转子红碎茶揉切机(6CRQ-20型,富阳茶叶机械有限公司)揉切5次。发酵温度30℃,空气相对湿度80%(JFF-400加湿器,武汉明一科技有限公司),发酵时间5.5h。发酵结束用远红外烘箱(DADE-3型,吴 江市大德烘箱电炉制造有限公司)干燥。毛火用135℃烘30min,足火105℃烘至足干。实验结果表明,嫩度越高,红茶香味甜醇、鲜爽,光照萎凋对茶叶品质的提升效果也越好。理化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光照处理的各嫩度原料茶多酚含量无显著变化,氨基酸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一芽一、二叶光照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无显著变化,一芽三四叶处理中可溶性糖含量比对照显著增加。请见表13不同嫩度处理茶叶感官审评结果、表14不同嫩度处理红茶品质成分(%)。 
表13 不同嫩度处理茶叶感官审评结果 
注:表中单项审评满分为100,加权评分按照色泽10%、香气35%、汤色10%、滋味35%、叶底10%计算。 
表14 不同嫩度处理红茶品质成分(%) 
注:表中数据为三次重复平均值。***分别表示P≤0.05,0.01,ns表示不显著。同一列相同大、小写字母表示经DUNCAN法检验在0.01或0.05水平差异不显著。 
其它实施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7:不同茶树品种对光照萎凋的影响 
以迎霜、福云六号、乌龙茶品种为原料,采摘一芽一二叶,按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的工艺流程操作。在实验型红茶萎凋箱(槽体长100cm,宽50cm,高60cm)中用黄光处理萎凋叶6h,每隔1.5h翻动叶子一次,使其光照均匀,吹风时间为5-6h。萎凋室温度26℃,空气相对湿度55-65%。萎凋结束后,萎凋叶用转子红碎茶揉切机(6CRQ-20型,富阳茶叶机械有限公司)揉切5次。发酵温度30℃,空气相对湿度80%(JFF-400加湿器,武汉明一科技有限公司),发酵时间5.5h。发酵结束用远红外烘箱(DADE-3型,吴江市大德烘箱电炉制造有限公司)干燥。毛火用135℃烘30min,足火105℃烘至足干。实验结果表明,以迎霜、福云六号、乌龙茶品种为原料,用黄光萎凋处理。感官审评结果显示,光照萎凋对各品种原料制成红茶品质都有提升,影响大小顺序为:乌龙茶>迎霜>福云六号。光照处理各品种的茶多酚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各品种处理氨基酸含量均比对照高,乌龙茶品种的氨基酸含量比对照显著升高;福云六号光处理的糖含量比对照显著增加,乌龙茶、迎霜品种处理中则无显著差异。请见表15不同品种处理感官审评结果、表16不同品种处理茶叶主要理化成分(%)。 
表15 不同品种处理感官审评结果 
注:表中单项审评满分为100,加权评分按照色泽10%、香气35%、汤色10%、滋味35%、叶底10%计算。 
表16 不同品种处理茶叶主要理化成分(%) 
注:表中数据为三次重复平均值。***分别表示P≤0.05,0.01,ns表示不显著。同一列相同大、小写字母表示经DUNCAN法检验在0.01或0.05水平差异不显著。 
其它实施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8:温度对萎凋质量的影响 
以福鼎大白茶品种一芽一二叶为原料,按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的工艺流程操作。在光照培养箱()中萎凋,每隔1.5h翻动叶子一次。萎凋设温度20℃、25℃、30℃、35℃处理,空气相对湿度55-65%。萎凋结束后,萎凋叶用转子红碎茶揉切机(6CRQ-20型,富阳茶叶机械有限公司)揉切5次。发酵温度30℃,空气相对湿度80%(JFF-400加湿器,武汉明一科技有限公司),发酵时间5.5h。发酵结束用远红外烘箱(DADE-3型,吴江市大德烘箱电炉制造有限公司)干燥。毛火用135℃烘30min,足火105℃烘至足干。试验结果表明,萎凋温度低于25℃,滋味的青涩味重,最佳温度在30℃-35℃之间,红茶综合品质较好。请见表17不同温度处理对红碎茶品质的影响。 
表17 不同温度处理对红碎茶品质的影响 
其它实施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9: 
(1)采回的茶树鲜叶摊放在萎凋槽内萎凋,摊叶厚度5cm;(2)在摊放叶的上方用黄光(波长585-590nm)照射,控制灯管与茶叶表面距离5cm,功率18kw,茶叶表面的光照强度230Lx;(3)萎凋叶光照射时间6h,萎凋温度25℃,时间12h,每隔2h翻叶一次,使其含水量达到58%;(4)将萎凋叶投入揉捻机中揉捻成条,加压轻-重-轻,时间30-60min,细胞破坏率85%以上;(5)将揉捻叶投入发酵盘,温度32℃,湿度95%以上,时间3.5h;(6)将发酵叶投入干燥机中干燥,初干温度110℃,茶叶含水量20%左右,将初干叶下机冷却回潮30min;足干温度80℃,茶叶含水量5%左右,将足干叶下机冷却回潮30min;(7)茶叶检验,包装入库。 
其它实施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0: 
(1)采回的茶树鲜叶摊放在萎凋槽内萎凋,摊叶厚度10cm;(2)在摊放叶的上方用红光(波长630-640nm)照射,控制灯管与茶叶表面距离11cm,功率27kw,茶叶表面的光照强度300Lx;(3)萎凋叶光照射时间7h,萎凋温度30℃,时间8h,每隔2h翻叶一次,使其含水量达到60%;(4)将萎凋叶投入揉捻机中揉捻成条,加压轻-重-轻,时间30-60min,细胞破坏率90%;(5)将揉捻叶投入发酵盘,温度30℃,湿度95%以上,时间4.5h;(6)将发酵叶投入干燥机中干燥,初干温度120℃,茶叶含水量20%左右,将初干叶下机冷却回潮30min;足干温度85℃,茶叶含水量5%左右,将足干叶下机冷却回潮30min;(7)茶叶检验,包装入库。请见表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主要效果的主要差别。 
其它实施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表1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主要效果的主要差别 
。 

Claims (1)

1.一种红茶光照萎凋的方法,其步骤是:
A、采摘鲜叶原料,嫩度控制在一芽三、四叶以内;
B、将鲜叶原料摊放在萎凋设备内,摊叶厚度≤10cm,得到摊放叶;
C、在摊放叶的上方用黄光:波长585-590nm、或橙光:波长590-600nm、或红光:波长630-640nm单色光照射,控制灯管与所述摊放叶表面距离≤11cm;
所述的摊放叶表面的光照强度≥230Lx,照射时间≥6h,控制萎凋温度25-35℃,时间8-12h,使其含水量至58-62%,得到萎凋叶;
D、将萎凋叶揉捻,在温度30-32℃、相对湿度≥95%条件下发酵,在毛火120℃、足火95℃下干燥,得到红茶成品。
CN201310435999.8A 2013-09-23 2013-09-23 一种红茶光照萎凋方法 Active CN1044309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35999.8A CN104430951B (zh) 2013-09-23 2013-09-23 一种红茶光照萎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35999.8A CN104430951B (zh) 2013-09-23 2013-09-23 一种红茶光照萎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30951A true CN104430951A (zh) 2015-03-25
CN104430951B CN104430951B (zh) 2017-06-16

Family

ID=52878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35999.8A Active CN104430951B (zh) 2013-09-23 2013-09-23 一种红茶光照萎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30951B (zh)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04602A (zh) * 2015-09-21 2015-12-02 华中农业大学 一种绿茶鲜叶保鲜方法
CN105994828A (zh) * 2016-06-02 2016-10-12 华南农业大学 桑叶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25657A (zh) * 2018-06-22 2018-12-04 余庆县正泰茶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9042973A (zh) * 2018-10-22 2018-12-21 湖北龙王垭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的长波段光照萎凋方法
CN109122932A (zh) * 2018-08-24 2019-01-04 浙江大学 白茶及其加工方法
CN109170010A (zh) * 2018-11-07 2019-01-11 常宁市瑶园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花香型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63782A (zh) * 2019-10-05 2020-01-10 桐柏县鑫茗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加工用揉捻设备及基于该揉捻设备的制茶方法
CN111493170A (zh) * 2020-05-28 2020-08-07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甜醇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11493169A (zh) * 2020-05-28 2020-08-07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高亮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11543510A (zh) * 2020-06-24 2020-08-18 湖南省千秋界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夏秋红茶增香去苦涩味的方法
CN111728047A (zh) * 2020-06-23 2020-10-02 湘丰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微生物发酵红茶的制作方法
CN112568301A (zh) * 2020-11-27 2021-03-30 祁门县优茶季茶叶专业合作社 一种秋季茶鲜叶制备梅花红茶的工艺
CN107736438B (zh) * 2017-10-17 2021-08-13 钟小龙 一种利用led灯促进苹果果实香气及着色的方法
CN115590084A (zh) * 2022-10-25 2023-01-13 江西省经济作物研究所(Cn) 一种热风暖光间歇性控制提高芳樟醇含量的红茶萎凋方法
CN115777806A (zh) * 2022-12-26 2023-03-14 浙江长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摊放/萎凋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9860A (zh) * 2013-05-02 2013-08-07 贵州贵茶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的制作加工工艺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9860A (zh) * 2013-05-02 2013-08-07 贵州贵茶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的制作加工工艺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制茶工艺研究室: "红碎茶萎凋技术试验报告", 《茶叶通讯》 *
王登良等: "不同光波晒青对单枞茶品质的影响",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04602B (zh) * 2015-09-21 2019-04-19 华中农业大学 一种绿茶鲜叶保鲜方法
CN105104602A (zh) * 2015-09-21 2015-12-02 华中农业大学 一种绿茶鲜叶保鲜方法
CN105994828A (zh) * 2016-06-02 2016-10-12 华南农业大学 桑叶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36438B (zh) * 2017-10-17 2021-08-13 钟小龙 一种利用led灯促进苹果果实香气及着色的方法
CN108925657A (zh) * 2018-06-22 2018-12-04 余庆县正泰茶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9122932A (zh) * 2018-08-24 2019-01-04 浙江大学 白茶及其加工方法
CN109122932B (zh) * 2018-08-24 2022-02-11 浙江大学 白茶及其加工方法
CN109042973A (zh) * 2018-10-22 2018-12-21 湖北龙王垭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的长波段光照萎凋方法
CN109170010A (zh) * 2018-11-07 2019-01-11 常宁市瑶园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花香型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63782A (zh) * 2019-10-05 2020-01-10 桐柏县鑫茗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加工用揉捻设备及基于该揉捻设备的制茶方法
CN111493170A (zh) * 2020-05-28 2020-08-07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甜醇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11493169A (zh) * 2020-05-28 2020-08-07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高亮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11493169B (zh) * 2020-05-28 2023-03-07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高亮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11493170B (zh) * 2020-05-28 2023-03-10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甜醇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11728047A (zh) * 2020-06-23 2020-10-02 湘丰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微生物发酵红茶的制作方法
CN111543510A (zh) * 2020-06-24 2020-08-18 湖南省千秋界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夏秋红茶增香去苦涩味的方法
CN112568301A (zh) * 2020-11-27 2021-03-30 祁门县优茶季茶叶专业合作社 一种秋季茶鲜叶制备梅花红茶的工艺
CN115590084A (zh) * 2022-10-25 2023-01-13 江西省经济作物研究所(Cn) 一种热风暖光间歇性控制提高芳樟醇含量的红茶萎凋方法
CN115777806A (zh) * 2022-12-26 2023-03-14 浙江长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摊放/萎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30951B (zh) 2017-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30951B (zh) 一种红茶光照萎凋方法
CN104886288B (zh) 一种蜜香型工夫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3461547B (zh) 一种炒烘联合干燥的工夫红茶生产工艺
CN101073344B (zh) 一种茶叶的后发酵方法
CN104381480B (zh) 一种提高大叶种夏秋圆饼红茶品质的加工方法
CN105010614A (zh) 一种红乌龙茶的制做方法
CN106387127A (zh) 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04605043A (zh) 一种条形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04430993A (zh) 工夫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4489139A (zh) 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6615302B (zh) 一种梅占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08244277A (zh) 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
CN106417692A (zh) 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5341193A (zh) 一种普洱生茶晒青茶的制备方法
CN101664083B (zh) 一种半发酵茶的制备方法
CN104186728A (zh) 一种纯正花香甘甜柔和红茶及其制作方法
CN107771969A (zh) 一种红茶加工工艺
CN110800817B (zh) 一种嫩甜香型颗粒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05432821A (zh) 一种红茶生产工艺
CN105104602B (zh) 一种绿茶鲜叶保鲜方法
CN107712123A (zh) 一种花香型红茶的发酵方法
CN110604188A (zh) 一种有机冬红茶的制作方法
CN118203055A (zh) 蜜香黄茶
CN107980928A (zh) 一种细寨布依红茶的制作方法
CN107712118B (zh) 一种黄金茶饼的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