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28489A - 地下含烃地层的原位热处理的加热器模式 - Google Patents

地下含烃地层的原位热处理的加热器模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28489A
CN104428489A CN201280071751.1A CN201280071751A CN104428489A CN 104428489 A CN104428489 A CN 104428489A CN 201280071751 A CN201280071751 A CN 201280071751A CN 104428489 A CN104428489 A CN 1044284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er
zone
periphery
exterior
interior z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7175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哈罗德·维尼戈
斯科特·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nie Ip Bv
Original Assignee
Genie Ip B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nie Ip Bv filed Critical Genie Ip Bv
Publication of CN1044284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84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DRILLING, e.g. DEEP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16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 E21B43/24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using heat, e.g. steam injec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DRILLING, e.g. DEEP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16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 E21B43/24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using heat, e.g. steam injection
    • E21B43/2401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using heat, e.g. steam injection by means of electricity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DRILLING, e.g. DEEP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16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 E21B43/24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using heat, e.g. steam injection
    • E21B43/243Combustion in situ

Abstract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涉及从地下含烃地层(例如,油页岩地层)生产烃类流体的加热器模式和相关的方法,其中,加热器单元可被分为嵌套的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生产井可被定位在其中一个或者两个区域内。在较小的内部区域中,加热器可被配置为相对较高的空间密度,而在周围的较大的外部区域中,加热器空间密度可以是显著较低的。由于较高的加热器密度,在地下的较小的内部区域中提升温度的速度超过了在较大的外部区域中提升温度的速度,且在内部区域中烃类流体产物爬升的速度是比在外部区域中爬升的速度更快。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烃类流体生产函数的半最大持续生产时间与半最大提升时间之间的比率是相对较大的。

Description

地下含烃地层的原位热处理的加热器模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热地下地层的系统与方法,例如,为了从地下地层产生烃类流体。
背景技术
从地下地层获得的烃类通常被用作能源、原料以及作为消费产品。对于可用的烃类资源的消耗的关注,以及对于所产生的烃类的整体质量的下降的关注,已经导致人们开发更方便的回收、处理方法和/或对可用的烃类资源的利用。原位处理方法可被用于从地下地层中去除烃类物质,这些烃类物质之前是很难得到的,和/或采用现有方法需高昂代价才能提取得到。在地下地层中的烃类物质的化学和/或物理特性需要进行改变以使得烃类物质可被更容易地从地下地层中去除和/或增加烃类物质的价值。化学和物理改变可包括:产生可去除的流体的原位反应,以及在地层中的烃类物质的成分改变、溶解度改变、密度改变、相位改变和/或粘度改变。
已经在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和亚洲发现包含在相对可渗透的地层中的重的烃类(重油和/或焦油)的大量沉积。焦油可从地表开采,并升级为较轻的烃类,例如原油、石脑油、煤油和/或汽油。表面开采方法可进一步从沙中分离沥青。所分离的沥青可采用传统的精炼方法而转化为轻的烃类。开采和提升焦油沙的方法通常比从传统的油藏中产生轻的烃类更昂贵。
对于油页岩的干馏方法可被总体上分为两个主要类型:地上(地表)和地下(原位)。油页岩的地上干馏通常涉及开采与能耐高温的金属管的架构。从这样的干馏中产生的油的质量通常是差的,因而需要代价昂贵的升级。地上干馏还不利地影响环境和水资源,因为开采、运输、处理和/或干馏物质的沉积。许多美国专利已经提出,它们涉及油页岩的地上干馏。目前可用的地上干馏方法包括:例如直接的加热方法、间接的加热方法和/或它们的组合。
原位干馏通常涉及干馏油页岩,无需通过改良原位工艺进行采矿将油页岩从地面去除,原位工艺通常需要一些采矿以开发地下干馏室。“改良的”原位工艺的例子包括:由美国西方石油公司开发的方法,该方法涉及开采在地层中的约20%的油页岩,爆发地使油页岩的残留物碎石化,以充满被开采的区域,并通过重力稳定燃烧方法来燃烧油页岩,在该方法中,燃烧是从干馏的顶部开始的。“改良的”原位工艺的其他例子包括:由Lawrence Livermore实验室(“LLL”)开发的“原位提取碎石”(“RISE”)法,以及由IIT研究所(“IITRI”)和LLL开发的射频方法,该方法涉及挖掘隧道和采矿,倾向于在油页岩地层中建立一批射频天线。
在注入井和生产井之间的在油页岩地层中获得渗透性是困难的,因为油页岩通常是非渗透性的。钻探这样的井会是昂贵的,并花费很多时间。人们已经尝试了许多方法来连接注入井和生产井。
许多不同类型的井或者井眼可被用于采用原位热处理方法来处理含烃地层。在一些实施例中,垂直和/或基本垂直的井是被用于处理这样的地层。在一些实施例中,平行或基本平行的井(例如,J-形井和/或L-形井),和/或U-形井都被用于处理该地层。在一些实施例中,平行井、垂直井的组合,和/或其他组合都可被用于处理该地层。在特定的实施例中,这些井延展穿过地层的覆盖层直至该地层的含烃层。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这些井中的热量是流失到覆盖层。在一些实施例中,地表和覆盖层的基础设施是被用于支撑在平行井眼或U-形井眼中的加热器和/或生产设备,这些基础设施的体积较大和/或数量较大。
用于加热器、注入井和/或生产井的井眼可以是通过相对于地层旋转钻头来进行钻探。该钻头可以是由延伸到地表的钻柱而悬挂在钻孔中。在一些例子中,该钻头可以是通过在地表旋转钻柱来进行旋转的。传感器可被附着到钻探系统以协助在井眼的钻探过程中的操作过程中:确定方向、操作参数,和/或操作条件。采用这些传感器可减少。采用这些传感器可减少花费于确定钻探系统的位置的大量时间。例如,Hansberry的美国专利7,093,370以及Zaeper等人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开文本(公告号:2009-027041)这两者都在这里引入作为参考,它们描述了井眼导航系统和/或在含烃地层中钻探井眼的传感器。目前,然而仍有许多含烃地层也是钻探困难、代价昂贵和/或花费时间。
加热器可以被放置在井眼以在原位方法中加热地层。有许多不同类型的加热器可被用于加热地层。采用下孔加热器的原位方法的例子是描述在以下专利中:Ljungstrom的美国专利第2,634,961号;Ljungstrom的美国专利第2,732,195号;Ljungstrom的美国专利第2,780,450号;Ljungstrom的美国专利第2,789,805号;Ljungstrom的美国专利第2,923,535号;Van Meurs等人的美国专利第4,886,118号;Wellington等人的美国专利第6,688,387号;这些专利的每个都在这里整体引入作为参考。
Sandberg等人的美国专利第7,575,052号和Vinegar等人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开号2008-0135254,每个都在这里以其整体引入作为参考,它们描述了采用循环系统来加热一个或多个处理区域的原位热处理方法。该循环系统可采用加热的液体热传输流体穿过在地层中的管来将热传输到该地层中。
Nguyen等人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开号2009-0095476在这里以其整体引入作为参考,它描述了一种用于地下地层的加热系统,包括位于在地下地层的开口处的导管。一个绝缘导体被定位在导管内。在该导管内在一部分绝缘导体与一部分导管之间是一种物质。该物质可以是盐。该物质在该加热系统的工作温度下是流体。热从绝缘导体传输到流体,从流体传输到导管,再从导管传输到地下地层。
从沥青砂原位生产烃类可通过加热和/或注射流体进入地层来实现。Todd的美国专利第4,084,637号、Glandt等人的美国专利第4,926,941号、Glandt的美国专利第5,046,559号以及Glandt的美国专利第5,060,726号,每个都在这里整体引入作为参考,它们描述了从地下地层生产粘性物质的方法,包括使电流穿过地下地层。可从注入井将流体注入到地层以生产烃类。
Jager的美国专利第4,930,574号在这里引入作为参考,描述了一种用于三次采油的方法,以及通过将核加热流引导到油田的天然气利用,以及逃逸的油-气-水混合物的去除、分离和制备。
Vinegar等人的美国专利公开号20100270015揭示了:油页岩地层可采用原位热处理方法来处理。烃、H2和/或其他地层流体的混合物可从地层中生产。热可被应用到地层以提升一部分地层的温度到热解温度。热源可被用于加热地层。该热源可以选择的模式而被定位在地层内。
Miller等人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开号20090200031在这里被引入作为参考,它揭示了一种处理含烃地层的方法,包括:从在地层的第一区域的一个或多个热源提供热输入到该地层的第一区域。热源是被这样配置以致在第一区域的每体积地层输入的平均热量是随着生产井的距离而增加的。
如上所述,人们付出了相当大量的努力来开发从含烃地层经济地生产烃类、氢和/或其他产物的方法与系统。然而,目前,仍然不能从许多含烃地层中经济地开采烃类、氢和/或其他产物。因此,有必要改进加热含烃地层的方法与系统,并从含烃地层中生产流体。也有需求改进减少能源消耗的处理地层的方法与系统,减少处理过程中的消耗,便于加热系统构建,和/或减少覆盖层的热损失,与烃类恢复方法相比,该方法利用了基于设备的表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涉及从地下的含烃地层(例如油页岩地层)生产烃类流体的加热器装置以及相关的方法,其中,加热器单元可被分为巢式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生产井可被定位在这两个区域内。在较小的内部区域,加热器是被安置为相对较高的空间密度,而在较大的周围的外部区域中,加热器空间密度是相对较低的。由于较高的加热器密度,在地下的较小的内部区域内温度增加的速率超过了较大的外部区域的温度增加速率,而烃类流生产速率在内部区域是比在外部区域显著加快的。
在加热器单元内加热器的整体密度,作为整体来考虑,是显著小于在内部区域内的加热器密度。因此,需要用于加热器模式的加热器的数量是小于所期望需要的数量,如果贯穿加热器单元的加热器密度是在内部区域时。
来自内部区域的热能可向外迁移到外部区域,以致加入烃类流体在外部区域内的生产。不论在外部区域的加热器密度是否显著较低,在外部区域的烃类流体的生产率可足够快地爬升,以致对于作为整体的加热器单元的烃类流体生产的总体效率是在延长的期间内可持续的,一旦内部区域生产率已经达到峰值。
因此,这里所揭示的加热器模式提供了最小的或者接近最小的提升时间以达到持续生产率,对于给出数量的加热器,这是可行的。可替代地,可以说,这里所揭示的加热器模式使获得相对较快的提升时间达到持续生产水平所需的加热器数量最小化或者接近于最小化。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外部区域中的加热器间距是在内部区域中的加热器间距的约2倍,和/或在内部区域内的加热器密度是在外部区域内的加热器密度的约3倍,和/或在内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在外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约2-3倍。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由外部区域周边所封闭的区域的面积是由内部区域周边所封闭的区域的面积的2至7倍(例如,4倍)(例如,至少2倍或至少3倍或至少7倍或至少6倍或至少5倍)。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内部区域、外部区域或者这两种区域的形状是规则六边形。这个形状是特别有用的,当加热器单元被设置在二维点阵上,以致填充地下的二维部分,同时消除或使在相邻加热器单元之间的间隙空间的尺寸最小化。因此,一些加热器单元可整体地或者几乎整体地覆盖一部分地下区域。
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涉及“两个水平”的加热器模式,其中,具有较高密度的加热器的内部区域是巢式地设置在具有较低密度的加热器的外部区域中。这个概念可被概括为N-水平加热器模式,其中,加热器的一个或多个“外部”区域,该区域围绕相对较高加热器密度的内部区域。在一个实施例中,N=2。在另一个实施例中,N=3。在又一个实施例中,N=4。
对于每对加热器区域,更外部区域是比更内部区域更大。虽然在更外部加热器区域内的加热器密度是显著小于在更内部加热器区域内的加热器密度,虽然烃类流体生产峰在内部区域内是比在更外部区域内显著更早地发生,足够的热能是被传输到更外部区域,以致一旦在更内部区域的生产率快速爬升时,这个生产率可被维持相对延长的时期,以烃类流体生产率在更外部区域进行。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可通过以下方式进一步获得性能改善:(i)在内部区域内是电加热器,而在外部区域内是熔盐加热器;和/或(ii)在内部区域中烃类流体生产率已经从最大水平下降(例如,通过第一最小阈值分数)之后,显著降低内部区域加热器的功率输出;和/或(iii)在内部区域中烃类流体生产率已经从最大水平下降(例如,通过第二最小阈值分数,该第二最小阈值分数等于或不同于第一最小阈值分数)之后,关闭一个或多个内部区域生产井;和/或(iv)注射热传输流体进入内部区域(例如,通过内部区域生产井,和/或通过内部区域注入井),以致加快热能从内部区域向外迁移到外部区域——例如,通过以外向地传输热方式补充外向地分散热传输。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具有最大井间距的区域的加热器是熔盐加热器,由于它的操作可靠性和能源经济型。
这里公开了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加热器单元,每个加热器单元被分为嵌套的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外部区域是由凸多边形周边所封闭,内部区域是由凸多边形周边所封闭,以致在这两个区域之间的封闭面积比是在2至7之间(例如,至少2或至少3和/或最多7或最多6或最多5),被定位在内部区域周边和外部区域周边的所有多边形的顶点的加热器、内部区域加热器和外部区域加热器是被分别分布在内部区域的几何中心和外部区域的几何中心的周围,以致在外部区域的平均加热器间距是显著超过在内部区域的平均加热器间距,显著多数的内部区域加热器是定位为远离外部区域周边。
这里公开了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加热器单元,每个加热器单元被分为嵌套的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外部区域是由凸多边形周边所封闭,内部区域是由凸多边形周边所封闭,以致在这两个区域之间的封闭面积比是在2至7之间(例如,至少2或至少3和/或最多7或最多6或最多5),被定位在内部区域周边和外部区域周边的所有多边形的顶点的加热器、内部区域加热器和外部区域加热器是被分别分布在内部区域的几何中心和外部区域的几何中心的周围,以致在内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显著超过在外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显著多数的内部区域加热器是被定位为远离外部区域周边。
这里公开了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加热器单元,每个加热器单元被分为嵌套的内部区域、外部区域和外部区域周围(OZS)附加区域,具有各自的多边形区域周边,加热器是被定位在所述内部、外部和OZS附加区域的所有多边形顶点上,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定义了第一区域对,外部区域与OZS附加区域定义了第二区域对,加热器是分别分散在内部区域、外部区域和OZS附加区域的几何中心的周围,对于每个区域对:(i)在由更外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与由更内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比是在2至7(例如,至少2或至少3和/或最多7或最多6或最多5);以及(ii)更外部区域的加热器间距显然超过了在更内部区域。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对于每个区域对,更外部区域的加热器间距是更外部区域的加热器间距的至少2倍。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对于每个区域对,在更外部区域的周边与更内部区域周边之间的面积对是约4,以及更外部区域的加热器间隙是更内部区域的约2倍。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对于每个区域对,“更外部区域和加热器间距”与“更外部区域和加热器间距”之间的加热器间距的比率是等于在该区域对的更外部区域与更内部区域之间的面积比的平方根。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对于每个区域对,在由更外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与由更内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面积比是最大6或最大5和/或至少3.5。
这里公开了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加热器单元,每个加热器单元被分为嵌套的内部区域、外部区域和外部区域周围(OZS)的附加区域,这些区域由各自的多边形区域周边所封闭,加热器是被定位在内部区域周边、外部区域周边和OZS附加区域周边的所有多边形顶点上,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限定了第一区域对,外部区域和OZS附加区域限定了第二区域对,内部区域加热器、外部区域加热器与OZS附加区域加热器是分别分布在内部区域几何中心、外部区域几何中心和OZS附加区域几何中心的周围,其中,对于每个区域对:在由更外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与由更内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封闭区域比是在2至7之间(例如,至少2或至少3和/或最多7或最多6或最多5);以及更内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是显著超过更外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显著多数的内部区域加热器是被定位为远离外部区域周边。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显著多数的外部区域加热器是被定位为远离外部区域周围(OZS)附加区域的周边。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对于每个区域对,更内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至少是更外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的2倍。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对于每个区域对,更内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至少是更外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的6倍。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对于每个区域对,更内部区域的几何中心是被定位在由更外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的中央部分。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内部区域的几何中心是被定位在由外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的中央部分。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每个加热器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内部区域生产井,定位在所述内部区域内。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每个加热器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内部区域生产井,定位在所述外部区域内。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所述内部区域内的生产井空间密度至少超过在所述外部区域内的生产井空间密度。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所述外部区域内的平均加热器间距至少是在所述内部区域内的平均加热器间距的2倍。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由内部区域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与由外部区域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面积比是4,且在外部区域的平均加热器间距是在内部区域的平均加热器间距的2倍。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外部区域的平均加热器间距与内部区域的平均加热器间距之间的间距比是大约等于在由内部区域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与由外部区域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面积比的平方根。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外部区域的平均加热器间距与内部区域的平均加热器间距之间的间距比是等于在由内部区域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与由外部区域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面积比的平方根。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内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至少是在外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的约两倍。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内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是在外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的两倍。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内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至少是在外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的三倍。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内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与在外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之间的加热器密度比是等于在外部区域的面积与内部区域的面积之间的区域面积比。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对于每个区域对,在由外部区域的周边所包封的区域与由内部区域的周边所包封的区域之间的封闭面积比是最大6或最大5和/或至少3.5。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对于每个区域对,在由更外部区域的周边所包封的区域与由更内部区域的周边所包封的区域之间的封闭面积比是最大6或最大5和/或至少3.5。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加热器单元包括第一加热器单元与第二加热器单元,它们具有相同的面积并共享至少一个共同的加热器单元周边加热器。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加热器单元还包括第三加热器单元,它具有与第一加热器单元和第二加热器单元相同的面积,第三加热器单元与第一加热器单元共享至少一个共同的加热器单元周边加热器,所述第二和第三加热器单元定位在所述第一加热器单元的相对侧上。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给出的加热器单元是由多个相邻的加热器单元所围绕。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加热器单元中给出的加热器单元是由多个相邻的加热器单元所围绕,所述给出的加热器单元与每个相邻的加热器单元共享共同的加热器单元周边加热器。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内部区域加热器是贯穿内部区域均匀分布的。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每个加热器单元是这样配置以致在外部区域内,加热器是主要定位在外部区域周边上。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内部周边与外部周边的至少一个周边的形状是:类似于规则六边形、类似于菱形或者类似于矩形。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内部区域周边与外部区域周边是类似的形状。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内部区域和/或外部区域内,大多数加热器是被配置在三角形网格、六边形或矩形网格上。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内部区域加热器的总数量超过外部区域加热器的总数量。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内部区域加热器的总数量超过外部区域加热器的总数量的至少50%。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至少5个内部区域加热器是被分散贯穿所述内部区域。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至少5个或至少7个或至少10个外部区域加热器是定位为围绕外部区域的周边。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至少三分之一到至少一半的内部区域加热器不是定位在内部区域周边上。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每个内部区域周边与每个外部区域周边的纵横比是小于2.5。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至少5个或至少7个或至少10个加热器是分散在内部区域的周边的周围。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内部区域的大多数加热器是电加热器,而在外部区域内的大多数加热器是熔盐加热器。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内部区域的至少2/3或至少3/4的加热器是电加热器,而在外部区域内的至少2/3的加热器是熔盐加热器。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被配置为调节加热器操作时间,以致平均起来,加热器在外部区域在一半最大功率水平上的操作时间是加热器在内部区域内的操作时间的至少两倍。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是被这样配置以致平均起来,外部区域加热器在一半最大功率水平上操作时间是内部区域加热器的操作时间的至少三倍。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平均内部区域加热器间距是1至10米(例如,1至5米或者1至3米)。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器是被配置为诱导贯穿包括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的整体的裂解。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器是被配置为加热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的整体达到相同的均一的温度。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内部区域加热器和/或外部区域加热器和/或内部周边加热器和/或外部周边加热器之间,在间距的标准偏差与间距的平均值之间的比率是最大0.2。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有加热器具有相同的功率水平和/或相同的直径。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内部区域的面积与内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平方之间的比率是至少50。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内部区域的面积与内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平方之间的比率是至少60或至少70或至少80或至少90或至少100。
这里公开了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对于配置在所述地下地层的嵌套的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的凸形上的多个加热器,操作这些加热器以原位生产烃类,以致:iii.在生产的早期阶段,烃类流体是主要在内部区域产生的;以及iv.在生产的后期阶段,在至少大多数烃类流体已经从内部区域产生之后,烃类流体是主要在围绕内部区域的外部区域内产生;其中,至少5%(或至少10%或至少20%)的需要用于在外部区域内上生产烃类流体的热能是通过热能从内部区域向外流动到外部区域来供应的。
这里公开了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a.将多个地下加热器设置进入地下地层的凸形的、嵌套的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由外部区域周边所封闭的面积是由内部区域周边所封闭的面积的3至7倍,在内部区域内的平均加热器间距是显著小于在外部区域内的平均加热器间距;b.操作这些加热器来原位生产烃类流体,以致在半最大持续生产时间与半最大上升时间之间的时间比是至少4/3;当少数烃类流体已经最多地从内部区域中产生时,至少多数的外部区域加热器开始运作。
这里公开了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a.将多个地下加热器设置进入地下地层的凸形的、嵌套的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由外部区域周边所封闭的面积是由内部区域周边所封闭的面积的3至7倍,在内部区域内的平均加热器间距是显著小于在外部区域内的平均加热器间距;b.操作这些加热器来原位生产烃类流体,在早期内部区域与后续的外部区域的生产峰之间的生产烃类流体的时间依赖率、在这些生产峰之间的时间延迟是爬升至内部区域生产峰所需时间量的最大2倍。
这里公开了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对于配置在地下地层的凸形的嵌套的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内的多个地下加热器,由外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是由内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的3至7倍;在内部区域内的平均加热器间距是显著小于在外部区域内的平均加热器间距,应用内部区域加热器和外部区域加热器来加热地下地层,并原位生产烃类流体,以致外部区域加热器的平均操作时间是超过内部区域加热器的平均操作时间的至少两个等级。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方法是被执行以产生大多数包括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的烃类流体。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内部区域加热器间距是小于内部区域面积的平方根的一半。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外部区域加热器是分布在外部区域的周边的周围。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外部区域加热器主要是外部区域周边加热器。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更内部区域加热器是电加热器,大多数外部区域加热器是熔盐加热器。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更内部区域加热器是定位为远离外部区域周边。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显著多数的内部区域加热器是定位为远离外部区域周边。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至少5个内部区域加热器是被分散贯穿所述内部区域。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至少5个外部区域加热器是被分散贯穿所述外部区域。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内部区域加热器是被配置为具有均一的加热器间距。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内部区域的纵横比是最大4或最大3或最大2.5。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对于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在更大纵横比与更小纵横比之间的比率是最大1.5。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内部区域几何中心是定位在由外部区域周边所封闭的区域的中央部分。
这里公开了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加热器单元,分为嵌套的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外部区域是由凸多边形周边所封闭,内部区域是由凸多边形周边所封闭,以致在这两个区域之间的封闭面积比是在2至7之间,被定位在内部区域周边和外部区域周边的所有多边形的顶点的加热器、内部区域加热器和外部区域加热器是被分别分布在内部区域的几何中心和外部区域的几何中心的周围,以致在外部区域的平均加热器间距是显著超过在内部区域的平均加热器间距;每个加热器单元还包括内部区域生产井和外部区域生产井,分别定位在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
这里公开了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单元,分为嵌套的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外部区域是由凸多边形周边所封闭,内部区域是由凸多边形周边所封闭,以致在这两个区域之间的封闭面积比是在2至7之间,被定位在内部区域周边和外部区域周边的所有多边形的顶点的加热器、内部区域加热器和外部区域加热器是被分别分布在内部区域的几何中心和外部区域的几何中心的周围,以致在外部区域的平均加热器间距是显著超过在内部区域的平均加热器间距;每个加热器单元还包括内部区域生产井和外部区域生产井,分别定位在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
这里公开了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单元,分为嵌套的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外部区域是由凸多边形周边所封闭,内部区域是由凸多边形周边所封闭,以致在这两个区域之间的封闭面积比是在2至7之间,内部区域加热器和外部区域加热器是被分别分布在每个加热器单元的内部区域的几何中心和外部区域的几何中心的周围,以致:(i)在外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显著超过在内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ii)在内部区域周边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最大是等于在内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以及(iii)在外部区域周边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在内部区域周边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最大2倍;每个加热器单元还包括内部区域生产井和外部区域生产井,分别定位在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
这里公开了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单元,分为嵌套的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外部区域是由凸多边形周边所封闭,内部区域是由凸多边形周边所封闭,以致在这两个区域之间的封闭面积比是在2至7之间,被定位在内部区域周边和外部区域周边的所有多边形的顶点的加热器、内部区域加热器和外部区域加热器是被分别分布在内部区域的几何中心和外部区域的几何中心的周围,以致在外部区域的平均加热器间距是显著超过在内部区域的平均加热器间距,显著多数的内部区域加热器是被定位为远离外部区域周边。
这里公开了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单元,分为嵌套的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外部区域是由凸多边形周边所封闭,内部区域是由凸多边形周边所封闭,以致在这两个区域之间的封闭面积比是在2至7之间,被定位在内部区域周边和外部区域周边的所有多边形的顶点的加热器、内部区域加热器和外部区域加热器是被分别分布在内部区域的几何中心和外部区域的几何中心的周围,以致在外部区域的平均加热器间距是显著超过在内部区域的平均加热器间距,显著多数的内部区域加热器是被定位为远离外部区域周边。
这里公开了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单元,分为嵌套的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外部区域是由凸多边形周边所封闭,内部区域是由凸多边形周边所封闭,以致在这两个区域之间的封闭面积比是在2至7之间,内部区域加热器和外部区域加热器是被分别分布在每个加热器单元的内部区域的几何中心和外部区域的几何中心的周围,以致对于每个加热器单元:(i)在外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显著超过在内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ii)在内部区域周边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最大是等于在内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以及(iii)在外部区域周边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在内部区域周边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最大2倍;显著多数的内部区域加热器是被定位为远离外部区域周边。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面积比是至少3。
这里公开了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单元,分为嵌套的内部区域、外部区域和外部区域周围(OZS)的附加区域,这些区域由各自的多边形区域周边、、所封闭,加热器是被定位在内部区域周边、外部区域周边和OZS附加区域周边的所有多边形顶点上,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限定了第一区域对,外部区域和OZS附加区域限定了第二区域对,内部区域加热器、外部区域加热器与OZS附加区域加热器是分别分布在内部区域几何中心、外部区域几何中心和OZS附加区域几何中心的周围,其中,对于每个区域对:
i.在由更外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与由更内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封闭区域比是在2至7之间;以及
ii.更外部区域的加热器间距是显著超过更内部区域的加热器间距。
这里公开了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单元,分为嵌套的内部区域、外部区域和外部区域周围(OZS)的附加区域,这些区域由各自的多边形区域周边、、所封闭,加热器是被定位在内部区域周边、外部区域周边和OZS附加区域周边的所有多边形顶点上,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限定了第一区域对,外部区域和OZS附加区域限定了第二区域对,内部区域加热器、外部区域加热器与OZS附加区域加热器是分别分布在内部区域几何中心、外部区域几何中心和OZS附加区域几何中心的周围,其中,对于每个区域对:
iii.在由更外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与由更内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封闭区域比是在2至7之间;以及
iv.更外部区域的加热器间距是显著超过更内部区域的加热器间距;
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多个生产井,至少一个生产井是位于内部区域,且至少一个生产井是位于外部区域或外部区域周围(OZS)的附加区域。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生产井是分别定位在内部区域、外部区域和外部区域周围(OZS)的附加区域内。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生产井是分别定位在至少一个或至少两个的内部区域、外部区域和外部区域周围(OZS)附加区域。
这里公开了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单元,分为嵌套的内部区域、外部区域和外部区域周围(OZS)的附加区域,这些区域由各自的多边形区域周边、、所封闭,加热器是被定位在内部区域周边、外部区域周边和OZS附加区域周边的所有多边形顶点上,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限定了第一区域对,外部区域和OZS附加区域限定了第二区域对,内部区域加热器、外部区域加热器与OZS附加区域加热器是分别分布在内部区域几何中心、外部区域几何中心和OZS附加区域几何中心的周围,其中,对于每个区域对:
i.在由更外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与由更内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封闭区域比是在2至7之间;以及
ii.更内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是显著超过更内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
这里公开了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单元,分为嵌套的内部区域、外部区域和外部区域周围(OZS)的附加区域,这些区域由各自的多边形区域周边、、所封闭,加热器是被定位在内部区域周边、外部区域周边和OZS附加区域周边的所有多边形顶点上,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限定了第一区域对,外部区域和OZS附加区域限定了第二区域对,内部区域加热器、外部区域加热器与OZS附加区域加热器是分别分布在内部区域几何中心、外部区域几何中心和OZS附加区域几何中心的周围,其中,对于每个区域对:
iii.在由更外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与由更内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封闭区域比是在2至7之间;以及
iv.更内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是显著超过更内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
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多个生产井,至少一个生产井是位于内部区域,且至少一个生产井是位于外部区域或外部区域周围(OZS)的附加区域。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生产井是分别定位在内部区域、外部区域和外部区域周围(OZS)的附加区域内。
这里公开了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单元,分为嵌套的内部区域、外部区域和外部区域周围(OZS)的附加区域,这些区域由各自的多边形区域周边、、所封闭,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限定了第一区域对,外部区域和OZS附加区域限定了第二区域对,内部区域加热器、外部区域加热器与OZS附加区域加热器是分别分布在内部区域几何中心、外部区域几何中心和OZS附加区域几何中心的周围,其中,在内部区域周边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平均距离最大是等于在内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平均距离,以及对于每个区域对:
i.在由更外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与由更内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封闭区域比是在2至7之间;以及
ii.在更外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显著超过更外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
iii.在更外部区域的周边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最大是在在更外部区域的周边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2倍。
这里公开了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单元,分为嵌套的内部区域、外部区域和外部区域周围(OZS)的附加区域,这些区域由各自的多边形区域周边、、所封闭,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限定了第一区域对,外部区域和OZS附加区域限定了第二区域对,内部区域加热器、外部区域加热器与OZS附加区域加热器是分别分布在内部区域几何中心、外部区域几何中心和OZS附加区域几何中心的周围,其中,在内部区域周边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平均距离最大是等于在内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平均距离,以及对于每个区域对:
i.在由更外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与由更内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封闭区域比是在2至7之间;以及
ii.在更外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显著超过更外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
iii.在更外部区域的周边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最大是在在更外部区域的周边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2倍;
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多个生产井,至少一个生产井是位于内部区域,且至少一个生产井是位于外部区域或外部区域周围(OZS)的附加区域。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生产井是分别定位在内部区域、外部区域和外部区域周围(OZS)的附加区域内。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对于每个区域对的面积比是至少3。
这里公开了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单元,分为嵌套的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外部区域是由凸多边形周边所封闭,内部区域是由凸多边形周边所封闭,以致在这两个区域之间的封闭面积比是在2至7之间,被定位在内部区域周边和外部区域周边的所有多边形的顶点的加热器、内部区域加热器和外部区域加热器是被分别分布在内部区域的几何中心和外部区域的几何中心的周围,以致在外部区域的平均加热器间距是显著超过在内部区域的平均加热器间距,在内部区域内的大多数加热器是电加热器,而在外部区域内的大多数加热器是熔盐加热器。
这里公开了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单元,分为嵌套的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外部区域是由凸多边形周边所封闭,内部区域是由凸多边形周边所封闭,以致在这两个区域之间的封闭面积比是在2至7之间,被定位在内部区域周边和外部区域周边的所有多边形的顶点的加热器、内部区域加热器和外部区域加热器是被分别分布在内部区域的几何中心和外部区域的几何中心的周围,以致在内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是显著超过在外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在内部区域内的大多数加热器是电加热器,而在外部区域内的大多数加热器是熔盐加热器。
这里公开了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单元,分为嵌套的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外部区域是由凸多边形周边所封闭,内部区域是由凸多边形周边所封闭,以致在这两个区域之间的封闭面积比是在2至7之间,内部区域加热器和外部区域加热器是被分别分布在每个加热器单元的内部区域的几何中心和外部区域的几何中心的周围,以致:(i)在外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显著超过在内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ii)在内部区域周边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最大是等于在内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以及(iii)在外部区域周边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在内部区域周边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最大2倍;在内部区域内的大多数加热器是电加热器,而在外部区域内的大多数加热器是熔盐加热器。
这里公开了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单元,分为嵌套的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外部区域是由凸多边形周边所封闭,内部区域是由凸多边形周边所封闭,以致在这两个区域之间的封闭面积比是在2至7之间,被定位在内部区域周边和外部区域周边的所有多边形的顶点的加热器、内部区域加热器和外部区域加热器是被分别分布在内部区域的几何中心和外部区域的几何中心的周围,以致在外部区域的平均加热器间距是显著超过在内部区域的平均加热器间距;所述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其被配置为调节加热器操作时间,以致平均起来,加热器在外部区域在一半最大功率水平上的操作时间是加热器在内部区域内的操作时间的至少两倍。
这里公开了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单元,分为嵌套的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外部区域是由凸多边形周边所封闭,内部区域是由凸多边形周边所封闭,以致在这两个区域之间的封闭面积比是在2至7之间,被定位在内部区域周边和外部区域周边的所有多边形的顶点的加热器、内部区域加热器和外部区域加热器是被分别分布在内部区域的几何中心和外部区域的几何中心的周围,以致在内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显著超过在外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所述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其被配置为调节加热器操作时间,以致平均起来,加热器在外部区域在一半最大功率水平上的操作时间是加热器在内部区域内的操作时间的至少两倍。
这里公开了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单元,分为嵌套的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外部区域是由凸多边形周边所封闭,内部区域是由凸多边形周边所封闭,以致在这两个区域之间的封闭面积比是在2至7之间,内部区域加热器和外部区域加热器是被分别分布在每个加热器单元的内部区域的几何中心和外部区域的几何中心的周围,以致:(i)在外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显著超过在内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ii)在内部区域周边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最大是等于在内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以及(iii)在外部区域周边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在内部区域周边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最大2倍;所述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其被配置为调节加热器操作时间,以致平均起来,加热器在外部区域在一半最大功率水平上的操作时间是加热器在内部区域内的操作时间的至少两倍。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面积比是至少3。
这里公开了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单元,分为N个嵌套的区域(N≥2),其中,N是整数,其值至少是2;每个区域具有各自的几何中心和各自的凸多边形周边,以致加热器是定位在这些周边的每个顶点上,每个区域的加热器是分别分布在每个区域的几何中心的周围,以致对于由所述N个嵌套的区域所限定的N-1相邻区域对NZP的每个相邻的区域对:
i.在由所述相邻的区域对NZP的更外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与由所述相邻的区域对NZP的更内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封闭区域比是在2至7之间;以及
ii.所述相邻的区域对NZP的更外部区域的加热器间距是显著超过所述相邻的区域对NZP的更内部区域的加热器间距;
其中,至少一个生产井是定位在最里面的区域,而至少一个生产井是定位在最里面的区域之外的在至少一个N-1区域内。
这里公开了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单元,分为N个嵌套的区域(N≥2),其中,N是整数,其值至少是2;每个区域具有各自的几何中心和各自的凸多边形周边,以致加热器是定位在这些周边的每个顶点上,每个区域的加热器是分别分布在每个区域的几何中心的周围,以致对于由所述N个嵌套的区域所限定的N-1相邻区域对NZP的每个相邻的区域对:
iii.在由所述相邻的区域对NZP的更外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与由所述相邻的区域对NZP的更内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封闭区域比是在2至7之间;以及
iv.所述相邻的区域对NZP的更外部区域的加热器间距是显著超过所述相邻的区域对NZP的更内部区域的加热器间距;
其中,至少一个生产井是定位在最里面的区域,而至少一个生产井是定位在最里面的区域之外的在至少一个N-1区域内。
这里公开了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单元,分为N个嵌套的区域(N≥2),其中,N是整数,其值至少是2;每个区域具有各自的几何中心和各自的凸多边形周边,以致加热器是定位在这些周边的每个顶点上,每个区域的加热器是分别分布在每个区域的几何中心的周围,以致对于由所述N个嵌套的区域所限定的N-1相邻区域对NZP的每个相邻的区域对:
iv.在由更外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与由更内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封闭区域比是在2至7之间;以及
v.在更外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显著超过更外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
vi.在更外部区域的周边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最大是在在更外部区域的周边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2倍。
其中,至少一个生产井是定位在最里面的区域,而至少一个生产井是定位在最里面的区域之外的在至少一个N-1区域内。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生产井是定位在每个N区域内。
这里公开了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单元,分为N个嵌套的区域(N≥2),其中,N是整数,其值至少是2;每个区域具有各自的几何中心和各自的凸多边形周边,以致加热器是定位在这些周边的每个顶点上,每个区域的加热器是分别分布在每个区域的几何中心的周围,以致对于由所述N个嵌套的区域所限定的N-1相邻区域对NZP的每个相邻的区域对:
iii.在由更外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与由更内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封闭区域比是在2至7之间;以及
iv.相邻的区域对NZP的更外部区域的加热器间距是显著超过相邻区域对NZP的加热器间距。
这里公开了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单元,分为N个嵌套的区域(N≥2),其中,N是整数,其值至少是2;每个区域具有各自的几何中心和各自的凸多边形周边,以致加热器是定位在这些周边的每个顶点上,每个区域的加热器是分别分布在每个区域的几何中心的周围,以致对于由所述N个嵌套的区域所限定的N-1相邻区域对NZP的每个相邻的区域对:
i.在由更外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与由更内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封闭区域比是在2至7之间;以及
ii.相邻的区域对NZP的更内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是显著超过相邻区域对NZP的加热器间距。
这里公开了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单元,分为N个嵌套的区域(),其中,N是整数,其值至少是2;每个区域具有各自的几何中心和各自的凸多边形周边,以致加热器是定位在这些周边的每个顶点上,每个区域的加热器是分别分布在每个区域的几何中心的周围,以致对于由所述N个嵌套的区域所限定的N-1相邻区域对NZP的每个相邻的区域对:
i.在由相邻的区域对NZP的更外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与由相邻的区域对NZP的更内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封闭区域比是在2至7之间;以及
ii.在相邻的区域对NZP的更外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显著超过相邻的区域对NZP的更外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
iii.在更外部区域的周边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最大是在在更外部区域的周边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2倍。
这里公开了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单元,分为N个嵌套的区域(N≥2),其中,N是整数,其值至少是2;所述加热器单元被划分,以致对于由所述N个巢式区域所限定的N-1相邻区域对的每个相邻的区域对NZP,在由更外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与由更内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封闭面积比是在2至7之间,加热器被配置在加热器单元内以致对于N-1相邻的区域对的每个相邻的区域对NZP,在相邻区域对NZP的更外部区域的平均加热器间距与相邻区域对NZP的更内部区域的平均加热器间距之间的加热器间距比率是显著超过整体,并等于封闭区域比率的平方根。
这里公开了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单元,分为N个嵌套的区域(N≥2),其中,N是整数,其值至少是2;所述加热器单元被划分,以致对于由所述N个巢式区域所限定的N-1相邻区域对的每个相邻的区域对NZP,相邻的区域对NZP的更外部区域与更内部区域的各个区域之间的区域面积比是在2至7之间,加热器被配置在加热器单元内以致对于N-1相邻的区域对的每个相邻的区域对NZP,在相邻区域对NZP的更内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是等于区域面积比的产物,是等于在相邻区域对NZP的更外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N个区域的每个区域具有各自凸多边形周边,加热器是定位在它们的每个顶角。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加热器是定位在所述N个区域的每个区域,并分别分布在这些区域的各个几何中心的周围。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生产井是处于最里面的区域。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生产井是定位于最里面的区域之外的所述N个区域的至少一个区域。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生产井是定位于所述N个区域的每个区域内。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对于大多数N-1相邻区域对的每个区域对,所述面积比率是至少3。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对于N-1相邻区域对的每个区域对,所述面积比率是至少3。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加热器是被分布在所述内部区域的周围。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对于N-1区域对的每个区域,加热器是分别分布在各区域的几何中心的周围。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对于N-1区域对的大多数区域的每个区域,加热器是分别分布在各区域的几何中心的周围。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至少所述内部区域是凸形的。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N区域的每个区域是凸形的。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N的值是2或3或4。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对于每个所述区域,多边形的周边是规则六边形的。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生产井是分别定位在所述N区域的每个区域中。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对于大多数的所述N区域的每个区域,至少一个生产井是分别定位在那里的。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被配置为调节加热器操作时间以致对于每个相邻的区域对NZP,在所述区域对的更外部区域中的生产井的平均操作时间至少是在所述区域对的更外部区域中的生产井的平均操作时间的两倍。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对于每个相邻的区域对NZP,各个区域的面积比是最大6。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对于所述区域的每个区域,生产井分别定位在所述区域的相对侧面上。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最里面的区域的几何中心是定位在由最里面区域的相邻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的中央部分。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对于所述N-1相邻区域对NZP的每个相邻的区域对,更内部区域的几何中心是定位在由所述相邻区域对NZP的更外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的中央部分。
这里公开了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被配置在所述地层的目标部分,所述目标部分是被划分为嵌套的内部区域的加热器和外部区域的加热器,以致内部区域加热器和外部区域加热器是分别分布在内部区域的几何中心和外部区域的几何中心的周围,在内部区域的大多数加热器是电加热器,在外部区域的大多数加热器是熔盐加热器。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所述内部区域的至少三分之二的加热器是电加热器,在外部区域的至少三分之二的加热器是熔盐加热器。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各自具有多边形周边和,以致加热器是定位在内部区域周边和外部区域周边的所有多边形顶点上。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内部区域是凸形的。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外部区域是凸形的。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所述外部区域的平均加热器间距是显著超过在所述内部区域的平均加热器间距。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所述外部区域的平均加热器间距是在所述内部区域的平均加热器间距的2倍。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所述外部区域的平均加热器间距与所述外部区域的平均加热器间距之间的间距比是等于在由内部区域周边所封闭的面积和由外部区域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面积比的平方根。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内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是显著超过在外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内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是在外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的2倍。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内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是在外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的至少3倍。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内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与外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的加热器密度比是等于在外部区域与内部区域的区域面积比。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外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平均距离是显著超过在内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平均距离。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外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平均距离是在内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平均距离的2至3倍。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内部区域周边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平均距离是最大等于在内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平均距离。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外部区域周边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平均距离最大是在内部区域周边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平均距离的2倍。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内部区域内还包括至少一个内部区域生产井,在外部区域内还包括至少一个外部区域生产井。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内部区域内的生产井空间密度是超过在外部区域内的生产井空间密度。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内部区域内的生产井空间密度是在外部区域内的生产井空间密度的3倍。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大多数外部区域加热器是被配置在外部区域周边上。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加热器是定位在内部区域周边和外部区域周边的所有多边形的顶点上。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加热器是定位在OZS附加区域周边的所有顶点上。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外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在内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大约2至3倍。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外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在内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2至3倍。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对于每个区域对,更外部区域的加热器间距至少是更内部区域的加热器间距的2倍。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对于每个区域对,在更外部区域与更内部区域之间的面积比是4,更外部区域的加热器间距至少是更内部区域的加热器间距的2倍。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对于每个区域对,在更外部区域的加热器间距与更内部区域的加热器间距之间的比率是等于在所述区域对的更外部区域与更内部区域之间的面积比的平方根。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对于每个区域对,在由更外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与由更内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面积比最大是6。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对于每个区域对,在由更外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与由更内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面积比最大是5。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对于每个区域对,在由更外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与由更内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面积比最小是2.5。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显著多数的内部区域加热器是被定位为远离外部区域周边。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显著多数的外部区域加热器是被定位为远离外部区域周围(OZS)附加区域的周边。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对于每个区域对,更内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是更外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的至少2倍。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对于每个区域对,更内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是更外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的最多6倍。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对于每个区域对,更内部区域的几何中心是被定位在由更外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的中央部分。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对于每个区域对,在更外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在更外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大约2至3倍。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对于每个区域对,在更外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在更外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2至3倍。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内部区域的几何中心是被定位在由外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的中央部分。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器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内部区域生产井,定位在所述内部区域内。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器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外部区域生产井,定位在所述外部区域内。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器单元包括第一和第二外部区域生产井,定位在所述外部区域的相对侧上。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所述内部区域内的生产井空间密度至少超过在所述外部区域内的生产井空间密度。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所述外部区域内的平均加热器间距至少是在所述内部区域内的平均加热器间距的2倍。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由内部区域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与由外部区域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面积比是4,且在外部区域的平均加热器间距是在内部区域的平均加热器间距的2倍。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外部区域的平均加热器间距与内部区域的平均加热器间距之间的间距比是大约等于在由内部区域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与由外部区域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面积比的平方根。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外部区域的平均加热器间距与内部区域的平均加热器间距之间的间距比是等于在由内部区域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与由外部区域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面积比的平方根。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内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至少是在外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的约两倍。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内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是在外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的两倍。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内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至少是在外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的三倍。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内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与在外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之间的加热器密度比是等于在外部区域的面积与内部区域的面积之间的区域面积比。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由外部区域的周边所包封的区域与由内部区域的周边所包封的区域之间的封闭面积比是最大6或最大5和/或至少2.5或至少3。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外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在内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约2至3倍。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外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在内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2至3倍。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内部区域周边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等于在内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沿着外部区域的周边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沿着内部区域的周边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最大4倍。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沿着外部区域的周边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沿着内部区域的周边是沿着内部区域的周边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最大3倍。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沿着内部区域的周边对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沿着内部区域的周边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最大2倍。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定位在外部区域的周边上的外部周边加热器之间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显著超过在定位在内部区域的周边上的内部周边加热器之间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定位在外部区域的周边上的外部周边加热器之间与第二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显著超过在定位在内部区域的周边上的内部周边加热器之间与第二加热器的平均距离。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系统包括多个加热器单元,第一加热器单元与第二加热器单元具有相同的面积并共享至少一个共同的加热器单元周边加热器。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三加热器单元具有与第一加热器单元和第二加热器单元相同的面积,第三加热器单元与第一加热器单元共享至少一个共同的加热器单元周边加热器,所述第二和第三加热器单元定位在所述第一加热器单元的相对侧上。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系统包括多个加热器单元,至少一个加热器单元是由多个相邻的加热器单元所围绕。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器单元的给出的加热器单元是由多个相邻的加热器单元所围绕,所述给出的加热器单元与每个相邻的加热器单元共享共同的加热器单元周边加热器。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内部区域加热器是贯穿内部区域均匀分布的。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器单元是这样配置以致在外部区域内,加热器是主要定位在外部区域周边上。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内部周边与外部周边的至少一个周边的形状是:类似于规则六边形、类似于菱形或者类似于矩形。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内部区域周边与外部区域周边是类似的形状。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内部区域和/或外部区域内,大多数加热器是被配置在三角形网格、六边形或矩形网格上。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内部区域加热器的总数量超过外部区域加热器的总数量。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内部区域加热器的总数量超过外部区域加热器的总数量的至少50%。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至少5个内部区域加热器是被分散贯穿所述内部区域。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至少5个或至少7个或至少10个外部区域加热器是定位为围绕外部区域的周边。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至少三分之一到至少一半的内部区域加热器不是定位在内部区域周边上。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每个内部区域周边与每个外部区域周边的纵横比是至少2.5。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每个内部区域周边与每个外部区域周边的纵横比是最大10。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每个内部区域周边与每个外部区域周边的形状是类似于矩形。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至少5个或7个或9个加热器是分散在内部区域的周边和/或外部区域的周边的周围。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至少10个加热器是分布为贯穿内部区域。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内部区域的大多数加热器是电加热器,而在外部区域内的大多数加热器是熔盐加热器。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内部区域的至少2/3或至少3/4的加热器是电加热器,而在外部区域内的至少2/3的加热器是熔盐加热器。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被配置为调节加热器操作时间,以致平均起来,加热器在外部区域在一半最大功率水平上的操作时间是加热器在内部区域内的操作时间的至少两倍。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被配置为调节加热器操作时间,以致平均起来,外部区域加热器在一半最大功率水平上操作时间是内部区域加热器的操作时间的至少两倍。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被配置为调节加热器操作时间,以致平均起来,外部区域加热器在一半最大功率水平上操作时间是内部区域加热器的操作时间的至少三倍。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平均内部区域加热器间距是最大20米或最大10米或最大5米。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内部区域的面积是最大1平方公里。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内部区域的面积是最大500平方米。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器是被配置为诱导贯穿包括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的整体的裂解。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器是被配置为加热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的整体达到相同的均一的温度。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内部区域加热器和/或外部区域加热器和/或内部周边加热器和/或外部周边加热器之间,在间距的标准偏差与间距的平均值之间的比率是最大0.2。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有加热器具有相同的功率水平和/或相同的直径。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内部区域的面积与内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平方之间的比率是至少80或至少70或至少60或至少90。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沿着外部区域(或内部区域)的周边,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外部区域周边的长度的最大10%或最大7.6%或最大5%或最大4%或最大3%。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内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内部区域的面积的平方根的最大1/8或最大1/10或最大1/12。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最大30%或最大20%或最大10%的内部区域是由最接近的加热器取代,取代的长度极限等于内部区域的面积的最大1/4。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最大10%的内部区域是由最接近的加热器取代,取代的长度极限等于内部区域的面积的最大1/4。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长度极限是内部区域的面积的平方根的最大1/5。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内部区域和/或外部区域的纵横比是最大4或最大3或最大2.5。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中,在更大的纵横比与更小的纵横比之间的比率是最大1.5。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内部区域的周边和/或外部区域的周边的等周商是至少0.4或至少0.5或至少0.6。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内部区域的周边的凸形公差值是最大1.2或最大1.1。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加热器是被配置在内部区域内以致内部区域加热器是被展示在该区域的任意参考光线的方向的每个72度区段或者60度区段。
这里公开了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熔盐加热器与电加热器是被配置在地表下地层的目标部分内。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目标地层内,第一加热器是熔盐加热器,第二加热器是电加热器,第一加热器定位在距离第二加热器最大50米或最大20米或最大10米或最大5米处。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目标地层内,在相邻的熔盐加热器之间的平均分离距离是显著超过在相邻的电加热器之间的平均分离距离。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目标地层内,在相邻的熔盐加热器之间的平均分离距离是在相邻的电加热器之间的平均分离距离的2倍。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目标地层内,电加热器-熔盐加热器的相邻加热器对的平均加热器分离距离是显著超过所有电加热器的相邻加热器对的平均分离距离。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目标地层内,电加热器-熔盐加热器的相邻加热器对的平均加热器分离距离是所有电加热器的相邻加热器对的平均分离距离的2倍。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目标地层内,所有熔盐加热器的相邻加热器对的平均加热器分离距离是等于所有电加热器-熔盐加热器的相邻加热器对的平均分离距离。
这里公开了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被配置在所述地层的目标部分,所述目标部分被分为嵌套的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以致内部区域加热器与外部区域加热器是被分别分布在内部区域几何中心与外部区域几何中心的周围,在内部区域内的大多数加热器是电加热器,而在外部区域内的大多数加热器是熔盐加热器。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内部区域内的至少2/3的加热器是电加热器,而在外部区域内的至少2/3的加热器是熔盐加热器。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内部区域与外部区域分别具有凸形周边和,以致加热器被定位在内部区域周边与外部区域周边的所有多边形顶角上。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至少25个或至少50个或至少100个加热器被配置在所述目前区域内。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所述目标区域内的大多数加热器是电加热器或者熔盐加热器。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所述目标区域内的至少20%的加热器是电加热器。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目标区域具有最大500米或最大250米或最大100米的长度和宽度。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含烃地层是煤地层或油页岩地层或重油地层或沥青砂地层。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器是平行方向的,在这些加热器之间的距离是在垂直平面上测量的。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器是垂直方向的,在这些加热器之间的距离是在平行平面上测量的。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器是倾斜的,在这些加热器之间的距离是在倾斜平面上测量的。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公差参数是最大0.2或最大0.15或最大0.1。
这里公开了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对于配置在所述地下地层的嵌套的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的凸形上的多个加热器,操作这些加热器以原位生产烃类,以致:
iii.在生产的早期阶段,烃类流体是主要在内部区域产生的;以及
iv.在生产的后期阶段,在至少大多数烃类流体已经从内部区域产生之后,烃类流体是主要在围绕内部区域的外部区域内产生;
其中,至少一些需要用于在外部区域内上生产烃类流体的热能是通过热能从内部区域向外流动到外部区域来供应的。
这里公开了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对于配置在所述地下地层的N个嵌套的区域内的多个地表下加热器,N是整数,其值至少是2;对于由所述N个嵌套的区域所限定的N-1相邻区域对NZP的每个相邻的区域对,在由所述相邻的区域对NZP的更外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与由所述相邻的区域对NZP的更内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封闭区域比是在2至7之间;操作这些加热器以原位生产烃类,以致在半最大持续生产时间与半最大上升时间之间的时间比是至少4/3。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至少5%或至少10%的需要用于在外部区域内上生产烃类流体的热能是通过热能从内部区域向外流动到外部区域来供应的。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对于定位在外部区域的相对侧上的大多数位置的每个位置,至少一些需要用于在外部区域内上生产烃类流体的热能是通过热能从内部区域向外流动到外部区域来供应的。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对于分散在外部区域周围的大多数位置的每个位置,至少一些需要用于在外部区域内上生产烃类流体的热能是通过热能从内部区域向外流动到外部区域来供应的。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任何前述方法中,当少数烃类流体已经最多地从更内部区域中产生时,更内部区域之外的至少大多数外部区域加热器开始运作。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有加热器是预先设置的或预先钻探的加热器。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时间比是至少1.5或至少2。
这里公开了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操作分为N个嵌套的区域(N≥2)的加热器单元的加热器来产生烃类流体,其中,N是整数,其值至少是2;所述加热器单元被这样划分,以致对于由所述N个嵌套的区域所限定的N-1相邻区域对NZP的每个相邻的区域对,在由所述相邻的区域对NZP的更外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与由所述相邻的区域对NZP的更内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封闭区域比是在2至7之间;区域i表示第i个最里面的区域,其中i是正整数,其值等于最大的N;烃类流体的生产率具有这样的特征:一系列N区域特异性生产峰{峰1,……峰N},第1个峰即峰1表示在第i个区域即区域i内生产峰的时间,其中,对于从1至N的每个i,在爬升到第(i+1)个峰即峰i+1所需时间与爬升到第i个峰即峰i所需时间之间的时间比是等于第(i+1)个区域即区域i+1的面积与第i个区域即区域i的面积之间的区域面积比。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用于处理含烃地层的一部分原位热处理系统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11、15-16E、17-18、21A-21H、22-23、24A-24B、25-28和30-37显示了根据多个不同实施例所述的原位加热器模式。
图12E、13A-13G、14A-14H显示了操作加热器和/或生产井的方法。
图12A-12D显示了用于双水平加热器单元的生产函数。
图16F图解地说明了用于双水平加热器单元的生产函数。
图21I显示了用于单水平、双水平、三水平和四水平的加热器单元的标准化的加热器密度和平均加热器效率。
图19显示了对于根据另一个简化的实施例所述的嵌套的生产单元和间距的生产单元的商业化开发的贴现现金流量分析。
图20A和图20B分别显示了电加热器和熔盐加热器。
图29A-29C显示了候选形状和凸的形状。
图38-40显示了控制装置与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简便,在这里的说明书的内容中,展示了多种不同术语。在这方面来说,这里提供了显式或隐式的定义,或者在本申请的其他地方提供,这些定义是在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定义和用法。而且,这样的定义是以最广泛的可能含义和用法来构成的。
以下的说明书总体上涉及用于在地层中处理烃类的系统与方法。这样的地层可被处理以产生烃类产物、氢和其他产物。
除非另外特别说明,对于本说明书,当两个量QUANT1和QUANT2是互相“约”等于或者互相“基本等于”时,这些量是要么精确地等于,要么是指在(i)这两个量的最大值MAX(QUANT1,QUANT2)与(ii)这两个量的最小值MIN(QUANT1,QUANT2)之间的“量比”为最大1.3。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这个量比是最大1.2或最大1.1或最大1.05。在本说明书中,“约”等于与互相“基本等于”是可交替使用的,具有相同的含义。
“约公差参数(about-tolerance-parameter)”管理在“约等于”的两个量之间的最大允许偏差的上限。“约公差参数”是被定义为在前面段落定义的“量比”和1之间的差。因此,除非另外特别说明,“约公差参数”的值是0.3——也就是,前面段落的“量比”是最大1.3。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约公差参数”是0.2(也即是,前段的“量比”是最大1.2或0.1或0.05)。需注意的是,“约公差参数”是一个全局性参数——当约公差参数是X时,互相“约”或“基本”等于的所有量具有的“量比”是约1+X。
除非另有特别说明,如果加热器(或加热器井)是被设置为“围绕”一个“候选”区域(例如,内部区域或外部区域或外部区域周围(OZS)附加区域)的几何中心,则对于每个“参考光线方向”(也就是从原点发出的光线的方向),加热器(也就是,加热器模式是被定义在地下地层的横截面内的几何中心)是被展示在候选区域的所有四个象限(即90度区域),其中,“原点”是由“候选区域”的几何中心所定义的。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对于每个“参考光线方向”,加热器是被展示在“候选区域”的每72度区域或者每60度区域或每45度区域。
如果加热器(或加热器井)是被设置为“围绕”一个“候选”区域的周边,则它们是被设置为“围绕”候选区域的几何中心并在这些候选区域的周边上。
形状的“纵横比”是指在它的长维度与它的短维度之间的比率。
在减少加热系统、装置和方法的热输出的上下文中,术语“自动地”是指这样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功能,它们是以特定方式运行而无需采用外部控制(例如,外部控制器可以是温度传感器和反馈环、PID控制器或可预测的控制器)。
目标或区域的“几何中心(centroid)”是指在目标或区域的所有点的算术装置。除非另外特别说明,几何中心是特别的或实际计算的“目标”或“区域”是指目标或区域的二维横截面(例如,地下地层的区域)。“加热器”或加热器井的“几何中心”是该加热器或加热器井的“横截面”的“几何中心”——也就是,在特定位置。除非另外特别说明,这个横截面是在这样的平面,“加热器模式”(也就是,对于加热器和/或加热器井)是被限定在该平面内。
目标或区域是“凸的”,如果对于在该目标或区域内的每对点,在直线区域的每个点也是在该区域或目标内。如果由闭合曲线所封闭的区域是凸的,封闭曲线(例如,二维区域的周边)是“凸的”。
加热器“横截面”可沿着它的中轴变动。除非另有特别说明,加热器“横截面”是这样的平面的横截面,“加热器模式”被限定在该平面内。
术语“位移”是与“距离”可替代使用的。
在某个位置与加热器之间的“距离”是在该位置与加热器的“几何中心”(也即是,在限定“加热器模式”的平面内的加热器横截面的“几何中心”)之间的距离。“在多个加热器之间的距离”是在它们的几何中心之间的距离。
“地层”包括一个或多个含烃层、一个或多个非烃层、过度上覆岩层和/或下伏岩层。“含烃层”是指在地层中含有烃类的层。含烃层可包含非烃物质和烃类物质。“上覆岩层”和/或“下伏岩层”包括一个或多个不同类型的不透水的材料层。例如,上覆岩层和/或下伏岩层可包括岩石、页岩、泥岩,或湿/紧的碳酸盐。在原位热处理方法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上覆岩层和/或下伏岩层可包括含烃层或相对不渗透的含烃层,在原位热处理过程中不受温度影响而导致上覆岩层和/或下伏岩层的含烃层的显著特征改变。例如,下伏岩层可包含页岩或泥岩,但在原位热处理过程中,下伏岩层不允许加热到熔解温度。在一些例子中,上覆岩层和/或下伏岩层也可有一些渗透性。
“地层流体”是指在地层中出现的流体,可包括熔解的流体、合成气体、活化的烃类和水(蒸汽)。地层流体可包括烃类流体和非烃类流体。术语“活化的流体”是指在含烃地层内的流体,它能够流动,作为地层的热处理的结果。“生产的流体”是指从地下地层移出的流体。
“热源”是指通过热传导和/或辐射热传递将热量提供到至少一部分地层的任何系统。例如,热源可包括:诸如绝缘导体的电加热器、延长的部件,和/或在管道内设置的导体。热源也可包括通过在地层外部或在地层内燃烧燃料来产生热的系统。这些系统可以是表面燃烧器、下孔气体燃烧器、无焰分布燃烧器和自然分布燃烧器。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被提供的热或者在一个或多个热源中产生的热可以由其他能源来供应。其他能源可以直接加热地层,或者该能源可被供应到传输介质再直接或间接地加热地层。需要明确的是,将热供应给地层的一个或多个热源可采用不同的能源。因此,例如,对于给出的一些热源,可从电阻加热器供应热量,一些热源可从燃烧中提供热量,另一些热源可从一个或多个其他能源(例如,化学反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或其他可再生能源)中提供热量。化学反应可包括放热反应(例如,氧化反应)。热源也可包括加热器,它提供热给接近和/或围绕加热位置(例如加热器井)的区域。
“加热器”是指用于在井内或接近井口区域产生热量的任何系统或热源。加热器可以是但不限于:电加热器、燃烧器(例如,气体燃烧器)、流过热传输流体(例如,熔盐或熔金属)的管道、与在地层中或产自地层中的物质进行反应的燃烧器,和/或它们的组合。除非另外特别说明,“加热器”包括延长的部分,该部分具有比横截面尺寸更大的长度。“加热器”的一个例子是“熔盐加热器”,它主要通过在流入的熔盐与地下地层之间的热转变来加热地下地层。
“加热器模式”描述了在地下地层的平面内的加热器的相对位置。
“重烃类”是粘性烃类流体。重烃类可包括高粘性的烃类流体,例如:重油、沥青和/或柏油。重烃类可包括碳和氢,以及小浓度的硫、氧和氮。在重烃类中也可存在痕量的附加元素。重烃类可通过API重度来分类。重烃类通常具有低于约20°的API重度。例如,重油通常具有约10-20°的API重度,而沥青通常具有低于约20°的API重度。重烃类的粘度通常是大于约100厘泊,在15℃。重烃类可包括芳香族或其他杂环烃类。
“烃类”总体上被定义为主要由碳和氢原子形成的分子。烃类也可包括其他元素,例如但不限于:卤素、金属元素、氮、氧和/或硫。烃类可以是但不限于:油母质、沥青、焦沥青、油、天然矿物蜡和沥青岩。烃类可以被定位在土地里的矿物岩石,或邻近于该矿物岩石。岩石可包括但不限于:沉积岩、砂、硅酸盐、碳酸盐、硅藻土,和其他多孔介质。“烃类流体”是包含烃类的流体。烃类流体可包括、夹带、或被夹带在非烃类流体中的烃类,例如氢、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化硫、水和氨。
“原位转变方法”是指从热源加热含烃地层的方法以升高至少一部分地层的温度高于熔解温度以致在该地层中产生熔流。
“原位热处理方法”是指以热源加热含烃地层的方法,以升高至少一部分地层的温度,导致活化的流体、减低粘度和/或含烃物质的热解,以致活化的流体、减少粘度的流体和/或热解的流体是在地层中产生。
对于本发明,封闭曲线(例如多边形)的“等周商”是在(i)4π与由封闭曲线所封闭的区域的产物和(ii)封闭曲线的周边所封闭的平方之间的比率。
“油母质”是已经通过天然降解而转变得到的一种固体的、不可溶的烃类,它主要包含:碳、氢、氮、氧和硫。煤和油页岩是包含油母质的典型材料样本。“沥青”是一种非结晶的固体或粘性的烃类物质,它可被溶解于二硫化碳。“油”是一种含有凝析油的混合物的流体。
当内部区域加热器或在内部区域周边上的某一点是“定位为远离”外部区域的周边时,这意味着:“定位为远离”的内部区域加热器(或者“定位为远离的内部区域周边点”)是离开外部区域周边至少一个极限距离。除非另外特别说明,“极限差别”是内部区域平均加热器间距的至少一半。
烃类流体的“生产”是指热生成烃类流体(例如,从油母质或沥青)以及从地下地层通过生产井移出该流体。
“热解”是由于施加热而打断化学键。例如,热解可包括:仅通过热而将化合物转变为一个或多个其他物质。热可被传输到地层的一个部分以导致热解。
“热解流体”或“热解产物”是指在烃类的热解过程中产生的流体。由热解反应产生的流体可与在地层中的其他流体混合。该混合物可被视为热解流体或热解产物。正如这里所使用的,“热解区域”是指一定体积的地层(例如,相对可渗透的地层,例如沥青砂地层),它可被反应或反应以形成热解流体。
除非另外特别说明,当第一量QUANT1“显著超过”第二量QUANT2,在(i)这两个量的最大值MAX(QUANT1,QUANT2)和(ii)这两个量的最小值MIN(QUANT1,QUANT2)之间的比率是至少1.5。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这个比率是至少1.7或至少1.9。
除非另外特别说明,“显著多数”是指至少75%。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显著多数”可以是至少80%或至少85%或至少90%。
“热重叠”是指从两个或更多热源提供热给选择的地层区域,以致至少在热源之间的一个位置的地层的温度是由热源影响的。
“沥青”是粘性烃类,总体上在15℃具有大于约10,000厘泊的粘度。沥青的特别重量是大于1.000。沥青可具有小于10°的API重度。
“沥青砂地层”是这样的地层,其中,烃类是主要以重烃类和/或沥青的形式存在,被夹带在矿物颗粒框架或其他主机岩性(例如,砂或碳化物)。砂地层的例子包括这样的地层,例如Athabasca地层、Grosmont地层和皮斯里弗地层,所有三种地层都在加拿大亚伯达;以及在委内瑞拉的奥里诺科河内的Faja地层。
“热传导流体”包括在标准温度和压力(STP)(0°和101.325kPa)下具有比空气更高热导性的流体。
“热传导性”是一种物质的特性,它描述了热流在稳定状态下的速率,在材料的两个表面之间,对在这两个表面之间的给出的温度差。
层的“厚度”是指层的横截面的厚度,其中,该横截面通常是该层的一个面。
“U形井眼”是指从地层中的第一开口延伸的井眼,穿过至少一部分地层,从在地层中的第二开口穿出。在本文中,井眼可以是仅大致为“V”或“U”形,需理解的是,对于被认为是“U形”的井眼,该“U”的“腿”不需要互相平行,也不需要垂直于“U”的“底部”。
“升级”是指提高烃类的质量。例如,升级重烃类可导致增加重烃类的API重度。
“减低粘度”是指在热处理过程中解开流体中的分子,和/或在热处理过程中将大分子打断成为小分子,这样导致流体的粘度下降。
“粘度”是指在40°的运动粘度,除非另外特别说明。粘度是通过ASTM方法D445来测定的。“VGO”或“真空气油”是指沸点范围分布在343°与538°的烃类,压力为0.101MPa。VGO含量是由ASTM方法D445来测定的。
术语“井眼”是指通过钻探地层或将管道插入地层而在地层中形成的孔。井眼可具有圆形横截面,或另一种横截面形状。正如这里所采用的,术语“井”和“开口”都是指在地层中的开口,可与术语“井眼”替代地使用。
可以多种方法来处理地层以生产许多不同的产品。在原位热处理过程中,可在不同阶段或采用不同方法来处理地层。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地层的一个或多个区域进行溶解采矿以便从这些区域去除可溶性的矿质。可在原位热处理过程之前、之中或之后进行溶解采矿。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被溶解采矿的一个或多个区域的平均温度可被保持在低于约120℃。
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加热地层的一个或多个区域以从这些区域中去除水,和/或从这些区域中去除甲烷和其他挥发性烃类。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去除水和挥发性烃类的过程中,平均温度可从环境温度上升到低于约220°。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加热地层的一个或多个区域至允许在地层中移出烃类和/或减少烃类粘度的温度。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地层的一个或多个区域的平均温度是升高到在这些区域中烃类的活化温度(例如,升高到100°至250°、120°至240°或150°至230°的温度范围)。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加热一个或多个区域到允许在地层中热解反应的温度。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地层的一个或多个区域的平均温度是升高到在这些区域中烃类的热解温度(例如,升高到230°至900°、240°至400°或250°至350°的温度范围)。
以多个热源加热含烃地层可围绕热源建立热梯度,以致以期望的升速升高在地层中的烃类的温度到期望的温度。温度升高到期望产物的活化温度范围和/或热解温度范围的速率可影响从含烃地层中生产烃类流体的质量和数量。缓慢升高地层温度到活化温度范围和/或热解温度范围可从地层中生产高质量、高API重度的烃类。缓慢升高地层温度到活化温度范围和/或热解温度范围也可移出在地层中存在的大量烃类作为烃类产品。
在原位热处理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加热一部分地层到想要的温度,代替缓慢升温到某个温度范围。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期望温度是300°、325°或350°。其他温度也可被选择为期望温度。
来自热源的热重叠使得在地层中相对较快地和有效地建立期望温度。从热源将能量输入到地层中可被调节以维持地层中的温度在期望的温度。
活化产品和/或热解产品可从地层中通过生产井而生产出来。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区域的平均温度被升高到活化温度,烃类从生产井中生产出来。在生产之后,一个或多个区域的平均温度被升高到热解温度,由于活化温度低于选择的值。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区域的平均温度被升高到热解温度,在达到热解温度之前无需显著的生产。地层流体包括可通过生产井生产的热解产品。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活化和/或热解之后,一个或多个区域的平均温度被升高到足够使得合成气体产生的温度。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烃类可被升温到足够使得合成气体产生的温度,无需在达到该温度之前有显著生产。例如,合成气体可在以下温度范围产生:约400°至约1200°、约500°至约1100°,或约550°至约1000°。合成气体产生的流体(例如,蒸汽和/或水)可被引导进入这些区域中以产生合成气体。合成气体可从生产井中被生产出来。
溶解采矿、除去挥发性烃类和水、活化烃类、热解烃类、产生合成气体,和/或其他过程可在原位热处理过程中被执行。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原位热处理过程之后,可进行一些工艺。这些工艺包括但不限于:从已处理的区域中恢复热、将流体(例如,水和/或烃类)存储在之前处理的区域,和/或在之前处理的区域中隔绝二氧化碳。
图1显示了用于处理含烃地层的一部分原位热处理系统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原位热处理系统可包括障碍井1200。障碍井被用于形成围绕处理区域的障碍。该障碍阻止流体流入和/或流出处理区域。障碍井包括但不限于:降水井、真空井、捕获井、注入井、灌浆井、冷冻井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障碍井1200是降水井。降水井可移除液体水和/或阻止液体水进入将被加热的地层部分,或流入正被加热的地层。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显示障碍井1200仅沿着加热器源1202的一侧延伸,但这些障碍井通常环绕所采用或将被采用的所有热源1202,以加热地层的处理区域。
热源1202是被设置在至少一部分的地层中。热源1202可包括加热器,例如绝缘导体、管内导体的加热器、表面燃烧器、无焰分布燃烧器,和/或自然分布燃烧器。热源1202也可包括其他类型的加热器。热源1202可提供热到至少一部分的地层以加热在地层中的烃类。可通过供应管线1204将能源供应到热源1202。供应管线1204可以是不同结构的,取决于热源的不同类型或用于加热地层的热源。用于热源的供应线1204可供电到电加热器,可供煤气到燃烧器,或者可传输热交换流体,该流体在地层内循环。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用于原位热处理的电可由核电厂供应。核能的使用可降低或消除从原位热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
当加热地层时,输入到地层的热量可导致地层膨胀和地质运动。可在降水过程之前、同时或期间打开热源。计算机模拟可对地层建模以响应加热。该计算机模拟可被用于开发用于激活在地层中的热源的模式和时间顺序,以致地层的地质运动不会反作用于在地层中的热源、生产井和其他设备的功能性。
加热地层可导致在地层的渗透性和/或多孔性的增加。增加渗透性和/或多孔性会导致在地层中的质量的降低,因为蒸发和除去水、移除烃类,和/或产生碎片。由于地层的渗透性和/或多孔性的增加,流体可更容易地在地层的加热部分中流动。在地层的加热部分的流体可移动相当大的距离,因为增加了地层的渗透性和/或多孔性。相当大的距离可以是超过1000米,取决于多种因素,例如地层的通透性、流体的特性、地层的温度和允许流体移动的压力梯度。流体在地层中流动相当大距离的能力使得生产井1206能在地层中分开相当远的间距。
生产井1206被用于从地层中移除地层流体。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生产井1206包括热源。在生产井中的热源可在生产井中或生产井附近加热地层的一个或多个区域。在原位热处理过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每米生产井从生产井供应给地层的热量是少于从每米热源加热地层的热源施加到地层的热量。从生产井应用到地层的热可增加邻近于生产井的地层通透性,通过蒸发和移除邻近于生产井的液相流体,和/或通过大碎片和/或小碎片的形成以增加邻近于生产井的地层的通透性。
多于一个热源可被定位在生产井中。当来自邻近热源的热重叠时,在生产井的低位的热源可被关闭,足以加热地层,并抵销由于加热地层所提供的效益。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生产井的低位的热源被关闭之后,在生产井的高位的热源可维持打开。在生产井的高位的热源可抑制地层流体的凝聚和回流。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生产井1206中的热源允许气相从地层中移除地层流体。在生产井中加热或通过加热井加热,将会:(1)当生产流体从靠近所述覆盖层的生产井中移动时,抑制该生产流体的凝聚和/或回流;(2)增加输入到地层的热量;(3)提高生产井的生产速度,与没有热源的生产井相比;(4)抑制在生产井内的高碳数化合物(C6烃类或以上)的凝聚;和/或(5)增加在所述生产井或接近于所述生产井的地层渗透率。
在地层中的地下压力可以对应于在地层中产生的流体压力。当在地层的加热部分的温度增加时,在该加热部分中的压力也会增加,导致原位流体的热膨胀,增加流体的生成和水的蒸发。控制从地层除去流体的速率可允许对在地层中的压力进行控制。在地层中的压力可在多个不同位置被确定,例如在生产井或者生产井的附近,或者在热源或者热源的附近,或在监视井处。
在一些含烃地层中,从该地层中生产烃类是被抑制的,直到在地层中的至少一些烃类已经被活化和/或被热解。当地层流体是选择的质量时,该地层流体可以从该地层中被生产出来。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选择的质量包括:API比重为至少约20°、30°或40°。直到至少一些烃类被活化和/或被热解才抑制生产,这样可以增加重质烃类转化为轻质烃类的量。抑制初始生产可以最小化从生产重质烃形成。重质烃类的大量生产会需要昂贵的设备和/或减少生产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含烃地层中,在地层中的烃类可以在该地层的加热部分中已经产生渗透性之前被加热到活化和/或热解温度。初始缺乏渗透性可以抑制产生流体输送到生产井1206。在初始加热过程中,在地层中的流体压力会在接近热源1202处增加。增加的流体压力可通过一个或多个热源1202而被释放、监控、改变和/或控制。例如,所选择的热源1202或分离卸压井可包括泄压阀,该阀允许从地层中除去所形成的一些流体。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由活化流体、热解流体或其它流体在地层中膨胀所产生的压力会增加,虽然开放途径或生产井1206或任何其它压力槽在地层中尚未存在。可使该流体压力向地压压力增加。当流体达到地压压力时,在含烃地层中会形成破裂。例如,可从热源1202都在地层的加热部分中的生产井中1206形成破裂。在加热地层中破裂的产生可缓解在部分内的一些压力。在地层中的压力可能必须被保持为低于所选择的压力以抑制不想要的生产、覆盖层或下伏层的破裂,和/或焦化在地层中的烃类的焦化。
在达到活化温度和/或热解温度之后,以及允许从地层进行生产时,在地层内的压力可被变化为改变和/或控制地层流体的成分的生产,控制可凝聚流体相比于在地层流体中不可凝聚的流体的百分比,和/或控制被生产出来的地层流体的API重度。例如,降低压力可导致生产更大的可凝聚流体成分。可凝聚流体成分可以含有较大百分比的烯烃。
在一些原位热处理方法的具体实施例中,在地层中的压力可以保持足够高以促进API重度大于200的地层流体的生产。在地层中保持增加的压力可以在原位热处理过程中抑制地层的沉降。保持增加的压力可减少或消除对于在地表压缩地层流体以将流体在收集管传输到处理设施的需求。
维持在地层的加热部分所增加的压力可令人惊奇地使得能大量生产品质提高和相对低分子量的烃类。压力可被保持以致所生产的地层流体具有在所选择的碳数之上的最小量的化合物。所选择的碳数可以是最大25、最大20、最大12或最大8。一些高碳数的化合物可以在地层中在蒸汽中夹带,可以用蒸气从地层中移除。保持在地层中所增加的压力可以抑制在蒸汽中的高碳数的化合物和/或多环烃化合物的夹带。高碳数的化合物和/或多环烃化合物可以保持在地层的液相中显著较长的时间。该显著较长的时间可以提供足够时间使化合物热解以形成低碳数化合物。
相对低分子量烃类的生产被认为是部分由于在含烃地层的一部分中氢气的生成和反应。例如,保持增大的压力可以使在热解过程中产生的氢气进入在地层中的液相。加热所述部分至在热解温度范围内的温度可以热解在地层中的烃类以生成液相的热解流体。所产生的液相热解流体成分可以包括双键和/或自由基。在液相中的氢(H2)可以减少所产生的热解液的双键,从而减少从所产生的热解液潜在的聚合或长链化合物的形成。此外,H2也可中和在所生成的热解流体中的自由基。H2在液相中可以抑制所产生的热解流体的互相反应和/或与在地层中的其它化合物的反应。
从生产井1206中生产的地层流体可以通过收集管道1208而被输送到处理设施1210。地层流体还可以从热源1202中生产。例如,流体可以从热源1202产生以控制在邻近于所述热源的地层中的压力。从热源1202产生的流体可通过管子或管道而被输送到收集管道1208,或者所产生的流体可以直接通过管子或管道而被直接输送到处理设施1210。处理装置1210可包括:分离单元、反应单元、升级单元、燃料单元、涡轮,储存容器和/或其它用于处理所产生的地层流体的系统和单元。所述处理设施可以从地层所生产的至少一部分烃类中形成运输燃料。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运输燃料可以是喷射燃料,例如JP-8。
当地层流体从地层通过生产井被生产时,该地层流体可以是热的。热地层流体可以在水溶开采过程和/或在原位热处理过程中被生产出来。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可采用从地层中生产的流体来发电。在原位处理过程之后,从该地层中重新获得的热还可被用于发电。所产生的电可被用于将能量供应到原位热处理过程。例如,所述电可被用于电能加热器,或被用于对制冷系统供电,或维持低温屏障。可采用卡林纳循环、朗肯循环或其它热力循环来发电。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用于发电的循环的工作液是氨水。
图2A-2E显示了在例如油页岩、焦油砂、含沥青碳酸盐、纤杆沸石或含重质油的硅藻土的含烃地下地层的横截面(例如,水平或垂直或倾斜的横截面)中的加热器220的模式。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每个加热器(例如,在加热器井内)包括细长部分,它具有长轴/中轴,本地地垂直于地下地层的横截面。在图2A-2D内的每个点220代表在由地下横截面所定义的平面内的各个延长的加热器的横截面的位置。图2A-2D的加热器空间模式或任何其他实施例的加热器模式,可发生在地下地层内的任何深度,例如,在地表下面的至少50米或至少为100米或至少150米或至少250米或更深的地方。
在图2A-2E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含烃地层的横截面的嵌套的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内,加热器220是分别被设置为相对较高和较低的空间密度(以及较短的和较长的加热器间距)。在图2A-2D所示的特定实施例中,(i)19个内部区域加热器226是被设置为较高密度(在相邻加热器之间的间距较短)但在内部区域210内,并围绕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即称为“内周边”),以及(ii)12个外部区域加热器228是被设置为较低密度(在相邻加热器之间的间距较长)但在外部区域214内,以致被分布为围绕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在图2A-2E所示的非限制性实施例中,在外部区域214中,(i)所有外部区域加热器是被分布为围绕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以及(ii)在内部区域周边204与外部区域周边208之间的区域是相对缺乏加热器。
由于加热器模式是被限定在地下地层的二维横截面内,术语“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是指地下地层的二维横截面的部分。由于这些加热器模式是被定义在地下地层的二维横截面内,多种不同的加热器位置相关的空间特性,例如加热器间距、密度、“到加热器的距离”,也被定位在地层的二维横截面平面内。
对于本发明,“内部区域”210是指由它的周边204所封闭的整个区域。“外部区域”214是指以下的整个区域:(i)内部区域210之外;(ii)由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所封闭。
正如下面将要讨论的,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以及在这里所公开的其他实施例中,在图2A-2E所示的非限制性实施例中所示的加热器模式可有利于所需的最小数量和/或基本上最小数量的加热器220,以快速达到在地下地层中的烃类流体的相对缓慢的稳态生产率。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加热器操作的初始阶段中,在较小的内部区域210中的地下地层加热相对较快,这是由于该区域中的高的空间密度和短的加热器间距。这个高的空间密度可促进在内部区域210内的烃类生产,在烃类生产的较早阶段期间,当在内部区域210内的平均温度超过(例如,显著超过)在外部区域214内的平均温度。在操作的后期阶段期间,(i)由外部区域加热器提供的热与(ii)从内部区域210到外部区域214的热能的外流的结合可加热外部区域214。
正如下面将要讨论的(例如,参见图12A-12D),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可观察到两个区分的“生产峰”——早期内部区域生产峰310和后期外部区域生产峰330。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这些生产峰共同地贡献于在“合并”(也就是,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的合并)区域内的“整体”烃类生产率,以致:(i)相对快速地倾斜上升,由于所述内部区域峰(也即是,具有“快升时间”);以及(ii)被维持在近稳定速率长的时间。
对于本发明,“内部区域周边204”或者“内部周边204”在内部区域210与外部区域214之间形成边界,内部周边被认为是内部区域210的一部分。在图2A-2E所示的实施例中,位于“内六角”204上的12个加热器是内部区域加热器226。“外部区域周边208”或“外周边208”形成在外部区域214与该外部区域之外的“外部位置”被认为是外部区域214的部分。术语“内部区域周边204”和“内部周边204”是可替代使用的,并具有相同的含义;术语“外部区域周边208”和“外部周边208”是可替代使用的,具有相同的含义。
正如图2B所示,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是(i)嵌套的,以致外部区域214围绕内部区域210;(ii)共享共同的几何中心位置298;以及(iii)具有类似形状的周边204、208。在图2A-2E所示的实施例中,内部区域周边204与外部区域周边208都是规则六边形。在图2A-2E所示的非限制性实施例中,内部区域加热器226以精确均匀的间距s分散在整个所述内部区域内。在图2A-2E所示的实施例中,内部区域加热器226是被均匀设置在整个内部区域210的等边三角形网格上——每个三角形侧边的长度是s。
在外部区域214内,“平均加热器间距”是大约内部区域的平均加热器间距的两倍。沿着外周边208,加热器的相互距离是2s。对于定位在外周边208上的每对相邻的加热器,在内周边206上的第三加热器与一对相邻加热器的每个加热器的距离是2s。
在图2A-2E所示的实施例中,12个外部区域加热器被均匀分布在规则六边形外周边208的周围,以致在外周边208上的相邻加热器(i)的间隔距离是2s;以及(ii)相对于外部区域的中心298倾斜的角度是30度。
由内周边204所封闭的面积(即内部区域210的面积)是等于而由外周边208所封闭的面积(即“合并区域”的面积,它是内部区域210与外部区域214的总和)是等于或者由外部周边204所封闭的面积的4倍。外部区域214与内部区域210之间的面积比是3。
在内部区域210内的加热器空间密度明显超过在外部区域214内的加热器空间密度。正如下面参考图30将要讨论的,根据加热器空间密度的“油藏工程”定义,图2A-2E所示的在内部区域210内的密度是在外部区域214内的密度的三倍。
对于图2A-2E所示的实施例,加热器模式包括总共31个加热器。如果这些加热器都以内部区域210平均间距来钻井,将会需要总共61个加热器。与在内部区域210内以平均间距钻出所有加热器相比,图2A-2E所示的模式仅需要这些加热器的一半加热器。
在图2A-2E所示的实施例中,内部区域周边204和外部区域周边208均为规则六边形。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内部区域周边204和/或外部区域周边208的形状(因此,内部区域210和/或外部区域214的形状)是由加热器自身的位置所限定——例如,加热器的位置可以定义顶点的多边形的位置的周边。
例如,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内部区域210可以由一“簇”加热器在相对较高空间密度区域来限定,该较高空间密度区域是由加热器密度显著较低的区域所环绕。在这些实施例中,该簇加热器的边缘可限定在(i)内部区域210与(ii)外部区域214之间的边界(也就是,内部区域周边204),该边缘可观察到“密度降低”,加热器被安排在内部区域的相对较高密度的“簇”内。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外部区域周边208可由内部区域210之外的加热器的“环”(也就是,不必然是圆形)来定义,加热器分布在外部区域214的几何中心周围。相对于形成内部区域210的该簇加热器,该环可以相对较“薄”的。整体上,在定义外部区域周边208的加热器的这个“环”内的本地密度是相对较高的,相比于接近于该环的位置——也就是,在外部区域214内的位置(也就是,在内部区域214内远离内部区域周边204和外部区域周边208的“内部位置”)以及外部区域214以外的位置。
可替代地或附加地,内部区域周边204和/或外部区域周边208为多边形形状,它们被这样限定以致加热器(也就是,加热器模式被限定的地下的横截面内的几何中心)是被定位在周边204和208的所有多边形顶点上。需注意,否则,在此公开的任何加热器模式也可以是加热器井模式。这样,周边204和208可以是这样定义以致加热器井(也就是,在加热器模式被限定的地下的横截面内的几何中心)是被定位在周边204和208的所有多边形顶点上。
现在参考图2C。正如图2C所示,加热器(也就是,对于图2A-2E所示的非限制性实施例)是被标注为内部区域加热器226或外部区域加热器228。在图2A-2E所示的实施例中,19个加热器是内部区域加热器226,12个加热器是外部区域加热器228。正如图2C所示,加热器(也就是,对于图2A-2D所示的非限制性实施例)是被标注为:(i)“内部区域加热器的内部”230,定位在远离内部区域周边的内部区域210的“内部区域”;(ii)内部周边加热器232;(iii)外部区域加热器的内部234,定位在远离外部区域周边的外部区域214的“内部区域”;(iv)外部周边加热器236。在图2C所示的实施例中,有7个“内部区域加热器的内部”230、12个内部周边加热器232、4个外部区域加热器的内部234和12个外部周边加热器236。
在图2A-2E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是类似形状,且成形为规则六边形。
在图4A所示的实施例中,内部区域210与外部区域214是分别成形为菱形(也就是,“钻石形”菱形,具有相对的45°角)。在图4B和图7A-7B所示的实施例中,每个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是矩形的形状。在图2-3和图8-9所示的实施例中,每个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是类似规则六边形的形状。所述正六边形和菱形是“等边多边形”的例子——也就是,具有相等长度的边。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内部区域周边和/或外部区域周边是成形为类似于等边多边形。
在关于图4B的非限制性实施例中(或者关于任意其他实施例),内部区域210和/或外部区域214的纵横比是较大的——例如,至少5或至少10或至少50或至少100。
图2-11所示的加热器位置图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外部区域加热器228是主要位于或接近于外部区域周边。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这是与形成外部区域210的周边208的“加热器环”的特征一致的,以致在“加热器环”内的密度超过相邻位置的密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比较在图3中所示的加热器“位置”或“布局”与在图2A-2D中所示的加热器“位置”或“布局”。参见图2C,有7个“内部区域加热器的内部”230、12个内部周边加热器232、4个外部区域加热器的内部234和12个外部周边加热器236。在图2A-2D所示的实施例中,在(i)大量外部周边加热器236与(ii)大量外部区域加热器的内部234之间的比率是无限的。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这个比率是3。在不同的实施例中,这个比率可以是至少1.5或至少2或至少2.5或至少3。
在图2A-2C和图3-5所示的实施例中,生产井未被精确地画出。图2D显示了对于在地下地层的区域内的生产井的一个非限制性的布局方案,加热器根据图2A-2C所示的加热器模式被布置。图2E显示了加热器和生产井的与图2D相同的布局——然而,在图2E中,内部区域生产井被标注为224I,而外部区域生产井被标注为224O。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生产井在内部区域中的密度明显超过在外部区域中的密度。在图2D-2E所示的实施例中,相同数量的生产井是在每个区域中——然而,外部区域的面积是内部区域面积的3倍。采用“密度”的油藏工程学定义,对于图2D-2E所示的实施例,可能有12个加热器在内部区域210,有12个加热器在外部区域214。此外,3个生产井224I是在内部区域210,而3个生产井224O是在外部区域214。因此,在包括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中,在加热器与生产井之间的比率是4:1。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对于每个区域,在加热器与生产井之间的比率是2至6。
所述加热器和/或生产井也可被水平地钻出,或者它们可以是倾斜,或者是垂直、水平和倾斜的钻法的组合。水平钻法可以优选用于商业开发,这是由于较小的表面面积,因此降低基础设施的费用。
图5-6显示了附加的加热器模式。在图5B所示的实施例中,六个“中等区域”加热器的环的各个加热器是分别定位在内部区域210内,(i)在内部区域210的中心与内部区域周边204之间的大致中途;以及(ii)基本与内部区域中心298和在相邻六边形顶点之间的中点共线。因为加热器是被定位在内部区域中心298和六边形侧臂的中点位置处,六轮辐的“轮辐”模式可在图5B所示的例子中观察到。
在图2-4和图7-9所示的实施例中,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具有类似形状的周边204、208,共享一个共用几何中心位置,并共享共同的方向。在图8中,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以及它们的周边204、208)具有不同的方向。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内部区域几何中心298是偏离外部区域几何中心296。无论怎样,即使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内部区域210的几何中心298是定位在由外部区域周边208所封闭的区域的中央部分。
在图2-4和图7-9所示的实施例中,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具有类似形状的周边204、208。相反,在图5-6和图10-11所示的实施例中,内部区域周边204和外部区域周边208的形状是不同的。
这里公开的一些特征可被定义为关于在内部区域210或外部区域214内的“特征长度”。对于本发明,在地下地层的横截面区域内的“特征长度”是该区域的面积的平方根。因此,“特征的内部区域长度”是内部区域210的面积的平方根,“特征的外部区域长度”是外部区域214的面积的平方根。对于图2-3和图8-9所示的“规则六边形”例子,(i)内部区域210的面积是以致“特征内部区域长度”是约3.2s;(ii)外部区域214的面积是内部区区域210的面积的3倍,以致“特征内部区域长度”是约5.6s。对于图4A所示的“菱形”例子,(i)内部区域210的面积是以致“特征内部区域长度”是约3.7s;(ii)外部区域214的面积是内部区区域210的面积的3倍,以致“特征内部区域长度”是约6.4s。
需要明确的是,加热器通常是在加热器井内(例如,具有细长部分),这里公开的任何加热器的空间模式(和任何特征或其组合特征)也可以是加热器井网。
图2D所示的模式/布置的突出特征是生产井存在于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内。
在这些模式中,一个或多个生产井可被定位于内部区域内,和一个或多个生产井可被定位于外部区域内。生产井的数量和生产井在该区域内的位置可取决于多个物理和经济方面的考虑,包括但不限于:资源的通透性、储液器压力、加热井的密度、加热注入速率、流体流动途径,以及井的成本。例如,在生产井数量增加带来增加的成本与所导致的较低平均储油压力和较高油回收效率之间可以有所折衷。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生产井位置可以限定流体流动路径,靠近加热井的烃类流体的流量可能导致更多的热解或焦化,导致较低的油回收效率。诸如STARS(由计算机建模组有限公司开发的)的储层模拟程序可有利于确定在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中经济上优化的生产井的数量及位置。
在内部区域中需要一个或多个生产井,以便使得能从在内部区域中的接近的加热器间距中更早生产。更高压力可在内部区域中开发,除非一个或多个生产井被定位在内部区域中。
此外,在外部区域中需要一个或多个生产井,因为一旦内部区域已经基本上被热解,在外部区域中产生的烃类可以经历更多裂化和焦化,从流动途径直接朝一个或多个内部区域生产井流动。具有一个或多个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生产井的模式使得流体从内部区域流动外部区域的过程中发生热传送。这也提供了额外的操作灵活性以致在内部区域已经基本上被热解时,一个或多个内部区域生产井中可被关闭,以便促进热量从内部区域传送进入外部区域中。
在多种具体实施例中,涉及“加热器模式”的一些或全部以下特征(也即是特征的任意组合)可被观察到:
(A)加热器空间密度,在内部区域210内的密度显著超过在外部区域214聂的密度,和/或在外部区域214内“相邻加热器之间的平均间距”显著超过在内部区域210内的“相邻加热器之间的平均间距”,和/或在外部区域214内,到最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显著超过在内部区域210内到最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正如参见图12A-12D将在下面讨论的,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提供这个特征的加热器模式可以有用于促进含烃地层的油母和/或沥青变成在内部区域210中的烃类流体的转化率,以致在生产的较早阶段产生内部区域生产峰310,外部区域生产峰330仅在一定延迟后出现。
(B)内部区域加热器226和外部区域加热器228是各自“围绕”内部区域210的几何中心298和外部区域214的几何中心296来分布的。正如下面将要讨论的(参见图26A-26B),当加热器是“围绕”几何中心分布时,对于开始于几何中心(296或298)的位置上的“原点”的“参考光线”的每个方向,至少一个加热器是被定位(也就是,加热器横截面的几何中心是被定位)在由该原点/几何中心所限定的各个象限(也就是,每90度扇区)内。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加热器是被安排在内部区域210和/或外部区域214内,以致对于每个参考光线的方向,内部区域加热器226或外部区域加热器228是在内部区域或外部区域的每72°扇区上或每60°扇区上或每45°扇区上。
(C)外部区域加热器228是主要位于或靠近于外部区域周边208。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加热器在内部区域210内的较高密度导致热能从内部区域210向外流入外部区域214。外部区域加热器228是这样布置以致它们是主要位于或靠近于外部区域周边208,可便于热能的“向内流动”,以致至少部分地“平衡”热能从内部区域210向外流入外部区域214。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加热器是最稀疏地被设置在外部区域210的内部部分内,远离内部区域周边204和外部区域周边208。这可以有利于以所需方式减少需要生产烃类流体的加热器的数量。此外,在外部区域210的“中间部分”(也就是,距离两个周边204和208)内的相对缺乏加热器,这可延迟从外部区域210的这个中间部分的烃类生产,以及在作为一个整体的外部区域210。正如将在下面讨论的,参见图12A-12E,该延迟可有利于以显著的生产速率(例如,最大生产率的至少一半)持续较长时间的方式来生产烃类流体。
(D)在由外部周边208和内部周边204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比率是至少3或至少3.5和/或最多10或最多9或最多8或最多7或最多6或最多5或最多4.5和/或约4。在图2-4和图7-9所示的实施例中,这个比率是精确的4。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将加热器根据任何这些比例来安排加热器可有利于生产烃类以致总生产速率的上升速度相对较快(即短的上升时间),同时生产效率持续较长时间。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果该比值太小,则维持生产效率的时间量可以过短和/或加热器模式的热效率可被降低,因为从在外部区域210内的内部区域加热器再利用热能的减少。如果这个比例太大,例如可导致在烃类流体在内部区域210中快速生产之后,生产率的暂时减少。
(E)内部区域210的几何中心296是被定位于由外部周边208所包围的区域的中心部分——取决于图2-11的加热器模式的视觉检查,显然,对于所有这些加热器模式,这是真实的。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基本上定心内部区域在外部区域内,这有利于确保来自在内部区域210的加热器226的热能的较高部分是在外部区域214再利用,因此增加了该加热器模式的整体热效率。除非另外特别指明,当内部区域210的几何中心296是被定位于由外部区域周边208所包围的区域的中心部分时,内部区域210的几何中心296是在由外部区域周边208所包围的区域的三分之一部分。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内部区域210的几何中心296是在内部四分之一或内部五分之一或内部六分之一或内部十分之一内。
(F)在图2-11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与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之间没有接触。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至少30%或至少大部分区域周边204是位于远离外部区域周边214之处。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至少大部分或至少显著的大部分(即至少75%)的内部区域是被定位为远离所述加热器的外部区域周边208。
当内部区域加热器或在内部区域周边204上的一个点是定位为远离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这意味着定位远离内部区域加热器(或定位远离在内部区域周边204上的点)是从外部区域周边208替换为至少一个极限距离。除非另有说明,该极限距离是内部区域平均加热器间距的至少一半。
可替代地或附加地,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这个极限距离是至少:(i)内部区域平均加热器间距的至少2/3,和/或(ii)至少内部区域平均加热器间距,或(iii)至少在内部区域内(也就是,在内部区域210内的平均所有位置)到嵌套加热器的平均距离;和/或(iv)分割内部区域加热器的内部区域的面积的平方根的至少3倍(或至少4倍或至少5倍)。在图2-3所示的实施例中,内部区域的面积的平方根是3.2s,内部区域加热器的数量是19,因此是内部区域的面积的平方根的4倍是约0.51s。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内部区域的平方根的面积为3.8s,内部区域加热器的数量为25,因此内部区域的面积的平方根的四倍约为0.44s。
(G)内部区域210周边204和/或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是凸形或基本上凸形——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基本上凸形”参考下面图29的描述。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这可以有利于促进又定位在或靠近于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的内部区域加热器所产生的热量外流——例如,以致热量从位于或接近内部区域周边204的内部区域加热器向外流入外部区域214,并流向外部区域周边208,而不是向内流向内部区域210的几何中心296。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这提高了加热器模式的热效率。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候选形状是“基本上凸形”,如果由凸形最小包围的面积超过候选形状的面积最多20%或最多10%或最多5%。
对于本发明,无论东西(也就是,一个区域或一个封闭曲线,例如区域的周边)被描述为凸的,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它可以是“基本上凸的”。无论东西被描述为“基本上凸的”,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它可以是凸的。
(H)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和/或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的等周商是至少0.4或至少约0.5或至少0.6。在本发明中,封闭曲线的“等周商”是被定义为由闭合曲线,也就是所包围的面积的等周系数,其中,P是闭合曲线的周长,A是闭合曲线所包围的面积(例如,对于由周边204所限定的“封闭曲线”,内部区域210的面积,或者对于由周边208所限定的“封闭曲线”,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的面积的总和)。
(I)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和/或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的“纵横比”是最大5或最大4.5或最大4或最大3.5或最大3或最大2.5或最大2.0或最大1.5。形状的“纵横比”(也就是,形状或者它的周边包围的区域)涉及在它的较长尺度与它的较短尺度之间的比率。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具有类似和/或较低的纵横比,可有利于高效地再利用在外部区域214内的内部区域产生的热能和/或用于获取具有较快的上升时间和持续大量生产率的生产曲线。
(J)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和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具有共同的形状特征。在图2-4和图7-9所示的实施例中,内部区域周边204和外部区域周边208是相似的形状。这是不同于在图5-6和图10A-10B中所示的例子。尽管如此,在图10A-10B所示的实施例中,内部区域周边204和外部区域周边208基本上共享共同的纵横比(即较长尺度与较短尺度之间的比率)和/或基本上共享共同的等周商。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IPQINNER是内部区域210的等周商,IPQOUTER是外部区域214的等周商,MAX(IPQINNER,IPQOUTER)是IPQINNER与IPQOUTER的最大值,MIN(IPQINNER,IPQOUTER)是IPQINNER与IPQOUTER的最小值,而比率是最大3或最大2.5或最大2或最大1.75或最大1.5或最大1.3或最大1.2或最大1.15或最大1.1或最大1.05或最大1。
(K)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加热器“基本上均匀分布”在内部区域210和/或外部区域214。这可以允许更有效地加热内部区域210。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描述加热器横截面的位置的“加热器布局图”的视觉检查是足以指示当加热器是否“基本上均匀分布”在一个或多个区域。
可选地或附加地,加热器也可以这样分布以提供较低的“加热器间隔标准偏差”,相对于在一个或多个区域中的“加热器平均间距”。
在地下地层的任意区域内(例如,在内部区域210或外部区域214内),在该地层的区域内有许多“相邻加热器间距”——例如,在图22C中(也就是,在外部区域214中有36个间距(也就是,其中30个间距的值是2a,另6个间距的值是)),在外部区域210中有32个间距(也就是,所有36个间距的值是a)。在这个实施例中,在内部区域210中的平均间距刚好是a,而在外部区域214中的平均间距是还可以计算“标准偏差加热器间距”——在内部区域214中,该间距是零,而在外部区域中,“标准偏差加热器间距”是 6 ( 3 a - 1.95 a ) 2 + 30 ( 2 a - 1.95 a ) 2 36 ≅ 6 ( 0.048 a 2 ) + 30 ( 0.0025 a 2 ) 36 ≅ 0.363 a 2 36 = 0.1 a . 在图22C所示的实施例中,标准偏差间距的商和平均间距是约0.05。
在图5A和图24A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平均间距是在图5A和图25A中所示的实施例中,“标准偏差加热器间距”是 17 ( 3 a - 1.87 a ) 2 + 18 ( 2 a - 1.87 a ) 2 35 ≅ 17 ( 0.0196 a 2 ) + 18 ( 0.0169 a 2 ) 36 ≅ 0.135 a , 标准偏差间距的商和平均间距是约0.072。
在不同的具体实施例中,在标准偏差间距与平均间距之间的商是最大0.5或最大0.4或最大0.3或最大0.2或最大0.1。
(L)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加热器被分散在整个内部区域214,而不是局限于内部区域内的特定位置(例如周边204)——基于图2-11所示的加热器模式的视觉检查,显然,此特征对于所有这些加热器模式都是真实的。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这些加热器是根据平均加热器间距来分布的,该间距是“小的”,相比于内部区域210的一些“特征长度”——例如,在内部区域210内的平均加热器间距可以是内部区域210的面积的平方根的最大1/2或最大2/5或最大1/3或最大1/4。这个与内部区域210的特征长度相关的“靠近加热器”间距可以是有利于引导热能从内部区域加热器向外流,以致便于热量流入外部区域214。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i)大量内部区域加热器226的产品和在内部区域的平均间距的平方与(ii)内部区域的面积之间的比率是至少0.75或至少1或至少1.25或至少1.5。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至少10%或至少20%或至少30%或至少40%或至少50%的内部区域为“内部区域加热器230的内部”,定位在内部区域210内远离内部区域周边204。
(M)一个或多个生产井定位在内部区域210和/或外部区域214。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生产井(例如多个生产井)分别设置在内部区域和/或外部区域以有效地回收来自地下的烃类流体。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内部区域210中定位生产井有利于快速移出位于其中的烃类流体。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这有利于将生产井定位在内部区域的不同侧面上,以致便于烃类流体从地下地层快速和/或有效地移出。
当具有各自位置LOCPROD_WELL IZ1和LOCPROD_WELL IZ2两个内部区域生产井是在具有几何中心CENTIZ 298的内部区域210的“不同侧面上”,由这两个生产井穿过内部区域几何中心CENTIZ 298朝向的角度是至少90度(或者至少100度或至少110度或至少120度)。当具有各自位置LOCPROD_WELL OZ1和LOCPROD_WELL OZ2的外部、内部区域生产井是在具有几何中心CENTOZ 296的外部区域214的“不同侧面上”,由这两个生产井穿过外部区域几何中心CENTOZ 296朝向的角度 ∠ LOC PROD _ WELL OZ 1 CENT OZ LOC PROD _ WELL OZ 2 是至少90度。
当具有位置LOCPROD_WELL 1和LOCPROD_WELL 2的两个生产井是在具有几何中心CENTIZ 298的内部区域210的“不同侧面上”时,由这两个生产井穿过内部区域几何中心CENTOZ 296朝向的角度 ∠ LOC PROD _ WELL 1 CENT IZ LOC PROD _ WELL 2 是至少90度。
(N)大部分或基本大部分内的加热器上分布有内部区域214的三角形或矩形(例如正方形)或六边形模式。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这允许更有效地加热内部区域210;
对于在三角形加热器井模式上的相同的加热器间距,在恒定功率的所有操作,通过热传导加热地层至热解温度的时间tpyr约为:
tpyr~c D2 间距/D   (方程式1)
其中,D间距是在相邻加热井之间的间距,D是加热井的直径,而c是比例常数,它依赖于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率的形成。
如上所述,加热器以较高密度被部署在内部区域210中,以较低密度被布置在外部区域214中。类似地,在外部区域214中的“在相邻加热器之间的平均间距”显著超过在内部区域210中的“在相邻加热器之间的平均间距”。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内部区域210中热解油母所需的时间量(和/或进行任何其它原位烃生产工艺——例如,从沥青砂中生产烃类流体)是基本上小于在外部区域中的时间量,这是由于在内部区域210中相对较高的加热器密度和/或相对较小的加热器间距。
图12A-12D显示了说明性的生产函数,它们描述了根据一个示例的在地下含烃地层的烃类产率与时间的关系。可以预计的是,当采用两级加热器单元——例如,具有类似于图2D所示特征的两级加热器单元生产烃类时,可观察到共享在图12A-12D中所示的一个或多个特征的生产函数。
涉及两级加热器单元的多个示例性烃类生产函数是呈现在图12A-12D中。特别地,在以下区域的烃类流体生产率的时间依赖性:(i)内部区域210(参见内部区域产率曲线354);(ii)外部区域214(参见外部区域产率曲线358);(iii)定义为内部区域210与外部区域214的组合的“组合”区域——这相当于由外部区域周边208所包围的区域(参见组合区域产率曲线350),都根据这个示例性例子来展示。
由于在内部区域210中相对“接近的”加热器间距(即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在内部区域210中的加热器间距是在外部区域214中的加热器间距的恰好一半),在内部区域210中的温度比在外部区域214中的温度上升更快,以致加快在所述内部区域210中的烃类生产。相反,在外部区域214的大多数位置中,仅在显著的时间延迟之后才达到“烃生产温度”(例如热解温度)。
在图12A所示的例子中,内部区域产率峰310是在外部区域产率峰330之前出现的。在介于这两个峰之间的时间段内,可以观察到生产下降。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最小化和/或消除在生产下降——例如,通过控制(例如降低)内部区域加热器226的功率水平,相对于外部区域214中的加热器228的功率水平。
大致而言,当特定区域或区达到“烃类生产温度”时,出现产率峰——例如热解温度和/或在重油地层和/或富含沥青的地层和/或焦油沥青砂地层中烃类被活化的温度。
如图12A所示,函数358描述的在外部区域214内的生产峰330是在函数354描述的在内部区域210内的生产峰310之后出现的。因此,可以说,对于具有区域210和214(可以被写成{区域1,区域2},其中区域1是最内侧区域(或内部区域210),而区域2是最外侧区域(或外部区域210))的两级加热器单元,在时间{t1,t2}中分别观察到相继的生产峰{峰1,峰2}(在图12A中分别标记为310和330)。爬升到第i个峰即峰i所需的时间量是ti
对于图12A所示的实施例,(i)对于最内部区域即区域1(也就是内部区域210),爬升到生产峰即峰1(在图12中标示为310)所需的时间是(t1-t0);以及(ii)对于最内部区域210以外的区域(即外部区域214),爬升到生产峰即峰2(在图12中标示为330)所需要的时间是(t2-t0)。
在这两个量之间的峰爬升时间比是图12A的检测表明,对于图12A所示的实施例,这个爬升时间比是约3。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这种峰爬升时间比为约等于在较外部区域即区域2(即外部区域214)与较内部区域即区域1(即内部区域210)之间的面积比。对于图2D所示的例子,在(i)较外部区域即区域2(即外部区域214)的面积与(ii)较内部区域即区域1(即内部区域210)之间的“区域面积比”是3。因此,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对于多个内部区域即区域1(例如内部区域210)和多个外部区域即区域2(即外部区域214),它们的“区域面积比”是基本上等于它们的生产峰即峰1和峰2的“爬升时间”比。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至少部分是这样的,因为在较外部区域即区域2(即外部区域214)与较内部区域即区域1(即内部区域210)的加热器密度之间的“密度比”的倒数也是等于爬升时间比,也是约等于3。
在图12A和12D还显示了在“组合区域”(即在外部区域周边208内封闭的区域——这是内部区域210与外部区域214的组合)的烃类流体全部或总产率,由曲线350来描述,该曲线具有产率峰320,它在外部区域214的产率峰330之前出现。
组合区域烃类流体生产速率曲线350的检查表明:(i)类似于内部区域生产曲线354,组合区域生产曲线350上升较快,显示快速上升时间;(ii)“显著的”烃类产率(例如,最大生产率的至少一半)是持续较长时间。在图12A和12D所示的实施例中,在(i)持续生产时间SPT(也就是,生产率被持续维持在对于组合区域的最大生产率水平的一半之上的时间量)与(ii)对于组合区域的爬升时间RT之间的SPT/RT比是相对“大”的——例如,至少4/3或至少3/2或至少2。
对于本发明,“半最大烃类流体生产速率上升时间”或“半最大上升时间”是烃类流体生产达到它的最大产率的一半时所需的时间量,而“半最大烃类流体生产速率持续生产时间”或“半最大持续生产时间”是烃类流体生产速率被维持在它的最大产率的一半时的时间量。图12B、12C和12D分别显示对于内部区域210、外部区域214和“总”区域(也就是,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的合并)的速率曲线354、358和350。
在图12A-12D中,显示了生产下降(例如,发生在峰310之后和峰330之前)。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这种生产下降(或任何其它生产下降)也可在“半最大烃类流体生产速率持续生产时间”观察到,只要生产率维持在“半最大烃类流体生产速率持续生产时间”的最大产率的一半之上的整个时间段时。
较大的SPT/RT比可以描述以下情形:(i)烃类流体是仅在最小延迟之后从地下(例如,从油母或从沥青)中生产出来,使得在投资上获得相对较快的“回报”,而仅采用最小数量的加热器;以及(ii)烃类流体是以相对恒定的速率在相对延长的时间段内被生产出来。由于在烃类流体的速度相对恒定,在烃生产峰与对于组合区域的平均烃类生产峰之间的比是相对较小的。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需要用于烃类流体生产的基础设施的量和/或处理是至少部分由最大生产率来确定的。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烃类生产峰与对于组合区域的平均烃类生产峰之间的较小比率可减少用于烃类流体生产所需的设施的量和/或处理,具有最小量或接近最小量的预钻的加热器井。
需要重视的是,没有涉及示例性的产品函数的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可以改变这个函数的形状,例如,通过在不同的功率水平上运行加热器。
在图14A中还显示了生产的早期阶段980和后期阶段984。在生产的早期阶段980期间,烃类流体是主要在内部区域210生产出来;在生产的后期阶段984期间,类流体是主要在外部区域214生产出来。
图12是生产烃类流体的方法流程图。在步骤S1551中,井被钻入地下地层。在步骤S1555中,加热器被安装在加热器井内——应该理解的是,一些加热器可以在所有加热器井或生产井被钻出之前被安装好。
在步骤S1559中,操作预钻出的加热器以产生烃类流体,以致在半最大持续生产时间与上升时间之间的比率是至少4/3或至少3/2或至少7/4或至少2。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当至多最小量的内部区域烃类流体已经被产生时,至少大多数外部区域加热器开始操作。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此公开的任何加热器模式(例如,涉及两级加热器单元)可以是热高效的。特别地,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至少5%或至少10%或至少20%的用于外部区域烃类流体生产的热能是通过热能从内部区域210到外部区域214的向外迁移(例如,通过热传导和/或热传送)来供应的。
图13A至13F是一系列帧(帧1是在较早的时间,帧2在稍后的时间等)描述分别在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中在一个非限制实施例中在生产过程中在多个点实时的平均温度。初始,两个区域都处于低于近生产温度的低温。“近生产温度”是被定义为在烃类生产温度的30℃的温度内——例如,热解温度或活化烃类流体的活化温度。
在帧2-5中,在内部区域中的平均温度超过在外部区域中的平均温度,且热能向外迁移——例如,通过热传导和可选地通过热对流。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热能向外迁移,有利于需的热能,产生在外部区域214。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对于在外部区域的多个位置1098的热能的向外迁移——例如,在外部区域214的相对位置上的位置或者“围绕”外部区域214分布。
图13G显示了相关的方法。
正如下文中要讨论的那样(例如参见图14G),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有利于增加热向外迁移的速率,通过当在更内部区域的生产减少时,将传热流体(例如二氧化碳或水蒸气)注入内部区域。在步骤S1401、S1405和S1409中,内部区域被加热,烃类首先在内部区域生产出来,然后外部区域被加热。在步骤S1413中,(i)已经从内部区域210向外迁移到外部区域214的热能与(ii)来自外部区域加热器228的热能的组合足以加热外部区域214以在那里生产烃类流体。
现在参考图14A,它描述了内部区域加热器226(参见实线342)与外部区域加热器228(参见虚线340)的功率水平的时间依赖性,作为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的时间的函数。按照图14A,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当内部区域产率爬升和到达峰、保持约半最大水平以及仅“稍微”下降的时间周期内,内部区域的功率水平和外部区域加热器的功率水平与时间成函数关系。在这个期间,在内部区域内加热器功率水平下降的速率是被在外部区域内下降的速率更大。
在内部区域生产速率峰310之后,当内部区域产率下降期间,(i)至少一些内部区域加热器226被切断(例如,至少1/4或至少1/3或大部分的加热器),通过实线340的下降;以及(ii)外部区域加热器228继续以该恒定功水平工作,同时内部区域加热器226被关闭。因此,此时,内部区域加热器和外部区域加热器的平均功率之间的差值增加。
一旦在内部区域中生产速率已经下降到特定的极限(例如,最大生产率的至少30%或至少50%和/或最多90%或最多70%),这可表明,已经在大部分内部区域210中达到烃类流体生产温度(例如,导致活化流体、降粘,和/或热解含烃材料的温度,从而在地层中产生活化流体、降粘的流体和/或热解产生的流体)——例如,热解温度或用于活化烃类流体的温度,即使当外部区域214的显著部分(例如,至少30%的部分或大多数部分)是处于显著更冷的温度。本发明人所进行的研究显示:一旦该内部区域生产发生下降,所述内部区域加热器加速流体生产的能力会被显著地降低,进而所述内部区域加热器的全功率运行将会仅为边际效用,可以不判断能量“成本”。
正如在图14A中所示,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有利于关闭和/或减少对于内部区域加热器的功率,所述与外部区域,即使加热器继续工作在约相同的功率水平。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内部区域加热器226的功率水平是下降的,以响应在内部区域210中预测的或检测到的产率下降(例如,仅当少数烃类流体在外部区域214中产生时)。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内部区域加热器226是基本上被关闭或失活的——也就是,在在相对“短”时间量内功率水平减少至少50%。这个“短时间量”是在内部区域生产峰310与外部区域214的生产峰330之间的施加延迟的最大30%或20%或10%。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响应于在内部区域210所预测的或检测的产率下降,一个或多个内部区域加热器是被这样操作以致一个或多个内部区域加热器的功率水平以较快速率下降。这被显示在图14A中——此时,内部区域产率已经从峰速率下降X%,曲线342描述了内部区域加热器226的加热器功率水平,该曲线显示出拐点——在内部区域加热器226的功率水平下降时有增加的速率。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平均起来,外部区域加热器228在至少一半的最大加热功率水平工作的总时间量是显著超过内部区域加热器226的总时间量——例如,至少值为1.5的因子或至少值为2的因子或至少值为2.5的因子或至少值为3的因子或至少值为4的因子或至少值为5的因子或至少值为6的因子或至少值为8的因子。
一旦当内部区域加热器的功率可被降低,正如在图14B中所示,相关方法是描述在图14C中。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X值为至少5和最大95——例如,至少5或至少10或至少20或至少35或至少50和/或最多75或最多50或最多35或最多25或最多20。
正如图14D-14E所示,可以至少部分地限制流体在生产井中和/或关闭内部区域生产井(或限制在其中的地层流体的流动)。在图14E的实施例中,(i)内部区域加热器可以被关闭(或在输出功率出现突然下降),以及(ii)内部区域生产井也可被关闭和/或操作以限制在井内流动,以致减少生产速率低于可被观察到无需地层流体的流动限制。
在图14D所示的实施例中,生产井是被完全关闭的。需要理解的是,这不是限制,并且,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流动可被限制在生产井226内,无需完全关闭该井——也就是说,该流动是至少部分地被限制的。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Y的值是至少5或最多95——例如,至少10或至少25或至少35或至少50或至少65或至少75和/或最多95或最多75或最多65或最多50或最多35。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Y和X之间的比率是少1或至少1.25或至少1.5或至少2和/或最多3或最多2或最多1.5。
可选地或附加地,如图14H中所示,可以将传热流体(例如二氧化碳或水蒸气或任何其它传热流体)注入内部区域中。该技术可以在图14F-14G中一起提供或代替这种技术。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Z的值是至少5或最多95——例如,至少10或至少25或至少35或至少50或至少65或至少75和/或最多95或最多75或最多65或最多50或最多35。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Z和X之间的比率是少1或至少1.25或至少1.5或至少2和/或最多3或最多2或最多1.5。
正如下文所讨论的,参照图20-21,在一些实施例中,有利于在内部区域210部署更多电加热器(也就是,具有较低的资本成本,但工作效率较低),在外部区域214中布置大部分熔盐加热器(其具有更高的资本成本,但能更有效操作)。平均起来,对于显著较长的时间段,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由于内部区域加热器226工作,通过操作外部区域加热器228供应到地下地层的总热能量是大于(或显著更大——例如,至少1.5倍或至少2倍)通过操作内部区域加热器226供应到地下地层的总热能量。
正如在图15A中所示,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图2A的加热器模式或这里公开的任何其它实施例(例如,参见图2-11)可以重复其自身。因此,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这里公开的任意内部区域-外部区域可以是“单元单元(unit cell)”加热器模式,它自身重复进行。由于在此公开的任何加热器模式(和它的任何特征或它们的组合)也可以是“加热器井模式”,图2A所示的加热器井模式,或在此公开的任何其它实施例,可以重复其自身。
在图15A所示的例子中,图2A所示的加热器模式以每个单元准确地重复其本身,以致填充地下地层的空间——也就是,加热器单元都是相同的。正如图15D-15F所示的例子,“相同的单元”特征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且不需要精确重复加热器单元。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各加热器单元可以各自提供共同的特征(即这里公开的特征的任何组合,包括包括但不限于:加热器间隔有关的特征、加热器空间密度特征、与内部区域和/或外部区域的形状和/或尺寸(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关的特征、生产井特征、与加热器操作有关的特征或任何其他特征)。
在图15A-15F所示的实施例中,对于每个加热器单元,由外部区域周边208围成的区域是由内部区域周边204围成的区域的约四倍,在内部区域210内的加热器密度明显超过在外部区域214内的加热器密度,至少大多数内部区域加热器226是定位为远离外部区域周边208,生产井是定位于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的每个区域内。
在图15A-15F所示的实施例中,对于多个加热器单元,(i)所有单元的区域是大体上等于单个的公共值;(ii)对于多个单元的每个加热单元,每个单元周长(例如外部区域周长208)的主要部分(即至少1/3或至少1/2或至少2/3或至少3/4)是定位为“接近”相邻单元周边。
第一加热器单元的“候选位置”(即在单元内或在其周边上——例如单元A 610)是定位为“接近于”第二加热器单元(例如单元B 614或C 618),如果在(i)第一加热器单元的“候选位置”和(ii)接近于第一加热器单元的“候选位置”的第二加热器的位置之间的距离是小于“极限距离”。除非另外规定,这个“极限距离”为第一加热器单元的面积的平方根的最大2/5。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该“极限距离”是第一加热器单元的面积的平方根的最大1/3或最大1/4或最大1/6或最大1/10。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对于第一和第二相邻加热器单元的每个单元(例如具有基本上相等的区域),选自第一和第二相邻加热器单元的每个单元周边的至少一部分(例如,至少5%或至少10%或至少20%或至少30%或至少40%或至少大部分)是“接近于”其他加热器单元。
在图15A所示的实施例中,这些单元的其中一个单元是“围绕的单元”,凭此它的整个周边是“接近于”相邻加热器单元。对于本发明,加热器单元是“基本上围绕的”,当它的周边的大部分(即至少75%)是“接近于”相邻加热器单元。在图15A所示的例子中,围绕单元608的周边的不同部分是“接近于”六个不同的相邻加热器单元。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围绕单元608的周边的不同部分是“接近于”至少3个或至少4个或至少5个不同的相邻单元——例如,大多数或至少3个或至少4个或至少5个单元具有的面积是“基本上相等于”包围单元608的面积。
在图15A中还标注了第一相邻单元602和第二相邻单元604,它们是定位在周围单元608的相对侧。在本发明中,具有各自几何中心CENT(CELL1 NEIGHBOR)和CENT(CELL2 NEIGHBOR)的两个相邻单元CELL1 NEIGHBOR和CELL2 NEIGHBOR被称为是在具有几何中心CENT(CELLCANDIDATE)的候选加热器单元CELLCANDIDATE的“相对侧上”,如果角度 ∠ CENT ( CELL NEIGHBOR 1 ) CENT ( CELL CANDIDATE ) CENT ( CELL NEIGHBOR 2 ) 是至少120度。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这个角度是至少130度或140度或150度。
图15A-15F所示的多单元的实施例的一个突出特征是相邻单元可以“共享”一个或多个(例如至少两个)普通外周边加热器236。在这种情况下,每个所述共享加热器作为加热器的外周边的两个或多个邻居单元。图15A的例子中,相邻加热器单元可以共享达三个共同的外周的加热器。
但不限于,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基于嵌套六边形的多单元模式(例如,如图15A所示的具有两个水平或具有三个或更多水平,如下文讨论的那样)可提供一个或多个以下效益:(i)显著降低加热器井密度(例如,最多2/3或最多3/5或最多一半),相比于对于假想情况下所观察到的,在假想情况下,所有加热器是以均匀的密度被设置的,等于内部区域210的密度;(ii)第一次生产的时间较短(例如参见图12A-12D);(iii)消耗能量较少,由于在区域之间和/或在相邻单元之间的热交换;和/或(iv)由于生产井在内部区域以及外部区域的存在,可产生更多油和更少气,因为流体在途中经过更少的加热器井到生产井——因此,更少裂开。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内部区加热器226主要是效率较低的电加热器,而外部区域加热器228主要是更高效的熔盐加热器(例如,参见图21A-21H)。因此,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外部区域内应用熔盐加热器,可增加烃类生产的总能量效率。
值得重视的是,除了图15A以外的其他实施例可以提供一些或全部上述有益效果。
图15B的模式类似于图15A的模式——然而,在图15B的实施例中,生产井是被安排在每个加热单元的几何中心296和298处,而在图15A的例子中,加热器是被安排在每个加热单元的几何中心296和298处。
在图15C中,地下地层的区域内填充有多个加热器单元,包括单元“A”610、单元“B”614和单元“C”618。正如在图15C中所示,单元“A”610和单元“C”618共享共同的外部区域周边加热器“W”626;单元“A”610和单元“B”614共享共同的外部区域周边加热器“X”639;单元“B”614和单元“C”618共享共同的外周边加热器“Y”638。
正如在图15D-15F中所示,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加热器单元不具有相同的模式,这些加热器单元可被看作“准单元的单元”而不是“单元的单元”)。在图15D-15F所示的实施例中,即使加热器单元不相同,各加热器单元各自可含有涉及在这里的任意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的特征的任意组合。这些特征包括但不限于:与加热器间距(例如,在相邻的在内部区域214的加热器比在外部区域加热器210的加热器之间的更小的平均间距)、加热器密度(例如,在内部区域214的比在外部区域210更高的密度)、内部区域周边204和/或外部区域周边208的尺寸(例如,涉及纵横比、或涉及在由它们的周边204、208所包围的外部区域面积与内部区域面积的比)、到最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加热器在内部区域和/或外部区域的分布和/或散布、沿着内部区域周边204和/或外部区域周边208的加热器分布有关的特征,或任意其他特征(例如,包括但不限于:与加热器位置有关的特征)。
在图15D-15F所示的实施例中,相邻单元都具有类似的形状和相似尺寸的内部区域周边204和外部区域周边208。这不是限制。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相邻单元的内部区域周边204和/或外部区域周边208的纵横比和/或面积比(也就是,任选地共享至少一个公共外部区域加热器)可以是类似的但不相同。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对于相邻加热器单元CELL1、CELL2的任意“单元”对{CELL1,CELL2},由CELL1的内部区域周边204和/或外部区域周边208所封闭的面积是(i)CELL2的至少0.5倍和最多2.0倍;或(ii)CELL2的至少0.666倍和最多1.5倍;或(iii)CELL2的至少0.8倍和最多1.2倍。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对于任意对的相邻加热器单元CELL1,CELL2,CELL1的内部区域周边204与外部区域周边208的纵横比是(i)CELL2的至少0.5倍和最多2.0倍;或(ii)CELL2的至少0.666倍和最多1.5倍;或(iii)CELL2的至少0.8倍和最多1.2倍。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涉及相邻加热器单元CELL1,CELL2的前面段落中的任意特征可以是真的,对于至少一对相邻加热器单元CELL1,CELL2而言。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对于多种单元组对,任何特征都可是真的。例如,如果一个单元CELLGIVEN是由多个相邻单元CELLNEIGHBOR_1,CELLNEIGHBOR_2,…CELLNEIGHBOR_N所包围,前述段落的任何特征对于至少大多数或对于全部以下单元对可以是真的:{CELLGIVEN,CELLNEIGHBOR_1},{CELLGIVEN,CELLNEIGHBOR_2},…,{CELLGIVEN,CELLNEIGHBOR_N}。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地下地层的区域(即地下地层的横截面的二维部分)可以由多个加热器单元“基本上填充”,如果该区域的至少75%或至少80%或至少90%的面积是由其中一个加热器单元占用。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单元填充区”包括至少3个或至少5个或至少10个或至少15个或至少20个或至少50个或至少100个加热器单元,和/或形状为长方形或圆形或具有其他任何形状,和/或纵横比为最大3或最大2.5或最大2或最大1.5。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涉及相邻单元对的任何特征(即涉及外周边加热器236或涉及相邻加热器对{CELL1,CELL2})对于在单元填充区内的大多数加热器单元(或至少75%的加热器单元或至少90%的加热器单元)可以是真的。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单元填充区的(即在加热器单元中测量的)“长度”和“宽度”可以是3个或至少5个或至少10个或至少20个加热器单元。
图2-15涉及具有至少两个“水平”的加热器模式——即具有较高加热器密度的内部区域210和具有相对较低加热器密度的外部区域214。在图16A-16C所示的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加热器单元具有至少“三个”水平。在图16A-16C所示的实施例中,加热器被定位于外部区域周围(OZS)附加区218,具有比在外部区域214中明显更大的加热空间和显著更低的密度。
OZS附加区域加热器(也即是,位于OZS附加区域周边202或OZS附加区域218的内部的加热器)包括OZS附加区域周边加热器,每个加热器定位在或接近于OZS附加区域周边202,并分布为围绕OZS附加区域周边202。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OZS附加区加热器主要是OZS附加区周边加热器——这是类似于由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特征,上述外部区域加热器228主要是外部区域周边加热器236。
对于本发明,OZS 210指由它的周边202所包围的整个区域,它也是外部区域214的外面。
在图16A所示的例子中,由OZS附加区218的周边202所包围的面积是由外部区域周边202所包围的面积的四倍,在OZS附加区218内的平均加热器间距是外部区域214内的间距的约两倍。在图16A所示的实施例中,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和OZS附加区218的周边202是正六边形的形状,并具有各自等于2s,4s和8s的边长。在图16A所示的例子中,内部区域210的平均加热器间距是等于s,外部区域214的平均加热器间距是约等于2s,和OZS附加区218的平均加热器间距是约等于4s。在不同的实施例中,OZS附加区218的周边202是凸起或基本上凸起的。
在不同的具体实施例中,OCS附加区218与外部区域214之间的关系是类似于在外部区域214和内部区域210之间的关系。因此,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以此类推,在此描述的在外部区域214和内部区域210之间的关系的任何特征也可被提供用于OCS附加区218与外部区域214之间的关系。这些特征包括但不限于:与加热器间距(例如,在相邻的在内部区域214的加热器比在外部区域加热器210的加热器之间的更小的平均间距)、加热器密度(例如,在内部区域214的比在外部区域210更高的密度)、内部区域周边204和/或外部区域周边208的尺寸(例如,涉及纵横比或涉及在由它们的周边204、208所包围的外部区域面积与内部区域面积的比)、到最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加热器在内部区域和/或外部区域的分布和/或散布、沿着内部区域周边204和/或外部区域周边208的加热器分布有关的特征,或任意其他特征(例如,包括但不限于:与加热器位置有关的特征)。
正如上面指出的,在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的例子中,在不同实施例中,OZS附加区218的周边202可通过加热器的位置来限定(也就是,形成一些环形的簇,其中相邻的位置具有显著更低的加热器密度)。
在图16A所示的例子中,生产井224是被设置在内部区域210、外部区域214和OZS附加区218的每个区域,并在图16A中分布被标记为内部区域生产井224I、外部区域生产井224O和OZS附加区生产井224A。在图16A所示的实施例中,生产井的密度在最内部区域(即内部区域210)是最大的,在最外部区域(即附加区域218)是最小的,在“中介”区域(即外部区域214)具有中间值。特别地,在内部区域210生产井密度与外部区域214生产井密度之间的比率是3;在外部区域214生产井密度与OZS附加区生产井密度之间的比率也是3。
在图16A所示的特定例子中,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2与OZS附加区218的周边208是类似的形状。正如在图16B-16E中所示,这并不是限制。
需要注意的是,图16E所示的加热器和生产井的模式是类似于图2D所示的模式的三级水平。
即使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与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不必然是类似的形状,但它们可共享特定的形状属性——例如,纵横比(参见例如图10A-10B)或在此讨论的任何其它形状相关的参数。
图16D显示了一个实施例,其中,内部区域210的几何中心的298、外部区域214的几何中心296以及OCS附加区218的几何中心294不共享单一共同位置。
图16E显示了多个三级加热器单元。类似于两级加热器单元的情况,参照图15A-15F,涉及共享在最外周的相邻单元之间的加热器的任何特征,或相邻单元的关系(例如面积或尺寸关系),或邻近关系(即“接近程度”)或填充“单元填充”区域,或参考两级加热器描述的任意其他关系也可被提供,以此类推,参考三级加热器描述的任意其他关系也可被提供。
图16F涉及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在三级加热器单元(即N个嵌套的区域,其中N是等于3的正整数)的生产速率。图16F是图12A的实施例的概括。在图16F所示的实施例中,有三个区域。在图16F所示的实施例中,烃类流体的生产速率的特征是一组N个区域特别的生产峰{Peak1,…PeakN},其中N=3,第i峰Peaki表示在第i个区域Zonei的生产峰的时间,其中对于每个i,是1至N,N=3),爬升到第(i+1)个峰Peaki+1与爬升到第i个峰Peaki所需时间的时间比是基本上等于在第(i+1)个区域Zonei+1的加热器密度区域面积比与第i个区域Zonei的加热器密度区域面积比之间的加热器密度比的倒数。
值得重视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N可以具有任意其他值——例如2或4或5。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对于油气工程的生产概况的期望特征是快速上升到峰值生产率的时间,以及随后以峰值速率持续生产的时间。快速上升时间使得初始资本投资可更早回报,而持续生产使得能高效和长期使用现有的基础设施。这个优选的生产概况是嵌套的加热器模式的内在特性,其中,加热器密度的产物和每个连续的嵌套区域的面积是保持恒定的,或Aii=常量,其中Ai是面积,而ρi是每个连续嵌套的区域i的加热器密度。来自三层嵌套六边形模式的生产是显示在图38中。来自内部区域IZ的生产具有快速上升时间,这是由于内部区域的高加热器密度。因为在外部区域的加热器密度是由因子AOZ/AIZ减少的,外部区域OZ的生产也会由AOZ/AIZ相对于IZ生产峰的量而延迟,而来自外部区域的累积生产是由AOZ/AIZ相对于内部区域累积生产而减少。因此,当来自内部区域的生产开始下降时,来自外部区域的生产会增加,导致总生产速率在整个持续生产时间内维持相对恒定。
尽管已经描述了嵌套的六边形模式,对于嵌套加热器模式的任意形状是满足等式Aii=常数,对于每个连续的嵌套区域是真的。
相对于在图2-15所示的加热器和/或生产井模式,它们通常是两级模式,图16A-16E涉及三级模式。在最内部区域(即内部区域210),加热器是被安排在最短的间距和/或最大的密度。每个连续区域,多个外部区域是具有比先前更多内部区域更大的面积,其特征在于更大的加热器间距和/或更小的加热器密度和/或更小的生产井密度。
因此,如果加热器单元或地下地层的区域被划分为N个嵌套的区域,图2-15涉及N=2的特殊情况。在此特定情况中,在每个加热器单元中,只有一个“相邻区域对”NZP被定义,也即是{内部区域210,外部区域214},其中,有序对的第一区域是更内部区域,而有序对的第二区域是外部区域。
对于图16A-16E所示的三级单元,N=3,有N-1(即2)个相邻区域对:{内部区域210,外部区域214}和{外部区域214,OZS附加区218}。由于内部区域210和OZS附加区218显然是不相邻的(也就是,因为它们是由中介外部区域214分隔的),没有相邻区域对NZP,包括内部区域210和OZS附加区218。
对于图17A-17B的四级单元,N=4且有N-1(即3)个相邻区域对NZP:{内部区域210,外部区域214}、{外部区域214,OZS附加区218}和{OZS附加区218,四级区222}。
在图2-17中描述的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加热器单元,被分成N个嵌套的区域(N≥2),每个区域具有各自的几何中心(例如外部区域几何中心296或内部区域几何中心298)和相应的大致凸起的多边形周边(例如,内部区域周边204、外部区域周边208或OZS附加区周边202),使得加热器220位于该多边形周边的各个顶点。
至少一个生产井是分别位于所述N个区域中的每一个区域。
对于由N个嵌套区域所定义的N-1个相邻区域对的每个相邻区域对NZP,在由区域对NZP的更外部区域周边和更内部区域周边所围成的各个区域之间的面积比是最大7或最大6或最大5和/或至少3或至少3.5和/或在2至7之间(例如,至少2或至少3和/或至多7或至多6或至多5)。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对于N-1个相邻区域对的每个相邻区域对NZP,每个区域的加热器是分别分布在每个区域几何中心(例如296和298)的周围,以致区域对NZP的更内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显著超过区域对NZP的更外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和/或是区域对NZP的更外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的至少两倍,和/或是区域对NZP的更外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的至少两倍(例如约两倍)。
可选地或附加地,对于N-1个相邻区域对的每个相邻区域对NZP,每个区域的加热器被分别分布在各区域的几何中心(例如296、298)以致使更内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显著超过更外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和/或是区域对NZP的更外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的至少两倍(例如约三倍)。
可选地或附加地,对于N-1个相邻区域对的每个相邻的区域对NZP,在更外部区域内到最近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明显超过(例如,至少两倍或至少约两倍和/或至多三倍或至多约三倍)在较内部区域内到最近加热器的平均距离,和/或在更外部区域周边上到最近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等于在较内部区域内到最近加热器的平均距离至多约两倍。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最内侧区域210中有生产井。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最内侧区域210的外面的一个或多个区域内有生产井——在区域214和/或区域218和/或区域222。这个特征也可被准确称为“三级”加热器模式。
图18A-18B涉及三级加热器单元的二维阵列。在图18A-18B所示的例子中,每个单元是相同的,但应该明确的是,这不是限制。如上所述,不同的单元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和/或加热器模式,但仍然提供一个或多个共同的特征——例如,与加热器密度和/或间距相关的特征。
图19涉及烃类流体生产的数值模拟。图19显示了用于嵌套生产单元和均匀间隔的生产单元的商业开发的折扣现金流。单个生产井的费用为$250,000,电费为$50/mwh,油价为$80/bbl。折扣率是7%。正如在图19中所示,当比较17.5英尺和35英尺均匀间隔的单元时,来自嵌套单元的加速生产导致更大的NPV和更小的现金流曝光。同时,嵌套的生产单元导致更小的最大现金流量风险曝光——比35英尺均匀间隔单元更早获得利润,虽然对于35英尺单元的初始资本投资是较低的。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涉及“加热器”模式。该加热器可以是电加热器,例如导管中导体或矿物绝缘的加热器;井下气体燃烧器;或由例如过热蒸汽、油、CO2或熔融盐等高温传热流体所加热的加热器。由于加热器的外部区域214可以通电比热器内部区域更长的时间,四倍或八倍的更长时间(参见图13A),具有高可靠性和长寿命的加热器可优选地用于外部区域214或OZS附加区218。熔盐加热器具有很长的寿命,因为它们工作在几乎恒定温度下而没有热点,在许多化工厂和炼油厂的应用中,熔盐加热器已经被不停机地运转了几十年。此外,熔盐加热器可具有非常高的能量效率,接近80%,在所述贮存器的使用寿命期间,大部分热能将从在具有最长间距的区域的加热器被供应到油页岩。
图20A是一种示例性电加热器的图。图20B是一种示例性的熔盐加热器的图。对于加热器类型和它们的各种不同特征的额外讨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参考美国专利第7,165,615号和美国专利申请公开号2009/0200031,它们都在此作为参考全文引入本文。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熔融盐是连续流过所述加热器。例如,热熔盐(例如,由燃气炉加热)可以不断地被迫使通过所述熔盐加热器以代替在对于地层的加热器中熔盐带来的热能损失。
正如在图21A-21H中所示,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内部区域210内具有最短间距的加热器226可以主要或者完全是电加热器,而在外部区域214内,加热器228可以主要是熔盐加热器。可以有多种原因来提供这样的特征——例如,内部区域加热器226可以比外部区域加热器228工作更短的一段时间(例如参见图13A)。因此,它可能有利于节约资金成本,通过采用内部区域加热器主要是电加热器的加热器模式。相反,所述外部区域的加热器可以操作显著更长的时间,以致使熔盐加热器的额外效率可以判断它们安装所需的额外投资成本。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期望启动电加热器用于内部模式,因为场地安装的简化。当后面的周围区域被钻有较长的间距时,所述加热器可熔盐加热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领会这样的特征,由此大部分电加热器被设置在具有较高加热器密度和/或较低加热器间隔的区域内。但这不是限制。在替代实施例中,部分或大部分或全部内部区域加热器226可以是熔盐加热器。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因为在外部区域有许多更少的加热器井,这些加热器井的施工更费力,因此它更昂贵。例如,由于这些加热器井可操作更长的时间,可能需要使用较厚的更耐金属腐蚀的井管。
在不同的具体实施例中,至少大部分和/或至少三分之二的内部区域加热器226是电加热器,和/或至少大部分的至少三分之二的外部区域加热器228是熔盐加热器。
图21A-21H显示了多种非限制性的加热器模式。正如以下详细说明的那样,在更大加热器密度和/或平均加热器间距更短的区域中,加热器可以主要是电加热器,而在较小加热器密度和/或平均加热器间距更长的区域中,加热器可以主要是熔盐加热器。
所有图21A-21H涉及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其中所述系统包括:加热器,被设置在地层的目标部分,所述目标部分可被分成嵌套的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以致内部区域加热器226和外部区域加热器228是分别分布为围绕内部几何中心298和外部几何中心296,在内部区域210中的大部分加热器是电加热器242,在外部区域214中的大部分加热器是熔盐加热器244。
在图21A-21D所示的实施例涉及两级加热器单元,而图21E-21H所示的例子涉及三级加热器单元。尽管在图21E-21H中所示的所有三级加热器单元是六边形的加热器单元,需要明确的是,其它形状也是可能的,这不是限制。
熔盐加热器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它们比电加热器更有效率。虽然精确效率可以变化,熔盐加热器效率的一个合理的基准约为80%,相反,电加热器效率的一个合理的基准约为45%左右。
图21I显示了标准加热器密度和平均加热器效率(即在整个单元上平均)与所有区域都是六边形并共享一个共用几何中心的特殊例子的嵌套等级成函数关系。当嵌套的等级等于“1”时,这表示该单元的所有加热器被均匀地安装在由正六边形所限定的区域内正三角形网格上。当嵌套的等级等于“1”时,这表示该单元的加热器以图2D所示的方式被设置。
当嵌套的等级等于“2”时,这意味着该单元的加热器以图2D所示的方式被设置。当嵌套的等级等于“3”时,这意味着加热器以图16A所示的方式被设置。当嵌套的等级等于“4”时,这意味着加热器以图17所示的方式被设置。图19I假设在最内部区域的所有加热器是具有正好45%效率的电加热器,而所有其它加热器(即最内侧区域的外面)是具有准确89%效率的熔盐加热器。
“标准加热器密度”是100倍实际加热器密度除以如果在单元内的所有加热器是均匀地以最接近的的间距来安排时的加热器密度——在最内部区域210内的间距。对于一级单元的例子,所定义的倍数恰好等于100。对于二级单元的例子,这是约50%——也就是,属于二级六边形的加热器数量是假设所有加热器是以最内部区域210的加热器间距均匀地安排三角形网格时在相同的六边形内的加热器数量的约一半。对于三级单元的例子,标准的加热器密度是约20,而对于四级单元,标准加热器密度是少于10。
在整个单元的每个加热器的平均效率(参见图19I)与在单元内的级数成单调增加的函数关系。特别地,当该单元只有单一级别时,所有加热器是电加热器,每个加热器的效率是恰好45%(也就是,根据图19I的假设)。当该单元具有更多等级时,在加热器单元内的部分加热器是熔盐加热器,增加接近80%。然而,这说明,在三级单元和四级单元之间的加热器效率的差异仅是少量百分比。因此,通过使用多级单元获得的效率的主增益是当从一级单元移动到二级单元时获得的(即从45%效率到略高于60%的效率),当从二级单元移动到三级单元时(即从45%略高于60%效率到略高于75%的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图19I仅是指以加热器单元的均匀模式单独包围的内部单元,此处所有加热器单元是相同的,所有模式在x-y平面是无限的——也就是,不考虑了边缘效应。
一些具体实施例涉及“相邻加热器”或“在相邻加热器之间的平均间距”。参见图22A-22B。在图22A中,加热器是根据其图2A-2D中所示的相同加热器模式来安排的,加热器被如下标记:7个外周加热器被标记为220A-220G,9个内部区域加热器被标记为220H-220P。图22B显示了图22A的加热器模式的一部分。
从图22A中清楚可见,一些加热器可被称为“彼此邻居”(例如,加热器220C和220D是“邻居”,加热器220C和220J是“邻居”,加热器220J和220K是“邻居”)而对于其它加热器,这一点就不正确。“加热器对”(220C,220L)的加热器220C和220L显然不是“邻居”。这是因为“加热器连接线区段”Seg_Connect(220C,220L)连接加热器对(220C,220L)的加热器(也就是,连接它们各自的截面的几何中心),长度为截面为至少一个较短的“加热器连接线区段”,正如图22B所示。特别地,“加热器连接线区段”Seg_Connect(220C,220L)穿过(i)具有长度为的Seg_Connect(220D,220K)以及(ii)长度为2s的Seg_Connect(220D,220J)。
图22C显示了在图22B中相同的加热器——显示了“相邻加热器对”的线区段。在图22C所示的实施例中,邻接的加热器对是以下:{加热器220C,加热器220D};{加热器220D,加热器220E};{加热器220E,加热器220L};{加热器220K,加热器220L};{加热器220J,加热器220K};{加热器220C,加热器220J};{加热器220D,加热器220J};{加热器220D,加热器220K};{加热器220D,加热器220L}。
图23A显示了如图2A-2D和图22A所示的相同的加热器模式。在图22中,显示了在相邻的加热器之间的线。在外部区域214内,平均线的长度,或平均“加热器间隔”是约1.95s,或略小于2s。在内部区域210内,平均线的长度,或平均“加热器间距”正好是s。
图23B显示了“连接的线段”的相邻加热器之间的加热器模式的相同图4a。在内部区域210的示例的图23b,平均线的长度,对应于该平均加热器间隔正好为s。
两个加热器,加热器A、加热器B是“邻近加热器”,如果它们之间的连接线片段(即在它们各自的几何中心之间)不会横断在地下地层的两个其他加热器,加热器C、加热器D之间的连接线区段。如果“加热器连线段”的大部分长度是定位在地下地层的区域内时,“在相邻加热器之间的加热器连线段”是“常驻在”该地下地层的区域内(即它的二维横截面)。
图23C-23D分别显示了用于如图5A-5B所示的相同加热器模式的在相邻加热器之间的“连接线”。
对于本发明,术语“在相邻加热器之间的平均距离”和“平均加热器间距”是同时采用的。
对于同时采用电加热器和熔盐加热器的加热器模式(例如参见图21A-21H),可以观察到三种类型的“相邻加热器对”——(i)全电加热器对(也就是,相邻加热器对的两个加热器都是电加热器);(ii)全熔盐加热器对(也就是,相邻加热器对的两个加热器都是熔盐加热器);和(iii)电-熔盐加热器对(也就是,相邻加热器对的一个加热器是电加热器,相邻加热器对的另一个加热器是熔盐加热器)。
需要注意的是,图21C所示的加热器模式时等同于图23A所示的加热器模式——因此,对于图21C所示的例子的描述相邻加热器对的线段是显示在图23A中。
对于图21C所示的例子,显然,在电加热器之间的间距是明显小于在熔盐加热器之间的间距。特别地,需要注意:(i)对于所有相邻的电加热器对的组的每个加热器对,连接该对的加热器的相邻加热器线段的长度通常是s;(ii)对于所有相邻的熔盐加热器对的组的每个加热器对,连接该对的加热器的相邻加热器线段的长度通常是2s;(iii)对于一些电-熔盐加热器对,连接该对的加热器的相邻加热器线段的长度是2s,而对于其他电-熔盐加热器对,连接该对的加热器的相邻加热器线段的长度是所有电-熔盐加热器对平均起来,平均连接线段长度约为1.9s。
两个加热器是“相邻的熔盐加热器”,如果(i)它们是相邻的加热器;以及(ii)它们都是熔盐加热器。
两个加热器是“相邻的电加热器”,如果(i)它们是相邻的加热器;以及(ii)它们都是电加热器。
图21A-21H所示的非限制性例子提供了以下特征:
(i)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其中包括熔盐加热器和电加热器都被设置在所述次表面地层的目标部分;
(ii)在相邻的熔盐加热器之间的平均间距是明显超过(例如约两倍)在相邻的电加热器的平均间距;
(iii)在相邻的熔盐加热器之间的平均间距是明显超过(例如约两倍)在相邻的电加热器的平均间距;
(iv)在相邻的电-熔盐加热器之间的平均间距是明显超过(例如约两倍)在相邻的电加热器的平均间距;
(v)在相邻的熔盐加热器之间的平均间距是基本上等于在相邻的电-熔盐加热器之间的平均间距。
需要指出的是,在图21A-21H所示的所有例子中,加热器被设置在内部区域与外部区域中。然而,这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除非另外说明,与熔盐和电加热器相关的任何特征都可以在上下文中被提供,除了嵌套区域之外。
现在参见图24A。如上所述(例如参见图14A-14H),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当外部区域加热器以全功率连续工作或接近全功率连续工作时,有利于逐个降低对于一个或多个内部区域加热器的功率。在特别的时间中会这样发生,例如当大部分烃类流体已经在内部区域210中产生时,但仅有少数烃类流体已经在外部区域214中产生时。
可替换地或另外地,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可以(例如在上述的“特定时间”)增加在外部区域加热器的平均功率与内部区域加热器的平均功率之间的比率——例如,响应于检测或预测在内部区域210中的烃类流体生产的减少,和/或响应于在外部区域214中烃类流体生产的增加。
正如参照图21A-21H,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大多数内部区域加热器是电加热器,而大多数外部区域加热器是熔盐加热器。这样,平均起来,这些熔盐加热器可工作更长时间(例如长达至少两倍的时间),相比于在地下地层的区域内的电加热器(例如,在一个或多个加热器单元)。
因此,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熔盐加热器与电加热器同时工作,平均来说,能够操作熔盐加热器更长的时间(例如显著更长的时间——例如至少两倍的时间),相比于电加热器。可选地或另外地,可以这样操作加热器以使熔盐加热器和电加热器很难响应于在一部分含烃地下地层中的生产的下降。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增加在熔盐加热器的平均功率水平与电加热器的平均功率水平之间的比率来响应在生产中的这个下降——例如通过降低电加热器的功率水平。
本发明人现在公开:这是一个一般的概念,相比于第二区域(例如,围绕第一区域的环形第二区域),在第一区域内并不需要在加热器之间和/或更大密度的加热器之间的更短间距,也不需要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总的来说,对于任意普通的加热器模式和/或任意几何构型,在熔盐加热器和电加热器同时操作的地下地层的区域内,(i)电加热器可操作平均比熔盐加热器更短的时间量,同时(ii)熔盐加热器操作平均更长的时间段。
在图24B所示的例子中,可以在生产的前期阶段中产生烃类流体,包括由主要来自电加热器的热能产生的烃类气体,也可以在后期阶段产生由来自熔盐加热器的热能产生的烃类流体。来自生产的第一阶段的烃类气体可以被燃烧以在后期阶段加热熔盐(例如,在烟囱中)。可选地,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乙烷和/或甲烷是从其它烃类气体中分离的,并燃烧。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内周边加热器232、外周边加热器236和“OZS附加区周边加热器”。如前所述,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加热器的位置确定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或OZS附加区218(照此类推,周边202)。在本例中,内周边加热器232、外周边加热器236和OZS附加区加热器分别被定位在周边204、208、202。
可替代地,这些周边204、208、202可通过预定的形状来确定——例如矩形或正六边形或任何其它形状。对于后面的情况,内部周边加热器232不需要被精确定位在内部区域周边204——这是足够使该加热器被定位为接近内部周边——例如,在内部区域201内或在外部区域214内“接近内部周边”的位置。类似地,对于外部区域周边208或OZS附加区周边202,相同特征是真的。
在图25A-25B中显示了:(i)在内部区域210的内部610的位置;(ii)在内部区域210的位置614,它们是“基本上在”内部区域周边204“上”;(iii)在内部区域214的位置618,它们是“基本上在”内部区域周边204“上”;(iv)在外部区域214的“内部”的位置622(也就是,远离内部区域周边204和外部区域周边208);(iv)在外部区域214的位置626,它们是“基本上在”外部区域周边208“上”;(v)外部区域214之外的位置626,它们是“基本上在”外部区域周边208“上”。
对于在内部区域210内的每个候选位置614,它们是“基本上在”内部区域周边204“上”,在(i)从候选位置614到在内部区域周边204上的最近位置的距离与(ii)从候选位置614到内部区域210(也就是,由内部区域周边204所包围的区域)的几何中心的距离之间的比率是最大0.25或最大0.2或最大0.15或最大0.05。
对于在外部区域214内的每个候选位置618,它们是“基本上在”内部区域周边204“上”,在(i)从候选位置618到在内部区域周边204上的最近位置的距离与(ii)从候选位置618到在外部区域218上的最近位置的距离之间的比率是最大0.25或最大0.2或最大0.15或最大0.05。
对于在外部区域214内的每个候选位置626,它们是基本上在外部区域周边208上,在(i)从候选位置626到在外部区域周边208上的最近位置的距离与(ii)从候选位置626到在内部区域周边204上的最近位置的距离之间的比率是最大0.25或最大0.2或最大0.15或最大0.05。
对于外部区域周边208之外的每个候选位置630,它们是基本上在外部区域周边208上,在(i)从候选位置630到在外部区域周边208上的最近位置的距离与(ii)从候选位置630到由外部区域周边208所包围的区域的几何中心298的距离之间的比率是最大1.25或最大1.15或最大1.05。
现在参考图26A-26B。如上所述,当加热器“是分布在”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周围,这意味着加热器(也就是,它们是位于外部区域周边208上或附近)是呈现在外部区域周边208的每隔90度扇区上。
这是显示在图26A-26B中。在图26A中,可以将地下地层的横截区域划分为对应于四个90°扇区(也就是,由于360°的商,四个区是90°)的四“象限”,相对于任意的“参考线316”,起始在外部区域214的几何中心。图26A-26B显示了参考线316的各个方向。
在参考线316的方向相对于加热器模式被固定之后,可以相对于参考线316将地下地层的横截面限定为四个象限Q1160、Q2162、Q3164和Q4166。将地下地层划分为四个象限,也将外部周边208划分为四个部分——在图26A中,这四个部分被定义为:(i)外部区域周边208的部分,定位于在点402和404之间的Q1160;(ii)外部区域周边208的部分,定位于点402和408之间的Q2162;(iii)外部区域周边208的部分,定位于点406和408之间的Q3164;(iv)外部区域周边208的部分,定位于点406和404之间的Q4166。因此,在图26A中,这四个部分是通过在外部区域周边208上的四个点来确定,被命名为点402、404、406和408。在图26B中,与参考线316的不同方向相关联,这四个部分是通过点422、424、426和428来确定的,所有这些点是位于外部区域周边208上。
对于本发明,当加热器是“呈现”在外部区域周边208的每隔90度扇形区上,然后不顾参考线316的方向,相对于参考线316限定四个象限(也就是,对于任意参考线方向),在四个象限的每个象限中至少有一个外部周边加热器236。这个概念可被概括为72度的扇区(也就是,将地下横截面划分为五个相等区域,而不是四个象限)、60°扇区(即六个相等的部分或“六分区”)和45度的扇区(即八个相等部份或“八分区”)。
现在参见图27-28。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加热器之间的距离”或“加热器与位置之间的距离”的特征,其中“距离”和“位移”可以互换使用。如上所述,除非另有说明,任何“距离”或“位移”是指限制在二维横截面内的距离或者位移,对此限定加热器模式——例如,包括但不限于图2-11和15-16中所示的任何加热器模式。
特别地,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设备和方法,藉此(i)由于相对“高”的加热器密度和由于内部加热器226分布在整个内部区域210,内部区域210的显著部分是“非常接近”于最近的加热器;(ii)由于相对“低”的加热器密度和由于大多数外部区域加热器228是被安排在或接近于外部周边208的特征,外部区域214的显著较小的部分是“非常接近”于最近的加热器。这样,在内部区域210内的产率增加显著快于在外部区域214内的产率增加。
参见图27-28,需要指出的是,“加热器之间的距离”是指在各个加热器的几何中心之间的距离。除非另有说明,“加热器的几何中心”310是加热器截面与任意加热器模式特征被定义的地下的二维横截面共平面的几何中心。正如由图27A-27B所证明,加热器横截面不需要是圆形。正如由27A-27B所证明,“加热器之间的距离220”是在它们各自的几何中心310之间的距离,它不需要是在加热器表面上的位置之间的距离。
一些实施例涉及在地下地层内的位置(在图28A-28D中由“x”指示)与其中一个加热器之间的“距离”或“位移”。除非另有说明,这个“距离”或“位移”是:(i)在由地下的二维截面在所限定的平面内的距离D,任意加热器模式是被限定在该地下的二维截面内;(ii)在位置“X”与加热器的几何中心310之间的距离D。在图28A和28B所示的实施例中,在位置“X”和加热器220之间的距离,是由在加热器几何中心310与位置“X”之间的距离来定义的,即使对于位置“X”是在加热器220内但离开加热器几何中心310的情形。
图29A-29C显示了实质凸起形状的概念。如果候选形状720是凸起时,按照定义,也实质上是凸起的。如果候选形状720不凸起,可以根据以下两种理论上的凸形之一来确定候选形状720是否实质上凸起:(i)包围凸形722的最小面积——即完全包围所述候选形状720的最小凸形(即最大面积);(ii)被凸形724包围的最大面积——即完全在候选形状720内的“最大”凸形(即最大面积)凸状。
可以将第一面积比定义为以下之间的比:(i)围成的区域最单元域包围的凸状722和(ii)包围的区域候选形状720。可以将第二面积比定义为以下之间的比:(i)包围的区域候选形状720和(ii)围成的区域最单元域包围的凸状724。
对于本发明,如果这些面积比中的一个或两个是最大“极限”时,候选形状720是“基本上凸的”。除非特别指明,这个极限最大为1.3。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该极限可以是最大1.2或最大1.15或最大1.1或最大1.05。
如果这些面积比中的一个或两个最大是值X,候选形状720的“凸形公差值”被称为X。因此,正如在前面段落所述,在不同实施例中,该“凸形状公差值”是最大1.2或最大1.15或最大1.1或最大1.05。
正如上所述,对于本发明,“空间加热器密度”是根据储层工程的原理而被定义的。例如,如图2A所示的加热器,19个加热器是内部区域加热器226,被定位在内部区域周边204上或在内部区域210内,而12个加热器是外部区域加热器228,被定位在外部区域周边208或在外部区域214内。
图30显示了图2A所示的加热器模式的一部分,其中加热器被标记,正如在图22C中那样。为了密度的目的,可以围绕每个加热器几何中心(也就是,作为在地下地层的横截面内的加热器“位置点”,加热器(井)模式被限定在地下地层中)绘制“直接相邻区域圆圈”,该圆圈的半径等于到最近的邻近加热器的距离的一半。
在图30所示的实施例中,环绕加热器220A、220C和220G、220E和220G(也就是,所有都被定位在外部六边形208的顶点上)的直接相邻区域圆圈的半径等于a,环绕加热器220B、220D和220F的直接相邻区域圆圈的半径是而围绕内部区域加热器220H-220P的直接相邻区域圆圈的半径是
对于图2A所示的加热器模式的方案,“外六角顶点”加热器(参见,例如,在图30中标记为220A、220C、220E和220G的外部区域加热器)是外部区域加热器,它们被定位在外六边形208的顶点上,“外六角中间侧”加热器(参见,例如,在图30中标记为220B、220D和220F的外部区域加热器)是外部区域加热器,被定位在外六边形208的相邻顶点之间的中间位置,“内部六边形顶点”加热器(参见,例如,在图30中标记为220H、220J、220L和220N的内部区域加热器)是内部区域加热器,被定位在内部六边形204的顶点上,而“内六角中间侧”加热器(参见,例如,在图30中标记为220I、220K和220M的内部区域加热器)是内部区域加热器,被定位在内外六边形204的相邻顶点之间的中间位置。
由中心在“外六边形顶点”加热器的各个直接相邻区域圆圈所包围的精确的1/3区域是在外部区域214内。因此,可以说,这些加热器的每个加热器的1/3是“属于”外部区域214,而这些加热器的每个加热器的2/3是“属于”外部区域214的外部的区域(也就是,不由外部区域周边208所包围)。
由中心在“外六边形顶点”加热器的各个直接相邻区域圆圈所包围的精确的1/3区域是在外部区域214内。因此,可以说,这些加热器的每个加热器的一半是“属于”外部区域214,而这些加热器的每个加热器的另一半是“属于”外部区域214的外部的区域(也就是,不由外部区域周边208所包围)。
由中心在“内六边形顶点”加热器的各个直接相邻区域圆圈所包围的精确的1/3区域是在内部区域210内。因此,可以说,这些加热器的每个加热器的1/3是“属于”内部区域210,而这些加热器的每个加热器的2/3是“属于”外部区域214。
由中心在“内六边形顶点”加热器的各个直接相邻区域圆圈所包围的精确的一半区域是在内部区域210内,而精确的另一半区域是在外部区域214内。因此,可以说,这些加热器的每个加热器的一半是“属于”外部区域214,而这些加热器的每个加热器的另一半是“属于”内部区域210(也就是,不由外部区域周边208所包围)。
对于图2A所示的加热器模式,为了计算加热器的空间密度的目的,“属于”内部区域210的加热器的总数量包括:(i)七个“内置”加热器226,被定位在内部区域210内,而不在内六边形204(也就是,包括加热器220O和220P)的周边上;(ii)对于总数3个加热器,六个内部区域加热器226的一半的每个加热器,被定位在内六边形204(也就是,包括加热器220I、220K和220M)的相邻顶点之间的中间位置;以及(iii)对于总数2个加热器,六个内部区域加热器226的1/3的每个加热器,被定位在内六边形204(也就是,包括加热器220H、220J、220L和220N)的顶点。因此,共有7+3+2=12个加热器属于内部区域210,用于计算加热器空间密度的目的。
对于图2A所示的加热器模式,为了计算加热器的空间密度的目的,“属于”外部区域214的加热器的总数量包括:(i)对于总数3个加热器,六个内部区域加热器226的一半的每个加热器,被定位在内六边形204(也就是,包括加热器220I、220K和220M)的相邻顶点之间的中间位置;以及(ii)对于总数4个加热器,六个内部区域加热器226的2/3的每个加热器,被定位在内六边形204(也就是,包括加热器220H、220J、220L和220N)的顶点;(iii)对于总数3个加热器,六个外部区域加热器228的一半的每个加热器,被定位在外六边形208(也就是,包括加热器220B、220D和220F)的相邻顶点之间的中间位置;以及(iv)对于总数2个加热器,六个外部区域加热器228的1/3的每个加热器,被定位在外六边形208(也就是,包括加热器220A、220C、220E和220G)的顶点。因此,可以说,共有3+4+3+2=12个加热器属于外部区域214,用于计算加热器空间密度的目的。
在图2A所示的例子中,12个加热器属于内部区域210,12个加热器属于外部区域214。由于外部区域214的面积是内部区域210的面积的三倍,因为属于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的加热器的数量是相同的,在内部区域210内的加热器空间密度可以被称为是在外部区域214内的加热器空间密度的三倍。
一般来说,为了计算任何给定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即地下的横截面):(i)对于在给定区域或相对接近给定区域的地层内的每个加热器,确定最近的相邻加热器的距离;(ii)对于每个加热器,确定围绕每个加热器几何中心(也就是,具有等于到最近的相邻加热器的距离的一半的半径)的“直接相邻区圆圈”;(iii)对于在地层中的每个加热器,计算定位在给出区域内的直接相邻区圆圈的一部分,以确定加热器的该部分(即在0至1之间)是否属于给定区域;(iv)确定属于给出区域的加热器的总数量;以及(v)通过给出区域的面积除以这个数量。
在图4A所示的例子中,恰好16个加热器属于内部区域210,恰好16个加热器“属于”外部区域214。因此,在图4A所示的实施例中,在(i)内部区域210中的加热器空间密度与(ii)外部区域214中的加热器空间密度之间的比率恰好是3。
在不同的具体实施例中,在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的加热器空间密度之间的空间密度比是至少1.5或至少2,或至少2.5和/或至多10或至多7.5或至多5或至多4。
一些实施例涉及到在地下地层的某个位置的“最近的加热器”。在图31所示的例子中,位置A 2242(以星号标记)是比任意其他加热器更接近于加热器“A”2246。因此,“在位置A到最近加热器的距离”是在位置“A”2242与加热器“A”2246之间的距离。在图31所示的例子中,位置B 2252(以交叉标记)是比任意其他加热器更接近于加热器“B”2256。因此,“在位置B到最近加热器的距离”是在位置“B”2252与加热器“B”2256之间的距离。在图31所示的例子中,位置C 2262(以交叉标记)是比任意其他加热器更接近于加热器“C”2266。因此,“在位置B到最近加热器的距离”是在位置“C”2262与加热器“C”2266之间的距离。
在图32所示的实施例中,正好两个加热器被布置成使得“加热器P”2102被定位于点(0,1),而“加热器Q”2104被定位于点(2,1)。这样,在区域“K”2106的所有位置是更接近于加热器“P”2102,相比于接近加热器“Q”2104,而在区域“L”2108内的位置是更接近于加热器“Q”2104,相比于接近加热器“P”2102。在区域“K”2106与区域“L”2108之间的边界上的位置对于这些加热器是等距的。
一些实施例涉及在地下地层的某个区域内的“平均距离”或者在地下地层内的曲线(例如,诸如区域周边204或208或202的封闭曲线)上的“平均距离”。在曲线LOC∈AREA或LOC∈CURVE的区域内的每个位置是与到最近的加热器(或加热器井)的距离相关联的——这是在地下地层的横截面内的距离,加热器模式是被定义为到在横截面内的加热器几何中心的距离(参见图27-28)。该加热器是在该区域内或在该曲线上到位置LOC∈AREA或LOC∈CURVE的“最近的加热器”,该加热器不需要被定位在“区域”AREA内或曲线上。
严格地说,地下地层的区域或曲线是点的轨迹。该轨迹的每个给定点是与描述到最接近的给定点的加热器的距离的各个距离值相关联的。通过在区域内或在曲线上将这些值在所有点上平均化,可以在区域内或在曲线上计算到最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
图33-36显示了一些相对简化的实施例。
图33A显示了(i)单个加热器A 2090,被定位于原点,以及(ii)区域A 2032,由线x=0,x=1,y=0,y=1为边界。在图33A所示的例子中,对于在区域A 2032中的任意点(x0,y0)点,到最近的加热器的距离是与到原点的距离相同的,即为了确定在区域A内到最近加热器的平均距离,能够计算出整体:
∫ Region _ A ( x 0 ) 2 + ( y 0 ) 2 dxdy | Area _ of _ Region _ A | = ∫ y = 0 1 ∫ x = 0 1 ( x 0 ) 2 + ( y 0 ) 2 dxdy ∫ y = 0 1 ∫ x = 0 1 dxdy = 1 6 ln ( 1 + 2 ) + 2 3 - 1 12 arctanh ( 2 2 ) - 1 4 ln ( 2 - 1 ) ≈ 0.765
(方程式2)
在区域A内的“到最近加热器的平均距离”(即在这种情况下,到位于原点的加热器A 2090的距离)可以由在(i)区域A 2032的几何中心——即点(1/2,1/2)与(ii)加热器A 2090之间的距离来近似得到。
对于图33A中所示的特定区域,方程式2是有效的。对于地表下的任意区域REGION,比任意其它加热器更接近于HEATER_H的整体,到最近的加热器或AVG_NHD(NHD是“最近加热器距离”的缩写)的平均距离是由下式给出:
AVG _ NHD ( REGION ) = ∫ REGION DIST ( LOC , HEATER _ H ) dLOC | Area _ of _ REGION |    (方程式3),
其中,LOC是在REGION内的位置,dLOC是在REGION内的位置LOC的地下地层的无穷小的部分的尺寸(即面积或体积),而DIST(LOC,HEATER_H)是在HEATER_H与位置LOC之间的距离。
在图33所示的例子中,仅存在单个加热器——也就是,加热器A 2090被定位于原点。图33B的区域B 2032是由线x=0,x=0.5,y=0,y=1为边界。对于图18B所示的例子,方程式2产生AVG_NHD((Region B)=0.59。这可由在区域B的几何中心和加热器A 2090之间的距离来近似得到,或0.56。
方程式3假设在地下地层中只存在一个加热器。方程式3可被概括为:对于地下,其中加热器{H1,H2,…Hi…HN}(即对于任意正整数n)被安排在各个位置{LOC(H1),LOC(H1),…LOC(Hi),…LOC(HN),}。在这种情况下,在地下地层内的任何位置LOC是与各个最近加热器HNEAREST(LOC)相关联的,该最近加热器是选自{H1,H2,…Hi…HN}。在图32的实施例中,对于在区域K 2106内的所有位置,最近加热器HNEAREST(LOC)是位于(0,1)的加热器P 2102。在图6的例子中,对于在区域L 2108内的所有位置,最近加热器HNEAREST(LOC)是位于(2,1)的加热器Q 2104。
对于在地下地层内的位置LOC,最近的加热器距离NHD(LOC)是被定义为DIST(LOC,HNEAREST(LOC)),——在位置LOC与它的关联的最接近的加热器之间的距离。因此,方程式3可被概括为:
AVG _ NHD ( REGION ) = ∫ REGION DIST ( LOC ) dLOC | Area _ of _ REGION |    (方程式4)。
对于图20所示的实施例,四个加热器是被设置在地下地层内——加热器A 90位于原点,加热器B 2092位于点(0,2),加热器C 2094位于点(2,2),加热器D 2096位于点(2,0)。在本实施例中,想要计算在区域C 2036中的平均加热器距离,该区域C是由四条线x=0,x=2,y=0,y=2所包围的所有位置所限定的。区域C 2036可被分为四个子区域A1-A42080、2082、2084、2086。对于在子区域A12080内的任意位置LOCA1,最近加热器HNEAREST(LOC A1)是加热器B 2092。对于在子区域A32084内的任意位置LOCA3,最近加热器HNEAREST(LOC A3)是加热器A 2090。对于在子区域A22082内的任意位置LOCA2,最近加热器HNEAREST(LOC A2)是加热器C 2094。对于在子区域A42060内的任意位置LOCA4,最近加热器HNEAREST(LOC A4)是加热器D 2096。
通过对称性,显然,图34所示的在区域C 2036内到最近加热器的平均距离AVG_NHD(REGIONC)是等于图33A所示的在区域A 2032内到最近加热器的平均距离AVG_NHD(REGION A),或0.765。
对于图35A所示的例子,五个加热器被设置在地下地层——加热器A 2090位于原点,加热器B2092位于(0,2),加热器C 2094位于点(2,2),加热器D 2096位于点(2,0)和加热器E 2098位于点(1,1)。在这个实施例中,想要计算在区域C 2036中的平均加热器距离,该区域C是由四条线x=0,x=2,y=0,y=2所包围的所有位置所限定的。区域C 2036可被分为八个子区域B1-B82060、2062、2064、2066、2068、2072、2074。对于在子区域B12060内的任意位置LOCB1,“最近加热器”HNEAREST(LOC B1)是加热器B 2092。对于在子区域B22062内的任意位置LOCB2,最近加热器HNEAREST(LOC B2)是加热器E 2098。对于在子区域B32082内的任意位置LOCB3,最近加热器HNEAREST(LOC B3)是加热器E 2098。对于在子区域B42060内的任意位置LOCB4,最近加热器HNEAREST(LOC B4)是加热器C 2094。
对于在子区域B52068内的任意位置LOCB5,“最近加热器”HNEAREST(LOC B5)是加热器A 2090。对于在子区域B62070内的任意位置LOCB6,最近加热器HNEAREST(LOC B6)是加热器E 2098。对于在子区域B72072内的任意位置LOCB7,最近加热器HNEAREST(LOC B7)是加热器E 2098。对于在子区域B82074内的任意位置LOCB8,最近加热器HNEAREST(LOC B8)是加热器D 2096。
通过对称性,显然,图35A所示的在区域C 2036内到最近加热器的平均距离AVG_NHD(REGION C)是等于图33B所示的在区域B 2034内到最近加热器的平均距离AVG_NHD(REGION B),或0.59。
在图35A所示的例子中,有四个角部加热器和第五个更为中央的加热器E2098,它被准确地设置在正方形区域的中心。在图35B所示的例子中,有四个角部加热器——然而,第五多个中央加热器E’98’是被定位于正方形的一条侧边的中心,而不是在正方形的中心。在图35A和图35B所示的例子中的加热器密度是相同的。然而,图35B所示的例子中的“到最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为约0.68,或比图35A所示的例子大约15%。这是因为加热器在图35B所示的例子的区域C 2038内的较低均匀分布导致的。
上述实施例涉及子地下地层的区域内到最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对于任何点的集合,也可以计算“到最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例如,沿着线,或沿着曲线,或沿着多边形的周边。
在图36所示的实施例中(即在本实施例中,正好有一个加热器是位于地下地层中),沿着区域A 2032的周边2052的“到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由下式给出:
∫ 0 1 ydy + ∫ x = 0 1 ( x ) 2 + 1 dx + ∫ y = 0 1 ( y ) 2 + 1 dy + ∫ 0 1 xdx ∫ x = 0 1 ( x ) 2 + 1 dx + ∫ 0 1 xdx 2 ≈ 1.15    (方程式5)
一般来说,对于曲线(例如闭合曲线)C,到最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由下式给出:
AVG _ NHD ( ALONG _ CURVE _ C ) = ∫ CURVE _ C NHD ( LOC ) dLOC | Length _ of _ Curve _ C |    (方程式6)
其中,位置LOC是在曲线C上的位置。曲线的一个实例为内部区域周边204或外部区域周边208。
图37A显示了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的部分(以及它们的周边204、208),加热器可位移或加热器的几何中心可位移最大第一极限距离diam1/2。Diam1是以每个加热器几何中心310为圆心的圆的直径。在图15A中的阴影位置是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的从一个或多个加热器210位移小于距离Diam1的那些部分。在图15A所示的实施例中,每个有阴影的圆具有围绕内部区域210的约3-5%的面积。
由于大量的加热器是位于整个内部区域210中,加阴影的内部区域210的部分是显著的——例如,内部区域210的至少30%或至少40%或至少50%或至少60%或至少70%的面积有阴影。由于大量的加热器是定位在整个内周边204的周围,有阴影的内周边204的部分是显著的——例如,内周边204的至少30%或至少40%或至少50%或至少60%或至少70%的长度有阴影。相反,由于在外部区域210中更低的加热器密度,外部区域210有更少的部分被加阴影。
在图37B所示的例子中表明,当极限距离是从第一极限距离增加到第二极限距离时,外周边208的部分是可供“加热器位移”或“加热器几何中心位移”最大第二极限距离,该部分是显著的——例如,外周边208的至少30%或至少40%或至少50%或至少60%或至少70%的长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限定在地下地层内(即在限定加热器模式的平面内)的位置(例如,参见图37A的有阴影的圆)的圆的面积是内部区域210的面积的5%。在这个例子中,内部区域210的半径等于内部区域或内部区域210的面积的平方根的约12.6%(或约1/8),其中内部区域210的面积的平方根具有长度的尺寸。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这样的装置和方法,对于地下地层的横截面,以及对于等于内部区域204的面积的1/8的极限长度或极限距离,(i)内部区域210的显著部分是由有阴影的圆所覆盖,该圆的半径等于极限距离,该圆的面积等于内部区域204的面积的约5%;(ii)仅有非常小部分的外部区域214是由有阴影的圆所覆盖,该圆的半径等于相同的极限距离,这是由于更低的加热器密度。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相当大部分的内周边204的长度是由有阴影的圆所覆盖。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二极限距离等于上述“极限距离”的两倍(例如,等于内部区域210的面积的平方根的四分之一),外周边208的长度的“主要部分”是由有阴影的圆所覆盖。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可以设置极限距离或极限长度为内部区域204的面积的八分之一,以致由半径为“极限距离”的圆所包围的面积的量是等于内部区域204的面积的5%。
根据这个极限距离,对于在图5A中所示的加热器模式,(i)超过50%以上(例如约60%)的内部区域210的加热器位移或“加热器几何中心位移”的距离小于这个极限距离,以及(ii)非常小部分,即约15-20%的外部区域214,加热器移动的距离小于这个极限距离。对于图3A所示的例子,根据这个距离极限,(i)在三分之二的内部区域210的井,加热器位移或加热器几何中心位移是小于这个极限距离;以及(ii)非常小部分,约1/3的外部区域210,加热器移动的距离小于这个极限距离。
在两个例子中,在(i)加热器位移或加热器几何中心位移最大极限距离的内部区域210的一部分与(ii)加热器位移或加热器几何中心位移最大极限距离的外部区域214的一部分之间的比率是至少1.2或至少1.25或至少1.3或至少1.4或至少1.5或至少1.6或至少1.7或至少1.8或1.9。
在图37A所示的例子中,约60%的内周边204的长度最大是加热器位移或加热器几何中心位移的这个极限距离,约60%的外周边208的长度最大是加热器位移或加热器几何中心位移的这个极限距离的两倍。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超过75%的内周边204的长度最大是加热器位移或加热器几何中心位移的这个极限距离,而超过75%的外周边208的长度最大是加热器位移或加热器几何中心位移的这个极限距离的两倍。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可以包括模拟或数字电路的任意组合(例如,电流或电压或电功率调节器或电子定时电路)和/或计算机可执行代码和/或机械装置(例如,流量调节器或压力调节器或阀或温度调节器)或任何监控设备(例如,用于测量温度或压力)和/或其它设备。
控制装置可以调节一个或多个操作参数的任何组合,这些操作参数包括但不限于:输送到电加热器的电能的量,或输送到地下加热器的传热流体(例如,熔盐或二氧化碳或合成油)流速或温度,或在生产井内的地层烃类流体的流速。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控制装置可包括这里没有明确列出的一个或多个组件或元件。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调节烃类流体系统的一个元件的“控制装置”的一部分或元件的组合可以电连接到元件组合的任意部分——例如,有线或无线计算机网络或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任意其它方式。控制装置可以包括:元件,或元件的组合,或它们的部分,例如在图38或任意其他附图中所示。
图38显示了用于控制在地层2678中的原位转化过程(ICP)的一个实施例。屏障井2518、监测井2616、生产井2512,和/或加热器井520可以被放置在地层2678中。屏障井2518可以被用于控制在地层2678中的水状况。监测井2616可以被用于监测在地层中的地下状况,例如但不限于:压力、温度、产品质量或断裂进展。生产井2512可被用于生产来自地层的地层流体(例如油、气和水)。加热器井2520可被用于提供热量到地层。地层状况可通过一个或多个井2512、2518、2520、2616来监测,地层状况例如但不限于:压力、温度、断裂进展(监测,例如,通过声学传感器的数据)和流体质量(例如,产品质量或水质量)。
表面数据,例如但不限于:泵状态(例如,泵接通或断开)、流体流速、表面压力/温度,和/或加热器功率,可以通过放置在每个井或特定井的仪器来监测。类似地,地下数据,例如但不限于:压力、温度、流体质量、声音传感器的数据,可以通过放置在每个井或特定井的仪器来监测。来自屏障井2518的表面数据2680可包括:泵状态、流速和表面压力/温度。来自生产井2512的表面数据2682可包括:泵状态,流速和表面压力/温度。来自屏障井2518的地下数据2684可以包括:压力、温度、水质、声学传感器的数据。来自监控井2616的地下数据2686可包括:压力、温度、产品质量、声音传感器的数据。来自生产井2512的地下数据2688可以包括:压力、温度、产品质量、声音传感器的数据。来自加热器井2520的地下数据2690可包括:压力、温度和声音传感器数据。
表面数据2680和2682和地下数据2684、2688、2686和2690可被监视,作为从一个或多个测量仪器得到的模拟数据2692。模拟数据2692可在模拟-数字转换器2696中被转换为数字数据2694。数字数据694可以提供给计算系统2626。可选地,一个或多个测量仪器可以提供数字数据到计算系统2626。计算系统2626可以包括:CPU(中央处理单元)。计算系统2626可以处理数字数据694以解释模拟数据2692。计算系统2626的输出可以提供到远程显示2698、数据存储2700、显示器2666或处理设施2516。处理设施2516可包括:例如,氢处理装置、液体处理植物或气体处理装置。计算系统2626可提供数字输出2702到数模转换器2704。数模转换器2604可将数字输出2702转换为模拟输出2606。
模拟输出2706可以包括控制地层2678的一个或多个状况的指令。模拟输出2706可以包括控制在地层2678内的ICP的指令。模拟输出2706可以包括调节ICP的一个或多个参数的指令。所述一个或多个参数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压力、温度、产品成分和产品质量。模拟输出2706可以包括控制在障碍井2518的泵状态2708或流速2710的指令。模拟输出2706可以包括控制在生产井2512的泵状态2712或流速2714的指令。模拟输出2706还可以包括控制在加热器井2520的加热器功率2716的指令。模拟输出2706可以包括改变一个或多个状况的指令,这些状况例如:泵状态、流速或加热器功率。模拟输出2706还可以包括以下指令:打开和/或关闭泵、加热器,或监控位于每个井的仪器设备。
远程输入数据2718还可以被提供到计算系统2626,以控制在地层2678内的状况。远程输入数据2718可包括用于调节地层2678的状况的数据。远程输入数据2718可包括的数据例如但不限于:电费用、气或油价格、管道资费、模拟数据、植物排放,或炼厂的可用性。远程输入数据2718可由计算系统2626采用,以调节数字输出2702到期望的值。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处理设施数据2720可以提供给计算系统2626。
原位转化过程(ICP)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监控:反馈控制方法、前馈控制方法或其它类型的控制方法。在地层内的状况可被监测和被用于反馈控制方法中。采用原位转化过程处理的地层可经受在机械特性上的改变,由于固体和粘性液体转化为蒸汽、断裂传播(例如,装载过多、装载过少、地下水位等)、增加渗透率或孔隙率以及减少密度、水分蒸发,和/或基质矿物的热不稳定性(导致在稳定矿物组合中的脱水、脱碳反应和变迁)。
远程监控技术可感测储层特性中的这些变化,该远程监控技术包括但不限于:4D(4维)时延地震监测、压裂的3D/3C(3维/3成分)地震无源声监测、压裂的时延三维地震无源声监测、电阻率,热映射,地面或井下倾斜仪、测量永久表面标志物、对于表面气体丰度的化学监听或激光传感器,以及比重计。更直接的基于地表之下的监测技术可以包括:高温井下仪器(例如热电偶和其他的温度传感机构,例如应力传感器等压力传感器,或在生产井内检测在精细增量基础上的气体流的仪器)。在特定实施例中,可以进行“基站”地震监测,然后将后续的地震结果与确定的变化进行比较。
授权给Aronstam的美国专利第6,456,566号;授权给Winbow的美国专利第5,418,335号以及授权给Kostelnicek等人的美国专利第4,879,696号与授予thompson的美国法定发明登记H1561都描述了用于地下地球物理现象的有源声学监测的地震源。可以产生延时轮廓来监测在含烃地层中的时间和面积变化。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有源声学监测可被用于在地层的处理之前获得基线地质信息。在地层的处理过程中,有源和/或无源声学监测可以被用来监视在地层内的变化。
在计算机系统上的模拟方法可被用于对原位处理地层的方法进行建模。模拟方法可以确定和/或预测操作条件(例如压力、温度等),可从地层以给定操作条件生产的产品,和/或用于该方法的产品特征(例如,API重度、芳香族与石蜡的比率等)。在特定实施例中,计算机模拟可用于在地层内对流体力学(包括传质和传热)和动力学建模,以确定在加热地层过程中产生的产品的特征。地层可采用例如STARS、THERM、FLUENT或CFX等商业上可用的模拟程序来建模。此外,模拟程序的组合可被用于更精确地确定或预测原位方法的特征。模拟的结果可被用于在实际处理地层之前确定在地层内的操作条件。模拟的结果也可以被用来在地层的处理过程中调整操作条件,基于地层特性上的改变和/或从地层产生的产品的期望特性的改变。
图39和图40显示了采用计算机系统处理含烃地层的原位方法的建模的方法2722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方法2722可包括:将地层的至少一个特性2724提供到计算机系统。地层的特性可包括但不限于: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热导率、体积热容、可压缩性、成分,以及在地层中的相位的数量和类型。地层的特性也可包括:化学成分、化学反应和动力学参数。该方法的至少一个操作条件2726也可被提供到计算系统。例如,操作条件可包括但不限于:压力、温度、加热速率、热输入率、处理时间、气体的重量百分比、生产特性(例如流速、位置、成分),和外围水回收或注射。此外,操作条件可包括井模式的特征,例如,生产井位置、生产井方位、生产井与加热井的比率,加热器井间距、加热器井模式的类型、加热器井方位,以及在覆盖层的加热器井与水平加热井之间的距离。
方法2722可以包括:评估在计算机系统上采用模拟方法2730原位处理方法的至少一个工艺特征2728。至少一个工艺特征可被评估为时间的函数,来自地层的至少一个特性,以及至少一个操作条件。工艺特征可包括但不限于:生产的流体的特性,例如API重度、烯烃含量、碳数分布、乙烯/乙烯比、原子的碳氢比、不可凝烃类与可凝烃类的比率(气/油比)。工艺特征可包括但不限于:在地层中的压力和温度、来自地层的总质量恢复和/或从地层生产的流体的产率。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模拟方法2730可以包括在计算机系统上执行或采用的数字模拟方法。该数字模拟方法可应用有限差分方法来解决流体力学、热传递和作为时间的函的化学反应方程。有限差分方法可以采用贴体网格系统,该系统具有非结构化网格以对地层建模。非结构化网格采用广泛的各种形状来对地层几何构型建模,对比于结构化网格。贴体有限差分模拟方法可以计算流体流动和地层中的传热。热传递机制可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该贴体有限差分模拟方法还可用于处理在地层中的化学反应。以有限差分模拟方法进行的模拟可应用封闭的值热传导方程式来计算在地层中的热传递和温度分布。有限差分模拟方法可确定热的注入速率数据的值。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贴体有限差分模拟方法可以很好地适用于模拟系统,该系统包括在物理特性或条件上的尖锐接口。在特定情况下,贴体有限差分模拟方法可以比空间配比方法更准确,因为采用了较细的、非结构化网格的贴体的方法。例如,它可具有这样的优势:利用贴体使用有限差分模拟方法来计算加热器井内传热和在接近加热器井的附近区域的传热。加热器井内和附近的温度分布可以是相对尖锐的。接近加热器井的区域可被称为“靠近井眼区域”。靠近井眼区域的尺寸或半径可取决于地层的类型。用于确定或估计“靠近井眼区域”的半径的通用标准可以是距离,在该距离中,通过所述热传递的机构整体带来显著的对流热传递。在井眼附近区域的传热通常受限于导电和/或辐射传热的贡献。对流热传递趋于有助于在地层内流体流动的位置的总体传热(也就是,对流换热是显著的,该处质量流有利于传热)。
一些实施例涉及加热器模式和/或生产井和/或注入井。一些实施例涉及烃类流体生产的方法和/或加热地下地层的方法。除非特别指明,涉及加热器和/或生产井位置或模式的任何特征或其组合的特征可以这里所公开的任何方法来提供,即使在这里没有明确规定。此外,在本发明中公开了多种方法,每个方法提供它自己的各个特征。除非特别指明,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任何一种方法的任何特征可以结合任何方法的其它特征,即使在没有明确规定。
而且,任意“控制装置”可被编程以执行这里所公开的任意方法或组合。
在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每个动词,“包括”、“包含”和“具有”以及它们的组合,是被用于指示该动词的对象不必然是部件、组件、元件或钙动词的宾语的部分的完全列举。
这里所引用的所有参考文献都以它们的整体引入作为参考。参考的对比文件不构成现有技术。
这里所采用的冠词“a”和“an”是指该冠词的一个或多于一个(也就是,至少一个)的语法对象。通过实施例,“一个元件”是指一个元件或者多于一个元件。
这里所采用的术语“包括”是指“包括但不限于”,可与术语“包括但不限于”替代地使用。
这里所采用的术语“或”是可与术语“和/或”替代地使用,除非另外明确指出。
这里所采用的术语“例如”是指“例如但不限于”,可与术语“例如但不限于”替代地使用。
本发明已经采用具体实施例详细进行描述,但所提供的实施例并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包括不同的特征,并非所有这些特征都是本发明的所有实施例所必需的。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仅采用一些特征或这些特征的可能的组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变化已经被描述,本发明包含在已描述的这些具体实施例中说明的技术特征的不同组合,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明确的。

Claims (580)

1.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单元,分为嵌套的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外部区域214是由凸多边形周边208所封闭,内部区域210是由凸多边形周边204所封闭,以致在这两个区域之间的封闭面积比是在2至7之间,被定位在内部区域周边204和外部区域周边208的所有多边形的顶点的加热器、内部区域加热器226和外部区域加热器228是被分别分布在内部区域的几何中心298和外部区域的几何中心296的周围,以致在外部区域214的平均加热器间距是显著超过在内部区域210的平均加热器间距,每个加热器单元还包括内部区域生产井224I和外部区域生产井224O,它们分别定位在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
2.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单元,分为嵌套的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外部区域214是由凸多边形周边208所封闭,内部区域210是由凸多边形周边204所封闭,以致在这两个区域之间的封闭面积比是在2至7之间,被定位在内部区域周边204和外部区域周边208的所有多边形的顶点的加热器、内部区域加热器226和外部区域加热器228是被分别分布在内部区域的几何中心298和外部区域的几何中心296的周围,以致在内部区域210的加热器空间密度显著超过在外部区域214的加热器空间密度,每个加热器单元还包括内部区域生产井224I和外部区域生产井224O,它们分别定位在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
3.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单元,分为嵌套的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外部区域214是由凸多边形周边208所封闭,内部区域210是由凸多边形周边204所封闭,以致在这两个区域之间的封闭面积比是在2至7之间,内部区域加热器226和外部区域加热器228是被分别分布在每个加热器单元的内部区域的几何中心298和外部区域的几何中心296的周围,以致对于每个加热器单元:(i)在外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显著超过在内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ii)在内部区域周边204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最大是等于在内部区域210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以及(iii)在外部区域周边208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在内部区域周边204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最大2倍;每个加热器单元还包括内部区域生产井224I和外部区域生产井224O,它们分别定位在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
4.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单元,分为嵌套的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外部区域214是由凸多边形周边208所封闭,内部区域210是由凸多边形周边204所封闭,以致在这两个区域之间的封闭面积比是在2至7之间,被定位在内部区域周边204和外部区域周边208的所有多边形的顶点的加热器、内部区域加热器226和外部区域加热器228是被分别分布在内部区域的几何中心298和外部区域的几何中心296的周围,以致在外部区域214的平均加热器间距是显著超过在内部区域210的平均加热器间距,显著多数的内部区域加热器226是被定位为远离外部区域周边208。
5.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单元,分为嵌套的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外部区域214是由凸多边形周边208所封闭,内部区域210是由凸多边形周边204所封闭,以致在这两个区域之间的封闭面积比是在2至7之间,被定位在内部区域周边204和外部区域周边208的所有多边形的顶点的加热器、内部区域加热器226和外部区域加热器228是被分别分布在内部区域的几何中心298和外部区域的几何中心296的周围,以致在外部区域214的平均加热器间距是显著超过在内部区域210的平均加热器间距,显著多数的内部区域加热器226是被定位为远离外部区域周边208。
6.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单元,分为嵌套的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外部区域214是由凸多边形周边208所封闭,内部区域210是由凸多边形周边204所封闭,以致在这两个区域之间的封闭面积比是在2至7之间,内部区域加热器226和外部区域加热器228是被分别分布在每个加热器单元的内部区域的几何中心298和外部区域的几何中心296的周围,以致对于每个加热器单元:(i)在外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显著超过在内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ii)在内部区域周边204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最大是等于在内部区域210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以及(iii)在外部区域周边208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在内部区域周边204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最大2倍;显著多数的内部区域加热器226是被定位为远离外部区域周边208。
7.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积比是至少3。
8.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单元,分为嵌套的内部区域210、外部区域214和外部区域周围(OZS)的附加区域218,这些区域由各自的多边形区域周边204、208、202所封闭,加热器是被定位在内部区域周边204、外部区域周边208和OZS附加区域周边202的所有多边形顶点上,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限定了第一区域对,外部区域214和OZS附加区域218限定了第二区域对,内部区域加热器226、外部区域加热器228与OZS附加区域加热器是分别分布在内部区域几何中心298、外部区域几何中心296和OZS附加区域几何中心294的周围,其中,对于每个区域对:
i.在由更外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与由更内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封闭区域比是在2至7之间;以及
ii.更外部区域的加热器间距是显著超过更内部区域的加热器间距。
9.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单元,分为嵌套的内部区域210、外部区域214和外部区域周围(OZS)的附加区域218,这些区域由各自的多边形区域周边204、208、202所封闭,加热器是被定位在内部区域周边204、外部区域周边208和OZS附加区域周边202的所有多边形顶点上,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限定了第一区域对,外部区域214和OZS附加区域218限定了第二区域对,内部区域加热器226、外部区域加热器228与OZS附加区域加热器是分别分布在内部区域几何中心298、外部区域几何中心296和OZS附加区域几何中心294的周围,其中,对于每个区域对:
i.在由更外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与由更内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封闭区域比是在2至7之间;以及
ii.更外部区域的加热器间距是显著超过更内部区域的加热器间距;
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多个生产井,至少一个生产井是位于内部区域210,且至少一个生产井是位于外部区域214或外部区域周围(OZS)的附加区域218。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生产井是分别定位在内部区域210、外部区域214和外部区域周围(OZS)的附加区域218内。
11.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单元,分为嵌套的内部区域210、外部区域214和外部区域周围(OZS)的附加区域218,这些区域由各自的多边形区域周边204、208、202所封闭,加热器是被定位在内部区域周边204、外部区域周边208和OZS附加区域周边202的所有多边形顶点上,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限定了第一区域对,外部区域214和OZS附加区域218限定了第二区域对,内部区域加热器226、外部区域加热器228与OZS附加区域加热器是分别分布在内部区域几何中心298、外部区域几何中心296和OZS附加区域几何中心294的周围,其中,对于每个区域对:
i.在由更外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与由更内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封闭区域比是在2至7之间;以及
ii.更内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是显著超过更内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
12.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单元,分为嵌套的内部区域210、外部区域214和外部区域周围(OZS)的附加区域218,这些区域由各自的多边形区域周边204、208、202所封闭,加热器是被定位在内部区域周边204、外部区域周边208和OZS附加区域周边202的所有多边形顶点上,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限定了第一区域对,外部区域214和OZS附加区域218限定了第二区域对,内部区域加热器226、外部区域加热器228与OZS附加区域加热器是分别分布在内部区域几何中心298、外部区域几何中心296和OZS附加区域几何中心294的周围,其中,对于每个区域对:
i.在由更外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与由更内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封闭区域比是在2至7之间;以及
ii.更内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是显著超过更内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
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多个生产井,至少一个生产井是位于内部区域210,且至少一个生产井是位于外部区域214或外部区域周围(OZS)的附加区域218。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生产井是分别定位在内部区域210、外部区域214和外部区域周围(OZS)的附加区域218内。
14.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单元,分为嵌套的内部区域210、外部区域214和外部区域周围(OZS)的附加区域218,这些区域由各自的多边形区域周边204、208、202所封闭,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限定了第一区域对,外部区域214和OZS附加区域218限定了第二区域对,内部区域加热器226、外部区域加热器228与OZS附加区域加热器是分别分布在内部区域几何中心298、外部区域几何中心296和OZS附加区域几何中心294的周围,其中,在内部区域周边204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平均距离最大是等于在内部区域210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平均距离,以及对于每个区域对:
i.在由更外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与由更内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封闭区域比是在2至7之间;以及
ii.在更外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显著超过更外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
iii.在更外部区域的周边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最大是在在更外部区域的周边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2倍。
15.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单元,分为嵌套的内部区域210、外部区域214和外部区域周围(OZS)的附加区域218,这些区域由各自的多边形区域周边204、208、202所封闭,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限定了第一区域对,外部区域214和OZS附加区域218限定了第二区域对,内部区域加热器226、外部区域加热器228与OZS附加区域加热器是分别分布在内部区域几何中心298、外部区域几何中心296和OZS附加区域几何中心294的周围,其中,在内部区域周边204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平均距离最大是等于在内部区域210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平均距离,以及对于每个区域对:
i.在由更外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与由更内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封闭区域比是在2至7之间;以及
ii.在更外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显著超过更外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
iii.在更外部区域的周边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最大是在在更外部区域的周边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2倍;
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多个生产井,至少一个生产井是位于内部区域,且至少一个生产井是位于外部区域或外部区域周围(OZS)的附加区域。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生产井是分别定位在内部区域210、外部区域214和外部区域周围(OZS)的附加区域218内。
17.根据权利要求8-16的任意之一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区域对的面积比是至少3。
18.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单元,分为嵌套的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外部区域214是由凸多边形周边208所封闭,内部区域210是由凸多边形周边204所封闭,以致在这两个区域之间的封闭面积比是在2至7之间,被定位在内部区域周边204和外部区域周边208的所有多边形的顶点的加热器、内部区域加热器226和外部区域加热器228是被分别分布在内部区域的几何中心298和外部区域的几何中心296的周围,以致在外部区域214的平均加热器间距是显著超过在内部区域210的平均加热器间距,在内部区域210内的大多数加热器是电加热器242,而在外部区域214内的大多数加热器是熔盐加热器244。
19.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单元,分为嵌套的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外部区域214是由凸多边形周边208所封闭,内部区域210是由凸多边形周边204所封闭,以致在这两个区域之间的封闭面积比是在2至7之间,被定位在内部区域周边204和外部区域周边208的所有多边形的顶点的加热器、内部区域加热器226和外部区域加热器228是被分别分布在内部区域的几何中心298和外部区域的几何中心296的周围,以致在内部区域210的加热器空间密度是显著超过在外部区域214的加热器空间密度,在内部区域210内的大多数加热器是电加热器242,而在外部区域214内的大多数加热器是熔盐加热器244。
20.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单元,分为嵌套的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外部区域214是由凸多边形周边208所封闭,内部区域210是由凸多边形周边204所封闭,以致在这两个区域之间的封闭面积比是在2至7之间,内部区域加热器226和外部区域加热器228是被分别分布在每个加热器单元的内部区域的几何中心298和外部区域的几何中心296的周围,以致:(i)在外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显著超过在内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ii)在内部区域周边204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最大是等于在内部区域210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以及(iii)在外部区域周边208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在内部区域周边204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最大2倍;在内部区域210内的大多数加热器是电加热器242,而在外部区域214内的大多数加热器是熔盐加热器244。
21.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单元,分为嵌套的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外部区域214是由凸多边形周边208所封闭,内部区域210是由凸多边形周边204所封闭,以致在这两个区域之间的封闭面积比是在2至7之间,被定位在内部区域周边204和外部区域周边208的所有多边形的顶点的加热器、内部区域加热器226和外部区域加热器228是被分别分布在内部区域的几何中心298和外部区域的几何中心296的周围,以致在外部区域214的平均加热器间距是显著超过在内部区域210的平均加热器间距;所述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其被配置为调节加热器操作时间,以致平均起来,加热器在外部区域214在一半最大功率水平上的操作时间是加热器在内部区域210内的操作时间的至少两倍。
22.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单元,分为嵌套的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外部区域214是由凸多边形周边208所封闭,内部区域210是由凸多边形周边204所封闭,以致在这两个区域之间的封闭面积比是在2至7之间,被定位在内部区域周边204和外部区域周边208的所有多边形的顶点的加热器、内部区域加热器226和外部区域加热器228是被分别分布在内部区域的几何中心298和外部区域的几何中心296的周围,以致在内部区域210的加热器空间密度显著超过在外部区域214的加热器空间密度;所述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其被配置为调节加热器操作时间,以致平均起来,加热器在外部区域214在一半最大功率水平上的操作时间是加热器在内部区域210内的操作时间的至少两倍。
23.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单元,分为嵌套的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外部区域214是由凸多边形周边208所封闭,内部区域210是由凸多边形周边204所封闭,以致在这两个区域之间的封闭面积比是在2至7之间,内部区域加热器226和外部区域加热器228是被分别分布在每个加热器单元的内部区域的几何中心298和外部区域的几何中心296的周围,以致:(i)在外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显著超过在内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ii)在内部区域周边204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最大是等于在内部区域210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以及(iii)在外部区域周边208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在内部区域周边204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最大2倍;所述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其被配置为调节加热器操作时间,以致平均起来,加热器在外部区域214在一半最大功率水平上的操作时间是加热器在内部区域210内的操作时间的至少两倍。
24.根据权利要求18-23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积比是至少3。
25.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单元,分为N个嵌套的区域(N≥2),其中,N是整数,其值至少是2;每个区域具有各自的几何中心和各自的凸多边形周边,以致加热器是定位在这些周边的每个顶点上,每个区域的加热器是分别分布在每个区域的几何中心的周围,以致对于由所述N个嵌套的区域所限定的N-1相邻区域对NZP的每个相邻的区域对:
iii.在由所述相邻的区域对NZP的更外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与由所述相邻的区域对NZP的更内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封闭区域比是在2至7之间;以及
iv.所述相邻的区域对NZP的更外部区域的加热器间距是显著超过所述相邻的区域对NZP的更内部区域的加热器间距;
其中,至少一个生产井是定位在最里面的区域210,而至少一个生产井是定位在最里面的区域210之外的在至少一个N-1区域内。
26.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单元,分为N个嵌套的区域(N≥2),其中,N是整数,其值至少是2;每个区域具有各自的几何中心和各自的凸多边形周边,以致加热器是定位在这些周边的每个顶点上,每个区域的加热器是分别分布在每个区域的几何中心的周围,以致对于由所述N个嵌套的区域所限定的N-1相邻区域对NZP的每个相邻的区域对:
iii.在由所述相邻的区域对NZP的更外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与由所述相邻的区域对NZP的更内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封闭区域比是在2至7之间;以及
iv.所述相邻的区域对NZP的更外部区域的加热器间距是显著超过所述相邻的区域对NZP的更内部区域的加热器间距;
其中,至少一个生产井是定位在最里面的区域210,而至少一个生产井是定位在最里面的区域210之外的在至少一个N-1区域内。
27.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单元,分为N个嵌套的区域(N≥2),其中,N是整数,其值至少是2;每个区域具有各自的几何中心和各自的凸多边形周边,以致加热器是定位在这些周边的每个顶点上,每个区域的加热器是分别分布在每个区域的几何中心的周围,以致对于由所述N个嵌套的区域所限定的N-1相邻区域对NZP的每个相邻的区域对:
iv.在由更外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与由更内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封闭区域比是在2至7之间;以及
v.在更外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显著超过更外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
vi.在更外部区域的周边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最大是在在更外部区域的周边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2倍。
其中,至少一个生产井是定位在最里面的区域210,而至少一个生产井是定位在最里面的区域210之外的在至少一个N-1区域内。
28.根据权利要求25-27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生产井是定位在每个N区域内。
29.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单元,分为N个嵌套的区域(N≥2),其中,N是整数,其值至少是2;每个区域具有各自的几何中心和各自的凸多边形周边,以致加热器是定位在这些周边的每个顶点上,每个区域的加热器是分别分布在每个区域的几何中心的周围,以致对于由所述N个嵌套的区域所限定的N-1相邻区域对NZP的每个相邻的区域对:
iii.在由更外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与由更内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封闭区域比是在2至7之间;以及
iv.相邻的区域对NZP的更外部区域的加热器间距是显著超过相邻区域对NZP的加热器间距。
30.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单元,分为N个嵌套的区域(N≥2),其中,N是整数,其值至少是2;每个区域具有各自的几何中心和各自的凸多边形周边,以致加热器是定位在这些周边的每个顶点上,每个区域的加热器是分别分布在每个区域的几何中心的周围,以致对于由所述N个嵌套的区域所限定的N-1相邻区域对NZP的每个相邻的区域对:
iii.在由更外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与由更内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封闭区域比是在2至7之间;以及
iv.相邻的区域对NZP的更内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是显著超过相邻区域对NZP的加热器间距。
31.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单元,分为N个嵌套的区域(N≥2),其中,N是整数,其值至少是2;每个区域具有各自的几何中心和各自的凸多边形周边,以致加热器是定位在这些周边的每个顶点上,每个区域的加热器是分别分布在每个区域的几何中心的周围,以致对于由所述N个嵌套的区域所限定的N-1相邻区域对NZP的每个相邻的区域对:
iv.在由相邻的区域对NZP的更外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与由相邻的区域对NZP的更内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封闭区域比是在2至7之间;以及
v.在相邻的区域对NZP的更外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显著超过相邻的区域对NZP的更外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
vi.在更外部区域的周边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最大是在在更外部区域的周边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2倍。
32.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单元,分为N个嵌套的区域(N≥2),其中,N是整数,其值至少是2;所述加热器单元被划分,以致对于由所述N个巢式区域所限定的N-1相邻区域对的每个相邻的区域对NZP,在由更外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与由更内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封闭面积比是在2至7之间,加热器被配置在加热器单元内以致对于N-1相邻的区域对的每个相邻的区域对NZP,在相邻区域对NZP的更外部区域的平均加热器间距与相邻区域对NZP的更内部区域的平均加热器间距之间的加热器间距比率是显著超过整体,并等于封闭区域比率的平方根。
33.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单元,分为N个嵌套的区域(N≥2),其中,N是整数,其值至少是2;所述加热器单元被划分,以致对于由所述N个巢式区域所限定的N-1相邻区域对的每个相邻的区域对NZP,相邻的区域对NZP的更外部区域与更内部区域的各个区域之间的区域面积比是在2至7之间,加热器被配置在加热器单元内以致对于N-1相邻的区域对的每个相邻的区域对NZP,在相邻区域对NZP的更内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是等于区域面积比的产物,是等于在相邻区域对NZP的更外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
34.根据权利要求32或3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区域的每个区域具有各自凸多边形周边,加热器是定位在它们的每个顶角。
35.根据权利要求32-34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加热器是定位在所述N个区域的每个区域,并分别分布在这些区域的各个几何中心的周围。
36.根据权利要求29-35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生产井是处于最里面的区域210。
37.根据权利要求29-36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生产井是定位于最里面的区域210。
38.根据权利要求29-37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生产井是定位于所述N个区域210的每个区域。
39.根据权利要求25-38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于大多数N-1相邻区域对的每个区域对,所述面积比率是至少3。
40.根据权利要求25-38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于N-1相邻区域对的每个区域对,所述面积比率是至少3。
4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加热器是被分布在所述内部区域210的周围。
4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于N-1区域对的每个区域,加热器是分别分布在各区域的几何中心的周围。
4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于N-1区域对的大多数区域的每个区域,加热器是分别分布在各区域的几何中心的周围。
44.根据权利要求8-17或25-43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内部区域是凸形的。
45.根据权利要求25-44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N区域的每个区域是凸形的。
46.根据权利要求25-45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N的值是2。
47.根据权利要求25-45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N的值是3。
48.根据权利要求25-45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N的值是4。
49.根据权利要求8-17或25-48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所述区域,多边形的周边是规则六边形的。
50.根据权利要求25-49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生产井是分别定位在所述N区域的每个区域中。
51.根据权利要求25-50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于大多数的所述N区域的每个区域,至少一个生产井是分别定位在那里的。
52.根据权利要求25-51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装置,被配置为调节加热器操作时间以致对于每个相邻的区域对NZP,在所述区域对的更外部区域中的生产井的平均操作时间至少是在所述区域对的更外部区域中的生产井的平均操作时间的两倍。
53.根据权利要求25-52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相邻的区域对NZP,各个区域的面积比是最大6。
54.根据权利要求25-53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区域的每个区域,生产井是分别定位在所述区域的相对侧面上。
55.根据权利要求8-17或25-54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最里面的区域210的几何中心296是定位在由最里面区域的相邻区域214的周边208所封闭的面积的中央部分。
56.根据权利要求25-55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N-1相邻区域对NZP的每个相邻的区域对,更内部区域的几何中心是定位在由所述相邻区域对NZP的更外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的中央部分。
57.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被配置在所述地层的目标部分,所述目标部分是被划分为嵌套的内部区域210的加热器和外部区域214的加热器,以致内部区域加热器226和外部区域加热器228是分别分布在内部区域的几何中心298和外部区域的几何中心296的周围,在内部区域210的大多数加热器是电加热器242,在外部区域214的大多数加热器是熔盐加热器244。
58.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部区域210的至少三分之二的加热器是电加热器242,在外部区域214的至少三分之二的加热器是熔盐加热器244。
59.根据权利要求57-58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各自具有多边形周边204和208,以致加热器是定位在内部区域周边204和外部区域周边208的所有多边形顶点上。
60.根据权利要求57-59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区域210是凸形的。
61.根据权利要求57-60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区域214是凸形的。
62.根据权利要求57-61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部区域214的平均加热器间距是显著超过在所述内部区域210的平均加热器间距。
63.根据权利要求57-62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部区域214的平均加热器间距是在所述内部区域210的平均加热器间距的2倍。
64.根据权利要求57-63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部区域的平均加热器间距与所述外部区域的平均加热器间距之间的间距比是等于在由内部区域周边204所封闭的面积和由外部区域周边208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面积比的平方根。
65.根据权利要求57-64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的加热器空间密度是显著超过在外部区域214的加热器空间密度。
66.根据权利要求57-65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的加热器空间密度是在外部区域214的加热器空间密度的2倍。
67.根据权利要求57-66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的加热器空间密度是在外部区域214的加热器空间密度的至少3倍。
68.根据权利要求57-67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的加热器空间密度与外部区域214的加热器空间密度的加热器密度比是等于在外部区域214与内部区域210的区域面积比。
69.根据权利要求57-68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外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平均距离是显著超过在内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平均距离。
70.根据权利要求57-69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外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平均距离是在内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平均距离的2至3倍。
71.根据权利要求57-70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周边204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平均距离是最大等于在内部区域210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平均距离。
72.根据权利要求57-71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外部区域周边208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平均距离最大是在内部区域周边204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平均距离的2倍。
73.根据权利要求57-72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内还包括至少一个内部区域生产井224I,在外部区域214内还包括至少一个外部区域生产井224。
74.根据权利要求7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内的生产井空间密度是超过在外部区域214内的生产井空间密度。
75.根据权利要求7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内的生产井空间密度是在外部区域214内的生产井空间密度的3倍。
76.根据权利要求57-75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大多数外部区域加热器是被配置在外部区域周边208上。
77.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加热器是定位在内部区域周边204和外部区域周边208的所有多边形的顶点上。
78.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加热器是定位在OZS附加区域周边202的所有顶点上。
79.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外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在内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大约2至3倍。
80.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外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在内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2至3倍。
81.根据权利要求8-17或25-80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区域对,更外部区域的加热器间距至少是更内部区域的加热器间距的2倍。
82.根据权利要求8-17或25-81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区域对,在更外部区域与更内部区域之间的面积比是4,更外部区域的加热器间距至少是更内部区域的加热器间距的2倍。
83.根据权利要求8-17或25-82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区域对,在更外部区域的加热器间距与更内部区域的加热器间距之间的比率是等于在所述区域对的更外部区域与更内部区域之间的面积比的平方根。
84.根据权利要求8-17或25-83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区域对,在由更外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与由更内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面积比最大是6。
85.根据权利要求8-17或25-84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区域对,在由更外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与由更内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面积比最大是5。
86.根据权利要求8-17或25-85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区域对,在由更外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与由更内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面积比最小是2.5。
87.根据权利要求8-17或25-86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显著多数的内部区域加热器226是被定位为远离外部区域周边208。
88.根据权利要求8-17或25-87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显著多数的外部区域加热器228是被定位为远离外部区域周围(OZS)附加区域218的周边202。
89.根据权利要求8-17或25-88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区域对,更内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是更外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的至少2倍。
90.根据权利要求8-17或25-89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区域对,更内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是更外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的最多6倍。
91.根据权利要求8-17或25-90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区域对,更内部区域的几何中心是被定位在由更外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的中央部分。
92.根据权利要求8-17或25-91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区域对,在更外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在更外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大约2至3倍。
93.根据权利要求8-17或25-92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区域对,在更外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在更外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2至3倍。
94.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区域210的几何中心298是被定位在由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所封闭的面积的中央部分。
95.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内部区域生产井224I,定位在所述内部区域210内。
96.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外部区域生产井224O,定位在所述外部区域214内。
97.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单元包括第一和第二外部区域生产井224O,定位在所述外部区域214的相对侧上。
98.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部区域210内的生产井空间密度至少超过在所述外部区域214内的生产井空间密度。
99.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部区域214内的平均加热器间距至少是在所述内部区域210内的平均加热器间距的2倍。
100.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由内部区域周边204所封闭的面积与由外部区域周边208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面积比是4,且在外部区域214的平均加热器间距是在内部区域210的平均加热器间距的2倍。
101.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外部区域的平均加热器间距与内部区域的平均加热器间距之间的间距比是大约等于在由内部区域周边204所封闭的面积与由外部区域周边208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面积比的平方根。
102.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外部区域的平均加热器间距与内部区域的平均加热器间距之间的间距比是等于在由内部区域周边204所封闭的面积与由外部区域周边208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面积比的平方根。
103.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的加热器空间密度至少是在外部区域214的加热器空间密度的约两倍。
104.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的加热器空间密度是在外部区域214的加热器空间密度的两倍。
105.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的加热器空间密度至少是在外部区域214的加热器空间密度的三倍。
106.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的加热器空间密度与在外部区域214的加热器空间密度之间的加热器密度比是等于在外部区域214的面积与内部区域210的面积之间的区域面积比。
107.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由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所包封的区域与由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所包封的区域之间的封闭面积比最大是6。
108.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由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所包封的区域与由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所包封的区域之间的封闭面积比最大是5。
109.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由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所包封的区域与由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所包封的区域之间的封闭面积比至少是2.5。
110.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外部区域214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在内部区域210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约2至3倍。
111.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外部区域214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在内部区域210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2至3倍。
112.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周边204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等于在内部区域210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
113.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沿着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沿着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最大4倍。
114.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沿着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沿着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是沿着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最大3倍。
115.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沿着内部区域214的周边208对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沿着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8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最大2倍。
116.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定位在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上的外部周边加热器之间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显著超过在定位在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上的内部周边加热器之间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
117.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定位在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上的外部周边加热器之间与第二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显著超过在定位在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上的内部周边加热器之间与第二加热器的平均距离。
118.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多个加热器单元,第一加热器单元608与第二加热器单元602具有相同的面积并共享至少一个共同的加热器单元周边加热器。
119.根据权利要求11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三加热器单元604具有与第一加热器单元608和第二加热器单元602相同的面积,第三加热器单元604与第一加热器单元共享至少一个共同的加热器单元周边加热器,所述第二和第三加热器单元定位在所述第一加热器单元的相对侧上。
120.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多个加热器单元,至少一个加热器单元是由多个相邻的加热器单元所围绕。
121.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单元的给出的加热器单元608是由多个相邻的加热器单元所围绕,所述给出的加热器单元608与每个相邻的加热器单元共享共同的加热器单元周边加热器。
122.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内部区域加热器226是贯穿内部区域210均匀分布的。
123.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单元是这样配置以致在外部区域214内,加热器是主要定位在外部区域周边208上。
124.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内部周边与外部周边的至少一个周边的形状是:类似于规则六边形、类似于菱形或者类似于矩形。
125.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内部区域周边204与外部区域周边208是类似的形状。
126.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和/或外部区域214内,大多数加热器是被配置在三角形网格、六边形或矩形网格上。
127.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内部区域加热器的总数量超过外部区域加热器的总数量。
128.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内部区域加热器的总数量超过外部区域加热器的总数量的至少50%。
129.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5个内部区域加热器是被分散贯穿所述内部区域。
130.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5个或至少7个或至少10个外部区域加热器是定位为围绕外部区域的周边208。
131.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三分之一到至少一半的内部区域加热器不是定位在内部区域周边204上。
132.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内部区域周边204与每个外部区域周边208的纵横比是小于2.5。
133.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内部区域周边204与每个外部区域周边208的纵横比是最大10。
134.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内部区域周边204与每个外部区域周边208的纵横比是等于10。
135.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内部区域周边204与每个外部区域周边208的形状是类似于矩形。
136.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5个加热器是分散在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的周围。
137.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7个加热器是分散在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的周围。
138.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9个加热器是分散在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的周围。
139.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5个加热器是分散在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的周围。
140.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7个加热器是分散在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的周围。
141.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9个加热器是分散在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的周围。
142.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10个加热器是分布为贯穿内部区域210。
143.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的大多数加热器是电加热器242,而在外部区域214内的大多数加热器是熔盐加热器244。
144.根据权利要求14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的至少2/3或至少3/4的加热器是电加热器242,而在外部区域214内的至少2/3的加热器是熔盐加热器244。
145.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被配置为调节加热器操作时间,以致平均起来,加热器在外部区域214在一半最大功率水平上的操作时间是加热器在内部区域210内的操作时间的至少两倍。
146.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被配置为调节加热器操作时间,以致平均起来,外部区域加热器在一半最大功率水平上操作时间是内部区域加热器的操作时间的至少两倍。
147.根据权利要求14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被配置为调节加热器操作时间,以致平均起来,外部区域加热器在一半最大功率水平上操作时间是内部区域加热器的操作时间的至少三倍。
148.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平均内部区域加热器间距是最大20米。
149.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平均内部区域加热器间距是最大10米。
150.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平均内部区域加热器间距是最大5米。
151.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区域的面积是最大1平方公里。
152.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区域的面积是最大500平方米。
153.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是被配置为诱导贯穿包括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的整体的裂解。
154.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是被配置为加热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的整体达到相同的均一的温度。
155.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加热器和/或外部区域加热器和/或内部周边加热器和/或外部周边加热器之间,在间距的标准偏差与间距的平均值之间的比率是最大0.2。
156.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有加热器具有相同的功率水平和/或相同的直径。
157.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的面积与内部区域210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平方之间的比率是至少50。
158.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的面积与内部区域210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平方之间的比率是至少60。
159.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的面积与内部区域210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平方之间的比率是至少70。
160.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的面积与内部区域210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平方之间的比率是至少80。
161.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的面积与内部区域210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平方之间的比率是至少90。
162.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的面积与内部区域210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平方之间的比率是至少100。
163.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沿着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外部区域周边208的长度的最大10%。
164.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沿着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外部区域周边208的长度的最大7.6%。
165.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沿着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外部区域周边208的长度的最大5%。
166.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沿着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外部区域周边208的长度的最大4%。
167.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沿着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外部区域周边208的长度的最大3%。
168.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沿着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外部区域周边208的长度的最大10%。
169.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沿着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外部区域周边208的长度的最大7.6%。
170.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沿着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外部区域周边208的长度的最大5%。
171.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沿着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外部区域周边208的长度的最大4%。
172.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沿着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外部区域周边208的长度的最大3%。
173.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内部区域210的面积的平方根的最大1/8。
174.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内部区域210的面积的平方根的最大1/10。
175.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内部区域210的面积的平方根的最大1/12。
176.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内,最大30%的内部区域是由最接近的加热器取代,取代的长度极限等于内部区域210的面积的最大1/4。
177.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内,最大20%的内部区域是由最接近的加热器取代,取代的长度极限等于内部区域210的面积的最大1/4。
178.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内,最大10%的内部区域是由最接近的加热器取代,取代的长度极限等于内部区域210的面积的最大1/4。
179.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度极限是内部区域的面积的平方根的最大1/5。
180.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内部区域210和/或外部区域214的纵横比是最大4。
181.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内部区域210和/或外部区域214的纵横比是最大3。
182.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内部区域210和/或外部区域214的纵横比是最大2.5。
183.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中,在更大的纵横比与更小的纵横比之间的比率是最大1.5。
184.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和/或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的等周商是至少0.4。
185.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和/或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的等周商是至少0.5。
186.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和/或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的等周商是至少0.6。
187.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的凸形公差值是最大1.2。
188.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的凸形公差值是最大1.1。
189.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的凸形公差值是最大1.05。
190.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的凸形公差值是最大1.2。
191.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的凸形公差值是最大1.1。
192.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的凸形公差值是最大1.05。
193.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OCS附加区域218的周边202的凸形公差值是最大1.2。
194.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OCS附加区域218的周边202的凸形公差值是最大1.1。
195.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OCS附加区域218的周边202的凸形公差值是最大1.05。
196.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是凸的。
197.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是凸的。
198.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OCS附加区域218的周边202是凸的。
199.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加热器是被配置在内部区域210内以致内部区域加热器226是被展示在该区域的任意参考光线的方向的每个72度区段。
200.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加热器是被配置在内部区域210内以致内部区域加热器226是被展示在该区域的任意参考光线的方向的每个60度区段。
201.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加热器是被配置在内部区域210内以致内部区域加热器226是被展示在该区域的任意参考光线的方向的每个45度区段。
202.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加热器是被配置在外部区域214内以致外部区域加热器228是被展示在该区域的任意参考光线的方向的每个72度区段。
203.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加热器是被配置在外部区域214内以致外部区域加热器228是被展示在该区域的任意参考光线的方向的每个60度区段。
204.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加热器是被配置在外部区域214内以致外部区域加热器228是被展示在该区域的任意参考光线的方向的每个45度区段。
205.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加热器是被配置在OCS附加区域218内以致加热器是被展示在该区域的任意参考光线的方向的每个72度区段。
206.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单元,分为嵌套的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外部区域214是由凸多边形周边208所封闭,内部区域210是由凸多边形周边204所封闭,以致在这两个区域之间的封闭面积比是在2至7之间,被定位在内部区域周边204和外部区域周边208的所有多边形的顶点的加热器、内部区域加热器226和外部区域加热器228是被分别分布在内部区域的几何中心298和外部区域的几何中心296的周围,以致在外部区域214的平均加热器间距是显著超过在内部区域210的平均加热器间距;所述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其被配置为调节加热器操作时间,以致平均起来,加热器在外部区域214在一半最大功率水平上的操作时间是加热器在内部区域210内的操作时间的至少两倍。
207.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单元,分为嵌套的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外部区域214是由凸多边形周边208所封闭,内部区域210是由凸多边形周边204所封闭,以致在这两个区域之间的封闭面积比是在2至7之间,被定位在内部区域周边204和外部区域周边208的所有多边形的顶点的加热器、内部区域加热器226和外部区域加热器228是被分别分布在内部区域的几何中心298和外部区域的几何中心296的周围,以致在内部区域210的加热器空间密度是显著超过在外部区域214的加热器空间密度;所述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其被配置为调节加热器操作时间,以致平均起来,加热器在外部区域214在一半最大功率水平上的操作时间是加热器在内部区域210内的操作时间的至少两倍。
208.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单元,分为嵌套的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外部区域214是由凸多边形周边208所封闭,内部区域210是由凸多边形周边204所封闭,以致在这两个区域之间的封闭面积比是在2至7之间,内部区域加热器226和外部区域加热器228是被分别分布在每个加热器单元的内部区域的几何中心298和外部区域的几何中心296的周围,以致:(i)在外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显著超过在内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ii)在内部区域周边204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等于在内部区域210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以及(iii)在外部区域周边208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在内部区域周边204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最大2倍;所述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其被配置为调节加热器操作时间,以致平均起来,加热器在外部区域214在一半最大功率水平上的操作时间是加热器在内部区域210内的操作时间的至少两倍。
209.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熔盐加热器与电加热器是被配置在地表下地层的目标部分内。
2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目标地层内,第一加热器是熔盐加热器,第二加热器是电加热器,第一加热器定位在距离第二加热器最大50米处。
2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目标地层内,第一加热器是熔盐加热器,第二加热器是电加热器,第一加热器定位在距离第二加热器最大20米处。
2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目标地层内,第一加热器是熔盐加热器,第二加热器是电加热器,第一加热器定位在距离第二加热器最大10米处。
2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目标地层内,第一加热器是熔盐加热器,第二加热器是电加热器,第一加热器定位在距离第二加热器最大5米处。
2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目标地层内,在相邻的熔盐加热器之间的平均分离距离是显著超过在相邻的电加热器之间的平均分离距离。
2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目标地层内,在相邻的熔盐加热器之间的平均分离距离是在相邻的电加热器之间的平均分离距离的2倍。
2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目标地层内,电加热器-熔盐加热器的相邻加热器对的平均加热器分离距离是显著超过所有电加热器的相邻加热器对的平均分离距离。
21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目标地层内,电加热器-熔盐加热器的相邻加热器对的平均加热器分离距离是所有电加热器的相邻加热器对的平均分离距离的2倍。
21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目标地层内,所有熔盐加热器的相邻加热器对的平均加热器分离距离是等于所有电加热器-熔盐加热器的相邻加热器对的平均分离距离。
219.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被配置在所述地层的目标部分,所述目标部分被分为嵌套的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以致内部区域加热器226与外部区域加热器228是被分别分布在内部区域几何中心298与外部区域几何中心296的周围,在内部区域210内的大多数加热器是电加热器242,而在外部区域214内的大多数加热器是熔盐加热器244。
220.根据权利要求21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内的至少2/3的加热器是电加热器242,而在外部区域214内的至少2/3的加热器是熔盐加热器244。
221.根据权利要求219-220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内部区域210与外部区域214分别具有凸形周边204和208,以致加热器被定位在内部区域周边204与外部区域周边208的所有多边形顶角上。
222.根据权利要求219-221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区域210是凸形的。
223.根据权利要求219-222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区域214是凸形的。
224.根据权利要求219-223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外部区域214的平均加热器间距是显著超过在内部区域210的平均加热器间距。
225.根据权利要求219-224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外部区域214内的平均加热器间距是在内部区域210内的平均加热器间距的2倍。
226.根据权利要求219-225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外部区域214内的平均加热器间距与在内部区域210内的平均加热器间距之间的间距比是等于在由内部区域周边204所封闭的面积与由外部区域周边208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面积比的平方根。
227.根据权利要求219-226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内的加热器空间密度是显著超过在外部区域214内的加热器空间密度。
228.根据权利要求219-227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内的加热器空间密度是在外部区域214内的加热器空间密度的至少2倍。
229.根据权利要求219-228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内的加热器空间密度是在外部区域214内的加热器空间密度的至少3倍。
230.根据权利要求219-229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的加热器空间密度与在内部区域214的加热器空间密度之间的加热器密度比等于在外部区域214的面积与内部区域210的面积之间的区域面积比。
231.根据权利要求219-230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外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显著超过在内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
232.根据权利要求219-231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外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在内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2至3倍。
233.根据权利要求219-232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最大等于在内部区域210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
234.根据权利要求219-233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外部区域周边208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在内部区域周边204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最大2倍。
235.根据权利要求219-234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内部区域210内的至少一个内部区域生产井224I以及在外部区域214内的至少一个外部区域生产井224。
236.根据权利要求23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内的生产井空间密度是超过在外部区域214内的生产井空间密度。
237.根据权利要求23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内的生产井空间密度是在外部区域214内的生产井空间密度的3倍。
238.根据权利要求219-237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大多数外部区域加热器是被配置在外部区域的周边208上。
239.根据权利要求219-238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区域210是凸形的。
240.根据权利要求219-238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区域214是凸形的。
241.根据权利要求219-240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和/或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的等周商是至少0.4。
242.根据权利要求219-241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和/或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的等周商是至少0.5。
243.根据权利要求219-242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和/或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的等周商是至少0.6。
244.根据权利要求219-243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的凸形公差值是最大1.2。
245.根据权利要求219-244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的凸形公差值是最大1.1。
246.根据权利要求219-245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的凸形公差值是最大1.05。
247.根据权利要求219-246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于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与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的每个周边,纵横比是小于2.5。
248.根据权利要求219-247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于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与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的每个周边,纵横比是小于2.5。
249.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25个加热器被配置在所述目前区域内。
250.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50个加热器被配置在所述目前区域内。
251.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100个加热器被配置在所述目前区域内。
252.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区域内的大多数加热器是电加热器或者熔盐加热器。
253.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区域内的至少20%的加热器是电加热器。
254.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区域具有最大500米的长度和宽度。
255.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区域具有最大250米的长度和宽度。
256.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区域具有最大100米的长度和宽度。
257.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区域具有最大50米的长度和宽度。
258.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烃地层是煤地层。
259.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烃地层是油页岩地层。
260.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烃地层是重油地层。
261.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烃地层是沥青砂地层。
262.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是平行方向的,在这些加热器之间的距离是在垂直平面上测量的。
263.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是垂直方向的,在这些加热器之间的距离是在平行平面上测量的。
264.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是倾斜的,在这些加热器之间的距离是在倾斜平面上测量的。
265.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公差参数是最大0.2。
266.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公差参数是最大0.15。
267.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公差参数是最大0.1。
268.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公差参数是最大0.05。
269.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用途。
270.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对于配置在所述地下地层的嵌套的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的凸形上的多个加热器,操作这些加热器以原位生产烃类,以致:
iii.在生产的早期阶段,烃类流体是主要在内部区域产生的;以及
iv.在生产的后期阶段,在至少大多数烃类流体已经从内部区域产生之后,烃类流体是主要在围绕内部区域的外部区域内产生;
其中,至少一些需要用于在外部区域内上生产烃类流体的热能是通过热能从内部区域向外流动到外部区域来供应的。
271.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对于配置在所述地下地层的N个嵌套的区域内的多个地表下加热器,N是整数,其值至少是2;对于由所述N个嵌套的区域所限定的N-1相邻区域对NZP的每个相邻的区域对,在由所述相邻的区域对NZP的更外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与由所述相邻的区域对NZP的更内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封闭区域比是在2至7之间;操作这些加热器以原位生产烃类,以致在半最大持续生产时间与半最大上升时间之间的时间比是至少4/3。
272.根据权利要求270-271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5%的需要用于在外部区域内上生产烃类流体的热能是通过热能从内部区域向外流动到外部区域来供应的。
273.根据权利要求270-272的任意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10%的需要用于在外部区域内上生产烃类流体的热能是通过热能从内部区域向外流动到外部区域来供应的。
274.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定位在外部区域214的相对侧上的大多数位置1098的每个位置,至少一些需要用于在外部区域内上生产烃类流体的热能是通过热能从内部区域向外流动到外部区域来供应的。
275.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分散在外部区域214周围的大多数位置1098的每个位置,至少一些需要用于在外部区域内上生产烃类流体的热能是通过热能从内部区域向外流动到外部区域来供应的。
276.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少数烃类流体已经最多地从更内部区域210中产生时,更内部区域210之外的至少大多数外部区域加热器开始运作。
277.根据权利要求275-276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加热器是预先放置或预先钻探的加热器。
278.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比是至少1.5。
279.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比是至少2。
280.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操作分为N个嵌套的区域(N≥2)的加热器单元的加热器来产生烃类流体,其中,N是整数,其值至少是2;所述加热器单元被这样划分,以致对于由所述N个嵌套的区域所限定的N-1相邻区域对NZP的每个相邻的区域对,在由所述相邻的区域对NZP的更外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与由所述相邻的区域对NZP的更内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封闭区域比是在2至7之间;区域i表示第i个最里面的区域,其中i是正整数,其值等于最大的N;烃类流体的生产率具有这样的特征:一系列N区域特异性生产峰{峰1,……峰N},第1个峰即峰1表示在第i个区域即区域i内生产峰的时间,其中,对于从1至N的每个i,在爬升到第(i+1)个峰即峰i+1所需时间与爬升到第i个峰即峰i所需时间之间的时间比是等于第(i+1)个区域即区域i+1的面积与第i个区域即区域i的面积之间的区域面积比。
281.根据权利要求28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从1至N的每个i,在爬升到第(i+1)个峰即峰i+1所需时间与爬升到第i个峰即峰i所需时间之间的时间比是等于在第(i+1)个区域即区域i+1的加热器空间密度与第i个区域即区域i的加热器空间密度之间的加热器密度比的倒数。
282.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操作分为N个嵌套的区域(N≥2)的加热器单元的加热器来产生烃类流体,其中,N是整数,其值至少是2;所述加热器单元被这样划分,以致对于由所述N个嵌套的区域所限定的N-1相邻区域对NZP的每个相邻的区域对,在由所述相邻的区域对NZP的更外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与由所述相邻的区域对NZP的更内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封闭区域比是在2至7之间;区域i表示第i个最里面的区域,其中i是正整数,其值等于最大的N;烃类流体的生产率具有这样的特征:一系列N区域特异性生产峰{峰1,……峰N},第1个峰即峰1表示在第i个区域即区域i内生产峰的时间,其中,对于从1至N的每个i,在爬升到第(i+1)个峰即峰i+1所需时间与爬升到第i个峰即峰i所需时间之间的时间比是等于在第(i+1)个区域即区域i+1的加热器空间密度与第i个区域即区域i的加热器空间密度之间的加热器密度比的倒数。
283.根据权利要求275-282任意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由所述N个嵌套的区域所限定的N-1相邻区域对NZP的每个相邻的区域对,相邻区域对NZP的更外部区域的加热器间距是显著超过相邻区域对NZP的更内部区域的加热器间距。
284.根据权利要求275-283任意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由所述N个嵌套的区域所限定的N-1相邻区域对NZP的每个相邻的区域对,相邻区域对NZP的更内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是显著超过相邻区域对NZP的更外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
285.根据权利要求275-284任意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区域的每个区域具有凸的多边形周边,加热器是定位在该周边的每个顶点上。
286.根据权利要求275-285任意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器是定位在所述N个区域的每个区域,并分别分布在每个区域的各个几何中心周围。
287.根据权利要求275-286任意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N的值是2。
288.根据权利要求275-286任意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N的值是3。
289.根据权利要求275-286任意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N的值是4。
290.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a.提供加热器单元,被分为嵌套的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以致在由外部区域214的凸多边形周边208所封闭的面积与由内部区域210的凸多边形周边204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面积比是在2至7之间;被定位在内部区域周边204和外部区域周边208的所有多边形的顶点的加热器、内部区域加热器226和外部区域加热器228是被分别分布在内部区域的几何中心298和外部区域的几何中心296的周围,以致在外部区域214的平均加热器间距是显著超过在内部区域210的平均加热器间距;每个加热器单元还包括内部区域生产井224I以及外部区域生产井224O,分别定位在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内;以及
b.操作这些加热器和生产井以生产烃类流体。
291.根据权利要求29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积比是至少3。
292.根据权利要求290-291任意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内的生产井空间密度是至少超过在外部区域214内的生产井空间密度。
293.根据权利要求290-293任意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外部区域214内的平均加热器间距是在内部区域210内的平均加热器间距的至少2倍。
294.根据权利要求290-293任意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由内部区域周边204所封闭的面积与由外部区域周边208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面积比是4,在外部区域214内的平均加热器间距是在内部区域210内的平均加热器间距的2倍。
295.根据权利要求290-294任意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外部区域的平均加热器间距与内部区域的平均加热器间距之间的间距比是等于在由内部区域周边204所封闭的面积与由外部区域周边208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面积比的平方根。
296.根据权利要求290-295任意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外部区域的平均加热器间距与内部区域的平均加热器间距之间的间距比是等于在由内部区域周边204所封闭的面积与由外部区域周边208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面积比的平方根。
297.根据权利要求290-296任意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内的加热器空间密度是在外部区域214内的加热器空间密度的至少约2倍。
298.根据权利要求290-297任意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内的加热器空间密度是在外部区域214内的加热器空间密度的至少2倍。
299.根据权利要求290-298任意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内的加热器空间密度是在外部区域214内的加热器空间密度的至少3倍。
300.一种操作定位在地下含烃地层的嵌套的内部区域210与外部区域214的内部区域加热器与外部区域加热器以致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a.操作所述加热器以原位生产烃类流体,以致
i.在生产的早期阶段980,烃类流体是主要在内部区域210产生;以及
ii.在生产的后期阶段984,在至少大多数烃类流体已经从内部区域210产生之后,烃类流体是主要在围绕内部区域210的外部区域214内产生;以及
b.为响应在内部区域210内生产率的检测到的或预期的下降,进行选自以下的至少一种加热器功率水平操作:
i.关闭一个或多个内部区域加热器226;
ii.减少一个或多个内部区域加热器226的功率水平;
iii.导致一个或多个内部区域加热器226的功率水平快速下降;
iv.改变加热器功率水平以致增加在外部区域加热器228的平均功率水平与内部区域加热器226的平均功率水平之间的功率水平比。
301.根据权利要求30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器功率水平操作是被执行以响应以下预测或检测:内部区域生产率354下降到这样的水平,即低于内部区域生产率峰310的X%水平,其中X%是至少5%和最多95%。
302.根据权利要求30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X%的最大值是最多75%。
303.根据权利要求30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X%的最大值是最多50%。
304.根据权利要求30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X%的最大值是最多25%。
305.根据权利要求300-304任意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X%的最小值是至少15%。
306.根据权利要求300-304任意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X%的最小值是至少25%。
307.根据权利要求300-306任意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器功率水平操作是在某个时间进行,即当少数烃类流体已经在外部区域214内被生产出来时。
308.根据权利要求300-307任意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区域加热器功率降低操作是对于至少1/3的内部区域加热器来进行的。
309.根据权利要求300-308任意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内部区域烃类流体生产率是被监控,并根据监控的结果进行预测或检测。
310.根据权利要求300-309任意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c.响应生产率在内部区域210内的进一步检测到的或预测到的下降,进行选自以下的至少一种流体流动操作:
i.限制流体在至少一个内部区域生产井226I内的流动,以致降低生产率;以及
ii.注射热传输流体进入内部区域210。
311.根据权利要求3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流体流动操作是在加热器功率水平操作之后进行的。
312.根据权利要求310-311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流体流动操作是在某个时间进行的,即当内部区域生产率354已经从它的峰310下降最大95%时。
313.根据权利要求310-311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流体流动操作是在某个时间进行的,即当内部区域生产率354已经从它的峰310下降最大85%时。
314.一种从地下含烃地层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a.操作地下加热器以在地下含烃地层的嵌套的内部区域210与外部区域214内原位生产烃类流体,以致:
i.在生产的早期阶段980,烃类流体是主要在内部区域210产生;以及
ii.在生产的后期阶段984,在至少大多数烃类流体已经从内部区域210产生之后,烃类流体是主要在围绕内部区域210的外部区域214内产生;以及
b.为响应在内部区域210内生产率的检测到的或预期的下降,进行选自以下的至少一种加热器功率水平操作:
i.限制流体在至少一个内部区域生产井226I内的流动,以致降低生产率;以及
ii.注射热传输流体进入内部区域210。
315.根据权利要求3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传输流体是通过内部区域生产井226I而被注入,该生产井已经被转换称为注入井。
316.根据权利要求3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传输流体是通过与内部区域生产井226I相分离的注入井而被注入的。
317.根据权利要求314-316任意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流动操作是被执行以响应以下预测或检测:内部区域生产率354下降到这样的水平,即低于内部区域生产率峰310的Y%水平,其中Y%是至少5%和最多95%。
318.根据权利要求3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Y%的最大值是最多75%。
319.根据权利要求314-318任意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流动操作是在某个时间被执行,即当少数烃类流体已经在外部区域214内被生产出来时。
320.根据权利要求314-319任意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流动操作是在某个时间被执行,即当大多数外部区域生产井226O中生产流体的流动不受限制时。
321.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对于配置在地下地层的凸形的嵌套的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内的多个地下加热器,由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所封闭的面积是由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所封闭的面积的3至7倍;在内部区域内的平均加热器间距是显著小于在外部区域内的平均加热器间距,应用内部区域加热器和外部区域加热器来加热地下地层,并原位生产烃类流体,以致外部区域加热器的平均半最大功率操作时间是显著超过内部区域加热器的平均半最大功率操作时间。
322.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对于配置在地下地层的凸形的嵌套的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内的多个地下加热器,由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所封闭的面积是由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所封闭的面积的3至7倍;在内部区域内的平均加热器间距是显著小于在外部区域内的平均加热器间距,应用内部区域加热器和外部区域加热器来加热地下地层,并原位生产烃类流体,以致外部区域加热器的平均操作时间是显著超过内部区域加热器的平均操作时间2个等级。
323.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对于配置在地下地层的凸形的嵌套的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内的多个地下加热器,由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所封闭的面积是由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所封闭的面积的3至7倍;在内部区域内的平均加热器间距是显著小于在外部区域内的平均加热器间距,应用内部区域加热器和外部区域加热器来加热地下地层,并原位生产烃类流体,以致外部区域生产井的平均操作时间是显著超过内部区域生产井的平均操作时间。
324.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对于配置在地下地层的凸形的嵌套的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内的多个地下加热器,由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所封闭的面积是由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所封闭的面积的3至7倍;在内部区域内的平均加热器间距是显著小于在外部区域内的平均加热器间距,应用内部区域加热器和外部区域加热器来加热地下地层,并原位生产烃类流体,以致外部区域生产井的平均操作时间是显著超过内部区域生产井的平均操作时间2个等级。
325.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以产生更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的烃类流体。
326.根据权利要求321-325任意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内部区域加热器间距是小于内部区域的面积的平方根的一半。
327.根据权利要求321-326任意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外部区域加热器是分布在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的周围。
328.根据权利要求321-327任意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外部区域加热器主要是外部区域周边加热器。
329.根据权利要求321-328任意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内部区域加热器是电加热器,而大多数外部区域加热器是熔盐加热器244。
330.根据权利要求321-329任意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内部区域加热器226是定位为远离外部区域周边208。
331.根据权利要求321-330任意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显著多数的内部区域加热器226是定位为远离外部区域周边208。
332.一种从地下含烃地层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a.在生产的早期阶段,主要在目标区域的第一部分生产烃类流体,所述目标区域是主要由电加热器的热能加热的;以及
b.在生产的后期阶段,主要在目标区域的第二部分生产烃类流体,所述目标区域是主要由熔盐加热器的热能加热的;
其中,至少一些需要用于在目标区域的第二部分内上生产烃类流体的热能是通过热能从第一区域向外迁移到第二区域来供应的。
333.根据权利要求3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目标区域的第一部分的生产峰与第二部分的生产峰之间的时间差是第一部分生产爬升时间的量的1至3倍。
334.根据权利要求332-333任意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目标区域的第一部分是巢式地在第二部分内。
335.根据权利要求332-334任意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些需要用于操作熔盐加热器的热能是通过在第一阶段过程中产生的烃类流体的燃烧来供应的。
336.根据权利要求332-335任意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大多数需要用于操作熔盐加热器的热能是通过在第一阶段过程中产生的烃类流体的燃烧来供应的。
337.根据权利要求332-336任意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部分的尺寸是超过第一部分的尺寸。
338.根据权利要求332-337任意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合并,在半最大持续时间与半最大提升时间之间的比率是至少4分之3。
339.根据权利要求332-338任意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少数烃类流体已经最多地从第一部分中产生时,在第二部分内的至少多数的加热器开始运作。
340.根据权利要求332-339任意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5%的用于在目标区域的第二部分内上生产烃类流体的热能是通过热能从第一区域向外迁移到第二区域来供应的。
341.根据权利要求332-340任意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10%的用于在目标区域的第二部分内上生产烃类流体的热能是通过热能从第一区域向外迁移到第二区域来供应的。
342.一种操作共同定位在地下地层的目标区域的多个熔盐加热器和电加热器的方法,包括:操作所述熔盐加热器,平均起来,熔盐加热器的操作时间是显著长于电加热器的操作时间。
343.一种操作共同定位在地下地层的目标区域的多个熔盐加热器和电加热器的方法,包括:操作所述熔盐加热器,平均起来,熔盐加热器的操作时间是电加热器的操作时间的至少2倍。
344.一种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的构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主要地将电加热器布置在加热器密度相对较高的地层区域内;以及
主要地将熔盐加热器布置在加热器密度相对较低的地层区域内。
345.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区域对的面积比是至少3。
346.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区域的每个区域各自具有凸多边形周边,加热器是定位在该周边的每个顶点上。
347.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器是定位在所述N个区域的每个区域,并分别分布在每个区域各自的几何中心周围。
348.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生产井是被定位在最里面的区域210。
349.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生产井是被定位在最里面的区域210之外的N个区域的至少一个区域。
350.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生产井是被定位在N个区域的每个区域210内。
351.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大多数的N-1相邻区域对NZP的每个区域对,面积比是至少3。
352.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N-1相邻区域对NZP的每个区域对,面积比是至少3。
353.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器是被分布在内部区域210的周围。
354.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N-1区域对的每个区域,加热器是分别分布在各区域各自的几何中心周围。
355.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N-1相邻区域对的大多数区域的每个区域,加热器是分别分布在各区域各自的几何中心周围。
356.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内部区域是凸形的。
357.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区域的每个区域是凸形的。
358.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N的值是2。
359.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N的值是3。
360.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N的值是4。
361.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区域,多边形周边是规则的六边形。
362.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生产井是分别定位在所述N个区域的每个区域内。
363.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大多数N个区域的每个区域,至少一个生产井是分别定位在那里。
364.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装置,其被配置为调节加热器操作时间,以致对于每个相邻区域对NZP,在该区域对的更外部区域操作的平均生产井操作时间是在该区域对的更内部区域操作的平均生产井操作时间的至少2倍。
365.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相邻区域对NZP,各个面积比是最大6。
366.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区域,生产井是分别分布在该区域的相对侧上。
367.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最里面区域210的几何中心296是被定位在由最里面区域的相邻区域214的周边208所封闭的区域的中央部分。
368.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N-1相邻区域对NZP的每个NZP,更内部区域的几何中心是被定位在由该相邻区域对NZP的更外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区域的中央部分。
369.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内的至少大多数加热器是电加热器242,而在外部区域214内的至少大多数加热器是熔盐加热器244。
370.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内的至少2/3的加热器是电加热器242,而在外部区域214内的至少至少2/3的加热器是熔盐加热器244。
371.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各自具有多边形周边204和208,以致加热器是定位在内部区域周边204和外部区域周边208的所有多边形顶点上。
372.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区域210是凸形的。
373.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区域214是凸形的。
374.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外部区域214内的平均加热器间距是显著超过在内部区域210内的平均加热器间距。
375.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外部区域214内的平均加热器间距是在内部区域210内的平均加热器间距的2倍。
376.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外部区域的平均加热器间距与内部区域的平均加热器间距之间的间距比是等于由内部区域周边204所封闭的面积与由内部区域周边208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面积比的平方根。
377.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内的加热器空间密度是显著超过在外部区域214内的加热器空间密度。
378.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内的加热器空间密度是在外部区域214内的加热器空间密度的至少2倍。
379.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内的加热器空间密度是在外部区域214内的加热器空间密度的至少3倍。
380.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内的加热器空间密度与外部区域214内的加热器空间密度之间的加热器密度比是等于在外部区域214的面积与内部区域210的面积之间的区域面积比。
381.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外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平均距离是显著超过在内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平均距离。
382.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外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平均距离是在内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平均距离的2至3倍。
383.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最大等于在内部区域210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
384.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外部区域周边208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在内部区域210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最大2倍。
385.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内部区域210内的至少一个内部区域生产井224I,以及在外部区域214内的至少一个外部区域生产井224。
386.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内的生产井空间密度是超过在外部区域214内的生产井空间密度。
387.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内的生产井空间密度是在外部区域214内的生产井空间密度的3倍。
388.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大多数外部区域加热器是被设置在外部区域的周边208上。
389.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器是被定位在内部区域周边204和外部区域周边208的所有多边形顶点上。
390.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器是被定位在OZS附加区域周边202的所有顶点上。
391.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外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在内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约2至3倍。
392.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外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在内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2至3倍。
393.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区域对,更外部区域的加热器间距是更内部区域的加热器间距的至少2倍。
394.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区域对,在更外部区域与更内部区域之间的面积比是4,而更外部区域的加热器间距是更内部区域的加热器间距的2倍。
395.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区域对,在更外部区域的加热器间距与更内部区域的加热器间距之间的比率是等于在更外部区域与更内部区域之间的面积比的平方根。
396.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区域对,在由更外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与由更内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面积比是最大6。
397.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区域对,在由更外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与由更内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面积比是最大5。
398.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区域对,在由更外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与由更内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面积比是最小2.5。
399.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显著多数的内部区域加热器226是定位为远离外部区域周边208。
400.根据权利要求8-17或25-87任意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显著多数的内部区域加热器226是定位为远离外部区域周围(OZS)附加区域218的周边202。
401.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区域对,更内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是更外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的至少2倍。
402.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区域对,更内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是更外部区域的加热器空间密度的最多6倍。
403.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区域对,更内部区域的几何中心是定位在由更外部区域的周边所封闭的区域的中央部分。
404.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区域对,在更外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在更外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约2至3倍。
405.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区域对,在更外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在更外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2至3倍。
406.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内部区域210的几何中心298是定位在由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所封闭的区域的中央部分。
407.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器单元包括定位在内部区域210内的至少一个内部区域生产井224I。
408.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器单元包括定位在外部区域214内的至少一个外部区域生产井224O。
409.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单元包括第一和第二生产井224O,定位在外部区域214的相对侧上。
410.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内的生产井空间密度至少超过在外部区域214内的生产井空间密度。
411.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外部区域214内的平均加热器间距是在内部区域210内的平均加热器间距的至少2倍。
412.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由内部区域周边204所封闭的面积与由外部区域周边208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面积比是4,在外部区域214内的平均加热器间距是在内部区域210内的平均加热器间距的2倍。
413.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外部区域的平均加热器间距与内部区域的平均加热器间距之间的间距比是等于在由内部区域周边204所封闭的面积与由内部区域周边208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面积比的平方根。
414.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外部区域的平均加热器间距与内部区域的平均加热器间距之间的间距比是等于在由内部区域周边204所封闭的面积与由内部区域周边208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面积比的平方根。
415.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内的加热器空间密度是在外部区域214内的加热器空间密度的至少约2倍。
416.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内的加热器空间密度是在外部区域214内的加热器空间密度的至少2倍。
417.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内的加热器空间密度是在外部区域214内的加热器空间密度的至少3倍。
418.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内的加热器空间密度与外部区域214内的加热器空间密度之间的加热器密度比是等于在外部区域214的面积与内部区域210的面积之间的区域面积比。
419.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由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所封闭的面积与由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面积比是最大6。
420.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由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所封闭的面积与由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面积比是最大5。
421.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由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所封闭的面积与由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面积比是至少2.5。
422.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外部区域214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在内部区域210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约2至3倍。
423.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外部区域214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在内部区域210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2至3倍。
424.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周边204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等于在内部区域210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
425.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沿着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沿着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最大4倍。
426.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沿着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沿着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最大3倍。
427.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沿着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沿着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最大2倍。
428.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定位在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上的外部周边加热器之间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显著超过在定位在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上的内部周边加热器之间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
429.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定位在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上的外部周边加热器之间与第二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显著超过在定位在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上的内部周边加热器之间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
430.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多个加热器单元,第一加热器单元608和第二加热器单元602具有相同的面积,并共享至少一个共同的加热器单元周边加热器。
431.根据权利要求4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加热器单元604具有与第一加热器单元608和第二加热器单元602相同的面积,第三加热器单元604与第一加热器单元共享至少一个共同的加热器单元周边加热器,第二和第三加热器单元定位在第一加热器单元的相对侧上。
432.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多个加热器单元,至少一个加热器单元是由多个相邻加热器单元所围绕。
433.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单元的给出的加热器单元608是由多个相邻的加热器单元所围绕,所述给出的加热器单元608与每个相邻的加热器单元共享共同的加热器单元周边加热器。
434.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内部区域加热器226是分布为均匀地贯穿内部区域210。
435.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器单元是这样配置以致在外部区域214内,加热器是主要定位在外部区域周边208上。
436.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内部区域周边和外部区域周边是类似于规则的六边形、类似于菱形或类似于矩形。
437.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内部区域周边204与外部区域周边208是类似的形状。
438.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和/或外部区域214内,大多数加热器是被设置在三角形网格、六边形网格或矩形网格上。
439.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内部区域加热器的总数量超过内部区域加热器的总数量。
440.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内部区域加热器的总数量超过内部区域加热器的总数量的至少50%。
441.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5个内部区域加热器是被分散贯穿所述内部区域。
442.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5个或至少7个或至少10个外部区域加热器是定位为围绕外部区域的周边208。
443.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三分之一到至少一半的内部区域加热器226不是定位在内部区域周边204上。
444.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内部区域周边204与每个外部区域周边208的纵横比是小于2.5。
445.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内部区域周边204与每个外部区域周边208的纵横比是至少10。
446.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内部区域周边204与每个外部区域周边208的纵横比是至少10。
447.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内部区域周边204与每个外部区域周边208的形状是类似矩形。
448.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5个加热器是分散在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的周围。
449.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7个加热器是分散在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的周围。
450.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9个加热器是分散在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的周围。
451.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5个加热器是分散在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的周围。
452.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7个加热器是分散在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的周围。
453.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9个加热器是分散在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的周围。
454.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10个加热器是分散贯穿外部区域214。
455.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的大多数加热器是电加热器242,而在外部区域214内的大多数加热器是熔盐加热器244。
456.根据权利要求45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的至少2/3或至少3/4的加热器是电加热器242,而在外部区域214内的至少2/3的加热器是熔盐加热器244。
457.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装置,被配置为调节加热器操作时间,以致平均起来,加热器在外部区域214在一半最大功率水平上的操作时间是加热器在内部区域210内的操作时间的至少两倍。
458.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装置,被配置为调节加热器操作时间,以致平均起来,外部区域加热器在一半最大功率水平上操作时间是内部区域加热器的操作时间的至少两倍。
459.根据权利要求45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装置,被配置为调节加热器操作时间,以致平均起来,外部区域加热器在一半最大功率水平上操作时间是内部区域加热器的操作时间的至少三倍。
460.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平均内部区域加热器间距是最大20米。
461.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平均内部区域加热器间距是最大10米。
462.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平均内部区域加热器间距是最大5米。
463.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区域的面积是最大1平方公里。
464.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区域的面积是最大500平方米。
465.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是被配置为诱导贯穿包括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的整体的裂解。
466.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是被配置为加热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的整体达到相同的均一的温度。
467.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加热器和/或外部区域加热器和/或内部周边加热器和/或外部周边加热器之间,在间距的标准偏差与间距的平均值之间的比率是最大0.2。
468.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有加热器具有相同的功率水平和/或相同的直径。
469.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的面积与内部区域210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平方之间的比率是至少50。
470.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的面积与内部区域210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平方之间的比率是至少60。
471.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的面积与内部区域210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平方之间的比率是至少70。
472.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的面积与内部区域210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平方之间的比率是至少80。
473.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的面积与内部区域210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平方之间的比率是至少90。
474.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的面积与内部区域210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平方之间的比率是至少100。
475.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沿着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外部区域周边208的长度的最大10%。
476.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沿着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外部区域周边208的长度的最大7.6%。
477.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沿着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外部区域周边208的长度的最大5%。
478.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沿着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外部区域周边208的长度的最大4%。
479.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沿着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外部区域周边208的长度的最大3%。
480.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沿着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外部区域周边208的长度的最大10%。
481.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沿着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外部区域周边208的长度的最大7.6%。
482.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沿着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外部区域周边208的长度的最大5%。
483.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沿着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外部区域周边208的长度的最大4%。
484.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沿着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外部区域周边208的长度的最大3%。
485.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内部区域210的面积的平方根的最大1/8。
486.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内部区域210的面积的平方根的最大1/10。
487.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内部区域210的面积的平方根的最大1/12。
488.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内,最大30%的内部区域是由最接近的加热器取代,取代的长度极限等于内部区域210的面积的最大1/4。
489.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内,最大20%的内部区域是由最接近的加热器取代,取代的长度极限等于内部区域210的面积的最大1/4。
490.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内,最大10%的内部区域是由最接近的加热器取代,取代的长度极限等于内部区域210的面积的最大1/4。
491.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度极限是内部区域的面积的平方根的最大1/5。
492.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内部区域210和/或外部区域214的纵横比是最大4。
493.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内部区域210和/或外部区域214的纵横比是最大3。
494.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内部区域210和/或外部区域214的纵横比是最大2.5。
495.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中,在更大的纵横比与更小的纵横比之间的比率是最大1.5。
496.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和/或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的等周商是至少0.4。
497.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和/或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的等周商是至少0.5。
498.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和/或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的等周商是至少0.6。
499.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的凸形公差值是最大1.2。
500.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的凸形公差值是最大1.1。
501.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的凸形公差值是最大1.05。
502.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的凸形公差值是最大1.2。
503.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的凸形公差值是最大1.1。
504.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的凸形公差值是最大1.05。
505.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OCS附加区域218的周边202的凸形公差值是最大1.2。
506.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OCS附加区域218的周边202的凸形公差值是最大1.1。
507.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OCS附加区域218的周边202的凸形公差值是最大1.05。
508.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是凸的。
509.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是凸的。
510.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OCS附加区域218的周边202是凸的。
511.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器是被配置在内部区域210内以致内部区域加热器226是被展示在该区域的任意参考光线的方向的每个72度区段。
512.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器是被配置在内部区域210内以致内部区域加热器226是被展示在该区域的任意参考光线的方向的每个60度区段。
513.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器是被配置在内部区域210内以致内部区域加热器226是被展示在该区域的任意参考光线的方向的每个45度区段。
514.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器是被配置在外部区域214内以致外部区域加热器228是被展示在该区域的任意参考光线的方向的每个72度区段。
515.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器是被配置在外部区域214内以致外部区域加热器228是被展示在该区域的任意参考光线的方向的每个60度区段。
516.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器是被配置在外部区域214内以致外部区域加热器228是被展示在该区域的任意参考光线的方向的每个45度区段。
517.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器是被配置在OCS附加区域218内以致加热器是被展示在该区域的任意参考光线的方向的每个72度区段。
518.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单元,分为嵌套的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外部区域214是由凸多边形周边208所封闭,内部区域210是由凸多边形周边204所封闭,以致在这两个区域之间的封闭面积比是在2至7之间,被定位在内部区域周边204和外部区域周边208的所有多边形的顶点的加热器、内部区域加热器226和外部区域加热器228是被分别分布在内部区域的几何中心298和外部区域的几何中心296的周围,以致在外部区域214的平均加热器间距是显著超过在内部区域210的平均加热器间距;所述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其被配置为调节加热器操作时间,以致平均起来,加热器在外部区域214在一半最大功率水平上的操作时间是加热器在内部区域210内的操作时间的至少两倍。
519.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单元,分为嵌套的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外部区域214是由凸多边形周边208所封闭,内部区域210是由凸多边形周边204所封闭,以致在这两个区域之间的封闭面积比是在2至7之间,被定位在内部区域周边204和外部区域周边208的所有多边形的顶点的加热器、内部区域加热器226和外部区域加热器228是被分别分布在内部区域的几何中心298和外部区域的几何中心296的周围,以致在内部区域210的加热器空间密度是显著超过在外部区域214的加热器空间密度;所述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其被配置为调节加热器操作时间,以致平均起来,加热器在外部区域214在一半最大功率水平上的操作时间是加热器在内部区域210内的操作时间的至少两倍。
520.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单元,分为嵌套的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外部区域214是由凸多边形周边208所封闭,内部区域210是由凸多边形周边204所封闭,以致在这两个区域之间的封闭面积比是在2至7之间,内部区域加热器226和外部区域加热器228是被分别分布在每个加热器单元的内部区域的几何中心298和外部区域的几何中心296的周围,以致:(i)在外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显著超过在内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ii)在内部区域周边204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最大是等于在内部区域210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以及(iii)在外部区域周边208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在内部区域周边204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最大2倍;所述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其被配置为调节加热器操作时间,以致平均起来,加热器在外部区域214在一半最大功率水平上的操作时间是加热器在内部区域210内的操作时间的至少两倍。
521.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熔盐加热器和电加热器被配置在地下地层的目标部分内。
522.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目标地层内,第一加热器是熔盐加热器,第二加热器是电加热器,第一加热器定位在距离第二加热器最大50米处。
523.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目标地层内,第一加热器是熔盐加热器,第二加热器是电加热器,第一加热器定位在距离第二加热器最大20米处。
524.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目标地层内,第一加热器是熔盐加热器,第二加热器是电加热器,第一加热器定位在距离第二加热器最大10米处。
525.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目标地层内,第一加热器是熔盐加热器,第二加热器是电加热器,第一加热器定位在距离第二加热器最大5米处。
526.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目标地层内,在相邻的熔盐加热器之间的平均分离距离是显著超过在相邻的电加热器之间的平均分离距离。
527.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目标地层内,在相邻的熔盐加热器之间的平均分离距离是在相邻的电加热器之间的平均分离距离的2倍。
528.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目标地层内,电加热器-熔盐加热器的相邻加热器对的平均加热器分离距离是显著超过所有电加热器的相邻加热器对的平均分离距离。
529.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目标地层内,电加热器-熔盐加热器的相邻加热器对的平均加热器分离距离是所有电加热器的相邻加热器对的平均分离距离的2倍。
530.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目标地层内,所有熔盐加热器的相邻加热器对的平均加热器分离距离是等于所有电加热器-熔盐加热器的相邻加热器对的平均分离距离。
531.一种用于从地下含烃地层中原位生产烃类流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加热器,被配置在所述地层的目标部分,所述目标部分被分为嵌套的内部区域210和外部区域214,以致内部区域加热器226与外部区域加热器228是被分别分布在内部区域几何中心298与外部区域几何中心296的周围,在内部区域210内的大多数加热器是电加热器242,而在外部区域214内的大多数加热器是熔盐加热器244。
532.根据权利要求53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内的至少2/3的加热器是电加热器242,而在外部区域214内的至少2/3的加热器是熔盐加热器244。
533.根据权利要求531-220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内部区域210与外部区域214分别具有凸形周边204和208,以致加热器被定位在内部区域周边204与外部区域周边208的所有多边形顶角上。
534.根据权利要求531-221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区域210是凸形的。
535.根据权利要求531-222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区域214是凸形的。
536.根据权利要求531-223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外部区域214的平均加热器间距是显著超过在内部区域210的平均加热器间距。
537.根据权利要求531-224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外部区域214内的平均加热器间距是在内部区域210内的平均加热器间距的2倍。
538.根据权利要求531-225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外部区域214内的平均加热器间距与在内部区域210内的平均加热器间距之间的间距比是等于在由内部区域周边204所封闭的面积与由外部区域周边208所封闭的面积之间的面积比的平方根。
539.根据权利要求531-226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内的加热器空间密度是显著超过在外部区域214内的加热器空间密度。
540.根据权利要求531-227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内的加热器空间密度是在外部区域214内的加热器空间密度的至少2倍。
541.根据权利要求531-228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内的加热器空间密度是在外部区域214内的加热器空间密度的至少3倍。
542.根据权利要求531-229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的加热器空间密度与在内部区域214的加热器空间密度之间的加热器密度比等于在外部区域214的面积与内部区域210的面积之间的区域面积比。
543.根据权利要求531-230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外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显著超过在内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
544.根据权利要求531-231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外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在内部区域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2至3倍。
545.根据权利要求531-232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最大等于在内部区域210内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
546.根据权利要求531-233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外部区域周边208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是在内部区域周边204上与最接近的加热器的平均距离的最大2倍。
547.根据权利要求531-234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内部区域210内的至少一个内部区域生产井224I以及在外部区域214内的至少一个外部区域生产井224。
548.根据权利要求54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内的生产井空间密度是超过在外部区域214内的生产井空间密度。
549.根据权利要求54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区域210内的生产井空间密度是在外部区域214内的生产井空间密度的3倍。
550.根据权利要求531-237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大多数外部区域加热器是被配置在外部区域的周边208上。
551.根据权利要求531-238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区域210是凸形的。
552.根据权利要求531-238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区域214是凸形的。
553.根据权利要求531-240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和/或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的等周商是至少0.4。
554.根据权利要求531-241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和/或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的等周商是至少0.5。
555.根据权利要求531-242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和/或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的等周商是至少0.6。
556.根据权利要求531-243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的凸形公差值是最大1.2。
557.根据权利要求531-244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的凸形公差值是最大1.1。
558.根据权利要求531-245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的凸形公差值是最大1.05。
559.根据权利要求531-246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于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与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的每个周边,纵横比是小于2.5。
560.根据权利要求531-247的任意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于内部区域210的周边204与外部区域214的周边208的每个周边,纵横比是小于2.5。
561.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25个加热器被配置在所述目前区域内。
562.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50个加热器被配置在所述目前区域内。
563.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100个加热器被配置在所述目前区域内。
564.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区域内的大多数加热器是电加热器或者熔盐加热器。
565.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区域内的至少20%的加热器是电加热器。
566.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区域具有最大500米的长度和宽度。
567.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区域具有最大250米的长度和宽度。
568.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区域具有最大100米的长度和宽度。
569.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区域具有最大50米的长度和宽度。
570.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烃地层是煤地层。
571.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烃地层是油页岩地层。
572.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烃地层是重油地层。
573.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烃地层是沥青砂地层。
574.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是平行方向的,在这些加热器之间的距离是在垂直平面上测量的。
575.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是垂直方向的,在这些加热器之间的距离是在平行平面上测量的。
576.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是倾斜的,在这些加热器之间的距离是在倾斜平面上测量的。
577.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公差参数是最大0.2。
578.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公差参数是最大0.15。
579.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公差参数是最大0.1。
580.根据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公差参数是最大0.05。
CN201280071751.1A 2012-01-23 2012-01-23 地下含烃地层的原位热处理的加热器模式 Pending CN10442848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US2012/022282 WO2013112133A1 (en) 2012-01-23 2012-01-23 Heater pattern for in situ thermal processing of a subsurface hydrocarbon containing formation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8489A true CN104428489A (zh) 2015-03-18

Family

ID=48873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71751.1A Pending CN104428489A (zh) 2012-01-23 2012-01-23 地下含烃地层的原位热处理的加热器模式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047594B2 (zh)
CN (1) CN104428489A (zh)
AU (1) AU2012367347A1 (zh)
CA (1) CA2862463A1 (zh)
IL (1) IL233750A0 (zh)
MA (1) MA35907B1 (zh)
WO (1) WO201311213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56029A (zh) * 2012-11-25 2015-09-30 吉尼Ip公司 用于地下含烃地层的原位热处理的包括由风电供能的加热器的加热器模式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898956A1 (en) 2012-01-23 2013-08-01 Genie Ip B.V. Heater pattern for in situ thermal processing of a subsurface hydrocarbon containing formation
CN104428489A (zh) 2012-01-23 2015-03-18 吉尼Ip公司 地下含烃地层的原位热处理的加热器模式
US10508523B2 (en) * 2013-02-12 2019-12-17 American Shale Oil, Llc Using liquefied petroleum gas in a hot circulating fluid heater for in-situ oil shale retorting
CA2947414C (en) * 2014-05-28 2018-11-06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Method of forming directionally controlled wormholes in a subterranean formation
CN106679207B (zh) * 2017-01-09 2018-10-30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提取煤田火区地下高温区热能的方法
CN107013202B (zh) * 2017-06-08 2019-12-03 成都北方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有限公司 适用于菱形圈闭的注采井网分布结构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81240A2 (en) * 2000-04-24 2001-11-01 Shell Internationale Research Maatschappij B.V. In-situ heating of coal formation to produce fluid
WO2002086029A2 (en) * 2001-04-24 2002-10-31 Shell Oil Company In situ recovery from a relatively low permeability formation containing heavy hydrocarbons
US20030102130A1 (en) * 2001-04-24 2003-06-05 Vinegar Harold J. In situ thermal recovery from a relatively permeable formation with quality control
US20030155111A1 (en) * 2001-04-24 2003-08-21 Shell Oil Co In situ thermal processing of a tar sands formation
EP1467826A1 (en) * 2001-10-24 2004-10-20 Shell Internationale Researchmaatschappij B.V. Thermally enhanced soil decontamination method
US7104319B2 (en) * 2001-10-24 2006-09-12 Shell Oil Company In situ thermal processing of a heavy oil diatomite formation
CN101827999A (zh) * 2007-10-19 2010-09-08 国际壳牌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处理含烃地层的不规则间隔热源
WO2010118315A1 (en) * 2009-04-10 2010-10-14 Shell Oil Company Treatment methodologies for subsurface hydrocarbon containing formations
CA2445415C (en) * 2001-04-24 2011-08-30 Harold J. Vinegar In situ recovery from a oil shale form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86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34579A (en) 1956-02-14 Production from bituminous sands
US2732195A (en) 1956-01-24 Ljungstrom
US1342741A (en) 1918-01-17 1920-06-08 David T Day Process for extracting oils and hydrocarbon material from shale and similar bituminous rocks
US1269747A (en) 1918-04-06 1918-06-18 Lebbeus H Rogers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treating oil-shale.
US1457479A (en) 1920-01-12 1923-06-05 Edson R Wolcott Method of increasing the yield of oil wells
US1510655A (en) 1922-11-21 1924-10-07 Clark Cornelius Process of subterranean distillation of volatile mineral substances
US1634236A (en) 1925-03-10 1927-06-28 Standard Dev Co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recovering oil
US1646599A (en) 1925-04-30 1927-10-25 George A Schaefer Apparatus for removing fluid from wells
US1666488A (en) 1927-02-05 1928-04-17 Crawshaw Richard Apparatus for extracting oil from shale
US1681523A (en) 1927-03-26 1928-08-21 Patrick V Downey Apparatus for heating oil wells
US1913395A (en) 1929-11-14 1933-06-13 Lewis C Karrick Underground gasification of carbonaceous material-bearing substances
US2244255A (en) 1939-01-18 1941-06-03 Electrical Treating Company Well clearing system
US2244256A (en) 1939-12-16 1941-06-03 Electrical Treating Company Apparatus for clearing wells
US2319702A (en) 1941-04-04 1943-05-18 Socony Vacuum Oil Co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oil wells
US2365591A (en) 1942-08-15 1944-12-19 Ranney Leo Method for producing oil from viscous deposits
US2423674A (en) 1942-08-24 1947-07-08 Johnson & Co A Process of catalytic cracking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s
US2381256A (en) 1942-10-06 1945-08-07 Texas Co Process for treating hydrocarbon fractions
US2390770A (en) 1942-10-10 1945-12-11 Sun Oil Co Method of producing petroleum
US2375689A (en) 1943-12-27 1945-05-08 David H Reeder Apparatus for mining coal
US2484063A (en) 1944-08-19 1949-10-11 Thermactor Corp Electric heater for subsurface materials
US2472445A (en) 1945-02-02 1949-06-07 Thermactor Company Apparatus for treating oil and gas bearing strata
US2481051A (en) 1945-12-15 1949-09-06 Texaco Development Corp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the recovery of volatilizable constituents from underground carbonaceous formations
US2444755A (en) 1946-01-04 1948-07-06 Ralph M Steffen Apparatus for oil sand heating
US2634961A (en) 1946-01-07 1953-04-14 Svensk Skifferolje Aktiebolage Method of electrothermal production of shale oil
US2466945A (en) 1946-02-21 1949-04-12 In Situ Gases Inc Generation of synthesis gas
US2497868A (en) 1946-10-10 1950-02-21 Dalin David Underground exploitation of fuel deposits
US2939689A (en) 1947-06-24 1960-06-07 Svenska Skifferolje Ab Electrical heater for treating oilshale and the like
US2786660A (en) 1948-01-05 1957-03-26 Phillips Petroleum Co Apparatus for gasifying coal
US2548360A (en) 1948-03-29 1951-04-10 Stanley A Germain Electric oil well heater
US2584605A (en) 1948-04-14 1952-02-05 Edmund S Merriam Thermal drive method for recovery of oil
US2685930A (en) 1948-08-12 1954-08-10 Union Oil Co Oil well production process
US2630307A (en) 1948-12-09 1953-03-03 Carbonic Products Inc Method of recovering oil from oil shale
US2595979A (en) 1949-01-25 1952-05-06 Texas Co Underground liquefaction of coal
US2642943A (en) 1949-05-20 1953-06-23 Sinclair Oil & Gas Co Oil recovery process
US2593477A (en) 1949-06-10 1952-04-22 Us Interior Process of underground gasification of coal
US2670802A (en) 1949-12-16 1954-03-02 Thermactor Company Reviving or increasing the production of clogged or congested oil wells
US2623596A (en) 1950-05-16 1952-12-30 Atlantic Refining Co Method for producing oil by means of carbon dioxide
US2714930A (en) 1950-12-08 1955-08-09 Union Oil Co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paraffin deposition
US2695163A (en) 1950-12-09 1954-11-23 Stanolind Oil & Gas Co Method for gasification of subterranean carbonaceous deposits
US2630306A (en) 1952-01-03 1953-03-03 Socony Vacuum Oil Co Inc Subterranean retorting of shales
US2780450A (en) 1952-03-07 1957-02-05 Svenska Skifferolje Ab Method of recovering oil and gases from non-consolidated bituminous geological formations by a heating treatment in situ
US2777679A (en) 1952-03-07 1957-01-15 Svenska Skifferolje Ab Recovering sub-surface bituminous deposits by creating a frozen barrier and heating in situ
US2789805A (en) 1952-05-27 1957-04-23 Svenska Skifferolje Ab Device for recovering fuel from subterraneous fuel-carrying deposits by heating in their natural location using a chain heat transfer member
US2780449A (en) 1952-12-26 1957-02-05 Sinclair Oil & Gas Co Thermal process for in-situ decomposition of oil shale
US2825408A (en) 1953-03-09 1958-03-04 Sinclair Oil & Gas Company Oil recovery by subsurface thermal processing
US2771954A (en) 1953-04-29 1956-11-27 Exxon Research Engineering Co Treatment of petroleum production wells
US2703621A (en) 1953-05-04 1955-03-08 George W Ford Oil well bottom hole flow increasing unit
US2743906A (en) 1953-05-08 1956-05-01 William E Coyle Hydraulic underreamer
US2803305A (en) 1953-05-14 1957-08-20 Pan American Petroleum Corp Oil recovery by underground combustion
US2914309A (en) 1953-05-25 1959-11-24 Svenska Skifferolje Ab Oil and gas recovery from tar sands
US2902270A (en) 1953-07-17 1959-09-01 Svenska Skifferolje Ab Method of and means in heating of subsurface fuel-containing deposits "in situ"
US2890754A (en) 1953-10-30 1959-06-16 Svenska Skifferolje Ab Apparatus for recovering combustible substances from subterraneous deposits in situ
US2890755A (en) 1953-12-19 1959-06-16 Svenska Skifferolje Ab Apparatus for recovering combustible substances from subterraneous deposits in situ
US2841375A (en) 1954-03-03 1958-07-01 Svenska Skifferolje Ab Method for in-situ utilization of fuels by combustion
US2794504A (en) 1954-05-10 1957-06-04 Union Oil Co Well heater
US2793696A (en) 1954-07-22 1957-05-28 Pan American Petroleum Corp Oil recovery by underground combustion
US2923535A (en) 1955-02-11 1960-02-02 Svenska Skifferolje Ab Situ recovery from carbonaceous deposits
US2799341A (en) 1955-03-04 1957-07-16 Union Oil Co Selective plugging in oil wells
US2801089A (en) 1955-03-14 1957-07-30 California Research Corp Underground shale retorting process
US2862558A (en) 1955-12-28 1958-12-02 Phillips Petroleum Co Recovering oils from formations
US2819761A (en) 1956-01-19 1958-01-14 Continental Oil Co Process of removing viscous oil from a well bore
US2857002A (en) 1956-03-19 1958-10-21 Texas Co Recovery of viscous crude oil
US2906340A (en) 1956-04-05 1959-09-29 Texaco Inc Method of treating a petroleum producing formation
US2991046A (en) 1956-04-16 1961-07-04 Parsons Lional Ashley Combined winch and bollard device
US2889882A (en) 1956-06-06 1959-06-09 Phillips Petroleum Co Oil recovery by in situ combustion
US3120264A (en) 1956-07-09 1964-02-04 Texaco Development Corp Recovery of oil by in situ combustion
US3016053A (en) 1956-08-02 1962-01-09 George J Medovick Underwater breathing apparatus
US2997105A (en) 1956-10-08 1961-08-22 Pan American Petroleum Corp Burner apparatus
US2932352A (en) 1956-10-25 1960-04-12 Union Oil Co Liquid filled well heater
US2804149A (en) 1956-12-12 1957-08-27 John R Donaldson Oil well heater and reviver
US2952449A (en) 1957-02-01 1960-09-13 Fmc Corp Method of forming undergrou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boreholes
US3127936A (en) 1957-07-26 1964-04-07 Svenska Skifferolje Ab Method of in situ heating of subsurface preferably fuel containing deposits
US2942223A (en) 1957-08-09 1960-06-21 Gen Electric Electrical resistance heater
US2906337A (en) 1957-08-16 1959-09-29 Pure Oil Co Method of recovering bitumen
US3007521A (en) 1957-10-28 1961-11-07 Phillips Petroleum Co Recovery of oil by in situ combustion
US3010516A (en) 1957-11-18 1961-11-28 Phillips Petroleum Co Burner and process for in situ combustion
US2954826A (en) 1957-12-02 1960-10-04 William E Sievers Heated well production string
US2994376A (en) 1957-12-27 1961-08-01 Phillips Petroleum Co In situ combustion process
US3061009A (en) 1958-01-17 1962-10-30 Svenska Skifferolje Ab Method of recovery from fossil fuel bearing strata
US3062282A (en) 1958-01-24 1962-11-06 Phillips Petroleum Co Initiation of in situ combustion in a carbonaceous stratum
US3051235A (en) 1958-02-24 1962-08-28 Jersey Prod Res Co Recovery of petroleum crude oil, by in situ combustion and in situ hydrogenation
US3004603A (en) 1958-03-07 1961-10-17 Phillips Petroleum Co Heater
US3032102A (en) 1958-03-17 1962-05-01 Phillips Petroleum Co In situ combustion method
US3004596A (en) 1958-03-28 1961-10-17 Phillips Petroleum Co Process for recovery of hydrocarbons by in situ combustion
US3004601A (en) 1958-05-09 1961-10-17 Albert G Bodin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gmenting oil recovery from wells by refrigeration
US3048221A (en) 1958-05-12 1962-08-07 Phillips Petroleum Co Hydrocarbon recovery by thermal drive
US3026940A (en) 1958-05-19 1962-03-27 Electronic Oil Well Heater Inc Oil well temperature indicator and control
US3010513A (en) 1958-06-12 1961-11-28 Phillips Petroleum Co Initiation of in situ combustion in carbonaceous stratum
US2958519A (en) 1958-06-23 1960-11-01 Phillips Petroleum Co In situ combustion process
US3044545A (en) 1958-10-02 1962-07-17 Phillips Petroleum Co In situ combustion process
US3050123A (en) 1958-10-07 1962-08-21 Cities Service Res & Dev Co Gas fired oil-well burner
US2974937A (en) 1958-11-03 1961-03-14 Jersey Prod Res Co Petroleum recovery from carbonaceous formations
US2998457A (en) 1958-11-19 1961-08-29 Ashland Oil Inc Production of phenols
US2970826A (en) 1958-11-21 1961-02-07 Texaco Inc Recovery of oil from oil shale
US3036632A (en) 1958-12-24 1962-05-29 Socony Mobil Oil Co Inc Recovery of hydrocarbon materials from earth formations by application of heat
US3097690A (en) 1958-12-24 1963-07-16 Gulf Research Development Co Process for heating a subsurface formation
US2969226A (en) 1959-01-19 1961-01-24 Pyrochem Corp Pendant parting petro pyrolysis process
US3017168A (en) 1959-01-26 1962-01-16 Phillips Petroleum Co In situ retorting of oil shale
US3110345A (en) 1959-02-26 1963-11-12 Gulf Research Development Co Low temperature reverse combustion process
US3113619A (en) 1959-03-30 1963-12-10 Phillips Petroleum Co Line drive counterflow in situ combustion process
US3113620A (en) 1959-07-06 1963-12-10 Exxon Research Engineering Co Process for producing viscous oil
US3181613A (en) 1959-07-20 1965-05-04 Union Oil Co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bterranean heating
US3113623A (en) 1959-07-20 1963-12-10 Union Oil Co Apparatus for underground retorting
US3132692A (en) 1959-07-27 1964-05-12 Phillips Petroleum Co Use of formation heat from in situ combustion
US3116792A (en) 1959-07-27 1964-01-07 Phillips Petroleum Co In situ combustion process
US3150715A (en) 1959-09-30 1964-09-29 Shell Oil Co Oil recovery by in situ combustion with water injection
US3079085A (en) 1959-10-21 1963-02-26 Clark Apparatus for analyzing the production and drainage of petroleum reservoirs, and the like
US3095031A (en) 1959-12-09 1963-06-25 Eurenius Malte Oscar Burners for use in bore holes in the ground
US3131763A (en) 1959-12-30 1964-05-05 Texaco Inc Electrical borehole heater
US3163745A (en) 1960-02-29 1964-12-29 Socony Mobil Oil Co Inc Heating of an earth formation penetrated by a well borehole
US3127935A (en) 1960-04-08 1964-04-07 Marathon Oil Co In situ combustion for oil recovery in tar sands, oil shales and conventional petroleum reservoirs
US3137347A (en) 1960-05-09 1964-06-16 Phillips Petroleum Co In situ electrolinking of oil shale
US3139928A (en) 1960-05-24 1964-07-07 Shell Oil Co Thermal process for in situ decomposition of oil shale
US3058730A (en) 1960-06-03 1962-10-16 Fmc Corp Method of forming undergrou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boreholes
US3106244A (en) 1960-06-20 1963-10-08 Phillips Petroleum Co Process for producing oil shale in situ by electrocarbonization
US3142336A (en) 1960-07-18 1964-07-28 Shell Oil Co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jecting steam into subsurface formations
US3084919A (en) 1960-08-03 1963-04-09 Texaco Inc Recovery of oil from oil shale by underground hydrogenation
US3105545A (en) 1960-11-21 1963-10-01 Shell Oil Co Method of heating underground formations
US3164207A (en) 1961-01-17 1965-01-05 Wayne H Thessen Method for recovering oil
US3138203A (en) 1961-03-06 1964-06-23 Jersey Prod Res Co Method of underground burning
US3191679A (en) 1961-04-13 1965-06-29 Wendell S Miller Melting process for recovering bitumens from the earth
US3207220A (en) 1961-06-26 1965-09-21 Chester I Williams Electric well heater
US3114417A (en) 1961-08-14 1963-12-17 Ernest T Saftig Electric oil well heater apparatus
US3246695A (en) 1961-08-21 1966-04-19 Charles L Robinson Method for heating minerals in situ with radioactive materials
US3057404A (en) 1961-09-29 1962-10-09 Socony Mobil Oil Co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ducing oil tenaciously held in porous formations
US3183675A (en) 1961-11-02 1965-05-18 Conch Int Methane Ltd Method of freezing an earth formation
US3170842A (en) 1961-11-06 1965-02-23 Phillips Petroleum Co Subcritical borehole nuclear reactor and process
US3209825A (en) 1962-02-14 1965-10-05 Continental Oil Co Low temperature in-situ combustion
US3205946A (en) 1962-03-12 1965-09-14 Shell Oil Co Consolidation by silica coalescence
US3165154A (en) 1962-03-23 1965-01-12 Phillips Petroleum Co Oil recovery by in situ combustion
US3149670A (en) 1962-03-27 1964-09-22 Smclair Res Inc In-situ heating process
US3149672A (en) 1962-05-04 1964-09-22 Jersey Prod Res Co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lectrical heating of oil-bearing formations
US3208531A (en) 1962-08-21 1965-09-28 Otis Eng Co Inserting tool for locating and anchoring a device in tubing
US3182721A (en) 1962-11-02 1965-05-11 Sun Oil Co Method of petroleum production by forward in situ combustion
US3288648A (en) 1963-02-04 1966-11-29 Pan American Petroleum Corp Process for producing electrical energy from geological liquid hydrocarbon formation
US3205942A (en) 1963-02-07 1965-09-14 Socony Mobil Oil Co Inc Method for recovery of hydrocarbons by in situ heating of oil shale
US3221505A (en) 1963-02-20 1965-12-07 Gulf Research Development Co Grouting method
US3221811A (en) 1963-03-11 1965-12-07 Shell Oil Co Mobile in-situ heating of formations
US3250327A (en) 1963-04-02 1966-05-10 Socony Mobil Oil Co Inc Recovering nonflowing hydrocarbons
US3244231A (en) 1963-04-09 1966-04-05 Pan American Petroleum Corp Method for catalytically heating oil bearing formations
US3241611A (en) 1963-04-10 1966-03-22 Equity Oil Company Recovery of petroleum products from oil shale
GB959945A (en) 1963-04-18 1964-06-03 Conch Int Methane Ltd Constructing a frozen wall within the ground
US3237689A (en) 1963-04-29 1966-03-01 Clarence I Justheim Distillation of underground deposits of solid carbonaceous materials in situ
US3223166A (en) 1963-05-27 1965-12-14 Pan American Petroleum Corp Method of controlled catalytic heating of a subsurface formation
US3205944A (en) 1963-06-14 1965-09-14 Socony Mobil Oil Co Inc Recovery of hydrocarbons from a subterranean reservoir by heating
US3233668A (en) 1963-11-15 1966-02-08 Exxon Production Research Co Recovery of shale oil
US3285335A (en) 1963-12-11 1966-11-15 Exxon Research Engineering Co In situ pyrolysis of oil shale formations
US3273640A (en) 1963-12-13 1966-09-20 Pyrochem Corp Pressure pulsing perpendicular permeability process for winning stabilized primary volatiles from oil shale in situ
US3275076A (en) 1964-01-13 1966-09-27 Mobil Oil Corp Recovery of asphaltic-type petroleum from a subterranean reservoir
US3342258A (en) 1964-03-06 1967-09-19 Shell Oil Co Underground oil recovery from solid oil-bearing deposits
US3294167A (en) 1964-04-13 1966-12-27 Shell Oil Co Thermal oil recovery
US3284281A (en) 1964-08-31 1966-11-08 Phillips Petroleum Co Production of oil from oil shale through fractures
US3302707A (en) 1964-09-30 1967-02-07 Mobil Oil Corp Method for improving fluid recoveries from earthen formations
US3310109A (en) 1964-11-06 1967-03-21 Phillips Petroleum Co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combination upgrading of oil in situ and refining thereof
US3380913A (en) 1964-12-28 1968-04-30 Phillips Petroleum Co Refining of effluent from in situ combustion operation
US3332480A (en) 1965-03-04 1967-07-25 Pan American Petroleum Corp Recovery of hydrocarbons by thermal methods
US3338306A (en) 1965-03-09 1967-08-29 Mobil Oil Corp Recovery of heavy oil from oil sands
US3358756A (en) 1965-03-12 1967-12-19 Shell Oil Co Method for in situ recovery of solid or semi-solid petroleum deposits
US3262741A (en) 1965-04-01 1966-07-26 Pittsburgh Plate Glass Co Solution mining of potassium chloride
DE1242535B (de) 1965-04-13 1967-06-22 Deutsche Erdoel Ag Verfahren zur Restausfoerderung von Erdoellagerstaetten
US3316344A (en) 1965-04-26 1967-04-25 Central Electr Generat Board Prevention of icing of electrical conductors
US3342267A (en) 1965-04-29 1967-09-19 Gerald S Cotter Turbo-generator heater for oil and gas wells and pipe lines
US3278234A (en) 1965-05-17 1966-10-11 Pittsburgh Plate Glass Co Solution mining of potassium chloride
US3352355A (en) 1965-06-23 1967-11-14 Dow Chemical Co Method of recovery of hydrocarbons from solid hydrocarbonaceous formations
US3349845A (en) 1965-10-22 1967-10-31 Sinclair Oil & Gas Company Method of establish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wells
US3379248A (en) 1965-12-10 1968-04-23 Mobil Oil Corp In situ combustion process utilizing waste heat
US3454365A (en) 1966-02-18 1969-07-08 Phillips Petroleum Co Analysis and control of in situ combustion of underground carbonaceous deposit
US3386508A (en) 1966-02-21 1968-06-04 Exxon Production Research Co Process and system for the recovery of viscous oil
US3362751A (en) 1966-02-28 1968-01-09 Tinlin William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covering shale oil and gas
US3595082A (en) 1966-03-04 1971-07-27 Gulf Oil Corp Temperature measuring apparatus
US3410977A (en) 1966-03-28 1968-11-12 Ando Masao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heating the surface part of various construction materials
DE1615192B1 (de) 1966-04-01 1970-08-20 Chisso Corp Induktiv beheiztes Heizrohr
US3513913A (en) 1966-04-19 1970-05-26 Shell Oil Co Oil recovery from oil shales by transverse combustion
US3372754A (en) 1966-05-31 1968-03-12 Mobil Oil Corp Well assembly for heating a subterranean formation
US3399623A (en) 1966-07-14 1968-09-03 James R. Creed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viscid oil
US3412011A (en) 1966-09-02 1968-11-19 Phillips Petroleum Co Catalytic cracking and in situ combustion process for producing hydrocarbons
NL153755C (nl) 1966-10-20 1977-11-15 Stichting Reactor Centrum Werkwijze voor het vervaardigen van een elektrisch verwarmingselement, alsmede verwarmingselement vervaardigd met toepassing van deze werkwijze.
US3465819A (en) 1967-02-13 1969-09-09 American Oil Shale Corp Use of nuclear detonations in producing hydrocarbons from an underground formation
US3389975A (en) 1967-03-10 1968-06-25 Sinclair Research Inc Process for the recovery of aluminum values from retorted shale and conversion of sodium aluminate to sodium aluminum carbonate hydroxide
US3622071A (en) 1967-06-08 1971-11-23 Combustion Eng Crude petroleum transmission system
US3528501A (en) 1967-08-04 1970-09-15 Phillips Petroleum Co Recovery of oil from oil shale
US3434541A (en) 1967-10-11 1969-03-25 Mobil Oil Corp In situ combustion process
US3485300A (en) 1967-12-20 1969-12-23 Phillips Petroleum Co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foaming crude oil down hole
US3477058A (en) 1968-02-01 1969-11-04 Gen Electric Magnesia insulated heating elements and methods of production
US3580987A (en) 1968-03-26 1971-05-25 Pirelli Electric cable
US3455383A (en) 1968-04-24 1969-07-15 Shell Oil Co Method of producing fluidized material from a subterranean formation
US3578080A (en) 1968-06-10 1971-05-11 Shell Oil Co Method of producing shale oil from an oil shale formation
US3497000A (en) 1968-08-19 1970-02-24 Pan American Petroleum Corp Bottom hole catalytic heater
US3529682A (en) 1968-10-03 1970-09-22 Bell Telephone Labor Inc Location detection and guidance systems for burrowing device
US3537528A (en) 1968-10-14 1970-11-03 Shell Oil Co Method for producing shale oil from an exfoliated oil shale formation
US3593789A (en) 1968-10-18 1971-07-20 Shell Oil Co Method for producing shale oil from an oil shale formation
US3502372A (en) 1968-10-23 1970-03-24 Shell Oil Co Process of recovering oil and dawsonite from oil shale
US3565171A (en) 1968-10-23 1971-02-23 Shell Oil Co Method for producing shale oil from a subterranean oil shale formation
US3554285A (en) 1968-10-24 1971-01-12 Phillips Petroleum Co Production and upgrading of heavy viscous oils
US3629551A (en) 1968-10-29 1971-12-21 Chisso Corp Controlling heat generation locally in a heat-generating pipe utilizing skin-effect current
US3501201A (en) 1968-10-30 1970-03-17 Shell Oil Co Method of producing shale oil from a subterranean oil shale formation
US3617471A (en) 1968-12-26 1971-11-02 Texaco Inc Hydrotorting of shale to produce shale oil
US3593790A (en) 1969-01-02 1971-07-20 Shell Oil Co Method for producing shale oil from an oil shale formation
US3562401A (en) 1969-03-03 1971-02-09 Union Carbide Corp Low temperature electric transmission systems
US3614986A (en) 1969-03-03 1971-10-26 Electrothermic Co Method for injecting heated fluids into mineral bearing formations
US3542131A (en) 1969-04-01 1970-11-24 Mobil Oil Corp Method of recovering hydrocarbons from oil shale
US3547192A (en) 1969-04-04 1970-12-15 Shell Oil Co Method of metal coating and electrically heating a subterranean earth formation
US3618663A (en) 1969-05-01 1971-11-09 Phillips Petroleum Co Shale oil production
US3605890A (en) 1969-06-04 1971-09-20 Chevron Res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a kerogen-depleted shale formation
US3572838A (en) 1969-07-07 1971-03-30 Shell Oil Co Recovery of aluminum compounds and oil from oil shale formations
US3526095A (en) 1969-07-24 1970-09-01 Ralph E Peck Liquid gas storage system
US3599714A (en) 1969-09-08 1971-08-17 Roger L Messman Method of recovering hydrocarbons by in situ combustion
US3547193A (en) 1969-10-08 1970-12-15 Electrothermic Co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very of minerals from sub-surface formations using electricity
US3661423A (en) 1970-02-12 1972-05-09 Occidental Petroleum Corp In situ process for recovery of carbonaceous materials from subterranean deposits
US3759574A (en) 1970-09-24 1973-09-18 Shell Oil Co Method of producing hydrocarbons from an oil shale formation
US4305463A (en) 1979-10-31 1981-12-15 Oil Trieval Corporation Oil recovery method and apparatus
US3679812A (en) 1970-11-13 1972-07-25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 Electrical suspension cable for well tools
US3680633A (en) 1970-12-28 1972-08-01 Sun Oil Co Delaware Situ combustion initiation process
US3675715A (en) 1970-12-30 1972-07-11 Forrester A Clark Processes for secondarily recovering oil
US3775185A (en) 1971-01-13 1973-11-27 United Aircraft Corp Fuel cell utilizing fused thallium oxide electrolyte
US3700280A (en) 1971-04-28 1972-10-24 Shell Oil Co Method of producing oil from an oil shale formation containing nahcolite and dawsonite
US3870063A (en) 1971-06-11 1975-03-11 John T Hayward Means of transporting crude oil through a pipeline
US3770398A (en) 1971-09-17 1973-11-06 Cities Service Oil Co In situ coal gasification process
US3812913A (en) 1971-10-18 1974-05-28 Sun Oil Co Method of formation consolidation
US3893918A (en) 1971-11-22 1975-07-08 Engineering Specialties Inc Method for separating material leaving a well
US3766982A (en) 1971-12-27 1973-10-23 Justheim Petrol Co Method for the in-situ treatment of hydrocarbonaceous materials
US3759328A (en) 1972-05-11 1973-09-18 Shell Oil Co Laterally expanding oil shale permeabilization
US3794116A (en) 1972-05-30 1974-02-26 Atomic Energy Commission Situ coal bed gasification
US3779602A (en) 1972-08-07 1973-12-18 Shell Oil Co Process for solution mining nahcolite
US3757860A (en) 1972-08-07 1973-09-11 Atlantic Richfield Co Well heating
US3809159A (en) 1972-10-02 1974-05-07 Continental Oil Co Process for simultaneously increasing recovery and upgrading oil in a reservoir
US3804172A (en) 1972-10-11 1974-04-16 Shell Oil Co Method for the recovery of oil from oil shale
US3794113A (en) 1972-11-13 1974-02-26 Mobil Oil Corp Combination in situ combustion displacement and steam stimulation of producing wells
US3804169A (en) 1973-02-07 1974-04-16 Shell Oil Co Spreading-fluid recovery of subterranean oil
US3947683A (en) 1973-06-05 1976-03-30 Texaco Inc. Combination of epithermal and inelastic neutron scattering methods to locate coal and oil shale zones
US4076761A (en) 1973-08-09 1978-02-28 Mobil Oil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gasoline
US3874733A (en) 1973-08-29 1975-04-01 Continental Oil Co Hydraulic method of mining and conveying coal in substantially vertical seams
US3881551A (en) 1973-10-12 1975-05-06 Ruel C Terry Method of extracting immobile hydrocarbons
US3907045A (en) 1973-11-30 1975-09-23 Continental Oil Co Guidance system for a horizontal drilling apparatus
US3853185A (en) 1973-11-30 1974-12-10 Continental Oil Co Guidance system for a horizontal drilling apparatus
US3882941A (en) 1973-12-17 1975-05-13 Cities Service Res & Dev Co In situ production of bitumen from oil shale
US4199025A (en) 1974-04-19 1980-04-22 Electroflood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rtiary recovery of oil
US4037655A (en) 1974-04-19 1977-07-26 Electroflood Company Method for secondary recovery of oil
US3922148A (en) 1974-05-16 1975-11-25 Texaco Development Corp Production of methane-rich gas
US3948755A (en) 1974-05-31 1976-04-06 Standard Oil Company Process for recovering and upgrading hydrocarbons from oil shale and tar sands
US3892270A (en) 1974-06-06 1975-07-01 Chevron Res Production of hydrocarbons from underground formations
US3894769A (en) 1974-06-06 1975-07-15 Shell Oil Co Recovering oil from a subterranean carbonaceous formation
US4006778A (en) 1974-06-21 1977-02-08 Texaco Exploration Canada Ltd. Thermal recovery of hydrocarbon from tar sands
US4026357A (en) 1974-06-26 1977-05-31 Texaco Exploration Canada Ltd. In situ gasification of solid hydrocarbon materials in a subterranean formation
US4014575A (en) 1974-07-26 1977-03-29 Occidental Petroleum Corporation System for fuel and products of oil shale retort
US4029360A (en) 1974-07-26 1977-06-14 Occidental Oil Shale, Inc. Method of recovering oil and water from in situ oil shale retort flue gas
US4005752A (en) 1974-07-26 1977-02-01 Occidental Petroleum Corporation Method of igniting in situ oil shale retort with fuel rich flue gas
US3941421A (en) 1974-08-13 1976-03-02 Occidental Petroleum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uniform gas flow through an in situ oil shale retort
US3947656A (en) 1974-08-26 1976-03-30 Fast Heat Element Manufacturing Co., Inc. Temperature controlled cartridge heater
US3948319A (en) 1974-10-16 1976-04-06 Atlantic Richfield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fluid by varying current flow through subterranean source formation
AR205595A1 (es) 1974-11-06 1976-05-14 Haldor Topsoe As Procedimiento para preparar gases rico en metano
US3933447A (en) 1974-11-08 1976-01-20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Ener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on Underground gasification of coal
US4138442A (en) 1974-12-05 1979-02-06 Mobil Oil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gasoline
US3952802A (en) 1974-12-11 1976-04-27 In Situ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 situ gasification of coal and the commercial products derived therefrom
US3986556A (en) 1975-01-06 1976-10-19 Haynes Charles A Hydrocarbon recovery from earth strata
US4042026A (en) 1975-02-08 1977-08-16 Deutsche Texaco Aktiengesellschaft Method for initiating an in-situ recovery process by the introduction of oxygen
US4096163A (en) 1975-04-08 1978-06-20 Mobil Oil Corporation Conversion of synthesis gas to hydrocarbon mixtures
US3924680A (en) 1975-04-23 1975-12-09 In Situ Technology Inc Method of pyrolysis of coal in situ
US3973628A (en) 1975-04-30 1976-08-10 New Mexico Tech Research Foundation In situ solution mining of coal
US4016239A (en) 1975-05-22 1977-04-05 Union Oil Company Of California Recarbonation of spent oil shale
US3987851A (en) 1975-06-02 1976-10-26 Shell Oil Company Serially burning and pyrolyzing to produce shale oil from a subterranean oil shale
US3986557A (en) 1975-06-06 1976-10-19 Atlantic Richfield Company Production of bitumen from tar sands
US3950029A (en) 1975-06-12 1976-04-13 Mobil Oil Corporation In situ retorting of oil shale
US3993132A (en) 1975-06-18 1976-11-23 Texaco Exploration Canada Ltd. Thermal recovery of hydrocarbons from tar sands
US4069868A (en) 1975-07-14 1978-01-24 In Situ Technology, Inc. Methods of fluidized production of coal in situ
US4199024A (en) 1975-08-07 1980-04-22 World Energy Systems Multistage gas generator
US3954140A (en) 1975-08-13 1976-05-04 Hendrick Robert P Recovery of hydrocarbons by in situ thermal extraction
US3986349A (en) 1975-09-15 1976-10-19 Chevron Research Company Method of power generation via coal gasification and liquid hydrocarbon synthesis
US3994340A (en) 1975-10-30 1976-11-30 Chevron Research Company Method of recovering viscous petroleum from tar sand
US3994341A (en) 1975-10-30 1976-11-30 Chevron Research Company Recovering viscous petroleum from thick tar sand
US4037658A (en) 1975-10-30 1977-07-26 Chevron Research Company Method of recovering viscous petroleum from an underground formation
US4087130A (en) 1975-11-03 1978-05-02 Occidental Petroleum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the gasification of coal in situ
US4018279A (en) 1975-11-12 1977-04-19 Reynolds Merrill J In situ coal combustion heat recovery method
US4018280A (en) 1975-12-10 1977-04-19 Mobil Oil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in situ retorting of oil shale
US3992474A (en) 1975-12-15 1976-11-16 Uop Inc. Motor fuel production with fluid catalytic cracking of high-boiling alkylate
US4019575A (en) 1975-12-22 1977-04-26 Chevron Research Company System for recovering viscous petroleum from thick tar sand
US4017319A (en) 1976-01-06 1977-04-1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i3 N4 formed by nitridation of sintered silicon compact containing boron
US3999607A (en) 1976-01-22 1976-12-28 Exxon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Company Recovery of hydrocarbons from coal
US4031956A (en) 1976-02-12 1977-06-28 In Situ Technology, Inc. Method of recovering energy from subsurface petroleum reservoirs
US4008762A (en) 1976-02-26 1977-02-22 Fisher Sidney T Extraction of hydrocarbons in situ from underground hydrocarbon deposits
US4010800A (en) 1976-03-08 1977-03-08 In Situ Technology, Inc. Producing thin seams of coal in situ
US4048637A (en) 1976-03-23 1977-09-13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oration Radar system for detecting slowly moving targets
DE2615874B2 (de) 1976-04-10 1978-10-19 Deutsche Texaco Ag, 2000 Hamburg Anwendung eines Verfahrens zum Gewinnen von Erdöl und Bitumen aus unterirdischen Lagerstätten mittels einer Verbrennungfront bei Lagerstätten beliebigen Gehalts an intermediären Kohlenwasserstoffen im Rohöl bzw. Bitumen
GB1544245A (en) 1976-05-21 1979-04-19 British Gas Corp Production of substitute natural gas
US4049053A (en) 1976-06-10 1977-09-20 Fisher Sidney T Recovery of hydrocarbons from partially exhausted oil wells by mechanical wave heating
US4193451A (en) 1976-06-17 1980-03-18 The Badger Company, Inc. Method for production of organic products from kerogen
US4487257A (en) 1976-06-17 1984-12-11 Raytheon Compan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of organic products from kerogen
US4067390A (en) 1976-07-06 1978-01-10 Technology Application Services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 recovery of fuel products from subterranean deposits of carbonaceous matter using a plasma arc
US4057293A (en) 1976-07-12 1977-11-08 Garrett Donald E Process for in situ conversion of coal or the like into oil and gas
US4043393A (en) 1976-07-29 1977-08-23 Fisher Sidney T Extraction from underground coal deposits
US4091869A (en) 1976-09-07 1978-05-30 Exxon Production Research Company In situ process for recovery of carbonaceous materials from subterranean deposits
US4065183A (en) 1976-11-15 1977-12-27 Trw Inc. Recovery system for oil shale deposits
US4083604A (en) 1976-11-15 1978-04-11 Trw Inc. Thermomechanical fracture for recovery system in oil shale deposits
US4059308A (en) 1976-11-15 1977-11-22 Trw Inc. Pressure swing recovery system for oil shale deposits
US4064943A (en) 1976-12-06 1977-12-27 Shell Oil Co Plugging permeable earth formation with wax
US4089374A (en) 1976-12-16 1978-05-16 In Situ Technology, Inc. Producing methane from coal in situ
US4084637A (en) 1976-12-16 1978-04-18 Petro Canada Exploration Inc. Method of producing viscous materials from subterranean formations
US4093026A (en) 1977-01-17 1978-06-06 Occidental Oil Shale, Inc. Removal of sulfur dioxide from process gas using treated oil shale and water
US4277416A (en) 1977-02-17 1981-07-07 Aminoil, Usa, Inc. Process for producing methanol
US4085803A (en) 1977-03-14 1978-04-25 Exxon Production Research Company Method for oil recovery using a horizontal well with indirect heating
US4151877A (en) 1977-05-13 1979-05-01 Occidental Oil Shale, Inc. Determining the locus of a processing zone in a retort through channels
US4099567A (en) 1977-05-27 1978-07-11 In Situ Technology, Inc. Generating medium BTU gas from coal in situ
US4169506A (en) 1977-07-15 1979-10-02 Standard Oil Company (Indiana) In situ retorting of oil shale and energy recovery
US4140180A (en) 1977-08-29 1979-02-20 Iit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in situ heat processing of hydrocarbonaceous formations
US4144935A (en) 1977-08-29 1979-03-20 Iit Research Institut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 situ heat processing of hydrocarbonaceous formations
NL181941C (nl) 1977-09-16 1987-12-01 Ir Arnold Willem Josephus Grup Werkwijze voor het ondergronds vergassen van steenkool of bruinkool.
US4125159A (en) 1977-10-17 1978-11-14 Vann Roy Randel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solating and treating subsurface stratas
SU915451A1 (ru) 1977-10-21 1988-08-23 Vnii Ispolzovania Способ подземной газификации топлива
US4119349A (en) 1977-10-25 1978-10-10 Gulf Oi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very of fluids produced in in-situ retorting of oil shale
US4114688A (en) 1977-12-05 1978-09-19 In Situ Technology Inc. Minimizing environmental effects in production and use of coal
US4158467A (en) 1977-12-30 1979-06-19 Gulf Oil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recovering shale oil
US4148359A (en) 1978-01-30 1979-04-10 Shell Oil Company Pressure-balanced oil recovery process for water productive oil shale
DE2812490A1 (de) 1978-03-22 1979-09-27 Texaco Ag Verfahren zur ermittlung der raeumlichen ausdehnung von untertaegigen reaktionen
US4162707A (en) 1978-04-20 1979-07-31 Mobil Oil Corporation Method of treating formation to remove ammonium ions
US4160479A (en) 1978-04-24 1979-07-10 Richardson Reginald D Heavy oil recovery process
US4197911A (en) 1978-05-09 1980-04-15 Ramcor, Inc. Process for in situ coal gasification
US4228853A (en) 1978-06-21 1980-10-21 Harvey A Herbert Petroleum production method
US4186801A (en) 1978-12-18 1980-02-05 Gul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mpany In situ combustion process for the recovery of liquid carbonaceous fuels from subterranean formations
US4185692A (en) 1978-07-14 1980-01-29 In Situ Technology, Inc. Underground linkage of wells for production of coal in situ
US4167213A (en) 1978-07-17 1979-09-11 Standard Oil Company (Indian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position and inclination of a flame front during in situ combustion of a rubbled oil shale retort
US4184548A (en) 1978-07-17 1980-01-22 Standard Oil Company (Indian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position and inclination of a flame front during in situ combustion of an oil shale retort
US4183405A (en) 1978-10-02 1980-01-15 Magnie Robert L Enhanced recoveries of petroleum and hydrogen from underground reservoirs
US4446917A (en) 1978-10-04 1984-05-08 Todd John 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viscous or waxy crude oils
US4311340A (en) 1978-11-27 1982-01-19 Lyons William C Uranium leeching process and insitu mining
US4457365A (en) 1978-12-07 1984-07-03 Raytheon Company In situ radio frequency selective heating system
US4299086A (en) 1978-12-07 1981-11-10 Gulf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mpany Utilization of energy obtained by substoichiometric combustion of low heating value gases
US4265307A (en) 1978-12-20 1981-05-05 Standard Oil Company Shale oil recovery
US4258955A (en) 1978-12-26 1981-03-31 Mobil Oil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in-situ leaching of uranium
US4274487A (en) 1979-01-11 1981-06-23 Standard Oil Company (Indiana) Indirect thermal stimulation of production wells
US4232902A (en) 1979-02-09 1980-11-11 Ppg Industries, Inc. Solution mining water soluble salts at high temperatures
US4324292A (en) 1979-02-21 1982-04-13 University Of Utah Process for recovering products from oil shale
US4260192A (en) 1979-02-21 1981-04-07 Occidental Research Corporation Recovery of magnesia from oil shale
US4289354A (en) 1979-02-23 1981-09-15 Edwin G. Higgins, Jr. Borehole mining of solid mineral resources
US4243511A (en) 1979-03-26 1981-01-06 Marathon Oil Company Process for suppressing carbonate decomposition in vapor phase water retorting
US4248306A (en) 1979-04-02 1981-02-03 Huisen Allan T Van Geothermal petroleum refining
US4282587A (en) 1979-05-21 1981-08-04 Daniel Silverman Method for monitoring the recovery of minerals from shallow geological formations
US4234230A (en) 1979-07-11 1980-11-18 The Superior Oil Company In situ processing of mined oil shale
US4290650A (en) 1979-08-03 1981-09-22 Ppg Industries Canada Ltd. Subterranean cavity chimney development for connecting solution mined cavities
US4228854A (en) 1979-08-13 1980-10-21 Alberta Research Council Enhanced oil recovery using electrical means
US4701587A (en) 1979-08-31 1987-10-20 Metcal, Inc. Shielded heating element having intrinsic temperature control
US4256945A (en) 1979-08-31 1981-03-17 Iris Associates Alternating current electrically resistive heating element having intrinsic temperature control
US4549396A (en) 1979-10-01 1985-10-29 Mobil Oil Corporation Conversion of coal to electricity
US4250230A (en) 1979-12-10 1981-02-10 In Situ Technology, Inc. Generating electricity from coal in situ
US4250962A (en) 1979-12-14 1981-02-17 Gulf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mpany In situ combustion process for the recovery of liquid carbonaceous fuels from subterranean formations
US4260018A (en) 1979-12-19 1981-04-07 Texaco Inc. Method for steam injection in steeply dipping formations
US4359687A (en) 1980-01-25 1982-11-16 Shell Oil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shaliness and oil saturations in earth formations using induced polarization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US4398151A (en) 1980-01-25 1983-08-09 Shell Oil Company Method for correcting an electrical log for the presence of shale in a formation
US4285547A (en) 1980-02-01 1981-08-25 Multi Mineral Corporation Integrated in situ shale oil and mineral recovery process
US4303126A (en) 1980-02-27 1981-12-01 Chevron Research Company Arrangement of wells for producing subsurface viscous petroleum
US4319635A (en) 1980-02-29 1982-03-16 P. H. Jones Hydrogeology, Inc. Method for enhanced oil recovery by geopressured waterflood
US4375302A (en) 1980-03-03 1983-03-01 Nicholas Kalmar Process for the in situ recovery of both petroleum and inorganic mineral content of an oil shale deposit
US4502010A (en) 1980-03-17 1985-02-26 Gearhart Industries, Inc. Apparatus including a magnetometer having a pair of U-shaped cores for extended lateral rang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logging
US4323848A (en) 1980-03-17 1982-04-06 Cornell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Plural sensor magnetometer arrangement for extended lateral rang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logging
US4445574A (en) 1980-03-24 1984-05-01 Geo Vann, Inc. Continuous borehole formed horizontally through a hydrocarbon producing formation
US4417782A (en) 1980-03-31 1983-11-29 Raychem Corporation Fiber optic temperature sensing
US4273188A (en) 1980-04-30 1981-06-16 Gulf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mpany In situ combustion process for the recovery of liquid carbonaceous fuels from subterranean formations
US4306621A (en) 1980-05-23 1981-12-22 Boyd R Michael Method for in situ coal gasification operations
US4409090A (en) 1980-06-02 1983-10-11 University Of Utah Process for recovering products from tar sand
CA1165361A (en) 1980-06-03 1984-04-10 Toshiyuki Kobayashi Electrode unit for electrically heating underground hydrocarbon deposits
US4381641A (en) 1980-06-23 1983-05-03 Gulf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mpany Substoichiometric combustion of low heating value gases
US4401099A (en) 1980-07-11 1983-08-30 W.B. Combustion, Inc. Single-ended recuperative radiant tube assembly and method
US4299285A (en) 1980-07-21 1981-11-10 Gulf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mpany Underground gasification of bituminous coal
US4396062A (en) 1980-10-06 1983-08-02 University Of Utah Research Found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ime-domain tracking of high-speed chemical reactions
US4353418A (en) 1980-10-20 1982-10-12 Standard Oil Company (Indiana) In situ retorting of oil shale
US4384613A (en) 1980-10-24 1983-05-24 Terra Tek, Inc. Method of in-situ retorting of carbonaceous material for recovery of organic liquids and gases
US4372398A (en) 1980-11-04 1983-02-08 Cornell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Method of determining the location of a deep-well casing by magnetic field sensing
US4401163A (en) 1980-12-29 1983-08-30 The Standard Oil Company Modified in situ retorting of oil shale
US4385661A (en) 1981-01-07 1983-05-31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Energy Downhole steam generator with improved preheating, combustion and protection features
US4448251A (en) 1981-01-08 1984-05-15 Uop Inc. In situ conversion of hydrocarbonaceous oil
US4423311A (en) 1981-01-19 1983-12-27 Varney Sr Paul Electric heating apparatus for de-icing pipes
US4366668A (en) 1981-02-25 1983-01-04 Gulf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mpany Substoichiometric combustion of low heating value gases
US4363361A (en) 1981-03-19 1982-12-14 Gulf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mpany Substoichiometric combustion of low heating value gases
US4390067A (en) 1981-04-06 1983-06-28 Exxon Production Research Co. Method of treating reservoirs containing very viscous crude oil or bitumen
US4399866A (en) 1981-04-10 1983-08-23 Atlantic Richfield Company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flow of subterranean water into a selected zone in a permeable subterranean carbonaceous deposit
US4444255A (en) 1981-04-20 1984-04-24 Lloyd Geoffrey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the recovery of oil
US4380930A (en) 1981-05-01 1983-04-26 Mobil Oil Corporation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ultrasonic energy through core samples
US4429745A (en) 1981-05-08 1984-02-07 Mobil Oil Corporation Oil recovery method
US4378048A (en) 1981-05-08 1983-03-29 Gulf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mpany Substoichiometric combustion of low heating value gases using different platinum catalysts
US4384614A (en) 1981-05-11 1983-05-24 Justheim Pertroleum Company Method of retorting oil shale by velocity flow of super-heated air
US4384948A (en) 1981-05-13 1983-05-24 Ashland Oil, Inc. Single unit RCC
US4437519A (en) 1981-06-03 1984-03-20 Occidental Oil Shale, Inc. Reduction of shale oil pour point
US4443762A (en) 1981-06-12 1984-04-17 Cornell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the direction and distance to a target well casing
US4463807A (en) 1981-06-15 1984-08-07 In Situ Technology, Inc. Minimizing subsidence effects during production of coal in situ
US4448252A (en) 1981-06-15 1984-05-15 In Situ Technology, Inc. Minimizing subsidence effects during production of coal in situ
US4428700A (en) 1981-08-03 1984-01-31 E. R. Johnson Associates, Inc. Method for disposing of waste materials
US4456065A (en) 1981-08-20 1984-06-26 Elektra Energie A.G. Heavy oil recovering
US4344483A (en) 1981-09-08 1982-08-17 Fisher Charles B Multiple-site underground magnetic heating of hydrocarbons
US4452491A (en) 1981-09-25 1984-06-05 Intercontinental Econergy Associates, Inc. Recovery of hydrocarbons from deep underground deposits of tar sands
US4425967A (en) 1981-10-07 1984-01-17 Standard Oil Company (Indiana) Ignition procedure and process for in situ retorting of oil shale
US4401162A (en) 1981-10-13 1983-08-30 Synfuel (An Indiana Limited Partnership) In situ oil shale process
US4605680A (en) 1981-10-13 1986-08-12 Chevron Research Company Conversion of synthesis gas to diesel fuel and gasoline
US4410042A (en) 1981-11-02 1983-10-18 Mobil Oil Corporation In-situ combustion method for recovery of heavy oil utilizing oxygen and carbon dioxide as initial oxidant
US4444258A (en) 1981-11-10 1984-04-24 Nicholas Kalmar In situ recovery of oil from oil shale
US4418752A (en) 1982-01-07 1983-12-06 Conoco Inc. Thermal oil recovery with solvent recirculation
FR2519688A1 (fr) 1982-01-08 1983-07-18 Elf Aquitaine Systeme d'etancheite pour puits de forage dans lequel circule un fluide chaud
DE3202492C2 (de) 1982-01-27 1983-12-01 Veba Oel Entwicklungsgesellschaft mbH, 4660 Gelsenkirchen-Buer Verfahren zur Steigerung der Ausbeute an Kohlenwasserstoffen aus einer unterirdischen Formation
US4397732A (en) 1982-02-11 1983-08-09 International Coal Refining Company Process for coal liquefaction employing selective coal feed
US4476927A (en) 1982-03-31 1984-10-16 Mobil Oil Corporatio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H2 /CO ratio of in-situ coal gasification product gas
US4530401A (en) 1982-04-05 1985-07-23 Mobil Oil Corporation Method for maximum in-situ visbreaking of heavy oil
US4537252A (en) 1982-04-23 1985-08-27 Standard Oil Company (Indiana) Method of underground conversion of coal
US4491179A (en) 1982-04-26 1985-01-01 Pirson Sylvain J Method for oil recovery by in situ exfoliation drive
US4455215A (en) 1982-04-29 1984-06-19 Jarrott David M Process for the geoconversion of coal into oil
US4415034A (en) 1982-05-03 1983-11-15 Cities Service Company Electrode well completion
US4412585A (en) 1982-05-03 1983-11-01 Cities Service Company Electrothermal process for recovering hydrocarbons
US4524826A (en) 1982-06-14 1985-06-25 Texaco Inc. Method of heating an oil shale formation
US4457374A (en) 1982-06-29 1984-07-03 Standard Oil Company Transient response process for detecting in situ retorting conditions
US4442896A (en) 1982-07-21 1984-04-17 Reale Lucio V Treatment of underground beds
US4407973A (en) 1982-07-28 1983-10-04 The M. W. Kellogg Company Methanol from coal and natural gas
US4931171A (en) 1982-08-03 1990-06-05 Phillips Petroleum Company Pyrolysis of carbonaceous materials
US4479541A (en) 1982-08-23 1984-10-30 Wang Fun D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very of oil, gas and mineral deposits by panel opening
US4460044A (en) 1982-08-31 1984-07-17 Chevron Research Company Advancing heated annulus steam drive
US4544478A (en) 1982-09-03 1985-10-01 Chevron Research Company Process for pyrolyzing hydrocarbonaceous solids to recover volatile hydrocarbons
US4458767A (en) 1982-09-28 1984-07-10 Mobil Oil Corporation Method for directionally drilling a first well to intersect a second well
US4485868A (en) 1982-09-29 1984-12-04 Iit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recovery of viscous hydrocarbons by electromagnetic heating in situ
US4695713A (en) 1982-09-30 1987-09-22 Metcal, Inc. Autoregulating, electrically shielded heater
US4927857A (en) 1982-09-30 1990-05-22 Engelhard Corporation Method of methanol production
US4498531A (en) 1982-10-01 1985-02-12 Rockwell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Emission controller for indirect fired downhole steam generators
US4485869A (en) 1982-10-22 1984-12-04 Iit Research Institute Recovery of liquid hydrocarbons from oil shale by electromagnetic heating in situ
DE3365337D1 (en) 1982-11-22 1986-09-18 Shell Int Research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 fischer-tropsch catalyst, a catalyst so prepared and use of this catalyst in the preparation of hydrocarbons
US4498535A (en) 1982-11-30 1985-02-12 Iit Research Institut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 situ controlled heat processing of hydrocarbonaceous formations with a controlled parameter line
US4474238A (en) 1982-11-30 1984-10-02 Phillips Petroleum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subsurface formations
US4752673A (en) 1982-12-01 1988-06-21 Metcal, Inc. Autoregulating heater
US4529939A (en) 1983-01-10 1985-07-16 Kuckes Arthur F System located in drill string for well logging while drilling
US4483398A (en) 1983-01-14 1984-11-20 Exxon Production Research Co. In-situ retorting of oil shale
US4501326A (en) 1983-01-17 1985-02-26 Gulf Canada Limited In-situ recovery of viscous hydrocarbonaceous crude oil
US4609041A (en) 1983-02-10 1986-09-02 Magda Richard M Well hot oil system
US4886118A (en) 1983-03-21 1989-12-12 Shell Oil Company Conductively heating a subterranean oil shale to create permeability and subsequently produce oil
US4640352A (en) 1983-03-21 1987-02-03 Shell Oil Company In-situ steam drive oil recovery process
US4458757A (en) 1983-04-25 1984-07-10 Exxon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Co. In situ shale-oil recovery process
US4545435A (en) 1983-04-29 1985-10-08 Iit Research Institute Conduction heating of hydrocarbonaceous formations
US4524827A (en) 1983-04-29 1985-06-25 Iit Research Institute Single well stimulation for the recovery of liquid hydrocarbons from subsurface formations
US4518548A (en) 1983-05-02 1985-05-21 Sulcon, Inc. Method of overlaying sulphur concrete on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urfaces
US5073625A (en) 1983-05-26 1991-12-17 Metcal, Inc. Self-regulating porous heating device
US4794226A (en) 1983-05-26 1988-12-27 Metcal, Inc. Self-regulating porous heater device
DE3319732A1 (de) 1983-05-31 1984-12-06 Kraftwerk Union AG, 4330 Mülheim Mittellastkraftwerk mit integrierter kohlevergasungsanlage zur erzeugung von strom und methanol
US4658215A (en) 1983-06-20 1987-04-14 Shell Oil Company Method for induced polarization logging
US4583046A (en) 1983-06-20 1986-04-15 Shell Oil Company Apparatus for focused electrode induced polarization logging
US4717814A (en) 1983-06-27 1988-01-05 Metcal, Inc. Slotted autoregulating heater
US4439307A (en) 1983-07-01 1984-03-27 Dravo Corporation Heating process gas for indirect shale oil retorting through the combustion of residual carbon in oil depleted shale
US4524113A (en) 1983-07-05 1985-06-18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Direct use of methanol fuel in a molten carbonate fuel cell
US5209987A (en) 1983-07-08 1993-05-11 Raychem Limited Wire and cable
US4985313A (en) 1985-01-14 1991-01-15 Raychem Limited Wire and cable
US4598392A (en) 1983-07-26 1986-07-01 Mobil Oil Corporation Vibratory signal sweep seismic prospec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4501445A (en) 1983-08-01 1985-02-26 Cities Service Company Method of in-situ hydrogenation of carbonaceous material
US4538682A (en) 1983-09-08 1985-09-03 Mcmanus James W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ving oil well paraffin
IN161735B (zh) 1983-09-12 1988-01-30 Shell Int Research
US4573530A (en) 1983-11-07 1986-03-04 Mobil Oil Corporation In-situ gasification of tar sands utilizing a combustible gas
US4489782A (en) 1983-12-12 1984-12-25 Atlantic Richfield Company Viscous oil production using electrical current heating and lateral drain holes
US4598772A (en) 1983-12-28 1986-07-08 Mobil Oil Corporatio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production well in an oxygen driven in-situ combustion oil recovery process
US4571491A (en) 1983-12-29 1986-02-18 Shell Oil Company Method of imaging the atomic number of a sample
US4583242A (en) 1983-12-29 1986-04-15 Shell Oil Company Apparatus for positioning a sample in a computerized axial tomographic scanner
US4635197A (en) 1983-12-29 1987-01-06 Shell Oil Company High resolution tomographic imaging method
US4542648A (en) 1983-12-29 1985-09-24 Shell Oil Company Method of correlating a core sample with its original position in a borehole
US4613754A (en) 1983-12-29 1986-09-23 Shell Oil Company Tomographic calibration apparatus
US4540882A (en) 1983-12-29 1985-09-10 Shell Oil Company Method of determining drilling fluid invasion
US4662439A (en) 1984-01-20 1987-05-05 Amoco Corporation Method of underground conversion of coal
US4623401A (en) 1984-03-06 1986-11-18 Metcal, Inc. Heat treatment with an autoregulating heater
US4644283A (en) 1984-03-19 1987-02-17 Shell Oil Company In-situ method for determining pore size distribution, capillary pressure and permeability
US4637464A (en) 1984-03-22 1987-01-20 Amoco Corporation In situ retorting of oil shale with pulsed water purge
US4552214A (en) 1984-03-22 1985-11-12 Standard Oil Company (Indiana) Pulsed in situ retorting in an array of oil shale retorts
US4570715A (en) 1984-04-06 1986-02-18 Shell Oil Company Formation-tailor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niformly heating long subterranean intervals at high temperature
US4577690A (en) 1984-04-18 1986-03-25 Mobil Oil Corporation Method of using seismic data to monitor firefloods
US5055180A (en) 1984-04-20 1991-10-08 Electromagnetic Ener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vering fractions from hydrocarbon materials, facilitating the removal and cleansing of hydrocarbon fluids, insulating storage vessels, and cleansing storage vessels and pipelines
US4592423A (en) 1984-05-14 1986-06-03 Texaco Inc. Hydrocarbon stratum retorting means and method
US4597441A (en) 1984-05-25 1986-07-01 World Energy Systems, Inc. Recovery of oil by in situ hydrogenation
US4663711A (en) 1984-06-22 1987-05-05 Shell Oil Company Method of analyzing fluid saturation using computerized axial tomography
US4577503A (en) 1984-09-04 1986-03-2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a specific acoustic spectral feature
US4577691A (en) 1984-09-10 1986-03-25 Texaco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viscous hydrocarbons from a subterranean formation
US4576231A (en) 1984-09-13 1986-03-18 Texaco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bating encroachment by in situ treated formations
US4597444A (en) 1984-09-21 1986-07-01 Atlantic Richfield Company Method for excavating a large diameter shaft into the earth and at least partially through an oil-bearing formation
US4691771A (en) 1984-09-25 1987-09-08 Worldenergy Systems, Inc. Recovery of oil by in-situ combustion followed by in-situ hydrogenation
US4616705A (en) 1984-10-05 1986-10-14 Shell Oil Company Mini-well temperature profiling process
US4598770A (en) 1984-10-25 1986-07-08 Mobil Oil Corporation Thermal recovery method for viscous oil
US4572299A (en) 1984-10-30 1986-02-25 Shell Oil Company Heater cable installation
US4669542A (en) 1984-11-21 1987-06-02 Mobil Oil Corporation Simultaneous recovery of crude from multiple zones in a reservoir
US4634187A (en) 1984-11-21 1987-01-06 Isl Ventures, Inc. Method of in-situ leaching of ores
US4585066A (en) 1984-11-30 1986-04-29 Shell Oil Company Well treating process for installing a cable bundle containing strands of changing diameter
US4704514A (en) 1985-01-11 1987-11-03 Egmond Cor F Van Heating rate variant elongated electrical resistance heater
US4645906A (en) 1985-03-04 1987-02-24 Thermon Manufacturing Company Reduced resistance skin effect heat generating system
US4785163A (en) 1985-03-26 1988-11-15 Raychem Corporation Method for monitoring a heater
US4698583A (en) 1985-03-26 1987-10-06 Raychem Corporation Method of monitoring a heater for faults
DK180486A (da) 1985-04-19 1986-10-20 Raychem Gmbh Varmeapparat
US4623264A (en) 1985-04-26 1986-11-18 Southland Corporation Temperature sensing using ultrasonic system and movable target
US4671102A (en) 1985-06-18 1987-06-09 Shell Oil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distribution of fluids
US4626665A (en) 1985-06-24 1986-12-02 Shell Oil Company Metal oversheathed electrical resistance heater
US4605489A (en) 1985-06-27 1986-08-12 Occidental Oil Shale, Inc. Upgrading shale oil by a combination process
US4623444A (en) 1985-06-27 1986-11-18 Occidental Oil Shale, Inc. Upgrading shale oil by a combination process
US4662438A (en) 1985-07-19 1987-05-05 Uentech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liquid hydrocarbon production from a single borehole in a slowly producing formation by non-uniform heating through optimized electrode arrays surrounding the borehole
US4728892A (en) 1985-08-13 1988-03-01 Shell Oil Company NMR imaging of materials
US4719423A (en) 1985-08-13 1988-01-12 Shell Oil Company NMR imaging of materials for transport properties
US4778586A (en) 1985-08-30 1988-10-18 Resource Technology Associates Viscosity reduction processing at elevated pressure
US4683947A (en) 1985-09-05 1987-08-04 Air Products And Chemicals Inc.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the flammability of gas from an in-situ combustion oil recovery project
US4662437A (en) 1985-11-14 1987-05-05 Atlantic Richfield Company Electrically stimulated well production system with flexible tubing conductor
US4662443A (en) 1985-12-05 1987-05-05 Amoco Corporation Combination air-blown and oxygen-blown underground coal gasification process
US4849611A (en) 1985-12-16 1989-07-18 Raychem Corporation Self-regulating heater employing reactive components
US4730162A (en) 1985-12-31 1988-03-08 Shell Oil Company Time-domain induced polarization logg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with gated amplification level
US4706751A (en) 1986-01-31 1987-11-17 S-Cal Research Corp. Heavy oil recovery process
US4694907A (en) 1986-02-21 1987-09-22 Carbotek, Inc. Thermally-enhanced oil recovery method and apparatus
US4640353A (en) 1986-03-21 1987-02-03 Atlantic Richfield Company Electrode well and method of completion
US4734115A (en) 1986-03-24 1988-03-29 Air Products And Chemicals, Inc. Low pressure process for C3+ liquids recovery from process product gas
US4700142A (en) 1986-04-04 1987-10-13 Vector Magnetics, Inc.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location of a deep-well casing by magnetic field sensing
US4651825A (en) 1986-05-09 1987-03-24 Atlantic Richfield Company Enhanced well production
US4702758A (en) 1986-05-29 1987-10-27 Shell Western E&P Inc. Turbine cooling waxy oil
US4814587A (en) 1986-06-10 1989-03-21 Metcal, Inc. High power self-regulating heater
US4682652A (en) 1986-06-30 1987-07-28 Texaco Inc. Producing hydrocarbons through successively perforated intervals of a horizontal well between two vertical wells
US4893504A (en) 1986-07-02 1990-01-16 Shell Oil Company Method for determining capillary pressure and relative permeability by imaging
US4769602A (en) 1986-07-02 1988-09-06 Shell Oil Company Determining multiphase saturations by NMR imaging of multiple nuclides
US4716960A (en) 1986-07-14 1988-01-05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roducing electric current into a well
US4818370A (en) 1986-07-23 1989-04-04 Cities Service Oil And Gas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converting heavy crudes, tars, and bitumens to lighter products in the presence of brine at supercritical conditions
US4849360A (en) 1986-07-30 1989-07-18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fining and decontaminating soil
US4772634A (en) 1986-07-31 1988-09-20 Energy Research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ethanol production using a fuel cell to regulate the gas composition entering the methanol synthesizer
US4744245A (en) 1986-08-12 1988-05-17 Atlantic Richfield Company Acoustic measurements in rock formations for determining fracture orientation
US4696345A (en) 1986-08-21 1987-09-29 Chevron Research Company Hasdrive with multiple offset producers
US4728412A (en) 1986-09-19 1988-03-01 Amoco Corporation Pour-point depression of crude oils by addition of tar sand bitumen
US4769606A (en) 1986-09-30 1988-09-06 Shell Oil Company Induced polariz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tinguishing dispersed and laminated clay in earth formations
US4791373A (en) 1986-10-08 1988-12-13 Kuckes Arthur F Subterranean target location by measurement of time-varying magnetic field vector in borehole
US4737267A (en) 1986-11-12 1988-04-12 Duo-Ex Coproration Oil shal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5316664A (en) 1986-11-24 1994-05-31 Canadian Occidental Petroleum, Ltd. Process for recovery of hydrocarbons and rejection of sand
US4983319A (en) 1986-11-24 1991-01-08 Canadian Occidental Petroleum Ltd. Preparation of low-viscosity improved stable crude oil transport emulsions
US5340467A (en) 1986-11-24 1994-08-23 Canadian Occidental Petroleum Ltd. Process for recovery of hydrocarbons and rejection of sand
US4831600A (en) 1986-12-31 1989-05-16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Borehole logging method for fracture detection and evaluation
US4766958A (en) 1987-01-12 1988-08-30 Mobil Oil Corporation Method of recovering viscous oil from reservoirs with multiple horizontal zones
US4793656A (en) 1987-02-12 1988-12-27 Shell Mining Company In-situ coal drying
US4756367A (en) 1987-04-28 1988-07-12 Amoco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oducing natural gas from a coal seam
US4817711A (en) 1987-05-27 1989-04-04 Jeambey Calhoun G System for recovery of petroleum from petroleum impregnated media
US4818371A (en) 1987-06-05 1989-04-04 Resource Technology Associates Viscosity reduction by direct oxidative heating
US4787452A (en) 1987-06-08 1988-11-29 Mobil Oil Corporation Disposal of produced formation fines during oil recovery
US4821798A (en) 1987-06-09 1989-04-18 Ors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Heating system for rathole oil well
US4793409A (en) 1987-06-18 1988-12-27 Ors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an insulated oil well casing
US4884455A (en) 1987-06-25 1989-12-05 Shell Oil Company Method for analysis of failure of material employing imaging
US4827761A (en) 1987-06-25 1989-05-09 Shell Oil Company Sample holder
US4856341A (en) 1987-06-25 1989-08-15 Shell Oil Company Apparatus for analysis of failure of material
US4776638A (en) 1987-07-13 1988-10-11 University Of Kentucky Research Found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of coal in situ
US4848924A (en) 1987-08-19 1989-07-18 The Babcock & Wilcox Company Acoustic pyrometer
CA1254505A (en) 1987-10-02 1989-05-23 Ion I. Adamache Exploitation method for reservoirs containing hydrogen sulphide
US4828031A (en) 1987-10-13 1989-05-09 Chevron Research Company In situ chemical stimulation of diatomite formations
US4762425A (en) 1987-10-15 1988-08-09 Parthasarathy Shakkottai System for temperature profile measurement in large furnances and kilns and method therefor
US4815791A (en) 1987-10-22 1989-03-28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Interior Bedded mineral extraction process
US5306640A (en) 1987-10-28 1994-04-26 Shell Oil Company Method for determining preselected properties of a crude oil
US4987368A (en) 1987-11-05 1991-01-22 Shell Oil Company Nuclear magnetism logging tool using high-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ng squid detectors
US4808925A (en) 1987-11-19 1989-02-28 Halliburton Company Three magnet casing collar locator
US4845434A (en) 1988-01-22 1989-07-04 Vector Magnetics Magnetometer circuitry for use in bore hole detection of AC magnetic fields
US4823890A (en) 1988-02-23 1989-04-25 Longyear Company Reverse circulation bit apparatus
US4883582A (en) 1988-03-07 1989-11-28 Mccants Malcolm T Vis-breaking heavy crude oils for pumpability
US4866983A (en) 1988-04-14 1989-09-19 Shell Oil Company Analytical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the oil content of sponge core
US4815790A (en) 1988-05-13 1989-03-28 Natec, Ltd. Nahcolite solution mining process
US4885080A (en) 1988-05-25 1989-12-05 Phillips Petroleum Company Process for demetallizing and desulfurizing heavy crude oil
US4928765A (en) 1988-09-27 1990-05-29 Ramex Syn-Fuels Internationa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hale gas recovery
US4856587A (en) 1988-10-27 1989-08-15 Nielson Jay P Recovery of oil from oil-bearing formation by continually flowing pressurized heated gas through channel alongside matrix
US5064006A (en) 1988-10-28 1991-11-12 Magrange, Inc Downhole combination tool
US4848460A (en) 1988-11-04 1989-07-18 Western Research Institute Contained recovery of oily waste
US5065501A (en) 1988-11-29 1991-11-19 Amp Incorporated Generating electromagnetic fields in a self regulating temperature heater by positioning of a current return bus
US4860544A (en) 1988-12-08 1989-08-29 Concept R.K.K. Limited Closed cryogenic barrier for containment of hazardous material migration in the earth
US4974425A (en) 1988-12-08 1990-12-04 Concept Rkk, Limited Closed cryogenic barrier for containment of hazardous material migration in the earth
US4933640A (en) 1988-12-30 1990-06-12 Vector Magnetics Apparatus for locating an elongated conductive body by electromagnetic measurement while drilling
US5103920A (en) 1989-03-01 1992-04-14 Patton Consulting Inc. Survey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locating target subterranean bodies
CA2015318C (en) 1990-04-24 1994-02-08 Jack E. Bridges Power sources for downhole electrical heating
US4895206A (en) 1989-03-16 1990-01-23 Price Ernest H Pulsed in situ exothermic shock wave and retorting process for hydrocarbon recovery and detoxification of selected wastes
US4913065A (en) 1989-03-27 1990-04-03 Indugas, Inc. In situ thermal waste disposal system
US5059303A (en) 1989-06-16 1991-10-22 Amoco Corporation Oil stabilization
US5041210A (en) 1989-06-30 1991-08-20 Marathon Oil Company Oil shale retorting with steam and produced gas
DE3922612C2 (de) 1989-07-10 1998-07-02 Krupp Koppers Gmbh Verfahren zur Erzeugung von Methanol-Synthesegas
US4982786A (en) 1989-07-14 1991-01-08 Mobil Oil Corporation Use of CO2 /steam to enhance floods in horizontal wellbores
US5050386A (en) 1989-08-16 1991-09-24 Rkk,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ainment of hazardous material migration in the earth
US5097903A (en) 1989-09-22 1992-03-24 Jack C. Sloan Method for recovering intractable petroleum from subterranean formations
US5305239A (en) 1989-10-04 1994-04-19 The Texas A&M University System Ultrasonic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 of thin specimens
US4926941A (en) 1989-10-10 1990-05-22 Shell Oil Company Method of producing tar sand deposits containing conductive layers
US5656239A (en) 1989-10-27 1997-08-12 Shell Oil Company Method for recovering contaminants from soil utilizing electrical heating
US4984594A (en) 1989-10-27 1991-01-15 Shell Oil Company Vacuum method for removing soil contamination utilizing surface electrical heating
US5229102A (en) 1989-11-13 1993-07-20 Medalert, Inc. Catalytic ceramic membrane steam-hydrocarbon reformer
US5082055A (en) 1990-01-24 1992-01-21 Indugas, Inc. Gas fired radiant tube heater
US5020596A (en) 1990-01-24 1991-06-04 Indugas, Inc. Enhanced oil recovery system with a radiant tube heater
US5011329A (en) 1990-02-05 1991-04-30 Hrubetz Exploration Company In situ soil decontamin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A2009782A1 (en) 1990-02-12 1991-08-12 Anoosh I. Kiamanesh In-situ tuned microwave oil extraction process
US5152341A (en) 1990-03-09 1992-10-06 Raymond S. Kasevich Electromagneti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decontamination of hazardous material-containing volumes
US5027896A (en) 1990-03-21 1991-07-02 Anderson Leonard M Method for in-situ recovery of energy raw material by the introduction of a water/oxygen slurry
GB9007147D0 (en) 1990-03-30 1990-05-30 Framo Dev Ltd Thermal mineral extraction system
US5014788A (en) 1990-04-20 1991-05-14 Amoco Corporation Method of increasing the permeability of a coal seam
US5126037A (en) 1990-05-04 1992-06-30 Union Oil Company Of California Geopreater hea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5201219A (en) 1990-06-29 1993-04-13 Amoco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free hydrocarbons and hydrocarbons potential from whole core
US5054551A (en) 1990-08-03 1991-10-08 Chevron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Company In-situ heated annulus refining process
US5109928A (en) 1990-08-17 1992-05-05 Mccants Malcolm T Method for production of hydrocarbon diluent from heavy crude oil
US5046559A (en) 1990-08-23 1991-09-10 Shell Oil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hydrocarbon bearing deposits in formations having shale layers
US5060726A (en) 1990-08-23 1991-10-29 Shell Oil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ar sand deposits containing conductive layers having little or no vertical communication
US5042579A (en) 1990-08-23 1991-08-27 Shell Oil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ar sand deposits containing conductive layers
BR9004240A (pt) 1990-08-28 1992-03-24 Petroleo Brasileiro Sa Processo de aquecimento eletrico de tubulacoes
US5085276A (en) 1990-08-29 1992-02-04 Chevron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Company Production of oil from low permeability formations by sequential steam fracturing
US5074365A (en) 1990-09-14 1991-12-24 Vector Magnetics, Inc. Borehole guidance system having target wireline
US5066852A (en) 1990-09-17 1991-11-19 Teledyne Ind. Inc. Thermoplastic end seal for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s
US5207273A (en) 1990-09-17 1993-05-04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umping wells
US5182427A (en) 1990-09-20 1993-01-26 Metcal, Inc. Self-regulating heater utilizing ferrite-type body
JPH04272680A (ja) 1990-09-20 1992-09-29 Thermon Mfg Co スイッチ制御形ゾーン式加熱ケーブル及びその組み立て方法
US5400430A (en) 1990-10-01 1995-03-21 Nenniger; John E. Method for injection well stimulation
US5517593A (en) 1990-10-01 1996-05-14 John Nenniger Control system for well stimulation apparatus with response time temperature rise used in determining heater control temperature setpoint
FR2669077B2 (fr) 1990-11-09 1995-02-03 Institut Francais Petrole Methode et dispositif pour effectuer des interventions dans des puits ou regnent des temperatures elevees.
US5060287A (en) 1990-12-04 1991-10-22 Shell Oil Company Heater utilizing copper-nickel alloy core
US5065818A (en) 1991-01-07 1991-11-19 Shell Oil Company Subterranean heaters
US5217076A (en) 1990-12-04 1993-06-08 Masek John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ed recovery of oil from porous, subsurface deposits (targevcir oricess)
US5190405A (en) 1990-12-14 1993-03-02 Shell Oil Company Vacuum method for removing soil contaminants utilizing thermal conduction heating
US5289882A (en) 1991-02-06 1994-03-01 Boyd B. Moore Sealed electrical conductor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use with a well bore in hazardous areas
US5261490A (en) 1991-03-18 1993-11-16 Nkk Corporation Method for dumping and disposing of carbon dioxide gas and apparatus therefor
ATE147135T1 (de) 1991-06-17 1997-01-15 Electric Power Res Inst Energieanlage mit komprimiertem luftspeicher
ES2071419T3 (es) 1991-06-21 1995-06-16 Shell Int Research Catalizador y procedimiento de hidrogenacion.
IT1248535B (it) 1991-06-24 1995-01-19 Cise Spa Sistema per misurare il tempo di trasferimento di un'onda sonora
US5133406A (en) 1991-07-05 1992-07-28 Amoco Corporation Generating oxygen-depleted air useful for increasing methane production
US5189283A (en) 1991-08-28 1993-02-23 Shell Oil Company Current to power crossover heater control
US5168927A (en) 1991-09-10 1992-12-08 Shell Oil Company Method utilizing spot tracer injection and production induced transport for measurement of residual oil saturation
US5218301A (en) 1991-10-04 1993-06-08 Vector Magnetic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distance for magnetic and electric field measurements
US5347070A (en) 1991-11-13 1994-09-13 Battelle Pacific Northwest Labs Treating of solid earthen material and a method for measuring moisture content and resistivity of solid earthen material
US5349859A (en) 1991-11-15 1994-09-27 Scientific Engineering Instrument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acoustic wave velocity using impulse response
NO307666B1 (no) 1991-12-16 2000-05-08 Inst Francais Du Petrole Stasjonært system for aktiv eller passiv overvÕkning av en avsetning i undergrunnen
CA2058255C (en) 1991-12-20 1997-02-11 Roland P. Leaute Recovery and upgrading of hydrocarbons utilizing in situ combustion and horizontal wells
US5246071A (en) 1992-01-31 1993-09-21 Texaco Inc. Steamflooding with alternating injection and production cycles
DK0555060T3 (da) 1992-02-04 1996-08-19 Air Prod & Chem Methanolfremstilling i væskefase med CO-rig tilbageføring
US5420402A (en) 1992-02-05 1995-05-30 Iit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confine earth currents for recovery of subsurface volatiles and semi-volatiles
US5211230A (en) 1992-02-21 1993-05-18 Mobil Oil Corporation Method for enhanced oil recovery through a horizontal production well in a subsurface formation by in-situ combustion
GB9207174D0 (en) 1992-04-01 1992-05-13 Raychem Sa Nv Method of forming an electrical connection
US5305212A (en) 1992-04-16 1994-04-19 Vector Magnetics, Inc. Alternating and static magnetic field gradient measurements for distance and direction determination
US5258755A (en) 1992-04-27 1993-11-02 Vector Magnetics, Inc. Two-source magnetic field guidance system
US5332036A (en) 1992-05-15 1994-07-26 The Boc Group, Inc. Method of recovery of natural gases from underground coal formations
US5366012A (en) 1992-06-09 1994-11-22 Shell Oil Company Method of completing an uncased section of a borehole
US5297626A (en) 1992-06-12 1994-03-29 Shell Oil Company Oil recovery process
US5392854A (en) 1992-06-12 1995-02-28 Shell Oil Company Oil recovery process
US5255742A (en) 1992-06-12 1993-10-26 Shell Oil Company Heat injection process
US5226961A (en) 1992-06-12 1993-07-13 Shell Oil Company High temperature wellbore cement slurry
US5236039A (en) 1992-06-17 1993-08-1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Balanced-line RF electrode system for use in RF ground heating to recover oil from oil shale
US5295763A (en) 1992-06-30 1994-03-22 Chambers Development Co., Inc. Method for controlling gas migration from a landfill
US5305829A (en) 1992-09-25 1994-04-26 Chevron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Company Oil production from diatomite formations by fracture steamdrive
US5229583A (en) 1992-09-28 1993-07-20 Shell Oil Company Surface heating blanket for soil remediation
US5343152A (en) 1992-11-02 1994-08-30 Vector Magnetics Electromagnetic homing system using MWD and current having a funamental wave component and an even harmonic wave component being injected at a target well
US5485089A (en) 1992-11-06 1996-01-16 Vector Magnet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distance and direction by movable magnetic field source
US5339904A (en) 1992-12-10 1994-08-23 Mobil Oil Corporation Oil recovery optimization using a well having both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ections
CA2096034C (en) 1993-05-07 1996-07-02 Kenneth Edwin Kisman Horizontal well gravity drainage combustion process for oil recovery
US5360067A (en) 1993-05-17 1994-11-01 Meo Iii Dominic Vapor-extraction system for removing hydrocarbons from soil
US5325918A (en) 1993-08-02 1994-07-05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Energy Optimal joule heating of the subsurface
US5377756A (en) 1993-10-28 1995-01-03 Mobil Oil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oducing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using a single well
US5566755A (en) 1993-11-03 1996-10-22 Amoco Corporation Method for recovering methane from a solid carbonaceous subterranean formation
US5388642A (en) 1993-11-03 1995-02-14 Amoco Corporation Coalbed methane recovery using membrane separation of oxygen from air
US5388645A (en) 1993-11-03 1995-02-14 Amoco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oducing methane-containing gaseous mixtures
US5388641A (en) 1993-11-03 1995-02-14 Amoco Corporation Method for reducing the inert gas fraction in methane-containing gaseous mixtures obtained from underground formations
US5388643A (en) 1993-11-03 1995-02-14 Amoco Corporation Coalbed methane recovery using 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 separation
US5388640A (en) 1993-11-03 1995-02-14 Amoco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oducing methane-containing gaseous mixtures
US5512830A (en) 1993-11-09 1996-04-30 Vector Magnetics, Inc. Measurement of vector components of static field perturbations for borehole location
US5589775A (en) 1993-11-22 1996-12-31 Vector Magnetics, Inc. Rotating magnet for distance and direction measurements from a first borehole to a second borehole
US5411086A (en) 1993-12-09 1995-05-02 Mobil Oil Corporation Oil recovery by enhanced imbitition in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US5435666A (en) 1993-12-14 1995-07-25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Management, Inc. Methods for isolating a water table and for soil remediation
US5404952A (en) 1993-12-20 1995-04-11 Shell Oil Company Heat injection process and apparatus
US5411089A (en) 1993-12-20 1995-05-02 Shell Oil Company Heat injection process
US5433271A (en) 1993-12-20 1995-07-18 Shell Oil Company Heat injection process
MY112792A (en) 1994-01-13 2001-09-29 Shell Int Research Method of creating a borehole in an earth formation
US5411104A (en) 1994-02-16 1995-05-02 Conoco Inc. Coalbed methane drilling
CA2144597C (en) 1994-03-18 1999-08-10 Paul J. Latimer Improved emat probe and technique for weld inspection
US5415231A (en) 1994-03-21 1995-05-16 Mobil Oil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oducing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using steam
US5439054A (en) 1994-04-01 1995-08-08 Amoco Corporation Method for treating a mixture of gaseous fluids within a solid carbonaceous subterranean formation
US5431224A (en) 1994-04-19 1995-07-11 Mobil Oil Corporation Method of thermal stimulation for recovery of hydrocarbons
US5409071A (en) 1994-05-23 1995-04-25 Shell Oil Company Method to cement a wellbore
AU2241695A (en) 1994-07-18 1996-02-16 Babcock & Wilcox Co., The Sensor transport system for flash butt welder
US5402847A (en) 1994-07-22 1995-04-04 Conoco Inc. Coal bed methane recovery
US5632336A (en) 1994-07-28 1997-05-27 Texaco Inc. Method for improving injectivity of fluids in oil reservoirs
US5747750A (en) 1994-08-31 1998-05-05 Exxon Production Research Company Single well system for mapping sources of acoustic energy
US5525322A (en) 1994-10-12 1996-06-11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recovery of hydrogen from water and from hydrocarbons
US5553189A (en) 1994-10-18 1996-09-03 Shell Oil Company Radiant plate heater for treatment of contaminated surfaces
US5498960A (en) 1994-10-20 1996-03-12 Shell Oil Company NMR logging of natural gas in reservoirs
US5497087A (en) 1994-10-20 1996-03-05 Shell Oil Company NMR logging of natural gas reservoirs
US5624188A (en) 1994-10-20 1997-04-29 West; David A. Acoustic thermometer
US5513710A (en) 1994-11-07 1996-05-07 Vector Magnetics, Inc. Solenoid guide system for horizontal boreholes
US5515931A (en) 1994-11-15 1996-05-14 Vector Magnetics, Inc. Single-wire guidance system for drilling boreholes
US5554453A (en) 1995-01-04 1996-09-10 Energy Research Corporation Carbonate fuel cell system with thermally integrated gasification
US6088294A (en) 1995-01-12 2000-07-11 Baker Hughes Incorporated Drilling system with an acoustic measurement-while-driving system for determining parameters of interest and controlling the drilling direction
CA2209947C (en) 1995-01-12 1999-06-01 Baker Hughes Incorporated A measurement-while-drilling acoustic system employing multiple, segmented transmitters and receivers
US6065538A (en) 1995-02-09 2000-05-23 Baker Hughes Corporation Method of obtaining improved geophysical information about earth formations
DE19505517A1 (de) 1995-02-10 1996-08-14 Siegfried Schwert Verfahren zum Herausziehen eines im Erdreich verlegten Rohres
US5621844A (en) 1995-03-01 1997-04-15 Uentech Corporation Electrical heating of mineral well deposits using downhole impedance transformation networks
CA2152521C (en) 1995-03-01 2000-06-20 Jack E. Bridges Low flux leakage cables and cable terminations for a.c. electrical heating of oil deposits
US5935421A (en) 1995-05-02 1999-08-10 Exxon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Company Continuous in-situ combination process for upgrading heavy oil
US5911898A (en) 1995-05-25 1999-06-15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multiple autoregulated temperatures
US5571403A (en) 1995-06-06 1996-11-05 Texaco Inc. Process for extracting hydrocarbons from diatomite
US6170264B1 (en) 1997-09-22 2001-01-09 Clean Energy Systems, Inc. Hydrocarbon combustion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with CO2 sequestration
GB2318598B (en) 1995-06-20 1999-11-24 B J Services Company Usa Insulated and/or concentric coiled tubing
US5626191A (en) 1995-06-23 1997-05-06 Petroleum Recovery Institute Oilfield in-situ combustion process
US5899958A (en) 1995-09-11 1999-05-04 Halliburton Energy Services, Inc. Logging while drilling borehole imaging and dipmeter device
US5759022A (en) 1995-10-16 1998-06-02 Ga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ducing NOx and fuel emissions in a furnace
US5767584A (en) 1995-11-14 1998-06-16 Grow International Corp. Method for generating electrical power from fuel cell powered cars parked in a conventional parking lot
WO1997024509A1 (en) 1995-12-27 1997-07-10 Shell Internationale Research Maatschappij B.V. Flameless combustor
US5725059A (en) 1995-12-29 1998-03-10 Vector Magnet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parallel boreholes
IE960011A1 (en) 1996-01-10 1997-07-16 Padraig Mcalister Structural ice composites, processes for their construction¹and their use as artificial islands and other fixed and¹floating structures
US5751895A (en) 1996-02-13 1998-05-12 Eor International, Inc. Selective excitation of heating electrodes for oil wells
US5676212A (en) 1996-04-17 1997-10-14 Vector Magnetics, Inc. Downhole electrode for well guidance system
US5826655A (en) 1996-04-25 1998-10-27 Texaco Inc Method for enhanced recovery of viscous oil deposits
US5652389A (en) 1996-05-22 1997-07-29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Commerce Non-contac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spection of inertia welds
US5769569A (en) 1996-06-18 1998-06-23 Southern California Gas Company In-situ thermal desorption of heavy hydrocarbons in vadose zone
US5828797A (en) 1996-06-19 1998-10-27 Meggitt Avionics, Inc. Fiber optic linked flame sensor
EP0909258A1 (en) 1996-06-21 1999-04-21 Syntroleum Corporation Synthesis gas production system and method
PE17599A1 (es) 1996-07-09 1999-02-22 Syntroleum Corp Procedimiento para convertir gases a liquidos
US5782301A (en) 1996-10-09 1998-07-21 Baker Hughes Incorporated Oil well heater cable
US6079499A (en) 1996-10-15 2000-06-27 Shell Oil Company Heater well method and apparatus
US6056057A (en) 1996-10-15 2000-05-02 Shell Oil Company Heater well method and apparatus
US5861137A (en) 1996-10-30 1999-01-19 Edlund; David J. Steam reformer with internal hydrogen purification
US5955039A (en) 1996-12-19 1999-09-21 Siemens Westinghouse Power Corporation Coal gasification and hydrogen produc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5862858A (en) 1996-12-26 1999-01-26 Shell Oil Company Flameless combustor
US6427124B1 (en) 1997-01-24 2002-07-30 Baker Hughes Incorporated Semblance processing for an acoustic measurement-while-drilling system for imaging of formation boundaries
US6039121A (en) 1997-02-20 2000-03-21 Rangewest Technologies Ltd. Enhanced lif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ydrocarbons
GB9704181D0 (en) 1997-02-28 1997-04-16 Thompson James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stallation of ducts
US5999489A (en) 1997-03-21 1999-12-07 Tomoseis Inc. High vertical resolution crosswell seismic imaging
US5923170A (en) 1997-04-04 1999-07-13 Vector Magnetics, Inc. Method for near field electromagnetic proximity determination for guidance of a borehole drill
US5926437A (en) 1997-04-08 1999-07-20 Halliburton Energy Servic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ismic exploration
US5802870A (en) 1997-05-02 1998-09-08 Uop Llc Sorption cooling process and system
EP1355170A3 (en) 1997-05-02 2004-06-09 Sensor Highway Limited A method of controlling production from a wellbore
AU8103998A (en) 1997-05-07 1998-11-27 Shell Internationale Research Maatschappij B.V. Remediation method
US6023554A (en) 1997-05-20 2000-02-08 Shell Oil Company Electrical heater
AU7914898A (en) 1997-05-20 1998-12-11 Shell Internationale Research Maatschappij B.V. Remediation method
EA001706B1 (ru) 1997-06-05 2001-06-25 Шелл Интернэшнл Рисерч Маатсхаппий Б.В. Способ очистки
US6102122A (en) 1997-06-11 2000-08-15 Shell Oil Company Control of heat injection based on temperature and in-situ stress measurement
US6112808A (en) 1997-09-19 2000-09-05 Isted; Robert Edwar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bterranean thermal conditioning
US5984010A (en) 1997-06-23 1999-11-16 Elias; Ramon Hydrocarbon recovery systems and methods
CA2208767A1 (en) 1997-06-26 1998-12-26 Reginald D. Humphreys Tar sands extraction process
US5891829A (en) 1997-08-12 1999-04-06 Intevep, S.A. Process for the downhole upgrading of extra heavy crude oil
US5868202A (en) 1997-09-22 1999-02-09 Tarim Associates For Scientific Mineral And Oil Exploration Ag Hydrologic cells for recovery of hydrocarbons or thermal energy from coal, oil-shale, tar-sands and oil-bearing formations
US6187465B1 (en) 1997-11-07 2001-02-13 Terry R. Galloway Process and system for converting carbonaceous feedstocks into energy without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US6354373B1 (en) 1997-11-26 2002-03-12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Expandable tubing for a well bore hole and method of expanding
FR2772137B1 (fr) 1997-12-08 1999-12-31 Inst Francais Du Petrole Methode de surveillance sismique d'une zone souterraine en cours d'exploitation permettant une meilleure identification d'evenements significatifs
US6152987A (en) 1997-12-15 2000-11-28 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Hydrogen gas-extraction modul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on
US6094048A (en) 1997-12-18 2000-07-25 Shell Oil Company NMR logging of natural gas reservoirs
US6026914A (en) 1998-01-28 2000-02-22 Alberta Oil Sands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Authority Wellbore profiling system
US6540018B1 (en) 1998-03-06 2003-04-01 Shell Oil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eating a wellbore
US6035701A (en) 1998-04-15 2000-03-14 Lowry; William E. Method and system to locate leaks in subsurface containment structures using tracer gases
US6244338B1 (en) 1998-06-23 2001-06-12 The University Of Wyoming Research Corp., System for improving coalbed gas production
US6016868A (en) 1998-06-24 2000-01-25 World Energy Systems, Incorporated Production of synthetic crude oil from heavy hydrocarbons recovered by in situ hydrovisbreaking
US6016867A (en) 1998-06-24 2000-01-25 World Energy Systems, Incorporated Upgrading and recovery of heavy crude oils and natural bitumens by in situ hydrovisbreaking
US6388947B1 (en) 1998-09-14 2002-05-14 Tomoseis, Inc. Multi-crosswell profile 3D imaging and method
US6192748B1 (en) 1998-10-30 2001-02-27 Computalog Limited Dynamic orienting reference system for directional drilling
US5968349A (en) 1998-11-16 1999-10-19 Bhp Minerals International Inc. Extraction of bitumen from bitumen froth and biotreatment of bitumen froth tailings generated from tar sands
US6609761B1 (en) 1999-01-08 2003-08-26 American Soda, Llp Sodium carbonate and sodium bicarbonate production from nahcolitic oil shale
US6078868A (en) 1999-01-21 2000-06-20 Baker Hughes Incorporated Reference signal encoding for seismic while drilling measurement
US6109358A (en) 1999-02-05 2000-08-29 Conor Pacific Environmental Technologies Inc. Ve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mediation of a porous medium
US6429784B1 (en) 1999-02-19 2002-08-06 Dresser Industries, Inc. Casing mounted sensors, actuators and generators
US6155117A (en) 1999-03-18 2000-12-05 Mcdermott Technology, Inc. Edge detection and seam tracking with EMATs
US6561269B1 (en) 1999-04-30 2003-05-13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Canister, sealing method and composition for sealing a borehole
US6234259B1 (en) 1999-05-06 2001-05-22 Vector Magnetics Inc. Multiple cam directional controller for steerable rotary drill
US6257334B1 (en) 1999-07-22 2001-07-10 Alberta Oil Sands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Authority Steam-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 heavy oil recovery process
US6269310B1 (en) 1999-08-25 2001-07-31 Tomoseis Corporation System for eliminating headwaves in a tomographic process
US6193010B1 (en) 1999-10-06 2001-02-27 Tomoseis Corporation System for generating a seismic signal in a borehole
US6196350B1 (en) 1999-10-06 2001-03-06 Tomoseis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ttenuating tube waves in a borehole
US6288372B1 (en) 1999-11-03 2001-09-11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ic cable having braidless polymeric ground plane providing fault detection
US6353706B1 (en) 1999-11-18 2002-03-05 Uentech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Optimum oil-well casing heating
US6422318B1 (en) 1999-12-17 2002-07-23 Scioto County Regional Water District #1 Horizontal well system
US6633164B2 (en) 2000-01-24 2003-10-14 Shell Oil Company Measuring focused through-casing resistivity using induction chokes and also using well casing as the formation contact electrodes
US6679332B2 (en) 2000-01-24 2004-01-20 Shell Oil Company Petroleum well having downhole sensors, communication and power
US20020036085A1 (en) 2000-01-24 2002-03-28 Bass Ronald Marshall Toroidal choke inductor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
US6981553B2 (en) 2000-01-24 2006-01-03 Shell Oil Company Controlled downhole chemical injection
US7259688B2 (en) 2000-01-24 2007-08-21 Shell Oil Company Wireless reservoir production control
US6758277B2 (en) 2000-01-24 2004-07-06 Shell Oil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fluid flow optimization
US6715550B2 (en) 2000-01-24 2004-04-06 Shell Oil Company Controllable gas-lift well and valve
US6840316B2 (en) 2000-01-24 2005-01-11 Shell Oil Company Tracker injection in a production well
US6633236B2 (en) 2000-01-24 2003-10-14 Shell Oil Company Permanent downhole, wireless, two-way telemetry backbone using redundant repeaters
US7114561B2 (en) 2000-01-24 2006-10-03 Shell Oil Compan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ing well casing
US6662875B2 (en) 2000-01-24 2003-12-16 Shell Oil Company Induction choke for power distribution in piping structure
US7170424B2 (en) 2000-03-02 2007-01-30 Shell Oil Company Oil well casting electrical power pick-off points
MXPA02008583A (es) 2000-03-02 2004-10-14 Shell Int Research Generacion de energia usando baterias con descarga reconfigurable.
EP1259708B1 (en) 2000-03-02 2006-10-11 Shell Internationale Researchmaatschappij B.V. Wireless power and communications cross-bar switch
EG22420A (en) 2000-03-02 2003-01-29 Shell Int Research Use of downhole high pressure gas in a gas - lift well
MXPA02008578A (es) 2000-03-02 2003-04-14 Shell Int Research Accionador de valvula del fondo de perforacion presurizado electrohidraulicamente.
US7073594B2 (en) 2000-03-02 2006-07-11 Shell Oil Company Wireless downhole well interval inflow and injection control
US6357526B1 (en) 2000-03-16 2002-03-19 Kellogg Brown & Root, Inc. Field upgrading of heavy oil and bitumen
US6632047B2 (en) 2000-04-14 2003-10-14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Heater element for use in an in situ thermal desorption soil remediation system
US6824328B1 (en) 2000-04-14 2004-11-30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Vapor collection and treatment of off-gas from an in-situ thermal desorption soil remediation
US6485232B1 (en) 2000-04-14 2002-11-26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Low cost, self regulating heater for use in an in situ thermal desorption soil remediation system
US6918444B2 (en) 2000-04-19 2005-07-19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Method for production of hydrocarbons from organic-rich rock
GB0009662D0 (en) 2000-04-20 2000-06-07 Scotoil Group Plc Gas and oil production
US6698515B2 (en) 2000-04-24 2004-03-02 Shell Oil Company In situ thermal processing of a coal formation using a relatively slow heating rate
US6588504B2 (en) 2000-04-24 2003-07-08 Shell Oil Company In situ thermal processing of a coal formation to produce nitrogen and/or sulfur containing formation fluids
US7096953B2 (en) 2000-04-24 2006-08-29 Shell Oil Company In situ thermal processing of a coal formation using a movable heating element
US20030066642A1 (en) 2000-04-24 2003-04-10 Wellington Scott Lee In situ thermal processing of a coal formation producing a mixture with oxygenated hydrocarbons
US20030085034A1 (en) 2000-04-24 2003-05-08 Wellington Scott Lee In situ thermal processing of a coal formation to produce pyrolsis products
US20030075318A1 (en) 2000-04-24 2003-04-24 Keedy Charles Robert In situ thermal processing of a coal formation using substantially parallel formed wellbores
US6715546B2 (en) 2000-04-24 2004-04-06 Shell Oil Company In situ production of synthesis gas from a hydrocarbon containing formation through a heat source wellbore
US6715548B2 (en) 2000-04-24 2004-04-06 Shell Oil Company In situ thermal processing of a hydrocarbon containing formation to produce nitrogen containing formation fluids
US7011154B2 (en) 2000-04-24 2006-03-14 Shell Oil Company In situ recovery from a kerogen and liquid hydrocarbon containing formation
US6584406B1 (en) 2000-06-15 2003-06-24 Geo-X Systems, Ltd. Downhole process control method utilizing seismic communication
CA2412041A1 (en) 2000-06-29 2002-07-25 Paulo S. Tubel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nitoring smart structures utilizing distributed optical sensors
US6585046B2 (en) 2000-08-28 2003-07-01 Baker Hughes Incorporated Live well heater cable
US6412559B1 (en) 2000-11-24 2002-07-02 Alberta Research Council Inc. Process for recovering methane and/or sequestering fluids
US7322410B2 (en) 2001-03-02 2008-01-29 Shell Oil Company Controllable production well packer
US6466020B2 (en) 2001-03-19 2002-10-15 Vector Magnetics, Llc Electromagnetic borehole surveying method
WO2003036040A2 (en) 2001-10-24 2003-05-01 Shell Internationale Research Maatschappij B.V. In situ thermal processing of a hydrocarbon containing formation using a natural distributed combustor
US7165615B2 (en) 2001-10-24 2007-01-23 Shell Oil Company In situ recovery from a hydrocarbon containing formation using conductor-in-conduit heat sources with a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material in the overburden
AU2002364942A1 (en) 2001-10-24 2003-06-30 Shell Internationale Research Maatschappij B.V. Soil remediation well positioning in relation to curved obstructions
US7090013B2 (en) 2001-10-24 2006-08-15 Shell Oil Company In situ thermal processing of a hydrocarbon containing formation to produce heated fluids
US6962466B2 (en) 2001-10-24 2005-11-08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Soil remediation of mercury contamination
US6969123B2 (en) 2001-10-24 2005-11-29 Shell Oil Company Upgrading and mining of coal
BR0213513B8 (pt) 2001-10-24 2013-02-19 mÉtodo para remediaÇço de contaminaÇço de solo, e, sistema para remediaÇço de solo.
US7077199B2 (en) 2001-10-24 2006-07-18 Shell Oil Company In situ thermal processing of an oil reservoir formation
US6679326B2 (en) 2002-01-15 2004-01-20 Bohdan Zakiewicz Pro-ecological mining system
US6684948B1 (en) 2002-01-15 2004-02-03 Marshall T. Savag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heating subterranean formations using fuel cells
WO2003062590A1 (en) 2002-01-22 2003-07-31 Presssol Ltd. Two string drilling system using coil tubing
US6942037B1 (en) 2002-08-15 2005-09-13 Clariant Finance (Bvi) Limited Process for mitigation of wellbore contaminants
US7204327B2 (en) 2002-08-21 2007-04-17 Presssol Ltd. Reverse circulation directional and horizontal drilling using concentric drill string
US7219734B2 (en) 2002-10-24 2007-05-22 Shell Oil Company Inhibiting wellbore deformation during in situ thermal processing of a hydrocarbon containing formation
US7048051B2 (en) 2003-02-03 2006-05-23 Gen Syn Fuels Recovery of products from oil shale
NZ543753A (en) 2003-04-24 2008-11-28 Shell Int Research Thermal processes for subsurface formations
US6951250B2 (en) 2003-05-13 2005-10-04 Halliburton Energy Services, Inc. Sealant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to isolate a subterranean zone from a disposal well
US6881009B2 (en) 2003-05-15 2005-04-19 Board Of Regents ,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Remediation of soil piles using central equipment
US7534926B2 (en) 2003-05-15 2009-05-19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Soil remediation using heated vapors
US7004678B2 (en) 2003-05-15 2006-02-28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Soil remediation with heated soil
RU2349745C2 (ru) 2003-06-24 2009-03-20 Эксонмобил Апстрим Рисерч Компани Способ обработки подземного пласта для конверсии органического вещества в извлекаемые углеводороды (варианты)
US7147057B2 (en) 2003-10-06 2006-12-12 Halliburton Energy Services, Inc. Loop system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for conveying and distributing thermal energy into a wellbore
US7510000B2 (en) 2004-04-23 2009-03-31 Shell Oil Company Reducing viscosity of oil for production from a hydrocarbon containing formation
US8027571B2 (en) 2005-04-22 2011-09-27 Shell Oil Company In situ conversion process systems utilizing wellbores in at least two regions of a formation
EP1871979A1 (en) 2005-04-22 2008-01-02 Shell Internationale Research Maatschappij B.V. Double barrier system for an in situ conversion process
WO2007050445A1 (en) 2005-10-24 2007-05-03 Shell Internationale Research Maatschapij B.V. Cogeneration systems and processes for treating hydrocarbon containing formations
US7461693B2 (en) 2005-12-20 2008-12-09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for extraction of hydrocarbon fuels or contaminants using electrical energy and critical fluids
US8096349B2 (en) 2005-12-20 2012-01-17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extraction of hydrocarbon fuels or contaminants using electrical energy and critical fluids
US7743826B2 (en) 2006-01-20 2010-06-29 American Shale Oil, Llc In situ method and system for extraction of oil from shale
US20090159277A1 (en) 2006-02-27 2009-06-25 Grant Hocking Enhanced Hydrocarbon Recovery by in Situ Combustion of Oil Sand Formations
US7591306B2 (en) 2006-02-27 2009-09-22 Geosierra Llc Enhanced hydrocarbon recovery by steam injection of oil sand formations
US7635023B2 (en) 2006-04-21 2009-12-22 Shell Oil Company Time sequenced heating of multiple layers in a hydrocarbon containing formation
US7677673B2 (en) 2006-09-26 2010-03-16 Hw Advanced Technologies, Inc. Stimulation and recovery of heavy hydrocarbon fluids
WO2008048454A2 (en) 2006-10-13 2008-04-24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Combined development of oil shale by in situ heating with a deeper hydrocarbon resource
CA2663650A1 (en) 2006-10-13 2008-04-24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Improved method of developing a subsurface freeze zone using formation fractures
JO2982B1 (ar) 2006-10-13 2016-03-15 Exxonmobil Upstream Res Co المسافات المنتظمة المثلى بين الابار لاستخراج الزيت الصخري الموقعي
US20080207970A1 (en) 2006-10-13 2008-08-28 Meurer William P Heating an organic-rich rock formation in situ to produce products with improved properties
AU2007313395B2 (en) 2006-10-13 2013-11-07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Enhanced shale oil production by in situ heating using hydraulically fractured producing wells
US7845411B2 (en) 2006-10-20 2010-12-07 Shell Oil Company In situ heat treatment process utilizing a closed loop heating system
AU2008242805B2 (en) 2007-04-20 2012-01-19 Shell Internationale Research Maatschappij B.V. In situ heat treatment of a tar sands formation after drive process treatment
US8082995B2 (en) 2007-12-10 2011-12-27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Optimization of untreated oil shale geometry to control subsidence
US8151907B2 (en) 2008-04-18 2012-04-10 Shell Oil Company Dual motor systems and non-rotating sensors for use in developing wellbores in subsurface formations
CA2739088A1 (en) 2008-10-13 2010-04-22 Shell Internationale Research Maatschappij B.V. System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subsurface wellbores
CN102428252B (zh) 2009-05-15 2015-07-15 美国页岩油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从页岩原位提取油的方法和系统
US8863839B2 (en) 2009-12-17 2014-10-21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Enhanced convection for in situ pyrolysis of organic-rich rock formations
US20110186295A1 (en) 2010-01-29 2011-08-04 Kaminsky Robert D Recovery of Hydrocarbons Using Artificial Topseals
US8833453B2 (en) 2010-04-09 2014-09-16 Shell Oil Company Electrodes for electrical current flow heating of subsurface formations with tapered copper thickness
US9033042B2 (en) 2010-04-09 2015-05-19 Shell Oil Company Forming bitumen barriers in subsurface hydrocarbon formations
US8464792B2 (en) 2010-04-27 2013-06-18 American Shale Oil, Llc Conduction convection reflux retorting process
BR112013001022A2 (pt) 2010-08-30 2016-05-24 Exxonmobil Upstream Res Compony redução de olefina para geração de óleo por pirólise in situ
CA2811795A1 (en) 2010-10-08 2012-04-12 Renfeng Richard Cao Methods of heating a subsurface formation using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particles
US20130211807A1 (en) 2010-10-27 2013-08-15 Elizabeth Land Templeton-Barrett Method and System for Fracturing a Formation
WO2012058026A1 (en) 2010-10-27 2012-05-03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Method and system for fracture stimulation by formation displacement
CA2813326A1 (en) 2010-10-27 2012-05-03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Method and system for fracture stimulation by cyclic formation settling and displacement
US9033033B2 (en) 2010-12-21 2015-05-19 Chevron U.S.A. Inc. Electrokinetic enhanced hydrocarbon recovery from oil shale
US9016370B2 (en) 2011-04-08 2015-04-28 Shell Oil Company Partial solution mining of hydrocarbon containing layers prior to in situ heat treatment
US20120325458A1 (en) 2011-06-23 2012-12-27 El-Rabaa Abdel Madood M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Methods For In Situ Pyrolysis of Organic-Rich Rock Formations
US9376901B2 (en) 2011-09-20 2016-06-28 John Pantano Increased resource recovery by inorganic and organic reactions and subsequent physical actions that modify properties of the subterranean formation which reduces produced water waste and increases resource utilization via stimulation of biogenic methane generation
CA2791725A1 (en) 2011-10-07 2013-04-07 Shell Internationale Research Maatschappij B.V. Treating hydrocarbon formations using hybrid in situ heat treatment and steam methods
US20130087551A1 (en) 2011-10-07 2013-04-11 Shell Oil Company Insulated conductors with dielectric screens
CN104011327B (zh) 2011-10-07 2016-12-14 国际壳牌研究有限公司 利用地下地层中的绝缘导线的介电性能来确定绝缘导线的性能
AU2012329266A1 (en) 2011-10-26 2014-05-15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Low emission heating of a hydrocarbon formation
AU2012332851B2 (en) 2011-11-04 2016-07-21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Multiple electrical connections to optimize heating for in situ pyrolysis
US8701788B2 (en) 2011-12-22 2014-04-22 Chevron U.S.A. Inc. Preconditioning a subsurface shale formation by removing extractible organics
CA2898956A1 (en) 2012-01-23 2013-08-01 Genie Ip B.V. Heater pattern for in situ thermal processing of a subsurface hydrocarbon containing formation
CN104428489A (zh) 2012-01-23 2015-03-18 吉尼Ip公司 地下含烃地层的原位热处理的加热器模式
AU2013221197A1 (en) 2012-02-18 2014-08-28 Genie Ip B.V. Method and system for heating a bed of hydrocarbon- containing rocks
US20130264058A1 (en) 2012-04-05 2013-10-10 Shell Oil Company Treatment methods for nahcolitic oil shale formations with fractures
US20130292114A1 (en) 2012-05-04 2013-11-07 Michael W. Lin Methods For Containment and Improved Recovery in Heated Hydrocarbon Containing Formations By Optimal Placement of Fractures and Production Wells
US8992771B2 (en) 2012-05-25 2015-03-31 Chevron U.S.A. Inc. Isolating lubricating oils from subsurface shale formations
WO2014006591A2 (en) 2012-07-04 2014-01-09 Genie Ip B.V. Alkylthiophene-rich compositions, uses thereof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9784882B2 (en) 2012-07-04 2017-10-10 Genie Ip B.V. Mapping hydrocarbon liquid properties of a kerogencontaining source rock
WO2014006520A1 (en) 2012-07-04 2014-01-09 Genie Ip B.V.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nd/or hydrotreating hydrocarbon formation fluids
US20150184500A1 (en) 2012-07-04 2015-07-02 Genie Ip B.V.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unconventional oil at shallow depths
CA2887658A1 (en) 2012-10-15 2014-04-24 Genie Ip B.V.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acid gases generated by pyrolysis of kerogen
US20150260023A1 (en) 2012-10-16 2015-09-17 Genie Ip B.V.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rmally treating a subsurface formation by a heated molten salt mixture
WO2014068369A1 (en) 2012-10-30 2014-05-08 Genie Ip B.V.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torage and recovery of hydrocarbon fluids
CN104956029A (zh) 2012-11-25 2015-09-30 吉尼Ip公司 用于地下含烃地层的原位热处理的包括由风电供能的加热器的加热器模式
GB201414850D0 (en) 2013-08-21 2014-10-01 Genie Ip Bv Method and system for heating a bed of rocks containing sulfur-rich type iis kerogen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81240A2 (en) * 2000-04-24 2001-11-01 Shell Internationale Research Maatschappij B.V. In-situ heating of coal formation to produce fluid
WO2002086029A2 (en) * 2001-04-24 2002-10-31 Shell Oil Company In situ recovery from a relatively low permeability formation containing heavy hydrocarbons
US20030102130A1 (en) * 2001-04-24 2003-06-05 Vinegar Harold J. In situ thermal recovery from a relatively permeable formation with quality control
US20030155111A1 (en) * 2001-04-24 2003-08-21 Shell Oil Co In situ thermal processing of a tar sands formation
CA2445415C (en) * 2001-04-24 2011-08-30 Harold J. Vinegar In situ recovery from a oil shale formation
EP1467826A1 (en) * 2001-10-24 2004-10-20 Shell Internationale Researchmaatschappij B.V. Thermally enhanced soil decontamination method
US7104319B2 (en) * 2001-10-24 2006-09-12 Shell Oil Company In situ thermal processing of a heavy oil diatomite formation
CN101827999A (zh) * 2007-10-19 2010-09-08 国际壳牌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处理含烃地层的不规则间隔热源
WO2010118315A1 (en) * 2009-04-10 2010-10-14 Shell Oil Company Treatment methodologies for subsurface hydrocarbon containing formation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56029A (zh) * 2012-11-25 2015-09-30 吉尼Ip公司 用于地下含烃地层的原位热处理的包括由风电供能的加热器的加热器模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176380A1 (en) 2015-06-25
CA2862463A1 (en) 2013-08-01
AU2012367347A1 (en) 2014-08-28
MA35907B1 (fr) 2014-12-01
US10047594B2 (en) 2018-08-14
WO2013112133A1 (en) 2013-08-01
IL233750A0 (en) 2014-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79804B2 (ja) 炭化水素含有層の処理用熱源の不規則な間隔
CN104428489A (zh) 地下含烃地层的原位热处理的加热器模式
CN101595273B (zh) 用于原位页岩油开发的优化的井布置
CN101563524B (zh) 原位加热开发油页岩与开发更深的烃源结合
CN101558216B (zh) 使用水力压裂生产井、通过原位加热增强页岩油生产
CN101641495B (zh) 用于原位地层加热的颗粒电连接
Fowler et al. Oil shale ICP-Colorado field pilots
US8540020B2 (en) Converting organic matter from a subterranean formation into producible hydrocarbons by controlling production operations based on availability of one or more production resources
CN101939504B (zh) 优化未处理的油页岩几何形状以控制下沉
AU2001250938B2 (en) Method for production of hydrocarbons from organic-rich rock
CN102203379A (zh) 加热地下地层以转化有机物成为烃流体的电传导方法
CN101636555A (zh) 用于原位地层加热的电阻加热器
AU2001250938A1 (en) Method for production of hydrocarbons from organic-rich rock
US10107087B2 (en) Producing hydrocarbons from a subsurface formation
CN100359128C (zh) 在对含烃地层进行就地热处理过程中阻止井眼变形的方法
US9605524B2 (en) Heater pattern for in situ thermal processing of a subsurface hydrocarbon containing formation
CN104956029A (zh) 用于地下含烃地层的原位热处理的包括由风电供能的加热器的加热器模式
Liu et al.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Hydrocarbon Production and Reservoir Deformation of Oil Shale In Situ Conversion Processing Using a Downhole Burner
CAO et al. Application of CSAMT in hydrogeology explora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An example from geothermal exploration in Changdao County (south four islands)
WO201406286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rmally treating a subsurface formation by a heated molten salt mixture
Johnson Jr Design, operation and analysis of a steamflood field test in the NW Asphalt Ridge tar sand deposit, Uta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8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