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36555A - 用于原位地层加热的电阻加热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原位地层加热的电阻加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36555A
CN101636555A CN200880009037A CN200880009037A CN101636555A CN 101636555 A CN101636555 A CN 101636555A CN 200880009037 A CN200880009037 A CN 200880009037A CN 200880009037 A CN200880009037 A CN 200880009037A CN 101636555 A CN101636555 A CN 1016365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nular material
pit shaft
parts
hydrocarbon
to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090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R·D·卡敏思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
Original Assignee
Exxon Production Research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xxon Production Research Co filed Critical Exxon Production Research Co
Publication of CN1016365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65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16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 E21B43/24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using heat, e.g. steam injection
    • E21B43/2401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using heat, e.g. steam injection by means of electricity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36/00Heating, cooling or insulating arrangements for boreholes or wells, e.g. for use in permafrost zones
    • E21B36/04Heating, cooling or insulating arrangements for boreholes or wells, e.g. for use in permafrost zones using electrical heat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1/00Equipment or 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E21B15/00 - E21B40/00
    • E21B41/005Waste disposal systems
    • E21B41/0057Disposal of a fluid by injection into a subterranean formation
    • E21B41/0064Carbon dioxide sequestra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16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 E21B43/17Interconnecting two or more wells by fracturing or otherwise attacking the forma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25Methods for stimulating production
    • E21B43/26Methods for stimulating production by forming crevices or fractures
    • E21B43/267Methods for stimulating production by forming crevices or fractures reinforcing fractures by propp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30Specific pattern of wells, e.g. optimising the spacing of wells
    • E21B43/305Specific pattern of wells, e.g. optimising the spacing of well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inclined or horizontal wel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CCAPTURE, STORAGE, SEQUESTRATION OR DISPOSAL OF GREENHOUSE GASES [GHG]
    • Y02C20/00Capture or disposal of greenhouse gases
    • Y02C20/40Capture or disposal of greenhouse gases of CO2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 For Refining Petroleum (AREA)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提供利用电阻加热器加热地下地层的改进方法。优选地,地下地层是富含有机物岩层,其包括例如油页岩地层。该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包括在位于地下地层内的井筒内提供导电第一部件,并且也在该井筒内提供导电第二部件。该方法也包括在该井筒内提供导电颗粒材料。定位颗粒材料以便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提供电连接。形成电流通过第一部件、颗粒材料和第二部件,以便在颗粒材料内产生电阻热。从而,周围地下底层被传导性加热,以便引起地层中的地层烃被加热;以及在一些情况中。

Description

用于原位地层加热的电阻加热器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1]本申请要求在2007年3月22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系列号60/919,430的权益。该申请的名称为“用于原位地层加热的电阻加热器(ResistiveHeater for In situ Formation Heating)”,并且将其通过引用方式以其全部内容并入本文。
发明背景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从地下地层回收烃的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从富含有机物岩层原位回收烃流体,所述岩层包括例如油页岩地层、煤地层和焦油砂。本发明还涉及使用电能加热地下地层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3]已知某些地质地层包含被称为“干酪根(kerogen)”的有机物。干酪根是固体含碳物质。当干酪根被嵌在岩层中时,该混合物被称为油页岩。事实是不管该矿物质在技术上实际上是不是页岩,它都是从致密粘土形成的岩石。
[0004]干酪根暴露于热一段时间后经历分解。加热后,干酪根在分子水平上分解以产生油、气和含碳焦炭。还可以产生少量的水。油、气和水流体在该岩石基体内变得可以流动,而含碳焦炭保持基本上不动。
[0005]在世界范围内的各个地区包括美国都发现了油页岩地层。这种地层显著地在怀俄明州、科罗拉多州和犹他州发现。油页岩地层往往位于相对浅的深度并且通常的特征在于有限的渗透性。一些人认为油页岩地层是这样的烃沉积物,其还没有经历认为是形成常规油和气储量所需的多年热和压力。
[0006]干酪根分解产生流动烃的速率依赖于温度。在许多岁月的期间一般超过270℃(518°F)的温度对于实质性转化来说可能是必需的。在更高的温度下实质性转化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发生。当干酪根被加热到所需温度时,化学反应将形成固体干酪根的较大分子断裂成较小的油和气分子。热转化工艺被称为热解或干馏。
[0007]从油页岩地层提取油已经尝试了许多年。近地表油页岩在地表被开采并干馏已经一个多世纪。在1862年,James Young开始加工苏格兰油页岩。该工业持续了大约100年。商业上通过地表开采的油页岩干馏也已经在其它国家如澳大利亚、巴西、中国、爱沙尼亚、法国、俄国、南非、西班牙和瑞典进行。然而,因为它证实是不经济的或者由于废页岩处理上的环境限制,该实践在最近几年已经大部分停止。(参见T.F.Yen和G.V.Chilingarian,“Oil Shale,”Amsterdam,Elsevier,p.292,其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方式并如本文。)此外,地表干馏需要开采油页岩,这限于对非常浅地层的应用。
[0008]在美国,自从20世纪00年代早期就已经知道在西北的科罗拉多州存在油页岩沉积物。尽管时不时在该地区开展研究项目,但是还没有进行真正的商业开发。大部分对油页岩生产的研究在20世纪00年代后期进行。该研究主要是针对页岩油地质学、地球化学以及在地表设施中的干馏。
[0009]在1947年,美国专利号2,732,195授予Ljungstrom。该发明名称为“Method of Treating Oil Shale and Recovery of Oil and Other Mineral ProductsTherefrom(处理油页岩的方法以及从中回收油和其它矿物产品)”的专利提议在高温下将热原位应用于油页岩地层。这种原位加热的目的是蒸馏烃和将它们产生至地表。该′195 Ljungstrom专利通过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0010]Ljungstrom杜撰了短语“热供给通道(heat supply channels)”以描述钻到地层中的井筒。该井筒接收将热传递到周围油页岩的电热导体。因此,热供给通道充当早期热注入井。热注入井中的电热元件被放在砂或水泥或其它导热材料内,以允许热注入井将热传送到周围的油页岩中,同时防止流体的流入。根据Ljungstrom,在某些应用中,该“集合体(aggregate)”被加热至500℃与1,000℃之间。
[0011]与热注入井一起,流体生产井也在热注入井附近完井。将热导入岩石基体中后,干酪根被热解,产生的油和气将通过邻近的生产井被回收。
[0012]Ljungstrom通过Swedish Shale Oil Company实施了他的从加热井筒进行热传导的方法。全规模的工厂被建立,其从1944年运行至20世纪50年代。(参见G.Salamonsson,“The Ljungstrom In Situ Method for Shale-Oil Recovery,”2nd OilShale and Cannel Coal Conference,v.2,Glasgow,Scotland,Institute of Petroleum,London,p.260-280(1951),其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0013]另外的原位方法已经被提出。这些方法一般涉及将热和/或溶剂注入地下油页岩地层中。热可以以加热的甲烷(参见J.L.Dougan的美国专利号3,241,611)、烟道气或过热蒸汽(参见D.W.Peacock的美国专利号3,400,762)的形式。热还可以以电阻加热、电介体加热、射频(RF)加热(美国专利号4,140,180,其被转让给位于伊利诺斯州芝加哥的ITT Research Institute)或者氧化剂注射的形式,以支持原位燃烧。在某些情况中,人工渗透性已经在该基岩中形成以有助于热解流体的运动。渗透性产生方法包括挖掘、碎石化(rubblization)、水力压裂(参见M.L.Slusser的美国专利号3,468,376以及J.V.Vogel的美国专利号3,513,914)、爆炸压裂(参见W.W.Hoover等的美国专利号1,422,204)、热压裂(参见R.W.Thomas的美国专利号3,284,281)以及蒸汽压裂(参见H.Purre的美国专利号2,952,450)。
[0014]在1989年,美国专利号4,886,118授予Shell Oil Company(壳牌石油公司),其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该名称为“ConductivelyHeating a Subterranean Oil Shale to Create Permeability and Subsequently Produce Oil(传导性加热地下油页岩以产生渗透性以及随后生产油)”的专利声明“[c]ontrary to the implications of...prior teachings and beliefs...the presentlydescribed conductive heating process is economically feasible for use even in asubstantially impermeable subterranean oilshale.(与...在先的教导和看法的暗示相反...目前描述的传导性加热工艺对于甚至在基本上不可渗透的地下油页岩中的应用来说是经济上可行的。)”(第6栏,第50-54行)。尽管有该声明,但应当注意,除了Ljungstrom的企业外,几乎没有——如果有的话——出现商业性原位页岩油生产。该′118专利提出控制每个热注入井周围的岩石内的热传导速率以提供均匀的热前缘。
[0015]油页岩干馏和页岩油回收的另外历史可以在名称为“Methods ofTreating a Subterranean Formation to Convert Organic Matter into ProducibleHydrocarbons(处理地下地层以将有机物转化成可采出烃的方法)”的共有专利出版物WO 2005/010320以及名称为“Hydrocarbon Recovery from Impermeable OilShales(从不可渗透性油页岩中回收烃)”的专利出版物WO 2005/045192中找到。这两篇专利出版物的背景部分和技术公开内容通过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0016]对生产页岩油的改良方法存在需求。此外,对加热地下地层和热解固体烃的改良方法存在需求。进一步,对解决强大地下加热井的成本有效安装的方法存在需求。也对使用颗粒传导材料的改良地下加热井排列存在需求。均匀放置在形状奇怪的地下区域中的颗粒材料与周围材料形成连接。
发明内容
[001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使用电阻加热器加热地下地层的方法。该方法可包括在至少部分位于地下地层内的井筒中提供导电第一部件,并在该井筒中提供导电第二部件。该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在井筒内提供导电颗粒材料,其中定位所述颗粒材料以在导电第一部件和导电第二部件之间提供电连通,从而形成颗粒连接。该方法进一步包括使电流通过第一部件、颗粒材料和第二部件,从而生成热,其中生成的热主要通过在加热操作期间颗粒材料的电阻加热产生。然后,通过热传导,热量传递到地下地层中,以引起地层中的固体烃热解为烃流体。
[0018]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包括加热地下地层的方法。该方法可包括形成至地下地层的井筒,并且用导电颗粒材料填充井筒的至少一部分,以作为电阻加热元件。本发明可进一步包括将电通过颗粒材料,以便在颗粒材料内产生电阻热,并且继续将电通过颗粒材料以产生另外的电阻热,以便引起至少一些固体烃原位热解。固体烃热解形成烃流体。热同样主要在加热操作期间从颗粒材料产生。
[0019]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包括使用电阻加热器加热地下地层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地表下形成进入地下地层的井筒。该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将套管柱移动进入井筒,并且也将长的、导电导体元件移动到套管柱内部。该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在导体元件和周围套管柱之间,在靠近井筒底部位置注入导电颗粒材料。将电压施加在套管柱和导体元件上,以便电阻加热导电的颗粒材料。这用来加热周围地下地层。
[0020]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包括加热地下地层的方法。该方法可包括将电通过导电颗粒材料,以在颗粒材料内产生电阻热,其中颗粒材料被置于至少两个相邻井筒之间和内部,所述井筒至少部分地在地下地层内完成。一个实例是通过互相连接的裂缝。颗粒材料可在井筒之间提供电连通,其中在加热操作期间大部分电阻热在井筒内产生,而不是在颗粒材料内产生。该方法可进一步包括通过热传导将至少一部分电阻热传递进入地下地层,以便引起至少一些固体地层烃热解形成烃流体。
[0021]本文也提供的是加热地下地层的电阻加热器。电阻加热器可包括从地表形成并进入地下地层的井筒、井筒中的套管柱和该套管柱内的长的导电导体元件。电阻加热器进一步包括导电颗粒材料,其位于套管柱内井筒的底部,并且沿着地下地层的深度。因此,颗粒材料在套管柱和导体元件之间提供电连接。颗粒材料可具有比套管柱和导体元件的电阻更高的电阻。这样,当电流通过套管柱、颗粒材料和导体元件时,电阻热主要地在颗粒材料内产生。
[0022]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包括加热地下地层的方法。该方法可包括提供至地下地层的第一井筒。然后,移动导电部件进入所述第一井筒。该方法可进一步包括提供第二井筒,其中第二井筒具有在地下地层内与第一井筒相交的底部部分。该方法可进一步包括移动导电部件进入第二井筒。该方法可进一步包括用导电颗粒材料填充第一和第二井筒每一个的至少一部分。该颗粒材料在第一井筒内的导电部件和第二井筒内的导电部件之间提供电连接。该方法可进一步包括使电流通过第一井筒内的导电部件、颗粒材料和第二井筒内的导电部件,以便在加热操作期间内主要通过在颗粒材料内的电阻产生热。因此,该颗粒材料作为加热周围地层的电阻加热元件发挥作用。
[0023]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包括产生烃流体的方法。该方法可包括使用电阻加热器原位加热富含有机物岩层,并且从富含有机物岩层产生烃流体。在这种情况下,烃流体至少部分地作为位于富含有机物岩层内的地层烃的热解的结果产生。加热通过使用电阻加热器进行,所述电阻加热器通过在至少部分地位于地下地层内的井筒中提供导电第一部件,在该井筒内提供导电第二部件和在井筒内提供导电颗粒材料形成,所述导电颗粒材料被定位以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提供电连通。第一部件的下端在位于地下地层内的第一深度处终止,并且在第一深度上方是绝缘的。类似地,第二部件的下端在位于地下地层内的第二深度处终止,并且在第二深度上方是绝缘的。将电流通过第一部件、颗粒材料和第二部件,从而通过颗粒材料的电阻加热产生热。通过热传导,将热从颗粒材料传递并进入地下地层。
[0024]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包括产生烃流体的方法。该方法可包括使用电阻加热器原位加热富含有机物岩层,并且从富含有机物岩层产生烃流体。烃流体至少部分地作为位于富含有机物岩层内的地层烃的热解的结果产生。该方法可包括使用由将电通过导电颗粒材料以在颗粒材料内产生电阻热形成的电阻加热器,其中颗粒材料置于至少两个相邻井筒之间和之内,所述井筒至少部分地在地下地层内完成。颗粒材料可在井筒之间提供电连通,其中大部分电阻热在井筒内产生。颗粒材料的体电阻大于井筒电阻。电阻加热器可进一步包括通过热传导传递至少一部分的电阻热进入地下地层,以便引起至少一些固体地层烃原位热解形成烃流体。
[0025]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包括使用电阻热加热地下地层的方法。该方法可包括提供至少部分位于地下地层内的第一井筒,所述第一井筒具有导电第一部件、导电第二部件和在第一井筒内的导电第一颗粒材料,其中定位第一颗粒材料以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提供电连通。该方法可进一步包括提供至少部分位于地下地层内的第二井筒,所述第二井筒具有导电第三部件、导电第四部件和在第二井筒内的导电第二颗粒材料,其中定位第二颗粒材料以在第三部件和第四部件之间提供电连通。该方法可进一步包括使第一电流通过第一部件、第一颗粒材料和第二部件,从而产生第一热,产生的第一热主要通过第一颗粒材料的电阻加热产生。该方法可进一步包括使第二电流通过第三部件、第二颗粒材料和第四部件,从而产生第二热,产生的第二热主要通过第二颗粒材料的电阻加热产生。该方法也可包括主要用产生的第一热、第二热或两者,加热基本上位于与第一井筒和第二井筒等距的地层烃。
[0026]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包括加热地下地层的方法。该方法可包括形成到地下地层的井筒,将导电套管柱置于井筒底部附近的位置,移动长导电元件进入井筒并在导电套管柱内部移动,从而在导电套管柱和长导电元件之间形成环形区域,用导电颗粒材料填充至少一部分的环形区域以充当电阻加热元件,使电流径向通过导电套管柱、通过颗粒材料和通过套管内的长导电元件,以在颗粒材料内产生电阻热,并继续使电径向通过颗粒材料以产生另外的电阻热,以便引起至少一些地层烃原位热解,从而形成烃流体。
[0027]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包括产生烃流体的方法。该方法可包括主要使用包括在电阻加热器中的颗粒材料的电阻加热生成的热原位加热富含有机物岩层,从而产生富含有机物岩层的加热部分,控制热生成速率以便大部分的富含有机物岩层的加热部分的电导率基本上不增加,和从富含有机物岩层产生烃流体,所述烃流体作为位于富含有机物岩层的加热部分中的地层烃的加热和热解结果产生,其中加热和热解主要地由颗粒材料的电阻加热生成的热产生。电阻加热器可以通过使电通过导电颗粒材料以在颗粒材料内产生电阻热而形成,所述颗粒材料置于至少两个相邻井筒之间和之内,所述井筒至少部分地在富含有机物岩层内完成,所述颗粒材料在井筒之间提供电连通,其中大部分电阻热在颗粒材料内产生,并通过热传导将至少一部分的电阻热传递进富含有机物岩层,以便引起位于富含有机物岩层的加热部分的地层烃的原位热解,以形成烃流体。
[0028]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包括产生烃流体的方法。该方法可包括主要使用包括在电阻加热器中的颗粒材料的电阻加热生成的热原位加热富含有机物岩层,从而产生富含有机物岩层的加热部分,控制热产生速率以便大部分的富含有机物岩层的加热部分的电导率基本上不增加,和从富含有机物岩层产生烃流体,所述烃流体至少部分地作为位于富含有机物岩层的加热部分中的地层烃的加热和热解结果产生,其中加热和热解主要地由颗粒材料的电阻加热生成的热产生。电阻加热器可通过如下形成:提供至少部分地位于富含有机物岩石内的井筒,所述井筒具有导电第一部件、导电第二部件和该井筒中的导电颗粒材料,其中定位颗粒材料以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提供电连通;和使电流通过第一部件、颗粒材料和第二部件,从而生成热,其中生成的热主要地通过颗粒材料的电阻加热产生。
[0029]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包括加热富含有机物岩层的方法。该方法可包括提供多个加热井,多个加热井的每一个包含:至少部分地位于富含有机物岩层内的第一井筒;位于第一井筒内的导电第一部件;第二井筒,在富含有机物岩层内,第二井筒的底部部分与第一井筒相交;位于第二井筒内的导电第二部件;和填充第一和第二井筒每个的至少一部分的导电颗粒材料,以便在第一井筒内的第一部件和第二井筒内的第二部件之间提供电连接,颗粒材料从而形成颗粒块(granular mass)并充当电阻加热元件,第一部件、颗粒材料和第二部件从而形成电流途径。该方法可进一步包括使电流通过每个电流途径,以便主要通过颗粒材料内的电阻加热生成热;通过热传导将至少一部分生成的热传递入富含有机物岩层,加热的体积的极端情况由多个颗粒块所限定;和主要使用生成的热加热大部分位于富含有机物岩层的加热体积内的地层烃,从而引起地层烃基本上热解以形成烃流体。
附图说明
[0030]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在此附上一些图、图表、曲线图和流程图。然而,应当注意,这些图仅仅图解了本发明所选的实施方式并且因此不应当认为限制了范围,因为本发明可以容许其它等效的实施方式和应用。
[0031]图1是例证性地下区域的横截面等距视图(isomeric view)。该地下区域包括限定地下地层的富含有机物岩石基体。
[0032]图2是表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从富含有机物岩层原位热回收油和气的一般方法的流程图。
[0033]图3是在地下水含水层内或连接到地下水含水层的例证性油页岩地层以及地层淋滤操作的横截面侧视图。
[0034]图4是在生产井周围的例证性加热井模式的平面图。显示的是两层加热井。
[0035]图5是一柱状图,其比较了在模拟的原位干馏工艺前后的一吨GreenRiver油页岩。
[0036]图6是用于地下地层开发的示例性地表加工设备的工艺流程图。
[0037]图7是对于在三个不同应力水平下进行的实验室实验而言从C6至C38出现的每个碳数假组分的重量百分数图。
[0038]图8是对于在三个不同应力水平下进行的实验室实验而言从C6至C38出现的每个碳数假组分相比C20假组分的重量百分数比率图。
[0039]图9是对于在三个不同应力水平下进行的实验室实验而言从C6至C38出现的每个碳数假组分相比C25假组分的重量百分数比率图。
[0040]图10是对于在三个不同应力水平下进行的实验室实验而言从C6至C38出现的每个碳数假组分相比C29假组分的重量百分数比率图。
[0041]图11是对于在三个不同应力水平下进行的实验室实验而言从正(或正构)C6至正C38出现的正构烷烃(正烷烃,normal alkane)化合物的重量百分数图。
[0042]图12是对于在三个不同应力水平下进行的实验室实验而言从正C6至正C38出现的正构烷烃化合物相比正C20烃化合物的重量百分数比率图。
[0043]图13是对于在三个不同应力水平下进行的实验室实验而言从正C6至正C38出现的正构烷烃化合物相比正C25烃化合物的重量百分数比率图。
[0044]图14是对于在三个不同应力水平下进行的实验室实验而言从正C6至正C38出现的正构烷烃化合物相比正C29烃化合物的重量百分数比率图。
[0045]图15是对于在三个不同应力水平下进行的实验室实验而言从C6至C38的每个碳数的正构烷烃化合物与假组分的重量比图。
[0046]图16是一柱状图,其显示在取自在三个不同应力水平下进行的重复实验室实验的气体样品中存在的烃种类的摩尔百分比浓度。
[0047]图17是在下面实施例1中描述的无应力帕尔加热测试(unstressed Parrheating test)中使用的金管设备的示意图。
[0048]图18是在如下所述的实施例1-5中使用的帕尔容器的横截面图。
[0049]图19是从实施例1中取出的气体的气相色谱图。
[0050]图20是从实施例1中取出的液体的全油气相色谱图。
[0051]图21是实施例2-5所使用的Berea圆筒、Berea塞和油页岩岩心样品的示意图。
[0052]图22是在实施例2-5中使用的微型负荷机架和样品组件的示意图。
[0053]图23是从实施例2中取出的气体的气相色谱图。
[0054]图24是从实施例3中取出的气体的气相色谱图。
[0055]图25是从实施例3中取出的液体的全油气相色谱图。
[0056]图26是从实施例4中取出的气体的气相色谱图。
[0057]图27是从实施例4中取出的液体的全油气相色谱图。
[0058]图28是从实施例5中取出的气体的气相色谱图。
[0059]图29是表示可以与用于加热地下地层的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联合施用的步骤的流程图。
[0060]图30A是一个实施方式中加热井的横截面图。这里,井筒穿过目标地下地层完成。井筒作为裸眼在地层水平面完成。单一导电杆位于加热井排列(arrangement)中的套管柱内。电基本上纵向流过颗粒材料。
[0061]图30B提供描绘大块颗粒材料的原位(in-place)电阻率对需要的加热长度的图。标准是对于三个电压:500V、1000V和2000V,大块颗粒材料的每米能量耗散为2,000瓦特。该计算假定电纵向流过颗粒材料,如在图30A的加热井中提供的。该计算假定大块材料(bulk material)为管状。
[0062]图31A是可选实施方式中的加热井的横截面图,其中电基本上径向流过颗粒材料。这里,井筒是穿过目标地下地层完成的。该井筒被下套管,向下通过地层。
[0063]图31B是另一个图,其描绘颗粒加热元件的目标原位电阻对其长度。这里,电径向流过颗粒材料,如在图30B的加热井中提供的。该计算假定大块材料为管状。
[0064]图32是可选实施方式中的加热井的横截面图。其中,井筒是穿过目标地下地层完成的。井筒作为裸眼在地层水平面完成。两根分离的杆被用作导电部件。
[0065]图33是可选实施方式中的加热井的横截面图。其中,井筒是穿过目标地下地层完成的。该井筒被下套管,向下通过地层。
[0066]图34A是又一实施方式中的加热井的横截面图。其中,三个井筒是穿过目标地下地层完成的。使用颗粒材料连接井筒。
[0067]图34B是加热井的另一横截面图。在该实施方式中,两个井筒是穿过目标地下地层完成的。同样,使用颗粒材料连接井筒。
某些实施方式详述
定义
[0068]如本文所用,术语“烃(一种或多种)”是指具有包含与氢结合的碳的分子结构的有机物。烃还可包括其它元素,例如但不限于卤素、金属元素、氮、氧和/或硫。
[0069]如本文所用,术语“烃流体”是指为气体或液体的烃或烃混合物。例如,烃流体可包括在地层条件下、在加工条件下或在环境条件(15℃以及1个大气压)下为气体或液体的烃或烃混合物。烃流体可以包括例如油、天然气、煤层甲烷、页岩油、热解油、热解气、煤的热解产物以及其它处于气态或液态的烃。
[0070]如本文所用,术语“采出液(produced fluids)”和“产出液(productionfluids)”是指从包括例如富含有机物岩层在内的地下地层移出的液体和/或气体。采出液可以包括烃流体以及非烃流体。采出液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热解页岩油、合成气、煤的热解产物、二氧化碳、硫化氢和水(包括蒸汽)。采出液可以包括烃流体以及非烃流体。
[0072]如本文所用,术语“可冷凝烃”是指在25℃和一个大气绝对压强下冷凝的那些烃。可冷凝烃可以包括碳数大于4的烃的混合物。
[0072]如本文所用,术语“非冷凝烃”是指在25℃和一个大气绝对压强下不冷凝的那些烃。非冷凝烃可以包括碳数小于5的烃。
[0073]如本文所用,术语“重烃(heavy hydrocarbons)”是指在环境条件(15℃以及1个大气压)下高粘性的烃流体。重烃可包括高粘性烃流体,诸如重油、焦油和/或沥青。重烃可包括碳和氢以及较小浓度的硫、氧和氮。另外的元素也可以痕量存在于重烃中。重烃可按照API(美国石油学会)比重进行分类。重烃的API比重一般在约20度以下。例如,重油的API比重一般为约10-20度,而焦油的API比重一般在约10度以下。重烃的粘度在15℃下一般大于约100厘泊。
[0074]如本文所用,术语“固体烃”是指在地层条件下以基本固体形式天然发现的任何烃物质。非限制性实例包括干酪根、煤、不纯石墨、沥青岩和天然地蜡。
[0075]如本文所用,术语“地层烃(岩层烃)”是指在富含有机物岩层中包含的重烃和固体烃。地层烃可以是但不限于干酪根、油页岩、煤、沥青、焦油、天然地蜡和沥青岩。
[0076]如本文所用,术语“焦油”是指在15℃下粘度一般大于约10,000厘泊的粘性烃。焦油的比重一般大于1.000。焦油的API比重可小于10度。
[0077]如本文所用,术语“干酪根”是指主要含有碳、氢、氮、氧和硫的固体不溶性烃。油页岩含有干酪根。
[0078]如本文所用,术语“沥青”是指在二硫化碳中可充分溶解的非晶固体或粘性烃物质。
[0079]如本文所用,术语“油”是指含有可冷凝烃混合物的烃流体。
[0080]如本文所用,术语“地下(subsurface)”是指出现在地球表面以下的地质地层。
[0081]如本文所用,术语“富含烃地层”是指任何含有痕量以上烃的地层。例如,富含烃地层可以包括以大于5体积百分数的水平含有烃的部分。位于富含烃地层中的烃可以包括例如油、天然气、重烃和固体烃。
[0082]如本文所用,术语“富含有机物岩石”是指任何拥有固体烃和/或重烃的岩石基体。岩石基体可包括但不限于沉积岩、页岩、粉砂岩、砂、沉积石英岩、碳酸盐和硅藻土。
[0083]如本文所用,术语“地层”是指任何有限的地下区域。该地层可包含任何地下地质地层的一个或多个含有烃的层、一个或多个不含烃的层、上覆岩层和/或下伏岩层。“上覆岩层”和/或“下伏岩层”是目标地层上面或下面的地质物质。上覆岩层或下伏岩层可包括一个或多个不同类型的基本上不可渗透性物质。例如,上覆岩层和/或下伏岩层可包括岩石、页岩、泥岩或湿/紧密碳酸盐(即不含烃的不可渗透性碳酸盐)。上覆岩层和/或下伏岩层可包括相对不可渗透的含烃层。在某些情况下,上覆岩层和/或下伏岩层可以是渗透性的。
[0084]如本文所用,术语“富含有机物岩层”是指任何含有富含有机物岩石的地层。富含有机物岩层包括,例如,油页岩地层、煤地层和焦油砂地层。
[0085]如本文所用,术语“热解”是指通过施加热将化学键断裂。例如,热解可包括仅通过热和通过热与氧化剂结合将化合物转换成一种或多种其它物质。热解可包括通过加入氢原子将化合物的性质改变,所述氢原子可以从分子氢、水、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中得到。热可以被转移到一部分地层以引起热解。
[0086]如本文所用,术语“水溶性矿物”是指在水中可溶的矿物。水溶性矿物包括,例如,苏打石(碳酸氢钠)、碱灰(碳酸钠)、片钠铝石(NaAl(CO3)(OH)2)或其组合。大量的溶解可需要热水和/或非中性pH溶液。
[0087]如本文所用,术语“地层水溶性矿物”是指在地层中天然发现的水溶性矿物。
[0088]如本文所用,术语“迁移污染物种类(migratory contaminant species)”是指在水或含水流体中可溶或可移动的种类,并且被认为对人类健康或环境有潜在危害或有利害关系。迁移污染物种类可包括无机和有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可包括饱和烃、芳烃和含氧烃。无机污染物可包括各种类型的金属污染物和离子污染物,其可显著改变pH或地层流体化学。芳烃可包括,例如,苯、甲苯、二甲苯、乙苯和三甲基苯,以及各种类型的多芳烃诸如蒽、萘、
Figure A20088000903700181
和芘。含氧烃可包括,例如醇、酮、酚和有机酸如羧酸。金属污染物可包括,例如,砷、硼、铬、钴、钼、汞、硒、铅、钒、镍或锌。离子污染物包括,例如,硫化物、硫酸盐、氯化物、氟化物、氨、硝酸盐、钙、铁、镁、钾、锂、硼和锶。
[0089]如本文所用,术语“截存(sequestration)”是指储藏为工艺副产物的流体,而不是将该流体排放到大气或开放环境中。
[0090]如本文所用,术语“下沉”是指地表相对于该地表的原始海拔向下移动。
[0091]如本文所用,术语层的“厚度”是指层横截面的上下边界之间的距离,其中该距离是与该横截面的通常斜面垂直地测量的。
[0092]如本文所用,术语“热压裂(thermal fracture)”是指地层中所产生的压裂,所述压裂是通过一部分地层和/或地层内流体的膨胀或收缩直接或间接引起的,该膨胀或收缩又是由于加热通过增加/降低该地层和/或该地层内流体的温度和/或通过增加/降低该地层内流体的压强而引起的。热压裂可以传播到比加热区域冷很多的附近区域或者在该附近区域形成。
[0093]如本文所用,术语“水力压裂(hydraulic fracture)”是指至少部分传播到地层中的压裂,其中所述压裂是通过将加压流体注射到地层中产生的。该压裂可通过注入支撑剂材料人工地保持开放。水力压裂可在方向上基本水平、在方向上基本垂直或者沿着任何其它平面定向。
[0094]如本文所用,术语“井筒”是指在地下通过钻孔或将管道插入到地下所制成的孔。井筒可具有基本上圆形的横截面,或者其它横截面形状(例如圆、椭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裂缝或其它规则或不规则形状)。如本文所用,当提及地层中的开孔时,术语“井”可以与术语“井筒”交换使用。
[0095]如本文所用,术语“体电阻”指面对面接触的颗粒材料块中电流经过的电阻。如本文所用,术语“体电阻率”指面对面接触的颗粒材料块的电阻率,如使用由块总体积限定的长度和横截面尺寸计算的。
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
[0096]本发明连同某些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文被描述。然而,就下面的详述具体到特定实施方式或特定应用来讲,这意图只是例证性的并且不应当解释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97]如本文所讨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包括或具有与回收自然资源的原位方法相关的应用。自然资源可以从富含有机物岩层包括例如油页岩地层回收。富含有机物岩层可包括地层烃,其包括例如干酪根、煤和重烃。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自然资源可包括烃流体,其包括,例如,地层烃诸如页岩油的热解产物。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自然资源还可包括水溶性矿物,其包括,例如,苏打石(碳酸氢钠或者2NaHCO3)、碱灰(碳酸钠或Na2CO3)和片钠铝石(NaAl(CO3)(OH)2)。
[0098]图1呈现了例证性油页岩开发区域10的透视图。开发区域10的地表12被显示。地表下面是富含有机物岩层16。例证性地下地层16包含地层烃(诸如,例如干酪根)以及可能有价值的水溶性矿物(诸如,例如苏打石)。应当理解,代表性地层16可以是任意富含有机物岩层,例如,其包括含有煤或焦油砂的岩石基体。此外,构成地层16的岩石基体可以是渗透性的、半渗透性的或非渗透性的。本发明在最初具有非常有限的或实际上无流体渗透性的油页岩开发区域是特别有利的。
[0099]为了进入地层16以及从中回收自然资源,形成了多个井筒。井筒在图1中以14显示。代表性井筒14相对于地表12在方向上基本上垂直。然而,应当理解,一些或全部井筒14可以偏离成钝角或甚至水平的方向。在图1的排列中,每个井筒14在油页岩地层16中完成。完井可以是裸眼井或下套管井。井完成还可包括从中发散的支撑或未支撑的水力压裂。
[0100]在图1的视图中,只有七个井筒14被显示。然而,应当理解,在油页岩开发项目中,许多附加井筒14将最有可能被钻出。井筒14可定位在相对近的邻近,其分开10英尺至高达300英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是15至25英尺的井间隔。代表性地,井筒14还可以在浅的深度处完成,其总深度为200至5,000英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以原位干馏为目标的油页岩地层在地表下200英尺以上的深度处或者可选地在地表下400英尺处。可选地,转化和生产发生在500与2,500英尺之间的深度处。
[0101]井筒14将进行选择用于某些功能并且可以被指定作为热注入井、水注入井、油生产井和/或水溶性矿物溶液生产井。一方面,井筒14被设计尺寸以适应这些目的中的两个、三个或全部的四个。适合的工具和设备可以顺序地进入井筒14中和从井筒14中取出以用于各种目的。
[0102]流体处理设备17也示意地显示。流体处理设备17被安装以通过一个或多个管线或出油管18接受产生自富含有机物岩层16中的流体。流体处理设备17可包括适于接受和分离从加热地层产生的油、气和水的设备。流体处理设备17可进一步包括这样的设备,所述设备用于在从富含有机物岩层16中回收的采出水中分离出溶解的水溶性矿物和/或迁移污染物种类,其包括例如溶解的有机污染物、金属污染物或离子污染物。该污染物可包括,例如,芳烃例如苯、甲苯、二甲苯和三甲基苯。该污染物还可包括多芳烃诸如蒽、萘、和芘。金属污染物可包括,包含砷、硼、铬、汞、硒、铅、钒、镍、钴、钼或锌的种类。离子污染物种类可包括,例如,硫酸盐、氯化物、氟化物、锂、钾、铝、氨和硝酸盐。
[0103]为了回收油、气和钠(或其它)水溶性矿物,可以采取一系列步骤。图2呈现了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从富含有机物岩层100原位热回收油和气的方法的流程图。应当理解,图2中一些步骤的顺序可以进行变化,并且该步骤顺序仅仅用于说明。
[0104]首先,在开发区域10内鉴别油页岩(或其它富含有机物岩石)地层16。这一步骤显示在方框110中。任选地,油页岩地层可包含苏打石或其它钠矿物。油页岩地层内的目标开发区域可以通过测量或模拟油页岩的深度、厚度和有机物丰富度以及评价富含有机物岩层相对于其它岩石类型的位置、结构特征(例如断层、背斜层或向斜层)或水文地质单元(即含水层)进行鉴别。这是通过从有效的测试和资料建立和解释深度、厚度、有机物丰富度和其它数据的图和/或模型实现的。这可包括进行地质学表面勘测、研究露头、进行地震勘测和/或钻井筒以从地下岩石获得岩心样品。岩石样品可以进行分析以评定干酪根含量和产生流体烃的能力。
[0105]富含有机物岩层的干酪根含量可以利用各种数据从露头或岩心样品中确定。这样的数据可包括有机碳含量、含氢指数和修正的Fischer试验分析。地下渗透性还可以通过岩石样品、露头或地下水流的研究,进行评估。此外,可以对开发区域与地下水源的连通性进行评定。
[0106]其次,多个井筒14横跨目标开发区10形成。该步骤示意地显示在方框115中。井筒14的目的在上面被阐明而不必重复。然而,应当注意,为了方框115井筒形成步骤的目的,最初只有一部分井需要完成。例如,在项目开始时,热注入井是需要的,而大部分烃生产井还不需要。生产井可以在一旦转换开始后引入,例如在加热4-12个月后。
[0107]应当理解,石油工程师将研究出井筒14最佳深度和安排的方案,这取决于预期储层特性、经济约束因素和工作进度安排约束因素。此外,工程人员将决定何种井筒14应当用于初始地层16加热。该选择步骤通过方框120描述。
[0108]关于热注入井,存在多种将热施加到富含有机物岩层16的方法。除非在权利要求书中明确声明,本方法不限于所应用的加热技术。加热步骤一般由方框130描述。优选地,对于原位工艺来说,生产区的加热发生数个月或者甚至四年或更多年的时间。
[0109]地层16被加热至足以热解至少一部分油页岩以便将干酪根转化成烃流体的温度。地层目标区域的大部分可以被加热至270℃至800℃之间。可选地,富含有机物地层的目标体积被加热至至少350℃以形成采出液。转换步骤通过方框135描述在图2中。所形成的液体和烃气可以被精制成类似普通商业石油产品的产品。这样的液体产品包括运输燃料诸如柴油机、喷气机燃料和石脑油。产生的气体包括轻烷烃、轻烯烃、H2、CO2、CO和NH3
[0110]油页岩的转化将在起初不可渗透的岩石中的油页岩地段中产生渗透性。优选地,方框130和135的加热和转化过程发生在长的时间期间内。一方面,加热期间为3个月至四年或更多年。还有作为方框135的任选部分,地层16可以被加热至足以将至少一部分苏打石转化为碱灰的温度,如果存在苏打石的话。熟化油页岩并且回收油和气所施加的热也会将苏打石转化成碳酸钠(碱灰)、相关的钠矿物。将苏打石(碳酸氢钠)转化成碱灰(碳酸钠)的方法在本文中被描述。
[0111]与加热步骤130有关,岩层16可以任选地被压裂以有助于传热或随后的烃流体采出。任选的压裂步骤显示在方框125中。压裂可以通过施加热在地层内产生热压裂而实现。通过加热富含有机物岩石以及将干酪根转换成油和气,部分地层的渗透性通过热压裂的形成以及随后一部分从干酪根产生的烃流体的采出而增加。可选地,可以使用被称为水力压裂的工艺。水力压裂是在油和气回收领域中已知的工艺,其中压裂液在井筒内被加压超过地层的压裂压力,由此在地层内产生压裂面以将井筒内产生的压力释放。水力压裂可被用于在部分地层中产生附加渗透性和/或被用于提供平面加热源。上面所并入的专利公布号WO2005/010320描述了水力压裂的一种用途。
[0112]作为烃流体生产工艺100的部分,某些井14可被指定为油和气生产井。该步骤通过方框140进行描述。直到确定干酪根已经被充分干馏以允许最大量从地层16中回收油和气,才可以启动油和气生产。在某些情况中,专用生产井直到热注入井(方框130)已经运行几周或几月后才被钻井。因此,方框140可以包括附加井筒14的形成。在其它实例中,选定的加热井被转变成生产井。
[0113]在某些井筒14已经被指定作为油和气生产井后,油和/或气从井筒14中被采出。油和/或气采出工艺被显示在方框145中。在这个阶段(方框145),任何水溶性矿物诸如苏打石和转化的碱灰可作为油页岩床内良好分散的晶体或团块保持基本上限制在岩层16中,而没有被采出。然而,一些苏打石和/或碱灰可以被溶解于在地层内热转化(方框135)期间产生的水中。
[0114]方框150显示油和气回收方法100中任选的下一步。这里,某些井筒14被指定为水或含水流体注入井。含水流体是水与其它种类的溶液。该水可以构成“盐水”,并且可包括溶解的元素周期表第I和II族元素的氯化物、硫酸盐和碳酸盐的无机盐。有机盐也可存在于含水流体中。该水可选地可以是包含其它种类的新鲜水。其它种类可以存在以改变pH。可选地,其它种类可以反映微咸水的可用性,所述微咸水中希望从地下沥滤的种类是不饱和的。优选地,水注入井选自用于热注入或油和/或气生产的井筒中的一些或全部。然而,方框150的步骤的范围可以包括用作专用水注入井的仍然是附加的井筒14的钻井。在该方面,可以期望沿着开发区域10周边完成水注入井,以便产生高压边界。
[0115]其次,任选地,水或含水流体通过水注入井被注入并且进入油页岩地层16。该步骤显示在方框155中。水可以处于蒸汽或加压热水的形式。可选地,注入水可以是冷的并且随着它接触预先加热的地层而变热。注入工艺可进一步包括压裂。该工艺可以在距离水注入井筒一些距离例如高达200英尺外的具有苏打石的层段中产生指状空穴和角砾区域。一方面,气顶,诸如氮气,可以被保持在每一“空穴”顶端以防止垂直生长。
[0116]随着某些井筒14被指定为水注入井,设计工程师还可以将某些井筒14指定为水或水溶性矿物溶液生产井。该步骤显示在方框160中。这些井可以与用于先前生产烃或注入热的井相同。这些回收井可被用于产生溶解的水溶性矿物与包括例如迁移污染物种类在内的其它种类的水溶液。例如,该溶液可以主要是溶解的碱灰的溶液。该步骤显示在方框165中。可选地,单个井筒可以被用于注入水并且然后回收钠矿物溶液。因此,方框165包括使用同一井筒14用于水注入和溶液生产的选择(方框165)。
[0117]临时控制迁移污染物种类的迁移,尤其在热解过程期间,可以通过布置注入和生产井14以使流出加热区域的流体流最小化而获得。典型地,这涉及将注入井安置在加热区域周围以便引起压力梯度,该压力梯度防止加热区域内部的流体流离开该区域。
[0118]图3是在地下水含水层内或连接到地下水含水层的例证性油页岩地层以及地层淋滤操作的横截面图。四个分开的油页岩地层区域(23、24、25和26)被描绘在油页岩地层内。含水层在地表面27下面,并且被分为上部含水层20和下部含水层22。上部和下部含水层中间是弱透水层21。可以看出,地层的某些区域既是含水层或弱透水层又是油页岩区域。多个井(28、29、30和31)被显示穿过含水层垂直向下。这些井中一个被充当水注入井31,而另外一个充当水生产井30。以这种方式,水通过至少较低的含水层22进行循环32。
[0119]图3图解显示了穿过被加热的油页岩体积33的水循环32,所述油页岩体积位于含水层22内或者与含水层22相连,并且烃流体先前从油页岩体积33中回收。通过水注入井31将水注入促使水进入预先加热的油页岩33,从而水溶性矿物和迁移污染物种类被冲到水生产井30。水然后可以在设备34中进行处理,其中水溶性矿物(例如苏打石或碱灰)和迁移污染物可基本上从水流中去除。水然后被再注入到油页岩体积33中,并且重复进行地层沥滤。这种用水进行的沥滤意图持续直到在预先加热的油页岩区域33内迁移污染物种类的水平处于环境可接受的水平。这可能需要1个循环、2个循环、5个循环、10个循环或更多循环的地层沥滤,其中单个循环表示注入和采出大约一孔体积的水。应当理解,在实际的油页岩开发中可能有许多水注入和水生产井。此外,该体系可包括可以用在油页岩加热阶段、页岩油生产阶段、沥滤阶段或者在这些阶段任意组合期间的监控井(28和29),以便监控迁移污染物种类和/或水溶性矿物。
[0120]在一些油田中,地层烃诸如油页岩可以存在于一个以上的地下地层中。在一些情况中,富含有机物岩层可以被不含烃的岩层或者具有很少或没有商业价值的岩层分开。因此,对于烃开发内油田的经营者来说,可以期望进行分析将哪个地下富含有机物岩层作为目标或者它们应当以什么顺序进行开发。
[0121]富含有机物岩层可以基于不同因素进行选择以便开发。一个这样的因素是地层内含烃层的厚度。较大的产油气带厚度可以表明更大潜在体积的烃流体生产。每个含烃层可具有这样的厚度,所述厚度取决于例如该含地层烃层形成的条件而变化。因此,如果富含有机物岩层包括至少一个厚度足以经济生产采出液的含地层烃层,那么该地层将一般被选择进行处理。
[0122]如果紧密间隔在一起的几个层的厚度足以进行采出液的经济生产,那么富含有机物岩层也可以被选择。例如,地层烃的原位转化过程可包括选择并处理厚度大于约5米、10米、50米或者甚至100米的富含有机物岩层内的层。以这种方式,到富含有机物岩层上面和下面形成的层的热损失(作为总注入热的部分)可小于从一薄层地层烃的这种热损失。然而,本文描述的过程也可包括选择并处理这样的层,其可包括基本上不含地层烃的层或者地层烃薄层。
[0123]一个或多个富含有机物岩层的丰富度也可以被考虑。丰富度可取决于诸多因素,包括含地层烃层的形成条件、该层中地层烃的量和/或该层中地层烃的组成。薄且丰富的地层烃层可以能产生比更厚、不太丰富的地层烃层明显更多有价值的烃。当然,从既厚又丰富的地层生产烃是期望的。
[0124]富含有机物岩层的干酪根含量可以使用各种数据从露头或岩心样品确定。这样的数据可以包括有机碳含量、含氢指标以及修正的Fischer试验分析。Fischer试验是这样的标准方法,其涉及在一小时中将含地层烃层的样品加热至约500℃,收集从加热样品产生的流体,以及量化所产出的流体的量。
[0125]地下地层渗透性也可以通过岩石样品、露头或地下水流的研究进行评估。此外,开发区域与地下水源的连通性可以进行评估。因此,富含有机物岩层可以基于地层基体的渗透性或孔隙度选择以进行开发,即使地层的厚度相对薄。
[0126]石油工程师已知的其它因素可以在选择开发地层时被考虑。这样的因素包括发现的产油气带的深度、新鲜地下水与含干酪根区域的地层学接近性、厚度的连续性和其它因素。例如,地层内被评估的流体生产含量也将影响最后的体积生生产。
[0127]在从油页岩油田生产烃流体中,可以期望控制热解流体的迁移。在一些情况中,这包括注入井的使用,尤其是在该油田的周围。这样的井可以注入水、蒸汽、CO2、加热的甲烷或其它流体,以驱使裂化的干酪根流体向内进入生产井。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将物理挡板放在开发的富含有机物岩层的区域周围。物理挡板的一个实例涉及冷冻壁的产生。冷冻壁通过穿过周边的井循环制冷剂以大大降低岩层的温度而形成。这又防止了油田周边存在的干酪根热解以及油和气向外迁移。冷冻壁也将导致周边的地层中天然水冻结。
[0128]将地下冷冻用于稳定加固差的土壤或者给流体流动提供挡板在本领域中是已知的。Shell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Company(壳牌勘探和生产公司)已经在几个专利中讨论了应用冷冻壁用于油页岩生产,包括美国专利号6,880,633和美国专利号7,032,660。壳牌的′660专利使用地下冷冻以防止原位页岩油生产期间地下水流动和地下水污染。公开了所谓冷冻壁的应用的另外的专利是美国专利号3,528,252、美国专利号3,943,722、美国专利号3,729,965、美国专利号4,358,222、美国专利号4,607,488和WO专利号98996480。
[0129]如上所示,几个不同类型的井可被用于富含有机物岩层的开发,包括例如油页岩油田。例如,富含有机物岩层的加热可以通过使用加热井完成。加热井可包括,例如,电阻加热元件。烃流体从地层中的生产可以通过使用用于流体生产的完井而实现。含水流体的注入可以通过使用注入井而实现。最后,含水溶液的生产可以通过使用溶液生产井而实现。
[0130]上面所列的不同井可以用于一个以上的目的。换一种说法就是,初始完成用于一种目的的井后来可用于另一目的,由此降低项目成本和/或减少执行某些任务所需要的时间。例如,一个或多个生产井也可被用作随后将水注入富含有机物岩层中的注入井。可选地,一个或多个生产井也可被用作随后从富含有机物岩层生产含水溶液的溶液生产井。
[0131]在其它方面,生产井(以及在一些情况中加热井)最初可被用作脱水井(例如在加热开始前和/或当加热最初被启动时)。此外,在一些情况中,脱水井可随后被用作生产井(以及在一些情况中用作加热井)。因此,脱水井可以被放置和/或设计以便这种井可随后被用作生产井和/或加热井。加热井可以被放置和/或设计以便这种井可随后被用作生产井和/或脱水井。生产井可以被放置和/或设计以便这种井可随后被用作脱水井和/或加热井。类似地,注入井可以是最初被用作其它目的(例如加热、生产、脱水、监控等)的井,并且注入井可随后被用于其它目的。类似地,监控井可以是最初用作其它目的(例如加热、生产、脱水、注入等)的井。最后,监控井可随后被用于其它目的,例如水生产。
[0132]不同井的井筒可以相对靠近地定位,分开10英尺至高达300英尺。可选地,井筒可以间隔30至200英尺或者50至100英尺。典型地,井筒也在浅的深度处完成,总深度200至5,000英尺。可选地,井筒可以在从1,000至4,000英尺或者1,500至3,500英尺的深度处完成。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目标为原位干馏的油页岩地层处于地表下200英尺以上的深度处。在可选实施方式中,目标为原位干馏的油页岩地层处于地表下500、1,000或1,500英尺以上的深度处。在可选实施方式中,目标为原位干馏的油页岩地层处于地表下200与5,000英尺之间的深度处,可选地在1,000与4,000英尺之间,在1,200与3,700英尺之间或者1,500与3,500英尺之间。
[0133]期望的是以预先计划的布井方式为油页岩油田安排不同的井。例如,加热井可以以各种布井方式安排,包括但不限于三角形、正方形、六边形和其它多边形。该布井方式可以包括规则的多边形以促进均匀的加热穿过放置了加热井的至少部分地层。该布井方式还可以是行列驱井网。行列驱井网一般包括第一加热井线性阵列、第二加热井线性阵列,以及位于第一和第二加热井线性阵列之间的生产井或者生产井线性阵列。在加热井之间散布的典型是一个或多个生产井。注入井同样可以被布置在重复性布井方式的单元内,其可类似于或不同于加热井所用的布井方式。
[0134]减少井数目的一个方法是使用单个井,既作为加热井又作为生产井。通过使用单一井用于连续目的来降低井的数目可以降低项目成本。一个或多个监控井可以被布置在油田中选择的位置上。监控井可以被配置有一个或多个测量井筒中温度、压力和/或流体特性的装置。在一些情况中,加热井还可以作为监控井,或者另外用仪器装备。
[0135]减少加热井数目的另一方法是采用井网。可以使用与生产井等距离间隔的加热井的规则井网。该井网可以形成等边三角形排列、六边形排列或其它排列井网。加热井的排列可以被这样放置,从而每个加热井之间的距离小于约70英尺(21米)。一部分地层可以用加热井加热,所述加热井基本上与烃地层的边界平行地放置。
[0136]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加热井的排列可以被这样放置,使得每个加热井之间的距离可以小于约100英尺、或50英尺、或30英尺。无论加热井的排列或之间的距离如何,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富含有机物岩层内放置的加热井与生产井之间的比例可大于约5、8、10、20或更多。
[013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单个生产井被至多一层加热井环绕。这可包括排列诸如5点、7点或9点阵列,其中生产和加热井交互成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两层加热井可以环绕生产井,但是其中加热井是错列的,以便存在无障碍通道用于远离另外的加热井的大部分流动。可以应用流动和储层模拟以评估原位产生的烃流体当它们从其原始地点迁移到生产井时的通道和温度历史。
[0138]图4提供例证性的使用一层以上加热井的加热井排列的平面图。该加热井排列的使用与从页岩油开发区400生产烃相关。在图4中,加热井排列使用第一层加热井410,其被第二层加热井420环绕。第一层410中的加热井以431被提及,而第一层420中的加热井以432被引用。
[0139]生产井440被显示在井层410和420中央。应当注意,相对于生产井440,井第二层420中的加热井432与井第一层410中的加热井431有所偏移。目的是为转化的烃提供这样的流动通道,其使加热井第一层410中的加热井附近的行程最小化。这又使得当烃从第二层井420流动到生产井440时从干酪根转化的烃的二次裂化最小化。
[0140]在图4的例证性排列中,第一层410和第二层420每个都限定5点布井。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其它布井,诸如3点或6点布井。在任何情况中,包括加热井第一层410在内的多个加热井431被置于生产井440周围,其中包括加热井第二层420在内的第二多个加热井432被置于第一层410周围。
[0141]两层中的加热井也可以被这样安排,使得通过加热从第二层420中的每个加热井432中产生的大部分烃能迁移到生产井440,而基本上不通过第一层410中的加热井431附近。两层410、420中的加热井431、432进一步可以被这样安排,使得通过加热从第二层420中的每个加热井432中产生的大部分烃能迁移到生产井440,而不通过基本上增加地层温度的区域。
[0142]减少加热井数目的另一种方法是采用井网,所述井网在特定方向上伸长,尤其在确定提供最有效热传导率的方向。热对流可以受不同因素影响,诸如层面和地层内的应力。例如,热对流可在与地层上最小水平主应力垂直的方向更有效。在一些情况中,热对流可在与最小水平主应力平行的方向更有效。
[0143]与页岩油田的开发相关,可期望的是,按照步骤130和135热通过地下的前进是均匀的。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尽管加热井和生产井规则安排,地下地层中地层烃的加热和热化不可能均匀进行。油页岩特性和地层结构的不均匀性可以使得某些局部区域更多产或更少产。而且,由于油页岩加热和熟化发生的地层压裂可能导致优选通道不均匀分布,并且由此增加了向某些生产井的流动以及减少了向其它生产井的流动。不均匀的流体熟化可能是不期望的条件,因为某些地下区域可能接受比所需更多的热能而其它区域接受得比期望的更少。这又导致采出液不均匀的流动和回收。采出油质量、总生产速率和/或最终的回收可能减少。
[0144]为了检测不均匀的流动条件,生产和加热井可以被安装有传感器。传感器可包括测量温度、压力、流速和/或组成信息的设备。来自这些传感器的数据可以简单的规则进行加工或者被输入进行详细的模拟,以进行如何调节加热和生产井以改进地下性能的决策。生产井性能可以通过控制井上的背压或节流进行调节。加热井性能也可以通过控制能量输入进行调节。传感器读数有时也可以指示需要修理、替换或废弃的井或井下设备的机械问题。
[014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利用来自两个或多个井的流速、组成、温度和/或压力数据作为计算机算法的输入以控制加热速率和/或生产速率。井内或井附近的未测量条件然后被评估并用于控制井。例如,原位压裂行为和干酪根熟化基于来自一组井的热、流动和组成数据进行评估。在另一实例中,井完整性基于压力数据、井温度数据以及估计的原位应力进行评价。在相关实施方式中,传感器的数目通过仅使一亚组井装备有设备并且使用结果内插、计算或估计未仪表化的井上的条件而得以减少。某些井可只具有有限的一组传感器(例如仅仅井口温度和压力)而其它井具有更大的一组传感器(例如井口温度和压力、井底温度和压力、生产组成、流速、电信号、套管应变等)。
[0146]如上所示,有多种将热施加到富含有机物岩层的方法。例如,一种方法可以包括置于井筒中或井筒外的电阻加热器。一种这样的方法涉及将电阻加热元件用在下套管井筒或裸眼井筒中。电阻加热涉及直接将电通过导电材料,从而电阻损耗使其加热导电材料。其它加热方法包括使用井下燃烧室、原位燃烧、射频(RF)电能或微波能量。仍然是其它的加热方法包括将热流体直接注入到油页岩地层中以直接将其加热。热流体可以进行或者可以不进行循环。
[0147]地层加热的一种方法涉及电阻器的使用,其中电流穿过电阻材料,所述电阻材料将以热分散电能。这种方法区别于电介质加热,在电介质加热中高频振荡电流在附近材料中感应出电流并且把它们加热。电加热器可包括绝缘导体、置于开孔中的细长元件和/或置于导管中的导体。公开了使用电阻加热器以原位生产油页岩的早期专利是美国专利号1,666,488。′488专利在1928年授予Crawshaw。自从1928年,已经提出了各种井下电加热器的设计。例证性的设计在美国专利号1,701,884、美国专利号3,376,403、美国利号4,626,665、美国专利号4,704,514和美国专利号6,023,554中介绍。
[0148]重油储层电加热方法应用的评述由R.Sierra和S.M.Farouq Ali在″Promising Progress in Field Application of Reservoir Electrical Heating Methods″,Society of Petroleum Engineers Paper 69709,2001中给出。该参考文献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0149]原位电阻加热器的某些在先设计利用了固体、连续加热元件(例如金属线或条)。然而,这样的元件可能缺少长期、高温应用如油页岩熟化所必需的坚韧性。随着地层加热和油页岩熟化,岩石发生显著的膨胀。这导致与地层交叉的井上的应力高。这些应力可导致井筒管和内部组件的弯曲和拉伸。在适当位置胶结(例如美国专利号4,886,118)或者填装(例如美国专利号2,732,195)加热元件可针对应力提供一些保护,但是一些应力仍可以被传播到加热元件。
[0150]作为可选方案,国际专利公布号WO2005/010320教导使用电导压裂加热油页岩。加热元件通过形成井筒以及然后水力压裂井筒周围的油页岩地层而构造。压裂中填充有形成加热元件的电导材料。煅烧石油焦炭是示例性的合适的传导材料。优选地,压裂在从水平井筒延伸的垂直方向上产生。电可以通过传导性压裂从每个井的根部被传导到每个井的趾部。电流可以通过与靠近趾部的一个或多个垂直压裂相交叉的、用于提供相反电极的另外水平井形成。该WO 2005/010320方法产生“原位烘炉”,所述原位烘炉通过施加电热而人工熟化油页岩。热传导加热油页岩至超过300℃的转化温度,其引起人工熟化。
[0151]国际专利申请WO2005/010320描述使用颗粒导电材料在水力压裂内作为主要加热元件。同样,美国专利号3,137,347描述使用导电颗粒材料纵向连接地下电极以原位加热油页岩。在‘347专利中,加热颗粒材料,其所述的目的为使油页岩本身变为导电的。
[0152]‘347专利展望颗粒材料为最初热源,直到油页岩被加热。在某些方面,油页岩本身被认为变成导电的。由于电流通过油页岩材料本身导致的热传导进入周围地层,引起热解和产生烃流体,以进行生产。
[0153]本公开内容对颗粒材料作为电阻井下加热器的一部分的应用提供重要的改进。通过使用颗粒材料,加热井将较不容易由于应力和弯曲而被损坏。在这方面,颗粒块可以根据需要容易地改变形状。此外,加热井的建造可更简单和便宜。因此,本文提供将热施加到地下地层的方法,其中导电颗粒材料在井筒内导电部件之间或甚至在井筒之间提供导电通路。在本实施方式中,颗粒材料本身产生足以将固体烃转化和继续转化为烃流体的电阻热。
[0154]提供使用电阻加热器加热地下地层的改进方法。本文描述的方法在提高页岩油的回收方面具有多利裨益。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方法包括在位于地下地层内的井筒中提供导电第一部件,并在该井筒中也提供导电第二部件。该方法也包括在井筒内提供导电颗粒材料。该颗粒材料的体电阻大于导电第一部件的电阻,并且大于导电第二部件的电阻。
[0155]定位所述颗粒材料以在导电第一部件和导电第二部件之间提供电连接。形成通过导电第一部件、颗粒材料和导电第二部件的电流,以致引起电流流动。这产生电阻热,其又将热传递至地下地层的至少一部分。
[0156]地下地层是富含有机物岩层。在一个方面中,地下地层包含重烃。在一个方面中,地下地层包含固体烃。优选地,地下地层是油页岩地层。该方法可包括进一步施加电压以引起油页岩地层中的固体烃热解为烃流体的步骤。
[0157]导电部件的电阻可以改变。无论如何,大部分生成的热从颗粒材料散发。在一个方面中,至少75%的热经由电流流动通过颗粒材料的电阻产生。
[0158]不需要将颗粒材料与导电部件直接接触,尽管优选地,将颗粒材料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都接触。在许多实施方式中,在颗粒材料内没有大量的流体流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颗粒材料内没有大量的烃流体流动,而电流通过颗粒材料而形成。在一个方面,烃流体的达西流动(Darcy flow)基本不通过颗粒材料和进入井筒而发生,而电流通过颗粒材料而形成。
[0159]描述了使用颗粒材料的加热井排列(布置,arrangement)的各种实施方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通过颗粒材料的电流主要是纵向的,而在其它中,通过颗粒材料的电流主要是径向的。径向流动实施方式相比于纵向流动实施方式,其原位大块颗粒材料的期望电阻率基本上更大。在任一排列中,来自颗粒材料的电阻热热传导入周围地下地层,并使其温热,这引起热解。
[0160]通过传输交流电,电压可以通过井筒。可选地,通过传输直流电,电压可以形成。在一个方面,电压介于大约200和3,000伏之间。可选地,电压介于大约400和2,000伏之间。作为另外的步骤,该方法也可包括检测导电第一部件、颗粒材料和导电第二部件形成的电路的电导率。
[0161]导电第一部件可包含井管(well pipe)。井管可以是,例如,套管、管件或它们的组合。在该排列中,导电第二部件可任选地被置于所述井管内。在一个方面,导电第二部件悬挂在周围井管内。一个重物可被放置在靠近导电第二部件底部的位置,以便保持导电第二部件处于拉伸状态。
[0162]在一个方面中,在井筒中提供导电第一部件的步骤包括在井筒中移动井管柱至第一深度,从而井管柱作为导电第一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在井筒中提供导电第二部件的步骤包括在井管柱内移动第二导电柱至低于第一深度的第二深度。从而第二导电柱作为导电第二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在井筒中提供导电颗粒材料的步骤则包括将颗粒材料置于第一深度以下的第二导电柱周围。
[0163]井筒可以在第一深度以下无套管。在这种情况中,颗粒材料位于第二导电柱和周围地下地层之间限定的环形区域内。可选地,井筒可在第一深度以下,用不导电套管下套管。在任一情况中,优选地,表面套管不导电,以增加安全性。这可以以几种方式实现,例如靠近表面的电流通过绝缘线。
[0164]在一个方面中,井管柱包含上部分和下部分。这些部分的每一部分是导电的。不导电的中间部分被提供在上部分和下部分之间。在该排列中,导电第一部件可进一步包括导电电线或电缆,以在第一部件的下部分和表面的电源之间提供电连通。
[0165]在另一方面中,在井筒中提供导电第一部件的步骤包括将导电第三导电部件电连接到井管柱。因此,井管柱和第三部件作为第一部件的至少一部分。第三部件可置于至少一部分的颗粒材料的周围。第三部件可在井管柱和颗粒材料之间电连接。可选地,第三部件可被电连接到井管柱,同时井管柱被电连接到颗粒材料。
[0166]在一个方面中,第二深度靠近地下地层的底部。第二导电柱从至少第一深度到第三深度用电绝缘材料绝缘。第三深度介于第一深度和第二深度之间,以便第二导电柱的至少下部分保持未绝缘。然后,形成电流的步骤包括在井管柱和第二导电柱的下部分之间形成电流。这样,施加电流通过颗粒材料,以便通过在颗粒材料内产生热来电阻加热地下地层。
[0167]形成电流的步骤可包括对第一部件施加正电压,和对第二部件施加负电压。这样电压从井管柱通过颗粒材料施加到第二导电柱。可选地,施加电压的步骤可包括对第二部件施加正电压,和对第一部件施加负电压。这样电压从第二导电柱通过颗粒材料施加到井管柱。
[0168]在另一方面中,第一深度和第二深度都靠近地下地层的底部。然后,环形区域通过井管柱和第二导电柱限定。形成电流的步骤于是将包括径向施加电压通过颗粒材料,以便通过颗粒材料内热的产生电阻加热地下地层。优选地,第一深度靠近地层的最浅深度,颗粒材料在环形区域内是连续的。
[0169]在本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地下地层包含两个分离的油页岩区域。将导电颗粒材料置于邻近两个分离的油页岩区域的每一个的环形区域内。颗粒材料在环形区域内可以通过基本上电绝缘的材料块(slugs)分开。该基本上电绝缘的材料可以是绝缘颗粒材料。在一个方面,绝缘颗粒材料块包括石英砂、陶瓷颗粒、粘土颗粒和砂砾的至少一种。
[0170]本文提供加热地下地层的另外的方法。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方法包括形成至地下地层的井筒,然后用导电颗粒材料填充井筒的至少一部分,以作为电阻加热元件。该方法也包括将电通过颗粒材料,以便产生电阻热,然后继续将电通过颗粒材料。这样,产生另外的电阻热,以便引起地下地层中的至少一些固体烃热解为烃流体。在一个方面中,该固体烃包括干酪根或油页岩。
[0171]颗粒材料可由多种材料制造。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颗粒材料由至少50wt.%的煅烧焦碳组成。
[0172]某些导电硬件可被安装到井筒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将导电套管柱置于靠近井筒的底部的位置,并且也移动长导电元件进入井筒和套管柱内。这用来沿着地下地层在导电套管柱和长导电元件之间形成环形区域。将导电颗粒材料置于环形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内。优选地,长导电元件包含金属杆或金属线。优选地,使用不导电的定中心器,使长的导电元件在套管的中心。在该实施方式中,使电通过颗粒材料的步骤包括使电流通过套管、通过颗粒材料并通过套管内的导电元件。这产生纵向电阻加热。
[0173]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包括移动导电套管柱进入井筒至第一深度,并移动长导电元件进入井筒和在导电套管柱内至下面的第二深度。这里,长导电元件从大约井筒中第一深度到靠近井筒底部的第二深度是绝缘的,但是在靠近井筒的底部处留有暴露部分。在该实施方式中,使电通过导电颗粒材料的步骤包括使电流径向地通过套管柱、通过颗粒材料并通过长导电元件的暴露部分,以便在颗粒材料内产生电阻热。
[0174]在上述方法的每一个中,导电颗粒材料可以是两种或多种组分颗粒材料的混合物,其中每一种具有不同的电导率。这允许操作员调节混合物的体电阻。在一个方面中,一种或多种组分粒化材料包括基本上绝缘的材料。这样的绝缘材料的实例包括陶瓷颗粒、粘土颗粒、砂砾、石英砂或其组合。在另一方面中,一种或多种组分粒化材料包括高度导电的材料。这样的高度导电材料的实例包括钢丸、金属合金颗粒、金属锉屑或其组合。在又一方面中,导电颗粒材料可与在其置于井筒中后固结的粘合剂混合。粘合剂的实例是水泥。
[0175]在上述方法的每一个中,导电颗粒材料可包含在较不导电颗粒材料块之间散布的一种或多种高度导电颗粒材料块。这样,仅小部分容纳较不导电颗粒材料的井筒被充分地加热。在相反的实施方式中,导电颗粒材料包含在更导电颗粒材料块之间散布的一种或多种高度绝缘颗粒材料块。这样,仅小部分容纳更导电颗粒材料的井筒被充分地加热。
[0176]在本文方法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方法包括移动导电套管柱进入井筒至第一深度,然后在第二深度处水平地完成井筒。该井筒作为第一井筒。该方法也包括完成具有导电套管柱的第二井筒,其中第二井筒在靠近第二深度处与第一井筒相交。该方法也包括在第一井筒、第二井筒或两者中提供导电颗粒材料,以在第二井筒中的套管柱和第一井筒中的颗粒材料之间提供电连通。在该实施方式中,使电通过颗粒材料的步骤包括引导电流通过第一和第二井筒中的套管柱,并进一步通过颗粒材料,以产生电阻热。该电阻热仍然主要地从颗粒材料产生。
[0177]在上述方法的每一个中,导电颗粒材料可以以多种方式放入井筒或多个井筒中。在一个方面中,颗粒材料作为浆泵入井筒。在另一方面中,颗粒材料与第二材料混合,以改善干燥流动性。这样的第二材料的实例是石英粉。在另一方面中,颗粒材料通过盘绕的管路放入井筒。
[0178]本文提供使用电阻加热器加热地下地层的又一方法。地下地层包括油页岩区域、煤或焦油砂的至少一种。在该实施方式中,方法包括在地面下形成并进入地下地层的井筒;移动套管柱进入该井筒;在套管柱内移动长的、导电导体元件;在靠近井筒的底部处在导体元件和周围套管柱之间注入导电颗粒材料;和在套管柱和导体元件间施加电压,以便电阻加热地下地层。可以通过输送交流电或直流电施加电压。在一个方面中,通过输送三相交流电施加电压。该方法可进一步包括检测套管柱和导体元件形成的电路的电导率的步骤。
[0179]上述方法中的井筒优选地是基本垂直的。在这种情况中,导电导体元件悬挂在周围套管柱内。增重装置可被置于靠近导体元件底部的位置,以在该导体元件移动进入井筒后,给其提供张力。该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在导体元件和周围套管柱之间安置不导电定中心器。优选地,该定中心器大小适合与周围套管柱的内径摩擦啮合,同时准许在套管柱和导体元件之间进行相对的纵向移动。安置不导电定中心器的步骤通过将该定中心器附着到导体元件来进行。导体元件可以是金属杆。可选地,导体元件可以是金属条、管或管材之一。仍然可选地,导体元件可以是线,例如长线、编织线或电缆。
[0180]在一个方面中,施加的电压介于220伏和4,000伏之间。在另一方面中,施加的电压介于1,000和3,000伏之间。
[0181]本文也提供电阻加热器。在一个方面中,电阻加热器包括从地面形成并进入地下地层的井筒。优选地,地下地层是油页岩区域。套管柱被置于井筒内。另外,长的、导电导体元件置于套管柱内。导体元件可以是金属杆。可选地,导体元件可以是金属条、管或管材之一。仍然可选地,导体元件可以是线,例如长线、编织线或电缆。
[0182]电阻加热器也包括导电颗粒材料。颗粒材料置于井筒的底部处的套管柱内,并且沿地下地层的深度放置。颗粒材料在套管柱和导体元件之间提供电连接。
[0183]电阻加热器也可包括多个不导电定中心器。该定中心器位于导体元件和周围套管柱之间。定中心器准许在套管柱和导体元件之间进行相对的纵向移动。同时,该定中心器优选地大小适合滑动啮合周围套管柱的内径。
[0184]在一个方面中,井筒是基本上垂直的。在该实施方式中,导体元件自由地悬挂在周围套管柱内。增重装置可置于靠近导体元件底部的位置,以便给导体元件施加张力。
[0185]为了防止烃流体和可能的腐蚀性气体进入井筒,任选地井筒可对地层天然气密封。在一个方面中,井筒用惰性气体例如氮气充压。在一个方面中,压力最小为50psia。
[0186]本文提供加热地下地层的又一方法。在一个方面中,该方法包括形成至地下地层的井筒;移动导电套管柱进入该井筒;在套管柱内移动导电柱进入井筒,并移动至地下地层;用导电颗粒材料填充井筒的至少一部分,以在套管柱和导电柱之间提供电连接,并作为电阻加热元件;和使电通过颗粒材料,以便产生电阻热。优选地,地下地层包含固体烃例如干酪根或油页岩。
[0187]在一方面,套管柱在地下地层的深度处完成。在这种情况中,颗粒材料被置于导电柱和周围套管柱之间限定的环形区域内,这样电阻率径向地产生。
[0188]在另一方面中,套管柱在地下地层上的第一深度处完成,在地下地层处留下裸眼。导电柱从大约井筒中第一深度至靠近井筒底部的第二深度是绝缘的,但是在靠近井筒的底部处留有暴露部分。颗粒材料基本上被置于在导电柱和周围裸眼之间限定的环形区域内,这样电阻率纵向产生。
[0189]在又一方面,套管柱在地下地层的深度处完成。套管柱包括至期望被处理的地下地层的最浅深度处的第一导电部分。该套管柱可任选地具有第二不导电部分,所述第二不导电部分向下延伸通过地下地层。导电柱从大约井筒中第一深度至地下地层是绝缘的,但是在靠近井筒的底部处留有暴露部分。颗粒材料基本上被置于在导电柱和周围裸眼之间限定的环形区域内,或可选地套管的不导电部分内,这样电阻率纵向产生。
[0190]本文提供加热地下地层的另一方法。在一个方面中,该方法包括基本上垂直的并在地下地层中完成的第一井筒;在地下地层内形成具有与第一井筒相交的偏斜部分的第二井筒;在第一井筒和第二井筒内插入加热元件;和启动加热元件以产生热进入地下地层。第二井筒的偏斜部分可基本上是水平的。
[0191]加热元件是包含导电颗粒材料的电加热器。使用颗粒材料,在第一和第二井筒之间的相交处建立电连通。启动加热元件的步骤包括使电流通过颗粒材料,以提供电阻热给周围地下地层。
[0192]将加热元件插入第一井筒的步骤可包括移动盘绕管路进入第一井筒,和任选地进入第二井筒,并将颗粒材料泵入至少第一井筒。可选地,将加热元件插入第二井筒的步骤包括移动盘绕管路进入第二井筒,和任选地进入第一井筒,并将颗粒材料泵入至少第二井筒。在一个方面中,将颗粒材料作为浆泵入井筒。可选地,颗粒材料与第二种材料混合,以改善干燥流动性。一个实例是石英粉。
[0193]上述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在地下地层内形成基本上垂直并且与第二井筒相交的第三井筒。然后,将加热元件插入第三井筒。
[0194]在另一实施方式中,钻两个或三个井,使它们井下相通。目标地层中的井间隔开大约10至120英尺,优选地间隔开20至80英尺。颗粒材料被置于井中,并经由导电部件连接至表面。导电部件可以是套管、杆、线或组合。在三个井的情况中,优选使用三相电。在两个井的情况中,可使用直流电或交流电,尽管优选交流电。颗粒材料作为系统中主要的热源,并通过电阻产生热。
[0195]本文也提供产生烃流体的方法。该方法可包括使用电阻加热器原位加热富含有机物岩层,并且然后从富含有机物岩层产生烃流体。在这些方法中,烃流体至少部分地作为位于富含有机物岩层内的地层烃的热解的结果产生。
[019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电阻加热器通过在井筒中提供导电第一和第二部件形成。第一部件的下端在第一深度处终止,所述第一深度至少部分位于地下地层内。第一部件在第一深度上方是绝缘的。第二部件的下端在比第一深度低的第二深度处终止。第二部件在第二深度上方是绝缘的。
[0197]电阻加热器也可通过在井筒中提供导电颗粒材料形成。定位颗粒材料以在第一部件下端和第二部件下端之间提供电连通。形成电流通过第一部件、颗粒材料和第二部件,以便从颗粒材料生成热。生成热的至少一部分通过热传导传递入周围地下地层。
[0198]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使电通过导电颗粒材料以在颗粒材料内产生电阻热。这里,将颗粒材料定位于至少两个相邻的井筒之间和内部,所述井筒至少部分在地下地层内完成。颗粒材料在井筒之间提供电连通,以便大部分电阻热在颗粒材料内产生。颗粒材料的体电阻大于井筒的电阻。然后,该方法包括通过热传导将至少一部分电阻热传递入地下地层,以便原位热解至少一些固体地层烃,以形成烃流体。
[0199]图29提供示出可以与本发明的一个方法2900联合进行的某些步骤的流程图。该方法2900涉及加热地下地层。在图29的说明性实施方式中,方法2900包括形成至地下地层的井筒的步骤。该步骤在方框2910中示出。该步骤2910没有限定井筒形成方式或井筒深度。此外,步骤2910不限定地下地层位置或类型。然而,优选地,地层包括固体烃例如干酪根。
[0200]说明性方法2900也包括用导电颗粒材料填充井筒的至少一部分。该步骤在方框2920中示出。颗粒材料作为电阻加热元件。该步骤2920不限定颗粒材料的类型,只要其电阻率响应于承载电流足够加热周围地层。
[0201]说明性方法2900也包括使电通过颗粒材料,以便产生电阻热。该步骤在方框2930中示出。该步骤2930不限定电通过的方式或输送电的井下硬件。在一个方面中,对置于井下的套管柱施加电压。进一步施加该电压通过导电颗粒材料,并至导体元件,以便电阻加热地下地层。可通过输送交流电施加电压。可选地,可通过输送直流电施加电压。在一个方面中,提供三相交流电。
[0202]说明性方法2900可包括持续输送电通过导电颗粒材料以产生另外的电阻热的步骤。该步骤在方框2940中示出。该步骤2940可用于使地下地层中的至少一些固体烃热解为烃流体的目的。优选地,从电阻加热达到超过300℃,并且或许大于500℃的温度。
[0203]在一个方面中,对一个或多个邻近井筒,重复步骤2910到2940。这在方框2950中示出。优选地,多个加热井被用于加热扩大的地下地层的区域。加热井可以以线性阵列放置,或者可以以烃生产井布井方式排列。这样的布井方式的实例包括3-点、5-点和7-点布井方式。
[0204]为了实施说明性方法2900,使用加热井。可以使用多种加热井排列。这样的井考虑利用电阻加热器和相对低成本但是耐用的井设计。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这些设计可提供这样的加热井,其经受得住高温,而不产生与材料软化和蠕变相关的问题。在某些应用中,这样的井也可避免与井上高地质力学应力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是由于油页岩成熟和所形成的地层裂隙以及运动引起的热膨胀或地层下沉引起。
[0205]图30A是一个实施方式中说明性加热井300的横截面图。这里,完成从地面302,通过地下土壤304,并且到达目标地下地层308的井筒305。井筒305具有限定半径的壁306。井筒305作为裸眼在目标地层308的水平面上完成。优选地,地层308包含固体烃例如干酪根。
[0206]加热井300包括导电第一部件310。在说明性加热井300中,导电第一部件310是套管柱。套管柱310具有邻近地面302的顶端312和下端314。下端314在第一深度处结束。在下端314以下,井筒305作为裸眼完成。
[0207]套管柱310可由任何导电材料构造。在一个方面中,该材料是具有低电阻率的金属。例如,套管柱310可由具有低于大约0.00001(1×10-5)欧姆·米的电阻率的材料构造。
[0208]加热井300也包括导电第二部件320。在说明性加热井300中,导电第二部件320是实心杆。然而,导电第二部件320也可以是长的管状体。可选地,导电第二部件320可以是薄固体例如长线。该线可以是例如,实线、编织线或电缆。
[0209]实心杆(或其它导电部件)320具有邻近地面302的顶端322和下端324。下端324在井筒305内的第二深度处结束。该第二深度低于第一深度,并且延伸至井筒305的底部或延伸至井筒305的底部附近。优选地,导电第二部件320在靠近下端324处具有重物(没有示出),以便使第二部件320处于更大的拉伸状态。
[0210]实心杆320可由任何导电材料构造。在一个方面中,该材料是具有低电阻率的金属。例如,实心杆320可由具有低于大约0.00001(1×10-5)欧姆·米的电阻率的材料构造。
[0211]为了实践方法2900,在导电第一部件310和导电第二部件320之间提供电流。因此,使用电源330。电源330输送电流至导电第一部件310或导电第二部件320。导线332在电源330和实心杆320之间提供电连通,同时导线334在电源330和套管柱310之间提供电连通。第三导线336任选地接地。
[0212]在一个方面中,正极在导线334处安装,同时负极在导线332处安装。电流通过套管柱310向下流过井筒305,然后通过实心杆320向上流过井筒305。以这种方式,加热井300形成电路。可选地,该电路的极性可以被反向。
[0213]在套管柱310和实心杆320之间提供电连通形式是必需的。根据方法2900,使用导电颗粒材料340。将颗粒材料340置于实心杆320周围和套管柱310内的井筒305中。
[0214]适当的颗粒材料340可包括煅烧焦炭、石墨、金属氧化物或镀有薄金属层的陶瓷颗粒。颗粒材料340可以是空心的、实心的、多孔的、烧结的或凝聚的,只要材料340导电,并且提供通常高于套管柱310和实心杆320的原位电阻。颗粒材料可包括规则或不规则形状的颗粒。所述颗粒可以具有一定范围的大小,或者可被几何学上构造,以增加总的颗粒-与-颗粒的接触面积。这有助于提高电导率。优选地第二部件320的下端324被削尖,以便如果第二部件320热膨胀的话,帮助其向下移动通过颗粒材料。
[0215]原位颗粒材料340的电阻应该足够高,以便使用适度电压例如大约600到2400伏,可产生足够数量的热。在一个方面中,大块材料340的原位电阻率的量级为10-5到10-2欧姆·米。该值比大多数金属的电阻率高几个数量级,并且特意高于导电第一部件310和导电第二部件320的电阻率。
[0216]应该注意,上面提供的电阻率范围是用于原位大块颗粒材料,而不是单个颗粒。单个颗粒的电阻率必然小于大块值的电阻率,这是由于在颗粒之间的有限接触面积引起的附加电阻。
[0217]图30B提供描绘大块颗粒金属的原位电阻率对需要的加热长度——以便大块颗粒材料经受2,000w/m的能量耗散(例如“线损”)——的曲线图。计算在三个不同的电压水平下进行:线360描绘500伏下导电长度对原位电阻率;线370描绘1,000伏下导电长度对原位电阻率;和线380描绘2,000伏下导电长度对原位电阻率。
[0218]加热的大块材料的长度以米计量,而颗粒材料的电阻率以欧姆·米计量。该计算假设电纵向流过颗粒材料。所述颗粒材料以管形压实,其内径为0.10米(大约4英寸)。
[0219]应该注意,在图中,电阻率根据施加通过颗粒材料的电压而变化。沿每一电压线360、370、380,需要的电阻率随加热材料的长度减少。例如,对于代表1,000伏电能的线370,100米时电阻率为大约3.9×10-4欧姆·米,而400米时电阻率下降到大约2.5×10-5欧姆·米。然而,当电压增加时,需要的总电阻率增加。因此,对于代表2,000伏电能的线380,100米时电阻率为大约1.6×10-3欧姆·米,而400米时电阻率下降到大约9.8×10-5欧姆·米。这表明颗粒材料的电阻率必须适合于加热长度,并必须被提供电压,以达到需要的热耗散。
[0220]回到图30A,颗粒材料340可以与更大或更小电导率的材料混合,以调节体电阻率。具有更大电导率的材料可包括金属锉屑或散粒。具有更小电导率的材料可包括石英砂、陶瓷颗粒、粘土、砂砾或水泥。为了达到可重复的和均一的性能,这样的颗粒材料340混合物可进一步与另一材料混合,以帮助干燥流动性。一个实例是石英粉。
[0221]颗粒材料340可通过下列方法放入井筒305中:将干燥颗粒材料倒入;将颗粒材料通过可移动的和可拆卸的管路(例如盘绕管路)吹入;或将颗粒材料调成浆。用液体将材料调成浆不是优选的方法,因为如果加热井300被加热超过该液体沸点,那么该液体需要被除去。此外,加热井300以蒸发该液体可能导致在颗粒材料340中形成空隙空间,并且干扰电性质。无论什么方法被用于将颗粒材料放入井筒305,使套管310、实心杆320或两者往复移动可以帮助沉淀和压紧颗粒材料340。另外,大量基本上不导电颗粒材料(没有示出)可被置于待被加热的颗粒材料340之上,以便为压实提供重量。
[0222]期望防止在加热井300中短路。为了抑制短路,在导电第二部件320周围提供绝缘涂层326。绝缘涂层326可以是陶瓷涂层、水泥涂层或其它保护性和不导电材料。绝缘涂层326延伸通过大多数目标地层308,但是导电第二部件320的下部分324保持暴露。
[0223]在图30A的说明性加热井300中,绝缘涂层326从表面302延伸到目标地层308周围。然而,绝缘涂层326可任选地在仅仅高于目标地层308的位置开始。在那种情况中,不导电定中心器(没有示出)将优选地沿实心杆320使用,以防止与周围套管310接触。
[0224]从图30A可见,井筒305用金属套管310完成,所述金属套管310向下延伸至期望被加热的地层308的最浅深度。在该深度以下,井筒305保持未下套管。可选地,可以在待被加热的最浅深度以下,使用不导电套管(没有示出)。从电源330到金属套管310进行电连接334。
[0225]将带有或不带有绝缘的导电杆或导线320放入井筒305,并且在一个方面将其向下进至期望被加热的最深深度。导电杆320在靠近底部处暴露。在表面302,对杆320进行第二电连接332。适当的导电颗粒材料340在井筒305中压实,并且用作“加热元件”。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不需加热或需要最小加热的区域中,导电颗粒材料340散布在高度导电颗粒材料块中。
[0226]运转中,启动电源330。将电压施加于套管柱310、通过导电颗粒材料340并上行到实心杆320。应该理解,通过改变电源330的极性,电流可以以相反方向流动。可选地,可以使用交流电。供应的功率的量可以为大约每米加热长度500到4,000瓦,或可选地,每米1,000到3,000瓦。
[0227]操作加热井300的过程引起热在颗粒材料内产生。该热被热传导入周围地层308。这又热解固体烃为烃流体。为了防止烃流体和可能的腐蚀性气体进入井筒305,任选地井筒305可在底部对地层天然气密封。在一个方面中,井筒305用惰性气体例如氮气充压。压力优选至少50psia。
[0228]存在形成用于电阻加热地下地层的加热井的其它方式。图31A是可选实施方式中的加热井3100的横截面图。这里,井筒3105是穿过目标地下地层3108完成的。井筒3105具有限定半径的壁3106。井筒3105被下套管向下通过地层3108。优选地,地层3108包含固体烃例如干酪根。
[0229]井筒排列3100与图30A中井筒排列300不同。在这个方面中,井筒排列300使用纵向电流动。电向下传播通过颗粒材料340,直到其到达导电部件320的未绝缘的下部分324。然而,在井筒排列3100中,电在导电第二部件3120和周围导电第一部件3110之间流动。因此,电径向而不是纵向流动通过颗粒材料。
[0230]加热井3100包括导电第一部件3110。在说明性加热井3100中,导电第一部件3110也是套管柱。套管柱3110具有邻近地面3102的顶端3112和下端3114。下端3114在第一深度处完成,所述第一深度靠近井筒3105的底部。
[0231]导电第一部件3110也可由任何导电材料构造。在一个方面中,该材料是具有低电阻率的金属。例如,构成导电第一部件3110的导电材料的电阻率可低于大约0.00001(1×10-5)欧姆·米。
[0232]加热井3100也包括导电第二部件3120。在说明性加热井3100中,导电第二部件3120是实心杆。然而,导电第二部件3120也可以是长线或管状体,例如金属管柱。实心杆3120具有邻近地面3102的顶端3122和下端3124。下端3124也在靠近井筒3105的底部处结束。
[0233]实心杆3120可由任何导电材料构造。在一个方面中,该材料是具有低电阻率的金属。例如,构成实心杆3110的材料的电阻率可低于大约0.00001欧姆·米(1×10-5)。
[0234]为了使用加热井3100实践方法2900,期望提供至井筒3105的电流。因此,使用电源3130。电源3130输送电流至导电第一部件3110或导电第二部件3120。导线3132在电源3130和实心杆3120之间提供电连通,同时导线3134在电源3130和套管柱3110之间提供电连通。第三导线3136任选地接地。
[0235]在一个方面中,正极在导线3134处安装,并且负极在导线3132处安装。电流通过套管柱3110流下井筒3105,径向通过颗粒材料3140,然后通过实心杆3120流上井筒3105。在该排列中,实心杆3120在需要产生热的区域中不是绝缘的。
[0236]在套管柱3110和实心杆3120之间提供电连通形式也是必需的,以便完成电路。根据方法2900,使用导电颗粒材料3140。将颗粒材料3140置于实心杆3120周围和套管柱3110内的井筒3105中。
[0237]总之,电流通过颗粒材料3140的电阻大于导电第一部件3110和导电第二部件3120的电阻。这样,颗粒材料3140贡献来自加热井3100的大部分电阻加热。在一个方面中,颗粒材料3140贡献至少75%的电阻加热。在一个方面中,原位大块颗粒材料3140的电阻率的量级为100到10,000欧姆·米。适当的颗粒材料3140可包括煅烧焦炭、石墨、金属氧化物或镀有薄金属层的陶瓷颗粒。
[0238]图31B提供描绘颗粒加热元件的必需原位电阻对其长度的图。加热的大块材料的长度以米计量,而颗粒加热元件的电阻以欧姆计量。
[0239]该计算假设大块材料为管形,其内径为2.5cm(大约1英寸)和外径为10cm(大约4英寸)。该计算也假设大块颗粒材料经受2,000w/m的能量耗散。应该注意,必需电阻根据施加通过颗粒材料的电压而变化。不同电压水平的三条线被描绘:线3160描绘500伏下原位电阻对导电长度;线3170描绘1,000伏下原位电阻对导电长度;和线3180描绘2,000伏下原位电阻对导电长度。
[0240]在每一情况3160、3170、3180中,必需电阻随加热材料的长度减少,并且随着供应电压而增加。这再一次表明需要根据加热长度和供应电压调整颗粒材料性质。
[0241]回到图31A,颗粒材料3140可以与更大或更小电导率的材料混合,以调节总电阻率。换句话说,颗粒材料3140可包含两种或多种组分颗粒材料的混合物,其中每一种材料具有不同的电导率,以便调节混合物的体电阻率。具有更大电导率的材料可包括金属锉屑、金属球或其组合。具有更小电导率的材料可包括石英砂、陶瓷颗粒、粘土颗粒、砂砾或颗粒水泥。为了达到可重复的和均一的性能,这样的颗粒材料3140可进一步与另一材料例如石英粉混合,以帮助干燥流动性。
[0242]在一个方面中,颗粒材料可以与粘合剂混合。设计粘合剂以在颗粒材料置于井筒中后固结。粘合剂可以是例如水泥。
[0243]在另一方面中,颗粒材料3140可包含在较不导电材料块之间散布的一种或多种高度导电颗粒材料块。这样,仅小部分容纳该较不导电颗粒材料的井筒3105被充分地加热。可选地,颗粒材料3140可包含在更导电材料块之间散布的一种或多种高度阻抗材料块。这样,仅小部分容纳更导电颗粒材料的井筒3105被充分地加热。
[0244]图31A的井3100表明分层应用颗粒材料3140,以便减少或甚至避免某些区域的加热。在说明性加热井3100中,具有很小或不具有电导率的材料在3142处示出。该不导电层3142可以是例如,石英砂、陶瓷颗粒、粘土或砂砾。不导电层3142被置于靠近周围地层3107的位置,地层3107被置于目标地层3108之间或内部。这样,电阻热被主要施加到目标地层3108,但是没有一点施加到中间地层3107。
[0245]颗粒材料3140可通过下列方法放入井筒3105中:将干燥颗粒材料倒入;将颗粒材料通过可移动的和可拆卸的管路(例如盘绕管路)吹入;或将颗粒材料调成浆。无论什么方法被用于将颗粒材料放入井中,使套管3110、实心杆3120或两者往复移动可以帮助沉淀和压紧颗粒材料3140。另外,大量不导电颗粒材料(没有示出)可被置于待被加热的颗粒材料3140之上,以便为压实提供重量。
[0246]同样期望防止在加热井3100中短路。为了抑制短路,可以在导电第二部件3120周围提供定中心器3126。定中心器3126可以由不导电材料例如陶瓷、砖块或基本不导电的水泥构造。定中心器3126防止电流过早通过套管柱3110和导电杆3120之间。可选地,或另外地,导电第二部件3120下至至少被加热的地层3108的水平面可以是绝缘的,如图31A所示。可选地,导电第二部件3120除了在其下端3124外可以完全绝缘。这样,电流可被促进向下到井筒3105的底部。
[0247]可以使用多种类型的定中心器3126。在一个方面中,每个定中心器包括两个或多个部分,所述部分绕实心杆(或其它导体元件)3120紧密地装配。在一个方面中,定中心器被间隔开2英尺或更多、间隔开10英尺或更多或间隔开50英尺或更多。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定中心器3126位于夹住导体元件的金属支架上,或位于沿导体元件3120放置的金属销或螺栓上。定中心器3126优选地允许在套管柱3110和实心杆(或其它导体元件)3120之间进行相对的纵向移动。同时,优选地,定中心器3126的大小适合滑动啮合周围套管柱3110的内径。
[0248]运转中,启动电源3130。将电压施加于导电第一部件3110、通过导电颗粒材料3140并上行到导电第二部件3120。应该理解,通过改变电源3130的极性,电流可以以相反方向流动。也可以理解,可以使用交流电。
[0249]再次注意,在加热井3100中,电流径向流动穿过颗粒材料3140。将颗粒材料3140放入具有导电套管3110(例如钢)和位于中心的导电杆或线3120的井3100中。在表面3102,对套管3110和杆3120进行电连接。然后,电径向传导通过套管3110至中心杆3120,或者反之。在不需加热或需要最小加热的区域中,导电颗粒材料3140也可被散布在高度绝缘颗粒材料块内。
[0250]操作加热井3100的过程引起热量热传导入周围地层3108。这又热解固体烃为烃流体。为了防止烃流体和可能的腐蚀性气体进入井筒3105,任选地井筒3105可在底部对地层天然气密封。在一个方面中,井筒3105用惰性气体例如氮气充压。在一个方面中,压力为至少50psia。
[0251]图32是又一可选实施方式中的加热井3200的横截面图,其可被用于进行方法2900。这里,形成从地面3202,通过地下土壤3204,并到达目标地下地层3208的井筒3205。井筒3205具有限定半径的壁3206。井筒3205作为裸眼在目标地层3208的水平面上完成。优选地,地层3208包含固体烃例如干酪根。
[0252]加热井3200被部分下套管。套管柱3210被示出从地面3202向下延伸。套管柱3210具有上端3212和下端3214。下端3214在目标地下地层3208顶部或之上的适当位置涂上水泥或装上保护物。
[0253]注意,在图32的加热井3200中,套管3210不用作导电部件。相反地,套管3210用作支撑周围地下土壤3204和隔离地下水含水层的传统功能。套管柱3210可由任何材料构造,并且可以使任何已知类型的套管。
[0254]加热井3200也包含一对导电部件3220、3240。导电第一部件3220具有基本在地面3202上的上端3222。导电第一部件3220也具有基本上延伸通过地下地层3208的下端3224。
[0255]在说明性加热井3200中,导电第一部件3220是实心杆。然而,导电第一部件3220可以是管状体、线或由导电材料构造的任何长部件。在一个方面中,该材料是具有高电阻率的金属。例如,构成导电第一部件3210的材料的电阻率可低于大约0.00001(1×10-5)欧姆·米。
[0256]加热井3200也包括导电第二部件3240。在说明性加热井3200中,导电第二部件3240也是实心杆。然而,导电第二部件3240也可以是长的管状体或线。线可以是例如编织线或电缆。实心杆(或其它导电部件)3240具有邻近地面3202的上端3122和下端3244。下端3244终止于套管3210的下端3214以下的位置,并且优选地终止于目标地下地层3208的顶部附近。
[0257]导电第二部件3240可由任何导电材料构造。在一个方面中,该材料是具有低电阻率的金属。例如,构成导电第二部件3240的材料的电阻率可低于大约0.00001(1×10-5)欧姆·米。
[0258]加热井排列3200也包含颗粒材料3250。颗粒材料在第一部件3220和第二部件3240之间提供电连通。颗粒材料3250被放入导电第一部件3220的下端3224附近的井筒3205中。将颗粒材料3250填充入井筒3205中,基本上通过地下地层3208的深度,并延伸到导电第二部件3240的下端3244的周围。然而,颗粒材料3250不接触套管3210的下端3214。
[0259]适当的颗粒材料3250可包括煅烧焦炭、石墨、金属氧化物或镀有薄金属层的陶瓷颗粒。颗粒材料3250可以是空心的、实心的、多孔的、烧结的或凝聚的,只要其导电,并且提供通常高于构成导电部件3220、3240的金属材料的原位电阻,这样大部分电阻加热在颗粒材料3250中产生。导电材料3250的电阻应该足够高,以便使用大约600到2400伏的适度电压可产生足够数量的热。在一个方面中,导电材料3250的电阻率的量级为10-5到10-2欧姆·米。
[0260]可以以与放入井筒300或3100的相同方式,将颗粒材料3250放入井筒3205。大量基本上不导电颗粒材料可被置于导电颗粒材料顶部,以便将其压实。
[0261]为了实践方法2900,在导电第一部件3220和导电第二部件3240之间提供电流。因此,使用电源3230。电源3230输送电流至导电第一部件3220或导电第二部件3240。导线3232在电源3230和导电第一部件3220之间提供电连通,同时导线3234在电源3230和导电第二部件3240之间提供电连通。
[0262]在一个方面中,正极在导线3234处安装,同时负极在导线3232处安装。电流通过导电第二部件3240流下井筒3205,然后通过导电第一部件3220流上井筒3205。
[0263]期望防止在加热井3200中短路。为了抑制短路,可以在导电第一部件3220周围提供绝缘涂层3226。相似地,可以在导电第二部件3240周围提供绝缘涂层3246。绝缘涂层3226、3246可以是陶瓷涂层、水泥涂层或其它保护性和不导电材料。绝缘涂层3226、3246分别沿导电部件3220、3240的长度延伸,但是下部部分3224、3244保持暴露。
[0264]运转中,启动电源3230。将电压施加于导电第二部件3240、通过导电颗粒材料3250并上行到导电第一部件3220。应该理解,通过改变电源3230的极性,电流可以以相反方向流动。可选地,可以使用交流电。供应的功率的量可以为大约每米加热长度500到4,000瓦。更优选地,供应的功率的量可以为大约每米1,000到3,000瓦。
[0265]操作加热井3200的过程引起热量热传导入周围地层3208。这又热解固体烃为烃流体。为了防止烃流体和可能的腐蚀性气体进入井筒3205,任选地井筒3205可在底部对地层天然气密封。
[0266]仍然存在形成用于电阻加热地下地层的加热井的其它方式。图33是可选实施方式中的加热井3300的横截面图。这里,井筒3305是穿过目标地下地层3308完成的。井筒3305被下套管向下通过地层3308。
[0267]加热井3300包括导电第一部件3310。在说明性加热井3300中,导电第一部件3310也是套管柱。套管柱3310具有邻近地面3302的顶端3312和下端3314。下端3314在第一深度处结束,所述第一深度靠近井筒3305的底部。
[0268]套管柱3310也可由任何导电材料构造。在一个方面中,该材料是具有低电阻率的金属。例如,构成套管柱3310的材料的电阻率可低于大约0.00001(1×10-5)欧姆·米。
[0269]加热井3300也包括导电第二部件3320。在说明性加热井3300中,导电第二部件3320是实心杆。然而,导电第二部件3320可以是伸长线或管状体,例如管柱。导电第二部件3320具有邻近地面3302的顶端3322和下端3324。下端3324也在靠近井筒3305的底部处结束。
[0270]导电第二部件3320可由任何导电材料构造。在一个方面中,该材料是具有低电阻率的金属。例如,实心杆3310的电阻率可低于大约0.00001(1×10-5)欧姆·米。
[0271]为了实践方法2900,提供至井筒3305的电流。因此,使用电源3330。电源3330输送电流至导电第一部件3310或导电第二部件3320。导线3332在电源3330和导电第二部件3320之间提供电连通,同时导线3334在电源3330和套管柱3310之间提供电连通。
[0272]在一个方面中,正极在导线3334处安装,并且负极在导线3332处安装。电流通过套管柱3310流下井筒3305,然后通过导电第二部件3320流上井筒3305。在该排列中,导电第二部件3320不是绝缘的。
[0273]在套管柱3310和导电第二部件3320之间提供电连通形式也是必需的,以便完成电路。根据方法2900,使用导电颗粒材料3340。将颗粒材料3340置于导电第二部件3320周围和套管柱3310内的井筒3305中。
[0274]再次,适当的颗粒材料3340可包括煅烧焦炭、石墨、金属氧化物或镀有薄金属层的陶瓷颗粒。导电颗粒材料3340具有高于构成套管柱3310和导电第二部件3320的金属材料的电阻率。在一个方面中,原位大块颗粒材料3340的体电阻率的量级为100到10,000欧姆·米。
[0275]颗粒材料3340可通过下列方法放入井筒3305中:将干燥颗粒材料倒入;将颗粒材料通过可移动的和可拆卸的管路(例如盘绕管路)吹入;或将颗粒材料调成浆。无论什么方法被用于将颗粒材料放入井中,使套管3310、导电第二部件3320或两者往复运动可以帮助沉淀和压紧颗粒材料3340。另外,大量不导电颗粒材料(没有示出)可被置于待被加热的颗粒材料3340之上,以便为压实提供重量。压实又增加面-与-面的接触面积。
[0276]为了进一步抑制短路,可以在导电第二部件3320周围提供定中心器3326。定中心器3326可以由不导电材料例如陶瓷、砖块、基本不导电的水泥构造。定中心器3126防止电流过早通过套管柱3310和导电第二部件3320之间。定中心器可以是与在图31A中描述的定中心器3126相同的类型和构造。
[0277]加热井排列3300中一个任选的特征是在导电第一部件3310中提供电中断(electrical break)。在这个方面,一个或多个不导电接头3316可被置于地下地层3308上方的导电第一部件3310内。不导电接头3316可以由例如陶瓷或纤维玻璃构造。在该排列中,导线3334用作强绝缘线,其在低于不导电接头3316的井筒3305内延伸。当使用不导电接头3316时,任选地,定中心器3326可从高于不导电接头3316的深度的导电第二部件3320的周围除去。
[0278]作为另一个选择,绝缘线3334可一直向下延伸至颗粒材料3340的顶部。在该排列中,线3334本身将作为导电第一部件。周围的套管3310则基本上是不导电的管。在这种情况中,只要线3334不与导电第二部件3320接触,将不需要定中心器3326。
[0279]运转中,启动电源3330。将电压施加于套管柱3310、通过导电颗粒材料3340并上行到导电第二部件3320。应该理解,通过改变电源3330的极性,电流可以以相反方向流动,或者可以使用交流电。
[0280]注意,在加热井3300中,电流径向流动穿过颗粒材料3340。将颗粒材料放入具有导电套管3310(例如钢)和位于中心的导电杆或线3320的井3300中。在表面3302,对套管3310和杆3320进行电连接。然后,电径向传导通过套管3310至中心杆3320,或者反之。在不需加热或需要最小加热的区域中,导电颗粒材料3340也可被散布在高度绝缘颗粒材料块内。
[0281]操作加热井3300的过程引起热在颗粒材料3340中产生。电阻热基本上在颗粒材料3340内产生并且从颗粒材料3340产生。然后,该热被热传导入周围地层3308。这又热解固体烃为烃流体。
[0282]为了防止烃流体和可能的腐蚀性气体进入井筒3305,任选地井筒3305可在底部对地层天然气密封。下盖(lower cap)3344在图33中显示,其提供这样的密封。在一个方面中,井筒3305用惰性气体例如氮气充压。在一个方面中,压力为至少50psia。
[0283]应用加热井300、3100、3200、3300将从油页岩或其它富含有机物岩石或源岩产生和回收烃。优选地,至少表示加热井300、3100、3200或3300的两个邻近加热井被用于烃回收。通过导电颗粒材料发送电流,以便产生电阻热。优选AC电压,因为交流电更容易产生,并且最小化电化学腐蚀。通过热传导,将热传输到周围富含有机物岩石308、3108、3208或3308。结果,富含有机物岩石被充分加热,以将岩石中干酪根转化为烃。然后,产生的烃可被生产。
[0284]在热转化过程期间,预计页岩渗透性增加。这可能是由当固体干酪根转变为液体或气态烃时流动可用的孔体积增加所引起,或者可能是由于裂隙形成引起。当干酪根转变成烃时,其经历大量的体积增加,这在受限的系统内增加孔隙压力。如果初始渗透率太低而不能允许烃释放,过量孔隙压力将最终引起压裂。产生的烃可以通过输送电力的相同井产生(在重新完井后),或者优选地通过另外的井产生。
[0285]尽管在该实例中运用该过程以从油页岩产生烃,但是该想法也可应用于重质油油藏、焦油砂或天然气水合物。在这些情况中,供应的电热将用于降低烃粘度或熔化水合物。美国专利号6,148,911论述应用导电支撑剂来从水合物地层(hydrate formation)释放气体。也已知使用盐水作为导体和加热元件,在地层间施加电压。美国专利号3,547,193论述一种方法和设备,其中使电流流过含有矿物的地下地层中的水,以引起对矿物加热。然而,应该相信,应用地层盐水作为加热元件对页岩转化是不够的,因为其限定温度低于水的原位沸点。这意味着当水蒸发时,电路失效。
[0286]对于页岩油的原位开发,必须产生高温,并且在目标地层内维持该高温。页岩油开发一般需要地层中的温度超过大约270℃。为了在整个目标地层达到这样的高温,加热井应该甚至更热,一般超过400℃。然而,即使具有高的井温度,热基本上在数年的过程中仅移动相对短的距离,一般地仅大约20到50米。该短移动距离是如此事实的结果:传导性热传递是地层中的主要机制。因此,希望多个加热井来处理大的地层。岩石具有相对低的热扩散率值,并且许多油页岩地层具有非常有限的渗透率,因此支持大量的对流热传递的能力也非常有限。
[0287]使用加热井300、3100、3200或3300,可以实践多种用于加热地下地层的方法。在一个方面中,方法包括形成至地下地层的井筒,然后用导电颗粒材料填充该井筒的至少一部分,以作为电阻加热元件。电通过颗粒材料,以便产生电阻热。电继续通过颗粒材料,以在地下地层中产生另外的电阻热。这引起地下地层中的至少一些固体烃热解为烃流体。
[0288]该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将导电套管柱置于井筒底部附近,移动长导电元件进入井筒并在套管柱内部。这样,在导电套管柱和长导电元件之间形成环形区域。至少一部分颗粒材料被置于该环形区域内。在该实施方式中,使电通过导电颗粒材料的步骤包括使电流径向通过套管、通过颗粒材料和通过套管内的导电元件,以在颗粒材料内产生电阻热。
[0289]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两个长导电部件被移动入井筒,并且在周围套管柱内。第一长导电部件延伸下至第一深度,而第二长导电部件延伸下至第一深度以下的第二深度。每一种导电材料除了其下端外是绝缘的。导电颗粒材料在井筒中压实,以便接触各导电部件的暴露的下端。在该排列中,加热方法包括使电纵向通过第一导电部件、通过导电颗粒材料和通过第二导电部件的暴露部分的步骤,以便在颗粒材料内产生电阻热。
[0290]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导电套管柱被放入井筒中的第一深度处。该方法也包括移动长导电元件进入井筒并在套管柱内。长导电元件延伸至靠近井筒底部的第二深度。这里,导电元件从大约井筒中第一深度到第二深度是绝缘的。导电元件在靠近井筒底部处留有暴露部分。使电通过导电颗粒材料的步骤包括使电流径向通过套管、通过颗粒材料和通过导电元件的暴露部分,以在颗粒材料内产生电阻热。
[0291]在上述实施方式的任一个中,方法进一步包括检测套管柱和导体元件形成的电路的电导率。
[0292]上面描述的加热井排列300、3100、3200、3300使用单一井筒内的颗粒材料产生电阻加热。然而,颗粒材料也可被用作两个或多个相邻井筒之间的电阻元件。图34A是这样的多井筒加热井排列3400A的横截面图。这里,完成三个穿过目标地下地层3440的井筒3405’、3405”、3405’”。地下地层3440包含富含有机物的材料例如油页岩。通过热解过程,富含有机物的材料可被转化为烃流体。
[0293]每一井筒3405’、3405”、3405’”限定从地面3402延伸并穿过地下土壤3404的洞3408。洞3408进一步延伸入地下地层3440。第一井筒3405’具有在3422处表示的下端;第二井筒3405”具有在3424处表示的下端;和第三井筒3405’”具有在3426处表示的下端。
[0294]定向钻第二井筒3405”和第三井筒3405’”以与第一井筒3405’的下端3422相通。第二井筒3405”在3427处具有跟部,同时第三井筒3405’”在3429处具有跟部。第二井筒3405”和第三井筒3405’”每一个具有趾部,其在第一井筒3405的下端3422处汇聚。因此,在第一井筒3405’下的汇聚点3428由所述趾部限定。
[0295]每一井筒3405’、3405”、3405’”具有置于其中的导电部件3410。导电部件3410具有靠近地面3402的上端3412和下端3414,所述下端在靠近地下地层3440的上部处终止。导电部件3410限定长导电体。导电部件3410可以是管状体,例如套管柱或管路;可选地,导电部件3410可以是实心体,例如长线、金属棒或金属杆。仍然可选地,导电部件3410可包括这些体的组合。在图34A的加热井排列中,导电部件3410是实心棒。
[0296]井筒3405’、3405”、3405’”中的导电部件3410使用导电颗粒材料3415进行电连接。颗粒材料3415被置于导电部件3410的下端3414附近的各个井筒3405’、3405”、3405’”中。颗粒材料沿跟部3427、3429填充井筒3405’、3405”、3405’”的下端3414至汇聚点3428。
[0297]颗粒材料3415可以是空心的、实心的、多孔的、烧结的或凝聚的,只要颗粒材料3415导电,并且提供通常高于构成导电部件3410的金属材料的原位电阻。原位导电材料3415的电阻应该足够高,以便使用例如大约600到2400伏的适度电压可产生足够数量的热。在一个方面中,大块材料3415的原位电阻率的量级为10-5到10-2欧姆·米。适当的颗粒材料3415可包括煅烧焦炭、石墨、金属氧化物或镀有薄金属层的陶瓷颗粒。
[0298]再次,应该注意,上面提供的电阻率范围是用于原位大块颗粒材料,而不是单个颗粒。单个颗粒的电阻率必然小于大块值的电阻率,这是由于在颗粒之间的有限接触面积引起的附加电阻。
[0299]为了加热地下地层3440,提供电流通过导电部件3410。因此,使用电源3430。优选地,电源3430为三相电源,其输送电流至各自的导电部件3410。导线3432提供电源3430和第一井筒3405’中的导电部件3410之间的电连通;导线3434提供电源3430和第二井筒3405”中的导电部件3410之间的电连通;和导线3438提供电源3430和第三井筒3405’”中的导电部件3410之间的电连通。
[0300]使电流通过导电部件3410也将引起电流通过地下地层3440内的颗粒材料3415。颗粒材料3415的电阻率高于导电部件3410的电阻率,以致电阻热主要从颗粒材料3415产生。通过继续流动电流通过颗粒材料3415,将周围地层3440加热至热解的点。
[0301]图34B是加热井3400A的另一横截面图。在该实施方式中,完成穿过目标地下地层3440的两个井筒3405’、3405”。地下地层3440包含富含有机物的材料例如油页岩。通过热解过程,富含有机物的材料可被转化为烃流体。井筒3405’、3405”也使用颗粒材料进行电连接。
[0302]每一井筒3405’、3405”限定从地面3402延伸并穿过地下土壤3404的洞3408。洞3408进一步延伸入地下地层3440。第一井筒3405’是基本上垂直的,并具有在3422处表示的下端。第二井筒3405”是偏斜的,并具有在3424处表示的下端。下端3424具有跟部3427和趾部3429。趾部3429在第一井筒3405’下形成汇聚点。
[0303]每一井筒3405’、3405”具有置于其中的导电部件3410。导电部件3410具有靠近地面3402的上端3412和下端3414,并且所述下端在靠近地下地层3440的上部处终止。如同加热井排列3400A,加热井排列3400B中的导电部件3410限定长导电体。导电部件3410可以是管状体,例如套管柱或管路;可选地,导电部件3410可以是实心体,例如伸长线、金属棒或金属杆。仍然可选地,导电部件3410可包括这些体的组合。
[0304]井筒3405’、3405”使用导电颗粒材料3415进行电连接。颗粒材料3415被置于导电部件3410的下端3414附近的各个井筒3405’、3405”、3405’”中。加热井排列3400B中的颗粒材料3415与加热井排列3400A中的颗粒材料3415性质相同。
[0305]为了加热地下地层3440,提供电流通过导电部件3410。因此,使用电源3430。优选地,电源3430为两相电源,其输送电流至各自的导电部件3410。电源3430可输送为交流电的电流;可选地,电源3430可输送为直流电的电流。在任一情况中,导线3432提供电源3430和第一井筒3405’中的导电部件3410之间的电连通,同时导线3434提供电源3430和第二井筒3405”中的导电部件3410之间的电连通。任选地,导线3436接地。
[0306]使电流通过导电部件3410也将引起电流通过地下地层3440内的颗粒材料3415。颗粒材料3415的电阻率高于导电部件3410的电阻率,以致电阻热主要从颗粒材料3415产生。通过继续流动电流通过颗粒材料3415,将周围地层3440加热至热解的点。
[0307]加热井排列3400A和3400B提供使用颗粒导电材料的加热系统。这样的排列3400A、3400B是相对低成本的并且建造简单。同时,这样的排列3400A、3400B对于热膨胀和烃热解引起的变形应力是坚固的。
[0308]从图34A和34B的加热井排列,公开某些加热地下地层的方法。在一个方面中,提供这样的方法,其首先包括提供至地下地层的第一井筒和也提供至地下地层的第二井筒。优选地,第一井筒是垂直的。第二井筒在地下地层中具有与第一井筒相通的底部。因此,形成汇聚点。
[0309]将导电部件移动入第一井筒。相似地,将导电部件也移动入第二井筒。第一和第二井筒中的导电部件包括管状体或实心体。实例包括套管、金属杆、金属线、条或它们的组合。
[0310]该方法包括用导电颗粒材料填充第一和第二井筒的每一个的至少一部分。这样,在汇聚点,提供第一井筒中的导电部件和第二井筒中的导电部件之间的电连接。颗粒材料也作为电阻加热元件。电流通过第一井筒中的导电部件、颗粒材料和第二井筒中的导电部件。从而通过主要在颗粒材料内的电阻产生热。
[0311]在一个方面中,第一和第二井筒间隔开大约10到120英尺。更优选地,第一和第二井筒间隔开大约20到80英尺。
[0312]在一个方面中,方法进一步包括提供第三井筒的步骤。第三井筒也在地下地层内具有与第一井筒相通的底部。同样,将导电部件移动入第三井筒。
[0313]根据该实施方式,用导电颗粒材料填充第三井筒的至少一部分。这样,在汇聚点,提供第一、第二和第三井筒中的导电部件之间的电连接。颗粒材料也作为电阻加热元件。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电流的步骤进一步包括使电流通过第三井筒中的导电部件。
[0314]加热富含有机物岩层的目的是热解至少一部分固体地层烃以产生烃流体。固体地层烃可以通过将富含有机物岩层(或者地层内的区域)升高至热解温度而原位产生。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地层温度可以通过热解温度范围而慢慢升高。例如,原位转化过程可包括加热至少一部分富含有机物岩层以将该区域的平均温度以小于每天选定量(例如大约10℃、5℃、3℃、1℃、0.5℃或0.1℃)的速度升高至大约270℃以上。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该部分可以被加热,从而选定区域的平均温度可小于约375℃,或者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小于400℃。该地层可以被加热,从而地层内的温度(至少)达到初始热解温度(例如热解开始发生的温度范围低限处的温度)。
[0315]热解温度范围可以根据地层内地层烃的种类、加热方法和热源分布而变化。一些地层根据它们的性质在加热后预计不变得明显更导电。例如地层可被或变得充分压裂,这样缝隙防止导电超过大的距离(例如10米或更远)。可选地,地层可具有不利的孔结构,以致在大的距离内缺乏连续的电通路。此外,地层可包含大量的无机成分(例如硫),这样在烃热解后,集中的相对纯的焦炭不大量形成。另外,可以控制加热,以使地层的大部分加热部分没有达到大量增加地层本身的导电性所需的预期高温。例如,热解温度范围可包括约270℃与约900℃之间的温度。可选地,地层目标区域的体相可以被加热至300℃与600℃之间。在可选实施方式中,热解温度范围可以包括约270℃与约500℃之间的温度。文献研究(例如参见:R.N.Nottenburger等,“Temperature and stress dependence of electrical and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Green River oil shale”,Fuel,58,144-148,Feb.1979)已经表明,对于一些油页岩,需要大约500℃或更高的温度以具有106欧姆·厘米以下的电阻率,其仍旧是很大程度上不导电的。金属倾向于具有比在大约500℃至少一些油页岩的电阻率低11-12个量级的电阻率,甚至半导体(例如锗或硅)可具有比在大约500℃至少一些油页岩的电阻率低3-5个量级的电阻率。油页岩的电导率所需要的高温用煅烧后石油焦的已知电特性校对(参见例如,Z.I.Syunyaev等,“Change in theResistivity of Petroleum Coke on Calcination”,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of Fuels andOils,1(4),292-295,April 1965)。
[0316]优选地,对于原位方法,生产区的加热发生在几个月或者甚至四年或更多年的时间内。可选地,地层可以被加热一年至十五年,可选地,3至10年,1.5至7年,或者2至5年。地层目标区的体相可以被加热至270℃与800℃之间。优选地,地层目标区的体相可以被加热至300℃与600℃之间。可选地,目标区的体相可最终被加热至400℃(752°F)以下的温度。
[0317]在油和气源的生产中,可以期望将采出的烃用作正在进行的操作的能源。这可被应用于从油页岩开发油和气源。在这方面,当电阻加热器连同原位页岩油回收使用时,需要大量的能量。
[0318]电能可以从转动发电机的涡轮获得。通过利用来自油田的采出气供以气体涡轮动力,可能在经济上是有利的。然而,这种采出气必须被小心控制以便不损坏涡轮、导致涡轮点火不良或者产生过量的污染物(例如NOx)。
[0319]气体涡轮问题的一个来源是在燃料内存在污染物。污染物包括固体、水、作为液体存在的重组分以及硫化氢。此外,燃料的燃烧行为是重要的。要考虑的燃烧参数包括热值、比重、绝热火焰温度、可燃性限度、自燃温度、自然延迟时间和火焰速度。沃泊指数(Wobbe index,WI)经常被用作燃料质量的关键量度。WI等于低热值与气体比重的平方根的比值。将燃料的沃伯指数控制到目标值并且在例如+10%或±20%的范围可允许涡轮设计简化以及性能优化改进。
[0320]燃料质量控制可用于页岩油开发,其中采出气组成在油田寿命期间可能变化,并且其中气体除了轻烃外一般还有大量的CO2、CO和H2。商业规模的油页岩干馏被预期产生随时间变化的气体组成。
[0321]涡轮燃料中的惰性气体可以通过增加物质流动同时保持火焰温度在期望范围内而增加发电。此外惰性气体可以降低火焰温度并且由此减少NOx污染物产生。从油页岩熟化产生的气体可具有大量的CO2含量。因此,在生产方法的某些实施方式中,燃料气的CO2含量通过在地表设备中分离或加入进行调节以使涡轮性能优化。
[0322]对于低BTU(British Thermal Units,英国热单位)燃料来说,达到一定的氢含量也可以期望实现适当的燃烧性能。在本文方法的某些实施方式中,燃料气的H2含量通过地表设备中的分离或加入进行调节以使涡轮性能优化。利用低BTU燃料调节非页岩油地表设备中的H2含量已经在专利文献(例如美国专利号6,684,644和美国专利号6,858,049,其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进行了讨论。
[0323]例如通过热解加热富含有机物岩层内的地层烃的方法可以产生流体。热生成的流体可包括地层内蒸发的水。此外,加热干酪根的作用产生加热后倾向于膨胀的热解流体。生成的热解流体不但可包括水,而且可包括例如烃、碳的氧化物、氨、分子氮和分子氢。因此,随着地层内加热部分内的温度增加,加热部分内的压力由于流体产生增加、分子膨胀以及水的蒸发也可能增加。因此,一些必然的结果存在于油页岩地层内的地下压力与热解期间产生的流体压力之间。这又表明,地层压力可以被监控以检测干酪根转化过程的进展。
[0324]富含有机物岩层的加热部分内的压力取决于其它储层特征。这些可包括,例如,地层深度、与加热井的距离、富含有机物岩层内地层烃的丰富度、加热程度和/或与生产井的距离。
[0325]油页岩油田的开发者可以期望开发期间监控地层压力。地层内的压力可以在多个不同位置处进行测定。这样的位置可包括但不限于井口处以及井筒内的不同深度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压力可以在生产井处进行测量。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压力可以在加热井处进行测量。在仍然是另一实施方式中,压力可以在专用监控井的井下进行测量。
[0326]加热富含有机物岩层至热解温度范围的过程不但将增加地层压力,而且也将增加地层渗透性。热解温度范围应当在富含有机物岩层内已经产生基本的渗透性之前达到。初始缺乏渗透性可以防止从热解区段产生的流体在地层内传输。照此方式,随着热最初从加热井转移至富含有机物岩层,富含有机物岩层内的流体压力可以更加接近于该加热井。这种流体压力增加可能是由于例如在地层中至少一些地层烃的热解期间流体的产生引起的。
[0327]可选地,可使由地层内生成的热解流体或其它流体的膨胀产生的压力增加。这假定生产井的开放通道或其它压力降还不存在于地层中。一方面,流体压力可被允许增加到岩石静应力或之上。在这种情况中,当流体压力等于或超过岩石静应力时,含烃地层中的压裂可形成。例如,压裂可以从加热井形成到生产井。加热部分内压裂的产生可以减小该部分内的压力,这是由于通过生产井采出液的生产。
[0328]一旦热解在富含有机物岩层内已经开始,流体压力可根据不同因素而变化。这些包括例如烃的热膨胀、热解流体的产生、转化速率以及从地层中取出产生的流体。例如,随着流体在地层内产生,孔内的流体压力可能增加。从地层中移出产生的流体则可减小地层井筒区域附近内的流体压力。
[032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至少一部分富含有机物岩层的质量可以被降低,这是由于例如地层烃的热解以及从地层中生产烃流体。因此,至少一部分地层的渗透性和孔隙度可能增加。任何有效地从油页岩产生油和气的原位方法将在原先非常低渗透性的岩石中产生渗透性。这发生的程度通过大的膨胀量阐明,如果从干酪根产生的流体不能流动,必须具有所述膨胀。该观点在图5中被阐明。
[0330]图5提供了一柱状图,其比较了在模拟的原位干馏工艺之前50和之后51的一吨Green River油页岩。模拟的过程是在2,400psi和750°F下、在总有机碳含量22wt.%以及Fisher试验42加仑/吨的油页岩上进行的。转化前,存在总共15.3ft3的岩石基体52。该基体包括嵌入在页岩内的7.2ft3的矿物53,即白云石、石灰石等以及8.1ft3的干酪根54。由于转化该材料膨胀至26.1ft355。这提供了7.2ft3的矿物56(与转化前相同的数目)、6.6ft3的烃流体57、9.4ft3的烃蒸汽58以及2.9ft3的焦炭59。可以看出,基本的体积膨胀发生在转化过程期间。这又增加了岩石结构的渗透性。
[033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原位加热一部分的富含有机物岩层至热解温度可以增加加热部分的渗透性。例如,渗透性可由于通过施加热引起的加热部分内热压裂的形成而增加。随着加热部分的温度增加,水可由于蒸发而被去除。汽化的水可以溢出和/或从地层中去除。此外,加热部分的渗透性也可以增加,这是在宏观规模上由于加热部分内至少一些地层烃的热解而产生烃流体的结果。
[0332]本文描述的某些体系和方法可用于处理至少一部分相对低渗透性地层中(例如在含有地层烃的“致密”地层中)的地层烃。这样的地层烃可以被加热以在地层的选定区中热解至少一些地层烃。加热也可以增加至少一部分选定区的渗透性。从热解中产生的烃流体可以从地层中产生,由此进一步增加地层渗透性。
[0333]富含有机物岩层的加热部分内选定区的渗透性也可以在该选定区由于传导被加热时迅速增加。例如,不可渗透的富含有机物岩层的渗透性在加热前可小于约0.1毫达西。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热解至少一部分富含有机物岩层可以将该部分选定区内的渗透性增加至约10毫达西、100毫达西、1达西、10达西、20达西或50达西以上。因此,该部分选定区的渗透性可以增加大约10、100、1,000、10,000或100,000以上的因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富含有机物岩层在加热该富含有机物岩层之前具有1毫达西以下的初始总渗透性,可选地0.1或0.01毫达西以下。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富含有机物岩层在加热该富含有机物岩层之后具有1毫达西以上的加热后总渗透性,可选地,10、50或100毫达西以上。
[0334]与加热富含有机物岩层相关,富含有机物岩层可任选地被压裂以有助于传热或烃流体生产。在一种情况中,压裂可以通过施加热在地层内产生热压裂而自然实现。热压裂形成是通过岩石和流体的热膨胀以及干酪根转变成油和气的化学膨胀引起的。热压裂可发生在经受加热的中间区域以及更冷的附近区域。附近区域中的热压裂是由于压裂的蔓延以及更热区域中膨胀所引起的张应力。因此,通过加热富含有机物岩石以及将干酪根转变成油和气,渗透性不但通过流体形成和蒸发而且通过热压裂形成而增加。增加的渗透性有助于地层内的流体流动以及从干酪根产生的烃流体的采出。
[0335]与从岩石基体尤其是浅深度的那些中生产烃相关,一个考虑因素可能与地下沉有关。这特别在原位加热富含有机物岩石中是实际情况,其中一部分基体本身被热转化并且移去。最初,该地层可包含固体形式的地层烃诸如,例如,干酪根。该地层也可最初包含水溶性矿物。最初,该地层也可以对流体流动是基本上不可渗透的。
[0336]原位加热该基体热解了至少一部分地层烃以产生烃流体。这又在富含有机物地层中的熟化(热解的)富含有机物岩石区内产生渗透性。热解和渗透性增加相组合允许烃流体从地层中产生。同时,支撑基体的材料的损耗也产生相对于地表下沉的可能。
[0337]在一些情况中,为了避免环境或水文地质影响,下沉被寻求最小化。在这方面,改变地表的等高线和地形甚至几英寸都可能改变径流(runoff)型式、影响植被型式以及影响分水岭。此外,下沉具有损坏在生产区域中形成的生产或加热井的可能。这种下沉可以对井筒套管、水泥工件和井下设备产生破坏性的环带以及压缩性应力。
[0338]为了避免或最小化下沉,提出留下选定部分的基本上未热解的地层烃。这有助于保护一个或多个未熟化的富含有机物岩石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未熟化的富含有机物岩石区可以成形为基本垂直的柱,其延伸穿过富含有机物岩层的厚度的主要部分。
[0339]地层内的加热速度和热分布可以被设计和执行,以便留下足够的未熟化柱以防止下沉。一方面,热注入井筒在布井中形成,从而油页岩未处理的柱被留在其中以支撑上覆岩层和防止下沉。
[0340]优选的是,油和气的热回收在地层中存在的苏打石或其它水溶性矿物的任何溶液采矿(solution mining)之前进行。溶液采矿可以在岩层中产生大的空穴并且在油页岩开发区域中使角砾岩塌方。这些空穴和角砾化区段可给原位和采矿回收油页岩造成问题,这进一步增加了支撑柱的效用。
[034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通过原位转化过程产生的烃流体的组成和特性可根据例如富含有机物岩层内的条件变化。控制热和/或富含有机物岩层中选定部分的加热速度可以增加或减少选定的采出液的生产。
[034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操作条件可以通过测量富含有机物岩层的至少一种特性进行确定。测量的特性可以被输入到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中。从地层中生产的采出液的所选至少一种特性也可以被输入到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中。该程序可以是可操作的,以从至少一个或多个测量的特性中确定一组操作条件。该程序也可以被配置以从所选择的采出液的至少一种特性确定该组操作条件。照此,所确定的这组操作条件可以被配置以增加从该地层生产选定采出液。
[0343]某些加热井实施方式可包括例如通过绝缘导体或其它类型的线路与任何加热井连通的操作系统。该操作系统可以被配置以与加热井对接。操作系统可以接受来自加热器的信号(例如电磁信号),其表示加热井的温度分布。此外,操作系统可以被进一步配置以本地控制或遥控加热井。例如,操作系统可通过改变与加热井连接的设备的参数,改变加热井的温度。因此,操作系统可以监控、改变和/或控制至少一部分地层的加热。
[034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地层中的平均温度可能已经达到选定温度后,加热井可以被调小和/或关闭。调小和/或关闭加热井可减少输入能量成本,基本上抑制了地层的过热,并且允许热基本上传递到地层更冷的区域。
[0345]加热的富含有机物岩层内的温度(和平均温度)可以变化,这取决于例如与加热井的接近度、地层的热传导性和热扩散性、发生反应的类型、地层烃的类型以及富含有机物岩层内水的存在。在油田中建立监控井的位置,温度测量可以在井筒内直接进行。此外,在加热井处,在地层紧接周围的温度被相当充分地了解。然而,期望将温度插入到地层中间温度传感器和加热井中的位置上。
[0346]根据本发明生产过程的一个方面,富含有机物岩层内的温度分布可以采用数值模拟模型进行计算。数值模拟模型可通过已知数据点的内插以及地层传导率的假定计算地表温度分布。此外,数值模拟模型可被用于测定处于评估温度分布下的地层的其它特性。例如,地层的各种特性可包括但不限于地层的渗透性。
[0347]数值模拟模型也可包括评估处于评估温度分布下的富含有机物岩层内形成的流体的各种特性。例如,所形成流体的各种特性可包括但不限于地层内形成的流体的累积体积、流体粘度、流体密度和地层内形成的流体的组成。这种模拟可被用于评估商业规模操作或小规模油田试验的性能。例如,基于,但不限于,可从研究规模操作中生产的产物总体积,可以评估商业规模开发的性能。
[0348]一些实施方式包括从富含有机物岩层生产至少一部分烃流体。烃流体可以通过生产井进行生产。生产井可以是下套管井或裸眼井并且通过本领域中已知的方法进行钻井和完井。
[0349]一些实施方式进一步包括从富含有机物岩层生产采出液,其中采出液包含烃流体和含水流体。含水流体可包含水溶性矿物和/或迁移污染物种类。在这样的情况中,采出液可以在地表设备中被分离成烃流和含水流。此后水溶性矿物和/或迁移污染物种类可以从含水流中进行回收。该实施方式可以与本文所讨论的发明的其它方面中任何方面进行组合。
[0350]生产的烃流体可包括热解油成分(或可冷凝成分)以及热解气成分(或非冷凝成分)。从地层中生产的可冷凝烃将一般包括石蜡、环烷、单环芳烃和双环芳烃作为成分。这种可冷凝烃还可包括其它成分诸如三环芳香烃和其它烃种类。
[035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采出液中大部分烃可具有小于约25的碳数。可选地,流体中按重量计小于约15%的烃可具有大于约25的碳数。非冷凝烃可包括但不限于碳数小于5的烃。
[035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采出液中可冷凝烃的API比重可为大约20或以上(例如25、30、40、50等)。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采出液中氢与碳原子比可为至少约1.7(例如1.8、1.9等)。
[0353]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包括从富含有机物岩层生产具有改进特性的烃流体的原位方法。申请人已经惊奇地发现从原位加热和热解富含有机物岩层产生的烃流体的质量可以通过选择具有更高岩层静应力的富含有机物岩层部分进行原位加热和热解而得以提高。
[0354]该方法可包括原位加热具有高岩石静应力的富含有机物岩层的地段,以形成具有改进特性的烃流体。该方法可包括通过热解在富含有机物岩层中存在的固体烃和/或重烃产生烃流体。实施方式可包括部分地、主要地、或基本上完全地通过热解在富含有机物岩层中存在的固体烃和/或重烃产生的烃流体。该方法可包括通过任何方法加热该地段的富含有机物岩层,其包括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例如,该方法可包括通过电阻加热而加热该地段的富含有机物岩层。此外,该方法可包括通过使用加热的传热流体而加热该地段的富含有机物岩层。该方法可包括加热该地段的富含有机物岩层至270℃以上。可选地,该方法可包括在270℃与500℃之间加热该地段的富含有机物岩层。
[0355]该方法可包括原位加热岩石静应力大于200psi的富含有机物岩层地段并且从该加热的富含有机物岩层地段采出烃流体。在可选实施方式中,该加热的富含有机物岩层地段可具有大于400psi的岩石静应力。在可选实施方式中,该加热的富含有机物岩层地段可具有大于800psi、大于1,000psi、大于1,200psi、大于1,500psi或大于2,000psi的岩石静应力。申请人已经发现原位加热和热解具有增加应力量的富含有机物岩层导致产生具有改进特性的烃流体。
[0356]富含有机物地层的地段的岩石静应力通常可通过认可它一般将等于覆盖在地层上的岩石的重量而进行估计。上覆岩石的密度可以以单位psi/ft表示。一般,该值将落在0.8与1.1psi/ft之间并且经常可被近似为0.9psi/ft。因此,富含有机物地层地段的岩石静应力可通过用富含有机物岩层层段的深度乘以0.9psi/ft进行估计。因此,在大约1,000ft出现的富含有机物地层地段的岩石静应力可以被估计为约(0.9psi/ft)乘以(1,000ft)或者为约900psi。如果期望更精确估计岩石静应力,那么上覆岩石的密度可以利用电缆测井技术或者通过对从取心井中回收的样品进行实验室测量而进行测量。该方法可包括加热富含有机物岩层的地段,其位于地球表面之下大于200ft(英尺)的深度处。可选地,该方法可包括加热富含有机物岩层地段,其位于地球表面之下大于500ft(英尺)、地球表面之下大于1,000ft(英尺)、地球表面之下大于1,200ft(英尺)、地球表面之下大于1,500ft(英尺)或地球表面之下大于2,000ft(英尺)的深度处。
[0357]富含有机物岩层可以是例如重烃地层或固体烃地层。这样的地层的具体实例可包括油页岩地层、焦油砂地层或煤地层。在这样的地层中存在的具体地层烃可包括油页岩、干酪根、煤和/或沥青。
[0358]从富含有机物岩层生产的烃流体可包括可冷凝烃部分(例如液体)和非冷凝烃部分(例如气体)。烃流体另外可与非烃流体一起被生产。示例性非烃流体包括例如水、二氧化碳、硫化氢、氢、氨和/或一氧化碳。
[0359]烃流体的可冷凝烃部分可以是在与富含有机物岩石开发项目相关的不同位置内存在的流体。例如,烃流体的可冷凝烃部分可以是在生产井内存在的流体,所述生产井与富含有机物岩层流体连通。生产井可充当将采出的烃流体从富含有机物岩层抽出的装置。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以是在处理设备内存在的流体,所述处理设备适于处理从富含有机物岩层生产的烃流体。示例性处理设备在本文中被描述。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以是在流体储存容器内存在的流体。流体储存容器可包括例如具有固定或浮动顶的流体储罐、气液分离容器以及其它中间、临时或产物储存容器。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以是在流体输送管道内存在的流体。流体输送管道可包括例如从生产井到处理设备或流体储存容器的管道、从处理设备到流体储存容器的管道、或者与到达或来自中间或中央储存位置的流体的收集或输送相关的管道。
[0360]下面对图7-16的讨论涉及在实施例1-5中获得的数据,其在下面标记为“实验”的部分中被讨论。数据通过在实验部分中讨论的实验程序、气体和液体样品收集程序、烃气体样品气相色谱(GC)分析方法、气体样品GC峰积分方法、气体样品GC峰鉴定方法、全油气相色谱(WOGC)分析方法、全油气相色谱(WOGC)峰积分方法、全油气相色谱(WOGC)峰鉴定方法和假组分分析方法获得。为清楚起见,当谈到烃气体样品的气相色谱色谱图时,对于通过实施例1的一个无应力实验、通过实施例2和3的两个400psi受力实验以及通过实施例4和5的两个1,000psi受力实验提供了图解数据。当谈到液态烃样品的全油气相色谱(WOGC)色谱图时,对于通过实施例1的一个无应力实验、通过实施例3的一个400psi受力实验以及通过实施例4的一个1,000psi受力实验提供了图解数据。
[0361]图7是对于在本文讨论的实验室实验中测试和分析的三个应力水平中每一个而言,从C6至C38出现的每个碳数假组分的重量百分数图。假组分重量百分数通过在实验部分中讨论的实验程序、液体样品收集程序、全油气相色谱(WOGC)分析方法、全油气相色谱(WOGC)峰鉴定和积分方法、和假组分分析方法获得。为清楚起见,假组分重量百分数被取为全部C3至假C38全油气相色谱面积与计算重量的百分数。因此图解的C6至C38重量百分数不包括来自任何单独处理的实验的有关气相产品的重量份额。此外,图解的重量百分数不包括比C38假组分更重(即比C38假组分具有更长的保留时间)的任何液态烃化合物的重量份额。y-轴2000表示就液相中每个C6至C38假组分重量百分数而言的浓度。x-轴2001包含从C6至C38的每个烃假组分的身份。线2002上出现的数据点表示对于实施例1的无应力实验而言每个C6至C38假组分的重量百分数。线2003上出现的数据点表示对于实施例3的400psi受力实验而言每个C6至C38假组分的重量百分数。而线2004上出现的数据点表示对于实施例4的1,000psi受力实验而言每个C6至C38假组分的重量百分数。从图7可以看出,相比400psi应力实验烃液和1,000psi应力实验烃液,通过线2002上数据点所表示的在无应力实验中产生的烃液含有在C8至C17假组分范围内的更低重量百分数的轻烃组分以及含有在C20至C29假组分范围内的更大重量百分数的重烃组分。现在看线2003上出现的数据点,显然的是,中间水平400psi应力实验产生C8至C17假组分浓度在线2002所表示的无应力实验与线2004所表示的1,000psi受力实验之间的烃液。应当注意,400psi和1,000psi受力实验的C17假组分数据大约相等。此外,显然的是,对于线2003所表示的中间应力水平实验而言,在C20至C29假组分范围内的重烃组分的重量百分数落在无应力实验(线2002)烃液和1,000psi应力实验(线2004)烃液之间。最后,显然的是,高水平1,000psi应力实验产生C8至C17假组分浓度比线2002所表示的无应力实验与线2003所表示的400psi受力实验都大的烃液。此外,显然的是,对于线2004所表示的高水平应力实验而言,在C20至C29假组分范围内的重烃组分的重量百分数小于无应力实验(线2002)烃液和400psi应力实验(线2003)烃液。因此在增加的岩石静应力水平下热解油页岩呈现出产生具有愈加较轻碳数分布的烃液。
[0362]图8是对于在本文讨论的实验室实验中测试和分析的三个应力水平中每一个而言,从C6至C38出现的每个碳数假组分相比C20假组分的重量百分数比率图。假组分重量百分数如图7所述获得。y-轴2020表示液相中每个C6至C38假组分相比C20假组分的重量比。x-轴2021包含从C6/C20至C38/C20每个烃假组分比的身份。线2022上出现的数据点表示对于实施例1的无应力实验而言每个C6至C38假组分与C20假组分的重量比。线2023上出现的数据点表示对于实施例3的400psi受力实验而言每个C6至C38假组分与C20假组分的重量比。而线2024上出现的数据点表示对于实施例4的1000psi受力实验而言每个C6至C38假组分与C20假组分的重量比。从图8可以看出,相比400psi应力实验烃液和1,000psi应力实验烃液,线2022上数据点所表示的在无应力实验中产生的烃液含有在相比C20假组分的C8至C18假组分范围内的更低重量百分数的轻烃组分,以及含有在相比C20假组分的C22至C29假组分范围内的更大重量百分数的重烃组分。现在看线2023上出现的数据点,显然的是,中间水平400psi应力实验产生相比C20假组分的C8至C18假组分浓度在线2022所表示的无应力实验与线2024所表示的1,000psi受力实验之间的烃液。此外,显然的是,对于线2023所表示的中间应力水平实验而言,在相比C20假组分的C22至C29假组分范围内的重烃组分的重量百分数落在无应力实验(线2022)烃液与1,000psi应力实验(线2024)烃液之间。最后,显然的是,高水平1,000psi应力实验产生相比C20假组分的C8至C18假组分浓度比线2022所表示的无应力实验以及线2023所表示的400psi受力实验都大的烃液。此外,显然的是,对于线2024所表示的高水平应力实验而言,在相比C20假组分的C22至C29假组分范围内的重烃组分的重量百分数小于无应力实验(线2022)烃液和400psi应力实验(线2023)烃液。该分析进一步支持了下列关系:在增加的岩石静应力水平下热解油页岩产生具有愈加较轻碳数分布的烃液。
[0363]图9是对于在本文讨论的实验室实验中测试和分析的三个应力水平中每一个而言,从C6至C38出现的每个碳数假组分相比C25假组分的重量百分数比率图。假组分重量百分数如图7所述获得。y-轴2040表示液相中每个C6至C38假组分相比C25假组分的重量比。x-轴2041包含从C6/C25至C38/C25每个烃假组分比的身份。线2042上出现的数据点表示对于实施例1的无应力实验而言每个C6至C38假组分与C25假组分的重量比。线2043上出现的数据点表示对于实施例3的400psi受力实验而言每个C6至C38假组分与C25假组分的重量比。而线2044上出现的数据点表示对于实施例4的1000psi受力实验而言每个C6至C38假组分与C25假组分的重量比。从图9可以看出,相比400psi应力实验烃液和1,000psi应力实验烃液,线2042上数据点所表示的在无应力实验中产生的烃液含有在相比C25假组分的C7至C24假组分范围内的更低重量百分数的轻烃组分,以及含有在相比C25假组分的C26至C29假组分范围内的更大重量百分数的重烃组分。现在看线2043上出现的数据点,显然的是,中间水平400psi应力实验产生相比C25假组分的C7至C24假组分浓度在线2042所表示的无应力实验与线2044所表示的1,000psi受力实验之间的烃液。此外,显然的是,对于线2043所表示的中间应力水平实验而言,在相比C25假组分的C26至C29假组分范围内的重烃组分的重量百分数落在无应力实验(线2042)烃液和1,000psi应力实验(线2044)烃液之间。最后,显然的是,高水平1,000psi应力实验产生相比C25假组分的C7至C24假组分浓度比线2042所表示的无应力实验以及线2043所表示的400psi受力实验都大的烃液。此外,显然的是,对于线2044所表示的高水平应力实验而言,在相比C25假组分的C26至C29假组分范围内的重烃组分的重量百分数小于无应力实验(线2042)烃液和400psi应力实验(线2043)烃液。该分析进一步支持了下列关系:在增加的岩石静应力水平下热解油页岩产生具有愈加较轻碳数分布的烃液。
[0364]图10是对于在本文讨论的实验室实验中测试和分析的三个应力水平中每一个而言,从C6至C38出现的每个碳数假组分相比C29假组分的重量百分数比率图。假组分重量百分数如图7所述获得。y-轴2060表示液相中每个C6至C38假组分相比C29假组分的重量比。x-轴2061包含从C6/C29至C38/C29每个烃假组分比的身份。线2062上出现的数据点表示对于实施例1的无应力实验而言每个C6至C38假组分与C29假组分的重量比。线2063上出现的数据点表示对于实施例3的400psi受力实验而言每个C6至C38假组分与C29假组分的重量比。而线2064上出现的数据点表示对于实施例4的1000psi受力实验而言每个C6至C38假组分与C29假组分的重量比。从图10可以看出,相比400psi应力实验烃液和1,000psi应力实验烃液,线2062上数据点所表示的在无应力实验中产生的烃液含有在相比C29假组分的C6至C28假组分范围内的更低重量百分数的轻烃组分。现在看线2063上出现的数据点,显然的是,中间水平400psi应力实验产生相比C29假组分的C6至C28假组分浓度在线2062所表示的无应力实验与线2064所表示的1,000psi受力实验之间的烃液。最后,显然的是,高水平1,000psi应力实验产生相比C29假组分的C6至C28假组分浓度比线2062所表示的无应力实验以及线2063所表示的400psi受力实验都大的烃液。该分析进一步支持了下列关系:在增加的岩石静应力水平下热解油页岩产生具有愈加较轻碳数分布的烃液。
[0365]图11是对于在本文讨论的实验室实验中测试和分析的三个应力水平中每一个而言,从正C6烷烃至正C38烷烃出现的正构烷烃化合物的重量百分数图。正构烷烃化合物重量百分数如图7所述获得,除了每个单独正构烷烃化合物峰面积积分被用于确定每个各自正构烷烃化合物重量百分数之外。为清楚起见,正构烷烃重量百分数被取为全部C3至假C38全油气相色谱面积与计算重量的百分数,如图7中所呈现的假化合物数据中所使用。y-轴2080表示就液相中发现的每个正C6至正C38化合物重量百分数而言的浓度。x-轴2081包含从正C6至正C38的每个正构烷烃化合物的身份。线2082上出现的数据点表示对于实施例1的无应力实验而言每个正C6至正C38烃化合物的重量百分数。线2083上出现的数据点表示对于实施例3的400psi受力实验而言每个正C6至正C38烃化合物的重量百分数。而线2084上出现的数据点表示对于实施例4的1000psi受力实验而言每个正C6至正C38烃化合物的重量百分数。从图11可以看出,相比400psi应力实验烃液和1,000psi应力实验烃液,线2082上数据点所表示的在无应力实验中产生的烃液包含在正C12至正C30化合物范围内的更大重量百分数的烃化合物。现在看线2083上出现的数据点,显然的是,中间水平400psi应力实验产生正C12至正C30化合物浓度在线2082所表示的无应力实验与线2084所表示的1,000psi受力实验之间的烃液。最后,显然的是,高水平1,000psi应力实验产生正C12至正C30化合物浓度比线2082所表示的无应力实验与线2083所表示的400psi受力实验都小的烃液。因此在增加的岩石静应力水平下热解油页岩呈现出产生具有较低浓度的正构烷烃的烃液。
[0366]图12是对于在本文讨论的实验室实验中测试和分析的三个应力水平中每一个而言,从正C6至正C38出现的正构烷烃化合物相比正C20烃化合物的重量百分数图。正构化合物重量百分数如图11所述获得。y-轴3000表示就液相中发现的每个正C6至正C38化合物相比正C20化合物的重量比而言的浓度。x-轴3001包含从正C6/正C20至正C38/正C20的每个正构烷烃化合物比的身份。线3002上出现的数据点表示对于实施例1的无应力实验而言每个正C6至正C38烃化合物相比正C20化合物的重量比。线3003上出现的数据点表示对于实施例3的400psi受力实验而言每个正C6至正C38烃化合物相比正C20化合物的重量比。而线3004上出现的数据点表示对于实施例4的1000psi受力实验每个正C6至正C38烃化合物相比正C20化合物的重量比。从图12可以看出,相比400psi应力实验烃液和1,000psi应力实验烃液,线3002上数据点所表示的在无应力实验中产生的烃液包含在相比正C20化合物的正C6至正C17化合物范围内的更低重量百分数的轻正构烷烃组分,以及包含在相比正C20化合物的正C22至正C34化合物范围内的更大重量百分数的重烃组分。现在看线3003上出现的数据点,显然的是,中间水平400psi应力实验产生相比正C20化合物的正C6至正C17化合物浓度在线3002所表示的无应力实验与线3004所表示的1,000psi受力实验之间的烃液。此外,显然的是,对于线3003所表示的中间应力水平实验而言,在相比正C20化合物的C22至C34化合物范围内的重烃组分的重量百分数落在无应力实验(线3002)烃液和1,000psi应力实验(线3004)烃液之间。最后,显然的是,高水平1,000psi应力实验产生相比正C20化合物的正C6至正C17化合物浓度比线3002所表示的无应力实验与线3003所表示的400psi受力实验都大的烃液。此外,显然的是,对于线3004所表示的高水平应力实验而言,在相比正C20化合物的C22至C34化合物范围内的重烃组分的重量百分数小于无应力实验(线3002)烃液和400psi应力实验(线3003)烃液。该分析进一步支持了下列关系:在增加的岩石静应力水平下热解油页岩产生具有较低浓度的正构烷烃的烃液。
[0367]图13是对于在本文讨论的实验室实验中测试和分析的三个应力水平中每一个而言,从正C6至正C38出现的正构烷烃化合物相比正C25烃化合物的重量百分数图。正构化合物重量百分数如图11所述获得。y-轴3020表示就液相中发现的每个正C6至正C38化合物相比正C25化合物的重量比而言的浓度。x-轴3021包含从正C6/正C25至正C38/正C25的每个正构烷烃化合物比的身份。线3022上出现的数据点表示对于实施例1的无应力实验而言每个正C6至正C38烃化合物相比正C25化合物的重量比。线3023上出现的数据点表示对于实施例3的400psi受力实验而言每个正C6至正C38烃化合物相比正C25化合物的重量比。而线3024上出现的数据点表示对于实施例4的1000psi受力实验而言每个正C6至正C38烃化合物相比正C25化合物的重量比。从图13可以看出,相比400psi应力实验烃液和1,000psi应力实验烃液,线3022上数据点所表示的在无应力实验中产生的烃液包含在相比正C25化合物的正C6至正C24化合物范围内的更低重量百分数的轻正构烷烃组分,以及包含在相比正C25化合物的正C26至正C30化合物范围内的更大重量百分数的重烃组分。现在看线3023上出现的数据点,显然的是,中间水平400psi应力实验产生相比正C25化合物的正C6至正C24化合物浓度在线3022所表示的无应力实验与线3024所表示的1,000psi受力实验之间的烃液。此外,显然的是,对于线3023所表示的中间应力水平实验而言,在相比正C25化合物的正C26至正C30化合物范围内的重烃组分的重量百分数落在无应力实验(线3022)烃液和1,000psi应力实验(线3024)烃液之间。最后,显然的是,高水平1,000psi应力实验产生相比正C25化合物的正C6至正C24化合物浓度比线3022所表示的无应力实验与线3023所表示的400psi受力实验都大的烃液。此外,显然的是,对于线3024所表示的高水平应力实验而言,在相比正C25化合物的正C26至正C30化合物范围内的重烃组分的重量百分数小于无应力实验(线3022)烃液和400psi应力实验(线3023)烃液。该分析进一步支持了下列关系:在增加的岩石静应力水平下热解油页岩产生具有较低浓度的正构烷烃的烃液。
[0368]图14是对于在本文讨论的实验室实验中测试和分析的三个应力水平中每一个而言,从正C6至正C38出现的正构烷烃化合物相比正C29烃化合物的重量百分数图。正构化合物重量百分数如图11所述获得。y-轴3040表示就液相中发现的每个正C6至正C38化合物相比正C29化合物的重量比而言的浓度。x-轴3041包含从正C6/正C29至正C38/正C29的每个正构烷烃化合物比的身份。线3042上出现的数据点表示对于实施例1的无应力实验而言每个正C6至正C38烃化合物相比正C29化合物的重量比。线3043上出现的数据点表示对于实施例3的400psi受力实验而言每个正C6至正C38烃化合物相比正C29化合物的重量比。而线3044上出现的数据点表示对于实施例4的1000psi受力实验而言每个正C6至正C38烃化合物相比正C29化合物的重量比。从图14可以看出,相比400psi应力实验烃液和1,000psi应力实验烃液,线3042上数据点所表示的在无应力实验中产生的烃液包含更低重量百分数的、在相比正C29化合物的正C6至正C26化合物范围内的轻正构烷烃组分。现在看线3043上出现的数据点,显然的是,中间水平400psi应力实验产生相比正C29化合物的正C6至正C26化合物浓度在线3042所表示的无应力实验与线3044所表示的1,000psi受力实验之间的烃液。最后,显然的是,高水平1,000psi应力实验产生相比正C29化合物的正C6至正C26化合物浓度比线3042所表示的无应力实验与线3043所表示的400psi受力实验都大的烃液。该分析进一步支持了下列关系:在增加的岩石静应力水平下热解油页岩产生具有较低浓度的正构烷烃的烃液。
[0369]图15是对于在本文讨论的实验室实验中测试和分析的三个应力水平中每一个而言,从C6至C38的每个碳数的正构烷烃化合物与假组分的重量比图。正构化合物和假组分重量百分数如图7&11所述获得。为清楚起见,正构烷烃和假组分重量百分数被取为全部C3至假C38全油气相色谱面积与计算重量的百分数,如图7中所呈现的假化合物数据中所使用。y-轴3060表示就液相中发现的每个正C6/假C6至正C38/假C38化合物重量比而言的浓度。x-轴3061包含从正C6/假C6至正C38/假C38的每个正构烷烃化合物与假组分比的身份。线3062上出现的数据点表示对于实施例1的无应力实验而言每个正C6/假C6至正C38/假C38比的重量比。线3063上出现的数据点表示对于实施例3的400psi受力实验而言每个正C6/假C6至正C38/假C38比的重量比。而线3064上出现的数据点表示对于实施例4的1000psi受力实验而言每个正C6/假C6至正C38/假C38比的重量比。从图15可以看出,相比400psi应力实验烃液和1,000psi应力实验烃液,线3062上数据点所表示的在无应力实验中产生的烃液包含更大的、在C10至C26范围内的正构烷烃化合物比假组分的重量百分数。现在看线3063上出现的数据点,显然的是,中间水平400psi应力实验产生在C10至C26范围内的正构烷烃化合物与假组分比位于线3062所表示的无应力实验与线3064所表示的1,000psi受力实验之间的烃液。最后,显然的是,高水平1,000psi应力实验产生在C10至C26范围内的正构烷烃化合物与假组分比小于线3062所表示的无应力实验和线3063所表示的400psi受力实验的烃液。因此在增加的岩石静应力水平下热解油页岩呈现出产生与在C10与C26之间出现的给定碳数的总烃相比具有较低浓度的正构烷烃的烃液。
[0370]从上面描述的数据,可以看出在增加的应力水平下加热和热解油页岩产生更轻的可冷凝烃流体产物(即相对于更高碳数化合物或组分来说,更大比例的更低碳数化合物或组分)并且包含更低浓度的正构烷烃化合物。这样的产物可更适合于精炼成汽油和馏出物产品。此外,这样的产物在进一步分馏之前或之后可具有作为某些化学工艺的原料的效用。
[037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生产的烃流体包括可冷凝烃部分。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下列中一个或多个:总C7与总C20重量比大于0.8,总C8与总C20重量比大于1.7,总C9与总C20重量比大于2.5,总C10与总C20重量比大于2.8,总C11与总C20重量比大于2.3,总C12与总C20重量比大于2.3,总C13与总C20重量比大于2.9,总C14与总C20重量比大于2.2,总C15与总C20重量比大于2.2,和总C16与总C20重量比大于1.6。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下列中一个或多个:总C7与总C20重量比大于2.5,总C8与总C20重量比大于3.0,总C9与总C20重量比大于3.5,总C10与总C20重量比大于3.5,总C11与总C20重量比大于3.0,和总C12与总C20重量比大于3.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下列中一个或多个:总C7与总C20重量比大于3.5,总C8与总C20重量比大于4.3,总C9与总C20重量比大于4.5,总C10与总C20重量比大于4.2,总C11与总C20重量比大于3.7,和总C12与总C20重量比大于3.5。如在该段落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用,短语“一个或多个(one or more)”——其紧接着是一系列不同化合物或组分的比率,其中最后一个比率是通过连接词“和(and)”引出的——意图包括这样的可冷凝烃部分,其具有所列比率中至少一个或者具有所列比率中两个或更多、或者三个或更多、或者四个或更多等等或者全部。此外,特定可冷凝烃部分还可具有另外的不同化合物或组分比率,其未包括在特定句子或权利要求中但仍落在这样的句子或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该段落中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与本文所讨论的其它方面中任何一方面相组合。
[037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大于0.8的总C7与总C20重量比。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下述总C7与总C20重量比:其大于1.0,大于1.5,大于2.0,大于2.5,大于3.5或大于3.7。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下述总C7与总C20重量比:其小于10.0,小于7.0,小于5.0或小于4.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大于1.7的总C8与总C20重量比。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下述总C8与总C20重量比:其大于2.0,大于2.5,大于3.0,大于4.0,大于4.4或大于4.6。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8与总C20重量比:其小于7.0或小于6.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大于2.5的总C9与总C20重量比。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9与总C20重量比:其大于3.0,大于4.0,大于4.5或大于4.7。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9与总C20重量比:其小于7.0或小于6.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大于2.8的总C10与总C20重量比。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0与总C20重量比,其大于3.0,大于3.5,大于4.0或大于4.3。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0与总C20重量比,其小于7.0或小于6.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大于2.3的总C11与总C20重量比。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1与总C20重量比,其大于2.5,大于3.5,大于3.7,大于4.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1与总C20重量比,其小于7.0或小于6.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大于2.3的总C12与总C20重量比。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2与总C20重量比,其大于2.5,大于3.0,大于3.5或大于3.7。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2与总C20重量比,其小于7.0或小于6.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总C13与总C20重量比,其大于2.9。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3与总C20重量比,其大于3.0,大于3.1或大于3.2。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3与总C20重量比,其小于6.0或小于5.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总C14与总C20重量比,其大于2.2。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4与总C20重量比,其大于2.5,大于2.6或大于2.7。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4与总C20重量比,其小于6.0或小于4.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总C15与总C20重量比,其大于2.2。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5与总C20重量比,其大于2.3,大于2.4或大于2.6。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5与总C20重量比,其小于6.0或小于4.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总C16与总C20重量比,其大于1.6。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6与总C20重量比,其大于1.8,大于2.3或大于2.5。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6与总C20重量比,其小于5.0或小于4.0。本发明的某些特征在前面的段落中按照一组数值上限(例如“小于”)和一组数值下限(例如“大于”)进行描述。应当理解,通过这些界限的任意组合形成的范围在本发明的范围内,除非另外指明。该段落中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与本文所讨论的本发明的其它方面中任何一方面进行组合。
[037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下列中一个或多个:总C7与总C25重量比大于2.0,总C8与总C25重量比大于4.5,总C9与总C25重量比大于6.5,总C10与总C25重量比大于7.5,总C11与总C25重量比大于6.5,总C12与总C25重量比大于6.5,总C13与总C25重量比大于8.0,总C14与总C25重量比大于6.0,总C15与总C25重量比大于6.0,总C16与总C25重量比大于4.5,总C17与总C25重量比大于4.8,和总C18与总C25重量比大于4.5。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下列中一个或多个:总C7与总C25重量比大于7.0,总C8与总C25重量比大于10.0,总C9与总C25重量比大于10.0,总C10与总C25重量比大于10.0,总C11与总C25重量比大于8.0,和总C12与总C25重量比大于8.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下列中一个或多个:总C7与总C25重量比大于13.0,总C8与总C25重量比大于17.0,总C9与总C25重量比大于17.0,总C10与总C25重量比大于15.0,总C11与总C25重量比大于14.0,和总C12与总C25重量比大于13.0。如在该段落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用,短语“一个或多个”——其紧接着是一系列不同化合物或组分比率,其中最后一个比率是通过连接词“和”引出的——意图包括这样的可冷凝烃部分,其具有所列比率中至少一个或者具有所列比率中两个或更多、或者三个或更多、或者四个或更多等等或者全部。此外,特定可冷凝烃部分还可具有另外的不同化合物或组分比率,其未包括在特定句子或权利要求中但仍落在这样的句子或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该段落中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与本文所讨论的其它方面中任何一方面相组合。
[037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大于2.0的总C7与总C25重量比。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7与总C25重量比,其大于3.0,大于5.0,大于10.0,大于13.0或大于15.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7与总C25重量比,其小于30.0或小于25.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总C8与总C25重量比,其大于4.5。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8与总C25重量比,其大于5.0,大于7.0,大于10.0,大于15.0或大于17.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8与总C25重量比,其小于35.0或小于30.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总C9与总C25重量比,其大于6.5。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9与总C25重量比,其大于8.0,大于10.0,大于15.0,大于17.0或大于19.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9与总C25重量比,其小于40.0或小于35.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总C10与总C25重量比,其大于7.5。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0与总C25重量比,其大于10.0,大于14.0或大于17.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0与总C25重量比,其小于35.0或小于30.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总C11与总C25重量比,其大于6.5。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1与总C25重量比,其大于8.5,大于10.0,大于12.0或大于14.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1与总C25重量比,其小于35.0或小于30.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总C12与总C25重量比,其大于6.5。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大于8.5的总C12与总C25重量比,大于10.0、大于12.0或大于14.0的总C12与总C25重量比。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2与总C25重量比,其小于30.0或小于25.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总C13与总C25重量比,其大于8.0。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3与总C25重量比,其大于10.0,大于12.0或大于14.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3与总C25重量比,其小于25.0或小于20.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总C14与总C25重量比,其大于6.0。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4与总C25重量比,其大于8.0,大于10.0或大于12.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4与总C25重量比,其小于25.0或小于20.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总C15与总C25重量比,其大于6.0。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5与总C25重量比,其大于8.0或大于10.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5与总C25重量比,其小于25.0或小于20.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总C16与总C25重量比,其大于4.5。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6与总C25重量比,其大于6.0,大于8.0或大于10.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6与总C25重量比,其小于20.0或小于15.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总C17与总C25重量比,其大于4.8。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7与总C25重量比,其大于5.5或大于7.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7与总C25重量比,其小于20.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总C18与总C25重量比,其大于4.5。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8与总C25重量比,其大于5.0或大于5.5。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8与总C25重量比,其小于15.0。本发明的某些特征在前面的段落中按照一组数值上限(例如“小于”)和一组数值下限(例如“大于”)进行描述。应当理解,通过这些界限的任意组合形成的范围在本发明的范围内,除非另外指明。该段落中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与本文所讨论的本发明的其它方面中任何一方面进行组合。
[037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下列中一个或多个:总C7与总C29重量比大于3.5,总C8与总C29重量比大于9.0,总C9与总C29重量比大于12.0,总C10与总C29重量比大于15.0,总C11与总C29重量比大于13.0,总C12与总C29重量比大于12.5,总C13与总C29重量比大于16.0,总C14与总C29重量比大于12.0,总C15与总C29重量比大于12.0,总C16与总C29重量比大于9.0,总C17与总C29重量比大于10.0,总C18与总C29重量比大于8.8,总C19与总C29重量比大于7.0,总C20与总C29重量比大于6.0,总C21与总C29重量比大于5.5,和总C22与总C29重量比大于4.2。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下列中一个或多个:总C7与总C29重量比大于16.0,总C8与总C29重量比大于19.0,总C9与总C29重量比大于20.0,总C10与总C29重量比大于18.0,总C11与总C29重量比大于16.0,总C12与总C29重量比大于15.0,总C13与总C29重量比大于17.0,总C14与总C29重量比大于13.0,总C15与总C29重量比大于13.0,总C16与总C29重量比大于10.0,总C17与总C29重量比大于11.0,总C18与总C29重量比大于9.0,总C19与总C29重量比大于8.0,总C20与总C29重量比大于6.5,和总C21与总C29重量比大于6.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下列中一个或多个:总C7与总C29重量比大于24.0,总C8与总C29重量比大于30.0,总C9与总C29重量比大于32.0,总C10与总C29重量比大于30.0,总C11与总C29重量比大于27.0,总C12与总C29重量比大于25.0,总C13与总C29重量比大于22.0,总C14与总C29重量比大于18.0,总C15与总C29重量比大于18.0,总C16与总C29重量比大于16.0,总C17与总C29重量比大于13.0,总C18与总C29重量比大于10.0,总C19与总C29重量比大于9.0,和总C20与总C29重量比大于7.0。如在该段落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用,短语“一个或多个”——其紧接着是一系列不同化合物或组分比率,其中最后一个比率是通过连接词“和”引出的——意图包括这样的可冷凝烃部分,其具有所列比率中至少一个或者具有所列比率中两个或更多、或者三个或更多、或者四个或更多等等或者全部。此外,特定可冷凝烃部分还可具有另外的不同化合物或组分比率,其未包括在特定句子或权利要求中但仍落在这样的句子或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该段落中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与本文所讨论的其它方面中任何一方面相组合。
[037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大于3.5的总C7与总C29重量比。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7与总C29重量比,其大于5.0,大于10.0,大于18.0,大于20.0或大于24.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7与总C29重量比,其小于60.0或小于50.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总C8与总C29重量比,其大于9.0。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8与总C29重量比,其大于10.0,大于18.0,大于20.0,大于25.0或大于30.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8与总C29重量比,其小于85.0或小于75.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总C9与总C29重量比,其大于12.0。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9与总C29重量比,其大于15.0,大于20.0,大于23.0,大于27.0或大于32.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9与总C29重量比,其小于85.0或小于75.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总C10与总C29重量比,其大于15.0。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0与总C29重量比,其大于18.0,大于22.0或大于28.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0与总C29重量比,其小于80.0或小于70.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总C11与总C29重量比,其大于13.0。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1与总C29重量比,其大于16.0,大于18.0,大于24.0或大于27.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1与总C29重量比,其小于75.0或小于65.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总C12与总C29重量比,其大于12.5。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2与总C29重量比,其大于14.5,大于18.0,大于22.0或大于25.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2与总C29重量比,其小于75.0或小于65.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总C13与总C29重量比,其大于16.0。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3与总C29重量比,其大于18.0,大于20.0或大于22.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3与总C29重量比,其小于70.0或小于60.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总C14与总C29重量比,其大于12.0。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4与总C29重量比,其大于14.0,大于16.0或大于18.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4与总C29重量比,其小于60.0或小于50.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总C15与总C29重量比,其大于12.0。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5与总C29重量比,其大于15.0或大于18.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5与总C29重量比,其小于60.0或小于50.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总C16与总C29重量比,其大于9.0。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6与总C29重量比,其大于10.0,大于13.0或大于16.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6与总C29重量比,其小于55.0或小于45.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总C17与总C29重量比,其大于10.0。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7与总C29重量比,其大于11.0或大于12.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7与总C29重量比,其小于45.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总C18与总C29重量比,其大于8.8。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8与总C29重量比,其大于9.0或大于10.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8与总C29重量比,其小于35.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总C19与总C29重量比,其大于7.0。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9与总C29重量比,其大于8.0或大于9.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9与总C29重量比,其小于30.0。本发明的某些特征在前面的段落中按照一组数值上限(例如“小于”)和一组数值下限(例如“大于”)进行描述。应当理解,通过这些界限的任意组合形成的范围在本发明的范围内,除非另外指明。该段落中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与本文所讨论的本发明的其它方面中任何一方面进行组合。
[037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下列中一个或多个:总C9与总C20重量比在2.5与6.0之间,总C10与总C20重量比在2.8与7.3之间,总C11与总C20重量比在2.6与6.5之间,总C12与总C20重量比在2.6与6.4之间,和总C13与总C20重量比在3.2与8.0之间。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下列中一个或多个:总C9与总C20重量比在3.0与5.5之间,总C10与总C20重量比在3.2与7.0之间,总C11与总C20重量比在3.0与6.0之间,总C12与总C20重量比在3.0与6.0之间,和总C13与总C20重量比在3.3与7.0之间。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下列中一个或多个:总C9与总C20重量比在4.6与5.5之间,总C10与总C20重量比在4.2与7.0之间,总C11与总C20重量比在3.7与6.0之间,总C12与总C20重量比在3.6与6.0之间,和总C13与总C20重量比在3.4与7.0之间。如在该段落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用,短语“一个或多个”——其紧接着是一系列不同化合物或组分比率,其中最后一个比率是通过连接词“和”引出的——意图包括这样的可冷凝烃部分,其具有所列比率中至少一个或者具有所列比率中两个或更多、或者三个或更多、或者四个或更多等等或者全部。此外,特定可冷凝烃部分还可具有另外的不同化合物或组分比率,其未包括在特定句子或权利要求中但仍落在这样的句子或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该段落中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与本文所讨论的其它方面中任何一方面相组合。
[037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总C9与总C20重量比,其在2.5与6.0之间。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9与总C20重量比,其在3.0与5.8之间,在3.5与5.8之间,在4.0与5.8之间,在4.5与5.8之间,在4.6与5.8之间,或在4.7与5.8之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总C10与总C20重量比,其在2.8与7.3之间。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0与总C20重量比,其在3.0与7.2之间,在3.5与7.0之间,在4.0与7.0之间,在4.2与7.0之间,在4.3与7.0之间,或在4.4与7.0之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总C11与总C20重量比,其在2.6与6.5之间。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1与总C20重量比,其在2.8与6.3之间,在3.5与6.3之间,在3.7与6.3之间,在3.8与6.3之间,在3.9与6.2之间,或在4.0与6.2之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总C12与总C20重量比,其在2.6与6.4之间。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2与总C20重量比,其在2.8与6.2之间,在3.2与6.2之间,在3.5与6.2之间,在3.6与6.2之间,在3.7与6.0之间,或在3.8与6.0之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总C13与总C20重量比,其在3.2与8.0之间。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3与总C20重量比,其在3.3与7.8之间,在3.3与7.0之间,在3.4与7.0之间,在3.5与6.5之间,或在3.6与6.0之间。该段落中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与本文所讨论的本发明的其它方面中任何一方面进行组合。
[037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下列中一个或多个:总C10与总C25重量比在7.1与24.5之间,总C11与总C25重量比在6.5与22.0之间,总C12与总C25重量比在6.5与22.0之间,和总C13与总C25重量比在8.0与27.0之间。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下列中一个或多个:总C10与总C25重量比在10.0与24.0之间,总C11与总C25重量比在10.0与21.5之间,总C12与总C25重量比在10.0与21.5之间,和总C13与总C25重量比在9.0与25.0之间。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下列中一个或多个:总C10与总C25重量比在14.0与24.0之间,总C11与总C25重量比在12.5与21.5之间,总C12与总C25重量比在12.0与21.5之间,和总C13与总C25重量比在10.5与25.0之间。如在该段落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用,短语“一个或多个”——其紧接着是一系列不同化合物或组分比率,其中最后一个比率是通过连接词“和”引出的——意图包括这样的可冷凝烃部分,其具有所列比率中至少一个或者具有所列比率中两个或更多、或者三个或更多、或者四个或更多等等或者全部。此外,特定可冷凝烃部分还可具有另外的不同化合物或组分比两次,其未包括在特定句子或权利要求中但仍落在这样的句子或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该段落中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与本文所讨论的其它方面中任何一方面相组合。
[038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总C10与总C25重量比,其在7.1与24.5之间。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0与总C25重量比,其在7.5与24.5之间,在12.0与24.5之间,在13.8与24.5之间,在14.0与24.5之间,或在15.0与24.5之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总C11与总C25重量比,其在6.5与22.0之间。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1与总C25重量比,其在7.0与21.5之间,在10.0与21.5之间,在12.5与21.5之间,在13.0与21.5之间,在13.7与21.5之间,或在14.5与21.5之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总C12与总C25重量比,其在10.0与21.5之间。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2与总C25重量比,其在10.5与21.0之间,在11.0与21.0之间,在12.0与21.0之间,在12.5与21.0之间,在13.0与21.0之间,或在13.5与21.0之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总C13与总C25重量比,其在8.0与27.0之间。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3与总C25重量比,其在9.0与26.0之间,在10.0与25.0之间,在10.5与25.0之间,在11.0与25.0之间,或在11.5与25.0之间。该段中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与本文所讨论的其它方面中任何一方面相组合。
[038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下列中一个或多个:总C10与总C29重量比在15.0与60.0之间,总C11与总C29重量比在13.0与54.0之间,总C12与总C29重量比在12.5与53.0之间,和总C13与总C29重量比在16.0与65.0之间。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下列中一个或多个:总C10与总C29重量比在17.0与58.0之间,总C11与总C29重量比在15.0与52.0之间,总C12与总C29重量比在14.0与50.0之间,和总C13与总C29重量比在17.0与60.0之间。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下列中一个或多个:总C10与总C29重量比在20.0与58.0之间,总C11与总C29重量比在18.0与52.0之间,总C12与总C29重量比在18.0与50.0之间,和总C13与总C29重量比在18.0与50.0之间。如在该段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用,短语“一个或多个”——其紧接着是一系列不同化合物或组分比率,其中最后一个比率是通过连接词“和”引出的——意图包括这样的可冷凝烃部分,其具有所列比率中至少一个或者具有所列比率中两个或更多、或者三个或更多、或者四个或更多等等或者全部。此外,特定可冷凝烃部分还可具有另外的不同化合物或组分比率,其未包括在特定句子或权利要求中但仍落在这样的句子或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该段中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与本文所讨论的其它方面中任何一方面相组合。
[038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总C10与总C29重量比,其在15.0与60.0之间。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0与总C29重量比,其在18.0与58.0之间,在20.0与58.0之间,在24.0与58.0之间,在27.0与58.0之间,或在30.0与58.0之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总C11与总C29重量比,其在13.0与54.0之间。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1与总C29重量比,其在15.0与53.0之间,在18.0与53.0之间,在20.0与53.0之间,在22.0与53.0之间,在25.0与53.0之间,或在27.0与53.0之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总C12与总C29重量比,其在12.5与53.0之间。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2与总C29重量比,其在14.5与51.0之间,在16.0与51.0之间,在18.0与51.0之间,在20.0与51.0之间,在23.0与51.0之间,或在25.0与51.0之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总C13与总C29重量比,其在16.0与65.0之间。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总C13与总C29重量比,其在17.0与60.0之间,在18.0与60.0之间,在20.0与60.0之间,在22.0与60.0之间,或在25.0与60.0之间。该段中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与本文所讨论的本发明的其它方面中任何一方面进行组合。
[038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下列中一个或多个:正C7与正C20重量比大于0.9,正C8与正C20重量比大于2.0,正C9与正C20重量比大于1.9,正C10与正C20重量比大于2.2,正C11与正C20重量比大于1.9,正C12与正C20重量比大于1.9,正C13与正C20重量比大于2.3,正C14与正C20重量比大于1.8,正C15与正C20重量比大于1.8,和正C16与正C20重量比大于1.3。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下列中一个或多个:正C7与正C20重量比大于4.4,正C8与正C20重量比大于3.7,正C9与正C20重量比大于3.5,正C10与正C20重量比大于3.4,正C11与正C20重量比大于3.0,和正C12与正C20重量比大于2.7。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下列中一个或多个:正C7与正C20重量比大于4.9,正C8与正C20重量比大于4.5,正C9与正C20重量比大于4.4,正C10与正C20重量比大于4.1,正C11与正20重量比大于3.7,和正C12与正C20重量比大于3.0。如在该段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用,短语“一个或多个”——其紧接着是一系列不同化合物或组分比率,其中最后一个比率是通过连接词“和”引出的——意图包括这样的可冷凝烃部分,其具有所列比率中至少一个或者具有所列比率中两个或更多、或者三个或更多、或者四个或更多等等或者全部。此外,特定可冷凝烃部分还可具有另外的不同化合物或组分比率,其未包括在特定句子或权利要求中但仍落在这样的句子或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该段中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与本文所讨论的其它方面中任何一方面相组合。
[038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正C7与正C20重量比,其大于0.9。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7与正C20重量比,其大于1.0,大于2.0,大于3.0,大于4.0,大于4.5或大于5.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7与正C20重量比,其小于8.0或小于7.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正C8与正C20重量比,其大于1.7。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8与正C20重量比,其大于2.0,大于2.5,大于3.0,大于3.5,大于4.0或大于4.4。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8与正C20重量比,其小于8.0或小于7.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正C9与正C20重量比,其大于1.9。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9与正C20重量比,其大于2.0,大于3.0,大于4.0或大于4.5。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9与正C20重量比,其小于7.0或小于6.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正C10与正C20重量比,其大于2.2。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0与正C20重量比,其大于2.8,大于3.3,大于3.5或大于4.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0与正C20重量比,其小于7.0或小于6.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正C11与正C20重量比,其大于1.9。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1与正C20重量比,其大于2.5,大于3.0,大于3.5或大于3.7。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1与正C20重量比,其小于7.0或小于6.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正C12与正C20重量比,其大于1.9。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2与正C20重量比,其大于2.0,大于2.2,大于2.6或大于3.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2与正C20重量比,其小于7.0或小于6.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正C13与正C20重量比,其大于2.3。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3与正C20重量比,其大于2.5,大于2.7或大于3.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3与正C20重量比,其小于6.0或小于5.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正C14与正C20重量比,其大于1.8。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4与正C20重量比,其大于2.0,大于2.2或大于2.5。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4与正C20重量比,其小于6.0或小于4.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正C15与正C20重量比,其大于1.8。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5与正C20重量比,其大于2.0,大于2.2或大于2.4。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5与正C20重量比,其小于6.0或小于4.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正C16与正C20重量比,其大于1.3。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6与正C20重量比,其大于1.5,大于1.7或大于2.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6与正C20重量比,其小于5.0或小于4.0。本发明的某些特征在前面的段落中按照一组数值上限(例如“小于”)和一组数值下限(例如“大于”)进行描述。应当理解,通过这些界限的任意组合形成的范围在本发明的范围内,除非另外指明。该段落中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与本文所讨论的本发明的其它方面中任何一方面进行组合。
[038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下列中一个或多个:正C7与正C25重量比大于1.9,正C8与正C25重量比大于3.9,正C9与正C25重量比大于3.7,正C10与正C25重量比大于4.4,正C11与正C25重量比大于3.8,正C12与正C25重量比大于3.7,正C13与正C25重量比大于4.7,正C14与正C25重量比大于3.7,正C15与正C25重量比大于3.7,正C16与正C25重量比大于2.5,正C17与正C25重量比大于3.0,和正C18与正C25重量比大于3.4。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下列中一个或多个:正C7与正C25重量比大于10,正C8与正C25重量比大于8.0,正C9与正C25重量比大于7.0,正C10与正C25重量比大于7.0,正C11与正C25重量比大于7.0,和正C12与正C25重量比大于6.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下列中一个或多个:正C7与正C25重量比大于10.0,正C8与正C25重量比大于12.0,正C9与正C25重量比大于11.0,正C10与正C25重量比大于11.0,正C11与正C25重量比大于9.0,和正C12与正C25重量比大于8.0。如在该段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用,短语“一个或多个”——其紧接着是一系列不同化合物或组分比率,其中最后一个比率是通过连接词“和”引出的——意图包括这样的可冷凝烃部分,其具有所列比率中至少一个或者具有所列比率中两个或更多、或者三个或更多、或者四个或更多等等或者全部。此外,特定可冷凝烃部分还可具有另外的不同化合物或组分比率,其未包括在特定句子或权利要求中但仍落在这样的句子或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该段中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与本文所讨论的其它方面中任何一方面相组合。
[038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正C7与正C25重量比,其大于1.9。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7与正C25重量比,其大于3.0,大于5.0,大于8.0,大于10.0或大于13.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7与正C25重量比,其小于35.0或小于25.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正C8与正C25重量比,其大于3.9。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8与正C25重量比,其大于4.5,大于6.0,大于8.0,大于10.0或大于13.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8与正C25重量比,其小于35.0或小于25.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正C9与正C25重量比,其大于3.7。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9与正C25重量比,其大于4.5,大于7.0,大于10.0,大于12.0或大于13.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9与正C25重量比,其小于35.0或小于25.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正C10与正C25重量比,其大于4.4。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0与正C25重量比,其大于6.0,大于8.0或大于11.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0与正C25重量比,其小于35.0或小于25.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正C11与正C25重量比,其大于3.8。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1与正C25重量比,其大于4.5,大于7.0,大于8.0或大于10.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1与正C25重量比,其小于35.0或小于25.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正C12与正C25重量比,其大于3.7。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2与正C25重量比,其大于4.5,大于6.0,大于7.0或大于8.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2与正C25重量比,其小于30.0或小于20.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正C13与正C25重量比,其大于4.7。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3与正C25重量比,其大于5.0,大于6.0或大于7.5。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3与正C25重量比,其小于25.0或小于20.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正C14与正C25重量比,其大于3.7。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4与正C25重量比,其大于4.5,大于5.5或大于7.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4与正C25重量比,其小于25.0或小于20.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正C15与正C25重量比,其大于3.7。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5与正C25重量比,其大于4.2或大于5.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5与正C25重量比,其小于25.0或小于20.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正C16与正C25重量比,其大于2.5。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6与正C25重量比,其大于3.0,大于4.0或大于5.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6与正C25重量比,其小于20.0或小于15.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正C17与正C25重量比,其大于3.0。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7与正C25重量比,其大于3.5或大于4.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7与正C25重量比,其小于20.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正C18与正C25重量比,其大于3.4。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8与正C25重量比,其大于3.6或大于4.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8与正C25重量比,其小于15.0。本发明的某些特征在前面的段落中按照一组数值上限(例如“小于”)和一组数值下限(例如“大于”)进行描述。应当理解,通过这些界限的任意组合形成的范围在本发明的范围内,除非另外指明。该段落中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与本文所讨论的本发明的其它方面中任何一方面进行组合。
[038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下列中一个或多个:正C7与正C29重量比大于18.0,正C8与正C29重量比大于16.0,正C9与正C29重量比大于14.0,正C10与正C29重量比大于14.0,正C11与正C29重量比大于13.0,正C12与正C29重量比大于11.0,正C13与正C29重量比大于10.0,正C14与正C29重量比大于9.0,正C15与正C29重量比大于8.0,正C16与正C29重量比大于8.0,正C17与正C29重量比大于6.0,正C18与正C29重量比大于6.0,正C19与正C29重量比大于5.0,正C20与正C29重量比大于4.0,正C21与正C29重量比大于3.6,和正C22与正C29重量比大于2.8。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下列中一个或多个:正C7与正C29重量比大于20.0,正C8与正C29重量比大于18.0,正C9与正C29重量比大于17.0,正C10与正C29重量比大于16.0,正C11与正C29重量比大于15.0,正C12与正C29重量比大于12.5,正C13与正C29重量比大于11.0,正C14与正C29重量比大于10.0,正C15与正C29重量比大于8.0,正C16与正C29重量比大于8.0,正C17与正C29重量比大于7.0,正C18与正C29重量比大于6.5,正C19与正C29重量比大于5.5,正C20与正C29重量比大于4.5,和正C21与正C29重量比大于4.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下列中一个或多个:正C7与正C29重量比大于23.0,正C8与正C29重量比大于21.0,正C9与正C29重量比大于20.0,正C10与正C29重量比大于19.0,正C11与正C29重量比大于17.0,正C12与正C29重量比大于14.0,正C13与正C29重量比大于12.0,正C14与正C29重量比大于11.0,正C15与正C29重量比大于9.0,正C16与正C29重量比大于9.0,正C17与正C29重量比大于7.5,正C18与正C29重量比大于7.0,正C19与正C29重量比大于6.5,正C20与正C29重量比大于4.8,和正C21与正C29重量比大于4.5。如在该段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用,短语“一个或多个”——其紧接着是一系列不同化合物或组分比率,其中最后一个比率是通过连接词“和”引出的——意图包括这样的可冷凝烃部分,其具有所列比率中至少一个或者具有所列比率中两个或更多、或者三个或更多、或者四个或更多等等或者全部。此外,特定可冷凝烃部分还可具有另外的不同化合物或组分比率,其未包括在特定句子或权利要求中但仍落在这样的句子或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该段中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与本文所讨论的其它方面中任何一方面相组合。
[038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正C7与正C29重量比,其大于18.0。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7与正C29重量比,其大于20.0,大于22.0,大于25.0,大于30.0或大于35.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7与正C29重量比,其小于70.0或小于60.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正C8与正C29重量比,其大于16.0。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8与正C29重量比,其大于18.0,大于22.0,大于25.0,大于27.0或大于30.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8与正C29重量比,其小于85.0或小于75.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正C9与正C29重量比,其大于14.0。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9与正C29重量比,其大于18.0,大于20.0,大于23.0,大于27.0或大于30.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9与正C29重量比,其小于85.0或小于75.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正C10与正C29重量比,其大于14.0。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0与正C29重量比,其大于20.0,大于25.0或大于30.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0与正C29重量比,其小于80.0或小于70.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正C11与正C29重量比,其大于13.0。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1与正C29重量比,其大于16.0,大于18.0,大于24.0或大于27.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1与正C29重量比,其小于75.0或小于65.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正C12与正C29重量比,其大于11.0。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2与正C29重量比,其大于14.5,大于18.0,大于22.0或大于25.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2与正C29重量比,其小于75.0或小于65.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正C13与正C29重量比,其大于10.0。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3与正C29重量比,其大于18.0,大于20.0或大于22.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3与正C29重量比,其小于70.0或小于60.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正C14与正C29重量比,其大于9.0。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4与正C29重量比,其大于14.0,大于16.0或大于18.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4与正C29重量比,其小于60.0或小于50.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正C15与正C29重量比,其大于8.0。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5与正C29重量比,其大于12.0或大于16.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5与正C29重量比,其小于60.0或小于50.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正C16与正C29重量比,其大于8.0。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6与正C29重量比,其大于10.0,大于13.0或大于15.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6与正C29重量比,其小于55.0或小于45.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正C17与正C29重量比,其大于6.0。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7与正C29重量比,其大于8.0或大于12.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7与正C29重量比,具小于45.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正C18与正C29重量比,其大于6.0。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8与正C29重量比,其大于8.0或大于10.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8与正C29重量比,其小于35.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正C19与正C29重量比,其大于5.0。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9与正C29重量比,其大于7.0或大于9.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9与正C29重量比,其小于30.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正C20与正C29重量比,其大于4.0。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20与正C29重量比,其大于6.0或大于8.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20与正C29重量比,其小于30.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正C21与正C29重量比,其大于3.6。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21与正C29重量比,其大于4.0或大于6.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21与正C29重量比,其小于30.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正C22与正C29重量比,其大于2.8。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22与正C29重量比,其大于3.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22与正C29重量比,其小于30.0。本发明的某些特征在前面的段落中按照一组数值上限(例如“小于”)和一组数值下限(例如“大于”)进行描述。应当理解,通过这些界限的任意组合形成的范围在本发明的范围内,除非另外指明。该段落中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与本文所讨论的本发明的其它方面中任何一方面进行组合。
[038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下列中一个或多个:正C10与总C10重量比小于0.31,正C11与总C11重量比小于0.32,正C12与总C12重量比小于0.29,正C13与总C13重量比小于0.28,正C14与总C14重量比小于0.31,正C15与总C15重量比小于0.27,正C16与总C16重量比小于0.31,正C17与总C17重量比小于0.31,正C18与总C18重量比小于0.37,正C19与总C19重量比小于0.37,正C20与总C20重量比小于0.37,正C21与总C21重量比小于0.37,正C22与总C22重量比小于0.38,正C23与总C23重量比小于0.43,正C24与总C24重量比小于0.48,和正C25与总C25重量比小于0.53。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下列中一个或多个:正C11与总C11重量比小于0.30,正C12与总C12重量比小于0.27,正C13与总C13重量比小于0.26,正C14与总C14重量比小于0.29,正C15与总C15重量比小于0.24,正C16与总C16重量比小于0.25,正C17与总C17重量比小于0.29,正C18与总C18重量比小于0.31,正C19与总C19重量比小于0.35,正C20与总C20重量比小于0.33,正C21与总C21重量比小于0.33,正C22与总C22重量比小于0.35,正C23与总C23重量比小于0.40,正C24与总C24重量比小于0.45,和正C25与总C25重量比小于0.49。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下列中一个或多个:正C11与总C11重量比小于0.28,正C12与总C12重量比小于0.25,正C13与总C13重量比小于0.24,正C14与总C14重量比小于0.27,正C15与总C15重量比小于0.22,正C16与总C16重量比小于0.23,正C17与总C17重量比小于0.25,正C18与总C18重量比小于0.28,正C19与总C19重量比小于0.31,正C20与总C20重量比小于0.29,正C21与总C21重量比小于0.30,正C22与总C22重量比小于0.28,正C23与总C23重量比小于0.33,正C24与总C24重量比小于0.40,和正C25与总C25重量比小于0.45。如在该段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用,短语“一个或多个”——其紧接着是一系列不同化合物或组分比率,其中最后一个比率是通过连接词“和”引出的——意图包括这样的可冷凝烃部分,其具有所列比率中至少一个或者具有所列比率中两个或更多、或者三个或更多、或者四个或更多等等或者全部。此外,特定可冷凝烃部分还可具有另外的不同化合物或组分比率,其未包括在特定句子或权利要求中但仍落在这样的句子或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该段中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与本文所讨论的其它方面中任何一方面相组合。
[039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小于0.31的正C10与总C10重量比。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0与总C10重量比,其小于0.30或小于0.29。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0与总C10重量比,其大于0.15或大于0.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正C11与总C11重量比,其小于0.32。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1与总C11重量比,其小于0.31,小于0.30或小于0.29。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1与总C11重量比,其大于0.15或大于0.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正C12与总C12重量比,其小于0.29。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2与总C12重量比,其小于0.26或小于0.24。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2与总C12重量比,其大于0.10或大于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正C13与总C13重量比,其小于0.28。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3与总C13重量比,其小于0.27,小于0.25或小于0.23。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3与总C13重量比,其大于0.10或大于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正C14与总C14重量比,其小于0.31。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4与总C14重量比,其小于0.30,小于0.28或小于0.26。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4与总C14重量比,其大于0.10或大于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正C15与总C15重量比,其小于0.27。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5与总C15重量比,其小于0.26,小于0.24或小于0.22。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5与总C15重量比,其大于0.10或大于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正C16与总C16重量比,其小于0.31。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6与总C16重量比,其小于0.29,小于0.26或小于0.24。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6与总C16重量比,其大于0.10或大于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正C17与总C17重量比,其小于0.31。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7与总C17重量比,其小于0.29,小于0.27或小于0.25。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7与总C17重量比,其大于0.10或大于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正C18与总C18重量比,其小于0.37。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8与总C18重量比,其小于0.35,小于0.31或小于0.28。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8与总C18重量比,其大于0.10或大于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正C19与总C19重量比,其小于0.37。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9与总C19重量比,其小于0.36,小于0.34或小于0.31。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19与总C19重量比,其大于0.10或大于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正C20与总C20重量比,其小于0.37。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20与总C20重量比,其小于0.35,小于0.32或小于0.29。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20与总C20重量比,其大于0.10或大于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正C21与总C21重量比,其小于0.37。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21与总C21重量比,其小于0.35,小于0.32或小于0.3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21与总C21重量比,其大于0.10或大于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正C22与总C22重量比,其小于0.38。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22与总C22重量比,其小于0.36,小于0.34或小于0.3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22与总C22重量比,其大于0.10或大于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正C23与总C23重量比,其小于0.43。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23与总C23重量比,其小于0.40,小于0.35或小于0.29。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23与总C23重量比,其大于0.15或大于0.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正C24与总C24重量比,其小于0.48。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24与总C24重量比,其小于0.46,小于0.42或小于0.4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24与总C24重量比,其大于0.15或大于0.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正C25与总C25重量比,其小于0.48。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25与总C25重量比,其小于0.46,小于0.42或小于0.40。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正C25与总C25重量比,其大于0.20或大于0.25。本发明的某些特征在前面的段落中按照一组数值上限(例如“小于”)和一组数值下限(例如“大于”)进行描述。应当理解,通过这些界限的任意组合形成的范围在本发明的范围内,除非另外指明。该段落中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与本文所讨论的本发明的其它方面中任何一方面进行组合。
[0391]本文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总C_″(例如总C10)意指在可冷凝烃流体中发现的特定假组分的量,该量如本文所述尤其如本文中标记“实验”的部分所述进行测定。也就是说,″总C_″是按照该申请的实验部分中描述的步骤利用全油气相色谱(WOGC)分析方法测定的。此外,″总C_″是从用于鉴定和量化每个假组分的全油气相色谱(WOGC)峰积分方法和峰鉴定方法测定的,如本文实验部分所述。此外,假组分的″总C_″重量百分数和摩尔百分数值是利用涉及由Katz和Firoozabadi开发的关联式的假组分分析方法(Katz,D.L.和A.Firoozabadi,1978.Predicting phase behavior of condensate/crude-oil systems using methane interactioncoefficients,J.Petroleum Technology(Nov.1978),1649-1655)获得的,其包括示例性摩尔和重量百分数测定。
[0392]本文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正C_″(例如正C10)意指在可冷凝烃流体中发现的特定正构烷烃化合物的量,该量如本文所述尤其如本文中标记“实验”的部分所述进行测定。也就是说,″正C_″是从按照该申请的实验部分中描述的步骤利用全油气相色谱(WOGC)分析方法测定的GC峰面积测定的。此外,″总C_″是从用于鉴定和量化单个化合物峰的全油气相色谱(WOGC)峰鉴定和积分方法测定的,如本文实验部分所述。此外,正构烷烃化合物的″正C_″重量百分数和摩尔百分数值是利用类似于在实验部分中解释的假组分示例性摩尔和重量百分数测定的方法获得的,只是使用感兴趣的特定正构烷烃化合物的密度和分子量,然后使其与在假组分方法中获得的总数比较以获得重量和摩尔百分数。
[0393]下面对图16的讨论涉及在实施例1-5中获得的数据,实施例1-5在标记“实验”的部分中被讨论。该数据通过在实验部分中讨论的实验程序、气体样品收集程序、烃气体样品气相色谱(GC)分析方法和气体样品GC峰鉴定和积分方法获得。为清楚起见,当谈到气体烃样品的气相色谱图时,对于通过实施例1进行的一个无应力实验、通过实施例2和3进行的两个400psi受力实验以及通过实施例4和5进行的两个1,000psi受力实验提供了图表数据。
[0394]图16是一柱状图,其显示气体样品中存在的烃种类的摩尔百分比浓度,所述气体样品取自在本文讨论的实验室实验中测试和分析的三个应力水平中每一个。气体化合物摩尔百分数是通过本文所述的实验程序、气体样品收集程序、烃气体样品气相色谱(GC)分析方法、气体样品GC峰积分方法和摩尔浓度测定程序获得的。为清楚起见,烃摩尔百分数被取为全部已鉴定的烃气体GC面积(即甲烷、乙烷、丙烷、异丁烷、正丁烷、异戊烷、正戊烷、2-甲基戊烷和正己烷)的总数与计算摩尔浓度的百分数。因此,对于所有实验而言,图解的甲烷至正C6摩尔百分数不包括下列的摩尔份额:任何相关的非烃气相产品(例如氢气、CO2或H2S)、在表2、4、5、7或9中所列的任何未鉴定的烃气种类(例如在表2中的峰编号2、6、8-11、13、15-22、24-26和28-78)、或者溶解在液相中、在液相GC中被独立处理的任何气体种类。y-轴3080表示就气相中每种气态化合物摩尔百分数而言的浓度。x-轴3081包含从甲烷至正己烷的每种烃化合物的身份。柱3082A-I表示实施例1的无应力实验中的每种气态化合物的摩尔百分数。也就是说,3082A表示甲烷,3082B表示乙烷,3082C表示丙烷,3082D表示异丁烷,3082E表示正丁烷,3082F表示异戊烷,3082G表示正戊烷,3082H表示2-甲基戊烷以及3082I表示正己烷。柱3083A-I和3084A-I表示来自实施例2和3的双份400psi受力实验的样品中的每种气态化合物的摩尔百分数,其中字母以针对无应力实验所描述的方式进行分配。而柱3085A-I和3086A-I表示来自实施例4和5的双份1,000psi受力实验的样品中的每种气态化合物的摩尔百分数,其中字母以针对无应力实验所描述的方式进行分配。从图16可以看出,在所有实验中产生的烃气主要是甲烷、乙烷和丙烷,以摩尔计。此外,显然的是,相比400psi受力实验烃气和1,000psi受力实验烃气,柱3082A-I所表示的无应力实验包含最多的甲烷3082A以及最少的丙烷3082C。现在看柱3083A-I和3084A-I,显然的是,中间水平400psi应力实验产生这样的烃气,其甲烷3083A&3084A和丙烷3083C&3084C浓度介于柱3082A&3082C表示的无应力实验与柱3085A&3085C和3086A&3086C表示的1,000psi受力实验之间。最后,显然的是,高水平1,000psi应力实验产生这样的烃气,其相比柱3082A&3082C表示的无应力实验与柱3083A&3084A和3083C&3084C表示的400psi受力实验具有最低的甲烷3085A&3086A浓度和最高的丙烷浓度3085C&3086C。因此在增加的岩石静应力水平下热解油页岩呈现出产生具有减小浓度的甲烷和增加浓度的丙烷的烃气。
[0395]从富含有机物岩层生产的烃流体可包括可冷凝烃部分(例如液体)和非冷凝烃部分(例如气体)。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非冷凝烃部分包括甲烷和丙烷。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非冷凝烃部分中的丙烷与甲烷的摩尔比大于0.32。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在非冷凝烃部分中的丙烷与甲烷的摩尔比大于0.34、0.36或0.38。如本文所用,″丙烷与甲烷的摩尔比″是可如本文所述尤其如本文标记“实验”的部分中所述测定的摩尔比。也就是说,″丙烷与甲烷的摩尔比″是利用该申请的实验部分中描述的烃气体样品气相色谱(GC)分析方法、气体样品GC峰鉴定和积分方法以及摩尔浓度测定程序测定的。
[039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烃流体的可冷凝烃部分包括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在0.1与0.8重量百分数之间的苯含量。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在0.15与0.6重量百分数之间的苯含量、在0.15与0.5之间的苯含量或在0.15与0.5的苯含量。
[039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烃流体的可冷凝烃部分包括环己烷。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环己烷含量,其小于0.8重量百分数。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环己烷含量,其小于0.6重量百分数或小于0.43重量百分数。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环己烷含量,其大于0.1重量百分数或大于0.2重量百分数。
[039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烃流体的可冷凝烃部分包括甲基环己烷。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甲基环己烷含量,其大于0.5重量百分数。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甲基环己烷含量,其大于0.7重量百分数或大于0.75重量百分数。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甲基环己烷含量,其小于1.2或小于1.0重量百分数。
[0399]本文和权利要求书中苯、环己烷和甲基环己烷的重量百分数含量的应用意指在可冷凝烃流体中发现的苯、环己烷和甲基环己烷的量,该量如本文所述尤其如本文中标记“实验”的部分所述进行测定。也就是说,各化合物重量百分数是从本文实验部分中讨论的全油气相色谱(WOGC)分析方法以及全油气相色谱(WOGC)峰鉴定和积分方法测定的。此外,各化合物重量百分数如图11所述获得,除了每个单独的各化合物峰面积积分被用于测定每个各自的化合物重量百分数之外。为清楚起见,化合物重量百分数被计算为全部C3至假C38全油气相色谱面积与计算重量的百分数,如图7中所呈现的假化合物数据中所用。
[040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烃流体的可冷凝烃部分具有大于30的API比重。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API比重,其大于30、32、34、36、40、42或44。如本文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用,API比重可通过任何普遍接受的测定API比重的方法进行测定。
[040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烃流体的可冷凝烃部分具有这样的碱性氮与总氮比,其在0.1与0.50之间。可选地,可冷凝烃部分可具有这样的碱性氮与总氮比,其在0.15与0.40之间。如本文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用,碱性氮与总氮可以通过任何普遍接受的测定碱性氮与总氮的方法进行测定。在结果冲突的情况下,遵循普遍接受的更精确的方法。
[0402]岩石静应力可影响通过加热和热解在富含有机物的岩石内产生的采出液的组成这个发现意味着采出的烃流体的组成也可以通过改变富含有机物岩层的岩石静应力进行改变。例如,富含有机物岩层的岩石静应力可以通过选择支柱(pillar)几何形状和/或位置和/或通过选择加热和热解地层区域厚度和/或加热先后顺序进行改变。
[0403]支柱是在给定时间在富含有机物岩层内留下未热解以便减轻或缓和地表下沉的区域。支柱可以是地层内的区域,其被同一地层内的热解区域包围。可选地,支柱可以是一般开发区域外的未加热区域的一部分或与之相连。在生产油田寿命早期充当支柱的某些区域可在该油田寿命晚期被转化成生产区域。
[0404]一般在其自然状态中,地层的上覆岩层的重量十分均匀地分布在地层上。在该状态下,地层内特定地点存在的岩石静应力很大程度上受上覆岩层的厚度和密度控制。期望的岩石静应力可以通过分析上覆岩层地质学和选择具有合适深度和位置的位置进行选择。
[0405]尽管岩石静应力通常被假定由自然决定并且除了去除所有或部分上覆岩石之外是不可改变的,但是地层内具体位置处的岩石静应力可以通过重新分布上覆岩石重量以便其不再被地层均匀地支撑而进行调整。例如,上覆岩石重量的这种重新分布可以通过两种示例性方法实现。这些方法之一或两者可被用在单一地层内。在某些情况下,一种方法主要可以在早期使用,而另一种方法主要可以在后期使用。有利地改变地层区域所经历的岩石静应力可以在地层区域内引起显著的热解之前进行并且也可以在产生显著的烃流体之前进行。可选地,有利地改变岩石静应力可以与热解同时进行。
[0406]第一种改变岩石静应力的方法涉及制造一个不如其邻近区域硬的地下地层区域。随着特定区域变得较不坚硬,邻近区域因此逐渐地充当支撑上覆岩石的支柱。这些支柱区域经历增加的岩石静应力,而较不坚硬的区域经历降低的岩石静应力。岩石静应力的变化量取决于许多因素,其包括例如:处理区域硬度的变化、处理区域的大小、支柱大小、支柱间隔、岩石压缩性和岩石强度。在富含有机物岩层中,地层内区域可以通过热解该区域并且通过去除采出液在该区域内产生空的空间而使其经历机械弱化。以这种方式可以使地层内的区域不如没有经历热解或经历更少程度的热解或生产的邻近区域硬。
[0407]第二种改变岩石静应力的方法涉及使地下地层区域膨胀并且用比邻近区域更大的力推向上覆岩石。这种膨胀可以从邻近区域去除一部分上覆岩石重量,因此增加了加热区域(一个或多个)经历的岩石静应力并且降低了邻近区域经历的岩石静应力。如果膨胀是足够的,水平压裂将在邻近区域中形成并且这些区域对支撑上覆岩石的贡献将减少。岩石静应力的变化量取决于许多因素,其包括例如:处理区域的膨胀量、处理区域的大小、支柱大小、支柱间隔、岩石压缩性和岩石强度。通过加热地层内的区域可使其膨胀以便引起岩石的热膨胀。如果流体被大量截获在该区域内,流体膨胀或流体产生也可以有助于膨胀。总膨胀量可与加热区域的厚度成比例。应当注意,如果热解发生在加热区域并且去除了足量的流体,加热区域可以机械地减弱并且因此可改变邻近区域所经历的岩石静应力,如第一种示例性方法中所述。
[0408]该方法的实施方式可包括通过借助首先加热和热解在富含有机物岩层中存在的地层烃以及从该富含有机物岩层内的第二邻近区域采出流体以便第二区域的杨氏模量(即硬度)被降低,来增加第一区域内的岩石静应力而控制通过加热和热解从富含有机物岩层内的第一区域产生的采出烃流体的组成。
[0409]该方法的实施方式可包括通过增加第一区域内的岩石静应力而控制通过加热和热解从富含有机物岩层内的第一区域产生的采出烃流体的组成,增加第一区域内的岩石静应力如下进行:在富含有机物岩层内的邻近区域之前加热第一区域,或者将该第一区域加热到比富含有机物岩层内的邻近区域更大的程度,使得在第一区域内的热膨胀大于富含有机物岩层的邻近区域内的热膨胀。
[0410]该方法的实施方式可包括通过降低第一区域内的岩石静应力而控制通过加热和热解从富含有机物岩层内的第一区域产生的采出烃流体的组成,降低第一区域内的岩石静应力如下进行:在第一区域之前加热富含有机物岩层的一个或多个邻近区域,或者使富含有机物岩层的一个或多个邻近区域加热到比该第一区域更大的程度,使得邻近区域内的热膨胀大于第一区域内的热膨胀。
[0411]该方法的实施方式可包括使富含有机物岩层内加热区域的加热定位、定大小和/或定时以便改变富含有机物岩层目前或未来加热和热解区域的原位岩石静应力,从而控制采出烃流体的组成。
[0412]一些生产过程包括在从富含有机物岩层基本上去除地层水溶性矿物之前,原位加热包含地层烃和地层水溶性矿物的富含有机物岩层。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原位加热之前不需要部分、基本上或完全去除水溶性矿物。例如,在含有天然发生的苏打石的油页岩地层中,油页岩可以在通过溶液采矿基本上去除苏打石之前被加热。基本上去除水溶性矿物可表示水溶性矿物的去除程度,其从本领域中已知的任何商业溶液采矿操作中发生。基本上去除水溶性矿物可近似为去除富含有机物岩层内烃流体生产的目标区域中存在的特定水溶性矿物总量的按重量计5%以上。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富含有机物岩层的原位加热以热解地层烃可以在从富含有机物岩层去除按重量计3%以上的地层水溶性矿物之前开始,可选地,按重量计7%、按重量计10%或按重量计13%。
[0413]在采出苏打石之前加热油页岩以生产油和气的影响是将苏打石转化成更可回收形式(碱灰),并且提供渗透性,有助于其随后的回收。水溶性矿物回收可以在干馏油生产后就发生,或者它可以被留下几年的时期用于后面的回收。如果期望的话,碱灰可在地表上被容易地转化回苏打石。这种转化可容易地实行使得两种矿物可有效地互换。
[0414]在一些生产方法中,加热富含有机物岩层包括通过苏打石的分解产生碱灰。该方法可包括在地表设备中处理含水溶性矿物的含水溶液以去除一部分水溶性矿物。该处理步骤可包括通过由于改变含水溶液的温度引起的沉淀除去水溶性矿物。
[0415]水溶性矿物可包括钠。水溶性矿物还可包括苏打石(碳酸氢钠)、碱灰(碳酸钠)、片钠铝石(NaAl(CO3)(OH)2)或其组合。表面处理可进一步包括在地表设备中通过与CO2反应将碱灰转化成碳酸氢钠(苏打石)。在部分或完全去除水溶性矿物后,含水溶液可被再注入到地下地层,在那里它可以被隐蔽。该地下地层可以与原始富含有机物岩层相同或不同。
[0416]在一些生产方法中,加热富含有机物岩层既热解至少一部分地层烃以产生烃流体又使得在富含有机物岩层中在先结合的迁移污染物种类可以得到。迁移污染物种类可以通过地层烃的热解形成,可以在加热后从地层本身中释放,或者可以在加热地层后通过产生增加的渗透性而使其可接近。在富含有机物岩层中存在的或注入其中的水或其它含水流体中,迁移污染物种类可以是可溶的。
[0417]从热解的油页岩中产生烃将一般留下一些至少部分水溶的迁移污染物种类。取决于热解页岩油与较浅区段的水文连通性,这些成分可最后迁移到浓度上环境不可接受的地下水中。潜在的迁移污染物种类的类型取决于油页岩热解的特性以及正被转化的油页岩的组成。如果热解是在氧或空气不存在下进行的,污染物种类可包括芳烃(例如苯、甲苯、乙苯、二甲苯)、多(例如蒽、芘、萘、
Figure A20088000903700831
)、金属污染物(例如As、Co、Pb、Mo、Ni和Zn),及其它种类诸如硫酸盐、氨、Al、K、Mg、氯化物、氟化物和酚。如果应用氧或空气,污染物种类还可包括酮、醇和氰化物。此外,存在的具体的迁移污染物种类可包括上述种类的任何次组或组合。
[0418]油田开发者可以期望评估富含有机物岩层与含水层的连通性。这可以进行以确定富含有机物岩层中的地层烃的原位热解是否可产生倾向于迁移到含水层的迁移种类,或者其程度。如果富含有机物岩层与含水层是水文相连的,可以采取防范措施以减少或防止在热解期间产生或释放的种类进入含水层。可选地,富含有机物岩层可以在如本文所述热解后用水或含水流体冲洗以去除水溶性矿物和/或迁移污染物种类。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富含有机物岩层可以与任何地下水源基本上水文不连接。在这样的情况中,冲洗富含有机物岩层可能对于迁移污染物种类的去除来说不是期望的,但是尽管如此对于水溶性矿物的回收来说可能是期望的。
[0419]在从富含有机物地层生产烃后,一些迁移污染物种类可保持在岩层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期望将含水流体注入到富含有机物岩层中并且使注入的含水流体溶解至少部分水溶性矿物和/或迁移污染物种类以形成含水溶液。含水溶液然后可通过例如溶液生产井从富含有机物岩层中采出。含水流体可进行调节以增加迁移污染物种类和/或水溶性矿物的溶解度。调节可包括加入酸或碱以调节溶液的pH。所得含水溶液然后可从富含有机物岩层中采出到地表进行加工。
[0420]在初始含水流体采出后,可进一步期望用含水流体冲洗熟化的富含有机物岩石区和未熟化的富含有机物岩石区。含水流体可被用于进一步溶解水溶性矿物和迁移污染物种类。冲洗可以任选地在大部分的烃流体已经从熟化的富含有机物岩石区段采出后完成。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冲洗步骤可以被延迟到烃流体生产步骤之后。冲洗可以被延迟以允许从加热步骤生成的热向更深处传递,进入周围未熟化的富含有机物岩石区段,以便将周围未熟化的富含有机物岩石区段内的苏打石转化成碱灰。可选地,冲洗可以被延迟以允许从加热步骤生成的热在周围未熟化的富含有机物岩石区段内产生渗透性。此外,冲洗可基于碳酸氢钠、碱灰或两者的目前和/或预测的市场价而被延迟,如本文进一步讨论的。该方法可以与本文所讨论的本发明其它方面的任何一个进行组合。
[0421]在含水溶液冲洗后,可以期望在地表设备中处理含水溶液以去除至少一些迁移污染物种类。迁移污染物种类可通过使用例如吸附材料、反渗透、化学氧化、生物氧化和/或离子交换去除。这些方法的实例在本领域中都是已知的。示例性吸附材料可包括活性炭、粘土或漂白土。
[0422]在油页岩源的某些区域中,另外的油页岩源或其它烃源可以存在于较低的深度处。其它烃源可包括在低渗透性地层中的天然气(所谓的“致密气”)或夹带在煤中和吸附到煤上的天然气(所谓的“煤层甲烷”)。在一些具有多个页岩油源的实施方式中,首先开发更深的区域然后顺序地开发较浅的区域可能是有利的。以这种方式,井不需要穿过热区域或削弱的岩石区域。在其它实施方式中,通过钻井穿过正被用作较浅深度处页岩油开发的支柱的区域而开发较深的区域可能是有利的。
[0423]同一区域中页岩油源和天然气源的同时开发可协作地利用某些设备和后勤运作。例如,气体处理可以在单个工厂进行。同样,职员可以在开发中共享。
[0424]图6图解了地表设备70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所述地表设备70可被配置来处理采出液。采出液85可以通过生产井71从地下地层84中生产,如本文所述。采出液可包括通过本文描述的任何方法生产的任何采出液。地下地层84可以是任何地下地层,其包括,例如,包含诸如油页岩、煤、或焦油砂中任何一种的富含有机物岩层。生产方案可以涉及将采出液淬火72至300°F、200°F或者甚至100°F以下的温度,在油分离器73中分离出可冷凝成分(即油74和水75),在气体处理单元77中处理非冷凝成分76(即气)以去除水78和硫种类79,在天然气厂81中从气体(例如丙烷和丁烷)中去除较重的成分以形成要出售的液态石油气(LPG)80,并且在电厂88从剩余的气体83产生电能82。电能82可被用作通过本文描述的任何方法加热地下地层84的能源。例如,电能82可以在高压例如132kV下输入变压器86,并且在被输入到位于加热井87——其位于地下地层84中——中的电阻加热器元件之前逐步下降至更低的电压例如6600V。以这种方式,加热地下地层84所需的全部或部分能量可以从采出液85的非冷凝成分中产生。过量的气体——如果有的话——可以被输出销售。
[0425]来自原位油页岩生产的采出液包含多种可以在地表设备中被分离的成分。采出液典型地包含水、非冷凝烃烷烃种类(例如甲烷、乙烷、丙烷、正丁烷、异丁烷)、非冷凝烃烯烃种类(例如乙烯、丙烯)、由(烷烃、烯烃、芳烃和多芳烃等)组成的可冷凝烃种类、CO2、CO、H2、H2S和NH3
[0426]在地表设备中,可冷凝成分可以通过降低温度和/或增加压力从非冷凝成分中分离出来。温度降低可以利用被周围空气或可利用的水冷却的热交换器实现。可选地,热的采出液可以通过与先前冷却的采出烃液热交换进行冷却。压力可以通过离心式或往复式压缩机增加。可选地,或者联合地,扩散器-膨胀器装置可被用于从气流冷凝出液体。分离可以涉及冷却和/或压力变化的几个阶段。
[0427]当降低温度或增加压力时,除了可冷凝烃外,水可以从气体中滴出。液态水可以通过重力沉降器或离心分离器与可冷凝烃分开。破乳剂可被用于促进水分离。
[0428]从生产的烃气中去除CO2以及其它所谓的酸气(如H2S)的方法包括使用化学反应方法和物理溶剂方法。化学反应方法一般包括在高压和/或低温下使气流接触胺的水溶液。这使得酸气种类与胺发生化学反应并且进入到溶液中。通过升温和/或降压,化学反应可以被逆转并且浓缩的酸气流可以被回收。可选的化学反应方法涉及热的碳酸盐溶液,一般为碳酸钾。热的碳酸盐溶液被再生,并且浓缩的酸气流通过使该溶液接触气流而回收。物理溶剂方法一般涉及在高压和/或低温下使气流接触二元醇。类似于胺方法,降压或升温允许溶剂再生以及酸气回收。某种胺或二元醇可以在去除的酸气种类上或多或少地具有选择性。任何这些方法的规模大小调整需要测定要循环的化学品的量、循环速率、再生所需的能量输入以及气体化学品接触设备的尺寸和类型。接触设备可包括填料塔或多级塔板逆流塔。这些方面中每一方面的最优尺寸调整高度取决于气体从地层中生产的速率以及气流中酸气的浓度。
[0429]酸气去除还可以通过使用蒸馏塔而实现。这种塔可包括中间的冷冻段,其中允许冷冻的CO2和H2S颗粒形成。冷冻的颗粒和液体的混合物向下落下进入汽提段,其中更轻的烃气在塔内逸出并且上升。精馏段可以被提供在塔的上端以进一步促进塔顶气流的净化。
[0430]气流的氢含量可以通过去除全部或部分氢或者通过去除全部或部分非氢种类(例如CO2、CH4等)进行调整。分离可以利用低温冷凝、变压或变温吸附、或选择性扩散膜实现。如果需要另外的氢,氢可以借助通过典型的水转换反应重整甲烷而制得。
实验
[0431]加热实验是针对几个不同的油页岩样品和从详细检查的加热的油页岩中释放的液体和气体进行的。收集的是来自科罗拉多州Piceance Basin中的Mahogany地层的油页岩样品。一块大小大约1立方英尺的固体、连续油页岩地层是从在Parachute Creek东面的Colony矿山位置处的小型试验矿山收集的。该油页岩岩块被称为CM-1B。取自该岩块的岩心样品,如下列实施例所述,都取自同一地层学层段。加热试验是利用帕尔容器(Parr vessel)进行的,所述帕尔容器型号为243HC5,其显示在图18中并且可从Parr Instrument Company得到。
实施例1
[0432]油页岩岩块CM-1B被穿过层面取出岩心以产生直径1.391英寸并且大约2英寸长的圆柱体。使直径大约2英寸并且5英寸长的金管7002卷缩并且插入滤网7000以充当岩心样品7001的支撑物(图17)。重量82.46克的油页岩岩心样品7001放置在金管7002中的滤网7000上,并且整个组件被放入帕尔加热容器中。在图18中显示的帕尔容器7010具有565毫升的内部容积。用氩冲洗帕尔容器7010几次,以去除室中存在的空气,并且该容器用氩加压至500psi。帕尔容器然后被置于熔炉中,所述熔炉被设计成与帕尔容器相配合。熔炉最初在室温下并且在帕尔容器置于熔炉中后被加热至400℃。帕尔容器的温度在大约3小时后达到400℃并且在400℃熔炉中保持24小时。帕尔容器然后从熔炉中取出并且使其在大约16小时的时间内冷却至室温。
[0433]室温帕尔容器被取样以获得加热实验后在容器中剩余的一部分代表性气体。容积150毫升的小气体取样圆筒被抽空,与帕尔容器相连,并且使压强平衡。该气体样品的气相色谱(GC)分析测试和非烃气体样品气相色谱(GC)(GC未被显示)产生在图19、表2和表1中显示的结果。在图19中,y-轴4000表示以微微安(pA)计的检测器响应,而x-轴4001表示以分钟(min)计的保留时间。在图19中,峰4002表示甲烷的响应,峰4003表示乙烷的响应,峰4004表示丙烷的响应,峰4005表示丁烷的响应,峰4006表示戊烷的响应,和峰4007表示己烷的响应。从GC结果和所涉及的已知体积和压强,获得该气体的总烃含量(2.09克)、该气体的CO2含量(3.35克)以及该气体的H2S含量(0.06克)。
表2
图19-实施例1-0应力-气体GC的峰和面积详细资料
峰编号   保留时间[min]   面积[pAs] 名称
  123456789101112131415   0.9100.9991.0772.5284.2434.9225.0225.3015.4465.5826.1356.3756.7426.8997.023   1.46868e4148.121191.26473e41.29459e42162.93066563.118045090.54150437.922554.67394283.9219415.473341159.83130114.839601922.984502.44915   甲烷?乙烷丙烷iC4?正丁烷????iC5?正戊烷??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   7.1367.2967.3837.6038.1388.2238.3458.4958.6518.8849.1659.4449.5579.6509.7149.7939.8529.91410.01310.22910.30210.57711.25211.49011.56711.82011.94512.10712.17812.308   264.34424127.60601118.794533.9922713.1543213.01887103.15615291.2676715.6406691.8598940.09448534.445072.6473132.2829552.4279642.050018.937754.4364824.7429913.34387133.958922.6722427.5740023.416658.1399232.807814.6182130.670442.5826913.57769   ??????2-甲基戊烷???正己烷??????????????????
表2(续)
峰编号   保留时间[min]   面积[pAs] 名称
  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   12.40312.49212.68512.93713.07113.15513.20413.31713.44313.52513.90314.09514.32214.55314.61314.730   12.4301834.299184.71311183.317297.185102.016997.774677.214004.2272135.0837418.486546.397453.199358.487723.347385.44062   ????????????????
  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   14.87414.95515.08215.13815.42815.51815.64415.77815.85516.01816.48416.55916.64317.26117.43917.97118.097   40.170103.415963.047667.330282.7173411.002565.1675245.120253.269203.774244.666575.5478310.572552.1953410.261231.8561811.42077   ?????????????????
[0434]然后使帕尔容器通风以达到大气压,将容器打开,并且从金管内部和帕尔容器底部收集液体。将水与烃层分离并且称重。收集的量记录在表1中。收集的烃液被放在小瓶中、密封并且在光不存在下储存。在金管的壁上或帕尔容器的壁上没有观察到固体。称重固体岩心样品并且其经测定由于加热已经损失了19.21克。该液体的全油气相色谱(WOGC)测试产生图20、表3和表1中显示的结果。在图20中,y-轴5000表示以微微安(pA)计的检测器响应,而x-轴5001表示以分钟计的保留时间。GC色谱图一般用标记5002显示,其中单个鉴别的峰用缩写进行标记。
表3
图20-实施例1-0应力-液体GC的峰和面积详细资料
峰编号   保留时间[min]   峰面积[pAs] 化合物名称
  1   2.660   119.95327   iC4
  2   2.819   803.25989   nC4
  3   3.433   1091.80298   iC5
  4   3.788   2799.32520   nC5
  5   5.363   1332.67871   2-甲基戊烷(2MP)
  6   5.798   466.35703   3-甲基戊烷(3MP)
  7   6.413   3666.46240   nC6
  8   7.314   1161.70435   甲基环戊烷(MCP)
  9   8.577   287.05969   苯(BZ)
  10   9.072   530.19781   环己烷(CH)
  11   10.488   4700.48291   nC7
  12   11.174   937.38757   甲基环己烷(MCH)
  13   12.616   882.17358   甲苯(TOL)
  14   14.621   3954.29687   nC8
  15   18.379   3544.52905   nC9
  16   21.793   3452.04199   nC10
  17   24.929   3179.11841   nC11
  18   27.843   2680.95459   nC12
  19   30.571   2238.89600   nC13
  20   33.138   2122.53540   nC14
  21   35.561   1773.59973   nC15
  22   37.852   1792.89526   nC16
  23   40.027   1394.61707   nC17
  24   40.252   116.81663   姥鲛烷(Pr)
  25   42.099   1368.02734   nC18
  26   42.322   146.96437   植烷(Ph)
  27   44.071   1130.63342   nC19
  28   45.956   920.52136   nC20
  29   47.759   819.92810   nC21
  30   49.483   635.42065   nC22
  31   51.141   563.24316   nC23
  32   52.731   432.74606   nC24
  33   54.261   397.36270   nC25
  34   55.738   307.56073   nC26
  35   57.161   298.70926   nC27
  36   58.536   252.60083   nC28
  37   59.867   221.84540   nC29
  38   61.154   190.29596   nC30
  39   62.539   123.65781   nC31
  40   64.133   72.47668   nC32
  41   66.003   76.84142   nC33
  42   68.208   84.35004   nC34
  43   70.847   36.68131   nC35
  44   74.567   87.62341   nC36
  45   77.798   33.30892   nC37
  46   82.361   21.99784   nC38
  总计:   5.32519e4
实施例2
[0435]除了产生的是1英寸直径的岩心外,油页岩岩块CM-1B以类似于实施例1的方式取出岩心。参考图21,岩心样品7050大约2英寸长,并且重量为42.47克。该岩心样品7050被置于内径1英寸、外径1.39英寸的Berea砂岩圆筒7051中。Berea塞7052和7053被置于该组件的每一端,以使岩心样品被Berea完全包围。Berea圆筒7051与岩心样品7050和Berea末端塞7052和7053一起被置于有槽的不锈钢套管中并且被夹在合适的位置。样品组件7060被置于如图22中所示的装有弹簧的微型负荷机架7061中。负荷通过上紧负荷机架7061顶部的螺母7062和7063以压缩弹簧7064和7065而被施加。弹簧7064和7065是高温、铬镍铁合金弹簧,当压缩时,弹簧7064和7065将400psi的有效应力传递到油页岩样品7060上。在加热过程期间保持弹簧7064和7065的足够移动以便适应岩心样品7060的任何膨胀。为了确保本实施例是这种情况,金箔7066被放置在装置的一个腿上以测量移动程度。整个弹簧加载装置7061被置于帕尔容器中(图18)并且如实施例1所述进行加热实验。
[0436]如实施例1所述,室温帕尔容器之后被取样以获得加热实验后在容器中剩余的一部分代表性气体。气体取样、烃气体样品气相色谱(GC)测试和非烃气体样品气相色谱(GC)如实施例1进行。结果显示在图23、表4和表1中。在图23中,y-轴4010表示以微微安(pA)计的检测器响应,而x-轴4011表示以分钟计的保留时间。在图23中,峰4012表示甲烷的响应,峰4013表示乙烷的响应,峰4014表示丙烷的响应,峰4015表示丁烷的响应,峰4016表示戊烷的响应,和峰4017表示己烷的响应。从气相色谱结果和所涉及的已知体积和压强,该气体的总烃含量测定为1.33克并且该气体的CO2含量为1.70克。
表4
图23-实施例2-400psi应力-气体GC的峰和面积详细资料
峰编号   保留时间[min]   面积[pAs] 名称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   0.9100.9991.0772.5284.2404.9175.0225.2985.5786.1256.3726.7366.8987.0667.1337.2937.3787.5987.7588.1338.2168.3398.4898.6448.8789.1849.4389.5499.642   1.36178e4309.656131.24143e41.41685e42103.019291035.255135689.08887450.26572302.5622933.822011136.37097263.357542254.866217.12101258.31876126.54671155.609776.73467679.9531227.1346624.77329124.70064289.1295219.8330992.18938102.25701664.425842.9152526.86672   甲烷?乙烷丙烷iC4?正丁烷???iC5?正戊烷?????????2-甲基戊烷???正己烷??
  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   9.7059.7849.8439.90410.00410.21910.29210.41110.56611.24011.47811.55511.80911.93512.09612.16712.29712.39312.483   49.8323552.112399.031586.1821724.8415013.21182158.675112.490943.2525246.7998829.5943812.8437738.674335.6852531.290685.8451315.5204213.5415830.95983   ???????????????????
表4(续)
峰编号   保留时间[min]   面积[pAs] 名称
  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   12.66912.92913.06313.19613.30613.43513.51613.89414.08614.31314.54514.60514.72214.86514.94615.01015.07515.13115.33115.42115.51115.56215.63615.77115.84816.01016.477   20.21915229.006556.3867810.898767.915535.0544444.4280620.619108.323652.806779.181984.937035.0662846.532826.559452.855944.053719.159542.165233.032949.737975.229623.7310554.646513.957643.396395.49586   ???????????????????????????
  76777879808182   16.55216.63517.25717.31817.43317.96618.090   6.2147011.081402.286732.8228411.113762.5406514.28333   ???????
[0437]此时,使帕尔容器通风以达到大气压,将容器打开,并且从帕尔容器内部收集液体。将水与烃层分离并且称重。收集的量记录在表1中。收集的烃液被放在小瓶中、密封并且在光不存在下储存。任何覆盖在装置表面或帕尔容器边上的另外的液体用纸巾收集,并将这种收集的液体的重量加到收集的总液体上。任何残留在Berea砂岩中的液体用二氯甲烷进行萃取,并且其在总液体中所占的重量报告在表1中。由于加热Berea砂岩圆筒和端部塞与有机物质一起明显变黑。Berea中的有机物质不可用甲苯或二氯甲烷萃取,并且因此其经测定是由烃液的裂解形成的焦炭。加热实验后,Berea被碾碎并且测量其总的有机碳(TOC)。该测量被用于估计在Berea中焦炭的量以及随后估计在Berea中有多少液体已经裂解。常数因子2.283被用于将测量的TOC转化成液体数量的估计值,其一定存在以产生在Berea中发现的碳。这种估计的液体是在表1中显示的“推断油(inferred oil)”值。称重固体岩心样品并且其经测定由于加热已经损失了10.29克。
实施例3
[0438]以与实施例2相似的方式对来自油页岩岩块CM-1B的岩心样品进行实验,其中施加的有效应力为400psi。通过烃气体样品气相色谱(GC)和非烃气体样品气相色谱(GC)(GC未被显示)收集和分析的气体样品的结果显示在图24、表5和表1中。在图24中,y-轴4020表示以微微安(pA)计的检测器响应,而x-轴4021表示以分钟计的保留时间。在图24中,峰4022表示甲烷的响应,峰4023表示乙烷的响应,峰4024表示丙烷的响应,峰4025表示丁烷的响应,峰4026表示戊烷的响应,和峰4027表示己烷的响应。通过全油气相色谱(WOGC)分析收集和分析的液体的结果显示在图25、表6和表1中。在图25中,y-轴5050表示以微微安(pA)计的检测器响应,而x-轴5051表示以分钟计的保留时间。GC色谱图一般由标记5052显示,其中单个鉴别的峰用缩写进行标记。
表5
图24-实施例3-400psi应力-气体GC的峰和面积详细资料
峰编号   保留时间[min]   面积[pAs] 名称
  1234   0.9100.9981.0762.534   1.71356e4341.716461.52621e41.72319e4   甲烷?乙烷丙烷
  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   4.2424.9195.0265.2995.5796.1266.3746.7376.9007.1347.2947.3797.5998.1328.2168.3398.4908.6458.8799.1879.4409.5519.6459.7089.7869.8459.90610.00710.21910.29510.41310.56911.24311.48211.55811.81211.93812.10012.17012.30112.397   2564.040771066.909426553.25244467.88803311.6515833.610631280.77869250.055102412.40918249.80679122.60424154.409886.8747125.5027022.33015129.17023304.9790318.4841198.2304389.71329656.021613.0589225.3405845.1491548.6207710.033355.4316522.3358216.02756196.437152.981153.8806741.6338628.4406312.0519637.836305.4599031.031114.9105315.7504113.75454   iC4?正丁烷???iC5?正戊烷???????2-甲基戊烷???正己烷????????????????????
表5(续)
峰编号   保留时间[min]   面积[pAs] 名称
  4647484950   12.48612.67212.93113.06413.103   30.2609915.14775207.504333.353933.04880   ?????
  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   13.14913.19813.31013.43713.51913.89814.08914.31614.54814.60814.72514.86914.94915.07815.13415.33515.42315.51515.56515.63915.77415.85016.01416.48016.55516.63917.43617.96918.093   1.622037.976657.496054.6492141.8257219.017397.344982.689128.295933.931474.7548340.934475.301405.799797.951791.915892.758938.643433.764813.4185445.590353.735015.841994.870365.126079.974698.004343.867499.71661   ?????????????????????????????
表6
图25-实施例3-400psi应力-液体GC的峰和面积详细资料
峰编号   保留时间[min] 峰面积[pAs]   化合物名称
  1   2.744   102.90978   iC4
  2   2.907   817.57861   nC4
  3   3.538   1187.01831   iC5
  4   3.903   3752.84326   nC5
  5   5.512   1866.25342   2MP
  6   5.950   692.18964   3MP
  7   6.580   6646.48242   nC6
  8   7.475   2117.66919   MCP
  9   8.739   603.21204   BZ
  10   9.230   1049.96240   CH
  11   10.668   9354.29590   nC7
  12   11.340   2059.10303   MCH
  13   12.669   689.82861   TOL
  14   14.788   8378.59375   nC8
  15   18.534   7974.54883   nC9
  16   21.938   7276.47705   nC10
  17   25.063   6486.47998   nC11
  18   27.970   5279.17187   nC12
  19   30.690   4451.49902   nC13
  20   33.254   4156.73389   nC14
  21   35.672   3345.80273   nC15
  22   37.959   3219.63745   nC16
  23   40.137   2708.28003   nC17
  24   40.227   219.38252   Pr
  25   42.203   2413.01929   nC18
  26   42.455   317.17825   Ph
  27   44.173   2206.65405   nC19
  28   46.056   1646.56616   nC20
  29   47.858   1504.49097   nC21
  30   49.579   1069.23608   nC22
  31   51.234   949.49316   nC23
  32   52.823   719.34735   nC24
  33   54.355   627.46436   nC25
  34   55.829   483.81885   nC26
  35   57.253   407.86371   nC27
  36   58.628   358.52216   nC28
  37   59.956   341.01791   nC29
  38   61.245   214.87863   nC30
  39   62.647   146.06461   nC31
  40   64.259   127.66831   nC32
  41   66.155   85.17574   nC33
  42   68.403   64.29253   nC34
  43   71.066   56.55088   nC35
  44   74.282   28.61854   nC36
  45   78.140   220.95929   nC37
  46   83.075   26.95426   nC38
  总计:   9.84518e4
实施例4
[0439]以与实施例2相似的方式对来自油页岩岩块CM-1B的岩心样品进行实验,然而,在该实施例中施加的有效应力为1,000psi。通过烃气体样品气相色谱(GC)和非烃气体样品气相色谱(GC)(GC未被显示)收集和分析的气体的结果显示在图26、表7和表1中。在图26中,y-轴4030表示以微微安(pA)计的检测器响应,而x-轴4031表示以分钟计的保留时间。在图26中,峰4032表示甲烷的响应,峰4033表示乙烷的响应,峰4034表示丙烷的响应,峰4035表示丁烷的响应,峰4036表示戊烷的响应,和峰4037表示己烷的响应。通过全油气相色谱(WOGC)收集和分析的液体的结果显示在图27、表8和表1中。在图27中,y-轴6000表示以微微安(pA)计的检测器响应,而x-轴6001表示以分钟计的保留时间。GC色谱图一般由标记6002显示,其中单个鉴别的峰用缩写进行标记。
表7
图26-实施例4-1000psi应力-气体GC的峰和面积详细资料
峰编号   保留时间[min]   面积[pAs] 名称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0.9101.0001.0782.5414.2494.9245.0305.3035.5836.1316.3766.7406.9027.0717.1367.2957.3817.5557.6017.7518.134   1.43817e4301.692871.37821e41.64047e42286.08032992.043956167.50000534.37000358.9656727.449371174.68872223.616622340.792485.29245309.94775154.59171169.532792.804585.22327117.6916429.41086   甲烷?乙烷丙烷iC4?正丁烷???iC5?正戊烷????????
表7(续)
  峰编号   保留时间[min]   面积[pAs]   名称
  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   8.2198.3428.4928.6478.8829.1909.4439.5529.6469.7109.7889.8479.90910.00910.22310.29810.41610.56911.246   19.39338133.52739281.6134322.1970499.5691986.65676657.287544.1257234.3370159.1206462.9797215.135596.8831029.1155523.65434173.954223.372557.6459247.30062   ??2-甲基戊烷???正己烷????????????
  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   11.48511.56011.70211.81511.94112.10312.17212.30412.39912.49012.58412.67512.93413.10513.15113.20113.31213.43613.52113.90014.09014.31814.55014.61014.72714.87014.95115.08015.13615.33615.42515.51615.56915.64115.776   32.0426213.745832.6891736.516706.4525528.444845.9647517.5985615.1744631.964923.2783414.08259207.215748.297432.254768.369659.499176.0989346.3457920.535068.411204.368708.689514.391504.3571337.178815.782195.544708.073082.070752.671188.470043.899873.9697940.75155   ???????????????????????????????????
表7(续)
峰编号   保留时间[min]   面积[pAs] 名称
  76777879808182   16.55816.64117.43718.09515.85316.01616.482   5.063798.437676.001807.668813.973755.689973.27234   ???????
表8
图27-实施例4-1000psi应力-液体GC的峰和面积详细资料
  峰编号   保留时间[min]   峰面积[pAs]   化合物名称
  1   2.737   117.78948   iC4
  2   2.901   923.40125   nC4
  3   3.528   1079.83325   iC5
  4   3.891   3341.44604   nC5
  5   5.493   1364.53186   2MP
  6   5.930   533.68530   3MP
  7   6.552   5160.12207   nC6
  8   7.452   1770.29932   MCP
  9   8.717   487.04718   BZ
  10   9.206   712.61566   CH
  11   10.634   7302.51123   nC7
  12   11.   1755.92236   MCH
  13   12.760   2145.57666   TOL
  14   14.755   6434.40430   nC8
  15   18.503   6007.12891   nC9
  16   21.906   5417.67480   nC10
  17   25.030   4565.11084   nC11
  18   27.936   3773.91943   nC12
  19   30.656   3112.23950   nC13
  20   33.220   2998.37720   nC14
  21   35.639   2304.97632   nC15
  22   37.927   2197.88892   nC16
  23   40.102   1791.11877   nC17
  24   40.257   278.39423   Pr
  25   42.171   1589.64233   nC18
  26   42.428   241.65131   Ph
  27   44.141   1442.51843   nC19
  28   46.025   1031.68481   nC20
  29   47.825   957.65479   nC21
  30   49.551   609.59943   nC22
  31   51.208   526.53339   nC23
  32   52.798   383.01022   nC24
  33   54.329   325.93640   nC25
  34   55.806   248.12935   nC26
  35   57.230   203.21725   nC27
  36   58.603   168.78055   nC28
  37   59.934   140.40034   nC29
  38   61.222   95.47594   nC30
  39   62.622   77.49546   nC31
  40   64.234   49.08135   nC32
  41   66.114   33.61663   nC33
  42   68.350   27.46170   nC34
  43   71.030   35.89277   nC35
  44   74.162   16.87499   nC36
  45   78.055   29.21477   nC37
  46   82.653   9.88631   nC38
  总计:   7.38198e4
实施例5
[0440]以与实施例2相似的方式对来自油页岩岩块CM-1B的岩心样品进行实验;然而,在该实施例中施加的有效应力为1,000psi。通过烃气体样品气相色谱(GC)和非烃气体样品气相色谱(GC)(GC未显示)收集和分析的气体的结果显示在图28、表9和表1中。在图28中,y-轴4040表示以微微安(pA)计的检测器响应,而x-轴4041表示以分钟计的保留时间。在图28中,峰4042表示甲烷的响应,峰4043表示乙烷的响应,峰4044表示丙烷的响应,峰4045表示丁烷的响应,峰4046表示戊烷的响应,和峰4047表示己烷的响应。
表9
图28-实施例5-1000psi应力-气体GC的峰和面积详细资料
峰编号   保留时间    面积          名称
         [min]       [pAs]
1        0.910       1.59035e4     甲烷
2        0.999       434.21375     ?
3        1.077       1.53391e4     乙烷
4        2.537       1.86530e4     丙烷
5        4.235       2545.45850    iC4
6        4.907       1192.68970    ?
7        5.015       6814.44678    正丁烷
8        5.285       687.83679     ?
9        5.564       463.25885     ?
10       6.106       30.02624      ?
11       6.351       1295.13477    iC5
12       6.712       245.26985     ?
13       6.876       2561.11792    正戊烷
14       7.039       4.50998       ?
15       7.109       408.32999     ?
16       7.268       204.45311     ?
17       7.354       207.92183     ?
18       7.527       4.02397       ?
19       7.574       5.65699       ?
20       7.755       2.35952       ?
21       7.818       2.00382       ?
22       8.107       38.23093      ?
23       8.193       20.54333      ?
24       8.317       148.54445     ?
25       8.468       300.31586     2-甲基戊烷
26       8.622       26.06131      ?
27       8.858       113.70123     ?
28       9.168       90.37163      ?
29       9.422       694.74438     正己烷
30       9.531        4.88323       ?
表9(续)
峰编号   保留时间     面积          名称
         [min]        [pAs]
31       9.625        45.91505      ?
32       9.689        76.32931      ?
33       9.767        77.63214      ?
34       9.826        19.23768      ?
35       9.889        8.54605       ?
36       9.9893       7.74959       ?
37       10.204       30.83943      ?
38       10.280       184.58420     ?
39       10.397       4.43609       ?
40       10.551       10.59880      ?
41       10.843       2.30370       ?
42       11.231       55.64666      ?
43       11.472       35.46931      ?
44       11.547       17.16440      ?
45       11.691       3.30460       ?
46       11.804       39.46368      ?
47       11.931       7.32969       ?
48       12.094       30.59748      ?
49       12.163       6.93754       ?
50       12.295       18.69523      ?
51       12.391       15.96837      ?
52       12.482       33.66422      ?
53       12.577       2.02121       ?
54       12.618       2.32440       ?
55       12.670       12.83803      ?
56       12.851       2.22731       ?
57       12.929       218.23195     ?
58       13.100       14.33166      ?
59       13.198       10.20244      ?
60       13.310       12.02551      ?
61       13.432       8.23884       ?
62       13.519       47.64641      ?
63       13.898       22.63760      ?
64       14.090       9.29738       ?
65       14.319       3.88012       ?
66       14.551       9.26884       ?
67       14.612       4.34914       ?
68       14.729       4.07543       ?
69       14.872       46.24465      ?
70       14.954       6.62461       ?
71       15.084       3.92423       ?
72       15.139       8.60328       ?
73       15.340       2.17899       ?
74       15.430       2.96646       ?
75       15.521       9.66407       ?
76       15.578       4.27190       ?
77       15.645       4.37904       ?
78       15.703       2.68909       ?
79       15.782       46.97895      ?
表9(续)
峰编号   保留时间     面积          名称
          [min]    [pAs]
80       15.859       4.69475       ?
81       16.022       7.36509       ?
82       16.489       3.91073       ?
83       16.564       6.22445       ?
84       16.648       10.24660      ?
85       17.269       2.69753       ?
86       17.445       10.16989      ?
87       17.925       2.28341       ?
88       17.979       2.71101       ?
89       18.104       11.19730      ?
表1
实施例1-5的汇总数据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实施例5
 有效应力(psi)   0   400   400   1000   1000
 样品重量(g)   82.46   42.57   48.34   43.61   43.73
 样品重量损失(g) 19.21 10.29 11.41 10.20 9.17
 回收的流体:
 油(g)   10.9136.2加仑/吨   3.6323.4加仑/吨   3.7721.0加仑/吨   3.0219.3加仑/吨   2.1013.1加仑/吨
 水(g)   0.902.6加仑/吨   0.301.74加仑/吨   0.341.7加仑/吨   0.392.1加仑/吨   0.281.5加仑/吨
 HC气体(g)   2.09683标准立方英尺/吨   1.33811标准立方英尺/吨   1.58862标准立方英尺/吨   1.53905标准立方英尺/吨   1.66974标准立方英尺/吨
 CO2(g)   3.35700标准立方英尺/吨   1.70690标准立方英尺/吨   1.64586标准立方英尺/吨   1.74690标准立方英尺/吨   1.71673标准立方英尺/吨
 H2S(g)   0.06   0.0   0.0   0.0   0.0
 回收的焦炭:   0.0   0.73   0.79   .47   0.53
 推断油   0.0   1.67   1.81   1.07   1.21
 (g)   0加仑/吨   10.8加仑/吨   10.0加仑/吨   6.8加仑/吨   7.6加仑/吨
 总油(g)   10.9136.2加仑/吨   5.3134.1加仑/吨   5.5831.0加仑/吨   4.0926.1加仑/吨   3.3020.7加仑/吨
 余量(g)   1.91   2.59   3.29   3.05   2.91
分析
[0441]通过实施例1-5描述的实验程序以及气体和液体样品收集程序获得的气体和液体样品是通过下面的烃气体样品气相色谱(GC)分析方法、非烃气体样品气相色谱(GC)分析方法、气体样品GC峰鉴别和积分方法、全油气相色谱(WOGC)分析方法,以及全油气相色谱(WOGC)峰鉴别和积分方法进行分析的。
[0442]对如在实施例1-5中所述的加热测试期间收集的气体样品的烃和非烃气体进行分析,利用的是与Agilent Model 5973四极质量选择性检测器相连的Agilent Model 6890气相色谱仪。6890GC被配置有两个入口(前和后)和两个具有两个固定体积样品环的检测器(前和后),用于样品导入。采用与GC仪器一起供应的Chemstation软件(修订本A.03.01)进行峰鉴别和积分。对于烃气体,GC配置由下列组成:
a)分流/无分流入口(GC的后面位置)
b)FID(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的后面位置
c)HP Ultra-2(5%苯基甲基硅氧烷)毛细管柱(两个)(25米x200μm ID),一个引向FID检测器,另一个引向Agilent 5973质量选择性检测器
d)500μl固定体积样品环
e)六通气体取样阀
f)低温(液氮)恒温箱,具有冷却能力
g)恒温箱程序:-80℃持续2分钟,20℃/min至0℃,然后4℃/min至20℃,然后10℃/min至100℃,保持1分钟
h)氦载气流速2.2ml/min
i)入口温度100℃
j)入口压强19.35psi
k)分流比25∶1
l)FID温度310℃
[0443]对于非烃气体(例如氩、二氧化碳和硫化氢),GC配置由下列组成:
a)PTV(可编程温度汽化)入口(GC的前面位置)
b)TCD(热导检测器)GC的前面位置
c)GS-GasPro毛细管柱(30米x0.32mm ID)
d)100μl固定体积样品环
e)六通气体取样阀
f)恒温箱程序:25℃保持2min.,然后10℃/min至200℃,保持1min。
g)氦载气流速4.1ml/min
h)入口温度200℃
i)入口压力14.9psi
j)无分流模式
k)TCD温度250℃
[0444]对于实施例1-5,包含从帕尔容器收集的气体的不锈钢样品筒(图18)被安装有两阶段气体调节器(针对细压缩气瓶(lecture bottle)应用设计)以使气体压强降至每平方英寸大约二十磅。隔板附件定位在调解器出口,以允许通过Hamilton 1005型气密注射器,取出气体。隔板附件和注射器用来自不锈钢样品筒的气体吹扫,以确保收集到代表性气体样品。气体样品然后被转移到不锈钢室(隔板室),所述不锈钢室(隔板室)被配置有压力传感器和隔板附件。隔板室通过不锈钢毛细管路与安装在GC上的固定体积样品环相连。隔板室和样品环被抽空大约5分钟。抽空的隔板室然后通过关闭位于隔板室出口的针形阀而与抽空的样品环隔离。气体样品从气密性注射器通过隔板附件导入隔板室中,并且记录压强。抽空的样品环然后向加压的隔板室开放,并且使气体样品在样品环和隔板室之间平衡一分钟。然后记录平衡压强,以允许在注射到GC入口之前计算在样品环中存在的气体总摩尔数。样品环内含物然后通过氦载气扫进入口,并且基于GC恒温箱温度程序和载气流速,通过毛细管柱中的保留时间而将成分分开。
[0445]利用鉴定的气体标准,生成将积分的峰面积与浓度相关联的校准曲线,用于量化气体组成。对于烃气体,含有在氦基质中不同浓度(每百万份,基于摩尔)的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戊烷和己烷混合物的标准在大气压下通过固定体积样品环注入GC中。对于非烃气,包含单个成分的标准——即氦中的二氧化碳和天然气中的硫化氢——在样品环中在不同压强下注入GC中以产生校准曲线。
[0446]在图16中报告的烃气体样品摩尔百分数采用下列方法获得。至少三种不同浓度的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戊烷和己烷的气体标准在气相色谱上运行以获得针对这些标准浓度的峰面积响应。然后在Chemstation软件内使已知浓度与各自的峰面积响应相关联,以产生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戊烷和己烷的校准曲线。在Chemstation中绘制校准曲线,以确保在浓度和峰强度之间良好的线性(R2>0.98)。对于每个校准的化合物使用线性拟合,使得峰面积和摩尔浓度之间的响应因子是Chemstation软件所测定的直线斜率的函数。Chemstation软件程序然后测定将GC峰面积强度与每个校准化合物的摩尔数量关联的响应因子。该软件然后从响应因子和峰面积测定每个校准化合物的摩尔数。在实施例1-5中使用的峰面积被报告在表2、4、5、7和9中。校准曲线未测定的每个鉴定化合物(即异丁烷、异戊烷和2-甲基戊烷)的摩尔数然后利用最接近的校准化合物(即,对于异丁烷来说是丁烷;对于异戊烷来说是戊烷;以及对于2-甲基戊烷来说是己烷)的响应因子乘以校准曲线未测定的鉴定化合物的峰面积与校准化合物的峰面积的比值进行估计。图16中报告的值然后取为所有已鉴定的烃气体GC面积(即甲烷、乙烷、丙烷、异丁烷、正丁烷、异戊烷、正戊烷、2-甲基戊烷和正己烷)总数与计算的摩尔浓度的百分数。因此所有实验的图解的甲烷至正C6摩尔百分数不包括在表2、4、5、7或9中所列的未鉴定的烃气体种类的摩尔份额(例如表2中的峰编号2、6、8-11、13、15-22、24-26和28-78)。
[0447]在如实施例1、3和4描述的加热测试期间收集的液体样品按照下列方法通过全油气相色谱(WOGC)进行分析。样品、QA/QC标准和空白(二硫化碳)在配置有分流/无分流注射器、自动取样器和火焰离子检测器(FID)的Agilent 6890GC中利用Ultra 1Methyl Siloxane(甲基硅氧烷)柱(长25m,直径0.32μm,膜厚0.52μm)进行分析。样品以分流模式注入到毛细管柱上,其分流比为80∶1。GC恒温箱温度在20℃被恒定保持5min,以5℃·min-1的速度从20℃程序控制升温至300℃,然后在300℃下保持30min(总运行时间=90min)。注射器温度被保持在300℃,并且FID温度被设定在310℃。氦以2.1mL·min-1的流速被用作载气。利用随Agilent仪器提供的Chemstation软件修订本A.10.02[1757](Agilent Tech.1990-2003)进行峰鉴别和积分。
[0448]烃的标准混合物通过上述WOGC方法以及通过配置有分流/无分流注射器、自动取样器和质量选择性检测器(MS)的Agilent 6890GC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平行分析。通过从GC-MS分析每个峰的质谱进行烃化合物的鉴定。因为对于两种仪器来说条件是相同的,因此在GC-MS上进行的峰鉴别可以被转移到在GC-FID上获得的峰。利用这些数据,使保留时间和峰鉴别关联的化合物表被设定在GC-FID Chemstation中。该表被用于峰鉴别。
[0449]在液体样品上获得的气相色谱图(图4、9和11)利用假组分技术进行分析。鉴定每个假组分所用的惯例是将从正构烷烃至下一个出现的正构烷烃的所有份额积分,其中假组分由滞后洗脱的正构烷烃进行命名。例如,C-10假组分从刚过去的正C9开始并且继续刚好经过正C10的积分获得。以这种方式获得的假组分的碳数重量百分数和摩尔百分数值利用由Katz和Firoozabadi开发的关系式确定(Katz,D.L.,and A.Firoozabadi,1978.Predicting phase behavior ofcondensate/crude-oil systems using methane interaction coefficients,J.PetroleumTechnology(Nov.1978),1649-1655)。实施例1、3和4的假组分分析物的结果显示在表10、11和12中。
[0450]为了阐明该技术,实施例1的C10假组分的示例性假组分重量百分数计算参考表10呈现在下面。首先,C-10假组分面积如上所述是从刚过去的正C9开始并且继续刚好经过正C10的面积的积分获得的。C10假组分的总积分面积是10551.700皮安秒(pAs)。总C10假组分积分面积(10551.700pAs)然后乘以C10假组分密度(0.7780g/ml),产生8209.22pAs g/ml的″面积×密度″。类似地,确定每个假组分和所有较轻的所列化合物(即nC3、iC4、nC4、iC5&nC5)的峰积分面积,并且将其乘以其各自的密度,以产生每个各自假组分和所列化合物的“面积×密度”数。每个假组分和所列化合物的各自确定的“面积×密度”数然后相加以确定“总面积×密度”数。实施例1的″总面积×密度”数是96266.96pAs g/ml。C10假组分重量百分数然后通过将C10假组分“面积×密度”数(8209.22pAs g/ml)除以“总面积×密度”数(96266.96pAs g/ml)以得到8.53重量百分数的C10假组分重量百分数而获得。
[0451]为了进一步阐明该假组分技术,实施例1的C10假组分的示例性假组分摩尔百分数计算参考表10呈现在下面。首先,C-10假组分面积如上所述是从刚过去的正C9开始并且继续刚好经过正C10的面积的积分获得的。C10假组分的总积分面积是10551.700皮安秒(pAs)。总C10假组分积分面积(10551.700pAs)然后乘以C10假组分密度(0.7780g/ml),产生8209.22pAs g/ml的″面积×密度″。类似地,确定每个假组分和所有较轻的所列化合物(即nC3、iC4、nC4、iC5&nC5)的积分面积,并且将其乘以其各自的密度以产生每个各自假组分和所列化合物的“面积×密度”数。C10假组分“面积×密度”数(8209.22pAs g/ml)然后除以C10假组分分子量(134.00g/mol),产生61.26pAs mol/ml C10假组分″面积×密度/分子量″数。类似地,每个假组分和所列化合物的“面积×密度”数然后除以这些组分或化合物各自的分子量,以产生每个相应假组分和所列化合物的″面积×密度/分子量″数。每个假组分和所列化合物各自确定的″面积×密度/分子量″数然后相加以确定″总面积×密度/分子量″数。实施例1的总″总面积×密度/分子量″数是665.28pAsmol/ml。C10假组分摩尔百分数然后是通过将C10假组分″面积×密度/分子量″数(61.26pAs mol/ml)除以″总面积×密度/分子量″数(665.28pAs mol/ml)以得到9.21摩尔百分数的C10假组分摩尔百分数而获得的。
表10
实施例1的假组分-液体的GC-0应力
组分 面积(cts.)   面积%   平均沸点(°F)   密度(g/ml)   分子量(g/mol)   Wt.%   Mol%
  nC3   41.881   0.03   -43.73   0.5069   44.10   0.02   0.07
  iC4   120.873   0.10   10.94   0.5628   58.12   0.07   0.18
  nC4   805.690   0.66   31.10   0.5840   58.12   0.49   1.22
  iC5   1092.699   0.89   82.13   0.6244   72.15   0.71   1.42
  nC5   2801.815   2.29   96.93   0.6311   72.15   1.84   3.68
  假C6   7150.533   5.84   147.00   0.6850   84.00   5.09   8.76
  假C7   10372.800   8.47   197.50   0.7220   96.00   7.78   11.73
  假C8   11703.500   9.56   242.00   0.7450   107.00   9.06   12.25
  假C9   11776.200   9.61   288.00   0.7640   121.00   9.35   11.18
  假C10   10551.700   8.61   330.50   0.7780   134.00   8.53   9.21
  假C11   9274.333   7.57   369.00   0.7890   147.00   7.60   7.48
  假C12   8709.231   7.11   407.00   0.8000   161.00   7.24   6.50
  假C13   7494.549   6.12   441.00   0.8110   175.00   6.31   5.22
  假C14   6223.394   5.08   475.50   0.8220   190.00   5.31   4.05
  假C15   6000.179   4.90   511.00   0.8320   206.00   5.19   3.64
  假C16   5345.791   4.36   542.00   0.8390   222.00   4.66   3.04
  假C17   4051.886   3.31   572.00   0.8470   237.00   3.57   2.18
  假C18   3398.586   2.77   595.00   0.8520   251.00   3.01   1.73
  假C19   2812.101   2.30   617.00   0.8570   263.00   2.50   1.38
  假C20   2304.651   1.88   640.50   0.8620   275.00   2.06   1.09
  假C21   2038.925   1.66   664.00   0.8670   291.00   1.84   0.91
  假C22   1497.726   1.22   686.00   0.8720   305.00   1.36   0.64
  假C23   1173.834   0.96   707.00   0.8770   318.00   1.07   0.49
  假C24   822.762   0.67   727.00   0.8810   331.00   0.75   0.33
  假C25   677.938   0.55   747.00   0.8850   345.00   0.62   0.26
  假C26   532.788   0.43   766.00   0.8890   359.00   0.49   0.20
  假C27   459.465   0.38   784.00   0.8930   374.00   0.43   0.16
  假C28   413.397   0.34   802.00   0.8960   388.00   0.38   0.14
  假C29   522.898   0.43   817.00   0.8990   402.00   0.49   0.18
  假C30   336.968   0.28   834.00   0.9020   416.00   0.32   0.11
  假C31   322.495   0.26   850.00   0.9060   430.00   0.30   0.10
  假C32   175.615   0.14   866.00   0.9090   444.00   0.17   0.05
  假C33   165.912   0.14   881.00   0.9120   458.00   0.16   0.05
  假C34   341.051   0.28   895.00   0.9140   472.00   0.32   0.10
  假C35   286.861   0.23   908.00   0.9170   486.00   0.27   0.08
  假C36   152.814   0.12   922.00   0.9190   500.00   0.15   0.04
  假C37   356.947   0.29   934.00   0.9220   514.00   0.34   0.10
  假C38   173.428   0.14   947.00   0.9240   528.00   0.17   0.05
  总计   122484.217   100.00   100.00   100.00
表11
实施例3的假组分-液体的GC-400psi应力
组分 面积 面积%   平均沸点(°F)   密度(g/ml)   分子量(g/mol)   Wt.%   Mol%
  nC3   35.845   0.014   -43.730   0.5069   44.10   0.01   0.03
  iC4   103.065   0.041   10.940   0.5628   58.12   0.03   0.07
  nC4   821.863   0.328   31.100   0.5840   58.12   0.24   0.62
  iC5   1187.912   0.474   82.130   0.6244   72.15   0.37   0.77
  nC5   3752.655   1.498   96.930   0.6311   72.15   1.20   2.45
  假C6   12040.900   4.805   147.000   0.6850   84.00   4.17   7.34
  假C7   20038.600   7.997   197.500   0.7220   96.00   7.31   11.26
  假C8   24531.500   9.790   242.000   0.7450   107.00   9.23   12.76
  假C9   25315.000   10.103   288.000   0.7640   121.00   9.77   11.94
  假C10   22640.400   9.035   330.500   0.7780   134.00   8.90   9.82
  假C11   20268.100   8.089   369.000   0.7890   147.00   8.08   8.13
  假C12   18675.600   7.453   407.000   0.8000   161.00   7.55   6.93
  假C13   16591.100   6.621   441.000   0.8110   175.00   6.80   5.74
  假C14   13654.000   5.449   475.500   0.8220   190.00   5.67   4.41
  假C15   13006.300   5.191   511.000   0.8320   206.00   5.47   3.92
  假C16   11962.200   4.774   542.000   0.8390   222.00   5.07   3.38
  假C17   8851.622   3.533   572.000   0.8470   237.00   3.79   2.36
  假C18   7251.438   2.894   595.000   0.8520   251.00   3.12   1.84
  假C19   5946.166   2.373   617.000   0.8570   263.00   2.57   1.45
  假C20   4645.178   1.854   640.500   0.8620   275.00   2.02   1.09
  假C21   4188.168   1.671   664.000   0.8670   291.00   1.83   0.93
  假C22   2868.636   1.145   686.000   0.8720   305.00   1.26   0.61
  假C23   2188.895   0.874   707.000   0.8770   318.00   0.97   0.45
  假C24   1466.162   0.585   727.000   0.8810   331.00   0.65   0.29
  假C25   1181.133   0.471   747.000   0.8850   345.00   0.53   0.23
  假C26   875.812   0.350   766.000   0.8890   359.00   0.39   0.16
  假C27   617.103   0.246   784.000   0.8930   374.00   0.28   0.11
  假C28   538.147   0.215   802.000   0.8960   388.00   0.24   0.09
  假C29   659.027   0.263   817.000   0.8990   402.00   0.30   0.11
  假C30   1013.942   0.405   834.000   0.9020   416.00   0.46   0.16
  假C31   761.259   0.304   850.000   0.9060   430.00   0.35   0.12
  假C32   416.031   0.166   866.000   0.9090   444.00   0.19   0.06
  假C33   231.207   0.092   881.000   0.9120   458.00   0.11   0.03
  假C34   566.926   0.226   895.000   0.9140   472.00   0.26   0.08
  假C35   426.697   0.170   908.000   0.9170   486.00   0.20   0.06
  假C36   191.626   0.076   922.000   0.9190   500.00   0.09   0.03
  假C37   778.713   0.311   934.000   0.9220   514.00   0.36   0.10
  假C38   285.217   0.114   947.000   0.9240   528.00   0.13   0.04
  总计   250574.144   100.000   100.00   100.00
表12
实施例4的假组分-液体的GC-1000psi应力
组分 面积   面积%   平均沸点(°F)   密度(g/ml)   分子量(g/mol)   Wt.%   Mol%
  nC3   44.761   0.023   -43.730   0.5069   44.10   0.01   0.05
  iC4   117.876   0.060   10.940   0.5628   58.12   0.04   0.11
  nC4   927.866   0.472   31.100   0.5840   58.12   0.35   0.87
  iC5   1082.570   0.550   82.130   0.6244   72.15   0.44   0.88
  nC5   3346.533   1.701   96.930   0.6311   72.15   1.37   2.74
  假C6   9579.443   4.870   147.000   0.6850   84.00   4.24   7.31
  假C7   16046.200   8.158   197.500   0.7220   96.00   7.49   11.29
  假C8   19693.300   10.012   242.000   0.7450   107.00   9.48   12.83
  假C9   20326.300   10.334   288.000   0.7640   121.00   10.04   12.01
  假C10   18297.600   9.302   330.500   0.7780   134.00   9.20   9.94
  假C11   16385.600   8.330   369.000   0.7890   147.00   8.36   8.23
  假C12   15349.000   7.803   407.000   0.8000   161.00   7.94   7.14
  假C13   13116.500   6.668   441.000   0.8110   175.00   6.88   5.69
  假C14   10816.100   5.499   475.500   0.8220   190.00   5.75   4.38
  假C15   10276.900   5.225   511.000   0.8320   206.00   5.53   3.88
  假C16   9537.818   4.849   542.000   0.8390   222.00   5.17   3.37
  假C17   6930.611   3.523   572.000   0.8470   237.00   3.79   2.32
  假C18   5549.802   2.821   595.000   0.8520   251.00   3.06   1.76
  假C19   4440.457   2.257   617.000   0.8570   263.00   2.46   1.35
  假C20   3451.250   1.755   640.500   0.8620   275.00   1.92   1.01
  假C21   3133.251   1.593   664.000   0.8670   291.00   1.76   0.87
  假C22   2088.036   1.062   686.000   0.8720   305.00   1.18   0.56
  假C23   1519.460   0.772   707.000   0.8770   318.00   0.86   0.39
  假C24   907.473   0.461   727.000   0.8810   331.00   0.52   0.23
  假C25   683.205   0.347   747.000   0.8850   345.00   0.39   0.16
  假C26   493.413   0.251   766.000   0.8890   359.00   0.28   0.11
  假C27   326.831   0.166   784.000   0.8930   374.00   0.19   0.07
  假C28   272.527   0.139   802.000   0.8960   388.00   0.16   0.06
  假C29   291.862   0.148   817.000   0.8990   402.00   0.17   0.06
  假C30   462.840   0.235   834.000   0.9020   416.00   0.27   0.09
  假C31   352.886   0.179   850.000   0.9060   430.00   0.21   0.07
  假C32   168.635   0.086   866.000   0.9090   444.00   0.10   0.03
  假C33   67.575   0.034   881.000   0.9120   458.00   0.04   0.01
  假C34   95.207   0.048   895.000   0.9140   472.00   0.06   0.02
  假C35   226.660   0.115   908.000   0.9170   486.00   0.13   0.04
  假C36   169.729   0.086   922.000   0.9190   500.00   0.10   0.03
  假C37   80.976   0.041   934.000   0.9220   514.00   0.05   0.01
  假C38   42.940   0.022   947.000   0.9240   528.00   0.03   0.01
  总计   196699.994   100.000   100.00   100.00
[0452]TOC和生油岩评价仪(Rock-eval)测试是在来自油页岩岩块CM-1B的样品上进行的,该样品在与通过实施例1-5中所述帕尔加热方法测试的样品相同的地质学区间获得。这些测试产生21%的TOC以及872mg/g-toc的生油岩评价仪含氢指数。
[0453]下述TOC和生油岩评价仪程序针对在实施例1-5中描述的帕尔加热测试后剩余的油页岩样品进行。结果显示在表13中。
[0454]上述生油岩评价仪热解分析采用下列步骤进行。生油岩评价仪热解分析利用Delsi生油岩评价仪II仪器在校准岩石标准(IFP标准#55000)、空白和样品上进行。岩石样品在装载到生油岩评价仪坩埚之前被碾碎、微粉化和风干。25与100mg之间的粉末状岩石样品被装载到坩埚中,这取决于该样品总有机碳(TOC)含量。在每天开始时运行两个或三个空白以净化该系统并且稳定温度。两个或三个重量为100+/-1mg的IFP校准标准#55000的样品被运行以校准该系统。如果生油岩评价仪Tmax参数在这些标准上是419℃+/-2℃,就对样品进行分析。该标准也在每10个样品之前和之后运行以监控该仪器的性能。
[0455]生油岩评价仪热解技术涉及在惰性(氦)气氛中将粉末状岩石样品速度程序化加热至高温以及表征从化学键的热断裂所产生的产物。在将样品导入后热解烘箱在300℃下等温保持三分钟。在该阶段产生的烃通过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进行检测,产生S1峰。热解烘箱温度然后以25℃/分钟的梯度升高至550℃,其中烘箱被等温保持一分钟。在该步骤期间产生的烃由FID进行检测并且产生S2峰。
[0456]含氢指数(HI)是通过将S2峰(表示为mg/g岩石)归一化成重量百分数TOC(独立确定的总有机碳)计算的,如下:
HI=(S2/TOC)*100
其中HI被表示为mg/gTOC
[0457]总有机碳(TOC)通过适合于地质学样品的熟知方法进行确定,即所存在的任何碳酸盐岩石通过酸处理接着是剩余物质燃烧而被去除,以产生并测量CO2形式的有机基碳。
表13
帕尔加热测试后油页岩样品的TOC和生油岩评价仪结果
Figure A20088000903701101
[0458]实施例1-5的API比重通过估计所收集的液体的室温比重(SG)进行估计,并且结果被报告在表14中。API比重通过应用下式从确定的比重中估计:
API比重=(141.5/SG)-131.5
[0459]每种液体样品的比重利用下列步骤进行估计。空的50μl HamiltonModel 1705气密性注射器在Mettler AE 163数字天平上称重以测定空注射器重量。该注射器然后通过将该注射器填充一定体积的液体而被加载。记录下注射器中液体的体积。然后称量加载的注射器。液体样品重量然后通过将加载的注射器测量重量减去测量的空注射器重量进行估计。比重然后通过将液体样品重量除以液体样品所占的注射器体积进行估计。
表14
来自实施例1-5的液体样品的估计API比重
  实施例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实施例5
  API比重   29.92   30.00   27.13   32.70   30.00
[0460]上述的方法对于在科罗拉多州的Piceance盆地中回收烃方面可具有价值。一些人已经评估出,在美国西部的一些油页岩沉积物中,每地表英亩可以回收高达1百万桶油。一项研究已经估计在Piceance盆地的油页岩地层中含苏打石部分内的油页岩资源在适当的位置具有四千亿桶页岩油。总的来说,仅仅在Piceance盆地可存在高达1万亿桶页岩油。
[0461]本发明的某些特征就一组数值上限和一组数值下限进行了描述。应当理解,除非另外指明,通过这些极限值的任何组合形成的范围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尽管按照美国实践,一些从属权利要求具有单一从属关系,但这些从属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每个特征可以与从属于相同的一个或多个独立权利要求的其它从属权利要求中一项或多项的每一个特征进行组合。
[0462]尽管显然的是对本文描述的发明进行了充分计算以实现上面提到的益处和优点,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易于进行修改、变化和改变,而不脱离其精神。

Claims (50)

1.使用电阻热加热地下地层的方法,包括:
提供至少部分位于地下地层内的第一井筒,所述第一井筒具有导电第一部件、导电第二部件和在所述第一井筒内的导电第一颗粒材料,其中定位所述第一颗粒材料以在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之间提供电连通;
提供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地下地层内的第二井筒,所述第二井筒具有导电第三部件、导电第四部件和在所述第二井筒内的导电第二颗粒材料,其中定位所述第二颗粒材料以在所述第三部件和所述第四部件之间提供电连通;
使第一电流通过所述第一部件、所述第一颗粒材料和所述第二部件,从而产生第一热,产生的第一热主要通过所述第一颗粒材料的电阻加热产生;
使第二电流通过所述第三部件、所述第二颗粒材料和所述第四部件,从而产生第二热,产生的第二热主要通过所述第二颗粒材料的电阻加热产生;和
主要用产生的第一热、第二热或两者,加热基本上位于与所述第一井筒和所述第二井筒等距的地层烃。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地下地层是富含有机物岩层。
3.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地下地层包含重烃。
4.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地下地层是油页岩地层,并且产生的第一热、第二热或两者引起地层烃被基本上热解以形成烃流体。
5.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
产生的第一热由所述第一部件、所述第一颗粒材料和所述第二部件的电阻加热组成;和
至少75%的产生的第一热由所述第一颗粒材料的电阻加热产生。
6.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颗粒材料与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接触。
7.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没有大量的烃流体流过所述第一颗粒材料。
8.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颗粒材料包括煅烧石油焦、石墨、金属氧化物或镀有薄金属层的陶瓷颗粒。
9.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电流基本上纵向流过所述第一颗粒材料。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颗粒材料具有大约10-5到10-2欧姆·米的原位电阻率。
11.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电流径向流过所述第一颗粒材料。
12.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颗粒材料具有大约100到10,000欧姆·米的原位电阻率。
13.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井筒基本上垂直。
14.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井筒的下部分是偏斜的。
15.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部件限定设置在所述第一井筒内的井管。
16.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井管是套管柱、管件柱或它们的组合。
17.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部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井管内。
18.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的每一个包含长杆,所述第一部件终止于第一深度,并且所述第二部件终止于在所述地下底层内的第二更靠下深度。
19.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部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井筒内的至第一深度的井管柱,从而所述井管柱用作所述第一部件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第二部件包括位于所述井管柱内的至所述第一深度以下的第二深度的第二导电柱,从而所述第二导电柱用作所述第二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和
所述第一导电颗粒材料位于所述第一深度处和所述第一深度以下所述第二导电柱周围的所述第一井筒内。
20.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井管柱包括不导电的上部分和导电的下部分;和
所述第一部件进一步包括导电线或电缆,其提供所述井管柱下部分和表面处的电源之间的电连通。
21.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第一井筒内靠近所述第一导电颗粒的上部分,提供导电线或电缆;和
将所述导电线或电缆与所述井管柱电连接,从而所述井管柱和所述导电线或电缆作为所述第一部件的至少一部分。
22.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二深度靠近所述第一井筒的底部;
用电绝缘材料将所述第二导电柱从至少所述第一深度到第三深度绝缘,所述第三深度介于所述第一深度和所述第二深度之间,以便所述第二导电柱的至少下部分保持未绝缘;和
使第一电流通过的步骤包括对所述井管柱和所述第二导电柱的下部分施加电压,从而形成通过所述第一颗粒材料的所述第一电流,并且通过所述第一颗粒材料的电阻加热产生第一热。
23.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深度和所述第二深度都靠近所述井筒的底部;
在所述井管柱和所述第二导电柱之间限定环形区域;
使第一电流通过的步骤包括形成径向通过所述第一颗粒材料的电流,从而通过所述第一颗粒材料的电阻加热产生第一热。
24.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地下地层包含两个分离油页岩区域;
将所述第一颗粒材料置于邻近所述两个分离油页岩区域的每一个的所述环形区域内;和
将所述第一颗粒材料在所述环形区域内通过基本上电绝缘材料块分开。
25.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绝缘材料块包括由石英砂、陶瓷颗粒、粘土和砂砾的至少一种组成的绝缘颗粒材料。
26.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颗粒材料包含在较不导电颗粒材料块之间散布的一种或多种高度导电颗粒材料块,以便仅小部分容纳所述较不导电颗粒材料的井筒被充分地加热。
27.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部件、第二部件或两者的电阻率小于大约0.00001(1×10-5)欧姆·米。
28.加热地下地层的方法,包括:
形成到所述地下地层的井筒;
将导电套管柱置于所述井筒底部附近;
移动长导电元件进入所述井筒并在所述导电套管柱内,从而在所述导电套管柱和所述长导电元件之间形成环形区域;
用导电颗粒材料填充至少一部分所述环形区域以充当电阻加热元件;
使电流径向通过所述导电套管柱、通过所述颗粒材料和通过所述套管内的所述长导电元件,以在所述颗粒材料内产生电阻热;和
继续使电径向通过所述颗粒材料以产生另外的电阻热,以便引起至少一些地层烃原位热解,从而形成烃流体。
29.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地层烃包括油页岩。
30.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长导电元件包含金属杆、金属管件、电缆或金属线。
31.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井筒是基本垂直的;和
所述导电元件悬挂在周围套管柱内。
32.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不导电的定中心器,在所述导电套管柱中,使所述长导电元件位于中心,所述定中心器的大小适合滑动啮合所述周围套管柱的内径,同时准许在所述套管柱和所述导电元件之间进行相对的纵向移动。
33.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颗粒材料是两种或多种组分颗粒材料的混合物,其中每一种材料具有不同的电导率,以便调节所述混合物的体电阻率。
34.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颗粒材料与在置于所述井筒中后固结的粘合剂混合。
35.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粘合剂是水泥。
36.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定中心器间隔开至少20英尺。
37.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套管柱的底部对地层天然气密封。
38.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井筒用惰性气体充压。
39.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电阻加热元件的体电阻大于所述导电套管柱和所述长导电元件的电阻,以便当电流通过所述导电套管柱、所述颗粒材料和所述长导电元件时,电阻热主要在所述颗粒材料内产生。
40.加热富含有机物岩层的方法,包括:
提供多个加热井,所述多个加热井的每一个包含:
a)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富含有机物岩层内的第一井筒;
位于所述第一井筒内的导电第一部件;
b)第二井筒,所述第二井筒的底部部分与所述第一井筒相通;
c)位于所述第二井筒内的导电第二部件;和
d)导电颗粒材料,其填充所述第一和第二井筒每个的至少一部分,以便在所述第一井筒内的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井筒内的所述第二部件之间提供电连接,从而所述颗粒材料形成颗粒块并充当电阻加热元件,所述第一部件、颗粒材料和第二部件从而形成电流途径;
使电流通过每个电流途径,以便主要通过所述颗粒材料内的电阻加热生成热;通过热传导将至少一部分生成的热传递入所述富含有机物岩层,从而形成所述富含有机物岩层的加热体积,所述加热体积的极端情况由多个所述颗粒块所限定;和
主要使用生成的热加热大部分位于所述富含有机物岩层的加热体积内的地层烃,从而引起所述地层烃基本上热解以形成烃流体。
41.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富含有机物岩层包括干酪根。
42.权利要求4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包括套管、金属杆、金属线或它们的组合。
43.权利要求4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井筒基本上垂直,并且所述第二井筒的底部是偏斜的。
44.权利要求4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颗粒材料的体电阻大于所述第一部件的电阻和所述第二部件的电阻。
45.权利要求44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提供第三井筒,所述第三井筒也具有与所述第一井筒相通的底部;
将导电第三部件移动入所述第三井筒;
用所述导电颗粒材料填充所述第三井筒的至少一部分,以便在所述第三部件和所述第一和第二部件之间提供电连接;并且
其中使电流通过的步骤进一步包括使电流通过所述第三井筒内的所述第三部件。
46.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颗粒材料的体电阻大于所述第三部件的电阻;和
使电流通过的步骤通过从三相电源流动三相电流进行。
47.权利要求4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井筒间隔开大约10到120英尺。
48.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检测所述电流途径的电导率。
49.产生烃流体的方法,包括:
主要使用包括在电阻加热器中的颗粒材料的电阻加热生成的热,原位加热富含有机物岩层,从而产生所述富含有机物岩层的加热部分;
控制热生成速率,以便大部分的所述富含有机物岩层的所述加热部分的电导率基本上不增加;和
从所述富含有机物岩层产生烃流体,所述烃流体作为位于所述富含有机物岩层的加热部分中的地层烃的加热和热解结果产生,所述加热和热解主要地由所述颗粒材料的电阻加热生成的热导致,其中所述电阻加热器通过如下形成:
使电通过导电颗粒材料以在所述颗粒材料内产生电阻热,所述颗粒材料置于至少两个相邻井筒之间和之内,所述井筒至少部分地在所述富含有机物岩层内完成,所述颗粒材料在所述井筒之间提供电连通,其中大部分电阻热在所述颗粒材料内产生;和
通过热传导将至少一部分的电阻热传递进所述富含有机物岩层,以便引起位于所述富含有机物岩层的加热部分的所述地层烃的原位热解,以形成所述烃流体。
50.产生烃流体的方法,包括:
主要使用包括在电阻加热器中的颗粒材料的电阻加热生成的热,原位加热富含有机物岩层,从而产生所述富含有机物岩层的加热部分;
控制热生成速率,以便大部分的所述富含有机物岩层的所述加热部分的电导率基本上不增加;和
从所述富含有机物岩层产生烃流体,所述烃流体至少部分作为位于所述富含有机物岩层的加热部分中的地层烃的加热和热解结果产生,所述加热和热解主要地由所述颗粒材料的电阻加热生成的热导致,其中所述电阻加热器通过如下形成:
a)提供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富含有机物岩石内的井筒,所述井筒具有导电第一部件、导电第二部件和所述井筒中的导电颗粒材料,其中定位所述颗粒材料以在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之间提供电连通;和
b)使电流通过所述第一部件、所述颗粒材料和所述第二部件,从而生成热,所生成的热主要地通过所述颗粒材料的电阻加热产生。
CN200880009037A 2007-03-22 2008-03-07 用于原位地层加热的电阻加热器 Pending CN10163655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91943007P 2007-03-22 2007-03-22
US60/919,430 2007-03-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36555A true CN101636555A (zh) 2010-01-27

Family

ID=38191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09037A Pending CN101636555A (zh) 2007-03-22 2008-03-07 用于原位地层加热的电阻加热器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3) US8622133B2 (zh)
CN (1) CN101636555A (zh)
AU (1) AU2008227164B2 (zh)
BR (1) BRPI0808508A2 (zh)
CA (1) CA2676086C (zh)
IL (1) IL200011A (zh)
JO (1) JO2902B1 (zh)
WO (1) WO2008115356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4534A (zh) * 2013-09-26 2015-04-15 哈里公司 利用分形图案的烃类开采的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N105474746A (zh) * 2013-07-18 2016-04-06 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 用于重油开采和原位蒸汽发生的电磁辅助式陶瓷材料
CN106223916A (zh) * 2016-10-14 2016-12-14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电阻丝式煤层加热装置
CN106285602A (zh) * 2016-08-22 2017-01-04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一种用于页岩气开发的二氧化碳粉化开采装置及方法
US9784084B2 (en) 2013-03-13 2017-10-10 Jilin University Method for heating oil shale subsurface in-situ
CN107709698A (zh) * 2015-04-03 2018-02-16 拉马·劳·叶伦杜尔 含烃地层的聚焦原位电加热的设备及方法
CN111075417A (zh) * 2020-01-20 2020-04-28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储层开采装置及方法
CN111535769A (zh) * 2020-05-08 2020-08-14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防沉系统、校核方法、校核系统及防止目标井沉降的系统
CN112673147A (zh) * 2018-09-13 2021-04-16 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 压裂含烃地层的井下工具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1020603C2 (nl) * 2002-05-15 2003-11-18 Tno Werkwijze voor het drogen van een product met behulp van een regeneratief adsorbens.
US20080087420A1 (en) 2006-10-13 2008-04-17 Kaminsky Robert D Optimized well spacing for in situ shale oil development
US7644993B2 (en) 2006-04-21 2010-01-12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In situ co-development of oil shale with mineral recovery
US7669657B2 (en) 2006-10-13 2010-03-02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Enhanced shale oil production by in situ heating using hydraulically fractured producing wells
JO2771B1 (en) 2006-10-13 2014-03-15 ايكسون موبيل ابستريم ريسيرتش كومباني Joint development of shale oil through in situ heating using deeper hydrocarbon sources
AU2007313391B2 (en) 2006-10-13 2013-03-28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Improved method of developing subsurface freeze zone
BRPI0808508A2 (pt) 2007-03-22 2014-08-19 Exxonmobil Upstream Res Co Métodos para aquecer uma formação de subsuperfície e uma formação rochosa rica em compostos orgânicos, e, método para produzir um fluido de hidrocarboneto
AU2008227167B2 (en) 2007-03-22 2013-08-01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Granular electrical connections for in situ formation heating
CN101680284B (zh) 2007-05-15 2013-05-15 埃克森美孚上游研究公司 用于原位转化富含有机物岩层的井下燃烧器井
AU2008253753B2 (en) 2007-05-15 2013-10-17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Downhole burners for in situ conversion of organic-rich rock formations
US8146664B2 (en) 2007-05-25 2012-04-03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Utilization of low BTU gas generated during in situ heating of organic-rich rock
US20080290719A1 (en) 2007-05-25 2008-11-27 Kaminsky Robert D Process for producing Hydrocarbon fluids combining in situ heating, a power plant and a gas plant
US8082995B2 (en) 2007-12-10 2011-12-27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Optimization of untreated oil shale geometry to control subsidence
AU2009249493B2 (en) 2008-05-23 2015-05-07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Field management for substantially constant composition gas generation
WO2010096210A1 (en) 2009-02-23 2010-08-26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Water treatment following shale oil production by in situ heating
WO2010129174A1 (en) 2009-05-05 2010-11-11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Converting organic matter from a subterranean formation into producible hydrocarbons by controlling production operations based on availability of one or more production resources
US8365823B2 (en) * 2009-05-20 2013-02-05 Conocophillips Company In-situ upgrading of heavy crude oil in a production well using radio frequency or microwave radiation and a catalyst
CA2704575C (en) 2009-05-20 2016-01-19 Conocophillips Company Wellhead hydrocarbon upgrading using microwaves
US8555970B2 (en) * 2009-05-20 2013-10-15 Conocophillips Company Accelerating the start-up phase for a steam 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 operation using radio frequency or microwave radiation
US8656998B2 (en) 2009-11-23 2014-02-25 Conocophillips Company In situ heating for reservoir chamber development
US9920596B2 (en) * 2009-11-23 2018-03-20 Conocophillips Company Coal bed methane recovery
US8863839B2 (en) 2009-12-17 2014-10-21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Enhanced convection for in situ pyrolysis of organic-rich rock formations
BR112013000931A2 (pt) 2010-08-30 2016-05-17 Exxonmobil Upstream Res Co integridade mecânica de poço para a pirólise in situ
WO2012030426A1 (en) 2010-08-30 2012-03-08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Olefin reduction for in situ pyrolysis oil generation
AU2012332851B2 (en) 2011-11-04 2016-07-21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Multiple electrical connections to optimize heating for in situ pyrolysis
WO2013148741A1 (en) * 2012-03-29 2013-10-03 Shell Oil Company Electrofracturing formations
WO2013165711A1 (en) 2012-05-04 2013-11-07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of detecting an intersection between a wellbore and a subterranean structure that includes a marker material
RU2596692C2 (ru) * 2012-05-14 2016-09-10 Лэндмарк Графикс Корпорейшн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оценки прогнозной добычи углеводородов
CN104364350A (zh) 2012-06-13 2015-02-18 红叶资源公司 用于压控环境的进入系统
CN102778554B (zh) * 2012-08-06 2014-08-13 重庆大学 超临界co2致裂增加页岩气储层渗透率的实验装置
EP2898180B1 (en) 2012-09-20 2018-01-10 Pentair Thermal Management LLC Downhole wellbore heat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05229258A (zh) 2013-01-04 2016-01-06 卡博陶粒有限公司 电气地导电的支撑剂以及用于检测、定位和特征化该电气地导电的支撑剂的方法
US11008505B2 (en) 2013-01-04 2021-05-18 Carbo Ceramics Inc.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proppant
US9434875B1 (en) 2014-12-16 2016-09-06 Carbo Ceramics Inc. Electrically-conductive proppant and methods for making and using same
WO2014159676A1 (en) * 2013-03-14 2014-10-02 Friesen, Cody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subterranean hydrocarbon extraction with electrochemical processes
US9512699B2 (en) 2013-10-22 2016-12-06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gulating an in situ pyrolysis process
CA2929750C (en) 2013-11-06 2018-02-27 Nexen Energy Ul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hydrocarbons from a reservoir
US9394772B2 (en) 2013-11-07 2016-07-19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 situ resistive heating of organic matter in a subterranean formation
CA2933622A1 (en) 2013-12-13 2015-06-18 Chevron U.S.A. In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ed fracturing in formations
US10457853B2 (en) 2014-01-10 2019-10-29 Arizona Board Of Regents On Behalf Of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System an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subterranean hydrocarbon extraction utilizing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s with metals
CA2878270C (en) * 2014-01-18 2019-05-21 James John Malot Method and system for electrically heating an earth formation
CA2882182C (en) 2014-02-18 2023-01-03 Athabasca Oil Corporation Cable-based well heater
US9752406B2 (en) * 2014-08-13 2017-09-05 Geodynamics, Inc. Wellbore plug isol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9062543B1 (en) 2014-08-13 2015-06-23 Geodyanmics, Inc. Wellbore plug isol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10180037B2 (en) 2014-08-13 2019-01-15 Geodynamics, Inc. Wellbore plug isol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9551210B2 (en) 2014-08-15 2017-01-24 Carbo Ceramic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moval of electromagnetic dispersion and attenuation for imaging of proppant in an induced fracture
WO2016037094A1 (en) 2014-09-05 2016-03-10 Switzer Elise System an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subterranean hydrocarbon extraction utilizing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s with metals
US20160076344A1 (en) * 2014-09-17 2016-03-17 Otech Service Canada Ltd. Combustion System of Composite Heat Carrier Generator
US20160076759A1 (en) * 2014-09-17 2016-03-17 Otech Service Canada Ltd. Combustion Apparatus of Composite Heat Carrier Generator
US9644466B2 (en) 2014-11-21 2017-05-09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Method of recovering hydrocarbons within a subsurface formation using electric current
US10443365B2 (en) 2015-02-23 2019-10-15 Arizona Board Of Regents On Behalf Of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Systems and methods to monit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imulated subterranean hydrocarbon resources utilizing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s with metals
US9955802B2 (en) 2015-04-08 2018-05-01 Fasteners For Retail, Inc. Divider with selectively securable track assembly
CA2983101C (en) 2015-05-05 2019-11-19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densate blockage removal with ceramic material and microwaves
MX2018010592A (es) 2016-03-02 2019-05-16 Watlow Electric Mfg Derivacion de flujo accionado por calentador.
CA2964602A1 (en) * 2016-04-14 2017-10-14 Conocophillips Company Deploying mineral insulated cable down-hole
RU169395U1 (ru) * 2016-05-12 2017-03-16 Публичн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Татнефть" им. В.Д. Шашина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одогрева реагента
US11702728B2 (en) 2019-05-28 2023-07-18 Rolls-Royce Corporation Post deposition heat treatment of coating on ceramic or ceramic matrix composite substrate
US11512379B2 (en) 2020-07-01 2022-11-29 Rolls-Royce Corporation Post deposition heat treatment of bond coat and additional layers on ceramic or CMC substrate
BE1028844B1 (fr) 2020-12-02 2022-07-04 Haemers Tech Societe Anonyme Combinaison de techniques de dépollution: Désorption thermique In Situ et Immobilisation
CN112684109B (zh) * 2020-12-11 2022-02-01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高温高压钻井液抑制性评价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BE1030543B1 (fr) 2022-05-18 2023-12-18 The Soil Res Lab Sprl Désorption thermique hybride in situ ou sur site : combinaison de la désorption thermique et de l’écrémag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3419A (en) * 1887-05-24 Friedrich hermann poetscii
US2732195A (en) * 1956-01-24 Ljungstrom
US895612A (en) * 1902-06-11 1908-08-11 Delos R Baker Apparatus for extracting the volatilizable contents of sedimentary strata.
US1342780A (en) * 1919-06-09 1920-06-08 Dwight G Vedde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hutting water out of oil-wells
US1422204A (en) * 1919-12-19 1922-07-11 Wilson W Hoover Method for working oil shales
US1872906A (en) * 1925-08-08 1932-08-23 Henry L Doherty Method of developing oil fields
US1666488A (en) * 1927-02-05 1928-04-17 Crawshaw Richard Apparatus for extracting oil from shale
US1701884A (en) * 1927-09-30 1929-02-12 John E Hogle Oil-well heater
US2033560A (en) * 1932-11-12 1936-03-10 Technicraft Engineering Corp Refrigerating packer
US2033561A (en) * 1932-11-12 1936-03-10 Technicraft Engineering Corp Method of packing wells
US2634961A (en) * 1946-01-07 1953-04-14 Svensk Skifferolje Aktiebolage Method of electrothermal production of shale oil
US2534737A (en) * 1947-06-14 1950-12-19 Standard Oil Dev Co Core analysis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2584605A (en) * 1948-04-14 1952-02-05 Edmund S Merriam Thermal drive method for recovery of oil
US2780450A (en) * 1952-03-07 1957-02-05 Svenska Skifferolje Ab Method of recovering oil and gases from non-consolidated bituminous geological formations by a heating treatment in situ
US2777679A (en) * 1952-03-07 1957-01-15 Svenska Skifferolje Ab Recovering sub-surface bituminous deposits by creating a frozen barrier and heating in situ
US2795279A (en) * 1952-04-17 1957-06-11 Electrotherm Res Corp Method of underground electrolinking and electrocarbonization of mineral fuels
US2812160A (en) * 1953-06-30 1957-11-05 Exxon Research Engineering Co Recovery of uncontaminated cores
US2813583A (en) 1954-12-06 1957-11-19 Phillips Petroleum Co Process for recovery of petroleum from sands and shale
US2923535A (en) 1955-02-11 1960-02-02 Svenska Skifferolje Ab Situ recovery from carbonaceous deposits
US2887160A (en) 1955-08-01 1959-05-19 California Research Corp Apparatus for well stimulation by gas-air burners
US2847071A (en) 1955-09-20 1958-08-12 California Research Corp Methods of igniting a gas air-burner utilizing pelletized phosphorus
US2895555A (en) 1956-10-02 1959-07-21 California Research Corp Gas-air burner with check valve
US3127936A (en) 1957-07-26 1964-04-07 Svenska Skifferolje Ab Method of in situ heating of subsurface preferably fuel containing deposits
GB855408A (en) 1958-03-05 1960-11-30 Geoffrey Cotton Improved methods of and apparatus for excavating wells, shafts, tunnels and similar excavations
US3004601A (en) 1958-05-09 1961-10-17 Albert G Bodin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gmenting oil recovery from wells by refrigeration
US3013609A (en) 1958-06-11 1961-12-19 Texaco Inc Method for producing hydrocarbons in an in situ combustion operation
US2974937A (en) 1958-11-03 1961-03-14 Jersey Prod Res Co Petroleum recovery from carbonaceous formations
US2944803A (en) 1959-02-24 1960-07-12 Dow Chemical Co Treatment of subterranean formations containing water-soluble minerals
US2952450A (en) * 1959-04-30 1960-09-13 Phillips Petroleum Co In situ exploitation of lignite using steam
US3095031A (en) 1959-12-09 1963-06-25 Eurenius Malte Oscar Burners for use in bore holes in the ground
US3137347A (en) * 1960-05-09 1964-06-16 Phillips Petroleum Co In situ electrolinking of oil shale
US3106244A (en) 1960-06-20 1963-10-08 Phillips Petroleum Co Process for producing oil shale in situ by electrocarbonization
US3109482A (en) 1961-03-02 1963-11-05 Pure Oil Co Well-bore gas burner
US3170815A (en) 1961-08-10 1965-02-23 Dow Chemical Co Removal of calcium sulfate deposits
US3183675A (en) 1961-11-02 1965-05-18 Conch Int Methane Ltd Method of freezing an earth formation
US3436919A (en) 1961-12-04 1969-04-08 Continental Oil Co Underground sealing
US3183971A (en) 1962-01-12 1965-05-18 Shell Oil Co Prestressing a pipe string in a well cementing method
US3149672A (en) 1962-05-04 1964-09-22 Jersey Prod Res Co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lectrical heating of oil-bearing formations
US3180411A (en) 1962-05-18 1965-04-27 Phillips Petroleum Co Protection of well casing for in situ combustion
US3194315A (en) 1962-06-26 1965-07-13 Charles D Golson Apparatus for isolating zones in wells
US3225829A (en) 1962-10-24 1965-12-28 Chevron Res Apparatus for burning a combustible mixture in a well
US3288648A (en) 1963-02-04 1966-11-29 Pan American Petroleum Corp Process for producing electrical energy from geological liquid hydrocarbon formation
US3205942A (en) 1963-02-07 1965-09-14 Socony Mobil Oil Co Inc Method for recovery of hydrocarbons by in situ heating of oil shale
US3256935A (en) 1963-03-21 1966-06-21 Socony Mobil Oil Co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etroleum recovery
US3241611A (en) * 1963-04-10 1966-03-22 Equity Oil Company Recovery of petroleum products from oil shale
GB959945A (en) 1963-04-18 1964-06-03 Conch Int Methane Ltd Constructing a frozen wall within the ground
US3263211A (en) 1963-06-24 1966-07-26 Jr William A Heidman Automatic safety flasher signal for automobiles
US3241615A (en) 1963-06-27 1966-03-22 Chevron Res Downhole burner for wells
US3295328A (en) 1963-12-05 1967-01-03 Phillips Petroleum Co Reservoir for storage of volatile liquids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US3285335A (en) 1963-12-11 1966-11-15 Exxon Research Engineering Co In situ pyrolysis of oil shale formations
US3254721A (en) 1963-12-20 1966-06-07 Gulf Research Development Co Down-hole fluid fuel burner
US3294167A (en) 1964-04-13 1966-12-27 Shell Oil Co Thermal oil recovery
US3228869A (en) 1964-05-19 1966-01-11 Union Oil Co Oil shale retorting with shale oil recycle
US3271962A (en) 1964-07-16 1966-09-13 Pittsburgh Plate Glass Co Mining process
US3284281A (en) * 1964-08-31 1966-11-08 Phillips Petroleum Co Production of oil from oil shale through fractures
US3376403A (en) * 1964-11-12 1968-04-02 Mini Petrolului Bottom-hole electric heater
US3323840A (en) 1965-02-01 1967-06-06 Halliburton Co Aeration blanket
US3358756A (en) 1965-03-12 1967-12-19 Shell Oil Co Method for in situ recovery of solid or semi-solid petroleum deposits
US3372550A (en) 1966-05-03 1968-03-12 Carl E. Schroeder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freezing water-bearing materials
GB1118944A (en) 1966-05-27 1968-07-03 Shell Int Research Underwater wellhead installation
US3400762A (en) * 1966-07-08 1968-09-10 Phillips Petroleum Co In situ thermal recovery of oil from an oil shale
US3382922A (en) 1966-08-31 1968-05-14 Phillips Petroleum Co Production of oil shale by in situ pyrolysis
US3468376A (en) * 1967-02-10 1969-09-23 Mobil Oil Corp Thermal conversion of oil shale into recoverable hydrocarbons
US3521709A (en) 1967-04-03 1970-07-28 Phillips Petroleum Co Producing oil from oil shale by heating with hot gases
US3515213A (en) 1967-04-19 1970-06-02 Shell Oil Co Shale oil recovery process using heated oil-miscible fluids
US3439744A (en) 1967-06-23 1969-04-22 Shell Oil Co Selective formation plugging
US3528501A (en) 1967-08-04 1970-09-15 Phillips Petroleum Co Recovery of oil from oil shale
US3494640A (en) 1967-10-13 1970-02-10 Kobe Inc Friction-type joint with stress concentration relief
US3516495A (en) 1967-11-29 1970-06-23 Exxon Research Engineering Co Recovery of shale oil
US3528252A (en) * 1968-01-29 1970-09-15 Charles P Gail Arrangement for solidifications of earth formations
US3559737A (en) 1968-05-06 1971-02-02 James F Ralstin Underground fluid storage in permeable formations
US3513914A (en) * 1968-09-30 1970-05-26 Shell Oil Co Method for producing shale oil from an oil shale formation
US3502372A (en) 1968-10-23 1970-03-24 Shell Oil Co Process of recovering oil and dawsonite from oil shale
US3500913A (en) 1968-10-30 1970-03-17 Shell Oil Co Method of recovering liquefiable components from a subterranean earth formation
US3501201A (en) * 1968-10-30 1970-03-17 Shell Oil Co Method of producing shale oil from a subterranean oil shale formation
US3759329A (en) 1969-05-09 1973-09-18 Shuffman O Cryo-thermal process for fracturing rock formations
US3592263A (en) 1969-06-25 1971-07-13 Acf Ind Inc Low profile protective enclosure for wellhead apparatus
US3572838A (en) 1969-07-07 1971-03-30 Shell Oil Co Recovery of aluminum compounds and oil from oil shale formations
US3599714A (en) 1969-09-08 1971-08-17 Roger L Messman Method of recovering hydrocarbons by in situ combustion
US3547193A (en) * 1969-10-08 1970-12-15 Electrothermic Co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very of minerals from sub-surface formations using electricity
US3642066A (en) * 1969-11-13 1972-02-15 Electrothermic Co Electrica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recovery of oil
US3602310A (en) 1970-01-15 1971-08-31 Tenneco Oil Co Method of increasing the permeability of a subterranean hydrocarbon bearing formation
US3661423A (en) 1970-02-12 1972-05-09 Occidental Petroleum Corp In situ process for recovery of carbonaceous materials from subterranean deposits
US3613785A (en) 1970-02-16 1971-10-19 Shell Oil Co Process for horizontally fracturing subsurface earth formations
US3724225A (en) 1970-02-25 1973-04-03 Exxon Research Engineering Co Separation of carbon dioxide from a natural gas stream
US3695354A (en) 1970-03-30 1972-10-03 Shell Oil Co Halogenating extraction of oil from oil shale
US3620300A (en) 1970-04-20 1971-11-16 Electrothermic Co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lectrically heating a subsurface formation
US3692111A (en) 1970-07-14 1972-09-19 Shell Oil Co Stair-step thermal recovery of oil
US3779601A (en) 1970-09-24 1973-12-18 Shell Oil Co Method of producing hydrocarbons from an oil shale formation containing nahcolite
US3759574A (en) 1970-09-24 1973-09-18 Shell Oil Co Method of producing hydrocarbons from an oil shale formation
US3943722A (en) * 1970-12-31 1976-03-16 Union Carbide Canada Limited Ground freezing method
US3730270A (en) 1971-03-23 1973-05-01 Marathon Oil Co Shale oil recovery from fractured oil shale
US3700280A (en) 1971-04-28 1972-10-24 Shell Oil Co Method of producing oil from an oil shale formation containing nahcolite and dawsonite
US3741306A (en) 1971-04-28 1973-06-26 Shell Oil Co Method of producing hydrocarbons from oil shale formations
US3729965A (en) * 1971-04-29 1973-05-01 K Gartner Multiple part key for conventional locks
US4340934A (en) 1971-09-07 1982-07-20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of generating subsurface characteristic models
US3739851A (en) 1971-11-24 1973-06-19 Shell Oil Co Method of producing oil from an oil shale formation
US3759328A (en) 1972-05-11 1973-09-18 Shell Oil Co Laterally expanding oil shale permeabilization
US3882937A (en) 1973-09-04 1975-05-13 Union Oil Co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frigerating wells by gas expansion
US3882941A (en) 1973-12-17 1975-05-13 Cities Service Res & Dev Co In situ production of bitumen from oil shale
US4037655A (en) * 1974-04-19 1977-07-26 Electroflood Company Method for secondary recovery of oil
US3880238A (en) 1974-07-18 1975-04-29 Shell Oil Co Solvent/non-solvent pyrolysis of subterranean oil shale
US4014575A (en) 1974-07-26 1977-03-29 Occidental Petroleum Corporation System for fuel and products of oil shale retort
GB1454324A (en) 1974-08-14 1976-11-03 Iniex Recovering combustible gases from underground deposits of coal or bituminous shale
US3888307A (en) 1974-08-29 1975-06-10 Shell Oil Co Heating through fractures to expand a shale oil pyrolyzing cavern
US3958636A (en) 1975-01-23 1976-05-25 Atlantic Richfield Company Production of bitumen from a tar sand formation
US4071278A (en) 1975-01-27 1978-01-31 Carpenter Neil L Leach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CA994694A (en) 1975-03-06 1976-08-10 Charles B. Fisher Induction heating of underground hydrocarbon deposits
US3924680A (en) 1975-04-23 1975-12-09 In Situ Technology Inc Method of pyrolysis of coal in situ
US4008769A (en) 1975-04-30 1977-02-22 Mobil Oil Corporation Oil recovery by microemulsion injection
US4003432A (en) 1975-05-16 1977-01-18 Texaco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Method of recovery of bitumen from tar sand formations
US3967853A (en) 1975-06-05 1976-07-06 Shell Oil Company Producing shale oil from a cavity-surrounded central well
US3950029A (en) 1975-06-12 1976-04-13 Mobil Oil Corporation In situ retorting of oil shale
GB1463444A (zh) 1975-06-13 1977-02-02
US4005750A (en) 1975-07-01 1977-02-01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Ener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on Method for selectively orienting induced fractures in subterranean earth formations
US4069868A (en) 1975-07-14 1978-01-24 In Situ Technology, Inc. Methods of fluidized production of coal in situ
US4007786A (en) 1975-07-28 1977-02-15 Texaco Inc. Secondary recovery of oil by steam stimulation plus the production of electrical energy and mechanical power
BE832017A (fr) 1975-07-31 1975-11-17 Nouveau procede d'exploitation d'un gisement de houille ou de lignite par gazefication souterraine sous haute pression
GB1478880A (en) 1975-09-26 1977-07-06 Moppes & Sons Ltd L Van Reaming shell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US4057510A (en) * 1975-09-29 1977-11-08 Texaco Inc. Production of nitrogen rich gas mixtures
US3978920A (en) 1975-10-24 1976-09-07 Cities Service Company In situ combustion process for multi-stratum reservoirs
US4047760A (en) 1975-11-28 1977-09-13 Occidental Oil Shale, Inc. In situ recovery of shale oil
US3999607A (en) 1976-01-22 1976-12-28 Exxon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Company Recovery of hydrocarbons from coal
US4030549A (en) 1976-01-26 1977-06-21 Cities Service Company Recovery of geothermal energy
US4008762A (en) 1976-02-26 1977-02-22 Fisher Sidney T Extraction of hydrocarbons in situ from underground hydrocarbon deposits
US4487257A (en) 1976-06-17 1984-12-11 Raytheon Compan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of organic products from kerogen
US4067390A (en) 1976-07-06 1978-01-10 Technology Application Services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 recovery of fuel products from subterranean deposits of carbonaceous matter using a plasma arc
US4043393A (en) 1976-07-29 1977-08-23 Fisher Sidney T Extraction from underground coal deposits
US4065183A (en) 1976-11-15 1977-12-27 Trw Inc. Recovery system for oil shale deposits
US4096034A (en) 1976-12-16 1978-06-20 Combustion Engineering, Inc. Holddown structure for a nuclear reactor core
US4202168A (en) 1977-04-28 1980-05-13 Gulf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mpany Method for the recovery of power from LHV gas
GB1559948A (en) 1977-05-23 1980-01-30 British Petroleum Co Treatment of a viscous oil reservoir
NZ185520A (en) 1977-06-17 1981-10-19 N Carpenter Gas pressure generation in oil bearing formation by electrolysis
US4169506A (en) 1977-07-15 1979-10-02 Standard Oil Company (Indiana) In situ retorting of oil shale and energy recovery
US4140180A (en) * 1977-08-29 1979-02-20 Iit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in situ heat processing of hydrocarbonaceous formations
US4320801A (en) 1977-09-30 1982-03-23 Raytheon Company In situ processing of organic ore bodies
US4125159A (en) 1977-10-17 1978-11-14 Vann Roy Randel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solating and treating subsurface stratas
US4149595A (en) 1977-12-27 1979-04-17 Occidental Oil Shale, Inc. In situ oil shale retort with variations in surface area corresponding to kerogen content of formation within retort site
US4167291A (en) 1977-12-29 1979-09-11 Occidental Oil Shale, Inc. Method of forming an in situ oil shale retort with void volume as function of kerogen content of formation within retort site
US4148359A (en) 1978-01-30 1979-04-10 Shell Oil Company Pressure-balanced oil recovery process for water productive oil shale
US4163475A (en) 1978-04-21 1979-08-07 Occidental Oil Shale, Inc. Determining the locus of a processing zone in an in situ oil shale retort
US4160479A (en) 1978-04-24 1979-07-10 Richardson Reginald D Heavy oil recovery process
US4185693A (en) 1978-06-07 1980-01-29 Conoco, Inc. Oil shale retorting from a high porosity cavern
US4186801A (en) 1978-12-18 1980-02-05 Gul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mpany In situ combustion process for the recovery of liquid carbonaceous fuels from subterranean formations
US4472935A (en) * 1978-08-03 1984-09-25 Gulf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recovery of power from LHV gas
US4265310A (en) 1978-10-03 1981-05-05 Continental Oil Company Fracture preheat oil recovery process
CA1102234A (en) 1978-11-16 1981-06-02 David A. Redford Gaseous and solvent additives for steam injection for thermal recovery of bitumen from tar sands
US4362213A (en) 1978-12-29 1982-12-07 Hydrocarbon Research, Inc. Method of in situ oil extraction using hot solvent vapor injection
US4358222A (en) * 1979-01-16 1982-11-09 Landau Richard E Methods for forming supported cavities by surface cooling
US4239283A (en) 1979-03-05 1980-12-16 Occidental Oil Shale, Inc. In situ oil shale retort with intermediate gas control
US4241952A (en) 1979-06-06 1980-12-30 Standard Oil Company (Indiana) Surface and subsurface hydrocarbon recovery
CA1130201A (en) 1979-07-10 1982-08-24 Esso Resources Canada Limited Method for continuously producing viscous hydrocarbons by gravity drainage while injecting heated fluids
US4372615A (en) 1979-09-14 1983-02-08 Occidental Oil Shale, Inc. Method of rubbling oil shale
US4318723A (en) 1979-11-14 1982-03-09 Koch Process Systems, Inc. Cryogenic distillative separation of acid gases from methane
US4246966A (en) 1979-11-19 1981-01-27 Stoddard Xerxes T Production and wet oxidation of heavy crude oil for generation of power
US4272127A (en) 1979-12-03 1981-06-09 Occidental Oil Shale, Inc. Subsidence control at boundaries of an in situ oil shale retort development region
US4250230A (en) 1979-12-10 1981-02-10 In Situ Technology, Inc. Generating electricity from coal in situ
US4319635A (en) 1980-02-29 1982-03-16 P. H. Jones Hydrogeology, Inc. Method for enhanced oil recovery by geopressured waterflood
US4375302A (en) 1980-03-03 1983-03-01 Nicholas Kalmar Process for the in situ recovery of both petroleum and inorganic mineral content of an oil shale deposit
US4324291A (en) 1980-04-28 1982-04-13 Texaco Inc. Viscous oil recovery method
US4285401A (en) 1980-06-09 1981-08-25 Kobe, Inc. Electric and hydraulic powered thermal stimulation and recovery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bterranean wells
WO1982001408A1 (en) 1980-10-15 1982-04-29 Andrew L Smith Hazardous materials control
US4353418A (en) 1980-10-20 1982-10-12 Standard Oil Company (Indiana) In situ retorting of oil shale
US4344840A (en) 1981-02-09 1982-08-17 Hydrocarbon Research, Inc. Hydrocracking and hydrotreating shale oil in multiple catalytic reactors
US4397502A (en) 1981-02-09 1983-08-09 Occidental Oil Shale, Inc. Two-pass method for developing a system of in situ oil shale retorts
US4369842A (en) 1981-02-09 1983-01-25 Occidental Oil Shale, Inc. Analyzing oil shale retort off-gas for carbon dioxide to determine the combustion zone temperature
US4368921A (en) 1981-03-02 1983-01-18 Occidental Oil Shale, Inc. Non-subsidence method for developing an in situ oil shale retort
US4546829A (en) 1981-03-10 1985-10-15 Mason & Hanger-Silas Mason Co., Inc. Enhanced oil recovery process
US4382469A (en) 1981-03-10 1983-05-10 Electro-Petroleum, Inc. Method of in situ gasification
US4384614A (en) 1981-05-11 1983-05-24 Justheim Pertroleum Company Method of retorting oil shale by velocity flow of super-heated air
US4396211A (en) 1981-06-10 1983-08-02 Baker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Insulating tubular conduit apparatus and method
US4401162A (en) 1981-10-13 1983-08-30 Synfuel (An Indiana Limited Partnership) In situ oil shale process
US4417449A (en) 1982-01-15 1983-11-29 Air Products And Chemicals, Inc. Process for separating carbon dioxide and acid gases from a carbonaceous off-gas
US5055030A (en) 1982-03-04 1991-10-08 Phillips Petroleum Company Method for the recovery of hydrocarbons
US4495056A (en) * 1982-04-16 1985-01-22 Standard Oil Company (Indiana) Oil shale retorting and retort water purification process
US4585063A (en) * 1982-04-16 1986-04-29 Standard Oil Company (Indiana) Oil shale retorting and retort water purification process
US4468376A (en) * 1982-05-03 1984-08-28 Texaco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Disposal process for halogenated organic material
US4412585A (en) 1982-05-03 1983-11-01 Cities Service Company Electrothermal process for recovering hydrocarbons
US4463805A (en) * 1982-09-28 1984-08-07 Clark Bingham Method for tertiary recovery of oil
US4485869A (en) 1982-10-22 1984-12-04 Iit Research Institute Recovery of liquid hydrocarbons from oil shale by electromagnetic heating in situ
US4537067A (en) 1982-11-18 1985-08-27 Wilson Industries, Inc. Inertial borehole survey system
US4474238A (en) 1982-11-30 1984-10-02 Phillips Petroleum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subsurface formations
US4483398A (en) 1983-01-14 1984-11-20 Exxon Production Research Co. In-situ retorting of oil shale
US4886118A (en) * 1983-03-21 1989-12-12 Shell Oil Company Conductively heating a subterranean oil shale to create permeability and subsequently produce oil
US4640352A (en) 1983-03-21 1987-02-03 Shell Oil Company In-situ steam drive oil recovery process
US4545435A (en) 1983-04-29 1985-10-08 Iit Research Institute Conduction heating of hydrocarbonaceous formations
US4730671A (en) * 1983-06-30 1988-03-15 Atlantic Richfield Company Viscous oil recovery using high electrical conductive layers
GB2136034B (en) 1983-09-08 1986-05-14 Zakiewicz Bohdan M Dr Recovering hydrocarbons from mineral oil deposits
US4511382A (en) 1983-09-15 1985-04-16 Exxon Production Research Co. Method of separating acid gases, particularly carbon dioxide, from methane by the addition of a light gas such as helium
US4533372A (en) 1983-12-23 1985-08-06 Exxon Production Research Co.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parating carbon dioxide and other acid gases from methane by the use of distillation and a controlled freezing zone
US4567945A (en) 1983-12-27 1986-02-04 Atlantic Richfield Co. Electrode well method and apparatus
US4487260A (en) 1984-03-01 1984-12-11 Texaco Inc. In situ production of hydrocarbons including shale oil
US4552214A (en) * 1984-03-22 1985-11-12 Standard Oil Company (Indiana) Pulsed in situ retorting in an array of oil shale retorts
US4637464A (en) 1984-03-22 1987-01-20 Amoco Corporation In situ retorting of oil shale with pulsed water purge
US4532991A (en) * 1984-03-22 1985-08-06 Standard Oil Company (Indiana) Pulsed retorting with continuous shale oil upgrading
US5055180A (en) 1984-04-20 1991-10-08 Electromagnetic Ener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vering fractions from hydrocarbon materials, facilitating the removal and cleansing of hydrocarbon fluids, insulating storage vessels, and cleansing storage vessels and pipelines
FR2565273B1 (fr) * 1984-06-01 1986-10-17 Air Liquide Procede et installation de congelation de sol
US4929341A (en) 1984-07-24 1990-05-29 Source Technology Earth Oils, Inc. Process and system for recovering oil from oil bearing soil such as shale and tar sands and oil produced by such process
US4589491A (en) 1984-08-24 1986-05-20 Atlantic Richfield Company Cold fluid enhancement of hydraulic fracture well linkage
US4602144A (en) 1984-09-18 1986-07-22 Pace Incorporated Temperature controlled solder extractor electrically heated tip assembly
US4633948A (en) 1984-10-25 1987-01-06 Shell Oil Company Steam drive from fractured horizontal wells
US4704514A (en) * 1985-01-11 1987-11-03 Egmond Cor F Van Heating rate variant elongated electrical resistance heater
US4747642A (en) 1985-02-14 1988-05-31 Amoco Corporation Control of subsidence during underground gasification of coal
US4626665A (en) * 1985-06-24 1986-12-02 Shell Oil Company Metal oversheathed electrical resistance heater
US4589973A (en) 1985-07-15 1986-05-20 Breckinridge Minerals, Inc. Process for recovering oil from raw oil shale using added pulverized coal
US4634315A (en) 1985-08-22 1987-01-06 Terra Tek, Inc. Forced refreezing method for the formation of high strength ice structures
US4671863A (en) 1985-10-28 1987-06-09 Tejeda Alvaro R Reversible electrolytic system for softening and dealkalizing water
US4706751A (en) 1986-01-31 1987-11-17 S-Cal Research Corp. Heavy oil recovery process
US4694907A (en) 1986-02-21 1987-09-22 Carbotek, Inc. Thermally-enhanced oil recovery method and apparatus
US4705108A (en) 1986-05-27 1987-11-10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Energy Method for in situ heating of hydrocarbonaceous formations
US4754808A (en) 1986-06-20 1988-07-05 Conoco Inc. Methods for obtaining well-to-well flow communication
US4737267A (en) 1986-11-12 1988-04-12 Duo-Ex Coproration Oil shal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A1288043C (en) 1986-12-15 1991-08-27 Peter Van Meurs Conductively heating a subterranean oil shale to create permeabilityand subsequently produce oil
US4779680A (en) 1987-05-13 1988-10-25 Marathon Oil Company Hydraulic fracturing process using a polymer gel
US4817711A (en) 1987-05-27 1989-04-04 Jeambey Calhoun G System for recovery of petroleum from petroleum impregnated media
US4776638A (en) 1987-07-13 1988-10-11 University Of Kentucky Research Found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of coal in situ
US5051811A (en) 1987-08-31 1991-09-24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older or brazing barrier
US4828031A (en) 1987-10-13 1989-05-09 Chevron Research Company In situ chemical stimulation of diatomite formations
JP2640352B2 (ja) 1988-02-09 1997-08-13 東京磁気印刷株式会社 研磨材、研磨具及び研磨方法
DE3810951A1 (de) 1988-03-31 1989-10-12 Klein Schanzlin & Becker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energiegewinnung aus oelquellen
US4815790A (en) * 1988-05-13 1989-03-28 Natec, Ltd. Nahcolite solution mining process
FR2632350B1 (fr) 1988-06-03 1990-09-14 Inst Francais Du Petrole Procede de recuperation assistee d'hydrocarbures lourds a partir d'une formation souterraine par puits fores ayant une portion a zone sensiblement horizontale
US4923493A (en) 1988-08-19 1990-05-08 Exxon Production Research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ryogenic separation of carbon dioxide and other acid gases from methane
US4928765A (en) 1988-09-27 1990-05-29 Ramex Syn-Fuels Internationa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hale gas recovery
US4974425A (en) 1988-12-08 1990-12-04 Concept Rkk, Limited Closed cryogenic barrier for containment of hazardous material migration in the earth
US4860544A (en) 1988-12-08 1989-08-29 Concept R.K.K. Limited Closed cryogenic barrier for containment of hazardous material migration in the earth
EP0387846A1 (en) 1989-03-14 1990-09-19 Uentech Corporation Power sources for downhole electrical heating
US5050386A (en) 1989-08-16 1991-09-24 Rkk,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ainment of hazardous material migration in the earth
US4926941A (en) 1989-10-10 1990-05-22 Shell Oil Company Method of producing tar sand deposits containing conductive layers
US5036918A (en) 1989-12-06 1991-08-06 Mobil Oil Corporation Method for improving sustained solids-free production from heavy oil reservoirs
US5082055A (en) 1990-01-24 1992-01-21 Indugas, Inc. Gas fired radiant tube heater
US5085276A (en) 1990-08-29 1992-02-04 Chevron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Company Production of oil from low permeability formations by sequential steam fracturing
US5217076A (en) 1990-12-04 1993-06-08 Masek John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ed recovery of oil from porous, subsurface deposits (targevcir oricess)
US5065818A (en) * 1991-01-07 1991-11-19 Shell Oil Company Subterranean heaters
US5120338A (en) 1991-03-14 1992-06-09 Exxon Production Research Company Method for separating a multi-component feed stream using distillation and controlled freezing zone
IL101001A (en) 1992-01-29 1995-01-24 Moshe Gewertz Method for the exploitation of oil shales
US5277062A (en) 1992-06-11 1994-01-11 Halliburton Company Measuring in situ stress, induced fracture orientation, fracture distribution and spacial orientation of planar rock fabric features using computer tomography imagery of oriented core
US5255742A (en) 1992-06-12 1993-10-26 Shell Oil Company Heat injection process
US5297626A (en) 1992-06-12 1994-03-29 Shell Oil Company Oil recovery process
US5392854A (en) 1992-06-12 1995-02-28 Shell Oil Company Oil recovery process
US5236039A (en) 1992-06-17 1993-08-1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Balanced-line RF electrode system for use in RF ground heating to recover oil from oil shale
US5275063A (en) 1992-07-27 1994-01-04 Exxon Production Research Company Measurement of hydration behavior of geologic materials
US5305829A (en) 1992-09-25 1994-04-26 Chevron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Company Oil production from diatomite formations by fracture steamdrive
US5297420A (en) * 1993-05-19 1994-03-29 Mobil Oil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relative permeability and capillary pressure of porous rock
US5346307A (en) 1993-06-03 1994-09-13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Using electrical resistance tomography to map subsurface temperatures
US5325918A (en) 1993-08-02 1994-07-05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Energy Optimal joule heating of the subsurface
US5377756A (en) 1993-10-28 1995-01-03 Mobil Oil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oducing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using a single well
US5411089A (en) 1993-12-20 1995-05-02 Shell Oil Company Heat injection process
US5416257A (en) 1994-02-18 1995-05-16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oration Open frozen barrier flow control and remediation of hazardous soil
US5539853A (en) 1994-08-01 1996-07-23 Noranda, Inc. Downhole heating system with separate wiring cooling and heating chambers and gas flow therethrough
US5621844A (en) * 1995-03-01 1997-04-15 Uentech Corporation Electrical heating of mineral well deposits using downhole impedance transformation networks
US5635712A (en) 1995-05-04 1997-06-03 Halliburton Company Method for monitoring the hydraulic fracturing of a subterranean formation
US5697218A (en) 1995-06-07 1997-12-16 Shnell; James H. System for geothermal production of electricity
US6170264B1 (en) 1997-09-22 2001-01-09 Clean Energy Systems, Inc. Hydrocarbon combustion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with CO2 sequestration
AU3721295A (en) * 1995-06-20 1997-01-22 Elan Energy Insulated and/or concentric coiled tubing
US5730550A (en) 1995-08-15 1998-03-24 Board Of Trustees Operating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Method for placement of a permeable remediation zone in situ
US5724805A (en) 1995-08-21 1998-03-10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Lowell Power plant with carbon dioxide capture and zero pollutant emissions
US6319395B1 (en) 1995-10-31 2001-11-20 Chattanooga Corporatio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converting oil shale or tar sands to oil
US5620049A (en) 1995-12-14 1997-04-15 Atlantic Richfield Company Method for increasing the production of petroleum from a subterranean formation penetrated by a wellbore
ATE191254T1 (de) 1995-12-27 2000-04-15 Shell Int Research Flamenlose verbrenn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FR2744224B1 (fr) 1996-01-26 1998-04-17 Inst Francais Du Petrole Methode pour simuler le remplissage d'un bassin sedimentaire
US5838634A (en) 1996-04-04 1998-11-17 Exxon Production Research Company Method of generating 3-D geologic models incorporating geologic and geophysical constraints
US6056057A (en) 1996-10-15 2000-05-02 Shell Oil Company Heater well method and apparatus
US6079499A (en) 1996-10-15 2000-06-27 Shell Oil Company Heater well method and apparatus
US5905657A (en) 1996-12-19 1999-05-18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Performing geoscience interpretation with simulated data
US5907662A (en) * 1997-01-30 1999-05-25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Electrode wells for powerline-frequency electrical heating of soils
US6434435B1 (en) * 1997-02-21 2002-08-13 Baker Hughes Incorporated Application of adaptive object-oriented optimization software to an automatic optimization oilfield hydrocarbon production management system
FR2761110B1 (fr) 1997-03-18 1999-05-28 Elf Aquitaine Installation pour puits de production d'effluent
US6158517A (en) 1997-05-07 2000-12-12 Tarim Associates For Scientific Mineral And Oil Exploration Artificial aquifers in hydrologic cells for primary and enhanced oil recoveries, for exploitation of heavy oil, tar sands and gas hydrates
US6023554A (en) * 1997-05-20 2000-02-08 Shell Oil Company Electrical heater
US6112808A (en) 1997-09-19 2000-09-05 Isted; Robert Edwar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bterranean thermal conditioning
TW366409B (en) 1997-07-01 1999-08-11 Exxon Production Research Co Process for liquefying a natural gas stream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freezable component
US5868202A (en) 1997-09-22 1999-02-09 Tarim Associates For Scientific Mineral And Oil Exploration Ag Hydrologic cells for recovery of hydrocarbons or thermal energy from coal, oil-shale, tar-sands and oil-bearing formations
DE19747125C2 (de) 1997-10-24 1999-09-30 Siemens Ag Verfahren zur Einstellung von Reglerparametern eines Zustandsreglers
US5938800A (en) 1997-11-13 1999-08-17 Mcdermott Technology, Inc. Compact multi-fuel steam reformer
US6055803A (en) 1997-12-08 2000-05-02 Combustion Engineering, Inc. Gas turbine heat recovery steam generator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US6269876B1 (en) * 1998-03-06 2001-08-07 Shell Oil Company Electrical heater
US6540018B1 (en) * 1998-03-06 2003-04-01 Shell Oil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eating a wellbore
US6247358B1 (en) 1998-05-27 2001-06-19 Petroleo Brasilleiro S.A. Petrobas Method for the evaluation of shale reactivity
US6016868A (en) 1998-06-24 2000-01-25 World Energy Systems, Incorporated Production of synthetic crude oil from heavy hydrocarbons recovered by in situ hydrovisbreaking
US6016867A (en) 1998-06-24 2000-01-25 World Energy Systems, Incorporated Upgrading and recovery of heavy crude oils and natural bitumens by in situ hydrovisbreaking
US6609735B1 (en) 1998-07-29 2003-08-26 Grant Prideco, L.P. Threaded and coupled connection for improved fatigue resistance
US6148602A (en) 1998-08-12 2000-11-21 Norther Research &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Solid-fuele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with carbon dioxide sequestration and method therefor
US6609761B1 (en) 1999-01-08 2003-08-26 American Soda, Llp Sodium carbonate and sodium bicarbonate production from nahcolitic oil shale
US6246963B1 (en) 1999-01-29 2001-06-12 Timothy A. Cross Method for predicting stratigraphy
US6754588B2 (en) 1999-01-29 2004-06-22 Platte River Associates, Inc. Method of predicting three-dimensional stratigraphy using inverse optimization techniques
US6148911A (en) * 1999-03-30 2000-11-21 Atlantic Richfield Company Method of treating subterranean gas hydrate formations
US6409226B1 (en) 1999-05-05 2002-06-25 Noetic Engineering Inc. “Corrugated thick-walled pipe for use in wellbores”
GB2351350B (en) 1999-06-23 2001-09-12 Sofitech Nv Cavity stability prediction method for wellbores
US6480790B1 (en) 1999-10-29 2002-11-12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Process for constructing three-dimensional geologic models having adjustable geologic interfaces
US6764108B2 (en) 1999-12-03 2004-07-20 Siderca S.A.I.C. Assembly of hollow torque transmitting sucker rods
US6585784B1 (en) * 1999-12-13 2003-07-01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Method for utilizing gas reserves with low methane concentrations for fueling gas turbines
US6298652B1 (en) * 1999-12-13 2001-10-09 Exxon 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Method for utilizing gas reserves with low methane concentrations and high inert gas concentrations for fueling gas turbines
US6589303B1 (en) 1999-12-23 2003-07-08 Membran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Inc. Hydrogen production by process including membrane gas separation
US20020013687A1 (en) 2000-03-27 2002-01-31 Ortoleva Peter J.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simulation-enhanced fracture detections in sedimentary basins
US6632047B2 (en) 2000-04-14 2003-10-14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Heater element for use in an in situ thermal desorption soil remediation system
US6918444B2 (en) 2000-04-19 2005-07-19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Method for production of hydrocarbons from organic-rich rock
US6547956B1 (en) 2000-04-20 2003-04-15 Abb Lummus Global Inc. Hydrocracking of vacuum gas and other oils using a post-treatment reactive distillation system
US7096953B2 (en) 2000-04-24 2006-08-29 Shell Oil Company In situ thermal processing of a coal formation using a movable heating element
US6715546B2 (en) 2000-04-24 2004-04-06 Shell Oil Company In situ production of synthesis gas from a hydrocarbon containing formation through a heat source wellbore
US7011154B2 (en) 2000-04-24 2006-03-14 Shell Oil Company In situ recovery from a kerogen and liquid hydrocarbon containing formation
ATE315715T1 (de) 2000-04-24 2006-02-15 Shell Int Researc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behandlung von erdöllagerstätten
US6585046B2 (en) 2000-08-28 2003-07-01 Baker Hughes Incorporated Live well heater cable
FR2815124A1 (fr) 2000-09-30 2002-04-12 Schlumberger Services Petrol Procede de determination de la saturation en hydrocarbure d'une formation
US6659690B1 (en) 2000-10-19 2003-12-09 Abb Vetco Gray Inc. Tapered stress joint configuration
US6668922B2 (en) 2001-02-16 2003-12-30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of optimizing the design, stimulation and evaluation of matrix treatment in a reservoir
US6607036B2 (en) 2001-03-01 2003-08-19 Intevep, S.A. Method for heating subterranean formation, particularly for heating reservoir fluids in near well bore zone
US6981548B2 (en) 2001-04-24 2006-01-03 Shell Oil Company In situ thermal recovery from a relatively permeable formation
US7040400B2 (en) 2001-04-24 2006-05-09 Shell Oil Company In situ thermal processing of a relatively impermeable formation using an open wellbore
US6918442B2 (en) 2001-04-24 2005-07-19 Shell Oil Company In situ thermal processing of an oil shale formation in a reducing environment
CN100545415C (zh) 2001-04-24 2009-09-30 国际壳牌研究有限公司 现场处理含烃地层的方法
US7004985B2 (en) 2001-09-05 2006-02-28 Texaco, Inc. Recycle of hydrogen from hydroprocessing purge gas
WO2003025098A2 (en) 2001-09-17 2003-03-27 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 Pretreatment processes for heavy oil and carbonaceous materials
GB0123409D0 (en) 2001-09-28 2001-11-21 Atkinson Stephen Method for the recovery of hydrocarbons from hydrates
US20030070808A1 (en) 2001-10-15 2003-04-17 Conoco Inc. Use of syngas for the upgrading of heavy crude at the wellhead
CA2462971C (en) 2001-10-24 2015-06-09 Shell Canada Limited Installation and use of removable heaters in a hydrocarbon containing formation
US7104319B2 (en) 2001-10-24 2006-09-12 Shell Oil Company In situ thermal processing of a heavy oil diatomite formation
US7165615B2 (en) 2001-10-24 2007-01-23 Shell Oil Company In situ recovery from a hydrocarbon containing formation using conductor-in-conduit heat sources with a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material in the overburden
US7090013B2 (en) 2001-10-24 2006-08-15 Shell Oil Company In situ thermal processing of a hydrocarbon containing formation to produce heated fluids
US7077199B2 (en) 2001-10-24 2006-07-18 Shell Oil Company In situ thermal processing of an oil reservoir formation
DK1438462T3 (da) 2001-10-24 2008-08-25 Shell Int Research Isolation af jord med en frossen barriere forud for varmeledningsbehandling af jorden
US6969123B2 (en) 2001-10-24 2005-11-29 Shell Oil Company Upgrading and mining of coal
AU2002354393B2 (en) 2001-11-09 2005-06-23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Gas turbine system comprising closed system between fuel and combustion gas using underground coal layer
US6832485B2 (en) 2001-11-26 2004-12-21 Ormat Industries Ltd.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power using a reformer and gas turbine unit
US6684948B1 (en) 2002-01-15 2004-02-03 Marshall T. Savag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heating subterranean formations using fuel cells
US6740226B2 (en) 2002-01-16 2004-05-25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Process for increasing hydrogen partial pressure in hydroprocessing processes
US6659650B2 (en) 2002-01-28 2003-12-09 The Timken Company Wheel bearing with improved cage
SE521571C2 (sv) 2002-02-07 2003-11-11 Greenfish Ab Integrerat slutet recirkulerande system för rening av spillvatten i vattenbruk.
US20030178195A1 (en) 2002-03-20 2003-09-25 Agee Mark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covery and conversion of subsurface gas hydrates
FR2841152B1 (fr) 2002-06-19 2005-02-11 Air Liquide Procede de traitement d'au moins un gaz de charge par adsorption a modulation de pression
US6896707B2 (en) 2002-07-02 2005-05-24 Chevron U.S.A. Inc. Methods of adjusting the Wobbe Index of a fuel and compositions thereof
US6709573B2 (en) 2002-07-12 2004-03-23 Anthon L. Smith Process for the recovery of hydrocarbon fractions from hydrocarbonaceous solids
US6820689B2 (en) 2002-07-18 2004-11-23 Production Resourc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pollution free electrical energy from hydrocarbons
US8200072B2 (en) 2002-10-24 2012-06-12 Shell Oil Company Temperature limited heaters for heating subsurface formations or wellbores
US20040200618A1 (en) 2002-12-04 2004-10-14 Piekenbrock Eugene J. Method of sequestering carbon dioxide while producing natural gas
US7181380B2 (en) 2002-12-20 2007-02-20 Geomechanics International, Inc. System and process for optimal selection of hydrocarbon well completion type and design
US7028543B2 (en) * 2003-01-21 2006-04-18 Weatherford/Lamb,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performance of downhole equipment using fiber optic based sensors
US7048051B2 (en) 2003-02-03 2006-05-23 Gen Syn Fuels Recovery of products from oil shale
US6796139B2 (en) 2003-02-27 2004-09-28 Layne Christensen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rtificial ground freezing
NZ543753A (en) 2003-04-24 2008-11-28 Shell Int Research Thermal processes for subsurface formations
US20080087420A1 (en) 2006-10-13 2008-04-17 Kaminsky Robert D Optimized well spacing for in situ shale oil development
US7631691B2 (en) 2003-06-24 2009-12-15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Methods of treating a subterranean formation to convert organic matter into producible hydrocarbons
US7331385B2 (en) * 2003-06-24 2008-02-19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Methods of treating a subterranean formation to convert organic matter into producible hydrocarbons
CA2542313C (en) 2003-10-10 2012-12-04 Ohio University Electro-catalysts for the oxidation of ammonia in alkaline media
AU2004288130B2 (en) 2003-11-03 2009-12-17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Hydrocarbon recovery from impermeable oil shales
US6988549B1 (en) 2003-11-14 2006-01-24 John A Babcock SAGD-plus
US20060106119A1 (en) 2004-01-12 2006-05-18 Chang-Jie Guo Novel integration for CO and H2 recovery in gas to liquid processes
US20050229491A1 (en) 2004-02-03 2005-10-20 Nu Element,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hydrogen from hycrocarbon fuels
US7204308B2 (en) 2004-03-04 2007-04-17 Halliburton Energy Services, Inc. Borehole marking devices and methods
US7405243B2 (en) 2004-03-08 2008-07-29 Chevron U.S.A. Inc. Hydrogen recovery from hydrocarbon synthesis processes
US7207384B2 (en) 2004-03-12 2007-04-24 Stinger Wellhead Protection, Inc. Wellhead and control stack pressure test plug tool
US7091460B2 (en) 2004-03-15 2006-08-15 Dwight Eric Kinzer In situ processing of hydrocarbon-bearing formations with variable frequency automated capacitive radio frequency dielectric heating
CA2462359C (en) 2004-03-24 2011-05-17 Imperial Oil Resources Limited Process for in situ recovery of bitumen and heavy oil
AU2005238941B2 (en) 2004-04-23 2008-11-13 Shell Internationale Research Maatschappij B.V. Temperature limited heaters used to heat subsurface formations
US7103479B2 (en) 2004-04-30 2006-09-05 Ch2M Hill,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evaluating water usage
US9540562B2 (en) 2004-05-13 2017-01-10 Baker Hughes Incorporated Dual-function nano-sized particles
US20050252833A1 (en) 2004-05-14 2005-11-17 Doyle James A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converting oil shale or oil sand (tar sand) to oil
US7198107B2 (en) 2004-05-14 2007-04-03 James Q. Maguire In-situ method of producing oil shale and gas (methane) hydrates, on-shore and off-shore
US20050252832A1 (en) 2004-05-14 2005-11-17 Doyle James A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converting oil shale or oil sand (tar sand) to oil
US7322415B2 (en) 2004-07-29 2008-01-29 Tyco Thermal Controls Llc Subterranean electro-thermal heating system and method
US7424911B2 (en) 2004-10-04 2008-09-16 Hexion Specialty Chemicals, Inc. Method of estimating fracture geometry, compositions and articles used for the same
US7941307B2 (en) 2004-11-10 2011-05-10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Method for calibrating a model of in-situ formation stress distribution
US7591879B2 (en) 2005-01-21 2009-09-22 Exxonmobil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Company Integration of rapid cycle 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 with refinery process units (hydroprocessing, hydrocracking, etc.)
US7678953B2 (en) 2005-01-31 2010-03-16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Olefin oligomerization
US7860377B2 (en) 2005-04-22 2010-12-28 Shell Oil Company Subsurface connection methods for subsurface heaters
EP1871986A1 (en) 2005-04-22 2008-01-02 Shell Internationale Research Maatschappij B.V. Varying properties along lengths of temperature limited heaters
CA2606190A1 (en) 2005-04-27 2006-11-02 Hw Process Technologies, Inc. Treating produced waters
US20070056726A1 (en) 2005-09-14 2007-03-15 Shurtleff James K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situ extraction of oil from oil shale
CA2560223A1 (en) 2005-09-20 2007-03-20 Alphonsus Forgeron Recovery of hydrocarbons using electrical stimulation
US7243618B2 (en) 2005-10-13 2007-07-17 Gurevich Arkadiy M Steam generator with hybrid circulation
AU2006306476B2 (en) 2005-10-24 2010-08-19 Shell Internationale Research Maatschappij B.V. Methods of cracking a crude product to produce additional crude products
US7360600B2 (en) * 2005-12-21 2008-04-22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ubsurface safety valves and methods of use
US7743826B2 (en) 2006-01-20 2010-06-29 American Shale Oil, Llc In situ method and system for extraction of oil from shale
US7484561B2 (en) 2006-02-21 2009-02-03 Pyrophase, Inc. Electro thermal in situ energy storage for intermittent energy sources to recover fuel from hydro carbonaceous earth formations
US7604054B2 (en) 2006-02-27 2009-10-20 Geosierra Llc Enhanced hydrocarbon recovery by convective heating of oil sand formations
US7654320B2 (en) 2006-04-07 2010-02-02 Occidental Energy Ventures Corp.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a mixture of hydrocarbon and CO2 gas produced from a hydrocarbon reservoir
CA2649850A1 (en) 2006-04-21 2007-11-01 Osum Oil Sands Corp. Method of drilling from a shaft for underground recovery of hydrocarbons
US7644993B2 (en) 2006-04-21 2010-01-12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In situ co-development of oil shale with mineral recovery
EP2010754A4 (en) * 2006-04-21 2016-02-24 Shell Int Research ADJUSTING ALLOY COMPOSITIONS FOR SELECTED CHARACTERISTICS IN TEMPERATURE-LIMITED HEATERS
US7637984B2 (en) 2006-09-29 2009-12-29 Uop Llc Integrated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process
US20100095742A1 (en) 2006-10-13 2010-04-22 Symington William A Testing Apparatus For Applying A Stress To A Test Sample
US7669657B2 (en) 2006-10-13 2010-03-02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Enhanced shale oil production by in situ heating using hydraulically fractured producing wells
JO2771B1 (en) 2006-10-13 2014-03-15 ايكسون موبيل ابستريم ريسيرتش كومباني Joint development of shale oil through in situ heating using deeper hydrocarbon sources
AU2007313391B2 (en) 2006-10-13 2013-03-28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Improved method of developing subsurface freeze zone
WO2008048448A2 (en) 2006-10-13 2008-04-24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Heating an organic-rich rock formation in situ to produce products with improved properties
US7644769B2 (en) 2006-10-16 2010-01-12 Osum Oil Sands Corp. Method of collecting hydrocarbons using a barrier tunnel
US20080127632A1 (en) * 2006-11-30 2008-06-0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Carbon dioxide capture systems and methods
US7472748B2 (en) 2006-12-01 2009-01-06 Halliburton Energy Services, Inc. Methods for estimating properties of a subterranean formation and/or a fracture therein
US7617869B2 (en) 2007-02-05 2009-11-17 Superior Graphite Co. Methods for extracting oil from tar sand
BRPI0808508A2 (pt) 2007-03-22 2014-08-19 Exxonmobil Upstream Res Co Métodos para aquecer uma formação de subsuperfície e uma formação rochosa rica em compostos orgânicos, e, método para produzir um fluido de hidrocarboneto
AU2008227167B2 (en) 2007-03-22 2013-08-01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Granular electrical connections for in situ formation heating
AU2008253753B2 (en) 2007-05-15 2013-10-17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Downhole burners for in situ conversion of organic-rich rock formations
CN101680284B (zh) 2007-05-15 2013-05-15 埃克森美孚上游研究公司 用于原位转化富含有机物岩层的井下燃烧器井
US20080290719A1 (en) 2007-05-25 2008-11-27 Kaminsky Robert D Process for producing Hydrocarbon fluids combining in situ heating, a power plant and a gas plant
US8146664B2 (en) 2007-05-25 2012-04-03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Utilization of low BTU gas generated during in situ heating of organic-rich rock
US8397810B2 (en) 2007-06-25 2013-03-19 Turbo-Chem International, Inc. Wireless tag tracer method
US7647966B2 (en) 2007-08-01 2010-01-19 Halliburton Energy Services, Inc. Method for drainage of heavy oil reservoir via horizontal wellbore
WO2009052054A1 (en) 2007-10-19 2009-04-23 Shell Oil Company Systems, methods, and processes utilized for treating subsurface formations
CA2610463C (en) 2007-11-09 2012-04-24 Imperial Oil Resources Limited Integration of an in-situ recovery operation with a mining operation
US7905288B2 (en) 2007-11-27 2011-03-15 Los Alamos National Security, Llc Olefin metathesis for kerogen upgrading
US8082995B2 (en) 2007-12-10 2011-12-27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Optimization of untreated oil shale geometry to control subsidence
US7832483B2 (en) 2008-01-23 2010-11-16 New Era Petroleum, Llc. Methods of recovering hydrocarbons from oil shale and sub-surface oil shale recovery arrangements for recovering hydrocarbons from oil shale
CA2713536C (en) 2008-02-06 2013-06-25 Osum Oil Sands Corp.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recovery and upgrading operation in a reservoir
AU2009228062B2 (en) * 2008-03-28 2014-01-16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Low emission power generation and hydrocarbon recovery systems and methods
CA2934542C (en) * 2008-03-28 2018-11-06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Low emission power generation and hydrocarbon recovery systems and methods
EP2307666A2 (en) 2008-05-20 2011-04-13 Oxane Materials, Inc. Method of manufacture and the use of a functional proppant for determination of subterranean fracture geometries
AU2009249493B2 (en) 2008-05-23 2015-05-07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Field management for substantially constant composition gas generation
US8006755B2 (en) 2008-08-15 2011-08-30 Sun Drilling Products Corporation Proppants coated by piezoelectric or magnetostrictive materials, or by mixtures or combinations thereof, to enable their tracking in a downhole environment
WO2010047859A1 (en) 2008-10-20 2010-04-29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Method for modeling deformation in subsurface strata
CA2738873A1 (en) 2008-10-29 2010-05-06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methods for heating a subsurface formation to convert organic matter into hydrocarbon fluids
WO2010096210A1 (en) 2009-02-23 2010-08-26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Water treatment following shale oil production by in situ heating
US9382774B2 (en) 2009-04-08 2016-07-05 Cameron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Compact surface wellhead system and method
WO2010129174A1 (en) 2009-05-05 2010-11-11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Converting organic matter from a subterranean formation into producible hydrocarbons by controlling production operations based on availability of one or more production resources
US8393395B2 (en) 2009-06-03 2013-03-12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Use of encapsulated chemical during fracturing
US8356935B2 (en) 2009-10-09 2013-01-22 Shell Oil Company Methods for assessing a temperature in a subsurface formation
US8863839B2 (en) 2009-12-17 2014-10-21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Enhanced convection for in situ pyrolysis of organic-rich rock formations
US8731889B2 (en) 2010-03-05 2014-05-20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odeling hydraulic fracturing induced fracture networks as a dual porosity system
WO2011116148A2 (en) 2010-03-16 2011-09-22 Dana Todd C Systems,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extraction of hydrocarbons from organic materials
WO2011153339A1 (en) 2010-06-02 2011-12-08 William Marsh Rice University Magnetic particles for determining reservoir parameters
US8441261B2 (en) 2010-06-16 2013-05-14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Determination of conductive formation orientation by making wellbore sonde error correction
BR112013000931A2 (pt) 2010-08-30 2016-05-17 Exxonmobil Upstream Res Co integridade mecânica de poço para a pirólise in situ
WO2012030426A1 (en) 2010-08-30 2012-03-08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Olefin reduction for in situ pyrolysis oil generation
US20120325458A1 (en) 2011-06-23 2012-12-27 El-Rabaa Abdel Madood M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Methods For In Situ Pyrolysis of Organic-Rich Rock Formations
US20130106117A1 (en) 2011-10-26 2013-05-02 Omar Angus Sites Low Emission Heating of A Hydrocarbon Formation
AU2012332851B2 (en) 2011-11-04 2016-07-21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Multiple electrical connections to optimize heating for in situ pyrolysis
WO2013165711A1 (en) 2012-05-04 2013-11-07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of detecting an intersection between a wellbore and a subterranean structure that includes a marker material
AU2013256824A1 (en) 2012-05-04 2014-11-20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Methods for containment and improved recovery in heated hydrocarbon containing formations by optimal placement of fractures and production wells
AU2013267815A1 (en) 2012-05-29 2014-12-04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hydrotreating a shale oil stream using hydrogen gas that is concentrated from the shale oil stream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84084B2 (en) 2013-03-13 2017-10-10 Jilin University Method for heating oil shale subsurface in-situ
CN105474746A (zh) * 2013-07-18 2016-04-06 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 用于重油开采和原位蒸汽发生的电磁辅助式陶瓷材料
CN105474746B (zh) * 2013-07-18 2019-03-29 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 用于重油开采和原位蒸汽发生的电磁辅助式陶瓷材料
CN104514534B (zh) * 2013-09-26 2019-07-23 哈里公司 利用分形图案的烃类开采的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US10006271B2 (en) 2013-09-26 2018-06-26 Harri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hydrocarbon recovery with a fractal pattern and related apparatus
CN104514534A (zh) * 2013-09-26 2015-04-15 哈里公司 利用分形图案的烃类开采的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US10662742B2 (en) 2013-09-26 2020-05-26 Harri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hydrocarbon recovery with a fractal pattern and related apparatus
CN107709698A (zh) * 2015-04-03 2018-02-16 拉马·劳·叶伦杜尔 含烃地层的聚焦原位电加热的设备及方法
CN107709698B (zh) * 2015-04-03 2021-01-01 拉马·劳·叶伦杜尔 含烃地层的聚焦原位电加热的设备及方法
CN106285602A (zh) * 2016-08-22 2017-01-04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一种用于页岩气开发的二氧化碳粉化开采装置及方法
CN106285602B (zh) * 2016-08-22 2019-04-19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一种用于页岩气开发的二氧化碳粉化开采装置及方法
CN106223916A (zh) * 2016-10-14 2016-12-14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电阻丝式煤层加热装置
CN112673147A (zh) * 2018-09-13 2021-04-16 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 压裂含烃地层的井下工具
CN111075417A (zh) * 2020-01-20 2020-04-28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储层开采装置及方法
CN111535769A (zh) * 2020-05-08 2020-08-14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防沉系统、校核方法、校核系统及防止目标井沉降的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PI0808508A2 (pt) 2014-08-19
CA2676086C (en) 2015-11-03
JO2902B1 (en) 2015-09-15
US8622133B2 (en) 2014-01-07
IL200011A0 (en) 2010-04-15
AU2008227164A1 (en) 2008-09-25
US20140069636A1 (en) 2014-03-13
US20080230219A1 (en) 2008-09-25
US9347302B2 (en) 2016-05-24
AU2008227164B2 (en) 2014-07-17
IL200011A (en) 2013-10-31
CA2676086A1 (en) 2008-09-25
WO2008115356A1 (en) 2008-09-25
US20140069637A1 (en) 2014-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41495B (zh) 用于原位地层加热的颗粒电连接
CN101680285B (zh) 用于原位转化富含有机物岩层的井下燃烧器
CN101939504B (zh) 优化未处理的油页岩几何形状以控制下沉
CN101636555A (zh) 用于原位地层加热的电阻加热器
CN101680284B (zh) 用于原位转化富含有机物岩层的井下燃烧器井
CN101558216B (zh) 使用水力压裂生产井、通过原位加热增强页岩油生产
CN101680293B (zh) 结合原位加热、动力装置和天然气处理装置产生烃流体的方法
CN101563524B (zh) 原位加热开发油页岩与开发更深的烃源结合
CN101595273B (zh) 用于原位页岩油开发的优化的井布置
US20100095742A1 (en) Testing Apparatus For Applying A Stress To A Test Sample
CN101636554A (zh) 利用地层压裂开发地下冻结区域的改进方法
CN102203379A (zh) 加热地下地层以转化有机物成为烃流体的电传导方法
CN101680294B (zh) 在原位加热富含有机物岩石期间产生的低btu气体的应用
AU2014206234B2 (en) Resistive heater for in situ formation heating
CN101631930A (zh) 原位加热富含有机物岩石地层以产生具有改进特性的产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