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27194B - 导光体、照明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导光体、照明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27194B
CN104427194B CN201410409279.9A CN201410409279A CN104427194B CN 104427194 B CN104427194 B CN 104427194B CN 201410409279 A CN201410409279 A CN 201410409279A CN 104427194 B CN104427194 B CN 1044271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guide
length direction
framework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0927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27194A (zh
Inventor
数藤康裕
福留正
福留正一
井元正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7063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6372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7226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5156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4271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71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271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71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24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 H04N1/028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 H04N1/02815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pick-up hea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38Linear indentations or grooves, e.g. arc-shaped grooves or meandering grooves, extending over the full length or width of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8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varying in density, size, shape or depth along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61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varying in density, size, shape or depth along the light guide to provide homogeneous light output intensit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Light Sources And Details Of Projection-Prin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导光体、照明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该导光体包括具有透光性的长条的主体、在主体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形成的光入射面、在沿着主体的长度方向的侧面形成的光射出面、以及在沿着主体的长度方向的其他侧面形成且与光射出面相对的射出光量调整部,导光体将入射到光入射面的光在主体的内部进行导光并通过射出光量调整部进行反射之后从光射出面射出,根据长度方向的位置,使在与主体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射出光量调整部的宽度改变。

Description

导光体、照明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本申请请求基于在日本于2013年8月22日申请的特愿2013-172269号以及于2013年8月20日申请的特愿2013-170636号的优先权。通过在此提及,其全部内容编入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照明中使用的导光体、包括该导光体的照明装置、包括该照明装置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照明装置,有例如在(日本)特开2000-89030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装置。在该专利文献1中,在沿着棒状的导光体的长度方向的侧面形成光射出面,在沿着导光体的长度方向的其他侧面形成锯齿状的光反射面,使光射出面和光反射面对置,使发光元件(光源)的光入射到导光体的长度方向的端面而在该导光体的内部传播,使光从导光体的光射出面直接射出且通过光反射面反射而从光射出面射出,通过该射出的光来照明原稿面。此外,对形成锯齿状的光反射面的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分布进行调节,从而适当设定从光射出面射出的射出光量分布。
此外,在(日本)特开2011-188080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2)中,在沿着棒状的导光体的长度方向的侧面形成具有半圆的截面形状的光射出面,在沿着导光体的长度方向的其他侧面形成光散射面,使光射出面和光散射面对置,此外,在导光体的端面配置多个发光元件,使各发光元件的光入射到导光体的端面而在该导光体的内部传播,使这些光从光射出面直接射出且通过光散射面反射而从光射出面射出,通过该射出的光来照明原稿面。此外,对各发光元件的配置位置进行调节,从而适当设定从光射出面射出的射出光量分布。
此外,在这种图像读取装置中,在玻璃上沿着副扫描方向搬运原稿的同时在玻璃的下方通过照明装置来照明原稿,从而通过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等的摄像元件沿着主扫描方向反复扫描而读取原稿,或者,在玻璃上定位而放置原稿,在玻璃的下方使照明装置以及摄像元件等沿着副扫描方向移动的同时通过照明装置来照明原稿,从而通过摄像元件沿着主扫描方向反复扫描而读取原稿。此外,作为照明原稿的照明装置,有各种装置,使用荧光灯或LED阵列等。
此外,在(日本)特开2010-119054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2-160866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2-212069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5)中,在棒状的导光体的两端部配置各LED,使从各LED射出的光从导光体的两端部入射到其内部而进行导光,从沿着导光体的长度方向的光射出面射出光,通过该射出的光来照明原稿。
但是,如专利文献1那样对形成锯齿状的光反射面的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分布进行调节是不容易的,此外,即使将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分布进行了如何调节,射出光量分布也不能平稳地变化,在射出光量分布的变化中产生级差。
此外,在如专利文献2那样在导光体的端面设置多个发光元件的情况下,零部件数以及成本增大。进而,为了更加准确地设定从光射出面射出的射出光量分布,需要进一步增加各发光元件的个数,零部件数以及成本进一步增大。
另外,在如专利文献3至5那样将LED设置在导光体的端部附近的情况下,由于导光体是丙烯树脂等的合成树脂制,所以存在通过LED的发热而导光体被加热而变形的可能性。此外,近年来,图像读取装置的原稿读取速度成为高速化,伴随于此,照明原稿的光量增大,所以LED的发热量增大,成为LED的寿命降低的趋势。因此,作为安装LED的基板,采用散热效率高的基板,或者在基板上重叠设置散热板。
但是,在专利文献3中,由于导光体、LED的基板以及散热板等搭载于框架上,该框架的一部分位于导光体以及LED的基板的下方的结构,所以存在导光体的端部、LED的基板以及散热板等的周围的空气的对流恶化,LED的基板或散热板的散热效率降低的问题。
此外,在专利文献4、5中,散热板向框架或者框体的外侧露出,提高了散热板的散热效率,但由于LED或导光体配置在框架或者框体的壁部或者内侧,所以从导光体或LED的散热效率降低。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平稳地改变射出光量分布,且不会导致零部件数以及成本的增大的导光体、包括该导光体的照明装置、包括该照明装置的图像读取装置。此外,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是简单的结构并且能够较高地维持导光体的散热效率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导光体包括具有透光性的长条的主体、在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形成的光入射面、在沿着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的侧面形成的光射出面、以及在沿着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的其他侧面形成且与所述光射出面相对的射出光量调整部,所述导光体将入射到所述光入射面的光在所述主体的内部进行导光并通过所述射出光量调整部进行反射之后从所述光射出面射出,使在与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所述射出光量调整部的宽度根据所述长度方向的位置而改变。
在这样的本发明的导光体中,根据导光体的长度方向的位置,使在与主体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射出光量调整部的宽度改变。这里,由于光入射到主体的光入射面而在主体内部进行导光,通过射出光量调整部反射而从光射出面射出,所以射出光量调整部的宽度越宽则射出光量调整部中的反射光量越增大,从光射出面的射出光量越增大,相反地,射出光量调整部的宽度越窄则射出光量调整部中的反射光量越减少,从光射出面的射出光量越减少。因此,若根据导光体的长度方向的位置来变更射出光量调整部的宽度,通过射出光量调整部反射而从光射出面射出的射出光量根据长度方向的位置而发生变化。因此,通过根据导光体的长度方向的位置来变更射出光量调整部的宽度,能够适当设定长度方向的射出光量分布。
此外,也可以在本发明的导光体中,使在与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该主体的宽度根据所述长度方向的位置与所述射出光量调整部的宽度一同改变。
这里,根据长度方向的位置,主体的宽度与射出光量调整部的宽度一同变更。此时,由于通过射出光量调整部反射而从光射出面射出的光量也根据长度方向的位置而发生变化,所以能够适当设定长度方向上的射出光量分布。
进一步,也可以在本发明的导光体中,将在与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所述其他侧面的宽度设为固定,在所述其他侧面中没有形成所述射出光量调整部的区域形成光反射面。
即使是在设置了这样的光反射面的情况下,也能够根据导光体的长度方向的位置来变更射出光量调整部的宽度,从而适当设定长度方向上的射出光量分布。
此外,也可以在本发明的导光体中,将在与所述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所述射出光量调整部的宽度设为越接近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的端部逐渐变得越窄。
此时,越接近主体的长度方向的端部越能够减少射出光量。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照明装置包括上述本发明的导光体、以及对所述导光体的所述光入射面射出光的发光元件。
此外,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包括上述本发明的照明装置、以及读取通过从所述照明装置的所述导光体的所述光射出面射出的光而照明的被照射体的读取部。
在这样的照明装置以及图像读取装置中,也起到与上述本发明的导光体相同的作用效果。
此外,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包括具有透光性的长条的导光体、配置在所述导光体的长度方向的端部侧的发光元件、读取被照射体的读取部、以及支撑所述导光体的框体,使从所述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入射到在所述导光体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形成的光入射面而在该导光体的内部进行导光,通过从沿着所述导光体的长度方向的光射出面射出的光来照明所述被照射体,使通过所述被照射体反射的反射光通过所述框体的内部入射到所述读取部,通过所述读取部来读取所述被照射体,使所述导光体的端部从所述框体的侧端向该框体的外侧突出。
在这样的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中,导光体的端部从框体的侧端向该框体的外侧突出。因此,导光体的端部配置在框体的外侧,配置在导光体的端部侧的发光元件也配置在框体的外侧。因此,热难以在导光体的端部以及发光元件的附近封堵,提高了从导光体的端部以及发光元件的散热效率。
此外,也可以在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中,包括设置在朝向所述被照射体侧的所述框体的开口部且保持所述导光体以及所述发光元件的保持构件,使所述保持构件的端部与所述导光体一同从所述框体的侧端向该框体的外侧突出。
若将这样的保持构件的端部配置在框体的外侧,则导光体的端部以及发光元件配置在框体的外侧。
进一步,也可以在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中,在所述保持构件的端部,设置有将所述发光元件的热进行散热的散热板。
此时,由于散热板配置在框体的外侧,所以散热板的散热效率高,能够通过散热板来抑制导光体的端部以及发光元件的温度上升。
此外,也可以在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中,在所述保持构件的端部,设置有安装所述发光元件的基板以及与所述基板相接的散热板。
进一步,也可以在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中,在相对于所述散热板而与所述导光体相反侧的外向方向、所述散热板的上下方向、与所述外向方向以及所述上下方向正交的所述散热板的横向两侧设置有空间。
此时,通过提高散热板的散热效率,能够进一步抑制导光体的端部以及发光元件的温度上升。
此外,也可以在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中,所述保持构件具有沿着所述导光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将通过所述被照射体反射的反射光导通至所述框体的内部的空隙,使所述空隙延伸至所述框体的外侧。
若使这样的保持构件的空隙延伸至框体的外侧,则空气通过空隙而对流,所以导光体的端部、发光元件、基板、散热板等的散热效率进一步提高。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上述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将通过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而读取的所述被照射体的图像印刷在记录纸张上的印刷部。
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也能够起到与上述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相同的作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包括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原稿搬运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提取图2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扫描单元中的照明装置的各导光体以及各LED而从上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4是提取图3的照明装置的各导光体以及各LED而从下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5是放大表示照明装置中的导光体的立体图。
图6是放大表示扫描单元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扫描单元的立体图。
图8是放大表示扫描单元的端部的立体图。
图9是放大表示在扫描单元中卸下散热板而露出LED基板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放大表示在扫描单元中卸下LED基板以及散热板而露出盖状保持构件的端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A是从下方观察将LED基板以及散热板安装到盖状保持构件的端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B是从下方以不同的角度观察图11A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2(a)是表示导光体的俯视图,图12(b)是表示导光体的侧视图,图12(c)是表示来自导光体的光射出面的射出光量分布的曲线,图12(d)是表示成像镜片的透过光量分布的曲线,图12(e)是表示在CCD的光接收面中进行光接收的光接收量分布的曲线。
图13(a)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导光体的俯视图,图13(b)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导光体的侧视图,图13(c)是表示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导光体的光射出面的射出光量分布的曲线,图13(d)是表示成像镜片的透过光量分布的曲线,图13(e)是表示在CCD的光接收面中进行光接收的光接收量分布的曲线。
图14(a)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导光体的俯视图,图14(b)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导光体的侧视图,图14(c)是表示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导光体的光射出面的射出光量分布的曲线,图14(d)是表示成像镜片的透过光量分布的曲线,图14(e)是表示在CCD的光接收面中进行光接收的光接收量分布的曲线。
图15是放大表示第十二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剖视图。
图16是放大表示第十三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第十四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原稿搬运装置的剖视图。
图18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7的图像读取装置中的第一扫描单元以及照明装置的侧视图。
图19是从斜上方观察第一扫描单元以及照明装置而示意性地表示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包括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剖视图。该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读取原稿并在记录纸张上印刷的复印功能,且包括图像读取装置2、原稿搬运装置3、印刷部4以及供纸盒5等。
在该图像形成装置1中处理的图像数据对应于使用了黑(K)、青(C)、品红(M)、黄(Y)的各个颜色的彩色图像,或者对应于使用了单色(例如黑)的单色图像。因此,在印刷部4中,将显影装置12、感光体鼓13、鼓清洁装置14以及带电器15为了形成与各个颜色对应的4种调色剂像而分别设置4个,且分别与黑、青、品红以及黄建立对应,构成4个图像站Pa、Pb、Pc、Pd。
在各图像站Pa、Pb、Pc、Pd的每一个中,都通过鼓清洁装置14除去以及回收感光体鼓13的表面的残留调色剂之后,通过带电器15使感光体鼓13的表面均匀地带电为规定的电位,通过光扫描装置11曝光感光体鼓13的表面,在其表面形成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装置12将感光体鼓13的表面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在感光体鼓13的表面形成调色剂像。由此,在各感光体鼓13的表面形成各个颜色的调色剂像。
接着,将中间转印带21沿着箭头方向C旋转移动的同时,通过带清洁装置25除去以及回收中间转印带21的残留调色剂之后,将各感光体鼓13的表面的各个颜色的调色剂像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1而重合,在中间转印带21上形成彩色的调色剂像。
在中间转印带21与二次转印装置26的转印辊26a之间形成夹持区,将通过纸张搬运路径R1而搬运来的记录纸张夹入该夹持区而搬运的同时,将中间转印带21表面的彩色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纸张上。并且,在定影装置17的加热辊31与加压辊32之间夹入记录纸张而进行加热以及加压,使记录纸张上的彩色的调色剂像进行定影。
另一方面,记录纸张通过拾取辊33而从供纸盒5取出,并通过纸张搬运路径R1而搬运,经由二次转印装置26、定影装置17,并经过排纸辊36而搬到排纸托盘39。在该纸张搬运路径R1中,配置有使记录纸张暂时停止而对齐记录纸张的前端之后配合中间转印带21与转印辊26a之间的夹持区中的彩色的调色剂像的转印定时而开始记录纸张的搬运的定位辊34、促使记录纸张的搬运的各搬运辊35、排纸辊36等。
此外,在除了记录纸张的正面之外,还进行背面的印刷的情况下,将记录纸张从排纸辊36反向搬运到反转路径Rr,使记录纸张的正反反转之后,将记录纸张再次导入定位辊34,与记录纸张的正面同样地,在记录纸张的背面记录图像而定影,并将记录纸张搬到排纸托盘39。
接着,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2。图2是表示图像读取装置2以及原稿搬运装置3的剖视图。
在图2中,原稿搬运装置3将其里侧的一边通过铰链(未图示)轴支撑到下侧的图像读取装置2的一边,并使其近前侧上下移动而进行开闭。在打开了原稿搬运装置3时,图像读取装置2的原稿放置玻璃41被开放。
图像读取装置2包括原稿放置玻璃41、原稿读取玻璃42、扫描单元43以及移动单元44等。移动单元44包括将扫描单元43沿着副扫描方向Y引导的导轴48以及将扫描单元43沿着副扫描方向Y移动而定位的驱动部(未图示)。
扫描单元43包括照明装置45、成像镜片46、CCD(Charge Coupled Device)47以及第一~第五反射镜51~55等,通过移动单元44而移动到原稿放置玻璃41以及原稿读取玻璃42中的任一个玻璃的下方,读取放置在原稿放置玻璃41上的原稿(被照射体)(第一读取模式)或者读取在原稿读取玻璃42上搬运的原稿(被照射体)(第二读取模式)。
在第一读取模式中,使扫描单元43通过移动单元44移动到原稿放置玻璃41的下方,打开原稿搬运装置3,将原稿放置在原稿放置玻璃41上,并关闭原稿搬运装置3。并且,使扫描单元43通过移动单元44沿着副扫描方向Y以固定速度仅移动对应于原稿尺寸的距离的同时,通过照明装置45来照明原稿放置玻璃41上的原稿,并将其反射光通过第一~第五反射镜51~55依次反射而导入成像镜片46。成像镜片46将来自原稿的反射光汇集在CCD47中,从而使原稿表面的图像在CCD47上成像。CCD47将原稿表面的图像反复沿着主扫描方向X进行扫描,读取原稿表面的图像。
在第二读取模式中,使扫描单元43通过移动单元44移动到原稿读取玻璃42的下方而定位,并通过原稿搬运装置3从原稿放置托盘56取出原稿,使得在原稿读取玻璃42上沿着副扫描方向Y搬运并排到原稿排纸托盘57。在原稿通过原稿读取玻璃42上时,通过扫描单元43的照明装置45经由原稿读取玻璃42来照明原稿表面,并将来自原稿表面的反射光通过扫描单元43的第一~第五反射镜51~55依次反射而导入成像镜片46,使来自原稿表面的反射光通过成像镜片46汇集在CCD47中,从而使原稿表面的图像在CCD47上成像,通过CCD47将原稿表面的图像沿着主扫描方向X反复扫描,读取原稿表面的图像。
接着,说明扫描单元43的照明装置45。图3是从上方观察照明装置45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从下方观察照明装置45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照明装置45中,在沿着主扫描方向X的空隙St的两侧配置各导光体71,在各导光体71的两端的光入射面71b配置各个LED(发光元件)72。也可以代替LED而应用其他种类的半导体元件或电灯泡等。
导光体71由具有透光性的四棱柱状且长条的透光性主体构成,在透光性主体的长度方向Q的两端形成各个光入射面71b,在沿着透光性主体的长度方向Q的一侧面形成光射出面71a,在沿着透光性主体的长度方向Q的其他侧面形成与光射出面71a对置的射出光量调整部71e,在其他侧面中没有形成射出光量调整部71e的区域形成光反射面71d。这样的导光体71通过使用金属模型将丙烯树脂成型而形成。
如在图5中放大表示,光反射面71d是平坦面。此外,射出光量调整部71e的纵截面形状为锯齿状,且具有形成锯齿状的纵截面形状的多个倾斜面71f。
在这样的结构的照明装置45中,由于LED72分别与导光体71的两端的光入射面71b对峙,所以从各LED72射出的光入射到导光体71的光入射面71b,在导光体71的内部进行导光,从光射出面71a直接射出,或者通过光反射面71d或者射出光量调整部71e反射而从光射出面71a射出。此时,锯齿状的射出光量调整部71e使在导光体71的内部进行导光并入射到该射出光量调整部71e的光进行乱反射之后从光射出面71a射出。
各导光体71的光射出面71a经由原稿放置玻璃41或者原稿读取玻璃42朝向原稿的同一部位,从各导光体71的光射出面71a射出的各个光入射到原稿的同一部位,照明原稿的这个部位,通过原稿的这个部位反射的反射光通过空隙St而导入扫描单元43的内侧,反射光通过第一~第五反射镜51~55依次反射并通过成像镜片46入射到CCD47,通过CCD47读取原稿表面的图像(参照后述的图6)。
另外,在照明装置45中,各LED72设置在导光体71的两端的光入射面71b附近,但由于导光体71是丙烯树脂制,所以存在通过各LED72的发热而导光体71被加热而变形的可能性。此外,在图像读取装置2中,由于原稿读取速度成为高度化,照明原稿的光量增大,所以各LED72的发热量增大,存在各LED72的寿命降低的趋势。
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导光体71的两端部从扫描单元43的框体的两侧壁向该框体的外侧突出(参照后述的图7)。因此,通过导光体71的两端部以及各LED72配置在扫描单元43的框体的外侧,由此,提高了导光体71的两端部以及各LED72的散热效率。
接着,进一步详细说明扫描单元43以及照明装置45的结构。图6是放大表示扫描单元43的剖视图。此外,图7是表示扫描单元43的立体图,图8是放大表示扫描单元43的端部的立体图。
如图6至图8所示,扫描单元43包括上侧成为开口部的框体61、设置在框体61的上侧的开口部的盖状保持构件62、设置在盖状保持构件62的照明装置45、设置在沿着框体61的长度方向(主扫描方向X)的侧壁的CCD基板63。
在框体61的内部,设置有成像镜片46以及第一~第五反射镜51~55。此外,盖状保持构件62大致覆盖框体61的上侧开口部,保持照明装置45。进一步,在CCD基板63中,安装有CCD47,CCD47的光接收面通过在框体61的侧壁形成的空隙(未图示)而面对框体61的内侧。
在盖状保持构件62中,形成了在主扫描方向X上较长的两个嵌合槽62a以及各嵌合槽62a之间的空隙St,在各嵌合槽62a中分别嵌入有导光体71。在照明装置45中,如图3以及图4所示,使各LED72的光入射到导光体71的光入射面71b,从各导光体71的光射出面71a射出光,并将该光经由原稿放置玻璃41或者原稿读取玻璃42而照射原稿。通过原稿反射的光透过原稿放置玻璃41或者原稿读取玻璃42,并通过盖状保持构件62的空隙St而导入框体61的内侧,通过第一~第五反射镜51~55依次反射之后,通过成像镜片46入射到CCD47。
照明装置45除了包括2条导光体71以及4个LED72之外,还包括安装了各2个LED72的2个LED基板64、在各LED基板64的外侧表面重叠而设置的2个散热板65(参照图3以及后述的图9)。
图9是放大表示卸下散热板65而露出LED基板64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0是放大表示卸下LED基板64以及散热板65而露出盖状保持构件62的端部的状态的立体图。此外,图11A、图11B是从下方观察将LED基板64以及散热板65安装到盖状保持构件62的端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9、图10以及图11A、图11B所示,盖状保持构件62除了包括空隙St之外,还包括覆盖框体61的上侧开口部的各个遮蔽部62b、62c以及将各遮蔽部62b、62c的两端部进行连结的各个连结部62d。在各遮蔽部62b、62c中,形成了各导光体71嵌入的各个嵌合槽62a(图6所示)。
此外,在盖状保持构件62的连结部62d中,形成了通到各嵌合槽62a的2个开口孔62e,两个导光体71的光入射面71b配置在各开口孔62e(参照图10)。进一步,朝向原稿放置玻璃41或者原稿读取玻璃42的导光体71的光射出面71a露出,除了导光体71的光射出面71a之外的其他的3个侧面配置在嵌合槽62a的内侧(参照图6)。
此外,在盖状保持构件62的连结部62d中,形成了位于连结部62d的中央的螺纹孔62f以及位于螺纹孔62f的两侧的两个销62g、62h。LED基板64是金属制(例如铝制)的基板,且形成了1个安装孔64a以及位于安装孔64a的两侧的2个定位孔64b、64c,此外,在LED基板64的一个面上安装了2个LED72。散热板65是金属制(例如铝制)的板,且包括主板65a以及在主板65a的两端部弯曲的2个侧板65b。在主板65a中,形成了1个安装孔65c以及位于安装孔65c的两侧的2个定位孔65d、65e,此外,在各侧板65b的上边形成了各个切口部65f。
这里,若将在盖状保持构件62的连结部62d中突出设置的各销62g、62h插入LED基板64的各定位孔64b、64c,使LED基板64与连结部62d重合,则LED基板64相对于连结部62d被定位,LED基板64的安装孔64a与连结部62d的螺纹孔62f重合(参照图9)。此外,成为如下状态:LED基板64上的各LED72配置在连结部62d的各开口孔62e,各LED72的光射出面在各开口孔62e的内侧与各导光体71的光入射面71b对峙,从各LED72的光射出面射出的光能够入射到各导光体71的光入射面71b。
进一步,若将在盖状保持构件62的连结部62d中突出设置的各销62g、62h插入散热板65的主板65a的2个定位孔65d、65e,使散热板65的主板65a与LED基板64重合,则散热板65的主板65a相对于连结部62d以及LED基板64被定位,散热板65的主板65a的安装孔65c与LED基板64的安装孔64a以及连结部62d的螺纹孔62f重合。在这个状态下,螺钉73通过散热板65的主板65a的安装孔65c以及LED基板64的安装孔64a而塞入连结部62d的螺纹孔62f并缔结,散热板65以及LED基板64固定在连结部62d上。散热板65以及LED基板64固定在盖状保持构件62的两端的连结部62d的每一个上,各个LED72与各导光体71的两端的光入射面71b对峙而配置。
在这样的结构的照明装置45中,如根据图6至图10、图11A、图11B可知,盖状保持构件62的各遮蔽部62b、62c的两端从扫描单元43的框体61的两侧壁向该框体61的外侧突出,此外,设置在各遮蔽部62b、62c的两端的各连结部62d也向框体61的外侧突出,进一步,各遮蔽部62b、62c之间的空隙St从框体61的两侧壁延伸至该框体61的外侧。
此外,各导光体71嵌入盖状保持构件62的各遮蔽部62b、62c的嵌合槽62a并保持,各导光体71的两端部延伸至盖状保持构件62的两侧的各连结部62d。并且,按各连结部62b分别将两个导光体71的光入射面71b配置在连结部62b的各开口孔62e,将LED基板64以及散热板65安装在连结部62b,将LED基板64上的各LED72配置在连结部62d的各开口孔62e。因此,两个导光体71的两端部、各LED72、2个LED基板64以及2个散热板65配置在框体61的外侧。
这里,若LED基板64上的各LED72发热,则各LED72的热通过LED基板64传到散热板65,散热板65的热通过空气的对流而被散热。由于该散热板65配置在框体61的外侧,所以在散热板65的周围空气对流而不会封堵,散热板65的散热效率高,抑制了各LED72的温度上升,进而,也抑制了导光体71的端部的温度上升。此外,除了散热板65之外,导光体71的端部、LED基板64以及各LED72也配置在框体61的外侧,所以热难以在导光体71的端部、LED基板64以及各LED72的附近封堵,提高了从这里的散热效率,由此,也抑制了各LED72以及导光体71的端部的温度上升。
若进一步详细说明,由于散热板65配置在框体61的外侧,所以如图8以及图11A所示,在该散热板65的上下方向Z1、Z2、左右方向(横向两侧)Y1、Y2以及外向方向X1上开放。上下方向Z1、Z2、左右方向Y1、Y2以及外向方向X1是相互正交的方向。此外,如根据图2可知,在图像读取装置2中,在扫描单元43的上下方向Z1、Z2以及左右方向Y1、Y2上有空间,进一步,在设置于扫描单元43的框体61的两侧的各散热板65与图像读取装置2的框体的两侧内壁之间也有空间。因此,在扫描单元43的两侧的各散热板65的上下方向Z1、Z2、左右方向Y1、Y2以及外向方向X1上有空间。
因此,在各LED72发热而散热板65的温度上升时,散热板65的周围的空气被加热而迅速地进行对流,通过该空气的迅速的对流而散热板65的热被有效率地散热。
此外,由于LED基板64以及散热板65都是铝制的,所以各LED72的热通过LED基板64良好地传到散热板65而被散热,抑制了各LED72的温度上升。进一步,抑制了从各LED72传到各导光体71的端部的热量,也抑制了各导光体71的端部的温度上升。
此外,如根据图11A、图11B可知,由于将盖状保持构件62的各遮蔽部62b、62c的端部进行连结的连结部62d从框体61的侧壁分离,各遮蔽部62b、62c之间的空隙St从框体61的侧壁延伸至该框体61的外侧,所以在连结部62d与框体61的侧壁之间,通过空隙St而在上下方向上产生空气的对流。由于通过该空隙St而产生的上下方向的空气的对流是在连结部62d的周边产生,所以连结部62d的热被有效率地散热,配置在连结部62d的各开口孔62e的各LED72的热以及各导光体71的端部的热难以封堵,抑制了各LED72以及各导光体71的端部的温度上升。此外,通过空隙St而产生的上下方向的空气的对流促进来自朝向框体61的侧壁的LED基板64的一个面、即来自安装了各LED72的LED基板64的一个面的散热,所以进一步抑制了各LED72的温度上升,也进一步抑制了各导光体71的端部的温度上升。
此外,如根据图11A、图11B可知,由于散热板65的各侧板65b的外侧面整体露出,所以通过沿着各侧板65b的外侧面的空气的对流,散热板65的热也被散热。进一步,由于散热板65的主板65a的纵宽度比LED基板64的纵宽度宽,散热板65的主板65a的内侧面的上下部分露出,散热板65的各侧板65b的内侧面也基本露出,所以通过空隙St的上下方向的空气的对流,散热板65的热进一步被有效率地散热。
这样,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两个导光体71的两端部从框体61的两侧壁向外侧突出,也使盖状保持构件62的空隙St延伸至外侧,伴随于此,使各LED72、2个LED基板64以及2个散热板65从框体61的两侧壁分离而配置在框体61的外侧。因此,在散热板65的周围空气对流而不会封堵,散热板65的散热效率高,抑制了各LED72的温度上升,也抑制了导光体71的端部的温度上升。此外,热难以在导光体71的端部、LED基板64以及各LED72的附近封堵,提高了从它们的散热效率,由此,也抑制了各LED72以及导光体71的端部的温度上升。
另外,在现有技术中,来自导光体71的光入射面71b的射出光量在导光体71的长度方向Q上不均匀,而是存在在接近导光体71的LED72的两端附近比导光体71的中央附近增大的趋势。此外,通过扫描单元43的成像镜片46的余弦四次方定律,产生周边光量的降低。因此,存在射出光量的偏差与周边光量相互被抵消的趋势,但那样也不能被良好地抵消,在CCD47的光接收面中进行光接收的光接收量分布中产生偏差。因此,期望对来自导光体71的光入射面71b的射出光量分布进行调节,使得将在CCD47的光接收面中进行光接收的光接收量分布均匀。
但是,如以往那样,为了调节来自各导光体71的射出光量分布,对形成射出光量调整部71e的锯齿状的纵截面形状的各倾斜面71f的倾斜角度分布进行调节是不容易的,此外,无论如何调节倾斜角度分布,在射出光量分布的变化中都产生级差。或者,在扩大导光体71的两端的光入射面71b的面积,增大各LED72的个数,通过各LED72的配置位置的设定而调节射出光量分布的情况下,零部件数以及成本增大。
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2(a)所示,将与导光体71的长度方向Q正交的方向上的射出光量调整部71e的宽度F大致设为越接近导光体71的两端的光入射面71b逐渐变得越窄。详细而言,在导光体71的中央区域71g中,将与导光体71的长度方向Q正交的方向上的射出光量调整部71e的宽度F设为固定,在中央区域71g的两侧区域71h中,将射出光量调整部71e的宽度F设为越接近导光体71的两端的光入射面71b逐渐变得越窄。
此外,如图12(b)所示,将形成射出光量调整部71e的锯齿状的纵截面的各倾斜面71f(图5所示)的斜度、高度以及宽度(导光体71的长度方向Q上的倾斜面71f的宽度)设定为固定。
图12(c)表示从导光体71的光射出面71a射出到原稿的射出光量分布。在该射出光量分布中,存在越接近导光体71的两端则光量越增大、越接近导光体71的中央则光量越减少的趋势。这是因为,由于使各LED72的光入射到导光体71的两端的光入射面71b,所以越接近导光体71的两端则导光体71的内部的光量越增大。
但是,如图12(a)所示,由于在导光体71的中央区域71g中,射出光量调整部71e的宽度F被维持固定,所以在射出光量调整部71e中的反射光量不降低而被维持,来自光射出面71a的射出光量也不降低而被维持。此外,由于在导光体71的两侧区域71h中,越接近导光体71的两端的光入射面71b则射出光量调整部71e的宽度F逐渐变得越窄,所以越接近导光体71的两端的光入射面71b则射出光量调整部71e中的反射光量越减少,来自光射出面71a的射出光量也越减少。因此,在图12(c)所示的射出光量分布中,相对于导光体71的两端附近的射出光量,导光体71的中央附近的射出光量的减少程度被校正Δs的量。即,在导光体71的中央附近的射出光量被提高Δs的量。
此外,导光体71的射出光量分布等价于原稿面的照射光量分布。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根据导光体71的长度方向Q的位置,光反射面71d的宽度发生变化,但通过该光反射面71d反射的光量不会对图12(c)所示的射出光量分布产生大的影响。
图12(d)表示透过成像镜片46而入射到CCD47的光接收面的透过光量分布(成像镜片46的周边减光特性)。在图12(d)所示的透过光量分布中,通过成像镜片46的余弦四次方定律,越接近成像镜片46的两端则光量越减少,越接近成像镜片46的中央则光量越增大。
这里,在图12(c)所示的来自导光体71的光射出面71a的射出光量分布中,存在越接近导光体71的两端的光入射面71b则光量越增大、越接近导光体71的中央则光量越减少的趋势,此外,在图12(d)所示的透过了成像镜片46的透过光量分布中,存在越接近成像镜片46的两端则光量越减少、越接近成像镜片46的中央则光量越增大的趋势。因此,存在图12(c)所示的射出光量分布的偏差与图12(d)所示的透过光量分布的偏差相互被抵消的趋势。进一步,由于将射出光量调整部71e的宽度F设为在导光体71的中央附近宽且越接近导光体71的两端的光入射面71b逐渐变得越窄,将导光体71的中央附近的射出光量的减少程度校正Δs的量,所以图12(c)的射出光量分布的偏差与图12(d)的透过光量分布的偏差良好地被抵消。其结果,如图12(e)所示,在CCD47的光接收面进行光接收的光接收量分布成为均匀。
此外,如根据图12(c)可知,由于射出光量分布平稳地变化,不会以产生级差的方式发生变化,所以能够良好地补偿通过成像镜片46的余弦四次方定律而产生的周边光量的降低。
接着,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2。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第二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代替照明装置45的导光体71而使用了如图13(a)、图13(b)所示的导光体71A。
即,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13(a)所示,将在与导光体71A的长度方向Q正交的方向上的该导光体71A的宽度大致设为越接近导光体71A的两端的光入射面71b逐渐变得越窄,从而使得导光体71A的光射出面71a的宽度以及射出光量调整部71e的宽度F与导光体71A的宽度一致。因此,导光体71A不具有相当于图12(a)的导光体71的光反射面71d的面。
详细而言,在导光体71A的中央区域71g中,将在与导光体71A的长度方向Q正交的方向上的该导光体71A的宽度、光射出面71a的宽度以及射出光量调整部71e的宽度F设为固定,在中央区域71g的两侧,将导光体71A的宽度、光射出面71a的宽度以及射出光量调整部71e的宽度F设为越接近该导光体71A的两端的光入射面71b逐渐变得越窄。
此外,如图13(b)所示,将形成射出光量调整部71e的锯齿状的纵截面的各倾斜面71f的斜度、高度以及宽度(导光体71A的长度方向Q上的倾斜面71f的宽度)设定为固定。
这样的导光体71A的射出光量分布成为如图13(c)所示,与图12(c)所示的导光体71的射出光量分布相同地,在导光体71A的中央附近的射出光量的减少程度被减轻Δs的量,在中央附近的射出光量被提高Δs的量。
因此,图13(c)所示的射出光量分布的偏差与图13(d)所示的透过光量分布的偏差被良好地抵消,如图13(e)所示,在CCD47的光接收面进行光接收的光接收量分布成为均匀。
此外,如根据图13(c)可知,由于射出光量分布平稳地变化,不会以成为级差地发生变化,所以能够良好地补偿通过成像镜片46的余弦四次方定律而产生的周边光量的降低。
此外,在包括上述的导光体71A的图像读取装置2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将两个导光体71A嵌入盖状保持构件62的各嵌合槽62a,使各LED72的光入射到各导光体71A的光入射面71b,从各导光体71A的光射出面71a射出光,并将该光经由原稿放置玻璃41或者原稿读取玻璃42而照射到原稿。
此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使盖状保持构件62的两端从扫描单元43的框体61的两侧壁向该框体61的外侧突出,使各导光体71A的两端也向框体61的外侧突出,从而提高了各导光体71A的两端以及各LED72等的散热效率。
接着,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2。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第三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代替照明装置45的导光体71而使用了如图14(a)、图14(b)所示的导光体71B。
这里,如图14(a)所示,导光体71B使在与导光体71B的长度方向Q正交的方向上的射出光量调整部71e的宽度F与导光体71B的固定宽度一致。因此,导光体71B不具有相当于图5的导光体71的光反射面71d的面。
此外,如图14(b)所示,将形成射出光量调整部71e的锯齿状的纵截面的各倾斜面71f的斜度、高度以及宽度(导光体71B的长度方向Q上的倾斜面71f的宽度)设定为固定。
此时,从光射出面71a射出到原稿的射出光量分布成为如图14(c)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导光体71B由于射出光量调整部71e的宽度F固定,所以即使导光体71B的中央附近的射出光量不降低而被维持,导光体71B的两端附近的射出光量也不会减少,因此,与图12(c)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导光体71的射出光量分布相比,导光体71B的中央附近的射出光量进一步减少Δs的量,中央附近的射出光量的减少程度没有被减轻。
因此,图14(c)所示的导光体71B的射出光量分布的偏差与图14(d)所示的成像镜片46的透过光量分布的偏差没有被良好地抵消,如图14(e)所示,在CCD47的光接收面进行光接收的光接收量分布没有成为均匀,在该光接收面的中央附近大幅降低。因此,通过成像镜片46的余弦四次方定律而产生的周边光量的降低没有被补偿。
但是,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将两个导光体71B嵌入盖状保持构件62的各嵌合槽62a而使用。进一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由于将盖状保持构件62的两端从扫描单元43的框体61的两侧壁向该框体61的外侧突出,所以各导光体71B的两端也向框体61的外侧突出,所以能够提高各导光体71B的两端以及各LED72等的散热效率。
接着,说明第四至第十一实施方式。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由于将图12(a)、图12(b)所示的导光体71或者图13(a)、图13(b)所示的导光体71A的射出光量调整部71e以及两个侧面71i配置在盖状保持构件62的嵌合槽62a(图6所示)的内侧,所以在嵌合槽62a的内壁实施电镀处理或白色涂装,或者在嵌合槽62a的内壁粘贴白色片材。由此,能够在嵌合槽62a的内侧反射从射出光量调整部71e以及各侧面71i向导光体71或者71A的外侧漏出的光而返回到该导光体71或者71A的内部,能够增大从光射出面71a的射出光量。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如图14(a)所示,使射出光量调整部71e的宽度F与导光体71B的固定宽度一致的基础上,按射出光量调整部71e的各倾斜面71f分别对倾斜面71f实施部分性的表面处理,从而调节倾斜面71f的反射光量,设定如图12(c)或者图13(c)所示的射出光量分布。作为对于倾斜面71f的部分性的表面处理,例如有白色涂装或黑色涂装、药品处理等。通过白色涂装,能够增大反射光量,通过黑色涂装,能够减少反射光量。此外,通过药品处理,能够调节倾斜面71f的光反射率。
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将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导光体71、71A的射出光量调整部71e设为波状的纵截面形状、将多个半圆或半椭圆连续地排列的纵截面形状,而不是锯齿状的纵截面形状。
在第七实施方式中,将与光射出面71a对置的导光体的长度方向Q的一侧面形成为平坦面,在该平坦面上沿着导光体的长度方向Q形成黑或者白的条纹图案,根据导光体的长度方向Q的位置,改变在与导光体的长度方向Q正交的方向上的条纹图案的宽度,从而形成射出光量调整部71e。例如,在是白的条纹图案的情况下,由于条纹图案的宽度越宽则射出光量调整部71e的反射光量越增大,从而来自光射出面71a的射出光量越增大,相反地,条纹图案的宽度越窄则射出光量调整部71e中的反射光量越减少,从而来自光射出面71a的射出光量越减少,所以能够适当设定导光体的长度方向Q的射出光量分布。
在第八实施方式中,使在与导光体的长度方向Q正交的方向上的射出光量调整部71e的宽度平稳地改变。此时,如图12(a)、图14(a)所示,在俯视了导光体时,描画出射出光量调整部71e的沿着长度方向Q的两边平稳的直线或者曲线。由此,能够进一步平稳地改变导光体的长度方向Q的射出光量分布。
在第九实施方式中,将射出光量调整部71e的宽度F多样地变更而设定,而不是将导光体71的射出光量调整部71e的宽度F设为越接近该导光体71的两端的光入射面71b逐渐变得越窄。例如,将射出光量调整部71e的宽度F设为在该导光体71的两端附近以及中央附近宽且在其他的部分窄。由此,能够将导光体的长度方向Q的射出光量分布多样地进行设定。
在第十实施方式中,将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导光体71或者71A的截面形状设定为其他的截面形状而不是矩形。例如,将截面形状设为圆形或椭圆形。
在第十一实施方式中,在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导光体71或者71A的两端增加LED72的个数而不是各配置1个LED72。由此,能够增大来自光射出面71a的射出光量。此外,也可以适当组合第一至第十一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十二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2。图15是放大表示第十二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2的剖视图。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第十二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只使用了一个照明装置45的导光体71。
如图15所示,在盖状保持构件62中形成一个嵌合槽62a,将一个导光体71嵌入嵌合槽62a。此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将盖状保持构件62的两端从扫描单元43的框体61的两侧壁向该框体61的外侧突出,将导光体71的两端也向框体61的外侧突出,提高了导光体71的两端以及各LED72等的散热效率。
在使用了这样的一个导光体71的结构中,也能够使各LED72的光入射到导光体71的光入射面71b,从导光体71的光射出面71a射出光,并将该光经由原稿放置玻璃41或者原稿读取玻璃42而大致均匀地照射到原稿。
接着,说明第十三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2。图16是放大表示第十三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2的剖视图。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第十三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只使用一个照明装置45的导光体71,追加了用于反射从导光体71的光射出面71a射出的光而入射到原稿的反射镜74。
如图16所示,在盖状保持构件62中形成一个嵌合槽62a,将一个导光体71嵌入嵌合槽62a,在相对于空隙St而与导光体71相反侧,使反射镜74倾斜而支撑。此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将盖状保持构件62的两端从扫描单元43的框体61的两侧壁向该框体61的外侧突出,将导光体71的两端以及反射镜74的两端也向框体61的外侧突出,提高了导光体71的两端以及各LED72等的散热效率。
在使用了这样的导光体71以及反射镜74的结构中,能够使各LED72的光入射到导光体71的光入射面71b,从导光体71的光射出面71a射出光,将该光经由原稿放置玻璃41或者原稿读取玻璃42大致均匀地照射到原稿。此外,能够将从导光体71的光射出面71a射出的光通过反射镜74的反射面74a反射而入射到原稿。由此,从导光体71的光射出面71a射出的光能够有效率地使用于原稿的照明。此外,也可以适当组合第一至第三以及第十二及第十三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十四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81。图17是表示第十四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2以及原稿搬运装置3的剖视图。
如图17所示,第十四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81与图2所示的原稿搬运装置3组合而在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使用。
图像读取装置81包括原稿放置玻璃41、原稿读取玻璃42、第一扫描单元83、第二扫描单元84、成像镜片85以及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86等。第一扫描单元83包括照明装置91以及第一反射镜92,且沿着副扫描方向Y以固定速度V移动对应于原稿尺寸的距离的同时,通过照明装置91照明原稿放置玻璃41上的原稿,并将其反射光通过第一反射镜92反射而导入第二扫描单元84,由此,沿着副扫描方向Y扫描原稿表面的图像。第二扫描单元84包括第二以及第三反射镜93、94,且追随第一扫描单元83以速度V/2移动的同时,将来自原稿的反射光通过第二以及第三反射镜93、94反射而导入成像镜片85。成像镜片85将来自原稿的反射光汇集在CCD86中,从而使原稿表面的图像在CCD86上成像。CCD86将原稿的图像反复沿着主扫描方向进行扫描。
在第一以及第二扫描单元83、84中分别设置有滑轮(未图示),在这些滑轮上架设了电线(未图示),该电线通过步进电动机而被驱动,第一以及第二扫描单元83、84进行同步移动。
此外,在读取通过原稿搬运装置3而搬运的原稿表面的图像的情况下,使第一扫描单元83移动到原稿读取玻璃42下方,根据第一扫描单元83的位置来定位第二扫描单元84,并在这个状态下,开始原稿搬运装置3的原稿的搬运,从原稿放置托盘56取出原稿而在原稿读取玻璃42上沿着副扫描方向Y搬运并排到原稿排纸托盘57。
在该原稿的搬运时,通过第一扫描单元83的照明装置91而经由原稿读取玻璃42照明原稿表面,将来自原稿表面的反射光通过第一以及第二扫描单元83、84的各反射镜导入成像镜片85,将来自原稿表面的反射光通过成像镜片85汇集在CCD86中,使原稿表面的图像在CCD86上成像,由此,能够读取原稿表面的图像。
接着,说明第一扫描单元83的照明装置91。图18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扫描单元83以及照明装置91的侧视图,图19是示意性地表示从斜上方观察第一扫描单元83以及照明装置91的立体图。如图18以及图19所示,第一扫描单元83包括具有沿着主扫描方向X延伸的空隙St的框体101、被框体101所支撑的照明装置91、内置于框体101的第一反射镜92。照明装置91包括配置在空隙St两侧的相互平行的细长的形状的各导光体102、与各导光体102的两端的光入射面102a对置配置的各个LED(发光元件)103。
按各导光体102分别,各LED103的光从导光体102的两端的光入射面102a入射到该导光体102,并从导光体102的光射出面102b射出。从各导光体102的光射出面102b射出的光通过原稿放置玻璃41或者原稿读取玻璃42照射到原稿,来自原稿的反射光通过原稿放置玻璃41或者原稿读取玻璃42而入射到空隙St,该反射光通过空隙St而入射到第一反射镜92。
在这样的照明装置91中,如图19所示,各导光体102的两端部以及各LED103配置在第一扫描单元83的框体101的两个外侧,从而提高了各导光体102的两端部以及各LED103的散热效率。为了在框体101的两个外侧支撑各导光体102以及各LED103,只要将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盖状保持构件62相同的构件设置在框体101的开口部即可。此时,能够在各导光体102的两侧设置各LED基板64或各散热板65。进一步,也可以在各散热板65的周围设置空间,从而提高各散热板65的散热效率,或者将空隙St延伸至框体101的外侧,从而产生通过空隙St的空气的对流。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但本发明当然并不限定于这样的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记载的范畴内能够想到各种变形例或者修正例,解释为这些变形例或者修正例当然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
符号说明
1 图像形成装置
2 图像读取装置
3 原稿搬运装置
4 印刷部
5 供纸盒
11 光扫描装置
12 显影装置
13 感光体鼓
14 鼓清洁装置
15 带电器
17 定影装置
21 中间转印带
26 二次转印装置
43 扫描单元
45 照明装置
46 成像镜片
47、86 CCD(读取部)
51~55 第一~第五反射镜
61 框体
62 盖状保持构件(保持构件)
63 CCD基板
64 LED基板(基板)
65 散热板
71、71A、71B 导光体
71a 光射出面
71b 光入射面
71d 光反射面
71e 射出光量调整部
72 LED(发光元件)

Claims (9)

1.一种导光体,包括:具有透光性的长条的主体、在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形成的光入射面、在沿着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的侧面形成的光射出面、以及在沿着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的其他侧面形成的且与所述光射出面相对的射出光量调整部,所述导光体将入射到所述光入射面的光在所述主体的内部进行导光并通过所述射出光量调整部进行反射之后从所述光射出面射出,其特征在于,
将在与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所述射出光量调整部的宽度在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央区域设为固定,在所述中央区域的两侧区域设为越接近所述长度方向的端部变得越窄,
在与所述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所述光射出面的宽度以及所述射出光量调整部的宽度与所述主体的宽度一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体,其特征在于,
使在与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该主体的宽度根据所述长度方向的位置与所述射出光量调整部的宽度一起改变。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体,其特征在于,
将在与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所述其他侧面的宽度设为固定,在所述其他侧面中没有形成所述射出光量调整部的区域形成光反射面。
4.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导光体;
发光元件,对所述导光体的所述光入射面射出光。
5.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装置;以及
读取部,读取通过从所述照明装置的所述导光体的所述光射出面射出的光而照明的被照射体。
6.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包括:具有透光性的长条的导光体、配置在所述导光体的长度方向的端部侧的发光元件以及读取被照射体的读取部,使从所述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入射到在所述导光体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形成的光入射面而在该导光体的内部进行导光,通过从沿着所述导光体的长度方向的光射出面射出的光来照明所述被照射体,使通过所述被照射体反射的反射光通过在所述被照射体侧设置有开口部的框体的内部入射到所述读取部,通过所述读取部来读取所述被照射体,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保持构件,该保持构件设置于所述开口部,保持所述导光体以及所述发光元件,
在所述保持构件的端部设置有安装所述发光元件的基板以及与所述基板相接的散热板,
使所述保持构件的端部与所述导光体一同从所述框体的侧壁向该框体的外侧突出,并使所述散热板从所述框体的侧壁分离而配置在所述框体的外侧,
在所述框体的外侧且所述散热板的下侧设置有空间。
7.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相对于所述散热板而与所述导光体相反侧的外向方向、所述散热板的上下方向、与所述外向方向以及所述上下方向正交的所述散热板的横向两侧设置有所述空间。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构件具有沿着所述导光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将通过所述被照射体反射的反射光导通至所述框体的内部的空隙,
使所述空隙延伸至所述框体的外侧。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5至8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
印刷部,将通过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而读取的所述被照射体的图像印刷在记录纸张上。
CN201410409279.9A 2013-08-20 2014-08-19 导光体、照明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44271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70636 2013-08-20
JP2013170636A JP5963721B2 (ja) 2013-08-20 2013-08-20 導光体、照明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72269 2013-08-22
JP2013172269A JP5951565B2 (ja) 2013-08-22 2013-08-22 画像読取り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7194A CN104427194A (zh) 2015-03-18
CN104427194B true CN104427194B (zh) 2018-11-02

Family

ID=52480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09279.9A Active CN104427194B (zh) 2013-08-20 2014-08-19 导光体、照明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160879B2 (zh)
CN (1) CN1044271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55446B2 (ja) * 2014-06-16 2018-07-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359898B2 (ja) * 2014-07-03 2018-07-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1553845S (zh) * 2015-06-18 2016-07-11
JP1553413S (zh) * 2015-06-18 2016-07-11
JP1553417S (zh) * 2015-06-18 2016-07-11
JP1553847S (zh) * 2015-06-18 2016-07-11
JP1553848S (zh) * 2015-06-18 2016-07-11
JP1553414S (zh) * 2015-06-18 2016-07-11
JP1553846S (zh) * 2015-06-18 2016-07-11
JP1553412S (zh) * 2015-06-18 2016-07-11
US20170010404A1 (en) * 2015-07-09 2017-01-12 Pixon Technologies Corp. Linear light source with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CN110785988B (zh) * 2017-06-28 2022-02-2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导光体及图像读取装置
JP7057663B2 (ja) * 2017-12-28 2022-04-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184559A (ja) * 2020-05-22 2021-12-02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読取装置、出力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33026A (ja) * 1996-10-31 1998-05-22 Canon Inc 導光体を有する照明装置
US5969343A (en) * 1995-08-24 1999-10-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Linear illumination device
JP2010204539A (ja) * 2009-03-05 2010-09-16 Ricoh Co Ltd 原稿照明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852365A (zh) * 2008-11-14 2010-10-06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1188166A (ja) * 2010-03-08 2011-09-22 Nisca Corp 画像読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836042T2 (de) 1997-03-04 2007-02-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Kadoma Lineare Beleuchtungsvorrichtung
JPH11134918A (ja) 1997-03-04 1999-05-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線状照明装置
JP2000089030A (ja) 1998-09-07 2000-03-31 Canon Inc 導光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読取装置
JP2006191521A (ja) * 2004-12-08 2006-07-20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照明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5066741B2 (ja) 2007-09-27 2012-11-07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面光源用導光板
JP2011188080A (ja) 2010-03-05 2011-09-22 Nisca Corp 光源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読取装置
JP5820123B2 (ja) 2011-01-31 2015-11-24 ニスカ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びこの照明装置を用いた画像読取装置
MY168345A (en) 2011-01-31 2018-10-31 Canon Finetech Nisca Inc Illumination device
JP5470310B2 (ja) 2011-03-31 2014-04-1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24061B2 (ja) * 2012-03-26 2016-05-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および光学ユニット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69343A (en) * 1995-08-24 1999-10-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Linear illumination device
JPH10133026A (ja) * 1996-10-31 1998-05-22 Canon Inc 導光体を有する照明装置
CN101852365A (zh) * 2008-11-14 2010-10-06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0204539A (ja) * 2009-03-05 2010-09-16 Ricoh Co Ltd 原稿照明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88166A (ja) * 2010-03-08 2011-09-22 Nisca Corp 画像読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055195A1 (en) 2015-02-26
US9160879B2 (en) 2015-10-13
CN104427194A (zh) 2015-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27194B (zh) 导光体、照明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3339917B (zh) 照明装置
US8848262B2 (en) Optical radiation device, image reader,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CN103621053A (zh) 图像读取设备
CN101867676A (zh) 照明装置以及图像读取装置
CN105323409B (zh) 照明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具备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5401567B2 (ja) 導光体、照明装置、これを用いた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55446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BR112012010274A2 (pt) dispositivo de iluminação, aparelho de leitura de imagem incluindo o dispositivo de iluminação, e aparelho de formação de imagem incluindo o aparelho de leitura de imagem
CN102811301B (zh)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4219418B (zh) 导光体以及照明装置
CN103227883B (zh) 导光体、具备该导光体的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6384104B2 (ja) 一体型走査光学ユニット、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送受信装置
CN110611744B (zh) 图像读取装置和具备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5963721B2 (ja) 導光体、照明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34802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6464770B (zh) 图像读取装置和具备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6205458B2 (ja) 画像読取り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7290760A (ja) 照明光源装置
JP2011087122A (ja) 原稿照明装置、走査光学ユニット、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19142B2 (ja) 照明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6275205B2 (ja) 照明装置、画像読取り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60580B2 (ja) 照明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02864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951565B2 (ja) 画像読取り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