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21053A - 图像读取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21053A
CN103621053A CN201280028817.9A CN201280028817A CN103621053A CN 103621053 A CN103621053 A CN 103621053A CN 201280028817 A CN201280028817 A CN 201280028817A CN 103621053 A CN103621053 A CN 1036210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conductor
reflection part
reflection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2881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21053B (zh
Inventor
小泽淳也
榎本真之介
雨宫史雅
落合彻
坂本文秀
加贺美有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Finetech Nisca Inc
Original Assignee
Nisc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3680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3776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3681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9662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ca Corp filed Critical Nisc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6210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210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210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210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25Providing a more compact apparatus, e.g. sheet discharge tray in co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24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 H04N1/028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 H04N1/03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with photodetectors arranged in a substantially linear array
    • H04N1/031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with photodetectors arranged in a substantially linear array the photodetectors having a one-to-one and optically positive correspondence with the scanned picture elements, e.g. linear contact sensors
    • H04N1/0318Integral pick-up heads, i.e. self-contained heads whose basic elements are a light-source, a lens array and a photodetector array which are supported by a single-piece fram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7/00Photographic printing apparatus
    • G03B27/02Exposure apparatus for contact printing
    • G03B27/14Details
    • G03B27/16Illumination arrangements, e.g. positioning of lamps, positioning of reflec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59Mounting or support of components or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24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 H04N1/028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24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 H04N1/028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 H04N1/02815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pick-up he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24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deleted
    • H04N2201/02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deleted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 H04N2201/03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deleted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deleted
    • H04N2201/03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deleted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deleted deleted
    • H04N2201/03104Integral pick-up heads, i.e. self-contained heads whose basic elements are a light source, a lens and a photodetector supported by a single-piece frame
    • H04N2201/03108Components of integral heads
    • H04N2201/03125Light guide upstream of the scanned picture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24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deleted
    • H04N2201/02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deleted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 H04N2201/03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deleted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deleted
    • H04N2201/03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deleted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deleted deleted
    • H04N2201/03104Integral pick-up heads, i.e. self-contained heads whose basic elements are a light source, a lens and a photodetector supported by a single-piece frame
    • H04N2201/03108Components of integral heads
    • H04N2201/03133Window, i.e. a transparent member mounted in the fra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24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deleted
    • H04N2201/02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deleted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 H04N2201/03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deleted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deleted
    • H04N2201/03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deleted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deleted deleted
    • H04N2201/03104Integral pick-up heads, i.e. self-contained heads whose basic elements are a light source, a lens and a photodetector supported by a single-piece frame
    • H04N2201/03108Components of integral heads
    • H04N2201/03137Reflecting element downstream of the scanned picture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24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deleted
    • H04N2201/02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deleted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 H04N2201/03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deleted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deleted
    • H04N2201/03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deleted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deleted deleted
    • H04N2201/03104Integral pick-up heads, i.e. self-contained heads whose basic elements are a light source, a lens and a photodetector supported by a single-piece frame
    • H04N2201/03108Components of integral heads
    • H04N2201/03141Photodetector le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24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deleted
    • H04N2201/02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deleted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 H04N2201/03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deleted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deleted
    • H04N2201/03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deleted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deleted deleted
    • H04N2201/03104Integral pick-up heads, i.e. self-contained heads whose basic elements are a light source, a lens and a photodetector supported by a single-piece frame
    • H04N2201/03108Components of integral heads
    • H04N2201/03145Photodetect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24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deleted
    • H04N2201/02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deleted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 H04N2201/03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deleted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deleted
    • H04N2201/03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deleted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deleted deleted
    • H04N2201/03104Integral pick-up heads, i.e. self-contained heads whose basic elements are a light source, a lens and a photodetector supported by a single-piece frame
    • H04N2201/0315Details of integral hea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2201/03166Additional light shielding memb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24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deleted
    • H04N2201/02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deleted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 H04N2201/03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deleted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deleted
    • H04N2201/03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deleted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deleted deleted
    • H04N2201/03104Integral pick-up heads, i.e. self-contained heads whose basic elements are a light source, a lens and a photodetector supported by a single-piece frame
    • H04N2201/0315Details of integral hea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2201/03175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Facsimile Heads (AREA)
  • Light Sources And Details Of Projection-Prin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在滑架框架的有效空间内不浪费地适当地配置多个反射部件,能够实现整体的薄型化,并且提高读取精度的图像读取设备。在图像读取设备中,关于框架,将与上述照射面对向的空间划分为至少2个,形成在一方的空间中收纳上述光源设备的第1收纳部、和在邻接的另一方的空间中收纳上述反射部件的至少一个反射部件的第2收纳部,夹着所述第1收纳部在与所述照射面相反的一侧,配置最初接受来自该照射面的反射光的第1反射部件,在与将该第1反射部件配置于上述另一方的空间的反射部件之间,设置遮挡来自第1反射部件的偏离上述读取光路的光入射到处于另一方的空间的反射部件的遮光部件。

Description

图像读取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扫描仪装置、复印机、传真机等用光学机器对原稿、照片的图像进行扫描并光学性地读取该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读取设备。
背景技术
在扫描仪、复印机等形成图像的装置中,搭载有用于光学性地读取原稿等读取对象物的图像读取设备。该图像读取设备构成为具有:光源设备,在沿着读取对象物的读取面移动的同时照射光;以及多个反射部件,在使来自所述读取对象物的反射来的光折射的同时导入到具备成像传感器的图像读取部。
所述图像读取设备在载置读取对象物的台板玻璃的下部或者可嵌入ADF的内部中的框体(滑架框架)中配置有所述光源设备、和具有反射部件以及图像读取部的反射读取设备(专利文献1)。所述光源设备以与读取对象物对向的方式配置于滑架框架的上表面侧。反射读取设备具备:第1反射部件,位于所述光源设备的背面侧,最初接收从读取对象物反射来的光;以及多个中继用的反射部件,为了导入到图像读取部而使由该第1反射部件接受的读取光折射多次。根据滑架框架的形状、尺寸、光源设备以及图像读取部的配置结构,适宜设定该多个反射部件的数量、配置。
所述光源设备具备:一对棒状的导光体,与读取对象物的长度方向对应地延伸;导光体保持架,平行地保持该一对导光体;以及一对光源(LED),在所述一对导光体的端部对向地配置。通过将所述导光体保持架嵌入到滑架框架的上部,安装了该光源设备(专利文献2)。
在所述反射读取设备中,通过使由配置于光源设备的下方的第1反射部件接受的读取光经由配置于滑架框架的空间内的其他多个中继用的反射部件,形成有直至配置于滑架框架的底部的图像读取部的一连串的基于读取光的光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55601号公报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申请公开公报US2001/0050784A1
发明内容
位于所述光源设备的背面侧的反射读取设备如上所述,配置有多个形成基于读取光的缩小光学光路的反射部件,所以需要将滑架框架内的配置空间确保得较宽。因此,难以使图像读取设备小型化、薄型化,所搭载的扫描仪、复印机的薄型化以及小型化被限制。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以往技术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设备,通过在滑架框架的有效空间内不浪费地适当地配置多个反射部件,能够节省空间且确保必要的光路长来实现整体的薄型化。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设备,具备:光源设备;受光部,接受从照射面反射的光;多个反射部件,形成将从所述照射面反射的光导入到图像读取部的读取光路;以及框架,收容所述光源设备、所述多个反射部件,该光源设备包括:导光体;光源,与所述导光体的端面对置;以及导光体保持架部件,保持所述导光体,该导光体具备:端面,是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设置的棒状形状、且在其至少一端取入光;扩散反射面,使从所述端面取入的光扩散反射;以及光射出面,将由所述扩散反射面扩散反射了的光朝向照射面射出,所述图像读取设备的特征在于:上述框架将与上述照射面对向的空间划分为至少2个,形成在一方的空间中收纳上述光源设备的第1收纳部、和在邻接的另一方的空间中收纳上述反射部件的至少一个反射部件的第2收纳部,夹着所述第1收纳部在与所述照射面相反的一侧,配置最初接受来自该照射面的反射光的第1反射部件,在该第1反射部件与配置于上述另一方的空间中的反射部件之间设置遮光部件,该遮光部件对来自第1反射部件的偏离了上述读取光路的光入射到处于另一方的空间的反射部件的情况进行遮挡。
进而,所述遮光部件由所述导光体保持架部件或者保持该导光体保持架部件的保持架保持部件构成。另外,所述遮光部件是导光体保持架部件的所述另一方的空间侧的侧面以及底面。
所述导光体保持架部件通过由金属等刚性材料形成的保持架保持部件保持,所述保持架保持部件具有与所述导光体保持架部件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侧面相接地在所述保持架保持部件中以矫正姿势的方式安装所述导光体保持架部件的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设置的第1基准面、和相对所述导光体的端面隔开规定的间隔对置地安装所述光源的第2基准面。
在所述导光体保持架部件的所述第1反射部件侧的面,形成收容在最接近在所述第1反射部件的主扫描方向上延伸设置的照射面的位置配设的角部的收容部,通过将所述角部收容于所述收容部,将所述角部作为遮挡来自所述照射面的反射光的遮光单元。
所述至少一个反射部件相对于所述第1反射部件的反射基准面配置于朝向反射基准面的相反的面的位置,并且比由所述第1反射部件反射了的读取光路更位于光源设备侧。
进而,在所述另一方的空间中配设的所述反射部件在所述另一方的空间内,具备处于相对于所述遮光部件朝向反射基准面的相反的面的位置关系的第2反射部件、和相对于所述第1反射部件配置于比第2反射部件远的位置的第3反射部件,所述第3反射部件配置于比所述第2反射部件远离从所述第1反射部件朝向接下来的反射部件的读取光路的位置。
所述另一方的空间内的第2反射部件和第3反射部件的配设角度,相比于第2反射部件,第3反射部件中与从所述第1反射部件朝向接下来的反射部件的读取光路形成的角度更小。
在所述光源设备中,所述保持架保持部件具备:所述第1基准面;第2基准面,与该第1基准面大致正交地成为所述光源的安装面;以及第3基准面,限制相对所述光源的所述导光体的端部的位置,所述第2基准面设定所述规定的间隔。
所述保持架保持部件具有收容所述导光体保持架部件的开口部,在该开口部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至少一方的壁中形成所述第1基准面。
所述导光体保持架部件具有收容所述导光体的接受部,在该接受部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外壁面抵接到所述保持架保持部件的壁。
所述导光体在其长度方向的至少一端具备法兰部,在所述保持架保持部件中固定了导光体保持架时使导光体保持架部件中收容的导光体的法兰抵接到所述保持架保持部件的第3基准面,相对光源定位导光体。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设备,通过在因嵌入光源设备而产生的滑架框架的划分了的空闲空间内配置一部分的反射部件,能够使光源设备的背面侧的空间变窄。由此,能够实现图像读取设备整体的薄型化,能够充分搭载在小型化的扫描仪、复印机中。
另外,配置于所述空闲空间内的反射部件处于以不会直接地接受来自读取对象物的反射光的方式被光源设备遮光了的区域,并且从最初接受来自所述读取对象物的反射光的第1反射部件背过来而配置。配置于所述空闲空间内的反射部件具有不直接接受来自所述第1反射部件的光,而将2次性地接受的光朝向图像读取部中继的作用,所以通过用光源设备遮光,能够有效地防止干扰光进入到中继的光中。
即,通过针对框架插入设置光源设备,将框架内划分为光源设备的收纳部、和反射部件的收纳部,进而光源设备的一部分具有使向位于反射部件收纳部的至少一个反射部件的干扰光减少的遮光功能。仅通过将光源设备设置于框架,光源设备的一部分兼备遮光的功能,所以无需新设置遮光部件,减少零件个数。
进而,在包括所述滑架框架内的空闲空间的范围内形成由多个反射部件构成的基于读取光的光路,所以能够在光源设备的正下配置第1反射部件。由此,能够缩短与最初接受来自读取对象物的反射光的第1反射部件的距离,所以读取精度提高。另外,通过使所述第1反射部件的周围的角部进入光源设备的下部空间而遮光,能够防止来自所述读取对象物的反射光照射到反射部件的周围的角部而漫反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剖面图。
图2是示出图1的图像读取装置中的读取原稿图像的读取滑架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3是用于说明图2的读取滑架的导光体彼此间反射防止单元的图,(a)是示出导光体彼此间反射防止单元的第1实施例的主要部分放大图、(b)是示出导光体彼此间反射防止单元的第2实施例的主要部分放大图、(c)是示出导光体彼此间反射防止单元的第3实施例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4是示出图1的图像读取装置中的滑架的外观构造的上部立体图。
图5是示出从下方观察了图4的滑架的外观构造的下部立体图。
图6是示出从上方观察了图4的滑架的外观构造的上部俯视图。
图7是示出图4的滑架中搭载的照明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放大了图7的照明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从冷却风扇侧观察了图8的照明装置的正面图。
图10是说明图8的冷却风扇和滑架中搭载的照明装置的配置关系的简易侧面图。
图11是示出图8的照明装置中使用的冷却风扇的风速特性的特性图。
图12是示出图4的滑架中搭载的照明装置的主要部分分解侧面图。
图13是示出图12的照明装置的主要部分分解立体图。
图14是图13的照明装置中的主要部分放大图,(a)是侧面部分剖面图、(b)是从导光体的一端发光体侧观察的外观图、(c)是从导光体的另一端侧观察的外观图。
图15是说明图7的照明装置中的导光体的形状的概略图,(a)是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b)是从反射面侧观察的俯视图、(c)是该图(b)的a位置的剖面图、(d)是该图(b)的b位置的剖面图、(e)是该图(b)的c位置的剖面图。
图16是说明图7的照明设备的导光体支承机构的剖面放大图。
图17是说明图13的照明装置中的光源设备的从导光体侧观察的俯视图。
图18是图17的光源设备的剖面放大图。
图19是图18的光源设备的分解立体图。
图20是示出图19的光源设备的发光体和发光体基板的构造的图,(a)是示出发光体基板的光源供电电路图案布线的俯视图、(b)是其Z-Z面的剖面图、(c)是示出光源的端子图案的俯视图。
图21是用于说明图13的照明装置中的发光体和导光体的位置关系的图,(a)是侧面图、(b)是示出从导光体的一端发光体侧观察的发光体相对导光体的位置的俯视图、(c)是示出从导光体的另一端侧观察的发光体的位置的俯视图。
图22是示出图21(b)的发光体相对导光体的位置的平面放大图。
图23是用于说明与图21相当的其他实施例的照明装置中的发光体和导光体的位置关系的图,(a)是侧面图、(b)是示出从导光体的一端发光体侧观察的发光体相对导光体的位置的俯视图、(c)是示出从导光体的另一端侧观察的发光体的位置的俯视图。
图24是示出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中的照明装置的分光特性的分光特性图。
图25是示出图1的图像读取装置中的读取原稿图像的控制系统的功能框图。
图26是示出图2的读取滑架的导光体保持架和第1反射部件的配置的放大图。
(符号说明)
A:图像读取设备;B:原稿给送设备;T:导光体保持部件(导光体支承单元);T1b:抵接面;T2b:抵接面;T1c:卡定爪;T2c:卡定爪;KF:刚体;9:照明装置;9a:第1照明设备;9b:第2照明设备;13:导光体收容部件(导光体支承单元);13a:槽部;13c:第1侧壁部;13d:第2侧壁部;13e:底部;13f:支承面;30:导光体;30a:第1导光体;30b:第2导光体;30L:入射面;30S:第1、第2侧面;32:反射面;33:出射面;30P:突出部;40:发光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至图22,说明搭载了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整体结构,根据图23,说明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变形例,根据图24,说明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中的照明装置的分光特性,根据图25,说明该图像读取装置的读取原稿图像的图像数据处理部。
[图像读取装置的一个实施例]
首先,根据图1至图22,说明搭载了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图像读取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图1是用于说明该图像读取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图2至图6是用于说明搭载于该图像读取装置而读取原稿图像的读取滑架的结构的图,图7至图15是用于说明成为该读取滑架的光源的照明装置的结构的图,图17至图22是用于说明该照明装置的光源设备的结构的图。另外,特别是,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导光体彼此之间的反射防止单元的图,(a)示出导光体彼此之间的反射防止单元的第1实施例、(b)示出导光体彼此之间的反射防止单元的第2实施例、(c)示出导光体彼此之间的反射防止单元的第3实施例,是用于详细说明该各实施例的图。
<图像读取装置的整体结构>
图1是示出该图像读取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剖面图。该图像读取装置由以下的图像读取设备A、和在其中搭载的原稿给送设备B构成。
(图像读取设备A)
图像读取设备A在装置外壳1中具备第1台板2和第2台板3。该第1台板2和第2台板3由玻璃等透明原材料形成,固定于装置外壳1的顶部。另外,第1台板2形成为手动放置的可使用的原稿的最大尺寸,以读取按照规定速度移动的原稿的方式第2台板3形成为其可使用的原稿的最大宽度尺寸。另外,该第1台板2和第2台板3相互并列地设置,并内置有将其下方通过引导轴12以及导轨部件GL引导,可与台板面平行地移动地支撑于上述装置外壳1的内部,通过滑架马达Mc往返移动的读取滑架6。
(原稿给送设备B)
原稿给送设备B以覆盖第1台板2和第2台板3的方式配置于其上方,在上述第2台板3中具备给送原稿纸张的导引辊(原稿给送单元)21和搬出辊22。另外,在上述导引辊21的上游侧,配置有对原稿纸张进行装载收纳的供纸堆垛机23、将该供纸堆垛机23中装载的纸张逐张分离给送的供纸辊24、以及对分离给送了的纸张的前端进行歪斜修正的阻挡辊对25。进而,在从供纸堆垛机23向第2台板3引导原稿纸张的供纸路径26中,设置探测到达该第2台板3的原稿的前端的读取传感器S1,并且在第2台板3的上表面配置有背撑辊27,该背撑辊27以与导引辊21相同的圆周速度旋转,使原稿纸张在第2台板3上密接,搬送到配置于台板下游的搬出辊22。另外,在该搬出辊22的下游侧,在排纸辊28和供纸堆垛机23的下方,配置有上下并列地配置的排纸堆垛机29,在该排纸堆垛机29的底部,设置有对在第1台板2上载置的原稿纸张进行按压支承的台板罩5。
<双面读取机构>
另外,在由阻挡辊对25、导引辊21、背撑辊27、以及搬出辊22形成的原稿反转路径导引的内侧,为了大致同时读取图像读取设备A读取的原稿面的反面,配设有图像读取设备C。该图像读取设备C的详细后述。
另外,也可以代替背撑辊27而在台板上方配置背撑导引。另外,在作为上述第一实施例说明的图像读取装置中,相互并列地设置第1台板2和第2台板3,并在其上载置了原稿给送设备B,但也可以是去掉第2台板3而仅设置第1台板2,代替原稿给送设备B而安装开闭罩,并用该开闭罩覆盖第1台板2的图像读取装置。
(原稿固定读取模式<平板模式>)
在这样构成的图像读取装置中,在图像读取设备A的装置面板上、PC的画面上,由操作者选择原稿固定读取模式所谓平板模式。在读取设置于第1台板2上的原稿纸张的情况下,操作者在将在图像读取设备A的装置外壳1上开闭自如地安装的原稿给送设备B向上方拉起并开放了第1台板2的状态下,载置设置原稿纸张,并用该原稿给送设备B的台板罩5覆盖该原稿纸张。读取滑架6沿着引导轴12在该原稿纸张的下方移动而进行读取动作。
(原稿运动读取模式<纸张通过模式>)
另外,在图像读取设备A的装置面板上、PC的画面上,由操作者选择原稿运动读取模式所谓纸张通过模式,读取通过原稿给送设备B搬送的第2台板3上流过的原稿纸张的情况下,读取滑架6在沿着引导轴12通过滑架马达Mc移动到第2台板3的读取位置并停止了的状态下,进行通过原稿给送设备B搬送的原稿纸张的读取动作。
<读取滑架的结构>
接下来,说明该读取滑架6。
首先,根据图2,说明该读取滑架6的整体结构。该读取滑架6由照明设备9(照明装置)和构成光学设备的设备框架11构成。另外,在由耐热性树脂和金属板等构成的设备框架11的与第1、第2台板2、3对置的顶部,如图所示,完整地收纳照明设备9的框体整体。由此,形成以使设备框架11的顶部和照明设备9的框体上表面成为大致平坦的方式收容的凹部,并在该凹部中可装卸地安装照明设备9。
另外,照明设备9由一对第1照明设备9a和第2照明设备9b、导光体收容部13(导光体保持架)、刚体KF构成。该导光体收容部13(导光体保持架)收容一对第1照明设备9a和第2照明设备9b。另外,该刚体KF由消除各导光体9a、9b以及导光体收容部13的零件成形、经时变化所致的翘曲的金属或者金属等同的的部件构成。另外,光学设备由以下构成。通过使来自通过照明设备9的光照明的原稿纸张的反射光偏转的由第1反射镜10a至第6反射镜10f构成的反射镜10、对来自通过反射镜10反射的来自原稿纸张的反射光进行聚光的聚光透镜7、以及在由聚光透镜7成像的成像部中配置的线传感器8(撮像元件)形成缩小光学系统。另外,以将从线传感器8作为电信号输出的图像数据传送到图像处理部的方式,通过未图示的数据传送电缆,与后述图像处理部(数据处理板)电连接。另外,作为收纳照明设备9的凹部的深度,优选为如图2所示,将第1反射镜10a和第2反射镜10b的反射区域与第3反射镜10c一起夹持配置的第4反射镜10d可收纳于由凹部形成的横空间内的深度,通过设为该深度,不会浪费空间,通过有效地使用光学设备内部的空间,能够将装置整体空间维持得较小。另外,形成照明设备9的框体的刚体KF的底部端面或者导光体收容部13的底部如图所示位于第1反射镜10a和第2反射镜10b的光路L内。由此,限制第1反射镜10a至第2反射镜10b的反射光的扩展,特别以使由第1反射镜10a反射了的反射光不会直接到达第5反射镜10e的方式遮挡。
在该设备框架11的凹部中收纳的照明设备9中,如图2以及图4所示,形成与原稿纸张的读取线宽W对应的读取开口34。配置于设备框架11内的线传感器8能够对从通过该读取开口34利用照明设备9的光照射的原稿纸张的读取面反射的反射光进行受光。另外,设备框架11以沿着规定行程往返移动的方式,可移动地支撑于引导轴12、导轨部件GL上。
关于上述照明设备9,作为后述照明装置详述,由沿着读取开口34照射线状光的线状光源构成,为了维护照明系统,在设备框架11的凹部中用螺丝等可装卸地安装,从读取开口34向后述台板上的原稿纸张照射读取光。
上述反射镜10以形成规定长度的光路长的方式适宜地由多张构成,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由6张构成。通过第1反射镜10a将由原稿纸张的原稿面反射的来自图像的反射光朝向第2反射镜10b反射,其反射光通过第2反射镜10b反射而朝向第3反射镜10c反射。进而,其反射光通过第3反射镜10c反射而再次朝向第2反射镜10b反射,其反射光朝向第4反射镜10d反射,其反射光被第4反射镜10d反射。其反射光朝向第5反射镜10e反射,最后通过该第5反射镜10e反射的反射光被导入第6反射镜10f,然后将由第6反射镜10f反射的反射光引导到聚光透镜7。另外,原稿图像的反射光不限于这样的光路形成,而还能够使用例如第1、第2这2个反射镜来进行光路形成。
所述第1反射镜10a具有最初接受通过导光体收容部13的第1收容部13a以及第2收容部13b的间隙的原稿图像的反射光的第1反射面。虽然未图示,但在第1反射镜10a以下,在其他反射镜(10b~10f)中,考虑安装上的安全性等,在周围的角部设置倒角部55。该倒角部55形成角度与反射镜的反射面不同的平面,所以如果入射来自原稿图像的反射光,则光再次从倒角部入射到原稿图像面等,向滑架内外引起漫反射,而有时对读取图像造成影响。即使在未形成倒角部的情况下,光在反射镜的角部漫反射,存在对读取光路L造成影响的危险。为了防止该危险,将第1反射镜10a的最接近原稿图像的角部比导光体收容部13的第1收容部13a的底面收纳于原稿图像侧的高度方向的范围内。在导光体收容部13的第1收容部13的原稿图像侧的相反一侧,设置有切口部56,在该切口部56中收纳第1反射镜10a的倒角部55。由此,第1收容部13a的下部起到遮光的功能。该遮光部设置于一对导光体收容部的与光路L的行进方向相反的一侧,收容了第1反射镜10a的与照明设备9侧面对的倒角部或者角部。由此,来自所述原稿图像的反射光被导光体收容部13遮挡而能够防止向倒角部55入光。另外,由此,能够抑制在倒角部中发生漫反射光,防止读取质量降低。另外,通过将所述第1反射镜10a的反射面侧的接近读取面的角部安装到导光体收容部13的凹部,能够将第1反射镜10a配置于导光体收容部13的附近,能够抑制设备框架11的厚度。另外,虽然未图示,但为了防止该第1反射镜10a的振动,在导光体收容部13中设置了防振橡胶。通过该防振橡胶和第1反射镜10a的一部分接触,第1反射镜10a的振动被抑制,对读取图像造成影响的情况变少。
所述导光体收容部13位于一对第1收容部13a、第2收容部13b的底部比读取开口34远离原稿图像面的方向,所以能够将从原稿图像反射并通过读取开口34的反射光导入到第1反射镜10a的反射面,但通过如图26所示,配置在所述读取开口34的远离原稿图像面的方向上独立地形成,且具有用于缩小反射光的照射范围的开口部51a的聚光框架51,能够朝向回避第1反射镜10a的倒角部55的反射面照射来自原稿图像的反射光。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在第1反射镜10a的背面侧未形成所述反射光路L的结构,成为通过所述遮光单元56,导光体收容部13和第1反射镜10a连续,不产生间隙的结构。因此,还能够有效地防止向线传感器8的光泄漏。
上述聚光透镜7由1张或者多张凹凸透镜构成,对经由反射镜10传送的从原稿纸张的原稿面反射的反射光进行聚光而在线传感器8上成像。
上述线传感器8是CCD或者C-MOS等线传感器,在线上排列光电变换传感器而构成,对从聚光透镜7发送的原稿图像的反射光进行受光而进行光电变换。在该实施例中使用的线传感器8由彩色线传感器构成,线状地配置有4列构成R(Red)、G(Green)、B(Blue)、BW(BlackandWhite)的各像素的传感器元件。这样的结构的线传感器8安装于传感器电路基板45,该传感器电路基板45固定于设备框架11。
<读取滑架的支承机构>
该读取滑架6,如图4至图6所示,通过在装置外壳1上配置的轴承,其一端在引导轴12上被轴支撑,读取滑架6的另一端在导轨部件GL上可滑动地被支承,相对装置外壳1,往返移动自如地被支承。另外,由引导轴12和导轨部件GL构成的滑架支承机构构成为与装置外壳1分别并行,而且相对第1台板2和第2台板3这两个平面并行地安装,使读取滑架6与第1台板2和第2台板3的平面对置并行地稳定地往返移动。
<读取滑架的移动机构>
该读取滑架6的滑架移动机构包括由前述图1所示的脉冲马达、带编码器的直流马达等驱动马达构成的滑架马达Mc、接受该滑架马达Mc的往复旋转而旋转的线、同步带等牵引部件17、以及在装置框架1上可旋转地支承的一对滑轮46a、46b。另外,在其一方的滑轮46b上连结可正逆转的滑架马达Mc,在与该一对滑轮46a、46b之间铺设牵引部件17,对该牵引部件17连结读取滑架6而构成了滑架移动机构。
<读取滑架的读取动作>
与上述滑架移动机构连结的读取滑架6在电源接通、读取完成时,停止于在成为图1所示的起始位置HP的位置、即停止于照明设备9的光照明在起始位置HP上方配设的未图示的调整光量特性的在规定区域具备基准白色(以及根据需要基准黑色)的图像斑点(shading)板的位置。根据从该起始位置HP选择的模式,在原稿运动读取模式中,移动到图1的实线所示的读取滑架6的位置,在原稿固定读取模式中,移动到图1的双点划线所示的读取滑架6的位置,而进行读取动作。
<照明装置的结构>
接下来,根据图7至图22,说明安装于上述读取滑架6而用作照明设备9的照明装置。
构成该照明装置的照明设备9沿着在与先前说明的图2所示的读取面R正交的主扫描方向上形成读取宽度的读取线照射线状光。该照明设备9如图7至图15所示,由导光体设备Ga和光源设备La构成。另外,该导光体设备Ga由图2所示的第1照明设备9a和第2照明设备9b这二个构成。该第1照明设备9a和第2照明设备9b分别收容于在图2所示的滑架6的设备框架11上用螺丝等固定支承的金属等的刚体KF上用导光体保持部件T1、T2把持的导光体收容部件(导光体保持架)13中形成的第1收容部13a和第2收容部13b中。该第1照明设备9a和第2照明设备9b的一端如图12所示,分别与支承发光体40的光源设备La的各发光体40对置地配设,以下,详述该光源设备La的结构和导光体设备Ga的各结构。
<光源设备的结构>
光源设备La首先如图13所示,由散热部件14、热传导片15、电路基板16、以及绝缘轧辊47构成,在图7所示的金属或者与金属等同的的刚体KF上使用螺丝等来安装。另外,在该电路基板16中,如图19所示,在第1发光体(白色LED)41以及第2发光体(白色LED)42中分别安装了透镜帽43,并在其上覆盖了反射器49。另外,配设对通过该反射器49覆盖以外的部位进行绝缘的绝缘轧辊47。以下,说明各个零件以及设备组装。
(发光体的说明)
首先,根据图17至图20,说明发光体40。该发光体40由左右一对构成,分别具有第1发光体41和第2发光体42这2个发光元件,该发光元件由白色LED芯片构成。另外,如图20(c)所示,该发光体40形成电源供给用的阳极40a和阴极40b,并且形成散热用的散热垫40c,在电路基板16的布线图案上上电气地安装。
(电路基板的说明)
安装该发光体40的电路基板16如图20(b)所示,经由热传导片15固定于散热部件14,并在该电路基板16上安装了发光体40。该电路基板16如图20(a)所示,在其基板表面中形成用于对发光体40进行发光通电的由铜、银、金等传导性优良的材料构成的布线图案16a-1至16a-5,在其基板背面中用铜、银、铝等热传导性特别优良的热传导层16b-2覆盖,而且以使其热传导层的一部分与发光体40的发光源直接接触的方式,在基板表面中形成有突出部16b-1。另外,该电路基板16预先在由环氧树脂材料构成的绝缘基板中形成了形成突出部16b-1的贯通孔的状态下,在其基板背面中,用铜、银、铝等热传导性特别优良的热传导材,通过射出成型,形成了热传导层16b-2和突出部16b-1之后,在基板表面中,形成由铜、银、金等传导性优良的材料构成的层,通过蚀刻加工,以使布线图案16a-1至16a-5和突出部16b-1残留的方式,形成其基板表面。然后,该电路基板16通过安装发光体40,对发光体40的散热垫40c和从基板背面突出的突出部16b-1进行压接,从而将在发光体40的点亮时发生的热经由与散热垫40c相接的突出部16b-1散热到基板背面的热传导层16b-2。
另外,电路基板16也可以形成多层,但在该情况下,基板背面的热传导层16b-2和向基板表面突出的突出部16b-1优选以保持高的热传导的方式连接。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发光体40的热通过阳极40a、阴极40b传导到散热部件14。
(关于热传导片)
另外,热传导片15通过由例如热可塑性弹性体、非硅系热可塑性树脂构成的具备高的热传导性而且由弹性优良的绝缘性合成树脂构成的弹性片材料构成。如图13以及图20(b)虚线所示,设置为介于电路基板16与后述散热部件14之间,使向电路基板16的热传导层16b-2散热的发光体40的热高效地传导到散热部件14。
(关于散热部件)
另外,散热部件14是作为散热器市面销售的材料,由铝合金等热传导性优良的金属材料构成,为了增大表面积,例如如图15所示,形成多个突出板状的翼片,对经由上述热传导片15传导的发光体40的热高效地进行散热。另外,在原稿运动读取模式下,在图1的实线所示的读取滑架6的位置,配置了用于向散热部件14吹出风而冷却的冷却风扇FA。
(关于冷却风扇)
关于该冷却风扇FA,在根据图8至图11进行说明时,首先选择原稿运动读取模式,读取滑架6移动到图1的实线位置,从而如图8所示,冷却风扇FA和散热部件14对置。关于该冷却风扇FA与散热部件14的配置关系,为了提高冷却效率,成为图9所示的位置。关于该位置,在图11所示的冷却风扇FA的风速特性中,以使风速最高的点FA1位于图9所示的一对发光体40的大致中央部位的方式配置。实际上,如图11所示,使用2cm×2cm的大小的冷却风扇FA,配置于在图8至图10所示的点FA1中重叠的位置。另外,如图10所示,安装冷却风扇FA的装置外壳1从装置框突出,在突出部前端配置过滤器FI,从该过滤器FI隔开一定的间隔来支承冷却风扇FA,不论以何种状态配置了图像读取装置,冷却风扇FA的吸入口都确保一定间隔的空间,冷却风扇FA的吸入效率不会降低。
(关于绝缘轧辊)
另外,如图13所示,在电路基板16的导光体30侧的面中,设置有绝缘轧辊47。该绝缘轧辊47以使电路基板16的布线图案不与构成刚体KF的金属部件接触的方式绝缘,以使基板表面不损伤的方式,保护电路基板16的表面。
(关于反射器)
进而,如图13至图19所示,为了使来自发光体40的光无损失地入射到导光体30,设置有将发光体40的第1发光体41和第2发光体42的分光特性限制于90°以内的反射器49。针对发光体,以1对1比例,设置了该反射器49。反射器49由例如在塑料材料上蒸镀了铝等金属的反射率高的材料构成,成为从发光体40朝向导光体30扩展的伞状的形状。此时,伞状的部分既可以由曲面形成,也可以由倾斜了的平面形成。
(反射器的发光体之间的隔离)
接下来,补充利用反射器的发光体之间的隔离。如图17以及图18所示,第1发光体41和第2发光体42构成为通过反射器49针对每个发光体将光的照射区域隔离。通过使从导光体30的一端面30L向该导光体30内入光的相互的光分离,分别限制第1、第2发光体41、42的各发光体的分光特性,能够使来自被限制为最佳的分光特性的第1、第2发光体41、42的光仅从通过反射器限制的区域入射到导光体的端面,能够进一步抑制照明斑。
<光源设备的组装>
接下来,根据图7至图19,说明光源设备La的组装。首先,如图17至图19所示,在电路基板16上安装发光体40(41、42),如图19所示,安装透镜帽43。将该电路基板16,如图13所示,经由耐热片15(耐热树脂弹性板),在以在其间不产生空气层的方式,与散热部件14(散热器)紧贴的状态下,如图14所示,将散热部件14和刚体KF通过螺丝固定压接而一体地安装。另外,如图7以及图17所示,使与支承该散热部件14的刚体KF不同的导光体设备组装工序中安装的导光体30(30a、30b)的入射面30L和发光体40(41、42)在介有反射器49的状态下相互定位并在非接触的状态下对置支承。然后,关于完成了以上的组装的光源设备La,将该刚体KF通过螺丝等安装到滑架6的设备框架11,搭载于滑架6中。另外,关于图17所示的导光体30(30a、30b)的入射面30L和反射器49的间隙d,通过隔开0.5~1.0mm的间隔来设置空气层,发光体40(41、42)的发热难易直接并且经由反射器49间接地传递到导光体30(30a、30b),防止由于发光体40(41、42)的热而由透明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等材料构成的导光体30(30a、30b)的入射面30L的与变色相伴的透射率减少。
<导光体设备的结构>
接下来,根据图7和图14以及图15、及图21以及图22,说明导光体设备。该导光体设备Ga以与光源设备La的一对发光体40分别对置配设的方式,形成左右对称形状,如图7所示,由导光体30(第1导光体30a、第2导光体30b)、导光体收容部件(导光体保持架)13、以及导光体保持部件T(T1、T2)构成,安装于支承光源设备La的刚体KF上。
该导光体30是如图14以及图15所示,形成有:入射面30L,入射来自发光体40的光;侧面30S,使从入射面30L的一端面朝向另一端面30R的长度方向入射的光反射,相互对置地在长度方向上延伸;反射面32,将在相互对置的侧面30S反射的反射光向与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反射;出射面33,将由反射面32反射了的反射光作为照明光出射;突出部30P,从侧面30S的至少一方的该面突出,沿着长度方向延伸;以及突出片30N,从入射面30L扇状地突出,沿着读取开口34(参照图4)的长度方向在与读取宽度(读取线宽)W对应的长度上延伸的成为棒状形状的棒状透光部件。导光体30由例如透明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等透光性优良的材料构成。另外,反射面32和出射面33如图14所示,隔开距离Ld大致平行地以读取线宽W的长度相互对向地形成,将该反射面32和出射面33在两侧面30S分别连结。另外,在入射面30L中配置发光体40。在另一端面30R中进行镜面精加工,关于其外表面,以构成反射面的方式,通过光透射率90%以上的粘着材料(双面带)60,粘贴了具备铝、银这样的反射率高的反射层的反射板50。
<反射面的说明>
该导光体30的反射面32,如图15(b)所示,形成从一端面的入射面30L侧向另一端面30R侧,宽度如abc那样依次变宽的图案面。另外,关于该反射面32,通过涂饰加工、蚀刻加工、铸模成形加工等,在凹凸面中形成例如聚氨酯系白色墨等反射涂料,并以对所导入的光进行漫反射的方式,进行了表面加工。关于该表面加工,如图14以及图15所示,在导光体30的接近入射面30L的一侧不进行,在从入射面30L经过了一定的距离的场所至另一端面30R的期间形成,而且入射面30L侧的基端部如图14所示,设置于读取线宽W的基端部与从侧面30S突出的突出部30P的入射面30L侧的基端部之间。其是基于为了使后述导光体30的入射面30L易于充分地取入光源设备La的光,利用突出部30P的突出宽度,从从侧面30S突出的突出部30P的入射面30L侧的基端部逐渐地使对置的侧面30S的间隔扩大而喇叭状(从端面朝向另一端面变窄、之后从突出部30P的入射面30L侧的基端部扩展的形状)地形成的光量调整。在读取线宽W和表面加工部是大致相同的长度的情况下,读取线宽W的30L侧的光量的峰值向30R侧偏移,30L侧的端部的光量不足。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解决该光量不足的问题,以使光量分布成为适当值的方式,将表面加工预先设定得较长。另外,关于图案面的形状,如后述侧面的说明详述,通过使形成侧面的曲面R10的曲率变化而形成,相对实际的图案面考虑若干印刷偏移等,而较大地设定其宽度。
<出射面的说明>
另外,该导光体30的出射面33如图22所示,由圆周面形成。该圆周面以半径3.7mm±0.1mm形成,该圆周面的中心P1设置于成为照明光学光路的中心的法线hx上。然后,如图14所示,在反射面32的表面中反射并扩散了的光中以临界角以下的角度到达了出射面33的光从其出射面33朝向照射面R(读取面)出射。因此,反射面32位于其圆周区域外,其位置在法线hx上设定于从出射面33起8.46mm±0.1mm的位置。
<侧面的说明>
另外,该导光体30的侧面30S形成两侧对象形状,分别由具备大小二个以上的曲率,使不同的曲率无角地连结了的曲面形成。具体地,如图15(c)至(e)所示,与出射面33侧连接的部分的曲率是长度方向一定的R50(例如,半径50毫米),与反射面32侧连接的部分的曲率根据反射面32的宽度abc在长度方向上依次如R10(例如,半径10毫米)、R15(例如,半径15毫米)、R30(例如,半径30毫米)那样变化地形成。通过该曲率变化,反射面32形成从一端面的入射面30L侧向另一端面30R侧,宽度如abc那样依次变宽的图案面,从而能够通过在该图案面中均匀地涂覆聚氨酯系白色墨等反射涂料容易地形成反射面32。
<侧面形状>
关于该侧面30S,如图15(a)以及(b)所示,为了使导光体30的入射面30L易于充分地取入光源设备La的光,利用突出部30P的突出宽度,从从侧面30S突出的突出部30P的入射面30L侧的基端部逐渐地使对置的侧面30S的间隔变宽而喇叭状(从端面朝向另一端面变窄、之后从突出部30P的入射面30L侧的基端部扩展的形状)地形成。通过为了形成该喇叭状(从端面朝向另一端面变窄、之后从突出部30P的入射面30L侧的基端部扩展的形状)利用突出部30P的突出宽度,无需扩大导光体的容许宽度而能够确保装置的紧凑性。另外,通过利用喇叭状(从端面朝向另一端面变窄、之后从突出部30P的入射面30L侧的基端部扩展的形状)的曲面使从入射面30L入射的光朝向另一端面30R而扩大反射角,能够增加向另一端面30R侧的反射光量,使另一端面30R侧的光量调整变得容易。
<突出部的说明>
另外,根据图14以及图15,说明从侧面30S突出的突出部30P。该突出部30P是如图示那样从侧面30S的中央部位突出的凸缘的突出部。该突出部30P未设置于一端部30L附近,在上述反射面32的基端部与入射面30L之间具有基端部,在直至另一端部30R的期间形成。其中,如果使突出部30P延伸至入射面30L,则在突出部30P中光被漫反射而对分光特性造成影响,或者并且从该部分向外部射出,而反射光量减衰,所以为了防止这些,不延伸至入射面30L。另外,在将导光体30(第1导光体30a、第2导光体30b)收纳于后述导光体收纳部13(13a、13b)中的状态下在刚体KF中用导光体保持部件T(T1、T2)保持,从而由于导光体30的零件加工时或者经年变化产生棒状特有的翘曲,为了防止该问题,连续形成了该突出部30P。
<反射板的说明>
另外,该导光体30的另一端面30R中配设的反射板50和粘着材料60形成为一张片状原材料。该粘着材料60由光透射率90%以上的丙烯酸系片状原材料构成。构成在该粘着材料60的表背中,针对成为在其表面侧形成了上述反射面的片基材的反射板50,在背面侧重叠了具备未图示的剥离面的剥离片的片材。本实施例中的反射板和粘着材料的片状原材料的厚度成为25微米,但只要能够将光透射率确保90%以上,则也可以是25微米以上。另外,从将该片材从与导光体的另一端面30R的外形形状符合地脱模而得到的部件将剥离片从粘着材料60剥下,将粘贴了该粘着材料60的反射板50粘贴到导光体的另一端面30R,从而能够容易地作业性良好地进行反射板粘贴作业。而且,仅通过这样将预先粘贴了粘着材料60的反射板50简单地粘贴到导光体的另一端面30R的作业,也能够可靠地在反射板50与导光体的另一端面30R之间以粘着材料60的原材料的厚度设置一定的间隙。该间隙的目的在于:通过设为与在所述导光体的一端面与发光体之间设置规定的间隙的结构同样的结构,使该反射板50成为接近发光体的光照射环境的状态。由此,通过制作更近似于发光体的模拟光源,与在导光体的两端面中分别配设发光体的情况同样地,得到明亮而且作为线状光左右均匀的分光特性。
另外,如图15所示,关于另一端面30R的反射面,通过相对反射面32的法线方向hx在长度方向上调整角度θ,能够校正上述光量特性。即,如图15所示,如果使该反射面的角度绕顺时针方向倾斜正θ,则主扫描方向两端部的光量变大,如果相逆地绕逆时针方向倾斜负θ,则主扫描方向两端部的光量变小。通过预先在设计导光体30时设定该角度,能够简单地符合于聚光透镜7的分光特性。另外,关于该角度,10°程度是最佳值。
另外,也可以成为通过不使模拟发光体侧的导光体30的端部倾斜,而使粘着片的厚度变化,模拟地使另一端部30R倾斜的结构。
另外,也可以成为在导光体的一端面30L中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配设对置的发光体,在其另一端面30R中配置了反射板50的结构,但也可以代替该反射板50,在与导光体的一端面的发光体同样的构造中配设新的发光体。另外,在该情况下,关于导光体的喇叭形状(从端面朝向另一端面变窄、之后从突出部30P的入射面30L侧的基端部扩展的形状),通过以在另一端侧也形成的导光体的中央部为中心而设为左右对称的形状,能够实施与上述说明的实施例同样的照明装置。
<反射光的入射至出射的路径>
导入到导光体30内的发光体40的光通过反射面32向规定方向扩散。导入到出射面33的光在规定的临界角度以上时向内部反射,在临界角度以下时向外部出射。在图15中,箭头ha所示的光在导光体30内反射而向读取线宽W方向分散,箭头hb所示的光从出射面33出射到读取面R。另外,虽然未图示,但从后述发光体40向半球方向(360度方向;在图示中60度广角方向)入射光,该光在导光体30内从一端部30L向另一端部30R反复反射而传播。在传播途中,通过反射面32向出射面33侧反射的光从出射面33出射到导光体30外部。
另外,在导光体30内反复反射而到达另一端面30R的光通过在另一端面30R的表面粘贴了粘着材料60的反射板50反射而返回到发光体40侧,同样地通过反射面32漫反射了的箭头ha所示的光从出射面33出射到读取面R。利用该特性,调整相对发光体40的入射面30L的配置,减少从入射面30L侧的出射面33出射到读取面R的光,增加在另一端面30R的表面中反射的光,从而能够降低入射面30L侧的光量,提高另一端面30R侧的光量。由此,使输出到读取面R的光量均匀化,在使用光学缩小系统类型的聚光透镜7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接近依赖于其透镜特性的余弦第四定律的光量分布的光量调整。
<导光体收容部件(导光体保持架)>
接下来,说明收容导光体30的导光体收容部件13。如图7以及图16所示,导光体收容部件13(13a、13b)与后述导光体保持部件T(T1、T2)一起构成了导光体支承单元。另外,导光体收容部件13在左右对称位置一体形成收容所述导光体的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凹形状的槽部13a、13b(第1以及第2收容部)。该槽部13a、13b形成了与导光体30的第1、第2侧面30S分别对置的第1、第2侧壁部13c、13d、与导光体30的反射面32对置的底部13e、以及在槽内以规定的姿势支承导光体30的支承面13f。另外,通过在左右对称位置一体形成槽部13a、13b,仅通过在该槽部13a、13b中收容左右一对导光体30(第1导光体30a、第2导光体30b),就能够保持于左右对称位置,能够以照射面(R:参照图2)的中央为边界,以大致对称的状态照明。
另外,安装导光体30的第1、第2侧面30S的内一方而设为基准面30Sa。关于导光体收容部件13的支承面13f,为了在槽部13a、13b的槽内以规定的姿势支承导光体30,形成了与其安装基准面30Sa面接触的支承曲面。
另外,槽部13a、13b的内面成为复杂的形状,所以导光体收容部件13被树脂成型,由于成型时的收缩、经时变化,易于发生翘曲。因此,如图7所示,为了消除其翘曲,在金属等刚体KF上支承。该支承机构成为,形成从导光体收容部件13的侧部单侧4个部位分别突出的卡定爪部13a1、13b1,在刚体KF中扩大该各卡定爪部13a1、13b1可从上方插入的空隙,并形成形成在插入之后可在与光源设备La相反的方向上移动的移动空间的各爪卡定部KF1、KF2,在该爪卡定部KF1、KF2上使卡定爪部13a1、13b1卡定的构造。
<导光体保持部件>
另一方面,导光体保持部件T(T1、T2)用于如图7以及图16所示,将导光体收容部13的槽部13a、13b中收容的导光体30(第1导光体30a、第2导光体30b)保持于其收容位置。该导光体保持部件T形成了与导光体收容部件13的槽部13a、13b中收容的导光体30的突出部30P平行地沿着长度方向延伸而与其突出部30P的上方倾斜面抵接的连续的抵接面T1b、T2b、如图7所示从该抵接面T1b、T2b的6个部位向下方延伸的卡定部T1a、T2a、以及该卡定部T1a、T2a的前端部的卡定爪T1c、T2c。另外,如图16所示,用卡定部T1a、T2a的卡定爪T1c、T2c,使支承导光体收容部件13的侧壁部13d的刚体KF的下方端部卡定,从而抵接面T1b、T2b压接到导光体30的突出部30P的倾斜面。通过该压接,使与导光体收容部件13的支承面13f对置的导光体30的侧面30Sa与该支承面13f面接触而定位。
<刚体>
另外,说明刚体KF。关于该刚体KF,为了使接受上述光源设备La的发光体40的热的电路基板16的热经由热传导片15高效地传导到散热部件14,是将电路基板16和热传导片15在与散热部件14之间强力地夹入的金属或者具备与金属等同的刚性的材料。作为在上述中说明的以外的形状,形成有如图13所示具备用于该夹入的第1安装基准的第1平面部KF3、如图7所示具备从该第1平面部KF3沿着导光体3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2安装基准的第2平面部KF6、以及第3平面部KF7。
<导光体和导光体收容部件的翘曲消除机构>
如以上说明,用独立的部件,形成构成导光体支承单元的导光体收容部件13(13a、13b)和导光体保持部件T(T1、T2),如图16所示,利用该导光体保持部件T(T1、T2)的卡定部T1b、T2b的卡定爪T1c、T2c将导光体收容部件13的槽部侧壁部13d与刚体KF一起把持,从而得到以下的效果。导光体收容部件13的槽部侧壁部13d被保持于刚体KF上,沿着刚体KF的基准平面矫正,消除导光体收容部件13的横向的翘曲。同时,导光体保持部件T(T1、T2)的抵接面T1b、T2b将导光体30的突出部30P向导光体30的侧面30Sa和形成导光体收容部件13的支承曲面的支承面13f面接触的方向按压。该抵接面T1a、T2a与导光体30的突出部30P一起在长度方向上延伸地形成,不论在导光体30翘曲成为什么样的形状的情况下,承受卡定部T1b、T2b的按压力,通过抵接,将导光体30沿着后述刚体KF的基准面平行地矫正,消除导光体收容部件13的纵向的翘曲。
<发光体和导光体的对面配置>
接下来,补充与导光体对置的发光体的配置。说明如图21至图23所示具备取入光的端面30L、使从端面L取入的光扩散反射的扩散反射面32、以及将由扩散反射面32扩散反射了的光朝向照射面(R:参照图2)射出的光射出面33的导光体30、和与该导光体30的至少一端面30L对置的发光体40的配置。如图21(b)所示,导光体30的光射出面33以圆周面(半径r)形成,扩散反射面32配设于形成通过形成其圆周面(半径r)的圆的中心P1而从光射出面33射出的光轴法线hx的位置。关于电路基板16中安装的发光体40,在扩散反射面32的光轴法线hx上、并且相对圆的中心P1向光射出面33侧变位的第1发光体安装位置P2配设了发光体42,在相对圆的中心P1向扩散反射面32侧变位的第2发光体安装位置P3配设了发光体41。另外,关于该第1发光体安装位置P2和第2发光体安装位置P3,如图22所示,将扩散反射面32作为位置基准,将形成光射出面33的圆周面(半径r)的中心位置设定为Ld0,将配设发光体42的第1发光体安装位置P2设定为Ld1,将配设发光体41的第2发光体安装位置P3设定为Ld2。
另外,通过如图23所示,将发光体42配设于圆周面形成的圆的中心与光射出面之间,能够使导光体的两端部的光量比中央部的光量更高。由此,能够得到对在先前说明的光学缩小系统的图像读取装置中搭载的照明装置最佳的光量分布。另外,通过如图21以及图22所示,由发光体41、42这二个构成,能够将光量提高接近二倍,而且能够使导光体的两端部的光量比中央部的光量更高。由此,不仅得到对在光学缩小系统的图像读取装置中搭载的照明装置最佳的光量分布,而且对通过使照明更明亮在将原稿自动地进给的同时读取的所谓纸张通过模式搭载的图像读取装置最佳,能够使图像读取速度高速化。
另外,构成为能够对相对作为位置基准的第1发光体42定位的第2发光体41进行位置调整,从而通过相对与发光体的经时变化相伴的光量劣化对其位置进行微调整,能够使分光特性成为初始的适当的状态。
<与导光体对置的发光体的定位>
接下来,补充与导光体对置的发光体的定位。如图12以及图14所示,导光体30和电路基板16都支撑于同一刚体KF上且位置关系相互适当地维持,导光体30的扩散反射面32被保持于从具备刚体KF的第2安装基准的第2平面部KF6定位的第3位置d3。电路基板16成为针对从该第2平面部KF6以第2平面部KF6的平面为基准而相对具备第1安装基准的第1平面部KF3定位的第1位置d1,发光体40配设于与导光体30的一端面30L的基准位置d4对置的第2位置d2的定位构造。即,通过导光体30的扩散反射面32从具备刚体KF的第2安装基准的第2平面部KF6定位到第1位置d3,导光体的安装基准位置d4确定。同时,通过将安装发光体40的电路基板16以其第2平面部KF6的平面为基准安装到具备第1安装基准的第1平面部KF3的规定位置,电路基板16中安装的发光体40配设于与导光体30的一端面30L对置的第2位置d2,能够使发光体的安装基准位置d2和导光体的安装基准位置d4容易地一致。进而,能够将与导光体的端面对置的发光体的安装位置(针对光轴法线方向的位置)的偏差抑制为最小限,除了导光体和发光体的规定空隙的调整以外,还能够抑制照明斑。
另外,在具备决定光源设备La的安装位置的第1安装基准和决定导光体设备的安装位置的第2安装基准的刚体KF的第1平面部KF3中,如图13所示,形成了使电路基板16定位的定位部11a、11b。在电路基板16中具备在定位部11a、11b支承的定位支承部(16a、16b)。由此,仅通过简单地将电路基板16的定位支承部(16a、16b)安装到作为导光体的安装基准的定位部11a、11b,能够使与导光体的端面对置的发光体的安装位置(相对光轴法线方向的位置)无偏差地定位,能够显著提高装置组装性。
<利用反射器的导光体和发光体的空隙保持>
补充导光体和发光体的空隙保持。如图14(a)所示,照明装置9包括具备取入光的端面30L、使从端面30L取入的光扩散反射的扩散反射面32、和将由扩散反射面32扩散反射了的光朝向照射面(R:参照图2)射出的光射出面33的导光体30、以及与该导光体30的至少一端面30L对置的发光体40。进而,具备具有从发光体40将光朝向导光体30的一端面30L反射的反射面49a、49b的反射器49,导光体30在其一端面30L中形成与反射器49抵接的突出片30N,发光体40安装于安装该发光体的电路基板16中,反射器49被导光体30的突出片30N和电路基板16夹持,以发光体40和导光体30的规定的间隔保持。由此,能够通过反射器规定发光体和导光体的空隙,发光体与导光体之间的规定空隙不会变动,能够抑制照明斑。通过将该照明装置用作图像读取装置的光源设备,在所读取的图像中不会产生光量斑。
另外,导光体30在其一端面30L中形成与反射器49抵接的突出片30N。发光体40安装于电路基板16中,反射器49被导光体30的突出片30N和电路基板16夹持,以发光体40与导光体30的规定的间隔保持,从而该导光体的突出部在宽范围内支承反射器的平面,经由反射器安装了发光体的电路基板和导光体能够可靠地定位保持。
安装了该发光元件的电路基板16在发光面与导光体30的入射面30L之间隔开空隙d配置。空隙d优选为0.1毫米~0.55毫米的范围。另外,图14示出发光体40(41、42)安装在电路基板16中的状态下的配置构造。另外,发光体40(41、42)由面状发光元件构成,由白色LED构成。进而,为了提高光量整体,也可以代替另一端面30R的反射涂料而配置同样的发光体40(41、42)。另外,在该情况下,第1发光体41和第2发光体42在反射面32与出射面33之间从不同的位置从导光体30的入射面30L入射光。与此同时,第1发光体41和第2发光体42在从出射面33朝向读取面R的出射光路方向(在图6中用箭头hx表示)上隔开距离排列。
另外,在通过该反射器规定发光体和导光体的空隙的实施例中,成为使安装发光体的电路基板的平面直接抵接到反射器的左右平面的一方,使由导光体的一端面构成的平面直接抵接到另一面的构造,但也可以是以下的构造。
针对反射器的表面,对铝、银等反射效率良好的金属膜进行涂敷处理,所以也可以是在反射器与安装发光体的电路基板之间夹入薄的绝缘轧辊,并且为了抑制通过反射器缩小的发光体的光的偏差而夹入薄的遮光轧辊的构造。
另外,与反射器抵接的各个面由平面形成,但也可以并非平面。例如,在抵接的面的一方成为凹凸形状的情况下,使另一方成为逆凹凸形状即可。另外,在抵接的面的一方成为曲面形状的情况下,使另一方成为逆曲面形状即可。
另外,在电路基板中安装的发光体的光照射面宽且具有平面性的情况下,也可以是使该发光体自身抵接到反射器的构造。
另外,也可以是将反射器自身作为发光体或者导光体的一部分一体形成的构造,也可以是通过本发明的反射器规定发光体和导光体的空隙的结构。
进而,在上述实施例中,成为在导光体的一端中配置了发光体,在另一端中配置了成为模拟光源的反射板的构造,但在为了提高绝对光量而在导光体的另一端中也通过同样的构造配设发光体的情况下,当然将反射器也配设于导光体的另一面中。
[照明装置的其他实施例]
接下来,说明上述照明装置的其他实施例。图23是用于说明与图21相当的其他实施例的光源设备中的发光体和导光体的位置关系的图,(a)是侧面图、(b)是示出从导光体的一端发光体侧观察的发光体相对导光体的位置的俯视图、(c)是示出从导光体的另一端侧观察的发光体的位置的俯视图。另外,与图21所示的光源设备的差异在于,根据使发光体40由一个发光元件构成、还是由二个发光元件构成,该发光体和导光体的配置以及明亮度不同,关于基本的功能等,大致相同。
关于该实施例,如图23(a)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在导光体30的入射面30L中隔开一定的空隙配置了由对置的一个发光元件构成的发光体40,该发光体40配设于先前说明的图22所示的发光源位置P2。关于此时的分光特性,在后述图24中说明。另外,与图21同样地,仅显示如图1所示相对读取面R的中心在副扫描方向前后一对承受的一方侧的光源设备。
[照明装置的分光特性]
接下来,根据图24的分光特性图,说明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中的照明装置的分光特性。在图中,P1至P4所示的各分光特性呈现在图22所示的P1至P3的位置配置了发光体40时得到的各分光特性。首先,P1所示的分光特性呈现在将由一个发光元件(白色LED)构成的发光体40配置于图22所示的P1的位置时得到的分光特性,P2所示的分光特性呈现在将该发光体40配置于图22所示的P2的位置时得到的上述图23所示的其他实施例的分光特性,P3所示的分光特性呈现在将该发光体40配置于图22所示的P3的位置时得到的分光特性。另外,P4所示的分光特性呈现在将由二个发光元件(白色LED)构成的发光体40(41、42)配置于图22所示的P2的位置和P3的位置时得到的上述图2至图2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分光特性。在观察该分光特性时,在具备先前说明的紧贴式的光学系统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照明装置的情况下,需要大致均匀的分光特性,所以通过将由一个发光元件构成的发光体40配置于图22所示的P1的位置,能够得到具备理想的分光特性的照明装置。另一方面,在受到基于聚光透镜的余弦四次方定律的影响的光学缩小系统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照明装置的情况下,关于其光量分布,相比于中央部位,需要使两端部位的光量更高,所以在整体光量即使比较低也能够读取的情况下,通过将由一个发光元件构成的发光体40配置于图22所示的P2的位置,能够得到具备理想的分光特性的照明装置,并且在整体光量即使比较高也无法读取的情况下,通过关于由二个发光元件构成的发光体40(41、42),在图22所示的P2的位置,配置第2发光源42,并在P3的位置,配置第1发光源41,能够得到具备理想的分光特性的照明装置。
[图像读取控制系统的结构]
接下来,根据图25,关于图1所示的图像读取装置中的读取原稿图像的控制系统,说明其概要。另外,图25是示出该图像读取装置中的读取原稿图像的控制系统的功能框图,在该图中双点划线所包围的部分相当于读取滑架6,细线所包围的部分相当于在图像读取设备A中具备的控制板S。由基本的各功能块构成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动作如下所述。控制板S的控制部CPU驱动马达驱动单元S-MC、光源点亮单元S-La、以及传感器驱动单元S-CCD。另外,所述传感器驱动单元S-CCD使线传感器8开始执行原稿纸张的读取动作。即,在通过马达驱动单元S-MC使读取滑架6根据需要移动或者停止了的状态下,在通过光源点亮单元S-La使发光体40适宜点亮的同时对原稿纸张进行照明,使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在线传感器8上成像而进行光电变换来积蓄电荷。针对来自传感器16的输出信号,在通过放大电路AMP放大了之后,通过A/D变换器变换为数字图像信号。针对通过A/D变换器数字化了的图像信号,在图像处理单元中实施使用了RAM中储存的图像斑点数据的图像斑点校正、数字增益调整、数字黑校正等图像处理。之后,将数字图像信号储存到线性缓冲器中并经由接口传送到个人计算机PC等外部装置。这些全部是通过控制部PC根据来自外部装置的驱动器单元的指示控制各功能块来进行的。
[光源的控制结构]
另外,说明利用上述光源点亮单元S-La的照明设备9的控制。该第1照明设备9a和第2照明设备9b如图1所示,向第1台板2和第2台板3的读取面R照射光,利用由读取原稿反射的扩散反射光。该照明设备9的第1照明设备9a以及第2照明设备9b无需一定如图21所示由2个发光体40构成,而也可以如图23所示由1个发光体40构成、或者虽然未图示也可以由3个以上的发光体40构成。另外,通过增加光源的数量来提高整体的照明光量,特别是在后述原稿给送设备B中为了提高读取速度来提高在第2台板3上行进的原稿的速度,即使各读取线的读取时间变短,也能够作为成为照明光量与读取时间之积的读取光量,充分地确保,能够实现使用了原稿给送设备B的高速对应的读取。
实际上,相对使滑架6沿着在第1台板2上载置的原稿移动并读取的读取速度,使滑架6停止于第2台板3的下方,使对在第2台板3上搬送的原稿进行读取的读取速度成为高速。因此,关于向原稿照射的光量,优选相比于使用第1台板2来读取时的光量,使使用第2台板3来读取时的光量更高。
因此,不仅是使第1照明设备9a和第2照明设备9b同时点亮的控制,而且也可以是在滑架6位于第1台板2时使第1照明设备9a点亮,在位于第2台板3时使第1照明设备9a和第2照明设备9b点亮的控制方法。
[导光体彼此间反射防止单元]
接下来,上述图像读取装置具备:发光体;一对导光体,入射所述发光体的光作为线状光源夹着读取线对置而照射读取面;以及线传感器,将来自所述读取面的反射光作为图像数据进行受光处理,如图2所示,在由第1照明设备9a(第1导光体30a)和第2照明设备9b(第2导光体30b)构成的一对导光体(30a、30b)如图所示相对通过读取面R的法线ho的光轴对称地配置了的情况下,在一对导光体之间反射光被反复,其结果,如先前说明,易于在所读取的图像中产生光量斑,其中在相邻的像素之间易于发生彩色变化这样的现象,在本申请的图像读取装置中,为了抑制该现象的发生,具备阻止从一对导光体的一方照射并在所述读取面中至少正反射而朝向另一方的导光体的反射分量的反射光在另一方的导光体中反射并再次经由读取面返回一方的导光体进行或者使其减衰的导光体彼此间反射防止单元ST(ST1、ST2、ST3)。以下,根据图3,说明该导光体彼此间反射防止单元ST。
<第1实施例>
首先,在说明图3(a)所示的导光体彼此间反射防止单元时,在读取面R与一对导光体30(30a、30b)之间,以如图所示覆盖该导光体的各个大致一半全域的方式,在照明装置9上,用双面粘接带、粘接剂,粘贴了遮挡板ST1(导光体彼此间反射防止单元)。实际上,如图示双点划线所示,在遮挡板ST1的内侧端部中,将连接一对导光体30(30a、30b)的中心部的一边作为底边,从通过形成以读取面R的读取线中央部为顶点的大致等腰三角形的二等边的外侧的遮挡从所述导光体到达所述读取面的照射光的位置,延伸了覆盖其外侧部的遮挡板ST1。该遮挡板ST1是对在聚酯纤维、聚碳酸酯等合成树脂中含有碳等黑色系颜料的黑颜色的膜片进行脱模而得到的,形状成为在中央部位中形成了照射读取面R的照射光贯通的棒状导光体的在长度方向上长长的长方形的开口的薄的框体,在该实施例中使用例如板厚0.18mm的聚碳酸酯膜。然后,在所述一对导光体的读取面侧跟前,针对成为支承该导光体的支承体的照明装置9的照射开口面如图所示定位了的状态下,用双面带等粘接单元,粘贴了该脱模了的遮挡板ST1。通过该遮挡板ST1,能够遮挡图示虚线所示的读取面R中正反射的反射光※1、※2(仅显示单侧)。另外,只要产品规格上能够容许,遮挡板ST1也可以是仅遮挡单侧的导光体的构造。另外,一对导光体30(30a、30b)的中心部是指,成为各导光体的照明光的基端部的通常导光体的反射面中央部位。
<第2实施例>
另外,在说明图3(b)所示的导光体彼此间反射防止单元时,在一对导光体30(30a、30b)的出射面33(参照图14)中形成,由具备使来自另一方的导光体的照射光经由读取面R反射的反射光扩散的扩散面的凸部ST2(导光体彼此间反射防止单元)构成。实际上,关于图示所示的凸部ST2,从半径0.75mm起1.0mm程度的半圆形状地从出射面33突出,并且在棒状导光体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形成,在其突出表面中来自另一方的导光体的照射光经由读取面R反射而到达的反射光※3(仅显示单侧)不会折返而向其他方向扩散。另外,只要产品规格上能够容许,凸部ST2也可以是仅在单侧的导光体中形成的构造。另外,该凸部ST2也可以并非一个而邻接地形成多个。
<第3实施例>
另外,在说明图3(c)所示的导光体彼此间反射防止单元时,如图所示,相对在读取面R中反射而向法线方向反射的反射光的光轴ho,将一对导光体30(30a、30b)彼此配置于非对称ST3(导光体彼此间反射防止单元)中。通过这样成为非对称ST3,到达一方的导光体的来自另一方的导光体的照射光经由读取面R反射的反射光的位置相互偏移,从而到达一方的导光体并从出射面33进入到内部的反射光※4例如如图所示再次从出射面33射出到不同的方向,其结果能够使在一对导光体之间反复的反射光衰减。另外,在该情况下,使相对光轴ho的导光体30a和导光体30b的各离开距离不同,但也可以使相对读取面R的导光体30a和导光体30b的各离开距离不同。另外,在导光体30a和导光体30b的形状成为图示的形状的情况下,导光体30a和导光体30b的位置不变化,通过使相对导光体30a的姿势的导光体30b的姿势不同,也能够成为光学光路上非对称的状态。
<第4实施例>
进而,通过作为导光体彼此间反射防止单元ST,适宜组合以上说明的第1实施例至第3实施例,能够更高效地使在一对导光体之间反复的反射光减衰。
如图所示,在该图像读取装置中,线传感器8成为发热源,从传感器支承部件经由透镜支承部件向设备框架11传递热。第6反射镜10f支撑于设备框架11的取模部件57上,所以存在受到热的影响而使反射镜倾斜或者使位置移动,而在光学系统的位置中产生变化的危险。该第6反射镜成为最后接受光,并使光入射到线传感器8的最终反射镜,所以在角度、位置中要求精度。但是,该第6反射镜10f处于线传感器8的附近并处于线传感器8的热易于传递的位置,易于受到设备框架的热膨胀的影响。因此,通过以使第6反射镜10f的安装部离开整体的方式设置切口部58,能够提供散热性。关于该切口部58,通过使切口表面变宽、并且设置于多个位置,能够提高散热性。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照明装置还能够利用于上述图像读取装置以外的装置,能够用作例如光学显微镜、放大投影仪、放映机等光学机器的照明装置、一般家庭用的照明装置。
另外,本申请请求来自通过参照在此援用的日本专利申请编号2011年136808号、日本专利申请编号2011年136809号、日本专利申请编号2011年136810号的优先权。

Claims (12)

1.一种图像读取设备,具备:光源设备;受光部,接受从照射面反射的光;多个反射部件,形成将从所述照射面反射的光导入到图像读取部的读取光路;以及框架,收容所述光源设备、所述多个反射部件,
该光源设备包括:导光体;光源,与所述导光体的端面对置;以及导光体保持架部件,保持所述导光体,
该导光体具备:端面,是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设置的棒状形状、且在其至少一端取入光;扩散反射面,使从所述端面取入的光扩散反射;以及光射出面,将由所述扩散反射面扩散反射了的光朝向照射面射出,
所述图像读取设备的特征在于:
上述框架将与上述照射面对向的空间划分为至少2个,形成在一方的空间中收纳上述光源设备的第1收纳部、和在邻接的另一方的空间中收纳上述反射部件的至少一个反射部件的第2收纳部,夹着所述第1收纳部在与所述照射面相反的一侧,配置最初接受来自该照射面的反射光的第1反射部件,在该第1反射部件与配置于上述另一方的空间中的反射部件之间设置遮光部件,该遮光部件对来自第1反射部件的偏离了上述读取光路的光入射到处于另一方的空间的反射部件的情况进行遮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部件由所述导光体保持架部件或者保持该导光体保持架部件的保持架保持部件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部件是导光体保持架部件的所述另一方的空间侧的侧面以及底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体保持架部件通过由金属等刚性材料形成的保持架保持部件保持,所述保持架保持部件具有与所述导光体保持架部件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侧面相接地在所述保持架保持部件中以矫正姿势的方式安装所述导光体保持架部件的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设置的第1基准面、和相对所述导光体的端面隔开规定的间隔对置地安装所述光源的第2基准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光体保持架部件的所述第1反射部件侧的面,形成收容在最接近在所述第1反射部件的主扫描方向上延伸设置的照射面的位置配设的角部的收容部,通过将所述角部收容于所述收容部,将所述角部作为遮挡来自所述照射面的反射光的遮光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反射部件相对于所述第1反射部件的反射基准面配置于朝向反射基准面的相反的面的位置,并且比由所述第1反射部件反射了的读取光路更位于光源设备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另一方的空间中配设的所述反射部件在所述另一方的空间内,具备处于相对于所述遮光部件朝向反射基准面的相反的面的位置关系的第2反射部件、和相对于所述第1反射部件配置于比第2反射部件远的位置的第3反射部件,所述第3反射部件配置于比所述第2反射部件远离从所述第1反射部件朝向接下来的反射部件的读取光路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方的空间内的第2反射部件和第3反射部件的配设角度,相比于第2反射部件,第3反射部件中与从所述第1反射部件朝向接下来的反射部件的读取光路形成的角度更小。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源设备中,所述保持架保持部件具备:所述第1基准面;第2基准面,与该第1基准面大致正交地成为所述光源的安装面;以及第3基准面,限制相对所述光源的所述导光体的端部的位置,所述第2基准面设定所述规定的间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架保持部件具有收容所述导光体保持架部件的开口部,在该开口部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至少一方的壁中形成所述第1基准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体保持架部件具有收容所述导光体的接受部,在该接受部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外壁面抵接到所述保持架保持部件的壁。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体在其长度方向的至少一端具备法兰部,在所述保持架保持部件中固定了导光体保持架时使导光体保持架部件中收容的导光体的法兰抵接到所述保持架保持部件的第3基准面,相对光源定位导光体。
CN201280028817.9A 2011-06-20 2012-01-31 图像读取设备 Active CN1036210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36809 2011-06-20
JP2011136809A JP5837767B2 (ja) 2011-06-20 2011-06-20 光源ユニット
JP2011136810A JP5896629B2 (ja) 2011-06-20 2011-06-20 キャリッジユニット
JP2011136808 2011-06-20
JP2011-136810 2011-06-20
JP2011-136808 2011-06-20
PCT/JP2012/052112 WO2012176487A1 (ja) 2011-06-20 2012-01-31 画像読取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21053A true CN103621053A (zh) 2014-03-05
CN103621053B CN103621053B (zh) 2016-06-22

Family

ID=47422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28817.9A Active CN103621053B (zh) 2011-06-20 2012-01-31 图像读取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077835B2 (zh)
EP (1) EP2723057B1 (zh)
CN (1) CN103621053B (zh)
MY (1) MY164383A (zh)
WO (1) WO201217648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45754A (zh) * 2014-07-02 2016-01-13 佳能元件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传感器单元、纸张类识别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5282373A (zh) * 2014-06-16 2016-01-27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和具备它的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79275B2 (en) 2007-07-31 2013-02-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canner module and image scanning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US8358447B2 (en) * 2007-07-31 2013-01-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canner module and image scanning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EP2026556B1 (en) 2007-07-31 2013-05-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ulti-functional device having scanner module and image scanning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canner module
WO2012105151A1 (ja) * 2011-01-31 2012-08-09 ニスカ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JP6127448B2 (ja) 2011-11-30 2017-05-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撮像ユニット、測色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測色システム
JP5869913B2 (ja) * 2012-02-28 2016-02-24 株式会社日立エルジーデータストレージ レーザ光源モジュール
JP5935487B2 (ja) * 2012-04-25 2016-06-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イメージセンサ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6059508B2 (ja) * 2012-10-30 2017-01-11 ニスカ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びこの照明装置を用いた画像読取装置
US9338322B2 (en) * 2013-06-11 2016-05-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n illuminating unit and an aligning portion for positioning an original
JP6482115B2 (ja) * 2014-12-25 2019-03-13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ニスカ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における送風機構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WO2016194493A1 (ja) * 2015-06-04 2016-12-08 キヤノン・コンポーネンツ株式会社 イメージセンサユニット、紙葉類識別装置、画像読取装置
JP1553846S (zh) * 2015-06-18 2016-07-11
JP1553412S (zh) * 2015-06-18 2016-07-11
JP1553413S (zh) * 2015-06-18 2016-07-11
JP1553845S (zh) * 2015-06-18 2016-07-11
JP1553847S (zh) * 2015-06-18 2016-07-11
JP1553414S (zh) * 2015-06-18 2016-07-11
JP1553417S (zh) * 2015-06-18 2016-07-11
JP1553848S (zh) * 2015-06-18 2016-07-11
JP6634896B2 (ja) * 2016-03-09 2020-01-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照射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EP3550816B1 (en) * 2016-11-30 2022-06-08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Reading module, image reading device comprising sam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JP6825446B2 (ja) * 2017-03-27 2021-02-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6531771B2 (ja) * 2017-03-28 2019-06-1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823348B2 (en) * 2017-08-07 2020-11-03 Canon Components, Inc. Lighting apparatus, line sensor assembly, read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apparatus
US10821758B2 (en) * 2017-12-05 2020-11-03 Canon Components, Inc. Illumination device, line sensor assembly, read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apparatus
JP7131439B2 (ja) * 2019-03-07 2022-09-06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外装部材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23073086A (ja) * 2021-11-15 2023-05-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5730A (zh) * 2001-05-14 2002-12-18 尼司卡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读取机构和图像读取装置
JP2004254249A (ja) * 2003-02-21 2004-09-09 Ricoh Co Ltd 画像読取装置
US20080062475A1 (en) * 2006-09-08 2008-03-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JP2008067275A (ja) * 2006-09-11 2008-03-21 Canon Inc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結像レンズの倍率及びピントの調整方法
CN102095127A (zh) * 2009-11-04 2011-06-15 优志旺电机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19703A (en) 1990-01-25 1991-05-28 Hewlett-Packard Company Optical scanner with mirror mounted occluding aperture or filter
US6239883B1 (en) * 1998-08-20 2001-05-29 Microtek International Inc. High resolution scanner
JP2001255601A (ja) 2000-03-10 2001-09-21 Canon Inc 画像読取キャリッジ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2005101739A (ja) * 2003-09-22 2005-04-14 Canon Inc 画像読取装置の調整方法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KR100662560B1 (ko) * 2005-11-11 2006-12-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독취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US8358447B2 (en) * 2007-07-31 2013-01-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canner module and image scanning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EP2026556B1 (en) * 2007-07-31 2013-05-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ulti-functional device having scanner module and image scanning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canner module
JP5100584B2 (ja) * 2008-09-12 2012-12-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照明系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読取装置
JP2011136810A (ja) 2009-12-28 2011-07-1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5441681B2 (ja) 2009-12-28 2014-03-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36809A (ja) 2009-12-28 2011-07-14 Canon Inc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12105151A1 (ja) * 2011-01-31 2012-08-09 ニスカ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5730A (zh) * 2001-05-14 2002-12-18 尼司卡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读取机构和图像读取装置
JP2004254249A (ja) * 2003-02-21 2004-09-09 Ricoh Co Ltd 画像読取装置
US20080062475A1 (en) * 2006-09-08 2008-03-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JP2008067275A (ja) * 2006-09-11 2008-03-21 Canon Inc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結像レンズの倍率及びピントの調整方法
CN102095127A (zh) * 2009-11-04 2011-06-15 优志旺电机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82373A (zh) * 2014-06-16 2016-01-27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和具备它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5282373B (zh) * 2014-06-16 2019-01-15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和具备它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5245754A (zh) * 2014-07-02 2016-01-13 佳能元件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传感器单元、纸张类识别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23057B1 (en) 2020-08-05
US9077835B2 (en) 2015-07-07
US20140111835A1 (en) 2014-04-24
EP2723057A4 (en) 2014-11-19
CN103621053B (zh) 2016-06-22
WO2012176487A1 (ja) 2012-12-27
EP2723057A1 (en) 2014-04-23
MY164383A (en) 2017-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21053A (zh) 图像读取设备
CN103339917B (zh) 照明装置
US7760403B2 (en) Optical irradiation apparatus,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4625279B2 (ja) 照明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932576B (zh) 图像传感器单元以及使用它的图像读取装置
US20090294630A1 (en) Image sensor,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production method of image sensor
JP5299660B2 (ja) 照明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05119336A2 (en) An optical imaging device
US20100232834A1 (en) Light Projection unit, image reading device including sam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image reading device
CN101867676A (zh) 照明装置以及图像读取装置
CN103718539A (zh) 图像传感器单元以及使用它的图像读取装置
US20140240797A1 (en) Illuminating device,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illuminat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US8199371B2 (en) Image reader and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CN100505820C (zh) 光照射装置,使用其的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20050206772A1 (en) Optical imaging device
JP2013031161A (ja) 画像読取ユニット
CN102798082B (zh) 导光部件、文稿读取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成像装置
CN102111523B (zh)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469236B (zh) 图像读取装置
JP6338084B2 (ja) 光照射光学系、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CN103072385A (zh) 光打印头以及成像装置
JP5687564B2 (ja) 撮像システムおよび撮像システム用の固体撮像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994229B2 (ja) 照明ユニット、原稿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94477B2 (ja) 原稿照明ユニット、原稿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20402B2 (ja) 光照射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