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98082B - 导光部件、文稿读取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导光部件、文稿读取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798082B CN102798082B CN201210162323.1A CN201210162323A CN102798082B CN 102798082 B CN102798082 B CN 102798082B CN 201210162323 A CN201210162323 A CN 201210162323A CN 102798082 B CN102798082 B CN 10279808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manuscript
- image
- conductor
- support s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6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2310 reflectomet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101150024356 ADF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20 luminiscence typ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93 optoelectronic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229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26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1514 refle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487918 Acacia argyrodendron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02 absor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994 ca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1222 chang cao shi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610 charco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764 inhibitory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78 irradi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01 m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267 polyester film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81 surface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LENZDBCJOHFCAS-UHFFFAOYSA-N tris Chemical compound OCC(N)(CO)CO LENZDBCJOHFCA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4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by shaping at least a portion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46—Tapered light guide, e.g. wedge-shaped light guid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24—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 H04N1/0249—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or supporting elements within a scanning hea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24—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 H04N1/028—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 H04N1/02815—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pick-up head
- H04N1/02845—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pick-up head using an elongated light source, e.g. tubular lamp, LED array
- H04N1/02865—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pick-up head using an elongated light source, e.g. tubular lamp, LED array using an array of light sources or a combination of such arrays, e.g. an LED ba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24—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 H04N1/028—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 H04N1/03—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with photodetectors arranged in a substantially linear array
- H04N1/0301—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with photodetectors arranged in a substantially linear array using a bent optical path between the scanned line and the photodetector array, e.g. a folded optical path
- H04N1/0305—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with photodetectors arranged in a substantially linear array using a bent optical path between the scanned line and the photodetector array, e.g. a folded optical path with multiple folds of the optical pa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95—System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picture signal
- H04N1/001—System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picture signal 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nsmission via digital wireline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49—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photographic apparatus, e.g. a photographic printer or a projector
- H04N1/00254—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photographic apparatus, e.g. a photographic printer or a projector with an electrophotographic copying machine, i.e. a photocopi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24—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deleted
- H04N2201/02452—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or supporting elements within a scanning head
- H04N2201/02454—Element mounted or supported
- H04N2201/02462—Illuminating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24—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deleted
- H04N2201/02452—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or supporting elements within a scanning head
- H04N2201/02466—Mounting or supporting method
- H04N2201/02468—Mounting or supporting method using screw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24—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deleted
- H04N2201/02452—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or supporting elements within a scanning head
- H04N2201/02479—Mounting or supporting means
- H04N2201/02485—Dedicated element, e.g. bracket or ar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Light Sources And Details Of Projection-Printing Devices (AREA)
- Facsimile Hea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导光部件、文稿读取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成像装置,该导光部件能够在设有支持部而受到光源基板支持的情况下,防止射向文稿照射区域的光发生光量分布偏差。本发明的导光部件(70)受发光二极管基板支持,在该基板上沿着主扫描方向排设多个发光二极管,导光部件(70)将发光二极管发射的光引导到文稿照射区域上,其中具备位于光发射方向前方的导光体(71)、以及与该导光体一体形成并沿主扫描方向以规定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持部(72b),导光体(71)上具有支持部(72b)形成的支持部形成区域(71c)、以及在主扫描方向上与该支持部形成区域相邻的光透过区域(72d),该两个区域在X方向上具有相同宽度W。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光部件、文稿读取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成像装置。具体涉及用于将光源发射的光束引导照射到文稿上的照射区域的导光部件、利用该导光部件照射文稿的文稿照明装置、具备该文稿照明装置的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装置中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具备该图像读取装置的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不断要求传真机、复印机以及多功能复合机等搭载的扫描仪等图像读取装置中的光源进一步提高启动速度、节能以及使用寿命等方面的性能。对此,上述各种装置搭载的文稿读取装置采用点光源的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以满足上述要求。
但是,发光二极管虽然被称为点光源,其依然具有微小的发光面。如果仅以该发光二极管构成点光源,不但会发生光量下降的问题,而且难以在副扫描方向获得均匀分布的照射度。为此,在采用发光二极管作为文稿照明装置的光源时,通常使用导光部件来引导发光二极管发射的光束。而在黑白、彩色、MFP等数字复印机、通用扫描仪等需要高画质图像读取装置以及模拟复印机等中,也有必要优化发光二极管等光源以及导光部件,提高光的会聚效率,获得均匀分布的照射度。
在现有技术中,如专利文献1(JP特开2008-35036号公报)公开了一种采用导光部件的文稿读取装置,该装置具备沿主扫描方向排列的多个发光二极管、以及受到发光二极管基板支持并将发光二极管发射的光束引导到文稿的照射区域上的导光体。该导光体的长度方向与发光二极管的排列方向即主扫描方向一致。而且,该导光体与作为支持部的结合突起一体形成,该结合突起用于将导光体固定在发光二极管基板上使导光体受到发光二极管支持。导光体上沿着主扫描方向形成多个结合突起。为此,导光体通过结合突起被固定在发光二极管基板上受到该发光二极管的支持。
但是,专利文献1公开的文稿照明装置中的导光体因在主扫描方向上形成多个结合突起,为此在形成结合突起的部位,从发光二极管发射后入射导光体的一部分光无法通过结合突起内部射向文稿上的照射区域,而在未形成结合突起的部位,入射导光体的所有光则内部反射即全反射后射向文稿上的照射区域。由此造成形成结合突起的部位与未形成结合突起的部位之间从导光体射出的光的强度各不相同。换言之,在扫描方向上将出现光强度分布偏差。由此可知,现有导光体存在从导光体射往文稿的照射区域的光在主扫描方向上光量分布偏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解决方案,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导部件,该导光部件能够在支持部被固定在光源基板上以接受光源基板支持的情况下,防止照射到文稿的照射区域的光的光量分布发生偏差,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具备该光导部件的文稿照明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成像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导光部件构成如下,即一种导光部件,受光源基板支持,在该光源基板上沿着第一方向排设多个点光源,该导光部件用于将该点光源发射的光引导到将要读取的文稿的照射区域上,其特征在于,具备导光体和多个支持部,该导光体位于点光源发射光的发射方向上的前方,该多个支持部与该导光体一体形成,并沿着所述第一方向以规定间隔设置,以使得所述导光体受到所述光源基板支持,该导光体上具有所述支持部形成的支持部形成区域、以及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该支持部形成区域相邻的光透过区域,该光透过区域允许所述点光源发射后入射到所述导光体内部的一部分入射光透过该导光体射向外部,而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该支持部形成区域和该光透过区域宽度相同。
本发明的效果在于提供一种设有支持部且该支持部被固定在光源基板上而受该光源基板支持的导光部件,该导光部件能够防止射向文稿照射区域的光的光量分布出现偏差。本发明还提供具备该导光部件的文稿照明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成像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成像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涉及的图像读取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涉及的文稿照明装置中搭载的第一滑架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涉及的文稿照明装置中搭载的第一滑架的侧视图。
图5A是本发明涉及的文稿照明装置中搭载的第一滑架的正视图。
图5B是图5A的A-A截面图。
图6是本发明涉及的文稿照明装置中搭载的第一滑架的分解图。
图7A是面对发光二极管的发射方向观察到的文稿照明装置的正视图。
图7B是图7A的A-A截面图。
图8A是面对发光二极管的发射方向观察到的发光二极管基板的正视图。
图8B是发光二极管基板的侧视图。
图9A是面对发光二极管的发射方向观察到的导光部件的正视图。
图9B是图9A的C-C截面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导光部件的部分放大图。
图11是从下向上观察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导光部件的仰视图。
图12A是导光部件部分放大图。
图12B是导光部件的部分放大侧视图,其中省略支持部。
图13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导光体的一部分截面图。
图14A至图14C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其他导光体的形态的示意图。
图15A是没有光透过区域时图9A中的F-F截面图。
图15B是没有光透过区域时图9A中的G-G截面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导光体内位于图9A的F-F截面上的光的反射以及透射的状态示意图。
图17A是面对发光二极管的发射方向观察到的盖部件的正视图。
图17B是图17A中的D-D截面图。
标记的说明
1复印机(成像装置),4图像读取部(图像读取单元),5成像部(成像单元),28摄像部(读取单元),50文稿照明装置,60发光二极管基板,61发光二极管,70导光部件,71导光体,71c支持部形成区域,71d光透过区域,71e内部反射区域,72导光体支持片,72b支持部,100入射光,E照射区域,L射出方向,W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具备文稿照明装置的成像装置的一例实施方式的示意图,该图显示的实施方式为将成像装置应用于电子照相方式复印机1。复印机通常为采用静电制像方法形成图像的全彩色复印机或者黑白图像复印机等不同类型。复印机采用的制像方法,除了电子照相方式以外,例如还有喷墨等其他方式。
如图1所示,复印机1包括自动文稿输送装置(以下简单称之为ADF)2、供纸部3、图像读取部4以及成像部5。
ADF2具备作为文稿载置台的文稿盘11以及包括各种辊等部件的输送部13。ADF2中用输送部13将放置在文稿盘11上的文稿送往狭缝玻璃7,图象读取部4隔着该狭缝玻璃7读取文稿,结束读取后该文稿通过狭缝玻璃7并被排出到排纸盘12上。该ADF2被安装为可利用未图示开闭机构在图像读取部4上开闭。
供纸部3包括以下部件,供纸盒3a、3b,其中放置不同大小的记录纸;供纸装置21、22,可分别捡拾被置于供纸盒3a、3b中的记录纸P用于来进行供纸;输送装置23,其中包括各种辊,用于将供纸装置21、22提供的记录纸P送往成像部5中的规定成像位置。
图像读取部4具备搭载光源和反射镜部件的第一滑架25、搭载反射镜部件的第二滑架26、成像透镜7以及作为读取装置的摄像部28。图像读取部4在读取ADF2输送的文稿时,让第一滑架25和第二滑架26移动到狭缝玻璃7的正下方,即图1中以H表示的位置上后停止。而后第一滑架25搭载的光源照射正在通过窄条玻璃上的文稿,该文稿反射的光受到第一滑架25和第二滑架26中的反射镜部件的反射,该反射光通过成像透镜27成像,摄像部28读取该成像图像。另一方面,在读取置于接触玻璃上的文稿时,让第一滑架25和第二滑架26在图1中左右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光源发射光照射文稿,而后,第一滑架25和第二滑架26中的各反射镜部件反射文稿反射的反射光,该反射光通过成像透镜27成像,摄像部28读取该成像图像。
成像部5具备曝光装置31、多个感光鼓32、装填青色、红色、黄色、黑色各种不同颜色的调色剂的显影装置33、转印带34以及定影装置35。成像部5中的曝光装置31根据摄像部28读取的图像对各感光鼓32曝光,在感光鼓32上分别形成潜像,而后各显影装置33向各感光鼓32提供各色调色剂进行显影。进而,成像部5中的转印带34将各感光鼓32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供纸部3提供的记录纸P上,而后通过定影装置35来融熔被转印到记录纸P上的调色剂,将彩色图像固定到记录纸P上。由此,记录纸P上形成彩色图像。
以下参考图2说明图像读取部4的构成。
如上所述,图2所示的图像读取部4包括第一滑架25、第二滑架26、成像透镜27以及摄像部28。这些部件分别安装在图像读取部4的主机框架4a内部。该主机框架4a内部还设有沿着副扫描方向即图2左右方向延伸的未图示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分别为在垂直于副扫描方向的主扫描方向上相距一定间隔的两根轨道。
第一滑架25被安装在第一导轨上,能够在第一导轨上滑动。该第一滑架25经由第一滑架用驱动导线,受到未图示驱动电机驱动,沿着副扫描方向在图2中以实线显示的第一滑架25和虚线显示的第一滑架25之间来回移动。第二滑架26被安装在第二导轨上,能够在第二导轨上滑动。该第二滑架26经由第二滑架用驱动导线,受到未图示驱动电机驱动,沿着副扫描方向在图2中以实线显示的第二滑架26和虚线显示的第二滑架26之间来回移动。第一滑架25和第二滑架26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的速度比为2∶1,该速度比能够使得第一滑架25和第二滑架26移动时从文稿表面到成像透镜27之间的光路长度不发生变化。
第一滑架25上安装将要在以下叙述的文稿照明装置25和第一反射镜部件25a。第二滑架26上安装第二反射镜部件26a和第三反射镜部件26b。
成像透镜27将从文稿反射以及经由各反射镜部件反射后入射的反射光会聚成像。摄像部28包括CCD等摄像元件,将通过成像透镜27成像的文稿反射光光像光电转换成读取图像的模拟图像信号,并输出该信号。
以下参考图3~5说明第一滑架25。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滑架25包括以金属板构成的基体40、从基体下表面垂下的一对侧板41、以及通过紧固部件29安装在基体40上表面上的承受台42。
基体40的前端部40a(图4左侧)上设有上方弯曲的凸缘,而且,该前端部40a上端的规定部位设有倾斜部40b,该倾斜部40b被弯曲成与基体40之间形成一定角度。该规定部位是指前端部40a中面对文稿照明装置50且沿着主扫描方向(图3中的Y方向)的规定区域。进而,在倾斜部40b上安装反射文稿照明装置50发射的光的对向反射镜44,用以改善文稿照射表面上的照度分布。用对向反射镜44反射文稿照明装置50发射的光,其效果在于,例如在读取存在剪贴部分的文稿时,能够避免发生文稿上凹凸造成的阴影。
在主扫描方向上一对侧板41被分开设置,用于保持以主扫描方向为长度方向的第一反射镜部件25a。
承受台42以金属板形成,其中包括安装部42a以及弯曲片部42b,安装部42a中具有面对基体40的安装面,弯曲片部42b是被弯曲形成为与该安装部42a之间呈规定角度的承受台42上部。如图5A所示,安装部42Aa位于承受台42的左右两端,用紧固部件29安装到基体40上。
如图5B所示,弯曲片部42b中除了沿主扫描方向延伸且与安装部42a相连接的部分以外,其他部分的下端部一直延伸到基体40下方。换言之,弯曲片部42b中只有安装了文稿照明装置50的区域部分的下端部延伸到基体40下方。另外,图5B中的上下方向为副扫描方向,左侧为上方,右侧为下方。该弯曲片部42b下方形成用于拧入紧固螺丝46的螺孔42c。在此虽然未作图示,但主扫描方向上设有多个如五个螺孔42c,各个螺孔之间相隔规定间距。进而,在文稿照明装置50上安装弯曲片部42b时,该弯曲片部42b的倾斜角度被设定为使得以下将要叙述的光导体71发射的光的照度具有良好的分布状态。
文稿照明装置50通过上述紧固螺丝46安装在该弯曲片部42b上。
如图6以及图7所示,文稿照明装置50包括发光二极管基板60、导光部件70以及盖部件80。这些部件通过共同的固定部件即紧固螺丝46一体构成为一个单元。此外,图6中的箭头L表示下述发光二极管61发射的光束中强度最大的光束的发射方向,该方向L垂直于包括下述主扫描方向在内的发光二极管61照射面61a。
发光二极管基板60上,如图8A所示,沿着第一方向即主扫描方向(图中的左右方向)直线排列多个发光元件,发光元件为顶部发光(Top View)型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基板60上还设有未图示导线图案以及各种电路元件等,用于向各发光二极管61供电。进而,发光二极管基板60的主扫描方向一端端部设有连接端子62,用于电连接未图示控制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用发光二极管61作为本发明的点光源,并用发光二极管基板作为本发明的光源基板。
如图8B所示,发光二极管61受到发光二极管基板60驱动后,从平行于该发光二极管基板60的安装面61a(图中左端)起向左向即图6所示的发射方向L,向导光部件70发射光束。
如图8A所示,在发光二极管基板60的下方端部,沿着主扫描方向以等间距设置五个第一固定部64。第一固定部64中的一部分从发光二极管基板60的下端开始向下方突出,呈突出形状。各第一固定部64上分别设有用于紧固螺丝46穿通的(参见图6)紧固孔64a。
进而在主扫描方向上,在发光二极管基板60两端规定位置上设有定位孔60a、60b。在组装文稿照明装置时,将该定位孔60a、60b套嵌在未图示工具的凸型上,以对发光二极关基板60定位。
如图7B所示,导光部件70受发光二极管基板60支持,可将发光二极管61发射的光束引导到文稿表面的照射区域E(参见图4)。
具体如图9所示,导光部件70包括位于图9B左侧上方的导光体71以及与该导光体71一体形成的导光体支持片72。
导光体71具有入射面71a和射出面71b。入射面71a面对发光二极管61的照射面61a,发光二极管61发射的光束入射该入射面71a,经过导光体71内部,从发射面71b射出,射向文稿表面的照射区域E(参见图4)。导光体71用透射率较高的有机玻璃等树脂形成。对发射面71b施加砂磨或蚀刻等表面粗化处理,使得从发射面71b发射的光发散。
进而如图9B所示,沿着引导光束的发射方向L(参见图6)铅直截断导光体71时,该导光体71的截面为梯形,该梯形截面在发射方向L上具有充分的长度。也就是说,导光体71的宽度(图中上下方向)随着从入射面71a向发射面71b接近而逐渐增加。这样,便能够使得从入射面71a入射后到达导光体71宽度方向(图9B的上下方向)两侧表面即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光束中的大部分不发生透射,而是进行内部反射。为此大多数的光能够在导光体71内部实现全反射,从发射面71b射出。这样,入射导光体71的光在内部发生全反射,形成良好的照度分布。
导光体71的形状并不局限于具有梯形截面的形状,只要适于发生全反射,便不拘形状如何。例如可以是主扫描方向(图9A中左右方向)基本呈扁平的矩形体。
导光体支持片72与导光体61相同用有机玻璃等树脂形成,并沿着主扫描方向以规定间隔设置多个(本实施例中为五个)导光体支持片72。
导光体支持片72包括平板形的平板部72a以及位于平板部72a和导光体71之间的支持部72b。导光体61、平板部72a以及支持部72b一体形成。
各平板部72a下端部分别设有第二固定部74。各第二固定部74中的一部分从平板部74a下端开始向下方突出,呈突出形状。如图6所示,各第二固定部74分别被设置为,在射出方向L上与发光二极管基板60上的第一固定部64位置相对应。
如图9A所示,各第二固定部74上分别形成紧固孔74a,用于紧固螺丝46(参见图6)通过。在此如图6所示,设假想线S通过发光二极管基板60的各紧固孔64a的中心且平行于发射方向L,则各紧固孔74a的中心均分别位于该假想线S上。
如图9A所示,在五个导光体支持片72中,位于主扫描方向两端端部的导光体支持片72的平板部72a上设有规定的定位孔70a和70b。在组装文稿照明装置时,将该定位孔70a和70b套嵌在未图示工具的凸型上,使导光部件70相对于予先安装到工具上的发光二极管基板60定位。用工具进行导光部件70定位时,上述各紧固孔74a必须与位于发光二极管基板60上各对应的紧固孔64a(参见图6)保持一致。
位于主扫描方向两端的导光体支持片72上各设一个支持部72b,除此之外的导光体支持片72上设置一对分开的支持部72b。为此,沿着主扫描方向以规定间隔设置多个支持部72b。但在此的规定间隔中,位于同一个导光体支持片72上的一对支持部72b之间的间隔小于设在不同导光体支持片72上的相邻支持部72b之间的间隔。
如图9所示,支持部72b在平板部72a的上端向射出方向L(参见图6)弯曲,呈L字形,接着被弯向发射方向的前端部在被弯向平行于导光体71的入射面71a的方向,再一次呈L字形。由此,平板部72a和导光体71之间形成台阶,使得导光体71的入射面71a与平板部72a中位于发光二极管基板一侧侧面(图9右侧)之间具有规定间隙D。为此如图7B所示,在导光部件70和发光二极管基板60被组装之后,发光二极管61的照射面61a和导光体71的入射面71a之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间隙。从而能够以规定间隙将发光二极管61的照射面61a和导光体71的入射面71a分开,避免如因发光二极管61本身的误差或发光二极管61的安装误差等造成发光二极管61和导光体71之间发生接触而引起损伤。
如图9A所示,各导光体支持片72上形成与各第二固定部74相对应的五个欠缺部72c。具体来说,位于主扫描方向两端的导光体支持片72上的欠缺部72c位于支持部72b的主扫描方向两端,除此之外的导光体支持片72上的欠缺部72c位于一对相邻的支持部72b之间。安装文稿照明装置50(参见图6)时,把以下将要叙述的盖部件80的第三固定部84(参见图11A)嵌入各欠缺部72c。
进而如图9B和图10所示,导光体71的主扫描方向两端端部设有一对侧壁72d。由于导光体71受到导光体支持片72单侧支持,因而该侧壁72用于防止例如在搬动装置或第一滑架25(参见图2)移动时导光体71按图9B中的箭头M所示方向倒下。由于该侧壁72防止导光体71倒下,因此能够保持发光二极管61的照射面61a与导光体71的入射面71之间良好的位置关系。
下面参考图11至图14,说明导光体71的光透过区域。
如图11所示,导光体71下表面上设有支持部72b形成的支持部形成区域71c(参见图12B)、以及在主扫描方向上与支持部形成区域71c相邻接的光透过区域71d。
具体来说,在图12中,光透过区域71d有两个部位,一个是在主扫描方向上相邻导光体支持片72之间,另一个是在位于同一个导光体支持片72上的一对支持部72b之间。但是在图11所示的主扫描方向两端端部的导光体支持片72中,光透过区域71d仅位于一个支持部72b的主扫描方向两端端部,即支持部72b与侧壁72d(参见图10)之间。
光透过区域71d通过施加表面粗化处理如喷砂或蚀刻等形成。关于表面粗化处理,除上述之外还有施加微坑加工,在表面形成细小凹凸的方法。这样如图14所示,,通过对光透过区域71d上施加表面粗化处理,从发光二极管61发射后入射导光体71的一部分光便容易通过光透过区域71d射向导光体外部。
如图12B所示,支持部形成区域71c和光透过区域71d在垂直于主扫描方向(图中以箭头Y表示的方向)的方向即X方向上的宽度相同为W。在此,X方向是指沿着垂直于包含主扫描方向的发光二极管61的照射面61a的射出方向L投影到光透过区域71d上时的导光体71的下表面的方向。即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X方向平行于导光体71的下表面,该下表面倾斜与射出方向L成规定角度。如果导光体为矩形,则如图14A所示,X方向平行于射出方向L。而如果导光体71的梯形倾斜角度较大,则如图14B所示,X方向也跟随导光体71的下表面倾斜角度向下方变大。进而,如果导光体71的形状为随着接近入射面厚度逐渐减小的梯形,则如图14C所示,X方向也跟随导光体71的下表面倾斜角度向上方变大。由此可知,X方向并不是能够单纯决定的方向,而是跟随导光体71的形状而定。
图12B显示沿着上述X方向切断支持部72b中连接导光体71部份的示意图。在图12B中支持部形成区域71c为,沿着上述X方向切断支持部72b中连接导光体71的部份时,形成支持部72b的上述连接部分的截面区域。
导光体71的下表面上除了支持部形成区域71c以及光透过区域71d以外,还有区域71e,以下将其称为内部反射区域71e,该内部反射区域71e均匀平坦,与导光体71的上表面相同。
下面,对比有无包含光透过区域71d的两种情况,说明从发光二极管61反射后入射导光体71的光束的反射以及透射。
如图15A和15B所示,在导光体71的下表面上没有形成光透过区域71d的情况下,以支持部形成区域71c和内部反射区域71e构成导光体71的下表面。换言之,导光体71的下表面上除了支持部形成区域71c以外其他均为内部反射区域71e。
此时如图15A所示,在没有支持部72b的部位,从发光二极管61发射后入射导光体71的光100(以下称为入射光100)均在内部反射区域71e发生全反射后从导光体71b射出。在没有支持部72b的部位,所有入射光100均射往文稿表面的照射区域E(参见图4)。此时的图15A显示了没有形成光透过区域71d情况下图9A中的F-F截面。
另一方面如图15B所示,在具有支持部72b的部位,一部分入射光100通过支持部形成区域71c入射到支持部72b内部。这样,该入射到支持部72b内部的光不从导光体71的发射面71b射出,因而无法射往文稿表面的照射区域E(参见图4)。而另一部分入射光100到达内部反射区域71e并在其中全反射后从导光体71射往文稿表面的照射区域(参见图4)。这样,在具有支持部72b的部位,入射光100被分为入射到支持部72b内部的光和从发射面71b射出的光,其结果,与没有支持部72b的部位相比,在具有支持部72b的部位,从发射面71b射出的光的强度相对较弱。此时的图15B显示了没有光透过区域71d情况下图9A中的G-G截面。
因此,在导光体71下表面上未形成光透过区域71d的情况下,射往文稿表面照射区域E(参见图4)的射出光光量分布沿着主扫描方向发生偏差。
对此本实施方式的导光体71如图16所示,在其中未形成支持部72b的部位,以光透过区域71d和内部反射区域71e构成导光体71下表面,此时的图16显示了具有光透过区域71d的本实施方式的导光体在图9A中的F-F截面。
为此,在没有支持部72b的部位,一部分来自发光二极管61的入射光100透过光透过区域71d后射出导光体71。这样,透过光透过区域71d的光不会通过导光体71的射出面71b射往文稿表面的照射区域E(参见图4)。同时,到达内部反射区域71e的另一部分入射光100在内部反射区域71e中全反射后从导光体71的射出面71b射往文稿表面的照射区域E(参见图4)。为此,本实施方式中没有支持部72b的部位上的发射光强度小于上述图15A所示情况下的发射光强度,其结果,在没有支持部72b的部位上可以获得与图15B所示的具有支持部72b的部位的光强度相类似的发射光。进而,本实施方式中的光透过区域71d与上述支持部形成区域71c相同,位于发光二极管61的照射面61a附近,为此,不仅如上所述具有相似的光强度,而且发射光举动也与具有支持部部位上的发射光举动类似。
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的光导体71中在具有支持部72b的部位上的情况与上述图15B所示的情况相同。为此,在具有支持部72b的部位上入射光100与图15B相同,可分为入射到支持部72b内部的光和从发射面71b发射的光两部分。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没有支持部72b的部位的射出光与具有支持部72b的部位的射出光在光强度和举动上相似,从而防止了射往文稿表面照射区域E(参见图4)的发射光沿着主扫描方向发生光量分布偏差。
如图7B所示,盖部件80位于发光二极管以及导光部件70的左侧前方即图6所示的发射方向L上,从发射方向L的前方覆盖这些发光二极管基板60以及导光部件70。
具体如图17A和图17B所示,盖部件80以例如含黑炭的聚酯薄膜或PET等光密度较高的非透光性树脂材料等形成,能够防止发光二极管61(参见图7B)发射的光外漏。盖部件80具有反射率较低的黑色表面,为此,从导光体71(参见图7B)射出并被文稿表面反射的光在盖部件80的表面受到反射,再次射往原稿表面的照射区域E(参见图4),即抑止了闪光的行进。为了抑制闪光的行进,需要对盖部件80施加表面处理,除了如上所述形成为黑色以外,还可以实行例如表面粗化处理或防反射涂敷处理等抑制光反射加工。这样,盖部件80兼备防止光外漏的遮光性能以及抑制闪光行进的限制性能,有利于减少元件数量、降低产品成本以及文稿照明装置50小型化。
如图7B所示,盖部件80中设有能够在发光二极管基板60、导光部件70以及盖部件80一体形成时让导光体71的射出面71b外露的开口部81,该盖部件80在主扫描方向(图中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如图17A所示,与导光体71(参见图6)在主扫描方向上的长度相对应,但开口部81的面积被设定为稍大于导光体71的射出面71b的面积。因此,在导光体71和开口部81之间构成规定间隙。而且除此之外的部分中导光体71和盖部件80之间也构成规定间隙。优选导光体71不但不接触盖部件80,而且与其他任何部件之间也都不相接触。这样,导光体71和盖部件80等其他部件之间非接触,防止光在导光体71内部全反射时被接触导光体71的盖部件80等其他部件吸收。
进而,盖部件80上还设有与开口部81前方外表面(图7B中的左侧面)形成一定倾斜角度的斜面部82。如图4所示,在第一滑架25中设置文稿照明装置50时,将斜面部82设置为平行于接触玻璃8,从而构成斜面部82的倾斜角度。这样,即便在文稿照明装置50位于接触玻璃8附近的结构中,也能够避免盖部件80碰触到接触玻璃8。
如图17A所示,在盖部件80的下方端部即开口部81的下部(图17B的左下侧),沿着主扫描方向以等间距设有五个第三固定部84。各第三固定部84的一部分从盖部件80的下端向下方突出,呈突出形状。如图6所示,在光发射方向L上各第三固定部84分别与各自对应的第一固定部64以及第二固定部74位于相同位置。
如图17B所示,各第三固定部84相对于盖部件80的前方外表面(图17B中的左侧)向导光部件一侧(该图右侧)凹陷,并且形成为平板形,与导光部件70的各个第二固定部74面接触。该第三固定部84如图7B所示,在安装文稿照明装置50时被结合到导光部件70的缺口部72上。这样便可在有限的空间内将第三固定部84和第二固定部74对接起来。
进而如图17A所示,各第三固定部84中分别设有穿过紧固螺丝46的紧固孔
84a。在此如图6所示,各紧固孔84a的中心分别位于假想线S上。
如图17A所示,盖部件80在主扫描方向两端端部分别设有规定的定位孔
80a和80b。在组装文稿照明装置50时将该定位孔80a和80b嵌入未图示工具的凸型中,使得盖部件80相对于预先安装到工具上的发光二极管基板60以及导光部件70定位。当然,在用工具对盖部件80定位时,上述各紧固孔84a保持与对应的各紧固孔64a和74a一致。
以下参考图6以及图7B说明文稿照明装置50的安装工序。
如图6所示,首先,将发光二极管基板60的定位孔60a和60b分别嵌入未图示工具上的两处凸型,以对发光二极管基板60定位将其固定在工具上。而后,在发光二极管基板60被固定在工具上的状态下,将导光部件70的定位孔70a和70b分别嵌入已被定位孔60a和60b嵌入的上述两处凸型上,从而使导光部件70相对于发光二极管基板60定位。而后,再将盖部件80的定位孔80a和80b嵌入到已嵌入了定位孔60a和60b以及定位孔70a和70b的上述两处凸型上,从而使盖部件80相对于发光二极管基板60以及导光部件70定位。通过以上所述,发光二极管基板60、导光部件70以及盖部件80之间互相定位。换言之,导光部件70的导光体支持片72被夹在发光二极管基板60和盖部件80之间而被定位。
而后,以此状态将共用的紧固螺丝46安装到各第一固定部64至各第三固定部84中。具体为将紧固螺丝46插入各紧固孔64a、74a、84a,使得发光二极管基板60、导光部件70以及盖部件80之间互相定位并形成为一体。也就是说,以发光二极管基板60、导光部件70以及盖部件80通过紧固螺丝46互相定位的状态来将文稿照明装置50一体化。接着如图7B所示,将各紧固螺丝46结合到承受台42的结合孔42c中,使被形成为一体的文稿照明装置50紧固到承受台42上,至此结束文稿照明装置50的组装。这样,只要实行一次紧固操作便能将被形成为一体的发光二极管基板60、导光部件70以及盖部件80安装到承受台42上,提高作业效率。
关于其他文稿照明装置50的一体结构,例如还可以将发光二极管基板60的结合孔64a作为结合紧固螺丝46的结合孔,在发光二极管基板60、导光部件70以及盖部件80被定位在工具上的状态下,将紧固螺丝46穿入紧固孔74a和84a并结合到结合孔64a上,从而将发光二极管基板60、导光部件70以及盖部件80构成为一体。
在述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工具来对发光二极管基板60、导光部件70以及盖部件80定位并构成一体,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不使用工具,而在承受台42上形成定位针,将定位孔60A和60b、70a和70b、80a和80b直接扣到该定位针上构成为一体。该方法与用工具一体构成文稿照明装置50之后再移动到承受台42上进行安装的工序相比,删除了被形成为一体之后将文稿照明装置50移动到承受台42上的工序,有利于提高组装作业效率。
以下说明复印机1(参见图1)的图像读取动作。
如图2和图7B所示,复印机1(参见图1)通过第一滑架25以及第二滑架26(参见图2)沿着副扫描方向(图中左右方向)移动,使得来自发光二极管61并通过导光体71的光照射到被置于接触玻璃8上的文稿上。此时如图4所示,以较细的一点锁线表示的从导光体71射出的光直接照射文稿表面的照射区域E,同时,该光中的一部分被反射镜44反射到原稿表面的照射区域E。其结果,在照射区域E所示范围中文稿表面受到光照射。
而后,以较粗的一点锁线表示的文稿表面的反射光从图4中第一反射镜部件25a反射到第二反射镜部件26a(参见图2)。第一反射镜部件25a反射的反射光如图2所示,依次受到第二反射镜部件26a和第三反射镜部件26b反射后,入射成像透镜27。而后,入射成像透镜27的反射光通过成像透镜27在位于焦点面上的摄像部28上会聚成像。由此,摄像部28对成像的文稿反射光像进行光电转换后输出读取图像及模拟图像信号。而后,第一滑架25以及第二滑架26移动到图2中以虚线表示的位置,结束文稿的图像读取。之后第一滑架25以及第二滑架26移动,返回实线显示的位置。在返回移动中由于不受文稿图像读取速度的影响,因此优选高速移动,提高文稿读取效率。
A/D转换器将摄像部28输出的模拟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而后,在搭载图像处理电路的电路基板中对该数字图像信号施加各种图像处理,如二值化处理、多值化处理、灰度处理、变倍或编辑等处理。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导光部件70包括导光体71和支持部72b。该导光体71包含设有支持部72b的支持部形成区域71c以及在主导描方向与该支持部形成区域71c邻接的光透过区域71d。该支持部形成区域71c和光透过区域71d在与主扫描方向正交的X方向上的宽度W相同。为此,从设有支持部72b的部位射出的射出光强度与从没有支持部72b的部位射出的射出光强度相似。进而,本实施方式中的光透过区域71d与支持部形成区域71c相同,均位于发光二极管61的照射面61a附近,为此,不但光强度相似,而且射出光的举动也与从设有支持部的部位射出的射出光的举动相似。
据此,本实施方式能够防止照射文稿表面的照射区域E(参见图4)的射出光在主扫描方向上发生光量分布偏差。
虽然上述本实施方式对光透过区域71d施加表面粗化处理,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其他能够抑制光的内部反射的方式,例如,将光透过区域71d以反射率低于导光体71内面即内部反射区域71e的颜色比如黑色构成。具体来说,选择一种涂料,该涂料的颜色相对于发光二极管61发射的光的波长所具有的反射率低于内部反射区域71e的反射率,并将该涂料涂敷在光透过区域71d上。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乃至第三固定部64、74、84上以等间距设置五个固定部,但是固定部的数量不限于五个,例如可以根据文稿照明装置50在主扫描方向上的长度来适当选择固定部个数。而且,主扫描方向上各固定部之间的间隔也不必限于等间距,例如可以根据文稿照明装置50在主扫描方向上的长度或各结构部件的材料等,来将该间距设为随着接近主扫描方向上的长度中心而逐渐减小,或与此相反地逐渐增加。
进而,关于发光二极管61的排列也不仅局限于如图8所示,即沿着左右方向线形分布在光二极管基板60上,也可以沿着图8的上下方向交错或每隔规定个数偏置排列,另外还可以排列成多列。进而,发光二极管61也不局限于顶部发光型发光二极管,也可以采用侧面发光型(照射面位于侧面)的发光二极管。此时,为了适用于本发明,需要将导光部件70改为其入射面71a与侧面发光型的发光面相对的形状,而且在射出面71b方向上也需作适当更改。
Claims (7)
1.一种导光部件,受光源基板支持,在该光源基板上沿着第一方向排设多个点光源,该导光部件用于将该点光源发射的光引导到将要读取的文稿的照射区域上,其特征在于,
具备导光体和多个支持部,该导光体位于点光源发射光的发射方向上的前方,该多个支持部与该导光体一体形成,并沿着所述第一方向以规定间隔设置,以使得所述导光体受到所述光源基板支持,
该导光体上具有所述支持部形成的支持部形成区域、以及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该支持部形成区域相邻的光透过区域,该光透过区域允许所述点光源发射后入射到所述导光体内部的一部分入射光透过该导光体射向外部,
而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该支持部形成区域和该光透过区域宽度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方向是在所述射出方向投影到所述光透过区域上时沿着所述导光体表面的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光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透过区域通过施加表面粗化处理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光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透过区域上涂敷反射率低于所述导光体内面的反射率的颜色。
5.一种文稿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光源基板以及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光部件。
6.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用于发射照射文稿的照射区域的光的文稿照明装置、以及用于接受所述文稿的反射区域的反射光以读取文稿的图像信息的读取单元,该文稿照明装置使用权利要求5所述的文稿照明装置。
7.一种成像装置,其具备读取文稿的图像的图像读取单元、以及在记录媒体上形成该图像读取单元所读取的图像的成像单元,其特征在于,该图像读取单元使用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119418 | 2011-05-27 | ||
JP2011119418A JP5699808B2 (ja) | 2011-05-27 | 2011-05-27 | 導光部材、原稿照明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98082A CN102798082A (zh) | 2012-11-28 |
CN102798082B true CN102798082B (zh) | 2014-08-27 |
Family
ID=47197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62323.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98082B (zh) | 2011-05-27 | 2012-05-23 | 导光部件、文稿读取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成像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746948B2 (zh) |
JP (1) | JP5699808B2 (zh) |
CN (1) | CN10279808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4209161A (ja) * | 2012-09-07 | 2014-11-0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光学装置、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5136043A (ja) * | 2014-01-17 | 2015-07-27 | 株式会社東芝 | 画像読取装置 |
JP6435790B2 (ja) | 2014-11-11 | 2018-12-1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光照射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7094722B2 (ja) * | 2018-02-28 | 2022-07-0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7492674B2 (ja) * | 2020-03-26 | 2024-05-3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照明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615418A1 (en) * | 2004-07-09 | 2006-01-11 | Ricoh Company, Ltd. |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2007005860A (ja) * | 2005-06-21 | 2007-01-11 | Ricoh Co Ltd | 光照射ユニット、画像読取機構、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CN101742042A (zh) * | 2008-11-25 | 2010-06-16 | 株式会社理光 | 光照射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JP4579816B2 (ja) * | 2005-12-09 | 2010-11-1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照明装置、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3219761A (ja) | 1990-01-25 | 1991-09-27 | Canon Inc | 画像読取装置 |
JP3219761B2 (ja) | 1990-11-19 | 2001-10-15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リモートコマンダー |
JP2008035036A (ja) | 2006-07-27 | 2008-02-14 | Kyocera Mita Corp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0136348A (ja) | 2008-10-30 | 2010-06-17 | Canon Components Inc | ライン状照明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読取装置 |
JP4717107B2 (ja) * | 2008-11-14 | 2011-07-0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照明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0210749A (ja) * | 2009-03-09 | 2010-09-24 | Kyocera Mita Corp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483153B2 (ja) | 2009-03-16 | 2014-05-0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光照射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560579B1 (ja) * | 2009-10-09 | 2010-10-1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面光源装置 |
JP5636664B2 (ja) | 2009-10-22 | 2014-12-10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163671B2 (ja) | 2010-03-04 | 2013-03-13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照明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2011
- 2011-05-27 JP JP2011119418A patent/JP5699808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
- 2012-04-26 US US13/456,864 patent/US874694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05-23 CN CN201210162323.1A patent/CN10279808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615418A1 (en) * | 2004-07-09 | 2006-01-11 | Ricoh Company, Ltd. |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2007005860A (ja) * | 2005-06-21 | 2007-01-11 | Ricoh Co Ltd | 光照射ユニット、画像読取機構、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579816B2 (ja) * | 2005-12-09 | 2010-11-1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照明装置、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CN101742042A (zh) * | 2008-11-25 | 2010-06-16 | 株式会社理光 | 光照射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20300271A1 (en) | 2012-11-29 |
JP5699808B2 (ja) | 2015-04-15 |
CN102798082A (zh) | 2012-11-28 |
JP2012249092A (ja) | 2012-12-13 |
US8746948B2 (en) | 2014-06-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483153B2 (ja) | 光照射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US7760403B2 (en) | Optical irradiation apparatus,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 |
CN102798082B (zh) | 导光部件、文稿读取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成像装置 | |
JP6299636B2 (ja) | 照明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 |
JP6123989B2 (ja) | 光照射光学系、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
JP5146798B2 (ja) | 照明装置、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
EP2808742B1 (en) | Light guide and illumination device | |
JP2016092752A (ja) | 光照射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4920088B2 (ja) | 照明装置、その照明装置を備える画像読取り装置、その画像読取り装置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 |
JP5811595B2 (ja) | 原稿照明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5724374B2 (ja) | 原稿照明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6052634B2 (ja) | 光照射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0101790A (ja) | 照明装置 | |
JP5994229B2 (ja) | 照明ユニット、原稿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3090197A (ja) | 照明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1087122A (ja) | 原稿照明装置、走査光学ユニット、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6008261B2 (ja) |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6008260B2 (ja) |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3090266A (ja) | 原稿照明ユニット、原稿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6037247B2 (ja) |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5729656B2 (ja) |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5729657B2 (ja) |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6156753B2 (ja) |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3982989B2 (ja) | 除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9171376A (ja) | 照明ユニット、それを備えた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