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27883B - 导光体、具备该导光体的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导光体、具备该导光体的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27883B
CN103227883B CN201310029528.7A CN201310029528A CN103227883B CN 103227883 B CN103227883 B CN 103227883B CN 201310029528 A CN201310029528 A CN 201310029528A CN 103227883 B CN103227883 B CN 1032278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plane
incidence
diffusion part
long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2952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27883A (zh
Inventor
东谷胜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2278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78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278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788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96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s guides being of the hollow typ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24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 H04N1/028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 H04N1/02815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pick-up head
    • H04N1/0282Using a single or a few point light sources, e.g. a laser diode
    • H04N1/02835Using a single or a few point light sources, e.g. a laser diode in combination with a light guide, e.g. optical fibre, glass plat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38Linear indentations or grooves, e.g. arc-shaped grooves or meandering grooves, extending over the full length or width of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8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varying in density, size, shape or depth along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61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varying in density, size, shape or depth along the light guide to provide homogeneous light output inten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24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 H04N1/028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 H04N1/02815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pick-up head
    • H04N1/0282Using a single or a few point light sources, e.g. a laser diode
    • H04N1/0284Using a single or a few point light sources, e.g. a laser diode in combination with a light integrating, concentrating or diffusing cav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Light Sources And Details Of Projection-Printing Devices (AREA)
  • Facsimile Head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导光体、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导光体包括主体部、入射面、射出面、反射面、第一扩散部和第二扩散部。主体部是可以沿其长边方向引导光的棒状构件。入射面设于主体部的一端,用于让光入射。射出面设于主体部,沿长边方向延伸,并向与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射出光。反射面设于主体部,并与射出面相对置。第一扩散部形成于反射面中比预先规定的基准位置靠入射面一侧,并且用于扩散光。第二扩散部形成于反射面中比基准位置靠与入射面相反一侧,并且用于扩散光。第一扩散部在与长边方向垂直的方向具有第一长度,第二扩散部在与长边方向垂直的方向具有第二长度,第一长度比第二长度长。由此,能够降低副扫描方向的配光不均匀度。

Description

导光体、具备该导光体的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边引导来自光源的光边线状地照射光的导光体、读取被来自导光体的光照射的原稿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根据图像读取装置读取的图像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读取原稿图像的扫描装置中使用的照明装置利用棒状的导光体将来自LED(LightEmittingDiode)的光照射到原稿。该照明装置利用形成于导光体的一侧面的反射构件反射光。被反射的光沿垂直于导光体的方向射出,在主扫描方向上线状地照射原稿。在这种照明装置中,来自LED的光在LED的附近仅反射一次就向外部射出。由此导致LED附近的光照度高,而离开LED部位的光照度低的问题。
对此,已知有这样一种照明装置,即通过使LED的中心位置偏离导光体侧面的反射构件的中心,从而减少来自LED的光仅反射一次就向外部射出,改善主扫描方向的光照度不均匀的问题。
在如上所述的照明装置中,根据导光体内面的光反射次数不同,不仅产生主扫描方向的光照度不均匀,而且副扫描方向的光的配光性能产生差异。即,在导光体内面的光的反射次数较少的LED附近,光被照射到副扫描方向狭窄的范围内。另一方面,在离开LED而导光体内面的光的反射次数较多的位置,光被扩散照射到副扫描方向的大范围内。
从导光体射出的光被照射到放在透明原稿台等上的原稿。然而,在原稿从原稿台翘起的情况下,导光体与原稿间的距离随主扫描方向的位置的不同而不同。在导光体与原稿间的距离变化时的光照度的变化程度受到导光体在副扫描方向的配光的影响。因此,在副扫描方向的配光如上所述那样地随主扫描方向的位置的不同而不同时,有可能产生原稿的翘起。这时,由于对应于主扫描方向位置的光照度的变化增大,会出现对于原稿的翘起光照度的不均匀也随之增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对副扫描方向的配光不均匀的导光体、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一方面涉及的导光体包括导光体、主体部、入射面、射出面、反射面、第一扩散部和第二扩散部。所述主体部是可以向其长边方向引导光的棒状构件。所述入射面设于所述主体部的一端,用于让所述光入射。所述射出面设于所述主体部,沿所述长边方向为长边,并向与所述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射出所述光。所述反射面设于所述主体部,并与所述射出面相对置。所述第一扩散部形成于所述反射面中比预先规定的基准位置靠所述入射面一侧,并且用于扩散光。所述第二扩散部形成于所述反射面中比所述基准位置靠与所述入射面相反的一侧,并且用于扩散光。所述基准位置设定在所述长边方向的如下位置上:在形成于所述反射面上的用于扩散光的扩散部的、与所述长边方向垂直的方向的长度沿所述长边方向相同的情况下,当离所述入射面的距离增加时,在所述导光体内的反射次数为两次以上的反射光的光照度高于在所述导光体内的反射次数为一次以下的反射光的光照度的位置。所述第一扩散部在与所述长边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具有第一长度,所述第二扩散部在与所述长边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具有第二长度,所述第一长度比所述第二长度长,所述第一长度,在包含邻接所述第二扩散部的区域的所述第一扩散部的至少一部分,伴随着靠近所述第二扩散部而渐渐地接近所述第二长度。
此外,本发明另一方面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包括:所述导光体;光源,其向所述入射面照射光;反射构件,其与所述反射面相对配置,用于反射光;以及图像读取部,其读取被来自所述射出面的光照射的原稿的图像。
另外,本发明的其他反面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所述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部。所述图像形成部根据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读取的图像而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
由此,本发明能够降低在副扫描方向的配光的不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表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例子即复印机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2中(A)是表示图1所示的线光源的结构的剖视图,(B)是表示图1所示的线光源的结构的正面图。
图3是模拟从光源射出的光束在光源附近情况的示意图。
图4中(A)是从反射面一侧观察线光源的仰视图,(B)是图4中(A)所示的线光源的IVB-IVB剖视图。
图5是凹部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长度均为同一的情况下,就导光体内的反射次数为一次以下的少反射光和导光体内的反射次数为两次以上的多反射光分别模拟获得的图表,表示从入射面到射出面上的光射出位置之间的距离与该光的光照度的关系。
图6是就由导光体的凹部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长度均为同一的线光源向接触玻璃上的原稿照射的光的配光特性模拟获得的图表。
图7中(A)至(C)是用于说明凹部中各面的角度与光的反射及透过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导光体的其他例子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各附图中附上同一标记的结构表示同一结构,故省略说明。图1是概略表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例子即复印机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其中,图像形成装置不限于复印机,例如也可以为传真机或数码复合机等。
复印机1(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主体部2;设置于主体部2左方的堆纸盘3;设置于主体部2上部的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5;设置于图像读取装置5上方的原稿提供部6;以及设置于主体部2内部且由微电脑等构成的控制部100。此外,复印机1的前部设置有大致矩形的操作面板部47。
在图像读取装置5的上面设置有由玻璃等透明构件构成的原稿台52及接触玻璃53。图像读取装置5在原稿台52及接触玻璃53的下方具有:经由原稿台52和接触玻璃53向原稿照射照明光并接受其反射光的扫描部51;反射扫描部51获得的原稿图像的反射镜组54;使来自反射镜组54的原稿图像聚光成像的成像镜55;以及对成像镜55成像的原稿图像进行光电转换从而生成图像数据的图像传感器(imagesensor)56(图像读取部)。
其中,并不限定将图像读取装置装入图像形成装置中。图像读取装置也可以是被单独使用的扫描装置。
扫描部51,例如由图中省略的步进电动机沿副扫描方向驱动。并且,扫描部51以速度V、反射镜组54以速度V/2分别沿图1的左右方向即副扫描方向位移,从而将放在原稿台52上的原稿的图像始终以固定的光程长度成像到图像传感器56。
此外,扫描部51在读取原稿提供部6提供的原稿时移动到与接触玻璃53相对的位置。并且,由扫描部51、反射镜组54和成像镜55将原稿图像成像到图像传感器56。图像传感器56与原稿提供部6的原稿输送动作同步而获得原稿的图像,将其图像数据输出到控制部100。作为图像传感器56,例如CCD(ChargeCoupledDevice,电荷耦合元件)图像传感器被采用。
扫描部51具有:线光源511;将线光源511辐射的光向原稿台52及接触玻璃53的方向照射的反射板512;以及将透过原稿台52和接触玻璃53获得的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向反射镜组54反射的反射镜513。此外,线光源511、反射板512、反射镜513、反射镜组54、成像镜55及图像传感器56均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至原稿台52和接触玻璃53的宽度以上。
另外,也可以采用沿主扫描方向延伸的长幅的CIS(ContactImageSensor,接触式图像传感器)来代替反射镜513、反射镜组54、成像镜55和图像传感器56。
原稿提供部6具有:用于载置原稿的原稿载置台61;用于排放完成图像读取的原稿的原稿排放部62;以及由供纸辊(图中省略)和输送辊(图中省略)等构成的原稿输送机构63,其中这些辊一张张地抽出放在原稿载置部61上的原稿,将该原稿输送到与接触玻璃53相对的位置,然后排放到原稿排放部62。
此外,原稿提供部6以自由转动的方式设置于主体部2,以便让该原稿提供部6的前面侧向上方位移。通过使原稿提供部6的前面侧向上方位移从而开放原稿台52的上表面,用户能够在原稿台52的上表面载置需要读取的原稿,例如翻开状态的书籍等。
主体部2具有手动供纸盘460、多个供纸盒461、多个供纸辊462、图像形成部4、出纸盘48和控制部100等。图像形成部4具有成像部40、定影部45以及设置于图像形成部4内薄片体输送路中的各种输送辊等。成像部40具有曝光装置42、感光鼓43、各颜色(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用的显影装置44Y、44M、44C、44K,中间转印辊49以及转印辊41。
感光鼓43边沿箭头方向转动边由带电装置(图中省略)均匀带电。曝光装置42,将控制部100根据图像读取装置5读取的原稿的图像数据来生成的调制信号转换为激光并输出,从而在感光鼓43上按颜色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44Y、44M、44C、44K向感光鼓43提供各颜色的显影剂,按颜色形成调色剂图像。感光鼓43上的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辊49,从而在中间转印辊49上形成彩色调色剂图像。
另一方面,供纸辊462从容纳薄片体的手动供纸盘460和供纸盒461抽出薄片体,向转印辊41输送。转印辊41将中间转印辊49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输送来的薄片体上,定影部45将该转印的调色剂图像加热而定影到薄片体上。然后,薄片体经过主体部2的出纸口209被排放到堆纸盘3。此外,薄片体也根据需要被排放到出纸盘48。即,图像形成部4根据图像读取装置5读取的图像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线光源511的结构的示意图。图2表示接触玻璃53的下方设置线光源511的状态。图2中(A)是表示沿长边方向(主扫描方向)切断线光源511的状态的剖视图。线光源511具有导光体551、光源552和板状的反射构件553。图2中(B)是从入射面554一侧观察导光体551的正面图,其中入射面554是用于让来自光源552的光入射的面。
导光体551例如是由透明的树脂材料制成的大致圆柱状的构件。导光体551由整体呈棒状的主体部551H制成。主体部551H具有入射面554、射出面551a、反射面551b和后端面551c。入射面554是导光体551的一侧端面。在与入射面554相对的位置设置有光源552。光源552和入射面554相对配置。光源552例如为LED。光源552向入射面554照射光。
射出面551a是导光体551的侧面。射出面551a与接触玻璃53相对配置。射出面551a沿导光体551的长边方向被形成为带状。射出面551a从导光体551向外部射出光。反射面551b是与射出面551a相对配置的平坦的面。反射面551b将在导光体551内传播的光的一部分向射出面551a反射。反射构件553与反射面551b相对配置。反射构件553使透过反射面551b的光反射而返回到导光体551。
在反射面551b上,具有棱镜功能的多个凹部P沿导光体551的长边方向隔着规定间隔排列,该多个凹部P沿与导光体551的长边方向垂直的方向(副扫描方向)延伸。后端面551c是导光体551中与入射面554相反一侧的端面。后端面551c例如是被蒸镀铝的反射端面。后端面551c反射从导光体551朝向外部的光而使之返回到导光体551内部。
凹部P具有第一棱镜面P1和第二棱镜面P2。凹部P是例如以V字状切削(切入)反射面551b而形成的部分。各凹部P中靠入射面554一侧的面为第一棱镜面P1,靠后端面551c一侧的面(与入射面554相反一侧的面)为第二棱镜面P2。图2中(A)表示这样一种例子,即,第一棱镜面P1和反射面551b在入射面554一侧形成的角度R1,与第二棱镜面P2和反射面551b在与入射面554相反一侧形成的角度R2大致相同,均约135°(例如130°至140°)。
从光源552射出的光经过入射面554导入导光体551内部。导光体551使经过入射面554导入的光在导光体551的内面(与空气的界面)多次反射。由此,导光体551沿导光体551的长边方向即主扫描方向引导光。此时,光的一部分被凹部P朝射出面551a的方向反射,并透过射出面551a照射接触玻璃53上的原稿。所述图像传感器56读取被来自所述射出面551a的光照射的原稿的图像。
此外,光的一部分透过反射面551b泄露到导光体551外部。不过,透过反射面551b的光被反射构件553反射而再次导入导光体551内部。这样,可利用反射构件553减少透过反射面551b的光的损失。
图3是模拟从光源552射出的光束在光源552附近情况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从光源552射出的光束边在导光体551内面多次反射边在导光体551内部传播。并且,在光束传播过程中,该光束被凹部P反射。被反射的光束经过射出面551a向外部射出,照射接触玻璃53上的原稿面中所希望的位置。
图4中(A)是从反射面551b一侧观察线光源511的仰视图。图4(A)也是图2所示的线光源511的底面图。图4中(B)是图4中(A)所示的线光源511的IVB-IVB剖视图。在图4(B)中为了说明方便而放大显示凹部P。因此,图4中(A)和(B)之间凹部P的位置和数量互不一致。而且,图4中(B)与图2中(A)不同,表示角度R1大于角度R2,即角度R1约135°(例如130°至140°)、角度R2大致直角(例如90°至95°)的例子。在以后的说明以及权利要求中,为了方便起见,将大致直角统称为直角,是指例如约90°至95°范围内的角度。
此外,如图4中(A)所示,反射面551b中比基准位置Y靠入射面554一侧被设为第一扩散部A1,反射面551b中比基准位置Y靠后端面551c一侧被设为第二扩散部A2。其中形成于第一扩散部A1的凹部P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长度(第一长度),比形成于第二扩散部A2的凹部P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长度(第二长度)长。
从光源552射出的光在经过射出面551a向外部射出之前反射的次数,越靠近入射面554越少,而越靠近后端面551c越多。由于这种反射次数的不同,就造成经过射出面551a向外部射出的光在副扫描方向上的剖面配光彼此不同。具体而言,在靠近入射面554的位置,光集聚于狭窄的范围内,而在靠近后端面551c的位置,光就扩散到大范围内。
图5是凹部P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长度均为同一的情况下,就导光体551内的反射次数为一次以下的少反射光和导光体551内的反射次数为两次以上的多反射光分别模拟获得的图表,表示从入射面554到射出面551a上的光射出位置之间的距离与所射出的光的光照度的关系。其中G1表示少反射光,G2表示多反射光。
如图5所示,凹部P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长度均为同一的情况下,离入射面554的距离不到11mm的范围内,少反射光(G1)的光照度高于多反射光(G2)的光照度,而离入射面554的距离在11mm以上的范围内,多反射光(G2)的光照度高于少反射光(G1)的光照度。
图6是就由导光体551的凹部P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长度均为同一的线光源511向接触玻璃53上的原稿照射的光的配光特性模拟获得的图表。其中,横轴以照射到原稿的光在副扫描方向上的中心位置为零,表示副扫描方向上离开该中心位置的距离。纵轴以照射到原稿的光中最明亮部位的光照度为约100%,用百分比表示横轴所示位置上的副扫描剖面配光的光照度。
图6中,G3表示入射面554附近,例如从图5所示的入射面554离开5mm左右的位置上的副扫描剖面配光,G4表示远离入射面554的位置,例如从图5所示的入射面554离开40mm左右的位置上的副扫描剖面配光。
导光体551的凹部P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长度均为同一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在入射面554的附近少反射光占主导地位,而在离开入射面554的位置多反射光占主导地位。结果,如图6所示,光在入射面554附近(G3)集聚于副扫描方向的狭窄范围,而在离开入射面554的位置(G4)扩散照射到副扫描方向的大范围内。
如此,导光体551的凹部P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长度均为同一的情况下,副扫描方向的配光因主扫描方向的位置不同而产生很大差异。
因此,如图4中(A)所示,将导光体551中入射面554附近的第一扩散部A1的凹部P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长度设为比离开入射面554的第二扩散部A2的凹部P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长度长。第一扩散部A1的凹部P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长度就是第一扩散部A1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长度,第二扩散部A2的凹部P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长度就是第二扩散部A2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长度。
此外,例如图5中的G1与G2相交叉的位置,即图5所示的例子中从入射面554离开11mm的位置被用作为基准位置Y。也就是说,导光体551的凹部P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长度均为同一时受少反射光的影响大的区域被设为第一扩散部A1,受多反射光的影响大的区域被设为第二扩散部A2。
这样,由于在入射面554附近的第一扩散部A1处,其凹部P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长度长,因此被凹部P的第一棱镜面P1反射的光沿副扫描方向扩散,从而减小因主扫描方向的位置不同而产生的副扫描方向的配光差异。此外,碰撞凹部P的第一棱镜面P1上的光中一部分光透过第一棱镜面P1,被反射构件553反射,由此光的反射次数增多,光被扩散。因此,凹部P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长度长的第一扩散部A1中,透过第一棱镜面P1而被反射构件553反射的光得以增多。结果是光在入射面554附近扩散,因主扫描方向的位置不同而导致的副扫描方向的配光差异得以减小,从而导光体551能够减小因主扫描方向的位置不同而导致的副扫描方向的配光差异。
因此,在具有导光体551的图像读取装置5中,能够降低向原稿照射的光中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配光的不均匀。另外,在具有图像读取装置5的复印机1中,因为照射降低了在副扫描方向的配光的不均匀后的光从而读取原稿,并根据这样读取的原稿的图像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因此能够提高形成于薄片体上的图像质量。
此外,第一扩散部A1的凹部P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长度(第一长度),也可以在第一扩散部A1的至少一部分(含邻接第二扩散部A2的区域),伴随着靠近第二扩散部A2而渐渐地变化以使之接近第二扩散部A2的凹部P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长度(第二长度)。
假如凹部P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长度在第一扩散部A1与第二扩散部A2的边界处不连续地变化,则在第一扩散部A1与第二扩散部A2的边界处经过射出面551a射出的光的光照度会具有不连续性。因此,在第一扩散部A1的至少一部分(含邻接第二扩散部A2的区域),使第一扩散部A1的凹部P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长度伴随着靠近第二扩散部A2而渐渐地变化以使之接近第二扩散部A2的凹部P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长度,这样避免凹部P的长度不连续地变化,从而降低光照度具有不连续的可能性。
此外,第一扩散部A1及第二扩散部A2不限于由凹部P扩散光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在反射面551b上形成粗糙面来代替凹部P,从而构成第一扩散部A1及第二扩散部A2。第一扩散部A1及第二扩散部A2即使采用以不同于凹部P的手段来扩散光的结构,也能够减小因主扫描方向的位置不同而导致的副扫描方向的配光差异。
此外,如图4中(B)所示,通过使角度R1大于角度R2,能够减少由导光体551引导的光的损失。图7中(A)至(C)是用于说明凹部P的角度R1、角度R2与光的反射及透过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7中(A)与图2中(A)相同,表示凹部P的角度R1和角度R2大致相同,均为约135°(例如130°至140°)的例子。图7中(B)与图中4(B)相同,表示凹部P的角度R1大于角度R2,即角度R1约135°(例如130°至140°)、角度R2大致直角(例如90°至95°)的例子。图7中(C)与图7中(B)的例子相反,表示凹部P的角度R1小于角度R2,即角度R1大致直角(例如90°至95°)、角度R2约135°(例如130°至140°)的例子。
图7中(A)所示的凹部P中,透过第一棱镜面P1的光碰撞第二棱镜面P2时的入射角大于图7中(B)所示的例子,因此光容易被第二棱镜面P2反射,从反射面551b侧向导光体551的外部泄漏。泄漏到导光体551外部的光被反射构件553反射,再次入射到导光体551,但由于反射构件553的反射率或再入射到导光体551时的菲涅耳损失等影响,光能损失增大。另一方面,图7中(B)所示的凹部P中,透过第一棱镜面P1的光碰撞第二棱镜面P2时的入射角小于图7中(A)所示的例子,因此碰撞第二棱镜面P2的光容易透过第二棱镜面P2,再返回导光体551内部。因此,与图7中(A)及图2中(A)所示的凹部P相比,图7中(B)及图4中(B)所示的凹部P更能减少导光体551中的光能损失。
另一方面,与图7中(B)所示的凹部P相比,图7中(A)所示的凹部P更能增加由反射构件553反射的光,获得更大的使光沿副扫描方向扩散的效果。据此,也可以在图4中(B)所示的导光体551中,将第一扩散部A1的凹部P置换为图7中(A)所示的凹部P,从而使第二扩散部A2的凹部P的角度R2小于第一扩散部A1的凹部P的角度R2。或者,如图8所示,也可以将第一扩散部A1的凹部P设为图7中(C)所示的凹部P,将第二扩散部A2的凹部P设为图7中(B)所示的凹部P,从而使第二扩散部A2的凹部P的角度R2小于第一扩散部A1的凹部P的角度R2。这样,较为理想的是,使第二扩散部A2包括的凹部P的第二棱镜面P2和导光体551的长边方向在与入射面554相反一侧所构成的角度R2,小于第一扩散部A1包括的凹部P的第二棱镜面P2和导光体551的长边方向在与入射面554相反一侧所构成的角度R2。
由此,能一边降低第二扩散部A2中的光能损失,一边在入射面554附近增大光的扩散量从而减小因主扫描方向的位置不同而导致的副扫描方向的配光差异。尤其是将第二扩散部A2的凹部P的角度R2设为大致直角,则能有效地减少从第二扩散部A2向导光体551外部泄漏的光,由此能够提高光能损失减少效果。
此外,如图8所示,也可以将第一扩散部A1的凹部P设为图7中(C)所示的凹部P,将第二扩散部A2的凹部P设为图7中(B)所示的凹部P,从而使第一扩散部A1的凹部P的角度R1小于第二扩散部A2中的凹部P的角度R1。这样,较为理想的是,使第一扩散部A1包括的凹部P的第一棱镜面P1与导光体551的长边方向在入射面554一侧所构成的角度R1,小于第二扩散部A2包括的凹部P的第一棱镜面P1与导光体551的长边方向在入射面554一侧所构成的角度。
图7中(C)所示的凹部P中第一棱镜面P1的角度R1大致直角,来自光源552的入射光碰撞第一棱镜面P1时的入射角较小。因此,与图7中(A)及图7中(B)所示的凹部P相比,图7中(C)所示的凹部P中透过第一棱镜面P1朝向反射构件553的光增加,结果被反射构件553反射的光也增加,提高副扫描方向的光扩散效果。
因此,如图8所示,通过将第一扩散部A1的凹部P的角度R1设为比第二扩散部A2的凹部P的角度R1小,能够在入射面554附近增大光扩散量,使得减小因主扫描方向的位置不同而导致的副扫描方向的配光差异的效果得以提高。尤其是将第一扩散部A1的凹部P的角度R1设为大致直角,就能够有效地增大光扩散量。
此外,图8中也可以将第二扩散部A2的凹部P设为图7中(A)所示的凹部P。
另外,为了使主扫描方向的光照度均匀而适当设定凹部P的高度、布置间隔等。例如,也可以在入射面554附近使凹部P的布置间隔较宽,越离开入射面554越缩小凹部P的布置间隔。或者,也可以在入射面554附近使凹部P的高度(切入深度)较低(深度浅),越离开入射面554而使凹部P的高度(切入深度)越高(深度深)。由此,能使主扫描方向的光照度均匀化。
如上所述,上述结构的导光体551、图像读取装置5和复印机1能够降低在副扫描方向的配光的不均匀。

Claims (8)

1.一种导光体,其包括:
主体部,呈棒状,能够沿其长边方向引导光;
入射面,设于所述主体部的一端,让所述光入射;
射出面,设于所述主体部,沿所述长边方向为长边,并向与所述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射出所述光;
反射面,设于所述主体部,并与所述射出面相对置;
第一扩散部,形成在所述反射面中比预先规定的基准位置靠所述入射面一侧,用于扩散光;以及
第二扩散部,形成在所述反射面中比所述基准位置靠与所述入射面相反的一侧,用于扩散光,
所述导光体的特征在于,
所述基准位置设定在所述长边方向的如下位置上:在形成于所述反射面上的用于扩散光的扩散部的、与所述长边方向垂直的方向的长度沿所述长边方向相同的情况下,当离所述入射面的距离增加时,在所述导光体内的反射次数为两次以上的反射光的光照度高于在所述导光体内的反射次数为一次以下的反射光的光照度的位置,
所述第一扩散部在与所述长边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具有第一长度,
所述第二扩散部在与所述长边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具有第二长度,
所述第一长度比所述第二长度长,
所述第一长度,在包含邻接所述第二扩散部的区域的所述第一扩散部的至少一部分,伴随着靠近所述第二扩散部而渐渐地接近所述第二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扩散部包括具有棱镜功能的多个凹部,该多个凹部沿所述长边方向相互隔开间隔而形成,并向与所述长边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扩散部包括与所述长边方向垂直的方向的长度比所述第一扩散部的凹部短的多个凹部,该多个凹部沿所述长边方向相互隔开间隔而形成,并向与所述长边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凹部包括形成在所述入射面一侧的第一棱镜面和形成在与所述入射面相反一侧的第二棱镜面,
所述第二扩散部包括的凹部的所述第二棱镜面在所述长边方向与所述入射面相反一侧所构成的角度,小于所述第一扩散部包括的凹部的所述第二棱镜面在所述长边方向与所述入射面相反一侧所构成的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扩散部包括的凹部的所述第二棱镜面在所述长边方向与所述入射面相反一侧构成的角度为直角。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凹部包括形成在所述入射面一侧的第一棱镜面和形成在与所述入射面相反一侧的第二棱镜面,
所述第一扩散部包括的凹部的所述第一棱镜面在所述长边方向与所述入射面一侧所构成的角度,小于所述第二扩散部包括的凹部的所述第一棱镜面在所述长边方向与所述入射面一侧所构成的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扩散部包括的凹部的所述第一棱镜面在所述长边方向与所述入射面一侧构成的角度为直角。
7.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光体;
光源,向所述入射面照射光;
反射构件,与所述反射面相对配置,用于反射光;以及
图像读取部,读取被来自所述射出面的光照射的原稿的图像。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
图像形成部,根据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读取的图像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
CN201310029528.7A 2012-01-26 2013-01-25 导光体、具备该导光体的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278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14331A JP5414815B2 (ja) 2012-01-26 2012-01-26 導光体、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14331 2012-01-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27883A CN103227883A (zh) 2013-07-31
CN103227883B true CN103227883B (zh) 2015-11-18

Family

ID=47721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29528.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27883B (zh) 2012-01-26 2013-01-25 导光体、具备该导光体的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780419B2 (zh)
EP (1) EP2620698B1 (zh)
JP (1) JP5414815B2 (zh)
CN (1) CN1032278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57146B2 (ja) * 2012-03-29 2017-07-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読み取り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063880B2 (ja) * 2014-01-31 2017-01-1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導光体及び照明装置
CN107315333B (zh) * 2016-04-27 2021-01-19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除电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10412255B2 (en) * 2016-08-30 2019-09-10 Canon Finetech Nisca Inc. Lighting apparatus and apparatus for reading images
JP2019197643A (ja) * 2018-05-09 2019-11-14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導光体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3514A (zh) * 2000-03-01 2001-09-19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光导向器和线性照明装置
TW538288B (en) * 2000-07-04 2003-06-21 Enplas Corp Light guiding plate,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1813269A (zh) * 2009-02-20 2010-08-25 立志凯株式会社 Led光源以及图像读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435168D1 (de) 1993-01-19 2009-01-02 Canon Kk Längliche Beleuchtungsvorrichtung und Informationsauslesevorrichtung, die eine solche Beleuchtungsvorrichtung aufweist
JP2693098B2 (ja) 1993-01-19 1997-12-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導光体、導光体を有する照明装置、照明装置を有する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処理システム
JP2001005122A (ja) * 1999-06-18 2001-01-12 Canon Inc 照明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イメージセンサ、原稿読取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JP2001332112A (ja) 2000-05-22 2001-11-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液晶表示装置用バックライト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JP3982157B2 (ja) * 2000-07-25 2007-09-26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Ledバー光源
JP2002197914A (ja) 2000-12-26 2002-07-12 Aiwa Co Ltd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の導光板
US6966685B2 (en) * 2004-02-26 2005-11-22 World Hint Limited Distributed light illumination system
JP2005300852A (ja) * 2004-04-09 2005-10-27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線状照明装置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093990B2 (ja) 2004-05-26 2008-06-04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導光体、ライン照明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
KR100868922B1 (ko) 2007-01-29 2008-11-17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불규칙한 외형의 메인프리즘 및 크로스프리즘을 포함하는액정표시장치용 도광판
US7924478B2 (en) 2007-07-11 2011-04-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canner module and image scanning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JP5066741B2 (ja) 2007-09-27 2012-11-07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面光源用導光板
US7639918B2 (en) * 2008-05-05 2009-12-29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Manifold-type lightguide with reduced thickness
JP5657875B2 (ja) * 2009-10-06 2015-01-2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導光体、これを備えた照明装置及び原稿読取装置、並びに導光体製造用金型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385081B2 (ja) 2009-10-13 2014-01-0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原稿読取装置
JP5453346B2 (ja) * 2011-05-31 2014-03-2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3514A (zh) * 2000-03-01 2001-09-19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光导向器和线性照明装置
TW538288B (en) * 2000-07-04 2003-06-21 Enplas Corp Light guiding plate,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1813269A (zh) * 2009-02-20 2010-08-25 立志凯株式会社 Led光源以及图像读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780419B2 (en) 2014-07-15
JP5414815B2 (ja) 2014-02-12
JP2013157661A (ja) 2013-08-15
US20130194640A1 (en) 2013-08-01
EP2620698A1 (en) 2013-07-31
EP2620698B1 (en) 2016-08-31
CN103227883A (zh) 2013-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19365C (zh) 照明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3227883B (zh) 导光体、具备该导光体的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TW460716B (en) Light guide, line illumination apparatus, and image acquisition system
US8848262B2 (en) Optical radiation device, image reader,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US8837015B2 (en) Illuminator and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01867676A (zh) 照明装置以及图像读取装置
US20130194641A1 (en) Light guide member, illuminating device, and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same
CN102192445A (zh) 照明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4253922A (zh) 文档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US10574852B2 (en) Imaging optical mechanism, reading module, and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CN102811301B (zh)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4219418B (zh) 导光体以及照明装置
US7760434B2 (en) Document illuminator with surface lens
JP2013157876A (ja) 導光体、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4079766A (zh) 照明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9391746A (zh) 读取模块和具备读取模块的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EP1950945B1 (en) Optical element for a document illuminator
JP7040300B2 (ja) 結像光学機構、読取モジュール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
JP5830442B2 (ja) 導光体、照明装置、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2271204A (zh) 照明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读取方法
CN100576871C (zh) 照明装置
JP2008193374A (ja) 照明装置、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220125A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
JP6060580B2 (ja) 照明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71376A (ja) 照明ユニット、それを備えた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