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95209B - 散料供料器 - Google Patents

散料供料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95209B
CN104395209B CN201280074037.8A CN201280074037A CN104395209B CN 104395209 B CN104395209 B CN 104395209B CN 201280074037 A CN201280074037 A CN 201280074037A CN 104395209 B CN104395209 B CN 1043952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component
supply position
bulk feeder
supply
suction nozz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7403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95209A (zh
Inventor
寺冈圣
寺冈圣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3952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952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952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952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2Feeding of components
    • H05K13/022Feeding of components with orientation of the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2Feeding of components
    • H05K13/028Simultaneously loading a plurality of loose objects, e.g. by means of vibrations, pressure differences, magnetic fiel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23P19/001Article feeders for assembling machines
    • B23P19/006Holding or positioning the article in front of the applying to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23P19/001Article feeders for assembling machines
    • B23P19/007Picking-up and placing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9/00Auxiliary measures taken, or device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loading or unloading
    • B65G69/006Centring or aligning a vehicle at a loading station using means not being part of the vehicl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3Feeding one by one by other means than bel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23P19/001Article feeders for assembling machines
    • B23P19/004Feeding the articles from hoppers to machines or dispens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 B65G47/90Devices for picking-up and deposit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 B65G47/91Devices for picking-up and deposit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incorporating pneumatic, e.g. suction, grippers
    • B65G47/912Devices for picking-up and deposit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incorporating pneumatic, e.g. suction, grippers provided with drive systems with rectilinear movements on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散料供料器(100)具备将多个电子元件(150)以分散的状态进行收纳的收纳部(156)和将收纳于该收纳部(156)的电子元件(150)以整齐排列成一列的状态引导至电子元件(150)的供给位置的供给通路(142、166),散料供料器(100)在供给位置供给电子元件(150),供给通路(142、166)的一部分为具有挠性的部分,利用该具有挠性的部分的挠曲,使对电子元件(150)的供给位置进行划分的槽划分部件(172)移动。由此,能够进行供给位置的校正,能够使电子元件(150)的保持位置与供给位置适当地一致。

Description

散料供料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以分散的状态进行收纳的多个电子元件以整齐排列成一列的状态送出至供给位置且在供给位置供给电子元件的散料供料器。
背景技术
散料供料器通常具备将多个电子元件以分散的状态进行收纳的收纳部和将收纳于该收纳部的电子元件以整齐排列成一列的状态引导至电子元件的供给位置的供给通路,散料供料器在供给位置供给电子元件。下述专利文献记载的散料供料器是这样的供料器的一例,能够将较多数量的电子元件依次供给。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238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结构的散料供料器中,能够将较多数量的电子元件依次供给。另一方面,由散料供料器供给的电子元件多是比较小的电子元件,为了由吸嘴等适当地保持小的电子元件,优选使吸嘴等保持电子元件的保持位置与电子元件的供给位置适当地一致。然而,近年来,散料供料器开发了与具有吸嘴的安装头固定地连接的结构,这样的散料供料器通过使安装头向任意的位置移动的移动装置,而与安装头一起移动。因此,通过移动装置使安装头移动的话,无法使电子元件的保持位置与供给位置一致,而研究了用于使电子元件的保持位置与供给位置一致的各种方法。本发明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而作出,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电子元件的保持位置与供给位置适当地一致的散料供料器。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申请的第一方案记载的散料供料器具备:收纳部,将多个电子元件以分散的状态进行收纳;及供给通路,将收纳于该收纳部的电子元件以整齐排列成一列的状态引导至电子元件的供给位置,上述散料供料器在上述供给位置供给电子元件,上述散料供料器的特征在于,上述供给通路具有:第一划分部,对包含上述供给位置的供给通路的一部分进行划分;第二划分部,供从上述收纳部送出的电子元件通过;及连接部,具有挠性,并对上述第一划分部与上述第二划分部进行连接,该散料供料器具备利用上述连接部的挠曲而使上述第一划分部移动的促动器。
另外,第二方案记载的散料供料器以第一方案记载的散料供料器为基础,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划分部通过上述促动器的动作而能够在上述供给位置处的宽度方向上移动。
另外,第三方案记载的散料供料器以第一或第二方案记载的散料供料器为基础,其特征在于,上述散料供料器具备对上述促动器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具有供给位置校正部,上述供给位置校正部通过上述第一划分部的移动来校正上述供给位置。
另外,第四方案记载的散料供料器以第三方案记载的散料供料器为基础,其特征在于,上述散料供料器固定地连接于具有吸嘴的安装头,上述吸嘴用于吸附保持由该散料供料器供给的电子元件,上述散料供料器能够与该安装头一起通过移动装置而进行移动。
另外,第五方案记载的散料供料器以第四方案记载的散料供料器为基础,其特征在于,上述供给位置校正部基于通过对吸附保持有电子元件的状态下的上述吸嘴进行拍摄而得到的吸嘴与电子元件的偏差量,来校正上述供给位置。
另外,第六方案记载的散料供料器以第四或第五方案记载的散料供料器为基础,其特征在于,上述安装头具有多个上述吸嘴,上述供给位置校正部对多个上述吸嘴中的各个吸嘴的上述供给位置分别进行校正。
发明效果
在第一方案记载的散料供料器中,供给通路的一部分形成为具有挠性的部分,利用该具有挠性的部分的挠曲,能够使对供给位置进行划分的第一划分部移动。由此,能够进行供给位置的校正,能够使电子元件的保持位置与供给位置适当地一致。
另外,在第二方案记载的散料供料器中,对供给位置进行划分的第一划分部能够在供给位置处的供给通路的宽度方向上移动。由此,能够使供给位置在供给通路的宽度方向上移动。而且,电子元件通常大致为长方体形状,以其长度方向沿供给通路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姿势收容在供给通路内。因此,通过使供给位置沿供给通路的宽度方向移动,能够沿电子元件的宽度方向进行调整,能够适当地消除电子元件的保持位置与供给位置的偏差。另一方面,吸嘴等保持电子元件的保持位置与散料供料器供给电子元件的供给位置的偏差取决于电子元件在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在供给通路的延伸方向上容许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这在后面详细进行说明。因此,根据第二方案记载的散料供料器,在电子元件的保持位置与供给位置产生偏差时,仅通过将第一划分部沿供给位置的宽度方向进行调整,就能够使电子元件的保持位置与供给位置适当地一致。
另外,在第三方案记载的散料供料器中,由对促动器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进行供给位置的校正。由此,能够适当地使电子元件的保持位置与供给位置一致。
另外,第四方案记载的散料供料器与具有吸嘴的安装头固定地连接,通过移动装置,能够与安装头一起移动。由此,无需使安装头移动至供给位置,能够大幅缩短为了由吸嘴对电子元件进行吸附保持所需的时间。
另外,在第五方案记载的散料供料器中,基于通过对吸附保持有电子元件的状态下的吸嘴进行拍摄而得到的吸嘴与电子元件的偏差量,进行供给位置的校正。由此,能够适当地进行供给位置的校正。
另外,在第六方案记载的散料供料器中,对安装头具有的多个吸嘴中的各个吸嘴的供给位置分别进行校正。由此,对于全部多个吸嘴能够适当地供给电子元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安装有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散料供料器的电子元件安装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电子元件安装装置具有的安装头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安装头和安装于该安装头的散料供料器的立体图。
图4是从下方的视点表示安装头的仰视图。
图5是表示散料供料器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散料供料器的侧视图。
图7是图6所示的AA线的剖视图。
图8是图6所示的BB线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包含供给位置的电子元件的供给通路的放大图。
图10是表示吸嘴的吸附位置与散料供料器的供给位置的位置关系的简图。
图11是表示对送出到供给位置的电子元件进行吸附时的吸嘴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电子元件安装装置具备的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13是表示吸嘴与电子元件在电子元件的宽度方向上产生偏差的状态的简图。
图14是表示吸嘴与电子元件沿电子元件的长度方向产生偏差的状态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作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参照附图并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电子元件安装装置的结构>
图1表示电子元件安装装置(以下,有时简称为“安装装置”)10。该图是将安装装置10的外包装元件的一部分拆下的立体图。安装装置10包括1个系统基座12、在该系统基座12上彼此相邻而并排排列的2个电子元件安装机(以下,有时简称为“安装机”)16而构成,进行向电路基板安装电子元件的作业。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安装机16的排列方向称为X轴方向,将与该方向垂直的水平的方向称为Y轴方向。
安装装置10具备的安装机16分别主要具备:包含框架部20和架设于该框架部20上的梁部22而构成的安装机主体24;将电路基板沿X轴方向搬运并固定在所设定的位置上的搬运装置26;对由该搬运装置26固定的电路基板执行安装作业的安装头28;配置于梁部22而使安装头28沿着X轴方向及Y轴方向移动的移动装置30;及配置在框架部20的前方并供给电子元件的电子元件供给装置(以下,有时简称为“供给装置”)32。
搬运装置26具备2个输送装置40、42,这两个输送装置40、42以相互平行且沿X轴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在框架部20的Y轴方向上的中央部。2个输送装置40、42分别通过电磁马达(参照图12)46将支撑于各输送装置40、42的电路基板在X轴方向上搬运。并且,所搬运的电路基板在预定的位置由基板保持装置(参照图12)48固定地保持。
移动装置30是XY机器人型的移动装置。移动装置30具备:使滑动件50沿X轴方向滑动的电磁马达(参照图12)52;及使滑动件50沿Y轴方向滑动的电磁马达(参照图12)54。在滑动件50安装有安装头28,通过2个电磁马达52、54的动作,使安装头28移动到框架部20上的任意的位置。
供给装置32配置在框架部20的前方侧的端部,是供料器型的供给装置。供给装置32具有:将带化元件以卷绕于带盘72的状态进行收容的多个带式供料器74;及将由这多个带式供料器74分别收容的带化元件送出的多个送出装置(参照图12)76。带化元件是对电子元件进行带化而成的元件,供给装置32通过将带化元件送出,而在供给位置供给电子元件。
安装头28向由搬运装置26保持的电路基板安装电子元件。如图2~图4所示,安装头28具备12个安装单元82,这十二个安装单元82分别在前端部保持有用于吸附电子元件的吸嘴80。顺便提及,图2是表示从滑动件50拆下的状态的安装头28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将罩拆下的状态的安装头28的立体图。而且,图4是从下方的视点表示安装头28的安装头28的仰视图。
各吸嘴80经由负压空气、正压空气通路而与正负压供给装置(参照图12)84连通。并且,各吸嘴80利用负压对电子元件进行吸附保持,通过被供给些许的正压而使所保持的电子元件脱离。而且,大致呈轴状的安装单元82在单元保持体86的外周部以等角度间距被保持成轴向垂直的状态。如图4所示,在该安装单元82的前端部保持的吸嘴80从单元保持体86的下表面朝向下方延伸至等距离配置12处的位置。由此,12个吸嘴80配置在一个圆周上。
单元保持体86由安装头28的头主体88支撑为能够绕着自身的铅垂的轴线旋转,通过保持体旋转装置90而旋转至任意的角度。由此,配置在一个圆周上的多个吸嘴80以该一个圆周的中心为轴心,旋转至任意的角度。
在各安装单元82的上端部设有作为凸轮随动件发挥功能的辊92。各辊92与固定于头主体88的凸轮(图示省略)的凸轮面卡合,凸轮面的高度在周向上变化。而且,各安装单元82以能够沿上下方向能够移动的方式保持于单元保持体86。由此,安装单元82伴随着单元保持体86的旋转而沿上下方向移动。
详细而言,位于安装单元82的多个停止位置中的位于从距头主体88分离最远的停止位置即安装台工位(位于最前方的位置的工位)的安装单元82向下方移动得最多。即,在安装头28移动到电路基板上时,位于该工位上的安装单元82的吸嘴80与电路基板的距离最近,通过该安装工位的吸嘴80,将电子元件安装于电路基板。
另外,隔着该安装工位的单元保持体86的轴心而正对的工位、即位于距头主体88最近的停止位置即摄像工位(位于最后方的工位)的安装单元82及在该安装单元82的左右两侧分别各设置2个的4个安装单元82向上方移动得最多。即,以位于摄像工位的安装单元82为中心的5个安装单元82向上方移动得最多。
如图2所示,头主体88的下端部向位于最上方的各安装单元82的吸嘴80的下端部的下方延伸,向吸嘴80侧弯曲。在该弯曲的部分配置零件相机96,在位于摄像工位的安装单元82的吸嘴80保持的电子元件由零件相机96拍摄。而且,在头主体88的弯曲的部分的下侧的面上以朝下的状态配置有标记相机(参照图12)98。并且,通过移动装置30使头主体88移动,由此能够由标记相机拍摄框架部20上的任意的位置。
在此,使用图4来说明各工位的位置关系。在12个安装单元82a~82l中的1个安装单元82a位于安装工位时,即,在安装单元82a向下方移动得最多时,5个安装单元82e~82i向上方移动得最多,安装单元82g位于摄像工位。另外,在单元保持体86正向旋转时,单元保持体86向图4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
另外,5个安装单元82e~82i中的单元保持体86的旋转方向上的最下游侧的安装单元82e所处的工位被设为如后面详细说明的用于吸附从散料供料器(参照图3)100供给的电子元件的吸附工位。另外,从带式供料器74供给的电子元件由位于安装工位的安装单元82a的吸嘴80a吸附。
另外,安装头28具有使各安装单元82绕着各自的轴心同时自转的单元自转装置102。如图3所示,单元自转装置102包括在多个安装单元82的上端设置的多个齿轮103和与这多个齿轮103啮合的1个齿轮(图示省略),通过这一个齿轮的旋转,多个齿轮103旋转,由此各安装单元82绕着各自的轴心同时旋转。由此,能够变更由各安装单元82吸附保持的电子元件的保持姿势。而且,安装头28具备安装工位及使位于吸附工位的安装单元82单独升降的单元升降装置104,在安装电子元件时,在吸附时使安装单元82向上下方向上的任意位置移动。
另外,向位于吸附工位的安装单元82供给电子元件的散料供料器100安装于安装头28的头主体88。因此,散料供料器100通过移动装置30,与安装头28一起向框架部20上的任意位置移动。如图5及图6所示,散料供料器100具有:使2个壳体部件110、112相互对合的外壳114;及固定在外壳114的下端部且螺栓连接于头主体88的臂部件116。
臂部件116被区分为:直至位于吸附工位的安装单元82的下方的第一臂部118;与第一臂部118在同一平面内正交的第二臂部120;及与第一臂部118在同一平面内正交,且向与第二臂部120相反的方向延伸的第三臂部122。臂部件116在第三臂部122处螺栓连接于头主体88,在第二臂部120处螺栓连接于外壳114。
构成外壳114的2个壳体部件110、112为板厚的平板状,以使相互的面对合的状态竖立设置。如图6的AA线的剖视图即图7所示,在壳体部件110上形成有向与壳体部件112对合的对合面124的相反侧的面126开口的凹部128,在该凹部128的内部配置有旋转盘130。
旋转盘130为圆盘形状,能够绕着其中心轴旋转地保持于壳体部件110。在旋转盘130设有旋转驱动装置132,通过旋转驱动装置132具有的电磁马达(参照图12)134的驱动,能够控制旋转盘130旋转。另外,在旋转盘130正向旋转时,图6所示的旋转盘130向逆时针方向旋转。
在壳体部件110形成的凹部128的与底部136相向的旋转盘130的相向面138上,如图6的BB线的剖视图即图8所示,埋入有永磁体140。如图6所示,永磁体140在旋转盘130的接近外缘部的部位埋入10个,10个永磁体140等间距地配置10个。
另外,在凹部128的底部136,在与旋转盘130相向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即对合面124上形成有槽142。如图6所示,槽142被区分为:以旋转盘130的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局部圆环状的圆环状槽部144;及与该圆环状槽部144连续而大致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上下方向槽部146。
圆环状槽部144形成在沿着与旋转盘130的旋转相伴的10个永磁体140的回旋轨迹的位置,从永磁体140的回旋轨迹的最下端向旋转盘130的正旋转的旋转方向延伸,经由永磁体140的回旋轨迹的最上端,直至最前端(臂部件116侧的端)。另一方面,上下方向槽部146从向圆环状槽部144的下方延伸出的最前端连续地向下方延伸。并且,朝向前方(朝向臂部件116的方向)弯曲,以大致水平的状态向壳体部件110的前方的侧面开口。
在槽142的内部,电子元件以其长度方向沿着槽14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姿势被收容,并且多个电子元件以沿各自的长度方向整齐排列成一列的状态被收容。如图8所示,槽142的深度略大于电子元件150的高度,槽142的宽度略大于电子元件150的宽度。并且,电子元件150以其宽度方向成为槽142的宽度方向的姿势收容在槽142的内部。
另外,如图7所示,在壳体部件112上形成有凹部154,该凹部154向与形成有槽142的对合面124对合的一侧的面即对合面152开口。详细而言,如图6所示,凹部154大致为半圆形形状,旋转盘130的旋转轴线及圆环状槽部144的一部分具体而言从圆环状槽部144的最下端向后方延伸,以覆盖直至最上端的部分的状态形成。并且,2个壳体部件110、112由相互的对合面124、152对合,该凹部154的开口由底部136封闭。即,由壳体部件112的凹部154和壳体部件110的底部136划分出收纳部156。
圆环状槽部144的由凹部154覆盖的部分向凹部154的内部即收纳部156开口。而且,如上所述,圆环状槽部144沿着永磁体140的回旋轨迹形成。因此,收容在收纳部156内的电子元件通过永磁体140的磁力而收容在圆环状槽部144的内部。并且,通过旋转驱动装置132的驱动,使旋转盘130正向旋转,由此收容在圆环状槽部144内的电子元件向旋转盘130的旋转方向移动。
但是,圆环状槽部144的未由凹部154覆盖的部分由壳体部件112的对合面152封闭。即,圆环状槽部144的未由凹部154覆盖的部分成为截面形状为矩形的通道状。因此,伴随着旋转盘130的旋转,当收容在圆环状槽部144的内部的电子元件到达通道状的圆环状槽部144时,从圆环状槽部144伸出的电子元件由凹部154的侧壁158阻止向通道状的圆环状槽部144内侵入。
具体而言,半圆形形状的凹部154的位于直径部的侧壁158相对于形成有槽142的对合面124垂直地竖立设置,侧壁158的上端部位于圆环状槽部144的最上端附近。并且,位于侧壁158上游侧的圆环状槽部144向收纳部156开口,位于侧壁158下游侧的圆环状槽部144为通道状。因此,从圆环状槽部144伸出的电子元件在圆环状槽部144的最上端附近与侧壁158抵接,阻止从收纳部156送出。由此,仅将适当地收容在圆环状槽部144内的电子元件从收纳部156送出。另外,壳体部件112由半透明的材料成形,能够从外方视觉辨认收纳部156、圆环状槽部144等。
另外,在形成有由圆环状槽部144和上下方向槽部146构成的槽142的对合面124上也形成有用于供给空气的空气槽160。该空气槽160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其下端部连接于圆环状槽部144与上下方向槽部146的交界部分。空气槽160在上端部与连接于空气供给装置(图示省略)的空气通路(图示省略)连通,压缩空气在空气槽160内向下喷出。而且,在空气通路设有开闭阀(图示省略),通过控制开闭阀的电磁元件(参照图12)164,能够控制空气的供给及切断。
另外,如图5所示,在臂部件116形成有向上表面开口且与向壳体部件110的前方的侧面开口的上下方向槽部146连续的槽166。槽166朝向第一臂部118弯曲,延伸至第一臂部118的端面。如图9所示,槽166被区分为:从上下方向槽部146连续而朝向第一臂部118弯曲的弯曲部168;及从弯曲部168连续而直至第一臂部118的前端部的直线部170。弯曲部168的宽度略大于电子元件150的宽度,从上下方向槽部146送出的电子元件150通过弯曲部168。另一方面,直线部170的宽度大于弯曲部168的宽度,在直线部170的内部设有截面形状为U字型的槽划分部件172。
槽划分部件172由具有挠性的树脂制的材料成形,由底部174和在该底部174的两缘竖立设置的1对侧壁部176构成。这一对侧壁部176之间的距离及高度、即槽划分部件172的宽度及深度与弯曲部168的宽度及深度相同,槽划分部件172的基端部连接于弯曲部168的前端部。由此,通过了弯曲部168的电子元件150向槽划分部件172的内部送出。并且,槽划分部件172的前端部直至第一臂部118的前端部,在该槽划分部件172的前端部的底部174竖立设有销178。因此,送出到槽划分部件172的内部的电子元件150由于销178而停止。由于该销178而停止的部位成为散料供料器100供给电子元件150的供给位置(图9中示出电子元件150的位置)。
另外,在配置有槽划分部件172的直线部170与槽划分部件172之间设有间隙,在该间隙内插入有4个压电元件180。详细而言,在槽划分部件172的1对侧壁部176的一方(位于图9的上方的侧壁部)和与该一方的侧壁部176相向的直线部170的侧壁之间,在槽划分部件172的前端部及中央部,插入有2个压电元件180a。并且,在1对侧壁部176的另一方(位于图9的下方的侧壁部)和与该另一方的侧壁部176相向的直线部170的侧壁之间,在槽划分部件172的前端部及中央部,插入有2个压电元件180b。另外,压电元件180被设为因通电而使自身具有的压电体(图示省略)变形由此使自身的厚度发生变化的促动器。由此,压电元件180如后面详细说明那样,能够使具有挠性的槽划分部件172变形。
另外,在臂部件116形成有向上表面开口且与槽166的弯曲部168连续的2个空气槽182、184。在该空气槽182、184上也连通有上述空气通路,将压缩空气在槽166内朝向第一臂部118的端面喷出。另外,空气槽182连接于弯曲部168的上游侧的端部,空气槽184连接于弯曲部168的下游侧的端部。由此,送出到槽166内的电子元件不会在弯曲部168内停滞。
另外,臂部件116的上表面由罩(图示省略)覆盖,槽166及空气槽182、184为通道状。而且,在将第一臂部118的电子元件的供给位置覆盖的位置上形成有切口部(图示省略),经由该切口部,进行电子元件的供给。另外,罩由半透明的材料成形,能够从外方视觉辨认槽166及空气槽182、184。
另外,收纳电子元件的收纳部156即形成于壳体部件112的凹部154向壳体部件112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开口,在各个开口设有挡板186、188。各挡板186、188通过滑动能够开闭。由此,通过将挡板186打开,向收纳部156内补充电子元件,通过将挡板188打开,能够将收纳在收纳部156内的电子元件向散料供料器100的外部排出。
在上述结构的散料供料器100中,在收纳部156内以分散的状态收纳有电子元件,这些分散的状态的多个电子元件以整齐排列成一列的状态送出至供给位置。具体而言,收纳在收纳部156内的电子元件通过永磁体140的磁力而收容在圆环状槽部144的内部。并且,通过旋转驱动装置132的驱动,旋转盘130正向旋转,由此收容在圆环状槽部144内的电子元件向旋转盘130的旋转方向移动。此时,在圆环状槽部144的内部,多个电子元件成为整齐排列成一列的状态。
伴随着旋转盘130的旋转,当收容在圆环状槽部144的内部的电子元件到达通道状的圆环状槽部144时,从圆环状槽部144伸出的电子元件与凹部154的侧壁158抵接。由此,与侧壁158抵接的电子元件向收纳部156的下方落下。并且,仅仅是适当地收容在圆环状槽部144内的电子元件伴随旋转盘130的旋转在圆环状槽部144内进一步移动。
伴随着旋转盘130的旋转,电子元件从圆环状槽部144的内部向上下方向槽部146的内部移动。并且,电子元件在上下方向槽部146的内部,利用重力而向下方移动,但是通过从空气槽160向上下方向槽部146内喷出的空气,通过上下方向槽部146的内部,被送出至槽166的弯曲部168。被送出至弯曲部168的电子元件还通过从空气槽182、184向弯曲部168内喷出的空气,朝向槽划分部件172送出。并且,电子元件与竖立设置在槽划分部件172内的销178抵接。由此,在散料供料器100中,以分散的状态收容的多个电子元件以整齐排列成一列的状态被送出至供给位置。
另外,散料供料器100固定于安装头28,如图10所示,多个吸嘴80中的位于吸附工位的吸嘴80e的吸引口189位于成为电子元件的供给位置的槽划分部件172的前端的上方。由此,位于吸附工位的吸嘴80e通过单元升降装置104向下方移动,由此如图11所示,被送出至供给位置的电子元件150在吸嘴80的吸引口189处被吸附保持。
另外,如图12所示,安装机16具备控制装置190。控制装置190具备:以具备CPU、ROM、RAM等的计算机为主体的控制器192;及与上述电磁马达46、52、54、134、基板保持装置48、送出装置76、正负压供给装置84、保持体旋转装置90、单元自转装置102、单元升降装置104、电磁元件164、压电元件180分别对应的多个驱动电路194。而且,在控制器192上经由各驱动电路194连接有搬运装置、移动装置等的驱动源,能够控制搬运装置、移动装置等的动作。而且,在控制器192上连接有对通过零件相机96及标记相机98而得到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的图像处理装置196,能够从图像数据得到各种信息。
<电子元件安装机的安装作业>
在安装机16中,通过上述的结构,能够进行对电路基板安装电子元件的安装作业。具体而言,首先,通过输送装置40、42将电路基板搬运至安装作业位置,在该位置固定地保持电路基板。接着,通过移动装置30,使安装头28向电路基板上移动,通过标记相机98来拍摄电路基板。通过该拍摄来取得电路基板的种类、输送装置40、42保持电路基板的保持位置误差。带式供料器74或散料供料器100供给与所取得的该电路基板的种类对应的电子元件。并且,所供给的该电子元件由安装头28的吸嘴80吸附保持于安装工位或吸附工位。但是,在吸附保持由带式供料器74供给的电子元件时,需要通过移动装置30使安装头28移动至带式供料器74的供给位置。接着,由吸嘴80吸附保持的电子元件在摄像工位由零件相机96拍摄。通过该拍摄来取得电子元件的保持位置误差。并且,通过移动装置30,使安装头28向电路基板上的安装位置上移动。在该位置处,基于电路基板及电子元件的保持位置误差而使吸嘴80自转之后,使吸嘴80下降。由此,由吸嘴80保持的电子元件被安装于电路基板。
<散料供料器对供给位置的校正>
如上所述,安装机16通过吸嘴80对由带式供料器74或散料供料器100供给的电子元件进行吸附保持,并将吸附保持的该电子元件安装在电路基板上。因此,在安装机16中,由吸嘴80适当地吸附电子元件的情况至关重要,优选使吸嘴80的吸附位置与电子元件的供给位置一致。
因此,在吸嘴80的吸附位置与带式供料器74供给电子元件的供给位置产生偏差时,安装头28的位置由移动装置30进行微调。由此,校正吸嘴80相对于带式供料器74的吸附位置,能够使吸嘴80的吸附位置与带式供料器74供给电子元件的供给位置一致。
另一方面,散料供料器100固定于安装头28,与安装头28一起通过移动装置30而移动。因此,在吸嘴80的吸附位置与散料供料器100供给电子元件的供给位置产生偏差的情况下,即便通过移动装置30使安装头28移动,也无法使吸嘴80的吸附位置与散料供料器100供给电子元件的供给位置一致。因此,在散料供料器100中,通过使具有挠性的槽划分部件172变形,能校正散料供料器100供给电子元件的供给位置。
详细而言,在散料供料器100中,如上所述,通过向压电元件180的通电而能够使槽划分部件172变形。因此,通过控制向压电元件180的通电量,使槽划分部件172变形为任意的形状。具体而言,如图10所示,在吸嘴80e的吸附位置与槽划分部件172(双点划线)的前端部的供给位置产生偏差时,以使2个压电元件180a(参照图9)的厚度变厚且2个压电元件180b(参照图9)的厚度变薄的方式控制向各压电元件180的通电量。
由此,槽划分部件172的基端部挠曲,槽划分部件172的前端部沿着槽划分部件172的宽度方向偏移。详细而言,槽划分部件172的基端侧的部分、即未由压电元件180夹持的部分(以下,有时称为“挠曲部”)(参照图9)200挠曲,槽划分部件172的前端侧的部分、即由压电元件180夹持的部分(以下,有时称为“移动部”)(参照图9)202沿槽划分部件172的宽度方向移动。因此,槽划分部件172的前端侧的部分、即电子元件的供给位置沿槽划分部件172的宽度方向被调整,能够由吸嘴80适当地吸附电子元件。
这是因为,电子元件以其长度方向沿槽划分部件17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姿势进行收容,因此供给位置沿电子元件的宽度方向被调整,由此适当地消除吸嘴80的吸引口189与电子元件的偏差。具体而言,如图13所示,在供给位置处的电子元件相对于位于吸附工位的吸嘴80的吸引口189而沿电子元件150的宽度方向产生偏差时,即便是微小的偏差,也存在吸引口189仅由电子元件150封闭一部分而无法适当地吸附电子元件150的可能性。因此,通过槽划分部件172的移动部202沿宽度方向移动,沿电子元件150的宽度方向对供给位置进行调整,由此能够由吸嘴80适当地吸附电子元件150。
另一方面,如图14所示,即使供给位置处的电子元件150相对于位于吸附工位的吸嘴80的吸引口189沿电子元件150的长度方向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也取决于电子元件150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吸引口189由电子元件150完全封闭。即,在电子元件150的长度方向上容许吸嘴80的吸附位置与散料供料器100的供给位置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因此,在吸嘴80的吸附位置与散料供料器100供给电子元件150的供给位置产生偏差的情况下,仅通过利用槽划分部件172的挠曲部200的挠曲将吸附位置沿电子元件150的宽度方向进行调整,如图10所示,就能够使吸嘴80e的吸附位置与槽划分部件172(实线)的前端部的供给位置一致,从而适当地进行吸嘴80对电子元件150的吸附。
另外,槽划分部件172的移动部202沿宽度方向的移动量、即供给位置的校正量通过控制向压电元件180的通电量而被调整,但是向该压电元件180的通电量基于零件相机96所拍摄的图像数据来决定。详细而言,在散料供料器100中,在校正电子元件的供给位置之前,由吸嘴80吸附保持电子元件,并由零件相机96拍摄吸附保持有电子元件的状态的吸嘴80。并且,由图像处理装置196对该摄像数据进行处理,由此计算吸嘴80与电子元件的偏差量,并基于该偏差量,决定向压电元件180的通电量。由此,能够使吸嘴80的吸附位置与散料供料器100供给电子元件的供给位置适当地一致。顺便提及,吸嘴80与电子元件的偏差量的运算及向压电元件180的通电量的决定对应各吸嘴80进行,能够适当地进行全部吸嘴80对电子元件150的吸附。
另外,将偏差量运算部(参照图12)210设于控制装置190的控制器192,作为用于计算吸嘴80与电子元件的偏差量的功能部,并将供给位置校正部(参照图12)212设于控制装置190的控制器192,作为基于算出的该偏差量来决定向压电元件180的通电量,并将所决定的通电量向压电元件180发送而用于校正电子元件的供给位置的功能部。
顺便提及,在上述实施例中,散料供料器100是散料供料器的一例,构成散料供料器100的收纳部156、槽142及槽166是收纳部、供给通路的一例。而且,槽划分部件172的移动部202、槽166的弯曲部168、槽划分部件172的挠曲部200是第一划分部、第二划分部、连接部的一例,压电元件180是促动器的一例。而且,控制装置190是控制装置的一例,构成控制装置190的供给位置校正部212是供给位置校正部的一例。而且,安装头28、移动装置30是安装头、移动装置的一例,安装头28的吸嘴80是吸嘴的一例。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能够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以实施了各种变更、改良的各种形态来实施。具体而言,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第一划分部发挥功能的移动部202与作为连接部发挥功能的挠曲部200一体地成形,但第一划分部和连接部也可以是不同的2个部件,并将这两个部件连接。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连接部发挥功能的部件需要具有挠性,但是作为第一划分部发挥功能的部件也可以不具有挠性。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使第一划分部移动的促动器,采用了压电元件180,但也可以采用各种的结构的促动器。具体而言,可列举超音波马达、电磁马达、电磁元件、液压式的缸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移动部202的两端部配置压电元件180,由此移动部202沿槽划分部件172的宽度方向移动,但也可以设置用于将移动部202沿槽划分部件172的宽度方向进行引导的机构。具体而言,在配置槽划分部件172的直线部170的底面以沿槽划分部件172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键槽,并将能够与该键槽嵌合的键形成于移动部202的下表面。由此,能够使移动部202沿槽划分部件172的宽度方向可靠地移动。
附图标记说明
28:安装头 30:移动装置 80:吸嘴 100:散料供料器 142:槽(供给通路) 156:收纳部 166:槽(供给通路) 168:弯曲部(第二划分部) 180:压电元件(促动器) 190: 控制装置200:挠曲部(连接部) 202:移动部(第一划分部) 212:供给位置校正部。

Claims (3)

1.一种散料供料器,具备:
收纳部,将多个电子元件以分散的状态进行收纳;及
供给通路,将收纳于所述收纳部的电子元件以整齐排列成一列的状态引导至电子元件的供给位置,
所述散料供料器在所述供给位置供给电子元件,
所述散料供料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供给通路具有:
第一划分部,对包含所述供给位置的供给通路的一部分进行划分;
第二划分部,供从所述收纳部送出的电子元件通过;及
连接部,具有挠性,并对所述第一划分部与所述第二划分部进行连接,
所述散料供料器具备利用所述连接部的挠曲而使所述第一划分部移动的促动器,
所述第一划分部通过所述促动器的动作而能够在所述供给位置处的宽度方向上移动,
所述散料供料器具备对所述促动器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供给位置校正部,所述供给位置校正部通过所述第一划分部的移动来校正所述供给位置,
所述散料供料器固定地连接于具有吸嘴的安装头,所述吸嘴用于吸附保持由所述散料供料器供给的电子元件,
所述散料供料器能够与所述安装头一起通过移动装置而进行移动,
所述安装头是回转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料供料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给位置校正部基于通过对吸附保持有电子元件的状态下的所述吸嘴进行拍摄而得到的吸嘴与电子元件的偏差量,来校正所述供给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散料供料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头具有多个所述吸嘴,
所述供给位置校正部对多个所述吸嘴中的各个吸嘴的所述供给位置分别进行校正。
CN201280074037.8A 2012-06-18 2012-06-18 散料供料器 Active CN1043952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2/065463 WO2013190606A1 (ja) 2012-06-18 2012-06-18 バルクフィー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95209A CN104395209A (zh) 2015-03-04
CN104395209B true CN104395209B (zh) 2017-09-01

Family

ID=49768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74037.8A Active CN104395209B (zh) 2012-06-18 2012-06-18 散料供料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351434B2 (zh)
EP (1) EP2862821B1 (zh)
JP (1) JP6058657B2 (zh)
CN (1) CN104395209B (zh)
WO (1) WO20131906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35685B2 (en) * 2014-10-03 2016-09-06 Hanwha Techwin Co., Ltd. Part holding head assembly for chip mounting device
WO2017098551A1 (ja) * 2015-12-07 2017-06-15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部品投入装置
CA3027662C (en) * 2016-06-13 2023-07-25 Magna Exteriors Inc. Clip installation tool
KR102396057B1 (ko) 2017-05-31 2022-05-10 다우 글로벌 테크놀로지스 엘엘씨 봉지재 필름용 트라이알릴 포스페이트를 함유하는 비극성 에틸렌계 조성물
CN109514253A (zh) * 2018-12-27 2019-03-26 共聚生化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口红管中束自动组装机
JP1700501S (zh) * 2021-05-26 2021-11-22
JP1698683S (zh) * 2021-05-26 2021-11-01
JP1698682S (zh) * 2021-05-26 2021-11-01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03363A (en) * 1974-05-31 1975-09-02 Western Electric Co Automatic positioning system and method
US4459743A (en) * 1980-12-05 1984-07-17 J. Osawa Camera Sales Co., Ltd. Automatic mounting apparatus for chip components
SU1370810A1 (ru) 1986-06-17 1988-01-30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П/Я А-1594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установки штыревых элементов в отверсти базовых деталей, преимущественно контактов на печатные платы
JPH0730572Y2 (ja) * 1990-05-31 1995-07-12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
JPH0449405A (ja) * 1990-06-19 1992-02-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部品供給位置補正方法
JPH04112827U (ja) * 1991-03-15 1992-10-01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小物部品の供給装置
JPH0890354A (ja) * 1994-09-20 1996-04-09 Sony Corp バルクカセット
US5649356A (en) * 1995-09-22 1997-07-22 Universal Instrument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lying and placing components
JPH1146088A (ja) 1997-05-27 1999-02-16 Tenryu Technic:Kk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
US6018865A (en) * 1998-01-20 2000-02-01 Mcms, Inc. Method for calibrating the Z origin position
TW426306U (en) * 1998-03-05 2001-03-11 Taiyo Yuden Kk Electronic component placing apparatus
JP2000022388A (ja) 1998-03-05 2000-01-21 Taiyo Yuden Co Ltd 電子部品配置装置
JP4505912B2 (ja) * 1999-12-22 2010-07-21 シンフォニア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微小部品供給機
JP2002280793A (ja) * 2001-03-22 2002-09-27 Juki Corp 電子部品搭載機
US6711873B2 (en) * 2001-11-07 2004-03-30 Asm Assembly Automation Ltd. Apparatus for loading electronic packages of varying sizes
JP2004359413A (ja) * 2003-06-05 2004-12-24 Shinko Electric Co Ltd パーツフィーダ
KR100625743B1 (ko) * 2003-06-13 2006-09-20 윈텍 주식회사 전자부품 검사를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JP4602168B2 (ja) * 2005-06-10 2010-12-22 太平洋セメント株式会社 エアスライドの組立方法
JP4576512B2 (ja) * 2005-12-09 2010-11-10 公立大学法人首都大学東京 部品整列装置および部品整列方法
JP2009266895A (ja) * 2008-04-22 2009-11-12 Taiyo Yuden Co Ltd バルクフィーダ
JP2010103234A (ja) * 2008-10-22 2010-05-06 Taiyo Yuden Co Ltd 電子部品搭載装置
JP2012033735A (ja) * 2010-07-30 2012-02-16 Juki Corp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95209A (zh) 2015-03-04
US20150181777A1 (en) 2015-06-25
US9351434B2 (en) 2016-05-24
JP6058657B2 (ja) 2017-01-11
EP2862821B1 (en) 2018-07-18
EP2862821A1 (en) 2015-04-22
WO2013190606A1 (ja) 2013-12-27
JPWO2013190606A1 (ja) 2016-02-08
EP2862821A4 (en) 2015-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95209B (zh) 散料供料器
CN104303612B (zh) 电子元件安装机
CN102883593B (zh) 电子元件安装装置
JP4752804B2 (ja) 部品供給装置
JP6469126B2 (ja) ロータリーヘッド型部品実装機の部品吸着位置補正システム及び部品吸着位置補正方法
CN105407699B (zh) 插入头、元件插入装置及元件安装线
JP5746593B2 (ja)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
CN104221485B (zh) 散料供料器及电子元件安装机
CN105407698B (zh) 插入头、元件插入装置及元件安装线
CN107155289A (zh) 部件安装装置
JP4587745B2 (ja) 電子部品実装機における電子部品の吸着位置補正装置
JP2024015380A (ja) 吸着位置調整装置
CN108029234A (zh) 元件安装装置及在该元件安装装置中使用的吸嘴更换方法
CN105407700B (zh) 插入头、元件插入装置及元件安装线
CN105519251B (zh) 元件吸附嘴及元件安装装置
JP2011171419A (ja) 部品実装装置および部品実装方法
CN110226368A (zh) 元件安装机、元件吸附方法、吸嘴配置方法及元件供给装置配置方法
JP2010129738A (ja) データ作成方法、部品実装方法、データ作成装置及び部品実装機
JPWO2020157923A1 (ja) 部品搬送装置
JP2017188608A (ja) ロータリーヘッド型部品実装機の部品吸着位置補正システム
CN202697153U (zh) 部件安装系统
JP2012227348A (ja)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及び電子部品装着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Aichi Japan vertical city

Patentee after: Fuji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Aichi Japan vertical city

Patentee before: Fuji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