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34479B - 带式输送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带式输送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34479B
CN104334479B CN201380027332.2A CN201380027332A CN104334479B CN 104334479 B CN104334479 B CN 104334479B CN 201380027332 A CN201380027332 A CN 201380027332A CN 104334479 B CN104334479 B CN 1043344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er belt
width
carrying thing
thing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2733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34479A (zh
Inventor
铃木邦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kohama Rub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kohama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3344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344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344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344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3/00Control devices, e.g. for safety, warning or fault-correcting
    • B65G43/08Control devices operated by article or material being fed, conveyed or discharg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22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5/00Conveyors having endless load-conveying surfaces, i.e. belts and like continuous members, to which tractive effort is transmitted by means other than endless driving elements of similar configuration
    • B65G15/08Conveyors having endless load-conveying surfaces, i.e. belts and like continuous members, to which tractive effort is transmitted by means other than endless driving elements of similar configuration the load-carrying surface being formed by a concave or tubular belt, e.g. a belt forming a troug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3/00Indexing code relating to control or detection of the articles or the load carriers during conveying
    • B65G2203/04Detection means
    • B65G2203/041Camer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Conveyors (AREA)
  • Structure Of Belt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式输送机装置,其在实现输送带运行稳定化的同时,有利于确保输送带边缘部的耐久性。分析单元(32)根据由拍摄装置(拍摄单元)(22)拍摄的图像信息,算出载置于输送带(16)上的搬运物(2)相对于输送带(16)的相对位置。驱动控制单元(34)根据算出的搬运物(2)相对位置来控制驱动单元(30),从而改变摇动板(28)的朝向。由此,当搬运物(2)在输送带(16)宽度方向上偏位后,搬运物(2)将被移动到输送带(16)的中心。

Description

带式输送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式输送机装置。
背景技术
有一种带式输送机装置,其通过输送机辊筒,将形成为无端状的输送带支撑成槽状。
这种带式输送机装置中,若搬运物被载置于从输送带宽度方向中心偏位在其中一侧的部位,则由于搬运物的重量,朝向宽度方向另一侧方向的力会作用在输送带上,从而输送带往宽度方向另一侧偏移。
若输送带发生这种偏移,则输送带将蛇行或处于往宽度方向偏离的状态,因而无法稳定搬送搬运物。
因此,现已提出一种调芯装置(调芯辊筒),其检测输送带宽度方向其中一侧的边缘部位置,并根据其检测结果,改变输送机辊筒的朝向,由此抑制输送带蛇行(参考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6-7430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拟解决的问题
然而,上述现有技术中,是根据输送带宽度方向其中一侧边缘部位置的检测结果来改变输送机辊筒的朝向,因此存在以下问题。
1)无端状输送带中,其长度方向端部形成为被接合的接合部,该接合部的宽度较接合部以外输送带部分的宽度更窄。因此,现有技术中,会在接合部误检测到输送带边缘部在宽度方向上偏位,从而输送机辊筒的朝向发生改变,导致输送带运行变得不稳定。
2)输送带边缘部发生损伤时,也与1)同样,会发生输送带宽度方向边缘部位置的误检测,导致输送带运行变得不稳定。
3)改变输送机辊筒的朝向后,易对输送带施加过大负载,不利于确保输送带边缘部的耐久性。
本发明鉴于这些情况开发而成,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式输送机装置,其在实现输送带运行稳定化的同时,有利于确保输送带边缘部的耐久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带式输送机装置具备形成为无端状的输送带、以及将所述输送带支撑成槽状的槽形辊筒,其特征在于,具备:相对位置检测单元,其在与所述输送带运行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检测载置于所述输送带上的搬运物相对于所述输送带的相对位置;以及搬运物移动单元,其根据所述检测到的搬运物相对位置,使所述搬运物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发生移动。
发明效果
依据本发明,其不根据输送带宽度方向其中一侧边缘部位置的检测结果来改变输送机辊筒的朝向,而是检测输送带宽度方向上搬运物相对于输送带的相对位置,并根据该检测结果使搬运物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发生移动。因此,不会由于输送带宽度方向尺寸的变动而导致误动作,有利于实现输送带运行的稳定化。此外,不改变输送机辊筒的朝向,因此不会对输送带施加过大负载,有利于确保输送带的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所述带式输送机装置10的结构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所述带式输送机装置10的方块图。
图3是图1的AA线剖面图。
图4(A)~(C)是表示搬运物移动机构24的结构与动作的平面图。
图5(A)是表示搬运物2在输送带16宽度方向上偏位载置状态的说明图,(B)是表示输送带16因搬运物2重量而往宽度方向偏移状态的说明图。
图6是第2实施方式所述带式输送机装置10的结构图。
图7是第2实施方式所述带式输送机装置10的方块图。
图8是图6的AA线剖面图,表示搬运物2未载置于输送带16上的状态下,位移传感器36A、36B、38的测定动作。
图9是图6的AA线剖面图,表示搬运物2载置于输送带16上的状态下,位移传感器36A、36B、38的测定动作。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带式输送机装置10结构上包括驱动皮带轮12、从动皮带轮14、以及架设其上的形成为无端状的输送带16。
驱动皮带轮12由未图示的马达所提供的驱动力来旋转驱动,从而使输送带16在驱动皮带轮12与从动皮带轮14之间运行。
输送带16的上侧部分为往路,下侧部分为归路,往路的上游侧部分设有将搬运物2投至输送带16上的溜槽18。
另外,搬运物2为铁矿石、煤炭、石灰石等矿物,以及土砂、粉体等,并无特别限定。
如图3所示,输送带16往路上,在输送带的运行方向上,间隔性配置多个由中央辊筒20A、以及两侧倾斜辊筒20B、20C组成的槽形辊筒20。
因此,在往路的输送带16上,形成下方凹状的中央输送带部分16A、以及其两侧的倾斜输送带部分16B、16C。即,槽形辊筒20将输送带16支撑成槽状。
如图1所示,带式输送机装置10还具备拍摄装置22、搬运物移动机构24、以及控制装置26。
拍摄装置22如图3所示,从输送带16上方拍摄位于往路的输送带16部分及搬运物2,生成图像信息,提供给控制装置26,其构成权利要求的拍摄单元。
如图4(A)~(C)所示,搬运物移动机构24结构上包括摇动板28、以及驱动单元30。
摇动板28在输送带16上将厚度方向的两面朝向输送带16的宽度方向,并在输送带16的宽度方向上间隔性设有2块。
这2块摇动板28配置于两侧倾斜辊筒20B、20C(图3)的上方部位。
各摇动板28从输送带16上方通过支轴31可摇动地被支撑。
驱动单元30根据控制装置26提供的控制信号,使摇动板28在输送带16上摇动,以改变其厚度方向的两面朝向。
驱动单元30结构上包括在输送带16侧方基部被枢接的伸缩式促动器即气缸3002、以及连接2块摇动板28端部之间的连杆3004。气缸3002的活塞连杆3002A与连杆3004枢接。
如图4(A)所示,当搬运物2相对于输送带16的宽度方向中心偏位于左侧时,若通过驱动单元30改变2块摇动板28的朝向,使其越靠近运行方向下游便越接近右方,则搬运物2受到2块摇动板28引导,被移动至输送带16的宽度方向中心。
如图4(B)所示,当搬运物2相对于输送带16的宽度方向中心偏位于右侧时,若通过驱动单元30改变2块摇动板28的朝向,使其越靠近运行方向下游便越接近左方,则搬运物2受到2块摇动板28引导,被移动至输送带16的宽度方向中心。
如图4(C)所示,当搬运物2位于输送带16的宽度方向中心时,若通过驱动单元30改变2块摇动板28的朝向,使其与输送带16的运行方向平行,则搬运物2穿过2块摇动板28之间,以位于输送带16宽度方向中心的状态被搬送。
另外,搬运物移动机构24并不限定于使用上述摇动板28及驱动单元30,只要能使搬运物2在输送带16的宽度方向上移动,则可以是任意机构,且可使用以往众所周知的各种机构。
如图2所示,控制装置26由微型计算机构成,其通过总线,将CPU、储存控制程序等内容的ROM、提供工作区域的RAM、以及接口部等连接而成。接口部在拍摄装置22及驱动单元30之间取得连接。
CPU通过执行控制程序,构成分析单元32、以及驱动控制单元34。
分析单元32通过对拍摄装置22提供的图像信息进行分析,算出输送带16宽度方向上,载置于输送带16上的搬运物2相对于输送带16的相对位置。
因此,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拍摄装置22(拍摄单元)、以及分析单元32,构成了对载置于输送带16上的搬运物2相对于输送带16的相对位置进行检测的相对位置检测单元。
驱动控制单元34根据检测到的搬运物2相对位置,向搬运物移动机构24的驱动单元30提供控制信号,从而使搬运物2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发生移动。
因此,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搬运物移动机构24、以及驱动控制单元34,构成了根据检测到的搬运物2相对位置,使搬运物2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发生移动的搬运物移动单元。
以下,对带式输送机装置10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首先,参考图5,对搬运物2被载置于偏位在输送带16宽度方向其中一侧部位时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5(A)所示,有时搬运物2会被载置于偏位在输送带16宽度方向其中一侧的部位,或者搬运物2在搬送过程中会因施加在搬运物2上的振动或力而从输送带16宽度方向中心移动到偏位在其中一侧的部位。
此时,如图5(B)所示,由于搬运物2的重量,力将朝向宽度方向另一侧而作用于输送带16上,从而输送带16往宽度方向偏移。
若输送带16发生这种偏移,则输送带16将蛇行或处于往宽度方向偏离的状态,因而无法稳定搬送搬运物2。
本实施方式中,搬运物2被载置于输送带16上,当输送带16运行后,如图3所示,分析单元32根据由拍摄装置22(拍摄单元)拍摄的图像信息,算出输送带16宽度方向上,载置于输送带16上的搬运物2相对于输送带16的相对位置。
驱动控制单元34根据算出的搬运物2相对位置来控制驱动单元30,从而如图4(A)、(B)所示,改变摇动板28的朝向。另外,当算出的搬运物2相对位置为输送带16宽度方向中央时,如图4(C)所示,摇动板28维持沿运行方向延伸的状态。
由此,当如图3实线所示,搬运物2在输送带16宽度方向上偏位后,如图3两点划线所示,搬运物2将被移动到输送带16的中心。
因此,利用输送带16搬送搬运物2可实现稳定化。
此时,与现有技术不同,不会根据输送带16宽度方向其中一侧边缘部位置的检测结果来改变输送机辊筒(槽形辊筒20)的朝向,因此不会由于输送带16宽度方向尺寸的变动而导致误动作,有利于实现输送带16运行的稳定化。
此外,不改变输送机辊筒(槽形辊筒20)的朝向,因此不会对输送带16施加过大负载,有利于确保输送带16的耐久性。
另外,载置于输送带16上的搬运物2每当通过槽形辊筒20时,会上下振动。这种振动将导致输送带16宽度方向上的搬运物2位置发生变动。尤其,当侧面观察带式输送机装置10时,在输送带16的朝向会在上下方向上发生变化的弯曲部位,除了上述上下振动外,搬运物2还易浮起,因此宽度方向上的搬运物2位置此时更易发生变动。
本实施方式在这种宽度方向上搬运物2位置易发生变动的带式输送机装置10中,特别有利于实现输送带16运行的稳定化。
(第2实施方式)
以下,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2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使用多个位移传感器代替拍摄装置22作为相对位置检测单元,其他构成则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另外,以下实施方式中,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及构件,将标记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并省略或简化其说明。
如图6~图8所示,带式输送机装置10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具备驱动皮带轮12、从动皮带轮14、输送带16、搬运物移动机构24、以及控制装置26。
第2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具备第1、第2输送带位移传感器36A、36B,以及多个搬运物上面位移传感器38。
第1、第2输送带位移传感器36A、36B检测输送带16宽度方向两端相对于事先规定基准位置的位置作为输送带位置,并将该检测结果提供给控制装置26,其构成输送带位置检测单元。
多个搬运物上面位移传感器38在宽度方向上检测从输送带16上方与宽度方向平行延伸的上方基准线L0到搬运物2上面的距离作为搬运物上面位置,并将该检测结果提供给控制单元,其构成搬运物上面位置检测单元。
本实施方式中,多个搬运物上面位移传感器38沿宽度方向等间隔配置。
控制装置26由CPU执行控制程序,由此实现运算单元40、以及驱动控制单元34。
运算单元40根据第1、第2输送带位移传感器36A、36B检测到的输送带位置,以及多个搬运物上面位移传感器38检测到的搬运物上面位置,算出载置于输送带16上的搬运物2相对于输送带16的相对位置。
因此,第2实施方式中,通过第1、第2输送带位移传感器36A、36B(输送带位置检测单元),多个搬运物上面位移传感器38(搬运物上面位置检测单元),以及运算单元40,构成了在输送带16宽度方向上,对载置于输送带16上的搬运物2相对于输送带16的相对位置进行检测的相对位置检测单元。
驱动控制单元34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根据相对位置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搬运物2相对位置,向搬运物移动机构24的驱动单元30提供控制信号,从而使搬运物2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发生移动。
因此,第2实施方式中,也是通过搬运物移动机构24、以及驱动控制单元34,构成了根据检测到的搬运物2相对位置,使搬运物2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发生移动的搬运物移动单元。
以下,对带式输送机装置10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8所示,搬运物2未载置于输送带16上的状态下,第1、第2输送带位移传感器36A、36B检测输送带16宽度方向上的输送带16初始位置,同时,多个搬运物上面位移传感器38检测无搬运物2状态下的输送带16上面位置,并保存到运算单元40。
接着,搬运物2载置于输送带16上,输送带16运行后,第1、第2输送带位移传感器36A、36B检测到的输送带16宽度方向上的输送带位置,以及多个搬运物上面位移传感器38检测到的搬运物上面位置被提供给运算单元40。
运算单元40将保存的输送带16初始位置与当前检测到的输送带位置进行比较,同时将无搬运物2状态下的输送带16上面位置与当前检测到的搬运物上面位置进行比较。然后,根据输送带位置的比较结果、以及搬运物上面位置的比较结果,算出搬运物2的相对位置。
驱动控制单元34根据算出的搬运物2相对位置来控制驱动单元30,从而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改变摇动板28的朝向。由此,当如图9实线所示,搬运物2在输送带16宽度方向上偏位后,如两点划线所示,搬运物2将被移动到输送带16的中心。
因此,第2实施方式中,也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可实现输送带16运行的稳定化,并有利于确保输送带16边缘部的耐久性。
此外,第2实施方式中,使用相对便宜的位移传感器代替第1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22,因此有利于抑制成本。
符号说明
2搬运物
10带式输送机装置
12驱动皮带轮
14从动皮带轮
16输送带
18溜槽
20槽形辊筒
20A中央辊筒
20B、20C倾斜辊筒
22拍摄装置
24搬运物移动机构
26控制装置
28摇动板
30驱动单元
3002气缸
3002A活塞连杆
3004连杆
31支轴
32分析单元
34驱动控制单元
36A第1输送带位移传感器
36B第2输送带位移传感器
38搬运物上面位移传感器
40运算单元

Claims (2)

1.一种带式输送机装置,其具备形成为无端状的输送带、以及将所述输送带支撑成槽状的槽形辊筒,其特征在于,
具备:
相对位置检测单元,其在与所述输送带运行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检测载置于所述输送带上的搬运物相对于所述输送带的相对位置;以及
搬运物移动单元,其相对于所述相对位置检测单元配置在所述运行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根据所述检测到的搬运物相对位置,在所述搬运物从所述输送带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偏位了的情况下,使所述搬运物向所述输送带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移动;
所述相对位置检测单元具有:
输送带位置检测单元,其检测所述输送带相对于基准位置的宽度方向位置,作为输送带位置;
搬运物上面位置检测单元,其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检测从所述输送带上方与所述宽度方向平行延伸的上方基准线到所述搬运物上面的距离,作为搬运物上面位置;以及
运算单元,其根据所述检测到的输送带位置、以及所述检测到的搬运物上面位置,算出所述搬运物的相对位置;
所述搬运物移动单元结构上包括:摇动板,其在所述输送带上,将厚度方向的两面朝向所述输送带的宽度方向,且在所述输送带的宽度方向上隔着间隔设有两块;以及驱动单元,其使所述摇动板在所述输送带上摇动,以改变其厚度方向的两面朝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输送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带位置检测单元由第1、第2输送带位移传感器构成,其检测所述输送带宽度方向两端相对于事先规定基准位置的位置,作为所述输送带位置;
所述搬运物上面位置检测单元由多个搬运物上面位移传感器构成,其沿所述输送带的宽度方向等间隔配置。
CN201380027332.2A 2012-06-14 2013-06-12 带式输送机装置 Active CN1043344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34625A JP5939051B2 (ja) 2012-06-14 2012-06-14 ベルトコンベヤ装置
JP2012-134625 2012-06-14
PCT/JP2013/003695 WO2013187063A1 (ja) 2012-06-14 2013-06-12 ベルトコンベヤ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34479A CN104334479A (zh) 2015-02-04
CN104334479B true CN104334479B (zh) 2016-11-09

Family

ID=49757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27332.2A Active CN104334479B (zh) 2012-06-14 2013-06-12 带式输送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939051B2 (zh)
CN (1) CN104334479B (zh)
AU (1) AU2013275616B2 (zh)
WO (1) WO201318706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53528A (zh) * 2015-09-30 2016-01-20 天津市元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数控纠偏输送带结构
CN105931230B (zh) * 2016-04-15 2019-03-05 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运煤皮带上煤流量的计算方法及系统
JP6903922B2 (ja) * 2017-01-18 2021-07-14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コンベヤベルトのモニタリングシステム
JP2019043700A (ja) * 2017-08-30 2019-03-22 一般財団法人電力中央研究所 固体燃料供給設備、及び、固体燃料の供給方法
CN108217131B (zh) * 2018-01-05 2019-12-06 宁夏亘峰嘉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煤矸石破碎原料上料混料系统
JP6659744B2 (ja) 2018-01-25 2020-03-04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ロボットシステム
CN108263838A (zh) * 2018-02-13 2018-07-10 威海新北洋正棋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件纠偏方法及纠偏装置
CN109941672B (zh) * 2019-03-13 2022-02-18 威海新北洋正棋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物料纠偏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693810B (zh) * 2020-12-24 2022-06-28 中标慧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输送带运动控制方法和系统
EP4365114A1 (en) * 2021-06-29 2024-05-08 Itoh Denki Co., Ltd. Conveyor device and sensor for conveyor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13431A (ja) * 1992-02-06 1993-08-24 Sumitomo Metal Ind Ltd ベルトコンベアの蛇行制御装置
JPH06127663A (ja) * 1992-10-21 1994-05-10 Nippon Steel Corp ベルトコンベア上の粉粒塊状物の積載状態の測定方法及びコンベア蛇行制御方法
JPH1171012A (ja) * 1997-08-29 1999-03-16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コンベヤ装置
CN1597476A (zh) * 2003-09-17 2005-03-23 长春市意达光机电设备技术研究所 胶带机跑偏自动控制方法
JP4574670B2 (ja) * 2007-12-25 2010-11-04 株式会社Jrc キャリヤ側ベルト蛇行修正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33411A (ja) * 1989-03-06 1990-09-17 Nippon Cement Co Ltd ベルトコンベア蛇行監視および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13431A (ja) * 1992-02-06 1993-08-24 Sumitomo Metal Ind Ltd ベルトコンベアの蛇行制御装置
JPH06127663A (ja) * 1992-10-21 1994-05-10 Nippon Steel Corp ベルトコンベア上の粉粒塊状物の積載状態の測定方法及びコンベア蛇行制御方法
JPH1171012A (ja) * 1997-08-29 1999-03-16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コンベヤ装置
CN1597476A (zh) * 2003-09-17 2005-03-23 长春市意达光机电设备技术研究所 胶带机跑偏自动控制方法
JP4574670B2 (ja) * 2007-12-25 2010-11-04 株式会社Jrc キャリヤ側ベルト蛇行修正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3275616B2 (en) 2015-11-19
CN104334479A (zh) 2015-02-04
WO2013187063A1 (ja) 2013-12-19
AU2013275616A1 (en) 2014-12-04
JP5939051B2 (ja) 2016-06-22
JP2013256381A (ja) 2013-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34479B (zh) 带式输送机装置
US10336556B2 (en) Conveying device to bring together individual packages from several transfer conveyors
JP5926625B2 (ja) 物品整列装置
JP6701042B2 (ja) コンベヤベルトの伸び測定装置およびコンベヤベルトの伸び測定方法
US9637317B2 (en) Conveyor belt idler systems
JP5507385B2 (ja) はかり用の搬送装置
JP2000313518A (ja) ベルトコンベア装置
KR101504932B1 (ko) 연속하역장비용 주행휠 보호장치
KR101411858B1 (ko) 연속하역장비용 주행휠 보호장치
KR101887269B1 (ko) 연속식 하역기용 이송 안내장치
KR101581545B1 (ko) 슈트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송장치
KR100748121B1 (ko) 벨트 컨베이어의 수송물 떨어짐 검출장치
JP6909692B2 (ja) リクレーマ及び搬送設備
KR101277537B1 (ko) 벨트 사행 방지장치
KR101246316B1 (ko) 벨트 컨베이어 손상 감지장치
FI119471B (fi) Laitteisto sahatavaran kuljettamiseksi
KR101950587B1 (ko) 벨트컨베이어용 원료 과적 검출장치
JP7377516B2 (ja) 搬送装置
KR101320658B1 (ko) 트리퍼카의 주행밀림 방지장치
JP4894280B2 (ja) スクレーパ装置
KR20140068375A (ko) 벨트 컨베이어용 사행 방지장치
KR101928169B1 (ko) 리클레이머
JP6166538B2 (ja) 搬送装置および物品の投入方法
KR101291544B1 (ko) 벨트 컨베이어
KR101357537B1 (ko) 컨베이어 벨트 손상 감지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THE YOKOHAMA RUBBE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THE YOKOHAMA RUBBE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