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83025A - 连接器端子和用于连接器端子的连接器外壳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端子和用于连接器端子的连接器外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83025A
CN104283025A CN201410300971.8A CN201410300971A CN104283025A CN 104283025 A CN104283025 A CN 104283025A CN 201410300971 A CN201410300971 A CN 201410300971A CN 104283025 A CN104283025 A CN 1042830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nder terminal
keeper
arm
bonder
p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0097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83025B (zh
Inventor
远藤隆吉
八木境
武田拓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 Pex Inc
Original Assignee
Dai Ichi Seik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 Ichi Seiko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 Ichi Seik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2830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830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830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8302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58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2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23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by an interconnection through aligned holes in the boards or multilayer boar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01R12/58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terminals for insertion into holes
    • H01R12/585Terminals having a press fit or a compliant portion and a shank passing through a hole in the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91Coupling devices allow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floating or self align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2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 H01R13/4223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comprising integral flexible contact retaining fingers
    • H01R13/4226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comprising integral flexible contact retaining finger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integral flexible retaining fingers acting on a single contac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01R12/7011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 H01R12/7017Snap means
    • H01R12/7023Snap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coupling device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端子,包括在其相对的两个端部的一对压入配合端子,所述一对压入配合端子用于插入通过彼此面对的两个印制电路板形成的通孔中,每一个所述压入配合端子具有多个接触件,并且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能够根据所述压入配合端子的虚纵向中心线之间的间隙形变的缓冲部。

Description

连接器端子和用于连接器端子的连接器外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端子,该连接器端子包括位于其相对的两个端部的一对压入配合端子,该对压入配合端子用于插入通过彼此面对的两个印制电路板的每一个形成的通孔,从而将这两个印制电路板彼此电连接。本发明还涉及适用于该连接器端子的连接器外壳。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电连接器将多个连接器端子排成一行。连接器端子在其一个端部插入通过第一印制电路板形成的通孔,并且在其另一个端部插入通过第二印制电路板形成的通孔,由此使安装在第一和第二印制电路板上的电路彼此电连接。
图27A和27B示出了日本专利申请No.H4(1982)-29196提出的连接器100。
所示的连接器100包括外壳110和多个柱式接触件120。连接器100将印制电路板101和102(参见图27B)彼此电连接。外壳110包括:一对侧立柱112,每一个侧立柱112包括在其下端部的锁合臂111;以及上杆113和下杆114,其都将侧立柱112彼此水平地连接。每一个柱式接触件120在其下端部被弯曲90°成L形,并且被焊接在印制电路板102上。每一个柱式接触件120在其另一端部适配至安装在印制电路板101上的接收器组件103,由此与印制电路板101电连接。
图28示出了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H7(1985)-230862提出的排针(pinheader)200。
所示排针200包括多个连接器端子201和连接器保持件。连接器保持件包括板202,沿板202的上端部水平延伸的上杆203,沿板202的下端部水平延伸的下杆204,以及在板202的中央水平对齐的多个突出部205。连接器端子202被上杆203和下杆204支撑。突出部205位于在相邻的连接器端子201之间形成的间隙中,由此使相邻的连接器端子201彼此电绝缘。
在包括使印制电路板彼此电连接的多个连接器端子的电连接器中,印制电路板之间的位置关系很重要。例如,当连接器端子在其相对的两个端部插入通过印制电路板形成的通孔中使印制电路板彼此电连接时,如果印制电路板之间的位置关系被移位,连接器端子可能在其一个端部插入印制电路板之一的通孔,而在其另一端部不能插入另一印制电路板的通孔,这是因为连接器端子的轴线相对于通孔的轴线发生了移位。特别地,在应用多个电连接器的情况下,恐怕连接器端子不能插入印制电路板之一中。此外,如果为了允许连接器端子更多的弹性形变而将连接器端子设计为具有较小的截面面积,连接器端子将允许较小的电流通过其中。
在图27A和27B所示的连接器100中,由于柱式接触件120通过接收器组件103连接至印制电路板,因此即使在柱式接触件120的轴线和印制电路板101的通孔的轴线之间具有间隙,也认为接收器组件103能够承受该间隙。然而,连接器100具有这样的缺点,即,为了使连接器100包括能够承受上述间隙的接收器组件103,不可避免地要增加连接器100的部件的数量。
在图28所示的排针200中,连接器端子201直接插入印制电路板中。连接器端子201被上杆203和下杆204固定,以及突出部205仅仅使相邻的连接器端子201彼此分隔。因此,如果在印制电路板之间的位置关系中具有间隙,因为连接器端子201的位置和在连接器端子201之间的间隙被上杆203和下杆204固定,即使连接器端子201能够插入印制电路板中的一个,连接器端子201也不能够插入印制电路板中的另一个。
发明内容
鉴于传统连接器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在连接器端子的轴线和通过印制电路板形成的通孔的轴线之间具有间隙时也能够插入印制电路板的连接器端子。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上述连接器端子的连接器外壳。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端子,在其相对的两个端部具有一对压入配合端子,所述压入配合端子用于插入通过彼此面对的两个印制电路板的形成的通孔中,每个压入配合端子包括多个接触件,连接器端子还包括至少一个缓冲部,其能够根据压入配合端子的虚纵向中心线之间的间隙形变。
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端子中,即使在两个印制电路板之间的位置关系中具有间隙,缓冲部也根据压入配合端子的纵向中心线之间形成的间隙形变,由此防止间隙引起的过多的应力作用于压入配合端子。因此,当压入配合端子中的一个插入印制电路板中的一个之后,压入配合端子中的另一个也可以顺利地插入印制电路板中的另一个。
优选地,缓冲部包括多个弹性件。每个弹性件能够根据压入配合端子的虚纵向中心线之间的间隙形变,并且允许甚至更多的电流通过其中。
优选地,缓冲部还包括一对约束件,其各自在弹性件的相对的两个端部之一约束弹性件,每一个约束件弯曲以包围弹性件。约束件能够以U形、C形或弓形来约束弹性件。因此,弹性件能够在确保其刚度的前提下在任意方向整体均匀地弯曲。
优选地,弹性件彼此宽度相等。通过将弹性件设计为具有共同的宽度,弹性件能够在任意位置形变,并进一步,能够整体平滑地形变。
优选地,弹性件在其端部聚集到虚纵向中心线的附近并且平行于虚纵向中心线。该弹性件比彼此分离布置的弹性件更容易形变,确保包括弹性件的缓冲部能够容易地形变。
优选地,缓冲部的长度等于或者大于其宽度。
优选地,缓冲部的宽度长于长度。
优选地,连接器端子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位于压入配合端子之间的突出部,该突出部在连接器端子的横向方向上突出超过压入配合端子。
优选地,连接器端子进一步包括两个位于压入配合端子之间的突出部,每一个突出部在连接器端子的横向方向上突出超过压入配合端子,在连接器端子的纵向方向上,突出部中的一个的长度大于突出部中的另一个的长度。
优选地,突出部由薄的弹性金属板形成。
优选地,缓冲部由薄的弹性金属板形成。即使虚纵向中心线在弹性金属板的厚度方向上彼此位移,缓冲部也能够通过使弹性金属板形变而实现它的性能。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一对保持件的连接器外壳,所述一对保持件可拆卸地保持排成一行的多个连接器端子,每一个连接器端子限定上述连接器端子,其中,保持件在连接器端子的纵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并且保持件中的一个在非固定状态下保持连接器端子,而另一个在固定状态下保持连接器端子。
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外壳中,因为连接器端子在非固定状态下被保持件之一保持,所以即使在印制电路板的位置关系中有间隙,压入配合端子也能够被移向相应的印制电路板的通孔并且插入该相应的印制电路板的通孔。
优选地,每个保持件包括一对彼此间隔开并相互平行地延伸的臂,以及各自形成在每个臂的前边缘的一对楔形物,连接器端子能够通过形成于楔形物之间的开放空间插入形成于臂之间的空间,并且每一个保持件具有使臂相互牵引的弹性力。
当连接器端子插入形成于楔形物之间的开放空间时,楔形物弹性形变,从而通过保持件的弹性力将连接器端子保持在它们之间。
优选地,在非固定状态下保持连接器端子的一个保持件中,臂之间的距离被设置为当连接器端子插入臂之间时,至少一个臂不与连接器端子接触,而在固定状态下保持连接器端子的另一个保持件中,臂之间的距离被设置为当连接器端子插入臂之间时,两个臂都与连接器端子接触。
通过以上述方式设计臂和保持件之间的距离,连接器端子能够在固定和非固定状态下被保持件保持。
优选地,连接器外壳进一步包括朝向形成于每个保持件的臂之间的空间中的楔形物突出的突出件,在非固定状态下保持端子连接器的保持件之一的突出件具有这样的长度,该长度使得当连接器端子插入臂之间时突出件不与连接器端子接触,而在固定状态下保持端子连接器的保持件中的另一个的突出件具有这样的长度,该长度使得当连接器端子插入臂之间时突出件与连接器端子接触。
突出件帮助保持件在固定和非固定状态下保持连接器端子。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包括一对保持件的连接器外壳,所述一对保持件可拆卸地保持排成一行的多个连接器端子,每一个连接器端子限定上述包括突出部的连接器端子,其中,保持件在连接器端子的纵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保持件中的一个在非固定状态下保持连接器端子,而另一个在固定状态下保持连接器端子,并且突出部在每个保持件中与垂直于连接器端子的纵向方向延伸的边缘邻接。
通过前述本发明获得的有益效果将在下文描述。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印制电路板之间的位置关系中具有间隙,压入配合端子也一定能够插入印制电路板中,因为间隙被缓冲部承受,并且因此,压入配合端子之一能够被带入相应的印制电路板的通孔中,确保印制电路板一定能够通过连接器端子彼此连接,其中,该连接器端子允许有必要的强度和允许更多的电流通过其中。
附图说明
通过下文参考附图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和优势特征将显而易见,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所有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外壳的立体图,两个印制电路板通过该连接器外壳彼此电连接和机械连接。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前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后视图。
图5沿图2所示的线A-A所截取的截面视图。
图6是图2所示的线B-B所截取的截面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第一保持件的放大俯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第二保持件的放大俯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连接器外壳的立体图。
图10是支撑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中的连接器端子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连接器端子的前视图。
图12是图10所示的连接器端子的侧视图。
图13是沿图11所示的线C-C所截取的截面视图。
图14是图10所示的连接器端子展开后的平面视图。
图15是在压入配合端子之一的虚纵向中心线向后弯曲的情况下,在侧面方向观察的连接器端子的纵向截面视图。
图16是在压入配合端子之一的虚纵向中心线向后弯曲的情况下,连接器端子和保持件两者的横向截面视图。
图17是在压入配合端子之一的虚纵向中心线向前弯曲的情况下,在侧面方向观察的连接器端子的纵向截面视图。
图18是在压入配合端子之一的虚纵向中心线向前弯曲的情况下,连接器端子和保持件两者的横向截面视图。
图19是在压入配合端子之一的虚纵向中心线向左弯曲的情况下,在前面方向观察的连接器端子的纵向截面视图。
图20是在压入配合端子之一的虚纵向中心线向左弯曲的情况下,连接器端子和保持件两者的横向截面视图。
图21是在压入配合端子之一的虚纵向中心线向右弯曲的情况下,在前面方向观察的连接器端子的纵向截面视图。
图22是在压入配合端子之一的虚纵向中心线向右弯曲的情况下,连接器端子和保持件两者的横向截面视图。
图2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端子的立体图。
图2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端子的前视图。
图2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端子的侧视图。
图26是图23所示的连接器端子展开后的平面视图。
图27A是传统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7B是夹在两个印制电路板之间的图27A所示的传统连接器的截面视图。
图28是传统排针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下文参考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
如图1-6所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装配在车辆中,用于电连接两个彼此面对的印制电路板P1和P2(参见图2)。
电连接器10包括:多个连接器端子20,每一个连接器端子20以棒的形式;以及连接器外壳30,其支撑连接器端子20排成一行。
图10-13所示的每一个连接器端子20包括:在其相对的两个端部的第一和第二压入配合端子21a和21b,用于限制连接器端子20在该连接器端子20的纵向方向上移动的第一和第二突出部22a和22b,以及能够根据压入配合端子21的虚纵向中心线L之间的间隙形变的缓冲部23。连接器端子20通过压入配合端子20插入通过印制电路板P1和P2形成的通孔中(参见图2)。
可以通过弯曲具有弹性的单个金属板210制造连接器端子20,如图14所示。
第一和第二压入配合端子21a和21b的每一个可以不需要焊接地连接至印制电路板P1和P2。如图10所示,第一和第二压入配合端子21a和21b的每一个包括具有U形截面的轴部211,具有多个弓形接触件212的接触部213,以及约束件214和215。接触件212彼此等间距地间隔开并且被布置为包围轴部211以使它们沿轴部211的纵向方向延伸并且向外突出。即,接触部213是围绕轴部211的桶的形式。此外,由于接触件212能够弹性地形变,因此接触部213的直径能够弹性地增大和减小。每一个约束件214是C形的,由此在接触件212的外端部包围轴部211,以及每一个约束件215是C形的,由此在接触件212的内端部包围轴部11。
如图10-13所示,第一和第二突出部22a和22b的每一个分别位于第一和第二压入配合端子21a和21b的附近,并且在连接器端子20的横向方向上突出超过第一和第二压入配合端子21a和21b。如后面说明的,第一和第二突出部22a和22b的每一个分别与后面提到的连接器外壳30的第一和第二保持件32a和32b的外边缘邻接。
更靠近印制电路板P1(参见图2)定位的第一突出部22a在连接器端子20的纵向方向上长于更靠近印制电路板P2定位的第二突出部22b,而在连接器端子20的横向方向上与第二突出部22b的长度相等。
由于第一和第二突出部22a和22b是由弹性的薄金属板形成的,因此它们能够实现与缓冲部23相同的性能。
缓冲部23位于第一和第二压入配合端子21a和21b之间的连接器端子20的中央。如图10-13所示,缓冲部23包括多个弹性件231,以及位于弹性件231的相对的两个端部的约束件232和233。弹性件231彼此宽度相等,彼此等间距地间隔开,并且彼此平行地布置。约束件232和233被弯曲成U形以使它们包围虚纵向中心线L。由于弹性件231被约束以使弹性件231在其相对的两个端部231a处位于虚纵向中心线L的附近,因此弹性件231沿虚纵向中心线L延伸并且平行于虚纵向中心线L。
包括多个弹性件231的缓冲部23优选地被设计为其长度至少是其厚度的两倍,从而使其容易地弹性形变。
如图13所示,第一实施例中的缓冲部23包括被弯曲成U形的约束件232和233包围的三个弹性件231。因此,缓冲部23的厚度等于两个弹性件231的总厚度。在第一实施例中,弹性件231的厚度大约为0.4mm,相应地,缓冲部的厚度大约为0.8mm。因此,优选地,缓冲部23的长度等于或者长于1.6mm。图11所示的缓冲部被设计为其长度大约为其宽度的四倍。
在第一实施例中,三个弹性件231连接至约束件232和233以使弹性件231被约束为彼此靠近。因此,三个弹性件231的每一个与U形约束件232和233的三个内壁的每一个接触。
例如,如果缓冲部23包括四个或者五个弹性件231,约束件232和233可以被设计为分别具有矩形或者五边形截面。可替代地,约束件232和233可以被设计为C形或弓形。优选地,在这种情况下,弹性件231被约束以使它们在其相对的两个端部231a处位于虚纵向中心线L的附近,并且平行于虚纵向中心线L延伸。
下文参考附图14说明连接器端子20的制造过程。
如图14所示,通过弯曲单个的薄金属板210制造连接器端子20。该金属板210是通过将金属板冲压成期望的形状来形成的。
首先,位于金属板210的相对的两个端部的每一个轴部211围绕虚纵向中心线L弯曲从而具有U形截面。然后,U形轴部211围绕线241朝向接触部213弯曲180°,所述线241在轴部211和接触部213之间水平地延伸。
然后,在垂直于虚纵向中心线L的方向上延伸并且限定接触部213的外边缘的约束件214和215被弯曲成C形,以及平行于虚纵向中心线L延伸的接触件212被弯曲成桶形以使所产生的接触部213包围轴部211。
当使弹性件231的中心区域保持笔直的同时将折叠线带入相对的两个端部213a之后,在垂直于虚纵向中心线L的方向上延伸并且限定缓冲部23的外边缘的约束件232和233被弯曲成U形,由此约束平行于虚纵向中心线L延伸的弹性件231。
由此,完成了图10-13所示的连接器端子20。
在成熟的条件下,弹性件231被设计为宽度彼此相等,彼此等间距地间隔开,并且彼此平行地延伸,如图14所示,并且弹性件231在其相对的两个端部231a被弯曲的约束件232和233约束在虚纵向中心线L的附近,如图10-13所示。因此,可以将弹性件231布置为平行于虚纵向中心线L并且在虚纵向中心线L的附近而不必弯曲。
如图3-9所示,连接器外壳30利用树脂注射工艺形成,并且大体上为H形。连接器外壳30包括:支撑板31,其水平地延伸以覆盖一定的长度,在该长度内,连接器端子20排成一行;第一和第二保持件32a和32b,用于保持每一个连接器端子20;突出件33(参见图7和8),其与第一和第二保持件32a和32b合作以在固定和非固定状态下保持连接器端子;以及一对支柱34,用于将连接器外壳30连接至印制电路板P1和P2。
支撑板31在支柱34之间延伸,并且是矩形的形状。
第一和第二保持件32a和32b在支撑板31上形成,并且彼此等间距地间隔开。第一和第二保持件32a和32b中的每一个包括一对卡爪321和一对导引壁322(参见图9),当连接器端子20被第一和第二保持件32a和32b保持时,缓冲部23位于该一对导引壁322之间。
每一个卡爪321包括:一对臂321a,其从支撑板31延伸,并且当连接器端子20插入其中时能够弹性地形变;以及一对楔形物321b,其形成在每个臂321a的远端部,并且成为锥形以使它们之间的距离在远离支撑板31的位置更大。臂321a之间形成有矩形空间R,连接器端子20容纳在其中。
如图2所示,第一保持件32a位于支撑板31的上部区域,即,位置更靠近印制电路板P1,以及第二保持件32b位于支撑板31的下部区域,即,位置更靠近印制电路板P2定位。
如图7所示,在第一保持件32a中,将臂321a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当将连接器端子20插入空间R中时臂321a不与连接器端子20接触。
相反,如图8所示,在第二保持件32b中,将臂321a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当将连接器端子20插入空间R中时臂321a与连接器端子20接触。特别地,第二保持件32b的每一个臂321a被设计为具有凸起部,臂321a在该凸起部与所插入的连接器端子20接触。
每一个突出件33在臂321a之间的空间R中从支撑板31朝向楔形物321b突出。
如图7所示,第一保持件32a中的突出件33a被设计为具有这样的长度,该长度使得当将连接器端子20插入臂321a之间时突出件33a不与连接器端子20接触。特别地,突出件33a具有这样的长度,该长度使得即使当将缓冲部23的约束件233插入空间R中时,所插入的连接器端子20和楔形物321b的内壁321c之间和/或所插入的连接器端子20和突出件33a之间也形成有间隙。因此,卡爪321和突出件33a在非固定状态下保持所插入的连接器端子20。
如图8所示,第二保持件32b中的突出件33b被设计为长于第一保持件32a中的突出件33a。特别地,第二保持件32b中的突出件33b被设计为具有这样的长度,该长度使得当将连接器端子20插入臂321a之间时突出件33b与连接器端子20接触。特别地,突出件33b具有这样的长度,该长度使得当将缓冲部23的约束件232插入空间R中时,所插入的连接器端子20被夹在楔形物321b的内壁321c和突出件33b之间。因此,卡爪321和突出件33b在固定状态下保持所插入的连接器端子20。
支柱34形成在支撑板31的相对的两个端部。通过插入通过印制电路板P1和P2形成的通孔(未示出)中,支柱34将连接器外壳30固定在印制电路板P1和P2之间,使印制电路板P1和P2之间的空间保持均匀,并且防止连接器端子20被纵向损坏。
如图2所示,每个支柱34包括第一部341和第二部342,所述第二部342在虚纵向中心线L的方向上从第一部341向外延伸。第一部341在其外表面与印制电路板P1和P2接触以在印制电路板P1和P2之间保持均匀的空间。第二部342插入通过印制电路板P1和P2形成的通孔中。第二部342包括一对立柱,立柱具有半圆形截面并且彼此面对,由此限定圆柱形的形状。第二部342在其远端部具有楔形物,当第二部342插入印制电路板P1和P2的通孔中时,楔形物与通孔的开口的边缘啮合。
具有上述结构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可以像下面这样使用。
首先,如图2所示,第二部342(图2中下面的)插入通过印制电路板P2形成的导引通孔中,同时,第二压入配合端子21b插入通过印制电路板P2形成的排成一行的通孔中。
即使当第二压入配合端子21b插入印制电路板P2的通孔中时,在虚纵向中心线L的方向上有一个应力作用于连接器端子20,由于第二突出部22b与卡爪321啮合,因此连接器端子20在虚纵向中心线L的方向上的移动被限制。所以,连接器端子20不能在虚纵向中心线L的方向上移动,并且因此,第二压入配合端子21b一定能够插入印制电路板P2的通孔中。
然后,将印制电路板P1布置到电连接器10之上,第二部342(图2中上面的)插入通过印制电路板P1形成的导引通孔中,同时,第一压入配合端子21a插入通过印制电路板P1形成的排成一行的通孔中。
如图10和13所示,因为接触件212包围轴部211,并且轴部211用作加固第一和第二压入配合端子21a和21b的芯,所以第一和第二压入配合端子21a和21b能够插入印制电路板P1和P2而不必使第一和第二压入配合端子21a和21b弯曲。此外,因为弹性形变的接触件212的反作用力能够使第一和第二压入配合端子21a和21b与印制电路板P1和P2的通孔的内壁紧密接触(不需要焊接),所以确保了第一和第二压入配合端子21a和21b与印制电路板P1和P2之间的稳定连接。
即使印制电路板P1和P2之间的位置关系不精确,即,即使印制电路板P1的通孔没有与印制电路板P2的通孔对齐,因为连接器端子20在非固定状态下保持在第一保持件32a的空间R中,如图7所示,所以第一压入配合端子21a能够朝向印制电路板P1的通孔移动。因此,第一压入配合端子21a能够插入印制电路板P1的通孔中。
如果连接器端子20插入到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不精确的印制电路板P1和P2中,第一和第二压入配合端子21a和21b的虚纵向中心线L彼此不对齐。
然而,限定缓冲部23的弹性件231(参见图14)根据第一和第二压入配合端子21a和21b的虚纵向中心线L之间的间隙形变,因此,可以防止过多的应力作用于第一和/或第二压入配合端子21a和21b。因为缓冲部23由多个弹性件231形成,所以缓冲部23能够根据产生间隙的方向形变,并且确保印制电路板P1和P2之间的电连接,即使更多的电流在印制电路板P1和P2流动。
例如,如果第一压入配合端子21a所插入的印制电路板P1的通孔相对于印制电路板P2的通孔向后(即,朝向支撑板31)偏离,如图15和16所示,缓冲部23形变这样的程度以使连接器端子20与第一保持件32a的空间R中的突出件33a邻接。因此,连接器端子20能够向后形变。
如果第一压入配合端子21a所插入的印制电路板P1的通孔相对于印制电路板P2的通孔向前(即,背离支撑板31的方向)偏离,如图17和18所示,缓冲部23形变这样的程度以使连接器端子20与第一保持件32a的空间R中的楔形物321b的内壁321c邻接。因此,连接器端子20能够向前形变。
如果第一压入配合端子21a所插入的印制电路板P1的通孔相对于印制电路板P2的通孔向左偏离,如图19和20所示,缓冲部23形变这样的程度以使连接器端子20与第一保持件32a的空间R中的臂321a之一的内壁(图20中的左侧壁)邻接。因此,连接器端子20能够向左形变。
如果第一压入配合端子21a所插入的印制电路板P1的通孔相对于印制电路板P2的通孔向右偏离,如图21和22所示,缓冲部23形变这样的程度以使连接器端子20与第一保持件32a的空间R中的臂321a的另一个的内壁(图20中的右侧壁)邻接。因此,连接器端子20能够向右形变。
如上所述,即使印制电路板P1和P2的通孔相对于彼此向前、向后或者向左或者向右偏离,缓冲部23能够承受其中的偏离,并且因此,连接器端子20能够插入印制电路板P1和P2中。
特别地,由于弹性件231在其相对的两个端部被约束在虚纵向中心线L的附近且平行于虚纵向中心线L,因此相比弹性件彼此远离的情形,弹性件23能够很容易地弹性形变,确保缓冲部23很容易地形变。
即使当第一压入配合端子21a插入印制电路板P1的通孔中时,在虚纵向中心线L的方向上有一个应力作用于连接器端子20,由于第一突出部22a与第一保持件32a的卡爪321啮合,因此连接器端子20在虚纵向中心线L的方向上的移动被限制。结果,因为即使连接器端子20在非固定状态下保持在第一保持件32a的空间R中连接器端子20也不能在虚纵向中心线L的方向上移动,所以第一压入配合端子21a一定能够插入印制电路板P1的通孔中。
如上所述,第二压入配合端子21b插入印制电路板P2的通孔中的同时,第一压入配合端子21a也能够顺利地插入印制电路板P1的通孔中。
特别地,当通过印制电路板P1和P2形成为在彼此平行的多行中的通孔通过多个电连接器10彼此电连接时,相邻的行之间的距离和/或相邻的通孔之间的距离可能偏离所设计的距离。相邻的通孔之间的总偏离产生不可忽视的偏离。即使这样,因为连接器端子20在非固定状态下保持在第一保持件32a的空间R中,并且连接器端子20各自包括能够形变的缓冲部23,所以第一和第二压入配合端子21a和21b可以被偏移至印制电路板P1和P2的相应通孔。因此,连接器端子20能够毫无困难地全部插入印制电路板P1和P2中。
如上所述,因为第一和第二压入配合端子21a和21b一定能够插入印制电路板P1和P2中,所以电连接器10加强了印制电路板P1和P2之间的电连接,保持了连接器端子20的强度并且使得连接器端子20能够通过需要的电流。
此外,即使连接器端子20斜插入印制电路板P1和P2中,弹性件212进一步地弹性形变以防止过多的应力作用于印制电路板P1和P2的通孔。
连接器端子20插入形成于楔形物321b之间的开放空间,并且通过卡爪321的弹性形变被导引进入空间R。因此,在完成连接器外壳30之后,连接器端子20能够被设置在连接器外壳30中。因此,当通过注射模塑法形成连接器外壳30时,不必在注射模具中设置连接器端子20。
此外,根据突出件33的长度和臂321a之间的空间,连接器端子20能够在固定或非固定状态下保持在空间R中。另外,当连接器端子20在非固定状态下保持在空间R中时,可以确定连接器端子20能够摆动的范围。因此,连接器端子20能够很容易地被设置成固定状态。
在第一实施例中,缓冲部23根据第一和第二压入配合端子21a和21b的虚纵向中心线L之间的间隙形变。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突出部22a被设计为由弹性金属板形成,所述弹性金属板在连接器端子20的纵向方向的长度长于其宽度,因此,当第一和第二压入配合端子21a和21b的虚纵向中心线L之间的间隙产生于连接器端子20的厚度方向上时,弹性金属板能够形变。因此,第一突出部22a能够实现与缓冲部23相同的性能。缓冲部23和第一突出部22a的组合给连接器端子20提供了增强的灵活性。
由于-20℃到80℃的温度范围内的热,用于装配在车辆上的电子器件的印制电路板会膨胀和/或收缩。当电连接器被焊接在印制电路板上时,由于印制电路板的膨胀和收缩,一个高的应力作用于焊接剂上。重复的应力使焊接剂破裂,导致电连接故障。然而,因为第一和第二压入配合端子21a和21b能够仅仅通过插入印制电路板P1和P2而不需要焊接就连接至印制电路板P1和P2,所以可以防止上述由印制电路板的膨胀和收缩引起的电连接的故障。
(第二实施例)
下文参考附图23-26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与第一实施例对应的部件或元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以与第一实施例中对应的部件或元件相同的方式操作,下文明确说明的除外。
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20x中,第二突出部22bx被设计为与第一突出部22ax具有相同的尺寸,如图23和24所示。
第二突出部22bx被设计为大于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突出部22b(参见图10和11),并且由薄的弹性金属板形成,该弹性金属板在连接器端子20x的纵向方向的长度长于其宽度(在连接器端子20x的横向方向测量的长度)。因此,即使有应力作用于连接器端子20x上以使连接器端子20x在厚度方向上形变,限定第二突出部22bx的薄的弹性金属板也能够形变,确保第二突出部22bx能够实现与缓冲部23相同的性能。结果,相比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端子20,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端子20x更加灵活。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限定电连接器的连接器端子和连接器外壳,通过将形成在连接器端子的相对的两个端部的压入配合端子插入通过印制电路板形成的通孔中,该电连接器能够使印制电路板彼此电连接。因此,该电连接器能够作为用于电气/电子设备的连接器或者装配在车辆上的连接器,广泛地应用于诸如电气/电子工业和车辆工业的领域。
虽然结合某些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可以理解,本发明所围绕的主题不限于这些特定实施例。相反,本发明的主题旨在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的替代、修改和等同构造。
2013年7月5日提交的包括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和摘要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3-142065的全部公开内容整体上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Claims (19)

1.一种连接器端子,包括在其相对的两个端部的一对压入配合端子,所述一对压入配合端子用于插入通过彼此面对的两个印制电路板形成的通孔,每个所述压入配合端子包括多个接触件,
所述连接器端子还包括至少一个能够根据所述压入配合端子的虚纵向中心线之间的间隙形变的缓冲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中,所述缓冲部包括多个弹性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中,所述缓冲部还包括一对约束件,所述约束件各自在所述弹性件的相对的两个端部中的一个处约束所述弹性件,每一个所述约束件弯曲以将所述弹性件包围在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中,所述弹性件的宽度彼此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中,所述弹性件在其端部聚集在所述虚纵向中心线附近并且与所述虚纵向中心线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中,所述缓冲部的长度等于或者大于其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中,所述缓冲部的宽度长于其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端子,还包括位于所述压入配合端子之间的至少一个突出部,
所述突出部在所述连接器端子的横向方向上突出超过所述压入配合端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端子,还包括位于所述压入配合端子之间的两个突出部,
每一个所述突出部在所述连接器端子的横向方向上突出超过所述压入配合端子,
在所述连接器端子的纵向方向上,所述突出部中的一个的长度大于所述突出部中的另一个的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中,所述突出部由薄的弹性金属板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中,所述缓冲部由薄的弹性金属板形成。
12.一种包括一对保持件的连接器外壳,所述一对保持件可拆卸地保持排成一行的多个连接器端子,每一个所述连接器端子包括权利要求1所限定的连接器端子,
其中,所述保持件在所述连接器端子的纵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以及
所述保持件中的一个在非固定状态下保持所述连接器端子,而另一个在固定状态下保持所述连接器端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外壳,其中,每一个所述保持件包括一对彼此间隔开并且彼此平行地延伸的臂,以及各自形成在每一个所述臂的前边缘的一对楔形物,
所述连接器端子能够通过形成在所述楔形物之间的开放空间插入形成在所述臂之间的空间,以及
每一个所述保持件具有使所述臂彼此牵引的弹性力。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器外壳,其中,在非固定状态下保持所述连接器端子的所述保持件的一个中,所述臂之间的距离被设置为:当所述连接器端子插入所述臂之间时,至少一个所述臂不与所述连接器端子接触,而在固定状态下保持所述连接器端子的所述保持件的另一个中,所述臂之间的距离被设置为:当所述连接器端子插入所述臂之间时,两个所述臂都与所述连接器端子接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器外壳,还包括在形成在每一个所述保持件的所述臂之间的空间中朝向所述楔形物突出的突出件,
在非固定状态下保持所述端子连接器的所述保持件中的一个的所述突出件具有这样的长度,该长度使得当所述连接器端子插入所述臂之间时,所述突出件不与所述连接器端子接触,以及
在固定状态下保持所述端子连接器的所述保持件中的另一个的所述突出件具有这样的长度,该长度使得当所述连接器端子插入所述臂之间时,所述突出件与所述连接器端子接触。
16.一种包括一对保持件的连接器外壳,所述一对保持件可拆卸地保持排成一行的多个连接器端子,每一个所述连接器端子包括权利要求8所限定的连接器端子,
其中,所述保持件在所述连接器端子的纵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所述保持件中的一个在非固定状态下保持所述连接器端子,而另一个在固定状态下保持所述连接器端子,以及
所述突出部在每一个所述保持件中与垂直于所述连接器端子的纵向方向延伸的边缘邻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连接器外壳,其中,每一个所述保持件包括一对彼此间隔开并且彼此平行地延伸的臂,以及各自形成在每一个所述臂的前边缘的一对楔形物,
所述连接器端子能够通过形成在所述楔形物之间的开放空间插入形成在所述臂之间的空间,以及
每一个所述保持件具有使所述臂彼此牵引的弹性力。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连接器外壳,其中,在非固定状态下保持所述连接器端子的所述保持件的一个中,所述臂之间的距离被设置为:当所述连接器端子插入所述臂之间时,至少一个所述臂不与所述连接器端子接触,而在固定状态下保持所述连接器端子的所述保持件的另一个中,所述臂之间的距离被设置为:当所述连接器端子插入所述臂之间时,两个所述臂都与所述连接器端子接触。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器外壳,还包括在形成在每一个所述保持件的所述臂之间的空间中朝向所述楔形物突出的突出件,
在非固定状态下保持所述连接器端子的所述保持件中的一个的所述突出件具有这样的长度,该长度使得当所述连接器端子插入所述臂之间时,所述突出件不与所述连接器端子接触,以及
在固定状态下保持所述连接器端子的所述保持件中的另一个的所述突出件具有这样的长度,该长度使得当所述连接器端子插入所述臂之间时,所述突出件与所述连接器端子接触。
CN201410300971.8A 2013-07-05 2014-06-27 连接器端子和用于连接器端子的连接器外壳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830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42065A JP5704196B2 (ja) 2013-07-05 2013-07-05 コネクタ端子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
JP2013-142065 2013-07-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83025A true CN104283025A (zh) 2015-01-14
CN104283025B CN104283025B (zh) 2017-05-10

Family

ID=50979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00971.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83025B (zh) 2013-07-05 2014-06-27 连接器端子和用于连接器端子的连接器外壳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214760B2 (zh)
EP (1) EP2822101B1 (zh)
JP (1) JP5704196B2 (zh)
CN (1) CN104283025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58761A (zh) * 2015-05-15 2016-11-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力用半导体装置
CN107275821A (zh) * 2016-04-05 2017-10-20 大陆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连接元件
CN109873263A (zh) * 2017-12-01 2019-06-1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基板用连接器
CN111106463A (zh) * 2019-11-11 2020-05-05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12670732A (zh) * 2020-12-10 2021-04-16 合肥中恒微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冲压成型的鱼眼端子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56675B2 (ja) * 2013-08-30 2018-01-1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ピンヘッダ
JP2016018595A (ja) * 2014-07-04 2016-02-01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6427348B2 (ja) * 2014-07-16 2018-11-2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10485117B2 (en) * 2014-10-28 2019-11-19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US9431733B1 (en) * 2015-02-11 2016-08-30 Dell Products, Lp Double action compliant connector pin
JP2017041341A (ja) * 2015-08-19 2017-02-2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コネクタ
US20170179625A1 (en) * 2015-12-21 2017-06-22 Kai Xiao Attachment techniques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JP6172255B2 (ja) * 2015-12-22 2017-08-02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プレスフィット端子
JP6485367B2 (ja) * 2016-01-13 2019-03-2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WO2018163247A1 (ja) * 2017-03-06 2018-09-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プレスフィット構造を有する制御ユニット
CN107086388B (zh) * 2017-03-24 2019-06-07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印制板用压配式接触件及使用该接触件的连接器
US10505303B2 (en) * 2017-04-14 2019-12-10 Amphenol Corporation Float connector for interconnect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JP6396545B1 (ja) * 2017-07-12 2018-09-26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基板間接続コネクタ
CN110890637A (zh) * 2019-11-18 2020-03-17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高可靠线簧孔鱼眼压接型插孔
CN111900560B (zh) * 2020-06-04 2021-12-28 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快装型大电流印制板组件
CN112563228B (zh) * 2020-11-04 2024-04-09 扬州国扬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护缓冲结构的电极
US11616330B2 (en) * 2021-05-26 2023-03-28 Te Connectivity Solutions Gmbh Power connector assembly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66860A (ja) * 1988-05-23 1990-03-06 Burndy Corp インピーダンス制御コネクタ組立体
JP2567792B2 (ja) * 1992-10-16 1996-12-2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スタッキングボードの接続方法
US6206735B1 (en) * 1998-08-28 2001-03-27 Teka Interconnection Systems, Inc. Press fit print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JP4585017B2 (ja) * 2008-07-30 2010-11-24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基板接続構造体
US20110051389A1 (en) * 2009-09-03 2011-03-03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Board terminal
US20120156898A1 (en) * 2009-05-12 2012-06-21 Werner Kallee Connection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CN103545639A (zh) * 2012-07-10 2014-01-29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9196A (ja) 1990-05-24 1992-01-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画像信号処理装置
JP2752523B2 (ja) 1990-12-27 1998-05-18 キッコーマン株式会社 α‐アミラーゼアイソザイム活性の分別定量法
JP2556834Y2 (ja) * 1992-08-07 1997-12-08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プリント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H0723086A (ja) 1993-06-30 1995-01-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開閉装置
JP2863079B2 (ja) 1994-02-16 1999-03-03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基板用ピンヘッダー
TW547797U (en) * 2002-01-11 2003-08-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Socket connector
JP4744397B2 (ja) * 2006-08-25 2011-08-10 本多通信工業株式会社 両端プレスフィット用コネクタ
JP2011124193A (ja) * 2009-12-14 2011-06-23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台座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66860A (ja) * 1988-05-23 1990-03-06 Burndy Corp インピーダンス制御コネクタ組立体
JP2567792B2 (ja) * 1992-10-16 1996-12-2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スタッキングボードの接続方法
US6206735B1 (en) * 1998-08-28 2001-03-27 Teka Interconnection Systems, Inc. Press fit print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JP4585017B2 (ja) * 2008-07-30 2010-11-24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基板接続構造体
US20120156898A1 (en) * 2009-05-12 2012-06-21 Werner Kallee Connection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US20110051389A1 (en) * 2009-09-03 2011-03-03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Board terminal
CN103545639A (zh) * 2012-07-10 2014-01-29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58761A (zh) * 2015-05-15 2016-11-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力用半导体装置
US9979105B2 (en) 2015-05-15 2018-05-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Power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06158761B (zh) * 2015-05-15 2019-01-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力用半导体装置
CN107275821A (zh) * 2016-04-05 2017-10-20 大陆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连接元件
CN107275821B (zh) * 2016-04-05 2021-06-25 大陆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连接元件
CN109873263A (zh) * 2017-12-01 2019-06-1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基板用连接器
CN111106463A (zh) * 2019-11-11 2020-05-05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11106463B (zh) * 2019-11-11 2021-06-18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12670732A (zh) * 2020-12-10 2021-04-16 合肥中恒微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冲压成型的鱼眼端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04196B2 (ja) 2015-04-22
EP2822101B1 (en) 2016-11-02
JP2015028841A (ja) 2015-02-12
US20150011114A1 (en) 2015-01-08
EP2822101A1 (en) 2015-01-07
CN104283025B (zh) 2017-05-10
US9214760B2 (en) 2015-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83025A (zh) 连接器端子和用于连接器端子的连接器外壳
KR101058710B1 (ko) 커넥터
EP2685566B1 (en) Electrical terminal pin
US9231316B2 (en) Electrical terminal assembly having an insertion groove
CN101552442B (zh) 汇流条安装组件
US737781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6227103B2 (ja) コネクタ
KR20060039918A (ko) 전기 커넥터 접촉부
KR20060050339A (ko) 커넥터
US9385451B2 (en) Connector housing, electric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inserting connector terminal into connector housing
CN107534226A (zh) 绝缘位移连接器
JP2008282716A (ja)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実装構造
CN114122767B (zh) 基板用连接器
CN114122764A (zh) 端子零件及链式端子
JP6958081B2 (ja) コネクタ、コネクタ本体及びコネクタ中継体
CN102906945B (zh) 电连接器组件
JP2016207618A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部
CN214378943U (zh) 电连接器及其传输模块
JP4075807B2 (ja) 端子金具及び基板用コネクタ
JP6107738B2 (ja) プレスフィット端子
JP2004079302A (ja) 双方向挿着形コネクタ
CN213546594U (zh) 电连接器
US20220416492A1 (en) Connector device
JP6815635B2 (ja) コネクタ
KR101520927B1 (ko) 터미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10

Termination date: 202006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