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46594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546594U CN213546594U CN202022047258.0U CN202022047258U CN213546594U CN 213546594 U CN213546594 U CN 213546594U CN 202022047258 U CN202022047258 U CN 202022047258U CN 213546594 U CN213546594 U CN 21354659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it board
- section
- fixed
- interface
- electrical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接口件、电路板及连接端子,所述接口件具有相连接的固定端及插接端;所述电路板固定于所述固定端;所述连接端子固定在所述接口件上,所述连接端子的一端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连接端子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固定端并延伸至所述插接端,用于与外接设备相插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连接器在组装时可以将连接端子的一端和电路板直接电性连接,而不需要设置具有排针的电路板与连接端子相焊接,组装时再在另一电路板上设置排母与排针相插接,其可以极大地节约物料,降低成本,并使得组装效率更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由壳体、绝缘体、接触体三大基本单元组成,用来实现电路连接。目前的电连接器是通过PIN针(Pin needle)和接口件注塑为一体的结构,然后在PIN针尾端焊接一具有排针的电路板,组装时,通过在另一电路板上设置排母与排针相插接,从而实现PIN针和另一电路板的连接,但是采用这种电路板与电路板之间通过排针与排母相插接的方式组装会导致浪费物料,使得成本过高且组装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连接器,包括:
接口件,所述接口件具有相连接的固定端及插接端;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固定于所述固定端;
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固定在所述接口件上,且所述连接端子的一端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连接端子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固定端并延伸至所述插接端,用于与外接设备相插接。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插接端具有与所述外接设备相插接的接口槽;
所述连接端子包括连接段、弯折段及插接段,所述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电路板相焊接,所述连接段的另一端与所述弯折段的一端相连,所述弯折段止挡在所述固定端,所述插接段的一端与所述弯折段的另一端相连,所述插接段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固定端延伸至所述接口槽内。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端子还包括限位段,所述限位段在所述插接段的宽度方向延伸且与所述插接段连接为一体,所述限位段与所述接口件相嵌合,以限制所述连接端子移动。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接口件具有位于所述固定端和所述插接端之间的安装壁,所述限位段嵌设在所述安装壁内。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端子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端子被布置为两排,其中一排所述连接端子的所述连接段与所述电路板的顶面相贴合,另一排所述连接端子的所述连接段与所述电路板的底面相贴合,以使两排所述连接端子共同与所述电路板相焊接。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安装壁邻近所述固定端的侧面设有多个过渡支撑部,多个所述过渡支撑部沿所述安装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过渡支撑部具有一与所述弯折段相贴合的挡止面。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安装壁设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与所述接口槽相连通,且多个所述通孔位于多个所述过渡支撑部长度方向的一侧或两侧,所述连接端子穿设在所述通孔内,所述弯折段抵靠在所述挡止面上,以使所述过渡支撑部支撑所述连接端子。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固定端相固定并限定出一容纳腔,所述安装壁邻近所述固定端的侧面设有两个限位部,两个所述限位部在所述安装壁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每个所述限位部设有卡槽,所述电路板插设于所述卡槽内,所述壳体与所述接口件相固定,所述电路板被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壳体共同限制于所述容纳腔内。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安装壁邻近所述电路板的一侧固定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上具有第一侧端面,所述过渡支撑部上具有第二侧端面,所述第一侧端面与所述第二侧端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电路板固定在所述固定端上后,所述电路板的端面抵靠于所述第一侧端面与所述第二侧端面。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的边沿设有凸缘,所述接口件的边沿具有与所述凸缘对应设置的嵌入槽,当所述接口件与所述壳体相固定时,所述凸缘与所述嵌入槽相互嵌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连接器,在组装时可以将连接端子的一端和电路板直接电性连接,而不需要设置具有排针的电路板与连接端子相焊接,组装时再在另一电路板上设置排母与排针相插接,其可以极大地节约物料,降低成本,并使得组装效率更高。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A-A方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电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B-B方向剖视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电连接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电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电路板、连接端子与接口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连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接口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壳体;101、凸缘;20、接口件;201、固定端;202、插接端;203、接口槽;204、安装壁;205、过渡支撑部;2051、挡止面;2052、第二侧端面;206、通孔;207、限位部;208、卡槽;209、嵌入槽;210、定位块;2101、第一侧端面;21、导向部;30、电路板;40、连接端子;401、连接段;402、弯折段;403、插接段;404、限位段;P10、容纳腔。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连接器。
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电连接器,包括接口件20、电路板30及连接端子40,接口件20具有相连接的固定端201及插接端202,电路板30固定于固定端201;连接端子40固定在接口件20上,且连接端子40的一端与电路板30电性连接,连接端子40的另一端贯穿固定端201并延伸至插接端202,用于与外接设备相插接。
其中,电连接器可以是OBD检测仪(On Board Diagnostics),中文翻译为“车载自动诊断系统”,连接端子40可以设置成Z型结构时,可以采用直角弯折、锐角弯折或钝角弯折,在将连接端子40与电路板30相焊接时,连接端子40设置成Z型结构可以使连接端子40的一端与电路板30贴合更紧密,焊接更稳固可靠;可选的,连接端子40可以采用磷铜合金、纯铜镀金、黄铜镀镍等材质,以使其导电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接口件20和壳体10相固定,并且壳体10与接口件20都可以采用塑料材质,在加工时,连接端子40和接口件20可以采用塑料注塑法生产制造,使连接端子40和接口件20形成为一体,并且连接端子40可以从固定端201贯穿至插接端202,形成多个成排连接端子40插接在接口件20上,在焊接时,在电路板30上对应连接端子40的搭接位置设置焊盘,连接端子40与可以对应电路板30上的多个焊盘进行焊接,优选的焊接方式可以采用自动焊接设备进行自动焊接,可以极大提高焊接效率,保证焊接质量以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连接器,在组装时可以将连接端子40的一端和电路板30的焊盘直接进行焊接,然后将壳体10和接口件20相互固定组装在一体,从而不需要设置具有排针的电路板30与连接端子相焊接,组装时再在另一电路板30上设置排母与排针相插接,其可以极大地节约物料,降低成本,并使得组装效率更高。
参照图4至图7所示,插接端202具有与外接设备相插接的接口槽203;连接端子40包括连接段401、弯折段402及插接段403,连接段401的一端与电路板30相焊接,连接段401的另一端与弯折段402的一端相连,弯折段402止挡在固定端201靠近壳体10的一侧,插接段403的一端与弯折段402的另一端相连,插接段403的另一端穿过固定端延伸至接口槽203内。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段401的长度可以设置成比插接段403短,在将连接段401与电路板30相焊接时,较短的连接段401不会影响电路板30上的电子元器件,可以使得连接段401与电路板30的焊盘焊接更为稳固;其中,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弯折段402的弯折角度可以设置成直角,并且两端分别与连接段401和插接段403相连接,由此,可以使得插接段403的间距可以与外接设备的接口(如车载OBD接口)相适配,并使得连接段401的间距可以与电路板30相适配。
其中,接口槽203与车载OBD接口相适配,车载OBD接口一般为排母,在插接上述的电连接器时,排母可以与接口槽203相嵌合,并且排母上的插孔分别对应连接端子40相互插接,从而将该电连接器与车载OBD接口电性连通,从而可以接收到汽车数据进行检测。
可以理解的是,连接端子40为多个,多个连接端子40被布置为两排,其中一排连接端子40的连接段401与电路板30的顶面相贴合,另一排连接端子40的连接段401与电路板30的底面相贴合,以使两排连接端子40共同与电路板30相焊接,使两排连接端子40上的连接段401对电路板30形成夹置状态。
其中,车载OBD接口通常具有两排插孔,因此多个连接端子40可以对应设置成两排,并且两排插接段403之间的间距大于两排连接段401之间的间距,并且两排连接段401之间的间距可以设置成与电路板30的厚度相适配,由此可以在将连接段401与电路板30相互组装焊接时,使得两排连接段401可以相互抵贴卡固电路板30,使得焊接过程更为稳定。
可以理解的是,弯折段402可以将间距不同两排连接段401和两排插接段403进行过渡,因此,弯折段402设置为直角弯折、锐角弯折或钝角弯折时,两排连接端子40设置的方向是相对的,并且两排连接段401的间距需设置为与电路板30相适配,两排插接段403的间距需对应车载OBD接口的间距适配设置,在对连接端子40和接口件20的注塑加工时,连接段401对应设置在固定端201,插接段403对应设置在插接端202的接口槽203内。
参照图3和图7所示,连接端子40还包括限位段404,限位段404在插接段403的宽度方向延伸且与插接段连接为一体,限位段404与接口件20相嵌合,以限制连接端子40移动。
优选地,接口件20具有位于所述固定端201和所述插接端202之间的安装壁204,所述限位段404嵌设在所述安装壁204内。
在本实施例中,在将连接端子40和接口件20注塑加工时,插接段403从接口件20的固定端201贯穿至插接端202,插接段403与安装壁204相互连接的位置可以通过限位段404进行限制连接端子40,避免注塑过程偏移并且在注塑完成后可以避免连接端子40被拔出,稳定性更好。
可选的,限位段404在插接段403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因此可以在插接段403的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延伸,并可以设置成交叉的十字形或T字形,例如可以在插接段403的水平方向向两侧延伸或向一侧方向延伸,也可以在竖直方向向两侧延伸或向一侧方向延伸,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限位段404的延伸方向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作限定。
参照图6和图8所示,安装壁204邻近固定端201的侧面设有多个过渡支撑部205,多个过渡支撑部205沿安装壁204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过渡支撑部205具有一与弯折段402相贴合的挡止面2051。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端子40设置成两排时,由于电路通路的设计,其中一部分连接端子40设置为两两相对焊接在电路板30上,另一部分连接端子40为单独一个焊接在电路板30上,因此,对于两两相对的连接端子40之间可以设置凸形的过渡支撑部205,单独的连接端子40可以设置成L形的过渡支撑部205,以使得连接端子40可以承托在过渡支撑部205上,避免了连接端子40变形,稳定性更好。
进一步地,安装壁204设有多个通孔206,多个通孔206与接口槽203相连通,且多个通孔206位于多个过渡支撑部205长度方向的一侧或两侧,连接端子40穿设在通孔206内,弯折段402抵靠在挡止面2051上,以使过渡支撑部205支撑连接端子40。
其中,在连接端子40设置为两两相对焊接在电路板30上时,通孔206则设置在过渡支撑部205长度方向的两侧,在连接端子40为单独一个焊接在电路板30上时,通孔206则设置在过渡支撑部205长度方向的一侧,例如焊接在电路板30底面时,则连接端子40穿设在过渡支撑部205下方的通孔206内;可以理解的是,在连接端子40穿设在通孔206内时,弯折段402可以与过渡支撑部205相抵靠,以确保其稳固。
具体的,电连接器还包括壳体10,壳体10与固定端201相固定并限定出一容纳腔P10,安装壁204邻近固定端201的侧面设有两个限位部207,两个限位部207在安装壁204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每个限位部207设有卡槽208,电路板30插设于卡槽208内,壳体10与接口件20相固定,电路板30被限位部207与壳体10共同限制于容纳腔P10内,以对电路板起到保护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将两个限位部207设置在连接端子40的两侧,在将连接端子40与电路板30相焊接时,可以将电路板30的相对两端插入卡槽208内,使得卡槽208可以将电路板30卡紧固定,并且限位部207对电路板30起到限位作用,防止电路板30沿安装壁204的长度方向发生移动,然后再将连接端子40与电路板30焊接固定,使得连接端子40也可以限制电路板30在安装壁204的宽度方向产生移动,然后盖上壳体10以将电路板30固定,使得整体的组装更为方便简单,结构稳定可靠。
参照图7和图9所示,安装壁204邻近电路板30的一侧固定有定位块210,定位块210上具有第一侧端面2101,过渡支撑部205上具有第二侧端面2052,第一侧端面2101与第二侧端面2052在同一平面上,电路板30固定在固定端上后,电路板30的端面抵靠于第一侧端面2101与第二侧端面2052。其中,在将电路板30与连接端子40相焊接时,电路板30可以与过渡支撑部205和定位块210相抵,并通过两个限位部207将电路板30限制固定,使得电路板30与连接端子40在焊接过程中稳定性更好,并通过壳体10将电路板30限制在容纳腔P10内,从而将电路板30封闭。
参照图5所示,安装壁204上还设有导向部21,导向部21位于接口槽203内且沿插接段403的长度方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导向部21可以在用于在接口件20与车载OBD接口相插接时,引导插接端202能够沿着预定方向插入,进而使得连接端子40可以顺利地插入至车载OBD接口中的排母孔内。
可以理解的是,导向部21被构造成扁平的片体,该片体沿连接端子40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导向部21的形状不限于此,该导向部21也可以被构造成其他形状,例如圆柱形,棱柱形、锥形等。
参照图5和图8所示,壳体10的边沿设有凸缘101,接口件20的边沿具有与凸缘101对应设置的嵌入槽209,当接口件20与壳体10相固定时,凸缘101与嵌入槽209相互嵌合。具体地,凸缘101与嵌入槽209之间呈锥面过盈配合,并通过激光焊接在一起。
其中,在将壳体10与接口件20相固定时,采用凸缘101与嵌入槽209相嵌合进行装配,可以在装配时更简单,可选的,可以将凸缘101与嵌入槽209设置为卡扣连接,在装配时相互扣接以完成装配;可以理解的是,凸缘101可以设置在壳体10上,也可以设置在接口件20上,在凸缘101设置在接口件20上时,嵌入槽209可以设置在壳体10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口件,所述接口件具有相连接的固定端及插接端;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固定于所述固定端;
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固定在所述接口件上,且所述连接端子的一端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连接端子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固定端并延伸至所述插接端,用于与外接设备相插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端具有与所述外接设备相插接的接口槽;
所述连接端子包括连接段、弯折段及插接段,所述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电路板相焊接,所述连接段的另一端与所述弯折段的一端相连,所述弯折段止挡在所述固定端,所述插接段的一端与所述弯折段的另一端相连,所述插接段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固定端延伸至所述接口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子还包括限位段,所述限位段在所述插接段的宽度方向延伸且与所述插接段连接为一体,所述限位段与所述接口件相嵌合,以限制所述连接端子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件具有位于所述固定端和所述插接端之间的安装壁,所述限位段嵌设在所述安装壁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子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端子被布置为两排,其中一排所述连接端子的所述连接段与所述电路板的顶面相贴合,另一排所述连接端子的所述连接段与所述电路板的底面相贴合,以使两排所述连接端子共同与所述电路板相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壁邻近所述固定端的侧面设有多个过渡支撑部,多个所述过渡支撑部沿所述安装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过渡支撑部具有一与所述弯折段相贴合的挡止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壁设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与所述接口槽相连通,且多个所述通孔位于多个所述过渡支撑部长度方向的一侧或两侧,所述连接端子穿设在所述通孔内,所述弯折段抵靠在所述挡止面上,以使所述过渡支撑部支撑所述连接端子。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固定端相固定并限定出一容纳腔,所述安装壁邻近所述固定端的侧面设有两个限位部,两个所述限位部在所述安装壁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每个所述限位部设有卡槽,所述电路板插设于所述卡槽内,所述壳体与所述接口件相固定,所述电路板被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壳体共同限制于所述容纳腔内。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壁邻近所述电路板的一侧固定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上具有第一侧端面,所述过渡支撑部上具有第二侧端面,所述第一侧端面与所述第二侧端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电路板固定在所述固定端上后,所述电路板的端面抵靠于所述第一侧端面与所述第二侧端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边沿设有凸缘,所述接口件的边沿具有与所述凸缘对应设置的嵌入槽,当所述接口件与所述壳体相固定时,所述凸缘与所述嵌入槽相互嵌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047258.0U CN213546594U (zh) | 2020-09-17 | 2020-09-17 | 电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047258.0U CN213546594U (zh) | 2020-09-17 | 2020-09-17 | 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546594U true CN213546594U (zh) | 2021-06-25 |
Family
ID=76492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047258.0U Active CN213546594U (zh) | 2020-09-17 | 2020-09-17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546594U (zh) |
-
2020
- 2020-09-17 CN CN202022047258.0U patent/CN21354659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085282U (zh) | 端子总成以及电连接器 | |
US20090247014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shell with a portion retained in an insulative housing | |
CN107925188B (zh) | 连接器及其框架 | |
CA2394887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overmolded and snap locked pieces | |
EP2940801B1 (en) | Plug | |
CN111525307B (zh) | 用于电路板的双连接器组件 | |
EP0657959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for mounting o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
US6457980B2 (en) | Printed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 |
US20190280410A1 (en) | Intermediate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ies | |
US20050026474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terminals | |
US9455533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wafer sub-assemblies | |
CN116526192A (zh) | 电连接器 | |
CN101997217B (zh) | 电连接器 | |
CN213546594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5071141A (zh) | 正反插usb插头及其制造方法 | |
CN219419768U (zh) | 一种双联usb type-c母头连接器 | |
CN112787166A (zh) | 一种带外向内锁扣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14313617U (zh) | 一种连接器 | |
CN216529430U (zh) | 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及其母座 | |
CN210092427U (zh) | 一种连接器母座 | |
CN212908452U (zh) | 一种直通转接器 | |
CN219498368U (zh) | 一种风扇连接器结构 | |
CN219267938U (zh) | 血糖仪连接器 | |
CN214204164U (zh) | 一种带外向内锁扣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17485784U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