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71394B - 带框架机器 - Google Patents

带框架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71394B
CN104271394B CN201380024850.9A CN201380024850A CN104271394B CN 104271394 B CN104271394 B CN 104271394B CN 201380024850 A CN201380024850 A CN 201380024850A CN 104271394 B CN104271394 B CN 1042713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work
hole
end side
parts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2485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71394A (zh
Inventor
古田将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S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05785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5504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20845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5517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S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 Tec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2713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713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713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7139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246Electric motors therefor
    • B60N2/02253Electric moto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between the electric motor and the seat or seat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1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height-adjustable
    • B60N2/1605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height-adjustable characterised by the cinematic
    • B60N2/161Rods
    • B60N2/1615Parallelogram-like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1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height-adjustable
    • B60N2/1635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height-adjustable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e mechanism
    • B60N2/165Gear wheel driven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B60N2/682Joining means

Abstract

车用座椅(S)的制造过程中,座椅衬垫框架(2)中,在金属制的扇形齿轮(31)所设置的部分将后侧连杆(30)的第1旋转臂(33)相对CFRP制的一端侧框架(6a)组装时,抑制一端侧框架(6a)的变形。具备座椅衬垫框架(2)及包括金属制的扇形齿轮(31)的后侧连杆(30)的车用座椅(S)中,后侧连杆(30)的第1旋转臂(33)组装于座椅衬垫框架(2)中、CERP制的一端侧框架(6a)。还有,为了将第1旋转臂(33)组装于一端侧框架(6a),在一端侧框架(6a)的连杆组装用孔(51)与扇形齿轮(31)的销孔(31b)相互连通的状态下,将金属制的第1轴销(61)插入双方的孔,第1轴销(61)在法兰部(61b)被卡止于一端侧框架(6a)的状态下通过焊接被固定于扇形齿轮(31)。

Description

带框架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框架机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将具备金属部的被组装部件组装于具备由树脂材料构成的树脂成形部的框架的树脂成形部而构成的带框架机器。
背景技术
现在,在车用座椅等带框架机器中,相对金属制的框架,倾斜机构、坐面位置调整机构等的连杆部件被旋转自由地安装(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其中,旋转自由地支持连杆部件的轴状部件及框架通过相互铆接被一体化。
一方面,作为带框架机器的一例的车用座椅中,从轻量化等目的出发,存在将座椅衬垫框架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通过树脂材料成形(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通过长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成形树脂一体成形的座椅衬垫框架(专利文献2中表述为座椅垫支持体)。如此,通过树脂材料一体成形座椅衬垫框架的情况下,可以减少配件成本,进一步也不需要接合座椅衬垫各部等的操作工序,可以更简单的制造座椅衬垫框架。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2/049725号
专利文献2:特开平11-759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可是,带框架机器通过相对上述的树脂制框架组装被组装部件而完成。例如,关于车用座椅,将座椅调整器机构及高度调整机构等被组装部件组装于座椅衬垫框架而完成。其中,将被组装部件组装于框架时,被组装部件侧的接合部分由金属构成,框架侧的接合部分由树脂材料构成的情况下,难以用焊接接合各接合部分。
一方面,专利文献2记载的座椅衬垫框架的情况下,通过螺栓将作为被组装部件的滑动导轨组装于座椅衬垫。其中,座椅衬垫框架中,与滑动导轨接合的部分由树脂材料构成的话,存在该接合部分在螺栓拧紧时产生变形(具体为,按压入螺栓头部的部分凹陷)的担心。
还有,关于相对框架中的树脂成形部组装被组装部件的操作,期待能更容易的进行。还有,被组装部件是相对框架中的树脂成形部相对地移动的可动体的情况下,被组装部件与树脂成形部之间的接触抵抗较大的话,存在作为被组装部件的可动体难以动作的担心。进一步地,可动体以与树脂成形部接触的同时动作为起因,也可能产生树脂成形部的磨耗。
还有,为了确保框架中树脂成形部的刚性,从树脂成形部的外表面向外侧延伸,进一步与外表面相向而弯折的弯折部被形成。相对如此构成的树脂成形部,组装被组装部件时与弯折部干涉的话,操作性降低。
进一步地,从更稳定的保持被组装部件的观点出发,关于树脂成形部中,被组装部件所组装的部分周围,寻求刚性变得更高。
进一步还有,具备树脂制座椅衬垫框架的车用座椅中,支持乘客的臀部的臀部支持部设置于座椅衬垫框架的情况下,为了使臀部搭载于该臀部支持部上时的就座感提高,存在在座椅衬垫框架的树脂成形部附近设置孔部,但由于所述孔部,也可能存在树脂成形部,特别是被组装部件所组装部分周围的刚性降低。
还有,与专利文献1所示的金属制框架的情况相同,通过铆接相对树脂制框架安装轴状部件的话,存在树脂制框架变形的担心。树脂制框架比金属制框架的刚性更低,因此变形的话强度的降低更加明显。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具备树脂制框架的带框架机器的制造过程中,框架中,相对由树脂材料构成的树脂成形部,将被组装部件通过金属部所设置的部分组装时,可以抑制树脂成形部的变形的带框架机器。
还有,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带框架机器的制造过程中,相对框架中的树脂成形部,可以更容易地进行组装被组装部件的操作的带框架机器。
还有,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被组装部件是相对框架中的树脂成形部相对地移动的可动体的情况下,该可动体可以流畅地动作并安装于树脂成形部的带框架机器。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抑制作为被组装部件的可动体以与树脂成形部接触的同时动作为起因,导致产生树脂成形部的磨耗的带框架机器。
还有,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从树脂成形部的外表面向外侧延伸,进一步与外表面相向而弯折的弯折部设置于框架时,可以抑制相对树脂成形部组装被组装部件时与弯折部的干涉的带框架机器。
还有,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更稳定地保持被组装部件的观点出发,树脂成形部中,被组装部件所组装的部分周围的刚性提高的带框架机器。
还有,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作为带框架机器的一例的车用座椅中,支持乘客的臀部的臀部支持部设置于座椅衬垫框架的情况下,即使为了使臀部搭载于该臀部支持部上时的就座感提高,而在座椅衬垫框架的树脂成形部附近设置孔部,也可以抑制在树脂成形部中,被组装部件所组装部分周围刚性的降低。
所述课题通过下述方式解决。根据本发明的带框架机器,包括,具备由树脂材料构成的树脂成形部及作为形成于该树脂成形部的贯通孔的第1孔的框架、具备形成了第2孔的金属部,在所述第2孔与所述第1孔连通的位置被组装于所述树脂成形部的被组装部件、为了将所述被组装部件组装于所述树脂成形部,插入相互连通状态的所述第1孔及所述第2孔的双方的金属制轴状部件,该轴状部件具有在该轴状部件被插入所述双方时卡止于所述树脂成形部的凸缘部,该凸缘部在卡止于所述树脂成形部的状态下通过焊接被固定于所述金属部。
是上述的带框架机器的话,框架中,相对由树脂材料构成的树脂成形部,通过金属部所设置的部分组装被组装部件时,不使用螺栓等紧固部件,因此,可以抑制由于来自该紧固部件的力而导致的树脂成形部的变形。
还有,上述的带框架机器中,优选所述轴状部件通过激光焊接被固定于所述金属部,所述轴状部件的顶部具备所述凸缘部及位于所述凸缘部内侧的非凸缘部,该非凸缘部在所述轴状部件被插入所述双方的状态下沿着所述第1孔凹陷,相对所述金属部的所述轴状部件的焊接部位位于所述非凸缘部中,与所述金属部相邻的部分。
进行激光焊接后,期待激光的照射位置与焊接位置之间的间隔变短。是上述构成的话,在轴状部件中,沿着第1孔凹陷的非凸缘部照射激光并焊接,因此,照射位置与焊接位置之间的间隔变得更短,因此可以良好地进行激光焊接。还有,激光焊接时,通过确认激光照射位置可以确认焊接位置,因此,焊接操作变得更容易。
还有,上述的带框架机器中,优选所述被组装部件是具备作为所述金属部的齿轮,通过传递至该齿轮的驱动力相对所述树脂成形部相对旋转的旋转体,所述树脂成形部具备卡止所述凸缘部的卡止部及与该卡止部邻接的邻接部,所述卡止部在卡止了所述凸缘部的状态下被所述旋转体及所述凸缘部夹住,且,比所述邻接部更向所述旋转体侧突出。
如此构成的话,树脂成形部中卡止部比邻接部板厚,因此,卡止部可以稳定地保持卡止凸缘部的状态。还有,卡止部比邻接部更向旋转体侧突出,因此,卡止部及邻接部中,变为仅卡止部与旋转体接触,与卡止部及邻接部双方接触的情况相比,旋转体与树脂成形部之间产生的接触抵抗变小。据此,旋转体相对树脂成形部相对旋转时,可以更流畅地动作。
还有,上述的带框架机器中,优选所述旋转体进一步具备由所述齿轮所嵌入的树脂材料构成的旋转体主体,该旋转体主体具备,所述齿轮的侧面中,为了使所述第2孔的外周部相对所述轴状部件露出而形成的露出孔、以及包围该露出孔的包围部,该包围部在所述卡止部卡止了所述凸缘部的状态下被所述齿轮及所述卡止部夹住。
如此构成的话,旋转体组装于树脂成形部的状态下,卡止部与旋转体中的旋转体主体,更具体为与包围部接触。而且,通过所述包围部由树脂材料成形,可以降低卡止部的磨耗。
还有,上述的带框架机器中,优选所述带框架机器是车用座椅,作为所述框架的座椅衬垫框架具备作为位于所述车用座椅的宽度方向一端部的所述树脂成形部的一端侧框架、以及与所述一端侧框架相向状态下位于所述宽度方向的另一端部的另一端侧框架,所述旋转体主体具备所述齿轮所嵌入的第1旋转臂、配置于所述宽度方向中与该第1旋转臂相向位置的第2旋转臂,以及连结所述第1旋转臂与所述第2旋转臂之间的中空状连结管,所述第1旋转臂组装于所述一端侧框架,所述第2旋转臂组装于所述另一端侧框架,插入了所述双方的状态的所述轴状部件的先端部从作为贯通孔的所述第2孔突出,且,位于所述宽度方向中,与所述连结管重合的位置。
如此构成的话,宽度方向中,轴状部件的先端部可以接近连结管的空间,这样,可以小型化作为带框架机器的车用座椅。
还有,上述的带框架机器中,优选从位于所述一端侧框架的所述宽度方向外侧的外表面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延伸,弯折而使得与所述外表面相向的弯折部形成于所述一端侧框架,所述第1孔,从所述宽度方向看,形成于所述一端侧框架中,与所述弯折部所设置位置间隔的位置。
即使是为了提高框架的刚性而形成弯折部的情况,第1孔形成于与弯折部所设置位置间隔的位置,因此轴状部件插入第1孔时,不会与弯折部干涉,因此,也可以提高操作性。
还有,上述的带框架机器中,优选所述座椅衬垫框架具备连结所述一端侧框架的后端部与所述另一端侧框架的后端部的后端侧连结部,所述一端侧框架及所述另一端侧框架的各自的后端部中,具备组装于位于所述后端侧连结部更后端侧的部分的座椅靠背框架,所述第1孔形成于所述一端侧框架的后端部,所述后端侧连结部的后端部向被组装于所述一端侧框架及所述另一端侧框架的各自的后端部的状态的所述座椅靠背框架延伸。
如此构成的话,即使作为形成了第1孔,通过设置向座椅靠背框架延伸的形状的后端侧连结部,也可以弥补一端侧框架的后端部,特别是座椅靠背框架所组装部位周围的刚性。
还有,上述的带框架机器中,优选所述带框架机器是车用座椅,所述树脂成形部是,所述车用座椅的宽度方向中,位于作为所述框架的座椅衬垫框架的一端部的一端侧框架,及与该一端侧框架相向状态下,所述宽度方向中位于所述座椅衬垫框架的另一端部的另一端侧框架,所述座椅衬垫框架具备所述一端侧框架、所述另一端侧框架、连结所述一端侧框架的前端部与所述另一端侧框架的前端部的前端侧连结部,向下方凹陷而形成的凹部设置于该前端侧连结部,所述第1孔形成于所述一端侧框架中,所述车用座椅的前后方向中所述凹部所设置的范围内。
上述的前端侧连结部中,在设置有凹部的部分刚性变高。而且,通过第1孔形成于一端侧框架中,车用座椅前后方向中凹部所设置的范围内,一端侧框架中第1孔所形成的部分被前端侧连结部中刚性变高的部分支撑。即,一端侧框架中第1孔所形成的部分的支持刚性提高。
还有,上述的带框架机器中,所述带框架机器是车用座椅,作为所述框架的座椅衬垫框架具备,作为位于所述车用座椅的宽度方向一端部的所述树脂成形部的一端侧框架、与该一端侧框架相向状态下位于所述宽度方向的另一端部的另一端侧框架、所述座椅衬垫框架的宽度方向中,位于所述一端侧框架与所述另一端侧框架之间并支持乘客臀部的臀部支持部,该臀部支持部是沿着所述车用座椅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板状部分,所述宽度方向中,孔形成于所述一端侧框架与所述臀部支持部之间,所述第1孔形成于所述一端侧框架中,所述前后方向中所述孔所形成的范围内,从位于所述一端侧框架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的外表面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延伸,弯折而使得与所述外表面相向的弯折部形成于所述一端侧框架,该弯折部形成于所述一端侧框架而在所述前后方向上与所述第1孔的形成位置重合。
如此构成的话,提高在一端侧框架与臀部支持部之间设置孔,臀部搭载于臀部支持部上时的就座感提高。一方面,提高设置上述的孔部,虽然一端侧框架中的第1孔所形成的部分的刚性降低,但通过在前后方向上与第1孔的形成位置重合而形成的弯折部,可以抑制该刚性的降低。
还有,上述的带框架机器中,优选所述带框架机器是车用座椅,所述被组装部件具备用于使所述车用座椅向上下方向移动的高度调整机构;且是以所述轴状部件为中心旋转的连杆。
根据如此构成,可以相对车用座椅所具备的树脂制框架适当的安装高度调整用的连杆。
还有,上述的带框架机器中,优选所述金属部构成所述被组装部件的一部分,是相对所述轴状部件被安装于同一轴上的支持部件,所述被组装部件是沿着所述框架而通过所述支持部件被轴支的可动部件,沿着轴方向突出的凸部设置于所述轴状部件,在所述支持部件,作为所述凸部所插入的所述第2孔的凹部沿着轴方向凹陷,由于激光焊接而产生的焊接痕沿着所述凸部的周围形成于所述轴状部件的所述凸部与所述支持部件的所述凹部的边界。
如此构成的话,嵌合于框架的轴状部件与轴支可动部件的支持部件通过在各自的凸部与凹部的边界被激光焊接而形成的焊接痕而被一体化,因此,即使不施行铆接也可以将支持部件安装于框架。因此,即使框架为树脂制也可以抑制安装轴状部件时的变形。
还有,上述的带框架机器中,优选所述轴状部件中,所述凸缘部设置于所述凸部所设置一侧的相反侧,包围所述焊接痕的凹部形成于所述凸缘部。
如此构成的话,从轴状部件中设置有凸部一侧的相反侧照射激光,施行激光焊接,沿着轴状部件的凸部与支持部件的凹部的边界的周围形成焊接痕时,在轴状部件中设置有凸部一侧的相反侧,形成有包围焊接痕的凹部,因此,激光的进入深度可以变深,可以容易地使焊接痕形成于更内侧。
还有,上述的带框架机器中,所述支持部件的所述凹部一直延伸至通过所述可动部件的位置,嵌合于该凹部的所述轴状部件的所述凸部一直延伸至相向于所述可动部件的位置,所述焊接痕一直形成至相向于所述可动部件的位置。
如此构成的话,嵌合于支持部件的凹部的轴状部件的凸部延伸至相向于可动部件的位置,且焊接痕形成至相向于可动部件的位置,因此,支持可动部件的部分被轴状部件、支持部件及焊接痕占满。因此,可以稳定地支持可动部件。
还有,上述的带框架机器中,优选为了在夹住所述支持部件的同时夹住所述框架,收纳所述框架的阶梯状高低不平部形成于所述轴状部件的所述凸缘部。
如此构成的话,收纳空间的阶梯状高低不平部形成于轴状部件,因此将框架收纳于该阶梯状高低不平部且被支持部件与轴状部件夹住的话,可以定位框架。
还有,上述的带框架机器中,优选所述阶梯状高低不平部与所述框架及所述焊接痕存在于同一平面上。
如此构成的话,阶梯状高低不平部与框架及焊接痕存在于同一平面上,因此,作用于轴状部件的支持部件及可动部件、连结部件的自重被框架垂直地承受,相对框架的轴状部件的安装刚性可以提高。
还有,上述的带框架机器中,优选所述焊接痕沿着所述边界形成为锯齿状。
如此构成的话,沿着所述边界焊接痕形成为锯齿状,因此,焊接痕的全长变长,可以更坚固的一体化支持部件与轴状部件。
还有,上述的带框架机器中,优选是座椅,该座椅具备作为所述框架的左右衬垫框架、以及通过所述第1孔被组装于所述左右衬垫框架的管状连结部件,所述支持部件相对所述轴状部件被安装于同一轴上,嵌合于所述连结部件。
根据如此构成,嵌合于衬垫框架的轴状部件与轴支可动部件的支持部件通过在各自的凸部与凹部的边界被激光焊接形成的焊接痕而被一体化,因此,即使不施行铆接也可以将支持部件安装于衬垫框架。因此,即使衬垫框架为树脂制也可以抑制安装支持部件时的变形。而且,可以抑制变形的话,可以确保衬垫框架自身的刚性。
还有,上述的带框架机器中,优选所述连结部件、所述支持部件及所述轴状部件配置于同一轴上。
如此构成的话,连结部件、支持部件及轴状部件配置于同一轴上,因此,与各自配置于不同的轴上的情况相比,可以小型化地进行组装。
还有,上述的带框架机器中,优选所述可动部件具备所述支持部件、以及通过所述支持部件嵌合而被轴支于所述支持部件的可动部件主体,所述支持部件中,轴支所述可动部件主体的轴部的外径比所述连结部件的外径较小地形成。
如此构成的话,支持部件中,轴支可动部件的轴部的外径比连结部件的外径较小地形成,因此可以抑制支持部件的大型化。
还有,上述的带框架机器中,优选所述支持部件的所述凹部一直设置至所述连结部件的端部的更内侧。
如此构成的话,支持部件的凹部一直设置至连结部件的端部的更内侧,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维持支持部件的强度的同时谋求轻量化。
还有,上述的带框架机器中,优选所述轴状部件的所述凸部一直设置至所述连结部件的端部的更内侧。
如此构成的话,轴状部件的凸部一直设置至连结部件的端部的更内侧,可以提高由于支持连结部件的支持部件及轴状部件的支持刚性。
根据本发明,框架中,相对由树脂材料构成的树脂成形部组装被组装部件时,可以抑制树脂成形部的变形。
根据本发明,可以良好地进行激光焊接,且,更容易地进行焊接操作。
根据本发明,可以稳定地保持卡止部卡止凸缘部的状态。还有,旋转体与树脂成形部之间产生的接触抵抗变小,据此,旋转体相对树脂成形部相对旋转时,可以更流畅地动作。
根据本发明,可以减小卡止部的磨耗。
根据本发明,宽度方向中可以使轴状部件的先端部接近连结管的空间,这样,可以小型化作为带框架机器的车用座椅。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为了提高框架刚性而形成弯折部的情况下,轴状部件插入第1孔时不与弯折部干涉,因此操作性提高。
根据本发明,即使形成第1孔,也可以弥补一端侧框架的后端部周围的刚性。
根据本发明,一端侧框架中第1孔所形成的部分的支持刚性提高。
根据本发明,作为带框架机器的车用座椅中,臀部搭载于臀部支持部上时的就座感提高的同时,可以抑制因设置孔部一端侧框架中第1孔所形成的部分的刚性的降低。
根据本发明,可以相对作为带框架机器的车用座椅所具备的树脂制框架适当地安装高度调整用连杆。
根据本发明,即使框架为树脂制也可以抑制安装轴状部件时的变形。
根据本发明,照射激光,施行激光焊接,沿着轴状部件的凸部与支持部件的凹部的边界的周围形成焊接痕时,激光的进入深度变深,因此可以容易地使焊接痕形成于更内侧。
根据本发明,支持可动部件的部分被轴状部件、支持部件及焊接痕占满,因此可以稳定地支持可动部件。
根据本发明,在形成于轴状部件的阶梯状高低不平部,被收纳框架的支持部件与轴状部件夹住,因此可以定位框架。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高相对框架的轴状部件的安装刚性。
根据本发明,可以使焊接痕的全长变长,可以更坚固地一体化支持部件与轴状部件。
根据本发明,可以抑制支持部件安装于树脂制的衬垫框架时的变形,可以确保衬垫框架自身的刚性。
根据本发明,与连结部件、支持部件及轴状部件配置于各自不同的轴上的情况相比,可以小型化地组装。
根据本发明,可以抑制支持部件的大型化。
根据本发明,可以一定程度维持支持部件的强度的同时谋求轻量化。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高由于支持连结部件的支持部件及轴状部件的支持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涉及的车用座椅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例涉及的车用座椅的框架的概略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例涉及的车用座椅的框架的概略侧面图。
图4是本实施例涉及的座椅衬垫框架的模式立体图。
图5是图4中A-A截面图。
图6是表示高度调整机构的图,表示车用座椅S在一般位置时的状态。
图7是表示高度调整机构的图,表示车用座椅S在上升位置时的状态。
图8是从一方侧看的后侧连杆的模式立体图。
图9是与图8的情况相反侧看的后侧连杆的模式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嵌入第1旋转臂状态的齿轮的图。
图11是前侧连杆的模式立体图。
图12是表示第1旋转臂的组装构造的模式截面图。
图13是表示第2旋转臂的组装构造的模式截面图。
图14是表示前侧连杆的旋转部的组装构造的模式截面图。
图15是本实施例涉及的座椅衬垫框架的模式立体图。
图16是变形例涉及的座椅衬垫框架的模式立体图。
图17是表示第2实施例涉及的座椅构造的概略构成的侧面图。
图18是表示第2实施例涉及的框架与轴部件的安装构造的概略构成的截面图。
图19是表示图18的框架与轴部件的安装构造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第2实施例涉及的焊接痕的概略构成的正面图。
图21是表示焊接痕的变形例的正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称为本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16对作为本发明的带框架机器的一例的座椅,更具体为车用座椅的构成例进行说明。此外,以下说明的实施例是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的例子,并非限制本发明。即,以下说明的部件的形状、尺寸、配置等,本发明可以根据其宗旨进行各种改变,改良,同时毋庸置疑的也包含其等价物。
还有,以下的说明中,前后方向是指与车辆的行驶方向一致的方向,宽度方向是指,沿着车辆横着宽度的方向,相当于本发明的车用座椅的宽度方向,上下方向是指车辆的上下方向。而且,以下说明的各部件及各部的位置,是完成状态的车用座椅安装于车辆的正规位置时的位置。
本实施例涉及的车用座椅S如图1所示,由座椅靠背S1、座椅衬垫S2、及头枕S3构成,座椅靠背S1及座椅衬垫S2各自于框架1、2上配置缓冲垫1a、2a,且被表皮材料1b、2b覆盖而构成。头枕S3在未图示的芯材料上配置缓冲垫3a,且被表皮材料3b覆盖而构成,被安装于座椅靠背框架1的头枕支柱HP支持。
本实施例涉及的车用座椅S的框架如图2及3所示,具有作为主要构成要素的构成座椅靠背S1的座椅靠背框架1、以及构成座椅衬垫S2的座椅衬垫框架2。
座椅衬垫框架2形成为平面看大致口字形状,本实施例中,用作为树脂材料的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被一体成形。而且,在座椅衬垫框架2的下部,用于使车用座椅S在前后方向滑动移动的滑动导轨机构4安装于车体地板,用于使车用座椅S在上下方向移动的高度调整机构5介于座椅衬垫框架2及滑动导轨机构4之间。
座椅靠背框架1形成为平面看大致口字形状,本实施例中,与座椅衬垫框架2相同,由CFRP一体成形。座椅靠背框架1,通过其下端部通过倾斜机构10连结于座椅衬垫框架2的后端部而被支持。在这种状态下,座椅靠背框架1相对座椅衬垫框架2,可以向图3中,用箭头所示方向相对旋转。
关于前述的座椅衬垫框架2,更详细地说明的话,如图4所示,具备位于座椅衬垫框架2的宽度方向两端的一对侧边框架6a、6b、连结侧边框架6a、6b的各后端部的后端侧连结部7、以及连结侧部框架6a、6b的各前端部的前端侧连结部8。
关于上述的座椅衬垫框架2各部,如前所述,由CFRP一体成形。特别是,本实施例涉及的座椅衬垫框架2由模具成形而制造,但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是模具成形以外的方法,例如,使由树脂材料构成的座椅配合框架形状层压成形。还有,关于座椅衬垫框架2的材质,也不仅限于CFRP,其他的树脂材料也可以。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座椅靠背框架1整体由作为树脂材料的CFRP成形,但并不仅限于此,座椅靠背框架1中,至少后述的被组装部件所组装的侧边框架6a、6b由树脂材料构成就可以。
一对侧边框架6a、6b的各自,沿着车用座椅S的前后方向变长,如图5所示,以前后方向为法线方向的截面(即,图4中的A-A截面)为逆U字形状。本实施例中,通过成为如上的截面形状,例如,与成为大致I字状的截面的情况相比侧边框架6a、6b的刚性提高。
而且,座椅靠背框架1,更具体为座椅靠背框架1的侧部框架22通过倾斜机构10安装于侧边框架6a、6b的后端部的内侧。
还有,侧边框架6a、6b的后端部中,后述的后侧连杆30组装于位于安装有侧部框架22的部位的更下方位置的部位。更具体说明的话,为了组装后侧连杆30而形成的连杆组装用孔51、52分别形成于侧边框架6a、6b的后端部。
进一步地,后述的前侧连杆40组装于侧边框架6a、6b的前端部。具体说明的话,为了组装前侧连杆40而形成的连杆组装用孔53、54分别形成于侧边框架6a、6b的前端部。
此外,以下的说明中,一对侧边框架6a、6b中,位于座椅衬垫框架2的宽度方向一端侧的侧部框架6称为一端侧框架6a,与一端侧框架6a相向状态下,位于座椅衬垫框架2的宽度方向另一端侧的侧边框架6b称为另一端侧框架。
后端侧连结部7沿着前后方向略宽地成形,特别是本实施例中,设置于一端侧框架6a及另一端侧框架6b的各自的后端部中,比座椅靠背框架1所安装的部位更前方。还有,本实施例中,后端侧连结部7的后端部向组装于一端侧框架6a及另一端侧框架6b的各自的后端部状态的座椅靠背框架1延伸。
更容易理解地说明的话,如图2所示,座椅靠背框架1所安装的部位位于一端侧框架6a及另一端侧框架6b的各自的后端部中的最上方,后端侧连结部7设置于座椅靠背框架1所安装部位的下方位置。一方面,关于后端侧连结部7,如图2所示,其后端位置比前端位置更靠上方。也就是说,后端侧连结部7相对前后方向以倾斜的状态被形成,其后端部向组装于一端侧框架6a及另一端侧框架6b的各自的后端部状态的座椅靠背框架1延伸。
此外,以倾斜状态形成的后端侧连结部7中,位于前方的面是支持就座于车用座椅S的乘客的腰部周围的面,其中央部成为向后方膨胀而弯曲的弯曲面。据此,乘客就座于车用座椅S时的就座感(感觉)提高。
前端侧连结部8是相当于所谓的盘式框架的部分,从一端侧框架6a及另一端侧框架6b的各自的前端向后方展开。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从刚性提高的目的出发,凹部8a、8b、8c形成于前端侧连结部8的若干部位。各凹部8a、8b、8c通过前端侧连结部8中,该凹部8a、8b、8c所设置的部位向下方凹陷而形成。如此凹部8a、8b、8c中位于最后方的凹部8c是前端侧连结部8的后端部的宽度方向中央形成的平面看大致正方形状的凹陷。
还有,前端侧连结部8中位于最前方的凹部8a是沿着座椅衬垫框架2的前端部的外缘形成的平面看大致コ字状的凹陷。前端侧连结部8中位于凹部8a、8c的中间位置的凹部8b是沿着车用座椅S的宽度方向形成的平面看大致长方形状的凹陷。
而且,座椅衬垫框架2中,平面看矩形状的开口2X形成于后端侧连结部7与前端侧连结部8之间,敷设于所述开口2X的上方的S弹簧等支持部件支持就座于车用座椅S的乘客的臀部。还有,前端侧连结部8中,位于凹陷为平面看大致正方形状而形成的凹部8c与一端侧框架6a,或者另一端侧框架6b之间的部分,具备作为支持就座于车用座椅S的乘客的脚部的脚支撑部8d的功能。而且,本实施例中脚支撑部8d设置于前端侧连结部8中,通过位于平面看大致正方形状的凹部8c与一端侧框架6a或者另一端侧框架6b之间而刚性变高的部分,因此,可以稳定地支持乘客的脚部。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涉及的座椅衬垫框架2,从确保刚性的目的出发,除去后端,持续外周面全周设置有弯折部9。所述弯折部9是从座椅衬垫框架2的外周面,具体为一端侧框架6a及另一端侧框架6b中位于宽度方向外侧的外表面,以及前端侧连结部8的前端面的各自的下端位置延伸的部分,例如,通过冲压加工而形成。
弯折部9成为从外周面向外侧延伸,且向上方大致垂直(L字状)弯折的形状。也就是说,设置于一端侧框架6a及另一端侧框架6b的外表面下端部的弯折部9如图5所示,沿着宽度方向延伸,向上方大致垂直弯折而使得与上述外表面相向。一方面,设置于前端侧连结部8的前端面下端部的弯折部9向前方延伸,且向上方大致垂直弯折而使得与上述前端面相向。
此外,关于弯折部9,并不仅限于设置于座椅衬垫框架2的外周面下端部的情况,例如,设置于座椅衬垫框架2的外周面上端部也可以,或者,设置于座椅衬垫框架2的外周面的上端部及下端部也可以。
还有,本实施例中,包含一端侧框架6a及另一端侧框架6b的座椅衬垫框架2整体由作为树脂材料的CFRP成形,但并不仅限于此,座椅衬垫框架2中,至少后侧连杆30及前侧连杆40所组装的部分由树脂材料构成就可以。
下面,对高度调整机构5进行说明。高度调整机构5在上下方向配置于座椅衬垫框架2与滑动导轨机构4之间,通过未图示的操作杆操作而动作。
对高度调整机构5的构成例进行说明的话,高度调整机构5如图6及7所示,具备作为主要构成要素的作为旋转体的一例的后侧连杆30以及前侧连杆40。
后侧连杆30相对一端侧框架6a及另一端侧框架6b的各自的后端部安装的同时,相对设置于滑动导轨机构4的可动导轨4a的连杆支持突起4b旋转自由地被支持。所述后侧连杆30具备作为齿轮的一例的扇形齿轮31,驱动力从连动于上述操作杆的小齿轮25传递至扇形齿轮31的话,通过该驱动力在图6所示的位置与图7所示的位置之间移动地旋转。
对后侧连杆30的构造进行说明的话,如图8及9所示,具备上述的扇形齿轮31以及嵌入有扇形齿轮31的连杆主体32。连杆主体32相当于由作为树脂材料的CFRP构成的旋转体主体,具备第1旋转臂33、第2旋转臂34、连结第1旋转臂33与第2旋转臂34之间的连杆管35。本实施例中,后侧连杆30,通过在将扇形齿轮31插入未图示的模型的状态下注入CFRP而进行的插入成形而一体成形。
对后侧连杆30各部进行详细说明的话,扇形齿轮31是大致扇形状的金属体,与小齿轮25啮合的齿轮部31a形成于其外周部,用于嵌入后述的第1轴销61的销孔31b形成于其顶部。还有,本实施例涉及的扇形齿轮31中,如图10所示,形成有齿轮部31a的外周部中,位于下侧的端部被切口。
第1旋转臂33是连杆主体32中,嵌入扇形齿轮31的部分,高度调整机构5安装于座椅衬垫框架2时,被组装于一端侧框架6a。还有,第1旋转臂33组装于可动导轨4a的连杆支持突起4b。
换言之,第1旋转臂33如图8所示,具备在组装于一端侧框架6a的部分侧面看大致扇形状的框架侧端部33a、以及在组装于可动导轨4a的部分平面看大致半椭圆形状的导轨侧端部33b。
框架侧端部33a露出齿轮部31a而嵌入扇形齿轮31,在中心角部,形成有用于将扇形齿轮31的侧面中,销孔31b及其外周部相对第1轴销61露出的圆状的露出孔33c。还有,包围露出孔33c的包围部33d设置于框架侧端部33a。
而且,第1轴销61插入扇形齿轮31的销孔31b以及设置于一端侧框架6a的后端部的连杆组装用孔51的双方,并组装于一端侧框架6a的话,第1旋转臂33成为可以相对一端侧框架6a在第1轴销61周围相对旋转的状态。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涉及的后侧连杆30中,通过具备与旋转状态的小齿轮25咬合的扇形齿轮31,来自小齿轮25的驱动力传递至扇形齿轮31而旋转的部分,除去扇形齿轮31,由CFRP构成。据此,可以谋求后侧连杆30的轻量化。
此外,本实施例涉及的扇形齿轮31中,如前所述,形成有齿轮部31a的外周部中,位于下侧的端部被切口。因此,在插入成形后侧连杆30时,CFRP进入扇形齿轮31的切口部分。结果,在第1旋转臂33的框架侧端部33a内,如图10所示,啮合于上述的切口部分,限制扇形齿轮31从第1旋转臂33拔出的防脱部33g被形成。
一方面,在导轨侧端部33b的先端部,即,与框架侧端部33a相反侧的端部,用于嵌入后述的第2轴销62的销孔33e被形成。第2轴销62插入所述销孔33e以及形成于可动导轨4a的连杆支持突起4b的支持孔(未图示)的双方,且组装于可动导轨4a的话,第1旋转臂33成为可以相对可动导轨4a在第2轴销62周围相对旋转的状态。
此外,为了在相对可动导轨4a可相对旋转的状态下支持第1旋转臂33,例如,将金属制的轴瓦及套筒嵌入导轨侧端部33b的先端部而使得位于销孔33e内,将插入了销孔33e及连杆支持孔(未图示)双方的状态下的第2轴销62激光焊接于上述的轴瓦及套筒就可以。
第2旋转臂34是通过连结管35与第1旋转臂33连结,因此与第1旋转臂33一体的旋转的部分,在高度调整机构5安装于座椅衬垫框架2的状态下,在宽度方向中,配置于与第1旋转臂33相向的位置。所述第2旋转臂34,在高度调整机构5安装于座椅衬垫框架2时,在其一端部被组装于另一端侧框架6b。还有,第2旋转臂34在其另一端部组装于可动导轨4a的连杆支持突起4b。
更具体说明的话,第2旋转臂34如图9所示,弯曲为侧面看大致V字状的形状,具备组装于另一端侧框架6b的框架侧端部34a、以及组装于可动导轨4a的导轨侧端部34b。
在框架侧端部34a的先端部,即,与导轨侧端部34b相反侧的端部,用于嵌入第3轴销63的销孔34c被形成,作为金属制的连杆体的金属轴瓦71嵌入第2旋转臂34而位于所述销孔34c内。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插入成形后侧连杆30时,在将扇形齿轮31与金属轴瓦71同时插入模型的状态下,注入CFRP,进行插入成形。
此外,销孔34c的外径比金属轴瓦71的贯通孔71a的直径略大。即,在第2旋转臂34的框架侧端部34a,金属轴瓦71的侧面中,贯通孔71a及其外周部(具体为,轴瓦侧凸缘部71b)相对第3轴销63露出。一方面,包围销孔34c的包围部34e形成于框架侧端部34a。
而且,第3轴销63插入第2旋转臂34的框架侧端部34a上形成的销孔34c、以及设置于另一端侧框架6b的后端部的连杆组装用孔52的双方,且组装于一端侧框架6a的话,第2旋转臂34成为可以相对另一端侧框架6b在第3轴销63周围相对旋转的状态。此为,严格来讲的话,第3轴销63插入设置于另一端侧框架6b的后端部的连杆组装用孔52、以及金属轴瓦71的贯通孔71a。
一方面,在导轨侧端部34b的先端部,即,与框架侧端部34a所在一侧相反侧的端部,用于嵌入后述的第4轴销64的销孔34d被形成。第4轴销64插入所述销孔34d以及形成于可动导轨4a的连杆支持突起4b的支持孔(未图示)的双方,且组装于可动导轨4a的话,第2旋转臂34成为可以相对可动导轨4a在第4轴销64周围相对旋转的状态。
此外,为了在相对可动导轨4a可相对旋转的状态下支持第2旋转臂34,例如,将金属制的轴瓦及套筒嵌入导轨侧端部34b的先端部而使得位于销孔34d内,将插入了销孔34d及连杆支持孔(未图示)双方的状态下的第4轴销64激光焊接于上述的轴瓦及套筒就可以。
连结管35是连结第1旋转臂33的框架侧端部33a及第2旋转臂34的框架侧端部34a的中空状部分,本实施例中,连结管35的内空间与扇形齿轮31的销孔31b、以及设置于第2旋转臂34的框架侧端部34a的销孔34c连通。
前侧连杆40相对一端侧框架6a及另一端侧框架6b的各自的前端部安装的同时,相对设置于滑动导轨机构4的可动导轨4a的连杆支持突起4d旋转自由的被支持。所述前侧连杆40,在后侧连杆30旋转时连动,在图6所示的位置与图7所示的位置之间移动而旋转。
前侧连杆40如图11所示,具备相互相向状态下设置的一对旋转部41、41、嵌入一对旋转部41、41的各自的金属轴瓦72、以及连结旋转部41、41之间的中空状连结管42。本实施例中,前侧连杆40,通过在将金属轴瓦72插入未图示的模型的状态下注入CFRP而进行的插入成形而一体成形。
前侧连杆40如图11所示,为左右对称的构造,因此,以下仅对左右方向,即,宽度方向的一端侧的构造进行说明。
宽度方向一端侧的旋转部41是位于前侧连杆40的宽度方向一端部的部分,且在高度调整机构5安装于座椅衬垫框架2时组装于一端侧框架6a,并进一步组装于可动导轨4a的连杆支持突起4d。
换言之,宽度方向一端侧的旋转部41如图11所示弯曲为侧面看大致V字状,具备组装于一端侧框架6a的框架侧端部41a以及组装于可动导轨4a的导轨侧端部41b。
在框架侧端部41a的先端部,即,在与导轨侧端部41b相反侧的端部,用于嵌入后述的第5轴销65的销孔41c被形成。作为金属制的连杆体的金属轴瓦72嵌入旋转部41的框架侧端部41a而位于所述销孔41c内。
而且,第5轴销65插入旋转部41的框架侧端部41a上形成的销孔41c、以及设置于一端侧框架6a的前端部的连杆组装用孔53的双方,且组装于一端侧框架6a的话,旋转部41成为可以相对一端侧框架6a在第5轴销65周围相对旋转的状态。更严格来讲的话,第5轴销65插入连杆组装用孔53、以及金属轴瓦72的贯通孔72a。
此外,销孔41c的外径比金属轴瓦72的贯通孔72a的径略大。即,在旋转部41的框架侧端部41a,金属轴瓦72的侧面中,贯通孔72a及其外周部(具体为,轴瓦侧凸缘部72b)相对第5轴销65露出。一方面,包围销孔41c的包围部41f形成于框架侧端部41a。
一方面,在导轨侧端部41b的先端部,即,与框架侧端部41a所在一侧相反侧的端部,用于嵌入后述的第6轴销66的销孔41d被形成。第6轴销66插入所述销孔41d以及形成于可动导轨4a的连杆支持突起4d的支持孔(未图示)的双方,且组装于可动导轨4a的话,旋转部41成为可以相对可动导轨4a在第6轴销66周围相对旋转的状态。
此外,为了在相对可动导轨4a可相对旋转的状态下支持各旋转部41,将金属制的轴瓦及套筒嵌入导轨侧端部41b的先端部而使得位于销孔41d内,将插入销孔41d及连杆支持孔(未图示)的双方状态的第6轴销66激光焊接于上述的轴瓦及套筒就可以。
如上构成的一对旋转部41、41通过连结管42被连结,因此旋转时,一对旋转部41、41双方一体地旋转。此外,本实施例中,圆状的贯通孔41e形成于各旋转部41的弯曲部分,连结管42被配置而使得其内空间连通于上述的贯通孔41e。
由于如上构成的高度调整机构5的起动,可以将车用座椅S的上下位置从图6所示的一般位置移动至图7所示的上升位置,相反的,可以从上升位置返回一般位置。
更具体说明的话,被旋转自由地支持于车用座椅S的一定位置的小齿轮25通过未图示的操作杆的操作旋转的话,与小齿轮25啮合,驱动力被传递至扇形齿轮31的齿轮部31a。通过所述驱动力,扇形齿轮31相对小齿轮25在第1轴销61周围相对旋转。据此,第1旋转臂33相对可动导轨4a在第2轴销62周围相对旋转,与此连动,第2旋转臂34相对可动导轨4a在第4轴销64周围相对旋转。即,后侧连杆30整体相对可动导轨4a在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旋转。
而且,通过后侧连杆30的旋转,包含小齿轮25的车用座椅S摇动的同时上下动。换言之,第1旋转臂33相对座椅衬垫框架2在第1轴销61周围相对旋转,第2旋转臂34相对座椅衬垫框架2在第3轴销63周围相对旋转。
一方面,追随座椅衬垫框架2的动作,前侧连杆40相对可动导轨4a在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旋转。即,前侧连杆40的旋转部41相对可动导轨4a在第6轴销66周围相对旋转。此时,旋转部41相对座椅衬垫框架2在第5轴销65周围旋转。
用于组装被组装部件的构造:
以上说明的车用座椅S中,后侧连杆30及前侧连杆40被组装于座椅衬垫框架2中,由CFRP构成的一端侧框架6a及另一端侧框架6b。即,后侧连杆30及前侧连杆40相当于本发明的被组装部件,一端侧框架6a及另一端侧框架6b相当于本发明的树脂成形部。
还有,本实施例中,后侧连杆30,具备嵌入一端侧框架6a的金属制扇形齿轮31、以及作为嵌入另一端侧框架6b的金属部的金属轴瓦71,在设置有扇形齿轮31及金属轴瓦71的部分组装于座椅衬垫框架2。同样的,前侧连杆40具备作为嵌入旋转部41的金属部的金属轴瓦72,设置有金属轴瓦72的部分组装于座椅衬垫框架2。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被组装部件侧的接合部分由金属构成,座椅衬垫框架2侧的接合部分由树脂材料,具体为CFRP构成,因此难以用焊接接合各接合部分。一方面,如发明内容一项所说明,通过螺栓将被组装部件组装于座椅衬垫框架2时,座椅衬垫框架2侧的接合部分由树脂材料构成的话,存在该接合部分按压入螺栓头部的部分凹陷而变形的担心。
因此,本实施例中,座椅衬垫框架2中,将被组装部件的金属部相对由CFRP构成的一端侧框架6a及另一端侧框架6b组装时,采用抑制一端侧框架6a及另一端侧框架6b的组装构造。以下,对该组装构造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参照图12及13对相对座椅衬垫框架2的后侧连杆30的组装构造进行说明。
后侧连杆30中,第1旋转臂33如图12所示,组装于座椅衬垫框架2的一端侧框架6a的前端部。具体说明的话,一端侧框架6a成为如前述的逆U字形状,具备外壁81、内壁82以及连结两壁81、82的各上端部的顶层壁83,第1旋转臂33被配置而使得框架侧端部33a位于被这些壁81、82、83包围的空间。
更详细说明的话,作为贯通外壁81的第1孔的连杆组装用孔51形成于一端侧框架6a的外壁81。其中,相当于以连杆组装用孔51为首的第1孔的孔,任意一个都作为贯通孔形成。一方面,露出孔33c形成于第1旋转臂33的框架侧端部33a,通过所述露出孔33c,嵌入第1旋转臂33的扇形齿轮31的侧面中,销孔31b及其外周部露出。其中,销孔31b相当于本发明的第2孔,在本实施例中为贯通孔。
而且,第1旋转臂33配置于作为第2孔的销孔31b连通于一端侧框架6a的连杆组装用孔51的位置。换言之,后侧连杆30的第1旋转臂33在扇形齿轮31的销孔31b与连杆组装用孔51连通的位置被组装于座椅衬垫框架2的一端侧框架6a。
本实施例中,为了在如上的组装位置组装第1旋转臂33,金属制的第1轴销61插入相互连通状态的连杆组装用孔51及销孔31b的双方。上述的第1轴销61相当于本发明的轴状部件的一例,作为凸缘部的法兰部61b设置于顶部61a的外周部,所述法兰部61b具有比连杆组装用孔51的直径略大的外径。因此,从一端侧框架6a的宽度方向外侧插入连杆组装用孔51及销孔31b的双方的话,法兰部61b被卡止于一端侧框架6a的连杆组装用孔51周围形成的卡止部6c。
在法兰部61b被卡止于卡止部6c的状态下,如图12所示,一端侧框架6a的卡止部6c、以及包围第1旋转臂33中的露出孔33c的包围部33d在宽度方向中被夹在扇形齿轮31与法兰部61b之间。换言之,一端侧框架6a的卡止部6c,在卡止法兰部61b的状态下,被设置于后侧连杆30的第1旋转臂33的包围部33d与法兰部61b夹住。另一方面,包围部33d在卡止部6c卡止了法兰部61b的状态下,被扇形齿轮31及卡止部6c夹住。
而且,本实施例中,在法兰部61b被卡止于卡止部6c的状态下,第1轴销61被激光焊接固定于扇形齿轮31的销孔31b的外周部。如此本实施例中,通过相对扇形齿轮31激光焊接第1轴销61,将第1旋转臂33组装于一端侧框架6a。据此,座椅衬垫框架2中,相对由CFRP构成的一端侧框架6a,在设置有扇形齿轮31的部分组装后侧连杆30时,不使用螺栓等的紧固部件,因此可以抑制由于来自该紧固部件的力而导致的一端侧框架6a的变形。
对用于相对扇形齿轮31焊接第1轴销61的构造进行详细说明的话,第1轴销61的顶部61a如图12所示,具备法兰部61b、以及位于法兰部61b的内侧,作为非凸缘部的凹陷部61c。所述凹陷部61c是在第1轴销61插入连杆组装用孔51及销孔31b的双方的状态下,沿着连杆组装用孔51凹陷成大致圆柱状的部分。还有,凹陷部61c具有比第1轴销61中位于与顶部61a相反侧的销主体61d的外径略大的外径。
而且,在法兰部61b被卡止部6c卡止的状态下,凹陷部61c的底面抵接于扇形齿轮31,具体为销孔31b的外周部,第1轴销61在与扇形齿轮31抵接的部分(图12中,附有三角印的部位)被激光焊接。即,本实施例中,相对扇形齿轮31的第1轴销61的焊接部位位于凹陷部61c中,与扇形齿轮31相邻的部分。据此,本实施例中,可以相对扇形齿轮31良好地进行第1轴销61的激光焊接。
更具体地说明的话,进行激光焊接后,期待激光的照射位置与焊接位置之间的间隔变短。是上述构成的话,在第1轴销61中,沿着连杆组装用孔51凹陷的凹陷部61c的底部照射激光进行焊接,因此,凹陷的话,照射位置与焊接位置之间的间隔变得更短,因此,可以良好地进行激光焊接。还有,激光焊接时,可以通过确认激光照射位置确认焊接位置,因此,焊接操作变得更容易。进一步地,凹陷的话,第1轴销61的顶部61a中央部的板厚可以变小,因此,可以谋求车用座椅S的轻量化。
如上,第1旋转臂33组装于一端侧框架6a。在组装完成后的状态,第1轴销61的法兰部61b卡止于一端侧框架6a上设置的卡止部6c,还有,包围该卡止部6c及第1旋转臂33中的露出孔33c的包围部33d在宽度方向,夹在扇形齿轮31与法兰部61b之间。其中,一端侧框架6a的卡止部6c比与卡止部6c邻接的邻接部6d更厚的形成,宽度方向中,比邻接部6d更向第1旋转臂33侧,换言之,向扇形齿轮31侧突出。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一端侧框架6a中,卡止法兰部61b的卡止部6c比作为非卡止部的邻接部6d更厚的形成。如此,通过卡止部6c比邻接部6d更厚,卡止部6c可以稳定地保持卡止了法兰部61b的状态。
还有,在第1旋转臂33组装于一端侧框架6a的状态下,一端侧框架6a的卡止部6c在宽度方向比邻接部6d更向第1旋转臂33侧突出,因此,卡止部6c及邻接部6d中,仅卡止部6c与第1旋转臂33接触。据此,本实施例中,与卡止部6c及邻接部6d双方接触的情况相比,第1旋转臂33与一端侧框架6a之间产生的接触抵抗变小,结果,第1旋转臂33相对一端侧框架6a相对旋转时,可以更流畅地动作。
一方面,在第1旋转臂组装于一端侧框架6a的状态下,卡止部6c与第1旋转臂33中,前述的CFRP制的包围部33d接触。换言之,在卡止部6c卡止了法兰部61b的状态下,第1旋转臂33的包围部33d位于被扇形齿轮31与卡止部6c夹住的位置。如此,与卡止部6c抵接的部分由CFRP构成的话,可以减少卡止部6c的磨耗。
但是,并不仅限于此,扇形齿轮31的外侧面整体露出,卡止部6c抵接于露出的该外侧面,即,金属的表面也可以。
还有,在第1轴销61插入连杆组装用孔51及销孔31b双方的状态下,若干间隙(空隙)设置于第1轴销61的凹陷部61c的外周面与连杆组装用孔51及销孔31b的各自的缘之间。通过设置所述间隙,第1旋转臂33相对一端侧框架6a相对旋转时,可以更流畅地动作。
进一步地,在第1轴销61插入连杆组装用孔51及销孔31b双方的状态下,如图12所示,第1轴销61的销主体61d中,先端部从销孔31b突出且位于连结管35的内空间。如此本实施例中,第1轴销61中,可以将从销孔31b突出的部分收纳入连结管35的内空间,因此,这样可以小型化车用座椅S。
此外,关于第1轴销61的销主体61d中,从销孔31b突出的先端部,并不限定为位于连结管35的内空间的情况,在宽度方向中配置于与连结管35重合的位置就可以。如此构成的话,宽度方向中,可以使第1轴销61靠近连结管35的内空间,因此,与第1轴销61的先端部在宽度方向配置于未与连结管35重合的位置的情况相比,可以小型化车用座椅S。但是,从更小型化车用座椅S一点,期待从销孔31b突出的第1轴销61的先端部位于连结管35的内空间的构成。
同时,本实施例中,第1轴销61的销主体61d的截面形状(以宽度方向为法线方向的截面的形状)为圆状,但并不仅限于此,关于上述的截面形状,其他的形状,例如,矩形状也可以。
还有,如前所述,从确保刚性的目的出发,弯折部9持续外周面全周(严格讲,除去后端侧的全周)而设置于座椅衬垫框架2的外周面的下端部。也就是说,弯折部9从一端侧框架6a的前端持续至后端而形成。
一方面,一端侧框架6a形成于从侧面,换言之从宽度方向看时,连杆组装用孔51与弯折部9未重合的位置。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相当于第1孔的连杆组装用孔51形成于从宽度方向看,一端侧框架6a中,与弯折部9所设置位置间隔的位置。据此,即使是弯折部9形成于一端侧框架6a的情况,连杆组装用孔51形成于与弯折部9所设置位置间隔的位置,因此,第1轴销61插入连杆组装用孔51时,不与弯折部9干涉,因此,操作性提高。
此外,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宽度方向中,第1轴销61的顶部61a,更具体说明的话法兰部61b,配置于一端侧框架6a的外表面与弯折部9的折返部分之间。如此,通过第1轴销61的顶部61a收纳于一端侧框架6a的外表面与弯折部9之间,这样,车用座椅S被小型化。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一端侧框架6a及另一端侧框架6b的各后端部被后端侧连结部7连结,一端侧框架6a及另一端侧框架6b的各自的后端部中,座椅靠背框架1的侧部框架22被组装于位于比后端侧连结部7更后端侧的部分。
一方面,连杆组装用孔51形成于一端侧框架6a的后端部。而且,本实施例中,如前所述,后端侧连结部7的后端部向被组装于一端侧框架6a及另一端侧框架6b的各自的后端部的状态的座椅靠背框架1的侧部框架22延伸。通过如此构成,即使形成连杆组装用孔51,通过设置向侧部框架22延伸的形状的后端侧连结部7,也可以弥补一端侧框架6a的后端部,特别是座椅靠背框架1的侧部框架22所组装部位周围的刚性。
通过以上说明的构成,后侧连杆30的第1旋转臂33组装于座椅衬垫框架2的一端侧框架6a。而且,通过与上述构成大致相同的构成,第2旋转臂34组装于另一端侧框架6b的前端部。
具体说明的话,第2旋转臂34被配置而使得框架侧端部34a位于被逆U字状形状的另一端侧框架6b的外壁81、内壁82及顶层壁83所包围的空间内。在位于如此配置位置的第2旋转臂34,形成于其框架侧端部34a的销孔34c,更具体为金属轴瓦71的贯通孔71a与形成于另一端侧框架6b的连杆组装用孔52连通。也就是说,第2旋转臂34在销孔34c与连杆组装用孔52连通的位置组装于另一端侧框架6b。其中,连杆组装用孔52相当于本发明的第1孔,销孔34c相当于本发明的第2孔。
而且,将第2旋转臂34组装于上述的组装位置后,金属制的第3轴销63插入相互连通状态的连杆组装用孔52及销孔34c的双方。第3轴销63是本发明的轴状部件的其他例,与第1轴销61相同,在顶部63a的外周部具备作为凸缘部的法兰部63b,从另一端侧框架6b的宽度方向外侧插入连杆组装用孔52及销孔34c的双方的话,法兰部63b卡止于另一端侧框架6b的连杆组装用孔52周围形成的卡止部6e。
在法兰部63b卡止于卡止部6e的状态下,如图13所示,另一端侧框架6b的卡止部6e、以及包围第2旋转臂34中的销孔34c的包围部34e被夹在宽度方向中,金属轴瓦71的凸缘部(以下,轴瓦侧凸缘部)71b与第3轴销63的法兰部63b之间。还有,第3轴销63的顶部63a在法兰部63b的内侧具有凹陷部63c。所述凹陷部63c是在第3轴销63插入连杆组装用孔52及销孔34c的双方的状态下,沿着连杆组装用孔52凹陷成大致圆柱状的部分,在法兰部63b被卡止部6e卡止的状态下,凹陷部63c的底面抵接于露出的金属轴瓦71的轴瓦侧凸缘部71b。
而且,第3轴销63,通过在与凹陷部63c中的轴瓦侧凸缘部71b的抵接部分(图13中,三角印所附部位)被激光焊接,被固定于金属轴瓦71。即,相对金属轴瓦71的第3轴销63的焊接部位,位于凹陷部63c中,与金属轴瓦71的轴瓦侧凸缘部71b相邻的部位。据此,与第1轴销61的情况相同,可以相对金属轴瓦71良好地进行第3轴销63的激光焊接。
如上,第2旋转臂34组装于另一端侧框架6b,在组装完成后的状态,第3轴销63的法兰部63b卡止于另一端侧框架6b上设置的卡止部6e。其中,另一端侧框架6b的卡止部6e比与卡止部6e邻接的邻接部6f更板厚地形成,在宽度方向比邻接部6f更向第2旋转臂34侧,换言之金属轴瓦71侧突出。如此,通过卡止部6e比邻接部6f板厚,可以稳定地保持卡止部6e卡止了法兰部63b的状态。
进一步地,通过卡止部6e在宽度方向比邻接部6f更向第2旋转臂34侧突出,卡止部6e及邻接部6f中,仅卡止部6e与第2旋转臂34接触,结果,第2旋转臂34与另一端侧框架6b之间的接触抵抗变小,第2旋转臂34可以相对另一端侧框架6b流畅地相对旋转。
一方面,第2旋转臂34在组装于另一端侧框架6b的状态下,卡止部6e与第2旋转臂34中,销孔34c的外周部,即,包围部34e接触。其中,包围部34e由CFRP构成,因此,可以减少由于第2旋转臂34的旋转动作而导致的卡止部6e的磨耗。
还有,在第3轴销63插入连杆组装用孔52及销孔34c双方的状态下,如图13所示,第3轴销63的销主体63d中,先端部从销孔34c突出且位于连结管35的内空间。据此,第3轴销63中,由于可以将从销孔34c突出的部分收纳于连结管35的内空间,这样,可以小型化车用座椅S。
还有,与一端侧框架6a相同,在另一端侧框架6b,弯折部9从其前端持续至后端而形成,从宽度方向看另一端侧框架6b时,连杆组装用孔52形成于另一端侧框架6b中,从弯折部9所设置位置间隔的位置。据此,第3轴销63插入连杆组装用孔52时,不会与弯折部9干涉,因此,操作性提高。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宽度方向中,第3轴销63的法兰部61b配置于另一端侧框架6b的外表面与弯折部9的折返部分之间。如此,第3轴销63的顶部63a被收纳于另一端侧框架6b的外表面与弯折部9之间,这样,车用座椅S被小型化。
还有,连杆组装用孔52形成于另一端侧框架6b的后端部。一方面,如前所述,后端侧连结部7设置于另一端侧框架6b的后端部,后端侧连结部7的后端部向组装于一端侧框架6a及另一端侧框架6b的各自的后端部的状态的座椅靠背框架1的侧部框架22延伸。通过如此构成,即使形成连杆组装用孔52,通过设置上述形状的后端侧连结部7,也可以弥补另一端侧框架6b的后端部,特别是座椅靠背框架1的侧部框架22所组装部位周围的刚性。
下面,参照图14及15对相对座椅衬垫框架2的前侧连杆40的组装构造进行说明。
设置于前侧连杆40的两端的一对旋转部41中,位于宽度方向一端侧的旋转部41组装于座椅衬垫框架2的一端侧框架6a的前端部,位于宽度方向另一端侧的旋转部41组装于另一端侧框架6b的前端部。其中,一端侧的旋转部41的组装构造与另一端侧旋转部41的组装构造是左右对称大致相同的,因此,以下,仅对一端侧的旋转部41的组装构造进行说明。
一端侧的旋转部41被配置而使得框架侧端部41a位于被逆U字状形状的一端侧框架6a的外壁81、内壁82及顶层壁83所包围的空间内。在位于如此配置位置的旋转部41,形成于其框架侧端部41a的销孔41c,更具体为金属轴瓦72的贯通孔72a与形成于一端侧框架6a的连杆组装用孔53连通。也就是说,一端侧的旋转部41在销孔41c与连杆组装用孔53连通的位置组装于一端侧框架6a。其中,连杆组装用孔53相当于本发明的第1孔,销孔41c相当于本发明的第2孔。
而且,将旋转部41组装于上述的组装位置后,金属制的第5轴销65插入相互连通状态的连杆组装用孔53及销孔41c的双方。第5轴销65是本发明的轴状部件的其他例,与第1轴销61及第3轴销63相同,在顶部65a的外周部具备作为凸缘部的法兰部65b,从一端侧框架6a的宽度方向外侧插入连杆组装用孔53及销孔41c的双方的话,法兰部65b卡止于一端侧框架6a的连杆组装用孔53周围形成的卡止部6g。
在法兰部65b卡止于卡止部6g的状态下,如图14所示,一端侧框架6a的卡止部6g、以及包围旋转部41中的销孔41c的包围部41f被夹在宽度方向中,金属轴瓦72的凸缘部(以下,轴瓦侧凸缘部)72b与第5轴销65的法兰部65b之间。还有,第5轴销65的顶部65a在法兰部65b的内侧具有凹陷部65c。所述凹陷部65c是在第5轴销65插入连杆组装用孔53及销孔41c双方的状态下,沿着连杆组装用孔53凹陷成大致圆柱状的部分,在法兰部65b被卡止部6g卡止的状态下,凹陷部65c的底面抵接于露出的金属轴瓦72的轴瓦侧凸缘部72b。
而且,第5轴销65,通过在与凹陷部65c中的轴瓦侧凸缘部72b的抵接部分(图14中,三角印所附部位)被激光焊接,被固定于金属轴瓦72。即,相对金属轴瓦72的第5轴销65的焊接部位,位于凹陷部65c中,与金属轴瓦72的轴瓦侧凸缘部72b相邻的部位。据此,可以相对金属轴瓦72良好地进行第5轴销65的激光焊接。
如上,一端侧的旋转部41组装于一端侧框架6a,在组装完成后的状态,第5轴销65的法兰部65b卡止于一端侧框架6a上设置的卡止部6g。该卡止部6g,比与卡止部6g邻接的邻接部6h更板厚地形成,在宽度方向比邻接部6h更向旋转部41侧,换言之金属轴瓦72侧突出。据此,可以稳定地保持卡止部6g卡止了法兰部65b的状态,进一步地,卡止部6g及邻接部6h中,仅卡止部6g与旋转部41接触,因此,旋转部41与一端侧框架6a之间的接触抵抗变小,旋转部41可以相对一端侧框架6a流畅地相对旋转。
一方面,一端侧的旋转部41在组装于一端侧框架6a的状态下,卡止部6g与旋转部41中,销孔41c的外周部,即,包围部41f接触,包围部41f由CFRP构成,因此,可以减少由于旋转部41的旋转动作而导致的卡止部6g的磨耗。
还有,如前所述,在一端侧框架6a,弯折部9从其前端持续至后端而形成,从宽度方向看一端侧框架6a时,连杆组装用孔53形成于从弯折部9所设置位置间隔的位置。据此,第5轴销65插入连杆组装用孔53时,不会与弯折部9干涉,因此,操作性提高。
可是,座椅衬垫框架2如前所述,具有连结一端侧框架6a及另一端侧框架6b的各前端部的前端侧连结部8,向下方凹陷而形成的平面看大致正方形状的凹部8c设置于前端侧连结部8的后端部。而且,本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一端侧框架6a上形成的连杆组装用孔53形成于车用座椅S的前后方向中,设置有上述凹部8c的范围内。如此,通过座椅衬垫框架2中连杆组装用孔53形成于在前后方向与凹部8c相同的位置,形成有一端侧框架6a中的连杆组装用孔53的部分被前端侧连结部8中刚性变高的部分,具体为,设置有凹部8c的后端部支持。即,形成有一端侧框架6a中的连杆组装用孔53的部分的支持刚性提高。
座椅衬垫框架的变形例:
上述实施例(以下,本件例)中,对平面看大致口字形状的座椅衬垫框架2进行了说明。即,本件例涉及的座椅衬垫框架2在其内侧具有平面看矩形状的开口2X,通过所述开口2X的上方敷设的S弹簧支持就座于车用座椅S的乘客的臀部。但是,并不仅限于此,如图16所示,具备支持乘客的臀部的臀部支持部104的座椅衬垫框架102也可以适用于本发明。
以下,参照图16对变形例涉及的座椅衬垫框架102的构成进行说明。此外,图16中,附有与图2至图15中的符号相同的符号的部分是与本件例相同的构成,以下省略其说明。
变形例涉及的座椅衬垫框架102如前所述,在具备臀部支持部104一点上,与本件例涉及的座椅衬垫框架2不同。所述臀部支持部104是沿着前后方向连结后端侧连结部7及前端侧连结部8的宽度方向各中央部的平面看大致矩形状的部分,与座椅衬垫框架102各部相同由CFRP一体成形。
对臀部支持部104进行详细说明的话,是在座椅衬垫框架102,宽度方向中位于一端侧框架6a与另一端侧框架6b之间,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板状部件。臀部支持部104的上面成为支持就座于车用座椅S的乘客的臀部的支持面,支持时与乘客的臀部相符而弯曲。还有,如图16所示,在臀部支持部104的后端部,方形孔104a形成于宽度方向中央部。
进一步地,臀部支持部104的宽度(宽度方向的长度)比后端侧连结部7及前端侧连结部8稍短。为此,沿着前后方向的狭缝105、105形成于臀部支持部104的两侧位置。换言之,本变形例中,作为孔的狭缝105、105设置于臀部支持部104与一端侧框架6a及另一端侧框架6b之间。
而且,通过缝105、105设置于臀部支持部104与一端侧框架6a及另一端侧框架6b之间,臀部支持部104可以在支持就座于车用座椅S的乘客的臀部时适当地弯曲。结果,臀部搭载于臀部支持部104上时的就座感提高。
此外,在图16所示的情况下,在座椅衬垫框架102的宽度方向一端部及另一端部分别设置一个狭缝105、105,但并不仅限于此,在宽度方向一端侧及另一端侧分别形成若干的狭缝105也可以。所述若干的狭缝105的各自在宽度方向重合地配置的话,可以使臀部支持部104变得更容易弯曲,就座感进一步提高。
还有,上述的狭缝105,、105在宽度方向设置于一端侧框架及6a另一端侧框架6b之间。其中,一端侧框架6a及另一端侧框架6b通过形成为逆U字状而刚性变高,狭缝105、105设置于所述刚性变高的部分之间,结果,可以抑制设置有狭缝105、105的部位周围的刚性的降低。
此外,变形例中,各狭缝105、105沿着前后方向,即一端侧框架6a及另一端侧框架6b的各自的长度方向形成。据此,可以更有效地抑制设置狭缝105、105的部位周围的刚性的降低。
一方面,变形例涉及的座椅衬垫框架102也与本件例相同,从确保刚性的目的出发,除去后端,持续外周面全周设置有弯折部9。所述弯折部9从一端侧框架6a及另一端侧框架6b各自的前端持续至后端而形成,因此,各狭缝105、105沿着弯折部9被形成。据此,可以更有效的抑制设置狭缝105、105的部位周围的刚性的降低。
进一步地,弯折部9从一端侧框架6a及另一端侧框架6b各自的前端持续至后端而形成,因此在前后方向,弯折部9设置于形成狭缝105、105的范围。据此,可以更有效地抑制设置狭缝105、105的部位周围的刚性的降低。
此外,弯折部9向上方L字状折返,具有与一端侧框架6a及另一端侧框架6b的外表面相向的部分,狭缝105、105在上下方向形成于与该相向部分重合的位置的话,可以更加有效的抑制设置狭缝105、105的部位周围的刚性的降低。
如上构成的座椅衬垫框架102中,如图16所示,优选连杆组装用孔51(为了组装第1旋转臂33而形成的第1孔)形成于一端侧框架6a中,前后方向中形成有狭缝105的范围内,设置于一端侧框架6a的外表面的弯折部9在前后方向上与连杆组装用孔51的形成位置重合而形成。同样的,连杆组装用孔52(为了组装第2旋转臂34而形成的第1孔)形成于另一端侧框架6b中,前后方向中形成有狭缝105的范围内,设置于另一端侧框架6b的外表面的弯折部9在前后方向上与连杆组装用孔51的形成位置重合而形成。
是上述构成的话,虽然由于设置狭缝105,形成有连杆组装用孔51、52的部分的刚性降低,但通过弯折部9在前后方向上与同孔51、52的形成位置重合而形成,可以抑制该刚性降低。
此外,在上述变形例中,包含臀部支持部104的座椅衬垫框架102各部被一体成形,但并不仅限于此。例如,分别成形座椅衬垫框架102的上侧部分(上侧壳)与下侧部分(下侧壳)后,组合两单元而构成座椅衬垫框架102也可以。此时,成为空洞形成于壳间的构造,即,座椅衬垫框架102的截面为闭截面的构造的话,可以使座椅衬垫框架102各部的刚性提高。除此之外,将臀部支持部104设置于例如上侧壳的话,可以抑制设置狭缝105、105的部位周围的刚性的降低。
关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17至图21对作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称为第2实施例),本发明的带框架机器的一例的座椅,更具体为车用座椅的构成例进行说明。
如图17所示,第2实施例涉及的车用座椅200具备滑动导轨202、底座203、靠背扶手204以及倾斜机构205等。靠背扶手204的下端部通过倾斜机构205被连结于底座203的后端部,靠背扶手204被底座203的后端部立起。靠背扶手204通过倾斜机构205可以相对底座203向前后方向倾斜。倾斜机构205通过靠背扶手204锁定于底座203而停止靠背扶手204的倾动,同时,解除其锁定,向使靠背扶手204向前倾动的方向施力靠背扶手。
底座203具备左右一对框架212以及连结左右一对框架212的管状连结部件216。框架212与连结部件216通过后述的销部件213及支持部件214被连结。
还有,如图18及图19所示,第2实施例涉及的车用座椅200具备,左右一对框架212、作为啮合于各框架212的轴状部件的销部件213、相对销部件213安装于同一轴上的大致筒形的支持部件214、以及作为沿着框架212被支持部件214轴支的可动部件的连杆部件215。
框架212是第2实施例涉及的车用座椅200的衬垫框架等,由树脂成形。作为销部件213所嵌合的第1孔的贯通孔221形成于框架212。
销部件213具备销头部231、以及从销头部231向轴方向突出的圆柱状凸部232。嵌合于框架212的贯通孔221的嵌合部233设置于销头部231。还有,凸缘部234形成于销头部231中设置有凸部232侧的相反侧,具有比上述凸部232的外径大的内径的凹部235形成于凸缘部234。进一步地,收纳框架212的阶梯状高低不平部236设置于凸缘部234。所述阶梯状高低不平部236的宽度H设定为与框架212的厚度相同长度。
支持部件214安装于架在左右的框架212间的管状的连结部件216。所述连结部件216通过贯通孔221组装于左右的框架212。在支持部件214,具备嵌合于连结部件216的端部的嵌合部241、轴支连杆部件215的轴部242、作为销部件213的凸部232所插入的第2孔的凹部243。而且,支持部件214相当于金属部,第2实施例中,成为连杆部件215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连杆部件215中,支持部件214以外的部分相当于作为可动部件主体的连杆部件主体,该连杆部件主体轴支于支持部件214,更具体为支持部件214中的轴部242。
嵌合部241形成为圆柱状,第一突起244设置于其外周的一部分。所述第一突起244啮合于连结部件216的端部上设置的切口261,限制支持部件214的圆周方向的旋转。向圆周方向延伸的肋245设置于嵌合部241的基端部。由于所述肋245啮合于连结部件216的端部,支持部件214被定位。还有,圆弧状突起的第二突起246设置于肋245中,与连结部件216相反侧的面。
轴部242与嵌合部241在同一轴上形成为圆柱状。轴部242的外径比连结部件216的外径小,且比框架212的贯通孔221的内径较大地形成。据此,轴部242的端面抵接于销部件213的嵌合部233及框架212。
凹部243沿着嵌合部241及轴部242的轴方向,从支持部件214的一端面凹陷成圆筒状。凹部243穿通连杆部件215延伸至连结部件216的端部的更内侧。销部件213的凸部232嵌合于凹部243内的话,该凸部232相向于连杆部件215,且延伸至连结部件216的端部的更内侧。由于激光焊接而形成的焊接痕217形成于所述凹部243与销部件213的凸部232的边界L。焊接痕217,为了在焊接时从框架212的外侧照射激光,成为外侧粗、越向内侧越细的楔子形状。
而且,焊接痕217形成至相向于连杆部件215的位置。据此,焊接痕217与阶梯状高低不平部236及框架212存在于同一垂直面(平面)上。还有,如图20所示,焊接痕217配置于凹部235内,沿着凸部232的周围,即边界L形成为圆状。
连杆部件215是成为例如车用座椅200的倾斜机构205,或者高度调整机构等的一部分的连杆部件。连杆部件215轴支于支持部件214的轴部242,以该轴部242作为旋转轴旋转。连杆部件215的一面抵接于支持部件214的第二突起246。通过所述第二突起246,在连杆部件215及肋245之间形成间隙。通过在所述间隙内填充粘合剂,可以确保粘合连杆部件215与支持部件214的粘合剂的量,连杆部件215与支持部件214的粘合强度被提高。
如上所述,根据第2实施例,嵌合于框架212的销部件213、以及轴支连杆部件215的支持部件214被通过激光焊接形成于各自的凸部232与凹部243的边界L的焊接痕217一体化,因此,即使不施行铆接也可以将支持部件214安装于框架212。因此,即使框架212为树脂制也可以抑制安装支持部件214时的变形。还有,通过焊接一体化销部件213及支持部件214,因此也可以使两者的安装刚性提高。
还有,包围焊接痕217的凹部235形成于销部件213中,凸部232所设置一侧的相反侧,因此,可以加深激光的进入深度,可以容易的将焊接痕217形成于更内侧。进一步还有,嵌合于支持部件214的凹部243的销部件213的凸部232延伸至相向于连杆部件215的位置,且焊接痕217形成至相向于连杆部件215的位置,因此,支持连杆部件215的部分被支持部件214、销部件213及焊接痕217占满。因此,可以稳定地支持连杆部件215。
还有,收纳框架212的阶梯状高低不平部236形成于销部件213的凸缘部234,因此,在该阶梯状高低不平部236收纳框架212,且被支持部件214与销部件213夹住的话,可以定位框架212。还有,阶梯状高低不平部236与框架212及焊接痕217存在于同一垂直面上,因此,作用于销部件213的支持部件214及连杆部件215、连结部件216的自重被框架212垂直地承受,可以提高相对框架212的销部件213的安装刚性。
还有,连结部件216、支持部件214及销部件213配置于同一轴上,因此,与分别配置于不同轴上的情况相比可以小型化地组装。还有,支持部件214的轴部242的外径比连结部件216的外径较小地形成,因此,可以抑制支持部件214的大型化。进一步还有,支持部件214的凹部243设置至连结部件216的端部的更内侧,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维持支持部件214的强度的同时谋求轻量化。
还有,销部件213的凸部232设置至连结部件216的端部的更内侧,因此,通过支持连结部件216,可以提高支持部件214及销部件213的支持刚性。
此外,作为第2实施例说明的上述实施例中,以焊接痕217形成为正面看圆形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如图21所示,焊接痕217a沿着边界L形成为锯齿状也可以。如此焊接痕217a沿着边界L形成为锯齿状的话,可以使焊接痕217a的全长变长,可以更坚固地一体化支持部件214及销部件213。
符号说明
S 车用座椅
S1 座椅靠背
S2 座椅衬垫
S3 头枕
HP 头枕支柱
L 边界
1 座椅靠背框架
2 座椅衬垫框架
2X 开口
1a,2a,3a 缓冲垫
1b,2b,3b 表皮材料
4 滑动导轨机构
4a 可动导轨
4b,4d 连杆支持突起
5 高度调整机构
6a 侧边框架(一端侧框架)
6b 侧边框架(另一端侧框架)
6c,6e,6h 卡止部
6d,6f,6h 邻接部
7 后端侧连结部
8 前端侧连结部
8a,8b,8c 凹部
8d 脚支撑部
9 弯折部
10 倾斜机构
22 侧部框架
25 小齿轮
30 后侧连杆
31 扇形齿轮
31a 齿轮部
31b 销孔
32 连杆主体
33 第一旋转臂
33a 框架侧端部
33b 导轨侧端部
33c 露出孔
33d 包围部
33e 销孔
33g 防脱部
34 第二旋转臂
34a 框架侧端部
34b 导轨侧端部
34c,34d 销孔
34e 包围部
35 连结管
40 前侧连杆
41 旋转部
41a 框架侧端部
41b 导轨侧端部
41c,41d 销孔
41e 贯通孔
41f 包围部
42 连结管
51,52,53,54 连杆组装用孔
61 第一轴销
61a 顶部
61b 法兰部
61c 凹陷部
61d 销主体
62 第2轴销
63 第3轴销
63a 顶部
63b 凸缘部
63c 凹陷部
63d 销主体
64 第4轴销
65 第5轴销
65a 顶部
65b 法兰部
65c 凹陷部
66 第6轴销
71,72 金属轴瓦
71a,72a 贯通孔
71b,72b 轴瓦侧凸缘部
81 外壁
82 内壁
83 顶层壁
102 座椅衬垫框架
104 臀部支持部
104a 方形孔
105 狭缝
200 车用座椅
202 滑动导轨
203 底座
204 靠背扶手
205 倾斜机构
212 框架(衬垫框架)
213 销部件
214 支持部件
215 连杆部件
216 连结部件
217 焊接痕
217a 焊接痕
221 贯通孔
231 销头部
232 凸部
233 嵌合部
234 凸缘部
235 凹部
236 阶梯状高低不平部
241 嵌合部
242 轴部
243 凹部
244 第一突起
245 肋
246 第二突起
261 切口

Claims (21)

1.一种带框架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备由树脂材料构成的树脂成形部及作为形成于该树脂成形部的贯通孔的第1孔的框架;
具备形成了第2孔的金属部,在所述第2孔与所述第1孔连通的位置被组装于所述树脂成形部的被组装部件;
为了将所述被组装部件组装于所述树脂成形部,插入相互连通状态的所述第1孔及所述第2孔的双方的金属制轴状部件;
该轴状部件具有在该轴状部件被插入所述双方时卡止于所述树脂成形部的凸缘部,该凸缘部在卡止于所述树脂成形部的状态下通过焊接被固定于所述金属部。
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带框架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状部件通过激光焊接被固定于所述金属部;
所述轴状部件的顶部具备所述凸缘部及位于所述凸缘部内侧的非凸缘部;
该非凸缘部在所述轴状部件被插入所述双方的状态下沿着所述第1孔凹陷;
相对所述金属部的所述轴状部件的焊接部位位于所述非凸缘部中,与所述金属部相邻的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带框架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组装部件是具备作为所述金属部的齿轮,通过传递至该齿轮的驱动力相对所述树脂成形部相对旋转的旋转体;
所述树脂成形部具备卡止所述凸缘部的卡止部及与该卡止部邻接的邻接部;
所述卡止部在卡止了所述凸缘部的状态下被所述旋转体及所述凸缘部夹住,且,比所述邻接部更向所述旋转体侧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3记载的带框架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体进一步具备由所述齿轮所嵌入的树脂材料构成的旋转体主体;
该旋转体主体具备,所述齿轮的侧面中,为了使所述第2孔的外周部相对所述轴状部件露出而形成的露出孔、以及包围该露出孔的包围部;
该包围部在所述卡止部卡止了所述凸缘部的状态下被所述齿轮及所述卡止部夹住。
5.根据权利要求4记载的带框架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框架机器是车用座椅;
作为所述框架的座椅衬垫框架具备作为位于所述车用座椅的宽度方向一端部的所述树脂成形部的一端侧框架、以及与所述一端侧框架相向状态下位于所述宽度方向的另一端部的另一端侧框架;
所述旋转体主体具备所述齿轮所嵌入的第1旋转臂、配置于所述宽度方向中与该第1旋转臂相向位置的第2旋转臂,以及连结所述第1旋转臂与所述第2旋转臂之间的中空状连结管;
所述第1旋转臂组装于所述一端侧框架;
所述第2旋转臂组装于所述另一端侧框架;
插入了所述双方的状态的所述轴状部件的先端部从作为贯通孔的所述第2孔突出,且,位于所述宽度方向中,与所述连结管重合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记载的带框架机器,其特征在于:
从位于所述一端侧框架的所述宽度方向外侧的外表面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延伸,弯折而使得与所述外表面相向的弯折部形成于所述一端侧框架;
所述第1孔,从所述宽度方向看,形成于所述一端侧框架中,与所述弯折部所设置位置间隔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记载的带框架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衬垫框架具备连结所述一端侧框架的后端部与所述另一端侧框架的后端部的后端侧连结部;
所述一端侧框架及所述另一端侧框架的各自的后端部中,具备组装于位于所述后端侧连结部更后端侧的部分的座椅靠背框架;
所述第1孔形成于所述一端侧框架的后端部;
所述后端侧连结部的后端部向被组装于所述一端侧框架及所述另一端侧框架的各自的后端部的状态的所述座椅靠背框架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带框架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框架机器是车用座椅;
所述树脂成形部是,所述车用座椅的宽度方向中,位于作为所述框架的座椅衬垫框架的一端部的一端侧框架,及与该一端侧框架相向状态下,所述宽度方向中位于所述座椅衬垫框架的另一端部的另一端侧框架;
所述座椅衬垫框架具备所述一端侧框架、所述另一端侧框架、连结所述一端侧框架的前端部与所述另一端侧框架的前端部的前端侧连结部;
向下方凹陷而形成的凹部设置于该前端侧连结部;
所述第1孔形成于所述一端侧框架中,所述车用座椅的前后方向中所述凹部所设置的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带框架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框架机器是车用座椅;
作为所述框架的座椅衬垫框架具备,作为位于所述车用座椅的宽度方向一端部的所述树脂成形部的一端侧框架、与该一端侧框架相向状态下位于所述宽度方向的另一端部的另一端侧框架、所述座椅衬垫框架的宽度方向中,位于所述一端侧框架与所述另一端侧框架之间并支持乘客臀部的臀部支持部;
该臀部支持部是沿着所述车用座椅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板状部分;
所述宽度方向中,孔形成于所述一端侧框架与所述臀部支持部之间;
所述第1孔形成于所述一端侧框架中,所述前后方向中所述孔所形成的范围内;
从位于所述一端侧框架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的外表面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延伸,弯折而使得与所述外表面相向的弯折部形成于所述一端侧框架;
该弯折部形成于所述一端侧框架而在所述前后方向上与所述第1孔的形成位置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带框架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框架机器是车用座椅;
所述被组装部件具备用于使所述车用座椅向上下方向移动的高度调整机构;且是以所述轴状部件为中心旋转的连杆。
11.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带框架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部构成所述被组装部件的一部分,是相对所述轴状部件被安装于同一轴上的支持部件;
所述被组装部件是沿着所述框架而通过所述支持部件被轴支的可动部件;
沿着轴方向突出的凸部设置于所述轴状部件;
在所述支持部件,作为所述凸部所插入的所述第2孔的凹部沿着轴方向凹陷;
由于激光焊接而产生的焊接痕沿着所述凸部的周围形成于所述轴状部件的所述凸部与所述支持部件的所述凹部的边界。
12.根据权利要求11记载的带框架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状部件中,所述凸缘部设置于所述凸部所设置一侧的相反侧;
包围所述焊接痕的凹部形成于所述凸缘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记载的带框架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持部件的所述凹部一直延伸至通过所述可动部件的位置;
嵌合于该凹部的所述轴状部件的所述凸部一直延伸至相向于所述可动部件的位置;
所述焊接痕一直形成至相向于所述可动部件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1记载的带框架机器,其特征在于:
为了在夹住所述支持部件的同时夹住所述框架,收纳所述框架的阶梯状高低不平部形成于所述轴状部件的所述凸缘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记载的带框架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阶梯状高低不平部与所述框架及所述焊接痕存在于同一平面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1记载的带框架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焊接痕沿着所述边界形成为锯齿状。
17.根据权利要求11记载的带框架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框架机器是座椅;
该座椅具备作为所述框架的左右衬垫框架、以及通过所述第1孔被组装于所述左右衬垫框架的管状连结部件;
所述支持部件相对所述轴状部件被安装于同一轴上,嵌合于所述连结部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7记载的带框架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部件、所述支持部件及所述轴状部件配置于同一轴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记载的带框架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部件具备所述支持部件、以及通过所述支持部件嵌合而被轴支于所述支持部件的可动部件主体;
所述支持部件中,轴支所述可动部件主体的轴部的外径比所述连结部件的外径较小地形成。
20.根据权利要求17记载的带框架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持部件的所述凹部一直设置至所述连结部件的端部的更内侧。
21.根据权利要求17记载的带框架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状部件的所述凸部一直设置至所述连结部件的端部的更内侧。
CN201380024850.9A 2012-03-14 2013-03-13 带框架机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713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57850 2012-03-14
JP2012057850A JP5955046B2 (ja) 2012-03-14 2012-03-14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2-208450 2012-09-21
JP2012208450A JP5955179B2 (ja) 2012-09-21 2012-09-21 フレームと軸部材の取付構造及びシート構造
PCT/JP2013/057087 WO2013137354A1 (ja) 2012-03-14 2013-03-13 フレーム付き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71394A CN104271394A (zh) 2015-01-07
CN104271394B true CN104271394B (zh) 2016-08-24

Family

ID=49161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24850.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71394B (zh) 2012-03-14 2013-03-13 带框架机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097404A1 (zh)
EP (1) EP2826664A4 (zh)
CN (1) CN104271394B (zh)
WO (1) WO201313735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95144B (zh) 2012-03-27 2016-11-09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用座椅
US9376044B2 (en) * 2012-08-14 2016-06-28 Delta Tooling Co., Ltd. Vehicle seat
DE102013213995B4 (de) * 2013-07-17 2015-03-26 Johnson Controls Components Gmbh & Co. Kg Rückenlehne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und Fahrzeugsitz
JP5915603B2 (ja) * 2013-08-29 2016-05-1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構造
JP2015067136A (ja) * 2013-09-30 2015-04-13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フレーム
JP6227139B2 (ja) * 2013-11-12 2017-11-08 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ゲー・エム・ベー・ハー 車両シート用バックレスト調整器と車両シート
JP6559496B2 (ja) * 2015-07-31 2019-08-14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フレーム
EP3333012B1 (en) * 2015-08-04 2021-04-14 TS Tech Co., Ltd. Seat frame for vehicle
JP6617063B2 (ja) * 2016-03-16 2019-12-04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車両用シート
WO2018020836A1 (ja) * 2016-07-28 2018-02-01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車両用シート
EP3519245B1 (en) * 2016-09-27 2021-07-28 Proma S.p.A. Seat for vehicles having an engagement edge
JP6533247B2 (ja) * 2017-04-03 2019-06-19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6662360B2 (ja) * 2017-08-23 2020-03-11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及びその設計方法
JP6977476B2 (ja) * 2017-10-24 2021-12-08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クッションフレーム
CN109677860A (zh) * 2019-02-23 2019-04-26 谢力 空中轨道列车轨道对接装置
CN112896000A (zh) * 2021-03-03 2021-06-04 四川上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靠背及其制造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2709A (zh) * 2002-05-14 2005-08-10 东京座椅技术股份公司 车辆用座椅
CN101478897A (zh) * 2006-07-13 2009-07-08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肘靠装置
WO2010075577A1 (en) * 2008-12-24 2010-07-01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Vehicle seat construction
JP2011157026A (ja) * 2010-02-03 2011-08-18 Toyota Boshoku Corp 車両用シー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53062Y2 (zh) * 1987-06-08 1991-11-19
JPH1175984A (ja) 1997-09-04 1999-03-23 Futaba Ind Co Ltd シートパッド支持体
JP4695358B2 (ja) * 2004-07-30 2011-06-08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の乗員重量測定装置
JP2011163453A (ja) * 2010-02-10 2011-08-25 Delta Kogyo Co Ltd 回転ブラケットの異音防止構造
CN103025571B (zh) * 2010-06-04 2015-06-1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
CN103180167B (zh) 2010-10-12 2015-11-25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座椅
US9108546B2 (en) * 2010-12-08 2015-08-18 Ts Tech Co., Ltd. Vehicle seat
JP5788216B2 (ja) * 2011-05-13 2015-09-30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のクッションシートフレーム構造および該構造を有する車両用シート
CN103732445B (zh) * 2011-08-10 2016-10-12 约翰逊控制技术公司 用于车辆的座椅靠背框架和其制造方法
CN104395144B (zh) * 2012-03-27 2016-11-09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用座椅
JP6166643B2 (ja) * 2013-01-23 2017-07-19 株式会社デルタツーリング 車両用シート
JP5915603B2 (ja) * 2013-08-29 2016-05-1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構造
JP6324811B2 (ja) * 2014-05-26 2018-05-16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2709A (zh) * 2002-05-14 2005-08-10 东京座椅技术股份公司 车辆用座椅
CN101478897A (zh) * 2006-07-13 2009-07-08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肘靠装置
WO2010075577A1 (en) * 2008-12-24 2010-07-01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Vehicle seat construction
JP2011157026A (ja) * 2010-02-03 2011-08-18 Toyota Boshoku Corp 車両用シー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097404A1 (en) 2015-04-09
WO2013137354A1 (ja) 2013-09-19
EP2826664A1 (en) 2015-01-21
CN104271394A (zh) 2015-01-07
EP2826664A4 (en) 2015-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71394B (zh) 带框架机器
CN104395144B (zh) 车用座椅
CN103459197B (zh) 适于车辆座椅的致动器和硬件系统
TWI564197B (zh) Baby carriage
CN103079939B (zh) 带有提升后部地板的底盘及组装方法
CN104955678B (zh) 头枕
JP6096744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02343838A (zh) 用于车辆的座椅滑动装置
CN104661870A (zh) 车用座椅
CN103997935B (zh) 头枕以及车辆用座椅
KR101299408B1 (ko) 차량용 폴드 앤 다이브 시트
KR100627732B1 (ko) 자동차용 시트의 리클라이닝장치
JP5601225B2 (ja)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JP6822317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5955046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TW201545918A (zh) 交通工具用座椅
JP2022145870A (ja) 乗り物用シート
JP2022145870A5 (zh)
KR100627733B1 (ko) 자동차용 시트의 리클라이닝장치
JP5036043B2 (ja) クッションパッド及びクッションパッドの取付け構造
CN102917914A (zh) 车用座椅
CN107009927A (zh) 头部保护装置组件
JP2006035964A (ja) 車両用シート構造
JP2007062595A (ja)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JP5424321B2 (ja) アームレス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24

Termination date: 2017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