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70214A - 旋转电机的电枢和旋转电机的电枢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旋转电机的电枢和旋转电机的电枢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70214A
CN104170214A CN201280071348.9A CN201280071348A CN104170214A CN 104170214 A CN104170214 A CN 104170214A CN 201280071348 A CN201280071348 A CN 201280071348A CN 104170214 A CN104170214 A CN 1041702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ding section
mentioned
bearing surface
calking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7134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70214B (zh
Inventor
桥本昭
大木克伦
日野辰郎
木谷宏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1702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702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702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702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4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6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consisting of a generally annular yoke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8Sectional co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铁芯块彼此通过互相卡合的第1抵接面卡合部和定位卡合部、以及互相卡合的第2抵接面卡合部和凿紧卡合部被连结在一起。在第1抵接面卡合部上设置有第1抵接面和第1卡合面,该第1抵接面与设置有定位卡合部的铁芯块的第1端面抵接,该第1卡合面相对于第1抵接面呈锐角倾斜,且供定位卡合部抵接。在第2抵接面卡合部上设置有第2抵接面和第2卡合面,该第2抵接面与设置有凿紧卡合部的铁芯块的第2端面抵接,该第2卡合面供凿紧卡合部抵接。凿紧卡合部朝向按压第2卡合面的方向发生塑性变形而弯曲。通过利用凿紧卡合部按压第2卡合面,由此,第1抵接面卡合部被朝向嵌入定位卡合部与第1端面之间的方向按压。

Description

旋转电机的电枢和旋转电机的电枢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例如作为马达或发电机等使用的旋转电机中含有的旋转电机的电枢和旋转电机的电枢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如下这样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在将线圈以集中卷绕的方式分别设置于在多个背轭部上分别设置的磁极齿后,将各背轭部排列成圆环状,并通过焊接将背轭部之间连结在一起。(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以往,还知道如下这样的马达的定子:通过薄壁连结部将分别设置有磁极齿的多个背轭部连结在一起,在使背轭部的连结体呈直线状展开的状态下将线圈设置于各磁极齿,然后将连结体弯曲成圆环状,并通过焊接使端部结合在一起(参照专利文献2)。
而且,以往,还知道如下这样的旋转电机的定子:通过连结轴将分别设置有磁极齿的多个背轭部的端部彼此连结成能够转动,将背轭部的连结体呈直线状或反向翘曲状展开,并将线圈设置于各磁极齿,然后将连结体卷成圆环状,并通过焊接使端部结合在一起。在该以往的定子中,为了对磁极齿之间进行固定,根据需要还对连结轴附近的外周部进行焊接(参照专利文献3和4)。
另外,以往,已知如下这样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将在互相相邻的背轭部中的一个的背轭部的端部形成的主突起部和副凹部,分别嵌入在另一个背轭部的端部形成的主凹部和副突起部,并且,使形成主凹部的外壁的外侧片向内周向塑性变形并凿紧于主突起部,由此将背轭部彼此连结在一起(专利文献5)。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35570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368148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第337946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许第3625185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许第34634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可是,在专利文献1~4所示的以往的定子中,为了保持磁极齿呈圆环状排列的状态而将背轭部之间焊接在一起。因此,由于焊接而在定子上产生变形,容易产生例如齿槽转矩(cogging torgue)或转矩脉动等,从而导致旋转电机的特性劣化。
另外,在专利文献5所示的以往的定子中,通过主突起部及主凹部的各自的周向端面、和副突起部及副凹部的各自的周向端面来进行背轭部彼此在周向上的定位,通过主突起部和主凹部的各自的圆弧面来进行背轭部彼此在径向上的定位,因此,存在多个用于进行定位的面,难以准确地进行背轭部彼此的定位。由此,磁极齿的位置偏移,容易产生例如齿槽转矩或转矩脉动等,导致旋转电机的特性劣化。另外,由于存在多个用于进行背轭部彼此的定位的面,因此,需要提高成型背轭部时的加工精度,在背轭部的制造中会花费大量的工夫。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能够实现旋转电机的特性的提高、且能够容易地进行制造的旋转电机的电枢和旋转电机的电枢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旋转电机的电枢具备电枢铁芯,该电枢铁芯具有多个铁芯块,并且该电枢铁芯是将各铁芯块彼此连结成环状而构成的,在铁芯块彼此的连结部中的至少任意一个连结部处,通过互相卡合的第1抵接面卡合部和定位卡合部、以及互相卡合的第2抵接面卡合部和凿紧(かしめ)卡合部,铁芯块彼此被连结在一起,第1抵接面卡合部和定位卡合部中的被配置在径向外侧的卡合部、以及第2抵接面卡合部和凿紧卡合部中的被配置在径向内侧的卡合部,被设置于一方的铁芯块,第1抵接面卡合部和定位卡合部中的被配置在径向内侧的卡合部、以及第2抵接面卡合部和凿紧卡合部中的被配置在径向外侧的卡合部,被设置于另一方的铁芯块,在设置有定位卡合部的铁芯块上,设置有供第1抵接面卡合部抵接的第1端面,在设置有凿紧卡合部的铁芯块上,设置有供第2抵接面卡合部抵接的第2端面,在第1抵接面卡合部上设置有第1抵接面和第1卡合面,该第1抵接面与第1端面抵接,该第1卡合面相对于第1抵接面呈锐角倾斜,且供定位卡合部抵接,在第2抵接面卡合部上设置有与第2端面抵接的第2抵接面、和供凿紧卡合部抵接的第2卡合面,第1抵接面卡合部嵌入定位卡合部与第1端面之间的状态下,第2卡合面相对于包含第1卡合面的假想平面的距离,随着朝向设置有第2抵接面卡合部和凿紧卡合部中的接近第1抵接面卡合部的一侧的卡合部的铁芯块,而连续地变小,凿紧卡合部朝向按压第2卡合面的方向塑性变形而弯曲,通过利用凿紧卡合部按压第2卡合面,由此,第1抵接面卡合部被朝向嵌入定位卡合部与第1端面之间的方向按压。
本发明的旋转电机的电枢的制造方法具备:组合工序,在该组合工序中,将第1抵接面卡合部插入定位卡合部与第1端面之间,并且,将第2抵接面卡合部插入凿紧卡合部与第2端面之间,来将铁芯块彼此组合在一起;和凿紧工序,在该凿紧工序中,使凿紧卡合部塑性变形而通过凿紧卡合部按压第2卡合面,由此,使第1抵接面卡合部相对于定位卡合部或第1端面滑动,同时使第1抵接面卡合部朝向嵌入定位卡合部与第1端面之间的方向移位。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旋转电机的电枢和旋转电机的电枢的制造方法,能够容易且更加准确地进行铁芯块彼此的定位,从而能够抑制电枢铁芯的变形的发生。由此,能够实现旋转电机的特性的提高。另外,能够使旋转电机的电枢的制造变得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的俯视图。
图2是示出图1的定子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将图2的定子铁芯分割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4是将图2的定子的卡合连结部及其周围的部分放大示出的俯视图。
图5是将图4的卡合连结部放大示出的俯视图。
图6是将图5的卡合连结部进一步放大示出的俯视图。
图7是将图1的定子的包括卡合连结部在内的部分放大示出的俯视图。
图8是示出将图3的铁芯块连结体呈直线状展开并将驱动线圈设置于一部分的铁芯块上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9是示出将位于图8的各铁芯块连结体的端部的铁芯块彼此组合在一起的状态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10是将图9的卡合连结部进一步放大示出的俯视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旋转电机的定子铁芯的卡合连结部的俯视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旋转电机的定子铁芯的卡合连结部的俯视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旋转电机的定子铁芯的卡合连结部的俯视图。
图14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包括卡合连结部在内的部分放大示出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的俯视图。在图中,旋转电机1具有转子2、包围转子2的外周的圆筒状的定子(电枢)3、以及支承转子2和定子3的圆筒状的壳体4。
转子2能够以旋转电机1的轴线为中心相对于定子3旋转。另外,转子2具有:圆柱状的转子铁芯5;和多个永久磁铁6,它们被固定在转子铁芯5的外周面,且沿转子铁芯5的周向排列。
定子3与转子2配置在同一轴线上。另外,定子3具有:定子铁芯(电枢铁芯)7,其包围转子2的外周;多个驱动线圈8,其被设置于定子铁芯7,且沿着定子铁芯7的周向隔开间隔配置;以及绝缘体9,其被设置于定子铁芯7,且夹设于定子铁芯7与各驱动线圈8之间。定子3在定子铁芯7嵌入壳体4内的状态下被支承于壳体4。
图2是示出图1的定子3的俯视图。在图中,定子铁芯7具有呈圆环状连结的多个(在该例子中为18个)铁芯块10。各铁芯块10具有:扁平的背轭部12,其沿着定子铁芯7的周向配置;和磁极齿部13,其从背轭部12的中间部垂直地突出。定子铁芯7以下述方式构成:使各磁极齿部13朝向内侧,同时将背轭部12彼此呈圆环状依次连结在一起。
将导线(磁导线)以集中卷绕的方式隔着绝缘体9卷绕于磁极齿部13,由此对每个铁芯块10设置驱动线圈8。
图3是示出将图2的定子铁芯7分割后的状态的俯视图。在图中,定子铁芯7是通过将多个(在该例子中为2个)铁芯块连结体14的端部彼此连结在一起而形成为圆环状的部件,所述铁芯块连结体14是将多个(在该例子中为9个)铁芯块10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依次连结而构成的。
各铁芯块10是将冲裁钢板而形成的多个大致T字状的铁芯片沿着定子铁芯7的厚度方向(轴线方向)层叠而构成。层叠的铁芯片通过凿紧(かしめ)部20实现一体化而构成了铁芯块10,所述凿紧部20是使在互相重合的铁芯片的一方上形成的凹部和在另一方上形成的凸部嵌合而成的。
在铁芯片上的构成背轭部12的部分的一端部,设置有沿周向伸出的连结用端部15,在铁芯片上的构成背轭部12的部分的另一端部,设置有供连结用端部15在周向上嵌入的凹陷部16。关于铁芯片,在使连结用端部15交替地反向的同时,对铁芯片进行层叠。由此,互相相邻的铁芯块10中的、一方的铁芯块10的铁芯片的连结用端部15和另一方的铁芯块10的铁芯片的连结用端部15成为关于铁芯片的层叠方向交替重合的状态。
在各铁芯片的连结用端部15的表面设置有向层叠方向突出的连结轴17,在各铁芯片的连结用端部15的背面设置有供连结轴17嵌入的凹部。互相重合的连结用端部15被连结成能够以嵌入凹部的连结轴17为中心进行转动。
即,铁芯块连结体14中的铁芯块10彼此的连结部形成为如下这样的转动连结部:一方的铁芯块10的铁芯片的连结用端部15、和另一方的铁芯块10的铁芯片的连结用端部15沿着层叠方向互相重合,并且,互相重合的连结用端部15彼此被连结成能够以连结轴17为中心进行转动。即,铁芯块连结体14形成为关节连结型铁芯。
位于各铁芯块连结体14的端部的铁芯块10彼此通过与转动连结部不同的卡合连结部21连结。因此,在该例子中,在形成为圆环状的定子铁芯7中含有的铁芯块10彼此的连结部中的2个连结部形成为卡合连结部21,其他的连结部形成为经由连结轴17将铁芯块10彼此连结在一起的转动连结部。
图4是将图2的定子3的卡合连结部21及其周围的部分放大示出的俯视图。另外,图5是将图4的卡合连结部21放大示出的俯视图。在卡合连结部21处,如图5所示,通过互相卡合的第1抵接面卡合部23与定位卡合部24、和互相卡合的第2抵接面卡合部25与凿紧卡合部26,位于一方和另一方的铁芯块连结体14各自的端部的铁芯块10彼此被连结在一起。第1抵接面卡合部23和定位卡合部24被配置得比第2抵接面卡合部25和凿紧卡合部26靠径向内侧。
在通过卡合连结部21连结的一方的铁芯块10的背轭部12(图5的左侧的背轭部12)的端部,设置有第1抵接面卡合部23和第2抵接面卡合部25,该第1抵接面卡合部23被配置得比定位卡合部24靠径向外侧,该第2抵接面卡合部25被配置得比凿紧卡合部26靠径向内侧。在通过卡合连结部21连结的另一方的铁芯块10的背轭部12(图5的右侧的背轭部12)的端部,设置有定位卡合部24和凿紧卡合部26,该定位卡合部24被配置得比第1抵接面卡合部23靠径向内侧,该凿紧卡合部26被配置得比第2抵接面卡合部25靠径向外侧。因此,定位卡合部24相对于第1抵接面卡合部23从径向内侧卡合,凿紧卡合部26相对于第2抵接面卡合部25从径向外侧卡合。
图6是将图5的卡合连结部21进一步放大示出的俯视图。在图中,在设置有定位卡合部24和凿紧卡合部26的铁芯块10的背轭部12的端部,设置有供第1抵接面卡合部23抵接的第1端面31、和供第2抵接面卡合部25抵接的第2端面32。
第1端面31和第2端面32存在于公共的假想平面上。包含第1端面31和第2端面32的公共假想平面相对于通过定子铁芯7的中心轴线的假想平面倾斜。第1端面31和第2端面32存在于定位卡合部24与凿紧卡合部26之间,且互相连接而成为一个平面。
定位卡合部24和凿紧卡合部26从背轭部12的端部突出。定位卡合部24从包含第1端面31的公共假想平面突出的长度,比凿紧卡合部26从包含第2端面32的公共假想平面突出的长度短。
在第1抵接面卡合部23设置有与第1端面31抵接的第1抵接面33、和相对于第1抵接面33呈锐角倾斜的第1卡合面34。即,分别设置在第1抵接面卡合部23上的第1抵接面33和第1卡合面34所形成的角度θ1是锐角。第1卡合面34相对于沿着定子铁芯7的周向的假想圆弧面倾斜。
定位卡合部24相对于包含第1端面31的假想平面倾斜,并从背轭部12突出。在定位卡合部24上设置有相对于第1端面31呈锐角倾斜的定位抵接面35。定位卡合部24在使定位抵接面35抵接于第1卡合面34的状态下与第1抵接面卡合部23卡合。定位抵接面35和第1端面31所形成的角度成为与第1抵接面33和第1卡合面34所形成的角度θ1相同的角度。
第1抵接面卡合部23在嵌入第1端面31与定位卡合部24之间的状态(即,使第1抵接面33与第1端面31抵接、并使第1卡合面34与定位卡合部24抵接的状态)下与定位卡合部24卡合。通过将第1抵接面卡合部23嵌入第1端面31与定位卡合部24之间,由此分别关于定子铁芯7的径向和周向来进行关于通过卡合连结部21连结的2个铁芯块10中的、另一方的铁芯块10相对于一方的铁芯块10的定位。
在第2抵接面卡合部25设置有与第2端面32抵接的第2抵接面36、和相对于第2抵接面36呈锐角倾斜的第2卡合面37。即,分别设置在第2抵接面卡合部25上的第2抵接面36和第2卡合面37所形成的角度θ2是锐角。
第1抵接面33和第2抵接面36在分别与第1端面31和第2端面32抵接的状态下,存在于相对于通过定子铁芯7的中心轴线的假想平面倾斜的公共假想平面上。另外,第1抵接面33和第2抵接面36互相连接而成为一个平面。
第2卡合面37相对于包含第1卡合面34的假想平面的距离在第1抵接面卡合部23嵌入定位卡合部24与第1端面31之间的状态下,随着朝向背轭部12而连续变小,该背轭部12设置有第2抵接面卡合部25和凿紧卡合部26中的接近第1抵接面卡合部23的一侧的卡合部。在该例子中,第2卡合面37相对于包含第1卡合面34的假想平面的距离随着朝向设置有第2抵接面卡合部25的背轭部12而连续变小。另外,在该例子中,包含第1卡合面34的假想平面和包含第2卡合面37的假想平面所形成的角度θ3为锐角。
在凿紧卡合部26上设置有与第2卡合面37抵接的凿紧抵接面38。另外,凿紧卡合部26具有:扩大部40,其设置有凿紧抵接面38;和变细部42,其连接扩大部40和背轭部12,且具有比扩大部40窄的宽度。通过在两侧设置使凿紧卡合部26凹陷而成的凹部43,由此,变细部42的宽度变得比扩大部40窄。
凿紧卡合部26朝向接近第2端面32的方向(即,按压第2卡合面37的方向)发生塑性变形而弯曲。即,凿紧卡合部26被凿紧于第2抵接面卡合部25侧。当凿紧卡合部26弯曲时,变细部42发生塑性变形。
另外,通过使变细部42朝向扩大部40接近第2端面32的方向发生塑性变形(即,凿紧于第2抵接面卡合部25侧),由此,凿紧卡合部26在使扩大部40的凿紧抵接面38与第2卡合面37抵接的状态下与第2抵接面卡合部25卡合。在凿紧卡合部26与第2抵接面卡合部25卡合的状态下,第2抵接面36与第2端面32抵接,并且,在第2抵接面卡合部25与变细部42之间产生间隙。
通过利用凿紧卡合部26的扩大部40按压第2卡合面37,由此,第1抵接面卡合部23被向嵌入定位卡合部24与第1端面31之间的方向按压。因此,被凿紧于第2抵接面卡合部25侧的凿紧卡合部26与第2抵接面卡合部25卡合,由此保持第1抵接面卡合部23嵌入定位卡合部24与第1端面31之间的状态(即,第1抵接面33和第1卡合面34分别与第1端面31和定位卡合部24抵接的状态)。
在第1抵接面卡合部23嵌入定位卡合部24与第1端面31之间的状态下使第1抵接面卡合部23与定位卡合部24卡合,并且,凿紧卡合部26被凿紧而与第2抵接面卡合部25卡合,由此将位于各铁芯块连结体14的端部的铁芯块10彼此连结在一起。
在设置有第1抵接面卡合部23的背轭部12,设置有供定位卡合部24插入的第1插入用凹部41。第1插入用凹部41的内表面部分包含第1卡合面34。定位卡合部24在被插入第1插入用凹部41的状态下与第1抵接面卡合部23卡合。
在第1抵接面卡合部23嵌入定位卡合部24与第1端面31之间的状态下,在第1插入用凹部41的内表面中的除了第1卡合面34之外的面、与定位卡合部24之间,产生有间隙。即,在第1抵接面卡合部23嵌入定位卡合部24与第1端面31之间的状态下,在第1插入用凹部41的底面与定位卡合部24的端面之间产生有间隙G1,在第1插入用凹部41的与第1卡合面34对置的侧面、与定位卡合部24的背面之间产生有间隙G2。
在设置有第2抵接面卡合部25的背轭部12,设置有供凿紧卡合部26插入的第2插入用凹部44。第2插入用凹部44朝向定子铁芯7的径向外侧敞开。第2插入用凹部44的内表面部分包含第2卡合面37。凿紧卡合部26在被插入第2插入用凹部44的状态下与第2抵接面卡合部25卡合。凿紧卡合部26在定子铁芯7的外周部露出。
在第2插入用凹部44的内表面,与第2卡合面37相邻地设置有比包含第2卡合面37的假想平面凹陷的凹陷部44a。由此,扩大部40相对于第2卡合面37的抵接不会被第2插入用凹部44的其他内表面阻碍。在凿紧卡合部26被凿紧而与第2抵接面卡合部25卡合的状态(即,第2抵接面36与第2端面32抵接、且凿紧卡合部26的凿紧抵接面38与第2卡合面37抵接的状态)下,在第2插入用凹部44的内表面中的除了第2卡合面37之外的面、与凿紧卡合部26之间产生有间隙。
在设置有定位卡合部24的背轭部12上设置有第3端面52,该第3端面52比定位卡合部24位于径向内侧,且不同于第1端面31和第2端面32。第3端面52存在于包含第1端面31和第2端面32的公共假想平面上。
在设置有第1抵接面卡合部23的背轭部12上设置有第3抵接面51,该第3抵接面51比第1插入用凹部41位于径向内侧,且与第1抵接面33和第2抵接面36不同。第3抵接面51存在于包含第1抵接面33和第2抵接面36的公共假想平面上。在第1抵接面33和第2抵接面36分别与第1端面31和第2端面32抵接的状态下,第3抵接面51与第3端面52抵接。
图7是将图1的定子3的包括卡合连结部21在内的部分放大示出的俯视图。如图7所示,在该例子中,在定子铁芯7被嵌入壳体4内的状态下,凿紧卡合部26从壳体4的内周面分离,在壳体4的内周面与凿紧卡合部26之间产生有间隙。
接下来,对定子3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利用冲压模具冲裁钢板,由此制作出以规定的角度间距排列多个铁芯片而成的多个铁芯片排列层。然后,一边交替地改变铁芯片的连结用端部15的朝向,一边层叠铁芯片排列层进行冲压,由此制作出2个由连结轴17连结的铁芯块连结体14(铁芯块连结体制作工序)。
然后,如图8所示,沿着使磁极齿部13之间的间隔扩大的方向将铁芯块连结体14呈直线状展开,并隔着绝缘体9将导线以集中卷绕的方式卷绕于磁极齿部13,由此将驱动线圈8设置于各铁芯块10。此时,为了容易卷绕导线,也可以沿着使磁极齿部13之间的间隔进一步扩大的方向将铁芯块连结体14展开至反向翘曲状态(驱动线圈安装工序)。
此后,以连结轴17为中心使铁芯块10彼此转动,使各铁芯块连结体14的展开状态恢复为原状态,利用卡合连结部21将各铁芯块连结体14的端部彼此连结在一起。
在将各铁芯块连结体14的端部彼此连结在一起时,首先,将第1抵接面卡合部23插入定位卡合部24与第1端面31之间,并且,将第2抵接面卡合部25插入凿紧卡合部26与第2端面32之间,将位于各铁芯块连结体14的端部的铁芯块10彼此组合在一起(组合工序)。
图9是示出将位于图8的各铁芯块连结体14的端部的铁芯块10彼此组合在一起的状态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另外,图10是将图9的卡合连结部21进一步放大示出的俯视图。在将位于各铁芯块连结体14的端部的铁芯块10彼此组合在一起的状态下,如图10所示,在将第1抵接面卡合部23嵌入定位卡合部24与第1端面31之间时,成为在凿紧卡合部26与第2抵接面卡合部25之间产生间隙的状态。
在上述的组合工序后,使凿紧卡合部26塑性变形,利用凿紧卡合部26的扩大部40按压第2卡合面37(即,将凿紧卡合部26凿紧于第2抵接面卡合部25侧),由此,使第1抵接面卡合部23相对于定位卡合部24或第1端面31滑动,同时使第1抵接面卡合部23朝向嵌入定位卡合部24与第1端面31之间的方向移位。由此,第1抵接面卡合部23嵌入定位卡合部24与第1端面31之间,并且,凿紧卡合部26与第2抵接面卡合部25卡合。由此,分别关于定子铁芯7的径向和周向进行另一方的铁芯块10相对于一方的铁芯块10的定位,并且,将铁芯块10彼此牢固地连结在一起(凿紧工序)。这样,完成了安装有多个驱动线圈8的定子铁芯7。
此后,通过例如热压配合或压入等方法将安装有驱动线圈8的定子铁芯7嵌入壳体4内,由此完成定子3(壳体安装工序)。
在这样的定子3中,分别设置于第1抵接面卡合部23上的第1抵接面33和第1卡合面34所形成的角度θ1为锐角,利用凿紧卡合部26按压第2抵接面卡合部25的第2卡合面37,由此,第1抵接面卡合部23被朝向嵌入定位卡合部24与第1端面31之间的方向按压,因此,仅通过将第1抵接面卡合部23嵌入定位卡合部24与第1端面31之间并对凿紧卡合部26进行凿紧,就能够关于定子铁芯7的径向和周向都进行另一方的铁芯块10相对于一方的铁芯块10的定位。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定子3的制造。另外,由于第1抵接面33和第1卡合面34所形成的角度θ1为锐角,因此,能够容易地将第1抵接面卡合部23嵌入定位卡合部24与第1端面31之间,并且,还能够减少用于进行定位的面。由此,能够使第1抵接面卡合部23嵌入定位卡合部24与第1端面31之间的状态稳定。另外,不利用焊接就能够将铁芯块10彼此连结在一起,因此,不会在定子铁芯7上发生因焊接所引起的变形。因此,能够容易且准确地进行另一方的铁芯块10相对于一方的铁芯块10的定位,从而能够实现旋转电机1的特性的提高。
另外,从包含第1端面31的假想平面突出的定位卡合部24的长度变得比从包含第2端面32的假想平面突出的凿紧卡合部26的长度短,因此,能够更加容易将第1抵接面卡合部23嵌入定位卡合部24与第1端面31之间。
另外,在设置有第1抵接面卡合部23的铁芯块10上设置有第1插入用凹部41,该第1插入用凹部41在内表面中包含第1卡合面34,且该第1插入用凹部41供定位卡合部24插入,在第1插入用凹部41的除了第1卡合面34之外的内表面、与定位卡合部24之间产生间隙,因此,能够避免第1插入用凹部41的除了第1卡合面34之外的内表面与定位卡合部24之间的干涉,从而能够使第1抵接面33更加可靠地与第1端面31抵接。
另外,在设置有第2抵接面卡合部25的铁芯块10上设置有第2插入用凹部44,该第2插入用凹部44在内表面中包含第2卡合面37,且该第2插入用凹部44供凿紧卡合部26插入,在第2插入用凹部44的除了第2卡合面37之外的内表面、与凿紧卡合部26之间产生间隙,因此,能够避免第2插入用凹部44的除了第2卡合面37之外的内表面与凿紧卡合部26之间的干涉,从而能够使第2抵接面36更加可靠地与第2端面32抵接。
另外,第1抵接面33和第2抵接面36在分别与第1端面31和第2端面32抵接的状态下存在于公共假想平面上,因此,能够进行铁芯块10的端部处的形状的简化,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铁芯块10的成型。
另外,在设置有第1抵接面卡合部23的铁芯块10的背轭部12设置有第3抵接面51,在设置有定位卡合部24的铁芯块10的背轭部12设置有第3端面52,在第1抵接面33和第2抵接面36分别与第1端面31和第2端面32抵接的状态下,第3抵接面51与第3端面52抵接,因此,能够增大磁通在铁芯块10之间通过的面积,从而能够实现旋转电机1的效率的提高。
另外,在这样的定子3的制造方法中,使凿紧卡合部26塑性变形而通过凿紧卡合部26按压第2卡合面37,由此使第1抵接面卡合部23相对于定位卡合部24或第1端面31滑动,同时使第1抵接面卡合部23朝向嵌入定位卡合部24与第1端面31之间的方向移位,因此,能够将第1抵接面卡合部23容易且更加可靠地嵌入定位卡合部24与第1端面31之间,从而能够容易且更加准确地进行另一方的铁芯块10相对于一方的铁芯块10的定位。由此,能够容易地制造定子3,并且能够实现旋转电机1的特性的提高。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中,第1抵接面卡合部23和第2抵接面卡合部25被设置于一方的铁芯块10,定位卡合部24和凿紧卡合部26被设置于另一方的铁芯块10,但也可以将定位卡合部24和第2抵接面卡合部25设置于一方的铁芯块10,并将第1抵接面卡合部23和凿紧卡合部26设置于另一方的铁芯块10。
即,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旋转电机的定子铁芯7的卡合连结部21的俯视图。图11是与实施方式1的图6相对应的图。在图中,在一方的铁芯块10的背轭部12(图11的左侧的背轭部12)的端部,设置有定位卡合部24和第2抵接面卡合部25,该定位卡合部24被配置得比第1抵接面卡合部23靠径向外侧,该第2抵接面卡合部25被配置得比凿紧卡合部26靠径向内侧。在另一方的铁芯块10的背轭部12(图11的右侧的背轭部12)的端部设置有第1抵接面卡合部23和凿紧卡合部26,该第1抵接面卡合部23被配置得比定位卡合部24靠径向内侧,该凿紧卡合部26被配置得比第2抵接面卡合部25靠径向外侧。即,在该例子中,设置有第1抵接面卡合部23的铁芯块10和设置有定位卡合部24的铁芯块10与实施方式1相反。因此,第1端面31和第2端面32被设置于互不相同的铁芯块10。
定位卡合部24相对于第1抵接面卡合部23从径向外侧卡合。第1抵接面33和第2抵接面36在分别与第1端面31和第2端面32抵接的状态下互相分离地存在于公共假想平面上。
第1抵接面33和第1卡合面34所形成的角度θ1为锐角。第2抵接面36和第2卡合面37所形成的角度θ2为锐角。第2卡合面37相对于包含第1卡合面34的假想平面的距离随着朝向设置有第2抵接面卡合部25的背轭部12而连续地变小。另外,包含第1卡合面34的假想平面和包含第2卡合面37的假想平面所形成的角度θ3为锐角。其它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这样,即使将定位卡合部24和第2抵接面卡合部25设置于一方的铁芯块10并将第1抵接面卡合部23和凿紧卡合部26设置于另一方的铁芯块10,通过利用凿紧卡合部26按压第2卡合面37,由此,第1抵接面卡合部23也被朝向嵌入定位卡合部24与第1端面32之间的方向按压,因此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3
也可以使设置第1抵接面卡合部23和凿紧卡合部26的铁芯块10、以及设置定位卡合部24和第2抵接面卡合部25的铁芯块10与实施方式2相反。
即,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旋转电机的定子铁芯7的卡合连结部21的俯视图。图12是与实施方式1的图6相对应的图。在图中,在一方的铁芯块10的背轭部12(图12的右侧的背轭部12)的端部设置有定位卡合部24和第2抵接面卡合部25。在另一方的铁芯块10的背轭部12(图12的左侧的背轭部12)的端部设置有第1抵接面卡合部23和凿紧卡合部26。
第1抵接面33和第1卡合面34所形成的角度θ1为锐角。第2抵接面36和第2卡合面37所形成的角度θ2为钝角。第2卡合面37相对于包含第1卡合面34的假想平面的距离随着朝向设置有第2抵接面卡合部25的背轭部12而连续地变小。另外,包含第1卡合面34的假想平面和包含第2卡合面37的假想平面所形成的角度θ3为锐角。其它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这样,即使使设置第1抵接面卡合部23和凿紧卡合部26的铁芯块10、以及设置定位卡合部24和第2抵接面卡合部25的铁芯块10与实施方式2相反,通过利用凿紧卡合部26按压第2卡合面37,由此,第1抵接面卡合部23也被朝向嵌入定位卡合部24与第1端面31之间的方向按压,因此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4
在实施方式1中,第1抵接面卡合部23被配置得比定位卡合部24靠径向外侧,第2抵接面卡合部25被配置得比凿紧卡合部26靠径向内侧,但是,也可以将第1抵接面卡合部23配置得比定位卡合部24靠径向内侧,并将第2抵接面卡合部25配置得比凿紧卡合部26靠径向外侧。
即,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旋转电机的定子铁芯7的卡合连结部21的俯视图。图13是与实施方式1的图6相对应的图。在图中,在一方的铁芯块10的背轭部12(图13的右侧的背轭部12)的端部,设置有定位卡合部24和凿紧卡合部26,该定位卡合部24被配置得比第1抵接面卡合部23靠径向外侧,该凿紧卡合部26被配置得比第2抵接面卡合部25靠径向内侧。在另一方的铁芯块10的背轭部12(图13的左侧的背轭部12)的端部设置有第1抵接面卡合部23和第2抵接面卡合部25,该第1抵接面卡合部23被配置得比定位卡合部24靠径向内侧,该第2抵接面卡合部25被配置得比凿紧卡合部26靠径向外侧。
凿紧卡合部26相对于第2抵接面卡合部25从径向内侧卡合。定位卡合部24相对于第1抵接面卡合部23从径向外侧卡合。因此,第1抵接面卡合部23和第2抵接面卡合部25被设置成互相分离。
第1插入用凹部41被设置得比第1抵接面卡合部23靠径向外侧,第2插入用凹部44被设置得比第2抵接面卡合部25靠径向内侧。凿紧卡合部26被插入第2插入用凹部44而没有在定子铁芯7的外周部露出。在将凿紧卡合部26相对于第2抵接面卡合部25进行凿紧时,在将凿紧卡合部26插入第2插入用凹部44的状态下,将棒状的插入件压入第2插入用凹部44的内表面与凿紧卡合部26之间,由此使凿紧卡合部26向第2抵接面卡合部25侧塑性变形而弯曲。
第1抵接面33和第2抵接面36在分别与第1端面31和第2端面32抵接的状态下互相分离地存在于公共假想平面上。
在设置有定位卡合部24的背轭部12设置有第3端面52,该第3端面52位于定位卡合部24与凿紧卡合部26之间且不同于第1端面31和第2端面32。第3端面52存在于包含第1端面31和第2端面32的公共假想平面上。
在设置有第1抵接面卡合部23的背轭部12上设置有第3抵接面51,该第3抵接面51位于第1插入用凹部41与第2插入用凹部44之间,且不同于第1抵接面33和第2抵接面36。第3抵接面51存在于包含第1抵接面33和第2抵接面36的公共假想平面上。在第1抵接面33和第2抵接面36分别与第1端面31和第2端面32抵接的状态下,第3抵接面51与第3端面52抵接。
第1抵接面33和第1卡合面34所形成的角度θ1为锐角。第2抵接面36和第2卡合面37所形成的角度θ2为锐角。第2卡合面37相对于包含第1卡合面34的假想平面的距离随着朝向设置有凿紧卡合部26的背轭部12而连续地变小。另外,包含第1卡合面34的假想平面和包含第2卡合面37的假想平面所形成的角度θ3为锐角。其它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这样,即使将定位卡合部24配置得比第1抵接面卡合部23靠径向外侧并将凿紧卡合部26配置得比第2抵接面卡合部25靠径向内侧,通过利用凿紧卡合部26按压第2卡合面37,由此,第1抵接面卡合部23也被朝向嵌入定位卡合部24与第1端面31之间的方向按压,因此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5
在实施方式1中,在嵌入壳体4内的定子铁芯7中,在壳体4的内周面与凿紧卡合部26之间产生有间隙,但是,也可以在使凿紧卡合部26与壳体4的内周面抵接的状态下将定子铁芯7嵌入壳体4内。
即,图14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旋转电机的定子3的包括卡合连结部21在内的部分放大示出的俯视图。图14是与实施方式1的图7相对应的图。凿紧卡合部26在被插入第2插入用凹部44的状态下在定子铁芯7的外周部露出。在定子铁芯7被嵌入壳体4内的状态下,与第2抵接面卡合部25卡合的凿紧卡合部26和壳体4的内周面抵接。即,在通过例如热压配合或压入等将定子铁芯7嵌入壳体4内时,调节凿紧卡合部26的扩大部40的大小和/或第2插入用凹部44的深度等,以使凿紧卡合部26与壳体4的内周面抵接。由此,凿紧卡合部26的朝向使与第2抵接面卡合部25之间的卡合脱开的方向的移位被壳体4的内周面阻止。其它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这样的定子3中,在定子铁芯7被嵌入壳体4内的状态下,凿紧卡合部26的朝向使与第2抵接面卡合部25的卡合脱开的方向的移位被壳体4的内周面阻止,因此,能够稳定地保持凿紧卡合部26与第2抵接面卡合部25卡合的状态,并且能够实现旋转电机1的可靠性的提高。
并且,在上述的例子中,使凿紧卡合部26与壳体4的内周面抵接的实施方式5的结构被应用于实施方式1中,但也可以将实施方式5的结构应用于实施方式2和3。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2和4中,第2抵接面36和第2卡合面37所形成的角度θ2为锐角,但也可以使角度θ2形成为直角,也可以形成为钝角。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3中,第2抵接面36和第2卡合面37所形成的角度θ2为锐角,但也可以使角度θ2形成为直角,也可以形为锐角。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4中,包含第1卡合面34的假想平面和包含第2卡合面37的假想平面所形成的角度θ3为锐角,但也可以使角度θ3形成为直角,也可以形成为钝角。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4中,第1抵接面卡合部23和定位卡合部24被配置得比第2抵接面卡合部25和凿紧卡合部26靠径向内侧,但是,也可以将第1抵接面卡合部23和定位卡合部24配置得比第2抵接面卡合部25和凿紧卡合部26靠径向外侧。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4中,从包含第1端面31的假想平面突出的定位卡合部24的长度比从包含第2端面32的假想平面突出的凿紧卡合部26的长度短,但是,可以使定位卡合部24的长度和凿紧卡合部26的长度相同,也可以使定位卡合部24的长度比凿紧卡合部26的长度长。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和4中,在第1抵接面33和第2抵接面36分别与第1端面31和第2端面32抵接的状态下,第3抵接面51与第3端面52抵接,但是,也可以在第3抵接面51与第3端面52之间产生间隙。
另外,在各个上述实施方式中,铁芯块10彼此的连结部中的2个连结部形成为卡合连结部21,但是,卡合连结部21的数量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3个以上。另外,也可以使铁芯块10彼此的所有的连结部形成为卡合连结部21。

Claims (8)

1.一种旋转电机的电枢,其特征在于,
上述旋转电机的电枢具备电枢铁芯,该电枢铁芯具有多个铁芯块,并且该电枢铁芯是将各上述铁芯块彼此连结成环状而构成的,
在上述铁芯块彼此的连结部中的至少任意一个连结部处,通过互相卡合的第1抵接面卡合部和定位卡合部、以及互相卡合的第2抵接面卡合部和凿紧卡合部,上述铁芯块彼此被连结在一起,
上述第1抵接面卡合部和上述定位卡合部中的被配置在径向外侧的卡合部、以及上述第2抵接面卡合部和上述凿紧卡合部中的被配置在径向内侧的卡合部,被设置于一方的上述铁芯块,
上述第1抵接面卡合部和上述定位卡合部中的被配置在径向内侧的卡合部、以及上述第2抵接面卡合部和上述凿紧卡合部中的被配置在径向外侧的卡合部,被设置于另一方的上述铁芯块,
在设置有上述定位卡合部的上述铁芯块上,设置有供上述第1抵接面卡合部抵接的第1端面,
在设置有上述凿紧卡合部的上述铁芯块上,设置有供上述第2抵接面卡合部抵接的第2端面,
在上述第1抵接面卡合部上设置有第1抵接面和第1卡合面,该第1抵接面与上述第1端面抵接,该第1卡合面相对于上述第1抵接面呈锐角倾斜,且供上述定位卡合部抵接,
在上述第2抵接面卡合部上设置有与上述第2端面抵接的第2抵接面、和供上述凿紧卡合部抵接的第2卡合面,
在上述第1抵接面卡合部嵌入上述定位卡合部与上述第1端面之间的状态下,上述第2卡合面相对于包含上述第1卡合面的假想平面的距离,随着朝向设置有上述第2抵接面卡合部和上述凿紧卡合部中的接近上述第1抵接面卡合部的一侧的卡合部的上述铁芯块,而连续地变小,
上述凿紧卡合部朝向按压上述第2卡合面的方向进行塑性变形而弯曲,
通过由上述凿紧卡合部按压上述第2卡合面,由此,上述第1抵接面卡合部被朝向嵌入上述定位卡合部与上述第1端面之间的方向按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的电枢,其特征在于,
从包含上述第1端面的假想平面突出的上述定位卡合部的长度比从包含上述第2端面的假想平面突出的上述凿紧卡合部的长度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的电枢,其特征在于,
在设置有上述第1抵接面卡合部的上述铁芯块上设置有第1插入用凹部,该第1插入用凹部在内表面包含上述第1卡合面,
上述定位卡合部在被插入上述第1插入用凹部的状态下与上述第1抵接面卡合部卡合,
在上述第1抵接面与上述第1端面抵接的状态下,在上述第1插入用凹部的内表面中的除了上述第1卡合面之外的面、与上述定位卡合部之间,产生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的电枢,其特征在于,
在设置有上述第2抵接面卡合部的上述铁芯块上设置有第2插入用凹部,该第2插入用凹部在内表面包含上述第2卡合面,
上述凿紧卡合部在被插入上述第2插入用凹部的状态下与上述第2抵接面卡合部卡合,
在上述第2抵接面与上述第2端面抵接的状态下,在上述第2插入用凹部的内表面中的除了上述第2卡合面之外的面、与上述凿紧卡合部之间,产生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的电枢,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抵接面卡合部和上述第2抵接面卡合部被设置于一方的上述铁芯块,
上述定位卡合部和上述凿紧卡合部被设置于另一方的上述铁芯块。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的电枢,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抵接面卡合部和上述凿紧卡合部被设置于一方的上述铁芯块,
上述定位卡合部和上述第2抵接面卡合部被设置于另一方的上述铁芯块。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的电枢,其特征在于,
上述凿紧卡合部在上述电枢铁芯的外周部露出,
上述电枢铁芯被嵌入筒状的壳体内,
上述凿紧卡合部的、朝向使与上述第2抵接面卡合部的卡合脱开的方向的移位被上述壳体的内周面阻止。
8.一种旋转电机的电枢的制造方法,其是制造权利要求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的电枢的、旋转电机的电枢的制造方法,上述旋转电机的电枢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上述旋转电机的电枢的制造方法具备:
组合工序,在该组合工序中,将上述第1抵接面卡合部插入上述定位卡合部与上述第1端面之间,并且,将上述第2抵接面卡合部插入上述凿紧卡合部与上述第2端面之间,来将上述铁芯块彼此组合在一起;以及
凿紧工序,在该凿紧工序中,使上述凿紧卡合部塑性变形而通过上述凿紧卡合部按压上述第2卡合面,由此,使上述第1抵接面卡合部相对于上述定位卡合部或上述第1端面滑动,同时使上述第1抵接面卡合部朝向嵌入上述定位卡合部与上述第1端面之间的方向移位。
CN201280071348.9A 2012-03-15 2012-03-15 旋转电机的电枢和旋转电机的电枢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41702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2/056694 WO2013136485A1 (ja) 2012-03-15 2012-03-15 回転電機の電機子、及び回転電機の電機子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70214A true CN104170214A (zh) 2014-11-26
CN104170214B CN104170214B (zh) 2017-03-01

Family

ID=49160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71348.9A Active CN104170214B (zh) 2012-03-15 2012-03-15 旋转电机的电枢和旋转电机的电枢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859112B2 (zh)
CN (1) CN104170214B (zh)
WO (1) WO2013136485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00015A (zh) * 2018-08-30 2018-11-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机的铁芯拼块、定子铁芯及其制作方法、定子、电机以及家用电器
CN109038870A (zh) * 2018-08-22 2018-12-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机的铁芯拼块、定子铁芯及其制作方法、定子、电机以及家用电器
CN109075628A (zh) * 2016-04-08 2018-12-2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层叠型铁心以及其制造方法
CN111264016A (zh) * 2017-11-01 2020-06-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铁芯块连结体以及旋转电机的电枢铁芯的制造方法
CN111279584A (zh) * 2017-11-02 2020-06-1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电枢铁芯以及旋转电机的电枢铁芯的制造方法
CN111602317A (zh) * 2018-01-24 2020-08-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定子以及电动机
CN114678972A (zh) * 2020-12-24 2022-06-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枢铁芯、旋转电机、电梯曳引机和电枢铁芯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20969A1 (ja) * 2015-01-26 2016-08-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機の固定子、電動機、および電動機の固定子の巻線方法
CN113646992A (zh) * 2019-03-28 2021-11-12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定子芯体
KR20230073568A (ko) * 2021-11-19 2023-05-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정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흡입모터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86958A (ja) * 1994-12-28 1996-07-16 Mitsui High Tec Inc 固定子積層鉄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0174319A (ja) * 1996-12-17 1998-06-26 Shinko Electric Co Ltd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CN1502161A (zh) * 2001-03-12 2004-06-02 美国艾默生电气公司 分段定子开关磁阻电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05293U (ja) * 1994-06-16 1994-12-13 多摩川精機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構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86958A (ja) * 1994-12-28 1996-07-16 Mitsui High Tec Inc 固定子積層鉄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0174319A (ja) * 1996-12-17 1998-06-26 Shinko Electric Co Ltd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CN1502161A (zh) * 2001-03-12 2004-06-02 美国艾默生电气公司 分段定子开关磁阻电机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75628A (zh) * 2016-04-08 2018-12-2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层叠型铁心以及其制造方法
CN111264016A (zh) * 2017-11-01 2020-06-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铁芯块连结体以及旋转电机的电枢铁芯的制造方法
CN111264016B (zh) * 2017-11-01 2022-03-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铁芯块连结体以及旋转电机的电枢铁芯的制造方法
CN111279584B (zh) * 2017-11-02 2023-08-2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电枢铁芯以及旋转电机的电枢铁芯的制造方法
CN111279584A (zh) * 2017-11-02 2020-06-1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电枢铁芯以及旋转电机的电枢铁芯的制造方法
CN111602317B (zh) * 2018-01-24 2022-05-2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定子以及电动机
CN111602317A (zh) * 2018-01-24 2020-08-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定子以及电动机
CN109038870B (zh) * 2018-08-22 2019-12-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机的铁芯拼块、定子铁芯及其制作方法、定子、电机以及家用电器
CN109038870A (zh) * 2018-08-22 2018-12-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机的铁芯拼块、定子铁芯及其制作方法、定子、电机以及家用电器
CN108900015B (zh) * 2018-08-30 2020-03-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机的铁芯拼块、定子铁芯及其制作方法、定子、电机以及家用电器
CN108900015A (zh) * 2018-08-30 2018-11-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机的铁芯拼块、定子铁芯及其制作方法、定子、电机以及家用电器
CN114678972A (zh) * 2020-12-24 2022-06-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枢铁芯、旋转电机、电梯曳引机和电枢铁芯的制造方法
CN114678972B (zh) * 2020-12-24 2024-05-1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枢铁芯、旋转电机、电梯曳引机和电枢铁芯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136485A1 (ja) 2013-09-19
JP5859112B2 (ja) 2016-02-10
JPWO2013136485A1 (ja) 2015-08-03
CN104170214B (zh) 2017-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70214A (zh) 旋转电机的电枢和旋转电机的电枢的制造方法
US7626304B2 (en) Stator and motor, to which the stator is applie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tator
JP5758488B2 (ja) 永久磁石型モータ
CN105264745B (zh) 旋转电机的铁芯
EP2713479A2 (en) Split stator core of a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and corresponding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01841193A (zh) 芯块以及用于电机的使用芯块的磁极芯
JP3986838B2 (ja) 回転電機
CN109075626B (zh) 定子铁心以及具备该定子铁心的电动机
JP5952701B2 (ja) モータのステータ構造、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およびモータのステータ構造の製造方法
JP2009081939A (ja) 回転電機の回転子及び回転電機
JP5773692B2 (ja) 永久磁石式同期モータ
JP6250149B2 (ja) 回転電機の電機子鉄心および電機子の製造方法
US11228226B2 (en) Electric machine comprising a knurled rotor shaf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uch a machine
JP3954399B2 (ja) 回転電機
JP5528164B2 (ja)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279584B (zh) 旋转电机的电枢铁芯以及旋转电机的电枢铁芯的制造方法
WO2017038570A1 (ja) 電機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機子
JP4657661B2 (ja) 積層固定子鉄心の製造方法
JP2006158003A (ja) 積層固定子鉄心の製造方法
JP2017225208A (ja) 電機子、回転電機および電機子の製造方法
JP5146077B2 (ja) モ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076239B2 (ja) 積層鉄心、鉄心部材
JP2006158002A (ja) 積層固定子鉄心の製造方法
JPH10136621A (ja) 分割型固定子の製造方法
JP5039298B2 (ja) 積層鉄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