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02317A - 定子以及电动机 - Google Patents

定子以及电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02317A
CN111602317A CN201880078966.3A CN201880078966A CN111602317A CN 111602317 A CN111602317 A CN 111602317A CN 201880078966 A CN201880078966 A CN 201880078966A CN 111602317 A CN111602317 A CN 1116023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laminated core
peripheral wall
outer peripheral
st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7896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02317B (zh
Inventor
藤末义和
坂边克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6023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023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023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023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8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magnetic stationary parts on to, or to, the stator stru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定子的层叠铁芯具有:连结部,将多个芯体块被配置为圆环状并相互连结而构成为一串的多个芯体块的两端部连接;和第二外周壁,在连结部中相对于背轭部所构成的第一外周壁形成于径向的内侧,连结部在层叠方向观察具有:第一边部,是凹部与凸部的接合部且位于层叠铁芯的外周侧;和第二边部,位于层叠铁芯的内周侧,由此具有构成为前端沿周向突出的V字形的接合部,对于层叠铁芯而言,在层叠方向观察,将在连结部中位于背轭部的供齿部突出的壁面的内径侧连结点和第二外周壁的一方的端部连结的线L1与连结部的第二边部的角度θ1呈90°±5°的角度,将内径侧连结点和第二外周壁的另一方的端部连结的线L2与连结部的第一边部的角度θ2呈90°±5°的角度。

Description

定子以及电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连结型的层叠铁芯构成的定子以及具备该定子的电动机。
背景技术
以往,电动机大多使用将由冲压机冲裁出的薄板状的电磁钢板层叠并通过铆接或焊接而一体化的层叠铁芯作为定子。在这样的定子中,存在无法充分满足提高卷绕绕线时的作业性的要求的情况。鉴于此,提出了一种将构成定子的层叠铁芯分割化、将具有从背轭部向内周侧径向突出的齿部的多个芯体块构成为环状的分割型的层叠铁芯构造。然而,在将背轭部形成为直线状来进行绕线的情况下,由于向齿部间插入绕线喷嘴来进行绕线,所以因导线在喷嘴前端被弯曲成直角而产生由塑性变形引起的形变,存在线圈的排列性产生问题的情况。鉴于此,提出了一种在背轭部的连结部中在外周部形成切口的层叠铁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的层叠铁芯由于能够展开至使背轭部反翘曲的状态,所以能够实现基于锭翼(flyer)的卷绕作业,由于在基于喷嘴的卷绕时产生的张力的变动等所引起的担心也消失,所以能够使绕线的排列性提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72027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层叠铁芯中,关于在将分割的层叠铁芯连结的状态下通过焊接等将连结成一串的芯体块的周向端部彼此固定时的组装精度的提高并未记载。例如,在为了将层叠铁芯构成为圆环状而通过焊接等将连结成一串的芯体块的周向的端部固定时,存在端部彼此在因来自保持层叠铁芯外径的夹具的载荷而在径向偏移了的状态下被固定的担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具备在为了将层叠铁芯构成为圆环状而通过焊接等将连结成一串的芯体块的周向的端部固定时抑制端部彼此因来自保持层叠铁芯的外径的夹具的载荷而在径向偏移这一情况的层叠铁芯的定子以及具备该定子的电动机。
本发明所涉及的定子具备多个芯体块,该多个芯体块具有构成层叠铁芯的第一外周壁的背轭部和从背轭部突出的齿部,且相互连结而构成为一串,层叠铁芯具有:连结部,将多个芯体块被配置为圆环状并相互连结而构成为一串的多个芯体块的两端部连接;和第二外周壁,在连结部中相对于背轭部所构成的第一外周壁形成于径向的内侧,连结部在构成为一串的多个芯体块的两端部中在一方的端部形成有至少一个凹部,在另一方的端部形成有与凹部嵌合的凸部,并且在层叠方向观察具有:第一边部,是凹部与凸部的接合部且位于层叠铁芯的外周侧;和第二边部,是凹部与凸部的接合部且位于层叠铁芯的内周侧,由此所述连结部具有构成为前端沿周向突出的V字形的接合部,在层叠方向观察,第二外周壁的一方的端部位于凸部侧的芯体块,另一方的端部位于凹部侧的芯体块,对于层叠铁芯而言,在层叠方向观察,将在连结部中位于背轭部的供齿部突出的壁面的内径侧连结点和第二外周壁的一方的端部连结的线L1与连结部的第二边部的角度θ1呈90°±5°的角度,在层叠方向观察,将内径侧连结点和第二外周壁的另一方的端部连结的线L2与连结部的第一边部的角度θ2呈90°±5°的角度。
对于本发明所涉及的定子而言,定子的将在连结部中位于背轭部的供齿部突出的壁面的内径侧连结点和第二外周壁的一方的端部连结的线L1与连结部的第二边部的角度θ1呈90°±5°的角度。另外,在层叠方向观察,定子的将内径侧连结点和第二外周壁的另一方的端部连结的线L2与连结部的第一边部的角度θ2呈90°±5°的角度。因此,对于定子而言,在通过焊接等固定连结部时,上述结构的第一边部与第二边部构成相对于层叠铁芯从保持层叠铁芯的外周的夹具受到的径向的载荷而限制连结成一串的芯体块的端部的移动的壁面。其结果是,在为了将层叠铁芯构成为圆环状而通过焊接等将连结成一串的芯体块的周向的端部固定时,定子能够抑制因来自保持层叠铁芯的外径的夹具的载荷引起的端部彼此的径向的偏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定子的俯视图。
图2是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定子的层叠铁芯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芯体块的结构图。
图4是构成图2的芯体块的芯体片的连结部的示意图。
图5是构成图1的定子的层叠铁芯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6是构成图1的定子的层叠铁芯的连结部的放大图。
图7是说明图6的连结部的结构的放大图。
图8是说明图6的连结部的变形例的放大图。
图9是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定子的层叠铁芯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10是构成图9的定子的层叠铁芯的连结部的放大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定子与外壳的固定状态的剖视图。
图12是使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定子的电动机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等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子进行说明。其中,在包括图1的以下附图中,存在各构成部件的相对尺寸的关系以及形状等与实际不同的情况。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标注了相同附图标记的结构是相同或者与之相当的结构,这在说明书全文中共通。另外,为了使理解容易而适当地使用表示方向的术语(例如“上”、“下”、“右”、“左”、“前”、“后”等),但这些表述仅仅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如此记载,并不限定装置或部件的配置以及朝向。另外,以下的说明所使用的“俯视图”是在层叠铁芯1的层叠方向观察对象物的情况下的图。
实施方式1.
[定子30]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定子30的俯视图。定子30具有层叠铁芯1和经由绝缘部件配置于层叠铁芯1的绕线2。
[层叠铁芯1]
图2是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定子30的层叠铁芯1的俯视图。层叠铁芯1具备多个芯体块20,该多个芯体块20具有构成层叠铁芯1的第一外周壁1a的背轭部6和从背轭部6突出的齿部7,且被相互连结而构成为一串。在图2中,共计9个芯体块20被配置为圆环状,但只要能够将层叠铁芯1构成为圆环状即可,芯体块20的共计数可以为8个以下,也可以为10个以上。在层叠铁芯1中,背轭部6被配置为圆筒状。如图1所示,层叠铁芯1在齿部7借助绝缘件(未图示)通过集中卷绕而卷装有绕线2。
图3是图2的芯体块20的结构图。图4是构成图2的芯体块20的芯体片5的连结部的示意图。使用图2~图4对芯体块20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芯体块20具有:背轭部6,被配置于层叠铁芯1的外周部;和大致T字形状的齿部7,在层叠铁芯1的层叠方向观察,从背轭部6的周向的中央向层叠铁芯1的径向内侧突出。如图3所示,层叠第一芯体部件3与第二芯体部件4而构成芯体块20。其中,图3示意性表示了芯体块20的层叠构造的一部分。如图4所示,该第一芯体部件3以及第二芯体部件4由芯体片5构成,该芯体片5由磁性材料的钢板构成。磁性材料例如为铁。第一芯体部件3是将图2所示的多个芯体片5的第一端面5d与第二端面5f连接并排列成带状的部件。第二芯体部件4是与第一芯体部件3在长度方向彼此交错地排列了各芯体片5的部件。芯体块20通过第一芯体部件3与第二芯体部件4交替层叠且在层叠方向相邻的芯体片5彼此的凹部5b以及凸部5c嵌合而连结为旋转自如。芯体块20能够通过使各芯体片5的凹部5b以及凸部5c旋转来配置为环状。
芯体片5是磁性材料的钢板,构成层叠铁芯1的第一外周壁1a的缘部形成为圆弧形状。另外,芯体片5从层叠铁芯1的周向上的位于芯体片5的中央的层叠铁芯1的内周侧的缘部突出有齿部7。并且,芯体片5如图2以及图4所示,在层叠铁芯1的周向上,在构成芯体片5的第一端面5d的一方的端部的表背面形成有作为连结机构的凹部5b以及凸部5c。芯体片5的第一端面5d形成为以这些凹部5b以及凸部5c为中心的圆弧状。在芯体片5的另一方的端部形成有第二端面5f。第二端面5f与相邻的芯体片5的第一端面5d嵌合。层叠铁芯1被配置为借助构成被层叠的第一芯体部件3以及第二芯体部件4的各芯体片5的凹部5b以及凸部5c而相对置的各芯体片5的端部彼此交错重合的状态。层叠铁芯1通过使构成被层叠的第一芯体部件3以及第二芯体部件4的各芯体片5的凹部5b以及凸部5c旋转来形成为环状。
[连结部10]
图5是构成图1的定子30的层叠铁芯1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6是构成图1的定子30的层叠铁芯1的连结部10的放大图。图7是说明图6的连结部10的结构的放大图。层叠铁芯1具有连结部10。如图5所示,连结部10是所连结的多个芯体块20被配置为圆环状时位于相互连结并构成为一串的多个芯体块20的两端部的芯体端部8以及芯体端部9连接的部分。形成于芯体端部8以及芯体端部9的凹凸形状嵌合而构成连结部10。
对于连结部10而言,在构成为一串的多个芯体块20的两端部,在一方的芯体端部9形成有至少一个凹部9a,在另一方的芯体端部8形成有与凹部9a嵌合的凸部8a。如图6所示,芯体端部8的凸部8a由凸侧第一侧壁部16a与凸侧第二侧壁部17a形成为在层叠铁芯1的层叠方向观察前端沿层叠铁芯1的周向突出的V字形状。另外,芯体端部8的凸部8a如图6所示,在层叠铁芯1的层叠方向观察,在层叠铁芯1的径向上中央部分最突出。
如图6所示,芯体端部9的凹部9a由凹侧第一侧壁部16b与凹侧第二侧壁部17b形成为在层叠铁芯1的层叠方向观察沿层叠铁芯1的周向凹陷为V字形状。另外,芯体端部9的凹部9a如图6所示,在层叠铁芯1的层叠方向观察,在层叠铁芯1的径向上中央部分最凹陷。
形成于芯体端部8以及芯体端部9的凸部8a以及凹部9a分别各为一个。此外,凸部8a以及凹部9a的形成数只要分别为相同数目即可,并不限定于1组,也可以形成2组以上。
如图6所示,连结部10是形成于芯体端部8的一个凸部8a与形成于芯体端部9的一个凹部9a嵌合的部分。在层叠铁芯1的层叠方向观察,连结部10具有:第一边部16,是凹部9a与凸部8a的接合部分且位于层叠铁芯1的外周侧;和第二边部17,是凹部9a与凸部8a的接合部分且位于层叠铁芯1的内周侧。连结部10具有在层叠铁芯1的层叠方向观察由第一边部16与第二边部17构成为前端沿周向突出的V字形的接合部10a。此外,如图6所示,连结部10具有一个接合部10a,但连结部10并不限定于仅具有1个接合部10a的结构,也可以具有2个以上的接合部10a。连结部10的第一边部16是凸部8a的凸侧第一侧壁部16a与凹部9a的凹侧第一侧壁部16b的接合部分,在层叠铁芯1的层叠方向观察是凸部8a的凸侧第一侧壁部16a与凹部9a的凹侧第一侧壁部16b接触为直线状的部分。凸部8a的凸侧第一侧壁部16a以及凹部9a的凹侧第一侧壁部16b是在层叠铁芯1的层叠方向观察相对于层叠铁芯1的径向构成斜面的壁部。连结部10的第二边部17是凸部8a的凸侧第二侧壁部17a与凹部9a的凹侧第二侧壁部17b的接合部分,在层叠铁芯1的层叠方向观察是凸部8a的凸侧第二侧壁部17a与凹部9a的凹侧第二侧壁部17b接触为直线状的部分。凸部8a的凸侧第二侧壁部17a与凹部9a的凹侧第二侧壁部17b是在层叠铁芯1的层叠方向观察相对于层叠铁芯1的径向构成斜面的壁部。
对于连结部10而言,在层叠铁芯1的层叠方向观察,将位于层叠铁芯1的内周壁1b的部分称为内径侧连结点14,将位于层叠铁芯1的外周壁的部分称为外径侧连结点15。外径侧连结点15在层叠铁芯1的层叠方向观察是芯体端部8与芯体端部9的连接部分中的、位于层叠铁芯1的后述的第二外周壁11或者第三外周壁12的部分。外径侧连结点15是将芯体端部8与芯体端部9连接来固定连结部10时进行焊接的部分。内径侧连结点14在层叠铁芯1的层叠方向观察是芯体端部8与芯体端部9的连接部分中的、位于在背轭部6中供齿部7突出的壁面6a的部分。其中,背轭部6的壁面6a构成层叠铁芯1的内周壁1b。针对层叠铁芯1的相对于层叠方向的垂直方向的每个剖面规定内径侧连结点14以及外径侧连结点15。
[第二外周壁11以及第三外周壁12]
如图7所示,层叠铁芯1在连结部10中具有相对于背轭部6所构成的第一外周壁1a形成于径向的内侧的第二外周壁11。第二外周壁11形成比层叠铁芯1的第一外周壁1a直径小的外周壁,形成为相对于层叠铁芯1的第一外周壁1a的壁面凹陷。另外,第二外周壁11沿层叠铁芯1的层叠方向形成。在层叠铁芯1的层叠方向上观察,第二外周壁11的一方的端部13a位于凸部8a侧的芯体块20,另一方的端部13b位于凹部9a侧的芯体块20。
如图7所示,层叠铁芯1在连结部10中具有相对于背轭部6所构成的第一外周壁1a形成于径向的内侧的第三外周壁12。第三外周壁12形成比层叠铁芯1的第一外周壁1a直径小的外周壁,形成为相对于层叠铁芯1的第一外周壁1a的壁面凹陷。另外,第三外周壁12在连结部10中相对于背轭部6所构成的第二外周壁11形成于径向的内侧。第三外周壁12形成比层叠铁芯1的第二外周壁11直径小的外周壁,形成为相对于层叠铁芯1的第二外周壁11的壁面凹陷。第二外周壁11是在层叠铁芯1的层叠方向观察比第三外周壁12宽幅的凹形状,第三外周壁12在层叠铁芯1的周向上形成于第二外周壁11的一方的端部13a与另一方的端部13b之间。第三外周壁12沿层叠铁芯1的层叠方向形成。在层叠铁芯1的层叠方向观察,第三外周壁12的一方的端部12a位于凸部8a侧的芯体块20,另一方的端部12b位于凹部9a侧的芯体块20。
在层叠铁芯1的层叠方向观察,该第二外周壁11以及第三外周壁12相对于连结部10形成于层叠铁芯1的外径侧,如上所述,外径侧连结点15位于构成层叠铁芯1的外周壁的第二外周壁11或者第三外周壁12。
[连结部10与第二外周壁11的关系]
如图7所示,在层叠方向观察,形成将在连结部10中位于背轭部6的供齿部7突出的壁面6a的内径侧连结点14与第二外周壁11的一方的端部13a连结的线L1。对于层叠铁芯1而言,线L1与连结部10的第二边部17的角度θ1呈90°±5°的角度。
如图7所示,在层叠方向观察,形成将在连结部10中位于背轭部6的供齿部7突出的壁面6a的内径侧连结点14与第二外周壁11的另一方的端部13b连结的线L2。对于层叠铁芯1而言,线L2与连结部10的第一边部16的角度θ2呈90°±5°的角度。
图8是说明图6的连结部10的变形例的放大图。图8所示的连结部10具有多个接合部10a。图8所示的连结部10具有2组凸部8a以及凹部9a。如图8所示,连结部10是形成于芯体端部8的两个凸部8a与芯体端部9的两个凹部9a嵌合的部分。连结部10在层叠铁芯1的层叠方向观察是两个凹部9a与两个凸部8a的接合部分,各接合部10a具有:第一边部16,位于层叠铁芯1的外周侧;和第二边部17,位于层叠铁芯1的内周侧。连结部10具有在层叠铁芯1的层叠方向观察由第一边部16与第二边部17构成为前端沿周向突出的V字形的2个接合部10a。图8所示的层叠铁芯1的连结部10在层叠铁芯1的径向具有2个构成为该V字形状的接合部10a。
如以上那样,对于定子30而言,将在连结部10中位于背轭部6的供齿部7突出的壁面6a的内径侧连结点14和第二外周壁11的一方的端部13a连结的线L1与连结部10的第二边部17的角度θ1呈90°±5°的角度。另外,对于定子30而言,在层叠方向观察,将内径侧连结点14和第二外周壁11的另一方的端部13b连结的线L2与连结部10的第一边部16的角度θ2呈90°±5°的角度。对于定子30而言,在通过焊接等固定连结部10时,上述结构的第一边部16与第二边部17构成相对于层叠铁芯1从保持层叠铁芯1的外周的夹具受到的径向的载荷而限制芯体块20的端部的移动的壁面。其结果是,在为了将层叠铁芯1构成为圆环状而通过焊接等将连结成一串的芯体块20的周向的端部固定时,定子30能够抑制因来自保持层叠铁芯1的外径的夹具的载荷引起的端部彼此的径向的偏移。
另外,对于定子30而言,一般存在根据连结部10的形状而对芯体块20的圆环状的固定造成影响、将层叠铁芯1构成为圆环状时的内外径的形状变差而成为马达噪声的原因的情况。在为了将层叠铁芯1构成为圆环状而通过焊接等将连结成一串的芯体块20的周向的端部固定时,定子30能够抑制因来自保持层叠铁芯1的外径的夹具的载荷引起的端部彼此的径向的偏移。其结果是,定子30能够抑制马达噪声的产生。
另外,定子30的连结部10具有多个接合部10a。对于定子30而言,在通过焊接等将连结部10固定时,多个第一边部16与多个第二边部17构成相对于层叠铁芯1从保持层叠铁芯1的外周的夹具受到的径向的载荷而限制芯体块20的端部的移动的多个壁面。其结果是,在为了将层叠铁芯1构成为圆环状而通过焊接等将连结成一串的芯体块20的周向的端部固定时,定子30能够抑制因来自保持层叠铁芯1的外径的夹具的载荷引起的端部彼此的径向的偏移。
实施方式2.
图9是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定子30A的层叠铁芯1A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10是构成图9的定子30A的层叠铁芯1A的连结部10A的放大图。其中,对具有与图1~图8的定子30相同结构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0所示,连结部10A具有形成于芯体端部8的凸部8a与形成于芯体端部9的凹部9a嵌合的部分。在层叠铁芯1A的层叠方向观察,连结部10A具有:第一边部16,是凹部9a与凸部8a的接合部分且位于层叠铁芯1A的外周侧;和第二边部17,是凹部9a与凸部8a的接合部分且位于层叠铁芯1A的内周侧。连结部10A具有在层叠铁芯1A的层叠方向观察由第一边部16与第二边部17构成为前端沿周向突出的V字形的接合部10Aa。此外,如图10所示,连结部10A具有1个接合部10Aa,但连结部10A并不限定于仅具有1个接合部10Aa的结构,也可以具有2个以上的接合部10Aa。连结部10A的第一边部16是凸部8a的凸侧第一侧壁部16a与凹部9a的凹侧第一侧壁部16b的接合部分,是在层叠铁芯1A的层叠方向观察凸部8a的凸侧第一侧壁部16a与凹部9a的凹侧第一侧壁部16b接触为直线状的部分。凸部8a的凸侧第一侧壁部16a以及凹部9a的凹侧第一侧壁部16b是在层叠铁芯1的层叠方向观察相对于层叠铁芯1的径向构成斜面的壁部。连结部10A的第二边部17是凸部8a的凸侧第二侧壁部17a与凹部9a的凹侧第二侧壁部17b的接合部分,是在层叠铁芯1A的层叠方向观察凸部8a的凸侧第二侧壁部17a与凹部9a的凹侧第二侧壁部17b接触为直线状的部分。凸部8a的凸侧第二侧壁部17a与凹部9a的凹侧第二侧壁部17b是在层叠铁芯1的层叠方向观察相对于层叠铁芯1的径向构成斜面的壁部。对于连结部10A而言,在层叠铁芯1A的层叠方向观察,将位于层叠铁芯1A的内周壁1b的部分称为内径侧连结点14,将位于层叠铁芯1A的外周壁的部分称为外径侧连结点15。
连结部10A在第一边部16的端部与第三外周壁12之间具有作为凹部9a与凸部8a的接合部的直线形状部18。直线形状部18在层叠铁芯1A的径向延伸为直线状。连结部10A的直线形状部18是凸部8a的凸侧直线壁部18a与凹部9a的凹侧直线壁部18b的接合部分,是在层叠铁芯1A的层叠方向观察凸侧直线壁部18a与凹部9a的凹侧直线壁部18b接触为直线状的部分。凸侧直线壁部18a是在芯体端部8中位于凸侧第一侧壁部16a与第三外周壁12之间的壁部。凹侧直线壁部18b是在芯体端部9中位于凹侧第一侧壁部16b与第三外周壁12之间的壁部。
如以上那样,对于定子30A而言,连结部10A在第一边部16的端部与第三外周壁12之间具有作为凹部9a与凸部8a的接合部的直线形状部18。对于定子30A而言,由于第一边部16的端部与外径侧连结点15被形成于层叠铁芯1A的径向的直线形状部18连结,所以在通过焊接将连结部10A固定时,熔化材料容易向层叠铁芯1A的内径侧浸透。因此,由于定子30A能够实现通过焊接将连结部10A固定时的固定力的提高,所以能够实现连结部10A的刚度的提高。
实施方式3.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定子30B与外壳40的固定状态的剖视图。其中,对具有与图1~图10的定子30以及定子30A相同结构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图11所示的定子30B是实施方式1的定子30或者实施方式2的定子30A。
外壳40由磁性材料构成,其内径比层叠铁芯1或者层叠铁芯1A的外径小。外壳40例如是电动机的壳体。层叠铁芯1或者层叠铁芯1A与外壳40通过热压配合而被固定。外壳40的内周壁40a与层叠铁芯1或者层叠铁芯1A的第一外周壁1a接触。在外壳40的内周壁40a与第二外周壁11以及第三外周壁12之间形成有间隙。
如以上那样,对于定子30B而言,外壳40的内周壁40a与层叠铁芯1或者层叠铁芯1A的第一外周壁1a接触。另外,定子30B在外壳40的内周壁40a与第二外周壁11以及第三外周壁12之间形成有间隙。因此,定子30B在热压配合时能够避免从外壳40直接施加于层叠铁芯1的连结部10的载荷,能够抑制向刚度比其他部分差的层叠铁芯1的连结部10的应力集中。同样,定子30B在热压配合时能够避免从外壳40直接施加于层叠铁芯1的连结部10A的载荷,能够抑制向刚度比其他部分差的层叠铁芯1的连结部10A的应力集中。其结果是,定子30B能够防止因从由磁性材料构成的外壳40施加的载荷而向连结部10或者连结部10A的应力集中所产生的铁损劣化。
实施方式4.
图12是使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定子30C的电动机60的俯视图。其中,对具有与图1~图11的定子30以及定子30A相同结构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图12所示的定子30C是实施方式1的定子30或者实施方式2的定子30A。电动机60具有定子30C与转子50。转子50具有磁铁51,定子30C具有绕线2。电动机60是永磁铁式电动机,也可以是电磁铁式、磁阻式、磁滞式等其他种类的电动机。
如以上那样,通过电动机60具备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定子30或者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定子30A,能够获得具有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定子30或者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定子30A的效果的电动机60。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1~4,能够施加各种变更。例如,在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2中,连结成一串的芯体块20通过设置于芯体片5的凸部5c以及凹部5b而连结并旋转自如。然而,芯体块20的连结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也能够在芯体片5形成贯通孔并在该贯通孔插通销而能够旋转。构成层叠铁芯1的芯体块20的连结并不限定于上述结构,也可以使用公知的各种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1…层叠铁芯;1A…层叠铁芯;1a…第一外周壁;1b…内周壁;2…绕线;3…第一芯体部件;4…第二芯体部件;5…芯体片;5b…凹部;5c…凸部;5d…第一端面;5f…第二端面;6…背轭部;6a…壁面;7…齿部;8…芯体端部;8a…凸部;9…芯体端部;9a…凹部;10…连结部;10A…连结部;10Aa…接合部;10a…接合部;11…第二外周壁;12…第三外周壁;12a…端部;12b…端部;13a…端部;13b…端部;14…内径侧连结点;15…外径侧连结点;16…第一边部;16a…凸侧第一侧壁部;16b…凹侧第一侧壁部;17…第二边部;17a…凸侧第二侧壁部;17b…凹侧第二侧壁部;18…直线形状部;18a…凸侧直线壁部;18b…凹侧直线壁部;20…芯体块;30…定子;30A…定子;30B…定子;30C…定子;40…外壳;40a…内周壁;50…转子;51…磁铁;60…电动机。

Claims (6)

1.一种定子,其特征在于,
具备多个芯体块,该多个芯体块具有构成层叠铁芯的第一外周壁的背轭部和从所述背轭部突出的齿部,并相互连结而构成为一串,
所述层叠铁芯具有:
连结部,将所述多个芯体块被配置为圆环状且相互连结而构成为一串的所述多个芯体块的两端部连接;和
第二外周壁,在所述连结部中相对于所述背轭部所构成的所述第一外周壁形成于径向的内侧,
所述连结部在构成为一串的所述多个芯体块的两端部中在一方的端部形成有至少一个凹部,在另一方的端部形成有与所述凹部嵌合的凸部,并且,在层叠方向观察具有:第一边部,是所述凹部与所述凸部的接合部且位于所述层叠铁芯的外周侧;和第二边部,是所述凹部与所述凸部的接合部且位于所述层叠铁芯的内周侧,由此所述连结部具有构成为前端沿周向突出的V字形的接合部,
在层叠方向观察,所述第二外周壁的一方的端部位于所述凸部侧的所述芯体块,另一方的端部位于所述凹部侧的所述芯体块,
对于所述层叠铁芯而言,
在层叠方向观察,将在所述连结部中位于所述背轭部的供所述齿部突出的壁面的内径侧连结点和所述第二外周壁的一方的端部连结的线L1与所述连结部的所述第二边部的角度θ1呈90°±5°的角度,
在层叠方向观察,将所述内径侧连结点和所述第二外周壁的另一方的端部连结的线L2与所述连结部的所述第一边部的角度θ2呈90°±5°的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结部中还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二外周壁形成于径向的内侧的第三外周壁,
在层叠方向观察,所述第三外周壁的一方的端部位于所述凸部侧的所述芯体块,另一方的端部位于所述凹部侧的所述芯体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部在所述第一边部的端部与所述第三外周壁之间具有作为所述凹部与所述凸部的接合部的直线形状部,
所述直线形状部在所述层叠铁芯的径向延伸为直线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部具有多个所述接合部。
5.一种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外壳,由磁性材料构成;和
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该定子的所述第一外周壁与所述外壳热压配合。
6.一种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转子,具备磁铁;和
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
CN201880078966.3A 2018-01-24 2018-01-24 定子以及电动机 Active CN1116023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02071 WO2019146009A1 (ja) 2018-01-24 2018-01-24 固定子、及び、電動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02317A true CN111602317A (zh) 2020-08-28
CN111602317B CN111602317B (zh) 2022-05-24

Family

ID=67395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78966.3A Active CN111602317B (zh) 2018-01-24 2018-01-24 定子以及电动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942205B2 (zh)
CN (1) CN111602317B (zh)
WO (1) WO201914600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24318A1 (ja) * 2019-08-02 2021-02-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機の固定子コア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4779A (zh) * 2006-07-28 2008-01-30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电机
EP1885043A1 (en) * 2005-05-06 2008-02-06 Mitsuba Corporation Motor,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and its sta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tator
JP2008092691A (ja) * 2006-10-03 2008-04-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回転電機用固定子
CN101523696A (zh) * 2006-10-13 2009-09-02 株式会社三井高科技 层叠铁芯及其制造方法
US20100001612A1 (en) * 2007-04-27 2010-01-07 Mitsui Hi-Tec, Inc. Laminated cor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2057556A (zh) * 2008-07-24 2011-05-1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铁心的制造方法和铁心的制造装置
CN102742125A (zh) * 2010-02-03 2012-10-1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定子铁芯
JP2013005702A (ja) * 2011-06-22 2013-01-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固定子鉄心
CN104170214A (zh) * 2012-03-15 2014-11-2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电枢和旋转电机的电枢的制造方法
CN104242496A (zh) * 2013-06-14 2014-12-2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定子铁心
JP2016220490A (ja) * 2015-05-26 2016-12-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及び、回転電機の固定子の製造方法
CN107005103A (zh) * 2014-12-02 2017-08-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用定子铁芯、旋转电机及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
JP2017229160A (ja) * 2016-06-22 2017-12-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コア、ステータ及び回転電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51263B2 (ja) * 1998-05-29 2005-05-25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分割磁極型電動モータ
JP3749444B2 (ja) * 2001-03-15 2006-03-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コア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85043A1 (en) * 2005-05-06 2008-02-06 Mitsuba Corporation Motor,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and its sta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tator
CN101171733A (zh) * 2005-05-06 2008-04-30 株式会社美姿把 电动机、旋转电机及其定子、以及该定子的制造方法
CN101114779A (zh) * 2006-07-28 2008-01-30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电机
JP2008092691A (ja) * 2006-10-03 2008-04-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回転電機用固定子
CN101523696A (zh) * 2006-10-13 2009-09-02 株式会社三井高科技 层叠铁芯及其制造方法
US20100001612A1 (en) * 2007-04-27 2010-01-07 Mitsui Hi-Tec, Inc. Laminated cor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2057556A (zh) * 2008-07-24 2011-05-1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铁心的制造方法和铁心的制造装置
CN102742125A (zh) * 2010-02-03 2012-10-1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定子铁芯
JP2013005702A (ja) * 2011-06-22 2013-01-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固定子鉄心
CN104170214A (zh) * 2012-03-15 2014-11-2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电枢和旋转电机的电枢的制造方法
CN104242496A (zh) * 2013-06-14 2014-12-2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定子铁心
CN107005103A (zh) * 2014-12-02 2017-08-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用定子铁芯、旋转电机及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
JP2016220490A (ja) * 2015-05-26 2016-12-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及び、回転電機の固定子の製造方法
JP2017229160A (ja) * 2016-06-22 2017-12-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コア、ステータ及び回転電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46009A1 (ja) 2019-08-01
JPWO2019146009A1 (ja) 2020-04-23
CN111602317B (zh) 2022-05-24
JP6942205B2 (ja) 2021-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141562A1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回転電機、および、回転電機の固定子の製造方法
US11411447B2 (en) Axial gap motor
CN111418131B (zh) 定子铁心
JP2019126102A (ja) 回転子および回転電機
CN111602317B (zh) 定子以及电动机
US11804763B2 (en) Axial gap motor
CN108475946B (zh) 旋转电机的定子、旋转电机及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
JP4002451B2 (ja) 回転電機
US20230412018A1 (en) Rotor core
EP3276792B1 (en) Split stator core and corresponding stator or corresponding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JP2012050178A (ja) ステータコア、ステータ及びステータコアの組付方法
JP4042623B2 (ja) 分割コア型ステータ
JP2019180214A (ja) モータ
JP6169135B2 (ja) 電動機
WO2022210715A1 (ja) モータ
JP7150221B1 (ja) 電動機の固定子、電動機および電動機の固定子の製造方法
JP7211883B2 (ja) ステータおよびモータ
CN110120714B (zh) 外转子型旋转电机
WO2023228563A1 (ja) ステータ
CN114424430B (zh) 电枢铁心、电枢及电动机
WO2018207315A1 (ja) 回転電機の電機子鉄心
JP2023122730A (ja) コアユニット、コアユニット組立体および回転電機
WO2019064747A1 (ja) ロータ及びそのロータを備えたモータ
JP2021044885A (ja) 積層鉄心の製造方法、電気機械の製造方法、積層鉄心の製造装置、及び電気機械
JP2020178430A (ja) ステータおよびモ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