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70991B - 车辆用可变风道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可变风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70991B
CN104070991B CN201410120413.3A CN201410120413A CN104070991B CN 104070991 B CN104070991 B CN 104070991B CN 201410120413 A CN201410120413 A CN 201410120413A CN 104070991 B CN104070991 B CN 1040709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nt window
retainer
vehicle
motor
duct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2041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70991A (zh
Inventor
土方贤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bar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Heavy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Heavy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Heavy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709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09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709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099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8Air inlets for cooling; Shutters or blinds therefor
    • B60K11/085Air inlets for cooling; Shutters or blinds therefor with adjustable shutters or blin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31/00Fail saf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8Optimized components or subsystems, e.g. lighting, actively controlled glass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判定异常状态的车辆用可变风道装置。利用连杆(40)将围绕沿车宽方向延伸的轴心转动的上通风窗(20)和下通风窗(30)可联动地连结,在上通风窗(20)及下通风窗(30)上设置限定在开放位置的第1止动件(28)及第2止动件(38)。构成为利用电动机(51)转动驱动上通风窗(20),通过从打开动作或关闭动作的动作开始起直至检测出锁止电流值为止的上通风窗(20)的动作角度是否处于基准动作角度范围外,判定有没有异常动作。

Description

车辆用可变风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可变风道装置,该车辆用可变风道装置设置在车辆的前部,对向车辆前部导入的空气的量进行调整。
背景技术
通常,在车辆前部配置的保险杠或前格栅上,在设置于车辆前部的散热器的前面开口有用于导入空气的通风格栅。利用从这些通风格栅导入的空气,对散热器内的冷却水进行冷却。
另一方面,在高速行驶时等,伴随着从在保险杠或前格栅上开口的通风格栅向车辆前部内导入的空气量的增大,行驶阻力增大,有可能导致燃油效率的下降。另外,在冬季或寒冷地区或者连续高速行驶时等,有可能对发动机进行过度冷却。而且,在冬季或寒冷地区,有可能影响发动机的暖气性能或排出气体净化装置的催化剂活性。
作为其对策,在保险杠和散热器之间,存在对应于车速或发动机冷却水的温度变化而对向车辆前部导入的空气量进行调整的可变风道装置。
例如,作为可变风道装置的一个例子,存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百叶窗装置。专利文献1的百叶窗装置,具有:多个可动叶片,它们在由框体形成的空气流通路内,在上下方向上隔着间隔配置;以及电动机,其使这些可动叶片围绕各轴心一体地转动动作。各可动叶片将容许空气进入车辆前部的开放位置和隔断或抑制的关闭位置的范围作为设定动作范围,在框体的侧框部分凸出设置阻止单元,该阻止单元通过与1个可动叶片抵接,防止全部可动叶片超过设定动作范围动作。
另外,通过对电动机通电规定时间,可动叶片从开放位置向关闭位置、或从关闭位置向开放位置转动。
另一方面,测定从对电动机的通电开始起直至检测到由于阻止可动叶片的转动动作而发生的锁止电流值为止的动作时间,并且,基于测定出的动作时间是否从基准时间范围脱离,判定可动叶片的异常动作。
引用文献2的可变百叶窗装置,具有:多个百叶窗,它们固定在百叶窗基座上,并在多个轴上可自由转动地安装有翼片板;以及滑动连杆,其将这些翼片板相互连结,在百叶窗基座上设置上下止动件,该上下止动件将滑动连杆的动作限制为开放位置和关闭位置。而且,在滑动连杆的上部和百叶窗基座之间张紧设置有复位弹簧而将翼片板向阻断方向预紧。该滑动连杆与通过电动机转动的臂连杆连结。
如果停止向电动机供给电力,则由于复位弹簧向使滑动连杆与上止动件抵接的开放位置进行预紧,从而翼片板保持在开放位置。另一方面,如果向电动机供给电力而使电动机旋转,则由于与该电动机一体地转动的臂连杆抵抗复位弹簧,从而滑动连杆移动至与下止动件抵接的关闭位置,由此各翼片板向关闭位置转动。
另外,停止向电动机供给电力利用复位弹簧使滑动连杆从关闭位置向开放位置移动时,检测电动机的感应电压,由此检测百叶窗的故障。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4781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25175号公报
根据上述引用文献1,基于开始向电动机通电起至检测出锁止电流值为止的动作时间是否在基准时间范围内,对可动叶片的异常进行检测。但是,由于是使联动的多个可动叶片中的1个可动叶片与阻止单元抵接,对动作时间进行检测,因此,即使在与阻止单元抵接的可动叶片之外的其他可动叶片发生脱落,或者对各可动叶片进行联动驱动的单元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有可能错误判断为正确地动作。另外,在开放时凸出设置在框体上的阻止单元与可动叶片抵接而受到较大的荷载,因此,框体需要防止变形的刚性,框体的形状受到限制。
在专利文献2中,将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多个轴上的各翼片板与滑动连杆连结,因此,即使在翼片板脱落,或者连结滑动连杆和翼片板的接头脱落,翼片板的动作有故障的情况下,也有可能错误判断为正确地动作。
发明内容
因此,鉴于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用可变风道装置,其能够正确地判定异常状态。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1的车辆用可变风道装置,其设在车辆前部,具有第1通风窗及第2通风窗,该第1通风窗及第2通风窗围绕沿车宽方向延伸的第1轴心及第2轴心,向可向车辆前部导入空气的开放位置、和阻断或抑制空气导入的关闭位置转动,该车辆用可变风道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连杆,其将所述第1通风窗及所述第2通风窗可联动地连结;第1止动件及第2止动件,它们分别设在所述第1通风窗及所述第2通风窗上,通过彼此抵接而将所述第1通风窗及所述第2通风窗限制在开放位置;电动机,其对所述第1通风窗进行旋转驱动;以及控制装置,其向所述电动机供给电流,执行使所述第1通风窗向所述开放位置转动的打开动作、或向所述关闭位置转动的关闭动作,直至检测出锁止电流值为止,所述控制装置具有异常判定单元,该异常判定单元在从所述打开动作或所述关闭动作的动作开始起直至检测出所述锁止电流值为止的第1通风窗的动作角度处于预先设定的基准动作角度范围外的情况下,判定为动作状态处于异常状态。
根据此,利用连杆将围绕第1轴心及第2轴心转动的第1通风窗和第2通风窗可联动地连结,通过设置在第1通风窗的第1止动件和设置在第2通风窗的第2止动件的抵接,将第1通风窗及第2通风窗限制在开放位置,并且,构成为利用电动机对第1通风窗进行旋转驱动,能够通过是否是从打开动作或关闭动作的动作开始起直至检测出锁止电流值为止的第1通风窗的动作角度范围外,判定有没有异常动作。例如,在从动作开始起直至检测出锁止电流值为止的第1通风窗的动作角度为基准角度外的情况下,第1止动件和第2止动件不抵接,能够判断发生了连杆的脱落或第2通风窗的脱落。
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车辆用可变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动作角度范围是从所述打开动作开始起直至第1止动件与第2止动件抵接为止的第1通风窗的动作角度。
根据此,通过将基准动作角度范围设定为从打开动作开始起直至第1止动件与第2止动件抵接为止的第1通风窗的动作角度范围,能够容易且适当地设定基准动作角度范围。
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车辆用可变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动作角度是所述打开动作时的所述电动机的旋转角度,所述基准动作角度范围是从所述打开动作开始起至第1止动件与第2止动件抵接的打开动作时的所述电动机的旋转角度。
根据此,利用电动机的旋转角度,能够容易地检测出动作角度,并且,能够设定基准动作角度范围。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利用连杆将围绕第1轴心及第2轴心转动的第1通风窗和第2通风窗可联动地连结,通过设置在第1通风窗的第1止动件与设置在第2通风窗的第2止动件的抵接,将第1通风窗及第2通风窗限制在开放位置,并且,构成为利用电动机将第1通风窗旋转驱动,从而能够通过从打开动作或关闭动作的动作开始起直至检测出电动机的锁止电流值为止的第1通风窗的动作角度是否在基准动作角度范围外,判定有没有异常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斜前方观察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可变风道装置的全闭状态的斜视图。
图2是从斜前方观察的可变风道装置的全开状态的斜视图。
图3是从斜后方观察的可变风道装置的全闭状态的斜视图。
图4是图3的A部放大图。
图5是可变风道装置的分解斜视图。
图6是图1的B-B线剖视图,(a)表示全闭状态,(b)表示全开状态。
图7是表示可变风道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8是说明可变风道装置的异常判定单元的流程图。
标号的说明
1 可变风道装置
10 框架
20 上通风窗(第1通风窗)
28 第1止动件
28a 抵接面
30 下通风窗(第2通风窗)
38 第2止动件
40 连杆
50 致动器
51 电动机
60 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8,对车辆用可变风道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从斜前方观察的全闭状态的可变风道装置1的斜视图,图2是从斜前方观察的全开状态的可变风道装置1的斜视图,图3是从斜后方观察的全闭状态的可变风道装置的斜视图,图4是图3的A部放大图,图5是可变风道装置的分解斜视图,图6是图1的B-B线剖视图,(a)表示全闭状态,(b)表示全开状态。另外,图7是表示可变风道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框图。此外,在图中箭头Ft表示车辆前方方向,箭头W表示车宽方向,箭头F表示空气导入方向。另外,在图6中用双点划线示出保险杠65的局部。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可变风道装置1配置于在车辆的前部设置的散热器的前方,且配置在从在保险杠65的下部开口的通风格栅65a流入的空气的通路上。在可变风道装置1中,通过使后述的作为第1通风窗的上通风窗20及作为第2通风窗的下通风窗30在关闭位置和开放位置移动,从而切换是否向车辆前部导入从在保险杠65上开口的通风格栅65a导入的空气。
可变风道装置1具有矩形框体状的框架10,且具有:上通风窗20及下通风窗30,它们在框架10上经由支承装置18及19上下隔着间隔配置;连杆40,其将上通风窗20和下通风窗30可联动地连结;以及致动器50,其使上通风窗20转动。
如图1及图5所示,框架10为树脂制,由沿车宽方向延伸并相对的上框架11及下框架12、连结上框架11及下框架12的左右端的侧框架13及14形成,并且形成为在车宽方向上较长的矩形框体状。在车宽方向中央处,在上框架11及下框架12之间跨设有中心框架15,通过中心框架15左右划分为第1空气流通路16A和第2空气流通路16B。
在框架10的左右的侧框架13及14上分别设置有支承装置18、19,通过这些支承装置18、19,上通风窗20及下通风窗30设置为,能够分别围绕沿车宽方向平行地延伸的第1轴心即上侧轴心a、及第2轴心即下侧轴心b转动。
上通风窗20为树脂制,具有沿车宽方向较长的第1上通风窗21A及第2上通风窗21B,通过转动动作而成为下述位置:如图1所示,利用第1上通风窗21A及第2上通风窗21B,将第1空气流通路16A和第2空气流通路16B的上部范围遮蔽的关闭位置;以及如图2所示,第1上通风窗21A及第2上通风窗21B将第1空气流通路16A和第2空气流通路16B的上部范围开放的开放位置。
第1上通风窗21A在中央部具有沿上侧轴心a向车宽方向延伸的剖面圆弧状的轴部22,矩形板状的上叶片23a沿轴部22的上部延伸,矩形板状的下叶片23b沿轴部22的下部延伸。由这些上叶片23a及下叶片23b构成可动叶片23。设有从第1上通风窗21A的外侧端向上侧轴心a方向凸出的轴24A。如图4所示,在第1上通风窗21A的内侧端弯曲形成凸缘25A。在凸缘25A上,与上侧轴心a同轴地形成轴孔26,偏向轴孔26的后方贯穿设有连杆卡止孔45A。
第2上通风窗21B与第1上通风窗21A为大致对称形状,具有沿上侧轴心a延伸的轴部22,上叶片23a及下叶片23b在轴部22的上部及下部延伸。在第2上通风窗21B的外侧端设有向上侧轴心a方向凸出的轴24b。如图4所示,在第2上通风窗21B的内侧端弯曲形成凸缘25B,在凸缘25B上与上侧轴心a同轴地形成轴孔26,偏向该轴孔26的后方贯穿设有连杆卡止孔45B。
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第1上通风窗21A的凸缘25A和第2上通风窗21B的凸缘25B,通过连结部27连结而一体地形成。另外,如图5及图6所示,形成从第1上通风窗21A的上叶片23a的外侧端向前方凸出的大致三角形状的第1止动件28,该止动件具有抵接面28a。
以上述方式形成的上通风窗20,轴24A经由支承装置18可自由旋转地轴支撑在侧框架13上,轴24B由支承装置19可自由旋转地轴支撑在侧框架14上,而且,形成在各凸缘25A及25B上的轴孔26通过轴部23轴支撑在中心框架15上,从而围绕上侧轴心a可转动地安装在框架10上。另外,在与轴支撑在侧框架13上的轴24A接近的第1上通风窗21A的外端部形成第1止动件28。
下通风窗30为树脂制,具有沿车宽方向较长的大致矩形的第1下通风窗31A和第2下通风窗31B,通过围绕下侧轴心b转动而成为下述位置:如图1所示,利用第1下通风窗31A及第2下通风窗31B,将第1空气流通路16A和第2空气流通路16B的下侧范围遮蔽的关闭位置;以及如图2所示,第1下通风窗31A及第2下通风窗31B将第1空气流通路16A和第2空气流通路16B的下侧范围开放的开放位置。
第1下通风窗31A具有沿下侧轴心b向车宽方向延伸的轴部32,矩形板状的上叶片33a沿轴部32的上部延伸,矩形板状的下叶片33b沿轴部32的下部延伸。由这些上叶片33a及下叶片33b构成可动叶片33。设有从第1下通风窗31A的外侧端向下侧轴心b方向凸出的轴34A。在第1下通风窗31A的内侧端弯曲形成的凸缘35A上,与下侧轴心b同轴地形成轴孔36,偏向轴孔36的后方贯穿设有连杆卡止孔46A。
第2下通风窗31B与第1下通风窗31A为大致对称形状,沿下侧轴心b形成轴部32,上叶片33a及下叶片33b分别在轴部32的上部及下部延伸。在第2下通风窗31B的外侧端形成向下侧轴心b方向凸出的轴34b。在第2下通风窗31B的内侧端弯曲形成凸缘35B,在凸缘35B上与上侧轴心a同轴地形成轴孔36,而且偏向轴孔36的后方贯穿设有连杆卡止孔46A。
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第1下通风窗31A的凸缘35A和第2下通风窗31B的凸缘35B,通过连结部37连结。另外,如图5及图6所示,形成从第1下通风窗31A的上叶片33b的外侧端向后方凸出的大致三角形状的第2止动件38,该止动件具有抵接面38a。
以上述方式形成的下通风窗30,轴34A经由支承装置18可自由旋转地轴支撑在侧框架13上,轴34B经由支承装置19可自由旋转地轴支撑在侧框架14上,而且,如图4所示,形成在各凸缘35A、35B上的轴孔36经由轴部39轴支撑在中心框架15上。
将上通风窗20及下通风窗30可联动地连结的连杆40,具有沿上下方向较长的矩形板状的基部41,在基部41的两侧部上端形成上轴42A及42B。另外,在基部41的两侧部下端形成下轴43A及43B。
通过将该上轴42A及42B嵌入上通风窗20的相对的各凸缘25A、25B的各连杆卡止孔45A、45B中,将下轴43A及43B嵌入下通风窗30的相对的各凸缘35A、35B的各连杆卡止孔46A、46B中,从而上通风窗20和下通风窗30通过连杆机构可联动地连结。
经由驱动力传递机构52,上通风窗20的轴24A与具有电动机51的致动器50连接。电动机51的驱动力经由驱动力传递机构52,使轴24A转动,从而上通风窗20围绕上侧轴心a转动,经由连杆40,与上通风窗20的转动联动,下通风窗30围绕下侧轴心b转动。
上通风窗20,在关闭位置如图6(a)所示,第1上通风窗21A的上叶片23a的前端与上框架11抵接而转动被限制,并且,利用第1上通风窗21A遮蔽第1空气通路16A的上部范围,同样地,第2上通风窗21B的上叶片23a的前端与上框架11抵接,利用第2上通风窗21B遮蔽第2空气通路16B的上部范围。
下通风窗30,在关闭位置如图6(a)所示,第1下通风窗31A的下叶片33b的前端与下框架12抵接而转动被限制,并且,上叶片33a的前端与第1上通风窗21A的下叶片23b的前端抵接而遮蔽第1空气通路16A的下部范围,利用第1上通风窗21A和第1下通风窗31A遮蔽第1空气通路16A。同样地,第2下通风窗31B的下叶片33b的前端与下框架12抵接而转动被限制,并且,上叶片33a的前端与第2上通风窗21B的下叶片23b的前端抵接而遮蔽第2空气通路16B的下部范围,利用第2上通风窗21B和第2下通风窗31B遮蔽第2空气通路16B。
另一方面,上通风窗20在开放位置如图6(b)所示,第1上通风窗21A的上叶片23a的前端在从上框架11分离的水平旋转位置处,将第1空气通路16A的上部范围开放,下通风窗30在开放位置如图6(b)所示,第1下通风窗31A的下叶片33b的前端在从下框架12远离的水平旋转位置处,将第1空气通路16A的下部范围开放,并且,形成在第1上通风窗21A上的第1止动件28的抵接面28a与形成在第1下通风窗31A上的第2止动件38的抵接面38a抵接,由此上通风窗20及下通风窗30被限制在开放位置。在全开状态时,通过第1止动件28与第2止动件38的抵接,将上通风窗20及下通风窗30限制在开放位置,从而对框体10的负载减轻。
另外,同样地,第2上通风窗21B的上叶片23a的前端在从上框架11远离的水平旋转位置处,将第2空气通路16B的上部范围开放,第2下通风窗31B的下叶片33b的前端在从下框架12远离的水平旋转位置处,将第2空气通路16B的下部范围开放。
通过使可变风道装置1中的上通风窗20及下通风窗30向关闭位置和开放位置这两个位置转动,从而能够对在行驶中从保险杠65的通风格栅65a导入车辆前部内的空气量进行调节。
例如,通过在车速大于或等于规定速度且冷却水的温度小于或等于规定温度时,将上通风窗20及下通风窗30设在关闭位置,从而阻断或抑制空气向车辆前部内的流入,抑制向车辆前部内流入的空气量,空气阻力降低。另外,如果冷却水的温度大于或等于一定值,则即使在高速行驶时,也通过将上通风窗20及下通风窗30切换至开放位置,从而能够抑制冷却水的温度上升。
通过在发动机冷却水温度小于或等于规定温度时,将上通风窗20及下通风窗30设为关闭位置,从而例如在冬季或寒冷地区的低速行驶或暖机运行时,阻断或抑制空气向车辆前部内流入,防止发动机的过度冷却,并且,能够促进发动机的暖机性能或排出气体净化装置的催化剂活性。
另外,可变风道装置1如在图7中框图所示,具有致动器50、检测车速的车速传感器53、外部气温传感器54、检测发动机冷却水的温度的冷却水温度传感器55、检测电动机51的旋转角度的电动机旋转角传感器56、检测在电动机51中产生的锁止电流值的电动机电流传感器57、以及控制电动机51的控制装置60,其中,致动器50具有电动机51及介于电动机51和上通风窗20的轴24A之间的驱动力传递机构52。
向控制装置60输入由车速传感器53、外部气温传感器54、冷却水温度传感器55、电动机旋转角传感器56、电动机电流传感器57的检测信号,对应于这些检测,判定将上通风窗20及下通风窗30设为开放位置的打开动作条件成立,还是应设为关闭位置的关闭动作条件成立。例如,进行下述控制:在由车速传感器53检测出的车速较大而由冷却水温度传感器55检测出的冷水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为了提高行驶稳定性而进行关闭动作,在由发动机冷却水温度传感器55检测出的冷却水温度较高的情况下,为了高效地进行冷却而进行打开动作。
如果控制装置60判断为应进行打开动作或关闭动作,则向电动机51供给电流,从驱动电动机51经由驱动力传递机构52使上通风窗20转动,经由连杆40使下通风窗30联动地转动。另外,如果电动机电流传感器57检测出电动机51的锁止电流值,则停止电流供给,停止上通风窗20及下通风窗30的转动。
例如,在图1及图6(a)示出的上通风窗20及下通风窗30为关闭位置的状态下,如果控制装置60判断为应进行打开动作,则向电动机51供给电流,通过驱动力传递机构52,将上通风窗20从关闭位置向开放位置方向进行打开动作,经由连杆40与上通风窗20联动,下通风窗30从关闭位置向开放位置方向进行打开动作。如果上通风窗20及下通风窗30转动至开放位置,则如图6(b)所示,上通风窗20的第1止动件28的抵接面28a与下通风窗30的第2止动件38的抵接面38a抵接,限制上通风窗20及下通风窗30的转动。如果由电动机电流传感器57检测出该上通风窗20的转动限制引起的电动机51的锁止电流值,则停止电动机51的电流供给,上通风窗20及下通风窗30保持在开放位置。
另一方面,上通风窗20及下通风窗30在开放位置的状态下,如果控制装置60判断为应进行关闭动作,则向电动机51供给电流,使电动机51转动,通过驱动力传递机构52,将上通风窗20从开放位置向关闭位置方向进行关闭动作,经由连杆40与上通风窗20联动,下通风窗30从开放位置向关闭位置方向进行关闭动作。
如果通过上通风窗20及下通风窗30进行关闭动作而达到关闭位置,则如图6(a)所示,上通风窗20的上叶片23a的前端与上框架11抵接,并且下通风窗30的下叶片33b的前端与下框架12抵接,上通风窗20及下通风窗30的转动被限制。如果由电动机电流传感器57检测出该上通风窗20的转动限制引起的电动机51的锁止电流值,则停止电动机51的电流供给,上通风窗20及下通风窗30保持在关闭位置。
基于图8的流程图,说明由控制装置60构成的异常判断单元进行的异常判定处理。
在控制装置60中,作为上通风窗20从关闭位置向开放位置转动的动作时的动作角度,预先准备基准动作角度范围,该基准动作角度范围是直至上通风窗20从关闭位置成为开放位置的、第1止动件28与第2止动件38抵接为止的打开动作所需的电动机51的旋转角度的旋转量。
在车辆行驶中,控制装置60读取来自车速传感器53、外部气温传感器54、冷却水温度传感器55等的检测值,对应于这些检测值,确认上通风窗20及下通风窗30的动作条件是否成立(步骤S101)。对应于其结果,控制装置60向电动机51供给电流,开始进行打开动作或关闭动作(步骤S102)。
对于步骤S103及其后的说明,为了清楚地说明,针对在步骤S101中打开动作条件成立,在步骤S102中开始打开动作的情况进行说明。此外,在图8的流程图中,换成用括号记载的动作,就成为在步骤S101中关闭动作条件成立的情况的异常判定及确认动作的流程。
如果通过电动机51的驱动,上通风窗20及下通风窗30的打开动作开始(步骤102),则基于与电动机51的打开动作相伴的旋转量,计算上通风窗20的动作角度(步骤S103),随时确定是否检测到锁止电流值(步骤S104)。
在没有检测到锁止电流值的情况(步骤S104为否)下,直至检测出锁止电流值为止,继续向电动机51供给电流。如果检测出锁止电流值(步骤S104为是),则停止向电动机51供给电流,停止上通风窗20的打开动作(步骤S105),判断直至检测出上述锁止电流值为止的动作角度是否是预先设定的基准动作角度范围外(步骤S106)。
在检测出锁止电流值为止的动作角度为基准动作角度范围内的情况(步骤S106为否),即无异常地进行了从关闭位置至上通风窗20的第1止动件28与下通风窗30的第2止动件38抵接的开放位置为止的打开动作的情况下,其后适当地确认动作条件并继续通常的动作控制(步骤S101~步骤S106)。
另外,在直至检测出锁止电流值为止的动作角度为基准动作角度范围外的情况(步骤S106为是)下,判定为异常动作状态(步骤S107)。
即,在直至检测出锁止电流值为止的动作角度未达到基准动作角度范围的情况下,能够推定出在上通风窗20到达开放位置之前由于某种异常,例如由于侵入异物等上通风窗20、下通风窗30、连杆40等发生固着,或者驱动力传递机构52固着而在打开动作的途中检测出锁止电流值,电动机51停止。
另外,在直至检测出锁止电流值为止的动作角度超过基准动作角度范围的情况下,是上通风窗20的第1止动件28与下通风窗30的第2止动件38不抵接而超过基准动作角度范围,上通风窗30与上框架11抵接从而打开动作停止,检测出锁止电流值,能够推断出发生了下述异常:因下通风窗30的脱落、或者将上通风窗20及下通风窗30连结的连杆40的脱落及连杆40的损坏等,而成为在基准动作角度范围内第1止动件28与第2止动件38彼此不抵接的情况。
另一方面,在步骤S104为否、即在没有检测到锁止电流值的情况下,在步骤S8中,判定动作角度是否大于基准动作角度范围。由此,能够推定出即使在步骤S108中动作角度超过基准动作角度范围也检测不到锁止电流值的状态持续的异常,例如,将上通风窗20和下通风窗30连结的连杆40的脱落或损坏、下通风窗30的脱落、上通风窗20的脱落或驱动力传递机构52的异常等。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具有将可向开放位置和关闭位置转动的上通风窗20和下通风窗30连结的连杆40,构成为通过形成在上通风窗20上的第1止动件28与形成在下通风窗30上的第2止动件38的抵接,将上通风窗20及下通风窗30限定在开放位置,通过从打开动作或关闭动作的动作开始直至检测出锁止电流值为止的上通风窗20的动作角度是否处于基准动作角度范围外,能够判定有没有连杆40的脱落或下通风窗30的脱落等异常动作。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第1止动件28及第2止动件38形成在第1上通风窗21A及第1下通风窗31A上,但也可以将第1止动件28及第2止动件38形成在第2上通风窗21B及第2下通风窗31B上。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可变风道装置1对应于保险杠65的通风格栅65a配置,但也可以在配置于前格栅的后方等其他位置等的其他部位上配置。

Claims (2)

1.一种车辆用可变风道装置,其设在车辆前部,具有第1通风窗及第2通风窗,该第1通风窗及第2通风窗围绕沿车宽方向延伸的第1轴心及第2轴心,向可向车辆前部导入空气的开放位置、和阻断或抑制空气导入的关闭位置转动,
该车辆用可变风道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连杆,其将所述第1通风窗及所述第2通风窗可联动地连结;
第1止动件及第2止动件,它们分别设在所述第1通风窗及所述第2通风窗上,通过彼此抵接而将所述第1通风窗及所述第2通风窗限制在开放位置;
电动机,其对所述第1通风窗进行旋转驱动;以及
控制装置,其向所述电动机供给电流,执行使所述第1通风窗向所述开放位置转动的打开动作、或向所述关闭位置转动的关闭动作,直至检测出锁止电流值为止,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异常判定单元,该异常判定单元在从所述打开动作或所述关闭动作的动作开始起直至检测出所述锁止电流值为止的第1通风窗的动作角度处于预先设定的基准动作角度范围外的情况下,判定为动作状态处于异常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可变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准动作角度范围是从所述打开动作开始起直至第1止动件与第2止动件抵接为止的第1通风窗的动作角度。
CN201410120413.3A 2013-03-28 2014-03-27 车辆用可变风道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709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67936A JP5458200B1 (ja) 2013-03-28 2013-03-28 車両用可変ダクト装置
JP2013-067936 2013-03-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70991A CN104070991A (zh) 2014-10-01
CN104070991B true CN104070991B (zh) 2017-04-12

Family

ID=50619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20413.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70991B (zh) 2013-03-28 2014-03-27 车辆用可变风道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233605B2 (zh)
JP (1) JP5458200B1 (zh)
CN (1) CN104070991B (zh)
DE (1) DE102014103667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33565B2 (en) * 2013-02-05 2017-01-03 Montaplast of North America, Inc. Active grille shutter assembly
US9758031B2 (en) * 2013-11-23 2017-09-12 Daimler Ag Radiator grille arrangement for a vehicle
DE102014110198A1 (de) * 2014-07-21 2016-01-21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Bug eines Kraftfahrzeuges
KR101532976B1 (ko) * 2014-09-01 2015-07-01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차량용 에어 플랩 장치
DE102014014841A1 (de) * 2014-10-07 2016-04-07 Daimler Ag Kühlergrillanordnung für ein Fahrzeug und Fahrzeug
KR101567733B1 (ko) * 2014-11-12 2015-11-1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외장형 액티브 에어플랩 장치
KR101631864B1 (ko) * 2014-11-14 2016-06-20 이래오토모티브시스템 주식회사 차량용 에어 셔터 어셈블리
US9969342B2 (en) * 2015-03-26 2018-05-1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Body-on-frame bumper step pad with seal between bumper beam and radiator grill
DE102015210683A1 (de) * 2015-06-11 2016-12-15 Röchling Automotive SE & Co. KG Funktionsüberprüfbare Luftklappenvorrichtung
JP6606386B2 (ja) * 2015-09-25 2019-11-13 株式会社Subaru 車両用アクティブシャッタの制御装置
US9956866B2 (en) * 2015-10-16 2018-05-01 Flex-N-Gate Advanced Product Development, Llc Active grille shutter
US9932876B2 (en) 2015-11-11 2018-04-0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ystems and method for exhaust warm-up strategy
US9828036B2 (en) * 2015-11-24 2017-11-28 Srg Global Inc. Active grille shutter system with integrated radar
CN106799961B (zh) * 2015-11-26 2019-05-10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系统及包括所述散热系统的汽车
FR3046757B1 (fr) * 2016-01-20 2018-01-26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Systeme de gestion d'entree d'air pour obturateur actif de calandre
US10100707B2 (en) 2016-02-29 2018-10-16 Montaplast of North America, Inc. Active grille shutter and shutter subassembly for use with active grill shutters
US10017047B2 (en) 2016-05-13 2018-07-1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agnosing an active grill shutter system fault in a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DE102016006531A1 (de) * 2016-05-27 2017-11-3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Kühleraggregat für ein Kraftfahrzeug
KR102439461B1 (ko) * 2016-06-29 2022-09-02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액티브 에어 플랩
CA3030990A1 (en) 2016-08-12 2018-02-15 Braendon LINDBERG Active grille, scalable design
US20180080367A1 (en) * 2016-09-22 2018-03-22 Trent Mallett Engine shield
US10809021B2 (en) * 2016-12-08 2020-10-20 Hamilton Sunstrand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with sliding aperture valve
FR3067296B1 (fr) * 2017-06-13 2020-01-10 Compagnie Plastic Omnium Systeme aerodynamique actif avec actionneur deporte
US10093173B1 (en) * 2017-07-26 2018-10-09 Srg Global Inc. Active grille shutter system with louver compensation feature
US10071625B1 (en) 2017-08-15 2018-09-1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Flow control assembly and method utilizing apertured shutters
JP6622268B2 (ja) * 2017-09-15 2019-12-1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グリルシャッタ装置
FR3071470B1 (fr) * 2017-09-27 2020-10-02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Dispositif de regulation d'un flux d'air pour module de face avant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FR3076772B1 (fr) * 2018-01-12 2019-12-13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Volet mobile pour module de face avant de vehicule
CN208085650U (zh) * 2018-04-23 2018-11-13 延锋彼欧汽车外饰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叶片保护结构的主动进气格栅
CN208085651U (zh) * 2018-04-23 2018-11-13 延锋彼欧汽车外饰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保险杠格栅的叶片连杆结构
JP7115107B2 (ja) * 2018-07-26 2022-08-0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のシャッタ装置
FR3092528B1 (fr) * 2019-02-13 2021-12-03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Dispositif d’obturation pour entrée d’air de face avant de véhicule automobile comportant un dispositif de désolidarisation de volet
DE102019106828B4 (de) * 2019-03-18 2022-06-23 Hbpo Gmbh Vorrichtung zum Verschließen eines Kraftfahrzeugkühlmoduls
DE102019108990B4 (de) * 2019-04-05 2022-08-04 Montaplast Gmbh Sequentielle Lamellenjalousieschaltung
CN111038249B (zh) * 2019-12-31 2021-10-15 武汉路特斯汽车有限公司 车辆主动进气格栅及车辆
JP7355669B2 (ja) 2020-02-05 2023-10-03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グリルシャッタ装置
WO2021200522A1 (ja) * 2020-04-01 2021-10-07 株式会社ヴァレオジャパン シャッタ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23150A (ja) * 2009-03-25 2010-10-07 Aisin Seiki Co Ltd 車両用可動グリルシャッタ
JP5454909B2 (ja) * 2009-03-25 2014-03-26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可動部材の駆動装置
JP5344233B2 (ja) * 2009-05-07 2013-11-20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グリル装置
JP5620085B2 (ja) * 2009-10-26 2014-11-05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可変ダクト装置
JP5005073B2 (ja) * 2010-07-20 2012-08-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シャッタ装置
US8689917B2 (en) * 2010-10-22 2014-04-08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Method for monitoring operation of a shutter
JP5411186B2 (ja) * 2011-03-18 2014-02-12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グリルシャッター制御装置
JP5358603B2 (ja) * 2011-03-18 2013-12-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開閉作動機構制御装置
US8469128B2 (en) * 2011-06-13 2013-06-2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Variable-bias shutter
KR101272930B1 (ko) * 2011-12-08 2013-06-1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액티브 에어플랩 장치
US20130223980A1 (en) * 2012-02-24 2013-08-29 Shape Corp. Active grill shutter vane design and vehicle system
JP5880229B2 (ja) * 2012-04-06 2016-03-0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グリルシャッ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4103667B4 (de) 2016-04-21
JP2014189208A (ja) 2014-10-06
JP5458200B1 (ja) 2014-04-02
DE102014103667A1 (de) 2014-10-02
CN104070991A (zh) 2014-10-01
US20140295749A1 (en) 2014-10-02
US9233605B2 (en) 2016-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70991B (zh) 车辆用可变风道装置
JP5884397B2 (ja) グリルシャッタ装置
JP5862033B2 (ja) 車両用可動グリルシャッター
CN103459183B (zh) 用于车辆的开/闭致动机构控制装置和开/闭致动机构控制方法
CN102050008B (zh) 可变风道装置
CN104727919B (zh) 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046852B (zh) 可变促动速率的百叶窗窗板
US20060254838A1 (en) Cooling device for use on a vehicle
US2017012074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erating active grille shutters
KR101765958B1 (ko) 자동차용 스마트 액티브 에어 플랩 및 이의 작동 제어 방법
CN103534122B (zh) 用于主动格栅系统的可变式或分步式活挡板启用装置
CN102454468A (zh) 经由冷却风扇工作周期控制车辆中的遮板的系统和方法
JP4678500B2 (ja) 車両用可動グリルシャッタ装置
CN102574459A (zh) 用于机动车的热交换模块
CN102454469A (zh) 用于监测遮板操作的方法
KR101518961B1 (ko) 차량 엔진 룸 공기 유량 제어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 방법
EP3243679B1 (en) Charge air shutter
CN103660918B (zh) 车辆用空气风门片装置及其失灵判定方法
JP2016080250A (ja) 車両用熱交換器のシャッター構造
JP6206026B2 (ja) 冷却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3625268B (zh) 散热器用风门片的能动开闭装置及开闭方法
JP7172154B2 (ja) シャッター装置
JP2014221595A (ja) 車両用シャッター
JP2017061266A (ja) 車両用アクティブシャッタの制御装置
JP2016147552A (ja) 車両のシャッタ開閉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SUBARU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