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69982A - 涂敷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涂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69982A
CN104069982A CN201410119319.6A CN201410119319A CN104069982A CN 104069982 A CN104069982 A CN 104069982A CN 201410119319 A CN201410119319 A CN 201410119319A CN 104069982 A CN104069982 A CN 1040699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varnish
along
manifold
injection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1931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塚原大祐
杉浦绅介
鹈饲贵司
前田耕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0699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699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5/00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 B05C5/02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being discharged through an outlet orifice by pressure, e.g. from an outlet device in contact or almost in contact, with the work
    • B05C5/0254Coating heads with slot-shaped outl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05C1/00 - B05C9/00
    • B05C11/10Storage, supply or control of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Recovery of excess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 B05C11/1002Means for controlling supply, i.e. flow or pressure, of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the applying apparatus, e.g. valves

Landscapes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涂敷装置。涂敷装置是用于涂敷含有颗粒和树脂的清漆的涂敷装置。涂敷装置包括:静态混合器,其用于搅拌清漆;以及喷嘴,其设置在静态混合器的喷射方向下游侧。喷嘴具有歧管,该歧管用于使一边被静态混合器搅拌一边被喷射的清漆向与喷射方向正交的第1方向扩展。在歧管中设有扩大部,该扩大部的在第1方向上的长度随着朝向喷射方向下游侧去而逐渐变长。能够充分地确保所获得的涂膜中的颗粒的均匀性。

Description

涂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涂敷装置、详细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涂敷含有颗粒和树脂的清漆的涂敷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一种用于涂敷含有颗粒和树脂的清漆的涂敷装置。
例如,提出有一种浆料涂敷装置(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该浆料涂敷装置包括浆料罐、配置在浆料罐的喷射方向下游侧的模涂敷机(die coater)以及夹设在将浆料罐和模涂敷机连接起来的配管上的静态混合器。
在专利文献1的浆料涂敷装置中,使自浆料罐供给的浆料通过静态混合器之后自模涂敷机喷射,从而解决了自模涂敷机喷射时的不均匀性,由此,确保了所形成的涂膜的平坦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17541号公报
然而,形成于模涂敷机的歧管通常呈沿宽度方向(与喷射方向正交的方向)扩展的主视大致矩形形状,在歧管的喷射方向上游部分的宽度方向两端部,清漆的流动变得缓慢,因此,清漆容易滞留。并且,若颗粒的比重相对较大,则颗粒会在清漆的滞留部分中沉淀。因此,具有在滞留部分中的颗粒的分布不均匀、进而使歧管中的颗粒的分布容易变得不均匀这样的不良情况。其结果,具有在涂膜中的颗粒的分布变得不均匀这样的不良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涂膜中的颗粒的均匀性的涂敷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涂敷装置,其用于涂敷含有颗粒和树脂的清漆,其特征在于,该涂敷装置包括:静态混合器,其用于搅拌上述清漆;以及喷嘴,其设置在上述静态混合器的喷射方向下游侧,上述喷嘴具有歧管,该歧管用于使一边被上述静态混合器搅拌一边被喷射的清漆沿着与上述喷射方向正交的第1方向扩展,在上述歧管中设有扩大部,该扩大部的在上述第1方向上的长度随着朝向上述喷射方向下游侧去而逐渐变长。
在该涂敷装置中,能够利用静态混合器对供给到喷嘴之前的清漆进行搅拌。因此,能够确保清漆中的颗粒和树脂的均匀性。
另外,在该涂敷装置中,通过歧管的清漆在扩大部中随着朝向喷射方向下游侧去而逐渐向第1方向外侧扩展。因此,能够防止清漆的喷射流动变得缓慢,从而能够防止产生清漆的滞留。其结果,能够在歧管中消除清漆中的颗粒的不均匀性。因而,能够充分地确保所获得的涂膜中的颗粒的均匀性。
另外,在本发明的涂敷装置中,优选的是,上述歧管包括:流入部,其用于供由上述静态混合器喷射的清漆流入,该流入部的沿着与上述喷射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的开口截面积随着朝向上述喷射方向下游侧去而扩大;以及流出部,其设置在上述流入部的上述喷射方向下游侧,用于使清漆自上述流入部流出,该流出部的沿着上述正交方向的开口截面积随着朝向上述喷射方向去而缩小,上述扩大部设于上述流入部。
在歧管中,与沿着正交方向的开口截面积随着朝向喷射方向去而缩小的流出部相比,在沿着正交方向的开口截面积随着朝向喷射方向下游侧去而扩大的流入部中,上述清漆的喷射流动容易变得缓慢,容易产生由此引起的清漆的滞留。
但是,在该涂敷装置中,由于在流入部设有扩大部,因此能够防止上述清漆的喷射流动变得缓慢,从而能够防止产生清漆的滞留。
另外,在本发明的涂敷装置中,优选的是,上述静态混合器沿着上述喷射方向具有6个以上的扭转叶片,该扭转叶片随着朝向上述喷射方向去而发生扭转。
在该涂敷装置中,由于静态混合器具有6个以上的扭转叶片,因此能够进一步充分地确保清漆中的颗粒和树脂的均匀性。
另外,在本发明的涂敷装置中,优选的是,用于划分出上述扩大部的、能够相对于上述歧管装卸的附属构件设于上述歧管的上述第1方向上的位于上述喷射方向上游侧的端部。
采用该涂敷装置,由于附属构件能够相对于歧管装卸,因此能够根据清漆的特性而更换为期望形状的附属构件。
另外,在本发明的涂敷装置中,优选的是,上述喷嘴具有能够目视观察在上述扩大部中通过的清漆的透明构件。
采用该涂敷装置,由于能够经由透明构件目视观察在扩大部中通过的清漆,因此能够简单地检查清漆中的颗粒的状态。
采用本发明的涂敷装置,能够充分地确保所获得的涂膜中的颗粒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涂敷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表示图1的涂敷装置的静态混合器的局部剖主视图。
图3表示图1的涂敷装置的喷嘴的俯视图。
图4表示图3的喷嘴的仰视图。
图5表示图3的喷嘴的侧视图。
图6表示图3的喷嘴的A-A侧剖视图。
图7表示图3的喷嘴的B-B侧剖视图。
图8表示图3的喷嘴的主视剖视图。
图9表示图3的喷嘴的分解立体图。
图10表示图3的喷嘴的分解侧剖视图。
图11表示利用图6所示的喷嘴涂敷清漆的状态。
图12表示实施例1的涂敷装置的喷嘴中的清漆的状态的照片的图像处理图。
图13表示比较例1的涂敷装置的喷嘴中的清漆的状态的照片的图像处理图。
图14表示比较例2的涂敷装置的喷嘴中的清漆的状态的照片的图像处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涂敷装置;4、静态混合器;5、喷嘴;7、扭转叶片;12、第2块(透明构件);21、歧管;33、扩大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11说明本发明的涂敷装置的一实施方式。
在图3中,以纸面的左右方向为“左右方向”(第1方向或宽度方向),以纸面的上下方向为“前后方向”(第2方向或厚度方向),以纸厚方向为“上下方向”(第3方向或喷射方向),具体而言,以图3所记载的方向箭头为基准。对于图3以外的附图,也以图3的方向为基准。
此外,在图8中,为了清楚地表示歧管21(后述)、垫片13(后述)以及附属构件25(后述)的相对配置关系,省略了第2块12(后述)。并且,在图9中,为了清楚地表示垫片13、第1块11以及第2块12的相对配置关系,省略了附属构件25。
在图1中,该涂敷装置1是用于涂敷含有颗粒和树脂的清漆(后面详细叙述)的涂敷装置。涂敷装置1包括罐2、泵3、静态混合器4以及喷嘴5。罐2、泵3、静态混合器4以及喷嘴5以自清漆的喷射方向上游侧朝向下游侧的方式依次配置。
罐2是用于储存清漆的储液器,其设置在涂敷装置1的上侧部分。
泵3经由配管61与罐2连接,具体而言,其配置在罐2的后侧。泵3只要是能够向静态混合器4施加压力而使储存在罐2内的清漆喷射的泵即可,并没有特别地限定,可列举出例如螺杆泵(Moineaupump)(具体而言,作为兵神螺杆泵(ヘイシンモーノポンプ)(兵神装备公司制造)的市售的泵等)等。
静态混合器4以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静态混合器4配置在泵3的下侧,并与泵3的下端部相连接。作为静态混合器4,并没有特别地限定,可列举出例如记载在日本国修订第六版的化学工学便览的第453页那样的Kenics mixer型、Sulzer SMV型、SulzerSMX型、Tray Hi-mixer型、Komax mixer型、Lightnin mixer型、Ross ISG型、Bran&Lube mixer型的静态混合器。优选使用图2所示的Kenics mixer型。
Kenics mixer型的静态混合器4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直管6和容纳在直管6内的扭转叶片7。
扭转叶片7包括随着朝向喷射方向下游侧去而沿顺时针方向(向右扭转)扭转180度的右扭转叶片8和随着朝向喷射方向下游侧去而沿逆时针方向(向左扭转)扭转180度的左扭转叶片9。右扭转叶片8和左扭转叶片9分别设有多个(在图2中为9个),并沿着喷射方向交替地配置。另外,右扭转叶片8的在喷射方向下游侧的端缘和左扭转叶片9的在喷射方向上游侧的端缘以在沿喷射方向进行投影时正交的方式相接合。另外,右扭转叶片8的在喷射方向上游侧的端缘和左扭转叶片9的在喷射方向下游侧的端缘以在沿喷射方向(上下方向)进行投影时正交的方式相接合。
静态混合器4的尺寸能够适当设定,例如,管长例如为10mm以上,优选为30mm以上,并且例如为400mm以下,优选为350mm以下。另外,内径例如为3mm以上,优选为5mm以上,并且例如为30mm以下,优选为15mm以下。另外,管长与内径之比例如为3以上,优选为5以上,并且例如为30以下,优选为25以下。并且,在静态混合器4为Kenics mixer型的情况下,各右扭转叶片8和各左扭转叶片9的在喷射方向上的长度分别例如为3mm以上,优选为5mm以上,并且例如为50mm以下,优选为30mm以下。
喷嘴5例如为狭缝模涂敷机,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其配置在静态混合器4的下侧并与静态混合器4的下端部相连接。喷嘴5形成为沿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延伸的厚壁平板形状。喷嘴5包括第1块11、以与第1块11相对的方式配置在第1块11的前侧的第2块12以及介于第1块11与第2块12之间的垫片13。
第1块11由例如不锈钢等金属或丙烯酸树脂等树脂形成。从耐久性的观点考虑,第1块11优选由金属形成。
如图3和图9所示,第1块11呈沿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延伸的厚壁平板形状,具体而言,在俯视时和主视时,第1块11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在侧视时,第1块11的上侧部分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下侧部分形成为随着朝向下侧去而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变短的大致三角形形状。另外,第1块11形成为前表面的中央部向后侧凹入的有底框形状。第1块11包括构成为一体的上壁46a、下壁46b以及1对侧壁46c。
上壁46a形成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俯视大致矩形形状和主视大致矩形形状。另外,如图6和图7所示,在侧视时,上壁46a的上侧部分呈大致矩形形状,下侧部分的下表面47以成为弯曲面的方式形成。具体而言,上壁46a的下表面47形成为随着朝向后方去而逐渐向下侧弯曲的圆弧形状。
下壁46b以与上壁46a的下端部邻接的方式设置。如图4和图8所示,下壁46b形成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仰视大致矩形形状和主视大致矩形形状。另外,如图6和图7所示,在侧视时,下壁46b的下表面形成为随着朝向前侧去而向下方呈直线状倾斜的倾斜面,且下壁46b的上表面48形成为随着朝向前侧去而向下方呈直线状倾斜的倾斜面。下壁46b的上表面48的上端缘以与上壁46a的下表面47的下端缘相连续的方式形成。
如图8和图9所示,1对侧壁46c与上壁46a及下壁46b的在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相连续,并形成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俯视大致矩形形状。另外,在侧视时,侧壁46c的上侧部分呈大致矩形形状,下侧部分形成为随着朝向下侧去而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变短的大致三角形形状。
并且,第1块11形成为上壁46a、下壁46b以及1对侧壁46c各自的前表面平齐的主视大致矩形框状。另外,如图6和图8所示,在第1块11中,由上壁46a的下表面47、下壁46b的上表面48以及1对侧壁46c的内表面(内侧面)形成歧管21。歧管21是为了使自后述的供给孔20供给的清漆沿左右方向扩展而设置的。
具体而言,歧管21包括流入部50和流出部51。
流入部50由上壁46a的下表面47和1对侧壁46c的内表面(内侧面)形成。流入部50形成为其沿着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与喷射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的开口截面积随着朝向下方(喷射方向下游侧)去而扩大。利用该流入部50来分隔出流入空间52。
流出部51由下壁46b的上表面48和1对侧壁46c的内表面(内侧面)形成。流出部51形成为其沿着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与喷射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的开口截面积随着朝向喷射方向去而逐渐缩小。利用该流出部51以使流出空间53与流入空间52相连通的方式分隔出流出空间53。
利用该歧管21分隔出歧管空间。
歧管空间由流入空间52和流出空间53形成。
另外,在上壁46a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穿上壁46a的供给孔20。供给孔20为了将自静态混合器4(参照图1和图2)供给的清漆引导至腔室49(后述的)而形成在上壁46a上,并形成为大致圆柱形状。另外,如图3所示,在俯视时,供给孔20设置在上壁46a的在左右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此外,如图6所示,供给孔20的下端部在下侧向斜前方弯曲并在上壁46a的下表面47开口。
另外,如图8所示,在上壁46a和1对侧壁46c上形成有自上壁46a的前表面和1对侧壁46c的前表面朝向后方进行穿孔而成的第1固定孔28。第1固定孔28以互相空开间隔的方式设有多个。具体而言,第1固定孔28以沿左右方向隔开等间隔的方式形成于上壁46a的前表面。另外,第1固定孔28以沿上下方向隔开等间隔的方式形成于1对侧壁46c的前表面。
并且,如图5和图8所示,在1对侧壁46c上形成有沿左右方向贯穿1对侧壁46c的第2固定孔29。第2固定孔29设置在侧壁46c中的与流入空间52(参照图6)相连通的位置。
并且,如图7和图8所示,在歧管21上安装有附属构件25。
附属构件25以沿左右方向互相隔开间隔的方式在歧管21的上侧(喷射方向上游侧)部分设有两个。
如图3的虚线和图7所示,各附属构件25呈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俯视大致矩形形状,各附属构件25的在左右方向上的外侧面形成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平坦状。另外,附属构件25呈侧视扇状,其下表面形成为平坦面,其上表面形成为随着朝向后方去而逐渐向下侧弯曲的圆弧形状。如图8的粗线和细线的阴影所示,附属构件25形成为主视大致三角形形状(具体而言,直角三角形形状)。另外,两个附属构件25的下表面形成为在主视时随着朝向左右方向外侧去而向下侧倾斜的倾斜面,且两个附属构件25的下表面以在左右方向上互相相对的方式配置。
另外,如图7所示,在附属构件25上形成有在沿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进行投影时比第1块11略微向前侧突出的突出部分。
如图7和图8所示,附属构件25的下表面的在左右方向上的两外端缘以在沿前后方向进行投影时与上壁46a的下表面47的下端缘重叠的方式配置。另外,附属构件25的下表面的在左右方向上的内端缘以与供给孔20的在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相邻接而使供给孔20暴露的方式与供给孔20邻接地配置在供给孔20的下端部的左右方向两外侧。
通过将该附属构件25安装于歧管21,从而在腔室49的流入空间52内形成有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随着朝向下侧去而逐渐变长的扩大部33。
扩大部33形成为以供给孔20为中心且其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随着朝向下方去而逐渐变长的大致倒V字形状。
第2块12是由例如丙烯酸树脂(具体而言,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硅酮树脂等透明树脂等透明材料形成的透明构件。
如图9所示,第2块12呈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平板形状,其下端部形成为随着朝向下侧去而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变短的大致三角形形状。另外,第2块12以在沿前后方向进行投影时与第1块11重叠的方式形成。第2块12的上表面及两侧面形成得与第1块11的上表面及两侧面平齐,另外,在沿前后方向进行投影时,第2块12的下端部与第1块11的下端部配置在同一位置。
此外,虽未图示,但在第2块12上以在主视时与第1块11相同的配置和相同的大小形成有多个第1固定孔28(参照图8)。
垫片13由例如与第1块11相同的材料形成。垫片13是向下侧敞开的主视大致倒U字形状的薄板。如参照图8的细线的阴影那样,垫片13以在沿前后方向进行投影时与上壁46a的前表面和1对侧壁46c的前表面重叠的方式介于第1块11与第2块12之间。
此外,虽未图示,但在垫片13上以在主视时与第1块11相同的配置和相同的大小形成有多个第1固定孔28。
接下来,参照图9和图10说明喷嘴5的组装。
首先,分别准备第1块11、附属构件25、垫片13以及第2块12。
接着,将附属构件25安装于第1块11的歧管21,并将垫片13配置于上壁46a的前表面和1对侧壁46c的前表面。
具体而言,在将附属构件25嵌入到歧管21的流入部50之后,将未图示的固定构件(未图示,例如为螺纹件、螺栓等)插入到第2固定孔29(参照图5和图8)中并使该固定构件到达附属构件25,由此,将附属构件25固定于歧管21。
另外,使垫片13分别与上壁46a的前表面及1对侧壁46c的前表面相接触。
接着,使第2块12的后表面分别与垫片13的前表面及附属构件25的前表面相接触。接着,将未图示的固定构件插入到第1块11、垫片13以及第2块12的第1固定孔28(参照图8)中而进行固定。由此,利用第1块11和第2块12夹持垫片13,组装喷嘴5。
由此,如图6所示,在喷嘴5中形成有由第1块11的歧管21、垫片13的内侧面以及第2块12的后表面分隔出的腔室49。
与此同时,形成由第1块11的下壁46b的前表面、垫片13的内侧面以及第2块12的后表面分隔出的缝部56。如参照图8那样,缝部56以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俯视大致矩形形状开口,而且,如图6所示,缝部56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侧视大致矩形形状开口。
另外,如图4和图6所示,缝部56的下端部(喷射口)开设有狭缝57。狭缝57形成为在仰视时在左右方向上细长地延伸的大致矩形形状的清漆的喷射口。
另外,将分隔出缝部56的下壁46b、垫片13以及第2块12作为喷射部23。
并且,第1块11的下壁46b的下端部的下表面和第2块12的下端部的下表面均为平坦面并被作为刮刀26。
喷嘴5的尺寸能够根据清漆的物理性质(包括粘度)、涂膜60(参照图11)的形状和/或厚度而适当设定,并没有特别限定。喷嘴5的宽度(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例如为30mm以上,优选为50mm以上,并且例如为500mm以下,优选为200mm以下。另外,供给孔20的内径例如为2mm以上,优选为5mm以上,并且例如为30mm以下,优选为15mm以下。另外,腔室49、缝部56以及狭缝57的宽度(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例如为10mm以上,优选为30mm以上,并且例如为450mm以下,优选为150mm以下。另外,流入空间52的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例如为3mm以上,优选为5mm以上,并且例如为80mm以下,优选为50mm以下,流入空间52的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例如为3mm以上,优选为5mm以上,并且例如为50mm以下,优选为30mm以下。流出空间53的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例如为3mm以上,优选为5mm以上,并且例如为80mm以下,优选为50mm以下。
另外,附属构件25的宽度(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例如为5mm以上,优选为15mm以上,并且例如为200mm以下,优选为70mm以下。另外,附属构件25的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例如为3mm以上,优选为5mm以上,并且例如为80mm以下,优选为50mm以下。另外,附属构件25的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例如为3mm以上,优选为5mm以上,并且例如为50mm以下,优选为30mm以下。
缝部56的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和狭缝57(喷射口)的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实质上均与垫片13的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相同,例如为0.1mm以上,优选为0.5mm以上,并且例如为3mm以下,优选为2mm以下。
此外,如图1所示,在该涂敷装置1中,与泵3相邻地在泵3的上侧设有用于使喷嘴5能够沿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或上下方向移动的移动装置55。
接着,参照图1和图11说明使用该涂敷装置1涂敷清漆的方法。
在该方法中,首先,制备清漆。
清漆含有作为必须成分的颗粒和树脂。
作为颗粒,能够根据涂膜的用途和目的而适当设定,可列举出例如荧光体、填充剂。
荧光体具有波长转换功能,可列举出例如能够将蓝色光转换成黄色光的黄色荧光体、能够将蓝色光转换成红色光的红色荧光体等。
作为黄色荧光体,可列举出例如(Ba、Sr、Ca)2SiO4:Eu、(Sr,Ba)2SiO4:Eu(原硅酸钡(BOS))等硅酸盐荧光体、例如Y3Al5O12:Ce(YAG(钇·铝·石榴石):Ce)、Tb3Al3O12:Ce(TAG(铽·铝·石榴石):Ce)等具有石榴石型晶体构造的石榴石型荧光体、例如Ca-α-SiAlON等氮氧化物荧光体等。
作为红色荧光体,可列举出例如CaAlSiN3:Eu、CaSiN2:Eu等氮化物荧光体等。
作为荧光体的形状,可列举出例如球状、板状、针状等。从流动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列举出球状。
荧光体的最大长度的平均值(在为球状的情况下为其平均粒径)例如为0.1μm以上,优选为1μm以上,并且例如为200μm以下,也优选为100μm以下。
荧光体的比重例如为2.0以上,并且例如为9.0以下。
荧光体能够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相对于100质量份树脂,荧光体的配合比例例如为0.1质量份以上,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上,例如为80质量份以下,也优选为50质量份以下。
填充剂是为了提高涂膜的韧性而配合在清漆中的,可列举出例如有机硅颗粒等有机微粒、例如二氧化硅、滑石、氧化铝、氮化铝、氮化硅等无机微粒。
填充剂的比重例如为0.5以上,并且例如为7.0以下。
填充剂的最大长度的平均值(在为球状的情况下为其平均粒径)例如为0.1μm以上,优选为0.5μm以上,并且例如为200μm以下,也优选为100μm以下。
填充剂能够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相对于100质量份树脂,填充剂的配合比例例如为0.1质量份以上,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上,并且例如为70质量份以下,也优选为50质量份以下。
在组合使用荧光体和填充剂时的配合比例如下:相对于100质量份树脂,荧光体和填充剂的合计量例如为0.1质量份以上,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上,例如为80质量份以下,也优选为60质量份以下。
作为树脂,可列举出例如硅酮树脂、环氧树脂、聚酰亚胺树脂、酚醛树脂、尿素树脂、三聚氰胺树脂以及不饱和聚酯树脂等固化性树脂。
另外,作为树脂,还可列举出例如聚烯烃(例如,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等)、丙烯酸树脂(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聚乙酸乙烯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腈、聚酰胺、聚碳酸酯、聚缩醛、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苯醚(poly(phenylene oxide))、聚苯硫醚(polyphenylene sulfide)、聚砜、聚醚砜、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聚芳砜(polyarylsulfone)、热塑性聚酰亚胺、热塑性聚氨酯树脂、聚胺基双马来酰亚胺(polyamino-bis-mieimide)、聚酰胺-酰亚胺、聚醚酰亚胺(polyetherimide)、双马来酰亚胺三嗪(bismaleimide-triazine)树脂、聚甲基戊烯(polymethylpentene)、氟化树脂、液晶聚合物、烯烃-乙烯醇共聚物、离聚物树脂、聚芳酯(polyarylate)、丙烯腈-乙烯-苯乙烯共聚物、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以及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等热塑性树脂。
作为树脂,优选列举出固化性树脂,更优选列举出固化性硅酮树脂。
作为固化性硅酮树脂,可列举出例如2阶段固化型硅酮树脂、1阶段固化型硅酮树脂等硅酮树脂等。
2阶段固化型硅酮树脂具有2阶段的反应机理,是在第1阶段的反应中B阶段化(半固化)并在第2阶段的反应中C阶段化(完全固化)的固化性硅酮树脂。
另外,B阶段是2阶段固化型硅酮树脂处于可溶于溶剂的A阶段与完全固化的C阶段之间的状态,是固化以及凝胶化只进行一点点、在溶剂中会溶胀但不会完全溶解、通过加热会软化但不会熔融的状态。
1阶段固化型硅酮树脂具有1阶段的反应机理,是在第1阶段的反应中完全固化的固化性硅酮树脂。
另外,作为固化性硅酮树脂,可列举出例如通过加热而固化的热固化性硅酮树脂、例如通过照射活性能量线(例如,紫外线、电子线等)而固化的活性能量线固化性硅酮树脂等。优选列举出热固化性硅酮树脂。
树脂的比重例如比荧光体和/或填充剂的比重轻,具体而言,例如为0.5以上,并且例如为2.0以下。
相对于清漆,树脂的配合比例例如为0.1质量%以上,优选为0.5质量%以上,并且例如为小于100质量%,优选为99.5质量%以下。
另外,在清漆中,能够根据需要以适当的比例配合溶剂、添加剂等任意成分。作为溶剂,可列举出例如己烷等脂肪烃、例如二甲苯等芳香烃、例如乙烯基甲基环状硅氧烷、两末端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等硅氧烷等。
作为添加剂,可列举出例如分散剂、硅烷偶联剂以及流平剂等表面调整剂等。
通过将上述各成分配合并进行搅拌混合来制备清漆。
清漆在25℃且一个大气压的条件下的粘度例如为1000mPa·s以上,优选为4000mPa·s以上,并且例如为1000000mPa·s以下,优选为100000mPa·s以下。此外,粘度是通过将清漆的温度调节至25℃并使用E型锥板粘度计以每秒99转测定的。
接着,将制备好的清漆投入到罐2中。
额外准备基材54。
基材54形成为片状,但其外形形状并没有特别地限定,例如,如图1所示那样形成为俯视大致矩形形状(包括矩形条状、长条状)等。另外,基材54沿着水平方向配置。
基材54由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聚酯树脂、例如聚丙烯等聚烯烃树脂等树脂形成为片状。另外,也可以使基材54由例如金属形成。也可以对基材54的表面实施剥离处理等。
接着,如参照图11那样,使喷嘴5的喷射部23(狭缝57)与基材54相对,并使喷射部23接近基材54。
此时,将刮刀26与基材54之间的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设定为例如涂膜60(参照图10)的期望的厚度以上或例如与涂膜60的期望的厚度相同的大小,具体而言,例如设定为10μm以上,优选设定为30μm以上,并且例如设定为3000μm以下,优选设定为2800μm以下。
接着,使泵3进行驱动,并利用移动装置55使喷嘴5向前方水平移动。
此时,通过泵3的驱动,使清漆自罐2经由泵3到达静态混合器4。于是,一边使清漆中的颗粒和树脂均匀地混合,一边如图11所示那样将清漆经由供给孔20引导至腔室49内。
这样一来,使清漆流入到流入空间52,在扩大部33中,如参照图8那样,清漆沿左右方向逐渐扩展,并在泵3的驱动和/或重力的作用下向流出空间53流出。接着,在流出空间53中,如图6所示,清漆一边在前后方向上缩窄,一边向下方流动而到达缝部56。之后,清漆自狭缝57朝向基材54喷射。
如图11所示,喷射到基材54上的清漆的厚度能够由向前方移动的喷嘴5的第1块11的刮刀26来调整。
之后,根据需要使清漆干燥,从而形成涂膜60。
此外,通过将清漆间歇性地涂敷在基材54上,能够以单片式形成涂膜60,或者也可以是,通过将清漆连续地向基材54喷射,能够以连续式形成涂膜60。此外,之后,也能够利用切割等外形加工将连续式的涂膜60形成为单片式。
之后,根据需要,在树脂含有固化性树脂的情况下,利用热量、活性能量线等来实施固化处理。由此,形成固化后(或半固化后)的涂膜60。
此外,在树脂含有热塑性树脂的情况下,在涂敷装置1上设置加热器,一边进行加热而使树脂熔融或软化,一边实施上述处理。
并且,在该涂敷装置1中,能够利用静态混合器4对供给到喷嘴5之前的清漆进行搅拌。因此,能够确保清漆中的颗粒和树脂的均匀性。
另外,在该涂敷装置1中,通过歧管21的清漆在扩大部33中随着朝向下侧(喷射方向下游侧)去而逐渐向左右方向(第1方向)外侧扩展。因此,能够防止清漆的喷射流动变得缓慢而产生清漆的滞留。其结果,能够在歧管21中消除清漆中的颗粒的不均匀性。因而,能够充分地确保所获得的涂膜中的颗粒的均匀性。
另外,在歧管21中,与流出部51相比,流入部50中的上述清漆的喷射流动容易变得缓慢,容易产生由此引起的清漆的滞留。
但是,在该涂敷装置1中,由于在流入部设有扩大部33,因此能够防止上述清漆的喷射流动变得缓慢,从而能够防止产生清漆的滞留。
此外,静态混合器4中的扭转叶片7的数量只要是多个,并没有特别地限定,优选为6个以上(具体而言,左扭转叶片9的数量为3个以上,右扭转叶片8的数量为3个以上),并且例如为30个以下(具体而言,左扭转叶片9的数量为15个以下,右扭转叶片8的数量为15个以下)。在该涂敷装置1中,由于静态混合器4具有6个以上的扭转叶片7,因此能够进一步充分地确保清漆中的颗粒和树脂的均匀性。
在图8的说明中,将附属构件25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歧管21装卸,虽未图示,但也可以是,例如,将附属构件25和歧管21构成为一体。优选将附属构件25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歧管21装卸。采用这样的涂敷装置1,能够根据清漆的特性而更换为期望形状的附属构件25。具体而言,根据清漆的粘度而改变附属构件25的下表面(倾斜面)的倾斜角。详细而言,根据颗粒的种类、配合比例、形状、平均粒径、树脂的种类、配合比例以及粘度等、也就是说根据清漆的处方而改变上述附属构件25的(倾斜面)的倾斜角,从而能够简单地防止上述清漆的滞留。
另外,将第2块12设成了透明构件,但也可以是,例如,将第2块12设成由金属构成的不透明构件。优选将第2块12设成透明构件。采用这样的涂敷装置1,能够经由作为透明构件的第2块12目视观察在包括扩大部33的腔室49中通过的清漆,因此能够简单地检查清漆中的颗粒的状态。
此外,为了确认清漆在扩大部33中的滞留,并不限定于上述的由透明材料构成的第2块12,也可以是,例如,在第2块12中,使与扩大部33相对的部分(例如,窗部)由透明材料形成,将该部分以外的部分设成不透明构件。
此外,在图1的实施方式中,使喷嘴5相对于基材54移动,但例如只要使基材54和喷嘴5相对移动即可,虽未图示,但也可以使基材54相对于喷嘴5移动。
在上述说明中,以使狭缝57朝向下方的方式设置了喷嘴5,但例如也可以使狭缝57朝向侧方或上方。
另外,在图1的实施方式中,使喷嘴5向前方移动,但移动方向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使喷嘴5向后方移动。在该情况下,如参照图11那样,利用第2块12的刮刀26来调整涂膜60的厚度。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对静态混合器4和/或喷嘴5中的各零件实施倒角加工等加工处理。
实施例
能够将以下所示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的数值代替为上述实施方式中记载的相对应的数值(即,上限值或下限值)。
实施例1
清漆的制备
向80质量份液状硅酮树脂(LR7665的A液、1阶段固化型硅酮树脂、比重1.0、信越化学工业公司制造)中添加20质量份有机硅颗粒(トスパール(Tospearl)2000B、比重1.32、モメンティブ·パフォーマンス·マテリアルズ·ジャパン公司(NIPPON RIKAKOGYOSHO CO.,LTD.)制造),并添加15质量份YAG:Ce(Y-468、比重4.5、黄色荧光体、ネモト·ルミマテリアル公司(NemotoLumi-Materials Co.,Ltd.)制造),将上述物质搅拌混合而制备了清漆。
清漆在25℃且一个大气压的条件下的粘度为40000mPa·s。
向基材进行的涂敷
如图1~图11所示,准备了包括罐、泵、静态混合器、喷嘴(带有附属构件)以及移动装置的涂敷装置。以下,示出静态混合器和喷嘴的型式和尺寸。
静态混合器
喷嘴
接着,将制备好的清漆投入到罐中,额外准备了由PET构成的基材。
接着,利用移动装置,以使刮刀与基材之间的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为400μm的方式使喷嘴的狭缝与基材相对。
接着,对泵进行驱动,并利用移动装置使喷嘴向前方水平移动了140mm。
由此,制造了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为54mm、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为140mm、厚度为0.4mm的涂膜。
比较例1
没有在喷嘴中安装附属构件,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处理而制造了涂膜。
比较例2
在涂敷装置中,替代静态混合器而设置了直管,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处理而制造了涂膜。
评价
自第2块侧目视观察了实施例1和比较例1、2中的涂敷时的喷嘴中的清漆。将其照片表示在图12~图14中。
在没有在喷嘴中安装附属构件的比较例1中,在上侧空间的上端部和在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的角部能够确认YAG:Ce(黄色荧光体)变得稀薄的稀薄部分,在角部,能够确认清漆的滞留。
在比较例2中,能够确认YAG:Ce(黄色荧光体)沿着上侧空间中的附属构件的下端面和下侧空间中的歧管的内表面为稀薄的流体,能够确认清漆中的YAG:Ce(黄色荧光体)的浓度变得不均匀这样的情况。
与比较例1和比较例2相比,在实施例1中,没有确认清漆中的YAG:Ce(黄色荧光体)的稀薄部分,可知YAG:Ce(黄色荧光体)均匀。
此外,虽然作为本发明的例示实施方式提供了上述发明,但这仅仅是例示,不应做限定性解释。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本发明的变形例包括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中。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涂敷装置可应用于在各种用途中使用的涂膜的制造方法。

Claims (5)

1.一种涂敷装置,其是用于涂敷含有颗粒和树脂的清漆,其特征在于,
该涂敷装置包括:
静态混合器,其用于搅拌上述清漆;以及
喷嘴,其设置在上述静态混合器的喷射方向下游侧,
上述喷嘴具有歧管,该歧管用于使一边被上述静态混合器搅拌一边被喷射的清漆沿着与上述喷射方向正交的第1方向扩展,
在上述歧管中设有扩大部,该扩大部的在上述第1方向上的长度随着朝向上述喷射方向下游侧去而逐渐变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歧管包括:
流入部,其用于供由上述静态混合器喷射的清漆流入,该流入部的沿着与上述喷射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的开口截面积随着朝向上述喷射方向下游侧去而扩大;以及
流出部,其设置在上述流入部的上述喷射方向下游侧,用于使清漆自上述流入部流出,该流出部的沿着上述正交方向的开口截面积随着朝向上述喷射方向去而缩小,
上述扩大部设于上述流入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静态混合器沿着上述喷射方向具有6个以上的扭转叶片,该扭转叶片随着朝向上述喷射方向去而发生扭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敷装置,其特征在于,
用于划分出上述扩大部的、能够相对于上述歧管装卸的附属构件设于上述歧管的上述第1方向上的位于上述喷射方向上游侧的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喷嘴具有能够目视观察在上述扩大部中通过的清漆的透明构件。
CN201410119319.6A 2013-03-27 2014-03-27 涂敷装置 Pending CN10406998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66024 2013-03-27
JP2013066024A JP5791649B2 (ja) 2013-03-27 2013-03-27 塗布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69982A true CN104069982A (zh) 2014-10-01

Family

ID=51591815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19319.6A Pending CN104069982A (zh) 2013-03-27 2014-03-27 涂敷装置
CN201420519274.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34272U (zh) 2013-03-27 2014-03-27 涂敷装置
CN201420142404.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53230U (zh) 2013-03-27 2014-03-27 涂敷装置
CN201420518346.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34279U (zh) 2013-03-27 2014-03-27 涂敷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19274.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34272U (zh) 2013-03-27 2014-03-27 涂敷装置
CN201420142404.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53230U (zh) 2013-03-27 2014-03-27 涂敷装置
CN201420518346.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34279U (zh) 2013-03-27 2014-03-27 涂敷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791649B2 (zh)
KR (1) KR20150135317A (zh)
CN (4) CN104069982A (zh)
TW (1) TW201438294A (zh)
WO (1) WO201415640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38358A (zh) * 2017-07-11 2017-09-08 苏州城邦达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供胶装置及其组成的涂布机
CN107377308A (zh) * 2017-08-08 2017-11-24 河南富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狭缝式挤压涂布机头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09033A1 (ko) 2013-07-16 2015-01-2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슬롯 다이 코터용 부재, 슬롯 다이 코터용 가동 부재, 및 이를 적용한 전극 생산용 슬롯 다이 코터
JP6038325B2 (ja) * 2013-07-16 2016-12-07 エルジー・ケム・リミテッド スロットダイコータ用部材、スロットダイコータ用可動部材、及びこれを適用した電極生産用スロットダイコータ
JP6425776B1 (ja) * 2017-08-10 2018-11-21 東レ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塗工装置及び塗工方法
CN109865636B (zh) * 2019-03-06 2024-06-28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利用双组份分配的高精度点胶装置
KR102282253B1 (ko) * 2021-02-09 2021-07-27 안창근 전기차용 배터리팩의 배터리모듈 교환용 이액형 접착제 도포장치
CN113210201B (zh) * 2021-05-11 2022-10-28 浙江星煜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板生产用新型粘合机及光伏板生产工艺
CN113798130B (zh) * 2021-10-13 2022-05-17 江苏集萃新型药物制剂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热熔胶制备及涂布一体化设备及方法
CN114653535B (zh) * 2022-03-03 2023-05-23 台州市邦盈纸品有限公司 一种涂布头角度精调机构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46556A (ja) * 1996-11-18 1998-06-02 Hitachi Maxell Ltd エクストルージョン型のコータヘッド
US6057000A (en) * 1998-10-29 2000-05-02 Xerox Corporation Extrusion coating process
JP2003071354A (ja) * 2001-08-31 2003-03-1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塗工装置
JP2003200444A (ja) * 2002-01-09 2003-07-1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多層膜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JP2006102598A (ja) * 2004-10-01 2006-04-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塗布ノズル
JP2007044643A (ja) * 2005-08-11 2007-02-22 Inoue Kinzoku Kogyo Co Ltd ダイ塗工装置
CN101174686A (zh) * 2006-10-31 2008-05-07 株式会社东芝 电极的制造方法以及非水电解质电池的制造方法
JP2009273997A (ja) * 2008-05-14 2009-11-26 Panasonic Corp 塗布装置および塗布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22992A (ja) * 1999-10-25 2001-05-08 Hitachi Chem Co Ltd プリプレグ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プリプレグの製造に用いるノズル並びにプリプレグの製造装置
JP2003145004A (ja) * 2001-11-12 2003-05-20 Three Bond Co Ltd ノズルの位置ずれ検出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材料塗布装置
JP3996398B2 (ja) * 2002-01-08 2007-10-24 東北リコー株式会社 エマルション塗布装置及び感熱孔版印刷用マスターの製造法
JP4403802B2 (ja) * 2004-01-07 2010-01-27 株式会社日立プラントテクノロジー ペースト塗布機
JP4760271B2 (ja) * 2005-09-06 2011-08-3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塗工・乾燥装置及び塗工・乾燥方法
JP2008140825A (ja) * 2006-11-30 2008-06-19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スケルトンスピンレスノズル及びスケルトンスピンレスノズルを装備したレジスト塗布装置
JP4872634B2 (ja) * 2006-12-05 2012-02-0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接着剤塗布機ユニット
JP3161694U (ja) * 2010-05-27 2010-08-05 旭有機材工業株式会社 塗工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46556A (ja) * 1996-11-18 1998-06-02 Hitachi Maxell Ltd エクストルージョン型のコータヘッド
US6057000A (en) * 1998-10-29 2000-05-02 Xerox Corporation Extrusion coating process
JP2003071354A (ja) * 2001-08-31 2003-03-1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塗工装置
JP2003200444A (ja) * 2002-01-09 2003-07-1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多層膜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JP2006102598A (ja) * 2004-10-01 2006-04-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塗布ノズル
JP2007044643A (ja) * 2005-08-11 2007-02-22 Inoue Kinzoku Kogyo Co Ltd ダイ塗工装置
CN101174686A (zh) * 2006-10-31 2008-05-07 株式会社东芝 电极的制造方法以及非水电解质电池的制造方法
JP2009273997A (ja) * 2008-05-14 2009-11-26 Panasonic Corp 塗布装置および塗布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38358A (zh) * 2017-07-11 2017-09-08 苏州城邦达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供胶装置及其组成的涂布机
CN107377308A (zh) * 2017-08-08 2017-11-24 河南富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狭缝式挤压涂布机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34279U (zh) 2015-04-01
JP5791649B2 (ja) 2015-10-07
KR20150135317A (ko) 2015-12-02
WO2014156403A1 (ja) 2014-10-02
JP2014188436A (ja) 2014-10-06
TW201438294A (zh) 2014-10-01
CN204234272U (zh) 2015-04-01
CN203853230U (zh) 2014-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53230U (zh) 涂敷装置
CN203862491U (zh) 涂敷装置
US20140290786A1 (en) Microfluidic channel and microfluidic device
JP5623387B2 (ja) ラジカル重合によってポリマーを連続的に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JP6973875B2 (ja) 放熱素材の混合方法
CN106463828A (zh) 用于导电元件沉积和形成的方法和设备
CN115943067A (zh) 使用形成软弱凝胶的材料进行积层制造
JP5220667B2 (ja) マイクロカプセル含有塗料の塗工方法、塗工装置、および該塗工方法により製造された塗工シート
CN108137979A (zh) 制备水性热封涂料组合物的方法
CN216152877U (zh) 聚合物材料与发泡剂混合物的挤制系统
CN111409266A (zh) 易剥离的支撑材料及应用该材料的3d打印机
CN106890683A (zh) 一种多层液滴包裹的形成方法
CN109999739B (zh) 一种均匀混合的微流控反应合成材料装置
CN217857026U (zh) 胶水浆料出浆机构及点胶设备
JP6115930B2 (ja) 多段分割流路型混合器
US20130255789A1 (en) Microfluidic device and a related method thereof
Roy et al. A microfluidic-enabled combinatorial formulation and integrated inkjet printing platform for evaluating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 blends
CN101580658A (zh) 用于改善特征清晰度的共挤出油墨化学
WO2020241703A1 (ja) 流路部材
CN113474143A (zh) 粉体贮存器、熔融混炼机及粉体贮存方法、以及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WO2023032852A1 (ja) エクストルージョン型ダイ、塗工装置、及び塗工膜の製造方法
Watanabe Surface-directed channels filled with organic solvents
JP5712610B2 (ja) マイクロリアクタ―及び混合流体の製造方法
CN116175843A (zh) 一种分流器及其应用
JP2023109213A (ja) グリースの吐出方法及びグリース吐出用ノズ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