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46557A - 核酸扩增反应用筒 - Google Patents

核酸扩增反应用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46557A
CN104046557A CN201410090081.9A CN201410090081A CN104046557A CN 104046557 A CN104046557 A CN 104046557A CN 201410090081 A CN201410090081 A CN 201410090081A CN 104046557 A CN104046557 A CN 1040465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ucleic acid
stopper
amplification reaction
oil
acid ampl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9008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齐藤祐司
高城富美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0465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465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50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 B01L3/502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 B01L3/5027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by integrated microfluidic structures, i.e. dimensions of channels and chambers are such that surface tension forces are important, e.g. lab-on-a-chip
    • B01L3/502769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by integrated microfluidic structures, i.e. dimensions of channels and chambers are such that surface tension forces are important, e.g. lab-on-a-chip characterised by multiphase flow arrangements
    • B01L3/502784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by integrated microfluidic structures, i.e. dimensions of channels and chambers are such that surface tension forces are important, e.g. lab-on-a-chip characterised by multiphase flow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roplet or plug flow, e.g. digital microfluidic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50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 B01L3/502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 B01L3/5027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by integrated microfluidic structures, i.e. dimensions of channels and chambers are such that surface tension forces are important, e.g. lab-on-a-chip
    • B01L3/502761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by integrated microfluidic structures, i.e. dimensions of channels and chambers are such that surface tension forces are important, e.g. lab-on-a-chip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uspended solids or molecules independently from the bulk fluid flow, e.g. for trapping or sorting beads, for physically stretching molecu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7/00Heating or cooling apparatus; Heat insulating devices
    • B01L7/52Heating or cooling apparatus; Heat insulating devices with provision for submitting samples to a predetermined sequence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s, e.g. for treating nucleic acid samples
    • B01L7/525Heating or cooling apparatus; Heat insulating devices with provision for submitting samples to a predetermined sequence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s, e.g. for treating nucleic acid samples with physical movement of samples between temperature zon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98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involving analyte bound to insoluble magnetic carrier, e.g. using magnetic sepa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06Fluid handling related problems
    • B01L2200/0647Handling flowable solids, e.g. microscopic beads, cells, p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06Fluid handling related problems
    • B01L2200/0673Handling of plugs of fluid surrounded by immiscible flui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08Geometry, shape and general structure
    • B01L2300/0832Geometry, shape and general structure cylindrical, tube shaped
    • B01L2300/0838Capilla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400/00Moving or stopping fluids
    • B01L2400/04Moving fluids with specific forces or mechanical means
    • B01L2400/0403Moving fluids with specific forces or mechanical means specific forces
    • B01L2400/043Moving fluids with specific forces or mechanical means specific forces magnetic for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400/00Moving or stopping fluids
    • B01L2400/04Moving fluids with specific forces or mechanical means
    • B01L2400/0475Moving fluids with specific forces or mechanical means specific mechanical means and fluid pressure
    • B01L2400/0478Moving fluids with specific forces or mechanical means specific mechanical means and fluid pressure pist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62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 G01N21/63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optically excited
    • G01N21/64Fluorescence; Phosphorescence
    • G01N21/6428Measuring fluorescence of fluorescent products of reactions or of fluorochrome labelled reactive substances, e.g. measuring quenching effects, using measuring "optrodes"
    • G01N2021/6439Measuring fluorescence of fluorescent products of reactions or of fluorochrome labelled reactive substances, e.g. measuring quenching effects, using measuring "optrodes" with indicators, stains, dyes, tags, labels, marks
    • G01N2021/6441Measuring fluorescence of fluorescent products of reactions or of fluorochrome labelled reactive substances, e.g. measuring quenching effects, using measuring "optrodes" with indicators, stains, dyes, tags, labels, marks with two or more labe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62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 G01N21/63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optically excited
    • G01N21/64Fluorescence; Phosphorescence
    • G01N21/645Specially adapted constructive features of fluorimeters
    • G01N2021/6482Sample cells, cuvett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简便地进行核酸扩增反应的核酸扩增反应用筒。该核酸扩增反应用筒具备管、核酸扩增反应用容器和柱塞,上述管在内部依次具备由第1油构成的第1塞子、由与油混合时发生相分离且清洗结合有核酸的核酸结合性固相载体的第1清洗液构成的第2塞子、由第2油构成的第3塞子、由与油混合时发生相分离且将核酸从结合有核酸的核酸结合性固相载体溶出的溶出液构成的第4塞子、由第3油构成的第5塞子、由与油混合时发生相分离且进行核酸扩增反应的核酸扩增反应液构成的第6塞子、由第4油构成的第7塞子,上述核酸扩增反应用容器与管的第7塞子侧连通且含有油,上述柱塞被安装在管的第1塞子侧的开口部,将液体从管的第7塞子侧向核酸扩增反应用容器推出。

Description

核酸扩增反应用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酸扩增反应用筒。
背景技术
由Boom等报告了使用二氧化硅粒子等核酸结合性固相载体和促溶剂从生物体材料中更简便地提取核酸的方法(参照非专利文献1)。包括该Boom等的方法在内的使用二氧化硅等核酸结合性固相载体和促溶剂使核酸吸附于载体并进行提取的方法主要由以下3个工序构成,即,(1)在促溶剂存在的条件下,使核酸吸附于核酸结合性固相载体的工序(吸附工序)、(2)为了除去非特异性结合的夹杂物和促溶剂,用清洗液清洗吸附有核酸的载体的工序(清洗工序)、以及(3)用水或低盐浓度缓冲液使核酸从载体中溶出的工序(溶出工序)。
然而,最近,除以往的PCR(聚合酶链反应)装置以外,还开发了容易控制加热时间的热循环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但是迄今为止尚未开发能够适合于这些装置的筒等。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愿2010-268090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J.Clin.Microbiol.,vol.28No.3,p.495-503(1990)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简便地进行核酸扩增反应的核酸扩增反应用筒。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核酸扩增反应用筒具备管、核酸扩增反应用容器和柱塞,所述管在内部依次具备由第1油构成的第1塞子(plug)、由与油混合时发生相分离且清洗结合有核酸的核酸结合性固相载体的清洗液构成的第2塞子、由第2油构成的第3塞子、由与油混合时发生相分离且将上述核酸从结合有核酸的核酸结合性固相载体溶出的溶出液构成的第4塞子、由第3油构成的第5塞子、由与油混合时发生相分离且进行核酸扩增反应的核酸扩增反应液构成的第6塞子、由第4油构成的第7塞子,所述核酸扩增反应用容器与上述管的第7塞子侧连通且含有油,所述柱塞被安装在上述管的第1塞子侧的开口部,将液体从管的第7塞子侧向上述核酸扩增反应用容器推出。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核酸扩增反应用筒具备管、核酸扩增反应用容器和柱塞,所述管在内部依次具备由第1油构成的第1塞子、由与油混合时发生相分离且清洗结合有核酸的核酸结合性固相载体的清洗液构成的第2塞子、由第2油构成的第3塞子、由与油混合时发生相分离且将上述核酸从结合有核酸的核酸结合性固相载体溶出的溶出液构成的第4塞子、由第3油构成的第5塞子,所述核酸扩增反应用容器与上述管的第7塞子侧连通且含有油,所述柱塞被安装在上述管的第1塞子侧的开口部,将液体从管的第7塞子侧向上述核酸扩增反应用容器推出,上述核酸扩增反应用容器包含由与油混合时发生相分离且进行核酸扩增反应的核酸扩增反应液构成的液滴。
在上述任一个核酸扩增反应用筒中,上述核酸扩增反应液可以含有DNA聚合酶、dNTP和引物。上述核酸扩增反应用容器可以具有固定上述管的密封形成部和液滴移动的流路形成部。上述密封形成部可以具有收容从上述流路形成部溢出的油的油收容部。可以进一步具备与上述管的第1塞子侧连通且将上述核酸结合性固相载体导入上述管的罐。上述罐和上述管可以介由上述柱塞结合。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试剂盒具备上述任一种核酸扩增反应用筒和将上述核酸结合性固相载体导入上述管的罐。上述罐可以包含提取核酸的溶解液和上述核酸结合性固相载体。上述罐可以具有开口部,且在上述开口部可以具有能取下的盖。上述罐的开口部可以按能够安装在上述管的第1塞子侧的开口部的方式构成。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可简便进行核酸扩增反应的核酸扩增反应用筒。
附图说明
图1:图1A和图1B是筒1的说明图。
图2:图2A~图2C是筒1的动作说明图。
图3:图3A~图3D是罐3的说明图。
图4:图4是固定爪25和导板26与安装部62的说明图。
图5:图5A和图5B是PCR容器30的周边的说明图。
图6:图6A是PCR装置100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图6B是PCR装置100的主要结构的侧面图。
图7:图7是PCR装置100的框图。
图8:图8A是旋转体61的说明图。图8B是旋转体61的安装部62中安装有筒1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9:图9A~图9D是安装筒1时的PCR装置100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0:图10是使磁铁71向下方移动时的磁珠7的行为的示意图。
图11:图11A~图11C是核酸溶出处理的说明图。
图12:图12是摇动磁铁71时的磁珠7的行为的示意图。
图13:图13是表示有无磁铁71摇动的表。
图14:图14A~图14C是液滴形成处理的说明图。
图15:图15A和图15B是热循环处理的说明图。
图16:图1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使用的核酸提取用试剂盒及其组装后的装置的图。
图17: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实时PCR的结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予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说明书的记载可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优点及其构思,本领域技术人员由本说明书的记载能够容易地再现本发明。以下记载的发明的实施方式表示显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是为了例示或说明而示出的,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本发明的意图和范围内,基于本说明书的记载,可进行各种改变和修饰。
首先,对被安装于PCR装置100的筒进行说明后,对本实施方式的PCR装置100的构成·动作进行说明。
图1A和图1B是筒1的说明图。图2A~图2C是筒1的动作说明图。图2A是筒1的初始状态的说明图。图2B是从图2A的状态按压柱塞10而使密封部件12A与下注射器22接触时的侧面图。图2C是按压柱塞10后的筒1的说明图。
筒1是进行使核酸从结合有核酸的磁珠7溶出到溶出液塞子47中的核酸溶出处理的容器,并且是对于溶出液和核酸扩增溶出液的混合液(以下,称为PCR溶液40)进行聚合酶反应的热循环处理的容器。
核酸提取处理在罐3进行,在通过管20期间被精制。管20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玻璃、塑料等树脂、金属等。特别是如果选择透明的玻璃或树脂作为管20的材质,则能够从管20的外部观察空腔内,因而更优选。另外,管20的材质如果选择透过磁力的物质或非磁性体,则使磁性粒子通过管20时等,从管20的外部赋予磁场,从而能够容易使磁性粒子通过管20,因而优选。应予说明,管20的材质可以与罐3的材质相同。
管20具有第2清洗液塞子45、溶出液塞子47和油塞子。结合有核酸的磁珠7被外部的磁铁吸引,因此通过在外部使磁铁沿管20移动,从而磁珠7在管20内移动,通过第2清洗液塞子45,到达溶出液塞子47。与磁珠7结合的核酸在第2清洗液塞子45被清洗液清洗,在溶出液塞子47溶出。在此,“塞子”是指在管20内特定的液体占一个区域时的液体。例如,在图2A~图2C中将毛细管23内保持为柱状的液体称为“塞子”。应予说明,油不与其它溶液混和,因此,由油构成的塞子具有防止其两侧的水溶性的塞子相互混合的功能。优选在塞子中或塞子间没有气泡或其它液体,但只要磁珠7能够通过塞子,也可以存在气泡或其它液体。
油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矿物油、硅油(2CS硅油等)、植物油等,但是通过形成更高粘度的油,从而使核酸结合性固相载体在与上侧的塞子的界面移动时,能够提高由油所带来的“洗掉效果”。由此,使核酸结合性固相载体从上侧的塞子移动至由油构成的塞子时,能够使附着于核酸结合性固相载体的水溶性的成分更难以带到油内。
热循环处理在筒1的PCR容器30进行。PCR容器30被油填满,由于PCR溶液40与该油相分离,所以如果溶出液塞子47和核酸扩增反应液塞子49被从管20推出到油中,则合体成为液滴状的PCR溶液40,另外,由于比油的比重大,所以成为液滴状的PCR溶液40沉降(图15A)。利用外部的加热器在PCR容器30形成高温区域36A和低温区域36B,如果反复使筒1整体与加热器一起上下翻转,则PCR溶液40在高温区域36A和低温区域36B之间交替移动,对PCR溶液40实施2阶段温度处理(图15)。
PCR容器30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玻璃、塑料等树脂、金属等。另外,由于在其附近有高温侧加热器65B,所以优选PCR容器30的材质具有至少100℃以上的耐热性。PCR容器30的材质如果选择透明或半透明的材质,则容易进行荧光测定(亮度测定),因而优选。其中,不需要PCR容器30的全部区域都为透明或半透明,只要至少与荧光测定器55对置的部位(例如PCR容器30的底35A)是透明或半透明的即可。应予说明,管20的材质可以与罐3、柱塞10的材质相同。
筒1由罐3和筒主体9构成。在构成筒1的试剂盒中,与罐3和筒主体9一起预先准备了适配器5。通过罐3与筒主体9介由适配器5连接,组装成筒1。但是,也可以按将罐3直接安装在筒主体9的方式构成。
在以下的筒1的构成要件的说明中,如图2A所示,将沿长条的筒1的方向作为“长边方向”,将罐3侧作为“上游侧”,将PCR容器30侧作为“下游侧”。应予说明,也可以将上游侧简单表示为“上”,将下游侧简单表示为“下”。
(1)罐
图3A~图3D是罐3的说明图。
预先在试剂盒中准备的罐3收容有溶解液41和磁珠7。在罐3的开口安装可拆卸的盖3(参照图3A)。作为溶解液41,使用5M硫氰酸胍、2%Triton X-100、50mM Tris-HCl(pH7.2)。操作者取下盖3A,打开罐3的开口(参照图3B),将附着有病毒的棉棒浸在罐3内的溶解液41中,将病毒采集到溶解液41中(参照图3C)。搅拌罐3内的液体时,可以在图3C的状态下振荡罐3,但是如果这样,则溶解液41容易溢出,因此优选如图3D所示,在罐3的开口安装带盖5A的适配器5后振荡罐3。由此罐3内的物质被搅拌,病毒粒子被溶解液41溶解,核酸游离,并且被涂布于磁珠7的二氧化硅吸附核酸。其后,操作者取下安装在罐3的开口的适配器5的盖5A,介由适配器5将罐3安装在筒主体9(参照图2A)。
罐3由有柔性的树脂构成,罐3能够膨胀。当柱塞10滑动而从图2A的状态变到图2B的状态时,罐3膨胀,从而抑制管20内的液体的压力过度上升,抑制管20内的液体被推出到下游侧。优选以罐3容易膨胀的方式在罐3形成变形部3B。
应予说明,提取·扩增核酸的试样不限于病毒,也可以是细胞。细胞的来源也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微生物,也可以是高等生物的组织片、血液等。
另外,溶解液只要含有促溶物质就没有特别限定,出于破坏细胞膜或使细胞中所含的蛋白质变性的目的,可以使之含有表面活性剂。作为该表面活性剂,只要通常被用于从细胞等提取核酸,就没有特别限定,具体而言,可举出Triton-X等Triton系表面活性剂、Tween20等Tween系表面活性剂这样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N-月桂酰肌氨酸钠(SDS)等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特别优选使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成为0.1~2%的范围而使用。此外,溶解液中优选含有2-巯基乙醇或二硫苏糖醇等还原剂。溶解液也可以是缓冲液,但优选是pH6~8的中性溶液。考虑这些因素,具体而言,优选含有3~7M的胍盐、0~5%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0~0.2mM的EDTA、0~0.2M的还原剂等。
促溶物质只要是在水溶液中生成促溶离子(离子半径大的1价的阴离子),具有增加疏水性分子的水溶性的作用,有助于核酸对固相载体的吸附的物质就没有特别限定。具体而言,可举出硫氰酸胍、盐酸胍、碘化钠、碘化钾、高氯酸钠等,其中,优选蛋白质变质作用强的硫氰酸胍或盐酸胍。这些促溶物质的使用浓度因根据各物质不同而异,例如使用硫氰酸胍时,优选在3~5.5M的范围使用,使用盐酸胍时,优选在5M以上使用。
另外,采集试样的器具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用途选择刮刀、棒、刮板等代替棉棒。
罐3的内容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0.1mL~100mL。罐3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玻璃、塑料等树脂、金属等。特别是如果选择透明的玻璃、树脂作为罐的材质,则能够从罐3的外部观察内部,因而更优选。应予说明,罐3和各管20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可装卸地构成。罐3的材质如果利用橡胶、弹性体、高分子等具有柔性的材料,则通过在对罐3安装盖的状态下,使罐3变形,能够对罐3的内部加压。由此,能够从管的内部向外部,从管的前端侧推出管20的内容物。
(2)筒主体
筒主体9具有柱塞10、管20和PCR容器30。
(2-1)柱塞
以下,参照图2A~图2C对柱塞10进行说明。
柱塞10是将液体从作为注射器发挥功能的管20的下游侧推出的可动式推杆。柱塞10具有将管20内的规定量的液体从管20的末端向PCR容器30推出的功能。另外,柱塞10还具有介由适配器5安装罐3的功能。
柱塞10具有筒状部11和棒状部12。筒状部11设在罐3侧(上游侧),棒状部12设在管20侧(下游侧)。棒状部12从筒状部11的下游侧的内壁被板状的2个凸缘13支撑。棒状部12的下游侧从筒状部11向下游侧突出。
筒状部11在上游侧和下游侧开口,筒状部11的内壁成为液体的通路。适配器5与筒状部11的上游侧(罐3侧)的开口嵌合。对于在试剂盒中预先准备的筒主体9的柱塞10而言,可以在筒状部11的上游侧的开口安装能取下的盖。筒状部11的下游侧的开口位于管20的上注射器21的内部。从筒状部11的上游侧的开口导入的磁珠7通过筒状部11的内部,穿过凸缘13的表面和背面,从筒状部11的下游侧的开口出来,被导入到管20的上注射器21。
筒状部11的下游侧与管20的上注射器21的内壁嵌合。筒状部11与管20的上注射器21内接,并且能够相对于上注射器21在长边方向滑动。
在筒状部11的上游侧的开口的周围形成有安装适配器5的安装台11A。另外,安装台11A也是在按压按压柱塞10时被按压的部位。通过按压安装台11A,从而使柱塞10相对于管20滑动,从图2A的状态变成图2C的状态。如果柱塞10移动到下游侧,则安装台11A与管20的上缘接触(参照图2C)。换言之,柱塞10的安装台11A与管20的上缘的间隔是柱塞10的滑动长度。
棒状部12在初始状态时位于管20的上注射器21的内部,与下注射器22分离(参照图2A)。如果柱塞10相对于管20滑动,则棒状部12被插入到管20的下注射器22,棒状部12与下注射器22内接,并且相对于下注射器22向下游方向滑动(参照图2B和图2C)。
棒状部12的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截面的形状为圆形。但是,棒状部12的截面形状只要能够与管20的下注射器22的内壁嵌合,就可以为圆、椭圆、多边形,没有特别限定。
在棒状部12的下游侧的端部形成了密封部件12A。如果密封部件12A与下注射器22嵌合,则防止下游侧的管20内的液体向上注射器21逆流。而且,如果将柱塞10从图2B的状态按压到图2C的状态,则期间以与密封部件12A在下注射器22内滑动的体积相当的量,管20内的液体从下游侧被推出。
应予说明,密封部件12A在下注射器22内滑动的体积(管20内的液体从下游侧被推出的量)比推出的塞子的总体积大。由此,能够以溶出液和核酸扩增反应液不残留在管20内的方式推出管20内的液体。
柱塞10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玻璃、塑料等树脂、金属等。另外,柱塞10的筒状部11和棒状部12可以由相同的材质一体形成,也可以由不同的材质形成。在此,将筒状部11和棒状部12用树脂分别成型,介由凸缘13接合筒状部11与棒状部12,从而形成柱塞10。
在柱塞10的内部,预先收容了构成第1塞子的油42和构成第2塞子的第1清洗液43。由于柱塞10内的油42的比重比第1清洗液43得比重小,所以在将罐3安装到筒主体9时,如果将柱塞10的安装台11A朝上而竖起筒主体9,则如图2A所示,在罐3内的液体与筒主体9的第1清洗液43之间配置油42。作为油42,使用2CS硅油,作为第1清洗液43,使用8M盐酸胍、0.7%Triton X-100。
应予说明,第1清洗液43只要是与构成第1塞子的油42和构成第3塞子的油44混合时均相分离的液体即可。第1清洗液43优选为水或低盐浓度水溶液,在为低盐浓度水溶液时,优选为缓冲液。低盐浓度水溶液的盐浓度优选为100mM以下,更优选为50mM以下,最优选为10mM以下。另外,低盐浓度水溶液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0.1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5mM以上,最优选为1mM以上。另外,该溶液可以含有Triton、Tween、SDS等表面活性剂,pH没有特别限定。用于形成缓冲液的盐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使用Tris、HEPES、PIPES、磷酸等的盐。此外,该清洗液优选含有不阻碍核酸对载体的吸附、逆转录反应、PCR反应等的量的醇。此时,醇浓度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70%以下,也可以为60%以下,也可以为50%以下,也可以为40%以下,也可以为30%以下,也可以为20%以下,也可以为10%以下,优选为5%以下或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以下或0.5%以下,最优选为0.2%以下或0.1%以下。
应予说明,第1清洗液43可以含有促溶剂。例如,如果第1清洗液43含有盐酸胍,则能够在维持或强化吸附在粒子等上的核酸的吸附的同时清洗粒子等。作为含有盐酸胍时的浓度,例如,可以为3mol/L~10mol/L,优选为5mol/L~8mol/L。只要盐酸胍的浓度为该范围,就能够使吸附在粒子等上的核酸更稳定地吸附,同时能够清洗其它夹杂物。
(2-2)管
以下,参照图2A~图2C对管20进行说明。
管20是能够使液体在长边方向流通的筒状的形状。管20具有上注射器21、下注射器22和毛细管23,各部的内径分阶段性地不同。
上注射器21是能够使液体在长边方向流通的筒状的形状。柱塞10的筒状部11可滑动地与上注射器21的内壁内接,上注射器21作为与柱塞10的筒状部11相对的注射器发挥功能。
下注射器22是能够使液体在长边方向流通的筒状的形状。柱塞10的棒状部12的密封部件12A可滑动地与下注射器22的内壁嵌合,下注射器22作为与柱塞10的棒状部12相对的注射器发挥功能。
毛细管23是能够使液体在长边方向流通的细管状的形状。毛细管23的内径是液体能够维持塞子的形状的大小,在此为1.0mm。在毛细管23的末端(管20的下游侧的端部),与其余部分相比内径变小,在此为0.5mm。毛细管23的末端的内径被设定成比后述的液滴状的反应液的直径(1.5~2.0mm)小。由此,反应液塞子47从毛细管23的末端被推出时,能够避免液滴状的反应液附着在毛细管23的末端,或者逆流到毛细管内。
应予说明,毛细管23只要在内部具有空腔且具有能够使液体在长边方向流通的筒状的形状即可,可以在长边方向弯曲,但优选位直线状。管的内部的空腔只要能够使液体在管内维持塞子的形状,则其大小、形状均无特别限定。另外,管内的空腔的大小、与长边方向垂直的截面的形状可以沿管的长边方向变化。
管的外形的与长边方向垂直的截面的形状也没有限定。此外,管的壁厚(从内部的空腔的侧面到外部的表面的尺寸)也没有特别限定。管为圆筒状时,其内径(内部的空腔的与长边方向垂直的截面的圆的直径)例如可以为0.5mm~2mm。如果管的内径为该范围,则对于管的材质、液体的种类,在广泛的范围内都能容易地形成液体的塞子。前端优选进一步变细而成锥形,可以为0.2mm~1mm。而且,通过使毛细管23的末端的内径(毛细管23的开口直径)变小,能够抑制在PCR容器30内液滴化的PCR溶液40吸附在毛细管23的开口而不脱离。但是,如果使毛细管23的末端的内径过小,则将形成大量小液滴的PCR溶液40。应予说明,如果使毛细管23的末端以外的部分与末端同样细径化,则从确保各塞子的体积的必要性考虑,筒1会变长,所以不优选。
毛细管23从上游侧在内部依次具备第1油塞子44、第2清洗液塞子45、第2油塞子46、溶出液塞子47、第3油塞子48、核酸扩增反应液塞子49以及第4油塞子50。换言之,在水溶性的塞子(第2清洗液塞子45或溶出液塞子47或核酸扩增反应液塞子49)的两侧配置有油塞子。
应予说明,在与第1油塞子44相比位于上游侧的上注射器21和下注射器22预先收容了油42和第1清洗液43(参照图2A)。上注射器21和下注射器22的内径比毛细管23的内径大,在上注射器21和下注射器22无法将液体(油42和第1清洗液43)维持成塞子这样的柱状,但由于第1油塞子44被毛细管23以塞子的形状保持,所以抑制构成第1油塞子44的油移动到上游侧。
第2清洗液塞子45可以由5mMTris盐酸缓冲液构成,第2清洗液可以是与第1清洗液中述及的成分基本上相同的构成,可以与第1清洗液相同也可以不同,优选事实上不含促溶物质的溶液。这是为了不向后面的溶液带入促溶物质。如上所述,该清洗液也优选仅含有不阻碍核酸对载体的吸附、逆转录反应、PCR反应等的量的醇。此时,醇浓度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70%以下,也可以为60%以下,也可以为50%以下,也可以为40%以下,也可以为30%以下,也可以为20%以下,也可以为10%以下,但优选为5%以下或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以下或0.5%以下,最优选为0.2%以下或0.1%以下。
第2清洗液塞子45可以由被油塞子分割开的多个塞子构成。第2清洗液塞子45由多个塞子构成时,各塞子的液体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其中,只要至少有1个清洗液的塞子,其它塞子的液体没有特别限定,优选全部塞子为清洗液。第2清洗液塞子45被分割的数目例如可以考虑管20的长度、清洗的对象等适当地设定。
溶出液是指使吸附在核酸结合性固相载体上的核酸从载体溶出到溶液中并进行逆转录反应的液体。因此,预先将核酸溶出后的反应液制备成直接用于逆转录反应和聚合酶反应的缓冲溶液。而且,核酸扩增反应液是指进行聚合酶反应的液体。
溶出液用于逆转录反应,含有逆转录酶、dNTP和逆转录酶用引物(寡聚核苷酸),特别是不设置核酸扩增反应液塞子29和油塞子50时,为了聚合酶反应,进一步含有DNA聚合酶和DNA聚合酶用引物(寡聚核苷酸),可以含有TaqMan探针、分子信标(Molecular Beacon)、循环探针等实时PCR用探针、SYBR绿等嵌入剂用荧光色素。此外,作为反应阻碍防止剂,优选含有BSA(牛血清白蛋白)或者明胶。溶剂优选为水,更优选事实上不含有乙醇、异丙醇等有机溶剂和促溶物质。另外,优选含有盐,以形成逆转录酶用缓冲液和/或DNA聚合酶用缓冲液。用于形成缓冲液的盐只要不阻碍酶反应,就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使用Tris、HEPES、PIPES、磷酸等的盐。逆转录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来自禽成髓细胞瘤病毒(Avian Myeloblast Virus)、Ras相关病毒2型(Ras Associated Virus2型)、莫洛尼小鼠白血病病毒(MouseMolony Murine Leukemia Virus)、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Immunodefficiency Virus1型)的逆转录酶等,但优选耐热性的酶。DNA聚合酶也没有特别限定,优选耐热性的酶、PCR用酶,例如,有Taq聚合酶、Tfi聚合酶、Tth聚合酶或者它们的改良型等非常大量的市售品,优选进行热启动的DNA聚合酶。
DNA聚合酶用引物可以针对于检测的DNA容易地决定适当的序列。通常,为了扩增1种DNA,含有5’侧的引物和3’侧的引物的引物对即可。应予说明,为了扩增多种DNA,预先含有用不同的荧光色素标记的多种引物对,从而也能够应对多重PCR对应。此时,TaqMan探针也适当地为多个即可。
反应液中所含的dNTP、盐的浓度成为对于所使用的酶而言适合的浓度即可,通常,可以使dNTP为10~1000μM,优选为100~500μM,使Mg2+为1~100mM,优选为5~10mM,使Clˉ为1~2000mM,优选为200~700mM,总离子浓度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大于50mM的浓度,优选为大于100mM的浓度,更优选为大于120mM的浓度,进一步优选为大于150mM的浓度,特别优选为大于200mM的浓度。上限优选为500mM以下,更优选为30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0mM以下。引物用寡聚核苷酸分别使用0.1~10μM、优选为0.1~1μM的浓度。BSA或明胶的浓度为1mg/mL以下时,防止反应阻碍的效果变小,如果为10mg/mL以上,则可能阻碍逆转录反应及其后的酶反应,因此优选1~10mg/mL。使用明胶时,其来源可例示牛皮、猪皮、牛骨,但没有特别限定。明胶难溶解时,可以加温使其溶解。
溶出液塞子47的体积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将吸附有核酸的粒子等的量等作为指标来适当地设定。例如,粒子等的体积为0.5μL时,溶出液塞子47的体积只要为0.5μL以上就够用,优选为0.8μL~5μL,进一步优选为1μL~3μL。只要溶出液塞子的体积在这些范围内,例如,即便核酸结合性固相载体的体积为0.5μL,也能够使核酸从载体充分溶出。
毛细管23的下游部被插入PCR容器30。由此,通过从管20推出管20内的核酸扩增反应液塞子49和溶出液塞子47,就能够将核酸扩增反应液塞子49和溶出液推出至PCR容器30中。
毛细管23的外壁的环状的凸部通过与PCR容器30的内壁接触而形成上密封部。另外,位于密封部的下游侧的毛细管23的外壁通过与PCR容器30的内壁接触形成下密封部。上密封部和下密封部在后面述及。
管20进一步具有固定爪25和导板26。图4是固定爪25和导板26与安装部62的说明图。
固定爪25是将筒1固定在安装部62的部件。如果筒1插入安装部62直到固定爪25钩挂在安装部62上为止,则筒1相对于安装部62被固定在正常的位置。换言之,当筒1相对于安装部62位于异常的位置时,固定爪25未钩挂在安装部62上。
导板26是将筒1安装在PCR装置100的安装部62时引导筒1的部件。在PCR装置100的安装部62形成有导轨63A,筒1边由管20的导板26沿导轨63A引导,边被插入并固定于安装部62。筒1为长尺的形状,但由于筒1边由导板26引导边插入安装部62,所以容易将筒1相对于安装部62固定在正常的位置。
固定爪25和导板26是从毛细管23的左右突出的板状的部件。当用磁铁使管20内的磁珠7移动时,使磁铁从板状的固定爪25、导板26的垂直方向靠近。由此,可以使磁铁与管20内的磁珠7的距离拉近。但是,只要能使磁铁与管20内的磁珠7的距离拉近,固定爪25和导板26也可以为其它形状。
(2-3)PCR容器
图5A和图5B是PCR容器30的周边的说明图。图5A是初始状态的说明图。图5B是按压柱塞10后的状态的说明图。以下,参照图2A~图2C对PCR容器30进行说明。
PCR容器30是收入被从管20推出的液体的容器,并且是在热循环处理时收容核酸扩增反应液塞子49和溶出液的混合液(以下,称为PCR溶液40)的容器。
PCR容器30具有密封形成部31和流路形成部35。密封形成部31是插入管20的部分,是抑制从流路形成部35溢出的油泄漏到外部的部位。流路形成部35与密封形成部31相比是下游侧的部分,是形成液滴状的PCR溶液40移动的流路的部位。PCR容器30以密封形成部31的上密封部34A和下密封部34B这2个位置固定在管20。
密封形成部31具有油收容部32和阶梯部33。
油收容部32是筒状的部位,作为收容从流路形成部35溢出的油的腔室发挥功能。在油收容部32的内壁与管20的毛细管23的外壁之间有缝隙,该缝隙成为收容从流路形成部35溢出的油的油收容空间32A。油收容空间32A的体积比柱塞10的密封部件12A在管20的下注射器22内滑动的体积大。
油收容部32的上游侧的内壁通过与管20的环状的凸部接触而形成上密封部34A。上密封部34A是允许空气通过且抑制油收容空间32A的油泄漏到外部的密封部件。上密封部34A以油因油的表面张力而不泄漏的程度形成有通气口。上密封部34A的通气口可以是管20的凸部与油收容部32的内壁之间的缝隙,也可以是在管20的凸部形成的孔、槽或切口。另外,也可以利用吸收油的油吸收材形成上密封部34A。
阶梯部33是被设置于油收容部32的下游侧的有阶梯的部位。阶梯部33的下游部的内径比油收容部32的内径小。阶梯部33的内壁与管20的毛细管23的下游侧的外壁接触。阶梯部33的内壁和管20的外壁接触,从而形成下密封部34B。下密封部34B是允许流路形成部35的油向油收容空间32A流入,同时又抵抗该流动的密封。因在下密封部34B的压力损失而导致流路形成部35的压力比外部大气压高,因此即便在热循环处理时流路形成部35的液体被加热,也不易在流路形成部35的液体中产生气泡。
流路形成部35是管状的部位,成为形成液滴状的PCR溶液40移动的流路的容器。在流路形成部35填充油。流路形成部35的上游侧被管20的末端封闭,管20的末端向流路形成部35开口。流路形成部35的内径比管20的毛细管23的内径大,比溶出液塞子47的容量的液体成为球形时的外径大。流路形成部35的内壁优选具有水溶性的PCR溶液40不附着的程度的疏水性。
应予说明,流路形成部35的上游侧被外部的高温侧加热器65B加热至相对高的温度(例如约为95度),形成高温区域36A。流路形成部35的下游侧被外部的低温侧加热器65C加热至相对低的温度(例如约为60℃),形成低温区域36B。PCR容器30的底35A(下游侧的端部)被包含在低温区域36B。由此,流路形成部35内的液体形成了温度梯度。
如图5A所示,在初始状态下,在PCR容器30的流路形成部35填充有油。油的界面位于油收容空间32A的较下游侧。油收容空间32A的油的界面上游侧的体积比柱塞10的密封部件12A在管20的下注射器22内滑动的体积大。
如图5B所示,如果按压柱塞10,则管20内的液体被推出至流路形成部35中。但由于在流路形成部35预先填充了油,并且管20内的液体被推出到其中,所以气体不会流入流路形成部35。
按压柱塞10时,首先,管20的第4油塞子50流入流路形成部35,流入部分的油从流路形成部35流入油收容空间32A,油收容空间32A的油界面上升。此时,因下密封部34B的压力损失而使得流路形成部35的液体的压力升高。第4油塞子50被从管20推出后,核酸扩增反应液塞子49、第3油塞子48、溶出液47依次从管20流入流路形成部35。由于流路形成部35的内径比毛细管23的内径大,所以在管20内为塞子状(柱状)的溶出液47和核酸扩增反应液塞子49在流路形成部35油中合体,成为液滴状的PCR溶液40。应予说明,由于油收容空间32A中的初始状态下的油界面上游侧的体积比柱塞10的密封部件12A在管20的下注射器22内滑动的体积大,所以油不会从油收容空间32A溢出。
<PCR装置100>
图6A是PCR装置100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图6B是PCR装置100的主要结构的侧面图。图7是PCR装置100的框图。PCR装置100使用筒1,进行核酸溶出处理和热循环处理。
在以下的PCR装置100的说明中,如图所示,定义上下、前后、左右。即,以将PCR装置100的基座51设成水平时的垂直方向为“上下方向”,根据重力方向定义“上”和“下”。另外,将筒1的旋转轴的轴向设为“左右方向”,将与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垂直的方向设为“前后方向”。从筒1的旋转轴观察将筒插入口53A的侧设为“后”,将反向侧设为“前”。将从前侧观察时的左右方向的右侧设为“右”,左侧设为“左”。
PCR装置100具有旋转机构60、磁铁移动机构70、按压机构80、荧光测定器55以及控制器90。
(1)旋转机构60
旋转机构60是使筒1和加热器旋转的机构。旋转机构60通过将筒1和加热器上下翻转,使液滴状的PCR溶液40在PCR容器30的流路形成部35内移动,进行热循环处理。
旋转机构60具有旋转体61和旋转用马达66。图8A是旋转体61的说明图。图8B是在旋转体61的安装部62安装了筒1的状态的说明图。
旋转体61是能够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部件。旋转体61的旋转轴被在基座51上固定的支撑台52支撑。在旋转体61设有安装筒1的安装部62和加热器(溶出用加热器65A、高温侧加热器65B和低温侧加热器65C)。如果旋转体61旋转,则能够在维持筒1和加热器的位置关系的状态下使筒1上下翻转。旋转用马达66是使旋转体61旋转的动力源。旋转用马达66根据来自控制器90的指示,使旋转体61旋转至规定的位置。也可以在旋转用马达66与旋转体61之间夹设齿轮等传递机构。
安装部62是安装筒1的部位。安装部62具有形成有凹口的固定部63。另外,在加热器(溶出用加热器65A、高温侧加热器65B和低温侧加热器65C)形成的插入孔64A也作为安装部62发挥功能。在PCR容器30插入插入孔64A的状态下筒1的固定爪25钩挂在固定部63的凹口,由此筒1被安装在旋转体61(参照图4)。在此,加热器的一部分兼作安装部62,但安装部62和加热器也可以各自独立。另外,安装部62介由溶出用加热器65A间接地固定在旋转体61,但也可以直接设置在旋转体61。另外,安装部62可安装的筒1的数量不限于1个,可以为多个。
在固定部63沿上下方向形成有导轨63A(参照图4)。导轨63A将筒1的导板26边在前后方向限制,边引导到插入方向。由于导轨63A边引导导板26,边使筒1插入安装部62,因此筒1的PCR容器30被引导到插入孔64A,筒1相对于安装部62被固定在正常的位置。
PCR装置100具备溶出用加热器65A、作为PCR用加热器的高温侧加热器65B和低温侧加热器65C。各加热器由未图示的发热源和加热块构成。发热源例如为筒式加热器,被插入加热块。加热块例如是导热系数高的铝等金属,抑制热不均,用来自发热源的热加热筒1内的液体。另外,为了不吸附使磁珠7移动的磁铁71,加热块优选为非磁性体。
溶出用加热器65A是加热筒1的溶出液塞子47的加热器。如果筒1被固定在正常的位置,则溶出用加热器65A与管20的溶出液塞子47对置。例如,溶出用加热器65A通过将溶出液塞子47加热到约50℃,从而促进核酸从磁珠游离。
高温侧加热器65B是加热PCR容器30的流路形成部35的上游侧的加热器。如果筒1被固定在正常的位置,则高温侧加热器65B与PCR容器30的流路形成部35的上游侧(高温区域36A)对置。例如,高温侧加热器65B将PCR容器30的流路形成部35的上游侧的液体加热到约90~100℃。
低温侧加热器65C是加热PCR容器30的流路形成部35的底35A的加热器。如果筒1被固定在正常的位置,则低温侧加热器65C与PCR容器30的流路形成部35的下游侧(低温区域36B)对置。例如,低温侧加热器65C将PCR容器30的低温区域36B的液体加热到约50~75℃。
在高温侧加热器65B与低温侧加热器65C之间配置有间隔件65D。间隔件65D抑制高温侧加热器65B与低温侧加热器65C之间的热传导。另外,间隔件65D也用于正确规定高温侧加热器65B与低温侧加热器65C之间的距离。由此,利用高温侧加热器65B和低温侧加热器65C,使PCR容器30的流路形成部35内的液体形成温度梯度。
在分别构成溶出用加热器65A、高温侧加热器65B和低温侧加热器65C的加热块分别形成有构成插入孔64A的贯通孔。PCR容器30的底35A的外壁从低温侧加热器65C的插入孔64A的下侧开口露出。荧光测定器55从插入孔64A的下侧的开口测定位于PCR容器30的底35A的PCR溶液40的亮度。该荧光测定器55可以具有能够进行多个波长区域的亮度检测这样的构成,以能够应对多重PCR。
应予说明,可以在高温侧加热器65B和低温侧加热器65C分别设置温度控制装置,设定成适合于各聚合酶反应的温度。
(2)磁铁移动机构70
磁铁移动机构70是使磁铁71移动的机构。磁铁移动机构70使筒1内的磁珠7被磁铁71吸引,同时通过移动磁铁71而使磁珠7在筒1内移动。磁铁移动机构70具有一对磁铁71、升降机构73和摇动机构75。
磁铁71是吸引磁珠7的部件。作为磁铁71,可以使用永磁铁、电磁铁等,在此使用了不产生发热等的永磁铁。一对磁铁71以在前后方向对置且上下方向的位置几乎相同的方式被臂72保持。各磁铁71可以从被安装在安装部62的筒1的前侧或后侧对置。一对磁铁71可以从前后方向夹持被安装在安装部62的筒1。通过使磁铁71从与筒1的固定爪25或导板26被设置的方向(在此为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向(在此为前后方向)对置,从而能够拉近筒1内的磁珠7与磁铁71的距离。
升降机构73是使磁铁71在上下方向移动的机构。由于磁铁71吸引磁珠7,所以只要配合磁珠7的移动而在上下方向移动磁铁71,就能够在上下方向引导筒1内的磁珠7。
升降机构73具有在上下方向移动的滑架73A和升降用马达73B。滑架73A是能够在上下方向移动的部件,被设置在有筒插入口53A的侧壁53的滑架引导部73C在上下方向可移动地引导。由于在滑架73A安装有保持一对磁铁71的臂72,所以如果滑架73A在上下方向移动,则磁铁71也在上下方向移动。升降用马达73B是使滑架73A在上下方向移动的动力源。升降用马达73B根据来自控制器90的指示,使滑架73A移动至上下方向的规定的位置。升降用马达73B利用带73D和滑轮73E使滑架73A在上下方向移动,但也可以利用其它传递机构使滑架73A在上下方向移动。
当滑架73A位于最上面的位置(退避位置)时,磁铁71位于筒1的上侧。当滑架73A位于退避位置时,即便筒1旋转,升降机构73也不与筒1接触。另外,升降机构73可以将滑架73A的位置下降到磁铁71与反应塞子对置的位置。由此,升降机构73能够以使罐3内的磁珠7移动到反应塞子的位置的方式来移动磁铁71。
摇动机构75是使一对磁铁71在前后方向摇动的机构。如果一对磁铁71在前后方向摇动,则各磁铁71与筒1的间隔交错地变化。由于磁珠7被距离更近的磁铁71吸引,所以通过使一对磁铁71在前后方向摇动,能够使筒1内的磁珠7在前后方向移动。
摇动机构75具有摇动用马达75A和齿轮。摇动用马达75A和齿轮被设在滑架73A,能够与滑架73A一起在上下方向移动。摇动用马达75A的动力介由齿轮传递到臂72,由此保持磁铁71的臂72相对于滑架73A以摇动旋转轴75B为中心进行旋转。为了防止磁铁71与筒1接触而损伤筒1,摇动机构75在磁铁71与筒1不接触的范围内摇动磁铁71。
摇动旋转轴75B是臂72的旋转轴。摇动旋转轴75B与左右方向平行,以使磁铁71能够在前后方向摇动。从右或左观察摇动旋转轴75B时,摇动旋转轴75B以偏离至筒1的前侧或后侧的方式被配置。由此,当滑架73A向下移动时,能够避免筒1与臂72接触。应予说明,只要能够使磁铁71在前后方向摇动,摇动旋转轴75B也可以是与上下方向平行的轴。
(3)按压机构80
按压机构80是按压筒1的柱塞10的机构。通过用按压机构80按压柱塞10,从而筒1的溶出液塞子47和油塞子被推入PCR容器30中,并在PCR容器30的油中形成液滴状的PCR溶液40。
按压机构80具有柱塞用马达81和杆82。柱塞用马达81是使杆82移动的动力源。杆82是按压筒1的柱塞10的安装台11A的部件。不按压筒1的罐3而按压安装台11A的理由是罐3可膨胀,由具有柔性的树脂构成。在罐3不发生变形的情况下,按压机构80也可以通过按压罐3来按压柱塞10。
杆82按压柱塞10的方向不是上下方向,而是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45度。因此,利用按压机构80按压柱塞10时,PCR装置100在使旋转体61旋转45度而使筒1的长边方向与杆82的移动方向一致后,使杆82移动。由于杆82按压柱塞10的方向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45度,所以容易以不干扰升降机构73的方式配置按压机构80。另外,由于杆82按压柱塞10的方向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45度,所以能够减小PCR装置100的上下方向的尺寸。
(4)荧光测定器55
荧光测定器55是测定PCR容器30的PCR溶液40的亮度的测定器。荧光测定器55以与筒1的PCR容器30的底35A对置的方式被配置在旋转体61的下侧。荧光测定器55从低温侧加热器65C的插入孔64A的下侧开口测定位于PCR容器30的底35A的PCR溶液40的亮度。
(5)控制器90
控制器90是进行PCR装置100的控制的控制部。控制器90具有例如CPU等处理器和ROM、RAM等存储装置。在存储装置中存储了各种程序和数据。另外,存储装置提供展开程序的区域。处理器通过执行被存储在存储装置的程序来实现各种处理。
例如,控制器90控制旋转用马达66,使旋转体61旋转到规定的旋转位置。在旋转机构60设有未图示的旋转位置传感器,控制器90根据旋转位置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使旋转用马达66驱动·停止。
另外,控制器90控制加热器(溶出用加热器65A、高温侧加热器65B和低温侧加热器65C),使各加热器发热。在构成加热器的加热块设有未图示的温度传感器,控制器90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筒式加热器的开·关。
另外,控制器90控制升降用马达73B,使磁铁71在上下方向移动。在PCR装置100设有检测滑架73A的位置的未图示的位置传感器,控制器90根据位置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使升降用马达73B驱动·停止。
另外,控制器90控制摇动用马达75A,使磁铁71在前后方向摇动。在PCR装置100设有检测保持磁铁71的臂72的位置的位置传感器,控制器90根据位置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使摇动用马达75A驱动·停止。
另外,控制器90控制荧光测定器55,测定PCR容器30的PCR溶液40的亮度。在荧光测定器55与筒1的PCR容器30的底35A对置时,控制器90使荧光测定器55进行测定。测定结果被存储装置保存。
<动作说明>
(1)筒1的安装动作
图9A~图9D是安装筒1时的PCR装置100的状态的说明图。图9A是安装筒1前的初始状态的说明图。图9B是待机状态的说明图。图9C是刚刚安装筒1之后的说明图。图9D是筒1在安装状态下的初始状态的说明图。
如图9A所示,在筒1安装前的初始状态下,安装部62的安装方向呈上下方向。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该状态的旋转体61的旋转位置作为基准(0度),从右观察以逆时针旋转为正方向来表示旋转体61的旋转位置。
如图9B所示,控制器90驱动旋转用马达66,使旋转体61旋转﹣30度。在该状态下,操作者将筒1从筒插入口53A插入安装部62。此时,导轨63A边引导导板26,边将筒1插入安装部62,因此筒1的PCR容器30被引导到安装部62的插入孔64A。操作者插入筒1直到筒1的固定爪25钩挂在固定部63的凹口为止。由此,筒1相对于安装部62固定在正常的位置。假定在PCR容器30没有被插入插入孔64A而筒1相对于安装部62位于异常的位置的情况下,筒1的固定爪25未钩挂在固定部63的凹口,所以操作者能够识别筒1位于异常的位置。
如图9C所示,若筒1相对于安装部62被固定在正常的位置,则管20的溶出液塞子47与溶出用加热器65A对置,PCR容器30的流路形成部35的上游侧(高温区域36A)与高温侧加热器65B对置,PCR容器30的流路形成部35的下游侧(低温区域36B)与低温侧加热器65C对置。由于安装部62和加热器被设置于旋转体61中,所以即便旋转体61旋转,筒1与加热器的位置关系也保持原样。
在筒1安装到安装部62后,如图9D所示,控制器90使旋转体61旋转30度,使旋转体61的位置返回基准。应予说明,控制器90可以利用未图示的传感器检测到筒1被安装在安装部62,也可以通过来自操作者的输入操作来检测。
(2)核酸溶出处理
·磁铁71的上下移动
图10是使磁铁71向下方移动时的磁珠7的行为的示意图。筒1内的磁珠7被磁铁71吸引。因此,如果磁铁71在筒1的外部移动,则筒1内的磁珠7与磁铁71一起移动。
图11A~图11C是核酸溶出处理的说明图。图11A是核酸溶出处理前的PCR装置100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1B是使磁铁71移动到溶出液塞子47时的PCR装置100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1C是提起磁铁71时的PCR装置100的状态的说明图。
如图11A所示,初始状态的筒1使罐3位于上侧,长边方向与垂直方向平行。在该状态下,如图2A所示,筒1从上依次具备:包含磁珠7的溶解液41(罐3)、油42(柱塞10)、第1清洗液43(管20的上游侧)、第1油塞子44(毛细管23)、第2清洗液塞子45(毛细管23)、第2油塞子46(毛细管23)、溶出液塞子47(毛细管23)、第3油塞子48(毛细管23)、核酸扩增反应液塞子49(毛细管23)、第4油塞子50(毛细管23)以及油(PCR容器30)。
如图11A所示,在初始状态下,滑架73A位于最上面的位置(退避位置),磁铁71位于筒1上侧。控制器90驱动升降用马达73B,使滑架73A从该状态缓慢向下方移动,使磁铁71缓慢向下方移动。应予说明,由于筒1的长边方向与垂直方向平行,所以磁铁71沿着筒1移动。
如果磁铁71向下方移动,则磁铁71与罐3对置,罐3内的磁珠7被磁铁71吸引。控制器90以磁珠7能够与磁铁71一起移动的程度的速度,使滑架73A向下方移动。
如果磁铁71从与罐3对置的位置(罐3的高度)移动到与柱塞10对置的位置(柱塞10的高度),则磁珠7通过柱塞10的筒状部11的上游侧的开口,并通过罐3内的溶解液41与筒主体9的上游侧的油42的界面。由此,结合有核酸的磁珠7被导入筒主体9。当磁珠7通过与油42的界面时,溶解液41被油42洗掉,所以溶解液41的成分难以带入油42。由此,能够抑制溶解液41的成分混入清洗液塞子45、溶出液塞子47、核酸扩增反应液塞子49。
如果磁铁71在与柱塞10对置的状态下向下方移动,则磁珠7通过筒状部11的内部,穿过凸缘13的表面和背面,从筒状部11的下游侧的开口出来,被导入管20的上注射器21。期间,磁珠7在柱塞10内通过油42与第1清洗液43的界面。如果磁珠7被导入第1清洗液43,则与磁珠7结合的核酸被第1清洗液43清洗。
在该阶段,由于柱塞10的棒状部12没有被插入管20的下注射器22,所以如果磁铁71从与上注射器21对置的位置(上注射器21的高度)移动到与毛细管23对置的位置(毛细管23的高度),则磁珠7从上注射器21向下注射器22移动,从下注射器22移动到毛细管23。在毛细管23的上游侧有第1油塞子44,当磁珠7从下注射器22移动到毛细管23时,磁珠7通过第1清洗液43与第1油塞子44的界面。此时,由于第1清洗液43被油洗掉,所以第1清洗液43的成分不易被带入油中。由此,能够抑制第1清洗液43的成分混入第2清洗液塞子45、溶出液塞子47。
如果磁铁71从与第1油塞子44对置的位置(第1油塞子44的高度)移动到与第2清洗液塞子45对置的位置(第2清洗液塞子45的高度),则磁珠7通过第1油塞子44与第2清洗液塞子45的界面。如果磁珠7被导入第2清洗液塞子45,则与磁珠7结合的核酸被第2清洗液清洗。
如果磁铁71从与第2清洗液塞子45对置的位置(第2清洗液塞子45的高度)移动到与第2油塞子46对置的位置(第2油塞子46的高度),则磁珠7通过第2清洗液与油的界面。此时,由于清洗液被油洗掉,所以第2清洗液的成分不易被带入第2油塞子46。由此,能够抑制第2清洗液的成分混入溶出液塞子47。
如果磁铁71从与第2油塞子46对置的位置(第2油塞子46的高度)移动到与溶出液塞子47对置的位置(溶出液塞子47的高度),则磁珠7通过第2油塞子46与溶出液47的界面。
在磁珠7被导入溶出液塞子47前,控制器90控制溶出用加热器65A,预先将溶出液塞子47加热到约50℃。另外,在磁珠7被导入前预先加热溶出液47,从而能够缩短从磁珠7被导入溶出液47到核酸的溶出结束所需的时间。
如图11B所示,在磁铁71移动到与溶出液塞子47对置的位置(溶出液塞子47的高度)后,如果控制器90使升降用马达73B停止,使磁铁71在上下方的移动停止,在50℃下处理30秒钟,则与磁珠7结合的核酸游离到溶出液塞子47的溶液中,进行逆转录反应。通过加热溶出液,从而促进核酸从磁珠7的溶出和逆转录反应。
使核酸在溶出液塞子47溶出后,控制器90使升降用马达73B向与此前相反的方向驱动,使滑架73A缓慢向上方移动,使磁铁71缓慢向上方移动。控制器90以磁珠7能够与磁铁71一起移动的程度的速度使滑架73A向上方移动。
如果磁铁71从图11B所示的状态向上方移动,则磁珠7从溶出液塞子47移动到第2油塞子46,磁珠7被从溶出液塞子47除去。
如果磁铁71缓慢移动到与上注射器21对置的位置,则磁珠7也移动到上注射器21,磁珠7位于下注射器22的上侧。只要使磁珠7移动到该位置,当按压柱塞10时磁珠7就不会被导入PCR容器30。因此,控制器90可以在从该状态到图11C所示的状态之间,以磁珠7无法追随磁铁71移动的程度的速度使滑架73A向上方移动。应予说明,只要在推动柱塞10时磁珠7不会被导入PCR容器30,则可以在更早的阶段加快滑架73A的移动速度。
在控制器90的存储装置中存储有与磁铁71的移动速度相关的信息,控制器90根据该信息来执行上述的动作(使磁铁71上下移动的动作)。
·磁铁71的摇动
使磁铁71在上下方向移动期间,控制器90可以驱动摇动用马达75A,使夹持筒1的一对磁铁71在前后方向摇动。
图12是摇动磁铁71时的磁珠7的行为的示意图。
磁铁71在上下方向移动期间,管20从前后方向被一对磁铁71夹持。由于一对磁铁71被臂72保持,所以一对磁铁71在前后方向的距离几乎恒定。因此,如果一对磁铁71中的一方靠近管20,则另一方离开管20。
由于磁珠7被距离近的磁铁71吸引,所以如果一方磁铁71靠近管20,则磁珠7被吸引到该磁铁71侧。其后,如果该磁铁71离开管20,相反侧的磁铁71靠近管20,则这次磁珠7被相反侧的磁铁71吸引。由此,磁珠7在前后方向移动。如果使一对磁铁71在前后方向摇动,则磁珠7也在前后方向往复移动。
如果磁珠7在前后方向往复移动,则磁珠7容易与液体接触。特别是由于毛细管23内的液体几乎不具有流动性,所以想要尽量使毛细管23内的液体与磁珠7接触时,使磁珠7在前后方向往复移动是有效的。
图13是表示有无磁铁71摇动的表。
当磁珠7在油塞子(第1油塞子44或第2油塞子46)内向下方移动时,控制器90使摇动马达停止,使磁铁71不摇动。此时,控制器90在一对磁铁71中的一方靠近管20的状态下,使磁铁71向下方移动。这是由于与各磁铁71和管20的距离均衡的情况相比,磁珠7更容易跟随磁铁71移动。
当磁珠7在第2清洗液塞子45内向下方移动时,控制器90驱动摇动马达,使磁铁71在前后方向摇动。由此,磁珠7在第2清洗液塞子45内边在前后方向摇动,边向下方移动,因此能够提高磁珠7的清洗效率。另外,由于清洗效率提高,所以能够抑制第2清洗液塞子45的量,能够实现筒1的小型化。
当磁珠7通过清洗液与油(第2油塞子46)的界面时,控制器90使摇动马达停止,不使磁铁71摇动。由此,磁珠7不摇动地通过界面,所以清洗液的成分不易被带入油中。应予说明,控制器90在一对磁铁71中的一方靠近管20的状态下,使磁铁71向下方移动。由此,磁珠7被距离近的磁铁71吸引而凝聚,附着在磁珠7的清洗液被推出,因此清洗液的成分不易被带入油中。
当磁珠7位于溶出液塞子47时,控制器90驱动摇动马达,使磁铁71在前后方向摇动。由此,由于磁珠7在溶出液塞子47内在前后方向摇动,所以能够提高与磁珠7结合的核酸的溶出效率。另外,由于溶出效率提高,所以能够缩短从磁珠7被导入溶出液到核酸的溶出结束所需的时间。
应予说明,在溶出液塞子47溶出核酸后,使磁铁71向上方移动而提起磁珠7时,控制器90使摇动马达停止,不使磁铁71摇动。此时,控制器90在使一对磁铁71中的一方靠近管20的状态下,使磁铁71向下方移动。由此,磁珠7变得容易追随磁铁71的移动,能够加快磁铁71的移动速度。
在控制器90的存储装置中存储有与毛细管23的各塞子的位置相关的信息和如图13所示的摇动信息,控制器90根据该信息来执行上述动作(摇动磁铁71的动作)。
(3)液滴形成处理
图14A~图14C是液滴形成处理的说明图。图14A是提起磁铁71时的PCR装置100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4B是使旋转体61旋转45度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4C是按压机构80的杆82按压柱塞10的状态的说明图。
如图14A所示,当滑架73A位于退避位置时,即便筒1旋转,升降机构73也不与筒1接触。成为这样的状态后,控制器90使旋转体61旋转45度。
如图14B所示,如果旋转体61旋转45度,则筒1的长边方向与按压机构80的杆82的移动方向平行。控制器90驱动柱塞用马达81,使杆82移动。如果杆82与筒1的柱塞10的安装台11A接触后再移动杆82,则柱塞10被压入管20侧。控制器90使杆82移动到图14C所示的状态,将柱塞10压至柱塞10的安装台11A与管20的上缘接触。
如果柱塞10被压入管20侧,则柱塞10的棒状部12的密封部件12A与管20的下注射器22嵌合(参照图2B)。然后,如果进一步压入柱塞10,则密封部件12A在下注射器22内滑动。由此,以与密封部件12A在下注射器22内滑动的体积相当的量,管20的下游侧的液体(第4油塞子50、核酸扩增反应液塞子49、第3油塞子48、溶出液塞子47等)被推出至PCR容器30的流路形成部35。
首先,管20的第4油塞子50流入流路形成部35。由于在流路形成部35填充有油,所以流入部分的油从流路形成部35流入油收容空间32A,油收容空间32A的油界面上升。此时,由于在下密封部34B的压力损失,使得流路形成部35的液体的压力比外部大气压(油收容空间32A的压力)高。第4油塞子50被从管20推出后,核酸扩增反应液塞子49从管20流入流路形成部35。由于流路形成部35的内径比毛细管23的内径大,所以在管20内呈塞子状的核酸扩增反应液塞子49在流路形成部35的油中成液滴状。
接下来,同样地管20的第3油塞子48流入流路形成部35。其后,与核酸扩增反应液塞子49同样地,溶出液塞子47流入流路形成部35,在流路形成部35的油中成液滴状。然后,在流路形成部35的油中,这些液滴合体而成为PCR溶液40(图15A)。
由于密封部件12A在下注射器22内滑动的体积(管20内的液体被从下游侧推出的量)比管20内的溶出液塞子47和第3油塞子48的总计多,所在溶出液塞子47和核酸扩增反应液塞子49被从管20推出后,第2油塞子46的一部分也被推出至流路形成部35中。由此,溶出液和核酸扩增反应液塞子49不残留在管20中,溶出液塞子47和核酸扩增反应液塞子49的全部溶液量成为液滴状。另外,第2油塞子46的一部分被从管20的下游侧推出,从而液滴状的PCR溶液40容易从管20脱离(液滴状的PCR溶液40不易吸附在毛细管23的开口)。
由于毛细管23的末端的内径(毛细管23的开口径)被设计得较小,所以在PCR容器30内液滴化的PCR溶液40不易吸附在毛细管23的开口。另外,PCR溶液40比PCR容器30的油的比重大。因此,液滴状的PCR溶液40从毛细管23的末端脱离后,使流路形成部35形成流路,向底35A沉降。但是,在该阶段,由于流路形成部35的流路倾斜45度,所以液滴状的PCR溶液40容易附着在流路形成部35的内壁。因此,需使将流路形成部35的流路返回到垂直方向。
在形成了液滴状的PCR溶液40后(按压柱塞10后),控制器90使柱塞用马达81向与此前相反的方向驱动,使杆82返回到原来的位置。在该状态下,即便筒1不旋转,按压机构80的杆82也不会与筒1接触。在成为这样的状态后,控制器90使旋转体61回到基准位置。如果旋转体61回到基准位置,则流路形成部35的流路变成垂直方向,因此液滴状的PCR溶液40不易附着在流路形成部35的内壁。
(4)热循环处理
图15A和图15B是热循环处理的说明图。图15A是对PCR溶液40实施低温侧的温度处理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5B是对PCR溶液40实施高温侧的温度处理的状态的说明图。在各图的左侧示出了PCR装置100的状态,在各图的右侧示出了PCR容器30的流路形成部35的内部的状态。
如果筒1相对于安装部62被固定在正常的位置,则PCR容器30的流路形成部35的上游侧(高温区域36A)与高温侧加热器65B对置,PCR容器30的流路形成部35的下游侧(低温区域36B)与低温侧加热器65C对置。热循环处理期间,控制器90利用被设置在旋转体61的高温侧加热器65B,将PCR容器30的流路形成部35的上游侧的高温区域36A的液体加热到约90~100℃。另外,控制器90利用被设置在旋转体61的低温侧加热器65C,将流路形成部35的下游侧的低温区域36B的液体加热到约50~75℃。由此,热循环处理期间,PCR容器30的流路形成部35内的液体形成温度梯度。由于安装部62和加热器被设置在旋转体61中,所以即便旋转体61旋转,筒1和加热器的位置关系也能保持原样。
热循环处理期间,PCR容器30内的液体被加热。假定PCR容器30的液体因被加热而产生气泡时,有可能流路形成部35内的液体的温度产生波动,或者流路形成部35中的液滴状的PCR溶液40的移动(沉降)被阻碍等。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下密封部34B的压力损失而使得流路形成部35的液体的压力比外部大气压高,所以PCR容器30的液体不易产生气泡。
如图15A所示,当旋转体61位于基准位置时,低温侧加热器65C位于高温侧加热器65B的下侧,筒1的PCR容器30的底35A朝下。由于液滴状的PCR溶液40的比重比油大,所以液滴状的PCR溶液40在流路形成部35内沉降。液滴状的PCR溶液40如果在流路形成部35内沉降,则到达PCR容器30的底35A,因此结束沉降后留在低温区域36B。由此,液滴状的PCR溶液40移动到低温区域36B。控制器90在规定时间保持图15A的状态,将液滴状的PCR溶液40在低温区域36B加热到约50~75℃(实施低温侧的温度处理)。期间,引发聚合酶反应的延伸反应。
如果控制器90驱动旋转用马达66而使旋转体61从图15A的状态旋转180度,则成为图15B所示的状态。如果旋转体61从基准位置旋转180度,则筒1上下翻转,并且高温侧加热器65B和低温侧加热器65C也上下翻转。换言之,高温侧加热器65B位于低温侧加热器65C的下侧,筒1的PCR容器30的底35A朝上。如果液滴状的PCR溶液40在流路形成部35内沉降,则到达管20的末端(毛细管23的末端),因此沉降结束后留在高温区域36A。由此,液滴状的PCR溶液40移动到高温区域36A。控制器90在规定时间保持图15B的状态,将液滴状的PCR溶液40在高温区域36A加热到约90~100℃(实施高温侧的温度处理)。期间,引起聚合酶反应的变性反应。
如果控制器90驱动旋转用马达66而将旋转体61从图15B的状态旋转﹣180度,则回到图15A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如果液滴状的PCR溶液40在流路形成部35内沉降,则液滴状的PCR溶液40移动到低温区域36B,在低温区域36B再次被加热到约50~75℃(实施低温侧的温度处理)。应予说明,由于毛细管23的末端的内径(毛细管23的开口径)被设计得较小,所以PCR溶液40不易吸附在毛细管23的开口,因此如果旋转体61从图15B的状态旋转﹣180度,则液滴状的PCR溶液40不吸附在毛细管23的开口而脱离管20向PCR容器30的底35A沉降。
控制器90驱动旋转用马达66,以规定的循环数反复使旋转体61的旋转位置成为图15A的状态的操作和使之成为图15B的状态的操作。由此,PCR装置100能够对PCR溶液40实施PCR的热循环处理。
在控制器90的存储装置中存储有高温侧加热器65B的温度、低温侧加热器65C的温度、在图15A的状态下保持的时间、在图15B的状态下保持的时间以及循环数(图15A的状态和图15B的状态的反复次数)的热循环信息,控制器90根据该热循环信息来执行上述处理。
(5)荧光测定
如图15A所示,当旋转体61位于基准位置时,荧光测定器55与筒1的PCR容器30的底35A对置。因此,在PCR溶液40的荧光测定时,控制器90在使旋转体61为基准位置的状态下,使荧光测定器55从低温侧加热器65C的插入孔64A的下侧开口测定位于PCR容器30的底35A的PCR溶液40的荧光强度。
在旋转体61旋转180度而变成基准位置之后,液滴状的PCR溶液40在PCR容器30的流路形成部35内沉降,液滴状的PCR溶液40有时不到达PCR容器30的底35A。因此,优选控制器90在旋转体61的旋转位置成为图15A的状态后再经过规定时间后(即将使旋转体61从图15A的状态旋转之前)测定荧光强度。或者控制器90也可以在使旋转体61到基准位置时后的规定时间内,使荧光测定器55测定荧光强度,存储荧光强度的时间经历。
实施例
实验例1
在本实验例中,如图16所示,在上述核酸提取用试剂盒中,使用了在管200的内部具有第1塞子210~第7塞子270的构成。
首先,在容量3mL的聚乙烯制容器130中收容375μL的吸附液和1μL的磁珠分散液。吸附液使用76质量%的盐酸胍、1.7质量%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二水合物以及10质量%的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的水溶液(东洋纺制,MagExtractor-Genome-,NPK-1)。另外,作为磁珠原液,使用含有50体积%的磁性二氧化硅粒子和20质量%的氯化锂的溶液。
使用移液管从容器130的口121加入从人采集的血液50μL,对容器130加盖122并用手振荡搅拌30秒钟,进行搅拌。其后,取下容器130的盖122并与管200连接。应予说明,在管200的两端形成有栓110,取下第1塞子210侧的栓110,将容器130与管200连接。
在此,第1塞子210、第3塞子230、第7塞子270、第5塞子250为硅油。第2塞子220的第1清洗液为76质量%的盐酸胍的水溶液。另外,第4塞子240的第2清洗液为pH8.0的Tris-盐酸缓冲液(溶质浓度5mM)。第6塞子260的溶出液为无菌水。
然后,移动永磁铁410,将容器130内的磁珠125导入管200内。然后,使磁珠125移动到第6塞子260。磁珠125在管200内的各塞子存在的时间大致如下。第1、3、7塞子:各3秒,第2塞子:20秒,第4塞子:20秒,第6塞子:30秒。应予说明,在第2塞子220和第4塞子240中,不进行振荡磁珠等的操作。另外,第2塞子220、第4塞子240和第6塞子260的体积分别为25μL、25μL和1μL。
接着,取下管的第7塞子侧的栓110,用手使容器120变形,使第7塞子270和第6塞子260排出到PCR的反应容器。该操作在利用永磁铁使磁珠移动而退避至第2塞子220后进行。
然后,向该提取液中加入19μL的PCR的反应试剂,根据常规方法进行实时PCR。PCR的反应试剂的详细成分是Light Cycler480Genotyping Master(Roche Diagnostics制4 707 524)4μL、用无菌水稀释了1000倍的SYBR Green I(Life Technologies公司制S7563)0.4μL、100μM的β肌动蛋白检测用引物(F/R)各0.06μL、无菌水14.48μL。将实验例1的PCR的扩增曲线示于图17。应予说明,图17的纵轴是荧光亮度,横轴是PCR的循环数。
实验例2
在实验例2中,利用通常的核酸提取法进行核酸的提取。
首先,在容量1.5mL的聚乙烯制容器(Eppendorf微量离心管)中收容375μL的吸附液和20μL的磁珠分散液。作为吸附液、磁珠分散液的组成,与上述实验例相同。
使用移液管从容器的口导入从人采集的血液50μL,对容器加盖,用旋涡混合器搅拌10分钟,操作磁性支架和移液管,进行B/F分离操作。在该状态下,磁珠和少量的吸附液残留在容器内。
接着,在容器中导入450μL与实验例1相同组成的第1清洗液,加盖后利用旋涡混合器搅拌5秒钟,操作磁性支架和移液管,除去第1清洗液。反复2次该操作。在该状态下,磁珠和少量的第1清洗液残留在容器内。
接着,在容器中导入450μL与实验例1相同组成的第2清洗液,加盖后利用旋涡混合器搅拌5秒钟,操作磁性支架和移液管,除去第1清洗液。反复2次该操作。在该状态下,磁珠和少量的第2清洗液残留在容器内。
然后,将50μL无菌水(溶出液)加入容器中,加盖后利用旋涡混合器搅拌10分钟,操作磁性支架和移液管,回收上清液。该上清液含有靶核酸。
然后,从该提取液分注1μL,向其中进一步加入19μL的PCR的反应试剂,根据常规方法进行实时PCR。PCR的反应试剂的详细成分是Light Cycler480Genotyping Master(Roche Diagnostics制4 707 524)4μL、用无菌水稀释了1000倍的SYBR Green I(Life Technologies公司制S7563)0.4μL、100μM的β肌动蛋白检测用引物(F/R)各0.06μL、无菌水14.48μL。将此时的扩增曲线示于图17。
实验结果
根据上述实验例可以理解以下内容。
(1)如果比较作为PCR的前处理的核酸的提取处理所需的时间,则从将样品插入容器到将靶核酸导入PCR的反应容器的时间在实验例1中大约为2分钟。在实验例2中大约为30分钟。由此,实验例1的核酸提取方法与实验例2的核酸提取方法相比,核酸提取所需的时间大幅度缩短。
(2)各清洗液在实验例1中的量是实验例2的约18分之1的量。此外,溶出液的量在实验例1中也是实验例2的约50分之1。因此,在实验例1中,清洗液和溶出液的量相对于实验例2而言为极少量即足够。
(3)如果在吸附液和溶出液的量中比较溶出液中的靶核酸的浓度,则认为理想的是实验例1中的浓度是实验例2的50倍的浓度。但是,在这次实验例中,由于血液样本所含的核酸量多,超过了1μL的磁珠可吸附的量,无法将血液样本所含的核酸全部回收,所以在实验例1中得不到实验例2的50倍浓度。在核酸含量少而不超过1μL的磁珠可吸附的量的样品时,在实验例1中可得到实验例2的50倍浓度。
(4)若观察图17的图,可发现即便在核酸含量多的全血样本中,核酸的扩增率的上升在实验例1中比实验例2快约0.6循环。即,实验例1中使用的PCR的反应液与实验例2中使用的PCR的反应液相比,靶核酸的浓度高。即,溶出液中的靶核酸的浓度在实验例1中比实验例2高。
符号说明
1   筒
3   罐
3A  盖
3B  变形部
5   适配器
5A  盖
7   磁珠
9   筒主体
10  柱塞
11  筒状部
11A 安装台
12   棒状部
12A  密封部件
13   凸缘
20   管
21   上注射器
22   下注射器
23   毛细管
25   固定爪
26   导板
30   PCR容器
31   密封形成部
32   油收容部
33   阶梯部
34A  上密封部
34B  下密封部
35   流路形成部
35A  PCR容器的底
36A  高温区域
36B  低温区域
40   PCR溶液
41   溶解液
42   油
43   第1清洗液
44   第1油塞子
45   第2清洗液塞子
46   第2油塞子
47   溶出液塞子
48   第3油塞子
49   核酸扩增反应液塞子
50   第4油塞子
51   基座
53   侧壁
55   荧光测定器
60   旋转机构
61   旋转体
62   安装部
63   固定部
64A  插入孔
65A  溶出用加热器
65B  高温侧加热器
65C  低温侧加热器
65D  间隔件
66   旋转用马达
70   磁铁移动机构
71   磁铁
72   支架
73   升降机构
73A  滑架
73B  升降用马达
73C  滑架引导部
75   摇动机构
80   按压机构
81   柱塞用马达
82   杆
90   控制器
100  PCR装置
110  栓
121  口
122  盖
125  磁珠
130  聚乙烯制容器
200  管
210  第1塞子
220  第2塞子
230  第3塞子
240  第4塞子
250  第5塞子
260  第6塞子
270  第7塞子

Claims (11)

1.一种核酸扩增反应用筒,具备管、核酸扩增反应用容器和按压机构,
所述管在内部依次具备:
由第1油构成的第1塞子,
由与油混合时发生相分离且清洗结合有核酸的核酸结合性固相载体的清洗液构成的第2塞子,
由第2油构成的第3塞子,
由与油混合时发生相分离且将所述核酸从结合有核酸的核酸结合性固相载体溶出的溶出液构成的第4塞子,
由第3油构成的第5塞子,
由与油混合时发生相分离且进行核酸扩增反应的核酸扩增反应液构成的第6塞子,
由第4油构成的第7塞子,
所述核酸扩增反应用容器与所述管的第7塞子侧连通且含有油,
所述按压机构被安装在所述管的第1塞子侧的开口部,将液体从所述管的所述第7塞子侧向所述核酸扩增反应用容器推出。
2.一种核酸扩增反应用筒,具备管、核酸扩增反应用容器和按压机构,
所述管在内部依次具备:
由第1油构成的第1塞子,
由与油混合时发生相分离且清洗结合有核酸的核酸结合性固相载体的清洗液构成的第2塞子,
由第2油构成的第3塞子,
由与油混合时发生相分离且将所述核酸从结合有核酸的核酸结合性固相载体溶出的溶出液构成的第4塞子,
由第3油构成的第5塞子,
所述核酸扩增反应用容器与所述管的第5塞子侧连通且含有油,
所述按压机构被安装在所述管的第1塞子侧的开口部,将液体从所述管的所述第5塞子侧向所述核酸扩增反应用容器推出,
所述核酸扩增反应用容器含有由与油混合时发生相分离且进行核酸扩增反应的核酸扩增反应液构成的液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核酸扩增反应用筒,其中,所述核酸扩增反应液含有DNA聚合酶、dNTP和引物。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核酸扩增反应用筒,其中,所述核酸扩增反应用容器具有固定所述管的密封形成部、和液滴流动的流路形成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核酸扩增反应用筒,其中,所述密封形成部具有收容从所述流路形成部溢出的油的油收容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核酸扩增反应用筒,进一步具备与所述管的所述第1塞子侧连通且将所述核酸结合性固相载体导入所述管的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核酸扩增反应用筒,其中,所述罐与所述管介由所述按压机构结合。
8.一种核酸扩增反应用筒式试剂盒,具备权利要求1~5所述的核酸扩增反应用筒和将所述核酸结合性固相载体导入所述管的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核酸扩增反应用筒式试剂盒,其中,所述罐包含提取核酸的溶解液和所述核酸结合性固相载体。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核酸扩增反应用筒式试剂盒,其中,所述罐具有开口部,且在所述开口部具有可拆卸的盖。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核酸扩增反应用筒式试剂盒,其中,所述罐的开口部以能够安装在所述管的第1塞子侧的开口部的方式构成。
CN201410090081.9A 2013-03-13 2014-03-12 核酸扩增反应用筒 Pending CN10404655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50668A JP2014176304A (ja) 2013-03-13 2013-03-13 核酸増幅反応用カートリッジ
JP2013-050668 2013-03-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46557A true CN104046557A (zh) 2014-09-17

Family

ID=50272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90081.9A Pending CN104046557A (zh) 2013-03-13 2014-03-12 核酸扩增反应用筒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273201A1 (zh)
EP (1) EP2778687A1 (zh)
JP (1) JP2014176304A (zh)
CN (1) CN10404655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42366A (zh) * 2013-07-29 2015-02-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核酸扩增反应装置以及核酸扩增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073485A (ja) * 2013-10-09 2015-04-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核酸増幅方法、核酸抽出用デバイス、核酸増幅反応用カートリッジ、及び核酸増幅反応用キット
JP2015154722A (ja) 2014-02-20 2015-08-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核酸増幅反応容器及び核酸増幅反応装置
JP2015177770A (ja) * 2014-03-19 2015-10-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標的物質の精製装置、核酸精製装置、標的物質の生成方法、及び核酸増幅方法
JP2015181458A (ja) * 2014-03-26 2015-10-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核酸増幅反応装置及び核酸増幅方法
JP2015181457A (ja) * 2014-03-26 2015-10-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核酸増幅反応装置及び核酸増幅方法
JP2016067274A (ja) * 2014-09-30 2016-05-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物質精製デバイス及びカートリッジ
JP2016067277A (ja) * 2014-09-30 2016-05-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生体関連物質抽出デバイス及び生体関連物質抽出装置
JP2016096762A (ja) 2014-11-20 2016-05-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核酸増幅反応装置及び核酸増幅方法
JP2016116469A (ja) * 2014-12-19 2016-06-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生体関連物質精製カートリッジ
JP2016131496A (ja) * 2015-01-15 2016-07-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生体関連物質精製カートリッジ、夾雑物の除去方法、及び生体関連物質精製カートリッジ組立キット
US10544413B2 (en) 2017-05-18 2020-01-28 10X Genomic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sorting droplets and beads
WO2018213643A1 (en) 2017-05-18 2018-11-22 10X Genomic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sorting droplets and beads
US20190064173A1 (en) 2017-08-22 2019-02-28 10X Genomics, Inc. Methods of producing droplets including a particle and an analyte
WO2019083852A1 (en) 2017-10-26 2019-05-02 10X Genomics, Inc. MICROFLUIDIC CHANNEL NETWORKS FOR PARTITIONING
JP7091891B2 (ja) * 2018-07-06 2022-06-28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磁性体粒子操作用容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7897A (zh) * 2003-02-05 2006-05-03 伊库姆公司 试样处理细管
US20070039866A1 (en) * 2005-08-22 2007-02-22 Schroeder Benjamin G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positing processed immiscible-fluid-discrete-volumes
WO2012086243A1 (ja) * 2010-12-21 2012-06-28 株式会社 島津製作所 管内で対象成分を操作するためのデバイス及び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E91023T1 (de) * 1987-12-01 1993-07-15 Biotope Inc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en zur durchfuehrung von untersuchungen.
NL1016646C2 (nl) * 2000-11-17 2002-05-29 Best Quality B V Inrichting voor het met behandelflu´dum behandelen van een vloeistofachtig monster, zoals volbloed, gebruik van een dergelijke inrichting,alsmede kit omvattende een dergelijke inrichting.
FR2829948B1 (fr) * 2001-09-21 2004-07-09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Procede de deplacement d'un fluide d'interet dans un capillaire et microsysteme fluidique
EP2418018B1 (en) * 2004-12-23 2013-05-22 Abbott Point of Care Inc. Methods for the separation nucleic acids
JP5444632B2 (ja) * 2007-04-26 2014-03-19 東洋紡株式会社 核酸増幅方法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容器
EP2209555B1 (en) * 2007-06-28 2016-03-16 Life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Detecting and mixing in a conduit in integrated bioanalysis systems
JP5867668B2 (ja) 2010-12-01 2016-02-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熱サイクル装置及び熱サイクル方法
US9347056B2 (en) * 2012-10-26 2016-05-2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Nucleic acid extraction device, and nucleic acid extraction method, nucleic acid extraction kit, and nucleic acid extraction apparatus, each us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7897A (zh) * 2003-02-05 2006-05-03 伊库姆公司 试样处理细管
US20070039866A1 (en) * 2005-08-22 2007-02-22 Schroeder Benjamin G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positing processed immiscible-fluid-discrete-volumes
WO2012086243A1 (ja) * 2010-12-21 2012-06-28 株式会社 島津製作所 管内で対象成分を操作するためのデバイス及び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42366A (zh) * 2013-07-29 2015-02-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核酸扩增反应装置以及核酸扩增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78687A1 (en) 2014-09-17
US20140273201A1 (en) 2014-09-18
JP2014176304A (ja) 2014-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46557A (zh) 核酸扩增反应用筒
CN104046555A (zh) 核酸扩增反应用筒
CN104046556A (zh) 核酸扩增反应装置和核酸扩增方法
CN104046558A (zh) 核酸扩增反应用筒
CN103789201A (zh) 核酸提取用器具、使用其的核酸提取方法、核酸提取用试剂盒以及核酸提取用装置
JP2015104364A (ja) 核酸増幅反応用容器、核酸増幅反応用カートリッジ、及び核酸増幅反応用カートリッジキット
CN103269787A (zh) 用于在管内操作对象成分的器件和方法
CN104946526A (zh) 核酸分析装置以及核酸分析方法
JP2013506552A (ja) 磁性サンプルの精製
JP2013217699A (ja) 核酸抽出用デバイス、核酸抽出用キット、核酸抽出用装置及び核酸抽出方法
CN104342366A (zh) 核酸扩增反应装置以及核酸扩增方法
US20170234783A1 (en) Biological substance extraction device and biological substance extraction apparatus
CN104946509A (zh) 核酸扩增反应用筒和核酸扩增装置
JP2014093988A (ja) 固相担体の操作方法及び固相担体の操作装置
CN104419638A (zh) 核酸扩增反应用盒
CN104946507A (zh) 核酸扩增反应装置以及核酸扩增方法
CN104946525A (zh) 核酸扩增反应装置以及核酸扩增方法
KR20150107374A (ko) 오일과 친수성 자성 비드를 이용한 핵산 추출 및 증폭 방법
JP2015073485A (ja) 核酸増幅方法、核酸抽出用デバイス、核酸増幅反応用カートリッジ、及び核酸増幅反応用キット
US20170304819A1 (en) Container assembly and container assembly kit
JP2016129504A (ja) 核酸増幅方法および核酸増幅装置
CN104926921A (zh) 目标物质的精制装置、核酸精制装置、目标物质的生成方法以及核酸扩增方法
JP2016214179A (ja) 容器組立体セット
CN105907640A (zh) 容器、液体收纳体、盒组合体以及液体收纳体的制造方法
CN104651223A (zh) 核酸提取用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7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