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97595A - 成像设备、控制方式以及程序 - Google Patents

成像设备、控制方式以及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97595A
CN103997595A CN201410217273.1A CN201410217273A CN103997595A CN 103997595 A CN103997595 A CN 103997595A CN 201410217273 A CN201410217273 A CN 201410217273A CN 103997595 A CN103997595 A CN 1039975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ing device
digital camera
control
imaging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1727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97595B (zh
Inventor
江下志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9975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975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975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975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2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local intradevice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 H04N23/663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interchangeable camera parts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2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using two-way short-range wireless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5Control of camera operation in relation to power supply
    • H04N23/651Control of camera operation in relation to power supply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by affecting camera operations, e.g. sleep mode, hibernation mode or power off of selective parts of the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04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means, e.g. RFI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Details Of Cameras Including Film Mechanisms (AREA)
  • Exposure Control For Camera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成像设备、控制方式以及程序,该成像设备包括非接触通信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非接触通信单元与外部设备进行非接触通信。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成像设备的电源的接通/关闭和成像准备操作。其中当检测到通过所述非接触通信从所述外部设备发送的轮询命令时,其中当检测到通过所述非接触通信从所述外部设备发送的轮询命令时,所述控制单元进行如下控制:接通所述成像设备的电源的控制,在接通电源之后向所述外部设备发送关于与所述外部设备的无线通信连接的连接信息的控制,以及当完成所述连接信息的发送时进行所述成像准备操作的控制。

Description

成像设备、控制方式以及程序
与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请求2013年8月20日提交的日本在先专利申请JP2013-170487、2013年8月19日提交的日本在先专利申请JP2013-169727、2013年8月23日提交的日本在先专利申请JP2013-173891、2013年9月17日提交的日本在先专利申请JP2013-192269以及2014年1月28日提交的日本在先专利申请JP2014-013384的优先权,通过引用将其每个的完整内容结合在此。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成像设备、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已经提出了具有远程控制功能的摄像机装置。例如,日本特开平8-331434号公报提出了一种根据从遥控器通过无线通信发送的图像数据信号而拍摄图像数据,并且将拍摄的图像数据发送到遥控器的摄像机装置。
另外,提出了一种系统,该系统与数码相机进行无线通信,并且通过使用信息处理终端(智能电话或移动电话终端),执行数码相机的遥控成像控制,该信息处理终端实现具有能够从远程位置执行成像控制的功能的应用。
发明内容
然而,使用上面所述的信息处理终端执行数码相机的远程控制的系统需要执行数码相机的通电操作、信息处理终端的应用启动操作、以及数码相机和信息处理终端的无线通信连接操作等,从而比较费事。
因此,本公开提出一种能够根据非接触通信执行自动通电控制,并且能够在用于无线通信连接的连接信息的发送完成之后执行成像准备操作的成像设备、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包括:与外部设备进行非接触通信的非接触通信单元;以及控制所述成像设备的接通/关闭电源和成像准备操作的控制单元;其中当检测到通过所述非接触通信从所述外部设备发送的轮询命令时,所述控制单元进行如下控制:接通所述成像设备的电源的控制,在接通电源之后向所述外部设备发送关于与所述外部设备的无线通信连接的连接信息的控制,以及当完成所述连接信息的发送时进行所述成像准备操作的控制。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包括:检测从外部设备通过非接触通信发送的轮询命令;当检测到所述轮询命令时,进行接通成像设备的电源的控制;在接通所述成像设备的电源之后,向所述外部设备发送关于与所述外部设备的无线通信连接的连接信息;以及在完成所述连接信息的发送时,控制处理器以便进行成像准备操作。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程序,该程序使得计算机作为:与外部设备进行非接触通信的非接触通信单元;以及
控制成像设备的接通/关闭电源和成像准备操作的控制单元;其中当检测到通过所述非接触通信从所述外部设备发送的轮询命令时,所述控制单元进行如下控制:接通所述成像设备的电源的控制,在接通电源之后向所述外部设备发送关于与所述外部设备的无线通信连接的连接信息的控制,以及当完成所述连接信息的发送时进行所述成像准备操作的控制。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公开,能够根据非接触通信执行接通电源的自动控制,并且在完成关于无线通信连接的连接信息的发送之后执行成像准备操作。
另外,上面的效果不旨在必然是限制性的,并且与上面所述的效果一起或取代所述效果,此处阐述的任意效果或能够根据本说明书理解的其它效果也可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数码相机的概述的图;
图2是描述数码相机和通信终端之间的一系列操作的流程的状态转移图;
图3是描述通信终端在连接处理过程中移开的情况的状态转移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数码相机的基本配置的例子的方框配置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操作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一系列操作的状态转移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控制系统的操作处理的顺序图;
图8是示出作为另一个实施例的数码相机的例子的成像单元安装于通信终端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另一实施例的成像单元安装于通信终端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另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适配器和通信终端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另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内筒部分伸出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成像设备的平面图;
图13是成像设备的仰视图;
图14是成像设备的左视图;
图15是成像设备的右视图;
图16是另一实施例的适配器的立体图;
图17是另一实施例的适配器的立体图;
图18是另一实施例的变形例的解释性视图;和
图19是描述另一实施例中的一系列操作的状态转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另外,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具有实质上相同的功能结构的组件,并且因此将省略其重复描述。
另外,假设以下面的顺序进行所述描述。
1.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数码相机的概述
2.基本配置
3.操作处理
3-1.数码相机的操作处理
3-2控制系统的操作处理
4其它实施例
5.结论
1.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数码相机的概述
首先,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数码相机的概述。图1所示的数码相机10是根据本公开的成像设备的例子。根据本公开的成像设备不局限于数码相机10,也可以是数字摄像机。
在数码相机10的上表面设置有电源按钮15和快门按钮14。另外,在电源按钮15内集成地设置有电源指示灯12。接通的电源指示灯12向用户通知数码相机10处于通电状态的情况。
另外,执行近场通信(NFC)的NFC通信单元(NFC标记)120被安装在数码相机10内,并且与安装在相邻的外部设备内的NFC通信单元进行非接触通信。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当诸如智能电话等通信终端20被移动接近数码相机10时,在安装在通信终端20内的NFC通信单元22和数码相机10的NFC通信单元120之间进行非接触通信。
安装在通信终端20内的NFC通信单元22与NFC天线协同操作,与接近中的数码相机10进行NFC通信。具体而言,NFC通信单元22发送达到大约几厘米到10厘米、或取决于设计大约7毫米的短距离的无线电波,并且驱动存在于无线电波可达到的范围内的数码相机10的NFC天线121(见图4)以便与数码相机10进行NFC通信。
如图1所示,如果通信终端20移动接近处于断电状态的数码相机10,根据所述NFC通信,数码相机10的电源被接通(接通电源)并且数码相机被启动。然后,数码相机10响应于来自通信终端20的请求而进行诸如无线保真(Wi-Fi)等无线通信连接,在通信终端20启动预定的应用,并且进行数码相机10和通信终端20之间的关联功能。
背景
此处,将参考图2和3描述从数码相机10通电到进行所述关联功能的一系列操作的流程中的问题。
图2是描述根据比较例的数码相机30和通信终端20之间的一系列操作的流程的状态转移图。如图2所示,如果未解锁并且已经开启的通信终端20移动接近断电状态的数码相机30,则通过NFC通信接通数码相机30的电源(接通电源)。通常,如图2所示,在接通电源的定时,数码相机30进行诸如伸出可收缩的镜头310或接通电源指示灯320等成像准备操作。
然后,接近数码相机30的通信终端20通过NFC通信从数码相机30获得用于进行诸如Wi-Fi等无线通信连接的连接信息(诸如ID和口令等信息)以及关于将被启动的应用的信息(程序包名称等)。
通信终端20基于从数码相机30获得的应用信息启动预定应用,并且在显示装置21上显示所述应用的启动画面。
随后,当基于从数码相机30获得的连接信息完成Wi-Fi通信连接时,即使通信终端20移动离开数码相机30,通信终端20也通过Wi-Fi通信执行通信终端20和数码相机30之间的关联功能。所述关联功能的例子包括对于数码相机30的遥控成像控制功能、在通信终端20上显示在数码相机30中获得的通过图像(through image)或拍摄图像的功能等。在用户将数码相机30放置于例如远离用户的位置面对用户,并且确认了在通信终端20的显示单元21上显示的取景图像之后,用户轻击在显示单元21上显示的图像拍摄按钮,由此在远程位置执行图像拍摄操作。
以这种方式,仅仅通过用户将通信终端20移动接近数码相机30,就自动进行包括数码相机30的通电控制、启动应用、Wi-Fi通信的连接建立和进行关联功能这一系列操作。
然而,当进行这一系列操作时,如果通信终端20在NFC通信过程中移动离开数码相机30,存在连接失败的问题。以下,将参考图3描述这个问题。
图3是描述通信终端20在连接处理过程中移动离开数码相机30的情况的状态转移图。如图3所示,如果通信终端20移动接近数码相机30并且数码相机30的电源被接通,则可收缩镜头310伸出或电源指示灯320接通,因此担心用户了解连接处理成功,并且将通信终端20从数码相机30移开。如果通信终端20移动离开数码相机30,则不能进行NFC通信,并且因此通信终端20不能获得Wi-Fi通信连接所需的连接信息以及将被启动的应用的信息。
结果,在通信终端20内,该应用不能启动,不能形成Wi-Fi连接,并且不能进行所述关联功能。
因此,鉴于上述事实,如图1所示,如果通信终端20移动接近数码相机10,根据本实施例的数码相机10根据NFC通信进行通电控制,但是不进行诸如伸出可收缩镜头13或接通电源指示灯12等成像准备操作。如图1所示,在进行通电控制并且完成Wi-Fi通信的连接建立所需的连接信息的发送之后,根据本实施例的数码相机10进行诸如伸出可收缩镜头13或接通电源指示灯12等成像准备操作。在完成Wi-Fi连接信息的发送之后,即使通信终端20移动离开数码相机30,也已经从数码相机30获得了应用启动和Wi-Fi连接所需的信息,并且通信终端20能够继续进行一系列操作。
到此,描述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数码相机10的概述。随后,将参考图4描述根据本公开的数码相机10的基本配置。
2.基本配置
图4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数码相机10的基本配置的例子的方框配置图。如图4所示,数码相机10包括控制单元100、操作输入单元102、电源指示灯12、成像单元104、图像数据处理单元106、记录和读取单元107、记录介质109、显示单元110、扬声器111、电源单元113、时间管理单元114、存储单元115、GPS定位单元116、陀螺仪传感器117、NFC通信单元120和Wi-Fi通信单元122。
控制单元
控制单元100控制数码相机10内包括的各个组件。例如,如图4所示,控制单元100向各个组件输出响应于从操作输入单元102输出的操作信号的控制信号,并且进行成像控制、图像数据处理控制、记录控制、显示控制等。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控制单元100还作为控制NFC通信单元120和Wi-Fi通信单元122的通信控制单元。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控制单元100向电源单元113输出电源控制信号,并且切换在数码相机10的电源接通/关闭。具体而言,当NFC通信单元120检测到对应于来自外部设备的轮询命令的NFC带宽的无线信号时,控制单元100进行通电控制。然后,在接通电源之后,用于与外部设备(例如,通信终端20)的无线通信(例如,Wi-Fi通信)的连接的连接信息(诸如ID或口令)被从NFC通信单元120发送到所述外部设备。然后,当所述连接信息的发送完成时,控制单元100控制数码相机10以便进行成像准备操作。
在本说明书中,所述成像准备操作是与数码相机10的外观的改变有关的操作,或是与给用户的启动通知有关的操作。具体而言,与外观的改变有关的成像准备操作是,例如,伸出可收缩镜头13的驱动操作。另外,与给用户的启动通知有关的成像准备操作是,例如,来自扬声器111的再现启动声音的操作和电源指示灯12的发光操作。因此,因为可收缩镜头13在完成连接信息的发送之前不伸出,所以能够防止用户认为连接成功,并且在Wi-Fi连接处理过程中将通信终端移动离开数码相机10。
另外,控制单元100控制NFC通信单元120,以便发送所述连接信息和用于指定将在外部设备内启动的应用的信息(例如,程序包名称)。
在数码相机10的电源被接通之后,当在预定时间内未完成连接信息的发送时,控制单元100进行关闭数码相机10的电源的控制。
另外,不是检测对应于来自外部设备的轮询命令的无线信号,而是当检测到用户按压图1所示的电源按钮15时,控制单元100照常进行数码相机10的通电控制,并且控制数码相机10以便进行成像准备操作。
操作输入单元
操作输入单元102检测用户的操作输入,并且作为操作信号向控制单元100输出检测的操作输入。操作输入单元102可以是物理配置的按钮(快门按钮14、电源按钮15、模式开关、操作杆等)或可以是检测操作屏幕上的触摸操作的触摸面板。
成像单元
成像单元104是诸如电荷耦合器件(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等信号转换单元,并且由光学系统形成被摄物像。所述光学系统中包括的成像镜头可以是图1所示的可收缩镜头13。如果由信号转换单元形成被摄物像,则所述被摄物像由信号转换单元被转换为电的图像数据。另外,由成像单元104转换的图像数据(拍摄的图像数据)通过图像数据处理单元106等被发送到显示单元110和记录介质109。
图像数据处理单元
图像数据处理单元106处理从成像单元104输出的图像数据(拍摄的图像数据)。根据需要,图像数据处理单元106进行例如噪声去除、色彩校正、边缘检测等。另外,图像数据处理单元106将从成像单元104输出的图像数据(拍摄的图像数据)输出到显示控制单元108和/或记录和读取单元107。
显示控制单元
显示控制单元108产生将在显示单元110上显示的画面,并且控制显示单元110的显示。例如,显示控制单元108响应于从控制单元100输出的控制信号,进行显示画面的产生和显示控制。另外,显示控制单元108控制显示单元110以便在显示单元110上显示从图像数据处理单元106输出的拍摄图像和从记录和读取单元107输出的拍摄图像数据。
显示单元
显示单元110是例如液晶显示器(LCD)设备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设备等显示设备。
记录和读取单元
记录和读取单元107根据例如按下快门按钮14的定时在记录介质109上记录从图像数据处理单元106输出的图像数据(拍摄的图像数据),或读取记录在记录介质109上的拍摄的图像数据。另外,记录和读取单元107可以压缩拍摄的图像数据,并且将压缩的拍摄图像数据记录在记录介质109上。另外,当从记录介质109读取压缩数据时,压缩数据被解码并且输出到显示控制单元108。
记录介质
记录介质109是存储卡等,拍摄的图像数据被写到记录介质109。
电源单元
电源单元113包括电池和电源电路,并且响应于从控制单元100输出的电源控制信号切换电源接通/关闭。另外,电源单元113给数码相机10的每个组件供电。
时间管理单元
时间管理单元114是获得时间信息的获取单元的一个例子,更具体而言,时间管理单元114包括时钟电路,并且按秒、分钟、小时、日、月和年来管理时间。由时间管理单元114获得的时间信息被添加到拍摄图像数据上作为成像时间的记录。
存储单元
存储单元115是诸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的记录介质。RAM用作例如控制单元100的工作区域。另外,例如,控制单元100进行上面所述的电源接通/关闭控制、成像准备操作控制、通信控制等的程序被写在ROM上。
GPS定位单元
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单元116接收来自GPS卫星的无线电信号,并且测量数码相机10所处的位置(当前位置)。另外,GPS定位单元116是基于从外部获得的信号获得当前位置信息的位置信息获取单元的例子,并且位置信息获取单元的例子不局限于GPS定位单元116。例如,位置信息获取单元可以旨在通过Wi-Fi、与其它移动电话、PHS和智能电话等的发送和接收、近场通信等获得当前位置信息。
陀螺仪传感器
陀螺仪传感器117具有检测当数码相机10旋转时围绕Z轴的角旋转的变化的速度(角速度)和围绕Y轴的角速度的功能。另外,数码相机10可以具有陀螺仪传感器117以及三轴加速度传感器,该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具有将沿着X轴的加速度、沿着Y轴的加速度和沿着Z轴的加速度检测为各自的电压值的功能。
NFC通信单元120
NFC通信单元120是根据控制单元100的控制,与NFC天线121协同操作进行与相邻的外部设备(例如,通信终端20)的非接触通信的接口。NFC通信单元120从NFC天线121发送达到近似3厘米到10厘米、或取决于设计近似7毫米的近距离的无线电波,并且与该无线电波可达到的范围内存在的外部设备进行NFC通信。
例如,NFC通信单元120发送用于进行Wi-Fi的自动连接的连接信息(Wi-Fi配置)和响应于来自外部设备的检验命令发送安卓应用记录(AAR)。Wi-Fi配置包括用于Wi-Fi连接的服务集标识符(SSID)、口令(加密密钥)等。
Wi-Fi通信单元
Wi-Fi通信单元122是用于根据控制单元100的控制与Wi-Fi天线123协同操作,进行与周围的外部设备(例如,通信终端20)的无线通信的接口。
例如,Wi-Fi通信单元122响应于来自外部设备的Wi-Fi连接请求进行Wi-Fi验证,并且进行与外部设备的Wi-Fi通信连接建立处理。
到此,已经详细描述了根据本实施例的数码相机10的基本配置。随后,将参考图5到图7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数码相机10和通信终端20之间的操作处理。
3.操作处理
3-1.数码相机的操作处理
首先,参考图5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数码相机10的操作处理。图5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数码相机10的操作处理的流程图。
如图5所示,首先,在步骤S103,NFC通信单元120检测来自外部的NFC带宽的RF(无线信号)。虽然这种无线信号对应于从通信终端20发送的轮询命令,但是因为对所述无线信号的检测被以NFC通信单元120具有的NFC带宽的无线信号的频率检测器来实现,因此此时不进行所述命令的解码。NFC通信单元120认定它已经检测到该NFC带宽的RF。
接着,当检测到NFC带宽的无线信号时(S103中的“是”),在步骤S106,控制单元100向电源单元113输出电源控制信号,从而处于关闭电源状态的数码相机10的电源被接通。此时,控制单元100不进行诸如伸出可收缩镜头13等成像准备操作。
接着在步骤S109,控制单元100使用时间管理单元114启动NFC通信等待计时器。
随后,在步骤S112,控制单元100确定是否完成了响应于来自外部的检验命令的以NFC通信进行的响应数据的发送。响应于检验命令以NFC通信发送的响应数据是前面记载的Wi-Fi配置和AAR。
接着,当完成了响应数据的发送时(S112中的“是”),在步骤S115,控制单元100进行诸如伸出可收缩镜头13等成像准备操作。
接着,在步骤S118,控制单元100启动相机功能。例如,控制单元100在显示单元110上显示通过将由包括可收缩镜头13的光学系统形成的被摄物像变换为电图像数据而获得的取景图像。另外,控制单元100建立与所述外部设备的Wi-Fi连接,并且进行与所述外部设备的关联功能。
在另一方面,当未完成响应数据的发送(S112中的“否”),同时经过了设置在计时器中的时间(预定时间)(S121中的“是”)时,在步骤S124,控制单元100向电源单元113输出电源控制信号,从而关闭数码相机10的电源。因此,即使当响应于从实现关联功能的预定通信终端20以外的无线装备(自动检票/自动售货机/自动验证门等)发送的、与轮询命令具有相同带宽的无线电波,由于误动作接通电源时,也能够在预定时间之后关闭电源。另外,能够抑制不必要的功率消耗。此外,即使电源被接通,也不进行诸如伸出可收缩镜头13等成像准备操作,因此即使响应于来自通信终端20以外的无线设备的无线电波而接通电源,并且由此也能够阻止由于在该情况下可收缩镜头13伸出而损坏镜头。
图6示出描述与通信终端20的操作相关联的上面所述的数码相机10的一系列操作的状态转移图。如图6所示,如果通信终端20移动接近断电状态的数码相机10,则通过NFC,通信数码相机10的电源被接通。然而,此时,不进行诸如伸出可收缩镜头13等成像准备操作。因此,可以阻止用户认为此时连接处理成功,并且将通信终端20移动离开数码相机10。
接着,如图6所示,通信终端20通过NFC通信从数码相机10接收Wi-Fi连接信息等(Wi-Fi配置和AAR)。如果完成了连接信息等的发送,则数码相机10进行诸如伸出可收缩镜头13或接通电源指示灯12等成像准备操作。在另一方面,通信终端20根据AAR启动预定的应用,并且使用所述Wi-Fi配置对数码相机10进行Wi-Fi连接请求。然后,如果完成了通信终端20和数码相机10之间的Wi-Fi连接,则进行使用所述Wi-Fi通信的关联功能。
以这种方式,因为根据本实施例的数码相机10在完成连接信息的发送之后进行可收缩镜头13的伸出,所以即使数码相机10移动离开通信终端20,用户此时认为连接处理成功了,并且因此通信终端20也能够进行直到所述关联功能的进行的一系列操作。
当经过了预定时间而未完成所述连接信息的发送时,如图6所示,数码相机10进行断电控制,从而能够抑制当数码相机10已经由于误动作而启动时的不必要的功率消耗。另外,即使由于误动作而接通了电源,也不伸出可收缩镜头13。因此,可以阻止在数码相机10的电源被接通的情况下,由于处于收容于壳体内的状态的可收缩镜头13的伸出而损坏镜头。
到此,已经描述了以NFC通信进行的接通电源控制。另外,如图5所示,当不是检测到轮询命令(S103中为“否”),而是检测到电源按钮15的按压(S127中为“是”)时,在步骤S130,控制单元100照常接通电源,并且进行诸如伸出可收缩镜头13等成像准备操作。
随后,在步骤S133,控制单元100启动相机功能。
3-2、控制系统的操作处理
随后,将参考图7描述包括根据本实施例的数码相机10和通信终端20的控制系统的操作处理。图7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控制系统的操作处理的顺序图。
如图7所示,首先,在步骤S203,通信终端20通过NFC通信发送轮询命令。
接着,在步骤S206,如果数码相机10的NFC天线121出现在距离通信终端20的NFC天线的预定无线电波可达到范围(例如,近似7毫米)内,则NFC通信单元120检测该轮询命令。另外,如上所述,因为NFC通信单元120以NFC带宽的无线信号的频率检测器检测所述命令,所以不能识别出检测到的无线信号是什么命令,而认定检测到该NFC带宽的RF。
接着,在步骤S209,响应于NFC带宽的RF的检测而驱动NFC通信单元120,并且进行向控制单元100的检测通知。
接着,在步骤S212,控制单元100响应于通过NFC通信单元120的该检测通知向电源单元113输出电源控制信号,并且进行接通电源控制。
接着,在步骤S215,响应于对所述NFC带宽的RF的检测,NFC通信单元120通过NFC通信发送命令响应(Command Response)。
随后,在步骤S218,由于通信终端20检测到来自数码相机10的命令响应,通信终端20发现NFC通信对象,并且发送检验命令(Check Command)以便获得预定的信息。
接着,在步骤S221,数码相机10的NFC通信单元120通过NFC通信向控制单元100输出检验命令。
接着,在步骤S224,控制单元100响应于所述检验命令向NFC通信单元120输出响应数据。此处,所述响应数据包括Wi-Fi配置和AAR。
接着,在步骤S227,NFC通信单元120通过NFC通信向通信终端20发送响应数据。
另外,S218到S227的处理可被重复多次,并且响应数据可被划分并且被多次发送。
随后,在步骤S233,通信终端20响应于接收的AAR启动预定的应用。
接着,在步骤S236,通信终端20使用接收的Wi-Fi配置向数码相机10请求Wi-Fi连接。
接着,在步骤S239,该数码相机的Wi-Fi通信单元122将从通信终端20接收的连接请求输出到控制单元100。
接着,在步骤S242,控制单元100进行Wi-Fi验证。另外,可以在Wi-Fi通信单元122中进行Wi-Fi验证。
接着,在步骤S245,控制单元100向Wi-Fi通信单元122输出验证结果。
随后,在步骤S248,Wi-Fi通信单元122将验证结果发送到通信终端20。
然后,在步骤S251,如果验证成功,则完成Wi-Fi连接。
其后,在步骤S254,在通信终端20和数码相机10之间实施使用Wi-Fi通信的关联功能。
4.其它实施例
虽然上面的实施例已经举例说明了独立于通信终端20而使用的数码相机10,作为另一个例子,将描述包括能够在被安装在通信终端20上的同时而使用的数码相机的成像单元1。
注意,在以下描述中,假设以摄影师拍摄图像数据时观看的方向来指示前后方向、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因此,被摄体侧是前侧并且摄影师侧是后侧。
在以下描述中的前后方向、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仅仅用于说明目的,并且本技术的实现不局限于这些方向。
图8和9示出成像单元1被安装在通信终端20上的状态,并且图10是配置有数码相机2、适配器3和通信终端20的成像单元1的立体图。另外,图11是示出数码相机2的启动状态的立体图。图12到15分别是数码相机2的平面图、仰视图、左视图和右视图。图16和17是适配器3的立体图。以下,将参考这些附图描述成像单元1。
成像单元1配置有数码相机2和适配器3(见图8到10)。适配器3可从数码相机2的后表面卸下。然而,成像单元1可被以整体结构形成,其中适配器3被集成地形成在数码相机2的后端部。数码相机2具有能够与通信终端20发送和接收图像数据等的通信功能。
适配器3可被从通信终端20上卸下。
数码相机2具有外筒部分7、设置在外筒部分7内部的多个透镜组、以及未示出的位于透镜组后方的成像元件(见图8到11)。在数码相机2中,由成像元件对通过透镜组接收的光进行光电转换。因此,数码相机2能够拍摄图像数据和视频数据。
外筒部分7具有以贯穿前后的形成为大致圆柱形状的周面部分7a、从周面部分7a的前端部分向内张开的张开部分7b、以及从后侧封闭和打开周面部分7a的后面部分7c。
可以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内筒部分8和8被支撑在外筒部分7的内部。因此,数码相机2由于内筒部分8和8相对于外筒部分7向前延伸(见图11)而处于图像数据拍摄状态,并且由于已向前延伸的内筒部分8和8向后缩回并且被容纳在外筒部分7内而处于收缩状态(见图9)。
在最内侧的内筒部分8的前表面部分内形成大致为矩形形状的透光孔8a(见图11)。镜头挡板9和9被可打开地支撑在最内侧的内筒部分8的前表面部分的后侧。通过未示出的打开和关闭机构,镜头挡板9和9在收缩状态中关闭,并且在图像数据拍摄状态中打开。因此,在收缩状态中内筒部分8的透光孔8a被由镜头挡板9和9关闭(见图9),并且在图像数据拍摄状态中被由镜头挡板9和9打开(见图11)。
在数码相机2内部,包括位于向前最远处的成像镜头30(见图11)的多个透镜组沿着的光轴彼此间隔开地布置。如果透光孔8a被由镜头挡板9和9打开,则光从外部入射到成像镜头30。
操作环31被可旋转地支撑在外筒部分7的前边缘部分处(见图9)。通过操作操作环31,进行手动聚焦操作和缩放操作,并且从而透镜组在光轴方向上移动。
因为操作环31被沿圆周方向设置在外筒部分7的前边缘部分处,用户可以容易地进行操作环31的转动操作。因为操作环31的表面具有锯齿形的抓握部分,这还适用于提高转动操作的可操作性。
另外,通过以无线通信进行的控制,响应于来自通信终端20的用户操作,操作环31可以在手动聚焦操作和缩放操作之间切换操作模式。因此,取决于环境和用户的偏好,操作环31可被恰当地用作聚焦操作和缩放操作的操作器。
在外筒部分7的后面部分7c的外部周面部分,在彼此相对180度的位置设置向后伸出的耦合部分32和32(见图10和图12到15)。在耦合部分32设置向外伸出同时沿圆周方向间隔开的接合突起32a和32a。因此,形成以下描述的适配器3的耦合凹陷56a和56a与接合件53a和53a接合的接合结构。
在后面部分7c的耦合部分32附近,锁定销33被在前后方向上可移动地支撑,并且锁定销33被以未示出的弹簧向后偏置。
锁定解除杆2a设置在外筒部分7的周面部分7a的后端部处(见图15)。通过操作锁定解除杆2a,锁定销33被拉入外筒部分7的内部。
电池盖2b设置在外筒部分7的后面部分7c的耦合部分32和32之间的部分处(见图10)。在数码相机2内形成在电池盖2b内侧容纳电池的电池容纳部分,并且可以通过打开和关闭电池盖2b,在容纳部分内装入和从容纳部分取出未示出的电池。
因为耦合部分32和32被形成在后面部分7c的外部周面部分内,耦合部分32和32之间的部分可用于设置电池盖2b和电池容纳部分。换言之,因为耦合部分32和32被形成在后面部分7c的外部周面部分内,所以确保了电池容纳空间而没有干扰。
麦克风2c和2c和电源按钮2d设置在外筒部分7的周面部分7a的上端部分处,并且被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开(见图9、10、12)。麦克风2c和2c被用于接收外部声音。如在本实施例,在作为镜头壳体的外筒部分7为主体的装置内,在容易设置麦克风的位置,外部声音最难以在外筒部分7的周面部分7a处被隔断。因此,由于麦克风2c和2c设置在周面部分7a处,这适合于收集外部声音。另外,因为麦克风2c和2c设置在周面部分7a的上端部分处,当用户握着外筒部分7时,不容易覆盖麦克风2c和2c,并且因此这适合于接收外部声音。
注意,示出的麦克风2c和2c的部分从外部看是麦克风孔。虽然麦克风2c和2c本身设置在周面部分7a的内侧,将外部声音引导到至少接收外部声音的两个麦克风的麦克风孔(2c和2c)被形成在周面部分7a上的水平对称位置处。水平对称位置适合于收集左右立体音频。
电源按钮2d被设置为其表面不伸出形成周面部分7a的面。例如,如图所示,电源按钮2d被形成在与周面部分7a相同的面内。可替换地,电源按钮2d的表面可以处于低于周面部分7a的状态。
因为电源按钮2d不伸出周面部分7a,这适合于防止错误地操作电源按钮2d。
通过操作电源按钮2d,对数码相机2供电或切断其电源。当供电时,内筒部分8和8相对于外筒部分7向前延伸,以便设置图像数据拍摄状态。当切断电源时,向前延伸的内筒部分8和8向后收缩并且容纳在外筒部分7内部,以便设置收缩状态。
三脚架孔2e被形成在外筒部分7的周面部分7a的下端部分(见图13)。三脚架孔2e是用于当拍摄图像数据时,耦合数码相机2与未示出的三脚架的孔。如本实施例中,在外筒部分7形成数码相机2的主体的形状的情况下,因为三脚架孔2e被形成在周面部分7a的下端部分,在安装三脚架时可以改进平衡。
用于阻止滚动的突起2f和2f被设置在外筒部分7的周面部分7a的下端部分内的三脚架孔2e的左侧和右侧(见图10和13)。用于阻止滚动的突起2f和2f略微向下突出。通过用于防止滚动的突起2f和2f,阻止当数码相机2被放置在书桌、台桌等上时数码相机2的滚动,因此可以防止数码相机2由于跌落等造成损坏或破碎。
在如本实施例整个周面部分7a是曲面或其至少部分是曲面,并且这样的周面部分7a形成外壳的情况下,用于防止滚动的突起2f是有用的。
缩放开关2g和快门按钮(图像拍摄按钮)2h在外筒部分7的周面部分7a的左端部分被邻近地设置,并且被前后布置(见图10、14)。通过操作缩放开关2g,在远距离摄影和广角之间进行缩放,并且通过操作快门按钮2h来拍摄被摄体。由于缩放开关2g和快门按钮2h被邻近地设置,设为用户容易进行通过缩放来调整视角和快门操作这一系列图像拍摄操作。另外,缩放开关2g和快门按钮2h除了被前后布置,还可被以布置在垂直方向或倾斜方向上的状态邻近地设置。
快门按钮2h和缩放开关2g被设置在相同部件2k处。部件2k形成外筒部分7和周面部分7a的一部分。邻近设置的缩放开关2g和快门按钮2h被附接到部件2k、并且部件2k被附接到外筒部分7的结构能够提高成像设备的制造组装的效率。
另外,快门按钮2h可以是操作器,例如,借助该操作器,通过半按压进行自动聚焦,并且通过完全按压进行被摄体的图像拍摄操作。假设例如单独使用数码相机2的情况,因为没有显示单元(即,通信终端20),聚焦操作是困难的。假如通过半按压快门按钮2h进行自动聚焦,则可以提供对用户来说是直观的操作。另外,如果设置声音输出单元以便在自动聚焦操作时输出电子声音等,则这还适于用户的操作识别。
另外,如图所示,以缩放杆形式形成缩放开关2g。因为通过杆操作进行缩放操作,实现了可操作性的提高。另外,通过使用广角按钮/远距离拍摄按钮,缩放开关2g可以是按钮形式。此外,可以设置按钮形式或杆形式的两个缩放开关。
由于缩放开关2g和快门按钮2h设置在周面部分7a的左端部,当拍摄图像时,当从下方握着并且操作数码相机2时,操作的手指自然地位于缩放开关2g和快门按钮2h附近,因此由于可操作性的提高,可以提高数码相机2的可用性。
另外,因为缩放开关2g和快门按钮2h设置在周面部分7a的左端部,它们被与设置在周面部分7a的上端部的麦克风2c和2c分开地定位。这使得麦克风2c和2c不会拾取当用户操作快门按钮2h或缩放开关2g时的声音。
另外,缩放开关2g和前面所述的操作环31被准备用于缩放操作。因此,用户可以根据环境和偏好选择缩放操作方法,并且提高了可操作性。
另外,因为快门按钮2h和电源按钮2d设置在周面部分7a的上方同时横向间隔开,从而布置在周面部分7a的圆周方向的不同位置,这容易防止电源操作和图像拍摄操作的误操作。另外,虽然快门按钮2h和电源按钮2d可以设置在周面部分7a的右侧和左侧并且被间隔开,鉴于如上所述周面部分7a的上侧适合于电源按钮2d的位置,快门按钮2h被定位在周面部分的侧面(左侧或右侧)是适合的。
盖体2i设置在外筒部分7的周面部分7a的左端部的快门按钮2h的后侧。在数码相机2中,在盖体2i内部设置外接端子,诸如未示出的通用串行总线(USB)、存储卡槽等。因此,可以通过打开盖体2i连接外部设备和安装存储卡。另外,可以通过连接外部设备和安装存储卡,在外部设备或存储卡上记录由数码相机2拍摄的图像数据或视频数据。
由液晶面板等构成的显示单元2j设置在外筒部分7的周面部分7a的右端部(见图15)。在显示单元2j上显示电池的剩余电量、存储卡是否插入存储卡槽等。显示单元2j不是旨在用于显示拍摄的图像。
由于设置了显示单元2j,可以从数码相机2外部确认电池非剩余电量、存储卡是否插入存储卡槽等,并且可以提高数码相机2的可用性。
在数码相机2中设置了无线通信功能。通过使用无线通信,例如,可以进行各种类型的操作,诸如在通信终端20上显示或存储由数码相机2拍摄的图像数据或视频数据、通过对通信终端20的操作进行数码相机2的成像功能的执行、以及通过对通信终端20的操作进行数码相机2的缩放功能的执行。
例如,具体而言,NFC通信单元(NFC标记)被安装在外筒部分7内部靠近周面部分7a的上端部分的内部,并且与安装在通信终端20内的NFC通信单元进行非接触通信。另外,对于拍摄的图像数据的通信等,例如,设置Wi-Fi通信单元,并且与安装在通信终端20内的Wi-Fi通信单元进行无线通信。
如上所述,除了通过操作电源按钮2d接通数码相机2的电源之外,可以通过来自通信终端20侧的NFC通信接通数码相机2的电源。例如,如果建立了NFC通信,则数码相机2的电源被接通。然后,例如,由于在电源按钮2d附近诸如周面部分7a的上端部分显示NFC通信功能,所以用户容易理解接通电源操作。
另外,由于NFC通信单元设置在外筒部分7内部的上侧,当上面所述通过附接到三脚架孔2e来使用三脚架时,容易将NFC通信单元尽可能地移动接近通信终端20,并且因此这对于非接触通信是有利的。
鉴于被放置在诸如书桌等载置面上的状态,用户通常从上方移动通信终端20接近数码相机2。因此,将NFC通信单元设置在外筒部分7内部的上侧即使在这种使用模式中也适合于短距离无线通信。
另外,虽然考虑了另一个例子,其中数码相机2内的NFC通信单元的布置位置被设置在外筒部分7内部的上侧以外的位置,但NFC通信单元设置在外筒部分7的至少背侧上,即接近后面部分7c的位置不是优选的。如果进行短距离无线通信的NFC通信单元设置在后侧,则如图8和9所示,当数码相机2通过适配器3被附接到通信终端20时,数码相机2处于时常接近通信终端20的NFC通信单元的状态,并且因此存在数码相机2总是进行轮询的情况。因此,优选为NFC通信单元设置在外筒部分7的后侧以外的位置。
适配器3被配置为各个必要部分被布置在壳体50的内部部分和外部部分(见图16和17)。
通过组合位于壳体50的前侧的基体51和位于其后侧的盖体52而形成壳体50。
基体51具有盘状基面部分53和从基面部分53向后伸出的突起56和56(见图16)。
突起56和56在基面部分53的外周面部分内从以180度彼此相对的位置突出,并且被在基面部分53的左端部分和右端部分两者内以在圆周方向延伸的形状形成。突起56向前开口,并且突起56的内部空间被形成为耦合凹陷56a(见图16)。
在基面部分53的外周面部分内设置从前侧覆盖耦合凹陷56a的一部分的接合件53a、53a……。在基面部分53内形成与耦合凹陷56a连通的锁定孔53b。
盖体52的轮廓除了一些之外是圆形形状。
在盖体52内形成向后和向上开口的容纳凹陷52c和向后和向下开口的容纳凹陷52d(见图10)。
在适配器3设置用于安装在通信终端20上的第一附接体68和第二附接体63。
第一附接体68可以采取第一附接体68被容纳在容纳凹陷52c内并且相对于基体51关闭的容纳位置(见图17)。另外,第一附接体68可以采取相对于基体51打开的保持位置(见图10)。第一附接体68在容纳位置和保持位置之间转动。
第一附接体68在保持位置处于从盖体52向后突出的状态。
第二附接体63在被容纳在容纳凹陷52d并且相对于基体51关闭的容纳位置(见图17)和相对于基体51打开的保持位置(见图10)之间转动。第二附接体63在保持位置处于从盖体52向后突出的状态。换言之,第二附接体63处于在与第一附接体68相同的容纳位置的、被容纳于基体51内的状态,并且作为保持位置处于从盖体52向后突出的状态。
适配器3如下所述耦合到数码相机2。
首先,数码相机2的耦合部分32和32被分别插入在适配器3的基体15内形成的耦合凹陷56a和56a。
接着,适配器3相对于数码相机2旋转。如果旋转适配器3,适配器3的接合件53a和53a和数码相机2的接合突起32a和32a分别接合,并且在适配器3相对于数码相机2的前后方向上的移动被限制。换言之,形成适配器3的接合件53a和53a与接合突起32a和32a接合的状态。
同时,数码相机2的锁定销33被基体51按压,并且被克服弹簧的偏置力拉到外筒部分7的内部,适配器3旋转到预定位置,并且锁定销33由于弹簧的作用从外筒部分7突出,并且在锁定孔53b与锁定销33匹配的位置插入锁定孔53b。
以插入锁定孔53b的锁定销33限制适配器3相对于数码相机2的转动,并且适配器3在锁定状态耦合到数码相机2。
因为数码相机2和适配器3通过上面所述的耦合部分32和32相对旋转,数码相机2能够被容易地耦合到适配器3。另外,由锁定销33保持耦合状态。
在锁定销33被拉入外筒部分7的内部,并且通过操作锁定解除杆2a解除锁定的状态中,通过在与耦合时相反的方向上相对于数码相机2旋转适配器3来进行解除适配器3到数码相机2的耦合。在与耦合时相反的方向上相对于数码相机2旋转适配器3,接合件53a和53a与数码相机2的接合突起32a和32a的接合状态被解除。在该状态中,适配器3相对于数码相机2向后移动,以便从耦合凹陷56a和56a中拔出耦合部分32和32,从而解除适配器3到数码相机2的耦合。
如下进行适配器3到通信终端20的附接。
首先,第一附接体68和第二附接体63被分别从盖体52的容纳凹陷52c和52d中拔出,并且被旋转到保持位置。
然后,握住并且向上移动第一附接体68。第一附接体68附接到适配器3内部的未示出的滑块上,并且可向上移动。另外,该滑块上附接有弹簧,并且第一附接体68通常在接近第二附接体63的方向上被挤压。
如果第一附接体68被移动而被向上拉,则第一附接体68和第二附接体63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第一附接体68向上移动到对应于其被附接到的通信终端20的尺寸的位置。
通信终端20被插入第一附接体68和第二附接体63之间,并且适配器3被附接到通信终端20(见图8和9)。此时,第一附接体68在接近第二附接体63的方向上被偏置,并且因此分别设置在通信终端20上的第一附接体68和第二附接体63内的弹性体61(见图8和10)彼此紧密接触。
另外,在适配器3被附接到通信终端20的状态中,第一附接体68的保持突起60和第二附接体63的保持突起65处于围绕通信终端20的后侧的状态。因此,阻止适配器3从通信终端20向前脱离。
为了上面的操作,适配器3配置为第二附接体63固定,并且第一附接体68扩张和收缩。仅仅通过扩张和收缩处于上侧的第一附接体68,调整第一附接体68和第二附接体63之间的距离,因此数码相机2的成像光轴位于低于通信终端20的显示面板的高度方向(通信终端20的壳体的短侧方向)的中心点的位置。然后,不管通信终端20的大小如何,数码相机2的底部位置和通信终端20的底部位置大致相同。
因此,不管通信终端20的大小如何,附接了成像单元1的通信终端20处于用户容易且稳定地持有它的状态。另外,即使当附接了成像单元1的通信终端20被按照原样放置在书桌等上,其姿势也是稳定的,并且因此附接了成像单元1的通信终端20适合于在其放置成像。
因为第二附接体63是固定的,还具有适配器3到通信终端20的附接状态稳定的优点。
另外,如图10所示,在适配器3内设置表示第一附接体68配置为向上伸张的标记。用户可以通过该标记而意识到第一附接体68的位置被向上伸张,并且用户可以容易地理解附接到通信终端20时的附接方法,因此可以提高可用性。
如果握住并且向上移动第一附接体68,通信终端20被从第一附接体68和第二附接体63之间拔出,以便从通信终端20上取下适配器3。其后,如果去除施加到第一附接体68上的向上的力,则第一附接体68由于偏置力而向下移动,并且回到附接到通信终端20之前的状态。
虽然到此已经描述了配置有数码相机2和适配器3的成像单元1的结构,但考虑能够以这种方式在附接到通信终端20的并且被使用的成像单元1的各种结构。虽然数码相机2被示出为具有大致为圆柱形的形状,但数码相机2的形状不限于此,并且例如,如图18所示,外壳的形状可以是大致为长方体的形状。当然,可以设想大致为椭圆柱形,使用部分缺口圆的圆柱形状等。
还可以认为数码相机2的内部配置大致与图4相同。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显示单元110是设置在周面部分7a上的显示单元2j,但是不用于显示拍摄的图像。
图19示出描述在上面与通信终端20的操作相关联地描述的成像单元1的一系列操作的状态转移图。
如图19所示,如果未解锁并且已经启动的通信终端20移动接近断电状态的成像单元1,则通过NFC通信来接通数码相机2的电源(接通电源)。另外,不仅在通信终端20移动接近成像单元1的情况下进行NFC通信,而且在如上所述使用适配器3而将数码相机2安装在通信终端20上的情况下也进行NFC通信。
然而,当通信终端20移动接近或被安装时,不进行诸如伸出内筒部分8等成像准备操作。
接着,通信终端20通过NFC通信从数码相机2接收Wi-Fi连接信息等(Wi-Fi配置和AAR)。如果完成了连接信息等的发送,则数码相机2进行成像准备操作,诸如伸出内筒部分8。在另一方面,通信终端20根据AAR启动预定的应用,并且使用该Wi-Fi配置向数码相机2进行Wi-Fi连接请求。然后,如果完成了通信终端20和数码相机2之间的Wi-Fi连接,则进行使用Wi-Fi通信的关联功能。
另外,当经过了预定时间而未完成连接信息的发送时,如图19所示,数码相机2进行断电控制,因此当数码相机由于误动作被启动时,可以抑制不必要的功率消耗。另外,即使当由于误动作而接通电源时,内筒部分8也不伸出,因此可以防止镜头由于伸出而损坏。
因此,当数码相机2被由适配器3正确地附接到通信终端20时,进行包括接通电源、通过NFC通信发送连接信息等、成像准备操作、通过Wi-Fi连接进行的协同操作等操作,但是在通信终端20仅仅瞬时接近的情况下,不进行非必要的操作。
另外,为了图19的操作,数码相机2和通信终端20可以进行图5和7描述的处理。
5.结论
如上所述,如果通信终端20移动接近数码相机10和2,则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数码相机10和2进行接通电源控制,并且在完成通过NFC通信进行的Wi-Fi连接信息的发送之后进行诸如伸出可收缩镜头13或接通电源指示灯12等成像准备操作。这防止用户在完成Wi-Fi连接信息的发送之前将通信终端20从数码相机10移开,由此避免Wi-Fi连接处理失败。在数码相机2能够被在安装在通信终端20上并且使用的情况下,当用户没有安装数码相机2的意图而将数码相机2移动接近通信终端20时,实现了不进行不必要的成像操作等的优点。
另外,即使当由于误动作接通了电源,如果未完成通过NFC通信的Wi-Fi连接信息的发送,也可以通过使得电源被关闭而抑制不必要的功率消耗。另外,因为当电源被接通时可收缩镜头13不伸出,所以能够防止电源由于误动作而接通而外壳内的可收缩镜头13伸出并且损坏。
虽然已经参考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但本技术不局限于这些例子。显然,本公开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权利请求中描述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的各种改变或修改落在本公开的技术范围内。
例如,可以在内置于数码相机10或通信终端20的诸如中央处理单元(CPU)、ROM和RAM等硬件内制备用于发挥数码相机10或通信终端20的功能的计算机程序。另外,还设置存储该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另外,不一定按照根据所附流程图和顺序图中公开的顺序来按时间序列来处理本说明书中的数码相机10和通信终端20的处理中的各个步骤。例如,可以按不同于这些流程图和顺序图中描述的顺序的顺序处理或可以并行处理数码相机10和通信终端20的处理的各个步骤。具体而言,例如,图7中的步骤S209和S215可被并行处理或以相反顺序处理。可以并行处理或以相反顺序处理图7中的步骤S233和S236到S251。
另外,此处描述的效果不是限制性的,并且仅仅是示例性或说明性的。换言之,与上面所述的效果一起或取代这些效果,根据本公开的技术可以提供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此处的描述显而易见的其它效果。
另外,本技术可被配置如下。
(1)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与外部设备进行非接触通信的非接触通信单元;以及
控制所述成像设备的接通/关闭电源和成像准备操作的控制单元;
其中当检测到通过所述非接触通信从所述外部设备发送的轮询命令时,所述控制单元进行如下控制:接通所述成像设备的电源的控制,在接通电源之后向所述外部设备发送关于与所述外部设备的无线通信连接的连接信息的控制,以及当完成所述连接信息的发送时进行所述成像准备操作的控制。
(2)根据(1)的所述成像设备,
其中在接通所述成像设备的电源之后,当在预定时间内未完成所述连接信息的发送时,所述控制单元进行关闭所述成像设备的电源的控制。
(3)根据(1)或(2)的所述成像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进行如下控制:与所述连接信息一并发送用于指定将要在所述外部设备启动的应用的信息。
(4)根据(1)到(3)中的任何一个的所述成像设备,
其中当检测到用户对电源按钮的操作时,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接通所述成像设备的电源并且进行所述成像准备操作的控制。
(5)根据(1)到(4)中的任何一个的所述成像设备,
其中所述成像准备操作是涉及外观改变或给用户的启动通知的操作。
(6)根据(5)的所述成像设备,
其中涉及外观改变的成像准备操作是可收缩镜头的驱动操作。
(7)根据(5)的所述成像设备,
其中涉及给用户的启动通知的成像准备操作是启动声音的再现操作。
(8)根据(5)的所述成像设备,
其中涉及给用户的启动通知的成像准备操作是电源指示灯的发光操作。
(9)根据(1)到(8)中的任何一个的所述成像设备,
其中所述非接触通信是NFC通信。
(10)根据(1)到(9)中的任何一个的所述成像设备,
其中所述无线通信是Wi-Fi通信。
(11)一种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从外部设备通过非接触通信发送的轮询命令;
当检测到所述轮询命令时,进行接通成像设备的电源的控制;
在接通所述成像设备的电源之后,向所述外部设备发送关于与所述外部设备的无线通信连接的连接信息;以及
在完成所述连接信息的发送时,控制处理器以便进行成像准备操作。
(12)一种程序,使得计算机作为:
与外部设备进行非接触通信的非接触通信单元;以及
控制成像设备的接通/关闭电源和成像准备操作的控制单元;
其中当检测到通过所述非接触通信从所述外部设备发送的轮询命令时,所述控制单元进行如下控制:接通所述成像设备的电源的控制,在接通电源之后向所述外部设备发送关于与所述外部设备的无线通信连接的连接信息的控制,以及当完成所述连接信息的发送时进行所述成像准备操作的控制。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根据设计要求及其它因素,可以有在所附权利要求和其同等物的范围内的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改变。

Claims (12)

1.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与外部设备进行非接触通信的非接触通信单元;以及
控制所述成像设备的接通/关闭电源和成像准备操作的控制单元;
其中当检测到通过所述非接触通信从所述外部设备发送的轮询命令时,所述控制单元进行如下控制:接通所述成像设备的电源的控制,在接通电源之后向所述外部设备发送关于与所述外部设备的无线通信连接的连接信息的控制,以及当完成所述连接信息的发送时进行所述成像准备操作的控制。
2.根据权利请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
其中在接通所述成像设备的电源之后,当在预定时间内未完成所述连接信息的发送时,所述控制单元进行关闭所述成像设备的电源的控制。
3.根据权利请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进行如下控制:与所述连接信息一并发送用于指定将要在所述外部设备启动的应用的信息。
4.根据权利请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
其中当检测到用户对电源按钮的操作时,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接通所述成像设备的电源并且进行所述成像准备操作的控制。
5.根据权利请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
其中所述成像准备操作是涉及外观改变或给用户的启动通知的操作。
6.根据权利请求5所述的成像设备,
其中涉及外观改变的成像准备操作是可收缩镜头的驱动操作。
7.根据权利请求5所述的成像设备,
其中涉及给用户的启动通知的成像准备操作是启动声音的再现操作。
8.根据权利请求5所述的成像设备,
其中涉及给用户的启动通知的成像准备操作是电源指示灯的发光操作。
9.根据权利请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
其中所述非接触通信是NFC通信。
10.根据权利请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
其中所述无线通信是Wi-Fi通信。
11.一种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从外部设备通过非接触通信发送的轮询命令;
当检测到所述轮询命令时,进行接通成像设备的电源的控制;
在接通所述成像设备的电源之后,向所述外部设备发送关于与所述外部设备的无线通信连接的连接信息;以及
在完成所述连接信息的发送时,控制处理器以便进行成像准备操作。
12.一种程序,使得计算机作为:
与外部设备进行非接触通信的非接触通信单元;以及
控制成像设备的接通/关闭电源和成像准备操作的控制单元;
其中当检测到通过所述非接触通信从所述外部设备发送的轮询命令时,所述控制单元进行如下控制:接通所述成像设备的电源的控制,在接通电源之后向所述外部设备发送关于与所述外部设备的无线通信连接的连接信息的控制,以及当完成所述连接信息的发送时进行所述成像准备操作的控制。
CN201410217273.1A 2013-08-19 2014-05-22 成像设备以及控制方法 Active CN1039975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0)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69727 2013-08-19
JP2013-169727 2013-08-19
JP2013170487 2013-08-20
JP2013-170487 2013-08-20
JP2013-173891 2013-08-23
JP2013173891 2013-08-23
JP2013192269 2013-09-17
JP2013-192269 2013-09-17
JP2014-013384 2014-01-28
JP2014013384A JP5527492B1 (ja) 2013-08-19 2014-01-28 撮像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97595A true CN103997595A (zh) 2014-08-20
CN103997595B CN103997595B (zh) 2016-08-24

Family

ID=5117576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17273.1A Active CN103997595B (zh) 2013-08-19 2014-05-22 成像设备以及控制方法
CN201480044479.7A Active CN105453537B (zh) 2013-08-19 2014-08-07 成像装置、控制方法和程序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44479.7A Active CN105453537B (zh) 2013-08-19 2014-08-07 成像装置、控制方法和程序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4) US9723196B2 (zh)
EP (3) EP3288251A1 (zh)
JP (2) JP5527492B1 (zh)
CN (2) CN103997595B (zh)
BR (1) BR112016002988A8 (zh)
RU (1) RU2669788C2 (zh)
TW (1) TWI482490B (zh)
WO (1) WO2015025725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18653A (zh) * 2015-02-01 2015-05-13 深圳市芯中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蓝牙自拍控制装置
US10477092B2 (en) 2014-07-30 2019-11-12 Sony Corporatio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CN114915747A (zh) * 2021-02-09 2022-08-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视频通话的方法与相关设备
CN114915721A (zh) * 2021-02-09 2022-08-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建立连接的方法与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44422A1 (en) * 2014-02-26 2015-08-2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emory device includ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function
JP6310339B2 (ja) * 2014-06-25 2018-04-1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システム及び撮像方法
BR102014016654B1 (pt) * 2014-07-03 2022-03-08 Samsung Eletrônica Da Amazônia Ltda Sistema de dispositivo móvel com câmera removível e seu método de utilização
EP3182692B1 (en) 2014-08-12 2023-12-20 Sony Group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progra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WO2016035401A1 (ja) * 2014-09-03 2016-03-10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装置
JP6423710B2 (ja) * 2014-12-22 2018-11-1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携帯機器、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接続方法、及び通信接続プログラム
US9344615B1 (en) * 2015-01-26 2016-05-1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iscriminating visual recognition program for digital cameras
US20160227097A1 (en) 2015-02-04 2016-08-04 Casio Computer Co., Ltd. Data processing device that executes predetermined data processing by linking with other apparatus
JP6500467B2 (ja) * 2015-02-04 2019-04-17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及び送信制御方法
JP6676876B2 (ja) * 2015-03-05 2020-04-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端末装置、及び、表示システム
CN107210958A (zh) * 2015-03-16 2017-09-26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US20170150032A1 (en) * 2015-11-24 2017-05-25 Ieon C. Chenn Camera having adaptive functionality based on connection with host device
CN108370608B (zh) * 2015-12-15 2022-06-14 索尼公司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JP6672780B2 (ja) * 2015-12-22 2020-03-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TWI656692B (zh) * 2015-12-31 2019-04-1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通訊裝置
JP6746949B2 (ja) * 2016-02-25 2020-08-2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ハンドルロック機構、ハンドルロック装置および移動体
US10507590B2 (en) * 2016-03-14 2019-12-17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Control of a cutting tool
JP6680186B2 (ja) * 2016-11-10 2020-04-1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及び電源制御プログラム
US20180249094A1 (en) * 2017-02-27 2018-08-30 Opkix, Inc Wireless Camera System
JP6976722B2 (ja) * 2017-06-01 2021-12-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7122669B2 (ja) * 2017-10-30 2022-08-2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DE102020201822A1 (de) * 2019-10-11 2021-04-15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Kamerasystem für ein Fahrzeug
CN111263041B (zh) * 2020-01-22 2021-07-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摄像模组的控制方法
DE102020108962A1 (de) 2020-03-31 2021-09-30 Leica Camera Aktiengesellschaft Mobilgerät und mobilgerätsystem
JP7479908B2 (ja) * 2020-04-06 2024-05-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831795B2 (en) * 2020-04-16 2023-11-28 Htc Corporation Wireless transceiving device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61464A (ja) * 2003-06-02 2004-12-2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カメラの遠隔制御方法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US20060050170A1 (en) * 2004-09-09 2006-03-0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Camera system, camera body, and camera head
CN101674407A (zh) * 2008-09-12 2010-03-17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便携设备
CN101753656A (zh) * 2008-12-17 2010-06-23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信日本株式会社 具有摄像机功能的移动电话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WO2012115253A1 (ja) * 2011-02-24 2012-08-30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画像表示方法及び画像表示プログラム
WO2012157245A1 (ja) * 2011-05-13 2012-11-22 株式会社ニコン 電子機器および電子機器連携システム並びに電子機器制御方法
CN103108120A (zh) * 2011-11-14 2013-05-1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变焦控制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5021A (ja) 1982-07-05 1984-01-26 呉羽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包装装置
GB2166893B (en) * 1984-10-05 1988-03-23 Sharp Kk Checking memory at system power-up
JPS6262667A (ja) 1985-09-12 1987-03-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映像記録再生装置
US5579069A (en) 1993-12-22 1996-11-26 Samsung Aerospace Industries, Ltd. Camera with special switch assembly
JPH08331434A (ja) 1995-06-01 1996-12-13 Sony Corp ビデオカメラ装置およびビデオカメラ遠隔制御装置
US6369952B1 (en) * 1995-07-14 2002-04-09 I-O Display Systems Llc Head-mounted personal visual display apparatus with image generator and holder
JP3393744B2 (ja) 1995-11-08 2003-04-07 株式会社三ツ星電器製作所 天井直付け照明器具取付装置用下アダプタ
JPH11298770A (ja) 1998-04-10 1999-10-29 Minolta Co Ltd カメラ及び2次電池を搭載したカメラ
US6101339A (en) 1998-04-10 2000-08-08 Minolta Co., Ltd. Camera and system operating from a secondary battery
US6246832B1 (en) * 1998-10-05 2001-06-12 Olympus Optical Co., Ltd. Camera and lens barrel for use in the camera
JP4164202B2 (ja) * 1998-10-08 2008-10-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電子機器の駆動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憶媒体
JP2000224449A (ja) 1999-01-28 2000-08-11 West Electric Co Ltd 水中カメラシステム
US6400903B1 (en) * 1999-12-23 2002-06-04 Paul Conoval Remote camera relay controller method and apparatus
US6816266B2 (en) * 2000-02-08 2004-11-09 Deepak Varshneya Fiber optic interferometric vital sign monitor for use 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onfined care facilities and in-hospital
JP3835533B2 (ja) 2001-11-21 2006-10-18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レンズ交換式カメラ
JP2003319232A (ja) 2002-04-09 2003-11-07 Neucore Technol Inc 電子撮像装置およびレンズシステム
JP4307167B2 (ja) * 2002-08-05 2009-08-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カメラおよびプリンタ
CN1507268A (zh) 2002-12-09 2004-06-23 �ʼҷ����ֵ��ӹɷ����޹�˾ 将可拆卸显示屏作为遥控装置的数码像机
US20050038680A1 (en) * 2002-12-19 2005-02-17 Mcmahon Kevin Lee System and method for glucose monitoring
JP4281954B2 (ja) 2002-12-27 2009-06-17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カメラ装置
TWI280036B (en) 2003-03-11 2007-04-21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A digital camera with screen detachable from camera
US7567360B2 (en) * 2003-03-27 2009-07-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system, method and program of controlling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JP2005164845A (ja) 2003-12-01 2005-06-23 Olympus Corp カメラ
KR100606060B1 (ko) * 2004-02-21 2006-07-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단말기의 데이터를 외부장치로 출력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US7747279B2 (en) * 2004-03-30 2010-06-29 Sony Corporation Interface negotiation
JP4429077B2 (ja) 2004-05-26 2010-03-10 Hoya株式会社 カメラシステム
JP2006041952A (ja) 2004-07-27 2006-02-09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機器及び情報機器の制御方法
JP2006128933A (ja) 2004-10-27 2006-05-1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カメラシステム
JP2006237774A (ja) 2005-02-23 2006-09-07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カメラシステム
DE102005063503B4 (de) * 2005-03-10 2011-05-19 Inaba, Minoru, Oyama 3D-Display und 3D-Projektor
JP2006295838A (ja) 2005-04-14 2006-10-2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カメラシステム
JP4756898B2 (ja) 2005-04-20 2011-08-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06330050A (ja) * 2005-05-23 2006-12-07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504873B2 (ja) 2005-05-31 2010-07-1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カメラシステム、本体アダプタおよびヘッドアダプタ
WO2007007758A1 (ja) * 2005-07-11 2007-01-18 Nikon Corporation 電子カメラ
JP2007043490A (ja) 2005-08-03 2007-02-15 Canon Inc カメラクレードル装置及びそのシステム
JP2007078827A (ja) 2005-09-12 2007-03-29 Fujifilm Corp 撮像装置
JP2007101886A (ja) 2005-10-04 2007-04-19 Fujifilm Corp 撮影装置
JP2007110314A (ja) 2005-10-12 2007-04-26 Fujifilm Corp 撮像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7116474A (ja) 2005-10-20 2007-05-10 Fujifilm Corp カメラシステム
JP2007129433A (ja) 2005-11-02 2007-05-24 Fujifilm Corp デジタルカメラ
US20070109417A1 (en) * 2005-11-16 2007-05-17 Per Hyttfors Methods, device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remote control of an image capturing device
US7726890B2 (en) 2006-01-19 2010-06-01 Fujifilm Corporation Camera
JP2007279485A (ja) 2006-04-10 2007-10-25 Fujifilm Corp レンズ鏡筒及び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07279486A (ja) 2006-04-10 2007-10-25 Fujifilm Corp カメラ
JP2007306433A (ja) 2006-05-12 2007-11-22 Fujifilm Corp レンズ交換式カメラ
JP4607818B2 (ja) 2006-05-22 2011-01-0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カメラ
US7628554B2 (en) * 2006-08-22 2009-12-08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Camera shutter
GB2443234B8 (en) * 2006-10-24 2009-01-28 Innovision Res & Tech Plc Near field RF communicators and near field RF communications enabled devices
EP2100454B1 (en) * 2006-11-20 2019-10-30 Axis AB Wireless network camera systems
JP2008193457A (ja) 2007-02-06 2008-08-21 Fujifilm Corp デジタルカメラ、及びデジタルカメラの制御方法
US20080192114A1 (en) * 2007-02-09 2008-08-14 Pearson Kent D Wearable waterproof camera
JP2008271151A (ja) 2007-04-19 2008-11-06 Sony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4472728B2 (ja) 2007-06-14 2010-06-02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内視鏡システム
JP4954002B2 (ja) 2007-09-27 2012-06-1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携帯型電子機器
JP4561825B2 (ja) * 2007-12-27 2010-10-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オーディオ信号受信装置、オーディオ信号受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オーディオ信号伝送システム
TW200930064A (en) * 2007-12-31 2009-07-01 Altek Corp Operating method of a multimedia digital camera
WO2009094591A2 (en) * 2008-01-24 2009-07-30 Micropower Appliance Video delivery systems using wireless cameras
JP4524703B2 (ja) 2008-02-29 2010-08-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5084640B2 (ja) 2008-06-30 2012-11-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データ受信装置、データ送信装置、それら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585582B2 (ja) * 2008-07-24 2010-11-24 株式会社東芝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JP2010045689A (ja) * 2008-08-15 2010-02-25 Olympus Imaging Corp 携帯機器
JP5413637B2 (ja) * 2008-09-12 2014-02-12 ソニー株式会社 Icチップ、情報処理装置、ソフトウェアモジュール制御方法、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8126433B2 (en) * 2008-09-15 2012-02-28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Electronic devices and methods that communicate via transferjet and NFC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pairing
US8630585B2 (en) * 2008-09-24 2014-01-1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with external interface device using contactless
JP2010130037A (ja) * 2008-11-25 2010-06-10 Nec Corp カメラ撮影支援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とそれに用いる携帯通信端末
KR20100059345A (ko) * 2008-11-26 2010-06-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헤드셋과 휴대 단말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휴대 단말기 제어 시스템과 휴대 단말기 제어 방법
JP2010160286A (ja) 2009-01-07 2010-07-22 Softbank Mobile Corp 携帯電話用拡張機器
JP5218090B2 (ja) 2009-01-21 2013-06-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装置用アダプタ
CA2752166A1 (en) * 2009-02-12 2010-08-19 Lab Partners Associates, Inc. Photographic light output power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KR101555509B1 (ko) 2009-02-18 2015-09-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탈부착 가능한 서브 모듈을 구비하는 휴대 단말기
US8264529B2 (en) * 2009-02-25 2012-09-11 T-Mobile Usa, Inc. Camera pod that captures images or video when triggered by a mobile device
JP5412913B2 (ja) 2009-03-26 2014-02-12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の取付機構及び撮像装置
JP2010258607A (ja) * 2009-04-22 2010-11-11 Sony Corp 撮像装置、撮像制御方法及び撮像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304513B2 (ja) * 2009-07-24 2013-10-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式の判別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10086632A1 (en) * 2009-10-13 2011-04-14 Tumey David M Object range detector and lock down device
JP5493729B2 (ja) * 2009-11-06 2014-05-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撮像システムと、本体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に接続の外部電子機器
KR101725888B1 (ko) * 2009-11-13 2017-04-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카메라 또는 원격 제어 장치에서의 이미지 제공 방법 및 그 장치
JP5443140B2 (ja) 2009-12-02 2014-03-19 株式会社ニフコ 保持装置
JP2011259065A (ja) 2010-06-07 2011-12-22 Ricoh Co Ltd 撮像装置
JP5402857B2 (ja) 2010-07-05 2014-01-29 株式会社ニコン 撮像装置及びレンズ鏡筒
US9961182B2 (en) * 2010-09-23 2018-05-01 Blackberry Limited Communications system providing data transfer using selectiv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formats and related methods
JP5725836B2 (ja) 2010-12-17 2015-05-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EP2819410A1 (en) * 2011-01-04 2014-12-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3D glasse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201992281U (zh) 2011-01-28 2011-09-28 北京市九州风神科贸有限责任公司 便携式电子产品置放支架
US8704944B1 (en) * 2011-02-25 2014-04-22 Girling Kelly Design Group, LLC Handheld modular digital photography system
JP2012185397A (ja) 2011-03-07 2012-09-27 Sony Corp 撮像装置
JP5168383B2 (ja) 2011-04-26 2013-03-21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3013063A (ja) 2011-06-03 2013-01-17 Panasonic Corp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システム
CN102833374A (zh) 2011-06-17 2012-12-19 深圳威健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手机支架的车载立体声装置
US9386666B2 (en) * 2011-06-30 2016-07-05 Lutron Electronics Co., Inc. Method of optically transmitting digital information from a smart phone to a control device
KR101815715B1 (ko) * 2011-07-04 2018-01-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단말기의 외부기기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JP2013015788A (ja) 2011-07-06 2013-01-24 Sony Corp 表示制御装置、表示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3021642A (ja) * 2011-07-14 2013-01-31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携帯端末、起動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202353661U (zh) 2011-08-18 2012-07-25 孙漪钦 便携式镜头与显示屏可分体的数码摄像手机
US8964037B2 (en) * 2011-09-01 2015-02-24 Robert Bosch Gmbh Luggage security device
US8606933B1 (en) * 2011-09-14 2013-12-10 Google Inc. Selective pairing of devices using short-rang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2572094B (zh) * 2011-09-20 2015-11-25 广州飒特红外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手机控制红外热像仪的系统及方法
KR101328058B1 (ko) * 2011-09-23 2013-11-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단말기를 이용한 카메라 제어 방법 및 그 단말기
US8957982B2 (en) 2011-10-04 2015-02-17 Olympus Imaging Corp. Imaging device and imaging method
US8937667B2 (en) * 2011-10-27 2015-01-20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Imag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imaging apparatus
KR20130061511A (ko) 2011-12-01 2013-06-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지털 촬영 시스템 및 디지털 촬영 시스템의 동작 방법
JP5828772B2 (ja) 2012-01-27 2015-12-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AT513016B1 (de) * 2012-06-05 2014-09-15 Phactum Softwareentwicklung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Steuerung eines Schließmechanismus mit einem mobilen Endgerät
JP5970251B2 (ja) 2012-06-14 2016-08-17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および撮影方法
US10574867B2 (en) * 2012-06-20 2020-02-25 Intel Corporation Three dimensional imaging device
JP2014011231A (ja) 2012-06-28 2014-01-20 Hitachi Ltd ハンダボール印刷搭載装置
JP2014011229A (ja) 2012-06-28 2014-01-20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太陽電池
US20140012118A1 (en) * 2012-07-09 2014-01-09 Dexcom,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everaging smartphone features in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KR101995251B1 (ko) * 2012-10-08 2019-09-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근거리 무선 통신 장치에서 전원을 제어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US9887743B2 (en) * 2012-10-29 2018-02-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iscovering tag talks first devices
US20140132781A1 (en) * 2012-11-09 2014-05-15 I.Am.Symbolic, Llc Mobile device camera accessory
US9560522B2 (en) * 2012-12-20 2017-01-31 Intel Corporation Tap-to-wake and tap-to-login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 device
EP2763370B1 (en) * 2013-01-31 2016-12-21 Nxp B.V. Security token and service access system
JP5541431B1 (ja) 2013-08-19 2014-07-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5541430B1 (ja) 2013-08-19 2014-07-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ユニット、装着装置
JP5769789B2 (ja) * 2013-12-13 2015-08-2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画像受信装置、撮像装置、撮像システム、画像受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61464A (ja) * 2003-06-02 2004-12-2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カメラの遠隔制御方法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US20060050170A1 (en) * 2004-09-09 2006-03-0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Camera system, camera body, and camera head
CN101674407A (zh) * 2008-09-12 2010-03-17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便携设备
CN101753656A (zh) * 2008-12-17 2010-06-23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信日本株式会社 具有摄像机功能的移动电话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WO2012115253A1 (ja) * 2011-02-24 2012-08-30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画像表示方法及び画像表示プログラム
WO2012157245A1 (ja) * 2011-05-13 2012-11-22 株式会社ニコン 電子機器および電子機器連携システム並びに電子機器制御方法
CN103108120A (zh) * 2011-11-14 2013-05-1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变焦控制方法和设备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77092B2 (en) 2014-07-30 2019-11-12 Sony Corporatio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CN104618653A (zh) * 2015-02-01 2015-05-13 深圳市芯中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蓝牙自拍控制装置
CN114915747A (zh) * 2021-02-09 2022-08-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视频通话的方法与相关设备
CN114915721A (zh) * 2021-02-09 2022-08-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建立连接的方法与电子设备
WO2022170856A1 (zh) * 2021-02-09 2022-08-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建立连接的方法与电子设备
CN114915747B (zh) * 2021-02-09 2024-05-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视频通话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97595B (zh) 2016-08-24
US20150049206A1 (en) 2015-02-19
BR112016002988A8 (pt) 2020-02-04
EP3038342A1 (en) 2016-06-29
EP2840774A3 (en) 2015-05-27
JP2016167644A (ja) 2016-09-15
EP2840774A2 (en) 2015-02-25
US10136045B2 (en) 2018-11-20
EP2840774B1 (en) 2018-01-03
CN105453537A (zh) 2016-03-30
US20200244868A1 (en) 2020-07-30
CN105453537B (zh) 2019-04-30
WO2015025725A1 (ja) 2015-02-26
JP6372489B2 (ja) 2018-08-15
RU2669788C2 (ru) 2018-10-16
JP5527492B1 (ja) 2014-06-18
RU2016104833A3 (zh) 2018-06-05
US20160156830A1 (en) 2016-06-02
US20190058824A1 (en) 2019-02-21
TWI482490B (zh) 2015-04-21
US11323607B2 (en) 2022-05-03
EP3288251A1 (en) 2018-02-28
RU2016104833A (ru) 2017-08-17
TW201503683A (zh) 2015-01-16
US9723196B2 (en) 2017-08-01
US10659674B2 (en) 2020-05-19
JPWO2015025725A1 (ja) 2017-03-02
EP3038342A4 (en) 2017-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97595A (zh) 成像设备、控制方式以及程序
RU2345498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связи с возможностью проводной и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CN102077581B (zh) 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EP2840771B1 (en) Imaging unit and installation device
US9857863B2 (en) Display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for display apparatus, and program that can switch an operation mode of a display apparatus from a normal operation mode to a battery replacement mode
EP2840773A2 (en) Imaging device
CN108141542B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EP3133520B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program
CN104717423A (zh) 摄像装置、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WO2014065127A1 (ja) 情報処理端末、撮像機、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遠隔撮像システム
JP2017010185A (ja) 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5052122A (zh) 摄像装置
CN101446744A (zh) 可视式无线遥控的数码照相机自拍外挂装置
US10285032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2018148565A (ja) 表示装置
US20140315604A1 (en) Charging device and charged device
JP6977809B2 (ja) カメラ
JP2006254220A (ja) カメラ、カメラの動作制御方法、カメラ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4192178A (ja) データ管理システム
JP2006191289A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2009253512A (ja) 電子装置及びデータ送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