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06977A - 空气调节机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06977A
CN103906977A CN201380003703.3A CN201380003703A CN103906977A CN 103906977 A CN103906977 A CN 103906977A CN 201380003703 A CN201380003703 A CN 201380003703A CN 103906977 A CN103906977 A CN 1039069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motor casing
fan
casing
cabi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370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06977B (zh
Inventor
高桥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9069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069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069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069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电动机外壳(24)以能装拆的方式设置在机箱(3)中,所述电动机外壳(24)的内部收纳有驱动风扇(2)的电动机(22),电动机外壳(24)与机箱(3)的支承构件(45)接触而被支承。电动机外壳(24)的挂钩(50)与导向槽(51)卡合,电动机外壳(24)边被支承构件(50)支承、边被引导至轴向的一侧。当电动机外壳(24)移动到与风扇(2)分离的出入空间(S)时,挂钩(50)从导向槽(31)脱落,而不被支承构件(45)支承。电动机外壳(24)能相对于机箱(2)装拆。因此,不用拆下热交换器就能简单地装拆电动机。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驱动风扇的电动机以能装拆的方式设置在机箱中的空气调节机。
背景技术
在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机箱中设置有风扇和热交换器。在热交换器的下方配置有风扇,并且热交换器以包围风扇的方式设置。驱动风扇的电动机设置在风扇的轴向一端。而且,在机箱内设有电气盒,所述电气盒用于驱动风扇的电动机等电动构件,以控制空气调节机的运转。在机箱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配置有风扇以及热交换器,在所述风扇以及热交换器的外侧配置有电气盒。电动机配置在电气盒的后方。
电气盒以能装拆的方式设在机箱中。如果拆下电气盒,则露出电动机,所以能装拆电动机。但是,当热交换器的冷媒配管突出到电气盒侧时,电动机位于冷媒配管的后方,因此,电动机的装拆变得困难。因此,需要拆下热交换器。
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即使不拆下热交换器也能装拆电动机的空气调节机。在电动机的轴向一端侧设置有能将电动机沿轴向引出的空间。通过取下从一端侧保持电动机的保持构件,能够将电动机引出到上述空间。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1-47590号
上述电动机利用保持构件固定。因此,操作者必须在取下保持构件后引出电动机。在安装电动机时,操作者在将电动机安装到机箱上之后,利用保持构件固定电动机。这样,在装拆电动机时,还必须装拆保持构件,所以操作比较麻烦。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用拆下热交换器就能简单地装拆电动机的空气调节机。
本发明在机箱内包括:风扇;电动机外壳,以能装拆的方式设置在机箱中,所述电动机外壳的内部收纳有驱动风扇的电动机;以及导向部,边支承电动机外壳、边引导电动机外壳的轴向的移动,当电动机外壳位于与风扇分离的出入空间时,电动机外壳通过能与导向部卡合或分离,能相对于机箱装拆。
能够利用导向部边支承电动机外壳、边使电动机外壳移动到出入空间,从而能够将电动机外壳从机箱拆下。此外,当电动机外壳插入到出入空间时,被机箱支承,通过电动机外壳的移动,电动机外壳被安装到机箱中。因此,通过仅使电动机外壳动作的简单操作,就能够装拆电动机外壳。
导向部具有支承构件,所述支承构件与电动机外壳接触并支承电动机外壳,在出入空间中,支承构件与电动机外壳的接触面积减小,使电动机外壳能相对于机箱装拆。例如,通过减小支承构件或者以使电动机外壳与支承构件分离的方式使电动机外壳移动等,能够减小支承构件和电动机外壳的接触面积。在出入空间以外,通过增大支承构件,加大与电动机外壳的接触面积,因此,能够通过支承构件支承电动机外壳。而通过使支承构件变小而不能支承电动机外壳,从而能够装拆电动机外壳。
例如,作为导向部,在机箱中形成有与轴向平行的卡止部,在电动机外壳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与卡止部卡合的被卡止部,通过被卡止部与卡止部的卡合,电动机外壳以能移动的方式被支承,在出入空间中,卡止部与被卡止部的卡合被解除,使电动机外壳能装拆。特别是,优选卡止部设置在支承构件上。通过卡止部与被卡止部的卡合,能够防止电动机外壳从支承构件脱落,能够使电动机外壳沿支承构件移动。在出入空间中,当拆下电动机外壳时,卡止部与被卡止部的卡合被解除,当安装电动机外壳时,使卡止部与被卡止部卡合。
例如,卡止部为形成在支承构件上的导向槽,被卡止部为挂钩,在出入空间中,导向槽变宽,使挂钩能进出导向槽。在出入空间以外,导向槽变窄,挂钩不从导向槽脱落,挂钩与导向槽的卡合不会被解除。
可以在导向部上设置止动件,在电动机处于与风扇连接的状态时所述止动件限制电动机外壳的移动。通过止动件,电动机外壳不沿轴向移动。能够维持电动机和风扇的连接。
可以把止动件设置成能相对于支承构件移动,当止动件位于支承构件上时,止动件与电动机外壳抵接,限制电动机外壳的移动,当止动件从支承构件上移动时,止动件与电动机外壳分离,电动机外壳能移动。
可以在电动机外壳上设置将电动机的导线引出到外部的引出口,所述引出口以随着向外部而变窄的方式形成,以捆住导线。通过风扇的转动的反作用,电动机沿圆周方向活动,但是由于导线被捆住,所以电动机不能活动。
可以将电动机外壳的前外壳和后外壳借助铰链以能开闭的方式形成一体,通过前外壳和后外壳夹着电动机并保持电动机。通过使用这样的外壳,能够防止电动机的振动传递到外部和噪音泄漏。
可以在机箱内,在风扇的轴向一侧附近以能装拆的方式设置电气盒,当从机箱拆下电气盒时,设置电气盒的空间成为出入空间。无需为出入空间而形成空的空间,因此能够防止机箱大型化。
可以在风扇和电动机外壳之间设置能放置风扇的圆筒状的台阶部。由于由台阶部支承风扇,所以不需要对风扇的轴中心和电动机的轴中心进行对位。
可以在风扇上设置用于插入从电动机外壳突出的电动机轴的毂,可以把毂的周缘或者电动机轴的前端作成倒角C2以上。当将电动机轴插入毂时,电动机轴为与风扇的轴中心一致而移动,由此能够自动进行对位。
根据本发明,通过不用拆下热交换器就能使电动机外壳移动的操作,能够边支承电动机外壳、边使电动机外壳移动到出入空间,从而能够简单地拆下电动机外壳,并且能够简单地使电动机外壳从出入空间移动并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2是室内机的断面图。
图3是取下前盖后的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4是取下前面面板后的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5是安装有电动机外壳的状态下的背面板的立体图。
图6是电动机的立体图。
图7是打开的电动机外壳的立体图。
图8是收容有电动机的电动机外壳的立体图。
图9是从前侧观察的电动机外壳的立体图。
图10是从后侧观察的电动机外壳的立体图。
图11是电动机外壳处于能装拆状态时的背面板的立体图。
图12是未安装电动机外壳的背面板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导向部的图。
图14是从后侧观察安装有电动机外壳的状态下的背面板的立体图。
图15是从后侧观察电动机外壳处于能装拆状态时的背面板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电动机轴以及风扇的毂的图。
图17是表示风扇与电动机轴处于连接状态时的台阶部的图。
图18是表示放置风扇的台阶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室内机具备热交换器1以及风扇2,所述热交换器1以及风扇2装在机箱3内。左右方向长的机箱3以与天花板之间形成间隙的方式安装在室内墙壁的上部。
如图2所示,在机箱3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吸入口4。从机箱3的前表面至底面的弯曲面上形成有吹出口5。在机箱3的内部形成有从吸入口4至吹出口5的送风通道6,在送风通道6上配置有热交换器1和风扇2。在吸入口4和热交换器1之间设有能装拆的过滤器7。热交换器1包围风扇2的前方和上方。
如图3、4所示,机箱3由背面板10、前面面板11构成。热交换器1以及风扇2安装在背面板10上。前面面板11以能装拆的方式安装在背面板10上。前面面板11的上表面、前表面以及弯曲面开口,上表面的开口为吸入口4。
用于覆盖前面面板11的前表面的开口的前盖12,以能开闭且能装拆的方式安装在前面面板11上。在前表面的开口的上部以及上表面的开口上设有格子状的过滤器导向件13,用于保持过滤器7。当打开前盖12时,过滤器7露出,因此能装拆过滤器7。
在弯曲面的开口上设有排水盘单元14。排水盘单元14安装在背面板10上。吹出口5形成在排水盘单元14上,在排水盘单元14上以能开闭的方式设有用于开闭吹出口5的导风面板15,并且还设有风向板16。
热交换器1以及风扇2在机箱3内沿左右方向配置。在机箱3内设有电气盒20。从正面观察时,在左右方向上的右侧形成有电气盒20的收容空间。热交换器1的冷媒配管的一部分和用于驱动风扇2的电动机进入到收容空间内。即,在机箱3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配置有风扇2,在风扇2的轴向的一侧配置有电气盒20。电气盒20安装在背面板10上,被所述前面面板11覆盖。当取下前面面板11时露出电气盒20。另外,左右方向与轴向是相同的方向,将右侧(电气盒侧)设为轴向的一侧,将左侧(风扇侧)设为轴向的另一侧。此外,从正面观察机箱3,将宽度方向设为左右方向(轴向),将机箱3的进深方向设为前后方向,将机箱3的高度方向设为上下方向。
电气盒20内收容有电路基板,所述电路基板用于驱动电动机等电气构件,以控制空气调节机的运转。在电气盒20上设有与电源电缆等电线连接的端子座21。端子座21位于电气盒20的前侧。在端子座21的后方配置有风扇2的电动机22和排水盘用的配管等。
风扇2为横流风扇,风扇2的另一侧被轴承支承,轴承被固定在背面板10上。如图5所示,风扇2的一侧与电动机22连接。电动机轴23插入到风扇2中支承风扇2,并且风扇2能转动。电动机22收容在电动机外壳24内,电动机外壳24以能装拆的方式安装在背面板10上。
如图6所示,在电动机22的轴向两侧突出设置有凸缘25,凸缘25的外周面被橡胶制的防振构件26覆盖。电动机轴23从轴向的另一侧突出。多根导线27从电动机22的外周面引出。
如图7~图10所示,电动机外壳24由前外壳30和后外壳31以能开闭的方式形成。前外壳30和后外壳31借助铰链连接成一体,形成在后外壳31上的爪33嵌入到形成在前外壳30上的锁构件32,电动机外壳24保持关闭状态。
在电动机外壳24的轴向两侧形成有用于支承电动机22的支承孔。在前外壳30以及后外壳31上形成有半圆状的边缘35,两个外壳30、31的边缘35合并在一起,形成具有环状的接受框36的支承孔。当电动机22的凸缘25嵌入到接受框36时,电动机22相对于电动机外壳24借助防振构件26被定位并且被保持。因此,能防止振动和噪音的产生。此外,在运输时,能利用电动机外壳24保护电动机22。
在电动机外壳24的外周面上设有导线27的引出口40。在前外壳30以及后外壳31上向半径方向的外侧形成有槽部41,两个外壳30、31的槽部41合并在一起,形成筒状的引出口40。引出口40随着朝向外部逐渐变窄。通过所述引出口40,把多个导线27集中成束状并捆在一起。由此,能够防止导线27偏移。当风扇2转动时,因其反作用,电动机22向圆周方向活动。但是,由于导线27被限制,所以能够防止电动机22的移动。
电动机外壳24能够相对于机箱3沿轴向移动。当电动机轴23与风扇2连接时,电动机外壳24位于固定位置。如图11所示,当电动机外壳24从固定位置向轴向的一侧移动时,电动机外壳24能相对于机箱3装拆。
这里,为了易于装拆电动机外壳24,在机箱3中设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边支承电动机外壳24、边引导其沿轴向移动。当电动机外壳24移动到与风扇2分离的出入空间S时,电动机外壳24就能从导向部离开或者与导向部卡合。
如图5所示,出入空间S位于机箱3的左右方向(轴向)的一端侧。当从机箱3拆下电气盒20时,收容空间的一部分变空。该空出的空间成为出入空间S。
如图12、13所示,导向部具有支承构件45,所述支承构件45与电动机外壳24接触,并且以电动机外壳24能够移动的方式支承所述电动机外壳24。在风扇2和电动机外壳24之间形成有隔壁46。从隔壁46朝向轴向一侧形成有支承构件45。另外,在隔壁46上形成有连通孔47,电动机外壳24的接受框36嵌入连通孔47中。由此,与直接将橡胶制的防振构件26组装到连通孔47的情况相比,能够顺利将电动机外壳24插入连通孔47。
支承构件45以沿轴向与电动机外壳24相对的方式形成,并且配合电动机外壳24的外周面的形状形成。即,由于后外壳31以能沿轴向移动的方式与支承构件45接触,所以支承构件45具有与后外壳31的外周面的形状配合的后壁48和底壁49。通过将电动机外壳24放置在底壁49上,支承构件45以电动机外壳24能够移动的方式支承电动机外壳24。
而且,在支承构件45上设有卡止部,在电动机外壳24上设有被卡止部。通过卡止部与被卡止部的卡合,支承构件45以电动机外壳24能够移动的方式支承电动机外壳24。被卡止部设置为挂钩50,挂钩50在电动机外壳24的后表面上设置有左右一对,并且向上形成。卡止部设置为导向槽51,导向槽51与轴向平行地形成在支承构件45的后壁48上。
当挂钩50嵌入导向槽51时,挂钩50的上部与后壁48的后表面接触,挂钩50与导向槽51卡合。挂钩50在与导向槽51卡合的状态下能够沿导向槽51在轴向上移动。这样,挂钩50从下侧卡在导向槽51,因此即使电动机外壳24倒向前方,挂钩50也会挂在导向槽51的上侧的后壁48上,使挂钩50不会从导向槽51脱出。
导向槽51的轴向的一侧比另一侧向上侧开口大,形成挂钩50的出入口52。出入口52的宽度比导向槽51的另一侧的宽度宽。即,后壁48变小,所以电动机外壳24和后壁48的接触面积变小。出入口52的宽度比挂钩50的大。由此,在导向槽51的一侧,挂钩50能够进出导向槽51。当挂钩50不与导向槽51卡合时,不被后壁48支承。
此外,在支承构件45的轴向的一侧,底壁49的前部被切掉。即,前后方向的长度为底壁49的轴向的一侧比另一侧的底壁49小,因此电动机外壳24和底壁49的接触面积变小。由此,空间向下方扩大,使电动机外壳24的进出成为可能。
这样,在位于轴向的一侧的出入空间S中,就能使电动机外壳24的挂钩50进出导向槽51。此外,在出入空间S中,由于底壁49以及后壁48变小,所以电动机外壳24和支承构件45的接触面积变小,因此电动机外壳24不被支承构件45支承,并且产生用于使电动机外壳24进出的空间。因此,在出入空间S中,能够进行电动机外壳24的装拆。
当电动机外壳24移动到支承构件45的轴向的另一侧时,到达固定位置。在支承构件45的后壁48上设有止动件53,所述止动件53用于限制位于固定位置的电动机外壳24的移动。
止动件53是使后壁48的一部分突起而形成的。止动件53的轴向的另一侧隆起,止动件53通常从后壁48向前方突出。由此,与位于固定位置的电动机外壳24的一侧抵接,限制电动机外壳24向轴向的一侧移动。而且,止动件53因弹力能相对于后壁48移动。当按压止动件53时,止动件53弯曲、向后壁48的后方移动。因为止动件53不限制电动机外壳24,所以电动机外壳24能向轴向的一侧移动。
接下来,对拆下安装在机箱3中的电动机外壳24的步骤进行说明。操作者从机箱3取下前盖12,然后取下前面面板11。这样,如图4所示,露出电气盒20。当操作者进一步将电器盒20取下时,如图5所示,产生出入空间S,露出位于固定位置的电动机外壳24的侧面。此时,热交换器1以及排水盘单元14仍旧被安装在机箱3中。因此,在电动机外壳24的前方有冷媒配管。但是,在图5之后的附图中,为了容易看到电动机外壳24,省略热交换器1以及排水盘单元14,未进行图示。
电动机轴23插入安装在风扇2内的毂55中,毂55与电动机轴23通过螺丝连接。操作者从吹出口5将螺丝刀插入风扇2的叶片的间隙,取下螺丝。当电动机外壳24位于固定位置时,如图14所示,挂钩50与宽度狭窄的导向槽51的另一侧卡合,挂钩50不会从导向槽51脱落。而且,由于电动机外壳24放置在支承构件45的底壁49上,所以电动机外壳24不会从机箱3掉下。此外,由于止动件53与电动机外壳24抵接,所以电动机外壳24不会沿轴向移动。
操作者边按下止动件53、边使电动机外壳24向轴向的一侧移动。如图15所示,挂钩50沿导向槽51滑动,到达形成在导向槽51的一侧的出入口52。出入口52的宽度比另一侧的导向槽51宽。因此,挂钩50与导向槽51的卡合被解除,能够将挂钩50从后壁48取出。此外,电动机外壳24在支承构件45的底壁49上滑动。
当电动机外壳24移动到一侧时,电动机外壳24到达出入空间S。底壁49的支承消失、且挂钩50的卡合也被解除。电动机外壳24因自重以向前方倒下的方式降下,所以挂钩50从出入口52自动脱落。操作者可以就这样将电动机外壳24向前方拿出。不用对电动机外壳24进行特别的动作,将电动机外壳24从机箱3拆下。
当安装电动机外壳24时,操作者将电动机外壳24插入机箱3的出入空间S,将挂钩50插入出入口52。挂钩50嵌入导向槽51。此时,由于出入口52向上侧扩展,所以可以将挂钩50从斜下方插入出入口52即可,易于操作。此外,电动机外壳24的后部碰到止动件53,止动件53移动到后方,不妨碍电动机外壳24的移动。而且,操作者使电动机外壳24向轴向的另一侧滑动。电动机外壳24放置在支承构件45的底壁49上,挂钩50与导向槽51卡合。电动机外壳24边被支承构件45支承、边移动。
当电动机外壳24与隔壁46接触时,电动机外壳24到达固定位置。被电动机外壳24按压的止动件53因弹力而恢复,从后壁48向前方突出。止动件53与电动机外壳24抵接,电动机外壳24不能沿轴向移动。这样,电动机外壳24被安装到机箱3中。
当电动机外壳24到达固定位置时,电动机外壳24的另一侧的接受框36嵌入隔壁46的连通孔47。电动机轴23突出到风扇2侧,插入风扇2的毂55。如果操作者用螺丝将电动机轴23与风扇2连接,则风扇2通过电动机22能够转动。通过由支承构件45引导电动机外壳24,仅使电动机外壳24进行轴向上的移动,就能够将电动机外壳24定位在固定位置,从而能够简单地进行与电动机22的连接。之后,操作者安装电气盒20,按顺序安装前面面板11、前盖12。
如上所述,在装拆电动机外壳24时,无需取下热交换器1。通过仅使电动机外壳24移动,就能在机箱3中简单进行装拆。因此,通过简单操作即可完成安装在房间墙壁上的机箱3中的装拆,能够提高操作者的操作性。
但是,当电动机外壳24安装在机箱3中时,电动机轴23与风扇2连接。风扇2的轴向的一侧由电动机轴23支承。当电动机22被拆下时,风扇2的一侧被保持在形成在隔壁46的另一侧的半环状的放置框56上。即,风扇2的轴中心处于从电动机轴23的中心偏离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连接电动机轴23时,需要对彼此的轴中心进行对位。因此,如图16所示,风扇2的轴承57的毂55的周缘被作成倒角,形成锥部58。锥部58的倒角为C2以上。
即使风扇2的轴中心与电动机轴23的中心偏离,当插入电动机轴23时,电动机轴23的前端与毂55的锥部58接触。随着电动机轴23的移动,风扇2在上下左右方向上移动,自动进行风扇2和电动机轴23的对位。这样,易于将电动机轴23插入风扇2,因此提高了操作性。另外,如上所述,把毂55的周缘作成倒角,但同样也可以把电动机轴23的前端作成倒角。
此外,为了提高将风扇2对位到电动机轴23时的操作性,如图17、18所示,在风扇2和电动机外壳24之间设有能够放置风扇2的台阶部60。台阶部60形成在隔壁46上。通过使连通孔47的周围向轴向的一侧突出,在隔壁46的另一侧形成环状的台阶部60。台阶部60的直径比风扇2的直径稍大。
当电动机外壳24位于固定位置时,如图17所示,风扇2被电动机轴23支承,与隔壁46分离。风扇2以在轴向上设有间隙的方式安装在机箱3中。因此,风扇2能够在轴向上移动间隙部分。当解除风扇2和电动机轴23的连接时,如图18所示,当风扇2向轴向的一侧移动少许时,风扇2放置在台阶部60上。由此,风扇2的一侧成为被台阶部60支承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螺丝被取下,电动机轴23从风扇2被取出。
将电动机轴23与风扇2连接时,风扇2被台阶部60支承。由于风扇2的轴中心与电动机轴23的中心一致,所以仅使电动机外壳24向轴向的另一侧移动,就能够将电动机轴23插入风扇2的毂55。之后,通过使风扇2向另一侧移动,使风扇2与隔壁46分离,因此风扇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承。这样,不需要进行风扇2相对于电动机轴23的对位,因此能够提高将电动机轴23装拆到风扇2上时的操作性。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还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修正以及变更。作为导向部可以在支承构件的背面平行于轴向设置导轨,并且在电动机外壳的外周面上设置可挂在导轨上的凹处或挂钩。此外,可以使导轨随着从轴向的另一侧朝向一侧、以从后侧向前侧突出的方式弯曲。由此,当电动机外壳向一侧移动时,缓慢从后壁离开,移动到底壁的前侧。即,电动机外壳与支承构件的接触面积变小,能够进行电动机外壳的装拆。此外,取代设置后壁,可以直接在机箱上、与轴向平行地设置形成有导向槽的导向板或导轨。
也可以将止动件设置在底面上。此外,作为止动件,利用挂钩,在导向槽上形成凹处,使挂钩落入其中。此时,电动机外壳沿圆周方向稍微转动。通过挂钩进入凹处,电动机外壳不沿轴向移动。当使电动机外壳移动时,使电动机外壳稍微转动,提升挂钩,使挂钩从凹处脱落。可以将台阶部设在电动机外壳的另一侧,由于风扇被电动机外壳的台阶部支承,所以当转动螺丝时,风扇不晃动。
附图标记
1  热交换器
2  风扇
3  机箱
20 电气盒
22 电动机
23 电动机轴
24 电动机外壳
27 导线
30 前外壳
31 后外壳
40 引出口
45 支承构件
48 后壁
49 底壁
50 挂钩
51 导向槽
52 出入口
53 止动件
55 毂
58 锥部
60 台阶部
S  出入空间

Claims (11)

1.一种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机箱内包括:风扇;电动机外壳,以能装拆的方式设置在机箱中,所述电动机外壳的内部收纳有驱动风扇的电动机;以及导向部,边支承电动机外壳、边引导电动机外壳的轴向的移动,当电动机外壳位于与风扇分离的出入空间时,电动机外壳通过能与导向部卡合或分离,能相对于机箱装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导向部具有支承构件,所述支承构件与电动机外壳接触并支承电动机外壳,在出入空间中,支承构件与电动机外壳的接触面积减小,使电动机外壳能相对于机箱装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作为导向部,在机箱中形成有与轴向平行的卡止部,在电动机外壳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与卡止部卡合的被卡止部,通过被卡止部与卡止部的卡合,电动机外壳以能移动的方式被支承,在出入空间中,卡止部与被卡止部的卡合被解除,使电动机外壳能装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卡止部为形成在支承构件上的导向槽,被卡止部为挂钩,在出入空间中,导向槽变宽,使挂钩能进出导向槽。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在导向部上设置有止动件,在电动机处于与风扇连接的状态时所述止动件限制电动机外壳的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止动件能相对于支承构件移动,当止动件位于支承构件上时,止动件与电动机外壳抵接,限制电动机外壳的移动,当止动件从支承构件上移动时,电动机外壳能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在电动机外壳上设置有将电动机的导线引出到外部的引出口,所述引出口以随着向外部而变窄的方式形成,以捆住导线。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电动机外壳的前外壳和后外壳借助铰链以能开闭的方式形成一体,通过前外壳和后外壳夹着电动机并保持电动机。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在机箱内,在风扇的轴向一侧附近以能装拆的方式设置有电气盒,当从机箱拆下电气盒时,设置电气盒的空间成为出入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在风扇和电动机外壳之间设置有能放置风扇的圆筒状的台阶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在风扇上设置有用于插入从电动机外壳突出的电动机轴的毂,把所述毂的周缘或者电动机轴的前端作成倒角C2以上。
CN201380003703.3A 2012-01-17 2013-01-08 空气调节机 Active CN1039069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07165 2012-01-17
JP2012007165A JP5940813B2 (ja) 2012-01-17 2012-01-17 空気調和機
PCT/JP2013/050072 WO2013108650A1 (ja) 2012-01-17 2013-01-08 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06977A true CN103906977A (zh) 2014-07-02
CN103906977B CN103906977B (zh) 2016-08-24

Family

ID=48799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3703.3A Active CN103906977B (zh) 2012-01-17 2013-01-08 空气调节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940813B2 (zh)
CN (1) CN103906977B (zh)
WO (1) WO201310865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16472A (zh) * 2016-07-12 2016-10-12 宁波奥克斯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易拆装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11263870A (zh) * 2017-10-27 2020-06-09 夏普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956247C (en) * 2015-03-31 2020-08-18 Midea Group Co., Ltd.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JP2018136087A (ja) * 2017-02-22 2018-08-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モータ押さえ機構、空気調和機
JP2018197626A (ja) * 2017-05-24 2018-12-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US11105519B2 (en) 2019-07-08 2021-08-31 Gd Midea Air-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Air conditioner
WO2021003829A1 (zh) * 2019-07-08 2021-01-1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JP7031813B1 (ja) * 2021-03-04 2022-03-08 伴克 大西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24346A (ja) * 1996-02-15 1997-08-26 Seiko Epson Corp 回転軸支持部材および小型モータ
JPH1089721A (ja) * 1996-09-13 1998-04-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装置の壁掛け型室内機
JP2002310448A (ja) * 2001-04-05 2002-10-23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3254550A (ja) * 2002-02-26 2003-09-10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CN1449479A (zh) * 2000-08-30 2003-10-15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201221814Y (zh) * 2008-04-18 2009-04-15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
JP2011047590A (ja) * 2009-08-27 2011-03-10 Sanyo Electric Co Ltd 壁掛け型空気調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42249B2 (ja) * 1993-04-20 2000-05-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壁掛形室内ユニット
JPH09151908A (ja) * 1995-11-30 1997-06-10 Zexel Corp アクチュエータ取付構造
DE69836276T2 (de) * 1998-12-09 2007-09-13 Carrier Corp. Antriebsmotorkupplung für einen Querstromlüfter
JP4418095B2 (ja) * 2000-08-30 2010-02-17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24346A (ja) * 1996-02-15 1997-08-26 Seiko Epson Corp 回転軸支持部材および小型モータ
JPH1089721A (ja) * 1996-09-13 1998-04-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装置の壁掛け型室内機
CN1449479A (zh) * 2000-08-30 2003-10-15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
JP2002310448A (ja) * 2001-04-05 2002-10-23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3254550A (ja) * 2002-02-26 2003-09-10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CN201221814Y (zh) * 2008-04-18 2009-04-15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
JP2011047590A (ja) * 2009-08-27 2011-03-10 Sanyo Electric Co Ltd 壁掛け型空気調和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16472A (zh) * 2016-07-12 2016-10-12 宁波奥克斯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易拆装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11263870A (zh) * 2017-10-27 2020-06-09 夏普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CN111263870B (zh) * 2017-10-27 2021-09-07 夏普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148235A (ja) 2013-08-01
CN103906977B (zh) 2016-08-24
WO2013108650A1 (ja) 2013-07-25
JP5940813B2 (ja) 2016-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06977A (zh) 空气调节机
US9297542B2 (en) Wall-mounted type air conditioner
JP5300660B2 (ja) 壁掛け型空気調和装置
EP3128243A1 (en) Air conditioner outdoor unit
EP2604943A2 (en) Wall-hanging air conditioner
JP5489956B2 (ja) 空気調和機
GB2561740A (en) Air conditioning indoor unit
JP2011058779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106716021B (zh) 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JP2011047573A (ja) 壁掛け型空気調和装置
JP5053244B2 (ja) 換気装置
JP2009196628A (ja) エアフィルタ用カバー及びエアフィルタハウジング
CN103958982A (zh) 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JP2015010731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3053799A (ja) モーターの取り付け・取り外し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JP5368223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2007046793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5335084B2 (ja) 送風機
JP2006214678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5100602B2 (ja)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電装ユニット
JP7019378B2 (ja) 送風装置
JP6847306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216922623U (zh) 一种风扇组件及电柜
JP5410202B2 (ja) 壁掛け型空気調和装置
JP7250638B2 (ja) 送風装置、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