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21707B - 组合阀 - Google Patents

组合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21707B
CN103821707B CN201310567013.2A CN201310567013A CN103821707B CN 103821707 B CN103821707 B CN 103821707B CN 201310567013 A CN201310567013 A CN 201310567013A CN 103821707 B CN103821707 B CN 1038217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valve body
valve
main valve
auxili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6701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21707A (zh
Inventor
佐伯真司
金子裕己
利根川正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G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G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GK Co Ltd filed Critical TGK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8217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217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217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217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F16K31/0603Multiple-way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14Control
    • F04B27/16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 F04B27/18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by vary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a swash plate and a cylinder block
    • F04B27/1804Controlled by crankcase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F16K31/0603Multiple-way valves
    • F16K31/061Sliding valves
    • F16K31/0613Sliding valves with cylindrical sli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14Control
    • F04B27/16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 F04B27/18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by vary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a swash plate and a cylinder block
    • F04B27/1804Controlled by crankcase pressure
    • F04B2027/1809Controlled pressure
    • F04B2027/1813Crankcase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14Control
    • F04B27/16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 F04B27/18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by vary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a swash plate and a cylinder block
    • F04B27/1804Controlled by crankcase pressure
    • F04B2027/1822Valve-controlled fluid connection
    • F04B2027/1827Valve-controlled fluid connection between crankcase and discharge cha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14Control
    • F04B27/16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 F04B27/18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by vary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a swash plate and a cylinder block
    • F04B27/1804Controlled by crankcase pressure
    • F04B2027/1822Valve-controlled fluid connection
    • F04B2027/1831Valve-controlled fluid connection between crankcase and suction chamb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8593Systems
    • Y10T137/86493Multi-way valve unit
    • Y10T137/86879Reciprocating valve uni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合阀。在由单个电磁元件驱动主阀和副阀的组合阀中,使能实现用于解除主阀体的卡住的功能和由电磁元件力开闭副阀的功能这两者。控制阀(1)具备联动机构,同时或连续实现如下动作:根据电磁元件力的大小,使工作杆(38)与副阀体一体地变位,来使副阀开阀的动作;通过使工作杆(38)相对于主阀体(30)相对变位,来增大向主阀闭阀方向对主阀体(30)赋予势能的负荷的动作。

Description

组合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组合阀,尤其涉及在共用的阀身中设有主阀和副阀,并且由单个电磁元件驱动的组合阀。
背景技术
汽车用空调装置一般具有压缩在其制冷循环中流动的冷媒而使之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冷媒并排出的压缩机、使该气体冷媒凝缩的冷凝器、使凝缩后的液态冷媒绝热膨胀而成为低温低压的冷媒的膨胀装置、使该冷媒蒸发来进行与车室内空气的热交换的蒸发器等。在蒸发器中蒸发后的冷媒又返回到压缩机中,在制冷循环中循环。
作为该压缩机,已使用有能改变冷媒的排放容量、以使得与引擎的转速无关地保持恒定的制冷能力的可变容量压缩机(简单称作“压缩机”)。在该压缩机中,压缩用的活塞连结于被装配在由引擎旋转驱动的旋转轴上的摇板,并改变摇板的角度来改变活塞的行程(stroke),由此调整冷媒的排出量。通过向密闭的曲轴箱内导入排出冷媒的一部分,并改变施加在活塞的两面的压力的平衡,而使摇板的角度连续变化。该曲轴箱内的压力(下面称作“曲轴压力”)Pc由压缩机的排出室与曲轴箱之间所设的可变容量压缩机用控制阀(简单称作“控制阀”)来控制。
关于这样的控制阀,通过从外部向作为驱动部的电磁元件供给电流,来调整其阀开度。在空调装置起动等需要使之迅速发挥其空气调节功能时,例如通过使电磁元件流过最大电流,来使阀部成为闭阀状态,并通过降低曲轴压力Pc、使摇板相对于旋转轴较大地倾斜,而能使压缩机以最大容量运转。在车辆的引擎负荷较大时,通过关闭电磁元件,使阀部处于全开状态,提高曲轴压力Pc而使摇板相对于旋转轴大致成直角,能使压缩机以最小容量运转。
作为这样的控制阀,有在连通排出室和曲轴箱的主通道设置主阀,而在连通曲轴箱和吸入室的副通道设置副阀,并通过单个电磁元件驱动这些阀的控制阀(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根据该控制阀,在空调装置稳定运转时,在关闭了副阀的状态下,主阀的开度被调整。由此,能如上述那样控制曲轴压力Pc,控制压缩机的排出容量。另一方面,在空调装置起动时,在关闭了主阀的状态下打开副阀,由此使曲轴压力Pc迅速下降,从而能使压缩机迅速转换成最大容量运转状态。此外,由于采用了由单个电磁元件开闭多个阀的结构,故能紧凑地构成控制阀整体。
这样的控制阀具有如下机构:由于由单个电磁元件驱动主阀和副阀,故将主阀体和副阀体设于同一轴线上,并介由沿该轴线而配设的工作杆向各阀体传动电磁元件力。在控制阀的阀身,设有主阀孔,而在主阀体设有副阀孔。即,副通道被设置使得贯穿主阀体。并且,通过主阀体相对于主阀孔的开口端部所设的主阀座落位/分离,主阀被开闭,通过副阀体相对于副阀孔的开口端部所设的副阀座落位/分离,副阀被开闭。但是,在压缩机稳定运转时,副阀体因弹簧的势能而被推向副阀座,因而副阀关闭的状态被维持。在压缩机起动时,通过使电磁元件力为最大,在使主阀体落位到主阀座的状态下,进一步对副阀体向开阀方向赋予势能,能打开副阀。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405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这样的控制阀具有主阀体被阀身可滑动地支承的结构,但多数存在杂质啮入到其滑动部的问题。即,担心有时因压缩机中的活塞的摩擦而剥落的金属粉末等杂质会包含在排出冷媒中,该杂质会侵入到主阀体与阀身的滑动部而妨碍主阀体的顺滑的动作,最糟时,会卡住(Lock)主阀体。特别是考虑到在压缩机被从接通切换成关闭,主阀体向全开状态较大地变位时,杂质被拉进滑动部中,在主阀全开时固着于滑动部。
在这样的情况下,例如引用文献1所述那样,在仅由弹簧对主阀体向闭阀方向赋予势能的结构中,即使再次启动压缩机,有时也无法获得使主阀体向闭阀方向动作的驱动力。若如此,即使能打开副阀,压缩机也难以起动。因此,除施以用于防止这样的卡住(Lock)的对策外,还需要使得即使发生卡住,也能迅速解除它。关于这一点,可以考虑例如使工作杆与主阀体一体化,由工作杆直接推压主阀体的结构。但是,若如此,则会陷入无法由工作杆使副阀体相对于主阀体变位,无法使副阀根据电磁元件力而开阀这样的困境。此外,不限于引用文献1所示那样的可变容量压缩机用控制阀,在由单个电磁元件驱动主阀和副阀的组合阀中,都同样会发生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课题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能在由单个电磁元件驱动主阀和副阀的组合阀中,实现用于解除主阀体的卡住的功能和由电磁元件力开闭副阀的功能这两者。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一个方案的组合阀包括:阀身,设有导入或导出工作流体的导入导出口、导入工作流体的导入口、导出工作流体的导出口;主阀,设于连通导入口和导入导出口的主通道;副阀,设于连通导入导出口和导出口的副通道;主阀体,被阀身所设的引导孔可滑动地支承,通过落位/分离于主通道所设的的主阀座来开闭主阀;副阀体,通过落位/分离于副通道所设的副阀座来开闭副阀;电磁元件,产生与所被供给的电流量相应的大小的电磁元件力;工作杆,连结于电磁元件,能对主阀体及副阀体直接或间接传动电磁元件力;赋予势能构件,向主阀闭阀方向对主阀体赋予势能;以及联动机构,使如下动作连续地实现:根据电磁元件力的大小,使工作杆与副阀体一体地变位,来使副阀开阀的动作,和在该副阀的开阀开始后,使工作杆相对于主阀体相对变位,由此增加向主阀的闭阀方向推压主阀体的负荷的动作。
根据该方案,即使主阀体因杂质侵入主阀开阀时的引导孔而卡住,联动机构也会根据电磁元件力的大小而工作。通过该联动机构所导致的工作杆变位,副阀体与之一体地变位,能可靠地打开副阀。此外,在副阀开阀后,工作杆相对于主阀体相对变位,由此,向主阀闭阀方向(即解除卡住的方向)推压主阀体的负荷增大,故能解除该卡住。这样,能在使工作杆变位的过程中实现用于解除主阀体的卡住的功能和通过电磁元件力开闭副阀的功能这两者。
本发明的另一方案也是组合阀。该组合阀具有:阀身,设有导入或导出工作流体的导入导出口、导入工作流体的导入口、导出工作流体的导出口;主阀,设于连通导入口和导入导出口的主通道;副阀,设于连通导入导出口和导出口的副通道;主阀体,被阀身可滑动地支承,通过落位/分离于主通道所设的主阀座来开闭主阀;副阀体,通过落位/分离于副通道所设的副阀座来开闭副阀;电磁元件,产生与所被供给的电流量相应的大小的电磁元件力;工作杆,连结于电磁元件,能向主阀体及副阀体直接或间接地传动电磁元件力;赋予势能构件,向主阀的闭阀方向对主阀体赋予势能;以及按压机构,通过使工作杆相对于主阀体相对变位,来增大向主阀的闭阀方向按压主阀体的负荷。
根据该方案,即使在主阀开阀时,杂质侵入主阀体与阀身的间隙,使得主阀体卡住,按压机构也会根据电磁元件力的大小而动作。通过该按压机构的动作,工作杆相对于主阀体相对变位,由此,向主阀闭阀方向(解除卡住的方向)推压主阀体的负荷增大,故能解除该卡住。此外,随着主阀体的卡住被解除,工作杆的负荷被减轻,故容易向副阀体传动电磁元件力。
〔发明效果〕
通过本发明,在由单个电磁元件驱动主阀和副阀的组合阀中,能实现用于解除主阀体的卡住的功能和通过电磁元件力来开闭副阀的功能这两者。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控制阀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2是对应于图1的上半部分的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3是表示控制阀的动作的图。
图4是表示控制阀的动作的图。
图5是相当于图2的D部放大图,表示卡住解除机构的动作例的图。
图6是相当于图2的D部放大图,表示卡住解除机构的动作例的图。
图7是对应于变形例的控制阀的上半部的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控制阀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9是对应于图8的上半部的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10是对应于第3实施方式的控制阀的上半部的部分放大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在以下说明中,为方便起见,有时以图示的状态为基准,将各结构的位置关系表达为上和下。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控制阀的结构的剖面图。
控制阀1被构成为电磁阀,控制汽车用空调装置的制冷循环中所设的、未图示的可变容量压缩机(简单称作“压缩机”)的排出容量。该压缩机压缩流过制冷循环的冷媒,使之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冷媒后排出。该气体冷媒在冷凝器(外部热交换器)中凝缩,进而通过膨胀装置而绝热膨胀,成为低温低压的雾状的冷媒。该低温低压的冷媒在蒸发器中蒸发,通过其蒸发潜热来冷却车室内空气。在蒸发器中蒸发后的冷媒又返回压缩机,在制冷循环中循环。压缩机具有由汽车的引擎旋转驱动的旋转轴,该旋转轴上所装的摇板连结有压缩用的活塞。改变该摇板的角度来改变活塞的行程,由此调整冷媒的排出量。控制阀1控制从该压缩机的排出室向曲轴箱导入的冷媒流量,由此改变摇板的角度,进而改变该压缩机的排出容量。
控制阀1被构成为所谓的Ps感测阀,控制从排出室向曲轴箱导入的冷媒流量,以使得将压缩机的吸入压力Ps保持在设定压力。控制阀1是将阀主体2和电磁元件3一体组装后而构成的。阀主体2包括:主阀,在压缩机运转时,开闭用于将排出冷媒的一部分导入到曲轴箱中的冷媒通道;以及副阀,作为在压缩机起动时,将曲轴箱中的冷媒放跑到吸入室中的、所谓的排放阀而发挥作用。电磁元件3将主阀向开闭方向驱动,调整其开度,控制导入曲轴箱的冷媒流量。阀主体2具有阶梯圆筒状的阀身5、设在阀身5的内部的主阀及副阀、为调整主阀的开度而产生对抗电磁元件力的力的动力元件6等。动力元件6作为“压敏部”而发挥作用。
在阀身5的侧部,从其上端侧起设有端口12、14、16。端口12作为连通于曲轴箱的“曲轴箱连通口”而发挥作用,端口14作为连通于排出室的“排出室连通口”而发挥作用,端口16作为连通于吸入室的“吸入室连通口”而发挥作用。阀身5的上端开口部被端部构件13密封,阀身5的下端部与电磁元件3的上端部连结。在阀身5内,形成有连通端口12和端口14的主通道、和连通端口12和端口16的副通道。在主通道设有主阀,在副通道设有副阀。在主通道设有主阀孔18,在其下端开口端边缘的锥面,形成有主阀座20。
端口14从排出室导入排出压力Pd的冷媒。端口12在压缩机稳定动作时,将经过了主阀的曲轴压力Pc的冷媒向曲轴箱导出,而另一方面,在压缩机起动时,导入被从曲轴箱中排出的曲轴压力Pc的冷媒。此时,所导入的冷媒被导向副阀。在端口12与主阀孔18之间,形成有充满曲轴压力Pc的工作室22。动力元件6被配置于工作室22。端口16在压缩机稳定动作时导入吸入压力Ps的冷媒,但另一方面,在压缩机起动时,将经过了副阀的吸入压力Ps的冷媒向吸入室导出。
在端口14与端口16之间,与主阀孔18同轴地形成有引导孔24。在引导孔24与端口14之间,形成有阀室26,在引导孔24与端口16之间,形成有压力室28。在引导孔24内,可滑动地插有圆筒状的主阀体30。主阀体30从阀室26侧落位/分离于主阀座20,由此开闭主阀,调整从排出室流向曲轴箱的冷媒流量。另一方面,在主阀体30的内部,设有副阀孔32,在该副阀孔32的上端开口部,形成有副阀座34。主阀体30的下部向压力室28延伸,在其下端部附近,设有连通内外的连通孔35。在工作室22,配设有阶梯圆板状的副阀体36。副阀体36被在轴线方向与主阀体30相向配置,通过落位/分离于副阀座34来开闭副阀。
此外,沿阀身5的轴线设有长条状的工作杆38。工作杆38的上端部被与动力元件6可动作连结地连接,并且下端部可工作连结地连接于后文所述的电磁元件3的柱塞50。工作杆38的上半部贯穿主阀体30及副阀体36,用设于其上端部附近的阶梯部从下方支承副阀体36。在工作杆38的中间部,设有弹簧支架构件40。向主阀的闭阀方向对主阀体30赋予势能的弹簧42(作为“第1赋予势能构件”、“弹性体”而发挥作用)被装于主阀体30与弹簧支架构件40之间。另一方面,向副阀闭阀方向对副阀体36赋予势能、并向主阀开阀方向对主阀体30赋予势能的弹簧44(作为“第2赋予势能构件”、“弹性体”而发挥作用)被装于动力元件6与副阀体36之间。
另一方面,动力元件6包括感测曲轴压力Pc而变位的波纹管45,因该波纹管45的变位而产生对抗电磁元件力的力。该对抗力也介由工作杆38及副阀体36传动给主阀体30。通过副阀体36落位于副阀座34,关闭副阀,来阻断冷媒从曲轴箱向吸入室的泄放(relief)。此外,通过副阀体36远离副阀座34,副阀打开,来允许冷媒从曲轴箱向吸入室的泄放。
另一方面,电磁元件3具有:阶梯圆筒状的芯46;密封芯46的下端开口部地被组装的有底圆筒状的套筒48;被收容于套筒48中,并且与芯46在轴线方向上相向配置的圆筒状的柱塞50;外插于芯46及套筒48的圆筒状的线圈骨架52;被缠绕于线圈骨架52上,通过通电而生成磁回路的电磁线圈54;从外侧覆盖电磁线圈54地设置、作为磁轭而发挥作用的圆筒状的壳56;以及密封壳56的下端开口部地设置的端部构件58。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阀身5、芯46、壳56及端部构件58形成控制阀1整体的阀身。
通过将阀身5的下端部压入到芯46的上端开口部中,来固定阀主体2和电磁元件3。关于芯46,其上半部被扩径,形成用于在与阀身5之间充满吸入压力Ps的压力室28。沿轴线方向贯穿芯46的中央地插有工作杆38。工作杆38的下端部插于柱塞50的上半部,由此工作杆38与柱塞50同轴地连接。工作杆38被柱塞50从下方支承,并被构成使得与主阀体30、副阀体36及动力元件6可动作地连结。工作杆38将作为芯46与柱塞50的吸引力的电磁元件力直接传动给副阀体36、还介由弹簧42传动给主阀体30。工作杆38还将动力元件6的伸缩动作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即对抗电磁元件力的力传动给柱塞5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弹簧44的势能被介由副阀体36传动给工作杆38,由此工作杆38被推向柱塞50,故能稳定地保持工作杆38与柱塞50的连接状态。
在芯46的上端部,压入有圈状的轴承构件60,并且工作杆38被该轴承构件60可沿轴线方向滑动地支承着。在轴承构件60的外周面上的预定位置,形成有平行于轴线的、未图示的连通槽。从端口16导入导出的吸入压力Ps通过该连通槽、由工作杆38与芯46的间隙形成的连通道62而被导向套筒48的内部。
连通道62作为使套筒48内成为液压减振室的孔洞(orifice)而发挥作用。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控制阀1的制造工序中,将与冷媒中所含的油同种的油作为压缩机的润滑油而预先加入到套筒48内。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承构件60所设的连通槽作为相对于油向套筒48的进出成为阻抗的节流通道而发挥作用。这样的结构能使得套筒48作为液压减振室而发挥作用,能抑制配置于该套筒48的柱塞50的微小振动等。其结果,能防止或抑制这样的微小振动所引起的噪声的产生。此外,在变形例中,可以使连通道62作为相对于油向套筒48的出入成为阻抗的节流通道而发挥作用。即,只要使轴承构件60所设的连通槽及连通道62的至少一者作为节流通道而发挥作用即可。此外,弹簧44作为对芯46与柱塞50赋予使两者互相远离的方向的势能的分离弹簧(off spring)而发挥作用。弹簧44的弹簧负荷被设定得大于弹簧42的弹簧负荷。
套筒48由非磁性材料构成。在柱塞50的侧面,设有平行于轴线的多个连通槽66,在柱塞50的下端面,设有沿半径方向延伸而连通内外的多个连通槽68。通过这样的结构,如图示那样,即使柱塞50处于下止点,吸入压力Ps也能通过柱塞50与套筒48的间隙而被导向背压室70。
连接于电磁线圈54的一对连接端子72从线圈骨架52延伸出来,它们分别贯穿端部构件58而被引出到外部。在该图中,为了方便说明,仅示出了该一对中的一个。端部构件58被安装使得从下方密封被内包于壳56的电磁元件3内的构造物整体。端部构件58是通过具有耐腐蚀性的树脂材料模塑成形(注射模塑成形)而形成的,该树脂材料充满了壳56与电磁线圈54的间隙。像这样,树脂材料充满了壳56与电磁线圈54的间隙,使得电磁线圈54所产生的热容易传递到壳56,提高了其散热性能。连接端子72的前端部被从端部构件58引出,并连接于未图示的外部电源。
图2是与图1的上半部对应的部分放大剖面图。
在主阀体30的与引导孔24的滑动面,设有由用于抑制冷媒流通的多个环状槽构成的迷宫式密封74。主阀体30的下端开口部的内径被略微缩径,该缩径部的下端面构成可与工作杆38适当卡合连结的工作面76(作为“被卡合部”而发挥作用)。工作杆38呈朝上方阶段性地缩径的阶梯圆柱状,由工作面76附近所设的第1阶梯构成卡合部78。此外,由副阀座34附近所设的第2阶梯构成支承部80。
在副阀体36的中央处,形成有轴线方向的贯穿孔,插有工作杆38的上端部。关于副阀体36,其下端面中央处被平坦地形成,并且抵接于支承部80地被从下方支承。副阀体36具有比其下端面中央更靠外侧、剖面朝上方逐渐变大的锥形状,并且以该锥面落位/分离于副阀座34。工作杆38各阶梯的位置被设定使得在如图示那样副阀体36落位于副阀座34的状态下,卡合部78空出预定间隔L地远离工作面76。该预定间隔L作为所谓的“游隙”(遊び)而发挥作用。
若加大电磁元件力,则对抗弹簧42的势能而使工作杆38相对于主阀体30相对变位,由此能使副阀体36从副阀座34上升,打开副阀。此外,能在使卡合部78与工作面76卡合(抵接)后的状态下将电磁元件力直接传动到主阀体30,能因比弹簧42的势能大的力而将主阀体30向主阀的闭阀方向推压。该结构作为在因杂质啮入到主阀体30与引导孔24的滑动部中而主阀体30卡住时、解除该卡住的卡住解除机构(联动机构)来发挥作用,其详情会在后文叙述。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在主阀体30设置作为“被卡合部”的工作面76,工作杆38的卡合部78与工作面76面接触并按压它的结构,但卡合部78与被卡合部的抵接状态不限于面接触,也可以是线接触或点接触,只要电磁元件力因两者的卡合而能被直接传动到主阀体30即可。
在工作杆38的中间部,嵌合有止轮82,弹簧支架构件40被设置使得被该止轮82限制向下方的移动。动力元件6被构成使得由第1固定器84(相当于“基座构件”)封闭波纹管45的上端开口部,并且由第2固定器86(相当于“基座构件”)封闭下端开口部。波纹管45的内部成为密闭的基准压力室S,向伸长方向对波纹管45赋予势能的弹簧88被装于第1固定器84与第2固定器86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基准压力室S处于真空状态。第1固定器84与端部构件13一体成形。因此,第1固定器84成为相对于阀身5固定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第2固定器86的下面中央处,设有沿轴线方向的、预定深度的嵌合槽90,其与工作杆38的上端部可装卸地连结。嵌合槽90以其平坦的底面92与工作杆38的上端面抵接。嵌合槽90具有从底面92朝下方内径被扩大的锥形状,故工作杆38的上端部不会相对于嵌合槽90滑动。工作杆38在其上端面卡定于第2固定器86的状态下可与动力元件6一体地变位,并且在其上端面远离第2固定器86的状态下,可与动力元件6相对变位。
弹簧88向使第1固定器84与第2固定器86互相远离的方向对其赋予势能,故波纹管45根据工作室22的曲轴压力Pc与基准压力室S的基准压力的压差而沿轴线方向(主阀和副阀的开闭方向)伸长或收缩。但是,在波纹管45收缩了预定量时,由于第1固定器84和第2固定器86各自的前端面抵接并卡定,故即使该压差再变大,其收缩也被限制。
在以上构成中,由主阀体30和主阀座20构成主阀,通过该主阀的开度来调整被从排出室导向曲轴箱的冷媒流量。此外,由副阀体36和副阀座34构成副阀,通过该副阀的开闭来允许或阻断从曲轴箱向吸入室的冷媒的导出。即,控制阀1还作为通过使主阀或副阀的任一者开阀,来切换冷媒的流向的三通阀而发挥作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波纹管45的有效承压直径A与主阀体30的主阀中的有效承压直径B、及主阀体30的滑动部的有效承压直径C被设定得相等。因此,在主阀体30与动力元件6工作连结了的状态下,作用于主阀体30的排出压力Pd及曲轴压力Pc的影响实质上被解除。其结果,在主阀的控制状态下,主阀体30就基于在压力室28中受到的吸入压力Ps而进行开闭动作。即,控制阀1作为所谓的Ps感测阀而发挥作用。
在这样的结构中,在控制阀1的稳定的控制状态下,主阀自适应地动作,使得压力室28的吸入压力Ps成为预定的设定压力Pset。该设定压力Pset基本上是由弹簧42、44、88的弹簧负荷来预先调整的,并根据蒸发器内的温度与吸入压力Ps的关系而设定为能防止蒸发器冻结的压力值。能通过改变向电磁元件3的供给电流(设定电流),来改变设定压力Pset。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控制阀1的组装基本完成的状态下,通过对端部构件13的压入量进行再调整,能微调整弹簧的设定负荷,能准确地调整设定压力Pset。
接下来,说明控制阀的动作。
图3及图4是表示控制阀的动作的图,对应于图2。已说明的图2表示了控制阀的最小容量运转状态。图3表示了使控制阀的放散(bleed)功能运行时的状态。图4表示了比较稳定的控制状态。下面基于图1、适当参照图2~图4来进行说明。
在控制阀1中,电磁元件3非通电时、即汽车用空调装置未动作时,吸引力不作用于芯46与柱塞50之间。但吸入压力Ps处于较高的状态。因此,如图2所示那样,在波纹管45缩小的状态下,弹簧44的势能介由副阀体36而被传动到主阀体30。其结果,主阀体30远离主阀座20,主阀成为全开状态。此时,副阀体36落位在了副阀座34,故副阀成为闭阀状态。动力元件6实质上不发挥作用。
另一方面,在汽车用空调装置起动时等对电磁元件3的电磁线圈54提供最大的控制电流时,如图3所示那样,工作杆38被电磁元件力驱动。该电磁元件力介由弹簧42被传动给主阀体30,还由工作杆38直接传动给副阀体36。其结果,主阀体30落位于主阀座20,关闭主阀,随着该主阀闭阀,副阀体36远离副阀座34,使副阀开阀。但是,卡合部78被卡定于工作面76,由此限制工作杆38的变位,故副阀体36的上升量(即副阀的开度)与图2所示的预定间隔L一致。另一方面,在起动时,通常吸入压力Ps较高,故波纹管45会保持缩小状态,副阀的开阀状态会被保持。即,在向电磁元件3供给起动电流后,主阀关闭,限制向曲轴箱中导入排出冷媒,同时副阀立刻打开,使曲轴箱内的冷媒迅速泄放到吸入室中。其结果,能使压缩机迅速起动。此外,例如如在车辆被置于低温环境下时那样吸入压力Ps较低、波纹管45伸长了的状态下,通过对电磁元件3供给较大的电流,也能使副阀开阀,能使压缩机迅速起动。
并且,在处于电磁元件3所被供给的电流值被设定为预定值的控制状态时,如图4所示那样,吸入压力Ps较低,故波纹管45会伸长,副阀体36落位于副阀座34,使副阀闭阀。另一方面,在如这样副阀被关闭的状态下,主阀体30动作来调整主阀的开度。此时,主阀体30停止在如下位置、即弹簧44所产生的开阀方向的力、弹簧42所产生的闭阀方向的力、电磁元件3所产生的闭阀方向的电磁元件力、及对抗根据吸入压力Ps而动作的动力元件6所产生的电磁元件力的力平衡后的阀上升位置。
并且,例如若制冷负荷变大而吸入压力Ps变得高于设定压力Pset,则波纹管45会缩小,故主阀体30会朝上方(闭阀方向)相对地变位。其结果,主阀的阀开度变小,压缩机进行动作使得增加排出容量。其结果,吸入压力Ps向下降的方向变化。相反地,若制冷负荷变小而吸入压力Ps变得低于设定压力Pset,则波纹管45会伸长。其结果,动力元件6所产生的势能向对抗电磁元件力的方向作用。其结果,向主阀体30的闭阀方向的力减小,主阀的阀开度变大,压缩机减小排出容量地进行动作。其结果,吸入压力Ps被保持在设定压力Pset。
在进行这样的恒定控制的期间,引擎的负荷会变大,若想减小对空调装置的负荷,则在控制阀1中,电磁元件3被从接通切换到关闭。若如此,则吸引力不会作用于芯46与柱塞50之间,故波纹管45会伸长,主阀体30因弹簧44的势能而远离主阀座20,主阀成为全开状态。此时,由于副阀体36落位于副阀座34,故副阀成为闭阀状态。此时,从压缩机的排出室导入到端口14的排出压力Pd的冷媒通过全开状态的主阀,从端口12向曲轴箱流动。因此,曲轴压力Pc变高,压缩机进行最小容量运转。
特别地,在像这样电磁元件3被从接通切换到关闭时,从端口14与冷媒一起侵入的杂质会随着主阀体30的开阀动作而容易被拉入到主阀体30与引导孔24的滑动部中。这是因为在电磁元件3刚关闭后,端口14与端口16之间的压差(Pd-Ps)会较大,主阀体30向将堆积在引导孔24的高压侧开口端的杂质拉入其滑动部中的方向动作。然后,随着再次将电磁元件3从关闭切换到接通,主阀体30欲向闭阀方向变位时,可能会发生因该杂质的啮入而导致的卡住。在本实施方式中,提供即使发生了这样的卡住,也可解除它的联动机构(卡住解除机构)。此外,虽然副阀体36因弹簧44所产生的闭阀方向的力、弹簧42所产生的开阀方向的力、电磁元件3所产生的开阀方向的电磁元件力、根据吸入压力Ps而动作的动力元件6所产生的对抗电磁元件力的力的平衡而决定开闭状态,但在起动时以外等低于预定的吸入压力Ps值时,它们的平衡被设定为关闭副阀。因此,能根据向电磁元件3供给的电流值来对副阀开阀时的吸入压力Ps的设定值(开阀设定值)进行设定变更。即,通过本实施方式的联动机构,能利用向电磁元件3的供给电流来改变副阀的开阀设定值,并能通过其电磁元件力来解除主阀体30的卡住。下面说明其详情。
图5及图6相当于图2的D部放大图,是表示卡住解除机构的动作例的图。各图的(A)~(C)表示了其动作过程。此外,在各图中,为了方便,表示了图2的D部放大图的左侧半部。图中的黑点表示金属粉末等杂质。
如图5的(A)所示那样,有时被从端口14导入的排出冷媒中会包含金属粉末等杂质(参照黑点),担心该杂质会侵入到主阀体30与引导孔24的滑动部中,妨碍主阀体30的顺滑动作,最糟时,会卡住主阀体30的动作。在端口14与端口16之间存在较大的压差(Pd-Ps),故从端口14侵入的杂质容易被吸引到引导孔24的开口部,这是因为在压缩机被从接通切换到关闭后,主阀体30向全开状态较大地变位时,该杂质容易被吸入到滑动部中。
像这样,在主阀全开时、若杂质堆积固定于滑动部中,则在再次启动压缩机时,该杂质会啮入于主阀体30与引导孔24之间,可能卡住主阀体30的动作。此时,在仅由弹簧42向闭阀方向赋予势能的结构中,有时无法获得推出杂质、使主阀体30向闭阀方向动作的驱动力。若如此,即使能打开副阀,也是主阀的开度更大,故难以起动压缩机。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介由工作杆38的卡合部78将电磁元件力直接传动给主阀体30,由此使卡住解除。此外,通过这样的结构,还能供给超过在稳定控制时供给的最大电流的电流,由此赋予更大的负荷,来解除卡住。即,如图5的(B)所示那样,在该杂质啮入主阀体30与引导孔24之间、卡住了主阀体30的动作时,通过电磁元件力将工作杆38向主阀的闭阀方向驱动。此时,本来副阀应保持闭阀状态,但因主阀体30被卡住,故工作杆38相对于主阀体30相对变位,使副阀体36从副阀座34上升起。即,副阀在主阀关闭前就成为了开阀状态。但是,在此直接驱动工作杆38,使卡合部78抵接于工作面76,将电磁元件力直接赋予主阀体30。
由此,主阀体30上不仅被直接赋予弹簧42的势能,还被直接赋予较大的电磁元件力。此外,此时弹簧42被压缩,故以大于为稳定控制而设定的设定负荷的势能来推压主阀体30。其结果,如图5的(C)所示那样,能解除啮入滑动部的杂质所导致的主阀体30的卡住,并在使主阀体30向闭阀方向动作的过程中推出该杂质。此时被推出的杂质例如如图6的(A)所示那样浮游于阀室26中。另一方面,因能解除主阀体30的卡住,故能关闭主阀。像这样,在使主阀体30向主阀的闭阀方向动作的过程中卡住被解除后,卡合部78因弹簧42的势能而远离工作面76,副阀成为临时关闭的状态。
然后,如图6的(B)所示那样,在主阀闭阀后,进一步驱动工作杆38,能如本来那样打开副阀,将冷媒从曲轴箱中放跑到吸入室中(参照图中粗线箭头)。由此,压缩机起动,在如图6的(C)所示那样主阀被打开后,能从排出室向曲轴箱供给冷媒。此时,还能如图示那样将浮游的杂质与冷媒一起介由主阀排出(参照图中粗线箭头)。此外,还考虑根据杂质对主阀体30的附着状况,即使能破坏杂质所引起的卡住,也无法将附着的所有杂质剥离的情况。但是,能像这样解除卡住,从而能确保控制阀1的功能。此外,关于残留的杂质,也有望在反复进行电磁元件3的接通、关闭的过程中逐步地除去。
如上文所说明的那样,通过本实施方式,即使因主阀开阀时杂质向引导孔24侵入而使得主阀体30卡住了,基于电磁元件力的卡住解除机构也会进行动作。此外,即使供给稳定控制的最大电流也无法解除卡住,通过向电磁元件3供给追加电流,赋予更大的电磁元件力,也能解除卡住。由此,伴随于工作杆38的驱动的势能向关闭主阀的方向作用于主阀体30(即解除卡住的方向),并向打开副阀的方向作用于副阀体36(即使副阀发挥作用的方向)。即,能同时发挥用于解除主阀体30的卡住的功能和开闭副阀的功能(通过电流供给值来改变副阀的开阀设定值的功能)。其结果,能可靠地解除卡住,并打开副阀,使压缩机正常起动。
[变形例]
图7是对应于变形例的控制阀的上半部的部分放大剖面图。该图对应于图2。此外,在该图中,针对与上述实施方式几乎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了同一标号。本变形例的控制阀101并非通过工作杆138直接支承弹簧42,而是将其装于主阀体30与电磁元件3之间。具体来说,将弹簧42装于被压入到芯46的上端部的轴承构件160与主阀体30之间。在这样的构成中,在杂质啮入了主阀体30与引导孔24之间时,能通过向电磁元件3的电流供给来打开副阀,还能以工作杆138的阶梯部直接推压主阀体30,能解除卡住。
[第2实施方式]
图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控制阀的结构的剖面图。图9是对应于图8的上半部的部分放大剖面图。关于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阀,阀主体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因此,下面以与第1实施方式的差异点为中心进行说明。此外,在该图中,针对与第1实施方式几乎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了同一标号。
如图8所示那样,控制阀201被构成为Ps感测阀,但动力元件206不是感测曲轴压力Pc、而是直接感测吸入压力Ps,在这一点上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控制阀201是将阀主体202与电磁元件203一体组装而构成的。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是由阀身205、外壳207、芯46、壳56及端部构件58形成控制阀201整体的阀身。
动力元件206具有圆筒状的外壳207,并密封阀身205的上端开口部地被固定。外壳207的上端开口部被端部构件213密封,而在下端开口部,副阀体236被可滑动地支承。在阀身205与外壳207的连接部设有端口12。副阀体236被压入固定于工作杆238的上端部,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未设有向副阀闭阀方向对副阀体236直接赋予势能的弹簧。另一方面,向使柱塞50远离芯46的方向赋予势能的弹簧244(作为“赋予势能构件”而发挥作用)被装于柱塞50与芯46之间。
在副阀体236,形成有沿轴线方向贯穿它的连通孔237。其结果,在主阀体230与副阀体236之间,形成有将外壳207内的压力室222与压力室28连通的连通道235。通过这样的结构,被从端口16导入的吸入压力Ps还被介由该连通道235导入到外壳207内,被动力元件206直接感测。
如图9所示那样,在主阀体230的轴线方向中间部,设有隔壁250,该隔壁250的下面成为工作面76。工作杆238贯穿隔壁250的中央处所设的插通孔,由工作面76附近所设的阶梯构成卡合部78。在本实施方式中,工作杆238的阶梯的位置被设定使得如图示那样,在副阀体236落位于副阀座34的状态下,卡合部78隔着预定间隔L地远离工作面76。在工作杆38的中间部嵌合有止轮282,并且弹簧42被装于该止轮282与隔壁250之间。副阀体236被外壳207的下端部附近所设的引导孔290可滑动地支承。在主阀体230中的隔壁250附近的侧部,形成有连通内外的连通孔35。
增大电磁元件力后,对抗弹簧42的势能而使工作杆238相对于主阀体230变位,由此能使副阀体236从副阀座34升起,打开副阀。此外,能在使卡合部78与工作面76卡合(抵接)的状态下将电磁元件力直接传动到主阀体230,能通过比弹簧42的势能大的力将主阀体230向主阀的闭阀方向推压。该结构作为在因杂质啮入主阀体230与引导孔24的滑动部而主阀体230卡住时,解除该卡住的卡住解除机构(联动机构)来发挥作用。
动力元件206是由固定器284(相当于“基座构件”)封闭有底圆筒状的波纹管245的上端开口部而构成的。固定器284是与端部构件213一体成形的。波纹管245以其底面可落位/分离地抵接于副阀体236的上端面。弹簧88向使波纹管245伸长的方向对其赋予势能。波纹管245根据压力室222内的吸入压力Ps与基准压力室S的基准压力的压差而沿轴线方向(主阀及副阀的开闭方向)伸长或收缩。但是,即使该压差变大,在波纹管245收缩了预定量后,其底面抵接于固定器284的下面而被卡定,故其收缩被限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副阀体236的滑动部的有效承压直径A与主阀体230的主阀上的有效承压直径B、及主阀体230的滑动部的有效承压直径C被设定得相等。因此,能消除作用于主阀体230与副阀体236的结合体的排出压力Pd、曲轴压力Pc及吸入压力Ps的影响。其结果,在主阀的控制状态下,主阀体230基于在压力室222接受的吸入压力Ps来进行开闭动作。即,控制阀201作为所谓的Ps感测阀来发挥作用。
在这样的结构中,在控制阀201的稳定的控制状态下,主阀自适应地动作,使得压力室222的吸入压力Ps成为预定的设定压力Pset。该设定压力Pset基本上通过弹簧42、244、88的弹簧负荷而被预先调整。通过改变向电磁元件203的供给电流(设定电流),能改变设定压力Pset。
[第3实施方式]
图10是对应于第3实施方式的控制阀的上半部的部分放大剖面图。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阀在阀主体的构成上与第1、第2实施方式不同。因此,下面以与第1、第2实施方式的差异点为中心进行说明。此外,在该图中,针对与第1、第2实施方式几乎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了相同标号。
控制阀301在动力元件306直接感测吸入压力Ps这一点上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但在副阀座34未被设于主阀体330,而是被设于外壳307这一点上与第1、第2实施方式不同。控制阀301是将阀主体302与电磁元件303一体组装而构成的。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阀身305、外壳307、芯346、壳56及端部构件58形成控制阀301整体的阀身。
在主阀体330的隔壁350,形成有用于使冷媒通过的多个贯穿孔335。此外,在工作杆38的中间部,被压入圆筒状的卡定构件340。因此,由卡合部78和卡定构件340限制隔壁350的相对移动范围。在该图中,表示了隔壁350抵接于卡定构件340,主阀体330相对于工作杆38位于相对的上死点的状态。通过这样的结构,在电磁元件303非通电时,由弹簧244(参照图8)的势能将工作杆38向下推,此时卡定构件340抵接于隔壁350,向开阀方向对主阀体330赋予势能。其结果,如图示那样,主阀成为全开状态。
外壳307的下部被缩径,其内侧形成有副阀孔32。在副阀孔32的上端开口部,形成有副阀座34。副阀体336呈阶梯圆柱状,沿其轴线设有贯穿孔338。工作杆38的上端部贯穿该贯穿孔338而连接于动力元件306。副阀体336被配置使得其主体贯穿副阀孔32,上端部沿半径方向朝外延伸而构成落位分离部339。落位分离部339从压力室222侧落位/分离于副阀座34,来开闭副阀。
工作杆38的上部所设的阶梯作为按压部380而发挥作用。即,按压部380在图示的状态下远离了副阀体336,但工作杆38通过相对于阀身305相对变位而卡合于副阀体336的底面,能将副阀的开阀方向的电磁元件力直接传动给副阀体336。
关于动力元件306,波纹管45的底部被圆板状的固定器386密封。固定器386的底面是平坦面,但工作杆38的上端面是R形状。因此,在工作杆38工作连结于动力元件306时,工作杆38与固定器386大致成为点接触。因此,即使工作杆38和动力元件306中的一者产生横向负荷,该横向负荷也难以作用于另一者,工作连结的各阀体的动作被保持稳定。弹簧44被装于副阀体336与固定器386之间。
在端部构件13的外周面,设有多个连通槽315,在外壳307与连通槽315之间,形成有端口316。端口316作为在端口16之外另行连通于吸入室的“吸入室连通口”而发挥作用。经过了副阀的吸入压力Ps的冷媒被介由该端口312导出到吸入室中。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端口16也是连通于吸入室,但端口16的吸入压力Ps不被导入压力室28。压力室28中充满从端口12导入或导出的曲轴压力Pc。端口16用于当从端口14导入的高压的排出压力Pd介由引导孔24而泄漏了时,使之放跑到吸入室而不被导入压力室28。
在这样的结构中,若增大电磁元件力,则能使工作杆38相对于阀身305相对变位,由此能使副阀体336从副阀座34升起,打开副阀。此外,在使卡合部78与工作面76卡合(抵接)的状态下能将电磁元件力直接传动给主阀体330,能以大于弹簧42的势能的力将主阀体330向主阀的闭阀方向推压。该结构作为在因杂质啮入主阀体330与引导孔24的滑动部而主阀体330卡住时,解除该卡住的卡住解除机构(联动机构、按压机构)来发挥作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主阀体330的主阀上的有效承压直径B与主阀体330的滑动部的有效承压直径C被设定得相等。由此,能消除作用于主阀体330的排出压力Pd、曲轴压力Pc及吸入压力Ps的影响。其结果,在主阀的控制状态下,主阀体330基于压力室222的吸入压力Ps进行开闭动作。即,控制阀301作为所谓的Ps感测阀而发挥作用。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主阀的控制状态下,副阀体336不会与主阀体330一体动作。随着主阀体330落位于主阀座20而关闭主阀,工作杆38被向上方驱动,按压部380卡合于副阀体336地按压它。由此,副阀体336能远离副阀座34,使副阀开阀。像这样,不是将副阀座34设于主阀体330,而是设于控制阀301的阀身,从而能与主阀体330无关地设定副阀孔32的大小。因此,能加大副阀,增加冷媒流量,能提高放散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副阀体336的副阀上的有效承压直径A与主阀体330的主阀上的有效承压直径B设定得相等了,但也可以将有效承压直径A设定使得大于有效承压直径B。
至此,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特定实施方式,当然可以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有各种变形。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如下结构:利用工作杆38、238所设的阶梯来构成卡合部78,并且由该卡合部78直接按压主阀体30、230的工作面76的结构。在变形例中,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将弹簧42的弹簧负荷或弹簧常数加大得足够大,电磁元件力介由弹簧42(弹性体)也能较大程度地传动给主阀体30、230、330。即,可以采用如下这样的结构:在主阀体30、230、330卡住后,随着电磁元件力变大,弹簧42的负荷增大得大于其设定负荷(为稳定控制而设定的负荷),能解除该卡住。
即,虽然优选对主阀体30、230、330直接赋予电磁元件力,但采用像这样介由弹性体来间接地进行赋予的构成,也能给与比主阀体30、230、330的开阀负荷大的负荷,由此解除卡住。此外,介由弹性体,主阀体与工作杆能相对变位,故能通过向电磁元件的电流供给而打开副阀。即,能兼顾赋予电磁元件力而实现的卡住解除和副阀的开闭。此外,若这样构成,则能取消卡合部78,以更简单的形状构成工作杆38、238。但是,在如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那样,工作杆和副阀体未被固定,弹簧44介由副阀体接受弹簧42的负荷的情况下,若弹簧42的弹簧负荷增大,则难以与弹簧44、244的弹簧负荷取得平衡,可能难以在关闭了电磁元件3、203的状态下保持主阀的开阀状态。若考虑这一点,则可以说优选采用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以阶梯来按压的构成。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作为控制阀1,表示了如下这样的所谓Ps感测阀,其在充满曲轴压力Pc的工作室22配置动力元件6,并通过采用消除曲轴压力Pc的构造,来实质上感测吸入压力Ps进行动作。在变形例中,可以被构成为如下这样的所谓Ps感测阀,其在充满吸入压力Ps的压力室配置动力元件6,并直接感测吸入压力Ps而进行动作。例如,可以将图2所示的工作室22上下分隔,在上部压力室配置动力元件6而导入吸入压力Ps,并将下部压力室作为工作室22而充满曲轴压力Pc。关于工作杆38,可以设置使得既确保所需的密封性,又贯穿该分隔。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控制阀,表示了感测吸入压力Ps而进行动作的所谓Ps感测阀,但也可以被构成为感测曲轴压力Pc而进行动作的所谓Pc感测阀。在该情况下,将端口16连通于曲轴箱。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达了采用波纹管45、245来构成动力元件6、206、306的压敏构件的例子,但也可以采用薄膜。在该情况下,为确保作为该压敏构件所需的动作行程,也可以使之为沿轴线方向连结多个薄膜的结构。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连通于曲轴箱的曲轴箱连通口(导入导出口),表示了设置单个端口12的例子。在变形例中,可以将曲轴箱连通口分成将工作室22中的冷媒导出向曲轴箱的第1端口(导出口)和将曲轴箱中的冷媒导入向工作室22的第2端口(导入口)。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进行了以主阀体30卡住的状况为前提的说明,但通过上述结构,在未卡住的状况下,当然也能实现在主阀闭阀后,由电磁元件力打开副阀的结构。即,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在通常控制状态(未卡住的状态)下,在主阀闭阀后,能以与电磁元件电流相应的吸入压力Ps的值来打开副阀。可以说,主阀闭阀后能打开副阀这一结构本身也是上述实施方式的特征。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弹簧42、44、88、244等,作为赋予势能构件例示了弹簧(螺旋弹簧),但当然也可以采用橡胶或树脂等弹性材料、或者板簧等弹性机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动力元件6、206、306作为了构成要件,但也可以将上述的卡住解除机构(联动机构)适用于不具有这样的压敏部的控制阀。但是,需要具备电磁元件作为控制阀的驱动部。
前文表示了将上述的卡住解除机构(联动机构)适用于可变容量压缩机用控制阀的例子。在变形例中,例如其它方式的三通阀等,只要是在共用的阀身中设有主阀和副阀,并由单个电磁元件驱动的组合阀,就能适用上述的卡住解除机构。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可以在不脱离要旨的范围内使构成要素变形、具体化。也可以适当组合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所公开的多个构成要素,由此形成各种发明。还可以从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所示的所有构成要素中排除掉若干构成要素。
〔标号说明〕
1控制阀、2阀主体、3电磁元件、5阀身、6动力元件、12,14,16口、18主阀孔、20主阀座、22工作室、24引导孔、26阀室、28压力室、30主阀体、32副阀孔、34副阀座、36副阀体、38工作杆、42,44弹簧、45波纹管、76工作面、78卡合部、101控制阀、138工作杆、201控制阀、202阀主体、203电磁元件、205阀身、206动力元件、222压力室、230主阀体、234副阀座、236副阀体、238工作杆、244弹簧、245波纹管、290引导孔、301控制阀、302阀主体、303电磁元件、305阀身、306动力元件、330主阀体、336副阀体。

Claims (10)

1.一种组合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身,设有导入工作流体的导入口、导出工作流体的导出口、在与上述导入口连通时导出工作流体并在与上述导出口连通时导入工作流体的导入导出口,
主阀,设于连通上述导入口和上述导入导出口的主通道,
副阀,设于连通上述导入导出口和上述导出口的副通道,
主阀体,被上述阀身所设的引导孔可滑动地支承,通过落位/分离于上述主通道所设的主阀座来开闭上述主阀,
副阀体,通过落位/分离于上述副通道所设的副阀座来开闭上述副阀,
电磁元件,具有与上述阀身固定的芯和配置在上述芯的与上述主阀体的相反侧并且在轴线方向上能够变位的柱塞,在上述芯与柱塞之间产生与所被供给的电流量相应的大小的吸引力,该吸引力成为上述主阀的闭阀方向并且上述副阀的开阀方向的电磁元件力,
工作杆,连结于上述柱塞,能向上述主阀体及上述副阀体直接或间接传动上述电磁元件力,以及
由弹性体构成的赋予势能构件,在上述主阀体能够在上述引导孔中正常滑动的状态下,向上述主阀的闭阀方向对上述主阀体赋予势能,以便保持上述工作杆与上述主阀体在轴线方向上不相对变位的状态;
联动机构,使如下动作连续地实现:根据上述电磁元件力的大小,使上述工作杆与上述副阀体一体地变位,来使上述副阀开阀的动作,和在该副阀的开阀开始后,使上述工作杆相对于上述主阀体相对变位,由此增加向上述主阀的闭阀方向推压上述主阀体的负荷的动作,
在上述主阀体在上述引导孔中不能正常滑动的状态下,通过增大上述电磁元件力,从而上述工作杆向上述副阀的开阀方向且上述主阀的闭阀方向被驱动,通过上述动作杆将上述副阀体从上述副阀座升起而相对于上述主阀体在上述主阀的闭阀方向上相对变位,从而上述工作杆将上述主阀体向上述主阀的闭阀方向按压的负荷增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副通道被设置得贯穿上述主阀体;
在上述主阀体,形成有上述副阀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工作杆一体具有卡合部,通过卡合于与上述主阀体一体设置的被卡合部,来将上述电磁元件力直接传动给上述主阀体;
上述联动机构通过使上述工作杆相对于上述主阀体相对变位,来使上述卡合部卡合于上述被卡合部,将上述电磁元件力直接赋予上述主阀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赋予势能构件向上述主阀的闭阀方向对上述主阀体赋予势能,以使得在上述副阀的闭阀状态下,在上述卡合部与上述被卡合部之间形成预定间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副阀闭阀状态时的上述预定间隔被构成为与在上述副阀全开时、上述副阀体从上述副阀座的升起量相同。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赋予势能构件被装于与上述工作杆一体的部分与上述主阀体之间,被构成使得能与上述工作杆一体变位,
上述联动机构被构成为如下机构:在上述主阀体向上述主阀的闭阀方向的移动被限制时,通过增大上述电磁元件力而使上述工作杆相对于上述主阀体在上述主阀的闭阀方向上相对变位,上述赋予势能构件被压缩,从而将由上述赋予势能构件向上述主阀的闭阀方向按压上述主阀体的负荷增大得比上述副阀关闭状态时的负荷大。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阀,其特征在于,
被构成使得随着上述主阀体向上述主阀的闭阀方向动作,上述主阀体的滑动部向上述引导孔的高压侧部分地突出。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阀,其特征在于,
被构成为可变容量压缩机用控制阀,对于压缩被导入吸入室的冷媒后从排出室排出的可变容量压缩机的排出容量,通过控制从上述排出室导入曲轴箱的冷媒的流量,来使之改变;
该组合阀包括:
设有作为上述导入导出口而连通于上述曲轴箱的曲轴箱连通口、作为上述导入口而连通于上述排出室的排出室连通口、以及作为上述导出口而连通于上述吸入室的吸入室连通口的上述阀身,和
将上述吸入室的吸入压力或上述曲轴箱的曲轴压力作为被感测压力来进行感测,当该被感测压力低于设定压力时,介由上述工作杆使开阀方向的力作用于上述主阀体的压敏部。
9.一种组合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身,设有导入工作流体的导入口、导出工作流体的导出口、在与上述导入口连通时导出工作流体并在与上述导出口连通时导入工作流体的导入导出口,
主阀,设于连通上述导入口和上述导入导出口的主通道,
副阀,设于连通上述导入导出口和上述导出口的副通道,
主阀体,被上述阀身可滑动地支承,通过落位/分离于上述主通道所设的主阀座来开闭上述主阀,
副阀体,通过落位/分离于上述副通道所设的副阀座来开闭上述副阀,
电磁元件,具有与上述阀身固定的芯和配置在上述芯的与上述主阀体的相反侧并且在轴线方向上能够变位的柱塞,在上述芯与柱塞之间产生与所被供给的电流量相应的大小的吸引力,该吸引力成为上述主阀的闭阀方向并且上述副阀的开阀方向的电磁元件力,
工作杆,连结于上述电磁元件,能向上述主阀体及上述副阀体直接或间接地传动上述电磁元件力,
由弹性体构成的赋予势能构件,在上述主阀体能够在上述引导孔中正常滑动的状态下,向上述主阀的闭阀方向对上述主阀体赋予势能,以便保持上述工作杆与上述主阀体在轴线方向上不相对变位的状态,以及
按压机构,在上述主阀体在上述引导孔中不能正常滑动的状态下,通过增大上述电磁元件力,使上述工作杆相对于上述主阀体在上述主阀的闭阀方向上相对变位,从而增大向上述主阀的闭阀方向按压上述主阀体的负荷。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合阀,其特征在于,
被构成使得上述工作杆与上述副阀体可相对变位;
上述工作杆具有按压部,其通过相对于上述阀身相对变位而卡合于上述副阀体,能向上述副阀体直接传动上述副阀的开阀方向的电磁元件力。
CN201310567013.2A 2012-11-15 2013-11-14 组合阀 Active CN1038217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50958A JP6064132B2 (ja) 2012-10-09 2012-11-15 複合弁
JP2012-250958 2012-11-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21707A CN103821707A (zh) 2014-05-28
CN103821707B true CN103821707B (zh) 2017-03-01

Family

ID=49578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67013.2A Active CN103821707B (zh) 2012-11-15 2013-11-14 组合阀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732874B2 (zh)
EP (1) EP2733351B1 (zh)
JP (1) JP6064132B2 (zh)
KR (2) KR102084613B1 (zh)
CN (1) CN1038217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068628A1 (en) * 2012-05-24 2015-03-12 Eagle Industry Co., Ltd. Capacity control valve
JP6064123B2 (ja) * 2012-11-01 2017-01-25 株式会社テージーケー 制御弁
JP6500183B2 (ja) 2015-04-02 2019-04-17 株式会社テージーケー 可変容量圧縮機用制御弁
KR101815634B1 (ko) * 2015-12-31 2018-01-30 주식회사 뉴로스 가변용량 압축기의 전자제어밸브
CN108071824B (zh) * 2016-06-13 2021-08-10 株式会社Tgk 可变容量压缩机用控制阀
WO2018139476A1 (ja) 2017-01-26 2018-08-02 イーグル工業株式会社 容量制御弁
JP6718829B2 (ja) * 2017-02-16 2020-07-08 大豊工業株式会社 バルブ装置
JP7051238B2 (ja) 2017-02-18 2022-04-11 イーグル工業株式会社 容量制御弁
JP6924476B2 (ja) * 2017-04-07 2021-08-25 株式会社テージーケー 可変容量圧縮機用制御弁
CN114687984A (zh) * 2017-11-15 2022-07-01 伊格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容量控制阀
US11512786B2 (en) 2017-11-30 2022-11-29 Eagle Industry Co., Ltd. Capacity control valv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capacity control valve
JP7086490B2 (ja) * 2017-12-08 2022-06-20 イーグル工業株式会社 容量制御弁及び容量制御弁の制御方法
EP3726054B1 (en) * 2017-12-14 2024-02-07 Eagle Industry Co., Ltd. Capacity control valv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apacity control valve
JP7148549B2 (ja) * 2017-12-25 2022-10-05 イーグル工業株式会社 容量制御弁
EP3734070B1 (en) * 2017-12-27 2024-03-20 Eagle Industry Co., Ltd. Capacity control valve
EP3734067B1 (en) * 2017-12-27 2022-10-26 Eagle Industry Co., Ltd. Capacity control valve
CN111630270B (zh) * 2018-01-22 2022-04-15 伊格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容量控制阀
WO2019142930A1 (ja) * 2018-01-22 2019-07-25 イーグル工業株式会社 容量制御弁及び容量制御弁の制御方法
US11319940B2 (en) * 2018-02-15 2022-05-03 Eagle Industry Co., Ltd. Capacity control valve
JP7139084B2 (ja) 2018-02-27 2022-09-20 イーグル工業株式会社 容量制御弁
US11994120B2 (en) 2018-07-12 2024-05-28 Eagle Industry Co., Ltd. Capacity control valve
EP3822482B1 (en) * 2018-07-12 2023-08-16 Eagle Industry Co., Ltd. Capacity control valve
JP7220962B2 (ja) 2018-07-12 2023-02-13 イーグル工業株式会社 容量制御弁
CN112424473B (zh) 2018-07-13 2023-02-28 伊格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容量控制阀
JP7387237B2 (ja) 2018-08-08 2023-11-28 イーグル工業株式会社 容量制御弁
CN112513461B (zh) 2018-08-08 2022-12-23 伊格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容量控制阀
CN112513460B (zh) 2018-08-08 2023-04-28 伊格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容量控制阀
US11378194B2 (en) * 2018-11-07 2022-07-05 Eagle Industry Co., Ltd. Capacity control valve
JP7341621B2 (ja) 2018-11-26 2023-09-11 イーグル工業株式会社 容量制御弁
WO2020116435A1 (ja) 2018-12-04 2020-06-11 イーグル工業株式会社 容量制御弁
KR102603184B1 (ko) * 2018-12-04 2023-11-16 이구루코교 가부시기가이샤 용량 제어 밸브
JP7249775B2 (ja) * 2018-12-26 2023-03-31 ナブテスコ株式会社 流体圧駆動装置及び流量制御弁の駆動方法
CN113474554B (zh) 2019-03-01 2023-04-14 伊格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容量控制阀
CN113661324B (zh) 2019-04-03 2023-06-06 伊格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容量控制阀
JP7358022B2 (ja) 2019-04-03 2023-10-10 イーグル工業株式会社 容量制御弁
JP7383362B2 (ja) 2019-07-12 2023-11-20 イーグル工業株式会社 容量制御弁
EP4141259A4 (en) 2020-04-23 2024-04-10 Eagle Industry Co., Ltd. QUANTITY CONTROL VALVE
US12110882B2 (en) 2020-05-25 2024-10-08 Eagle Industry Co., Ltd. Capacity control valve
CN115667718A (zh) 2020-05-25 2023-01-31 伊格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容量控制阀
JP7349415B2 (ja) * 2020-07-09 2023-09-22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二段式電動弁及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JPWO2022044880A1 (zh) 2020-08-24 2022-03-03
US11428332B2 (en) * 2020-12-17 2022-08-30 Delphi Technologies Ip Limited Valve assembly with anti-tip feature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3531A (zh) * 2004-03-25 2005-09-28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变容式压缩机的控制阀
JP2008240580A (ja) * 2007-03-26 2008-10-09 Tgk Co Ltd 可変容量圧縮機用制御弁
CN102588246A (zh) * 2011-01-07 2012-07-18 株式会社Tgk 可变容量压缩机用控制阀
CN102667154A (zh) * 2009-11-24 2012-09-12 (学)斗源学院 用于变排量压缩机的排量控制阀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51207A (ja) 2004-06-11 2005-12-22 Tgk Co Ltd 可変容量圧縮機用制御弁
JP4331667B2 (ja) * 2004-10-22 2009-09-16 株式会社テージーケー 可変容量圧縮機用制御弁
JP2006144580A (ja) * 2004-11-17 2006-06-08 Toyota Industries Corp 可変容量型圧縮機用の容量制御弁
JP2006249007A (ja) * 2005-03-11 2006-09-21 Fumiko Kobayashi 腫瘍細胞に対するdna合成阻害材
JP5167121B2 (ja) * 2006-03-15 2013-03-21 イーグル工業株式会社 容量制御弁
JP5467184B2 (ja) * 2009-04-15 2014-04-09 株式会社テージーケー 可変容量圧縮機用制御弁
JP6281046B2 (ja) * 2012-04-23 2018-02-21 株式会社テージーケー 可変容量圧縮機用制御弁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3531A (zh) * 2004-03-25 2005-09-28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变容式压缩机的控制阀
JP2008240580A (ja) * 2007-03-26 2008-10-09 Tgk Co Ltd 可変容量圧縮機用制御弁
CN102667154A (zh) * 2009-11-24 2012-09-12 (学)斗源学院 用于变排量压缩机的排量控制阀
CN102588246A (zh) * 2011-01-07 2012-07-18 株式会社Tgk 可变容量压缩机用控制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40063439A (ko) 2014-05-27
KR102084613B1 (ko) 2020-03-04
EP2733351A1 (en) 2014-05-21
KR20140063434A (ko) 2014-05-27
EP2733351B1 (en) 2015-03-04
US9732874B2 (en) 2017-08-15
US20140130916A1 (en) 2014-05-15
CN103821707A (zh) 2014-05-28
JP2014095463A (ja) 2014-05-22
JP6064132B2 (ja) 2017-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21707B (zh) 组合阀
CN104685211A (zh) 容量控制阀
JP4283069B2 (ja) 複合弁
JP5906372B2 (ja) 制御弁
CN100564881C (zh) 容量变化型旋转压缩机及包含该压缩机的制冷系统
CN108691750A (zh) 可变容量压缩机用控制阀
CN102588246A (zh) 可变容量压缩机用控制阀
CN102252114B (zh) 流道转换阀
JP6085763B2 (ja) 電磁弁
KR20150002427A (ko) 가변 용량 압축기용 제어 밸브
JP2014080927A (ja) 可変容量圧縮機用制御弁
US20140248163A1 (en) Control valve for a variable capacity compress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103375381A (zh) 可变容量压缩机用控制阀
KR20150005418A (ko) 가변 용량 압축기용 제어 밸브
JP6321358B2 (ja) 四方切換弁
US20030151011A1 (en) Differential pressure valve
EP1403577A2 (en) Solenoid valve-equipped expansion valve
JP2020139641A (ja) 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
CN103423468A (zh) 控制阀
CN101788064A (zh)
CN102606770A (zh) 三通电磁阀
KR20140085340A (ko) 가변 용량 압축기용 제어 밸브
JP5982871B2 (ja) 四方弁とそれを備えた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JP6007369B2 (ja) 制御弁
JP2014114770A (ja) 可変容量圧縮機用制御弁および制御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