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30193A - 透明导电性薄膜及其用途 - Google Patents

透明导电性薄膜及其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30193A
CN103730193A CN201310476279.6A CN201310476279A CN103730193A CN 103730193 A CN103730193 A CN 103730193A CN 201310476279 A CN201310476279 A CN 201310476279A CN 103730193 A CN103730193 A CN 1037301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transparent
conducting film
curing resin
resin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7627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30193B (zh
Inventor
猪饲和宏
高田胜则
仓本浩贵
鹰尾宽行
津野直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7301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301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301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301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5/00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5/14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comprising conductive layers or films on insulating-suppor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electrical, optical, physical properties; materials therefor; method of mak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01Filters in the form of arr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2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479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variation in thickness
    • Y10T428/24612Composite web or shee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Non-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有抗粘连性且有良好的透明性和防眩光性的透明导电性薄膜及其用途。本发明为具备具有多边形状的开口部的黑色矩阵的、精细度为150ppi以上的显示元件用的透明导电性薄膜,其具备透明高分子基材、设置在前述透明高分子基材第1主面侧的透明导电层、设置在前述透明高分子基材与前述透明导电层之间及前述透明高分子基材的与第1主面相反侧的第2主面中的至少一处的固化树脂层;形成有前述固化树脂层侧的最表面层在表面具有平坦部和隆起部,前述隆起部高度为比前述平坦部大10nm,平行于前述平坦部的面在处于距离前述平坦部10nm的位置与前述隆起部交叉而形成的剖面形状的最大径小于前述黑色矩阵的开口部的不相邻两边间的距离的最小值。

Description

透明导电性薄膜及其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透明导电性薄膜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在透明高分子基材上形成有透明导电性薄膜的透明导电性薄膜被广泛利用于太阳能电池、无机EL元件、有机EL元件用的透明电极、电磁波屏蔽材料、触摸面板等。尤其,近年来,触摸面板在便携式电话、便携式游戏机、被称作平板电脑(tablet PC)的电子设备等中的安装率上升,透明导电性薄膜的需求在迅速扩大。
作为用于触摸面板等的透明导电性薄膜,广泛使用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等挠性的透明高分子基材上形成有铟·锡复合氧化物(ITO)等导电性金属氧化物膜的薄膜。对于这样的透明导电性薄膜,出于不会视认到透明高分子基材从起初便存在的损伤、或防止在制造过程中会产生的损伤的目的,有时在基材上形成固化树脂层(硬涂层)。
通常,固化树脂层的表面平滑性高,因此在基材表面设置有固化树脂层的透明导电性薄膜存在滑动性、抗粘连性不足、处理性差等问题。另外,在进行薄膜的生产、加工时,从生产率、处理性的观点来看,大多制成将长条薄片卷绕成卷状的卷绕体,但滑动性不足的薄膜存在以下倾向:在辊输送薄膜时、将薄膜以卷绕体卷取时,薄膜表面容易产生划痕,进而卷绕成卷状时的卷取性变差。另外,在将抗粘连性差的薄膜卷绕成卷状的情况下,容易在卷绕体的保管·搬运时发生粘连。
从解决这样的问题的观点出发,提出了在透明塑料薄膜的表面形成微细凹凸从而使滑动性、抗粘连性提高的技术(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452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那样,在塑料薄膜上形成微细凹凸时,有时以该凹凸导致的光散射为起因而产生透明导电性薄膜的透明性受损等外观上的不良。
对此,也考虑了如下的对策:通过将比较大的颗粒(例如,比固化树脂层的膜厚大的颗粒)添加到固化树脂层形成隆起,从而能够以少的添加量确保抗粘连性,同时,因添加量少而谋求维持高透明性。
可是,近年将利用上述那样的颗粒的透明导电性薄膜组装到进行高精细化的液晶显示显示器等中时,判明有时产生眩光而外观性受损。
鉴于上述观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抗粘连性并且还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和防眩光性的透明导电性薄膜及使用其的显示元件、以及具备该显示元件的图像显示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前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具备如下的最表面层的透明导电性薄膜可以达成上述目的:所述最表面层具有与高精细显示器对应的特定尺寸的隆起部,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为一种透明导电性薄膜,其为具备具有多边形状的开口部的黑色矩阵的、精细度为150ppi以上的显示元件用的透明导电性薄膜,
其具备透明高分子基材、
设置在前述透明高分子基材的第1主面侧的透明导电层、和
设置在前述透明高分子基材与前述透明导电层之间以及前述透明高分子基材的与第1主面相反一侧的第2主面中的至少一处的固化树脂层,
形成有前述固化树脂层侧的最表面层的表面形成有平坦部和隆起部,
前述隆起部的高度比前述平坦部大10nm,
平行于前述平坦部的面在处于距离前述平坦部10nm的位置与前述隆起部交叉形成剖面形状的最大径小于前述黑色矩阵的开口部的不相邻的两边间的距离的最小值。
该透明导电性薄膜中,能够通过最表面层的表面的隆起部而发挥良好的抗粘连性。另外,薄膜的卷取性优异,因而可容易地制作将长条薄片卷绕成卷状而成的卷绕体,因此在用于其后的触摸面板的形成等时的操作性优异,并且也可有助于成本、废弃物减少。另外,并不是在固化树脂层的表面整体形成微细的凹凸,而是使平坦部和隆起部并存,从而在最表面层也成为平坦部之中形成隆起部的状态,其结果,能够维持透明导电性薄膜的高透明性。进而,使最表面层的隆起部的缓坡(比平坦部高10nm的区域)的剖面形状的最大径小于显示元件的黑色矩阵的开口部的不相邻的两边间距离的最小值,从而在组装入150ppi以上的高精细显示元件时也能够防止眩光并对应显示元件的高精细化。
优选的是,前述固化树脂层在表面具有基底平坦部和基底隆起部,且前述最表面层的平坦部以前述基底平坦部为起因形成,前述隆起部以前述基底隆起部为起因形成。膜厚的增大、表面加工比较容易在固化树脂层上设置基底平坦部和基底隆起部,由此对透明导电性薄膜的最表面层也能够容易地赋予类似这些基底平坦部和基底隆起部的平坦部和隆起部。
优选的是,前述固化树脂层包含颗粒,且前述基底隆起部以前述颗粒为起因形成。由此可以高效且简便地在基底形成隆起部,进而能够在最表面层形成隆起部并且容易地谋求透明性的提高(低雾度值化)。
通过使前述固化树脂层的基底平坦部的厚度小于前述颗粒的众数粒径(mode diameter)从而能够使雾度值降低、使透明性进一步提高。
该透明导电性薄膜中,前述固化树脂层设置在前述透明高分子基材与前述透明导电层之间,前述固化树脂层与前述透明导电层之间还可具备折射率调整层。
该透明导电性薄膜的雾度值优选为5%以下。由此能够发挥高透明性并确保良好的视认性。
该透明导电性薄膜还可具备设置在前述透明高分子基材的与第1主面侧相反一侧的第2主面侧的透明导电层。
也可将该透明导电性薄膜制成长条薄片状,并以将其卷绕成卷状而成的透明导电性薄膜卷绕体的形态来使用。
本发明也包括具备该透明导电性薄膜的触摸面板、具备该透明导电性薄膜的精细度为150ppi以上的显示元件、精细度为150ppi以上的显示元件与该触摸面板层叠而成的图像显示装置。通过该透明导电性薄膜,能够对应进行高精细化的显示元件等,获得更鲜明的图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明导电性薄膜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显示元件中黑色矩阵的俯视示意图。
图3A为示意性表示黑色矩阵的开口部的一个例子的放大俯视图。
图3B为示意性表示黑色矩阵的开口部的另一个例子的放大俯视图。
图4A为示意性表示最表面层的隆起部的剖面形状的最大径与黑色矩阵的开口部的不相邻的两边间的距离的最小值的关系的示意俯视图。
图4B为示意性表示最表面层的隆起部的剖面形状的最大径与黑色矩阵的开口部的不相邻的两边间的距离的最小值的关系的剖面图。
图5为表示最表面层的隆起部的剖面形状的最大径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透明高分子基材
1a 透明高分子基材的第1主面
1b 透明高分子基材的第2主面
2a、2b 固化树脂层
3 透明导电层
4 折射率调整层
5 颗粒
10 透明导电性薄膜
11 黑色矩阵
21 基底平坦部
22 基底隆起部
31 平坦部
32 隆起部
C1、C2 隆起部的剖面形状
d1、d2 剖面形状的最大径
L1、L2、L3 开口部的不相邻的两边间的距离的最小值
O1、O2、O3 开口部
P 与平坦部平行的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图1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透明导电性薄膜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剖面图。在透明导电性薄膜10中,在作为透明高分子基材1的一个主面的第1主面1a侧形成有透明导电层3,在透明高分子基材1与透明导电层3之间以及作为透明高分子基材1的另一个主面的第2主面1b侧分别形成有含有颗粒5的固化树脂层2a、2b(以下,有时将两者合称“固化树脂层2”。)。进而,在固化树脂层2a与透明导电层3之间形成有折射率调整层4。透明导电性薄膜10中,由于透明高分子基材1的两面形成有固化树脂层2a、2b,因此在透明高分子基材1的第1主面1a侧,透明导电层3为最表面层,在第2主面1b侧,固化树脂层2b为最表面层。
另外,固化树脂层2a在表面具有基底平坦部21和基底隆起部22。在透明导电性薄膜10中,与固化树脂层2a的厚度相比,使折射率调整层4和透明导电层3的各自的厚度更薄,因此折射率调整层4和透明导电层3被层叠成类似固化树脂层2a的表面的状态。由此,作为最表面层的透明导电层3以固化树脂层2a的基底平坦部21和基底隆起部22为起因而分别具有平坦部31和隆起部32。同样地,固化树脂层2b也具有平坦部和隆起部。
以平坦部21为基准,透明导电层3的隆起部32的高度为比平坦部21大10nm的高度,优选为100nm以上且3μm以下,更优选为200nm以上且2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0nm以上且1.5μm以下。通过使隆起部32的高度处于上述范围,可以在满足抗粘连性的同时充分降低眩光并充分抑制雾度值的上升。
在透明导电性薄膜10中,形成有固化树脂层2侧的最表面层(本实施方式中为透明导电层3和固化树脂层2b)的隆起部的缓坡附近的最大径与显示元件的黑色矩阵的开口部的不相邻的两边间的距离的最小值满足特定的关系。以下对该构成进行说明。
黑色矩阵11例如用作与液晶显示元件等中的滤色器的各像素(亚像素(sub pixel))相对应而控制R(红色)、G(绿色)、B(蓝色)的光的透过的部件,如图2中代表性地所示那样,矩形的开口部O1是形成为矩阵状的格子状的部件。需要说明的是,显示元件的像素密度是根据开口部O1的尺寸规定的。开口部O1具有由2组相对且平行的两边构成的矩形。因此,开口部O1中,作为不相邻的两边存在短边组和长边组。开口部O1中,短边间的距离和长边间的距离之中,长边间的距离更短,因此,作为不相邻的两边间的距离的最小值,为长边间的距离L1
图3A和3B为表示开口部的另一方式的俯视图。图3A所示的开口部O2的形状俯视为平行四边形,作为不相邻的两边间的距离的最小值,为长边间的距离L2。另外,图3B所示的开口部O3的形状俯视为2个平行四边形(图3B中彼此全等)以其短边相接,作为整体而组合成V字形状,此处,由3组相对的平行的两边构成开口部O3。这种情况下,理论上,不相邻的两边的组合存在6组(如图3B所示,按各边分为A~F,若考虑到对称性除去重复,则为A-C间、A-D间、A-E间、B-D间、B-E间、B-F间的6组),因而它们之中,B-F间的距离L3相当于不相邻的两边间的距离的最小值。对其它的方式的开口部也基于同样的考虑,可以求得不相邻的两边间的距离的最小值。
图4A和B为将透明导电性薄膜和显示元件层叠时,仅将构成显示元件的黑色矩阵取出,将该黑色矩阵和透明导电性薄膜表示为层叠体的示意图。图4A为从黑色矩阵11侧俯视该层叠体的示意图,图4B为图4A的X-X线剖面图。透明导电性薄膜10中,平行于最表面层即透明导电层3的平坦部31的面P在与平坦部31相距10nm的位置与隆起部32交叉形成的剖面形状C1的最大径d1小于显示元件的黑色矩阵11的开口部O1中的不相邻的两边间(此处为长边间)的距离的最小值L1。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说明,在图4A中,开口部O1的内侧未图示隆起部32整体,仅图示上述剖面形状C1,另外,图4B中,图1的透明导电性薄膜的构成要素之中,仅示出透明高分子基材1以及透明高分子基材1的第1主面1a侧的透明导电层3表面的轮廓3a。当然,透明高分子基材的第2主面1b侧也设置有固化树脂层2b作为最表面层,因此对该固化树脂层2b中的隆起部,与上述同样的关系也成立。
隆起部的缓坡的剖面形状的最大径只要小于黑色矩阵的开口部的不相邻的两边间的距离的最小值即可,上述最大径优选为上述开口部的不相邻的两边间的距离的最小值的10~95%,更优选为10~80%。
透明导电性薄膜10中,最表面层的隆起部的缓坡附近的尺寸和黑色矩阵的开口部的开口尺寸存在特定的关系,因此能够赋予抗粘连性,并且在与高精细度的显示元件的组合中也能够防止眩光。
另外,图4A和4B中,以透明导电层3和黑色矩阵11相对的方式使两者层叠,但层叠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如透明高分子基材1的第2主面1b侧的固化树脂层2b与黑色矩阵11相对这样的层叠方式。在任一种的层叠方式中,最表面层的隆起部的剖面形状的最大径均小于黑色矩阵的开口部的不相邻的两边间的距离的最小值。
图5为表示与平坦部平行的面同隆起部交叉形成的剖面形状的其它方式的示意图。图4A的剖面形状C1为圆形,与此相对,图5的剖面形状C2为椭圆。此时的最大径d2与椭圆的长径一致。
透明导电性薄膜的雾度值只要能确保要求的透明性就没有特别的限定,优选为5%以下,更优选为4%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以下。需要说明的是,雾度值的下限虽然优选为0%,但由于最表面层的隆起部等的存在,通常大多为0.3%以上。
透明高分子基材
作为透明高分子基材1,没有特别限制,可使用具有透明性的各种塑料薄膜。例如,作为其材料,可列举出聚酯系树脂、醋酸酯系树脂、聚醚砜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聚降冰片烯系树脂等聚环烯烃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聚氯乙烯系树脂、聚偏氯乙烯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乙烯醇系树脂、聚芳酯系树脂、聚苯硫醚系树脂等。其中,特别优选的是聚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
透明高分子基材1的厚度优选为2~200μm的范围内,更优选为20~180μm的范围内。透明高分子基材1的厚度不足2μm时,有时透明高分子基材1的机械强度不足,将薄膜基材制成卷状而连续形成透明导电层4的操作变难。另一方面,厚度超过200μm时,有时不能实现透明导电层4的耐擦伤性、作为触摸面板用的打点特性的提高。
可以对透明高分子基材1的表面预先实施溅射、电晕放电、火焰、紫外线照射、电子射线照射、化学转化、氧化等蚀刻处理、底涂处理,以提高与形成于薄膜基材上的固化树脂层、透明导电层等的密合性。另外,在形成固化树脂层、透明导电层之前,也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溶剂清洗、超声波清洗等对薄膜基材表面进行除尘、清洁化。
固化树脂层
如上所述,固化树脂层2的表面具有基底平坦部21和基底隆起部22。基底隆起部22是以固化树脂层2所包含的颗粒5为起因形成的。以基底平坦部22为基准,基底隆起部22的高度比其大10nm,优选为100nm以上且3μm以下,更优选为200nm以上且2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0nm以上且1.5μm以下。通过将基底隆起部22的高度设定在上述范围,可以赋予最表面层(在图1的第1主面1a侧为透明导电层3、第2主面1b侧为固化树脂层2b)规定的隆起部,其结果,在满足透明导电性薄膜10的抗粘连性的同时,能够充分降低眩光且充分抑制雾度值的上升。
对固化树脂层2的基底平坦部21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200nm以上且30μm以下,更优选为500nm以上且1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00nm以上且5μm以下。若固化树脂层的基底平坦部的厚度过小,则存在不能抑制低聚物等低分子量成分从透明高分子基材析出,透明导电性薄膜、使用其的触摸面板的视认性恶化的倾向。另一方面,若固化树脂层的基底平坦部的厚度过大,则存在因透明导电层的结晶化时、触摸面板的组装时的加热而使以固化树脂层形成面为内侧的透明导电性薄膜卷曲的倾向。所以,固化树脂层的基底平坦部的厚度大的情况是与抗粘连性、易滑性不同的问题,存在薄膜的处理性差的倾向。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固化树脂层的基底平坦部的厚度是指固化树脂层的基底平坦部的平均厚度。
进而,优选通过使固化树脂层2的基底平坦部21的厚度小于颗粒5的众数粒径,从而可以使雾度值降低并使透明性更加提高。
颗粒的众数粒径可以考虑到最表面层的隆起部的尺寸、与固化树脂层2的基底平坦部21的厚度的关系等而适当设定,没有特别限定。需要说明的是,从充分赋予透明导电性薄膜抗粘连性且充分抑制雾度值的上升这样的观点出发,颗粒的众数粒径优选为500nm以上且30μm以下,更优选为800nm以上且20μm以下,更优选为1μm以上且10μm以下。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众数粒径”是指表示颗粒分布的极大值的粒径,使用FLOW PARTICLEIMAGE ANALYZER(Sysmex社制造,产品名“FPIA-3000S”),在规定条件(Sheath液:醋酸乙酯,测定模式:HPF测定,测定模式:总计数(total count))下测定而求出。测定试样使用以醋酸乙酯将颗粒稀释至1.0重量%并用超音波清洗机使其均匀分散而成的物质。
颗粒为多分散颗粒和单分散颗粒的任一者均可,但考虑到赋予隆起部的容易程度、防眩光性而优选单分散颗粒。为单分散颗粒时,颗粒的粒径与众数粒径可以视为实质上相同。
相对于100重量份树脂组合物的固体成分,固化树脂层中的颗粒的含量优选为0.01~5重量份,更优选为0.02~1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05~0.5重量份。若固化树脂层中的颗粒的含量小,则存在难以形成用于赋予固化树脂层的表面抗粘连性、易滑性的充足的基底隆起部的倾向。另一方面,若颗粒的含量过大,则存在以基于颗粒的光散射为起因的透明导电性薄膜的雾度变高、视认性降低的倾向。另外,若颗粒的含量过大,则在固化树脂层的形成时(溶液的涂布时)产生条纹,有时视认性受损、或透明导电层的电特性变得不均匀。
树脂组合物
作为形成固化树脂层2的树脂组合物,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能够分散颗粒、作为固化树脂层形成后的皮膜具有充分的强度、有透明性的物质。作为使用的树脂,可列举出热固型树脂、热塑型树脂、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电子射线固化型树脂、双组分混合型树脂等,在这些之中,适宜的是能够利用基于紫外线照射的固化处理,以简单的加工操作来高效地形成皮膜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
作为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可列举出聚酯系、丙烯酸系、氨基甲酸酯系、酰胺系、有机硅系、环氧系等的各种树脂,包括紫外线固化型的单体、低聚物、聚合物等。关于优选使用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例如可列举出具有紫外线聚合性的官能团的树脂、其中的包含具有2个以上、特别是3~6个该官能团的丙烯酸系的单体、低聚物成分的树脂。另外,在紫外线固化型树脂中配混有紫外线聚合引发剂。
树脂层的形成材料中,可以在前述材料的基础上使用流平剂、触变剂、抗静电剂等添加剂。使用触变剂时,对微细凹凸形状表面的突出颗粒的形成有利。作为触变剂,可列举出0.1μm以下的二氧化硅、云母等。通常,适宜的是相对于100重量份紫外线固化型树脂,这些添加剂的含量为15重量份以下左右,优选为0.01~15重量份。
颗粒
作为固化树脂层2中所含有的颗粒,可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各种金属氧化物、玻璃、塑料等具有透明性的微粒。例如可列举出硅石、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钙等无机系颗粒,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聚氨酯、丙烯酸系树脂、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苯并胍胺、三聚氰胺、聚碳酸酯等各种聚合物形成的交联或未交联的有机系颗粒、有机硅系颗粒等。前述颗粒可适当地选择1种或2种以上使用,优选有机系颗粒。作为有机系颗粒,从折射率的观点出发优选丙烯酸系树脂。
涂层组合物
用于形成固化树脂层的涂层组合物包含上述树脂、颗粒和溶剂。另外,根据需要,涂层组合物可添加各种添加剂。作为这样的添加剂,可列举出抗静电剂、增塑剂、表面活性剂、抗氧化剂和紫外线吸收剂等常用的添加剂。
涂层组合物可以通过将上述的树脂和颗粒根据需要与溶剂、添加剂、催化剂等混合而制备。对涂层组合物中的溶剂没有特别限定,考虑到使用的树脂、成为涂装的基底的部分的材质和组合物的涂装方法等而适当选择。作为溶剂的具体例,例如可列举出: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系溶剂;甲乙酮、丙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等酮系溶剂;二乙醚、异丙醚、四氢呋喃、二噁烷、乙二醇二甲醚、乙二醇二乙醚、二乙二醇二甲醚、二乙二醇二乙醚、丙二醇单甲醚、苯甲醚、苯乙醚等醚系溶剂;醋酸乙酯、醋酸丁酯、醋酸异丙酯、乙二醇二醋酸酯等酯系溶剂;二甲基甲酰胺、二乙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等酰胺系溶剂;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丁基溶纤剂等溶纤剂系溶剂;甲醇、乙醇、丙醇等醇系溶剂;二氯甲烷、氯仿等卤素系溶剂等。这些溶剂可以单独使用,另外也可以组合2种以上使用。这些溶剂当中,优选使用酯系溶剂、醚系溶剂、醇系溶剂和酮系溶剂。
涂层组合物中,优选在溶液中分散有颗粒。作为使颗粒分散在溶液中的方法,可采用将颗粒添加到树脂组合物溶液中进行混合的方法、将预先分散在溶剂中的颗粒添加在树脂组合物溶液中的方法等各种公知的方法。
涂层组合物的固体成分浓度优选为1重量%~70重量%,更优选为2重量%~50重量%,最优选为5重量%~40重量%。若固体成分浓度变得过低,则有时在涂布后的干燥工序中固化树脂层表面的基底隆起部的不均匀变大、固化树脂层表面的基底隆起部变大的部分的雾度上升。另一方面,若固体成分浓度变得过大,则有时含有成分变得易聚集,其结果,聚集部分可视化而损害透明导电性薄膜的外观。
涂布和固化
固化树脂层通过在基材上涂布上述涂层组合物而形成。涂层组合物对透明高分子基材1上的涂布在如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基材的两面进行。其中,涂层组合物的涂布既可以在透明高分子基材1上直接进行,也可以在形成于透明高分子基材1上的底涂层等上进行。
涂层组合物的涂布方法可根据涂层组合物和涂装工序的情况适当选择,例如可通过浸涂法、气刀涂布法、帘式涂布法、辊涂法、线棒涂布法、凹版涂布法、模涂法、挤出涂布法等进行涂布。
涂布涂层组合物后,通过使涂膜固化可以形成固化树脂层。在树脂组合物为光固化性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用发出根据需要的波长的光的光源来照射光,使其固化。作为照射的光,例如可以使用曝光量150mJ/cm2以上的光,优选使用200mJ/cm2~1000mJ/cm2的光。另外,对该照射光的波长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具有380nm以下的波长的照射光等。需要说明的是,光固化处理时也可进行加热。
透明导电层
对透明导电层3的构成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可适宜地使用选自由铟、锡、锌、镓、锑、钛、硅、锆、镁、铝、金、银、铜、钯、钨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金属的金属氧化物。该金属氧化物中,根据需要可以进一步含有上述组所示的金属原子。优选使用例如含有氧化锡的氧化铟(ITO)、含有锑的氧化锡(ATO)等。
对透明导电层3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为了制成其表面电阻为1×103Ω/□以下的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的连续覆膜,优选使厚度为10nm以上。膜厚过厚时会造成透明性降低等,因此优选为15~35nm,更优选为20~30nm的范围内。透明导电层3的厚度不足15nm时,膜表面的电阻变高且难以形成连续覆膜。另外,透明导电层3的厚度超过35nm时,有时会使透明性降低等。
对透明导电层3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采用以往公知的方法。具体而言,例如可例示出真空蒸镀法、溅射法、离子镀法等干法。另外,可以根据所需要的膜厚而采用适当的方法。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在固化树脂层2a形成面侧形成透明导电层3时,如果透明导电层3通过溅射法等干法来形成,则透明导电层3的表面大体上维持作为其基底的固化树脂层2a表面的基底平坦部和基底隆起部的形状。因此,在固化树脂层2a上形成有透明导电层3的情况下,对透明导电层3表面也可以适宜地赋予抗粘连性和易滑性。
透明导电层3根据需要可以实施加热退火处理(例如大气气氛中,80~150℃下30~90分钟左右)而结晶化。通过将透明导电层结晶化,在使透明导电层低电阻化的基础上,透明性和耐久性提高。在透明导电性薄膜10中,通过使固化树脂层2a的厚度处于上述范围,即使在加热退火处理时,卷曲的产生也得到抑制,处理性优异。
另外,透明导电层3也可以通过蚀刻等进行图案化。例如,电容型的触摸面板、矩阵式的电阻膜型的触摸面板中使用的透明导电性薄膜中,优选透明导电层3被图案化为条纹(stripe)状。需要说明的是,在通过蚀刻将透明导电层3图案化的情况下,若先进行透明导电层3的结晶化,则有时基于蚀刻的图案化变困难。因此,透明导电层3的退火处理优选在将透明导电层3图案化之后进行。
折射率调整层
本实施方式的透明导电性薄膜10中,出于透明导电层的密合性、反射特性的控制等的目的,在固化树脂层2a与透明导电层3之间设置有折射率调整层4。折射率调整层既可以设置1层,也可以设置2层或其以上。折射率调整层由无机物、有机物、或者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混合物形成。作为形成折射率调整层的材料可列举出NaF、Na3AlF6、LiF、MgF2、CaF2、SiO2、LaF3、CeF3、AL2O3、TiO2、Ta2O5、ZrO2、ZnO、ZnS、SiOx(x为1.5以上且不足2)等无机物、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三聚氰胺树脂、醇酸树脂、硅氧烷系聚合物等有机物。尤其,作为有机物,优选使用由三聚氰胺树脂和醇酸树脂和有机硅烷缩合物的混合物形成的热固型树脂。折射率调整层可以使用上述的材料,通过凹版涂布法、棒涂法等涂覆法、真空蒸镀法、溅射法、离子电镀法等来形成。
折射率调整层4的厚度优选为10nm~200nm,更优选为20nm~150nm,进一步优选为20nm~130nm。折射率调整层的厚度过小时难以形成连续覆膜。另外,折射率调整层的厚度过大时,存在透明导电性薄膜的透明性降低或折射率调整层易产生裂纹的倾向。另外,若折射率调整层以这种纳米级水平(nano order level)的厚度形成,则折射率调整层的透明导电层3侧的表面大体上维持作为其基底的固化树脂层2表面的隆起形状。而且,在透明导电层3的表面也维持其隆起形状而形成隆起部32,因此,可制成具有抗粘连性和易滑性的透明导电性薄膜。
折射率调整层也可具有平均粒径为1nm~500nm的纳米微粒。折射率调整层中的纳米微粒的含量优选为0.1重量%~90重量%。折射率调整层中使用的纳米微粒的平均粒径优选如上所述地为1nm~500nm的范围,更优选为5nm~300nm的范围。另外,折射率调整层中的纳米微粒的含量更优选为10重量%~8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20重量%~70重量%。通过在折射率调整层中含有纳米微粒,能够容易地调整折射率调整层自身的折射率。
作为形成纳米微粒的无机氧化物,例如可列举出氧化硅(二氧化硅)、空心纳米二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铝、氧化锌、氧化锡、氧化锆等的微粒。这些之中优选氧化硅(二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铝、氧化锌、氧化锡、氧化锆的微粒。可以单独使用这些的1种,也可以组合2种以上使用。
透明导电性薄膜卷绕体
本实施方式的透明导电性薄膜10可以制成将长条薄片卷绕成卷状而成的透明导电性薄膜卷绕体。透明导电性薄膜的长条薄片的卷绕体可以通过如下方法来形成:使用将长条薄片的卷状卷绕体作为透明高分子基材,将前述固化树脂层、透明导电层和折射率调整层等附加的层均利用辊对辊(roll toroll)法来形成。在形成这样的卷绕体时,可以在透明导电性薄膜的表面贴合具备弱粘合层的保护薄膜(隔离膜)后卷绕成卷状,但本实施方式的透明导电性薄膜由于改善了滑动性、抗粘连性,因此即使不使用保护薄膜也能形成透明导电性薄膜的长条薄片的卷绕体。即,通过改善滑动性、抗粘连性,从而处理时对薄膜表面的划痕的产生得到抑制,并且薄膜的卷取性优异,因此,即使不在表面贴合保护薄膜也易得到将长条薄片卷绕成卷状而成的卷绕体。这样,本实施方式的透明导电性薄膜能够不使用保护薄膜地形成长条薄片的卷绕体,因此在其后的触摸面板的形成等中使用时的操作性优异。另外,不需要作为工序部件的保护薄膜,因此也可有助于成本削减、废弃物减少。
触摸面板
透明导电性薄膜10可以适宜用于例如电容型、电阻膜型等的触摸面板中。
形成触摸面板时,可以在透明导电性薄膜的一个或两个主面通过透明的粘合剂层贴合玻璃、高分子薄膜等其他的基材等。例如,可以在透明导电性薄膜的未形成透明导电层3侧的面上通过透明的粘合剂层形成贴合有透明基体的层叠体。透明基体可以由1张基体薄膜形成,也可以是2张以上的基体薄膜的层叠体(例如通过透明的粘合剂层层叠而成的层叠体)。另外,也可以在贴合在透明导电性薄膜的透明基体的外表面设置硬涂层。
作为用于透明导电性薄膜和基材的贴合的粘合剂层,只要是具有透明性的粘合剂就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具体而言,例如可以适宜选择以丙烯酸系聚合物、有机硅系聚合物、聚酯、聚氨酯、聚酰胺、聚乙烯基醚、醋酸乙烯/氯乙烯共聚物、改性聚烯烃、环氧系、氟系、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等橡胶系等聚合物为基础聚合物的材料而使用。尤其,从光学透明性优异、显示出适当的润湿性、凝聚性和粘接性等粘合特性、并且耐候性、耐热性等也优异的观点来看,优选使用丙烯酸系粘合剂。
将上述本发明所述的透明导电性薄膜用于形成触摸面板时,触摸面板形成时的处理性优异。因此,可高生产率地制造出透明性和视认性优异的触摸面板。
显示元件
本实施方式的透明导电性薄膜可以适宜地用于例如液晶显示元件、固态摄像元件这样的各种显示元件的透明部件的抗静电、电磁波屏蔽、液晶调光玻璃、透明加热器等。本实施方式的透明导电性薄膜的最表面的隆起部由于与这些显示元件所包含的的黑色矩阵的开口部尺寸具有特定的关系,因此可以制成更高精细的显示元件。
图像显示装置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具有画像显示元件和上述的触摸面板。画像显示元件通常在图像显示单元的视认侧具备具有黑色矩阵的滤色器,在与视认侧相反一侧具备偏光板。作为图像显示单元,可以使用液晶单元、有机EL单元等。通过组合使用本实施方式所述的触摸面板与各种显示元件,能够抑制眩光、制作更高精细的图像显示装置(例如液晶触摸面板等)。
其它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透明导电层3仅设置在透明高分子基材1的一个第1主面1a侧,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设置在其它的第2主面1b侧。此时,如图1所示,作为基底形成有固化树脂层2b时,以该固化树脂层2b的基底平坦部和基底隆起部为起因,设置在第2主面1b侧的透明导电层的表面也形成有平坦部和隆起部。
固化树脂层的基底隆起部的形成方法除了如图1那样使颗粒分散含有在固化树脂层中来赋予隆起形状的方法以外,可以采用适宜的方式。例如可列举出在固化树脂层上另行涂覆附加固化树脂层,在该固化树脂层表面通过基于模具的转印方式等赋予基底隆起部的方法。另外可列举出如下方法:只要可能,将前述固化树脂层的形成中使用的薄膜的表面预先通过喷砂、轧纹辊、化学蚀刻等适宜的方式进行粗糙化处理而在薄膜表面赋予隆起形状的方法等,由此将形成固化树脂层的部件其本身的表面作为基底隆起部来形成。这些基底隆起部的形成方法可以组合两种以上的方法,作为以使不同状态的基底隆起部复合而成的层来形成。前述固化树脂层的形成方法之中,从赋予形状的容易程度、抑制雾度值的增加等观点来看,优选设置分散含有颗粒的固化树脂层的方法。
实施例
以下,利用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在不超过其主旨的范围内不受以下实施例的限定。实施例中,只要没有特别限定,“份”表示“重量份”。
实施例1
准备包含众数粒径3.0μm的多个单分散颗粒(积水树脂公司制造,商品名“SSX105”)和粘结剂树脂(DIC公司制造,商品名“UNIDIC ELS-888)并以醋酸乙酯为溶剂的涂层组合物。接着,使用凹版涂布机在由厚度100μm(日本ZEON Coporation制造,商品名“ZEONOR”)形成的长条基材的单面上涂布涂层组合物,使得干燥后的厚度为1.0μm,在80℃下加热1分钟从而使涂膜干燥。其后,用高压汞灯照射累积光量250mJ/cm2的紫外线从而形成固化树脂层。相对于100份树脂,颗粒的添加份数为0.07份。需要说明的是,固化树脂层的基底平坦部的厚度由使用分光测量仪(大塚电子制造,商品名“MCPD2000”)在薄膜的宽度方向上对等间隔的5点测定的厚度的平均值求得。
接着,在固化树脂层的表面用凹版涂布机涂布折射率调整剂(JSR公司制造,商品名“OPSTAR KZ6661”),在60℃下加热1分钟从而使涂膜干燥。其后,用高压汞灯照射累积光量250mJ/cm2的紫外线实施固化处理,从而形成厚度100nm且折射率1.65的折射率调整层。其后,将具有固化树脂层和折射率调整层的长条基材投入卷绕式溅射装置,在折射率调整层的表面上依次层叠作为透明导电体层的厚度27nm的铟·锡氧化物层(在由98%氩气和2%氧气形成的0.4Pa的气氛中,使用了由氧化铟97重量%-氧化锡3重量%形成的烧结体的溅射)和作为金属层的厚度200nm的铜层。此时,上述的折射率调整层、透明导电层和金属层以沿着上述固化树脂层的基底平坦部和基底隆起部的方式层叠。由此制作透明导电性薄膜。
实施例2
使用众数粒径2.5μm的单分散颗粒(日本催化剂公司制造,商品名“SEAHOSTARKE-P250”)作为颗粒,且相对于100份树脂,使添加份数为0.4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透明导电性薄膜。
实施例3
使用众数粒径1.8μm的单分散颗粒(综研公司制造,商品名“MX-180TA”)作为颗粒,且相对于100份树脂,使添加份数为0.2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透明导电性薄膜。
实施例4
除了在长条基材的两面形成固化树脂层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制作透明导电性薄膜。
实施例5
使用众数粒径2.0μm的单分散颗粒(积水树脂公司制造,商品名“XX134AA”)作为颗粒,且相对于100份树脂,使添加份数为0.2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透明导电性薄膜。
实施例6
使用众数粒径1.5μm的单分散颗粒(日本催化剂公司制造,商品名“SEAHOSTARKE-P150”)作为颗粒,且相对于100份树脂,使添加份数为0.4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透明导电性薄膜。
实施例7
使用众数粒径1.3μm的单分散颗粒(综研公司制造,商品名“SX-130H”)作为颗粒,且相对于100份树脂,使添加份数为0.4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透明导电性薄膜。
实施例8
使用众数粒径3.5μm的单分散颗粒(积水树脂公司制造,商品名“XX121AA”)作为颗粒,且相对于100份树脂,使添加份数为0.1份、固化后的固化树脂层的膜厚为0.2μ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透明导电性薄膜。
比较例1
使用众数粒径5μm的单分散颗粒(积水树脂公司制造,商品名“XX83AA”)作为颗粒,且相对于100份树脂,使添加份数为0.1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透明导电性薄膜。
评价
对于在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各透明导电性薄膜,进行下述评价。
眩光判定
切取5cm见方的制作的透明导电性薄膜作为评价样品。另外分别准备具备形成有矩形的开口部(图2所示形状)的黑色矩阵的市售的液晶显示装置,放置在水平台上,所述矩形的开口部的不相邻的两边间的距离的最小值具有如表1所示的值。接着,将评价样品的评价面(透明导电层侧)朝上,放置在显示装置的显示面上。其后,使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显示绿色的背景,此时由评价样品的正上通过目视判定评价眩光的有无。无眩光时评价为“○”,有眩光时评价为“×”。结果示于表1。
黑色矩阵的开口部的不相邻的两边间的距离的最小值
上述眩光判定中,将液晶显示装置的黑色矩阵的开口部的不相邻的两边间的距离的最小值(即,图2所示开口部的短边的长度)用形状测定激光显微镜(KEYENCE CORPORATION制造,商品名“VK-8500”,倍率:10倍)进行测定。结果在表1中示出。
(隆起部的剖面形状的最大径的测定)
通过非接触式三维表面粗糙度仪(Veeco公司制造,商品名“WYKONT3300”),在92μm×121μm的视野范围、50倍的倍率下测定上述眩光判定中制作的评价样品的作为最表面层的透明导电层侧的表面形状。将得到的表面形状数据中的隆起部用位于离平坦部10nm的高度的平面进行环割,测定此时得到的剖面形状的最大径。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实施例4所述的评价样品,对两面(透明导电层表面和固化树脂层表面)进行测定。结果示于表1。
雾度值
以JIS K7136(2000年)的雾度值(浊度)为基准,使用Haze meter(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制造,型号“HM-150”)测定制作的透明导电性薄膜的雾度值。结果示于表1。
抗粘连性
分别以指压使表面平滑的薄膜(ZEON Coporation制造,商品名“ZEONOR FILM ZF-16”)压接在制作的透明导电性薄膜的透明导电层的表面,此时的薄膜之间的贴附程度按以下的基准用目视进行确认(试验体个数N=10)。结果示于表1。
评价基准
○:未发生贴附。
△:暂时贴附但经过一段时间薄膜分离。
×:贴附的薄膜不再复原。
[表1]
Figure BDA0000394786890000211
对于实施例中得到的透明导电性薄膜,抗粘连性良好,并且即使与超过150ppi的高精细的液晶显示元件组合也可抑制眩光。另外,所有样品的雾度值为3以下,透明性也优异。另一方面,对于比较例中得到的透明导电性薄膜,虽然抗粘连性和雾度值为良好的结果,但与高精细液晶显示元件的组合中产生眩光,成为无法对应高精细的显示元件的结果。
如上所述,可知对于实施例1和2的透明导电性薄膜,即使是超过150ppi的高精细的液晶显示元件也可抑制眩光,而对于实施例3~7的透明导电性薄膜,也能够对应直至324ppi的进一步高精细的液晶显示元件。由此可知,与黑色矩阵的开口部的微细化相对应,最表面层的隆起部的缓坡附近的最大径越小,越可与高精细的显示元件对应。

Claims (11)

1.一种透明导电性薄膜,其为具备具有多边形状的开口部的黑色矩阵的、精细度为150ppi以上的显示元件用的透明导电性薄膜,
其具备透明高分子基材、
设置在所述透明高分子基材的第1主面侧的透明导电层、和
设置在所述透明高分子基材与所述透明导电层之间以及所述透明高分子基材的与第1主面相反一侧的第2主面中的至少一处的固化树脂层,
形成有所述固化树脂层侧的最表面层在表面具有平坦部和隆起部,
所述隆起部的高度比所述平坦部大10nm,
平行于所述平坦部的面在处于距离所述平坦部10nm的位置与所述隆起部交叉而形成的剖面形状的最大径小于所述黑色矩阵的开口部的不相邻的两边间的距离的最小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导电性薄膜,其中,所述固化树脂层的表面具有基底平坦部和基底隆起部,
所述最表面层的平坦部以所述基底平坦部为起因,所述隆起部以所述基底隆起部为起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明导电性薄膜,其中,所述固化树脂层包含颗粒,
所述基底隆起部是以所述颗粒为起因而形成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明导电性薄膜,其中,所述固化树脂层的基底平坦部的厚度小于所述颗粒的众数粒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导电性薄膜,其中,所述固化树脂层设置在所述透明高分子基材与所述透明导电层之间,
所述固化树脂层与所述透明导电层之间还具备折射率调整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导电性薄膜,其雾度值为5%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导电性薄膜,其还具备设置在所述透明高分子基材的与第1主面侧相反一侧的第2主面侧的透明导电层。
8.一种透明导电性薄膜卷绕体,其将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明导电性薄膜的长条薄片卷绕成卷状。
9.一种触摸面板,其具备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明导电性薄膜。
10.一种显示元件,其具备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明导电性薄膜且精细度为150ppi以上。
11.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由精细度为150ppi以上的显示元件与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触摸面板层叠而成。
CN201310476279.6A 2012-10-12 2013-10-12 透明导电性薄膜及其用途 Active CN1037301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27227 2012-10-12
JP2012227227 2012-10-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30193A true CN103730193A (zh) 2014-04-16
CN103730193B CN103730193B (zh) 2016-10-05

Family

ID=50454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76279.6A Active CN103730193B (zh) 2012-10-12 2013-10-12 透明导电性薄膜及其用途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106131A1 (zh)
JP (1) JP6279280B2 (zh)
KR (1) KR101555411B1 (zh)
CN (1) CN103730193B (zh)
TW (1) TWI533332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75178A (zh) * 2014-08-29 2017-04-1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触摸传感器膜的制造方法、触摸传感器膜及触摸屏
CN107728372A (zh) * 2017-10-31 2018-02-2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CN108367556A (zh) * 2015-12-16 2018-08-03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金属层层叠透明导电性薄膜及使用其的触摸传感器
CN109545437A (zh) * 2017-09-22 2019-03-29 南昌欧菲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透明导电性薄膜、触控屏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04733A (zh) * 2019-12-04 2020-03-24 江苏双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雾面pet离型纸的制备方法
CN116348284A (zh) * 2021-08-06 2023-06-2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层叠体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41127B2 (ja) * 2013-08-13 2017-12-06 日油株式会社 色調補正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
JP6433707B2 (ja) * 2014-07-28 2018-12-0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性積層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巻回体の製造方法
CN107148340A (zh) 2014-11-14 2017-09-08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膜、使用其的光学阻隔膜、颜色转换膜及背光单元
KR102207876B1 (ko) 2014-11-25 2021-01-26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권취 가능한 광학 다층필름
JP6577708B2 (ja) 2014-12-05 2019-09-1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タッチセンサ
CN107430223B (zh) * 2015-03-30 2020-12-04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光学阻隔膜及颜色转换膜
WO2016194928A1 (ja) * 2015-06-01 2016-12-08 八光産業株式会社 グラスライニング、グラスライニングの製造方法及びグラスライニング機器の洗浄方法
JP2022167036A (ja) * 2021-04-22 2022-11-04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液晶デバイス用透明基材、及び調光シート
JP2022167035A (ja) * 2021-04-22 2022-11-04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液晶デバイス用透明基材、および、調光シート
WO2024034687A1 (ja) * 2022-08-12 2024-02-1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調光部材、調光部材の製造方法、調光体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47690A (en) * 1995-10-24 1998-12-08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Integrat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digitizer having a black matrix layer adapted for sensing screen touch location
CN1320929A (zh) * 2000-03-28 2001-11-07 东洋纺绩株式会社 透明导电性膜片和透明导电性板及触屏
CN1743923A (zh) * 2004-09-03 2006-03-0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886809A (zh) * 2003-11-28 2006-12-27 帝人株式会社 透明导电性层合体以及使用其的透明触摸面板
CN101263564A (zh) * 2005-09-12 2008-09-10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透明导电性膜、触摸面板用电极板及触摸面板
JP2010049098A (ja) * 2008-08-22 2010-03-04 Daiichikosho Co Ltd 推薦曲リストを表示してリクエストを受け付けるカラオケ装置
CN101743782A (zh) * 2007-09-19 2010-06-16 富士电机控股株式会社 色变换滤光片、以及色变换滤光片和有机el显示器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16696B2 (ja) * 1998-02-12 2009-08-19 株式会社きもと アンチニュートンリング性フィルム
JP3688136B2 (ja) * 1998-09-24 2005-08-24 尾池工業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
JP4228446B2 (ja) * 1999-01-20 2009-02-25 Jsr株式会社 多層フィルム
JP2003045234A (ja) * 2001-07-26 2003-02-14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
EP1574882B1 (en) * 2002-12-20 2013-01-23 Teijin Limited Transparent conductive laminate, touch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nit with touch panel
JP4479608B2 (ja) * 2005-06-30 2010-06-09 Tdk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体及びパネルスイッチ
JP4943091B2 (ja) * 2005-09-12 2012-05-3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タッチパネル用電極板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JP4901198B2 (ja) * 2005-11-28 2012-03-2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スペーサ付表示装置用基板
JP4972990B2 (ja) * 2006-05-09 2012-07-1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70291363A1 (en) * 2006-06-19 2007-12-20 Fujifilm Corporation Optical Film
JP4667471B2 (ja) * 2007-01-18 2011-04-1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タッチパネル
KR20100014844A (ko) * 2007-05-09 2010-02-11 도레이 카부시키가이샤 도전성 기판,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용 전자파 실드 기판 및 도전성 기판의 제조 방법
JP2009003331A (ja) * 2007-06-25 2009-01-08 Toppan Printing Co Ltd 防眩フィルム
JP2009065102A (ja) * 2007-09-10 2009-03-26 Fujimori Kogyo Co Ltd ディスプレイ用光学フィルターの製造方法、及びディスプレイ用光学フィルター
JP4966924B2 (ja) * 2008-07-16 2012-07-0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透明導電性積層体及びタッチパネル、並びに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5160325B2 (ja) * 2008-07-16 2013-03-1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JP2010079098A (ja) 2008-09-26 2010-04-08 Fujifilm Corp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US20120070614A1 (en) * 2009-05-21 2012-03-22 Hiroshi Takahashi Anti-newton-ring film and touch panel
WO2011065032A1 (ja) * 2009-11-27 2011-06-03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性積層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
JP5412321B2 (ja) * 2010-02-25 2014-02-12 藤森工業株式会社 透明性に優れた離型フィルム
JP5725818B2 (ja) * 2010-12-01 2015-05-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シートの製造方法、透明導電シート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806620B2 (ja) * 2011-03-16 2015-11-1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47690A (en) * 1995-10-24 1998-12-08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Integrat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digitizer having a black matrix layer adapted for sensing screen touch location
CN1320929A (zh) * 2000-03-28 2001-11-07 东洋纺绩株式会社 透明导电性膜片和透明导电性板及触屏
CN1886809A (zh) * 2003-11-28 2006-12-27 帝人株式会社 透明导电性层合体以及使用其的透明触摸面板
CN1743923A (zh) * 2004-09-03 2006-03-0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1263564A (zh) * 2005-09-12 2008-09-10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透明导电性膜、触摸面板用电极板及触摸面板
CN101743782A (zh) * 2007-09-19 2010-06-16 富士电机控股株式会社 色变换滤光片、以及色变换滤光片和有机el显示器的制造方法
JP2010049098A (ja) * 2008-08-22 2010-03-04 Daiichikosho Co Ltd 推薦曲リストを表示してリクエストを受け付けるカラオケ装置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75178A (zh) * 2014-08-29 2017-04-1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触摸传感器膜的制造方法、触摸传感器膜及触摸屏
CN106575178B (zh) * 2014-08-29 2019-09-13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触摸传感器膜的制造方法、触摸传感器膜及触摸屏
CN108367556A (zh) * 2015-12-16 2018-08-03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金属层层叠透明导电性薄膜及使用其的触摸传感器
CN109545437A (zh) * 2017-09-22 2019-03-29 南昌欧菲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透明导电性薄膜、触控屏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45437B (zh) * 2017-09-22 2021-07-30 南昌欧菲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透明导电性薄膜、触控屏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28372A (zh) * 2017-10-31 2018-02-2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CN107728372B (zh) * 2017-10-31 2020-06-0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US10761365B2 (en) 2017-10-31 2020-09-01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10904733A (zh) * 2019-12-04 2020-03-24 江苏双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雾面pet离型纸的制备方法
CN110904733B (zh) * 2019-12-04 2022-03-01 江苏双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雾面pet离型纸的制备方法
CN116348284A (zh) * 2021-08-06 2023-06-2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层叠体
CN116348284B (zh) * 2021-08-06 2024-05-24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层叠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40047530A (ko) 2014-04-22
CN103730193B (zh) 2016-10-05
KR101555411B1 (ko) 2015-09-23
JP2014095896A (ja) 2014-05-22
US20140106131A1 (en) 2014-04-17
JP6279280B2 (ja) 2018-02-14
TW201428777A (zh) 2014-07-16
TWI533332B (zh) 2016-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30193A (zh) 透明导电性薄膜及其用途
US9607733B2 (en) Double-sided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and touch panel
US9874987B2 (en) Double-sided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and touch panel
CN100407017C (zh) 透明导电性层叠体
CN102576095B (zh) 光学薄膜以及显示面板
TWI595508B (zh) 透明導電性膜及圖像顯示裝置
CN102682876B (zh) 透明导电性薄膜及触摸面板
TWI393152B (zh) Transparent conductive laminated body and touch panel
US20160115340A1 (en) Hard coat film and hard coat film wound body
KR101307400B1 (ko) 경화성 수지 조성물,코팅 필름, 및 이를 구비한 편광판 및 표시장치
CN102203639A (zh) 导电光学器件及其制造方法、触摸面板器件、显示器和液晶显示装置
JPWO2012005271A1 (ja)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および製造方法
CN107750354B (zh) 触摸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TW201346675A (zh) 透明導電性薄膜、觸控面板及顯示裝置
KR102197747B1 (ko) 반사 방지 필름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13097562A (ja) 静電容量方式タッチパネル電極用積層体
JP6858503B2 (ja)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
KR20180089404A (ko) 투명 도전성 필름 적층체,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터치 패널
CN108093651B (zh) 触摸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JP5835517B1 (ja)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および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
JP6558007B2 (ja)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該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を用いた表示装置、及び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の選択方法
KR20150015222A (ko) 투명 도전성 필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