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18344B - 汇流条罩及带罩的汇流条 - Google Patents

汇流条罩及带罩的汇流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18344B
CN103718344B CN201280038827.0A CN201280038827A CN103718344B CN 103718344 B CN103718344 B CN 103718344B CN 201280038827 A CN201280038827 A CN 201280038827A CN 103718344 B CN103718344 B CN 1037183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bar
cover
electrode terminal
single battery
connecting elemen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3882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18344A (zh
Inventor
中山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7183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83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183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83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2Disposition of in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7/00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17/56Insulating bod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5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omprising a single busba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9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nection, e.g. mixed connections
    • H01M50/51Connection only in s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21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522Inorgan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1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corrosion;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汇流条罩(5)是相对于汇流条(21)安装的绝缘性的汇流条罩(5),汇流条(21)为了在多个包含正负一对电极端子(32A、B)的单电池(31)彼此排列而成的单电池组(3B)和与该单电池组(3B)相邻的同种类的单电池组(3C)之间将对极彼此的电极端子(32A、B)之间电气连接,而两端部(23A、B)分别固定于电极端子(32A、B),汇流条罩(5)具备:本体部(51),以汇流条(21)的两端部(23A、B)分别露出的方式包覆汇流条(21);铰链部(52A、B),设于本体部(51)的端部;及盖部(53A、B),经由铰链部(52A、B)安装于本体部(51),并且通过铰链部(52A、B)而以覆盖端部(23A、B)的方式及使端部(23A、B)露出的方式摆动。

Description

汇流条罩及带罩的汇流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汇流条罩及带罩的汇流条。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中的车辆用电池模块具备多个单电池彼此排列而成的单电池组。构成单电池组的各单电池分别具有正极侧的电极端子和负极侧的电极端子,相邻的单电池彼此具有的对极彼此的电极端子之间通过金属制的汇流条而电气连接。
所述汇流条分别安装于单电池组上位于多个部位的所述电极端子之间。利用这种汇流条,构成单电池组的各单电池相互电气串联连接。
此外,若将所述汇流条分别逐个地安装于单电池组的各电极端子之间,则其安装作业耗费时间。因此,如专利文献1等所示,利用能够将多根汇流条统一在各电极端子之间定位的电池配线模块。这种电池配线模块由利用树脂等构成的绝缘性的基材保持多根汇流条而成的部件形成,在载置于单电池组上的状态下固定。
但是,若包含于单电池组的单电池数过多,则电极端子的安装误差等累积起来,存在所述对极彼此的电极端子之间超过允许范围而变宽或变窄的情况。这种情况下,若利用上述的电池配线模块,有时反而难以将汇流条安装于所述电极端子之间。因此,上述的电池模块中,有时不是将全部单电池统一作为1个单电池组利用,而是分为多个单电池组利用。另外,有时也根据电池模块的搭载空间的情况等而分为多个单电池组利用。
此外,多个单电池组彼此利用专用的汇流条而相互电气连接。关于这种汇流条,其两端部分别相对于对极彼此的各电极端子通过螺栓连接等而固定。并且,在两端部被固定的状态下架设于单电池组之间。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89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若架设于单电池组之间的所述汇流条处于露出的状态,则可能工具等与所述汇流条接触而电池模块发生短路。因此,考虑利用绝缘材料包覆所述汇流条。但是,所述汇流条的端部至少需要在所述汇流条的安装作业中露出以不妨碍安装作业。另外,在单电池组之间安装所述汇流条后,优选所述汇流条的端部也由绝缘材料包覆。
但是,满足这些要求同时利用绝缘材料包覆所述汇流条的技术并不已知,而成为问题。
本发明基于上述的问题而完成,提供利用绝缘材料将用于使单电池组彼此电气连接的汇流条包覆的技术,且该技术是在所述汇流条安装于所述单电池组之间时所述汇流条的端部能够从所述绝缘材料露出,并且在所述汇流条安装于所述单电池组之间后,所述汇流条的端部能够由所述绝缘材料包覆的技术。
本发明的汇流条罩,是相对于汇流条安装的绝缘性的汇流条罩,所述汇流条为了在多个包含正负一对电极端子的单电池彼此排列而成的单电池组和与该单电池组相邻的同种类的单电池组之间将对极彼此的电极端子之间电气连接,而两端部分别固定于所述电极端子,所述汇流条罩具备:本体部,以所述汇流条的两端部分别露出的方式包覆所述汇流条;铰链部,设于所述本体部的端部;及盖部,经由所述铰链部安装于所述本体部,并且通过所述铰链部而以覆盖所述汇流条的端部的方式及使所述汇流条的端部露出的方式摆动。通过所述汇流条罩具备这种结构,所述汇流条罩能够根据需要使所述汇流条的端部露出,并且能够覆盖所述汇流条的端部。
所述汇流条罩中,优选具备:卡合部,设于所述盖部;及被卡合部,设于所述本体部的端部,并且通过所述被卡合部与所述卡合部卡合而所述盖部在覆盖所述汇流条的端部的状态下被固定。通过所述汇流条罩具备所述卡合部及所述被卡合部,而所述盖部在覆盖所述汇流条的端部的状态下被固定。
所述汇流条罩中,优选所述本体部具有:筒体,以所述汇流条的两端部分别露出的方式包覆所述汇流条;及框体,设于该筒体的端部并且包围从所述筒体露出的所述汇流条的端部;所述铰链部及所述被卡合部分别设于所述框体。
所述汇流条罩中,所述筒体也可以包括:底部,覆盖所述汇流条的下表面侧;及顶板部,覆盖所述汇流条的上表面侧;所述底部及所述顶板部相对于所述汇流条能够装卸地安装。若所述筒体相对于所述汇流条能够装卸,则成为能够相对于所述汇流条后安装所述汇流条罩的结构。
所述汇流条的端部也可以包括:固定部,载置于所述电极端子上并且固定于所述电极端子;及立起部,从该固定部立起。若所述汇流条的端部包括所述固定部及所述立起部,则容易进行与固定于所述固定部的对方侧的电极端子之间的对位。
本发明的带罩的汇流条,具备:汇流条,为了在包含正负一对电极端子的单电池彼此排列而成的单电池组和与该单电池组相邻的同种类的单电池组之间将对极彼此的电极端子之间电气连接,而两端部分别固定于所述电极端子;及绝缘性的汇流条罩,具有:本体部,以所述汇流条的两端部分别露出的方式包覆所述汇流条;铰链部,设于所述本体部的端部;及盖部,经由所述铰链部安装于所述本体部,并且通过所述铰链部而以覆盖所述汇流条的端部的方式及使所述汇流条的端部露出的方式摆动;所述汇流条罩相对于所述汇流条安装。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用绝缘材料包覆用于将单电池组彼此电气连接的汇流条的技术,且该技术在将所述汇流条安装于所述单电池组之间时所述汇流条的端部能够从所述绝缘材料露出,并且在所述汇流条安装于所述单电池组之间后能够用所述绝缘材料包覆所述汇流条的端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具备带罩的汇流条的电池模块的俯视图。
图2是单电池组的俯视图。
图3是第一电池配线模块的俯视图。
图4是第一连接构件的俯视图。
图5是第二连接构件的俯视图。
图6是构成树脂护罩的各连结单元的俯视图。
图7是载置于单电池组上的状态的第一电池配线模块的俯视图。
图8是第一电池模块的俯视图。
图9是载置于单电池组上的状态的第二电池配线模块的俯视图。
图10是相互隔开间隔而相邻的第一电池模块及第二电池模块的俯视图。
图11是汇流条的俯视图。
图12是汇流条的侧视图。
图13是展开后的状态的汇流条罩的俯视图。
图14是盖部打开后的状态的带罩的汇流条的俯视图。
图15是盖部打开后的状态的带罩的汇流条的正视图。
图16是盖部打开后的状态的带罩的汇流条的侧视图。
图17是以盖部打开后的状态安装于第一电池模块及第二电池模块的带罩的汇流条的俯视图。
图18是图1所示的A-A'线处的具备带罩的汇流条的电池模块的局部剖视图。
图19是实施方式2的带罩的汇流条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电池模块)
以下,参照图1至图18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图1是实施方式1的具备带罩的汇流条2的电池模块1的俯视图。图1所示的电池模块1利用作为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的车辆用的驱动源。如图1所示,电池模块1由第一电池模块1A和第二电池模块1B经由带罩的汇流条2相互连接后的部件形成。图1中在左侧示出第一电池模块1A,在右侧示出第二电池模块1B。此外,图1中的下侧对应于电池模块1的前侧(正面侧),图1中的上侧对应于电池模块1的后侧(背面侧)。另外,图1中的左右方向对应于电池模块1的左右方向。
(第一电池模块)
在此处,首先,参照图1至图8说明一方的第一电池模块1A。第一电池模块1A具备2个单电池组3、固定于这些单电池组3的第一电池配线模块4A、覆盖于该第一电池配线模块4A的第一电池配线模块4A用的罩43A。
(单电池组)
图2是单电池组3的俯视图。图2中,4个单电池组3A、3B、3C、3D以排成一列的状态示出。其中单电池组3A及3B由第一电池模块1A利用。此外,剩余的单电池组3C及3D由后述的第二电池模块1B利用。
如图2所示,各单电池组3(3A、3B、3C、3D)分别由4个单电池31相互堆叠地排列而成的部件形成。各单电池组3(3A、3B、3C、3D)相互隔开间隔而沿图2所示的左右方向排列。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利用于第一电池模块1A的单电池组3B与利用于第二电池模块1B的单电池组3C之间的间隔设定为比其他单电池组3之间的间隔宽。
构成单电池组3的各单电池31分别在内部具备发电元件(未图示)。单电池31具备在内部包含所述发电元件的扁平的立方体状的本体部31a、及在该本体部31a的上表面设置的2个电极端子32(32A、32B)。一方的电极端子32A为正极,另一方的电极端子32B为负极。
各单电池组3(3A、3B、3C、3D)中的各电极端子32A、32B在单电池31(本体部31a)的上表面分别形成朝向上方垂直地突出的形状。电极端子32(32A、32B)由方筒状的螺母构成,在其中心贯通形成有圆形的螺纹孔33。
构成单电池组3的各单电池31中,各个的电极端子32(32A、32B)朝向相同方向(上方)地排列。并且,单电池组3的各单电池31中,在相邻的单电池31彼此中,相邻的电极端子32彼此以相互成为对极彼此的方式排列。即在各单电池31的层叠方向(单电池组3的前后方向)上各电极端子32正负交替地排列。
在利用于第一电池模块1A的单电池组3A及3B之间也是,在不同的单电池组3A、3B之间相邻的单电池31彼此中相邻的电极端子32彼此相互成为对极彼此。
此外,在利用于第一电池模块1A的单电池组3B与利用于第二电池模块1B的单电池组3C之间也是,在不同的单电池组3B、3C之间相邻的单电池31彼此中相邻的电极端子32彼此相互成为对极彼此。
利用于第一电池模块1A的单电池组3A及3B的各电极端子32(32A、32B)配置于同一平面上。各单电池组3(3A、3B、3C、3D)在载置于在各单电池31的下表面侧配置的保持板(未图示)上的状态下分别被固定。
(第一电池配线模块)
图3是第一电池配线模块4A的俯视图。第一电池配线模块4A在载置于单电池组3A及3B的各上表面上的形式下安装于这些单电池组3A及3B。并且,2个单电池组3A及3B彼此通过第一电池配线模块4A连接。这种第一电池配线模块4A主要具备多根连接构件41、及收容这些连接构件41的容器状的树脂护罩42A。
(连接构件)
连接构件41由将铜、铜合金、不锈钢(SUS)、铝等金属材料加工成规定形状后的部件形成。连接构件41形成大致长条状(带状),一般由作为汇流条已知的部件形成。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作为连接构件41,利用长度不同的2种连接构件。其中,将长的一方称为第一连接构件41A,将短的一方称为第二连接构件41B。图4是第一连接构件41A的俯视图。如图4所示,第一连接构件41A具备较长形状的本体部141(141A)、分别设于该本体部141(141A)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的供固定用螺栓的轴部插通的通孔48、分别以夹着通孔48的方式设于本体部141(141A)的各端部的切缺部49。
图5是第二连接构件41B的俯视图。如图5所示,第二连接构件41B虽然长度比第一连接构件短,但其基本结构与第一连接构件41A相同。具体而言,第二连接构件41B具备较长形状的本体部141(141B)、分别设于该本体部141(141B)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的供固定用螺栓的轴部插通的通孔48、分别以夹着通孔48的方式设于本体部141(141B)的各端部的切缺部49。
各连接构件41在单电池组3中位于多个部位的对极彼此的电极端子32A、32B之间分别以进行电气连接的方式架设。并且,通过各连接构件41,构成单电池组3(3A、3B)的各单电池31相互串联连接。第一连接构件41A利用于在与单电池组3A及3B之间将相邻的单电池31彼此具有的对极彼此的电极端子32A、32B之间进行电气连接。相对于此,第二连接构件41B利用于在单电池组3A及3B的各自中将在层叠方向(前后方向)相邻的单电池31彼此具有的对极彼此的电极端子32A、32B之间进行电气连接。各连接构件41在保持于树脂护罩42A的状态下利用(参照图3)。
连接构件41的端部在重叠于电极端子32上的状态下固定于电极端子32。此时,位于连接构件41的端部的通孔48的位置与电极端子32具有的螺纹孔33的位置一致。并且,向连接构件41的通孔48及电极端子32的螺纹孔33分别插入固定用螺栓(未图示)的轴部,以连接构件41及电极端子32相互紧贴的方式使所述固定用螺栓与螺纹孔33螺纹连接。
此外,设于连接构件41的通孔48的形状从上表面观察成为所谓的长孔状,设定得大于电极端子32的螺纹孔33。并且,通孔48形成沿连接构件41的长度方向扩展的形状。连接构件41具备这种长孔状的通孔48,因此即使电极端子32的位置从本来应位于的位置偏移,也能够使连接构件41的通孔48与该电极端子32的螺纹孔33对位,以能够插入固定用螺栓。此外,这种电极端子32的位置偏移例如由于单电池31中的电极端子32的安装误差、单电池31的膨张等引起的变形、单电池组3A及3B中的配置间隔的误差等而产生。
多根连接构件41在容器状的树脂护罩42A内形成规定的图案(参照图3)。第一连接构件41A沿图3的左右方向配置。相对于此,第二连接构件41B沿图3的上下方向配置。即,第一连接构件41A和第二连接构件41B分别沿相互垂直的方向配置。
(树脂护罩)
树脂护罩42A由将具有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材料加工成规定形状的部件形成。图6是构成树脂护罩42A的各连结单元42A1、42A2、42A3、42A4的俯视图。本实施方式的树脂护罩42A由图6所示的4个连结单元42A1、42A2、42A3、42A4相互组合的部件形成。
连结单元42A1与连结单元42A2组合。并且,通过这些连结单元42A1、42A2,形成2个收容第一连接构件41A的连接构件收容部43(43A)。连接构件收容部43(43A)形成沿图6的左右方向延伸的小型的容器状,在其内侧保持第一连接构件41A。另外,连接构件收容部43(43A)构成为能够沿第一连接构件41A的长度方向伸缩。
连接构件收容部43(43A)具备载置第一连接构件41A的较长形状的底板部和包围该底板部的四周的方筒状的周壁部。所述底板部及所述周壁部分别分为连结单元42A1侧和连结单元42A2侧。在所述底板部中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开口部44。该开口部44使第一连接构件41A的端部以能够与电极端子32接触的方式从连接构件收容部43(43A)露出。
在所述周壁部的内表面侧设有多个限制第一连接构件41A向其厚度方向(上方)浮起的限制突起46。该限制突起46形成从所述周壁部的内表面突出的形状,将第一连接构件41A从其上表面侧向底板部侧按压。另外,在所述周壁部的内表面侧设有多个分别与第一连接构件41A的各切缺部49卡合的卡合突起47。如图3所示,卡合突起47形成从所述周壁部的内表面突出的形状,并且形成沿第一连接构件41A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形状。另外,卡合突起47设定得小于切缺部49,并且,在卡合突起47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与切缺部49之间预先设有间隙。
连接构件收容部43(43A)的连结单元42A1侧在其卡合突起47能够在切缺部49内移动的范围内能够沿第一连接构件41A的长度方向向图3的左右方向移动。同样,连接构件收容部43(43A)的连结单元42A2侧也在其卡合突起47能够在切缺部49内移动的范围内能够沿第一连接构件41A的长度方向向左右方向移动。这样,连接构件收容部43(43A)能够沿第一连接构件41A的长度方向伸缩(所谓的能够滑动)。
另外,连结单元42A3与连结单元42A4组合。并且,通过这些连结单元42A3、42A4,形成2个收容第一连接构件41A的连接构件收容部43(43A)。通过这些连结单元42A3、42A4形成的连接构件收容部43(43A)的基本结构与通过上述的2个连结单元42A1、42A2形成的连接构件收容部43(43A)相同。通过这些连结单元42A3、42A4形成的连接构件收容部43(43A)也能够沿第一连接构件41A的长度方向伸缩(所谓的能够滑动)。
另外,上述的连结单元42A1也与连结单元42A3组合。并且,通过这些连结单元42A1、42A3,形成1个收容第二连接构件41B的连接构件收容部43(43B)。连接构件收容部43(43B)形成沿图6的上下方向延伸的小型的容器状,在其内侧保持第二连接构件41B。另外,连接构件收容部43(43B)构成为能够沿第二连接构件41B的长度方向伸缩。
连接构件收容部43(43B)具备载置第二连接构件41B的较长形状的底板部和包围该底板部的四周的方筒状的周壁部。所述底板部及所述周壁部分别分为连结单元42A1侧和连结单元42A3侧。在所述底板部中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开口部44。该开口部44使第二连接构件41B的端部以能够与电极端子32接触的方式从连接构件收容部43(43B)露出。
在所述周壁部的内表面侧设有多个限制第二连接构件41B向其厚度方向(上方)浮起的限制突起46。该限制突起46形成从所述周壁部的内表面突出的形状,将第二连接构件41B从其上表面侧向底板部侧按压。另外,在所述周壁部的内表面侧设有多个分别与第二连接构件41B的各切缺部49卡合的卡合突起47。如图3所示,卡合突起47形成从所述周壁部的内表面突出的形状,并且形成沿第二连接构件41B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形状。另外,卡合突起47设定得小于切缺部49,并且,在卡合突起47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与切缺部49之间预先设有间隙。
连接构件收容部43(43B)的连结单元42A1侧在其卡合突起47能够在切缺部49内移动的范围内能够沿第二连接构件41B的长度方向向图3的上下方向移动。同样,连接构件收容部43(43B)的连结单元42A3侧也在其卡合突起47能够在切缺部49内移动的范围内能够沿第二连接构件41B的长度方向向图3的上下方向移动。这样,连接构件收容部43(43B)能够沿第二连接构件41B的长度方向伸缩(所谓的能够滑动)。
另外,连结单元42A2也与连结单元42A4组合。并且,通过这些连结单元42A2、42A4,形成1个收容第二连接构件41B的连接构件收容部43(43B)。通过这些连结单元42A2、42A4形成的连接构件收容部43(43B)的基本结构与通过上述的连结单元42A1、42A3形成的连接构件收容部43(43B)相同。通过这些连结单元42A2、42A4形成的连接构件收容部43(43B)也能够沿第二连接构件41B的长度方向伸缩(所谓的能够滑动)。
此外,在连结单元42A3设有收容第二连接构件41B的连接构件收容部43(43C)。该连接构件收容部43(43C)虽然不沿第二连接构件41B的长度方向伸缩,但与连接构件收容部43(43B)相同,具备底板部和包围该底板部的周壁部。另外,连接构件收容部43(43C)与连接构件收容部43(43B)相同,具备开口部44、卡合突起47等。
另外,在连结单元42A2和连结单元42A4上分别设有开口部45A、45B。在将第一电池配线模块4A载置于单电池组3A、3B时,位于串联连接的各单电池31的端部的电极端子32分别从这些开口部45A、45B露出。位于单电池组3B的最后方的单电池31的电极端子32(32B)从连结单元42A2的开口部45A露出。相对于此,位于单电池组3B的最前方的单电池31的电极端子32(32A)从连结单元42A4的开口部45B露出。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开口部45B设定得大于开口部45A。
这种树脂护罩42A能够对应于由于电极端子32的安装误差等产生的连接构件41的端部与电极端子32之间的位置偏移等,而在左右方向(第一连接构件41A的长度方向)及前后方向(第二连接构件41B的长度方向)分别以某程度伸长或收缩,从而变形(伸缩变形)。此外,树脂护罩42A从整体上看也可以说具备1个底板401和包围该底板401的扁平的方筒状的周壁402。
在树脂护罩42A内,除了连接构件41以外,设有用于检测各单电池31的电压的多个电压检测端子(未图示)。各电压检测端子重叠于各连接构件41上,并且电压检测用电线(未图示)通过压接等分别与各电压检测端子连接。此外,这些电压检测用电线与电池ECU(未图示)连接。该电池ECU搭载有微型计算机、元件等,且是具备用于进行各单电池31的电压、电流、温度等的检测、各单电池31的放充电控制管理等的功能的周知的结构。
在树脂护罩42A的周壁402设有多个突起状的卡定部403。卡定部403设于树脂护罩42A的长边侧的周壁402。该卡定部403在将罩43A安装于树脂护罩42A时利用。
图7是载置于单电池组3A及3B上的状态的第一电池配线模块4A的俯视图。如图7所示,第一电池配线模块4A在载置于2个单电池组3A及3B的上表面上的状态下固定。通过该第一电池配线模块4A,2个单电池组3A及3B相互电气连接。即,包含于2个单电池组3A及3B的各单电池31利用第一电池配线模块4A而串联连接。
(模块用罩)
图8是第一电池模块1A的俯视图。图8所示的第一电池模块1A具备第一电池配线模块4A用的罩43A。该罩43A以覆盖树脂护罩42A内的连接构件41等的方式安装于第一电池配线模块4A(树脂护罩42A)。罩43A形成从上表面看大致左右方向上较长的矩形状。为了防止工具等与连接构件41接触而电池模块1(第一电池模块1A)发生短路等,罩43A以覆盖容器状的树脂护罩42A的口(周壁402的上端部分包围的部分)的方式,相对于树脂护罩42A能够装卸地安装。罩43A与树脂护罩42A相同,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罩43A具备板状的罩本体部143A和在该罩本体部143A的长边侧的端部设置的多个被卡定部404。被卡定部404形成环状,树脂护罩42A具备的突起状的卡定部403插入到该被卡定部404内。并且,卡定部403与被卡定部404相互卡合,而罩43A安装于树脂护罩42A。
此外,如图8所示,罩43A的右端部分形成凸状,第一电池配线模块4A的一部分不被所述罩43A覆盖,而是露出。并且,在该部分分别配置有树脂护罩42A的2个开口部45A、45B,电极端子32(32B、32A)分别从这些开口部45A、45B露出。
(第二电池模块)
接着,参照图1及图9,说明第二电池模块1B。图9是载置于单电池组3C、3D上的状态的第二电池配线模块4B的俯视图。如图1所示,第二电池模块1B与第一电池模块1A一起被利用。第二电池模块1B与上述的第一电池模块1A为相同种类,第二电池模块1B的基本结构与第一电池模块1A相同。若使图1所示的第一电池模块1A旋转180°,则大致成为图1所示的第二电池模块1B。第二电池模块1B具备2个单电池组3C、3D、固定于这些单电池组3C、3D的第二电池配线模块4B、覆盖于该第二电池配线模块4B的第二电池配线模块4B用的罩43B。该罩43B的基本结构与罩43A相同。
第二电池配线模块4B的基本结构大致与第一电池配线模块4A相同。但是,第二电池配线模块4B具备的树脂护罩42B的结构与树脂护罩42A局部不同。具体而言,树脂护罩42B中的2个开口部45A、45B的位置关系与树脂护罩42A的情况相反。
如图9所示,第二电池配线模块4B在载置于2个单电池组3C及3D的上表面上的状态下固定。通过该第二电池配线模块4B,2个单电池组3C及3D相互电气连接。即,包含于2个单电池组3C及3D的各单电池31利用第二电池配线模块4B而串联连接。
位于单电池组3C的最后方的单电池31的电极端子32(32A)从树脂护罩42B的开口部45A露出。相对于此,位于单电池组3C的最前方的单电池31的电极端子32(32B)从树脂护罩42B的开口部45B露出。
图10是相互隔开间隔而相邻的第一电池模块1A及第二电池模块1B的俯视图。如图10所示,以第一电池模块1A的单电池组3B侧与第二电池模块1B的单电池组3C侧相对的方式,第一电池模块1A和第二电池模块1B隔开规定间隔而排列。并且,第一电池模块1A中的露出的2个电极端子32(32B、32A)与第二电池模块1B中的露出的2个电极端子32(32A、32B)相互靠近。
如图10所示,从第一电池模块1A侧的开口部45A露出的电极端子32B与从第二电池模块1B侧的开口部45A露出的电极端子32A相邻。在这些单电池组3B、3C之间相邻的对极彼此的电极端子32B及32A分别连接有外部连接端子(未图示)。并且,在这些外部连接端子连接有与外部的逆变器等连接的电线终端。
另外,如图10所示,从第一电池模块1A侧的开口部45B露出的电极端子32A与从第二电池模块1B侧的开口部45B露出的电极端子32B相邻。如图1所示,在这些单电池组3B、3C之间相邻的对极彼此的电极端子32A及32B分别连接有带罩的汇流条2的端部。
(带罩的汇流条)
接着,参照图11至图16说明带罩的汇流条2的结构。带罩的汇流条2由在汇流条21安装有汇流条罩5的部件形成。通过该带罩的汇流条2具备的汇流条21,第一电池模块1A的单电池组3A、3B与第二电池模块1B的单电池组3C、3D相互电气连接(串联连接)。
(汇流条)
图11是汇流条21的俯视图,图12是汇流条21的侧视图。如图11所示,汇流条21作为整体大致形成长条状(带状)。汇流条21由将由铜、铜合金、不锈钢(SUS)、铝等金属材料构成的板材加工成规定形状(例如冲裁加工、弯曲加工)后的部件形成。汇流条21架设于第一电池模块1A与第二电池模块1B之间,用于将它们相互电气连接。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21比上述的第一电池配线模块4A等所利用的连接构件41大(长)。
汇流条21具备汇流条本体部22和以夹着该汇流条本体部22的方式配置的一对端部23(23A、23B)。在各端部23(23A、23B)分别设有通孔24。
汇流条本体部22由笔直地延伸的长条状的板状部分构成。在该汇流条本体部22的两端,分别延伸设置有由从侧面观察形成L字状的板材部分构成的端部23(23A、23B)。端部23由平坦的固定部231和在该固定部231延伸设置的立起部232构成。
固定部231是载置于电极端子32上并且固定于该电极端子32的部分。固定部231虽然大致为矩形状,但如图11所示,其周缘部分带有圆形。另外,在固定部231设有上述的通孔24。该通孔24如图11所示,从上表面观察形成所谓的长孔状,形成沿汇流条本体部22的长度方向扩展的形状。该通孔24设定得比电池模块1A、1B具备的电极端子32的螺纹孔33大。这种通孔24通过在由上述的金属材料构成的板材实施公知的开孔加工而形成。另外,固定部231相对于汇流条本体部22平行配置。
立起部232从固定部231向上方立起。并且,立起部232的上端部分与汇流条本体部22连接。立起部232相对于汇流条本体部22及固定部231垂直配置。
汇流条本体部22的长度、立起部232的高度(距离固定部231的高度)、及固定部231的大小等汇流条21的各条件对应于安装对象的第一电池模块1A及第二电池模块1B的形状等而适宜设定。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图11及图12中左侧所示的端部23A和右侧所示的端部23B设定为彼此相同的形状。
(汇流条罩)
汇流条罩5由将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材料加工成规定形状的部件形成。图13是展开后的状态的汇流条罩5的俯视图。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罩5相对于汇流条21能够装卸地安装。汇流条罩5安装于汇流条21后,作为整体呈筒状。相对于此,在安装前的状态下,如图13所示,汇流条罩5能够形成展开后扩展成平面状的形状。
汇流条罩5如图13所示,具备本体部51、设于该本体部51的端部的铰链部52、经由该铰链部52而安装于所述本体部51的盖部53。此外,图14是盖部53打开后的状态的带罩的汇流条2的俯视图,图15是盖部53打开后的状态的带罩的汇流条2的正视图,图16是盖部53打开后的状态的带罩的汇流条2的侧视图。
本体部51如图14等所示,是覆盖汇流条21中的长条状的汇流条本体部22的部分,在安装于汇流条21时,是作为整体呈筒状的部分。该本体部51具备较长形状的筒体511及在该筒体511的两端部设置的2个框体512(512A、512B)。
筒体511如图13所示,具有底部511A及顶板部511B。底部511A主要是覆盖汇流条本体部22的下表面侧的部分,形成细长地延伸的板状。并且沿底部511A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朝向上方稍微立起。其中,在一方的端部设有2个铰链部513。经由这些铰链部513底部511A与顶板部511B连接。另外,在另一方的端部设有2个环状的卡合部514。
顶板部511B主要是覆盖汇流条本体部22的上表面侧的部分,与底部511A相同,形成细长地延伸的板状。并且,顶板部511B的沿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在如图13所示汇流条罩5展开后的状态下分别朝向上方稍微立起。其中,在一方的端部设有上述的2个铰链部513。另外,在另一方的端部设有2个与上述的环状的卡合部514卡合的突起状的被卡合部515。
铰链部513具有挠性,因此能够以弯曲的方式变形。因此,经由铰链部513相互连接的顶板部511B与底部511A能以相互靠近的方式及相互远离的方式移动。
筒体511在顶板部511B重叠于底部511A上后,形成包住汇流条本体部22的扁平的筒状。此外,通过使顶板部511B具备的被卡合部515在插入到底部511A具备的卡合部514的状态下相互卡合,顶板部511B及底部511A相互固定。另外,如图14所示,汇流条本体部22的两端部23(23A、23B)分别从筒体511的两端露出。
框体512(512A、512B)以分别从筒体511的两端向外侧突出的形状设置。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框体512(512A、512B)分别在底部511A的两端部延伸设置。一方的框体512A如图14所示,在汇流条罩5安装于汇流条21时,从上方观察形成包围汇流条21的端部23A的四周的形状。并且,如图15所示,框体512A相比端部23A中的固定部231配置于上方。框体512A从上表面观察大致呈U字状。框体512A由沿筒体511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地配置的2个部分512a、512b及被这些部分512a、512b夹着的部分512c构成。2个部分512a、512b中,在一方的部分512a设有铰链部52A。经由该铰链部52A盖部53A安装于框体512A。另外,在另一方的部分512b设有突起状的被卡合部54。
另外,另一方的框体512B与上述的框体512A为相同形状,如图14所示,在汇流条罩5安装于汇流条21时,从上方观察形成包围汇流条21的端部23B的四周的形状。并且,如图15所示,框体512B相比端部23B中的固定部231配置于上方。框体512B从上表面观察大致呈U字状。框体512B与框体512A相同,由沿筒体511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地配置的2个部分512a、512b、及被这些部分512a、512b夹着的部分512c构成。2个部分512a、512b中,在一方的部分512a设有铰链部52B。经由该铰链部52B盖部53B安装于框体512B。另外,在另一方的部分512b设有突起状的被卡合部54。
此外,如图14等所示,汇流条21的端部23(23A、23B)在未被盖部53(53A、53B)覆盖的状态下,可以说处于从汇流条罩5的本体部51一起露出的状态。
盖部53(53A、53B)形成将位于框体512(512A、512B)的内侧的开口部分堵塞的板状。并且,如上所述盖部53A经由铰链部52A与框体512A连接。在盖部53A的端部,设有与在框体512A设置的突起状的被卡合部54卡合的环状的卡合部531。相对于此,盖部53B经由铰链部52B与框体512B连接。并且,在盖部53B的端部,设有与在框体512B设置的突起状的被卡合部54卡合的环状的卡合部531。
铰链部52(52A、52B)具有挠性,因此能够以弯曲的方式变形。因此,经由铰链部52(52A、52B)与框体512(512A、512B)连接的盖部53(53A、53B)能够以靠近框体512(512A、512B)而覆盖所述汇流条21的端部23(23A、23B)的方式移动。另外,盖部53(53A、53B)也能够以从框体512(512A、512B)远离而使所述汇流条21的端部23(23A、23B)露出的方式移动。即,盖部53(53A、53B)能够以相对于框体512(512A、512B)靠近的方式及从框体512(512A、512B)远离的方式摇动移动(摆动)。
此外,在盖部53堵塞位于框体512的内侧的开口部分时,框体512具备的突起状的被卡合部54插入到盖部53具备的环状的卡合部531内,卡合部531及被卡合部54相互卡合。并且,通过卡合部531及被卡合部54相互卡合,盖部53相对于框体512固定。此外,盖部53利用卡合部531及被卡合部54相对于框体512能够装卸地固定。
如图14至图16所示,汇流条罩5能够在其盖部53(53A、53B)打开的状态下安装于汇流条21。即,汇流条罩5能够在仍使汇流条21的端部23(23A、23B)露出的状态下覆盖端部23以外的部分(即,汇流条本体部22)。具备这种汇流条罩5的汇流条21(即,带罩的汇流条2)容易安装于在单电池组3B、3C之间相邻的对极彼此的电极端子32A及32B(参照图10)。以下说明其理由。
(安装工序)
图17是以盖部53A、53B打开的状态在第一电池模块1A及第二电池模块1B上安装的带罩的汇流条2的俯视图。如图17所示,在单电池组3B、3C之间相邻的对极彼此的电极端子32A及32B上,分别载置有带罩的汇流条2的端部。此时,安装于汇流条21的汇流条罩5的各盖部53A、53B分别成为打开的状态,汇流条21的各端部23A、23B从汇流条罩5露出。
若像这样带罩的汇流条2的盖部53A、53B打开,则容易确认汇流条21的各端部23A、23B的位置。因此,容易确认汇流条21的各端部23A、23B的位置,同时载置于各电极端子32A、32B上。
带罩的汇流条2的各端部载置于各电极端子32A、32B上后,进行设于各端部(端部23A、23B)的各通孔24与设于各电极端子32A、32B的螺纹孔33之间的对位。若在该对位时带罩的汇流条2的盖部53A、53B也打开,则容易分别确认通孔24的位置和螺纹孔33的位置。因此,容易进行通孔24与螺纹孔33的对位。
图18是图1所示的A-A'线处的具备带罩的汇流条2的电池模块1的局部剖视图。如图18所示,向相互对位后的通孔24及螺纹孔33插入固定用螺栓6的轴部62。并且,将规定的工具贴靠于在轴部62的端部设置的头部61,使固定用螺栓6旋转。于是,在头部61将汇流条21的端部23相对于电极端子32按压的状态下,固定用螺栓6的轴部62与螺纹孔33螺纹接合。即,汇流条21的端部23通过固定用螺栓6紧固于电极端子32。这样,利用固定用螺栓6,带罩的汇流条2的端部(汇流条21的端部23)固定于电极端子32(所谓的螺栓连接)。
上述的将固定用螺栓6安装于汇流条21的端部23及电极端子32的作业例如图17所示,在带罩的汇流条2中的盖部53A、53B打开的状态下进行。固定用螺栓6的安装作业在使工具(例如六角扳手)插入到框体512的内侧的状态下进行。因此,若如图17所示盖部53在向框体512的外侧展开的状态下打开,则抑制了盖部53与工具接触而干涉等情况。即,即使将汇流条罩5安装于汇流条21,若盖部53打开,则汇流条罩5也不会妨碍固定用螺栓6的安装作业。
通过固定用螺栓6将汇流条21的端部23和电极端子32固定后,如图18(或图1)所示,汇流条罩5的各盖部53A、53B关闭。此外,各盖部53A、53B相对于各框体512A、512B固定。即,至此为止从汇流条罩5露出的汇流条21的各端部23A、23B分别被各盖部53A、53B从上方覆盖。总之,架设于第一电池模块1A与第二电池模块1B之间的汇流条21的各端部23A、23B被各盖部53A、53B保护。因此,防止了工具等与汇流条21的各端部23A、23B接触。
另外,这些盖部53A、53B的表面与本体部51(筒体511的顶板部511B)的表面都形成同一平面。即,汇流条罩5整体的表面是平坦的。本实施方式的带罩的汇流条2中,汇流条21的两端部23A、23B分别形成朝向下方而突出成L字状的形状。并且,固定用螺栓6的头部61的位置设定成低于汇流条21的汇流条本体部22。即,固定用螺栓6的头部61设定成不相比汇流条本体部22向上方突出。因此,能够将盖部53A、53B的表面的位置设定成与本体部51(筒体511的顶板部511B)的表面的位置相同。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盖部53A、53B不会相比本体部51鼓起而突出,因此抑制了盖部53A、53B与位于电池模块1的外侧的物体等干涉的情况。
另外,这些盖部53A、53B分别经由铰链部52A、52B分别直接安装于框体512A、512B。即,各盖部53A、53B相对于本体部51一体设置。因此,不用担心盖部53从本体部51脱离、丢失等。
此外,如图18所示,汇流条罩5的框体512A与树脂护罩42A的包围开口部45B的容器状的部分重叠。并且,汇流条21的端部23A插入到包围所述开口部45B的容器状的部分的内侧。另外,在包围所述开口部45B的容器状的部分的底侧,电极端子32A以露出的方式配置。这样,若汇流条21的端部23A插入的部分形成包围电极端子32A的容器状,则容易向电极端子32A上引导汇流条21的L字状的端部23A。即,通过使汇流条21的端部23A与容器状的部分嵌合,能够使汇流条21的端部23A与电极端子32A大致对位。
此外,汇流条21的端部23A中的立起部232与包围所述开口部45B的容器状的部分的周壁接触。另外,端部23A中的固定部231与电极端子32A的上表面和包围所述开口部45B的容器状的部分的底都接触。
同样,汇流条罩5的框体512B也与树脂护罩42B的包围开口部45B的容器状的部分重叠。并且,汇流条21的端部23B插入到包围所述开口部45B的容器状的部分的内侧。另外,在包围所述开口部45B的容器状的部分的底侧,电极端子32B以露出的方式配置。若像这样汇流条21的端部23B插入的部分成为包围电极端子32B的容器状,则容易向电极端子32B上引导L字状的汇流条21的端部23B。即,通过使汇流条21的端部23B与容器状的部分嵌合,能够使汇流条21的端部23B大致与电极端子32B对位。
此外,汇流条21的端部23B中的立起部232与包围所述开口部45B的容器状的部分的周壁接触。另外,端部23B中的固定部231与电极端子32B的上表面和包围所述开口部45B的容器状的部分的底都接触。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带罩的汇流条2若在相对于各电池模块1A、1B的安装作业中各盖部53A、53B打开,则不会妨碍其安装作业。并且,在其安装作业后,通过将各盖部53A、53B关闭,而带罩的汇流条2的端部被绝缘材料保护。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带罩的汇流条2容易进行相对于各电池模块1A、1B的安装作业,并且在安装作业后,汇流条21被汇流条罩5整体上覆盖,因此带罩的汇流条2可靠地被绝缘材料保护。
<实施方式2>
接着,参照图19说明实施方式2。图19是实施方式2的带罩的汇流条2A的俯视图。本实施方式2的带罩的汇流条2A由在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汇流条21安装汇流条罩5A的部件形成。该汇流条罩5A的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汇流条罩5相同。但是,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罩5A为将实施方式1的汇流条罩5具备的卡合部531及被卡合部54除去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罩5A中,各盖部53A、53B分别相对于框体512A、512B利用粘接带等安装。这样,也可以利用粘接带等分别将各盖部53A、53B安装于各框体512A、512B。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于由上述记述及图面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如下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1)上述实施方式中,汇流条21的端部23成为弯曲成L字状的形状,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端部23也与汇流条本体部22一起笔直地延伸的形状。
(2)上述实施方式中,汇流条21的汇流条本体部22成为笔直地延伸的形状,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例如弯曲成曲柄状等的形状。
(3)上述实施方式中,汇流条罩5的盖部53经由铰链部52安装于框体512的部分512a,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根据需要变更相对于框体512的安装位置。
(4)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汇流条罩5的盖部53设有环状的卡合部531,在框体512设有突起状的被卡合部54,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相反地在盖部53设有突起状的被卡合部54,而在框体512设有环状的卡合部531。
(5)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电池配线模块4A连接的单电池组3A、3B彼此与通过第二电池配线模块4B连接的单电池组3C、3D彼此通过汇流条21(带罩的汇流条2)电气连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不具备各电池配线模块4A、4B的单电池组彼此也可以通过汇流条21(带罩的汇流条2)电气连接。
标号说明
1...电池模块、1A...第一电池模块、1B...第二电池模块、2,2A...带罩的汇流条、21...汇流条、22...汇流条本体部、23(23A、23B)...汇流条的端部、24...通孔、231...固定部、232...立起部、3(3A、3B、3C、3D)...单电池组、31...单电池、32...电极端子、32A...电极端子(正极侧)、32B...电极端子(负极侧)、33...螺纹孔、4A...第一电池配线模块、4B...第二电池配线模块、41(41A、41B)...连接构件、5...汇流条罩、5...汇流条罩、51...汇流条罩本体部、52(52A、52B)...铰链部、53(53A、53B)...盖部、531...卡合部、54...被卡合部、511...筒体、511A...筒体的底部、511B...筒体的顶板部、512(512A、512B)...框体、513...筒体的铰链部、514...筒体的卡合部、515...筒体的被卡合部。

Claims (4)

1.一种汇流条罩,是相对于汇流条安装的绝缘性的汇流条罩,所述汇流条为了在多个包含正负一对电极端子的单电池彼此排列而成的单电池组和与该单电池组相邻的同种类的单电池组之间将对极彼此的电极端子之间电气连接,而两端部分别固定于所述电极端子,且两端部分别包含载置于所述电极端子上并且固定于所述电极端子的固定部,所述汇流条罩具备:
本体部,以所述汇流条的两端部分别露出的方式包覆所述汇流条;
铰链部,设于所述本体部的端部;
盖部,经由所述铰链部安装于所述本体部,并且通过所述铰链部而以覆盖所述汇流条的端部的方式及使所述汇流条的端部露出的方式摆动;
卡合部,设于所述盖部;及
被卡合部,设于所述本体部的端部,并且通过所述被卡合部与所述卡合部卡合而所述盖部在覆盖所述汇流条的端部的状态下被固定,
所述本体部具有:筒体,以所述汇流条的两端部分别露出的方式包覆所述汇流条;及框体,设于该筒体的端部并且包围从所述筒体露出的所述汇流条的端部,在上下方向上与所述固定部分离,
所述铰链部及所述被卡合部分别设于所述框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条罩,其中,
所述筒体包括:底部,覆盖所述汇流条的下表面侧;及顶板部,覆盖所述汇流条的上表面侧;所述底部及所述顶板部相对于所述汇流条能够装卸地安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汇流条罩,其中,
所述汇流条的端部包括:固定部,载置于所述电极端子上并且固定于所述电极端子;及立起部,从该固定部立起。
4.一种带罩的汇流条,具备:
汇流条,为了在包含正负一对电极端子的单电池彼此排列而成的单电池组和与该单电池组相邻的同种类的单电池组之间将对极彼此的电极端子之间电气连接,而两端部分别固定于所述电极端子,且两端部分别包含载置于所述电极端子上并且固定于所述电极端子的固定部;及
绝缘性的汇流条罩,具有:本体部,以所述汇流条的两端部分别露出的方式包覆所述汇流条;铰链部,设于所述本体部的端部;盖部,经由所述铰链部安装于所述本体部,并且通过所述铰链部而以覆盖所述汇流条的端部的方式及使所述汇流条的端部露出的方式摆动;卡合部,设于所述盖部;及被卡合部,设于所述本体部的端部,并且通过所述被卡合部与所述卡合部卡合而所述盖部在覆盖所述汇流条的端部的状态下被固定,
所述本体部具有:筒体,以所述汇流条的两端部分别露出的方式包覆所述汇流条;及框体,设于该筒体的端部并且包围从所述筒体露出的所述汇流条的端部,在上下方向上与所述固定部分离,
所述铰链部及所述被卡合部分别设于所述框体,
所述汇流条罩相对于所述汇流条安装。
CN201280038827.0A 2011-08-10 2012-08-07 汇流条罩及带罩的汇流条 Active CN1037183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74839A JP5803405B2 (ja) 2011-08-10 2011-08-10 バスバーカバー、及びカバー付きバスバー
JP2011-174839 2011-08-10
PCT/JP2012/070036 WO2013021981A1 (ja) 2011-08-10 2012-08-07 バスバーカバー、及びカバー付きバスバ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18344A CN103718344A (zh) 2014-04-09
CN103718344B true CN103718344B (zh) 2017-01-18

Family

ID=47668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38827.0A Active CN103718344B (zh) 2011-08-10 2012-08-07 汇流条罩及带罩的汇流条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508464B2 (zh)
EP (1) EP2731173B1 (zh)
JP (1) JP5803405B2 (zh)
CN (1) CN103718344B (zh)
WO (1) WO201302198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70122B (zh) * 2012-02-21 2017-10-24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汇流条模块和电源单元
JP5796746B2 (ja) * 2012-06-07 2015-10-2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配線モジュール
KR101405808B1 (ko) * 2012-12-28 2014-06-12 주식회사 유라코퍼레이션 연료전지스택의 노출충전부 절연 장치
US9960396B2 (en) 2013-09-24 2018-05-01 Artisan Vehicle Systems Inc. Module backbone system
US10063069B1 (en) 2014-05-23 2018-08-28 Artisan Vehicle Systems Inc. Module maintenance system
JP6238161B2 (ja) * 2013-10-23 2017-11-2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池集合体と導電路付き端子との接続構造
WO2015076034A1 (ja) 2013-11-22 2015-05-2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蓄電素子群の接続構造
US9780350B2 (en) * 2014-03-05 2017-10-03 Lear Corporation Modular battery connector assembly
JP2016119184A (ja) * 2014-12-19 2016-06-3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導電部材及び配線モジュール
KR102022590B1 (ko) * 2015-09-21 2019-09-1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배터리 모듈
JP6298842B2 (ja) * 2016-03-10 2018-03-2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接続モジュール
KR102209825B1 (ko) * 2016-07-21 2021-01-2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모듈
KR102119153B1 (ko) * 2016-07-21 2020-06-0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모듈
KR102209824B1 (ko) 2016-07-21 2021-01-2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모듈
KR102399621B1 (ko) 2017-05-12 2022-05-1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배터리 시스템
JP7004197B2 (ja) * 2017-09-22 2022-01-2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気接続部材
JP6878320B2 (ja) * 2018-01-16 2021-05-26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接続モジュール用カバー、および接続モジュール
SE541672C2 (en) * 2018-02-16 2019-11-26 Toyota Mat Handling Manufacturing Sweden Ab An arrangement for assembling rechargeable battery units into a battery module and a battery module
JP6937268B2 (ja) * 2018-06-13 2021-09-2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蓄電素子モジュール
JP6973312B2 (ja) 2018-07-09 2021-11-24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台、及び導電路
JP7119762B2 (ja) * 2018-08-22 2022-08-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接続モジュール
JP7028105B2 (ja) 2018-08-29 2022-03-0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JP7001022B2 (ja) 2018-08-29 2022-02-0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JP7028106B2 (ja) 2018-08-29 2022-03-0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JP7087835B2 (ja) 2018-08-29 2022-06-2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WO2020095585A1 (ja) * 2018-11-08 2020-05-1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池パック、電池パック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電動工具及び電動車両
WO2020154330A1 (en) * 2019-01-21 2020-07-30 Royal Precision Products, Llc Power distribution assembly with boltless busbar system
JP2020149827A (ja) * 2019-03-13 2020-09-17 豊田鉄工株式会社 バスバーの放熱構造
US11942657B2 (en) 2019-05-24 2024-03-26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Inter-terminal connection structure
US11404804B2 (en) 2019-06-24 2022-08-02 Aptiv Technologies Limited Bolted bus bar with finger-proofing
KR20220096956A (ko) * 2020-12-31 2022-07-0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
JP7268074B2 (ja) * 2021-03-12 2023-05-0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バスバ用プロテクタ及びプロテクタ付バスバ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494A (zh) * 1995-09-19 1997-08-20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配备有盖子的电气连接装置和用于电气连接装置的盖子
CN1185664A (zh) * 1996-09-25 1998-06-2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护盖
CN101989670A (zh) * 2009-07-30 2011-03-23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池系统以及具有该电池系统的电动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87394A (en) * 1973-09-04 1975-06-03 Mallory & Co Inc P R Battery cartridge with hollow case of minimum weight and dimensions
US3956576A (en) * 1974-12-12 1976-05-11 Eltra Corporation Insulator for battery connections
US4562125A (en) * 1985-01-25 1985-12-31 Roper Corporation Battery hold-down strap and terminal protector
JPH07130353A (ja) * 1993-11-05 1995-05-19 Yazaki Corp バッテリー接続端子用カバー
JP3134741B2 (ja) * 1995-10-11 2001-02-1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カバー付きバッテリ接続端子およびバッテリ接続端子用カバー
JPH0992353A (ja) * 1995-09-19 1997-04-0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バッテリ接続端子用カバー
JPH10106649A (ja) * 1996-09-25 1998-04-2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バッテリ接続端子用カバー
DE60206719T2 (de) * 2001-09-17 2006-05-11 Nissan Motor Co., Ltd., Yokohama Zusammengesetzte Batterie
JP4920896B2 (ja) * 2005-03-22 2012-04-1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接続体のカバー構造
US7367847B2 (en) * 2005-09-02 2008-05-06 Alcoa Fujikura Ltd Integrated module connection for HEV battery
JP5326208B2 (ja) * 2006-12-27 2013-10-3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組電池
KR101082862B1 (ko) * 2008-10-14 2011-11-1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전극단자 연결장치를 포함하는 중대형 전지팩
KR101087036B1 (ko) * 2008-12-17 2011-11-2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전극단자 연결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어셈블리
JP5500336B2 (ja) 2009-06-23 2014-05-2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池接続アセンブリ
KR101141379B1 (ko) * 2010-07-06 2012-05-0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에너지 저장 모듈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494A (zh) * 1995-09-19 1997-08-20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配备有盖子的电气连接装置和用于电气连接装置的盖子
CN1185664A (zh) * 1996-09-25 1998-06-2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护盖
CN101989670A (zh) * 2009-07-30 2011-03-23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池系统以及具有该电池系统的电动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18344A (zh) 2014-04-09
EP2731173B1 (en) 2016-03-23
US9508464B2 (en) 2016-11-29
JP2013037988A (ja) 2013-02-21
WO2013021981A1 (ja) 2013-02-14
EP2731173A1 (en) 2014-05-14
US20140158396A1 (en) 2014-06-12
EP2731173A4 (en) 2015-03-25
JP5803405B2 (ja) 2015-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18344B (zh) 汇流条罩及带罩的汇流条
CN104247091B (zh) 电池用配线模块
CN104254932B (zh) 电池用配线模块
CN103597634B (zh) 电池布线模块
CN105684186B (zh) 配线模块
CN103931014B (zh) 电池配线模块
CN103891007B (zh) 电池模块以及配线模块
CN105074959B (zh) 配线模块
CN105308770B (zh) 电池连接器组件
CN104247092A (zh) 配线模块
EP2731171B1 (en) Cell wiring module
JP6497780B2 (ja) ボルトレス型バッテリセル接続
CN103548182B (zh) 电池布线模块
CN105431965B (zh) 配线模块
CN109690825A (zh) 连接模块
CN107004817A (zh) 布线模块
CN107004822A (zh) 电池配线模块
CN105493311B (zh) 配线模块
CN109075302A (zh) 连接模块
CN104981919B (zh) 配线模块
KR102112434B1 (ko) 배선 모듈
CN105981198B (zh) 布线模块
CN108701797A (zh) 布线模块及蓄电模块
JP2016051641A (ja) 配線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配線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N107946506A (zh) 一种新的动力电池模组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