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15634A - 抓线器 - Google Patents

抓线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15634A
CN103715634A CN201310195319.XA CN201310195319A CN103715634A CN 103715634 A CN103715634 A CN 103715634A CN 201310195319 A CN201310195319 A CN 201310195319A CN 103715634 A CN103715634 A CN 1037156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uctural member
oscillating structural
mentioned
grasps
coupl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9531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15634B (zh
Inventor
永木孝幸
藤原一出
平山尚宏
岩间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gaki Seik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gaki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50387593&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3715634(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gaki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gaki Se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7156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56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156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56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6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laying cables, e.g. laying apparatus on vehic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1/00Devices for lowering persons from buildings or the like
    • A62B1/06Devices for lowering persons from buildings or the like by making use of rope-lowering devices
    • A62B1/14Devices for lowering persons from buildings or the like by making use of rope-lowering devices with brakes sliding on the ro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overhead lines or cables
    • H02G1/04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overhead lines or cables for mounting or stretch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7/00Overhead 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lines or cables
    • H02G7/05Suspension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for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7/053Suspension clamps and clips for electric overhead lines not suspended to a supporting wire
    • H02G7/056Dead-end clam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5/00Implements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or tensioning of wire or strip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11/00Means for fastening cables or ropes to one another or to other objects; Caps or sleeves for fixing on cables or ropes
    • F16G11/10Quick-acting fastenings; Clamps hold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 F16G11/101Quick-acting fastenings; Clamps hold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deforming the cable by moving a part of the fasten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39Cord and rope holders
    • Y10T24/3936Pivoted part
    • Y10T24/394Cam leve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lectric Cable Installation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轻质且能够容易、安全地进行维持张紧线的抓持状态的作业的抓线器。本发明的抓线器(10)具备:具有线状体按压部(24)的固定抓持体(12);利用支轴以可摆动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固定抓持体的摆动构件(14);具有线状体保持部的活动抓持体(16);使摆动构件摆动的连结构件(18);以及限制摆动部件的摆动的量的摆动构件限制部(20),该抓线器构成为,固定抓持体(12)在用于安装摆动构件的支轴(70)被安装的区域上形成强化部(32、40),被抓持在上述活动抓持体(16)与固定抓持体(12)之间的线状体(W)不会从移动量被摆动构件限制部(20)限制的活动抓持体(16)与固定抓持体(12)之间脱落。

Description

抓线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进行电线的分线作业等时安装在牵拉电线的装置上来抓持电线的用途的抓线器。
背景技术
作为在对线、电线、线缆等进行拉线时所使用的以往的代表性的抓线器,例如有专利文献1的图2以及图3所示的抓线器。这种抓线器包括:具有抓持部31a的第一抓持片31;能够在接近和远离抓持部31a的方向上相对移动的第二抓持片32;第二杆34,该第二杆34贯通第一抓持片31,两端从该第一抓持片31突出,并且该第一抓持片31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于该第二杆34;以及第一杆33,当第一抓持片31滑动至第二杆34的前方时,该第一杆33使第二抓持片32朝接近抓持部31a的方向移动并抓持吊线W,当第一抓持片31滑动至第二杆34的后方时,该第一杆33使第二抓持片32朝远离抓持部31a的方向移动并解除吊线W的抓持状态。
在吊线W被朝后方送出的状态下,该吊线W不被第二抓线器3抓持,而是通过第一以及第二抓持片31、32之间并被朝后方送出。
此时,对于第一抓持片31相对于第二杆34的朝后方侧的移动量(滑动量)而言,由于第一抓持部31的大致下端部31b与限位器34c抵接,所以不会移动规定的长度以上,防止抓持部31a与第二抓持片32过度分离而使吊线W从抓持部31a与第二抓持片32之间脱落。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306797号公报。
这种抓线器的第二杆34安装于第一杆33,并且利用金属制的轴以转动自如的方式将第一杆33安装于第一抓持片31。
该抓线器保持作业中的架空配电线的张力,若牵拉第二杆34,则会向第一杆33与安装于第二抓持片32的轴上施加过大的力、例如剪切力。
另一方面,第一抓持片31的抓持部31a与第二抓持片32之间的尺寸越大,越能够高效地进行为了抓持吊线W而执行的嵌入作业。然而,由于限位器34的存在,无法增大第一抓持片31的抓持部31a与第二抓持片32之间的放入吊线W的尺寸。
由于使用抓线器的作业为在高处进行的危险作业,因此期待可容易且安全地进行作业的抓线器。
然而,如果为了增加牢固性而采取增粗轴等的措施,则重量增加而难以作为在高处使用的抓线器来使用。如果增大第一抓持片31的抓持部31a与第二抓持片32之间的放入吊线W的尺寸,则吊线W容易脱落。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质且能够容易并安全地进行维持张紧线的抓持状态的作业的抓线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抓线器具备:固定抓持体,该固定抓持体具有线状体按压部;摆动构件,该摆动构件利用支轴以可摆动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固定抓持体;活动抓持体,该活动抓持体利用上述摆动构件的摆动朝上述固定抓持体的线状体按压部摆动,并且具有线状体保持部;连结构件,该连结构件通过转动轴与上述摆动构件连结,使摆动构件摆动;以及摆动构件限制部,该摆动构件限制部限制摆动构件朝连结构件的延伸侧的相反一侧摆动的量,该抓线器构成为,固定抓持体在用于安装摆动构件的支轴被安装的区域上形成强化部,摆动构件在支轴孔与连结构件安装孔之间具有从上述支轴孔的附近直至上述连结构件安装孔的附近的前端缘,上述支轴孔供安装于固定抓持体的支轴插入,上述连结构件安装孔供安装连结构件的转动轴插入,上述摆动构件的前端缘随着趋近连结构件安装孔一侧而向连结构件的延伸的方向即后方倾斜,连结构件转动轴以及活动抓持体转动轴相比上述支轴位于连结构件的延伸的方向即后方,并且连结构件转动轴相比上述支轴位于下方,活动抓持体转动轴相比上述支轴位于上方,上述连结构件在相比连结构件转动轴靠上方且相比固定抓持体的线状体按压部靠下方的位置延伸,被夹持在上述活动抓持体与固定抓持体之间的线状体不会从移动量被摆动构件限制部限制的活动抓持体与固定抓持体之间脱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抓线器是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抓线器的基础上,与被固定抓持体与活动抓持体抓持的线状体的延伸的方向正交且通过上述支轴的垂线、与利用摆动构件限制部按压摆动构件的前端缘的方向所夹的倾斜角度为30~90度的角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所涉及的抓线器是在技术方案1或2所记载的抓线器的基础上,上述摆动构件限制部具有以相对于上述摆动构件的前端缘进退自如的方式安装于固定抓持体的按压体,利用上述按压体按压的方向与上述垂线所夹的倾斜角度为30~90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所涉及的抓线器是在技术方案1~3中任意一项所记载的抓线器的基础上,上述固定抓持体在供安装摆动构件的支轴插入的孔的周围设置有圆形形状突条,用以保护支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所涉及的抓线器是在技术方案1~4中任意一项所记载的抓线器的基础上,在从供上述支轴插入的孔的孔缘离开的位置处,沿孔缘形成有与上述突条不同的圆弧状突条。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所涉及的抓线器是在技术方案1~5中任意一项所记载的抓线器的基础上,具备:固定抓持体,该固定抓持体具有线状体按压部;摆动构件,该摆动构件利用支轴以可摆动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固定抓持体;活动抓持体,该活动抓持体利用上述摆动构件的摆动朝上述固定抓持体的线状体按压部摆动,并且具有线状体保持部;以及连结构件,该连结构件与上述摆动构件连结,使摆动构件摆动,其中,上述固定抓持体在供安装摆动构件的支轴插入的孔的附近,设置有朝线状体按压部延伸的突条。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所涉及的抓线器是在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抓线器的基础上,上述突条为直线状,并且距上述孔的孔缘等间隔地设置有多条。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所涉及的抓线器是在技术方案4~7中任意一项所记载的抓线器的基础上,上述圆形形状的突条设置在安装连结构件的一侧,朝上述线状体按压部延伸的突条被设置在与安装连结构件的一侧的相反侧。
根据本发明,抓线器具备:固定抓持体,该固定抓持体具有线状体按压部;摆动构件,该摆动构件利用支轴以可摆动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固定抓持体;活动抓持体,该活动抓持体利用上述摆动构件的摆动朝上述固定抓持体的线状体按压部摆动,并且具有线状体保持部;连结构件,该连结构件通过转动轴与上述摆动构件连结,使摆动构件摆动;以及摆动构件限制部,该摆动构件限制部限制摆动构件朝连结构件的延伸侧的相反一侧摆动的量,并且该抓线器构成为,固定抓持体在用于安装摆动构件的支轴被安装的区域上形成强化部,摆动构件在支轴孔与连结构件安装孔之间具有从上述支轴孔的附近直至上述连结构件安装孔的附近的前端缘,上述支轴孔供安装于固定抓持体的支轴插入,上述连结构件安装孔供安装连结构件的转动轴插入,上述摆动构件的前端缘随着趋近连结构件安装孔一侧而向连结构件的延伸的方向即后方倾斜,连结构件转动轴以及活动抓持体转动轴相比上述支轴位于连结构件的延伸的方向即后方,并且连结构件转动轴相比上述支轴位于下方,活动抓持体转动轴相比上述支轴位于上方,上述连结构件在相比连结构件转动轴靠上方且相比固定抓持体的线状体按压部靠下方的位置延伸,被夹持在上述活动抓持体与固定抓持体之间的线状体不会从移动量被摆动构件限制部限制的活动抓持体与固定抓持体之间脱落,因此能够提供轻质且可容易、安全地进行维持紧线的抓持状态的作业的抓线器。
根据技术方案2的发明,由于与被固定抓持体和活动抓持体抓持的线状体的延伸的方向正交且通过上述支轴的垂线、与利用摆动构件限制部按压摆动构件的前端缘的方向所夹的倾斜角度为30~90度的角度,因此能够有效地进行摆动构件的移动的限制。
根据技术方案3的发明,由于上述摆动构件限制部具有以相对于上述摆动构件的前端缘进退自如的方式安装于固定抓持体的按压体,利用上述按压体按压的方向与上述垂线所夹的倾斜角度为30~90度,因此能够有效地进行摆动构件的移动的限制。
根据技术方案4的发明,由于上述固定抓持体在供安装摆动构件的支轴插入的孔的周围设置有圆形形状突条,用以保护支轴,因此能够强化固定抓持体。
根据技术方案5的发明,由于在从供上述支轴插入的孔的孔缘离开的位置处,沿孔缘形成有与上述突条不同的圆弧状突条,因此能够强化固定抓持体。
根据技术方案6的发明,由于该抓线器具备:固定抓持体,该固定抓持体具有线状体按压部;摆动构件,该摆动构件利用支轴以可摆动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固定抓持体;活动抓持体,该活动抓持体利用上述摆动构件的摆动朝上述固定抓持体的线状体按压部摆动,并且具有线状体保持部;以及连结构件,该连结构件与上述摆动构件连结,使摆动构件摆动,上述固定抓持体在供安装摆动构件的支轴插入的孔的附近,设置有朝线状体按压部延伸的突条,因此能够有效地进行摆动构件的移动的限制。
根据技术方案7的发明,由于上述突条为直线状,并且距上述孔的孔缘等间隔地设置有多条,因此能够强化固定抓持体。
根据技术方案8的发明,由于上述圆形形状的突条被设置在安装连结构件的一侧,朝上述线状体按压部延伸的突条被设置在与安装连结构件的一侧的相反侧,因此能够强化固定抓持体。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将从参照附图进行的以下的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的说明中得到进一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抓线器的整体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表示构成图1图示的抓线器的构成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固定抓持体的主视示意图。
图4是固定抓持体的后视示意图。
图5A是固定抓持体的左侧面示意图。
图5B是部分剖切固定抓持体的左侧面示意图。
图6是表示固定抓持体的主要部分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表示抓线器的工作状态的主视示意图。
图8是表示固定抓持体与摆动构件的安装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图9是图7的A方向向视示意图。
图10是图7的A方向向视示意图。
图11是表示固定抓持体与活动抓持体的安装状态的侧面示意图。
图12是表示施力构件的安装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13是表示施力构件的安装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14是表示施力构件的安装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15是作为本发明的其它的实施方式的抓线器的主视示意图。
图16是图15图示的抓线器的左侧侧面示意图。
图17是固定抓持体的主视示意图。
图18A是抓线器的主视示意图。
图18B是抓线器的侧面示意图。
图19A是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抓线器的主视示意图。
图19B是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抓线器的侧面示意图。
图20A是使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抓线器的线状体按压部的夹持槽与活动抓持体的夹持槽之间充分远离的状态的主视示意图。
图20B是使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抓线器的线状体按压部的夹持槽与活动抓持体的夹持槽之间充分远离的状态的侧面示意图。
图21A是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抓线器的主视示意图。
图21B是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抓线器的侧面示意图。
图22A是使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抓线器的线状体按压部的夹持槽与活动抓持体的夹持槽之间充分远离的状态的主视示意图。
图22B是使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抓线器的线状体按压部的夹持槽与活动抓持体的夹持槽之间充分远离的状态的侧面示意图。
图23A是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抓线器的主视示意图。
图23B是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抓线器的侧面示意图。
图24A是使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抓线器的线状体按压部的夹持槽与活动抓持体的夹持槽之间充分远离的状态的主视示意图。
图24B是使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抓线器的线状体按压部的夹持槽与活动抓持体的夹持槽之间充分远离的状态的侧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抓线器;12…固定抓持体;14…摆动构件;16…活动抓持体;18…连结构件;20…摆动构件限制部;22…主体;24…线状体按压部;24a、100…夹持槽;26…连结构件引导部;28…引导孔;30…支轴孔;32a、40a…顶部;32、40…突条;42…凹处;44…弹簧用槽;48、66…钩挂孔;50…第一线状突条;52…第二线状突条;60…固定抓持体安装孔;60a、62a、64a…远离侧的孔的周边的鼓出部的顶部;60b、62b、64b…近前侧的孔的周边的鼓出部的顶部;62…活动抓持体安装孔;64…连结构件安装孔;68…前端缘;70…支轴;70a、72a、74a…轴心;70b、72b、74b…凸缘部;72…连结构件转动轴;74…活动抓持体转动轴;76…开尾销;80…连结构件主体;82…摆动构件安装孔;84…连结孔;92…一方的摆动构件安装部;94…另一方的摆动构件安装部;96…一方的摆动构件安装孔;98…另一方的摆动构件安装孔;98a…阶梯差部;110…施力构件;112…线圈部;114…第一钩挂部;116…第二钩挂部;120…支承部;122…引导部;124…按压体;126…内螺纹孔;128…抵接部;130…柄部;132…外螺纹部;134…弹簧垫圈;168…突起;W…线状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不过是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个例子,并不限定本发明的技术的范围。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抓线器10具备:具有线状体按压部24的固定抓持体12;利用支轴70而以可摆动的方式安装在上述固定抓持体12上的摆动构件14;活动抓持体16,其利用上述摆动构件14的摆动而朝向上述固定抓持体12的线状体按压部24摆动,并且具有线状体保持部;连结构件18,其连结于上述摆动构件14,并使摆动构件14摆动;以及摆动构件限制部20,其限制摆动构件14的朝与连结构件18延伸侧的相反侧摆动的量。
固定抓持体12在主视为大致U字状的主体22的上部,朝近前侧突出设置有沿主体22的长边方向延伸的线状体按压部24,在后部朝下部后方突出地设置有连结构件引导部26。
线状体按压部24为朝主体22的近前侧突出的帽形,在其下表面形成有夹持槽24a。
连结构件引导部26在线状体按压部24延伸的延长线上与线状体按压部24延伸的线平行地延伸。
连结构件引导部26贯穿设置有用于插入并引导连结构件18的引导孔28,在引导孔28中插入并保持可转动地轴支承于上述摆动构件14的连结构件18。
固定抓持体12在前部的主体22的垂下延伸部分上贯穿设置有用于通过支轴70轴支承摆动构件14的支轴孔30。
支轴孔30为从主体22的近前侧(正面侧)到远离侧(背面侧)贯穿主体22而设置的圆孔,沿水平方向延伸。
固定抓持体12在支轴孔30的孔缘的周围设置有沿孔缘突出设置的突条32,以便保护轴支承摆动构件14的支轴70。
突条32为从支轴孔30的下部到前侧、上部以及后侧连续地设置的主视为圆形的肋(rib)。
突条32沿支轴孔30的孔的外周缘的延伸方向(支轴70的轴心70a的延伸方向)从主体22突出。
突条32的顶部32a为平面状,沿与支轴孔30的孔周缘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即垂直方向展开。突条32的顶部32a具有与主体22的近前侧面以及线状体按压部24的夹持槽24a平行的平面,并且突条32的周缘为沿与主体22的近前侧面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剖面近似梯形形状。突条32的高度与主体22的宽度大致同长,具有遍及整周大致相同的剖面形状,且具有大致相同的高度。
突条32为越趋近上端(顶部32a)其宽度越渐渐变小的锥形形状,其下端部的宽度与主体22的宽度大致同宽。
突条32构成用于载放摆动构件14的座。
突条32与主体22通过金属一体成型。
在从插入上述支轴70的支轴孔30的孔缘离开的位置处,沿该孔缘形成有与上述突条32不同的圆弧状突条40。
圆弧状突条40为从支轴孔30的下部到前侧连续设置的主视为圆弧状的肋(rib)。
突条40朝向支轴孔30的孔的外周缘的延伸方向(支轴70的轴心70a的延伸方向)从主体22突出。
突条40的后方[牵拉连结构件18的方向(图18图示a方向)]的下部形成缺口,用以设置可进行弹簧的移动用的凹处42。
突条40构成为与突条32的外周缘间余留大致相同的间隔并围绕突条32的同心圆,在突条40与突条32之间形成弹簧用槽44。
突条40的顶部40a为平面状,朝向与支轴孔30的孔周缘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即垂直方向展开。突条40的顶部40a具有与主体22的近前侧面以及线状体按压部24的夹持槽24a平行的平面,并且突条40的周缘为朝与主体22的近前侧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剖面近似梯形形状。
突条40具有与突条32大致相同的高度,其高度与主体22的宽度大致同长,具有遍及整周大致相同的剖面形状,且具有大致相同的高度。
突条40为越趋近上端(顶部40a)其宽度越渐渐变小的锥形形状,其下端部的宽度与主体22的宽度大致同宽。
突条40构成用于载放摆动构件14的座。
突条40与主体22通过金属一体成型。
上述固定抓持体12在与形成突条32以及突条40的面相反侧的面上,在插入用于安装摆动构件14的支轴70的支轴孔30的附近设置有多条线状突条。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体22的垂下延伸部分,以彼此间余留适宜间隔的方式设置有从垂下延伸部分的下部朝线状体按压部24延伸的第一线状突条50和第二线状突条52。
上述第一线状突条50以及第二线状突条52为直线状,其顶部为平面状且为与主体22的近前侧面平行的剖面大致梯形,其高度与主体22的宽度大致同长,具有整体上大致相同的剖面形状,且具有大致相同的长度和大致相同的高度。
第一线状突条50与第二线状突条52被设置为从上述支轴孔30的孔缘离开适当距离,且被平行设置。第一线状突条50与支轴孔30之间以及第二线状突条52与支轴孔30之间为等间隔。第一线状突条50以及第二线状突条52朝与牵拉连结构件18的方向(图18图示a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上述圆形形状的突条32在主体22的垂下延伸部分被设置在安装连结构件18的一侧(安装摆动构件14的一侧),朝上述线状体按压部24延伸的第一线状突条50以及第二线状突条52在主体22的垂下延伸部分被设置在与安装连结构件18的一侧的相反一侧的面上。
摆动构件14为主视为大致三角形形状,在前方的上部的内角部分上贯穿设置有插入支轴70的固定抓持体安装孔60,在后方的上部的内角部分上贯穿设置有插入活动抓持体转动轴74的活动抓持体安装孔62,在后方的下部的内角部分上贯穿设置有插入连结构件转动轴72的连结构件安装孔64。
摆动构件14在插入用于安装于固定抓持体12的支轴70的支轴孔30与插入用于安装连结构件18的连结构件转动轴72的连结构件安装孔64之间,具有从上述支轴孔30的附近到上述连结构件安装孔64的附近的前端缘68。上述摆动构件14的前端缘68随着从上方的支轴孔30侧趋近下方的连结构件安装孔64侧而朝连结构件18延伸方向即后方(逆时针方向)倾斜。
与上述支轴70相比,连结构件转动轴72以及活动抓持体转动轴74更位于连结构件18的延伸方向即后方(右侧),并且与上述支轴70相比,连结构件转动轴72更位于下方,活动抓持体转动轴74更位于上方,上述连结构件18在连结构件转动轴72的上方且在固定抓持体12的线状体按压部24的下方延伸。
固定抓持体安装孔60、活动抓持体安装孔62以及连结构件安装孔64的周边的近前侧面以及远离侧面都比其他的部分更高地鼓出,这种鼓出部的顶部为与孔的周缘的延伸方向正交的垂直平面。即,固定抓持体安装孔60的远离侧的孔的周边的鼓出部的顶部60a和近前侧的孔的周边的鼓出部的顶部60b、活动抓持体安装孔62的远离侧的孔的周边的鼓出部的顶部62a以及近前侧的孔的周边的鼓出部的顶部62b以及连结构件安装孔64的远离侧的孔的周边的鼓出部的顶部64a以及近前侧的孔的周边的鼓出部的顶部64b被平行地形成,与固定抓持体安装孔60、活动抓持体安装孔62以及连结构件安装孔64的孔缘(孔的外周缘)的延伸方向正交。
在固定抓持体安装孔60的近前侧的周边形成的、远离侧的孔的周边的鼓出部的顶部60a的滑动接触面(与突条32的顶部32a以及突条40的顶部40a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面),以与摆动构件14的旋转轴(支轴70的轴心)正交且与固定抓持体12的夹持槽24a以及活动抓持体16的夹持槽100平行的方式形成为垂直面。
在活动抓持体安装孔62的远离侧以及近前侧的周边形成的、远离侧的孔的周边的鼓出部的顶部62a以及近前侧的孔的周边的鼓出部的顶部62b的滑动接触面(与活动抓持体16的安装面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面),以与活动抓持体16的旋转轴(活动抓持体转动轴74的轴心)正交且与固定抓持体12的夹持槽24a以及活动抓持体16的夹持槽100平行的方式形成为垂直面。
在连结构件安装孔64的远离侧的周边形成的、远离侧的孔的周边的鼓出部的顶部64a的滑动接触面(与连结构件18的安装面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面),以与连结构件18的旋转轴(连结构件转动轴72的轴心)正交且与固定抓持体12的夹持槽24a以及活动抓持体16的夹持槽100平行的方式形成为垂直面。
上述摆动构件14接合在设置于固定抓持体12的突条32上,并将支轴孔30与固定抓持体安装孔60并排排列成一直线状,摆动构件14利用支轴70在一个端部以支轴70作为枢轴转动自如地安装于固定抓持体12。
摆动构件14与固定抓持体12的线状体按压部24的延伸方向平行地摆动。
摆动构件14在另一端部接合有上述连结构件18的一端,将连结构件18的摆动构件安装孔82与摆动构件14的连结构件安装孔64并排排列成一直线状,利用连结构件转动轴72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
另外,摆动构件14在设置于与固定抓持体安装孔60相邻的位置处的活动抓持体安装孔62上安装有活动抓持体16,并利用活动抓持体转动轴74而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有所述活动抓持体16。
连结构件18为具有长边方向的杆状体,在棱柱状的连结构件主体80的前部贯穿设置有摆动构件安装孔82,在连结构件主体80的后部形成有连结孔84。
摆动构件14的连结构件安装孔64与连结构件18的摆动构件安装孔82为相同直径,且以使各孔的外周缘平行的方式排列。此外,连结构件18利用转动轴72将主体22以转动自如的方式安装于摆动构件14,该转动轴72从摆动构件14的连结构件安装孔64贯穿插入至连结构件18的摆动构件安装孔82。
固定抓持体12的引导孔28被形成为与支轴孔30大致同高,摆动构件14的固定抓持体安装孔60被形成为与固定抓持体12的支轴孔30以及引导孔28大致同高。因此,被安装在摆动构件14的形成于固定抓持体安装孔60的下方的连结构件安装孔64上的连结构件18贯穿插入于固定抓持体12的引导孔28,并朝向牵拉连结构件18的一侧(图15图示a方向)上升。
连结构件18也可与远离支轴孔30的一侧即牵拉连结构件18的一侧(图18图示a方向)的引导孔28的唇缘接触,以便使作用于连结构件18的连结构件主体80的力变小。
支轴70为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轴心70a的圆柱状,在其近前侧具有朝与轴心70a交叉的方向突出的凸缘部70b。支轴70被嵌合插入于摆动构件14的固定抓持体安装孔60,使该凸缘部70b与固定抓持体安装孔60的周边接合且与固定抓持体12的支轴孔30螺纹接合,以将支轴70安装于固定抓持体12以及摆动构件14。支轴70的轴心70a为摆动构件14的旋转的中心。支轴70也可被铆接在支轴孔30的远离侧。
连结构件转动轴72为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轴心72a的圆柱状,在其近前侧具有朝与轴心72a交叉的方向突出的凸缘部72b。连结构件转动轴72从近前侧与摆动构件14的连结构件安装孔64嵌合并且从近前侧与连结构件18的摆动构件安装孔82嵌合,并在摆动构件安装孔82的远离侧被铆接,由此安装在摆动构件14以及连结构件18。连结构件转动轴72的轴心72a成为连结构件18的旋转的中心。
活动抓持体转动轴74为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轴心74a的圆柱状,在其远离侧具有朝与轴心74a交叉的方向突出的凸缘部74b。活动抓持体转动轴74从活动抓持体16的远离侧的另一方的摆动构件安装孔98嵌合插入于摆动构件14的活动抓持体安装孔62,并且嵌合插入于一方的摆动构件安装孔96,使该凸缘部74b与另一方的摆动构件安装孔98的周边接合,并且在活动抓持体16的近前侧的突出至一方的摆动构件安装孔96的近前侧的部位利用开尾销76进行固定。活动抓持体转动轴74的轴心74a成为活动抓持体16的旋转的中心。
另一方的摆动构件安装孔98的远离侧的外周边沿圆周方向形成呈圆环状的阶梯差。当将活动抓持体转动轴74的凸缘部74b嵌合插入于上述圆环状阶梯差部98a时,活动抓持体转动轴74的凸缘部74b的远离侧的表面与另一方的摆动构件安装部94的远离侧面在平面上连续。
支轴孔30与摆动构件14的固定抓持体安装孔60为相同直径,且以使各孔的外周缘平行的方式并排排列。
支轴孔30的周缘的延伸方向与固定抓持体安装孔60、活动抓持体安装孔62以及连结构件安装孔64的周缘的延伸方向平行,支轴孔30的周缘的延伸方向与固定抓持体安装孔60、活动抓持体安装孔62以及连结构件安装孔64的周缘的延伸方向、以及支轴70的轴心70a、连结构件转动轴72的轴心72a以及活动抓持体转动轴74的轴心74a平行。
在固定抓持体12与摆动构件14之间设置有由螺旋弹簧构成的施力构件110,该施力构件110用于朝连结构件18的受拉一侧对摆动构件14进行施力。
施力构件110将线圈部112嵌合插入于固定抓持体12的弹簧用槽44。
施力构件110将从线圈部112的近前侧延伸的直线状第一钩挂部114固定于在摆动构件14的远离侧面形成的钩挂孔66,并且将从线圈部112的远离侧延伸的直线状第二钩挂部116固定于在固定抓持体12的主体22的近前侧面形成的钩挂孔48。
第一钩挂部114在无负载的状态下形成为牵拉连结构件18的状态并固定于摆动构件14的钩挂孔66,施力构件110以使连结构件18成为从向拉回方向(图18图示b方向)压回了连结构件18的一侧向牵拉一侧(图18图示a方向)被牵拉的状态的方式进行施力。
固定抓持体12的突条40不是在第一钩挂部114的动作范围内形成,而是设置有凹处42,且从支轴孔30的下部到前部地设置。
如图11所示,活动抓持体16的剖面形状形成为“コ”字状,在前后具有平行排列的一方的摆动构件安装部92以及另一方的摆动构件安装部94,在一方的摆动构件安装部92上贯穿设置有一方的摆动构件安装孔96,并且在另一方的摆动构件安装部94贯穿设置有另一方的摆动构件安装孔98。
活动抓持体16在上表面形成有收容线状体W的下部的夹持槽100,且该夹持槽100与形成于固定抓持体12的下表面的夹持槽24a对置。
活动抓持体16使一方的摆动构件安装部92与另一方的摆动构件安装部94跨在摆动构件14的后部的上部,将一方的摆动构件安装孔96以及另一方的摆动构件安装孔98与摆动构件14的活动抓持体安装孔62并排排列成一直线状,并安装于摆动构件14。
活动抓持体16利用被贯穿插入于并排排列成一直线状的一方的摆动构件安装孔96以及另一方的摆动构件安装孔98与活动抓持体安装孔62中的活动抓持体转动轴74而转动自如地安装于摆动构件14。
摆动构件14的活动抓持体安装孔62与活动抓持体16的一方的摆动构件安装孔96以及另一方的摆动构件安装孔98为相同直径,以使各孔的外周缘平行的方式并排排列。
一方的摆动构件安装部92与另一方的摆动构件安装部94的相互对置的面(各自的内表面)为平行的垂直面,并且一方的摆动构件安装部92以及另一方的摆动构件安装部94以与突条32的顶部32a以及突条40的顶部40a平行的方式被安装于摆动构件14。
一方的摆动构件安装部92与另一方的摆动构件安装部94的相互对置的面(各自的内表面)与一方的摆动构件安装孔96以及另一方的摆动构件安装孔98的孔的外周缘的延伸方向正交,并与活动抓持体转动轴74的轴心74a正交。
安装于摆动构件14的活动抓持体16以活动抓持体转动轴74的轴心74a为中心进行摆动。
该活动抓持体16的转动范围只要是可修正上表面因摆动构件14的转动而从与固定抓持体12的线状体按压部24的下表面平行的状态偏离的程度的转动即可,转动范围受限制。
活动抓持体16以使其夹持槽100位于固定抓持体12的夹持槽24a的正下方、且活动抓持体16的夹持槽100与固定抓持体12的夹持槽24a对置的方式被安装于摆动构件14。
摆动构件14以使安装于摆动构件14的活动抓持体16的夹持槽100位于固定抓持体12的夹持槽24a的正下方且活动抓持体16的夹持槽100与固定抓持体12的夹持槽24a对置的方式,安装于固定抓持体12的突条32的顶部32a的近前侧以及突条40的顶部40a的近前侧。
连结构件18的连结构件主体80以在固定抓持体12的突条32以及突条40的下方与突条32的顶部32a以及突条40的顶部40a平行且沿固定抓持体12的夹持槽24a以及活动抓持体16的夹持槽100的延伸方向延伸的方式,安装于摆动构件14。连结构件18以连结构件转动轴72的轴心72a为中心进行转动。
固定抓持体12的突条32以及突条40的各自的高度形成为固定的高度,使得在固定抓持体12的夹持槽24a的下方,突条32以及突条40的近前侧面(与摆动构件14的固定抓持体安装孔60的孔的周边的鼓出部的顶部60a对置的顶部32a以及顶部40a的滑动接触面)与固定抓持体12的夹持槽24a的延伸方向平行且与支轴70的轴心70a正交。
突条32的顶部32a以及突条40的顶部40a的滑动接触面为与固定抓持体安装孔60、活动抓持体安装孔62以及连结构件安装孔64的孔的周边的鼓出部的顶部(远离侧的孔的周边的鼓出部的顶部60a、远离侧的孔的周边的鼓出部的顶部62a、远离侧的孔的周边的鼓出部的顶部64a、近前侧的孔的周边的鼓出部的顶部60b、近前侧的孔的周边的鼓出部的顶部62b以及近前侧的孔的周边的鼓出部的顶部64b)的滑动接触面对置的平行的面。此外,突条32的顶部32a以及突条40的顶部40a与固定抓持体安装孔60的周边的鼓出部(远离侧的孔的周边的鼓出部的顶部60a)进行面接触,以便使得摆动构件14以转动轴70的轴心70a为中心进行转动。
此外,与突条32的顶部32a以及突条40的顶部40a相接触的垂直平面P1构成为通过连结构件引导部26的引导孔28的内侧。
通过摆动构件14的固定抓持体安装孔60的周边的近前侧面以及活动抓持体安装孔62的周边的近前侧面(近前侧的孔的周边的鼓出部的顶部62b的滑动接触面)的垂直平面P2以及通过摆动构件14的固定抓持体安装孔60的周边的远离侧面以及活动抓持体安装孔62的周边的远离侧面(远离侧的孔的周边的鼓出部的顶部62a的滑动接触面)的垂直平面P3与转动轴70的轴心70a、连结构件转动轴72的轴心72a以及活动抓持体转动轴74的轴心74a垂直且与固定抓持体12的夹持槽24a平行。此外,通过摆动构件14的固定抓持体安装孔60的周边的远离侧面以及活动抓持体安装孔62的安装连结构件18的远离侧面(远离侧的孔的周边的鼓出部的顶部64a的滑动接触面)的垂直平面P3构成为与转动轴70的轴心70a、连结构件转动轴72的轴心72a以及活动抓持体转动轴74的轴心74a垂直,并通过连结构件引导部26的引导孔28的内侧。
与突条32的顶部32a以及突条40的顶部40a相接触的平面P1、通过活动抓持体安装孔62的周边的近前侧面(近前侧的孔的周边的鼓出部的顶部62b的滑动接触面)的平面P2、以及通过固定抓持体安装孔60的周边的远离侧面(远离侧的孔的周边的鼓出部的顶部60a的滑动接触面)与活动抓持体安装孔62的周边的远离侧面(远离侧的孔的周边的鼓出部的顶部62a的滑动接触面)的平面P3平行,且构成为与转动轴70的轴心70a、连结构件转动轴72的轴心72a以及活动抓持体转动轴74的轴心74a垂直的面。
上述摆动构件限制部20具有在设置于固定抓持体12的支承部120上形成的引导部122和进退自如地安装于引导部122的按压体124。
引导部122形成有内螺纹孔126,按压体124在前端设置有抵接部128。
上述按压体124通过对固定在其后端侧的柄部130进行旋转操作,能够利用与内螺纹孔126的螺纹接合而进退移动。
按压体124形成有与引导部122的内螺纹孔126螺纹接合的外螺纹部132和以能够进退移动的方式安装于外螺纹部132的前端侧的抵接部128。
如图3所示,抵接部128被弹簧垫圈134朝前端侧施力,因此抵接部128成为前进移动直至与摆动构件14的前端缘68抵接的位置的状态。
按压体124在利用固定抓持体12的线状体按压部24与活动抓持体16而抓持了线状体W的状态下,通过对柄部130进行旋转操作,使按压体124进行前进移动,当从前端的抵接部128与摆动构件14的前端缘68的边缘部抵接的状态进一步进行前进移动时,如图1所示,抵接部128后退移动而成为压缩弹簧垫圈134的状态。
按压体124构成为使得垂线L1与通过摆动构件限制部20按压摆动构件14的前端缘68的方向L2间所夹的倾斜角度α为30~90度的角度,垂线L1相对于被固定抓持体12与活动抓持体16抓持的线状体W的延伸方向正交且通过上述支轴70。
在倾斜角度α为30~90度的角度的情况下,能够可靠地维持线状体W的抓持状态。
上述摆动构件限制部20具有相对于上述摆动构件14的前端缘68进退自如地安装于固定抓持体12的按压体124,由上述按压体124按压的方向与上述垂线(相对于被固定抓持体12与活动抓持体16抓持的线状体W的延伸方向正交且通过上述支轴70)所夹的倾斜角度α为30~90度,并且摆动构件14构成为上述垂线L1与连结构件18的延伸方向即被牵拉的方向L4交叉、且上述垂线L1与将连结构件转动轴72的中心与上述支轴70的中心进行连结的线L3所夹的角度β为35~55度。
当线状体W为粗线时,角度β接近35度的情况适于线状体W的抓持状态的维持,当线状体W为细线时,角度β接近55度的情况适于线状体W的抓持状态的维持。
以下,对将形成上述结构的抓线器10安装于线状体W、从线状体W拆下的步骤进行说明。
首先,对于摆动构件限制部20而言,使柄部130旋转,如图7所示,形成使按压体124后退的状态,形成允许摆动构件14朝另一方向(前方)的转动的状态,形成活动抓持体16充分离开固定抓持体12的状态,由此线状体W容易通过固定抓持体12的线状体按压部24与活动抓持体16之间。
将连结构件18向压回侧(图18图示b方向)按压,形成活动抓持体16充分离开固定抓持体12的状态,由此线状体W容易通过固定抓持体12与活动抓持体16之间。
如图7所示,将形成为使固定抓持体12与活动抓持体16之间充分离开的状态的抓线器10运至线状体W的规定部位,使线状体W贯穿插入到固定抓持体12与活动抓持体16之间,将线状体W的上部收容在形成于固定抓持体12的下表面的夹持槽24a中,将抓线器10装配成被线状体W悬吊的状态。
在将该抓线器10向线状体W的安装应用于电线的分线作业的情况下,以与形成从两侧拉近电线的作用的紧线装置的长度相对应的间隔在电线的两个位置分别安装抓线器10。在上述紧线装置的两端设置有连结单元,该连结单元利用形成于连结构件18的连结孔84与抓线器10连结。当紧线装置在两端与两侧的抓线器10连结后,通过进行缩短其长度的操作,对抓线器10的连结构件18施加朝图18所示的a方向牵拉的力。
若向图18图示a方向牵拉连结构件18,则连结了连结构件18的一端侧的摆动构件14会以支轴70为支点朝图18图示c方向转动。利用该摆动构件14的转动,活动抓持体16被向固定抓持体12的方向推起,将线状体W的下部收容在夹持槽100中,从而如图1所示在与固定抓持体12之间夹入线状体W并进行抓持。
当由紧线装置进一步施加向图18图示a方向的牵拉力时,由抓线器10抓持的线状体W被向图18图示a方向牵拉,由此两侧的抓线器10被相互拉近,形成位于两侧的抓线器10之间的线状体W出现松动的状态,得到可实施分线作业的状态。
当摆动构件14的转动角度从像上述那样进行初始固定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摆动构件限制部20利用弹簧垫圈134的施力而使抵接部128进行前进移动,来维持抵接部128抵接于摆动构件14的状态。由于该摆动构件14的转动角度的变化作为弹簧垫圈134的变化可以通过目视来检测,因此当作业者发现弹簧垫圈134产生变化时,若旋转柄部130使按压体124进行前进移动而以弹簧垫圈134被压平的方式进行调整,就能够使放置后的变化返回至初始状态。
当将安装于线状体W的抓线器10拆下时,解除由连结于连结构件18的紧线装置等产生的连结状态,如果使摆动构件限制部20的柄部130旋转而使按压体124进行后退移动来解除对摆动构件14的按压,则活动抓持体16离开线状体W,因此能够解除线状体W的抓持。
对于上述那样抓线器10的安装作业而言,由于能够全部从正面侧实施作业者应该进行的、将抓线器10安装于线状体W的作业以及将紧线装置等的牵拉单元连结于连结构件18的作业,因此能够容易且安全地进行电线的分线作业等既是高处作业、又是危险作业的作业。
当拆下安装于线状体W的抓线器10时,如果解除由连结于连结构件18的紧线装置等产生的连结状态,则活动抓持体16离开线状体W,因此能够解除线状体W的抓持。
根据上述结构,当将抓线器10安装于线状体W时,如果将固定抓持体12载置于线状体W上,由牵拉单元等对摆动构件14施加朝一个方向的动作力,则摆动构件14朝一个方向转动,使活动抓持体16朝固定抓持体12侧移动,因此能够在固定抓持体12与活动抓持体16之间抓持线状体W,通过摆动构件限制部20的按压体124的前进移动操作来限制摆动构件14的朝另一个方向的转动,由此可维持抓持了线状体W的状态。
当拆下抓线器10时,如果解除施加在摆动构件14的朝向一个方向的动作力,对摆动构件限制部20的按压体124进行后退移动操作而解除摆动构件14的朝向另一个方向的转动,则摆动构件14朝另一个方向转动而解除由活动抓持体16对线状体W的抓持,因此能够从线状体W取下固定抓持体12进而拆下抓线器10。
由于用于进行将该抓线器10安装于线状体W的作业以及从线状体W取下该抓线器10的作业的固定抓持体12以及活动抓持体16、摆动构件14、摆动构件限制部20配设在相同方向面侧,因此能够从相同方向面侧进行将抓线器10安装于线状体W、从线状体W取下该抓线器10的作业。使用抓线器10的作业往往为高处作业、危险作业,通过从相同方向面侧的操作能够容易且安全地实施作业。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根据本发明的思想实施各种变更。
关于作为与图1图示抓线器10不同的实施方式的抓线器,主要基于图15~图17进行说明。
图15~图17是作为与图1图示抓线器10不同的实施方式的抓线器的示意图。
该实施方式的抓线器10在摆动构件14的前端缘68突出设置有突起168,该突起168在被摆动构件限制部20按压时进行卡合。
突起168为主视为圆弧状的凸部,朝与牵拉连结构件18的一侧即后方相反的一侧的前方突出。
摆动构件限制部20构成为使得垂线L1与通过摆动构件限制部20按压摆动构件14的前端缘68的方向L2所夹的倾斜角度为大致90度的角度,所述垂线L1相对于被固定抓持体12与活动抓持体16抓持的线状体W的延伸方向正交且通过上述支轴70。
对于摆动构件限制部20而言,不超过90度的情况可避免连结构件18对线状体W干扰,因此是优选的。
当然,如果小于30度,则无法有效地按压摆动构件14来限制其移动量。
进而,主要基于图19~图24对作为与图1图示抓线器10不同的实施方式的抓线器进行说明。
摆动构件限制部20具有在设置于固定抓持体12的支承部120形成的引导部122和以进退自如的方式安装于引导部122的按压体124。
支承部120为朝向与牵拉连结构件18的方向相反的一侧从主体22延伸的板状体。
引导部122为在与主体22侧相反的一侧的支承部120的前端附近朝近前侧突出地设置的板状体,与支承部120连续设置。
引导部122形成有内螺纹孔126,按压体124在前端设置有抵接部128。
引导部122为朝与牵拉连结构件18的方向交叉乃至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杆状体,使按压体124朝牵拉连结构件18的方向延伸。
按压体124向朝向固定抓持体12的线状体按压部24的正下方的方向且是牵拉连结构件18的方向延伸。
对于上述按压体124而言,通过对固定于其后端侧的柄部130进行旋转操作,能够利用与内螺纹孔126的螺纹接合进行进退移动。
按压体124形成有与引导部122的内螺纹孔126螺纹接合的外螺纹部132和以能够进退移动的方式安装于外螺纹部132的前端侧的抵接部128。
如图19A以及图21A所示,由于抵接部128被弹簧垫圈134朝前端侧施力,因此抵接部128成为前进移动直至与摆动构件14的前端缘68抵接的位置的状态。
按压体124朝与摆动构件14的摆动的方向平行且是固定抓持体12的线状体按压部24的延伸方向进退。
摆动构件14与固定抓持体12的线状体按压部24的延伸方向平行摆动。
按压体124在利用固定抓持体12的线状体按压部24与活动抓持体16抓持了线状体W的状态下,通过对柄部130进行旋转操作,使按压体124进行前进移动,当从使前端的抵接部128与摆动构件14的前端缘68的边缘部抵接的状态进一步进行前进移动时,如图19A所示,抵接部128发生后退移动,而成为压缩弹簧垫圈134的状态。
突条40形成为不妨碍摆动构件限制部20的动作的方式。
突条40构成为前方侧的外周面不与摆动构件限制部20的按压体124的抵接部128接触的方式。
突条40的支轴70的下方的形状以及直径形成得小以便成为不与抵接部128接触的形状,使得当使摆动构件限制部20的按压体124朝摆动构件14的前端缘68前进时,能够通过摆动构件限制部20限制朝连结构件18的延伸侧的相反一侧摆动的摆动构件14所摆动的量。
摆动构件14形成为不妨碍摆动构件限制部20的动作的方式。
摆动构件14构成为摩擦阻力大,由此当摆动构件限制部20的按压体124的抵接部128与摆动构件14的前端缘68接触时,能够利用摆动构件限制部20限制摆动构件14朝前方的动作。
摆动构件14从上方的支轴70侧朝下方的连结构件转动轴72侧倾斜乃至垂下,以便成为前端缘68在突条40的下方与摆动构件限制部20的抵接部128接触的形状,使得当使摆动构件限制部20的按压体124朝摆动构件14的前端缘68前进时,能够利用摆动构件限制部20限制朝连结构件18的延伸侧的相反一侧摆动的摆动构件14所摆动的量。
摆动构件14的前端缘68与连结支轴70的中心和连结构件转动轴72的中心的线(L3)大致平行地延伸。
如图19~图24所示,按压体124构成为使得垂线L1与线L3所夹的倾斜角度θ为30~60度的角度,所述垂线L1与被固定抓持体12与活动抓持体16抓持的线状体W的延伸方向正交且通过上述支轴70,所述线L3与通过摆动构件限制部20按压摆动构件14的前端缘68的方向L2(摆动构件限制部20的按压体124的进退方向)垂直相交。
在与和摆动构件限制部20的按压体124的进退方向垂直相交的线L3所夹的倾斜角度θ为30~60度的角度的情况下,能够可靠地维持线状体W的抓持状态。
图19以及图20图示抓线器10的按压体124构成为使得垂线L1与线L3所夹的倾斜角度θ为大致30度的角度,所述垂线L1与被固定抓持体12与活动抓持体16抓持的线状体W的延伸方向正交且通过上述支轴70,所述线L3与通过摆动构件限制部20按压摆动构件14的前端缘68的方向L2(摆动构件限制部20的按压体124的进退方向)垂直相交。
图21以及图22图示抓线器10的按压体124构成为使得垂线L1与线L3所夹的倾斜角度θ为大致45度的角度,所述垂线L1与被固定抓持体12与活动抓持体16抓持的线状体W的延伸方向正交且通过上述支轴70,所述线L3与通过摆动构件限制部20按压摆动构件14的前端缘68的方向L2(摆动构件限制部20的按压体124的进退方向)垂直相交。
图23以及图24图示抓线器10的按压体124构成为使得垂线L1与线L3所夹的倾斜角度θ为大致60度的角度,所述垂线L1与被固定抓持体12与活动抓持体16抓持的线状体W的延伸方向正交且通过上述支轴70,所述线L3与通过摆动构件限制部20按压摆动构件14的前端缘68的方向L2(摆动构件限制部20的按压体124的进退方向)垂直相交。
图23以及图24图示抓线器10与图19以及图20图示抓线器10相比,连结构件18的连结孔84的牵拉一侧的端部与摆动构件限制部20的按压体124之间的长度D1短,作为整体能够实现抓线器10的小型化。
当形成为使线状体按压部24的夹持槽24a与活动抓持体16的夹持槽100之间充分离开的状态时,摆动构件14的前端缘68接近垂线L1,所述垂线L1与被固定抓持体12与活动抓持体16抓持的线状体W的延伸方向正交并且通过上述支轴70。
摆动构件14的前端缘68与摆动构件限制部20的引导部122的对置面之间构成收容抵接部128以及弹簧垫圈134的最小限度的空间。
抵接部128的高度与弹簧垫圈134的厚度合计的长度与摆动构件14的前端缘68与摆动构件限制部20的引导部122的对置面之间的长度大致相等或比其稍短。
当形成为线状体按压部24的夹持槽24a与活动抓持体16的夹持槽100接近的状态时,摆动构件14的前端缘68与垂线L1分离,所述垂线L1与被固定抓持体12与活动抓持体16抓持的线状体W的延伸方向正交并且通过上述支轴70。
摆动构件限制部20的抵接部128被旋转自如地形成,以便当与摆动构件14的前端缘68接触时不会产生刮伤,并且将与摆动构件14的前端缘68接触的接触面形成为卵形或者半球状。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所涉及的抓线器不仅能够应用于电线,还能够应用于牵拉葡萄架、树的线状体等。

Claims (8)

1.一种抓线器,具备:
固定抓持体,该固定抓持体具有线状体按压部;
摆动构件,该摆动构件利用支轴以可摆动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固定抓持体;
活动抓持体,该活动抓持体利用上述摆动构件的摆动朝上述固定抓持体的线状体按压部摆动,并且具有线状体保持部;
连结构件,该连结构件通过转动轴与上述摆动构件连结,使摆动构件摆动;以及
摆动构件限制部,该摆动构件限制部限制摆动构件朝连结构件的延伸侧的相反一侧摆动的量,
该抓线器构成为,
固定抓持体在用于安装摆动构件的支轴被安装的区域上形成强化部,
摆动构件在支轴孔与连结构件安装孔之间具有从上述支轴孔的附近直至上述连结构件安装孔的附近的前端缘,上述支轴孔供安装于固定抓持体的支轴插入,上述连结构件安装孔供安装连结构件的转动轴插入,
上述摆动构件的前端缘随着趋近连结构件安装孔一侧而向连结构件的延伸的方向即后方倾斜,
连结构件转动轴以及活动抓持体转动轴相比上述支轴位于连结构件的延伸的方向即后方,并且连结构件转动轴相比上述支轴位于下方,活动抓持体转动轴相比上述支轴位于上方,
上述连结构件在相比连结构件转动轴靠上方且相比固定抓持体的线状体按压部靠下方的位置延伸,
被夹持在上述活动抓持体与固定抓持体之间的线状体不会从移动量被摆动构件限制部限制的活动抓持体与固定抓持体之间脱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抓线器,其中,
与被固定抓持体和活动抓持体抓持的线状体的延伸的方向正交且通过上述支轴的垂线、与利用摆动构件限制部按压摆动构件的前端缘的方向所夹的倾斜角度为30~90度的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抓线器,其中,
上述摆动构件限制部具有以相对于上述摆动构件的前端缘进退自如的方式安装于固定抓持体的按压体,
利用上述按压体按压的方向与上述垂线所夹的倾斜角度为30~9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抓线器,其中,
上述固定抓持体在供安装摆动构件的支轴插入的孔的周围设置有圆形形状突条,用以保护支轴。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抓线器,其中,
在从供上述支轴插入的孔的孔缘离开的位置处,沿孔缘形成有与上述突条不同的圆弧状突条。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抓线器,其中,上述固定抓持体在供安装摆动构件的支轴插入的孔的附近,设置有朝线状体按压部延伸的突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抓线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条为直线状,并且距上述孔的孔缘等间隔地设置有多条。
8.根据权利要求4~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抓线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圆形形状的突条设置在安装连结构件的一侧,
朝上述线状体按压部延伸的突条被设置在与安装连结构件的一侧的相反侧。
CN201310195319.XA 2012-09-28 2013-05-23 抓线器 Active CN1037156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17966 2012-09-28
JP2012-217966 2012-09-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15634A true CN103715634A (zh) 2014-04-09
CN103715634B CN103715634B (zh) 2017-04-12

Family

ID=50387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95319.XA Active CN103715634B (zh) 2012-09-28 2013-05-23 抓线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768596B2 (zh)
EP (1) EP2903106B1 (zh)
JP (1) JP5959657B2 (zh)
CN (1) CN103715634B (zh)
AU (1) AU2013321858B2 (zh)
TW (2) TWM481225U (zh)
WO (1) WO2014050171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49589A (zh) * 2015-12-31 2016-03-30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张力放线时防止导线溜跑的卡线装置
CN107408800A (zh) * 2016-01-06 2017-11-28 株式会社永木精机 抓线器
CN108886240A (zh) * 2016-04-14 2018-11-23 株式会社永木精机 紧线器与利用所述紧线器的活线分配工具
CN114007814A (zh) * 2019-06-27 2022-02-01 株式会社永木精机 夹持工具
CN114784734A (zh) * 2022-05-20 2022-07-22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贵阳局 一种架空输电线路用防脱型耐张线夹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38966B2 (en) * 2011-09-29 2015-05-26 Hubbell Incorporated Side-loading quadrant deadend clamp assembly
JP5953227B2 (ja) * 2012-12-27 2016-07-20 株式会社永木精機 掴線器
WO2015115451A1 (ja) * 2014-01-30 2015-08-06 株式会社永木精機 掴線器
AU360519S (en) * 2014-06-27 2015-03-03 Nagaki Seiki Co Wire grippers
USD763674S1 (en) * 2014-12-24 2016-08-16 Nagaki Seiki Co., Ltd. Wire gripper
JP6467302B2 (ja) * 2015-06-30 2019-02-13 東日本旅客鉄道株式会社 掴線器
CN105226593A (zh) * 2015-09-26 2016-01-06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一种输电线卡头支持架
USD850246S1 (en) * 2016-01-06 2019-06-04 Nagaki Seiki Co., Ltd. Wire gripper
JP6205076B1 (ja) * 2016-01-06 2017-09-27 株式会社永木精機 掴線器
CN106786176B (zh) * 2016-12-21 2018-08-03 国网浙江乐清市供电公司 电缆卡线器
KR20210098993A (ko) * 2018-12-11 2021-08-11 가부시키가이샤나가키세이키 와이어 그리퍼 및 와이어 그리퍼의 사용 방법
CN110436417B (zh) * 2019-08-26 2021-09-14 中山智联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臭氧机
CN218040472U (zh) * 2019-12-05 2022-12-13 株式会社永木精机 紧线器及线材切割工具
KR102647746B1 (ko) * 2020-03-02 2024-03-14 나가키 세이키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그립 공구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26935A (ja) * 1996-10-15 1998-05-15 Asahi Electric Works Ltd 電線引留クランプ
CN2410792Y (zh) * 2000-01-15 2000-12-13 于兴利 通用卡线器
JP2004242477A (ja) * 2003-02-10 2004-08-26 Nagaki Seiki Co Ltd 掴線器
JP4931760B2 (ja) * 2007-10-10 2012-05-16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ブラケッ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942625A (en) * 1933-08-15 1934-01-09 Crescent Tool Company Wire grip
US2330736A (en) * 1943-06-24 1943-09-28 Lewis T Paulson Clamp
US2985933A (en) * 1959-06-04 1961-05-30 Crescent Niagara Corp Wire grip
US3270582A (en) * 1964-01-03 1966-09-06 Automatic Timing & Controls Mechanical device
US3599297A (en) * 1970-06-18 1971-08-17 Crescent Niagara Corp Wire grip
US5316103A (en) * 1993-01-22 1994-05-31 Michael Bell Rope grab device indicating the existence of shock impact on personal safety
US6367744B1 (en) * 2000-04-07 2002-04-09 Richard A. Ebersole Pipe supporting apparatus
JP4422994B2 (ja) * 2003-09-17 2010-03-03 株式会社永木精機 掴線器
US7464439B2 (en) * 2006-04-04 2008-12-16 Shin Zu Co., Ltd. Hinge
JP2008306797A (ja) 2007-06-05 2008-12-18 Tokyo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掴線器及びこの掴線器を有する張線装置
US8720014B2 (en) * 2009-06-02 2014-05-13 Yasuharu Nagaki Trigger grip
US8720013B2 (en) * 2009-06-02 2014-05-13 Yasuharu Nagaki Trigger grip
US8540215B2 (en) * 2009-06-30 2013-09-24 Nagaki Seiki Co., Ltd. Wire grip
US20120000037A1 (en) * 2010-04-14 2012-01-05 Chi-Yuan Chen Grip
US8550559B2 (en) * 2010-11-24 2013-10-08 Everett Sollars Power disc style seat recliner
USD637635S1 (en) * 2010-12-10 2011-05-10 Yasuharu Nagaki Trigger grip
USD637634S1 (en) * 2010-12-10 2011-05-10 Yasuharu Nagaki Trigger grip
USD645888S1 (en) * 2011-03-22 2011-09-27 Yasuharu Nagaki Trigger grip
CN104641522B (zh) * 2012-09-21 2017-09-22 株式会社永木精机 抓线器
USD732362S1 (en) * 2014-01-23 2015-06-23 Yasuharu Nagaki Hot stick ring grip
AU360519S (en) * 2014-06-27 2015-03-03 Nagaki Seiki Co Wire gripper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26935A (ja) * 1996-10-15 1998-05-15 Asahi Electric Works Ltd 電線引留クランプ
CN2410792Y (zh) * 2000-01-15 2000-12-13 于兴利 通用卡线器
JP2004242477A (ja) * 2003-02-10 2004-08-26 Nagaki Seiki Co Ltd 掴線器
JP4931760B2 (ja) * 2007-10-10 2012-05-16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ブラケット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49589A (zh) * 2015-12-31 2016-03-30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张力放线时防止导线溜跑的卡线装置
CN105449589B (zh) * 2015-12-31 2017-06-20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张力放线时防止导线溜跑的卡线装置
CN107408800A (zh) * 2016-01-06 2017-11-28 株式会社永木精机 抓线器
CN107408800B (zh) * 2016-01-06 2020-10-30 株式会社永木精机 抓线器
CN108886240A (zh) * 2016-04-14 2018-11-23 株式会社永木精机 紧线器与利用所述紧线器的活线分配工具
CN108886240B (zh) * 2016-04-14 2021-09-28 株式会社永木精机 紧线器与利用所述紧线器的活线分配工具
CN114007814A (zh) * 2019-06-27 2022-02-01 株式会社永木精机 夹持工具
CN114784734A (zh) * 2022-05-20 2022-07-22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贵阳局 一种架空输电线路用防脱型耐张线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768596B2 (en) 2017-09-19
CN103715634B (zh) 2017-04-12
TW201424175A (zh) 2014-06-16
EP2903106A1 (en) 2015-08-05
EP2903106A4 (en) 2016-08-03
WO2014050171A1 (ja) 2014-04-03
EP2903106B1 (en) 2019-04-24
JP5959657B2 (ja) 2016-08-02
AU2013321858A1 (en) 2015-04-09
AU2013321858B2 (en) 2017-09-07
US20150244154A1 (en) 2015-08-27
TWM481225U (zh) 2014-07-01
TWI530040B (zh) 2016-04-11
JPWO2014050171A1 (ja) 2016-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15634A (zh) 抓线器
CN203491606U (zh) 抓线器
CN104641522A (zh) 抓线器
CN102439808B (zh) 卡线器
US20150052694A1 (en) Method for replacing sloped cables, and temporary hanger for replacing sloped cables
TWI666839B (zh) Tightener
JP6205075B1 (ja) 掴線器
CN108661388B (zh) 一种轮胎夹持臂自锁装置及搬运器
JP7231167B2 (ja) 安全器
EP2400612A1 (en) Wire tenser
CN205294623U (zh) 一种用于钢管吊装索件
WO2013043224A1 (en) Cable placement and retrieval device
KR101411537B1 (ko) 후크 블록
KR20220056721A (ko) 추락방지용 로프 클램핑장치
CN207632084U (zh) 夹持机构
JP2015173594A (ja) 掴線器及び該掴線器を用いる掴線方法
CN213402413U (zh) 一种掘进机跟机电缆自移托缆装置
CN103449321A (zh) 起重机
JP6446746B1 (ja) 架線敷設装置
KR101246227B1 (ko) 인입 크레인
US10689234B2 (en) Pulley system with safety lock
CN205231626U (zh) 一种导线保护钩
JP2004142839A (ja) コンテナクレーンの横行集電装置のメッセンジャワイヤ跳ね上がり防止装置
JP2020158267A (ja) 作業機械の支援装置および作業機械のワイヤーロープ配設方法
JP2022160118A (ja) 紐かけ治具及び紐かけ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