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81225U - 緊線器 - Google Patents
緊線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481225U TWM481225U TW102217833U TW102217833U TWM481225U TW M481225 U TWM481225 U TW M481225U TW 102217833 U TW102217833 U TW 102217833U TW 102217833 U TW102217833 U TW 102217833U TW M481225 U TWM481225 U TW M481225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winging member
- hole
- gripping body
- fixed
- swinging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37081 physical activity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9754 Vitis X bourquin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2333 Vitis X labruscan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0000006365 Vitis vinife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4787 Vitis vinifer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08 shea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19 thicken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91 wire dra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6—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laying cables, e.g. laying apparatus on vehicl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1/00—Devices for lowering persons from buildings or the like
- A62B1/06—Devices for lowering persons from buildings or the like by making use of rope-lowering devices
- A62B1/14—Devices for lowering persons from buildings or the like by making use of rope-lowering devices with brakes sliding on the rope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overhead lines or cables
- H02G1/04—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overhead lines or cables for mounting or stretching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7/00—Overhead 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lines or cables
- H02G7/05—Suspension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for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7/053—Suspension clamps and clips for electric overhead lines not suspended to a supporting wire
- H02G7/056—Dead-end clamp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5/00—Implements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or tensioning of wire or strip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11/00—Means for fastening cables or ropes to one another or to other objects; Caps or sleeves for fixing on cables or ropes
- F16G11/10—Quick-acting fastenings; Clamps hold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 F16G11/101—Quick-acting fastenings; Clamps hold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deforming the cable by moving a part of the fastene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39—Cord and rope holders
- Y10T24/3936—Pivoted part
- Y10T24/394—Cam leve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lectric Cable Installation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 Manipulator (AREA)
Description
本新型涉及用於在進行電線的分線作業等時安裝在牽拉電線的裝置上來抓持電線的用途的緊線器。
作為在對線、電線、線纜等進行拉線時所使用的以往的代表性的緊線器,例如有專利文獻1的圖2以及圖3所示的緊線器。這種緊線器包括:具有抓持部31a的第一抓持片31;能夠在接近和遠離抓持部31a的方向上相對移動的第二抓持片32;第二桿34,該第二桿34貫通第一抓持片31,兩端從該第一抓持片31突出,並且該第一抓持片31以可滑動的方式安裝於該第二桿34;以及第一桿33,當第一抓持片31滑動至第二桿34的前方時,該第一桿33使第二抓持片32朝接近抓持部31a的方向移動並抓持吊線W,當第一抓持片31滑動至第二桿34的後方時,該第一桿33使第二抓持片32朝遠離抓持部31a的方向移動並解除吊線W的抓持狀態。
在吊線W被朝後方送出的狀態下,該吊線W不被第二緊線器3抓持,而是通過第一以及第二抓持片31、32之間並被朝後方送出。
此時,對於第一抓持片31相對於第二桿34的朝後方側的移動量(滑動量)而言,由於第一抓持部31的大致下端部31b與限位器34c抵接,所以不會移動規定的長度以上,防止抓持部31a與第二抓持片32過度分離而使吊線W從抓持部31a與第二抓持片32之間脫落。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8-306797號公報。
這種緊線器的第二桿34安裝於第一桿33,並且利用金屬製的軸以轉動自如的方式將第一桿33安裝於第一抓持片31。
該緊線器保持作業中的架空配電線的張力,若牽拉第二桿34,則會向第一桿33與安裝於第二抓持片32的軸上施加過大的力、例如剪切力。
另一方面,第一抓持片31的抓持部31a與第二抓持片32之間的尺寸越大,越能夠高效地進行為了抓持吊線W而執行的嵌入作業。然而,由於限位器34的存在,無法增大第一抓持片31的抓持部31a與第二抓持片32之間的放入吊線W的尺寸。
由於使用緊線器的作業為在高處進行的危險作業,因此期待可容易且安全地進行作業的緊線器。
然而,如果為了增加牢固性而採取增粗軸等的措施,則重量增加而難以作為在高處使用的緊線器來使用。如果
增大第一抓持片31的抓持部31a與第二抓持片32之間的放入吊線W的尺寸,則吊線W容易脫落。
本新型係提出緊線器。因此,本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輕質且能夠容易並安全地進行維持張緊線的抓持狀態的作業的緊線器。
本新型的技術方案1所涉及的緊線器具備:固定抓持體,該固定抓持體具有線狀體按壓部;擺動構件,該擺動構件利用支軸以可擺動的方式安裝於上述固定抓持體;活動抓持體,該活動抓持體利用上述擺動構件的擺動朝上述固定抓持體的線狀體按壓部擺動,並且具有線狀體保持部;連結構件,該連結構件通過轉動軸與上述擺動構件連結,使擺動構件擺動;以及擺動構件限制部,該擺動構件限制部限制擺動構件朝連結構件的延伸側的相反一側擺動的量,該緊線器構成為:擺動構件在支軸孔與連結構件安裝孔之間具有從上述支軸孔的附近直至上述連結構件安裝孔的附近的前端緣,上述支軸孔供安裝於固定抓持體的支軸插入,上述連結構件安裝孔供安裝連結構件的轉動軸插入,上述擺動構件的前端緣隨著趨近連結構件安裝孔一側而向連結構件的延伸方向即後方傾斜,連結構件轉動軸以及活動抓持體轉動軸相比上述支軸位於連結構件的延伸方向即後方,並且連結構件轉動軸相比上述支軸位於下
方,活動抓持體轉動軸相比上述支軸位於上方,上述連結構件在相比連結構件轉動軸靠上方且相比固定抓持體的線狀體按壓部靠下方的位置延伸,與被固定抓持體和活動抓持體抓持的線狀體的延伸方向正交且通過上述支軸的垂線、與和利用擺動構件限制部按壓擺動構件的前端緣的方向垂直地相交的線所夾的角度為30~60度的角度,被夾持在上述活動抓持體與固定抓持體之間的線狀體不會從移動量被擺動構件限制部限制的活動抓持體與固定抓持體之間脫落。
本新型的技術方案2所涉及的緊線器是在技術方案1所記載的緊線器的基礎上,上述擺動構件限制部具有以相對於上述擺動構件的前端緣進退自如的方式安裝於固定抓持體的按壓體,利用上述按壓體按壓的方向與上述垂線所夾的傾斜角度為30~90度。
本新型的技術方案3所涉及的緊線器是在技術方案1或2所記載的緊線器的基礎上,上述擺動構件構成為上述垂線與連結構件的延伸方向即牽拉方向交叉,並且上述垂線與將連結構件轉動軸的中心和上述支軸的中心連結的線所夾的角度為35~55度。
本新型的技術方案4所涉及的緊線器是在技術方案1~3中任意一項所記載的緊線器的基礎上,上述固定抓持體在供安裝擺動構件的支軸插入的孔的周圍設置有圓形形狀突條,用以保護支軸。
本新型的技術方案5所涉及的緊線器是在技術方案1~
4中任意一項所記載的緊線器的基礎上,在從供上述支軸插入的孔的孔緣離開的位置處,沿孔緣形成有與上述突條不同的圓弧狀突條。
本新型的技術方案6所涉及的緊線器是在技術方案1~5中任意一項所記載的緊線器的基礎上,該緊線器具備:固定抓持體,該固定抓持體具有線狀體按壓部;擺動構件,該擺動構件利用支軸以可擺動的方式安裝於上述固定抓持體;活動抓持體,該活動抓持體利用上述擺動構件的擺動朝上述固定抓持體的線狀體按壓部擺動,並且具有線狀體保持部;以及連結構件,該連結構件與上述擺動構件連結,使擺動構件擺動;其中,上述固定抓持體在供安裝擺動構件的支軸插入的孔的附近,設置有朝線狀體按壓部延伸的突條。
本新型的技術方案7所涉及的緊線器是在技術方案6所記載的緊線器的基礎上,上述突條為直線狀,並且距上述孔的孔緣等間隔地設置有多條。
本新型的技術方案8所涉及的緊線器是在技術方案4~7中任意一項所記載的緊線器的基礎上,上述圓形形狀的突條設置在安裝連結構件的一側,朝上述線狀體按壓部延伸的突條被設置在與安裝連結構件的一側的相反側。
根據本新型,能夠提供輕質且可容易、安全地進行維持張緊線的抓持狀態的作業的緊線器。
根據技術方案2的新型,能夠有效地進行擺動構件的移
動的限制。
根據技術方案3的新型,能夠有效地進行擺動構件的移動的限制。
根據技術方案4的新型,能夠強化固定抓持體。
根據技術方案5的新型,能夠強化固定抓持體。
根據技術方案6的新型,能夠有效地進行擺動構件的移動的限制。
根據技術方案7的新型,能夠強化固定抓持體。
根據技術方案8的新型,能夠強化固定抓持體。
本新型的上述目的、其他目的、特徵及優點將從參照附圖進行的以下的用於實施新型的方式的說明中得到進一步明確。
10‧‧‧緊線器
12‧‧‧固定抓持體
14‧‧‧擺動構件
16‧‧‧活動抓持體
18‧‧‧連結構件
20‧‧‧擺動構件限制部
22‧‧‧主體
24‧‧‧線狀體按壓部
24a、100‧‧‧夾持槽
26‧‧‧連結構件引導部
28‧‧‧引導孔
30‧‧‧支軸孔
32a、40a‧‧‧頂部
32、40‧‧‧突條
42‧‧‧凹處
44‧‧‧彈簧用槽
48、66‧‧‧鉤掛孔
50‧‧‧第一線狀突條
52‧‧‧第二線狀突條
60‧‧‧固定抓持體安裝孔
60a、62a、64a‧‧‧遠離側的孔的周邊的鼓出部的頂部
60b、62b、64b‧‧‧近前側的孔的周邊的鼓出部的頂部
62‧‧‧活動抓持體安裝孔
64‧‧‧連結構件安裝孔
68‧‧‧前端緣
70‧‧‧支軸
70a、72a、74a‧‧‧軸心
70b、72b、74b‧‧‧凸緣部
72‧‧‧連結構件轉動軸
74‧‧‧活動抓持體轉動軸
76‧‧‧開尾銷
80‧‧‧連結構件主體
82‧‧‧擺動構件安裝孔
84‧‧‧連結孔
92‧‧‧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部
94‧‧‧另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部
96‧‧‧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孔
98‧‧‧另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孔
98a‧‧‧階梯差部
110‧‧‧施力構件
112‧‧‧線圈部
114‧‧‧第一鉤掛部
116‧‧‧第二鉤掛部
120‧‧‧支承部
122‧‧‧引導部
124‧‧‧按壓體
126‧‧‧內螺紋孔
128‧‧‧抵接部
130‧‧‧柄部
132‧‧‧外螺紋部
134‧‧‧彈簧墊圈
168‧‧‧突起
W‧‧‧線狀體
圖1是表示作為本新型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緊線器的整體結構的主視示意圖。
圖2是表示構成圖1圖示的緊線器的構成部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3是固定抓持體的主視示意圖。
圖4是固定抓持體的後視示意圖。
圖5A是固定抓持體的左側面示意圖。
圖5B是部分剖切固定抓持體的左側面示意圖。
圖6是表示固定抓持體的主要部分的立體示意圖。
圖7是表示緊線器的工作狀態的主視示意圖。
圖8是表示固定抓持體與擺動構件的安裝狀態的剖視
示意圖。
圖9是圖7的A方向向視示意圖。
圖10是圖7的A方向向視示意圖。
圖11是表示固定抓持體與活動抓持體的安裝狀態的側面示意圖。
圖12是表示施力構件的安裝狀態的立體示意圖。
圖13是表示施力構件的安裝狀態的立體示意圖。
圖14是表示施力構件的安裝狀態的立體示意圖。
圖15是作為本新型的其它的實施方式的緊線器的主視示意圖。
圖16是圖15圖示的緊線器的左側側面示意圖。
圖17是固定抓持體的主視示意圖。
圖18A是緊線器的主視示意圖。
圖18B是緊線器的側面示意圖。
圖19A是作為一個實施方式的緊線器的主視示意圖。
圖19B是作為一個實施方式的緊線器的側面示意圖。
圖20A是使作為一個實施方式的緊線器的線狀體按壓部的夾持槽與活動抓持體的夾持槽之間充分遠離的狀態的主視示意圖。
圖20B是使作為一個實施方式的緊線器的線狀體按壓部的夾持槽與活動抓持體的夾持槽之間充分遠離的狀態的側面示意圖。
圖21A是作為一個實施方式的緊線器的主視示意圖。
圖21B是作為一個實施方式的緊線器的側面示意圖。
圖22A是使作為一個實施方式的緊線器的線狀體按壓部的夾持槽與活動抓持體的夾持槽之間充分遠離的狀態的主視示意圖。
圖22B是使作為一個實施方式的緊線器的線狀體按壓部的夾持槽與活動抓持體的夾持槽之間充分遠離的狀態的側面示意圖。
圖23A是作為一個實施方式的緊線器的主視示意圖。
圖23B是作為一個實施方式的緊線器的側面示意圖。
圖24A是使作為一個實施方式的緊線器的線狀體按壓部的夾持槽與活動抓持體的夾持槽之間充分遠離的狀態的主視示意圖。
圖24B是使作為一個實施方式的緊線器的線狀體按壓部的夾持槽與活動抓持體的夾持槽之間充分遠離的狀態的側面示意圖。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新型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此外,以下所示的實施方式不過是將本新型具體化的一個例子,並不限定本新型的技術的範圍。
作為本新型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緊線器10具備:具有線狀體按壓部24的固定抓持體12;利用支軸70而以可擺動的方式安裝在上述固定抓持體12上的擺動構件14;活動抓持體16,其利用上述擺動構件14的擺動而朝向上述固定抓持體12的線狀體按壓部24擺動,並且具有線狀體保持
部;連結構件18,其連結於上述擺動構件14,並使擺動構件14擺動;以及擺動構件限制部20,其限制擺動構件14的朝與連結構件18延伸側的相反側擺動的量。
固定抓持體12在主視為大致U字狀的主體22的上部,朝近前側突出設置有沿主體22的長邊方向延伸的線狀體按壓部24,在後部朝下部後方突出地設置有連結構件引導部26。
線狀體按壓部24為朝主體22的近前側突出的帽形,在其下表面形成有夾持槽24a。
連結構件引導部26線上狀體按壓部24延伸的延長線上與線狀體按壓部24延伸的線平行地延伸。
連結構件引導部26貫穿設置有用於插入並引導連結構件18的引導孔28,在引導孔28中插入並保持可轉動地軸支承於上述擺動構件14的連結構件18。
固定抓持體12在前部的主體22的垂下延伸部分上貫穿設置有用於通過支軸70軸支承擺動構件14的支軸孔30。
支軸孔30為從主體22的近前側(正面側)到遠離側(背面側)貫穿主體22而設置的圓孔,沿水平方向延伸。
固定抓持體12在支軸孔30的孔緣的周圍設置有沿孔緣突出設置的突條32,以便保護軸支承擺動構件14的支軸70。
突條32為從支軸孔30的下部到前側、上部以及後側連續地設置的主視為圓形的肋(rib)。
突條32沿支軸孔30的孔的外周緣的延伸方向(支軸70的軸心70a的延伸方向)從主體22突出。
突條32的頂部32a為平面狀,沿與支軸孔30的孔周緣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即垂直方向展開。突條32的頂部32a具有與主體22的近前側面以及線狀體按壓部24的夾持槽24a平行的平面,並且突條32的周緣為沿與主體22的近前側面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剖面近似梯形形狀。突條32的高度與主體22的寬度大致同長,具有遍及整周大致相同的剖面形狀,且具有大致相同的高度。
突條32為越趨近上端(頂部32a)其寬度越漸漸變小的錐形形狀,其下端部的寬度與主體22的寬度大致同寬。
突條32構成用於載放擺動構件14的座。
突條32與主體22通過金屬一體成型。
在從插入上述支軸70的支軸孔30的孔緣離開的位置處,沿該孔緣形成有與上述突條32不同的圓弧狀突條40。
圓弧狀突條40為從支軸孔30的下部到前側連續設置的主視為圓弧狀的肋(rib)。
突條40朝向支軸孔30的孔的外周緣的延伸方向(支軸70的軸心70a的延伸方向)從主體22突出。
突條40的後方[牽拉連結構件18的方向(圖18圖示a方向)]的下部形成缺口,用以設置可進行彈簧的移動用的凹處42。
突條40構成為與突條32的外周緣間餘留大致相同的間
隔並圍繞突條32的同心圓,在突條40與突條32之間形成彈簧用槽44。
突條40的頂部40a為平面狀,朝向與支軸孔30的孔周緣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即垂直方向展開。突條40的頂部40a具有與主體22的近前側面以及線狀體按壓部24的夾持槽24a平行的平面,並且突條40的周緣為朝與主體22的近前側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剖面近似梯形形狀。
突條40具有與突條32大致相同的高度,其高度與主體22的寬度大致同長,具有遍及整周大致相同的剖面形狀,且具有大致相同的高度。
突條40為越趨近上端(頂部40a)其寬度越漸漸變小的錐形形狀,其下端部的寬度與主體22的寬度大致同寬。
突條40構成用於載放擺動構件14的座。
突條40與主體22通過金屬一體成型。
上述固定抓持體12在與形成突條32以及突條40的面相反側的面上,在插入用於安裝擺動構件14的支軸70的支軸孔30的附近設置有多條線狀突條。在本實施方式中,在主體22的垂下延伸部分,以彼此間餘留適宜間隔的方式設置有從垂下延伸部分的下部朝線狀體按壓部24延伸的第一線狀突條50和第二線狀突條52。
上述第一線狀突條50以及第二線狀突條52為直線狀,其頂部為平面狀且為與主體22的近前側面平行的剖面大致梯形,其高度與主體22的寬度大致同長,具有整體上大致相同的剖面形狀,且具有大致相同的長度和大致相同的高度。
第一線狀突條50與第二線狀突條52被設置為從上述支軸孔30的孔緣離開適當距離,且被平行設置。第一線狀突條50與支軸孔30之間以及第二線狀突條52與支軸孔30之間為等間隔。第一線狀突條50以及第二線狀突條52朝與牽拉連結構件18的方向(圖18圖示a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上述圓形形狀的突條32在主體22的垂下延伸部分被設置在安裝連結構件18的一側(安裝擺動構件14的一側),朝上述線狀體按壓部24延伸的第一線狀突條50以及第二線狀突條52在主體22的垂下延伸部分被設置在與安裝連結構件18的一側的相反一側的面上。
擺動構件14為主視為大致三角形形狀,在前方的上部的內角部分上貫穿設置有插入支軸70的固定抓持體安裝孔60,在後方的上部的內角部分上貫穿設置有插入活動抓持體轉動軸74的活動抓持體安裝孔62,在後方的下部的內角部分上貫穿設置有插入連結構件轉動軸72的連結構件安裝孔64。
擺動構件14在插入用於安裝於固定抓持體12的支軸70的支軸孔30與插入用於安裝連結構件18的連結構件轉動軸72的連結構件安裝孔64之間,具有從上述支軸孔30的附近到上述連結構件安裝孔64的附近的前端緣68。上述擺動構件14的前端緣68隨著從上方的支軸孔30側趨近下方的連結構件安裝孔64側而朝連結構件18延伸方向即後方(逆時針方向)傾斜。
與上述支軸70相比,連結構件轉動軸72以及活動
抓持體轉動軸74更位於連結構件18的延伸方向即後方(右側),並且與上述支軸70相比,連結構件轉動軸72更位於下方,活動抓持體轉動軸74更位於上方,上述連結構件18在連結構件轉動軸72的上方且在固定抓持體12的線狀體按壓部24的下方延伸。
固定抓持體安裝孔60、活動抓持體安裝孔62以及連結構件安裝孔64的周邊的近前側面以及遠離側面都比其他的部分更高地鼓出,這種鼓出部的頂部為與孔的周緣的延伸方向正交的垂直平面。即,固定抓持體安裝孔60的遠離側的孔的周邊的鼓出部的頂部60a和近前側的孔的周邊的鼓出部的頂部60b、活動抓持體安裝孔62的遠離側的孔的周邊的鼓出部的頂部62a以及近前側的孔的周邊的鼓出部的頂部62b以及連結構件安裝孔64的遠離側的孔的周邊的鼓出部的頂部64a以及近前側的孔的周邊的鼓出部的頂部64b被平行地形成,與固定抓持體安裝孔60、活動抓持體安裝孔62以及連結構件安裝孔64的孔緣(孔的外周緣)的延伸方向正交。
在固定抓持體安裝孔60的近前側的周邊形成的、遠離側的孔的周邊的鼓出部的頂部60a的滑動接觸面(與突條32的頂部32a以及突條40的頂部40a滑動接觸的滑動接觸面),以與擺動構件14的旋轉軸(支軸70的軸心)正交且與固定抓持體12的夾持槽24a以及活動抓持體16的夾持槽100平行的方式形成為垂直面。
在活動抓持體安裝孔62的遠離側以及近前側的周邊形
成的、遠離側的孔的周邊的鼓出部的頂部62a以及近前側的孔的周邊的鼓出部的頂部62b的滑動接觸面(與活動抓持體16的安裝面滑動接觸的滑動接觸面),以與活動抓持體16的旋轉軸(活動抓持體轉動軸74的軸心)正交且與固定抓持體12的夾持槽24a以及活動抓持體16的夾持槽100平行的方式形成為垂直面。
在連結構件安裝孔64的遠離側的周邊形成的、遠離側的孔的周邊的鼓出部的頂部64a的滑動接觸面(與連結構件18的安裝面滑動接觸的滑動接觸面),以與連結構件18的旋轉軸(連結構件轉動軸72的軸心)正交且與固定抓持體12的夾持槽24a以及活動抓持體16的夾持槽100平行的方式形成為垂直面。
上述擺動構件14接合在設置於固定抓持體12的突條32上,並將支軸孔30與固定抓持體安裝孔60並排排列成一直線狀,擺動構件14利用支軸70在一個端部以支軸70作為樞軸轉動自如地安裝於固定抓持體12。
擺動構件14與固定抓持體12的線狀體按壓部24的延伸方向平行地擺動。
擺動構件14在另一端部接合有上述連結構件18的一端,將連結構件18的擺動構件安裝孔82與擺動構件14的連結構件安裝孔64並排排列成一直線狀,利用連結構件轉動軸72以可轉動的方式安裝。
另外,擺動構件14在設置於與固定抓持體安裝孔60相鄰的位置處的活動抓持體安裝孔62上安裝有活動抓持體
16,並利用活動抓持體轉動軸74而以可轉動的方式安裝有所述活動抓持體16。
連結構件18為具有長邊方向的桿狀體,在棱柱狀的連結構件主體80的前部貫穿設置有擺動構件安裝孔82,在連結構件主體80的後部形成有連結孔84。
擺動構件14的連結構件安裝孔64與連結構件18的擺動構件安裝孔82為相同直徑,且以使各孔的外周緣平行的方式排列。此外,連結構件18利用轉動軸72將主體22以轉動自如的方式安裝於擺動構件14,該轉動軸72從擺動構件14的連結構件安裝孔64貫穿插入至連結構件18的擺動構件安裝孔82。
固定抓持體12的引導孔28被形成為與支軸孔30大致同高,擺動構件14的固定抓持體安裝孔60被形成為與固定抓持體12的支軸孔30以及引導孔28大致同高。因此,被安裝在擺動構件14的形成於固定抓持體安裝孔60的下方的連結構件安裝孔64上的連結構件18貫穿插入於固定抓持體12的引導孔28,並朝向牽拉連結構件18的一側(圖15圖示a方向)上升。
連結構件18也可與遠離支軸孔30的一側即牽拉連結構件18的一側(圖18圖示a方向)的引導孔28的唇緣接觸,以便使作用於連結構件18的連結構件主體80的力變小。
支軸70為具有沿長度方向延伸的軸心70a的圓柱狀,在其近前側具有朝與軸心70a交叉的方向突出的凸緣部70b。支軸70被嵌合插入於擺動構件14的固定抓持體安裝孔
60,使該凸緣部70b與固定抓持體安裝孔60的周邊接合且與固定抓持體12的支軸孔30螺紋接合,以將支軸70安裝於固定抓持體12以及擺動構件14。支軸70的軸心70a為擺動構件14的旋轉的中心。支軸70也可被鉚接在支軸孔30的遠離側。
連結構件轉動軸72為具有沿長度方向延伸的軸心72a的圓柱狀,在其近前側具有朝與軸心72a交叉的方向突出的凸緣部72b。連結構件轉動軸72從近前側與擺動構件14的連結構件安裝孔64嵌合並且從近前側與連結構件18的擺動構件安裝孔82嵌合,並在擺動構件安裝孔82的遠離側被鉚接,由此安裝在擺動構件14以及連結構件18。連結構件轉動軸72的軸心72a成為連結構件18的旋轉的中心。
活動抓持體轉動軸74為具有沿長度方向延伸的軸心74a的圓柱狀,在其遠離側具有朝與軸心74a交叉的方向突出的凸緣部74b。活動抓持體轉動軸74從活動抓持體16的遠離側的另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孔98嵌合插入於擺動構件14的活動抓持體安裝孔62,並且嵌合插入於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孔96,使該凸緣部74b與另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孔98的周邊接合,並且在活動抓持體16的近前側的突出至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孔96的近前側的部位利用開尾銷76進行固定。活動抓持體轉動軸74的軸心74a成為活動抓持體16的旋轉的中心。
另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孔98的遠離側的外周邊沿圓周方向形成呈圓環狀的階梯差。當將活動抓持體轉動軸74的凸緣部74b嵌合插入於上述圓環狀階梯差部98a時,活動抓
持體轉動軸74的凸緣部74b的遠離側的表面與另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部94的遠離側面在平面上連續。
支軸孔30與擺動構件14的固定抓持體安裝孔60為相同直徑,且以使各孔的外周緣平行的方式並排排列。
支軸孔30的周緣的延伸方向與固定抓持體安裝孔60、活動抓持體安裝孔62以及連結構件安裝孔64的周緣的延伸方向平行,支軸孔30的周緣的延伸方向與固定抓持體安裝孔60、活動抓持體安裝孔62以及連結構件安裝孔64的周緣的延伸方向、以及支軸70的軸心70a、連結構件轉動軸72的軸心72a以及活動抓持體轉動軸74的軸心74a平行。
在固定抓持體12與擺動構件14之間設置有由螺旋彈簧構成的施力構件110,該施力構件110用於朝連結構件18的受拉一側對擺動構件14進行施力。
施力構件110將線圈部112嵌合插入於固定抓持體12的彈簧用槽44。
施力構件110將從線圈部112的近前側延伸的直線狀第一鉤掛部114固定於在擺動構件14的遠離側面形成的鉤掛孔66,並且將從線圈部112的遠離側延伸的直線狀第二鉤掛部116固定於在固定抓持體12的主體22的近前側面形成的鉤掛孔48。
第一鉤掛部114在無負載的狀態下形成為牽拉連結構件18的狀態並固定於擺動構件14的鉤掛孔66,施力構件110以使連結構件18成為從向拉回方向(圖18圖示b方向)壓回了連結構件18的一側向牽拉一側(圖18圖示a方向)被牽
拉的狀態的方式進行施力。
固定抓持體12的突條40不是在第一鉤掛部114的動作範圍內形成,而是設置有凹處42,且從支軸孔30的下部到前部地設置。
如图11所示,活动抓持体16的剖面形狀形成為“”字狀,在前後具有平行排列的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部92以及另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部94,在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部92上貫穿設置有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孔96,並且在另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部94貫穿設置有另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孔98。
活動抓持體16在上表面形成有收容線狀體W的下部的夾持槽100,且該夾持槽100與形成於固定抓持體12的下表面的夾持槽24a對置。
活動抓持體16使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部92與另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部94跨在擺動構件14的後部的上部,將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孔96以及另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孔98與擺動構件14的活動抓持體安裝孔62並排排列成一直線狀,並安裝於擺動構件14。
活動抓持體16利用被貫穿插入於並排排列成一直線狀的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孔96以及另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孔98與活動抓持體安裝孔62中的活動抓持體轉動軸74而轉動自如地安裝於擺動構件14。
擺動構件14的活動抓持體安裝孔62與活動抓持體16的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孔96以及另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孔98
為相同直徑,以使各孔的外周緣平行的方式並排排列。
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部92與另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部94的相互對置的面(各自的內表面)為平行的垂直面,並且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部92以及另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部94以與突條32的頂部32a以及突條40的頂部40a平行的方式被安裝於擺動構件14。
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部92與另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部94的相互對置的面(各自的內表面)與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孔96以及另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孔98的孔的外周緣的延伸方向正交,並與活動抓持體轉動軸74的軸心74a正交。
安裝於擺動構件14的活動抓持體16以活動抓持體轉動軸74的軸心74a為中心進行擺動。
該活動抓持體16的轉動範圍只要是可修正上表面因擺動構件14的轉動而從與固定抓持體12的線狀體按壓部24的下表面平行的狀態偏離的程度的轉動即可,轉動範圍受限制。
活動抓持體16以使其夾持槽100位於固定抓持體12的夾持槽24a的正下方、且活動抓持體16的夾持槽100與固定抓持體12的夾持槽24a對置的方式被安裝於擺動構件14。
擺動構件14以使安裝於擺動構件14的活動抓持體16的夾持槽100位於固定抓持體12的夾持槽24a的正下方且活動抓持體16的夾持槽100與固定抓持體12的夾持槽24a對置的方式,安裝於固定抓持體12的突條32的頂部32a的近前側以及突條40的頂部40a的近前側。
連結構件18的連結構件主體80以在固定抓持體12的突條32以及突條40的下方與突條32的頂部32a以及突條40的頂部40a平行且沿固定抓持體12的夾持槽24a以及活動抓持體16的夾持槽100的延伸方向延伸的方式,安裝於擺動構件14。連結構件18以連結構件轉動軸72的軸心72a為中心進行轉動。
固定抓持體12的突條32以及突條40的各自的高度形成為固定的高度,使得在固定抓持體12的夾持槽24a的下方,突條32以及突條40的近前側面(與擺動構件14的固定抓持體安裝孔60的孔的周邊的鼓出部的頂部60a對置的頂部32a以及頂部40a的滑動接觸面)與固定抓持體12的夾持槽24a的延伸方向平行且與支軸70的軸心70a正交。
突條32的頂部32a以及突條40的頂部40a的滑動接觸面為與固定抓持體安裝孔60、活動抓持體安裝孔62以及連結構件安裝孔64的孔的周邊的鼓出部的頂部(遠離側的孔的周邊的鼓出部的頂部60a、遠離側的孔的周邊的鼓出部的頂部62a、遠離側的孔的周邊的鼓出部的頂部64a、近前側的孔的周邊的鼓出部的頂部60b、近前側的孔的周邊的鼓出部的頂部62b以及近前側的孔的周邊的鼓出部的頂部64b)的滑動接觸面對置的平行的面。此外,突條32的頂部32a以及突條40的頂部40a與固定抓持體安裝孔60的周邊的鼓出部(遠離側的孔的周邊的鼓出部的頂部60a)進行面接觸,以便使得擺動構件14以轉動軸70的軸心70a為中心進行轉動。
此外,與突條32的頂部32a以及突條40的頂部40a相接
觸的垂直平面P1構成為通過連結構件引導部26的引導孔28的內側。
通過擺動構件14的固定抓持體安裝孔60的周邊的近前側面以及活動抓持體安裝孔62的周邊的近前側面(近前側的孔的周邊的鼓出部的頂部62b的滑動接觸面)的垂直平面P2以及通過擺動構件14的固定抓持體安裝孔60的周邊的遠離側面以及活動抓持體安裝孔62的周邊的遠離側面(遠離側的孔的周邊的鼓出部的頂部62a的滑動接觸面)的垂直平面P3與轉動軸70的軸心70a、連結構件轉動軸72的軸心72a以及活動抓持體轉動軸74的軸心74a垂直且與固定抓持體12的夾持槽24a平行。此外,通過擺動構件14的固定抓持體安裝孔60的周邊的遠離側面以及活動抓持體安裝孔62的安裝連結構件18的遠離側面(遠離側的孔的周邊的鼓出部的頂部64a的滑動接觸面)的垂直平面P3構成為與轉動軸70的軸心70a、連結構件轉動軸72的軸心72a以及活動抓持體轉動軸74的軸心74a垂直,並通過連結構件引導部26的引導孔28的內側。
與突條32的頂部32a以及突條40的頂部40a相接觸的平面P1、通過活動抓持體安裝孔62的周邊的近前側面(近前側的孔的周邊的鼓出部的頂部62b的滑動接觸面)的平面P2、以及通過固定抓持體安裝孔60的周邊的遠離側面(遠離側的孔的周邊的鼓出部的頂部60a的滑動接觸面)與活動抓持體安裝孔62的周邊的遠離側面(遠離側的孔的周邊的鼓出部的頂部62a的滑動接觸面)的平面P3平行,且構成為與轉動軸
70的軸心70a、連結構件轉動軸72的軸心72a以及活動抓持體轉動軸74的軸心74a垂直的面。
上述擺動構件限制部20具有在設置於固定抓持體12的支承部120上形成的引導部122和進退自如地安裝於引導部122的按壓體124。
引導部122形成有內螺紋孔126,按壓體124在前端設置有抵接部128。
上述按壓體124通過對固定在其後端側的柄部130進行旋轉操作,能夠利用與內螺紋孔126的螺紋接合而進退移動。
按壓體124形成有與引導部122的內螺紋孔126螺紋接合的外螺紋部132和以能夠進退移動的方式安裝於外螺紋部132的前端側的抵接部128。
如圖3所示,抵接部128被彈簧墊圈134朝前端側施力,因此抵接部128成為前進移動直至與擺動構件14的前端緣68抵接的位置的狀態。
按壓體124在利用固定抓持體12的線狀體按壓部24與活動抓持體16而抓持了線狀體W的狀態下,通過對柄部130進行旋轉操作,使按壓體124進行前進移動,當從前端的抵接部128與擺動構件14的前端緣68的邊緣部抵接的狀態進一步進行前進移動時,如圖1所示,抵接部128後退移動而成為壓縮彈簧墊圈134的狀態。
按壓體124構成為使得垂線L1與通過擺動構件限制部20按壓擺動構件14的前端緣68的方向L2間所夾的傾斜角度α為30~90度的角度,垂線L1相對於被固定抓持體12與
活動抓持體16抓持的線狀體W的延伸方向正交且通過上述支軸70。
在傾斜角度α為30~90度的角度的情況下,能夠可靠地維持線狀體W的抓持狀態。
上述擺動構件限制部20具有相對於上述擺動構件14的前端緣68進退自如地安裝於固定抓持體12的按壓體124,由上述按壓體124按壓的方向與上述垂線(相對於被固定抓持體12與活動抓持體16抓持的線狀體W的延伸方向正交且通過上述支軸70)所夾的傾斜角度α為30~90度,並且擺動構件14構成為上述垂線L1與連結構件18的延伸方向即被牽拉的方向L4交叉、且上述垂線L1與將連結構件轉動軸72的中心與上述支軸70的中心進行連結的線L3所夾的角度β為35~55度。
當線狀體W為粗線時,角度β接近35度的情況適於線狀體W的抓持狀態的維持,當線狀體W為細線時,角度β接近55度的情況適於線狀體W的抓持狀態的維持。
以下,對將形成上述結構的緊線器10安裝於線狀體W、從線狀體W拆下的步驟進行說明。
首先,對於擺動構件限制部20而言,使柄部130旋轉,如圖7所示,形成使按壓體124後退的狀態,形成允許擺動構件14朝另一方向(前方)的轉動的狀態,形成活動抓持體16充分離開固定抓持體12的狀態,由此線狀體W容易通過固定抓持體12的線狀體按壓部24與活動抓持體16之間。
將連結構件18向壓回側(圖18圖示b方向)按壓,形成活
動抓持體16充分離開固定抓持體12的狀態,由此線狀體W容易通過固定抓持體12與活動抓持體16之間。
如圖7所示,將形成為使固定抓持體12與活動抓持體16之間充分離開的狀態的緊線器10運至線狀體W的規定部位,使線狀體W貫穿插入到固定抓持體12與活動抓持體16之間,將線狀體W的上部收容在形成於固定抓持體12的下表面的夾持槽24a中,將緊線器10裝配成被線狀體W懸吊的狀態。
在將該緊線器10向線狀體W的安裝應用於電線的分線作業的情況下,以與形成從兩側拉近電線的作用的緊線裝置的長度相對應的間隔在電線的兩個位置分別安裝緊線器10。在上述緊線裝置的兩端設置有連結單元,該連結單元利用形成於連結構件18的連結孔84與緊線器10連結。當緊線裝置在兩端與兩側的緊線器10連結後,通過進行縮短其長度的操作,對緊線器10的連結構件18施加朝圖18所示的a方向牽拉的力。
若向圖18圖示a方向牽拉連結構件18,則連結了連結構件18的一端側的擺動構件14會以支軸70為支點朝圖18圖示c方向轉動。利用該擺動構件14的轉動,活動抓持體16被向固定抓持體12的方向推起,將線狀體W的下部收容在夾持槽100中,從而如圖1所示在與固定抓持體12之間夾入線狀體W並進行抓持。
當由緊線裝置進一步施加向圖18圖示a方向的牽拉力時,由緊線器10抓持的線狀體W被向圖18圖示a方向牽拉,
由此兩側的緊線器10被相互拉近,形成位於兩側的緊線器10之間的線狀體W出現鬆動的狀態,得到可實施分線作業的狀態。
當擺動構件14的轉動角度從像上述那樣進行初始固定的狀態發生了變化的情況下,擺動構件限制部20利用彈簧墊圈134的施力而使抵接部128進行前進移動,來維持抵接部128抵接於擺動構件14的狀態。由於該擺動構件14的轉動角度的變化作為彈簧墊圈134的變化可以通過目視來檢測,因此當作業者發現彈簧墊圈134產生變化時,若旋轉柄部130使按壓體124進行前進移動而以彈簧墊圈134被壓平的方式進行調整,就能夠使放置後的變化返回至初始狀態。
當將安裝於線狀體W的緊線器10拆下時,解除由連結於連結構件18的緊線裝置等產生的連結狀態,如果使擺動構件限制部20的柄部130旋轉而使按壓體124進行後退移動來解除對擺動構件14的按壓,則活動抓持體16離開線狀體W,因此能夠解除線狀體W的抓持。
對於上述那樣緊線器10的安裝作業而言,由於能夠全部從正面側實施作業者應該進行的、將緊線器10安裝於線狀體W的作業以及將緊線裝置等的牽拉單元連結於連結構件18的作業,因此能夠容易且安全地進行電線的分線作業等既是高處作業、又是危險作業的作業。
當拆下安裝於線狀體W的緊線器10時,如果解除由連結於連結構件18的緊線裝置等產生的連結狀態,則活
動抓持體16離開線狀體W,因此能夠解除線狀體W的抓持。
根據上述結構,當將緊線器10安裝於線狀體W時,如果將固定抓持體12載置於線狀體W上,由牽拉單元等對擺動構件14施加朝一個方向的動作力,則擺動構件14朝一個方向轉動,使活動抓持體16朝固定抓持體12側移動,因此能夠在固定抓持體12與活動抓持體16之間抓持線狀體W,通過擺動構件限制部20的按壓體124的前進移動操作來限制擺動構件14的朝另一個方向的轉動,由此可維持抓持了線狀體W的狀態。
當拆下緊線器10時,如果解除施加在擺動構件14的朝向一個方向的動作力,對擺動構件限制部20的按壓體124進行後退移動操作而解除擺動構件14的朝向另一個方向的轉動,則擺動構件14朝另一個方向轉動而解除由活動抓持體16對線狀體W的抓持,因此能夠從線狀體W取下固定抓持體12進而拆下緊線器10。
由於用於進行將該緊線器10安裝於線狀體W的作業以及從線狀體W取下該緊線器10的作業的固定抓持體12以及活動抓持體16、擺動構件14、擺動構件限制部20配設在相同方向面側,因此能夠從相同方向面側進行將緊線器10安裝於線狀體W、從線狀體W取下該緊線器10的作業。使用緊線器10的作業往往為高處作業、危險作業,通過從相同方向面側的操作能夠容易且安全地實施作業。
本新型並不局限於上述實施方式,能夠根據本新型的思想實施各種變更。
關於作為與圖1圖示緊線器10不同的實施方式的緊線器,主要基於圖15~圖17進行說明。
圖15~圖17是作為與圖1圖示緊線器10不同的實施方式的緊線器的示意圖。
該實施方式的緊線器10在擺動構件14的前端緣68突出設置有突起168,該突起168在被擺動構件限制部20按壓時進行卡合。
突起168為主視為圓弧狀的凸部,朝與牽拉連結構件18的一側即後方相反的一側的前方突出。
擺動構件限制部20構成為使得垂線L1與通過擺動構件限制部20按壓擺動構件14的前端緣68的方向L2所夾的傾斜角度為大致90度的角度,所述垂線L1相對於被固定抓持體12與活動抓持體16抓持的線狀體W的延伸方向正交且通過上述支軸70。
對於擺動構件限制部20而言,不超過90度的情況可避免連結構件18對線狀體W干擾,因此是優選的。
當然,如果小於30度,則無法有效地按壓擺動構件14來限制其移動量。
進而,主要基於圖19~圖24對作為與圖1圖示緊線器10不同的實施方式的緊線器進行說明。
擺動構件限制部20具有在設置於固定抓持體12的支承部120形成的引導部122和以進退自如的方式安裝於引導部122的按壓體124。
支承部120為朝向與牽拉連結構件18的方向相反的一
側從主體22延伸的板狀體。
引導部122為在與主體22側相反的一側的支承部120的前端附近朝近前側突出地設置的板狀體,與支承部120連續設置。
引導部122形成有內螺紋孔126,按壓體124在前端設置有抵接部128。
引導部122為朝與牽拉連結構件18的方向交叉乃至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桿狀體,使按壓體124朝牽拉連結構件18的方向延伸。
按壓體124向朝向固定抓持體12的線狀體按壓部24的正下方的方向且是牽拉連結構件18的方向延伸。
對於上述按壓體124而言,通過對固定於其後端側的柄部130進行旋轉操作,能夠利用與內螺紋孔126的螺紋接合進行進退移動。
按壓體124形成有與引導部122的內螺紋孔126螺紋接合的外螺紋部132和以能夠進退移動的方式安裝於外螺紋部132的前端側的抵接部128。
如圖19A以及圖21A所示,由於抵接部128被彈簧墊圈134朝前端側施力,因此抵接部128成為前進移動直至與擺動構件14的前端緣68抵接的位置的狀態。
按壓體124朝與擺動構件14的擺動的方向平行且是固定抓持體12的線狀體按壓部24的延伸方向進退。
擺動構件14與固定抓持體12的線狀體按壓部24的延伸方向平行擺動。
按壓體124在利用固定抓持體12的線狀體按壓部24與活動抓持體16抓持了線狀體W的狀態下,通過對柄部130進行旋轉操作,使按壓體124進行前進移動,當從使前端的抵接部128與擺動構件14的前端緣68的邊緣部抵接的狀態進一步進行前進移動時,如圖19A所示,抵接部128發生後退移動,而成為壓縮彈簧墊圈134的狀態。
突條40形成為不妨礙擺動構件限制部20的動作的方式。
突條40構成為前方側的外周面不與擺動構件限制部20的按壓體124的抵接部128接觸的方式。
突條40的支軸70的下方的形狀以及直徑形成得小以便成為不與抵接部128接觸的形狀,使得當使擺動構件限制部20的按壓體124朝擺動構件14的前端緣68前進時,能夠通過擺動構件限制部20限制朝連結構件18的延伸側的相反一側擺動的擺動構件14所擺動的量。
擺動構件14形成為不妨礙擺動構件限制部20的動作的方式。
擺動構件14構成為摩擦阻力大,由此當擺動構件限制部20的按壓體124的抵接部128與擺動構件14的前端緣68接觸時,能夠利用擺動構件限制部20限制擺動構件14朝前方的動作。
擺動構件14從上方的支軸70側朝下方的連結構件轉動軸72側傾斜乃至垂下,以便成為前端緣68在突條40的下方與擺動構件限制部20的抵接部128接觸的形狀,使得
當使擺動構件限制部20的按壓體124朝擺動構件14的前端緣68前進時,能夠利用擺動構件限制部20限制朝連結構件18的延伸側的相反一側擺動的擺動構件14所擺動的量。
擺動構件14的前端緣68與連結支軸70的中心和連結構件轉動軸72的中心的線(L3)大致平行地延伸。
如圖19~圖24所示,按壓體124構成為使得垂線L1與線L3所夾的傾斜角度θ為30~60度的角度,所述垂線L1與被固定抓持體12與活動抓持體16抓持的線狀體W的延伸方向正交且通過上述支軸70,所述線L3與通過擺動構件限制部20按壓擺動構件14的前端緣68的方向L2(擺動構件限制部20的按壓體124的進退方向)垂直相交。
在與和擺動構件限制部20的按壓體124的進退方向垂直相交的線L3所夾的傾斜角度θ為30~60度的角度的情況下,能夠可靠地維持線狀體W的抓持狀態。
圖19以及圖20圖示緊線器10的按壓體124構成為使得垂線L1與線L3所夾的傾斜角度θ為大致30度的角度,所述垂線L1與被固定抓持體12與活動抓持體16抓持的線狀體W的延伸方向正交且通過上述支軸70,所述線L3與通過擺動構件限制部20按壓擺動構件14的前端緣68的方向L2(擺動構件限制部20的按壓體124的進退方向)垂直相交。
圖21以及圖22圖示緊線器10的按壓體124構成為使得垂線L1與線L3所夾的傾斜角度θ為大致45度的角度,所述垂線L1與被固定抓持體12與活動抓持體16抓持的線狀體W的延伸方向正交且通過上述支軸70,所述線L3與通過擺動構
件限制部20按壓擺動構件14的前端緣68的方向L2(擺動構件限制部20的按壓體124的進退方向)垂直相交。
圖23以及圖24圖示緊線器10的按壓體124構成為使得垂線L1與線L3所夾的傾斜角度θ為大致60度的角度,所述垂線L1與被固定抓持體12與活動抓持體16抓持的線狀體W的延伸方向正交且通過上述支軸70,所述線L3與通過擺動構件限制部20按壓擺動構件14的前端緣68的方向L2(擺動構件限制部20的按壓體124的進退方向)垂直相交。
圖23以及圖24圖示緊線器10與圖19以及圖20圖示緊線器10相比,連結構件18的連結孔84的牽拉一側的端部與擺動構件限制部20的按壓體124之間的長度D1短,作為整體能夠實現緊線器10的小型化。
當形成為使線狀體按壓部24的夾持槽24a與活動抓持體16的夾持槽100之間充分離開的狀態時,擺動構件14的前端緣68接近垂線L1,所述垂線L1與被固定抓持體12與活動抓持體16抓持的線狀體W的延伸方向正交並且通過上述支軸70。
擺動構件14的前端緣68與擺動構件限制部20的引導部122的對置面之間構成收容抵接部128以及彈簧墊圈134的最小限度的空間。
抵接部128的高度與彈簧墊圈134的厚度合計的長度與擺動構件14的前端緣68與擺動構件限制部20的引導部122的對置面之間的長度大致相等或比其稍短。
當形成為線狀體按壓部24的夾持槽24a與活動抓持體
16的夾持槽100接近的狀態時,擺動構件14的前端緣68與垂線L1分離,所述垂線L1與被固定抓持體12與活動抓持體16抓持的線狀體W的延伸方向正交並且通過上述支軸70。
擺動構件限制部20的抵接部128被旋轉自如地形成,以便當與擺動構件14的前端緣68接觸時不會產生刮傷,並且將與擺動構件14的前端緣68接觸的接觸面形成為卵形或者半球狀。
本新型所涉及的緊線器不僅能夠應用於電線,還能夠應用於牽拉葡萄架、樹的線狀體等。
10‧‧‧緊線器
12‧‧‧固定抓持體
14‧‧‧擺動構件
16‧‧‧活動抓持體
18‧‧‧連結構件
20‧‧‧擺動構件限制部
22‧‧‧主體
24‧‧‧線狀體按壓部
24a、100‧‧‧夾持槽
26‧‧‧連結構件引導部
28‧‧‧引導孔
32、40‧‧‧突條
42‧‧‧凹處
44‧‧‧彈簧用槽
68‧‧‧前端緣
70‧‧‧支軸
72‧‧‧連結構件轉動軸
74‧‧‧活動抓持體轉動軸
76‧‧‧開尾銷
80‧‧‧連結構件主體
84‧‧‧連結孔
92‧‧‧一方的擺動構件安裝部
110‧‧‧施力構件
112‧‧‧線圈部
114‧‧‧第一鉤掛部
116‧‧‧第二鉤掛部
120‧‧‧支承部
122‧‧‧引導部
124‧‧‧按壓體
128‧‧‧抵接部
130‧‧‧柄部
132‧‧‧外螺紋部
134‧‧‧彈簧墊圈
W‧‧‧線狀體
Claims (10)
- 一種緊線器,具備:固定抓持體,該固定抓持體具有線狀體按壓部;擺動構件,該擺動構件利用支軸以可擺動的方式安裝於上述固定抓持體;活動抓持體,該活動抓持體利用上述擺動構件的擺動朝上述固定抓持體的線狀體按壓部擺動,並且具有線狀體保持部;連結構件,該連結構件通過轉動軸與上述擺動構件連結,使擺動構件擺動;以及擺動構件限制部,該擺動構件限制部限制擺動構件朝連結構件的延伸側的相反一側擺動的量,所述緊線器構成為:擺動構件在支軸孔與連結構件安裝孔之間具有從上述支軸孔的附近直至上述連結構件安裝孔的附近的前端緣,上述支軸孔供安裝於固定抓持體的支軸插入,上述連結構件安裝孔供安裝連結構件的轉動軸插入,上述擺動構件的前端緣隨著趨近連結構件安裝孔一側而向連結構件的延伸方向即後方傾斜,連結構件轉動軸以及活動抓持體轉動軸相比上述支軸位於連結構件的延伸方向即後方,並且連結構件轉動軸相比上述支軸位於下方,活動抓持體轉動軸相比上述支軸位於上方, 上述連結構件在相比連結構件轉動軸靠上方且相比固定抓持體的線狀體按壓部靠下方的位置延伸,與被固定抓持體和活動抓持體抓持的線狀體的延伸方向正交且通過上述支軸的垂線、與利用擺動構件限制部按壓擺動構件的前端緣的方向所夾的傾斜角度為3)~90度的角度,被夾持在上述活動抓持體與固定抓持體之間的線狀體不會從移動量被擺動構件限制部限制的活動抓持體與固定抓持體之間脫落。
- 一種緊線器,具備:固定抓持體,該固定抓持體具有線狀體按壓部;擺動構件,該擺動構件利用支軸以可擺動的方式安裝於上述固定抓持體;活動抓持體,該活動抓持體利用上述擺動構件的擺動朝上述固定抓持體的線狀體按壓部擺動,並且具有線狀體保持部;連結構件,該連結構件通過轉動軸與上述擺動構件連結,使擺動構件擺動;以及擺動構件限制部,該擺動構件限制部限制擺動構件朝連結構件的延伸側的相反一側擺動的量,所述緊線器構成為:擺動構件在支軸孔與連結構件安裝孔之間具有從上述支軸孔的附近直至上述連結構件安裝孔的附近的前端緣,上述支軸孔供安裝於固定抓持體的支軸插入, 上述連結構件安裝孔供安裝連結構件的轉動軸插入,上述擺動構件的前端緣隨著趨近連結構件安裝孔一側而向連結構件的延伸方向即後方傾斜,連結構件轉動軸以及活動抓持體轉動軸相比上述支軸位於連結構件的延伸方向即後方,並且連結構件轉動軸相比上述支軸位於下方,活動抓持體轉動軸相比上述支軸位於上方,上述連結構件在相比連結構件轉動軸靠上方且相比固定抓持體的線狀體按壓部靠下方的位置延伸,與被固定抓持體和活動抓持體抓持的線狀體的延伸方向正交且通過上述支軸的垂線、與和利用擺動構件限制部按壓擺動構件的前端緣的方向垂直相交的線所夾的角度為30~60度的角度,被夾持在上述活動抓持體與固定抓持體之間的線狀體不會從移動量被擺動構件限制部限制的活動抓持體與固定抓持體之間脫落。
-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緊線器,其中,上述擺動構件限制部具有以相對於上述擺動構件的前端緣進退自如的方式安裝於固定抓持體的按壓體,利用上述按壓體按壓的方向與上述垂線所夾的傾斜角度為30~90度。
-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緊線器,其中,上述擺動構件構成為上述垂線與連結構件的延伸方向即牽拉方向交叉,並且上述垂線與將連結構件轉動 軸的中心和上述支軸的中心連結的線所夾的角度為35~55度。
-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緊線器,其中,上述固定抓持體在供安裝擺動構件的支軸插入的孔的周圍設置有圓形形狀突條,用以保護支軸。
-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緊線器,其中,在從供上述支軸插入的孔的孔緣離開的位置處,沿孔緣形成有與上述突條不同的圓弧狀突條。
-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緊線器,其中,上述固定抓持體在供安裝擺動構件的支軸插入的孔的附近,設置有朝線狀體按壓部延伸的突條。
- 如請求項7所述的緊線器,其中,上述突條為直線狀,並且距上述孔的孔緣等間隔地設置有多條。
- 如請求項5所述的緊線器,其中,上述圓形形狀的突條設置在安裝連結構件的一側,朝上述線狀體按壓部延伸的突條被設置在與安裝連結構件的一側的相反側。
- 如請求項3所述的緊線器,其中,上述擺動構件構成為上述垂線與連結構件的延伸方向即牽拉方向交叉,並且上述垂線與將連結構件轉動軸的中心和上述支軸的中心連結的線所夾的角度為35~55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217966 | 2012-09-28 | ||
PCT/JP2013/057594 WO2014050171A1 (ja) | 2012-09-28 | 2013-03-18 | 掴線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481225U true TWM481225U (zh) | 2014-07-01 |
Family
ID=5038759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2217833U TWM481225U (zh) | 2012-09-28 | 2013-09-24 | 緊線器 |
TW102134282A TWI530040B (zh) | 2012-09-28 | 2013-09-24 | Tight line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2134282A TWI530040B (zh) | 2012-09-28 | 2013-09-24 | Tight line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768596B2 (zh) |
EP (1) | EP2903106B1 (zh) |
JP (1) | JP5959657B2 (zh) |
CN (1) | CN103715634B (zh) |
AU (1) | AU2013321858B2 (zh) |
TW (2) | TWM481225U (zh) |
WO (1) | WO201405017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038966B2 (en) * | 2011-09-29 | 2015-05-26 | Hubbell Incorporated | Side-loading quadrant deadend clamp assembly |
JP5953227B2 (ja) * | 2012-12-27 | 2016-07-20 | 株式会社永木精機 | 掴線器 |
WO2015115451A1 (ja) * | 2014-01-30 | 2015-08-06 | 株式会社永木精機 | 掴線器 |
AU360519S (en) * | 2014-06-27 | 2015-03-03 | Nagaki Seiki Co | Wire grippers |
USD763674S1 (en) * | 2014-12-24 | 2016-08-16 | Nagaki Seiki Co., Ltd. | Wire gripper |
JP6467302B2 (ja) * | 2015-06-30 | 2019-02-13 | 東日本旅客鉄道株式会社 | 掴線器 |
CN105226593A (zh) * | 2015-09-26 | 2016-01-06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 一种输电线卡头支持架 |
CN105449589B (zh) * | 2015-12-31 | 2017-06-20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张力放线时防止导线溜跑的卡线装置 |
USD850246S1 (en) * | 2016-01-06 | 2019-06-04 | Nagaki Seiki Co., Ltd. | Wire gripper |
MY185502A (en) * | 2016-01-06 | 2021-05-19 | Nagaki Seiki Kk | Wire gripper |
WO2017119149A1 (ja) * | 2016-01-06 | 2017-07-13 | 株式会社永木精機 | 掴線器 |
US10673213B2 (en) | 2016-04-14 | 2020-06-02 | Nagaki Seiki Co., Ltd. | Wire grip and live wire distributing tool having the wire grip |
CN106786176B (zh) * | 2016-12-21 | 2018-08-03 | 国网浙江乐清市供电公司 | 电缆卡线器 |
JP7267628B2 (ja) * | 2018-12-11 | 2023-05-02 | 株式会社永木精機 | 掴線器、および、掴線器の使用方法 |
EP3993195A4 (en) * | 2019-06-27 | 2023-07-05 | Nagaki Seiki Co., Ltd. | GRIP TOOL |
CN110436417B (zh) * | 2019-08-26 | 2021-09-14 | 中山智联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臭氧机 |
JP7287711B2 (ja) * | 2019-12-05 | 2023-06-06 | 株式会社永木精機 | 掴線器、および、線材切分工具 |
US20240083020A1 (en) * | 2020-03-02 | 2024-03-14 | Nagaki Seiki Co., Ltd. | Gripping tool |
CN114784734B (zh) * | 2022-05-20 | 2024-07-05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贵阳局 | 一种架空输电线路用防脱型耐张线夹 |
WO2024147347A1 (ja) * | 2023-01-06 | 2024-07-11 | 株式会社永木精機 | 掴線器 |
WO2024190730A1 (ja) * | 2023-03-14 | 2024-09-19 | 株式会社永木精機 | 掴線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942625A (en) * | 1933-08-15 | 1934-01-09 | Crescent Tool Company | Wire grip |
US2330736A (en) * | 1943-06-24 | 1943-09-28 | Lewis T Paulson | Clamp |
US2985933A (en) * | 1959-06-04 | 1961-05-30 | Crescent Niagara Corp | Wire grip |
US3270582A (en) * | 1964-01-03 | 1966-09-06 | Automatic Timing & Controls | Mechanical device |
US3599297A (en) * | 1970-06-18 | 1971-08-17 | Crescent Niagara Corp | Wire grip |
US5316103A (en) * | 1993-01-22 | 1994-05-31 | Michael Bell | Rope grab device indicating the existence of shock impact on personal safety |
JPH10126935A (ja) * | 1996-10-15 | 1998-05-15 | Asahi Electric Works Ltd | 電線引留クランプ |
CN2410792Y (zh) * | 2000-01-15 | 2000-12-13 | 于兴利 | 通用卡线器 |
US6367744B1 (en) * | 2000-04-07 | 2002-04-09 | Richard A. Ebersole | Pipe supporting apparatus |
JP4188719B2 (ja) * | 2003-02-10 | 2008-11-26 | 株式会社永木精機 | 掴線器 |
JP4422994B2 (ja) * | 2003-09-17 | 2010-03-03 | 株式会社永木精機 | 掴線器 |
US7464439B2 (en) * | 2006-04-04 | 2008-12-16 | Shin Zu Co., Ltd. | Hinge |
JP2008306797A (ja) | 2007-06-05 | 2008-12-18 | Tokyo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 掴線器及びこの掴線器を有する張線装置 |
JP4931760B2 (ja) * | 2007-10-10 | 2012-05-16 |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ブラケット |
US8720013B2 (en) * | 2009-06-02 | 2014-05-13 | Yasuharu Nagaki | Trigger grip |
US8720014B2 (en) * | 2009-06-02 | 2014-05-13 | Yasuharu Nagaki | Trigger grip |
WO2011001502A1 (ja) * | 2009-06-30 | 2011-01-06 | 株式会社永木精機 | 掴線器 |
US20120000037A1 (en) * | 2010-04-14 | 2012-01-05 | Chi-Yuan Chen | Grip |
US8550559B2 (en) * | 2010-11-24 | 2013-10-08 | Everett Sollars | Power disc style seat recliner |
USD637634S1 (en) * | 2010-12-10 | 2011-05-10 | Yasuharu Nagaki | Trigger grip |
USD637635S1 (en) * | 2010-12-10 | 2011-05-10 | Yasuharu Nagaki | Trigger grip |
USD645888S1 (en) * | 2011-03-22 | 2011-09-27 | Yasuharu Nagaki | Trigger grip |
AU2013319594B2 (en) * | 2012-09-21 | 2017-08-17 | Nagaki Seiki Co., Ltd. | Wire gripper |
USD732362S1 (en) * | 2014-01-23 | 2015-06-23 | Yasuharu Nagaki | Hot stick ring grip |
AU360519S (en) * | 2014-06-27 | 2015-03-03 | Nagaki Seiki Co | Wire grippers |
-
2013
- 2013-03-18 US US14/430,831 patent/US9768596B2/en active Active
- 2013-03-18 EP EP13840945.3A patent/EP2903106B1/en active Active
- 2013-03-18 WO PCT/JP2013/057594 patent/WO201405017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03-18 JP JP2014538210A patent/JP5959657B2/ja active Active
- 2013-03-18 AU AU2013321858A patent/AU2013321858B2/en active Active
- 2013-05-23 CN CN201310195319.XA patent/CN103715634B/zh active Active
- 2013-09-24 TW TW102217833U patent/TWM481225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3-09-24 TW TW102134282A patent/TWI530040B/zh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4050171A1 (ja) | 2014-04-03 |
JP5959657B2 (ja) | 2016-08-02 |
EP2903106A4 (en) | 2016-08-03 |
CN103715634A (zh) | 2014-04-09 |
EP2903106A1 (en) | 2015-08-05 |
AU2013321858A1 (en) | 2015-04-09 |
JPWO2014050171A1 (ja) | 2016-08-22 |
CN103715634B (zh) | 2017-04-12 |
TWI530040B (zh) | 2016-04-11 |
US20150244154A1 (en) | 2015-08-27 |
AU2013321858B2 (en) | 2017-09-07 |
US9768596B2 (en) | 2017-09-19 |
TW201424175A (zh) | 2014-06-16 |
EP2903106B1 (en) | 2019-04-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30040B (zh) | Tight line | |
TWI491129B (zh) | Tight line | |
JP3180307U (ja) | 掴線器 | |
JP6317769B2 (ja) | 掴線器 | |
JP6205075B1 (ja) | 掴線器 | |
TW201733230A (zh) | 緊線器 | |
US10859134B2 (en) | Rope gripper | |
JP2019005260A (ja) | 安全器 | |
TW202414938A (zh) | 緊線器 | |
JP5797696B2 (ja) | 間接活線工具用アダプタ | |
KR101582978B1 (ko) | 래칫 클램프 | |
EP2848212A1 (fr) | Dispositif de verrouillage pour une pince telle qu'un porte-aiguille | |
JP2015177684A (ja) | 引下線用コネクタ支持具 | |
JP2019214094A (ja) | 作業支援具 | |
TW201505783A (zh) | 開閉作業工具 | |
TWM509706U (zh) | 開閉作業工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K4K |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 granted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