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07823A - 图案粘合体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案粘合体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07823A
CN103707823A CN201310454709.4A CN201310454709A CN103707823A CN 103707823 A CN103707823 A CN 103707823A CN 201310454709 A CN201310454709 A CN 201310454709A CN 103707823 A CN103707823 A CN 1037078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tting
film
joint
bonding coat
patte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5470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07823B (zh
Inventor
都筑庆和
西田佳正
铃木崇文
森下浩光
夏目雅好
杉本修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7078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078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078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0782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1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without carri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4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4DECORATIVE ARTS
    • B44CPRODUCING DECORATIVE EFFECTS; MOSAICS; TARSIA WORK; PAPERHANGING
    • B44C1/00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 B44C1/16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for applying transfer pictures or the like
    • B44C1/165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for applying transfer pictures or the like for decalcomanias; sheet material therefor
    • B44C1/17Dry transfer
    • B44C1/1733Decalcomanias applied under pressure only, e.g. provided with a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 B44C1/1741Decalcomanias provided with a layer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facilitate their release from a temporary carri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05Manufacturers' emblems, name plates, bonnet ornaments, mascots or the like; Mounting means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2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itself
    • C09J2301/204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itself the adhesive coating being discontinuou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3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 C09J2301/30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the adhesive being pressure-sensitive, i.e. tacky at temperatures inferior to 30°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0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 Y10T156/1052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with cutting, punching, tearing or severing
    • Y10T156/1062Prior to assemb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1Methods of delaminating, per se; i.e., separating at bonding fa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83/00Cutting
    • Y10T83/02Other than completely through work thickness
    • Y10T83/0333Scoring
    • Y10T83/0341Process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Details Of Cutting Devices (AREA)
  • Perforating,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一种图案粘合体及其制造方法,在该制造方法中包括:以形成图案形状的第一切缝的方式切裁具备第一脱模膜和层叠于所述第一脱模膜的一面上的粘合层的粘合膜的所述粘合层的图案形成工序;以及以形成包围图案形状的外框形状的第二切缝的方式切裁所述第一脱模膜及所述粘合层的外框形成工序,所述第二切缝在切裁方向上具有不连续部分。据此,能提高制造图案粘合体的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图案粘合体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案粘合体及其制造方法,详细而言涉及适合用于粘贴于机动车外装饰上的标识(emblem)等的图案粘合体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将机动车外装饰等所使用的标识粘贴于机动车车身上时,使用双面粘合带(双面胶带)等手段。即,通过将双面粘合带的一面粘贴于标识,将其另一面粘贴于车身,从而将标识固定于车身上。
该双面粘合带通常形成为与标识相同的图案,在被夹于两张脱模膜之问的状态下作为产品流通,在使用时将脱模膜(剥离膜)剥离。
顺便说一下,在制造该形成有图案的双面粘合带时,例如以辊到辊的方式在连续输送来的长条的双面粘合带上连续地形成图案,最后将双面粘合带按照每一个图案(每一个产品)分别冲裁取下来。
具体而言,首先,准备在脱模性的基材膜的表面依次层叠双面粘合带及脱模性的覆盖膜而成的长条的层叠带,接着一边连续地输送该带一边以形成有期望的图案(例如标识的图案等)的方式仅切裁(半切割)覆盖膜及双面粘合带,接着,为了按照每一个图案(一个产品)进行分割,利用包围一个图案的外框的模具对层叠带完全地进行冲裁(全切割)。最后,除去该被冲裁了的层叠带中的残渣(粘合层、覆盖膜的图案以外的不要的部分),得到作为产品的标识用的图案双面粘合带。
但是,残渣要通过手工作业除去,因此,生产效率较低。
因此,作为容易且可靠地除去残渣的方法,公知有日本特开2005-238434号公报。
在日本特开2005-238434号公报中,利用切割描绘装置在膜残渣上切割用于将膜残渣分割为多个的残渣分割线。
根据该方法,能有效地除去膜残渣。
但是,即使是日本特开2005-238434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最终也需要通过手工作业除去膜残渣。因此,在谋求提高生产效率时存在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提高生产效率的图案粘合体的制造方法及该图案粘合体。
本发明的图案粘合体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图案形成工序,其以形成图案形状的第一切缝的方式切裁具备第一脱模膜和层叠于所述第一脱模膜的一面上的粘合层的粘合膜的所述粘合层;以及外框形成工序,其以形成包围所述图案形状的外框形状的第二切缝的方式切裁所述第一脱模膜及所述粘合层,所述第二切缝在切裁方向上具有不连续部分。
因此,在将位于第二切缝外侧的外侧粘合层从第一脱模膜剥离时,通过不连续部分能将位于第二切缝内侧且位于第一切缝外侧的内侧粘合层(残渣)也同时从第一脱模膜剥离。
在本发明的图案粘合体的制造方法中,优选为,在所述图案形成工序及所述外框形成工序之后,将位于所述第二切缝外侧的外侧粘合层和通过所述不连续部分与所述外侧粘合层连续的、位于所述第二切缝内侧的内侧粘合层从所述第一脱模膜剥离。
因此,能减轻或省略剥离内侧粘合层(残渣)的手工作业,能大幅提高图案粘合体的制造效率。
在本发明的图案粘合体的制造方法中,优选为,在所述粘合层的一面上层叠第二脱模膜层叠,在所述图案形成工序中,以形成所述第一切缝的方式切裁所述粘合层及所述第二脱模膜,在所述外框形成工序中,以形成所述第二切缝的方式切裁所述第一脱模膜、所述粘合层及所述第二脱模膜。
因此,在将位于第二切缝外侧的外侧粘合层及外侧第二脱模膜从第一脱模膜剥离时,通过不连续部分能将位于第二切缝内侧且位于第一切缝外侧的内侧粘合层及内侧第二脱模膜(残渣)也同时从第一脱模膜剥离。
在本发明的图案粘合体的制造方法中,优选为,在所述图案形成工序及所述外框形成工序之后,将位于所述第二切缝外侧的外侧第二脱模膜和通过所述不连续部分与所述外侧第二脱模膜连续的、位于所述第二切缝内侧的内侧第二脱模膜从所述粘合层剥离,将位于所述第二切缝外侧的外侧粘合层和通过所述不连续部分与所述外侧粘合层连续的、位于所述第二切缝内侧的内侧粘合层从所述第一脱模膜剥离。
因此,能减轻或省略剥离内侧粘合层及内侧第二脱模膜(残渣)的手工作业,能大幅提高图案粘合体的制造效率。
在本发明的图案粘合体的制造方法中,优选为,同时实施所述图案形成工序和所述外框形成工序。
因此,进一步提高图案粘合体的生产效率。
另外,图案粘合体的特征在于通过上述的制造方法得到。
本发明的图案粘合体的制造方法包括:图案形成工序,其以形成图案形状的第一切缝的方式切裁具备第一脱模膜和层叠于第一脱模膜的一面上的粘合层的粘合膜的粘合层;以及外框形成工序,其以形成包围图案形状的外框形状的第二切缝的方式切裁第一脱模膜及所述粘合层,所述第二切缝在切裁方向上具有不连续部分。
因此,在将位于第二切缝外侧的外侧粘合层从第一脱模膜剥离时,通过不连续部分能将位于第二切缝内侧的内侧粘合层也同时从第一脱模膜剥离。
其结果是,能减轻或省略剥离内侧粘合层的作业,能大幅提高图案粘合体的制造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图案粘合体的制造方法的一实施方式所使用的制造装置的结构图。
图2(a)、图2(b)及图2(c)(以下,有时统称为图2)分别表示输送至图1的制造装置的(a)、(b)及(c)各位置的状态下层叠体,其中,左图是层叠体的立体图,右图是立体图的A-A剖视图。
图3(a)、图3(b)及图3(c)(以下,有时统称为图3)分别表示输送至图1的制造装置的(d)、(e)及(f)的各位置的状态下的层叠体,其中,左图是层叠体的立体图,右图是立体图的A-A剖视图。
图4表示利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得到的图案粘合体的另一实施方式,其中,左图是图案粘合体的立体图,右图是立体图的A-A剖视图。
图5是表示利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得到的图案粘合体的又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制造装置
参照图1说明图案粘合体30的制造方法的一实施方式所使用的制造装置1。
图案粘合体30的制造装置1具备冲裁部2和除渣部3。
冲裁部2具备粘合膜送出辊4、覆盖膜送出辊5、冲裁机6、第一层叠辊8a、第二层叠辊8b、第一张紧辊9和覆盖膜卷绕辊10。
粘合膜送出辊4是用于送出粘合膜20的辊,粘合膜20以其粘合面(粘合层23的表面)与辊表面接触的方式卷绕于辊表面。粘合膜送出辊4配置于输送方向的最上游。
覆盖膜送出辊5是用于送出作为第二脱模膜的脱模覆盖膜21的辊,脱模覆盖膜21以其具有脱模性能的表面与辊表面接触的方式卷绕于辊表面。覆盖膜送出辊5与粘合膜送出辊4对置地配置于粘合膜送出辊4的上侧。
第一翻转辊17a是用于将从粘合膜送出辊4送出的粘合膜20翻转为其粘合面朝向上侧且向输送方向下游侧输送的辊。第一翻转辊17a与粘合膜送出辊4对置地配置于粘合膜送出辊4的上侧。
第二翻转辊17b是用于将从覆盖膜送出辊5送出的脱模覆盖膜21翻转为脱模处理过的表面为下侧且向输送方向下游侧输送的辊。第二翻转辊17b与覆盖膜送出辊5对置地配置于覆盖膜送出辊5的下侧。第二翻转辊17b的大小与第一翻转辊17a的大小大致相同。
第一层叠辊8a是用于与第二层叠辊8b一起将从粘合膜送出辊4送出的粘合膜20和从覆盖膜送出辊5送出的脱模覆盖膜21层叠来制作层叠体(第一层叠体31)的辊。第一层叠辊8a位于第一翻转辊17a的输送方向下游侧。
第二层叠辊8b位于第二翻转辊17b的输送方向下游侧,与第一层叠辊8a隔开一些间隔且对置地配置于第一层叠辊8a的上侧。第二层叠辊8b的大小与第一层叠辊8a的大小大致相同。
冲裁机6在第一层叠辊8a及第二层叠辊8b的输送方向下游侧配置于所输送的层叠体的上侧。冲裁机6能如图1的箭头所示地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冲裁机6具备冲裁基板11和一体地设于该冲裁基板11的冲裁刀12。
冲裁基板11是具有规定厚度的俯视大致矩形状,由金属形成。
冲裁刀12具备第一刀12a和第二刀12b。冲裁刀12使用汤姆逊型。
第一刀12a构成为在层叠体上形成图案形状的第一切缝41。具体而言,第一刀12a的长度形成得比脱模覆盖膜21和粘合层23(后述)的合计厚度长。另外,第一刀12a的刀型形状(刀尖的俯视形状)形成为俯视为期望的图案(例如文字、图形、记号等)。第一刀12a也可以根据期望的图案形状由多个刀构成。
第二刀12b构成为在层叠体上形成外框形状的第二切缝42。第二刀12b的长度形成得比第一刀12a长,且形成得比脱模覆盖膜21、粘合层23及脱模基材膜22(后述)的合计厚度长。
第二刀12b的俯视形状(刀型)是由彼此隔开间隔地沿输送方向形成的两边和彼此隔开间隔地沿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形成的两边构成的大致矩形(长方形),其大小形成为包括第一刀12a的图案形状。即,第二刀12b形成于比第一刀12a靠外侧的位置。
而且,大致矩形在切裁方向上具有不连续部分。即,大致矩形的一部分由通过微小间隙间断的断续的线构成。即,第二刀12b在其不连续部分形成为缺口。
第二刀12b的刀尖的不连续部分在输送方向的边及其正交方向的边的任一边上均形成,位于其正交方向的边上的不连续部分形成为比输送方向的边的不连续部分密。
第二刀12b的刀尖的不连续部分的长度(间隙的间隔)例如为0.1mm以上,优选为0.5mm以上,更优选为1mm以上,另外,例如为20mm以下,优选为1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mm以下。
不连续部分的数量在输送方向的边(长边)上每边例如为1个以上,优选为2个以上,更优选为5个以上,另外,例如为100个以下,优选为80个以下,更优选为50个以下。
另外,不连续部分的数量在与输送方向正交的边(短边)上每边例如为1个以上,优选为2个以上,更优选为5个以上,另外,例如为100个以下,优选为80个以下,更优选为50个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冲裁机6在冲裁基板11的下侧具备支承台7,支承台7配置为与冲裁基板11之间夹着层叠体。支承台7形成为平板形状,形成为俯视时包括冲裁基板11的大小。
第一张紧辊9在冲裁机6的输送方向下游侧配置为与层叠体接触。
覆盖膜卷绕辊10配置于冲裁机6的输送方向下游侧且配置于第一张紧辊9的上方。
除渣部3具备第三层叠辊14、除渣膜送出辊13、第二张紧辊16和除渣膜卷绕辊15。
第三层叠辊14配置于第一张紧辊9的输送方向下游侧,构成为将从除渣膜送出辊13送出的除渣膜36层叠于层叠体上。
除渣膜送出辊13配置于第一张紧辊9的输送方向下游侧且配置于第三层叠辊14的上方。在除渣膜送出辊13的表面卷绕有除渣膜36,从其表面朝向第三层叠辊14送出除渣膜36。
第二张紧辊16在第三层叠辊14的输送方向下游侧配置为与层叠体接触。
除渣膜卷绕辊15配置于第三层叠辊14的输送方向下游侧且配置于第二张紧辊16的上方。
2.图案粘合体的制造方法
参照图1、图2及图3说明图案粘合体30的制造方法的一实施方式。
图案粘合体30的制造方法包括:(1)准备粘合膜20及脱模覆盖膜21的工序;(2)将脱模覆盖膜21层叠于粘合膜20而得到第一层叠体31的工序;(3)在第一层叠体31上形成第一切缝41及第二切缝42而得到第二层叠体32的工序;(4)从第二层叠体32剥离外侧覆盖膜25a及内侧覆盖膜25b而得到第三层叠体33的工序;(5)在第三层叠体33上层叠除渣膜36而得到第四层叠体34的工序;(6)将外侧粘合层27a及内侧粘合层27b与除渣膜36一起从第四层叠体34剥离而得到第五层叠体35的工序;以及(7)从第五层叠体35取出图案粘合体30的工序。
首先,准备粘合膜20及脱模覆盖膜21。
粘合膜20具备作为第一脱模膜的脱模基材膜22和层叠于脱模基材膜22的一面的粘合层23。
脱模基材膜22在其一面的表面具有脱模性能,形成为长条的大致平带状。作为脱模基材膜22,例如能使用在基材膜的表面涂布脱模处理剂并使其干燥而成的膜。
作为基材膜,举出例如优质纸、牛皮纸、玻璃纸、塑料层压纸等纸、例如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线状低密度聚乙烯等)、聚丙烯、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尼龙等)、α一烯烃共聚物、聚一4一甲基一1一戊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氟系等的塑料膜、例如铝箔、不锈钢箔等的金属箔等。
优选举出聚乙烯、聚丙烯、聚酯。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聚酯的情况下,优选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另外,上述基材可以为单独一种或组合多种。
基材可以由一层构成,也可以由多层构成。
另外,作为脱模处理剂,例如举出硅酮系脱模处理剂、氟系脱模处理剂、长链烷基系脱模处理剂等。
需要说明的是,例如在塑料膜等材料本身具有脱模性能的情况下,可以不涂布脱模处理剂而直接作为脱模基材膜22使用。
作为脱模基材膜22的厚度,例如为0.025mm以上,优选为0.03mm以上,更优选为0.05mm以上,另外,例如为0.20mm以下,优选为0.15mm以下,更优选为0.13mm以下。
通过设为0.025mm以上,在图案形成工序中,能防止第一刀12a到达脱模基材膜22的下表面(全切割)。另外,在得到的图案粘合体30中,能容易剥离脱模基材膜22,操作性优异。另一方面,通过设为0.20mm以下,能降低成本。另外,在使用图案粘合体30之后,脱模基材膜22要被废弃处理,因此能减少废弃处理量而减少环境负担。
粘合层23由其两面具有粘合性能的长条的层构成,与脱模基材膜22形成为相同形状。
作为粘合层23,举出在基材的两面层叠粘合层23而成的含基材的双面粘合带、仅由粘合层23构成的无基材的双面粘合带等,从粘合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举出无基材的双面粘合带。
作为含基材的双面粘合带所使用的基材,例如举出无纺布、纸、塑料膜、金属箔等。
粘合层23由压敏性粘结剂组成物形成。作为压敏性粘结剂组成物,优选举出含有气泡的压敏性粘结剂组成物。
压敏性粘结剂组成物的气泡的含有率例如为10体积%以上,优选为11体积%以上,更优选为12体积%以上,另外,例如为50体积%以下,优选为45体积%以下,更优选为40体积%以下。
压敏性粘结剂组成物优选含有中空微小粒状体。
作为中空微小球状体,可以是中空的无机系微小球状体,也可以是中空的有机系微小球状体。具体而言,作为中空的无机系微小球状体,例如举出中空玻璃球等的玻璃制的中空球、例如中空铝球等的金属化合物性的中空球、例如中空陶瓷球等的陶瓷制中空球等。另外,作为中空的有机系微小球状体,例如举出中空丙烯酸球、中空的偏二氯乙烯球等的树脂制的中空球等。优选举出中空玻璃球。
通过含有中空微小球状体,从而粘结性提高,并且对于粘合层23切裁时的切裁特性提高。
作为中空微小球状体的粒径(平均粒子直径),没有特别限制,但例如为1μm以上,优选为5μm以上,更优选为10μm以上,另外,例如为500μm以下,优选为200μm以下,更优选为100μm以下。
这样的压敏性粘结剂组成物及由其形成的粘合层23的制造方法例如可以使用日本特开2005-179561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22189号公报等所记载的组成物及制造方法。
粘合层23的厚度例如为0.2mm以上,优选为0.4mm以上,另外,例如为4mm以下,优选为2mm以下。
粘合膜20例如通过在脱模基材膜22上粘贴粘合层23(粘合带)或在脱模基材膜22上涂布压敏性粘结剂组成物并使其干燥而得到。
粘合层23在向厚度方向投影时与脱模基材膜22完全一致。即,粘合剂层的宽度方向端部的侧面和脱模基材膜22的宽度方向端部的侧面在厚度方向上位于同一面。
脱模覆盖膜21在其一面的表面具有脱模性能,形成为长条的大致平带状。作为脱模覆盖膜21,例如可以使用与脱模基材膜22相同的材料。
脱模覆盖膜21制作为相对于粘合层23比脱模基材膜22容易剥离。具体而言,在粘合层23的一面粘贴脱模覆盖膜21、在粘合层23的另一面粘贴脱模基材膜22的情况下,以从粘合层23剥离脱模基材膜22的剥离力(基材剥离力)大于从粘合层23剥离脱模覆盖膜21的剥离力(覆盖剥离力)的方式设定脱模覆盖膜21及脱模基材膜22。
基材剥离力与覆盖剥离力相比例如为2倍以上,优选为5倍以上,另外,例如为10倍以下。通过设为该范围,能降低在欲将脱模覆盖膜21从粘合层23剥离时,粘合层23与脱模基材膜22的界面处的剥离的情形。
剥离力例如在层叠脱模覆盖膜21、粘合层23和脱模基材膜22而成的第一层叠体31(后述)中通过下述的剥离性试验测定。首先,将第一层叠体31切裁为50mm宽,制作试验片。接着,对该作为试验片的剥离对象的膜(脱模覆盖膜21或脱模基材膜22)在23℃、60%RH的气氛中利用万能拉伸试验机在180度方向上以滑块(cross head)的速度为300mm/min的速度进行拉伸,从而该作为剥离对象的膜从粘合层23剥下。测定该剥下时的阻力值,将该测定数据的初期(开始剥离)的最大值作为剥离力(单位:N/50mm宽)。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层叠体31的宽度不满足50mm宽的情况下,通过以不同的多个宽度实施上述测定,将得到的测定值换算为50mm宽,也能进行测定。
脱模覆盖膜21的宽度方向(正交方向)的长度形成为比粘合层23的宽度方向的长度稍长。
脱模覆盖膜21的厚度例如为0.05mm以上,优选为0.07mm以上,另外,例如为0.20mm以下,优选为0.18mm以下。
通过设为0.05mm以上,在得到的图案粘合体30中,能容易剥离脱模覆盖膜21,操作性优异。另一方面,通过设为0.20mm以下,能降低成本。另外,在使用图案粘合体30之后,脱模覆盖膜21要被废弃处理,因此,能减少废弃处理量而减少环境负担。
将这样地准备好的粘合膜20以粘合层23表面与辊表面接触、脱模基材膜22表面在辊外侧露出的方式(粘合层23相对于脱模基材膜22配置于粘合膜送出辊4的径向内侧的方式)卷绕于粘合膜送出辊4,另一方面,将脱模覆盖膜21以其具有脱模性能的表面与辊表面接触的方式(具有剥离性能的表面相对于其背面配置于覆盖膜送出辊5的径向内侧的方式)卷绕于覆盖膜送出辊5。
接着,将脱模覆盖膜21层叠于粘合膜20而得到第一层叠体31。具体而言,使脱模覆盖膜21与粘合膜20的一面(粘合层表面侧)接触而粘贴在一起。
首先,将卷绕于粘合膜送出辊4的粘合膜20朝向上侧且朝向输送方向上游侧送出,并使其以脱模基材膜22与第一翻转辊17a接触的方式通过第一翻转辊17a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侧面。
接着,将通过了第一翻转辊17a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侧面的粘合膜20以粘合层23相对于脱模基材膜22位于上侧的状态朝向输送方向下游侧输送。然后,使粘合膜20以脱模基材膜22与第一层叠辊8a的上表面接触的方式通过第一层叠辊8a与第二层叠辊8b之间。此时,粘合膜20随着从第一翻转辊17a朝向输送方向下游侧而缓慢朝向上侧输送,在通过第一层叠辊8a的上侧之后被水平地沿输送方向输送。
另外,将卷绕于覆盖膜送出辊5的脱模覆盖膜21朝向下侧且朝向输送方向上游侧送出,并使其以与具有脱模性能的表面相反侧的面(背面)与第二翻转辊17b接触的方式通过第二翻转辊17b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侧面。
接着,将通过了第二翻转辊17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侧面的脱模覆盖膜21以具有脱模性能的表面相对于其背面位于下侧的状态朝向输送方向下游侧输送。然后,使脱模覆盖膜21以其背面与第二层叠辊8b的下表面接触的方式通过第一层叠辊8a与第二层叠辊8b之间。此时,脱模覆盖膜21随着从第二翻转辊17b朝向输送方向下游侧而缓慢朝向下侧输送,在通过了第二层叠辊8b的下侧之后被水平地向输送方向下游侧输送。
在粘合膜20及脱模覆盖膜21通过第一层叠辊8a与第二层叠辊8b之间的微小的间隙时,脱模覆盖膜21与粘合膜20的上侧面(即粘合层23)接触而被粘贴在一起。
由此,如图2(a)所示,得到由脱模基材膜22、层叠于该脱模基材膜22的一面的粘合层23和层叠于该粘合层23的一面的脱模覆盖膜21构成的第一层叠体31。
第一层叠体31在宽度方向端面的侧面形成为粘合层23和脱模基材膜22处于同一面。脱模覆盖膜21在宽度方向上形成得比粘合层23或脱模基材膜22长,且形成为在厚度方向投影时包含粘合层23及脱模基材膜22。
接着,在第一层叠体31上形成第一切缝41及第二切缝42而得到第二层叠体32。即,以相对于第一层叠体31形成第一切缝41的方式切裁粘合层23及脱模覆盖膜21,以形成第二切缝42的方式切裁脱模基材膜22、粘合层23及脱模覆盖膜21。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在第一层叠体31通过冲裁机6的下方时,使冲裁机6向下方移动,将冲裁机6的第一刀12a及第二刀12b抵靠于第一层叠体31上。此时,第二刀12b在厚度方向上完全贯穿第一层叠体31,另一方面,比第二刀12b的刀短的第一刀12a仅贯穿脱模覆盖膜21及粘合层23,而不贯穿脱模基材膜22。
由此,如图2(b)所示,得到形成有与第一刀12a的形状相对应的第一切缝41和与第二刀12b的形状相对应的第二切缝42的第二层叠体32。
第一切缝41如图2(b)的左图所示地形成为俯视呈规定的图案形状,如图2(b)的右图(输送方向剖视图)所示,第一切缝41在厚度方向上从脱模覆盖膜21的上表面形成至脱模基材膜22的中途。
利用该第一切缝41,在脱模覆盖膜21上将图案形状的第一切缝41的内侧部分(图案覆盖膜24)与第一切缝41的外侧部分25切离。在粘合层23上,图案形状的第一切缝41的内侧部分(图案粘合层26)与第一切缝41的外侧部分27切离。
第二切缝42如图2(b)的右图所示地从脱模覆盖膜21的上表面形成至脱模基材膜22的下表面、即第二切缝42贯穿第二层叠体32。
第二切缝42在图2(b)的左图中形成为俯视大致矩形状,第一切缝41包括在第二切缝42的内部。参照图2(b)的局部放大图,第二切缝42形成为在切裁方向(第二切缝延伸的方向)上具有不连续部分43。因此,在脱模覆盖膜21上,第二切缝42的外侧部分(作为外侧第二脱模膜的外侧覆盖膜25a)与第二切缝42的内侧部分且第一切缝41的外侧部分(作为内侧第二脱模膜的内侧覆盖膜25b)通过不连续部分43连接。在粘合层23上,第二切缝42的外侧部分(外侧粘合层27a)与第二切缝42的内侧部分且第一切缝41的外侧部分(内侧粘合层27b)通过不连续部分43连接。在脱模基材膜22上,第二切缝42的外侧部分(外侧基材膜28)与第二切缝42的内侧部分(内侧基材膜29)通过不连续部分43连接。
另外,在输送方向剖视图中,第一切缝41存在于第二切缝42的内侧。
第二切缝42的不连续部分43与第二刀12b的不连续部分相对应。即,第二切缝42的形状形成为在切裁方向上具有不连续部分43的大致矩形状。该大致矩形状不是一条连续的线,而是由其一部分被微小的间隙间断的断续的线构成。
不连续部分43在第二层叠体32的输送方向的边(长边)及正交方向的边(短边)的任一边上均形成,位于正交方向的边上的不连续部分43形成为比输送方向的边的不连续部分43密。
另外,第二切缝42的不连续部分43形成为不位于矩形的角处。
第二切缝的输送方向长度(长边的长度)例如为1mm以上,优选为2mm以上,更优选为3mm以上,另外,例如为100mm以下,优选为80mm以下,更优选为50mm以下。
第二切缝的宽度方向长度(短边的长度)例如为1mm以上,优选为2mm以上,更优选为3mm以上,另外,例如为50mm以下,优选为15mm以下,更优选为10mm以下。
不连续部分43的长度例如为0.1mm以上,优选为0.5mm以上,更优选为1mm以上,另外,例如为20mm以下,优选为10mm以下,更优选为5mm以下。
不连续部分43的数量在输送方向的边(长边)上每边例如为1个以上,优选为2个以上,更优选为5个以上,另外,例如为100个以下,优选为80个以下,更优选为50个以下。
另外,不连续部分43的数量在与输送方向正交的边(短边)上每边例如为1个以上,优选为2个以上,更优选为5个以上,另外,例如为100个以下,优选为80个以下,更优选为50个以下。
另外,第一切缝41及第二切缝42以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图案部分(第一切缝41的内侧部分)的面积减少的方式形成于第一层叠体31。具体而言,以第二切缝42(外框)的长边中央为基准,将图案部分分割为输送方向的右侧部分和左侧部分,计算分别形成于其右侧部分及左侧部分的图案部分的面积(即、形成的图案覆盖膜24的面积),具有更少的面积的部分(右侧部分或左侧部分)形成为输送方向下游侧。在这样形成时,根据图案形状使冲裁机6绕俯视顺时针(或绕逆时针)旋转180度即可。
接着,从第二层叠体32剥离外侧覆盖膜25a及内侧覆盖膜25b而得到第三层叠体33。即,将外侧覆盖膜25a通过不连续部分43与内侧覆盖膜25b一起从第二层叠体32的粘合层23剥离。
具体而言,使第一张紧辊9的下表面与第二层叠体32接触,将外侧覆盖膜25a的一端部固定于覆盖膜卷绕辊10,使覆盖膜卷绕辊10以卷绕外侧覆盖膜25a的方式旋转。
此时,如图2(c)的左图的虚拟线所示,外侧覆盖膜25a相对于输送方向被向上方拉伸,因此,被从粘合层23剥离,并且通过不连续部分43与外侧覆盖膜25a连接的内侧覆盖膜25b也被向上方拉伸,被从粘合层23剥离。
由此,如图2(c)所示,得到由形成有第二切缝42的脱模基材膜22、层叠于该脱模基材膜22上表面、形成有第一切缝41及第二切缝42的粘合层23和层叠于该粘合层23上表面、形成了图案的图案覆盖膜24构成的第三层叠体33。
接着,在第三层叠体33上层叠除渣膜36而得到第四层叠体34。即,将除渣膜36层叠于第三层叠体33的图案覆盖膜24的表面和粘合层23的露出面。
具体而言,从除渣膜送出辊13送出除渣膜36,使该除渣膜36在第三层叠辊14的下表面通过而与所输送的第三层叠体33接触。
由此,得到第四层叠体34。图3(a)所示,第四层叠体34由形成有第二切缝42的脱模基材膜22、层叠于该脱模基材膜22上表面、形成有第一切缝41及第二切缝42的粘合层23、层叠于该粘合层23上表面、形成了图案的图案覆盖膜24和层叠于该图案覆盖膜24上表面的除渣膜36构成。
需要说明的是,除渣膜36形成为长条的俯视大致形状,其宽度方向长度形成得比粘合层23的宽度方向长度稍长。
除渣膜36的厚度例如为10μm以上,优选为151μm以上,另外,例如为3001μm以下,优选为1001μm以下。
除渣膜36的与第三层叠体33接触的表面构成为与粘合层23粘贴在一起而容易被固定。具体而言,构成为将除渣膜36和粘合层23粘结在一起,剥离它们时的剥离力大于脱模基材膜22与粘合层23的剥离力。
作为构成那样的除渣膜36的材料,根据上述的构成脱模覆盖膜21的材料适当设定。需要说明的是,在设定容易剥离的材料的情况下,对除渣膜36的表面进行表面处理使其难以剥离。
接着,将外侧粘合层27a及内侧粘合层27b与除渣膜36一起从第四层叠体34剥离而得到第五层叠体35。即,将除渣膜36和粘贴于该除渣膜36的外侧粘合层27a及内侧粘合层27b从脱模基材膜22剥离。
具体而言,使第二张紧辊16的下表面与第四层叠体34接触,将除渣膜36的一端部固定于除渣膜卷绕辊15,使除渣膜卷绕辊15以卷绕除渣膜36的方式旋转。
此时,除渣膜36被相对于输送方向向上方拉伸,而与除渣膜36粘贴在一起的内侧粘合层27b及外侧粘合层27a也被拉伸,其结果是,从内侧粘合层27b及外侧粘合层27a与脱模基材膜22的界面处剥离,外侧粘合层27a及内侧粘合层27b也与除渣膜36一起卷绕于除渣膜卷绕辊15。需要说明的是,粘合层23中的图案形状部分(第一切缝41的内侧部分)由于层叠于其上表面的图案覆盖膜24未与除渣膜36粘贴在一起因此仍然处于粘贴于脱模基材膜22的状态。
由此,得到第五层叠体35。如图3(b)所示,第五层叠体35由形成有第二切缝42的脱模基材膜22、层叠于该脱模基材膜22、形成有图案的图案粘合层26和层叠于该图案粘合层26、与该图案粘合层26形成了相同形状图案的图案覆盖膜24构成。
接着,从第五层叠体35取出图案粘合体30。即,从第五层叠体35中将第二切缝42内部的内侧基材膜29与外侧基材膜28切离。
具体而言,通过手或冲压机等在厚度方向上施加恒定的压力,从而使脱模基材膜22的第二切缝42的不连续部分43断裂。
由此,得到图案粘合体30。
如图3(c)所示,该图案粘合体30由内侧基材膜29、层叠于该脱模基材膜22、形成了图案形状的图案粘合层26和层叠于该图案粘合层26、与该图案粘合层26形成了相同形状图案的图案覆盖膜24构成。
图案粘合层26在厚度方向上投影时包含图案覆盖膜24,图案粘合层26的侧面与图案覆盖膜24的侧面处于同一面内。
内侧基材膜29形成为俯视大致矩形状(外框形状),在厚度方向上投影时包含图案粘合层26及图案覆盖膜24。
由此得到的图案粘合体30能作为用于将例如机动车、摩托车等车辆用的标识、例如家电产品、电气电子设备、工作机械等的标识、例如住宅、办公楼等建筑物的明示、例如装饰用品等粘贴于粘贴对象的双面粘合带使用。
根据该图案粘合体30的制造方法,包括:图案形成工序,其以形成图案形状的第一切缝41的方式切裁包括脱模基材膜22和层叠于脱模基材膜22的一面的粘合层23的粘合膜20的粘合层23,以及外框形成工序,其以形成包围图案形状的外框形状的第二切缝42的方式切裁脱模基材膜22及粘合层23,第二切缝42在切裁方向上具有不连续部分43。
因此,在将位于第二切缝42外侧的外侧粘合层27a从脱模基材膜22剥离时,能通过不连续部分43将位于第二切缝42内侧且位于第一切缝41外侧的内侧粘合层27b(残渣)也同时从脱模基材膜22剥离。
另外,根据图案粘合体30的制造方法,脱模覆盖膜21层叠于粘合层23的一面,在图案形成工序中,以形成第一切缝41的方式切裁粘合层23及脱模覆盖膜21,在外框形成工序中,以形成第二切缝42的方式切裁脱模基材膜22、粘合层23及脱模覆盖膜21。
因此,在将位于第二切缝42外侧的外侧粘合层27a及外侧覆盖膜25a从脱模基材膜22剥离时,通过不连续部分43能将位于第二切缝42内侧且位于第一切缝41外侧的内侧粘合层27b及内侧覆盖膜25b(残渣)也同时从脱模基材膜22剥离。
另外,根据该图案粘合体30的制造方法,在图案形成工序及外框形成工序之后将位于所述第二切缝42外侧的外侧覆盖膜25a和通过不连续部分43与外侧覆盖膜25a连续的、位于第二切缝42内侧的内侧覆盖膜25b从粘合层23剥离,将位于第二切缝42外侧的外侧粘合层27a和通过不连续部分43与外侧粘合层27a连续的、位于第二切缝42内侧的内侧粘合层27b从脱模基材膜22剥离。
因此,能减轻或省略剥离内侧粘合层27b及内侧覆盖膜25b(残渣)的手工作业,能大幅提高图案粘合体30的制造效率。
另外,在该图案粘合体30的制造方法中,同时实施图案形成工序和外框形成工序。
因此,第一切缝41和第二切缝42同时形成于粘合膜20上。
其结果是,进一步提高图案粘合体30的生产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图1的制造装置1的实施方式中,通过使脱模覆盖膜21层叠于具备脱模基材膜22和层叠于该脱模基材膜22的一面的粘合层23的粘合膜20来制造图案粘合体30,但例如也可不在粘合膜20上层叠脱模覆盖膜21而制造图案粘合体30(未图示)。
当不在粘合膜20上层叠脱模覆盖膜21的情况下,在制造装置1中也可以不具备覆盖膜送出辊5、覆盖膜卷绕辊10及第一张紧辊9。
另外,在除渣膜36上,图案粘合层26露出,因此,在图1的实施方式的除渣膜36中,要剥离至图案粘合层26的图案部分。因此,对除渣膜36实施剥离处理,以使得例如在除渣膜36和第三层叠体33层叠时在厚度方向上投影时,在除渣膜36与图案粘合层26重复的部分图案粘合层26和除渣膜36不牢固地粘贴在一起。例如,相对于除渣膜36的宽度方向中央的表面(在宽度方向上相当于第二切缝42的外侧部分的部分以外的表面)实施剥离处理。
由此,在利用除渣膜36拉伸外侧粘合层27a而剥离外侧粘合层27a的同时,通过不连续部分43连接在一起的内侧粘合层27b也被拉伸而剥离。
其结果是,能减轻或省略剥离内侧粘合层27b(残渣)的手工作业,能大幅提高图案粘合体30的制造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c)的实施方式中,将形成有图案的图案覆盖膜24层叠于图案粘合层26,但例如图4所示,也可以将俯视大致矩形状的脱模覆盖膜21a层叠于图案粘合层26。
该俯视大致矩形状的脱模覆盖膜21a的宽度方向长度(短边)及输送方向长度(长边)分别比内侧基材膜29的宽度方向长度(短边)及输送方向长度(长边)长,在厚度方向上投影时,形成为包含内侧基材膜29及图案粘合层26。
通过做成该俯视大致矩形状的脱模覆盖膜21a,使用时的脱模覆盖膜21a的剥离变得更容易,图案粘合体30的使用性良好。
需要说明的是,图4的图案粘合体30通过相对于图3(c)的图案粘合体30剥离图案覆盖膜24、将俯视大致矩形状的脱模覆盖膜21a层叠于剥离后的图案粘合体30的图案粘合层26的上表面而得到。
另外,在图2(b)的第二层叠体32中,以多个内侧覆盖膜25b全都与外侧覆盖膜25a邻接的方式(而且多个内侧粘合层27b全都与外侧粘合层27a邻接的方式)形成图案形状的第一切缝41,但例如图5所示,也可以形成产生不与外侧覆盖膜25a邻接的覆盖膜部分(闭合面覆盖膜38、残渣)那样的图案形状的第一切缝41。在该情况下,虽未图示,但在闭合面覆盖膜38的下侧产生与其俯视相同形状、且不与外侧粘合层27a邻接的粘合层部分(闭合面粘合层、残渣)。
此时,在下一工序中,闭合面覆盖膜38不会通过不连续部分被与外侧覆盖膜25a一起剥离。另外,闭合面粘合层也不会通过不连续部分被与外侧粘合层27a一起剥离。在该情况下,闭合面覆盖膜38及闭合面粘合层能在从第五层叠体35取出图案粘合体30之后通过手工作业、冲压去除。
在图5的实施方式中,与形成图2及图3的图案形状的实施方式同样地,内侧覆盖膜25b、内侧粘合层27b与外侧覆盖膜25a、外侧粘合层27a被同时剥离,因此,起到与图2及图3的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另外,图3(c)的图案粘合体30的脱模基材膜22的外形(即、外框形状、第二切缝42的形状)呈俯视大致矩形状,但虽未图示,例如也可以为俯视大致圆形状、椭圆形状、或者矩形状以外的多边形状。
另外,在图2(b)的第二层叠体32中,第二切缝42具有的不连续部分43不设于外框形状(矩形)的角处,但例如不连续部分43也可以设于矩形的角处(未图示)。在从第二层叠体32剥离外侧覆盖膜25a及内侧覆盖膜25b的工序中,从容易将内侧覆盖膜25b与外侧覆盖膜25a一起剥离的观点出发,优选第二切缝42具有的不连续部分43不设于外框形状的角处。
另外,在图2(b)中,在第一层叠体31上同时形成第一切缝41与第二切缝42,例如也可以在第一层叠体31上形成第一切缝41之后在第一层叠体31上形成第二切缝42(未图示),也可以在第一层叠体31上形成第二切缝42之后在第一层叠体31上形成第一切缝41(未图示)。
另外,在图3(c)的图案粘合体30的制造工序中,第一切缝41及第二切缝42通过冲裁机6冲裁而形成,例如也可以通过激光等形成(未图示)。
另外,在将图案粘合体30粘贴于粘贴对象时,为了使图案粘合体30和粘贴对象的粘贴位置准确对正,也可以在内侧基材膜29的中央部或周缘部形成1或2个以上定位孔(未图示)等标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说明提供了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但其只不过是例示,不是限定性地解释。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本发明的变形例也包含于后述的技术方案中。

Claims (6)

1.一种图案粘合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案形成工序,其以形成图案形状的第一切缝的方式切裁具备第一脱模膜和层叠于所述第一脱模膜的一面上的粘合层的粘合膜的所述粘合层;以及
外框形成工序,其以形成包围所述图案形状的外框形状的第二切缝的方式切裁所述第一脱模膜及所述粘合层,
所述第二切缝在切裁方向上具有不连续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案粘合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图案形成工序及所述外框形成工序之后,将位于所述第二切缝外侧的外侧粘合层和通过所述不连续部分与所述外侧粘合层连续的位于所述第二切缝内侧的内侧粘合层从所述第一脱模膜剥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案粘合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粘合层的一面上层叠第二脱模膜,
在所述图案形成工序中,以形成所述第一切缝的方式切裁所述粘合层及所述第二脱模膜,
在所述外框形成工序中,以形成所述第二切缝的方式切裁所述第一脱模膜、所述粘合层以及所述第二脱模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案粘合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图案形成工序及所述外框形成工序之后,将位于所述第二切缝外侧的外侧第二脱模膜和通过所述不连续部分与所述外侧第二脱模膜连续的位于所述第二切缝内侧的内侧第二脱模膜从所述粘合层剥离,
将位于所述第二切缝外侧的外侧粘合层和通过所述不连续部分与所述外侧粘合层连续的、位于所述第二切缝内侧的内侧粘合层从所述第一脱模膜剥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案粘合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同时实施所述图案形成工序和所述外框形成工序。
6.一种图案粘合体,其特征在于,
该图案粘合体通过下述的制造方法得到,即,该制造方法包括:
图案形成工序,其以形成图案形状的第一切缝的方式切裁具备第一脱模膜和层叠于所述第一脱模膜的一面上的粘合层的粘合膜的所述粘合层;以及
外框形成工序,其以形成包围所述图案形状的外框形状的第二切缝的方式切裁所述第一脱模膜及所述粘合层,
所述第二切缝在切裁方向上具有不连续部分。
CN201310454709.4A 2012-09-28 2013-09-29 图案粘合体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078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17628 2012-09-28
JP2012217628A JP5995634B2 (ja) 2012-09-28 2012-09-28 パターン粘着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07823A true CN103707823A (zh) 2014-04-09
CN103707823B CN103707823B (zh) 2017-04-12

Family

ID=49230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5470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07823B (zh) 2012-09-28 2013-09-29 图案粘合体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9162632B2 (zh)
EP (1) EP2712901A1 (zh)
JP (1) JP5995634B2 (zh)
CN (1) CN103707823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89608A (zh) * 2018-06-01 2018-11-13 苏州天立达胶粘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热熔胶无刀印工艺
CN113126189A (zh) * 2019-12-31 2021-07-16 苏州乐贸星光电有限公司 具有孔结构的光学片的制造方法及其制造装置
CN114589963A (zh) * 2022-04-07 2022-06-07 深圳市艺鼎鹏包装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包装盒烫金工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41187A1 (en) * 2014-11-14 2016-05-19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integrated circuit with imprint, integrated circuit with imprint, device for forming an integrated circuit with imprint and verification system for an integrated circuit with imprint
CN104476605B (zh) * 2014-12-15 2016-09-07 厦门恒坤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ca加工排废方法
ES2726273T3 (es) * 2015-09-28 2019-10-03 Ssab Technology Ab Método y producto de programa informático
US10112378B2 (en) * 2016-05-24 2018-10-30 Chem Etch Manufacturing In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ti-theft labels
DE102018009248A1 (de) * 2018-11-21 2020-05-28 Daimler Ag Leucht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WO2021038522A1 (en) * 2019-08-30 2021-03-0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Adhesive tape with extended liner tab and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KR20210121799A (ko) * 2020-03-31 2021-10-08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도전성 필름 적층체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11608240B2 (en) * 2020-06-01 2023-03-21 Global Film Source LLC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nwinding a roll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236153A1 (de) * 1972-07-22 1974-02-07 Neschen Hans Fa Flaechiger transferkleber
US5383996A (en) * 1993-09-15 1995-01-24 Dressler; Donald R. Method and web for applying graphics to framing substrate
US6388231B1 (en) * 2000-06-15 2002-05-14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depths of a laser cut
WO2005105442A1 (en) * 2004-04-14 2005-11-10 Badge Magic, Llc Adhesive sheet and method
CN1800285A (zh) * 2004-12-30 2006-07-12 胶点国际有限公司 穿孔粘合剂分发片
CN202022163U (zh) * 2010-12-27 2011-11-02 龚小根 三维车贴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9283998A (en) * 1997-11-04 1999-05-24 Fumio Kamiyama Negatively charged sheet and process for preparing the same
JP4145783B2 (ja) 2003-12-22 2008-09-0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気泡含有粘弾性組成物、及び感圧性接着テープまたはシート
JP4157050B2 (ja) * 2004-01-30 2008-09-2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積層シート材及び積層シート材の打抜き方法
JP2005238434A (ja) * 2004-02-27 2005-09-08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カッティングプロッタによるフィルムのカス分割線カット方法
JP4756834B2 (ja) 2004-07-07 2011-08-2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気泡含有粘弾性組成物、及び感圧性接着テープ又はシート
JP5051286B2 (ja) * 2010-08-31 2012-10-17 曙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型抜きに用いられる刃型とその刃型を用いた型抜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236153A1 (de) * 1972-07-22 1974-02-07 Neschen Hans Fa Flaechiger transferkleber
US5383996A (en) * 1993-09-15 1995-01-24 Dressler; Donald R. Method and web for applying graphics to framing substrate
US6388231B1 (en) * 2000-06-15 2002-05-14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depths of a laser cut
WO2005105442A1 (en) * 2004-04-14 2005-11-10 Badge Magic, Llc Adhesive sheet and method
CN1800285A (zh) * 2004-12-30 2006-07-12 胶点国际有限公司 穿孔粘合剂分发片
CN202022163U (zh) * 2010-12-27 2011-11-02 龚小根 三维车贴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89608A (zh) * 2018-06-01 2018-11-13 苏州天立达胶粘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热熔胶无刀印工艺
CN113126189A (zh) * 2019-12-31 2021-07-16 苏州乐贸星光电有限公司 具有孔结构的光学片的制造方法及其制造装置
CN113126189B (zh) * 2019-12-31 2022-06-07 苏州乐贸星光电有限公司 具有孔结构的光学片的制造方法及其制造装置
CN114589963A (zh) * 2022-04-07 2022-06-07 深圳市艺鼎鹏包装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包装盒烫金工艺
CN114589963B (zh) * 2022-04-07 2024-03-22 深圳市艺鼎鹏包装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包装盒烫金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093666A1 (en) 2014-04-03
US9162632B2 (en) 2015-10-20
EP2712901A1 (en) 2014-04-02
CN103707823B (zh) 2017-04-12
JP2014070157A (ja) 2014-04-21
JP5995634B2 (ja) 2016-09-21
US20150375561A1 (en) 2015-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07823A (zh) 图案粘合体及其制造方法
TWI418270B (zh) 覆蓋膠帶及製造方法
JPH08103978A (ja) ハニカムコア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10105883B (zh) 一种保护膜卷材的制备方法
US7412765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ticker type antenna
CN203558652U (zh) 粘接带用卷轴以及带
CN111702862A (zh) 一种高利用率胶条裁切贴附工艺及模切机
CN113488766A (zh) 一种环保天线生产工艺及其生产系统
CN104742187A (zh) 加工纸质底材模切件的一字刀工艺
CN111113497B (zh) 一种无基材双面胶的裁切方法
CN215243550U (zh) 裁切装置及fpc背胶生产线
JP4610749B2 (ja) ラベル連続体の製造装置
JP3300439B2 (ja) ラベルの加工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2004255779A (ja) ラベル連続体の製造方法、ラベル連続体の製造装置およびラベル連続体
JP3106008U (ja) 粘着テープ
JP2004026884A (ja) 輪郭部材用両面テープの製造方法
JP3544941B2 (ja) カバーテープの製造方法
JP2006002006A (ja) 粘着テープ製造方法および粘着テープ
CN214892212U (zh) 干燥产品
JP2002018791A (ja) 積層シートのハーフカット方法及びハーフカット装置
CN115741883A (zh) 一种铜箔模切产品的制作系统及其制作方法
CN212798965U (zh) 一种方便快速找头的透明胶带
JP2007208115A (ja) 薄型電気回路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3302065B2 (ja) 複合ラベ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3290222B2 (ja) 複合ラベル連続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2

Termination date: 201809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