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58652U - 粘接带用卷轴以及带 - Google Patents
粘接带用卷轴以及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558652U CN203558652U CN201320436902.0U CN201320436902U CN203558652U CN 203558652 U CN203558652 U CN 203558652U CN 201320436902 U CN201320436902 U CN 201320436902U CN 203558652 U CN203558652 U CN 20355865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licing tape
- tape spool
- recess
- medial surface
- spo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orage Of Web-Like 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粘接带用卷轴以及带。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粘接带用卷轴,其具备能够卷绕粘接带的卷芯和在卷芯的两端部彼此相对地设置的一对侧板,在一对侧板的内侧面,形成有由从该内侧面凹陷的凹处形成的花纹。根据本实用新型,可提供能够防止从卷轴拉出粘接剂带时发生粘连的粘接带用卷轴以及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粘接带用卷轴以及带。
背景技术
以往使用用于连接具有多个电极的被连接部件彼此的粘接带。作为这样的粘接带,例如有各向异性导电带、导电带。在例如印刷配线基板、LCD用玻璃基板、柔性印刷基板等基板上连接IC、LSI等半导体元件等的情况下,各向异性导电带能够使相对的连接部件的电极彼此为导通状态,并保持邻接的电极彼此的绝缘状态。另外,例如在太阳能电池单元上连接焊接铜线时,导电带能够使相对的电极彼此导通。
粘接带为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PET)等基材上形成有包含例如含有热固性树脂的粘接剂成分和根据需要配合的导电粒子的粘接剂层的带。粘接带通过将片状的原版以满足用途的宽度(例如数mm程度以下)切成长条状而制作,以卷绕于卷轴上的状态保存、搬运或使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卷绕粘接带的卷轴具备例如卷芯和在卷芯的两侧配置的圆板状的一对侧板。这样的粘接带用卷轴在一方的侧板上设置有卷芯,通过在卷芯的侧面绕卷芯的躯干相互分离设置的多个固着部进行组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4468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以卷绕于卷轴上的状态保存、搬运或使用粘接带时,有时卷轴的侧板的内侧面与粘接带的侧面接触,粘接带的粘接剂容易附着于卷轴的侧板的内侧面。
另外,由于粘接带的粘接剂在30℃以上时变得柔软,因此粘接剂附着于 卷轴的侧板的内侧面,从卷轴拉出粘接带时,有时产生粘接剂从基材剥落的粘连现象。产生粘连现象时,难以将粘接剂剥落的部分粘贴于连接部件的电极上。另外,在卷轴的内侧面附着了剥落的粘接剂的状态下,从卷轴拉出粘接带时,连续发生粘连。因此,从粘接剂剥落的部分靠内侧的粘接带有时不能再使用。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作出的实用新型,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防止从卷轴拉出粘接带时发生粘连的粘接带用卷轴以及带。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粘接带用卷轴具备能够卷绕粘接带的卷芯和在卷芯的两端部彼此相对地设置的一对侧板,在一对侧板的内侧面,形成有由从该内侧面凹陷的凹处形成的花纹。该花纹可通过表面粗化加工而形成。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粘接带用卷轴中,在一对侧板的内侧面形成有由凹处形成的花纹。由此,卷轴的侧板的内侧面与粘接带的侧面的接触面积变小,能够抑制粘接带的粘接剂附着于卷轴的侧板的内侧面。因此,能够防止从卷轴拉出粘接带时发生粘连。
另外,花纹能够形成在内侧面的整面。另外,花纹能够在内侧面的整面均匀地形成。由此,不论粘接带的卷绕位置如何,接触面积都变小,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粘接带的粘接剂附着于卷轴的侧板的内侧面。
另外,能够使一对侧板间的距离大于粘接带的宽度,能够使花纹的凹处深度为从一对侧板间的距离减去粘接带的宽度所得长度的5%以上50%以下。上述比例为5%以上50%以下时,能够抑制粘接带进入凹处。因此,通过使凹处深度为从一对侧板间的距离减去粘接带的宽度所得长度的5%以上50%以下,能够抑制粘接带的粘接剂附着于卷轴的侧板,同时能够流畅地卷绕粘接带。
凹处深度能够为侧板厚度的0.2%以上20%以下。上述凹处深度为0.2%以上时,卷轴的侧板的内侧面与粘接带的侧面的接触面积变小,能够抑制粘接带的粘接剂附着于卷轴的侧板的内侧面。上述凹处深度为20%以下时,能够确保卷轴的侧板的强度。
凹处部的深度能够为0.01mm以上0.10mm以下。上述凹处深度为0.01mm以上时,能够抑制粘接带进入凹处中而导致粘接剂附着于凹处。通常,侧板的 厚度为0.5mm~5.0mm,因此上述凹处深度为0.10mm以下时,能够确保卷轴的侧板的强度。
内侧面中除凹处部分以外的内侧面的面积,能够为从侧板的内侧观察的包含凹处部分的内侧面的面积整体的面积的5%以上40%以下。内侧面中除凹处部分以外的内侧面的面积为包含凹处部分的内侧面的面积整体的面积的5%以上时,卷轴的侧板的内侧面与粘接带的侧面的接触面积变小,能够抑制粘接带的粘接剂附着于卷轴的侧板的内侧面。内侧面中除凹处部分以外的内侧面的面积为包含凹处部分的内侧面的面积整体的面积的40%以下时,能够确保卷轴的侧板的强度。
邻接的凹处间的距离能够为0.01mm以上1mm以下。另外,邻接的凹处间的距离能够为0.05mm以上0.5mm以下。上述距离为0.01mm以上时,能够抑制粘接带进入凹处中而导致粘接剂附着于凹处。上述距离为1mm以下时,粘接带连续与侧板接触的距离变短,因此能够使粘接带牢固地支撑在侧板上。另外,上述距离为0.05mm以上0.5mm以下时,其效果进一步提高。
凹处深度能够为内侧面的周边侧比中心侧浅。侧板间的距离存在从中心侧开始越往侧板的周边侧越宽的倾向。因此,凹处深度在中心侧和周边侧相同的情况下,在中心侧,卷轴的侧板的内侧面与粘接带的侧面变得更容易接触,在周边侧,卷轴的侧板的内侧面与粘接带的侧面变得难以接触。因此,越往周边侧,粘接带进入凹处产生的影响越小,因此内侧面的周边侧的凹处深度比中心侧的凹处深度浅时,不论粘接带的卷绕位置如何,粘连防止效果都变得均匀,并且不论卷绕位置如何,都能够在同样的条件下卷绕粘接带。
凹处深度能够为侧板厚度的0.5%以上10%以下。
凹处深度能够为0.03mm以上0.05mm以下。
凹处深度能够为从一对侧板间的距离减去粘接带的宽度所得长度的10%以上40%以下。
凹处的剖面形状能够为圆弧状、三角形状、对矩形状的角部进行倒角而形成的形状、或将它们并排而成的形状。
花纹能够为包含梨皮斑点的花样、几何学花纹、皮纹、木纹、石纹和砂纹中的至少一种。通过形成这样的花纹,能够在不降低设计性的情况下形成上述 那样的凹处。
侧板的厚度能够为0.5mm~5.0mm。另外,侧板的厚度能够为0.9mm~3.0mm。另外,侧板的厚度能够为1.0mm~2.0mm。
一对侧板间的距离能够为相对于粘接带的宽度为105%~120%。另外,一对侧板间的距离能够为相对于粘接带的宽度为107%~115%。
一对侧板间的距离能够设为从侧板的中心侧开始越往周边侧越宽。
能够在内侧面中未形成凹处的区域形成与粘接带接触的接触面。
粘接带能够具有膜状的基材和在基材的一个面上设置的粘接剂层。该情况下,粘接剂层能够由环氧系粘接剂或自由基固化系的粘接剂组合物形成。
粘接带的长度能够为200m~1000m。
粘接带的宽度能够为0.5mm~3.0mm。
粘接带的厚度能够为10μm~50μm。
粘接带能够为各向异性导电带。另外,粘接带能够为不具有各向异性的导电带。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带具备粘接带用卷轴和在粘接带用卷轴的卷芯上卷绕的粘接带。由此,能够获得与上述同样的作用效果。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能够防止从卷轴拉出粘接剂带时发生粘连的粘接带用卷轴以及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粘接带用卷轴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粘接带用卷轴的侧板的内侧面的主视图。
图3是沿着图1中的III-III线的剖面图。
图4是仅放大显示图3中的侧板的图。
图5(a)是放大侧板的内侧面的图。
图5(b)是放大侧板的内侧面的图。
图6(a)是表示凹处的平面形状的变形例的图。
图6(b)是表示凹处的平面形状的变形例的图。
图6(c)是表示凹处的平面形状的变形例的图。
图6(d)是表示凹处的平面形状的变形例的图。
符号说明
1:粘接带用卷轴、2:卷芯、3:侧板、3a:内侧面、3b:周边、5:粘接带、5a:粘接带的侧面、d:凹处、10: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粘接带用卷轴的优选实施方式详细进行说明。这里,附图的说明中对相同的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另外,为便于图示,附图的尺寸比率未必与所说明的一致。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粘接带用卷轴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另外,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粘接带用卷轴的侧板的内侧面的主视图。
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粘接带用卷轴1具备:卷绕粘接带5的筒状的卷芯2和在卷芯2的两端部以夹持卷芯2的方式彼此相对地设置的一对侧板3、3。粘接带用卷轴1通过一对侧板3、3的协作来防止粘接带5的卷绕溃散,在制造、供给、保存粘接带5时使用。本实施方式中的带10具备粘接带用卷轴1和在粘接带用卷轴1的卷芯2上卷绕的粘接带5。
卷芯2是卷绕粘接带5的部分,卷芯2的轴向长度根据粘接带5的宽度适当设定为比粘接带5的宽度稍长。另外,在卷芯2的中央部,设有插入卷绕装置或抽出装置(未图示)的旋转轴的轴孔4。轴孔4形成为例如剖面圆形状,在将卷绕装置或抽出装置的旋转轴插进轴孔4的状态下驱动旋转轴的情况下,粘接带用卷轴1进行旋转,不空转。卷芯2例如由塑料构成,且形成为与粘接带5的宽度同样的厚度的圆筒状。
图3是沿着图1中的III-III线的剖面图。如图1~3所示,侧板3例如由塑料构成,且形成为圆板状。通过卷芯2隔开的侧板3、3间的距离W1根据粘接带5的宽度适当设定为比粘接带5的宽度稍宽。而且,由于侧板3、3间的距离W1存在越往侧板3的周边侧3b侧越宽的倾向,因此这里所说的侧板3、3间的距离W1定义为卷芯附近的测定值。通常,侧板3、3间的距离W1设定为相对于粘接带5的宽度为105%~120%、更优选为107%~115%的宽度。
侧板3的厚度W2为0.5mm~5.0mm、优选为0.9mm~3.0mm、更优选为 1.0mm~2.0mm程度。另外,侧板3的直径根据卷绕的粘接带5的长度、在卷芯2上卷绕粘接带5形成的卷绕体的直径适当设定,使粘接带5在卷芯2上卷绕时不从侧板3、3的周边侧3b超出。本实施方式中,一对侧板3、3的厚度W2和直径各自同等。另外,在一对侧板3、3的中央部分,如图1所示,各自设有相同直径的剖面圆形的开口部30、30。另外,卷芯2在侧板3的内侧面3a以包围侧板3、3的开口部30、30的方式进行了固定。
这样的粘接带用卷轴1可以通过注射成型等将卷芯2和一对侧板3、3成型为一体,也可以通过分别成型卷芯2和一对侧板3、3,并将它们嵌合、粘接而形成。使卷芯2和侧板3为不同个体的情况下,有能够适当采用适合卷绕的粘接带5的长度的直径的侧板3或适当采用适合粘接带5的宽度的长度的卷芯2的优点。
卷绕到卷芯2上的粘接带5是将具有例如膜状的基材6和在其一个面上设置的粘接剂层8的粘接带5切断成细宽度所得的粘接带。粘接带5例如用作进行电连接和机械固着的连接材料,保持相对的电极彼此的导通状态,且保持邻接的电极彼此的绝缘。粘接带5的长度通常为50m~1000m程度,优选200m~1000m,更优选300m~700m。粘接带5的宽度为0.5mm~10mm,优选为0.5mm~3.0mm,更优选为0.5mm~2.0mm程度。粘接带5的厚度为5μm~100μm,优选为10μm~50μm,更优选为10μm~30μm程度。而且,本实施方式中,基材6的厚度与粘接带5的厚度为相同程度。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粘接带5的长度为300m以上。
粘接带5的卷取到卷芯2上的最初部分(开始卷绕的部分)固定在卷芯2上。作为该固定方法,能够使用公知的方法,例如能够使用粘着带、粘着剂进行固定。另外,也能够在卷芯2上设置紧固件、切进部进行固定。其中,从作业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粘着带或粘着剂进行固定。
基材6例如能够使用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烯烃、聚醋酸酯、聚碳酸酯、聚苯硫醚、聚酰胺、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氯乙烯、聚偏氯乙烯、合成橡胶系、液晶聚合物等构成的各种塑料带,或铜、铝等的金属箔。构成基材6的材质完全不限于此。另外,作为基材6,也可以使用对与粘接剂层8之间的 抵接面等实施了脱模处理的基材。还可以使用在基材6的一个面上设置的粘接剂层8上进一步层叠了用于保护粘接剂层8的覆盖膜的基材。
粘接剂层8例如由包含粘接剂成分和根据需要含有的导电粒子而成的粘接剂组合物构成。作为粘接剂成分,例如能够广泛适用通过热、光显示固化性的材料。从连接后的耐热性、耐湿性优异方面出发,优选使用交联性材料。含有作为热固性树脂的环氧树脂作为主成分的环氧系粘接剂,由于能够短时间固化且连接操作性好、分子结构上粘接性优异等特征,因此优选。另外,也能够使用国际公开2009/063827号中记载那样的自由基固化系的粘接剂组合物。
环氧系粘接剂能够使用以例如高分子量环氧树脂、固体环氧树脂或液状环氧树脂,或者用聚氨酯、聚酯、丙烯酸橡胶、丁腈橡胶(NBR)、合成线型聚酰胺等将它们改性的环氧树脂为主成分的物质。环氧系粘接剂通常在成为主成分的上述环氧树脂中添加固化剂、催化剂、偶联剂、填充剂等而形成。
作为导电粒子,可列举例如Au、Ag、Pt、Ni、Cu、W、Sb、Sn、焊料等金属、碳的粒子。另外,也可以使用以非导电性的玻璃、陶瓷、塑料等为核、用上述金属、碳被覆该核形成的被覆粒子。从分散性、导电性的观点出发,导电粒子的平均粒径优选为1μm~30μm。另外,也可以使用用绝缘层被覆导电粒子而成的绝缘被覆粒子,从提高邻接的电极彼此的绝缘性的观点出发还可以并用导电粒子和绝缘性粒子。
导电粒子的配合比例相对于粘接剂层中所含的粘接剂成分100体积份优选为0.1~30体积份,更优选为0.1~10体积份。该配合比例小于0.1体积份时,存在相对的电极间的连接电阻升高的倾向,超过30体积份时,存在容易产生邻接的电极间的短路的倾向。而且,关于这些粘接剂层中含有的成分、其配合量、配合方法等,能够使用国际公开2009/063827号中记载的成分、其配合量、配合方法等。
接着,对在上述侧板3的内侧面3a上形成的花纹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4是放大侧板3的图。如图4所示,在侧板3的内侧面3a形成有由从内侧面3a凹陷的凹处d形成的花纹。更具体而言,在侧板3的内侧面3a的从中央部分至周边侧3b的整面上,形成有由凹处d形成的梨皮斑点的花样、几何学花纹、皮纹、木纹、石纹和砂纹等花纹。花纹优选包含梨皮斑点的花样、 几何学花纹、皮纹、木纹、石纹和砂纹中的至少一种。该情况下,这些花纹优选在侧板3的内侧面3a的整面均匀地形成。这些花纹例如能够通过在形成内侧面3a的模具表面实施表面粗化加工而形成花纹,将该模具表面的花纹转印在内侧面3a的表面来形成。由此,在内侧面3a形成通过表面粗化加工形成的花纹。而且,内侧面3a中未形成凹处d的区域成为与粘接带5接触的接触面c。
作为凹处d深度的凹处深度W3优选为侧板3的厚度W2的0.2%以上20%以下,更优选为0.5%以上10%以下。凹处深度W3是指从内侧面3a到最深部位的深度。凹处深度W3为侧板3的厚度W2的0.2%以上时,粘接带用卷轴1的侧板3的内侧面3a与粘接带5的侧面的接触面积变小,能够抑制粘接带5的粘接剂附着于粘接带用卷轴1的侧板3的内侧面3a。凹处深度W3为侧板3的厚度W2的20%以下时,能够确保粘接带用卷轴1的侧板3的强度。
凹处深度W3优选为0.01mm以上0.10mm以下,更优选为0.03mm以上0.05mm以下。凹处深度W3为0.01mm以上时,能够抑制粘接带5进入凹处d中而导致粘接剂附着于凹处d。通常,侧板3的厚度为0.5mm~5.0mm,因此凹处深度W3为0.10mm以下时,能够确保粘接带用卷轴1的侧板3的强度。
另外,凹处深度W3优选内侧面3a的周边侧3b比中心侧浅。侧板3、3间的距离W1存在从中心侧开始越往侧板的周边侧3b越宽的倾向。因此,凹处深度W3在中心侧和周边侧3b相同的情况下,在中心侧,粘接带用卷轴1的侧板3的内侧面3a与粘接带5的侧面变得更容易接触,在周边侧3b,粘接带用卷轴1的侧板3的内侧面3a与粘接带5的侧面变得难以接触。因此,越往周边侧3b,粘接带5进入凹处d产生的影响越小,因此内侧面3a的周边侧3b的凹处深度W3比中心侧的凹处d深度浅时,不论粘接带5的卷绕位置如何,粘连防止效果都变得均匀,并且不论卷绕位置如何,都能够在同样的条件下卷绕粘接带。
侧板3、3间的距离W1大于粘接带5的宽度,花纹的凹处d深度W3优选为从侧板3、3间的距离W1减去粘接带5的宽度所得长度的5%以上50%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上40%以下。
上述深度为5%以上时,粘接带用卷轴1的侧板3的内侧面3a与粘接带5 的侧面的接触面积变小,能够抑制粘接带5的粘接剂附着于粘接带用卷轴1的侧板3的内侧面3a。另外,上述比例为5%以上50%以下时,能够抑制粘接带5进入凹处d。因此,通过使上述比例为5%以上50%以下,能够抑制粘接带5的粘接剂附着于粘接带用卷轴1的侧板3的内侧面3a,同时能够流畅地卷绕粘接带5。
邻接的凹处d间的距离W4优选为0.01mm以上1mm以下,更优选为0.05mm以上0.5mm以下。邻接的凹处间的距离W4为0.01mm以上时,能够抑制粘接带5进入凹处d中而导致粘接剂附着于凹处。凹处间的距离W4为1mm以下时,粘接带5连续与侧板3接触的距离变短,因此能够使粘接带5牢固地支撑于侧板3上。而且,凹处d间的距离W4如图4所示为最邻接的凹处d彼此之间的最短距离。
另外,除凹处d部分以外的内侧面3a的面积,优选为从侧板3的内侧观察时的包含凹处d部分的内侧面3a整体的面积的5%以上40%以下。凹处d部分是指内侧面3a上所有的凹处d部分。这里,使用图5(a)和图5(b)对内侧面3a的面积进行说明。图5(a)和图5(b)是放大侧板3的内侧面3a的图。图5(a)是说明包含凹处d部分的侧板3的内侧面3a的整体的面积的图,图5(b)是说明除凹处d部分以外的侧板3的内侧面3a的面积的图。图5(a)和图5(b)中,将内侧面3a中除凹处d部分以外的区域设为与粘接带5接触的接触面c。于是,包含凹处d部分的侧板3的内侧面3a整体的面积为图5(a)的立体显示的区域的面积A,是将接触面c和凹处d部分相加的区域的面积。另一方面,除凹处d部分以外的内侧面3a的面积是在图5(b)中用斜线表示的面积B,仅是接触面c的面积。
除凹处d部分以外的内侧面3a的面积(面积B)为包含凹处d部分的侧板3的内侧面3a的整体的面积(面积A)的5%以上时,粘接带用卷轴1的侧板3的内侧面3a与粘接带5的侧面的接触面积变小,能够抑制粘接带5的粘接剂附着于粘接带用卷轴1的侧板3的内侧面3a。面积B为面积A的40%以下时,能够确保粘接带用卷轴1的侧板3的强度。另外,面积B更优选为面积A的10%以上20%以下。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 述实施方式。
另外,凹处d的剖面形状不限于图4所示那样的圆弧状,如图6(a)、图6(b)、图6(c)和图6(d)所示,能够采用图6(a)三角形状、对图6(b)矩形状的角部进行倒角而形成的形状,图6(c)图6(d)将它们并排而成的形状等各种形状。
另外,粘接带用卷轴1不限于如图2所示那样一对侧板3、3以夹持卷芯2的方式彼此相对地设置的粘接带用卷轴。例如卷芯2也可以设置为向一对侧板3、3的外侧突出。另外进一步,一对侧板3、3的厚度W2和直径也可以各自不等。
另外,上述粘接带用卷轴1上,卷绕了粘接剂层8包含粘接剂成分和根据需要含有的导电粒子的粘接带5,但粘接带5的构成不限于此。粘接剂层8也可以包含粘接剂成分而不含导电粒子。另外,还可以在粘接剂层8中配合比各向异性导电带更多的导电粒子而形成不具有各向异性的导电带。作为上述以外的卷绕于卷芯2上的带,能够适用芯片接合膜、银膜、半导体晶片加工用的粘接膜等各种电子材料用的粘接膜。
实施例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在表1所示的条件下制作粘接带用卷轴和粘接带后,将在粘接带用卷轴上卷绕了粘接带的带在30度的温度条件下水平放置24小时,调查此时粘接带用卷轴的侧板的内侧面上有无粘接剂的附着和有无粘连现象的发生。其结果,使用了在一对侧板的内侧面形成有由从该内侧面凹陷的凹处形成的花纹的实施例1、2的粘接带用卷轴时,与在一对侧板的内侧面未形成由凹处形成的花纹的比较例1的粘接带用卷轴相比,粘接带的粘接剂不附着于粘接带用卷轴的侧板的内侧,且未发生粘连。
表1
接触面积:除凹处部分以外的内侧面的面积相对于包含凹处部分的内侧面整体的面积的比例。
Claims (30)
1.一种粘接带用卷轴,其特征在于,其具备能够卷绕粘接带的卷芯和在所述卷芯的两端部彼此相对地设置的一对侧板,
在所述一对侧板的内侧面,形成有由从该内侧面凹陷的凹处形成的花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接带用卷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纹通过表面粗化加工而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粘接带用卷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纹形成在所述内侧面的整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粘接带用卷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纹在所述内侧面的整面均匀地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粘接带用卷轴,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侧板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粘接带的宽度,
所述花纹的凹处深度为从所述一对侧板间的距离减去所述粘接带的宽度所得长度的5%以上50%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粘接带用卷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处深度为所述侧板厚度的0.2%以上20%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粘接带用卷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处深度为0.01mm以上0.10mm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粘接带用卷轴,其特征在于,除所述凹处部分以外的所述内侧面的面积为包含所述凹处部分的所述内侧面整体的面积的5%以上40%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粘接带用卷轴,其特征在于,邻接的所述凹处间的距离为0.01mm以上1mm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粘接带用卷轴,其特征在于,邻接的所述凹处间的距离为0.05mm以上0.5mm以下。
11.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粘接带用卷轴,其特征在于,内侧面的周边侧的所述凹处深度比内侧面的中心侧的所述凹处深度浅。
12.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粘接带用卷轴,其特征在于,所 述凹处深度为所述侧板厚度的0.5%以上10%以下。
13.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粘接带用卷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处深度为0.03mm以上0.05mm以下。
14.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粘接带用卷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处深度为从所述一对侧板间的距离减去所述粘接带的宽度所得长度的10%以上40%以下。
1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粘接带用卷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处的剖面形状为圆弧状、三角形状、对矩形状的角部进行倒角而形成的形状、或将它们并排的形状。
1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粘接带用卷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纹包含梨皮斑点的花样、几何学花纹、皮纹、木纹、石纹和砂纹中的至少一种。
1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粘接带用卷轴,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的厚度为0.5mm~5.0mm。
1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粘接带用卷轴,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的厚度为0.9mm~3.0mm。
1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粘接带用卷轴,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的厚度为1.0mm~2.0mm。
2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粘接带用卷轴,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侧板间的距离相对于所述粘接带的宽度为105%~120%。
21.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粘接带用卷轴,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侧板间的距离相对于所述粘接带的宽度为107%~115%。
22.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粘接带用卷轴,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侧板间的距离从所述侧板的中心侧开始越往周边侧越宽。
23.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粘接带用卷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侧面中的未形成所述凹处的区域,形成与所述粘接带接触的接触面。
24.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粘接带用卷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带具有膜状的基材和在所述基材的一个面上设置的粘接剂层。
2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粘接带用卷轴,其特征在于,所 述粘接带的长度为200m~1000m。
2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粘接带用卷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带的宽度为0.5mm~3.0mm。
2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粘接带用卷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带的厚度为10μm~50μm。
2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粘接带用卷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带为各向异性导电带。
2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粘接带用卷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带为不具有各向异性的导电带。
30.一种带,其特征在于,其具备权利要求1~29中任一项所述的粘接带用卷轴和在所述粘接带用卷轴的所述卷芯上卷绕的所述粘接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161769 | 2012-07-20 | ||
JP2012161769 | 2012-07-20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558652U true CN203558652U (zh) | 2014-04-23 |
Family
ID=50042631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437395.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58356U (zh) | 2012-07-20 | 2013-07-22 | 包装物 |
CN201320436902.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58652U (zh) | 2012-07-20 | 2013-07-22 | 粘接带用卷轴以及带 |
CN201310308682.8A Active CN103569802B (zh) | 2012-07-20 | 2013-07-22 | 粘接带用卷轴以及带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437395.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58356U (zh) | 2012-07-20 | 2013-07-22 | 包装物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308682.8A Active CN103569802B (zh) | 2012-07-20 | 2013-07-22 | 粘接带用卷轴以及带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197395B2 (zh) |
CN (3) | CN20355835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69802A (zh) * | 2012-07-20 | 2014-02-12 |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 粘接带用卷轴以及带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106253B1 (ko) | 2015-08-10 | 2020-05-04 | 데쿠세리아루즈 가부시키가이샤 | 릴 부재, 필름 수용체, 및 릴 부재의 제조 방법 |
JP6619581B2 (ja) * | 2015-08-10 | 2019-12-11 |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 リール部材及びフィルム収容体 |
JP6671123B2 (ja) * | 2015-08-10 | 2020-03-25 |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 リール部材、フィルム収容体、及びリール部材の製造方法 |
JP7443690B2 (ja) * | 2019-07-26 | 2024-03-06 | 株式会社レゾナック | 接着テープ用リール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55576Y2 (zh) * | 1973-03-12 | 1980-02-08 | ||
JPH02106567A (ja) * | 1988-10-12 | 1990-04-18 | Nippon Chemicon Corp | 電子部品のキャリアテープ用リール |
JPH06316380A (ja) * | 1993-05-07 | 1994-11-15 |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 線条体の巻取装置 |
WO1997046070A1 (en) * | 1996-05-30 | 1997-12-04 | Kolon Industries, Inc. | Reel for winding photosensitive film |
US6913222B2 (en) * | 2003-09-05 | 2005-07-05 | Donald J. Maxwell | Lightweight collapsible reel for cable, conduit or tubing |
CN100491221C (zh) * | 2005-03-14 | 2009-05-27 |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 均匀卷绕的管卷的托板装载体,和均匀卷绕的管卷的包装件 |
JP2007055764A (ja) * | 2005-08-25 | 2007-03-08 | Casio Micronics Co Ltd | テープリール及びテープリール用の補強板 |
CN102107803A (zh) * | 2006-06-21 | 2011-06-29 | 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 防止将粘接剂或粘着剂附着到卷轴内侧面的方法 |
JP2009087469A (ja) * | 2007-09-28 | 2009-04-23 | Fujifilm Corp | 磁気テープリールおよび磁気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
JP2010149993A (ja) * | 2008-12-25 | 2010-07-08 | Toppan Printing Co Ltd | 紙製リール |
WO2011118503A1 (ja) * | 2010-03-23 | 2011-09-29 | 日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 接着テープ用リール |
JP5666884B2 (ja) * | 2010-11-19 | 2015-02-12 |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 テープリールおよび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
JP5759168B2 (ja) * | 2010-12-24 | 2015-08-05 |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 リール体及びリール体の製造方法 |
CN202107388U (zh) * | 2011-06-13 | 2012-01-11 | 威海帕拉丁贸易有限公司 | 边圈内侧多孔卷线盘 |
JP6197395B2 (ja) * | 2012-07-20 | 2017-09-20 |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 接着テープ用リール及びテープ |
-
2013
- 2013-06-21 JP JP2013130734A patent/JP6197395B2/ja active Active
- 2013-07-22 CN CN201320437395.2U patent/CN20355835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13-07-22 CN CN201320436902.0U patent/CN20355865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13-07-22 CN CN201310308682.8A patent/CN103569802B/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69802A (zh) * | 2012-07-20 | 2014-02-12 |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 粘接带用卷轴以及带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197395B2 (ja) | 2017-09-20 |
CN203558356U (zh) | 2014-04-23 |
JP2014037315A (ja) | 2014-02-27 |
CN103569802A (zh) | 2014-02-12 |
CN103569802B (zh) | 2018-06-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558652U (zh) | 粘接带用卷轴以及带 | |
CN103003178B (zh) | 胶带用卷筒 | |
CN104797420B (zh) | 层叠膜和屏蔽印刷布线板 | |
CN103707823A (zh) | 图案粘合体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2704716U (zh) | 胶带用卷盘及卷绕体 | |
CN104919603A (zh) | 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 | |
CN101233655A (zh) | 各向异性导电膜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3327750A (zh) | 埋电感式印制电路板的制作方法以及该方法制得的电路板 | |
KR101831939B1 (ko) | 폴리우레탄 필름을 포함하는 스웰링 테이프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
CN103331957A (zh) | 一种易于冷冲成型的软质封装复合材料及其制造方法及成型方法 | |
KR101381127B1 (ko) | 전도성 폴리머 발포 탄성체 | |
CN204230234U (zh) | 配线部件 | |
US20140134401A1 (en) | Magnetic shee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CN203938289U (zh) | 卷芯保持工具、卷芯单元以及膜状粘接剂组 | |
CN203582187U (zh) | 粘接剂卷轴以及电路连接用带 | |
CN203922303U (zh) | 粘接剂带卷绕体 | |
JP2012148554A (ja) | Icタグ一体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 |
JPH09142569A (ja) | キャリアテー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212194572U (zh) | 一种磨砂表面复合pe保护膜 | |
CN204045717U (zh) | 一种铝蚀刻天线卡片 | |
JP6278654B2 (ja) | 高周波基板材料 | |
CN111199678B (zh) | 标签及其制作方法、打包方法及包装判断方法 | |
CN105517347B (zh) | 一种电路板表面涂覆的方法 | |
TWI774850B (zh) | 接著帶和接著帶捲繞捲筒 | |
KR102346181B1 (ko) | 이차전지용 전극단자의 제조 방법 및 부분 도금 시스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23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