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73096A - 汽车的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汽车的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73096A
CN103673096A CN201310432470.0A CN201310432470A CN103673096A CN 103673096 A CN103673096 A CN 103673096A CN 201310432470 A CN201310432470 A CN 201310432470A CN 103673096 A CN103673096 A CN 1036730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guiding device
air guiding
flow channel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3247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73096B (zh
Inventor
T·克莱因
R·D·罗维尔
M·格拉夫
G·里希特
F·吉姆沙伊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on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71013698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3134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730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730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730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730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1/00064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for sending air streams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s into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 B60H1/0007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for sending air streams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s into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the air passing only one heat exchang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60H1/3202Cooling devices using evaporation, i.e. not including a compressor, e.g. involving fuel or water evapo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1/00028Constructional lay-out of the devices in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1/00035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for sending an air stream of uniform temperature into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 B60H1/00057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for sending an air stream of uniform temperature into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the air being heated and cooled simultaneously, e.g. using parallel heat exchang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507Details, e.g. mounting arrangements, desaeration devices
    • B60H1/00557Details of ducts or cables
    • B60H1/00564Details of ducts or cables of air du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60H1/3204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3/00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 B60H3/02Moistening ; Devices influencing humidity levels, i.e. humidity control
    • B60H3/024Moistening ; Devices influencing humidity levels, i.e. humidity control for only dehumidifying the ai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2001/00078Assembling, manufacturing or layout details
    • B60H2001/00085Assembling, manufacturing or layout details of air inta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2001/00078Assembling, manufacturing or layout details
    • B60H2001/00092Assembling, manufacturing or layout details of air deflecting or air directing means inside the devi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2001/0015Temperature regulation
    • B60H2001/00178Temperature regulation comprising an air passage from the HVAC box to the exterior of the cab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用于调节乘客室的空气的空调系统,具有带有用于引导空气的第一流动通道和第二流动通道的壳体以及制冷剂回路,制冷剂回路包括蒸发器和冷凝器,蒸发器布置在第一流动通道中,冷凝器(8)布置在第二流动通道中。空调系统设计为用于乘客室(9)的冷却和加热及用于再热运行。运行模式的调节仅通过空气引导装置的控制进行。换热器、蒸发器或冷凝器至少之一以换热面的分别一部分不仅布置在第一流动通道中而且布置在第二流动通道中,换热面的对于相应运行模式需要的部分可借助于空气引导装置通过施加空气调节。还涉及用于换热器的空气引导设备,其具有静止的空气引导装置和可运动的空气引导装置,空气引导装置将两个不同的空气质量流相互分开。还涉及空调系统的操作方法。

Description

汽车的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调节汽车乘客室的空气的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具有带有用于引导空气的第一流动通道和第二流动通道的壳体以及制冷剂回路,所述制冷剂回路包括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膨胀机构,其中,所述蒸发器布置在所述第一流动通道中而所述冷凝器布置在所述第二流动通道中。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换热器的空气引导设备和一种用于组合的制冷设备运行和加热运行以及用于再热运行的空调系统的操作方法,所述空调系统用于调节乘客室的空气。所述空气引导设备具有静止的和可运动的空气引导装置,所述空气引导装置将两个不同的空气质量流相互分开。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属于现有技术的汽车空调设备包括不同的单一构件,如传统地布置在汽车前部的冷凝器、固定到汽车发动机并且通过所述汽车发动机驱动的压缩机、布置在乘客室中的蒸发器以及软管和连接件。所述空调设备调节随后导入到乘客室中的空气。通常由汽车的发动机通过将机械能耦合到压缩机轴来驱动所述压缩机。冷却器风扇和风扇由12V的汽车电源供电。
所述设备的构件通常单个地提供到汽车制造中并且在那儿进行装配。由于多个构件需要不同的装配步骤,这些装配步骤又涉及大量连接并且昂贵地进行装配。在装配过程期间有待建立的连接也是潜在的泄漏点,其如果必要必须非常耗时并且高费用地修改。此外仅仅在将所有属于制冷剂回路的构建安装之后实现给空调设备装填制冷剂。由此安装成本在汽车装配时附加地提高。
这种类型的具有冷却剂-空气-换热器的空调设备在低环境温度下实现,所述冷却剂-空气-换热器涉及来自汽车驱动装置的有效率的内燃机的冷却剂回路的热功率,所述低环境温度例如低于-10°C、不超过对于汽车内部空间的舒适的加热需要的温度水平。类似地适用于在具有混合动力驱动的汽车中的设备。对于这样的汽车应用加热理念是必要的。
乙二醇-空气-热泵使用内燃机的冷却剂,然而是作为热源。在此从冷却剂抽去热量。因此较长时间地在低温下驱动内燃机,这负面地影响废气排放和燃料消耗。鉴于在混合动力汽车的情况下内燃机间歇性的运行在较长的行驶中没有达到足够高的冷却剂温度。因此在低环境温度下蒙受了内燃机的起停运行。内燃机没有被关断。
另外,存在驱动装置的完全电气化的趋势,例如在以电池或燃料电池驱动的汽车的情况下。在此不用考虑内燃机的余热作为用于加热的可能的热源。在汽车的电池中可存储的能量量此外小于以液态燃料的形式在燃料箱内可存储的能量量。此外,对于电驱动汽车的乘客室的空气调节需要的功率对汽车的可到达的范围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文献DE102009028522A1中描述了一种紧密的空调设备,所述空调设备具有蒸发单元、冷凝单元和构件单元以及制冷剂回路。蒸发单元和冷凝单元分别具有在壳体中布置的空气流过的换热器以及风扇。所述制冷剂回路包括蒸发器、冷凝器以及再加热器,其构成用于组合的制冷设备运行和热泵运行以及用于再热运行,其中在再热运行中构成为冷凝器/气体冷却器的再加热器的热功率以及蒸发器的制冷功率可相互独立地调节。空调设备的运行模式通过制冷剂回路控制。所述空调设备因此满足了热泵的功能,所述功能在一个初级回路和一个具有由两个流通路径构成的次级分路的制冷剂回路中借助于有效的转换实现。具有转换阀的制冷剂回路的构成然而引起了大的复杂性,这又导致高成本和大的技术付出。
由文献FR2743027A1得知一种具有常规的制冷剂回路的汽车空调设备,所述制冷剂回路具有仅仅一个蒸发器、一个压缩机、一个冷凝器和一个膨胀机构。所述换热器布置在独立的、至少流动技术上相互分开构成的流动通道中。所述流动通道具有横向连接活旁路。借助于风扇抽吸的空气质量流通过活门的关闭和打开以及根据要求和运行模式引导通过所述旁路被引导经由换热器的面。在此空气质量流被冷却和/或除湿或者加热以及随后被导出到乘客室和/或环境中。
因此由现有技术已知用于组合的制冷设备运行和热泵运行的汽车空调设备,所述用于组合的制冷设备运行和热泵运行用于待输送给乘客室并且有待调节的空气的加热、冷却和除湿。或者在制冷剂回路侧或者在空气侧控制所述空调设备。
通过在空气侧受控的空调设备然而在再热模式也称为再加热下运行是不可能的。为了附加的再热运行设计的空调设备又具有复杂的制冷剂回路,其具有多个构件,如换热器、转换阀和膨胀机构。在“再加热”或再热模式下输送给乘客室的空气被冷却并且在此被除湿,随后经除湿的空气被稍微加热。在所述运行模式下需要的再热功率大多小于用于空气的冷却和除湿需要的制冷功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特别是用于汽车中的具有加热功能的空调系统。制冷剂回路应该仅仅以最少数量的构件构成并且由此是低成本的以及免维护的。空调系统应该还被设计用于组合的制冷设备运行和热泵运行以及用于再热运行,以便用于乘客室的待调节的空气的加热、冷却和除湿。在此,所述运行也应该在具有小的容量的热源的环境中、例如在高效能内燃机或由内燃机和电机组成的混合动力驱动的情况下或者在由驱动装置不存在热源的情况下,例如在电动汽车中,所有的对于在汽车乘客室中舒适的气候可令人满意地实现。
此外作为本发明的基础的任务还在于,提供一种装置,通过所述装置可以将两个相互分开的不同的空气质量流引导经由换热器的换热面,而不会混合所述空气质量流,以及提供一种空调系统的操作方法,通过所述方法实现非常好的可调节性。
所述任务根据本发明通过一种用于调节汽车乘客室的空气的空调系统解决。所述空调系统具有带有用于引导空气的第一流动通道和第二流动通道的壳体以及制冷剂回路,所述制冷剂回路包括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膨胀机构,其中,所述蒸发器布置在所述第一流动通道中而所述冷凝器布置在所述第二流动通道中。
根据本发明的设计理念,所述空调系统设计为用于组合的制冷设备运行和加热运行以及用于再热运行,所述组合的制冷设备运行和加热运行用于乘客室的冷却和加热。相应的运行模式的调节仅仅通过布置在空调系统的壳体内的空气引导装置而不通过制冷剂回路的调节进行。基本上仅仅具有通过制冷剂管路相互连接的一个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膨胀机构的制冷剂回路设计为没有到环境的动态密封并且因此在技术上是无泄漏的。紧密的制冷剂回路具有的优点在于,在装配到汽车中之前或者在空调系统的交付之前可以装填制冷剂。
所述紧密的和可预装配的空调系统具有一个或两个壳体,其中流动通道在具有两个风扇的实施例的情况下分别由一个风扇施加空气而在具有一个风扇的实施例的情况下一起施加空气。所述空调系统可以布置在乘客室之下、在汽车的端壁上或者在行李箱中。
根据本发明的设计理念,所述换热器、蒸发器或冷凝器中至少之一以换热面的分别一部分不仅布置在第一流动通道中而且布置在第二流动通道中。所述换热面的对于所述相应地运行模式需要的部分借助于所述空气引导装置通过施加空气是可调节的。
通过蒸发器在热泵运行中优选引导在20l/s至300l/s范围中、特别是在100l/s至200l/s范围中的空气体积流量。通过冷凝器在制冷设备运行中同样流过在20l/s至300l/s范围中、特别是在100l/s至200l/s范围中的空气体积流量。
具有热泵功能也就是具有第一空气质量流的冷却和/或除湿和第二空气质量流的同时加热的空调系统有利地在再热运行(也称为再加热运行)中是可驱动的。所述再热运行在此作为纯再热运行是可能的,也就是没有混合未经调节的空气。所有待加热的空气质量流在加热之前在流过蒸发器的换热面时被冷却和/或除湿。空气的冷却和/或除湿以及空气的加热或再热的过程仅仅在空气侧被控制。制冷剂回路独立于不同的运行模式被运行。
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在于,蒸发器或冷凝器的换热面中的一部分布置在空调系统的壳体之外。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设计方案,所述冷凝器的换热面的部分在所述流动通道中借助于所述空气引导装置可无级地改变。所述冷凝器的换热面在此可以完全布置在第一或者第二流动通道中,从而或者流经第一流动通道或者流经第二流动通道的空气质量流流过换热面并且在此被加热。在所有的中间阶段不仅第一流动通道而且第二流动通道的空气质量流流过换热面的一部分,其中空气质量流的混合小得忽略不计。
有利地,每个流动通道设计为可从环境施加新鲜空气、从乘客室施加循环空气或者可施加新鲜空气和循环空气的混合物。优选地,如此布置所述流动通道,使得在所述流动通道内空气的主流向相互平行地定向并且指向共同的方向。至少空气质量流朝乘客室的方向的流向是基本相同的。
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设计方案在于,所述在流动通过所述流动通道时经调节的空气质量流或者通过流通路径可导出到乘客室或者通过流通路径可导出到环境中。
本发明具有提供一种装置的任务,通过所述装置可以将两个相互分开的不同的空气质量流引导经过换热器的换热面,而这两个空气质量流不会混合,所述任务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空气引导设备解决。所述空气引导设备具有静止的空气引导装置和可运动的空气引导装置,所述空气引导装置将两个不同的空气质量流相互分开。
根据本发明的设计理念,第一静止的空气引导装置沿空气的流向布置在所述换热器之前而第二静止的空气引导装置沿所述空气的流向布置在所述换热器之后,其中,所述静止的空气引导装置分别与所述换热器邻接地布置。此外,第一可运动的空气引导装置沿所述空气的流向布置在所述第一静止的空气引导装置之前而第二可运动的空气引导装置沿所述空气的流向布置在所述第二静止的空气引导装置之后。由此产生了沿空气的流向所述构件的顺序为:第一可运动的空气引导装置、第一静止的空气引导装置、换热器、第二静止的空气引导装置、第二可运动的空气引导装置。
相互邻接布置的可运动的和静止的空气引导装置在其分别相互朝向的侧具有如此相互一致的形状或外轮廓,使得所述两个不同的相互分开的空气质量流以最小或者可忽略的混合、理想状况下完全没有混合地流过所述换热器的换热面。在此两个空气质量流可以分为换热面的任意大小的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设计方案,所述可运动的空气引导装置构成为绕分别一个旋转轴线可摆动地支承地布置的、分别描述一个直的平面的活门。所述活门分别具有两对对置的并且相互平行定向的侧棱边,其中一对侧棱边沿空气的流向定向而一对侧棱边垂直于空气的流向定向。
所述第一可运动的空气引导装置的旋转轴线布置在垂直于空气的流向定向的侧棱边上,所述侧棱边由所述空气流入。所述第二可运动的空气引导装置的旋转轴线布置在垂直于空气的流向定向的侧棱边上,所述空气由所述侧棱边流出。分别可自由移动的、对置于与旋转轴线连接的侧棱边布置的侧棱边分别沿静止的空气引导装置的方向定向。
有利地,所述可运动的空气引导装置的旋转轴线离开所述静止的空气引导装置的分别最近的边缘所述间隔开地布置,所述间距相应于沿所述空气的流向所述可运动的空气引导装置的伸展,所述静止的空气引导装置的分别最近的边缘的间距是恒定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改进,所述静止的空气引导装置构成为空气引导板。在此所述空气引导板间隔开地、相互平行地布置以及通过横向连接相互连接并且沿空气的流向定向。空气引导板和横向连接整个地构成网格。所述空气引导板沿空气的流向的伸展称为空气引导板的长度,其也等于网格的深度。
所述空气引导板成直线地布置在朝向换热器的侧,所述空气引导板的端部或者侧棱边因此构成一个直的平面,其设有空气出入口。所述空气引导板的与沿空气流向的这些侧棱边对置布置的侧棱边,也就是说朝相应的静止的空气引导装置的方向定向的侧棱边有利地构成为凹形面,其同意设有空气出入口。所述凹拱形的面通过空气引导板的不同的长度产生,其中布置在网格的外边缘上的空气引导板分别具有最大的长度并且与之相邻布置的空气引导板的长度均匀地下降。相邻布置的空气引导板在此相互具有恒定的间距。所述凹拱形的面因此分别优选地具有恒定的半径,其中,所述面的中轴线相应于邻接布置的可运动的空气引导装置的旋转轴线。圆拱形弯曲的面的半径在此同时相应于沿空气的流向所述可运动的空气引导装置的纵向伸展。
根据本发明,所述空气引导设备应用在用于调节汽车乘客室的空气的空调系统内并且优选地结合制冷剂回路的冷凝器应用。
在一种用于组合的制冷设备运行和加热运行以及用于再热运行的空调系统的操作方法中,所述空调系统用于调节汽车乘客室的空气,根据本发明的设计理念,仅仅通过调节空气引导装置的位置并继而调节通过流动通道并且经由制冷剂回路的蒸发器和/或冷凝器的换热面的空气侧的部分质量流的分配实现在运行模式之间的转换。
在此借助于空气引导装置调节在所述流动通道内所述冷凝器的换热面的部分以及如此调节输送给乘客室的部分空气质量流,使得为了足够的舒适实现送入的空气所需要的温度。
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概括说来具有多个优点:
-用于同时除湿和加热的有效率的空调系统;
-在低环境温度和具有内燃机的汽车中冷的发动机冷却水的情况下快速提供热空气;
-通过循环空气运行和/或通过在流动通道内有目的的导流减少加热乘客室需要的功率;
-在吸压侧通过环境温度加热制冷剂实现有效的热运行,其中给蒸发器施加部分循环空气或者循环空气,从而在蒸发器之前的空气的温度高于环境空气温度;
-维持或保存制冷设备运行和加热运行需要的制冷剂装填量;
-可预装填的和(半)密封的制冷剂回路,没有与环境动态密封;
-制冷剂回路中最小的复杂程度,也就是说基本上省去了转换阀并且将膨胀机构、换热器和制冷剂管路的数量最小化;
-空调系统的灵活布置,例如在车底部、在行李箱中、在车厢前壁,在汽车中都是可能的;以及
-将乘客室中不需要的空气导出到环境中。
附图说明
参照所附的附图由实施例的随后的说明产生本发明的另外的细节、特征和优点。其中:
图1为在加热运行中具有六个活门的空调系统;
图2a为具有关闭的空气引导装置的空调系统;
图2b为在加热运行中具有三个活门的空调系统;
图3为具有在中间布置的冷凝器和四个活门的空调系统‘
图4a为在制冷设备运行中根据图3的空调系统;
图4b为在加热运行中具有除湿的根据图3的空调系统;
图4c为在加热运行中的根据图3的空调系统;
图4d为在混合运行中的根据图3的空调系统;
图5为用于分配通过冷凝器的空气质量流的空气引导设备;
图6为具有分为两个流通路径的第二流动通道的空调系统;
图7为用于附加地利用行车风的空调系统;
图8a为具有回流活门的根据图7的空调系统的继续;
图8b为通过风扇的风扇轮引导行车风的空调系统;
图9a为一个空调系统地部分区域,所述空调系统具有沿空气流向布置在风扇之前的流通路径,所述流通路径具有用于使用风扇施加根据图8b的行车风的活门;
图9b、c将根据图9a的流动通道固定在空调系统上并且
图10为根据图2a的具有完全的制冷剂回路的空调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具有壳体2的空调系统1,所述空调系统具有第一流动通道3以及第二流动通道4,其中给每个流动通道3、4配属一个风扇5、6并且可从环境施加新鲜空气、从乘客室9施加循环空气或者可施加两者的混合物。
在第一流动通道3中布置有一个蒸发器7而在第二流动通道4中布置有一个冷凝器8,其中两者构成为空调系统1的制冷剂回路的构建并且构成为施加空气的换热器。蒸发器7在此占据流动通道3的整个流动横截面。冷凝器8搭接流动通道地布置并且具有两个区域。第一区域布置在第二流动通道4内覆盖整个流动横截面并且相比于第二区域具有更大的换热面。冷凝器8伸展地伸入到第一流动通道3中,从而冷凝器8的第二区域布置在第一流动通道3的流通路径14内。冷凝器8的第二区域在此占据流通路径14的整个流动横截面。冷凝器8的各区域通过在流动通道3、4之间的隔板10分开。
独立可调节的风扇5、6引起空调系统1的有利的动态,因为具有蒸发器7的第一流动通道3和具有冷凝器8的第二流动通道4可施加不同速度的空气质量流。并且因此实现对改变的运行状态的快速的反应。
第一流动通道3的风扇5将抽吸的空气作为空气质量流引导到蒸发器7。在流经蒸发器7的换热面时将所述空气质量流冷却和/或除湿。
由蒸发器7出来的冷空气质量流以一个需要的比例被分配为作为部分空气质量流经由冷空气流通路径11到环境中而以一个部分空气质量流经由冷空气流通路径12到乘客室9中或者完全地分配给冷空气-流通路径11、12之一。借助于设计为活门的空气引导装置13分配冷空气质量流。通过冷空气流通路径12引导的空气质量流在流通路径14并且继而作为旁路流量通过旁路通道15绕冷凝器8被引导。
类似于风扇5风扇6抽吸空气并且将抽吸的空气作为空气质量流引导到冷凝器8。在流经冷凝器8的换热面时将所述空气质量流加热。
由冷凝器8出来的热空气质量流以一个需要的比例被分配为作为部分空气质量流经由热空气流通路径16到环境中而以一个部分空气质量流经由热空气流通路径17到乘客室9中或者完全地分配给热空气-流通路径16、17之一。借助于设计为活门的空气引导装置18分配热空气质量流。
在制冷设备运行时,也就是冷却输送给乘客室9的空气时,关闭空气引导装置19、20、21、22。空气引导装置13如此定向,使得将空气质量流通过冷空气流通路径12引导到乘客室9,与此同时关闭冷空气流通路径11。空气引导装置18如此定向,使得将空气质量流通过热空气流通路径16引导到环境,而关闭到乘客室9的热空气流通路径17。
风扇5运输空气通过第一流动通道3到达蒸发器7。空气被冷却以及除湿并且流过冷空气流通路径12到达乘客室9中。风扇6运输空气在第二流动通道4中到达冷凝器8。空气被加热并且通过热空气流通路径16到达环境中。
在热泵运行时,也就是加热输送给乘客室9的空气时,打开设计为活门的空气引导装置20、21。空气引导装置13如此定向,使得将空气质量流通过冷空气流通路径11引导到环境,与此同时关闭冷空气流通路径12。空气引导装置18在此如此定向,使得将空气质量流通过热空气流通路径17引导到乘客室9,而关闭热空气流通路径16。空气引导装置19、22被关闭。
风扇5运输空气通过第一流动通道3到达蒸发器7。空气被冷却并且流过冷空气流通路径11到达环境中。风扇6运输空气通过第二流动通道4到达冷凝器8。空气被加热并且通过热空气流通路径17到达乘客室9中。
在再热运行时根据需求将空气引导装置13、18、19、20、21、22在不同的位置在完全打开只完全关闭之间设置。通过空气引导装置13、19、22以及风扇5转数的调节改变待加热的空气质量流。
备选地也可以将设计为活门的空气引导装置13、18分别设计为两个独立的活门23、24、25、26,其中两个活门23、24布置在冷空气流通路径11、12内而两个活门25、26布置在热空气流通路径16、17内,这也可从图2a得知。分别的两个活门23、24和25、26在此通过分别地一个运动的装置并且借助于唯一一个驱动装置是可调节的。活门23、24、25、26的独立设计以及设计为分别的一个共同的活门13、18涉及空调系统1的也随后描述的实施形式中的每个。
从图2a还清晰可见的是,根据一个备选的实施形式在第一流动通道3与第二流动通道4的流通路径14之间没有设计有空气引导装置20、21作为连接。在根据图2a的空调系统1的实施方案中相比于根据图1的实施形式可以仅仅不同地设计用于制冷设备运行的冷凝器8,因为可以考虑仅仅冷凝器8的在第二流动通道4中设置的换热面。冷凝器8的在流通路径14中设置的区域仅仅可用于再热运行。
由图2a和图2b的实施形式的不同之处在于,代替空气引导装置19和22仅仅设有空气引导装置19,其将流通路径14与第一流动通道3分开。可以省去图2a的实施形式的空气引导装置22的布置,因为在制冷设备运行中由冷凝器8传递到冷空气流通路径12中经冷却的空气质量流的热量是最小的。如图2b所示,为了确保空调系统1的功能因此至少设有三个空气引导装置13、18和19。
在根据图3a的实施形式中冷凝器8在中间布置在流动通道3、4内。在此将中间布置理解为冷凝器8关于隔板10的定向,所述隔板将冷凝器8分为两个大小相同的区域。第一区域布置在第二流动通道4内并且覆盖流动通道4的整个流动横截面。冷凝器8的第二区域布置在第一流动通道3内并且仅仅覆盖第一流动通道3的部分横截面。未由冷凝器8覆盖的流动横截面相应于根据图1、2a和2b的实施形式的旁路通道15。
第一和第二流动通道3、4通过隔板10以及通过两个附加的设计为移动活门的空气引导装置27、28并且通过设计为空气引导板的静止的空气引导装置29、30相互分开。引导通过冷凝器8的空气质量流相应于风扇6的转数和空气引导装置27、28的调节确定。
具有相互一致的形状的空气引导装置27、28以及空气引导装置29、30形成用于换热器的空气引导设备并且用于阻止在第一流动通道3内在流过蒸发器7时经冷却和调节的空气质量流与第二流动通道4的未经调节的空气质量流。
空气引导装置29、30与隔板10平行定向地布置,从而沿隔板10流动的空气质量流在流入空气引导板29、30时并且在从旁边流过或穿流时流动方向没有发生偏转。
在两侧分别进入流动通道3、4并且因此远离隔板10布置的空气引导板29、30具有增加的长度L。空气引导装置29、30越远地离开隔板10地布置,空气引导板29、30的长度L越大,其中并排布置的空气引导板29、30的长度L如此增加,使得空气引导板29、30的整个布置的端部形成两个凹形面31、32。面31、32分别设计为矩形并且分别绕一个轴线33、34均匀地弯曲,所述轴线与面31、32平行地定向,从而矩形面31、32的第一两个对置的侧棱边分别形成直线,而第二两个对置的侧棱边描述一个圆弧。圆弧的中点分别表示轴线33、34,矩形面31、32绕所述轴线弯曲。轴线33、34在此相应于可运动的空气引导装置27、28的旋转轴线33、34。圆弧形弯曲的面31、32的半径相应于空气引导装置27、28的长度伸展,也就是可运动的空气引导装置27、28沿通过流动通道3、4的空气质量流的流向的伸展。
可摆动的空气引导装置27、28从背离旋转轴线33、34的侧棱边到凹形弯曲的由空气引导板29、20夹紧的面31、32定向。为了空气引导装置27、28的自由可移动性在面31、32与空气引导装置27、28的侧棱边之间保留一个最小的宽度的间隙,所述间隙不影响或者仅仅可忽略地影响空气质量流的流动。
通过空气引导装置27、28绕相应地旋转轴线33、34沿相反的旋转方向35、36同时旋转在第一流动通道3中以及在第二流动通道4中冷凝器8的区域的部分是可调节的。冷凝器8的区域的分配可以在此基本上无级地实现。在空气引导装置27、28的旋转内的可能的级由空气引导板29、30垂直于通过流动通道3、4的空气质量流的流向的间距产生。空气引导装置27、28在旋转之后如此定向,使得与旋转轴线33、34平行的和与旋转轴线33、34背离布置的侧棱边与空气引导板29、30的一个端部对置,由此空气质量流可以沿着一个贯通的流动面流动。在空气引导装置27、28关于空气引导板29、30的中间位置出现的泄漏流量是可忽略的。可以将所述中间位置理解为空气引导装置27、28的一个位置,在所述位置空气引导装置27、28的侧棱边未准确地与空气引导板29、30的棱边对置,而是布置在两个空气引导板29、30之间。
在空气引导装置27、28沿旋转方向35、36旋转到空气引导板29、30的最大纵向伸展时、也就是直至到达第二流动通道4的外部壳体壁,整个冷凝器8布置在第一流动通道3中。空气引导装置27、28位于在第一端部位置。在空气引导装置27、28相反于旋转方向35、36旋转到空气引导板29、30的最大纵向伸展时、也就是朝第一流动通道3的外部壳体壁的方向或者朝旁路通道15的方向,整个冷凝器8布置在第二流动通道4中。空气引导装置27、28位于在第二端部位置。除了两个端部位置空气引导装置27、28在中间位置是可调节的。在图3a中示出了中心的中间位置。
在纯制冷设备运行或纯加热运行中空气引导装置27、28布置在第二端部位置。冷凝器8以换热面完全布置在第二流动通道4内。
在制冷设备运行时空气引导装置13打开旁路通道15并且关闭到环境中的冷空气流通路径11,从而通过风扇5抽吸的并且在流经蒸发器7时经冷却并且除湿的空气质量流被引导通过旁路通道15和冷空气流通路径12到乘客室9中。另一方面,通过风扇6输送的并且在流经冷凝器8时经加热的空气质量流通过由空气引导装置18打开的热空气流通路径16进入到环境中。热空气流通路径17被关闭。在加热运行中空气引导装置13打开冷空气流通路径11并且关闭旁路通道15,从而通过风扇5抽吸的并且在流经蒸发器7时经冷却的空气质量流通过冷空气流通路径11进入到环境中。另一方面,通过风扇6输送的并且在流经冷凝器8时经加热的空气质量流通过现在由空气引导装置18打开的热空气流通路径17输送到乘客室9中,同时热空气流通路径16被关闭。
根据图3b和图4a至图4d的实施形式相比于根据图3a的空调系统1具有仅仅一个风扇37,所述风扇不仅通过第一流动通道3而且第二流动通道4输送空气质量流。所述空调系统1包括基本上三个设计为空气引导装置13、27、28的导流件,其足够用于控制。空气引导装置28在此一起承担图3a的空气引导装置18的功能,也就是关闭和打开热空气流通路径16、17。设计为活门的第四空气引导装置24‘用于关闭和打开旁路通道15。
在根据图4a的纯制冷设备运行中空气引导装置27、28布置在第二端部位置,从而冷凝器8完全布置在第二流动通道4内。空气引导装置13打开冷空气流通路径12并且关闭到环境中的冷空气流通路径11。在流经蒸发器7经冷却和除湿的空气质量流被引导通过冷空气流通路径12进入到乘客室9。在流经冷凝器8时加热的空气质量流通过由空气引导装置28打开的热空气流通路径16引导到环境中。热空气流通路径17被关闭。
在根据图4c的具有经调节的空气的纯加热运行中空气引导装置13打开冷空气流通路径11并且关闭到乘客室9的冷空气流通路径12,从而在流经蒸发器7时经冷却的空气质量流通过冷空气流通路径11进入到环境中。另一方面,在流经冷凝器8时经加热的空气质量流通过现在由空气引导装置28打开的热空气流通路径17输送到乘客室9中,而热空气流通路径16被关闭。
空气引导装置27、28沿相互相反的方向布置。空气引导装置27位于在第一端部位置,而空气引导装置28布置在第二端部位置并且同时关闭热空气流通路径16以及打开热空气流通路径17。
如果输送给乘客室9的空气不需要或不期望除湿,那么切换具有未经调节的空气的纯加热运行。
在对输送给乘客室9的空气在全加热运行中进行必要加热和同时除湿中借助于空气引导装置27关闭第二流动通道4,空气引导装置27同样如空气引导装置28那样位于在第二端部位置。所有通过风扇37输送的空气质量流被引导经过蒸发器7。
在冷凝器8在关闭的包括蒸发器7、压缩机和冷凝器8的制冷剂回路中输出的热功率产生于在蒸发器7和压缩机输送给制冷剂的功率的和并且继而在冷凝器8的热功率比在蒸发器7输送的功率大仅仅在压缩机输送的功率,所以空气可以在流经冷凝器8的换热面时仅仅较小地被加热。在相同的空气质量流时可以因此仅仅输送压缩机功率以及通过空气的纯除湿的功率,其中在此也可以考虑系统地损耗。
为了在冷凝器8实现更高的热功率并且更大程度上加热待输送给乘客室9的空气质量流,流经蒸发器7以及在此经冷却和除湿的空气质量流的第一部分被导出到环境中,而空气质量流的第二部分被引导通过冷凝器8,在此被加热并且随后被输送到乘客室9中。借助于在旁路通道15中布置的空气引导装置24‘的控制分配空气质量流。
因为输送到乘客室9中的空气质量流被减少了导出到环境中的那部分,所以输送到乘客室9中的空气质量流得更大程度的加热是可能的。所有空气质量流中进入到环境中的部分越大,也就是说旁路通道15的由空气引导装置24‘释放的流动横截面越大,所述输送到乘客室9中的空气质量流在此被调节为越大。
如图4d所示,空调系统1除了纯制冷设备运行和纯加热运行职位也可以混合运行。在此经调节的空气由经冷却和除湿的空气的部分以及经冷却、除湿和再加热的空气的部分组合。
风扇37输送完全流经蒸发器7的空气质量流通过第一流动通道3,以及输送被引导通过冷凝器8的部分区域并且又将在蒸发器7中吸收的热量导走的空气质量流通过第二流动通道4。空气引导装置27、28在此如此定向,使得冷凝器8的第一区域布置在第二流动通道4中而冷凝器8的第二区域布置在第一流动通道3中。通过第二流动通道4输送的空气质量流通过热空气流通路径16被导出到环境中,所述空气质量流由空气引导装置28释放。
在流经蒸发器7经调节的空气质量流的第一部分空气质量流通过打开空气引导装置24‘被引导通过旁路通道15到冷空气流通路径12。所述部分空气质量流不再被继续调节。第二部分空气质量流与第一部分空气质量流平行地通过冷凝器8的第二区域引导到热空气流通路径17并且在此被加热。来自冷空气流通路径12的通过旁路通道15引导并且不再被继续调节的——也就是仅仅经冷却和除湿的——部分空气质量流与来自热空气流通路径17的附加地通过冷凝器8引导并且在此经加热的部分空气质量流混合并且随后被导入到乘客室9中。
图5示出了具有空气引导装置27、28、29、30的空气引导设备72,所述空气引导装置实现空气质量流通过冷凝器8的分配。在此根据需要引导一个空气质量流或两个空气质量流通过冷凝器8。在具有两个空气质量流的运行模式下借助于空气引导装置27、28、29、30防止经不同调节的空气质量流的混合。
沿空气的流向38定位在冷凝器8之前和之后的空气引导板29、30分别分布在网格中。一个网格的空气引导板29、30在此垂直于流向38以恒定的间距相互平行地定向并且设计为通过横向连接39、40相互连接。
所述网格在到冷凝器8的过渡处分别具有一个设计为直的平面的面。网格的朝空气引导装置27、28的方向定向的面31、32均匀地成拱形并且分别具有与空气引导装置27、28的旋转轴线33、34恒定的间距。凹拱形面31、32与旋转轴线33、34的间距在此等于关于旋转轴线33、34的半径以及空气引导装置27、28沿空气的流向38的伸展。
在背离网格的侧棱边上分别绕旋转轴线33、34沿旋转方向35、36可旋转地支承的空气引导装置27、28结合空气引导板29、30构成一个系统,以将空气质量流分配为任意的部分,也就是以冷凝器8的换热面的任意大小的部分。
通过空气引导装置27、28同时绕相应的旋转轴线33、34沿相反的旋转方向35、36旋转相同的角无级地调节冷凝器8的区域的部分。空气引导装置27、28在旋转之后有利地如此布置,使得它们朝网格定向的侧棱边分别于空气引导板29、30的侧棱边对置,从而空气质量流沿着贯通的流动面流动。
有利地,如果冷凝器例如由扁管构成,其以其扁侧沿空气引导板29、30的方向并继而沿空气的流向38定向。此外,网格的空气引导板29、30的数量可以有利地等于冷凝器8的管的数量,其中每个管以窄侧沿空气的流向38对齐空气引导板29、30地布置。而且在冷凝器8的管与网格的空气引导板29、30的数量不同时空气引导板29、30和管应该以其窄侧对置地定向。虽然空气引导装置27、28、空气引导板29、30、冷凝器8的管的所述布置将分开的空气质量流的混合降低到最小,但是所述布置不是强制需要的。如果冷凝器8的管不沿空气引导板29、30的方向或者甚至垂直于空气引导板29、30的方向定向,那么也实现在流经冷凝器8的换热面时分离空气质量流的原理。自然在沿空气的流向38定向的空气引导板29、30和冷凝器8的同样定向的管的情况下流动阻力相比于与之不同的布置是最小的。
图6a和图6b示出了具有第一流动通道3和第二流动通道4的空调系统1,其中第二流动通道附加地被分为两个热空气流通路径16、17。
蒸发器7经由第一流动通道3的整个流动横截面、穿过隔板10延伸到第二流动通道4中并且覆盖热空气流通路径16的整个流动横截面。冷凝器8覆盖第二流动通道4的整个流动横截面并继而覆盖两个热空气流通路径16、17。
第一流动通道3或冷空气流通路径12朝根据图6a的乘客室9的方向借助于设计为活门的空气引导装置42被关闭或打开。第二流动通道4的热空气流通路径17在此在入口,也就是在风扇6与蒸发器7之间,借助于空气引导装置42被关闭或打开。沿空气的流向在冷凝器8之前和之后通过设计为移动的活门的空气引导装置43、44中断在第二流动通道4的热空气流通路径16、17之间的固定分隔。在制冷设备运行时关闭空气引导装置23、26、42,打开空气引导装置25、41、43、44。风扇5输送空气质量流通过第一流动通道3到蒸发器7。在流经蒸发器7时将所述空气冷却和除湿。在调节之后所述空气流过冷空气流通路径12到达乘客室9中。风扇6输送空气质量流通过热空气流通路径16到达冷凝器8。空气加热并且被导出到环境中。
在加热运行时打开空气引导装置23、26、43、44,关闭空气引导装置25、41、42。由风扇5通过第一流动通道3输送经过蒸发器7的换热面的并且经冷却的空气质量流被引导通过冷空气流通路径11进入到环境中。风扇6输送空气质量流在蒸发器7旁边到达冷凝器8。所述空气被加热并且流过热空气流通路径17到达乘客室9中。
在再热运行时空气引导装置23、25、26、41、42、43、44定位在不同的位置,其在此从完全打开延伸到完全关闭。通过空气引导装置25、42的位置确定待加热的空气质量流。
活门23、41和25、26、44可以通过分别的一个运动装置耦合并且通过一个唯一的驱动装置调节。如图6b所示,不仅活门23、41可以耦合到一个唯一的设计为活门的空气引导装置13‘,而且活门25、26、44也可以耦合到一个唯一的设计为活门的空气引导装置45。在热空气流通路径17的入口布置的空气引导装置42通过关闭或打开或者热空气流通路径16或者热空气流通路径17的空气引导装置46代替。
通过根据图7的空调系统1的实施形式除了通过风扇5、6输送的空气质量流行车风也是可利用的,这借助于两个附加的行车风流通路径47、49以及两个设计为活门的空气引导装置48、50实现。行车风流通路径47在加热运行时施加空气。在此打开空气引导装置48并且实现行车风流入到行车风流通路径47中。行车风流通路径49在制冷设备运行时施加空气,其中打开空气引导装置50并且实现行车风流入到行车风流通路径49中。行车风流通路径47、49在根据图7的空调系统1中的构成与前述附图的实施形式是可组合的,其中蒸发器7和/或冷凝器8布置为决定流动通道。
根据图8a,其示出了根据图7的空调系统1的改进,在到流动通道3、4的入口布置有附加的设计为活门的空气引导装置51、52,以便防止由行车风产生的空气质量流回流通过风扇5、6。
在制冷设备运行和利用行车风时关闭空气引导装置23、26、48、52。打开空气引导装置25、41、50、51。风扇5将空气质量流通过第一流动通道3输送到蒸发器7,在那儿将空气冷却和除湿。之后将经调节的空气引导到乘客室9中。由于打开了空气引导装置50,行车风通过行车风流通路径49流入到第二流动通道4。空气质量流流经冷凝器8的换热面,被加热并且通过热空气流通路径16被输送到环境中。
在热运行时打开空气引导装置23、26、48、52,而关闭空气引导装置25、41、50、51。由于打开了空气引导装置48,行车风通过行车风流通路径47流入到第一流动通道3。空气流经蒸发器7的换热面并且通过冷空气流通路径11被导入到环境中。风扇6将空气质量流通过第二流动通道4输送到冷凝器8,在那儿空气质量流被加热并且随后通过热空气流通路径17被引导到乘客室9中。
如图8b所示,备选于根据图8a的实施方案,行车风流过风扇5、6的风扇轮。在制冷设备运行时行车风被引导通过风扇6,而在加热运行时行车风被引导通过风扇5。
图9a示出了空调系统1的部分区域,所述空调系统具有沿空气的流向布置在风扇5、6之前的流通路径55、56、57,用于根据图8b给风扇施加行车风。
流通路径55、57借助于设计为活门的空气引导装置58打开、部分打开或关闭。空气引导装置58布置在一个混合区域内,其中流通路径55、57通入并且过渡到至风扇5的流通路径53。在外部的流通路径55、56之间布置的流通路径57在到达混合区域之前分叉为两个子路径,其中第一子路径通到活门58而第二子路径通到设计为活门的空气引导装置59。
活门59同样布置在混合区域中,其中流通路径56、57通入并且过渡到至风扇6的流通路径54。活门59用于流通路径56、57的打开、部分打开或关闭。
在图9b和图9c中示出了在空调系统1根据图9a的流通路径55、56、57的连接。在外部流通路径55、56中由环境施加新鲜空气,而内部流通路径57流过来自乘客室9的循环空气。活门58、59分别如此布置,使得循环空气被反转。关闭用于来自环境的新鲜空气的流通路径55、56。
在根据图9b的实施形式中可以将通过内部流通路径57输送的循环空气混入在流经冷凝器8时加热的空气。在此经加热的空气从热空气流通路径17导出并且在蒸发器7或冷凝器8之前混合给循环空气。一个连接热空气流通路径17和流通路径57的空气通道设有另一设计为活门的空气引导装置73。通过所述活门73根据需要关闭或打开所述空气通道。
根据图9c的备选的实施形式,通过外部流通路径55、56输送的新鲜空气分别混入在流经冷凝器8时加热的空气。经加热的空气又从热空气流通路径17导出并且在蒸发器7或冷凝器8之前混合给新鲜空气。在此第一空气通道连接热空气流通路径17与流通路径55,而第二空气通道连接热空气流通路径17与流通路径56。两个空气通道分别以一个设计为活门的空气引导装置74、75是可关闭的。在空气引导装置74、75的示出的调节中关闭所述空气通道。
通过根据图9b和图9c循环空气通道的构成特别是在加热运行中可能的是,通过由环境温度加热在吸压侧上的制冷剂提高空调系统1的效率。在此给蒸发器7施加部分循环空气或循环空气,从而空气的温度在蒸发器7高于来自环境的新鲜空气的温度。循环空气通道在此用作在沿空气流向在冷凝器8之后的第二流动通道4与沿空气流向在蒸发器7之前的第一流动通道3之间的旁路。由热空气流通路径17热空气被混入到第一流动通道3,所述热空气随后流到蒸发器7。
空调系统1的全部空气分配系统包括另外的大多设计为活门的空气引导装置和调节电机,它们在附图中未示出。
在图10a和图10b中示出了根据图2a的实施方案的空调系统1,其具有集成在空调系统1中的、关闭的并且完全的制冷剂回路60。所述制冷剂回路设计用于R134a、R744、R1234yf或其他制冷剂。
制冷剂回路60包括蒸发器7、压缩机61、冷凝器8、收集器64和膨胀机构67。制冷剂回路60的构件借助于制冷剂管路62、63、65、66、68、69连接。抽吸管路69连接蒸发器7与压缩机,而压力管路62连接压缩机61与冷凝器8。通过压力管路63制冷剂从冷凝器8的第一截面流到收集器64。压力管路65和66连接收集器64与冷凝器8的第二截面的入口以及冷凝器8的第二截面的出口与膨胀机构67。制冷剂从膨胀机构67流出通过制冷剂管路68到蒸发器7。
压缩机61优选设计为电驱动压缩机,但是备选地也可以由汽车的内燃机驱动。膨胀机构67有利地设计为可调节的膨胀机构或膨胀机构门。
如图10b所示,制冷剂回路60根据图10a的实施方案的改进具有另一蒸发器71,其与在第一流动通道3中布置的蒸发器7并行地接入。因此蒸发器7、71的需要的制冷功率可相互独立地调节。
第二蒸发器71经由两个制冷剂管路70与空调系统1连接并且设计用于冷却驱动电池、功率电子单元或汽车的其他构件。在此第二蒸发器71可以设计为接触式冷却装置,例如用于直接制冷剂冷却的电池;设计为制冷剂-冷却水-换热器,也称为制冷机;或者设计为制冷剂-空气-换热器。
附图标记表
1          空调系统
2          壳体
3          第一流动通道
4          第二流动通道
5、6       风扇
7          蒸发器
8          冷凝器
8a-8g      冷凝器8的构件
9          乘客室
10         隔板
11、12     冷空气流通路径
13、13‘   冷空气流通路径11、12的空气引导装置/活门
14         第一流动通道3中的流通路径
15         第一流动通道3中的旁路通道
16、17     热空气流通路径
18         热空气流通路径16、17的空气引导装置/活门
19         用于流通路径14中的入口的空气引导装置
20、21     在第一流动通道3与第二流动通道4之间的空气引导装置
22         用于流通路径14的出口的空气引导装置
23         用于冷空气流通路径11的冷空气的空气引导装置/活门
24、24‘   用于旁路通道15的空气引导装置/活门
25、26     热空气流通路径16、17的空气引导装置/活门
27         在第一流动通道3与第二流动通道4之间用于流入冷凝器8的空气引导装置/活门
28         在第一流动通道3与第二流动通道4之间在流出冷凝器8时的空气引导装置/活门
29、30     静止的空气引导装置/空气引导板
31、32     静止的空气引导装置29、30的面
33、34     轴线,空气引导装置27、28的旋转轴线
35、36     空气引导装置27、28的旋转方向
37         风扇
38         空气的流向
39、40     横向支撑、支撑板
41         用于冷空气流通路径12的冷空气的空气引导装置/活门
42         用于在热空气流通路径17中入口的空气引导装置/活门
43、44     在热空气流通路径16、17之间用于流入冷凝器8的空气引导装置/活门
45         用于热空气流通路径16、17的热空气的空气引导装置
46         用于在第二流动通道4中入口的空气引导装置
47、49     行车风流通路径
48、50     行车风流通路径47、49的空气引导装置/活门
51         在第一流动通道3中用于入口的空气引导装置/活门
52         在第二流动通道4中用于入口的空气引导装置/活门
53、54     流通路径
55、56、57 流通路径
58、59     空气引导装置/活门
60         制冷剂回路
61         压缩机
62、63     制冷剂管路、压力管路
64         收集器
65、66、68 制冷剂管路、压力管路
67         膨胀机构
69         制冷剂管路、抽吸管路
70         制冷剂管路
71         蒸发器
72         空气引导设备
73         空气通道的空气引导装置/活门
74、75     空气通道的空气引导装置/活门

Claims (11)

1.一种用于调节汽车乘客室(9)的空气的空调系统(1),其具有:
-壳体(2),所述壳体包括用于引导空气的第一流动通道(3)和第二流动通道(4);
-制冷剂回路(60),所述制冷剂回路包括蒸发器(7)、压缩机(61)、冷凝器(8)和膨胀机构(67),其中,所述蒸发器(7)布置在所述第一流动通道(3)中,所述冷凝器(8)布置在所述第二流动通道(4)中;
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系统(1)设计为乘客室(9)的冷却和加热以及用于再热运行,其中,运行模式的调节仅仅通过空气引导装置(13、13’、18、19、20、21、22、23、24、24’、25、26、27、28、29、30、41、42、43、44、45、46)的控制进行,并且
-所述换热器、蒸发器(7)或冷凝器(8)中至少之一以换热面的分别一部分不仅布置在第一流动通道(3)中而且布置在第二流动通道(4)中,其中,所述换热面的对于所述相应地运行模式需要的部分可借助于所述空气引导装置(13、13’、18、19、20、21、22、23、24、24’、25、26、27、28、29、30、41、42、43、44、45、46)通过施加空气来调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8)的换热面的在所述流动通道(3、4)中的部分可借助于所述空气引导装置(27、28)无级地改变。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系统(1),其特征在于,将每个流动通道(3、4)设计为可被施加来自环境的新鲜空气、来自乘客室(9)的循环空气或者由新鲜空气和循环空气组成的混合物。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1),其特征在于,如此布置所述流动通道(3、4),使得空气在所述流动通道(3、4)内的主流向相互平行地定向。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1),其特征在于,在流动通过所述流动通道(3、4)时被调节的空气质量流可通过流通路径(12、17)导出到所述乘客室(9)中和/或可通过流通路径(11、16)导出到环境中。
6.一种用于换热器的空气引导设备(72),具有静止的空气引导装置(29、30)和可运动的空气引导装置(27、28),其中,所述空气引导装置(27、28、29、30)将两个不同的空气质量流相互分开,其特征在于,
-静止的第一空气引导装置(29)沿所述空气的流向(38)布置在所述换热器之前,静止的第二空气引导装置(30)沿所述空气的流向(38)布置在所述换热器之后,其中,这些静止的空气引导装置(29、30)与所述换热器邻接地布置;
-可运动的第一空气引导装置(27)沿所述空气的流向(38)布置在所述静止的第一空气引导装置(29)之前,可运动的第二空气引导装置(28)沿所述空气的流向(38)布置在所述静止的第二空气引导装置(30)之后,并且
-所述空气引导装置(27、28、29、30)具有如此相互协调的形状,使得所述两个不同的、相互分开的空气质量流以最小的混合流到所述换热器的换热面上,
其中,所述空气质量流可分为所述换热面的任意大小的部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引导设备(72),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运动的空气引导装置(27、28)构成为分别绕一个旋转轴线(33、34)可摆动地支承地布置的、分别描绘一个直的平面的活门,其中,所述活门分别具有两个对置的、沿着所述空气的流向(38)定向的侧棱边并且分别具有两个对置的、垂直于所述空气的流向(38)定向的侧棱边,其中,所述可运动的第一空气引导装置(27)的旋转轴线(33)布置在垂直于空气的流向(38)定向的侧棱边上,所述侧棱边由所述空气流入,并且所述可运动的第二空气引导装置(28)的旋转轴线(34)布置在垂直于空气的流向(38)定向的侧棱边上,所述空气由所述侧棱边流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引导设备(72),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运动的空气引导装置(27、28)的旋转轴线(33、34)以一个间距远离所述静止的空气引导装置(29、30)的分别最近的边缘地布置,所述间距相应于所述可运动的空气引导装置(27、28)沿所述空气的流向(38)的伸展,其中,所述间距是恒定的。
9.如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引导设备(72),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止的空气引导装置(29、30)构成为空气引导板,其中,
-所述空气引导板间隔开地、相互平行地布置以及通过横向连接(39、40)相互连接并且整体上形成网格,所述网格沿所述空气的流向(38)定向;并且
-所述空气引导板沿所述空气的流向(38)的伸展相应于长度(L)。
10.如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引导设备(72),用于在空调系统(1)内应用,所述空调系统用于调节汽车乘客室(9)的空气。
11.一种用于组合的制冷设备运行和加热运行以及用于再热运行的空调系统(1)的操作方法,用于调节汽车乘客室(9)的空气,其特征在于,仅仅通过控制空气引导装置(13、13’、18、19、20、21、22、23、24、24’、25、26、27、28、29、30、41、42、43、44、45、46)并且调节通过流动通道(3、4)并且经由制冷剂回路(60)的蒸发器(7)和/或冷凝器(8)的换热面的空气侧的部分质量流实现运行模式之间的转换,其中,
-借助于空气引导装置(72)调节所述冷凝器(8)的换热面在所述流动通道(3、4)内的部分,以及
-如此调节输送给乘客室(9)的空气质量流,使得对于送入到乘客室(9)中的空气所需要的温度。
CN201310432470.0A 2012-09-20 2013-09-22 汽车的空调系统 Active CN1036730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36983.5A CN107031342B (zh) 2012-09-20 2013-09-22 用于调节汽车乘客室的空气的空调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2108891.8A DE102012108891B4 (de) 2012-09-20 2012-09-20 Klimatisierungssystem eines Kraftfahrzeuges und Luftleitvorrichtung für einen Wärmeübertrager
DE102012108891.8 2012-09-20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36983.5A Division CN107031342B (zh) 2012-09-20 2013-09-22 用于调节汽车乘客室的空气的空调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73096A true CN103673096A (zh) 2014-03-26
CN103673096B CN103673096B (zh) 2017-06-23

Family

ID=5018156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36983.5A Active CN107031342B (zh) 2012-09-20 2013-09-22 用于调节汽车乘客室的空气的空调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201310432470.0A Active CN103673096B (zh) 2012-09-20 2013-09-22 汽车的空调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36983.5A Active CN107031342B (zh) 2012-09-20 2013-09-22 用于调节汽车乘客室的空气的空调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017031B2 (zh)
JP (2) JP5864498B2 (zh)
CN (2) CN107031342B (zh)
DE (1) DE102012108891B4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87437A (zh) * 2014-11-17 2016-10-0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空调
CN106965640A (zh) * 2015-09-28 2017-07-21 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和将空气质量流导向空调系统中的空气引导设备
CN107584991A (zh) * 2016-07-06 2018-01-16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空气调节装置
CN107839430A (zh) * 2017-11-07 2018-03-27 中国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用空调系统
CN108291729A (zh) * 2016-05-23 2018-07-17 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可移动空调机
CN109476206A (zh) * 2016-08-01 2019-03-15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机动车的空气调节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2102098B3 (de) * 2012-03-13 2013-07-04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Intellectual Property Department Lufteinlass eines Klimatisierungssystems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13106209B4 (de) * 2012-09-20 2020-09-10 Hanon Systems Klimatisierungsvorrichtung eines Kraftfahrzeuges mit einer Wärmeübertrageranordnung zur Wärmeaufnahme
DE102013219811A1 (de) * 2013-09-30 2015-04-02 Behr Gmbh & Co. Kg Klimaanlage
DE102013110965A1 (de) * 2013-10-02 2015-04-16 Halla Visteon Climate Control Corp. Klimatisierungssystem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14104969B4 (de) * 2014-04-08 2019-11-21 Hanon Systems Klimatisierungssystem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14209655A1 (de) * 2014-05-21 2015-11-2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Fahrzeug zur Personenbeförderung
DE102014209654A1 (de) * 2014-05-21 2015-11-2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Fahrzeug zur Personenbeförderung
KR102170450B1 (ko) * 2014-07-31 2020-10-29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차량용 히트펌프 시스템
CN106163842B (zh) 2014-07-31 2018-11-06 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车用热泵系统
JP6318972B2 (ja) * 2014-08-19 2018-05-0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空調ユニット
EP3569430B1 (en) * 2014-09-01 2021-06-23 Hanon Systems Vehicle comprising a heat pump system
DE102015117964B4 (de) 2014-10-24 2020-07-23 Hanon Systems Klimatisierungssystem zur Konditionierung der Luft eines Fahrgastraumes eines Kraftfahrzeuges
DE102015117962A1 (de) 2014-10-24 2016-04-28 Hanon Systems Klimatisierungssystem zur Konditionierung der Luft eines Fahrgastraumes eines Kraftfahrzeuges
DE102014016242A1 (de) * 2014-11-04 2016-05-04 Alexander Streit Klimatisierungsvorrichtung
KR101628558B1 (ko) * 2014-12-05 2016-06-0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공조 장치
US10252611B2 (en) * 2015-01-22 2019-04-0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ctive seal arrangement for use with vehicle condensers
DE102015110568A1 (de) * 2015-07-01 2017-01-05 Halla Visteon Climate Control Corporation Integrierte Fahrzeugklimaanlage mit Wärmepumpenfunktion und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der Fahrzeugklimaanlage
DE102015112030A1 (de) 2015-07-23 2017-01-26 Halla Visteon Climate Control Corporation Modulares Klimatisierungssystem eines Kraftfahrzeugs
US10457115B2 (en) * 2015-08-10 2019-10-29 Hanon Systems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for vehicle
DE102016115235A1 (de) 2015-09-28 2017-03-30 Hanon Systems Klimatisierungssystem zur Konditionierung der Luft eines Fahrgastraums eines Kraftfahrzeugs und Luftführungsanordnung zum gezielten Zuleiten von Luftmassenströmen in das Klimatisierungssystem
KR101766045B1 (ko) 2015-10-08 2017-08-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공조시스템
DE102015118221A1 (de) 2015-10-26 2017-04-27 Hanon Systems Kältemittelkreislauf für eine Fahrzeugklimaanlage mit Wärmepumpenfunktion
KR101755926B1 (ko) 2015-12-09 2017-07-1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공조시스템
KR101822287B1 (ko) * 2016-07-04 2018-01-2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공조시스템
CN106288269B (zh) * 2016-09-12 2022-02-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出风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JP6669142B2 (ja) * 2017-01-30 2020-03-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WO2018139033A1 (ja) * 2017-01-30 2018-08-0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KR102236690B1 (ko) * 2017-03-09 2021-04-06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차량용 공조장치
KR102334606B1 (ko) * 2017-04-14 2021-12-06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차량용 공조장치의 제어 방법
DE102017109309A1 (de) 2017-05-02 2018-11-08 Hanon Systems Klimatisierungssystem eines Kraftfahrzeugs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des Klimatisierungssystems
DE102018118118A1 (de) 2017-08-23 2019-02-28 Hanon Systems Klimatisierungssystem eines Kraftfahrzeugs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des Klimatisierungssystems
EP3446900B1 (en) 2017-08-23 2021-02-24 Hanon Systems Air-conditioning system of a motor vehicle
US10746484B2 (en) * 2017-09-20 2020-08-1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 heat exchanger
DE102018124748B4 (de) 2017-11-24 2023-02-09 Hanon Systems Mehrzonenklimaanlage für Fahrzeuge
JP6634106B2 (ja) * 2018-02-22 2020-01-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調装置
DE102018104410A1 (de) 2018-02-27 2019-08-29 Hanon Systems Klimatisierungssystem eines Kraftfahrzeugs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des Klimatisierungssystems
DE102018213232A1 (de) 2018-08-07 2020-02-13 Audi Ag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Kälteanlage für ein Fahrzeug mit einem eine Wärmepumpenfunktion aufweisenden Kältemittelkreislauf
KR102661622B1 (ko) * 2018-11-12 2024-04-2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공조장치
DE102018129393B4 (de) 2018-11-22 2022-10-06 Hanon Systems Klimatisierungssystem eines Kraftfahrzeugs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des Klimatisierungssystems
US11046147B2 (en) * 2019-01-25 2021-06-29 Denso International America, Inc. Cabin condenser integrated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JP7120152B2 (ja) 2019-05-17 2022-08-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空調装置
US11867424B1 (en) * 2020-03-05 2024-01-09 Apple Inc. Thermal control system
DE102020005086A1 (de) 2020-08-18 2022-02-24 Daimler Ag Belüftungssystem
CN112172448B (zh) * 2020-09-09 2022-06-07 芜湖豫新世通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的混风结构
DE102021200933A1 (de) 2021-02-02 2022-08-04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Elektrofahrzeug mit Temperier-System
CN114312223B (zh) * 2022-01-13 2023-09-22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的空调系统及车辆
DE102023113881A1 (de) * 2022-07-15 2024-01-18 Hanon Systems Klimagerät für ein Kraftfahrzeug sowie Klimatisierungssystem mit dem Klimagerät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des Klimageräte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43027A1 (fr) * 1995-12-29 1997-07-04 Renault Dispositif de climatisation de l'habitacle d'un vehicule
JPH10329535A (ja) * 1997-05-28 1998-12-15 Calsonic Corp 自動車用冷暖房装置
US20040089003A1 (en) * 2000-05-15 2004-05-13 Manuel Amaral Temperature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in a motor vehichle passenger compartment
US20050279843A1 (en) * 2002-10-31 2005-12-22 Behr Gmbh 7 & Co. Kg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ir supply, in particular to an evaporator with accumulating function arranged in a motor vehicle
CN2769823Y (zh) * 2005-02-04 2006-04-05 杨秉惠 一种汽车空调冷凝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34451A (en) 1973-04-13 1974-09-10 Gen Motors Corp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multiple function heat exchanger
DE4125768C2 (de) 1991-08-03 1994-01-27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Klimaanlage, insbesondere für ein Elektrofahrzeug
JPH05221229A (ja) * 1992-02-14 1993-08-31 Nippondenso Co Ltd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FR2690111B1 (fr) 1992-04-16 1995-08-18 Valeo Thermique Habitacle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climatisation d'un vehicule electrique.
JP3146723B2 (ja) 1992-05-29 2001-03-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JPH06171347A (ja) 1992-12-07 1994-06-21 Nippondenso Co Ltd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568272Y2 (ja) 1993-03-25 1998-04-08 株式会社ゼクセル 自動車用空調制御装置
JP3325421B2 (ja) * 1995-03-07 2002-09-17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電気自動車用冷暖房装置
JP3692572B2 (ja) * 1995-10-12 2005-09-0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空調装置
JPH10244827A (ja) 1997-03-05 1998-09-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JPH11115450A (ja) 1997-10-14 1999-04-27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FR2774035B1 (fr) 1998-01-29 2000-03-31 Valeo Climatisation Dispositif de chauffage et/ou climatisation de vehicule automobile, avec gestion amelioree de l'echange thermique
DE19822173B4 (de) 1998-05-16 2007-02-08 Behr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r Heizung und/oder Klimatisierung eines Fahrzeuginnenraumes
JP3985394B2 (ja) * 1999-07-30 2007-10-0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4569041B2 (ja) * 2000-07-06 2010-10-2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DE60309828T2 (de) 2003-03-14 2007-05-10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Troy Heizanlage
DE102005057392A1 (de) 2005-11-30 2007-05-31 Behr Gmbh & Co. Kg Klappenanordnung
DE102009028522B4 (de) 2009-08-13 2017-05-11 Hanon Systems Kompakte Klimaanlag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5447018B2 (ja) 2009-11-16 2014-03-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2059930B (zh) * 2009-11-17 2015-05-20 上海三电贝洱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热回收汽车空调
JP5246150B2 (ja) 2009-12-11 2013-07-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3402795B (zh) 2011-02-24 2016-01-20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车辆用空调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43027A1 (fr) * 1995-12-29 1997-07-04 Renault Dispositif de climatisation de l'habitacle d'un vehicule
JPH10329535A (ja) * 1997-05-28 1998-12-15 Calsonic Corp 自動車用冷暖房装置
US20040089003A1 (en) * 2000-05-15 2004-05-13 Manuel Amaral Temperature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in a motor vehichle passenger compartment
US20050279843A1 (en) * 2002-10-31 2005-12-22 Behr Gmbh 7 & Co. Kg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ir supply, in particular to an evaporator with accumulating function arranged in a motor vehicle
CN2769823Y (zh) * 2005-02-04 2006-04-05 杨秉惠 一种汽车空调冷凝器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87437A (zh) * 2014-11-17 2016-10-0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空调
CN105987437B (zh) * 2014-11-17 2019-11-08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空调
CN106965640A (zh) * 2015-09-28 2017-07-21 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和将空气质量流导向空调系统中的空气引导设备
CN108291729A (zh) * 2016-05-23 2018-07-17 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可移动空调机
CN108291729B (zh) * 2016-05-23 2021-03-16 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可移动空调机
CN107584991A (zh) * 2016-07-06 2018-01-16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空气调节装置
CN109476206A (zh) * 2016-08-01 2019-03-15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机动车的空气调节装置
CN107839430A (zh) * 2017-11-07 2018-03-27 中国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用空调系统
CN107839430B (zh) * 2017-11-07 2024-06-11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用空调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155306A (ja) 2015-08-27
DE102012108891A1 (de) 2014-03-20
DE102012108891B4 (de) 2022-01-27
JP6125565B2 (ja) 2017-05-10
JP2014061876A (ja) 2014-04-10
CN103673096B (zh) 2017-06-23
CN107031342A (zh) 2017-08-11
JP5864498B2 (ja) 2016-02-17
US20140075974A1 (en) 2014-03-20
CN107031342B (zh) 2020-01-17
US10017031B2 (en) 2018-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73096A (zh) 汽车的空调系统
JP6001691B2 (ja) ヒートポンプ機能を備えたモジュール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15626023B (zh) 一种热管理系统及电动汽车
US10875385B2 (en) Climate control system of a motor vehicl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climate control system
US6332497B1 (en) Vehicular air conditioner
CN103673401B (zh) 汽车的换热器装置和空调系统
CN110525169A (zh) 纯电动汽车用集成乘员舱热泵空调及三电热管理系统
US20170021695A1 (en) Modular designed high performance heat pump system for a vehicle with low waste heat radiation
CN103796853A (zh) 包括旁路换热器的空气流动通道的暖通和/或空调设备
CN107839430B (zh) 汽车用空调系统
CN106965640A (zh) 空调系统和将空气质量流导向空调系统中的空气引导设备
CN104972865A (zh) 汽车用空气调节系统
CN106061772A (zh) 汽车乘员舱空气调节用空调系统
CN213920596U (zh) 车辆热管理系统及电动汽车
CN114144321A (zh) 用于车辆的热管理装置以及用于车辆的热管理方法
CN113316522A (zh) 车用空调装置
CN109823138B (zh) 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209888587U (zh) 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113306451B (zh) 电池组温度控制装置、电动汽车及其控制方法
CN215361034U (zh) 电池组温度控制装置及电动汽车
CN114889405A (zh) 热泵空调系统及车辆
CN115703321A (zh) 热管理系统
KR20230100277A (ko) 다유로 냉매 밸브 및 이를 구비한 히트펌프 시스템
CN116804442A (zh) 阀装置和使用阀装置的集成式热管理系统
CN116215176A (zh) 一种余热梯级回收的直接式热泵汽车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ALLA VISTEON CLIMATE CONTROL CORP.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WESTONE WORLDWIDE TECH. CORP.

Effective date: 2014090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904

Address after: Daejeon

Applicant after: Halla Climate Control Corp

Address before: American Michigan

Applicant before: Visteon Global Tech. Inc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Daejeon

Applicant after: Hanang System Co., Ltd.

Address before: Daejeon

Applicant before: Halla Climate Control Corp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Daejeon

Patentee after: Hanang Beijing Great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mpany Limited

Address before: Daejeon

Patentee before: Hanang System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