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88269B - 出风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出风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288269B CN106288269B CN201610819004.1A CN201610819004A CN106288269B CN 106288269 B CN106288269 B CN 106288269B CN 201610819004 A CN201610819004 A CN 201610819004A CN 106288269 B CN106288269 B CN 10628826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outlet
- plate
- wind
- divi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408 swee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0000006829 Ficus sundaic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081—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for guiding air around a curv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出风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出风组件包括:出风管,具有出风口;导风结构(20),设置在出风口处,导风结构(20)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一导风腔和第二导风腔、与第一导风腔连通的第一导风进口和第一导风出口以及与第二导风腔连通的第二导风进口和第二导风出口,第一导风进口和第二导风进口均与出风口连通。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柜机空调出口风速不均匀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出风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柜机空调送风范围小,出口风速不均匀,经常出现冷空气或热空气集中吹人现象,导致柜机空调的舒适性较差,降低了柜机空调的送风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风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柜机空调出口风速不均匀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出风组件,包括:出风管,具有出风口;导风结构,设置在出风口处,导风结构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一导风腔和第二导风腔、与第一导风腔连通的第一导风进口和第一导风出口以及与第二导风腔连通的第二导风进口和第二导风出口,第一导风进口和第二导风进口均与出风口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导风进口的进风方向和第一导风出口的出风方向之间具有夹角,第二导风进口的进风方向和第二导风出口的出风方向之间具有夹角。
进一步地,导风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的内腔形成第一导风腔,第一导风进口和第一导风出口形成在第一壳体上,第二壳体的内腔形成第二导风腔,第二导风进口和第二导风出口形成在第二壳体上,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形成引风通道。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的内侧具有朝向第二壳体延伸的第一延伸板,第二壳体的外侧具有朝向第一壳体延伸的第二延伸板,第一延伸板和第二延伸板连接并形成V形结构。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的外侧的靠近出风口的一端与第一延伸板的靠近出风口的一端及第二壳体的外侧的靠近出风口的一端与第二延伸板的靠近出风口的一端之间均具有距离,第一壳体的靠近出风口的一端与第二壳体的靠近出风口的一端之间围成送风通道,送风通道分别与第一导风进口和第二导风进口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导风腔内设置有将从第一导风进口处进来的气流分成多股气流的第一分风结构,第二导风腔内设置有将从第二导风进口处进来的气流分成多股气流的第二分风结构。
进一步地,第一分风结构和第二分风结构的靠近出风口的一端伸入送风通道内。
进一步地,第一分风结构和第二分风结构均包括多个分风板,多个分风板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任意相邻的两个分风板之间的间距不相等。
进一步地,每个分风板均包括相连接的直板和弧形板,多个直板平行设置,直板的远离弧形板的一端位于第一导风进口处,弧形板的远离直板的一端位于第一导风出口处。
进一步地,弧形板的远离直板的一端的切线垂直于直板,弧形板的靠近直板的一端的切线和直板在同一平面内。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靠近出风口的一端具有安装缺口,安装缺口靠近第一导风出口和第二导风出口设置,导风结构还包括挡风平台,挡风平台设置在安装缺口处,挡风平台与靠近挡风平台的分风板之间形成第一分风通道。
进一步地,多个分风板包括第一分风板、第二分风板及第三分风板,第一分风板与挡风平台之间形成第一分风通道,第一分风板和第二分风板之间形成第二分风通道,第二分风板和第三分风板之间形成第三分风通道,第三分风板和第一壳体之间形成第四分风通道,第一分风通道、第二分风通道、第三分风通道及第四分风通道的分风进口的截面积分别为S1、S2、S3、S4,其中,S1<S2<S3<S4。
进一步地,第一分风通道、第二分风通道、第三分风通道及第四分风通道的分风进口的截面积之和为S,其中,S1占S的18%~23%,S2占S的20%~25%,S3占S的20%~28%,S4占S的25%~35%。
进一步地,第二分风通道、第三分风通道及第四分风通道位于第二分风板的直板与弧形板连接处所在的垂直于第一导风进口的进风方向的平面处的截面积之和为S5,其中,55%<S5/S<65%。
进一步地,第一分风通道、第二分风通道、第三分风通道及第四分风通道的分风出口的沿第一导风进口的进风方向的长度分别为L1、L2、L3、L4,其中,L3>L2>L4>L1。
进一步地,第一延伸板的靠近第一导风出口的一端设有第一挡风内板,和/或,第二延伸板的靠近第二导风出口的一端设有第二挡风内板。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出风组件,出风组件为上述的出风组件。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从出风管的出风口流出的气流分别通过第一导风进口和第二导风进口进入第一导风腔和第二导风腔中,并分别从第一导风出口和第二导风出口流出。这样在导风结构的作用下,将从出风管的出风口流出的气流分出两股气流,两股气流均匀地流出,这样使得空调的出风口处的出风速度更均匀,出口气流与室内的空气充分换热,提高了空调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出风组件的实施例的导风结构和过渡部的配合的立体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出风组件的主视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的出风组件的局部透视的侧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的出风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的出风组件的分风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1的出风组件的过渡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1的出风组件的分风进口的面积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1的出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9示出了图3的出风组件的简化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0、导风结构;21、第一壳体;211、外板;212、内板;213、后板;214、顶板;215、第一延伸板;22、第二壳体;225、第二延伸板;23、挡风平台;26、连接环;40、分风结构;41、第一分风结构;411、分风板;4111、直板;4112、弧形板;412、第一分风板;413、第二分风板;414、第三分风板;42、第二分风结构;50、引风通道;60、扫风叶片;71、第一分风通道;72、第二分风通道;73、第三分风通道;74、第四分风通道;81、第一挡风内板;82、第二挡风内板;83、第一挡风外板;831、第一导向槽;84、第二挡风外板;85、第一挡风顶板;86、第二挡风顶板;90、过渡部;100、第一摆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出风组件包括:出风管和导风结构20,出风管具有出风口;导风结构20设置在出风口处,导风结构20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一导风腔和第二导风腔、与第一导风腔连通的第一导风进口和第一导风出口以及与第二导风腔连通的第二导风进口和第二导风出口,第一导风进口和第二导风进口均与出风口连通。
应用本实施例的出风组件,从出风管的出风口流出的气流分别通过第一导风进口和第二导风进口进入第一导风腔和第二导风腔中,并分别从第一导风出口和第二导风出口流出。这样在导风结构20的作用下,将从出风管的出风口流出的气流分出两股气流,两股气流均匀地流出,这样使得空调的出风口处的出风速度更均匀,出口气流与室内的空气充分换热,提高了空调的舒适性。
通过实验以及仿真发现气流并不是均匀的分布在导风结构中的,而是不均匀的,为了使空调的出风口处的出风速度更均匀,本实施例的出风组件将从出风管的出风口流出的一股气流分出两股气流,这样使得空调的出风口处的出风速度更均匀。
当风机的出风方向与空调的机壳的出风方向之间具有夹角时,第一导风进口的进风方向和第一导风出口的出风方向之间具有夹角,第二导风进口的进风方向和第二导风出口的出风方向之间具有夹角。导风结构20内的导风腔改变了气流的流向,方便适用于风机的出风方向与空调的机壳的出风方向之间具有夹角的情况。
当风机的出风方向与空调的机壳的出风方向垂直设置时,优选地,第一导风进口的进风方向和第一导风出口的出风方向垂直设置,第二导风进口的进风方向和第二导风出口的出风方向垂直设置。导风结构20内的导风腔改变了气流的流向,方便适用于风机的出风方向与空调的机壳的出风方向垂直设置的情况。
导风结构20可转动地设置在出风管的出风口处。风机出来的气流通过出风管流出,然后分别通过第一导风进口和第二导风进口进入第一导风腔和第二导风腔内,并从第一导风出口和第二导风出口流出,第一导风出口和第二导风出口对应于空调的机壳上的出风口,气流从空调的机壳上的出风口处流出的送风方向随着导风结构20的旋转而旋转,实现空调的旋转送风,增大了空调的送风范围,加快了室内的快速制冷或制热,同时也避免了冷空气或热空气集中吹人的现象,增加了空调的舒适性。
导风结构20的旋转轴线和第一导风进口、第二导风进口的进风方向平行设置。这样设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第一导风进口、第二导风进口的进风方向与出风管的出风方向同向,便于将出风管的气流流入导风结构20内。
如图1和图2所示,导风结构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第一壳体21的内腔形成第一导风腔,第一导风进口和第一导风出口形成在第一壳体21上,第二壳体22的内腔形成第二导风腔,第二导风进口和第二导风出口形成在第二壳体22上,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之间形成引风通道50。从出风管的出风口流出的气流分别通过第一导风进口和第二导风进口进入第一导风腔和第二导风腔中,并分别从第一导风出口和第二导风出口流出,也就是说,将一股气流分成两股气流。这样使得空调的出风口处的出风速度更均匀。同时,在第一导风出口和第二导风出口处,出风速度快,压强小,没有经过制冷的室内的气流进入空调的机壳中,通过引风通道50从后往前被吸引流出,室内的气流与制冷或制热的气流混合形成混合风,这样可以升高冷空气的温度或降低热空气的温度,有效地避免了冷空气或热空气集中吹人的现象,增加了空调的舒适性。
当然,导风结构20也可以仅包括一个壳体,可以在壳体的内腔设置分风结构,以将一股气流分成多股气流,或,也可以在壳体的内腔中设置一个隔板,以将一股气流分成多股气流。一个壳体的结构就不能设置引风通道,即不能形成混合风。
如图1所示,第一壳体21的内侧具有朝向第二壳体22延伸的第一延伸板215,第二壳体22的外侧具有朝向第一壳体21延伸的第二延伸板225,第一延伸板215和第二延伸板225连接并形成V形结构。也就是说,第一级分流采用V形结构,减小流量损失。
第一壳体21的外侧的靠近出风口的一端与第一延伸板215的靠近出风口的一端及第二壳体22的外侧的靠近出风口的一端与第二延伸板225的靠近出风口的一端之间均具有距离,第一壳体21的靠近出风口的一端与第二壳体22的靠近出风口的一端之间围成送风通道,送风通道分别与第一导风进口和第二导风进口连通。从出风管出来的风进入送风通道后通过V形结构分流。
通过实验以及仿真发现气流并不是均匀的分布在导风结构中的,而是不均匀的,为了使空调的出风口处的出风速度更均匀,如图5所示,第一导风腔内设置有将从第一导风进口处进来的一股气流分成多股气流的第一分风结构41,第二导风腔内设置有将从第二导风进口处进来的一股气流分成多股气流的第二分风结构42,第一分风结构41和第二分风结构42共同形成分风结构40。从出风管出来的气流进入送风通道后通过V形结构分流,然后再通过分风板的作用下,再继续分流。具体地,从出风管的出风口到空调的机壳的出风口之间采用双级分流,第一级将从出风管出来的风进入送风通道后通过V形结构分成两股均匀气流,两股气流分别进入第一导风腔和第二导风腔中,第二级分流是在第一分风结构41和第二分风结构42的作用下,把进入第一导风腔中的气流分成四股气流及进入第二导风腔中的气流分成四股气流,最终从空调的机壳上的出风口均匀地流出,使空调的出风口处的出风速度更均匀,减小流量损失。
优选地,第一分风结构41和第二分风结构42的靠近出风口的一端伸入送风通道内。
如图1所示,第一分风结构41和第二分风结构42分别包括多个分风板411,多个分风板411间隔设置。也就是说,第一分风结构41包括多个分风板411,第二分风结构42也包括多个分风板411,第一分风结构41和第二分风结构42的结构相同,结构简单,制造简便,降低成本。
如图1所示,导风结构20还包括扫风叶片60,扫风叶片60可枢转地设置在第一导风出口和第二导风出口处。扫风叶片60可以实现上下扫风的目的,增大了上下送风范围。扫风叶片60的旋转轴线垂直于导风结构20的旋转轴线,不仅增大了空调的左右送风范围,还可以增大了空调的上下送风范围。
根据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内部气流的分布特点以及克服流体沿程阻力的大小,如图3所示,任意相邻的两个分风板411之间的间距不相等,即多个分风板411非等间距排布。
为了减小气流与分风板的冲击损失,如图5所示,每个分风板411均包括相连接的直板4111和弧形板4112,多个直板4111平行设置,直板4111的远离弧形板4112的一端位于第一导风进口处,弧形板4112的远离直板4111的一端位于第一导风出口处。直板4111与进风方向平行。上述结构的每个分风板从竖直方向到水平方向分部用大小不同的弧形板过渡,减小气流与分风板的冲击损失。分风板411的厚度不能太厚,不然会降低出口面积和降低出风风量。弧形板4112的远离直板4111的一端的切线垂直于直板4111,弧形板4112的靠近直板4111的一端的切线和直板4111在同一平面内。这样可以保证圆滑过渡,进一步减小气流与分风板的冲击损失。同时,上述结构使得分风板在出口处保持水平,保证出口气流水平向前流动。
如图1所示,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的靠近出风口的一端具有安装缺口,安装缺口靠近第一导风出口和第二导风出口设置,导风结构20还包括挡风平台23,挡风平台23设置在安装缺口处,挡风平台23与靠近挡风平台23的分风板411之间形成第一分风通道71。挡风平台23起到挡风的作用,挡风平台23与靠近挡风平台23的分风板411之间形成第一分风通道71,也便于形成第一分风通道71。
多个分风板411包括第一分风板412、第二分风板413及第三分风板414,第一分风板412与挡风平台23之间形成第一分风通道71,第一分风板412和第二分风板413之间形成第二分风通道72,第二分风板413和第三分风板414之间形成第三分风通道73,第三分风板414和第一壳体21之间形成第四分风通道74,第一分风通道71、第二分风通道72、第三分风通道73及第四分风通道74的分风进口的截面积分别为S1、S2、S3、S4,其中,S1<S2<S3<S4。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分风板411的个数为三个,分风进口的截面从后到前依次减小,保证气流在分风出口处的压力相等。
第一分风板412、第二分风板413及第三分风板414的弧形板4112的圆弧的大小不一样,从第三分风板414至第一分风板412按照0.6~0.7的比例缩小。也就是说,第一分风板412、第二分风板413及第三分风板414的结构类似,只是圆弧过渡大小的不同。
为了进一步地保证气流在分风出口处的压力相等,如图3和图7所示,第一分风通道71、第二分风通道72、第三分风通道73及第四分风通道74的分风进口的截面积之和为S,其中,S1占S的18%~23%,S2占S的20%~25%,S3占S的20%~28%,S4占S的25%~35%。图7为图3的N向截面的面积图。
如图7和图8所示,第二分风通道72、第三分风通道73及第四分风通道74位于第二分风板413的直板4111与弧形板4112连接处所在的垂直于第一导风进口的进风方向的平面处的截面积之和为S5,其中,55%<S5/S<65%。这样可以使空调的出口气流送风距离更远。图8为图3的P向截面的面积图。
为了保证出口处无回流和出口气流不上扬,如图9所示,第一分风通道71、第二分风通道72、第三分风通道73及第四分风通道74的分风出口的沿第一导风进口的进风方向的长度分别为L1、L2、L3、L4,其中,L3>L2>L4>L1。也就是说,分风出口的长度也非等间距排布。
优选地,L4在100~140mm的范围内,L3在130~190mm的范围内,L2在120~170mm的范围内,L1在80~120mm的范围内。
第一分风通道71、第二分风通道72、第三分风通道73及第四分风通道74的分风进口的沿垂直于第一导风进口的进风方向的长度分为L5、L6、L7、L8。优选地,L5在35mm~65mm的范围内,L6在30mm~60mm的范围内,L7在30mm~60mm的范围内,L8在45mm~90mm的范围内。
如图1所示,第一延伸板215的靠近第一导风出口的一端设有第一挡风内板81,第二延伸板225的靠近第二导风出口的一端设有第二挡风内板82。第一挡风内板81和第二挡风内板82起到挡风和回风的作用。优选地,第一延伸板215和第一挡风内板81为一体结构,即将第一延伸板215往出风方向延伸。当然,也可以仅在第一延伸板215的靠近第一导风出口的一端和第二延伸板225的靠近第二导风出口的一端中的一个上设置挡风内板。
如图1和图4所示,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分别包括外板211、内板212、连接在外板211和内板212之间的后板213和顶板214,外板211、内板212、后板213及顶板214围成腔体。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成本低廉。优选地,外板211的下端与内板212的下端之间具有距离,两个外板211的下端围成环状结构,环状结构位于后板213的下方并与后板213连接,环状结构的内腔形成送风通道。
外板211呈圆弧面结构,圆弧面结构的半径等于出风管的半径。也就是说,出风结构的外侧保持圆弧结构,其半径与出风管的半径相等,保证气流从出风管分流道空调的出口处,流量损失降到最小。
顶板214和后板213的连接处通过圆弧过渡。即出风结构的后侧进行倒圆角,圆角在10mm~30mm,增加中间引风面的面积,同时,增加了扫风叶片处的内侧的出口,进而增加引风量。
如图1所示,第一导风出口的远离第二导风出口的外侧设有第一挡风外板83,第一挡风外板83位于扫风叶片60的外侧,第二导风出口的远离第一导风出口的外侧设有第二挡风外板84,第二挡风外板84位于扫风叶片60的外侧。第一挡风外板83和第二挡风外板84起到挡风的作用。当然,也可以仅在第一导风出口的远离第二导风出口的外侧和第二导风出口的远离第一导风出口的外侧中的一个上设置挡风外板。
如图3所示,第一挡风外板83上设有弧形的第一导向槽831,出风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一摆动部100,第一摆动部100的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在第一挡风外板83上,第一摆动部100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导向槽831与扫风叶片60连接。
第二挡风外板84上设有弧形的第二导向槽,出风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二摆动部,第二摆动部的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在第二挡风外板84上,第二摆动部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导向槽与扫风叶片60连接。
如图1所示,第一导风出口的远离第一导风进口的一侧设有第一挡风顶板85,第二导风出口的远离第二导风进口的一侧设有第二挡风顶板86。第一挡风顶板85和第二挡风顶板86起到挡风的作用。当然,也可以仅在第一导风出口的远离第一导风进口的一侧和第二导风出口的远离第二导风进口的一侧中的一个上设置挡风顶板。
导风结构20还包括连接环26,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均连接在连接环26的沿其轴线方向的第一端上,连接环26的沿其轴线方向的第二端与出风管连接。连接环26便于与出风管连接,连接简便,降低安装强度。优选地,环状结构与连接环26连接。
如图1和图6所示,出风组件还包括过渡部90,过渡部90设置在出风口处,连接环26可转动地设置在过渡部90上,过渡部90具有连通出风口和送风通道的过渡风道。过渡部90可以便于将连接导风结构20与出风管,连接简便,安装方便。优选地,连接环26为阶梯环,连接环26通过滑槽与过渡部连接。导风结构20为一体成型,导风结构20相对于过渡部90旋转。
出风组件还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导风结构20驱动连接以驱动导风结构20转动。设置驱动机构便于导风结构20旋转。驱动机构的设置位置可以设置导风结构20上,也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上,只要能够驱动导风结构20转动即可。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根据本申请的空调器的实施例包括出风组件,出风组件为上述的出风组件。出风组件位于空调的机壳的内部。从出风管的出风口流出的气流分别通过第一导风进口和第二导风进口进入第一导风腔和第二导风腔中,并分别从第一导风出口和第二导风出口流出。这样在导风结构20的作用下,将从出风管的出风口流出的气流分出两股气流,两股气流均匀地流出,这样使得空调的出风口处的出风速度更均匀,出口气流与室内的空气充分换热,提高了空调的舒适性。
由上述可知,本申请提供一种新型可旋转式且可分风的导风结构,其主要结构特点如下:
1、对于柜机空调,可以在出风管处增加旋转功能,所以把导风结构做成圆形结构以便旋转,同时使导风结构通过过度结构与出风管连接在一起,可以使整个空调的出风口随着送风管的旋转而旋转,实现空调出口无死角送风,使房间快速达到制冷或制热。
2、从出风管到空调的出风口,其风道内采用双级分流,使空调出口处的出风速度更均匀,同时减小其流量损失。第一级采用V形结构分流,使气流从V形结构处分两股气流进入导风腔内,第二级分流是在分风板的作用下,气流分成四股气流均匀的流出。
3、根据导风结构内部气流的分布特点以及克服流体沿程阻力的大小,在导风结构内部增加非等距排布的分风板,分风板下侧气流入口面积从后到前以此减小,S1占S的18%~23%,S2占S的20%~25%,S3占S的20%~28%,S4占S的25%~35%,同时取S1<S2<S3<S4,进而保证气流在出口处压力相等,同时每个分风板从竖直到水平中间分别用大小不等的圆弧过度,减小气流与分风板的冲击损失,分风板厚度不能太厚,不然会降低出口面积,降低出风风量。
4、分风板在出口处保持水平,保证出口气流水平向前流动,同时S5与S之比大于55%且小于65%,即55%<S5/S<65%,可以使空调的出口气流送风距离更远。
5、为了保证出口处无回流和出口气流不上扬,水平段也非等间距排布,其中,出口高度分别是L3>L2>L4>L1。其中,水平段是扫风叶片,扫风叶片可以在制冷或制热工况下改变气流方向的,水平距离相等。
6、导风结构外侧保持圆弧结构,其直径与出风管直径相等,保证气流从出风管分流到空调出口处,流量损失降到最小。
7、对导风结构的后侧进行倒圆角,范围在10mm~30mm,增加中间引风面的面积,同时增加扫风叶片处的内侧的出口,进而增加引风量。
8、风道外侧结构不同,其在连接环处先向风道内部过度一段距离,然后再进入分风通道内,主要避免第四个风道出口气流上扬。
9、设置挡风内板,其主要是避免最下面的出风口气流上扬,保证空调的水平送风,这样可以使送风距离更远。
10、分风板的竖直板的高度的确定是根据每个出口高度确定后与竖直板进行圆弧过度确定的竖直高度,圆弧过度主要是避免气流冲击损失,圆弧处对气流进行有效导流避免气流冲击损失,圆弧半径从上到下依次减小。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在出风管处通过增加具有旋转功能导风结构,使空调出风口旋转送风,增加柜机空调的送风范围,加快了房间内的快速制冷或制热,同时避免冷空气或热空气集中吹人现象。
2、空调出口风速均匀和送风距离远,可以使出口气流与房间空气更充分换热,加上空调的出口旋转功能,进一步增加气流换热,增加了空调的舒适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出风管,具有出风口;
导风结构(20),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导风结构(20)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一导风腔和第二导风腔、与所述第一导风腔连通的第一导风进口和第一导风出口以及与所述第二导风腔连通的第二导风进口和第二导风出口,所述第一导风进口和所述第二导风进口均与所述出风口连通;
所述第一导风进口的进风方向和所述第一导风出口的出风方向之间具有夹角,所述第二导风进口的进风方向和所述第二导风出口的出风方向之间具有夹角;
所述导风结构(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所述第一壳体(21)的内腔形成所述第一导风腔,所述第一导风进口和所述第一导风出口形成在所述第一壳体(21)上,所述第二壳体(22)的内腔形成所述第二导风腔,所述第二导风进口和第二导风出口形成在所述第二壳体(22)上,所述第一壳体(21)和所述第二壳体(22)之间形成引风通道(50);
所述第一壳体(21)的内侧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壳体(22)延伸的第一延伸板(215),所述第二壳体(22)的外侧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壳体(21)延伸的第二延伸板(225);
所述第一延伸板(215)和所述第二延伸板(225)连接并形成V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21)的外侧的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延伸板(215)的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端及所述第二壳体(22)的外侧的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延伸板(225)的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端之间均具有距离,所述第一壳体(21)的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22)的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端之间围成送风通道,所述送风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导风进口和所述第二导风进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腔内设置有将从所述第一导风进口处进来的气流分成多股气流的第一分风结构(41),所述第二导风腔内设置有将从所述第二导风进口处进来的气流分成多股气流的第二分风结构(4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风结构(41)和所述第二分风结构(42)的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端伸入所述送风通道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风结构(41)和所述第二分风结构(42)均包括多个分风板(411),多个所述分风板(411)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分风板(411)之间的间距不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分风板(411)均包括相连接的直板(4111)和弧形板(4112),多个所述直板(4111)平行设置,所述直板(4111)的远离所述弧形板(4112)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导风进口处,所述弧形板(4112)的远离所述直板(4111)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导风出口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4112)的远离所述直板(4111)的一端的切线垂直于所述直板(4111),所述弧形板(4112)的靠近所述直板(4111)的一端的切线和所述直板(4111)在同一平面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21)和所述第二壳体(22)的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端具有安装缺口,所述安装缺口靠近所述第一导风出口和所述第二导风出口设置,所述导风结构(20)还包括挡风平台(23),所述挡风平台(23)设置在所述安装缺口处,所述挡风平台(23)与靠近所述挡风平台(23)的所述分风板(411)之间形成第一分风通道(7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分风板(411)包括第一分风板(412)、第二分风板(413)及第三分风板(414),所述第一分风板(412)与所述挡风平台(23)之间形成第一分风通道(71),所述第一分风板(412)和所述第二分风板(413)之间形成第二分风通道(72),所述第二分风板(413)和所述第三分风板(414)之间形成第三分风通道(73),所述第三分风板(414)和所述第一壳体(21)之间形成第四分风通道(74),所述第一分风通道(71)、所述第二分风通道(72)、所述第三分风通道(73)及所述第四分风通道(74)的分风进口的截面积分别为S1、S2、S3、S4,其中,S1<S2<S3<S4。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风通道(71)、所述第二分风通道(72)、所述第三分风通道(73)及所述第四分风通道(74)的分风进口的截面积之和为S,其中,S1占S的18%~23%,S2占S的20%~25%,S3占S的20%~28%,S4占S的25%~35%。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风通道(72)、所述第三分风通道(73)及所述第四分风通道(74)位于所述第二分风板(413)的直板(4111)与弧形板(4112)连接处所在的垂直于所述第一导风进口的进风方向的平面处的截面积之和为S5,其中,55%<S5/S<65%。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风通道(71)、所述第二分风通道(72)、所述第三分风通道(73)及所述第四分风通道(74)的分风出口的沿所述第一导风进口的进风方向的长度分别为L1、L2、L3、L4,其中,L3>L2>L4>L1。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板(215)的靠近所述第一导风出口的一端设有第一挡风内板(81),和/或,所述第二延伸板(225)的靠近所述第二导风出口的一端设有第二挡风内板(82)。
15.一种空调器,包括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组件为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出风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819004.1A CN106288269B (zh) | 2016-09-12 | 2016-09-12 | 出风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819004.1A CN106288269B (zh) | 2016-09-12 | 2016-09-12 | 出风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288269A CN106288269A (zh) | 2017-01-04 |
CN106288269B true CN106288269B (zh) | 2022-02-08 |
Family
ID=57710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819004.1A Active CN106288269B (zh) | 2016-09-12 | 2016-09-12 | 出风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28826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16789A (zh) * | 2016-09-12 | 2018-03-2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出风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09130199B (zh) * | 2018-09-21 | 2024-06-07 | 臻越自动化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 车门上装饰板表皮加热激活装置 |
CN108917011A (zh) * | 2018-09-28 | 2018-11-30 |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室内机与空调器 |
CN111195095A (zh) * | 2018-11-19 | 2020-05-26 | 金梦雅 | 一种改进的干脚器 |
CN111195094A (zh) * | 2018-11-19 | 2020-05-26 | 金梦雅 | 一种干脚器 |
CN111188096B (zh) * | 2020-03-12 | 2023-04-28 | 浙江朝隆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均匀分风的风箱设备及其应用 |
CN111693244B (zh) * | 2020-04-28 | 2023-06-20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输风装置及无人机抗风飞行能力检测方法 |
CN111642676A (zh) * | 2020-06-08 | 2020-09-11 | 安徽大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食品保鲜装置 |
CN114073365B (zh) * | 2020-08-17 | 2024-06-18 | 杭州乐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低损耗头发护理器具 |
CN114073368B (zh) * | 2020-08-17 | 2024-06-18 | 杭州乐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气流换向件及具有其的头发护理器具 |
CN113048545A (zh) * | 2021-04-22 | 2021-06-2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送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电暖器 |
CN114458641A (zh) * | 2022-02-23 | 2022-05-1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出风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9301960U1 (de) * | 1993-02-12 | 1994-06-09 | Behr Gmbh & Co, 70469 Stuttgart | Heizungs- oder Klimaanlage, insbesondere für Kraftfahrzeuge mit zwei in einem Gehäuse strömende Luftmengen verteilenden Klappen |
JP2000130833A (ja) * | 1998-10-21 | 2000-05-12 | Toyota Motor Corp | 吹出し口のフィン構造 |
JP2001141294A (ja) * | 1999-11-11 | 2001-05-25 |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 空調用吹出し装置 |
JP2001147040A (ja) * | 1999-11-19 | 2001-05-29 | Sumitomo Densetsu Corp | 空調装置 |
JP2004076958A (ja) * | 2002-08-09 | 2004-03-11 | Sanko Kogyosho:Kk | ダンパ装置 |
CN1752634A (zh) * | 2004-09-24 | 2006-03-29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具有流量调节功能的空调器的室内机 |
DE102012108891B4 (de) * | 2012-09-20 | 2022-01-27 | Hanon Systems | Klimatisierungssystem eines Kraftfahrzeuges und Luftleitvorrichtung für einen Wärmeübertrager |
CN103968457B (zh) * | 2013-02-06 | 2018-04-1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
CN103453639B (zh) * | 2013-06-03 | 2015-09-02 | 海尔集团公司 | 一种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
KR102342120B1 (ko) * | 2014-09-30 | 2021-12-2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 |
CN105698265A (zh) * | 2014-11-29 | 2016-06-22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具有引流结构的分体壁挂式空调器 |
CN104913381B (zh) * | 2015-04-30 | 2017-08-0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及其引流装置 |
CN205174722U (zh) * | 2015-07-31 | 2016-04-20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道路机械分公司 | 压路机用空调系统风道 |
CN205102360U (zh) * | 2015-10-08 | 2016-03-23 | 陈继雄 | 一种新型导风口结构 |
CN205156156U (zh) * | 2015-12-01 | 2016-04-1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
CN206094465U (zh) * | 2016-09-12 | 2017-04-1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出风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2016
- 2016-09-12 CN CN201610819004.1A patent/CN106288269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288269A (zh) | 2017-01-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288269B (zh) | 出风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WO2018045998A1 (zh) | 出风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03453643B (zh) | 设有气流分配组件的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 |
CN103968457B (zh) |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 |
CN107036162B (zh) | 一种两侧出风的壁挂式空调 | |
CN108800328A (zh) | 柜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5423429A (zh) | 超薄空调壁挂室内机 | |
CN203147910U (zh) |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 |
CN105352046A (zh) | 空调器 | |
CN113864880A (zh) | 壁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05485764A (zh) | 空调器 | |
CN105423510A (zh) |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04456718B (zh) | 空调器 | |
CN203476811U (zh) | 双离心风扇用风道及空调 | |
CN106051933B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 |
CN105402811A (zh) | 风管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2618753U (zh) | 天花机及空调器 | |
CN210463478U (zh) | 风道组件和空调器 | |
CN219177832U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
CN105091118A (zh) | 一种空调器 | |
WO2017049447A1 (zh) | 一种空调混合出风室内机 | |
CN213778127U (zh) | 一种导流装置、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 |
CN216620226U (zh) | 风道部件、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05191745U (zh) | 空调器 | |
CN104913381A (zh) |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及其引流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