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20226U - 风道部件、室内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风道部件、室内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20226U
CN216620226U CN202123320206.7U CN202123320206U CN216620226U CN 216620226 U CN216620226 U CN 216620226U CN 202123320206 U CN202123320206 U CN 202123320206U CN 216620226 U CN216620226 U CN 2166202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uct
fan
air outlet
installation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2020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禾铭
曾庆和
王朝新
陈瑶
林裕亮
洪奔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2332020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202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202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202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道部件、室内机及空调器,风道部件适用于电器设备,风道部件包括:风机安装腔,用于安装风机;进风风道,与风机安装腔连通,以用于进风;出风风道,与风机安装腔连通且位于风机安装腔的靠近或远离电器设备的支撑基面的一侧,以用于出风;其中,风道部件包括垂直于电器设备的支撑基面的第一预定平面A,出风风道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预定平面A之间呈第一预定夹角设置,第一预定夹角为锐角。本实用新型的风道部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设置有离心风机的空调器因出风气流的转向较大而影响送风风速和送风距离的问题。

Description

风道部件、室内机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道部件、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柜机空调器主要分为贯流风机系统和离心风机系统,离心风机系统一般为在壳体的中间设置一个离心风机或者将多个离心风机合并,并采用底部侧面进风和上部出风的方式,离心风机通常为上下排布,进入壳体内的风需要首先经过离心风机加速,然后与位于壳体内的换热器进行热交换,最后从位于壳体上方的出风口流出。
现有技术中的柜机空调器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1)离心风机的出风速度不够均匀,换热效率低,无法满足对出风面积和出风量的需求,无法使室内空气的温度快速达到预设的温度。
(2)离心风机的出风通道的延伸方向一般为竖直设置,风向为下进上出或上进下出,壳体的结构能够将风导向壳体前侧,其过程相当于风被导风板引流,其损失较大,向前出风的风相当于折转了90度左右,对风速和送风距离的影响均较大。
(3)而且这种导风板风的转向较大,容易造成较大的噪音。
(4)多离心风机的空调器的出风结构较为复杂,通用性差。
(5)多个离心风机的转动轴线平行于水平方向,导致相邻两个离心风机进风范围有部分重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道部件、室内机及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设置有离心风机的空调器的因出风气流的转向较大而影响送风风速和送风距离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风道部件,适用于电器设备,风道部件包括:风机安装腔,用于安装风机;进风风道,与风机安装腔连通,以用于进风;出风风道,与风机安装腔连通且位于风机安装腔的靠近或远离电器设备的支撑基面的一侧,以用于出风;其中,风道部件包括垂直于电器设备的支撑基面的第一预定平面A,出风风道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预定平面A之间呈第一预定夹角设置,第一预定夹角为锐角。
进一步地,第一预定夹角的取值范围为5°至20°。
进一步地,风机安装腔为多个,多个风机安装腔包括:第一风机安装腔,与第一风机安装腔连通的进风风道为第一进风风道,与第一风机安装腔连通的出风风道为第一出风风道;第二风机安装腔,与第二风机安装腔连通的进风风道为第二进风风道,与第二风机安装腔连通的出风风道为第二出风风道;其中,第一风机安装腔和第二风机安装腔沿垂直于电器设备的支撑基面的方向间隔布置且第一风机安装腔位于第二风机安装腔的远离电器设备的支撑基面的一侧。
进一步地,第一出风风道为多个,多个第一出风风道包括位于第一风机安装腔的远离电器设备的支撑基面的一侧的第一上出风风道和位于第一风机安装腔的靠近电器设备的支撑基面的一侧的第一下出风风道;第二出风风道为多个,多个第二出风风道包括位于第二风机安装腔的远离电器设备的支撑基面的一侧的第二上出风风道和位于第二风机安装腔的靠近电器设备的支撑基面的一侧的第二下出风风道。
进一步地,第一上出风风道与第二上出风风道连通,第一上出风风道的第一上出风口位于第二上出风风道的第二上出风口靠近电器设备的前方的一侧;第一下出风风道与第二下出风风道连通,第二下出风风道的第二下出风口位于第一下出风风道的第一下出风口靠近电器设备的前方的一侧。
进一步地,风道部件包括平行于电器设备的支撑基面且垂直于第一预定平面A的中心轴S,其中,第一上出风风道绕中心轴S旋转180度后与第二下出风风道重合;和/或第二上出风风道绕中心轴S旋转180度后与第一下出风风道重合。
进一步地,第一风机安装腔内设置有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安装腔内设置有第二风机,风道部件包括平行于电器设备的支撑基面且位于第一风机安装腔和第二风机安装腔之间的第二预定平面B;其中,第一风机的转动轴线L1和第二风机的转动轴线L2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二预定平面B之间呈第二预定夹角设置,第二预定夹角为锐角;沿风道部件的进风方向,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和/或第一风机的转动轴线L1和第二风机的转动轴线L2之间的最短连线与第二预定平面B之间呈第三预定夹角设置,第三预定夹角为锐角。
进一步地,第二预定夹角的取值范围为5°至20°。
进一步地,第一进风风道和第二进风风道中的至少一个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预定平面B之间呈第四预定夹角设置,第四预定夹角为锐角;沿风道部件的进风方向,第一进风风道和第二进风风道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第四预定夹角的取值范围为5°至20°。
进一步地,风道部件包括平行于电器设备的支撑基面且垂直于第一预定平面A的中心轴S;其中,第一风机安装腔绕中心轴S旋转180度后与第二风机安装腔重合。
进一步地,第一风机安装腔和第二风机安装腔均用于安装离心风机,第二上出风口处设置有贯流风机,以将第二上出风口处的气流扫向电器设备的前方。
进一步地,第一上出风风道内设置有至少部分可运动的第一挡风组件,以通过第一挡风组件打开或关闭第一上出风风道;和/或第一下出风风道内设置有至少部分可运动的第二挡风组件,以通过第二挡风组件打开或关闭第一下出风风道;和/或第二上出风风道内设置有至少部分可运动的第三挡风组件,以通过第三挡风组件打开或关闭第二上出风风道;和/或第二下出风风道内设置有至少部分可运动的第四挡风组件,以通过第四挡风组件打开或关闭第二下出风风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室内机,包括上述的风道部件,室内机还包括进风部件,进风部件位于风道部件靠近室内机的后侧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室内机。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道部件,适用于电器设备,风道部件包括:风机安装腔,用于安装风机;进风风道,与风机安装腔连通,以用于进风;出风风道,与风机安装腔连通且位于风机安装腔的靠近或远离电器设备的支撑基面的一侧,以用于出风;其中,风道部件包括垂直于电器设备的支撑基面的第一预定平面A,出风风道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预定平面A之间呈第一预定夹角设置,第一预定夹角为锐角。这样,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倾斜的出风风道,减少了空调器在上、下出风时的气流转向的突变性,可使得上、下出风向前流动得更加顺畅自然,以降低出风气流的沿程损失,增大送风距离,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设置有离心风机的空调器的因出风气流的转向较大而影响送风风速和送风距离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道部件的第一个实施例在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风道部件在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所示的风道部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所示的风道部件的简化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所示的风道部件的爆炸图;
图6示出了图1所示的风道部件和进风部件的位置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所示的风道部件和进风部件的半剖视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道部件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1所示的风道部件在安装有贯流风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1所示的风道部件在安装有贯流风机时的半剖视图;
图11示出了图9所示的风道部件的贯流风机处的气体流向示意图;
图12示出了图1或图8所示的风道部件的其中一个出风风道中的挡板组件处于打开状态时的局部放大图;以及
图13示出了图1或图8所示的风道部件的其中一个出风风道中的挡板组件处于关闭状态时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第一风机安装腔;2、第二风机安装腔;3、第一上出风风道;4、第一下出风风道;5、第二上出风风道;6、第二下出风风道;7、第一上出风口;8、第一下出风口;9、第二上出风口;10、第二下出风口;11、第一进风风道;12、第二进风风道;13、第一风机;14、第二风机;15、电机;16、离心风叶;17、电机固定板;18、安装螺栓;19、减震垫片;20、贯流风机;21、贯流风叶;22、扫风叶片;23、挡风板;24、齿轮齿条组合;
100、风道部件;101、上风道结构;102、下风道结构;200、进风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道部件,适用于电器设备,风道部件包括:风机安装腔,用于安装风机;进风风道,与风机安装腔连通,以用于进风;出风风道,与风机安装腔连通且位于风机安装腔的靠近或远离电器设备的支撑基面的一侧,以用于出风;其中,风道部件包括垂直于电器设备的支撑基面的第一预定平面A,出风风道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预定平面A之间呈第一预定夹角设置,第一预定夹角为锐角。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道部件,适用于电器设备,风道部件包括:风机安装腔,用于安装风机;进风风道,与风机安装腔连通,以用于进风;出风风道,与风机安装腔连通且位于风机安装腔的靠近或远离电器设备的支撑基面的一侧,以用于出风;其中,风道部件包括垂直于电器设备的支撑基面的第一预定平面A,出风风道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预定平面A之间呈第一预定夹角设置,第一预定夹角为锐角。这样,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倾斜的出风风道,减少了空调器在上、下出风时的气流转向的突变性,可使得上、下出风向前流动得更加顺畅自然,以降低出风气流的沿程损失,增大送风距离,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设置有离心风机的空调器的因出风气流的转向较大而影响送风风速和送风距离的问题。
具体地,电器设备的支撑基面即为电器设备的放置面,如地面等,当该支撑基面为水平面时,出风风道位于风机安装腔的上方或下方,第一预定平面A平行于竖直方向且位于电器设备的前侧和后侧之间。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器设备为空调器,风机为离心风机,离心风机包括电机15和离心风叶16,电机15与离心风叶16驱动连接以驱动离心风叶16转动,以使进、出气流之间形成压力差,以实现空调器的出风功能;离心风机还包括电机固定板17,电机15通过多个安装螺栓18与电机固定板17连接,以通过电机固定板17安装在风道部件内,且各个安装螺栓18的位于电机15与电机固定板17之间的位置处设置有减震垫片19以避免电机15和风道部件之间的振动的传递。
优选地,第一预定夹角的取值范围为5°至20°。
当第一预定夹角小于5°时,出风风道的延伸方向近似垂直于电器设备的支撑基面,不能够在减少空调器在上、下出风时的气流转向的突变性上起到较好的技术效果,当第一预定夹角大于20°时,出风风道在电器设备的前、后方向上的厚度尺寸较大,导致风道部件的整体的厚度尺寸也就较大,空间占用率较高,外形上较为笨重且不够美观,因此,将第一预定夹角设置为5°至20°。
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中,风机安装腔为多个,多个风机安装腔包括:第一风机安装腔1,与第一风机安装腔1连通的进风风道为第一进风风道11,与第一风机安装腔1连通的出风风道为第一出风风道;第二风机安装腔2,与第二风机安装腔2连通的进风风道为第二进风风道12,与第二风机安装腔2连通的出风风道为第二出风风道;其中,第一风机安装腔1和第二风机安装腔2沿垂直于电器设备的支撑基面的方向间隔布置且第一风机安装腔1位于第二风机安装腔2的远离电器设备的支撑基面的一侧。
具体地,第一出风风道为多个,多个第一出风风道包括位于第一风机安装腔1的远离电器设备的支撑基面的一侧的第一上出风风道3和位于第一风机安装腔1的靠近电器设备的支撑基面的一侧的第一下出风风道4;第二出风风道为多个,多个第二出风风道包括位于第二风机安装腔2的远离电器设备的支撑基面的一侧的第二上出风风道5和位于第二风机安装腔2的靠近电器设备的支撑基面的一侧的第二下出风风道6。
优选地,第一上出风风道3与第二上出风风道5连通,第一上出风风道3的第一上出风口7位于第二上出风风道5的第二上出风口9靠近电器设备的前方的一侧;第一下出风风道4与第二下出风风道6连通,第二下出风风道6的第二下出风口10位于第一下出风风道4的第一下出风口8靠近电器设备的前方的一侧。
一方面,第一上出风风道3、第一下出风风道4、第二上出风风道5和第二下出风风道6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预定平面A之间均呈第一预定夹角设置,以使第一风机13和第二风机14甩出的风的流动方向均与第一预定平面A之间均呈第一预定夹角设置,从而使得各个出风风道内的气流流动更加顺畅;另一方面,第一上出风风道3与第二上出风风道5中的气流均能够通过第一上出风口7向电器设备的前侧流出,第一下出风风道4与第二下出风风道6中的风均能够通过第二下出风口10向电器设备的前侧流出,降低了空调器在上、下出风时的气流转向的突变性,使得风道部件的向前送风、扫风功能变得更加容易,且减少了气流的沿程损失,降低了气流流动产生的噪音。
可选地,第一上出风风道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预定平面A之间的夹角、第一下出风风道4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预定平面A之间的夹角、第二上出风风道5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预定平面A之间的夹角以及第二下出风风道6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预定平面A之间的夹角中的任意两个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具体地,电器设备的前侧是指当电器设备在工作时,其朝向用户的一侧,电器设备的后侧是指当电器设备在工作时,其背向用户的一侧。
如图1、图2以及图5所示,风道部件包括平行于电器设备的支撑基面且垂直于第一预定平面A的中心轴S,其中,第一上出风风道3绕中心轴S旋转180度后与第二下出风风道6重合,即第一上出风风道3和第二下出风风道6关于中心轴S呈中心对称设置;和/或第二上出风风道5绕中心轴S旋转180度后与第一下出风风道4重合,即第二上出风风道5和第一下出风风道4关于中心轴S呈中心对称设置。
具体地,当电器设备的支撑基面为水平面时,中心轴S平行于水平方向且中心轴S由电器设备的前侧指向后侧或者由电器设备的后侧指向前侧。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风道部件100可分为关于中心轴S呈中心对称设置的上风道结构101和下风道结构102两部分,其主要起到引导出风气流的作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上、下出风的柜机空调器的出风不均、出风量较小且舒适性较差的问题。其中,上风道结构101和下风道结构102完全相同,可实现通用化,减少了风道部件所需的零部件的种类,提高了风道部件的装配效率,降低了风道部件在装配线上装错的可能性,并且使风道部件的零部件之间更加紧凑,减少了风道部件的空间占用率。
如图4所示,第一风机安装腔1内设置有第一风机13,第二风机安装腔2内设置有第二风机14,风道部件包括平行于电器设备的支撑基面且位于第一风机安装腔1和第二风机安装腔2之间的第二预定平面B;其中,第一风机13的转动轴线L1和第二风机14的转动轴线L2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二预定平面B之间呈第二预定夹角设置,第二预定夹角为锐角;沿风道部件的进风方向,第一风机13和第二风机14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与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风道部件的出风需通过导风板引流以实现90度转向的方案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风机13和第二风机14中的风叶的转动轴线的倾斜设置使得气流从风道部件中流出时所需转过的角度更小,减少了空调器在上、下出风时的气流转向的突变性,提高了出风的顺畅性,降低了出风时产生的噪音。
优选地,第二预定夹角的取值范围为5°至20°。其中,第二预定夹角与第一预定夹角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进一步优选地,第一风机13的转动轴线L1和第二风机14的转动轴线L2与第二预定平面B之间呈第二预定夹角设置,其中,第一风机13的转动轴线L1与第二预定平面B之间的夹角和第二风机14的转动轴线L2与第二预定平面B之间的夹角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具体地,当电器设备的支撑基面为水平面时,第二预定平面B也为水平面。
现有技术中的上、下出风的空调器的两个风机的转动轴线相互平行,其进风区域有较多的重叠,而本实用新型的风道部件的第一风机13的转动轴线L1和第二风机14的转动轴线L2并非平行布置,它们之间是具有一定的夹角的,这种转动轴线倾斜设置的风机组件,避免了第一风机13的进风区域和第二风机14的进风区域出现重叠的情况的发生,增大了风道部件的进风范围和进风风量,提高了蒸发器的利用率。
由于风道部件的进风范围更大,电器设备的感温包的检测精度也会更加准确,进风风量受到电器设备的后侧的墙体或其他家具等的影响也就更小,具有更好的进风效果。
当电器设备为空调器时,在制冷工况下,由于冷气流的下沉特性,冷风主要被第一风机13经过蒸发器吸入并从电器设备的上侧向前侧出风,以提高用户的制冷舒适性体验;在制热工况下,由于热气流的上浮特性,热风主要被第二风机14经过蒸发器吸入并从电器设备的下侧向前侧出风,以提高用户的制热舒适性体验。
如图4所示,沿风道部件的进风方向,第一风机13和第二风机14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和/或第一风机13的转动轴线L1和第二风机14的转动轴线L2之间的最短连线与第二预定平面B之间呈第三预定夹角设置,其中,第三预定夹角为锐角,即第一风机13位于第二风机14的斜上方而不是正上方。
如图1至图7所示的风道部件的第一个实施例,第一进风风道11和第二进风风道12中的延伸方向均平行于第二预定平面B,以便于第一进风风道11和第二进风风道12的加工制造。
如图8所示的风道部件的第二个实施例,第一进风风道11和第二进风风道12中的至少一个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预定平面B之间呈第四预定夹角设置,第四预定夹角为锐角;沿风道部件的进风方向,第一进风风道11和第二进风风道12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与第一个实施例相比,该第二个实施例进一步避免了第一风机13的进风区域和第二风机14的进风区域出现重叠的情况的发生,增大了风道部件的进风范围和进风风量,提高了蒸发器的利用率。
优选地,第四预定夹角的取值范围为5°至20°。其中,第四预定夹角与第二预定夹角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进一步优选地,第一进风风道11的延伸方向(即图8中第一进风风道11的延伸线L3)与第二预定平面B之间以及第二进风风道12中的延伸方向(即图8中第二进风风道12的延伸线L4)与第二预定平面B之间均呈第二预定夹角设置,其中,第一进风风道1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预定平面B之间的夹角和第二进风风道12中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预定平面B之间的夹角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如图1、图2以及图5所示,风道部件包括平行于电器设备的支撑基面且垂直于第一预定平面A的中心轴S;其中,第一风机安装腔1绕中心轴S旋转180度后与第二风机安装腔2重合。
如图9至图11所示,第一风机安装腔1和第二风机安装腔2均用于安装离心风机,第二上出风口9处设置有贯流风机20,以将第二上出风口9处的气流扫向电器设备的前侧。
如图11所示,贯流风机20包括蜗壳、蜗舌以及贯流风叶21,蜗壳和蜗舌共同围成容纳腔和与容纳腔连通的贯流风机进风口和贯流风机出风口,贯流风叶设置在容纳腔内,贯流风机进风口朝向第二上出风口9内部设置,贯流风机出风口朝向电器设备的前侧设置,贯流风机出风口处还设置有扫风叶片22。这样,贯流风机20中的贯流风叶21和扫风叶片22等的设置在第二上出风口9处形成了气流压力差,进一步提高了风道部件的压风效果,能够将第二上出风口9处的气流更好地扫向电器设备的前侧,增大了风道部件的送风距离和送风范围。
如图12和图13所示,第一上出风风道3内设置有至少部分可运动的第一挡风组件,以通过第一挡风组件打开或关闭第一上出风风道3;和/或第一下出风风道4内设置有至少部分可运动的第二挡风组件,以通过第二挡风组件打开或关闭第一下出风风道4;和/或第二上出风风道5内设置有至少部分可运动的第三挡风组件,以通过第三挡风组件打开或关闭第二上出风风道5;和/或第二下出风风道6内设置有至少部分可运动的第四挡风组件,以通过第四挡风组件打开或关闭第二下出风风道6。
具体地,上述的各个挡风组件包括挡风板23和用于驱动挡风板23运动的驱动部件,其中,驱动部件可以为齿轮齿条组合24或伸缩杆组合等。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出风风道内设置至少部分可运动的挡风组件,实现了风道部件的单独上出风或单独下出风或上下同时出风功能,且能够通过挡风组件的运动来控制相应的出风风道的出风风量。
当风道部件需要上出风时,将位于上方的第一风机13作为主要驱动源,第一上出风风道3完全打开;当风道部件需要下出风时,将位于下方的第二风机14作为主要驱动源,第二下出风风道6完全打开。这样,保证了风道部件在出风时具有较短的出风距离,使得风道部件的出风更加顺畅,出风气流的沿程损失更小,提高了空调器的能源利用率,且降低了空调器在工作时的噪音。
当风道部件需要较小的出风量时,仅需使第一风机13或第二风机14中的一个出风;当风道部件需要较大的出风量时,需要使第一风机13和第二风机14同时出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室内机,包括上述的风道部件100,室内机还包括进风部件200,进风部件200位于风道部件100靠近室内机的后侧的一侧。
具体地,室内机的壳体上设置有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上出风口与第一上出风风道3和第二上出风风道5连通,下出风口与第一下出风风道4和第二下出风风道6连通,室内机的后侧是指当室内机在工作时,其远离用户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室内机,该室内机用于上出风或下出风或上、下同时出风。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道部件,适用于电器设备,风道部件包括:风机安装腔,用于安装风机;进风风道,与风机安装腔连通,以用于进风;出风风道,与风机安装腔连通且位于风机安装腔的靠近或远离电器设备的支撑基面的一侧,以用于出风;其中,风道部件包括垂直于电器设备的支撑基面的第一预定平面A,出风风道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预定平面A之间呈第一预定夹角设置,第一预定夹角为锐角。这样,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倾斜的出风风道,减少了空调器在上、下出风时的气流转向的突变性,可使得上、下出风向前流动得更加顺畅自然,以降低出风气流的沿程损失,增大送风距离,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设置有离心风机的空调器的因出风气流的转向较大而影响送风风速和送风距离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风道部件,其特征在于,适用于电器设备,所述风道部件包括:
风机安装腔,用于安装风机;
进风风道,与所述风机安装腔连通,以用于进风;
出风风道,与所述风机安装腔连通且位于所述风机安装腔的靠近或远离所述电器设备的支撑基面的一侧,以用于出风;
其中,所述风道部件包括垂直于所述电器设备的支撑基面的第一预定平面A,所述出风风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预定平面A之间呈第一预定夹角设置,所述第一预定夹角为锐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定夹角的取值范围为5°至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安装腔为多个,多个所述风机安装腔包括:
第一风机安装腔(1),与所述第一风机安装腔(1)连通的进风风道为第一进风风道(11),与所述第一风机安装腔(1)连通的出风风道为第一出风风道;
第二风机安装腔(2),与所述第二风机安装腔(2)连通的进风风道为第二进风风道(12),与所述第二风机安装腔(2)连通的出风风道为第二出风风道;
其中,所述第一风机安装腔(1)和所述第二风机安装腔(2)沿垂直于所述电器设备的支撑基面的方向间隔布置且所述第一风机安装腔(1)位于所述第二风机安装腔(2)的远离所述电器设备的支撑基面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出风风道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出风风道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风机安装腔(1)的远离所述电器设备的支撑基面的一侧的第一上出风风道(3)和位于所述第一风机安装腔(1)的靠近所述电器设备的支撑基面的一侧的第一下出风风道(4);
所述第二出风风道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出风风道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风机安装腔(2)的远离所述电器设备的支撑基面的一侧的第二上出风风道(5)和位于所述第二风机安装腔(2)的靠近所述电器设备的支撑基面的一侧的第二下出风风道(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道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上出风风道(3)与所述第二上出风风道(5)连通,所述第一上出风风道(3)的第一上出风口(7)位于所述第二上出风风道(5)的第二上出风口(9)靠近所述电器设备的前方的一侧;
所述第一下出风风道(4)与所述第二下出风风道(6)连通,所述第二下出风风道(6)的第二下出风口(10)位于所述第一下出风风道(4)的第一下出风口(8)靠近所述电器设备的前方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道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部件包括平行于所述电器设备的支撑基面且垂直于所述第一预定平面A的中心轴S,其中,
所述第一上出风风道(3)绕所述中心轴S旋转180度后与所述第二下出风风道(6)重合;和/或
所述第二上出风风道(5)绕所述中心轴S旋转180度后与所述第一下出风风道(4)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风机安装腔(1)内设置有第一风机(13),所述第二风机安装腔(2)内设置有第二风机(14),所述风道部件包括平行于所述电器设备的支撑基面且位于所述第一风机安装腔(1)和所述第二风机安装腔(2)之间的第二预定平面B;其中,
所述第一风机(13)的转动轴线L1和所述第二风机(14)的转动轴线L2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二预定平面B之间呈第二预定夹角设置,所述第二预定夹角为锐角;沿所述风道部件的进风方向,所述第一风机(13)和所述第二风机(14)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和/或
所述第一风机(13)的转动轴线L1和所述第二风机(14)的转动轴线L2之间的最短连线与所述第二预定平面B之间呈第三预定夹角设置,所述第三预定夹角为锐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道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定夹角的取值范围为5°至20°。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道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风道(11)和所述第二进风风道(12)中的至少一个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预定平面B之间呈第四预定夹角设置,所述第四预定夹角为锐角;沿所述风道部件的进风方向,所述第一进风风道(11)和所述第二进风风道(12)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道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预定夹角的取值范围为5°至20°。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部件包括平行于所述电器设备的支撑基面且垂直于所述第一预定平面A的中心轴S;其中,所述第一风机安装腔(1)绕所述中心轴S旋转180度后与所述第二风机安装腔(2)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道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安装腔(1)和所述第二风机安装腔(2)均用于安装离心风机,所述第二上出风口(9)处设置有贯流风机(20),以将所述第二上出风口(9)处的气流扫向所述电器设备的前方。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道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上出风风道(3)内设置有至少部分可运动的第一挡风组件,以通过所述第一挡风组件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上出风风道(3);和/或
所述第一下出风风道(4)内设置有至少部分可运动的第二挡风组件,以通过所述第二挡风组件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下出风风道(4);和/或
所述第二上出风风道(5)内设置有至少部分可运动的第三挡风组件,以通过所述第三挡风组件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上出风风道(5);和/或
所述第二下出风风道(6)内设置有至少部分可运动的第四挡风组件,以通过所述第四挡风组件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下出风风道(6)。
14.一种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部件,所述室内机还包括进风部件(200),所述进风部件(200)位于所述风道部件的靠近所述室内机的后侧的一侧。
15.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所述的室内机。
CN202123320206.7U 2021-12-24 2021-12-24 风道部件、室内机及空调器 Active CN2166202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20206.7U CN216620226U (zh) 2021-12-24 2021-12-24 风道部件、室内机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20206.7U CN216620226U (zh) 2021-12-24 2021-12-24 风道部件、室内机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20226U true CN216620226U (zh) 2022-05-27

Family

ID=81682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20206.7U Active CN216620226U (zh) 2021-12-24 2021-12-24 风道部件、室内机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202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222482U (zh) 竖式壁挂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7559949B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CN105091083A (zh) 一种立式空调器室内机及立式空调器
CN108954619B (zh) 桌面空调
CN105588186A (zh) 一种挂壁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8709250A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02993386U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9442573B (zh) 一种空调出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CN206222479U (zh) 竖式壁挂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4087754A (zh) 风道部件、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9780708B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8011892U (zh) 空调柜机、空调器
CN106594867A (zh) 空调器
CN216620226U (zh) 风道部件、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2993388U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6159156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336695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111442368A (zh)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CN210118833U (zh) 天花机的面板组件及天花机
CN209944529U (zh) 空调器
CN106642317A (zh) 空调器
CN103776095A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8375108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2993387U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2082203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