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42573B - 一种空调出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出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442573B CN109442573B CN201811431513.2A CN201811431513A CN109442573B CN 109442573 B CN109442573 B CN 109442573B CN 201811431513 A CN201811431513 A CN 201811431513A CN 109442573 B CN109442573 B CN 10944257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wind
- outlet
- air outlet
- fa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408 swee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24F1/0014—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having two or more outlet opening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3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having two or more f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出风装置以及空调器,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空调出风装置包括外壳、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外壳上开设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二出风口设置在第一出风口的上方,外壳内设置有与第一出风口连通的第一送风腔以及与第二出风口连通的第二送风腔,第一风机设置在第一送风腔内,第二风机设置在第二送风腔内,且第一风机的转轴方向与第二风机的转轴方向不同。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空调出风装置,通过上下设置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来进行出风,扩大了送风范围,同时在制热模式下提升了房间内的热风的流动性,改善了用户的体验效果,提高了舒适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出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行业落地式空调器通常采用前出风方式进行出风,且通常采用单出风口进行出风,送风范围小,舒适性较差,同时在制热时,水平扫风角度小,上下送风范围窄,导致热空气流动不充分,导致用户体验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空调出风装置,采用上下设置的双出风口进行出风,送风范围广,同时送风效率提升,在制热时房间内热风流动性强,改善了用户体验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空调出风装置,包括外壳、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外壳上开设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二出风口设置在第一出风口的上方,外壳内设置有与第一出风口连通的第一送风腔以及与第二出风口连通的第二送风腔,第一风机设置在第一送风腔内,第二风机设置在第二送风腔内,且第一风机的转轴方向与第二风机的转轴方向不同。
本发明所述的空调出风装置,通过上下设置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来进行出风,同时第一出风口通过第一风机送风,第二出风口通过第二风机送风,扩大了送风范围,同时在制热模式下提升了房间内的热风的流动性,改善了用户的体验效果,提高了舒适性。
进一步地,第一风机包括贯流电机和贯流风叶,贯流电机设置在第一送风腔的底部,贯流风叶与贯流电机传动连接并向上延伸。
进一步地,第二风机包括离心电机、离心风叶和蜗壳,蜗壳设置在第二送风腔内,且蜗壳的出风端与第二风口连通,离心电机与蜗壳固定连接并伸入蜗壳,离心风叶与离心电机伸入蜗壳的一端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风机的转轴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二风机的转轴沿水平方向设置,以使第一风机的转轴方向与第二风机的转轴方向相垂直。
本发明所述的空调出风装置,将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沿相互垂直的方向设置,使得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能够相互独立并同时送风,且第一送风通道和第二送风通道内的送风走向不同,能够改变出风方向,对于不同的出风环境,适应性强。同时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不同轴设置,能够避免转动过程中二者相互产生干扰,保证正常运转。
进一步地,空调出风装置还包括第一扫风组件,第一扫风组件活动容置在第一送风腔内并盖合在第一出风口上,用于调节第一出风口的出风量。
进一步地,第一扫风组件包括第一导风面板,第一导风面板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区域和第二出风区域,第一出风区域具有多个第一出风孔,第二出风区域设置有多个第一导风片,第一出风区域的出风面积小于第二出风区域的出风面积,且第一导风面板滑动设置在第一送风腔内,以使第一出风区域或第二出风区域盖合在第一出风口上。
本发明所述的空调出风装置,在第一导风面板上设置第一出风区域和第二出风区域,使得当第一出风区域或第二出风区域盖合在第一出风口上时风量不同,当制冷时,可将第一出风区域盖合在第一出风口上,风从第一出风孔中吹出,避免冷风吹人,在制热时,可将第二出风区域盖合在第一出风口上,风直接从第一导风片之间吹出,提高出风量,保证热风流动性。
进一步地,第一扫风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导风叶片,多个第一导风叶片设置在外壳靠近第一出风口的内侧壁上并能够相对外壳转动,每个第一导风叶片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导风孔。
本发明所述的空调出风装置,通过在第一导风叶片上开设第一导风孔,在制冷模式时,第一导风叶片闭合,风从第一导风孔中吹出,避免冷风吹人;当制热模式时,第一导风叶片打开,风直接从第一风口吹出,提高了出风量,保证热风流动性。
进一步地,空调出风装置还包括第二扫风组件,第二扫风组件活动容置在第二送风腔内并盖合在第二出风口上,用于调节第二出风口的出风量。
进一步地,第二扫风组件包括第二导风面板,第二导风面板上设置有第三出风区域和第四出风区域,第三出风区域具有多个第二出风孔,第四出风区域设置有多个第二导风片,第三出风区域的出风面积小于第四出风区域的出风面积,且第二导风面板滑动设置在第二送风腔内,以使第三出风区域或第四出风区域盖合在第二出风口上。
本发明所述的空调出风装置,在第二导风面板上设置第三出风区域和第四出风区域,使得当第三出风区域或第四出风区域盖合在第二出风口上时风量不同,当制冷时,可将第三出风区域盖合在第一出风口上,风从第二出风孔中吹出,避免冷风吹人,在制热时,可将第四出风区域盖合在第二出风口上,风从第二导风片之间吹出,提高出风量,保证热风流动性。
进一步地,第二扫风组件包括多个第二导风叶片,多个第二导风叶片设置在外壳靠近第二出风口的内侧壁上并能够相对外壳转动,以调节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
进一步地,每个第二导风叶片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导风孔。
本发明所述的空调处出风装置,通过在第二导风叶片上开设第二导风孔,在制冷模式时,第二导风叶片闭合,风从第二导风孔中吹出,避免冷风吹人;当制热模式时,第二导风叶片打开,风直接从第二风口吹出,提高了出风量,保证热风流动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其采用上下设置的双出风口进行出风,送风范围广,同时送风效率提升,在制热时房间内热风流动性强,改善了用户体验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出风装置,空调出风装置包括外壳、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外壳上开设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二出风口设置在第一出风口的上方,外壳内设置有与第一出风口连通的第一送风腔以及与第二出风口连通的第二送风腔,第一风机设置在第一送风腔内,第二风机设置在第二送风腔内,且第一风机的转轴方向与第二风机的转轴方向不同。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出风装置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出风装置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出风装置在第三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第一送风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第一导风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第一导风面板在无风感模式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中第一导风面板在普通模式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第二扫风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第一扫风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Ⅹ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第二扫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第二扫风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图标:100-空调出风装置;110-外壳;111-第一出风口;113-第二出风口;115-进风口;117-第一送风腔;119-第二送风腔;130-第一风机;131-贯流电机;133-贯流风叶;150-第二风机;151-离心电机;153-离心风叶;155-蜗壳;170-第一扫风组件;171-第一导风面板;173-第一出风区域;174-第一出风孔;175-第二出风区域;176-第一导风片;177-第一导风叶片;179-第一导风孔;190-第二扫风组件;191-第二导风叶片;193-第二导风面板;195-第三出风区域;196-第二出风孔;197-第四出风区域;198-第二导风片;199-第二导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第一实施例
结合参见图1至图4(图中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出风装置100,安装在柜式空调器上,该空调出风装置100包括外壳110、第一风机130、第二风机150、第一扫风组件170以及第二扫风组件190,外壳110上开设有第一出风口111和第二出风口113,第二出风口113设置在第一出风口111的上方,外壳110内设置有与第一出风口111连通的第一送风腔117以及与第二出风口113连通的第二送风腔119,第一风机130设置在第一送风腔117内,第二风机150设置在第二送风腔119内,且第一风机130的转轴方向与第二风机150的转轴方向不同。第一扫风组件170活动容置在第一送风腔117内并盖合在第一出风口111上,用于调节第一出风口111的出风量。空调出风装置100还包括第二扫风组件190,第二扫风组件190活动容置在第二送风腔119内并盖合在第二出风口113上,用于调节第二出风口113的出风量。
外壳110具有相对的前端面板和后端面板,第一出风口111和第二出风口113上下分布在前端面板上,后端面板上还开设有进风口115,进风口115的上部与第一送风腔117连通,进风口115的下部与第二送风腔119连通,进风口115上还安装有进风格栅,起到防护作用。当然,此处进风口115也可以设置在外壳110的侧面,由侧面进风,可将柜式空调器安装在贴合墙面的地方。
在本发明其他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二出风口113也可以开设在外壳110的顶面板上并向上出风,热风或者冷风经过墙面阻挡或者外接风道后在房间内流通,其具体结构形式在此不过多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送风腔117与第二送风腔119之间设置有隔板,使得第一送风腔117与第二送风腔119能够相互隔离,保证独立送风。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10内靠近进风口115的一侧还设置有换热模块,通过换热模块向第一送风腔117或者第二送风腔119内送入热风或者冷风。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10呈圆柱体状,前端面板和后端面板的截面均呈半圆弧状并拼接成完整的圆筒结构,当然,此处外壳110也可以呈矩形柱状或者其他多棱柱状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发明所述的空调出风装置100,通过上下设置的第一出风口111和第二出风口113来进行出风,同时第一出风口111通过第一风机130送风,第二出风口113通过第二风机150送风,扩大了送风范围,同时在制热模式下提升了房间内的热风的流动性,改善了用户的体验效果,提高了舒适性。
第一风机130的转轴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二风机150的转轴沿水平方向设置,以使第一风机130的转轴方向与第二风机150的转轴方向相垂直。使得第一风机130和第二风机150能够相互独立并同时送风,且第一送风通道和第二送风通道内的送风走向不同,能够改变出风方向,对于不同的出风环境,适应性强。同时第一风机130和第二风机150不同轴设置,能够避免转动过程中二者相互产生干扰,保证正常运转。
第一风机130包括贯流电机131和贯流风叶133,贯流电机131设置在第一送风腔117的底部,贯流风叶133与贯流电机131传动连接并向上延伸,且贯流风叶133轴线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第一出风口111在同一方向上的宽度。
第二风机150包括离心电机151、离心风叶153和蜗壳155,蜗壳155设置在第二送风腔119内,且蜗壳155的出风端与第二风口连通,离心电机151与蜗壳155固定连接并伸入蜗壳155,离心风叶153与离心电机151伸入蜗壳155的一端传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蜗壳155的出风端竖直向上,且在出风端连接有折弯型的送风通道,改变空气流动方向并由水平方向喷出,同时也减缓了风速。
在本实施例中,贯流风叶133竖直设置,使得第一送风腔117内的送风方向由进风口115水平向着第一出风口111延伸,送风量大,送风距离远,且空气流通过程中损耗小,在制热时能够迅速将热空气送出柜式空调器。离心风叶153水平设置,同时蜗壳155的送风端与第二出风口113连通,由于蜗壳155的存在,使得第二送风腔119中空气流通方向由水平方向经过垂直折弯后再由水平方向送出,送风距离小,压力损失大,但送风稳定,能够稳定地出热风或者冷风,扩大了送风范围。
结合参见图4至图7,第一扫风组件170包括第一导风面板171,第一导风面板171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区域173和第二出风区域175,第一出风区域173具有多个第一出风孔174,第二出风区域175设置有多个第一导风片176,第一出风区域173的出风面积小于第二出风区域175的出风面积,且第一导风面板171滑动设置在第一送风腔117内,以使第一出风区域173或第二出风区域175盖合在第一出风口111上。具体地,第一导风面板171具有无风感模式和普通模式,无风感模式时第一出风区域173盖合在第一出风口111上,避免冷风吹人,普通模式时第二出风区域175盖合在第一出风口111上,可根据实际风量需求调节第一导风面板171的送风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区域173和第二出风区域175的形状大小均与第一出风口111相配合,第一导风面板171呈弧形并与前端面板的弧度一致,第一送风腔117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弧形滑槽,第一导风面板171可控地滑动设置在第一弧形滑槽内并绕外壳110的中心轴线转动,通过滑动第一导风面板171可使得第一出风区域173或第二出风区域175盖合在第一出风口111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孔174为微孔结构并阵列设置在第一出风区域173上,第二出风区域175的多个第一导风片176为活动结构,可通过同步调节多个第一导风片176调节出风风向。
在本发明其他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二出风区域175的多个第一导风片176为固定结构,相邻的第一导风片176之间形成导风条形孔,该导风条形孔的截面积远大于第一出风孔174的截面积,且第一出风口111上额外设置有导风结构,以改变出风方向。
本发明所述的空调出风装置100,在第一导风面板171上设置第一出风区域173和第二出风区域175,使得当第一出风区域173或第二出风区域175盖合在第一出风口111上时风量不同,当制冷时,可将第一出风区域173盖合在第一出风口111上,风从第一出风孔174中吹出,避免冷风吹人,在制热时,可将第二出风区域175盖合在第一出风口111上,风直接从第一导风片176之间吹出,提高出风量,保证热风流动性。
参见图8,第二扫风组件190包括多个第二导风叶片191,多个第二导风叶片191设置在外壳110靠近第二出风口113的内侧壁上并能够相对外壳110转动,以调节第二出风口113的出风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二导风叶片191可同步进行方向调节,以打开或者关闭第二出风口113,并且调节出风方向。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出风装置100,在外壳110上分别开设第一出风口111和第二出风口113,并在第一送风腔117内设置贯流风叶133,在第二送风腔119内设置离心风叶153,通过第一风机130和第二风机150相互独立地同时送风,扩大了送风范围,提高了制热模式下的用户使用舒适性。同时第一导风面板171具有无风感模式,结合第一出风口111和第二出风口113同时出风,实现在不明显减少风量的前提下,避免冷风吹人,进一步提高了使用舒适性。
第二实施例
结合参见图9和图1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出风装置100,其基本结构和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第一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相应内容。与第一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扫风组件170。
空调出风装置100包括外壳110、第一风机130、第二风机150、第一扫风组件170以及第二扫风组件190,外壳110上开设有第一出风口111和第二出风口113,第二出风口113设置在第一出风口111的上方,外壳110内设置有与第一出风口111连通的第一送风腔117以及与第二出风口113连通的第二送风腔119,第一风机130设置在第一送风腔117内,第二风机150设置在第二送风腔119内,且第一风机130的转轴方向与第二风机150的转轴方向不同。第一扫风组件170活动容置在第一送风腔117内并盖合在第一出风口111上,用于调节第一出风口111的出风量。空调出风装置100还包括第二扫风组件190,第二扫风组件190活动容置在第二送风腔119内并盖合在第二出风口113上,用于调节第二出风口113的出风量。
第一扫风组件170包括多个第一导风叶片177,多个第一导风叶片177设置在外壳110靠近第一出风口111的内侧壁上并能够相对外壳110转动,每个第一导风叶片177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导风孔179。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风孔179为微孔结构,其尺寸大小远小于第一导风叶片177的尺寸大小,每个第一导风叶片177均通过一转轴与外壳110连接,多个第一导风叶片177能够同步转动,从而改变第一出风口111的送风方向并能够打开或者关闭第一出风口111。通过设置第一导风孔179,使得第一导风叶片177闭合时具有无风感出风模式,避免冷风吹人。
本发明所述的空调出风装置100,通过在第一导风叶片177上开设第一导风孔179,在制冷模式时,第一导风叶片177闭合,风从第一导风孔179中吹出,避免冷风吹人;当制热模式时,第一导风叶片177打开,风直接从第一风口吹出,提高了出风量,保证热风流动性。
第三实施例
参见图1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出风装置100,其基本结构和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第一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相应内容。与第一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扫风组件190。
空调出风装置100包括外壳110、第一风机130、第二风机150、第一扫风组件170以及第二扫风组件190,外壳110上开设有第一出风口111和第二出风口113,第二出风口113设置在第一出风口111的上方,外壳110内设置有与第一出风口111连通的第一送风腔117以及与第二出风口113连通的第二送风腔119,第一风机130设置在第一送风腔117内,第二风机150设置在第二送风腔119内,且第一风机130的转轴方向与第二风机150的转轴方向不同。第一扫风组件170活动容置在第一送风腔117内并盖合在第一出风口111上,用于调节第一出风口111的出风量。空调出风装置100还包括第二扫风组件190,第二扫风组件190活动容置在第二送风腔119内并盖合在第二出风口113上,用于调节第二出风口113的出风量。
第二扫风组件190包括第二导风面板193,第二导风面板193上设置有第三出风区域195和第四出风区域197,第三出风区域195具有多个第二出风孔196,第四出风区域197设置有多个第二导风片198,第三出风区域195的出风面积小于第四出风区域197的出风面积,且第二导风面板193滑动设置在第二送风腔119内,以使第三出风区域195或第四出风区域197盖合在第二出风口113上。
本发明所述的空调出风装置100,在第二导风面板193上设置第三出风区域195和第四出风区域197,使得当第三出风区域195或第四出风区域197盖合在第二出风口113上时风量不同,当制冷时,可将第三出风区域195盖合在第一出风口111上,风从第二出风孔196中吹出,避免冷风吹人,在制热时,可将第四出风区域197盖合在第二出风口113上,风从第二导风片198之间吹出,提高出风量,保证热风流动性。具体地,第二导风面板193具有无风感模式和普通模式,无风感模式时第三出风区域195盖合在第二出风口113上,避免冷风吹人,普通模式时第四出风区域197盖合在第二出风口113上,可根据实际风量需求调节第二导风面板193的送风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出风区域195和第四出风区域197的形状大小均与第二出风口113相配合,第二导风面板193呈弧形并与前端面板的弧度一致,第二送风腔119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弧形滑槽,第二导风面板193可控地滑动设置在第二弧形滑槽内并绕外壳110的中心轴线转动,通过滑动第二导风面板193可使得第三出风区域195或第四出风区域197盖合在第二出风口113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孔174为微孔结构并阵列设置在第一出风区域173上,第二出风区域175的多个第一导风片176为活动结构,可通过同步调节多个第一导风片176调节出风风向。
本发明所述的空调出风装置100,在第二导风面板193上设置第三出风区域195和第四出风区域197,使得当第三出风区域195或第四出风区域197盖合在第二出风口113上时风量不同,当制冷时,可将第三出风区域195盖合在第二出风口113上,风从第二出风孔196中吹出,避免冷风吹人,在制热时,可将第四出风区域197盖合在第二出风口113上,风直接从第二导风片198之间吹出,提高出风量,保证热风流动性。
第四实施例
参见图1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出风装置100,其基本结构和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第一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相应内容。与第一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扫风组件190。
空调出风装置100包括外壳110、第一风机130、第二风机150、第一扫风组件170以及第二扫风组件190,外壳110上开设有第一出风口111和第二出风口113,第二出风口113设置在第一出风口111的上方,外壳110内设置有与第一出风口111连通的第一送风腔117以及与第二出风口113连通的第二送风腔119,第一风机130设置在第一送风腔117内,第二风机150设置在第二送风腔119内,且第一风机130的转轴方向与第二风机150的转轴方向不同。第一扫风组件170活动容置在第一送风腔117内并盖合在第一出风口111上,用于调节第一出风口111的出风量。空调出风装置100还包括第二扫风组件190,第二扫风组件190活动容置在第二送风腔119内并盖合在第二出风口113上,用于调节第二出风口113的出风量。
第二扫风组件190包括多个第二导风叶片191,多个第二导风叶片191设置在外壳110靠近第二出风口113的内侧壁上并能够相对外壳110转动,以调节第二出风口113的出风方向,每个第二导风叶片191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导风孔199。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二导风叶片191可同步进行方向调节,以打开或者关闭第二出风口113,并且调节出风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风孔199为微孔结构,其尺寸大小远小于第二导风叶片191的尺寸大小,每个第二导风叶片191均通过一转轴与外壳110连接,多个第二导风叶片191能够同步转动,从而改变第二出风口113的送风方向并能够打开或者关闭第二出风口113。通过设置第二导风孔199,使得第二导风叶片191闭合时具有无风感出风模式,避免冷风吹人。
通过设置第二导风孔199,在制冷模式时,第二导风叶片191闭合,风从第二导风孔199中吹出,避免冷风吹人;当制热模式时,第二导风叶片191打开,风直接从第二风口吹出,提高了出风量,保证热风流动性。
第五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其采用上下设置的双出风口进行出风,送风范围广,同时送风效率提升,在制热时房间内热风流动性强,改善了用户体验效果。该空调器包括底座和空调出风装置100,空调出风装置100的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第一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空调出风装置100包括外壳110、第一风机130和第二风机150,外壳110上开设有第一出风口111和第二出风口113,第二出风口113设置在第一出风口111的上方,外壳110内设置有与第一出风口111连通的第一送风腔117以及与第二出风口113连通的第二送风腔119,第一风机130设置在第一送风腔117内,第二风机150设置在第二送风腔119内,且第一风机130的转轴方向与第二风机150的转轴方向不同。外壳110设置在底座上。
以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空调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10)、第一风机(130)和第二风机(150),所述外壳(110)上开设有第一出风口(111)和第二出风口(113),所述第二出风口(113)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口(111)的上方,所述外壳(110)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111)连通的第一送风腔(117)以及与所述第二出风口(113)连通的第二送风腔(119),所述第一风机(130)设置在所述第一送风腔(117)内,所述第二风机(150)设置在所述第二送风腔(119)内,且所述第一风机(130)的转轴方向与所述第二风机(150)的转轴方向不同;
所述第一风机(130)的转轴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二风机(150)的转轴沿水平方向设置,以使所述第一风机(130)的转轴方向与所述第二风机(150)的转轴方向相垂直;
所述空调出风装置还包括第一扫风组件(170),所述第一扫风组件(170)活动容置在所述第一送风腔(117)内并盖合在所述第一出风口(111)上,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出风口(111)的出风量;
所述第一扫风组件(170)包括第一导风面板(171),所述第一导风面板(171)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区域(173)和第二出风区域(175),所述第一出风区域(173)具有多个第一出风孔(174),所述第二出风区域(175)设置有多个第一导风片(176),所述第一出风区域(173)的出风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出风区域(175)的出风面积,且所述第一导风面板(171)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送风腔(117)内,以使所述第一出风区域(173)或所述第二出风区域(175)盖合在所述第一出风口(111)上;
所述空调出风装置还包括第二扫风组件(190),所述第二扫风组件(190)活动容置在所述第二送风腔(119)内并盖合在所述第二出风口(113)上,用于调节所述第二出风口(113)的出风量;
所述第二扫风组件(190)包括第二导风面板(193),所述第二导风面板(193)上设置有第三出风区域(195)和第四出风区域(197),所述第三出风区域(195)具有多个第二出风孔(196),所述第四出风区域(197)设置有多个第二导风片(198),所述第三出风区域(195)的出风面积小于所述第四出风区域(197)的出风面积,且所述第二导风面板(193)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送风腔(119)内,以使所述第三出风区域(195)或所述第四出风区域(197)盖合在所述第二出风口(11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130)包括贯流电机(131)和贯流风叶(133),所述贯流电机(131)设置在所述第一送风腔(117)的底部,所述贯流风叶(133)与所述贯流电机(131)传动连接并向上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机(150)包括离心电机(151)、离心风叶(153)和蜗壳(155),所述蜗壳(155)设置在所述第二送风腔(119)内,且所述蜗壳(155)的出风端与所述第二出风口(113)连通,所述离心电机(151)与所述蜗壳(155)固定连接并伸入所述蜗壳(155),所述离心风叶(153)与所述离心电机(151)伸入所述蜗壳(155)的一端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扫风组件(170)包括多个第一导风叶片(177),多个所述第一导风叶片(177)设置在所述外壳(110)靠近所述第一出风口(111)的内侧壁上并能够相对所述外壳(110)转动,每个所述第一导风叶片(177)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导风孔(17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扫风组件(190)包括多个第二导风叶片(191),多个所述第二导风叶片(191)设置在所述外壳(110)靠近所述第二出风口(113)的内侧壁上并能够相对所述外壳(110)转动,以调节所述第二出风口(113)的出风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导风叶片(191)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导风孔(199)。
7.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出风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431513.2A CN109442573B (zh) | 2018-11-26 | 2018-11-26 | 一种空调出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431513.2A CN109442573B (zh) | 2018-11-26 | 2018-11-26 | 一种空调出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442573A CN109442573A (zh) | 2019-03-08 |
CN109442573B true CN109442573B (zh) | 2024-03-15 |
Family
ID=65555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431513.2A Active CN109442573B (zh) | 2018-11-26 | 2018-11-26 | 一种空调出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44257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31873A (zh) * | 2019-06-25 | 2019-08-16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导风件及空调器 |
CN111780241B (zh) * | 2020-06-08 | 2022-09-13 | 海信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双出风口的空调器 |
CN112361563B (zh) * | 2020-10-10 | 2021-12-1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送风控制方法、系统、介质、设备、终端、空调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145168A (ja) * | 2004-11-24 | 2006-06-08 | Toyota Motor Corp | 除湿冷風機 |
CN202993386U (zh) * | 2012-12-20 | 2013-06-1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03574772A (zh) * | 2012-08-09 | 2014-02-1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立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CN203810550U (zh) * | 2014-02-28 | 2014-09-0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室内空调器 |
CN105202631A (zh) * | 2015-09-11 | 2015-12-3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
CN106500178A (zh) * | 2016-10-21 | 2017-03-1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
2018
- 2018-11-26 CN CN201811431513.2A patent/CN10944257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145168A (ja) * | 2004-11-24 | 2006-06-08 | Toyota Motor Corp | 除湿冷風機 |
CN103574772A (zh) * | 2012-08-09 | 2014-02-1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立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CN202993386U (zh) * | 2012-12-20 | 2013-06-1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203810550U (zh) * | 2014-02-28 | 2014-09-0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室内空调器 |
CN105202631A (zh) * | 2015-09-11 | 2015-12-3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
CN106500178A (zh) * | 2016-10-21 | 2017-03-1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442573A (zh) | 2019-03-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486668B (zh) | 室内机 | |
CN201129804Y (zh) | 一种采用新型风道系统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 |
CN109442573B (zh) | 一种空调出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 |
CN110285490B (zh) | 空调器 | |
CN101726080A (zh) | 空调 | |
CN210511918U (zh) | 空调柜机 | |
CN109780708B (zh) |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01110602Y (zh) | 一种采用新型风道系统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 |
CN107366960B (zh) | 一种具有分区送风功能的双贯流射流空调及送风方法 | |
CN113959009B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0141633U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WO2023246547A1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08418972U (zh) | 一种多面出风卡式空调机 | |
CN216620226U (zh) | 风道部件、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5336695U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 |
CN112283803B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2869961U (zh) |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 | |
CN109340907B (zh) |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1822737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07179831U (zh) | 层流送风空调器与送风装置 | |
CN209165590U (zh) | 一种空调出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 |
CN206929874U (zh) | 一种空调室内柜机 | |
CN219083268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6522015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 |
CN211822716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