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11918U - 空调柜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柜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511918U CN210511918U CN201921250805.6U CN201921250805U CN210511918U CN 210511918 U CN210511918 U CN 210511918U CN 201921250805 U CN201921250805 U CN 201921250805U CN 210511918 U CN210511918 U CN 21051191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door
- air inlet
- volute
- cabin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柜机,空调柜机包括壳体,壳体具有上风口和下风口;换热器,换热器设置于壳体内并位于上风口和下风口之间;风机部,风机部设置于壳体内,风机部可将壳体外的气流通过上风口引入壳体内与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后,穿过换热器从下风口吹出,或者,风机部可将壳体外的气流通过下风口引入壳体内与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后,穿过换热器从上风口吹出。采用该空调柜机能够实现两种出风模式,根据空调柜机的制冷模式可以选择上风口出风、下风口进风的方式,根据空调柜机的制热模式可以选择上风口进风、下风口出风的方式。采用该结构的空调柜机使得室内的气流分层的温差较小,有效地提高了空调柜机的能量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柜机。
背景技术
目前立式柜机空调主要有方形上出风口柜机、圆形长出风口柜机、以及上下同时出风的分布式送风柜机,因冷气下沉、热气上浮的冷热空气特性,在制冷、制热送风时,会导致室内空气热量分层的问题,因柜机空调的回风位置不变,所以热量分布不会变化,空调针对室内温度进行换热,分布式送风柜机的热量分层问题相对较小,上下温度差别较小,但还是不能克服冷热空气特性带来的能量利用低效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柜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能量利用率底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柜机,包括:壳体,壳体具有上风口和下风口;换热器,换热器设置于壳体内并位于上风口和下风口之间;风机部,风机部设置于壳体内,风机部可将壳体外的气流通过上风口引入壳体内与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后,穿过换热器从下风口吹出,或者,风机部可将壳体外的气流通过下风口引入壳体内与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后,穿过换热器从上风口吹出。
进一步地,换热器将壳体分隔成上腔体和下腔体,上腔体与上风口相连通,下腔体与下风口相连通,风机部设置于上腔体和下腔体中的至少一个内。
进一步地,上风口包括第一上风口和第二上风口,第一上风口和第二上风口设置于壳体的不同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风机部包括第一风机组件,第一风机组件设置于上腔体内,第一风机组件包括:第一蜗壳,第一蜗壳设置于壳体内,第一蜗壳具有第一进风侧;第一风道门,第一风道门与第一蜗壳的第一进风侧相连接,第一风道门与第一蜗壳围设成第一吸风通道,第一吸风通道的侧壁开设有与第一上风口相连通的第一通孔,第一风道门具有将第一吸风通道打开的第一打开位置,以及第一风道门具有将第一吸风通道关闭的第一关闭位置。
进一步地,第一蜗壳具有第一出风侧,第一蜗壳上设置有第一排风通道,第一排风通道的一端与第一出风侧相连通,第一排风通道的另一端与上腔体相连通,第一排风通道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二上风口相连通的第二通孔;其中,第一风机组件还包括第一旋转门,第一旋转门设置于第一排风通道内,第一旋转门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第一旋转门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旋转门将第二通孔进行密封,以使第一出风侧通过第一排风通道与上腔体相连通。
进一步地,当第一旋转门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旋转门移动至第一排风通道内并将第一排风通道进行密封,第一出风侧通过第二通孔与第二上风口相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旋转门为弧形挡板,弧形挡板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排风通道内。
进一步地,第一风道门包括:第一转动门,第一转动门的一个侧边与第一蜗壳可转动连接,第一转动门具有第一打开位置和第一关闭位置;第一驱动部,第一驱动部与第一转动门相连接,第一驱动部可驱动第一转动门位于第一打开位置或第一关闭位置。
进一步地,第一转动门为两个,两个第一转动门相对地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蜗壳包括:第一容纳蜗壳,第一容纳蜗壳具有用于容纳第一风机的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腔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一蜗壳盖,第一蜗壳盖具有第一盖板和第一安装侧板,第一盖板设置有第一进风口,第一安装侧板与第一蜗壳盖的远离第一容纳蜗壳一侧的表面相连接,第一风道门与至少部分的第一安装侧板相连接并围设成第一吸风通道,第一安装侧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
进一步地,第一盖板上开设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位于第一安装侧板外侧,第一盖板的远离第一容纳蜗壳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围板,第一围板与部分的第一安装侧板相连接,第一围板与第一安装侧板和壳体中的至少一个围设成第一排风通道,当第一旋转门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旋转门位于第一容纳蜗壳内。
进一步地,当第一旋转门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旋转门位于第一排风通道内。
进一步地,下风口包括第一下风口和第二下风口,第一下风口和第二下风口设置于壳体的不同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风机部包括第二风机组件,第二风机组件设置于下腔体内,第二风机组件包括:第二蜗壳,第二蜗壳设置于壳体内,第二蜗壳具有第二进风侧;第二风道门,第二风道门与第二蜗壳的第二进风侧相连接,第二风道门与第二蜗壳围设成第二吸风通道,第二吸风通道的侧壁开设有与第一下风口相连通的第四通孔,第二风道门具有将第二吸风通道打开的第二打开位置,以及第二风道门具有将第二吸风通道关闭的第二关闭位置。
进一步地,第一蜗壳具有第二出风侧,第二蜗壳上设置有第二排风通道,第二排风通道的一端与第二出风侧相连通,第二排风通道的另一端与下腔体相连通,第二排风通道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二下风口相连通的第五通孔;其中,第二风机组件还包括第二旋转门,第二旋转门设置于第二排风通道内,第二旋转门具有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当第二旋转门位于第三位置时,第二旋转门将第五通孔进行密封,以使第二出风侧通过第二排风通道与下腔体相连通。
进一步地,第二旋转门位于第四位置时,第二旋转门移动至第二排风通道内并将第二排风通道进行密封,第二出风侧通过第五通孔与第二下风口相连通。
进一步地,第二风道门包括:第二转动门,第二转动门的一个侧边与第二蜗壳可转动连接,第二转动门具有第二打开位置和第二关闭位置;第二驱动部,第二驱动部与第二转动门相连接,第二驱动部可驱动第二转动门位于第二打开位置或第二关闭位置。
进一步地,第二转动门为两个,两个第二转动门相对地设置。
进一步地,第二蜗壳包括:第二容纳蜗壳,第二容纳蜗壳具有用于容纳第二风机的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五通孔;第二蜗壳盖,第二蜗壳盖具有第二盖板和第二安装侧板,第二盖板设置有第二进风口,第二安装侧板与第二蜗壳盖的远离第二容纳蜗壳一侧的表面相连接,第二风道门与至少部分的第二安装侧板相连接并围设成第二吸风通道,第二安装侧板上开设有第四通孔。
进一步地,第二盖板上开设有第六通孔,第六通孔位于第二安装侧板外侧,第二盖板的远离第二容纳蜗壳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围板,第二围板与部分的第二安装侧板相连接,第二围板与第二安装侧板和壳体中的至少一个围设成第二排风通道,当第二旋转门位于第三位置时,第二旋转门位于第二容纳蜗壳内。
进一步地,第一进风侧与第二进风侧相对地设置,和/或,第一进风侧所在的平面与第二进风侧所在的平面具有夹角地设置。
进一步地,第二转动门位于第二打开位置时,第二旋转门位于第四位置,第一风道门位于第一关闭位置,第一旋转门位于第一位置,或者,第二转动门位于第二关闭位置时,第二旋转门位于第三位置,第一风道门位于第一打开位置,第一旋转门位于第二位置。
进一步地,第一风机组件中的第一风机为离心风机,和/或,第二风机组件中的第二风机为离心风机。
进一步地,空调柜机还包括:接水盘,接水盘与壳体相连接,换热器倾斜地设置于壳体内,且换热器底部位于接水盘内。
进一步地,第一上风口和第二上风口同时进风,第一下风口和第二下风口同时进风,当第一下风口和第二下风口同时处于进风状态时,第一上风口和第二上风口中的一个处于出风状态,或者,当第一上风口和第二上风口同时处于进风状态时,第一下风口和第二下风口中的一个处于出风状态。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该风机部能够实现该空调柜机能够实现上风口进风、下风口出风,或者上风口出风、下风口进风的方式。即采用该空调柜机能够实现两种出风模式,根据空调柜机的制冷模式可以选择上风口出风、下风口进风的方式,根据空调柜机的制热模式可以选择上风口进风、下风口出风的方式。采用该结构的空调柜机使得室内的气流分层的温差较小,有效地提高了空调柜机的能量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柜机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柜机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柜机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柜机的第四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柜机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柜机的第六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柜机的第一风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柜机的第一风机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柜机的第二风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柜机的第二风机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壳体;11、上风口;111、第一上风口;112、第二上风口;
12、下风口;121、第一下风口;122、第二下风口;
13、上腔体;14、下腔体;
20、换热器;
30、第一风机组件;
31、第一蜗壳;312、第一出风侧;
32、第一进风侧;33、第一风道门;331、第一转动门;
34、第一吸风通道;341、第一通孔;
35、第一排风通道;351、第二通孔;
36、第一旋转门;37、第一容纳蜗壳;371、第一容纳腔;
38、第一风机;
39、第一蜗壳盖;391、第一盖板;3911、第一进风口;3912、第三通孔;392、第一安装侧板;393、第一围板;
40、第二风机组件;41、第二蜗壳;412、第二出风侧;
42、第二进风侧;43、第二风道门;431、第二转动门;
44、第二吸风通道;441、第四通孔;
45、第二排风通道;451、第五通孔;
46、第二旋转门;47、第二容纳蜗壳;471、第二容纳腔;
48、第二风机;
49、第二蜗壳盖;491、第二盖板;4911、第二进风口;4912、第六通孔;492、第二安装侧板;493、第二围板;
50、接水盘。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有可能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结合图1至图10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柜机。
具体地,该空调柜机包括壳体10、换热器20和风机部。壳体10具有上风口11和下风口 12。换热器20设置于壳体10内并位于上风口11和下风口12之间。风机部设置于壳体10内,风机部可将壳体10外的气流通过上风口11引入壳体10内与换热器20进行热交换后,穿过换热器20从下风口12吹出。风机部还可以将壳体10外的气流通过下风口12引入壳体10内与换热器20进行热交换后,穿过换热器20从上风口11吹出。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该风机部能够实现该空调柜机能够实现上风口进风、下风口出风,或者上风口出风、下风口进风的方式。即采用该空调柜机能够实现两种出风模式,根据空调柜机的制冷模式可以选择上风口出风、下风口进风的方式,根据空调柜机的制热模式可以选择上风口进风、下风口出风的方式。采用该结构的空调柜机使得室内的气流分层的温差较小,有效地提高了空调柜机的能量的利用率。
其中,换热器20将壳体10分隔成上腔体13和下腔体14。上腔体13与上风口11相连通,下腔体14与下风口12相连通。风机部设置于上腔体13和下腔体14中的至少一个内。这样设置能够有效地提高空调柜机的性能。
如图1、图4、图7和图8所示,上风口11包括第一上风口111和第二上风口112,第一上风口111和第二上风口112设置于壳体10的不同的侧壁上。风机部包括第一风机组件30。第一风机组件30设置于上腔体13内。第一风机组件30包括第一蜗壳31和第一风道门33。第一蜗壳31设置于壳体10内。第一蜗壳31具有第一进风侧32。第一风道门33与第一蜗壳 31的第一进风侧32相连接。第一风道门33与第一蜗壳31围设成第一吸风通道34。第一吸风通道34的侧壁开设有与第一上风口111相连通的第一通孔341。第一风道门33具有将第一吸风通道34打开的第一打开位置,以及第一风道门33具有将第一吸风通道34关闭的第一关闭位置。
进一步地,第一蜗壳31具有第一出风侧312,第一蜗壳31上设置有第一排风通道35。第一排风通道35的一端与第一出风侧312相连通,第一排风通道35的另一端与上腔体13相连通。第一排风通道35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二上风口112相连通的第二通孔351。其中,第一风机组件30还包括第一旋转门36。第一旋转门36设置于第一排风通道35内,第一旋转门36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第一旋转门36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旋转门36将第二通孔351进行密封,以使第一出风侧312通过第一排风通道35与上腔体13相连通。当第一旋转门36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旋转门36移动至第一排风通道35内并将第一排风通道35进行密封,第一出风侧312通过第二通孔351与第二上风口112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设置驱动电机驱动第一旋转门36根据实际出风方向选择第一旋转门36的旋转位置。
其中,第一旋转门36为弧形挡板,弧形挡板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排风通道35内。这样设置能够方便第一旋转门36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来回切换。
如图8所示,第一风道门33包括第一转动门331和第一驱动部。第一转动门331的一个侧边与第一蜗壳31可转动连接。第一转动门331具有第一打开位置和第一关闭位置。第一驱动部与第一转动门331相连接,第一驱动部可驱动第一转动门331位于第一打开位置或第一关闭位置。
优选地,第一转动门331为两个,两个第一转动门331相对地设置。当第一转动门331 位于第一关闭位置时,第一转动门331可以阻止从第一排风通道35排出的气流回流至第一蜗壳31内。当第一转动门331位于第一打开位置时,可以使得从换热器20一侧吹出的气流能够顺利的进入第一蜗壳31内,然后从第一上风口111处吹出。
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蜗壳31包括第一容纳蜗壳37和第一蜗壳盖39。第一容纳蜗壳 37具有用于容纳第一风机38的第一容纳腔371。第一容纳腔371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通孔351。第一蜗壳盖39具有第一盖板391和第一安装侧板392。第一盖板391设置有第一进风口3911,第一安装侧板392与第一蜗壳盖39的远离第一容纳蜗壳37一侧的表面相连接,第一风道门 33与至少部分的第一安装侧板392相连接并围设成第一吸风通道34。第一安装侧板392上开设有第一通孔341。
进一步地,第一盖板391上开设有第三通孔3912。第三通孔3912位于第一安装侧板392 外侧,第一盖板391的远离第一容纳蜗壳37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围板393。第一围板393 与部分的第一安装侧板392相连接。第一围板393与第一安装侧板392和壳体10中的至少一个围设成第一排风通道35。当第一旋转门36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旋转门36位于第一容纳蜗壳37内。当第一旋转门36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旋转门36位于第一排风通道35内。这样设置能够减小第一旋转门36所需的让位空间,使得空调柜机的结构更加紧凑。
如图5、图6、图9和图10所示,下风口12包括第一下风口121和第二下风口122,第一下风口121和第二下风口122设置于壳体10的不同的侧壁上。风机部包括第二风机组件40。第二风机组件40设置于下腔体14内。第二风机组件40包括第二蜗壳41和第二风道门43。第二蜗壳41设置于壳体10内,第二蜗壳41具有第二进风侧42。第二风道门43与第二蜗壳 41的第二进风侧42相连接。第二风道门43与第二蜗壳41围设成第二吸风通道44。第二吸风通道44的侧壁开设有与第一下风口121相连通的第四通孔441。第二风道门43具有将第二吸风通道44打开的第二打开位置,以及第二风道门43具有将第二吸风通道44关闭的第二关闭位置。即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二风机组件40的结构设置成与第一风机组件30的结构相同的方式,这样设置能够减小空调柜机的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第二蜗壳41具有第二出风侧412。第二蜗壳41上设置有第二排风通道45。第二排风通道45的一端与第二出风侧412相连通,第二排风通道45的另一端与下腔体14相连通。第二排风通道45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二下风口122相连通的第五通孔451。其中,第二风机组件40还包括第二旋转门46。第二旋转门46设置于第二排风通道45内。第二旋转门46具有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当第二旋转门46位于第三位置时,第二旋转门46将第五通孔451进行密封,以使第二出风侧412通过第二排风通道45与下腔体14相连通。第二旋转门 46位于第四位置时,第二旋转门46移动至第二排风通道45内并将第二排风通道45进行密封,第二出风侧412通过第五通孔451与第二下风口122相连通。
其中,第二风道门43包括第二转动门431和第二驱动部。第二转动门431的一个侧边与第二蜗壳41可转动连接。第二转动门431具有第二打开位置和第二关闭位置。第二驱动部与第二转动门431相连接,第二驱动部可驱动第二转动门431位于第二打开位置或第二关闭位置。其中,第二驱动部可以是驱动电机。
优选地,第二转动门431为两个,两个第二转动门431相对地设置。这样设置能够提高旋转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具体地,第二蜗壳41包括第二容纳蜗壳47和第二蜗壳盖49。第二容纳蜗壳47具有用于容纳第二风机48的第二容纳腔471。第二容纳腔471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五通孔451。第二蜗壳盖49具有第二盖板491和第二安装侧板492。第二盖板491设置有第二进风口4911。第二安装侧板492与第二蜗壳盖49的远离第二容纳蜗壳47一侧的表面相连接。第二风道门43与至少部分的第二安装侧板492相连接并围设成第二吸风通道44,第二安装侧板492上开设有第四通孔441。第二盖板491上开设有第六通孔4912。第六通孔4912位于第二安装侧板492外侧,第二盖板491的远离第二容纳蜗壳47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围板493。第二围板493与部分的第二安装侧板492相连接。第二围板493与第二安装侧板492和壳体10中的至少一个围设成第二排风通道45。当第二旋转门46位于第三位置时,第二旋转门46位于第二容纳蜗壳47内。其中,第一进风侧32与第二进风侧42相对地设置。或者第一进风侧32所在的平面与第二进风侧42所在的平面具有夹角地设置。这样设置能够方便进风和出风。
第二转动门431位于第二打开位置时,第二旋转门46位于第四位置,第一风道门33位于第一关闭位置,第一旋转门36位于第一位置,此时可以实现下出风。当第二转动门431位于第二关闭位置时,第二旋转门46位于第三位置,第一风道门33位于第一打开位置,第一旋转门36位于第二位置。此时可以实现上出风。
其中,第一风机组件30中的第一风机38为离心风机,第二风机组件40中的第二风机48 为离心风机。
为了能够及时地将壳体内冷凝水排出至壳体外,或是将冷凝水收集起来,空调柜机还包括接水盘50。接水盘50与壳体10相连接,换热器20倾斜地设置于壳体10内,且换热器20 底部位于接水盘50内。
进一步地,第一上风口111和第二上风口112同时进风,第一下风口121和第二下风口 122同时进风,当第一下风口121和第二下风口122同时处于进风状态时,第一上风口111和第二上风口112中的一个处于出风状态。或者,当第一上风口111和第二上风口112同时处于进风状态时,第一下风口121和第二下风口122中的一个处于出风状态。这样设置能有效地提高空调柜机的性能。优选地,换热器为蒸发器。
具体地,采用该结构的空调柜机,可实现上下对流的舒适性出风功能选择,优化室内温度场的分布。在立式柜机空调上下各布置一个风口,内部结构设置双离心风机,利用内部机构切换的方式实现上下对流的出风方式,从而实现在制冷制热模式实现上下循环对流,制冷时从上风口出风、从下风口回风。制热时从下风口出风、上风口回风。可根据冷热空气特性进行热量回收利用,进而可调节整机运行模式,达到节能省电的效果。
如图1至图10所示,当下端左右两侧进风门打开、下中间通道关闭、下风口旋转门往上通道打开往下通道关闭时,离心风机运转则从下端左右两侧吸入室内下端空气,通过离心风机作用后,气流从下风口旋转门打开的往上通道送风到中间空腔,通过蒸发器进行换热,而此时上离心风机组件设置相反,上中间通道打开,上旋转门往上通道打开,则上离心风机从壳体中间空腔吸风,即通过蒸发器换热的气流再通过上离心风机作用后,从上风口送风而出,完成下左右两侧进风上正面出风的效果。
而上左右两侧进风下正面出风的运行方式与前者刚好相反,上端左右两侧进风门打开、上中间通道关闭、上风口旋转门往下通道打开往上通道关闭,离心风机运转则从上端左右两侧吸入室内下端空气,通过离心风机作用后,气流从上风口旋转门打开的往下通道送风到中间空腔,通过蒸发器进行换热,而此时下离心风机组件设置相反,下中间通道打开,下旋转门往下通道打开,则下离心风机从壳体中间空腔吸风,即通过蒸发器换热的气流再通过下离心风机作用后,从下风口送风而出,完成上左右两侧进风下正面出风的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柜机控制的方法,方法用于控制上述的空调柜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通过空调柜机的控制器选择制冷模式时,第一风道门33位于第一打开位置,第一旋转门36位于第二位置,第二风道门43位于第二打开位置,第二旋转门46位于第三位置,风机部将外部气流从下风口12吸入壳体10内与换热器20进行热交换后通过上风口11排出壳体10外;当通过空调柜机的控制器选择制热模式时,第一风道门33位于第一关闭位置,第一旋转门36位于第一位置,第二风道门43位于第二关闭位置,第二旋转门46位于第四位置,风机部将外部气流从上风口11吸入壳体10内与换热器20进行热交换后,通过下风口12排出壳体10外。
进一步地,空调柜机还包括送风模式,当通过控制器选择送风模式时,第一风道门33位于第一打开位置,第一旋转门36位于第二位置,第二风道门43位于第二打开位置,第二旋转门46位于第三位置,风机部将外部气流从下风口12吸入壳体10后,通过上风口11排出壳体10外,或者,第一风道门33位于第一关闭位置,第一旋转门36位于第一位置,第二风道门43位于第二关闭位置,第二旋转门46位于第四位置,风机部将外部气流从上风口11吸入壳体10后,通过下风口12排出壳体10外;其中,在送风模式时,换热器20处于非工作状态,即换热器20不进行换热作业。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除上述以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5)
1.一种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具有上风口(11)和下风口(12);
换热器(20),所述换热器(20)设置于所述壳体(10)内并位于所述上风口(11)和所述下风口(12)之间;
风机部,所述风机部设置于所述壳体(10)内,所述风机部可将所述壳体(10)外的气流通过所述上风口(11)引入所述壳体(10)内与所述换热器(20)进行热交换后,穿过所述换热器(20)从所述下风口(12)吹出,或者,所述风机部可将所述壳体(10)外的气流通过所述下风口(12)引入所述壳体(10)内与所述换热器(20)进行热交换后,穿过所述换热器(20)从所述上风口(11)吹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20)将所述壳体(10)分隔成上腔体(13)和下腔体(14),所述上腔体(13)与所述上风口(11)相连通,所述下腔体(14)与所述下风口(12)相连通,所述风机部设置于所述上腔体(13)和所述下腔体(14)中的至少一个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风口(11)包括第一上风口(111)和第二上风口(112),所述第一上风口(111)和第二上风口(112)设置于所述壳体(10)的不同的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部包括第一风机组件(30),所述第一风机组件(30)设置于所述上腔体(13)内,所述第一风机组件(30)包括:
第一蜗壳(31),所述第一蜗壳(31)设置于所述壳体(10)内,所述第一蜗壳(31)具有第一进风侧(32);
第一风道门(33),所述第一风道门(33)与所述第一蜗壳(31)的所述第一进风侧(32)相连接,所述第一风道门(33)与所述第一蜗壳(31)围设成第一吸风通道(34),所述第一吸风通道(34)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第一上风口(111)相连通的第一通孔(341),所述第一风道门(33)具有将所述第一吸风通道(34)打开的第一打开位置,以及所述第一风道门(33)具有将所述第一吸风通道(34)关闭的第一关闭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蜗壳(31)具有第一出风侧(312),所述第一蜗壳(31)上设置有第一排风通道(35),所述第一排风通道(3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风侧(312)相连通,所述第一排风通道(35)的另一端与所述上腔体(13)相连通,所述第一排风通道(35)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上风口(112)相连通的第二通孔(351);
其中,所述第一风机组件(30)还包括第一旋转门(36),所述第一旋转门(36)设置于所述第一排风通道(35)内,所述第一旋转门(36)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所述第一旋转门(36)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旋转门(36)将所述第二通孔(351)进行密封,以使所述第一出风侧(312)通过所述第一排风通道(35)与所述上腔体(13)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旋转门(36)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旋转门(36)移动至所述第一排风通道(35)内并将所述第一排风通道(35)进行密封,所述第一出风侧(312)通过所述第二通孔(351)与所述第二上风口(112)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门(36)为弧形挡板,所述弧形挡板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排风通道(35)内。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门(33)包括:
第一转动门(331),所述第一转动门(331)的一个侧边与所述第一蜗壳(31)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门(331)具有所述第一打开位置和所述第一关闭位置;
第一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与所述第一转动门(331)相连接,所述第一驱动部可驱动所述第一转动门(331)位于所述第一打开位置或所述第一关闭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门(331)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转动门(331)相对地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蜗壳(31)包括:
第一容纳蜗壳(37),所述第一容纳蜗壳(37)具有用于容纳第一风机(38)的第一容纳腔(371),所述第一容纳腔(371)的侧壁上开设有所述第二通孔(351);
第一蜗壳盖(39),所述第一蜗壳盖(39)具有第一盖板(391)和第一安装侧板(392),所述第一盖板(391)设置有第一进风口(3911),所述第一安装侧板(392)与所述第一蜗壳盖(39)的远离所述第一容纳蜗壳(37)一侧的表面相连接,所述第一风道门(33)与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一安装侧板(392)相连接并围设成所述第一吸风通道(34),所述第一安装侧板(392)上开设有所述第一通孔(341)。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391)上开设有第三通孔(3912),所述第三通孔(3912)位于所述第一安装侧板(392)外侧,所述第一盖板(391)的远离所述第一容纳蜗壳(37)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围板(393),所述第一围板(393)与部分的所述第一安装侧板(392)相连接,所述第一围板(393)与所述第一安装侧板(392)和所述壳体(10)中的至少一个围设成所述第一排风通道(35),当所述第一旋转门(36)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旋转门(36)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蜗壳(37)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旋转门(36)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旋转门(36)位于所述第一排风通道(35)内。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风口(12)包括第一下风口(121)和第二下风口(122),所述第一下风口(121)和所述第二下风口(122)设置于所述壳体(10)的不同的侧壁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部包括第二风机组件(40),所述第二风机组件(40)设置于所述下腔体(14)内,所述第二风机组件(40)包括:
第二蜗壳(41),所述第二蜗壳(41)设置于所述壳体(10)内,所述第二蜗壳(41)具有第二进风侧(42);
第二风道门(43),所述第二风道门(43)与所述第二蜗壳(41)的所述第二进风侧(42)相连接,所述第二风道门(43)与所述第二蜗壳(41)围设成第二吸风通道(44),所述第二吸风通道(44)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第一下风口(121)相连通的第四通孔(441),所述第二风道门(43)具有将所述第二吸风通道(44)打开的第二打开位置,以及所述第二风道门(43)具有将所述第二吸风通道(44)关闭的第二关闭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蜗壳(41)具有第二出风侧(412),所述第二蜗壳(41)上设置有第二排风通道(45),所述第二排风通道(4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出风侧(412)相连通,所述第二排风通道(45)的另一端与所述下腔体(14)相连通,所述第二排风通道(45)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下风口(122)相连通的第五通孔(451);
其中,所述第二风机组件(40)还包括第二旋转门(46),所述第二旋转门(46)设置于所述第二排风通道(45)内,所述第二旋转门(46)具有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当所述第二旋转门(46)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二旋转门(46)将所述第五通孔(451)进行密封,以使所述第二出风侧(412)通过所述第二排风通道(45)与所述下腔体(14)相连通。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转门(46)位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二旋转门(46)移动至所述第二排风通道(45)内并将所述第二排风通道(45)进行密封,所述第二出风侧(412)通过所述第五通孔(451)与所述第二下风口(122)相连通。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道门(43)包括:
第二转动门(431),所述第二转动门(431)的一个侧边与所述第二蜗壳(41)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门(431)具有所述第二打开位置和所述第二关闭位置;
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二驱动部与所述第二转动门(431)相连接,所述第二驱动部可驱动所述第二转动门(431)位于所述第二打开位置或所述第二关闭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门(431)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转动门(431)相对地设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蜗壳(41)包括:
第二容纳蜗壳(47),所述第二容纳蜗壳(47)具有用于容纳第二风机(48)的第二容纳腔(471),所述第二容纳腔(471)的侧壁上开设有所述第五通孔(451);
第二蜗壳盖(49),所述第二蜗壳盖(49)具有第二盖板(491)和第二安装侧板(492),所述第二盖板(491)设置有第二进风口(4911),所述第二安装侧板(492)与所述第二蜗壳盖(49)的远离所述第二容纳蜗壳(47)一侧的表面相连接,所述第二风道门(43)与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二安装侧板(492)相连接并围设成所述第二吸风通道(44),所述第二安装侧板(492)上开设有所述第四通孔(441)。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板(491)上开设有第六通孔(4912),所述第六通孔(4912)位于所述第二安装侧板(492)外侧,所述第二盖板(491)的远离所述第二容纳蜗壳(47)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围板(493),所述第二围板(493)与部分的所述第二安装侧板(492)相连接,所述第二围板(493)与所述第二安装侧板(492)和所述壳体(10)中的至少一个围设成所述第二排风通道(45),当所述第二旋转门(46)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二旋转门(46)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蜗壳(47)内。
21.根据权利要求14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侧(32)与所述第二进风侧(42)相对地设置,和/或,所述第一进风侧(32)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进风侧(42)所在的平面具有夹角地设置。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转动门(431)位于所述第二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二旋转门(46)位于所述第四位置,所述第一风道门(33)位于所述第一关闭位置,所述第一旋转门(36)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或者,
所述第二转动门(431)位于所述第二关闭位置时,所述第二旋转门(46)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所述第一风道门(33)位于所述第一打开位置,所述第一旋转门(36)位于所述第二位置。
23.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组件(30)中的第一风机(38)为离心风机,和/或,所述第二风机组件(40)中的第二风机(48)为离心风机。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柜机还包括:
接水盘(50),所述接水盘(50)与所述壳体(10)相连接,所述换热器(20)倾斜地设置于所述壳体(10)内,且所述换热器(20)底部位于所述接水盘(50)内。
2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风口(111)和所述第二上风口(112)同时进风,所述第一下风口(121)和所述第二下风口(122)同时进风,当所述第一下风口(121)和所述第二下风口(122)同时处于进风状态时,所述第一上风口(111)和所述第二上风口(112)中的一个处于出风状态,或者,当所述第一上风口(111)和所述第二上风口(112)同时处于进风状态时,所述第一下风口(121)和所述第二下风口(122)中的一个处于出风状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250805.6U CN210511918U (zh) | 2019-08-02 | 2019-08-02 | 空调柜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250805.6U CN210511918U (zh) | 2019-08-02 | 2019-08-02 | 空调柜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511918U true CN210511918U (zh) | 2020-05-12 |
Family
ID=70587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250805.6U Active CN210511918U (zh) | 2019-08-02 | 2019-08-02 | 空调柜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511918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03731A (zh) * | 2019-08-02 | 2021-02-0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柜机 |
CN112492779A (zh) * | 2020-11-18 | 2021-03-12 | 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通风散热装置 |
CN114183823A (zh) * | 2021-12-10 | 2022-03-1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
2019
- 2019-08-02 CN CN201921250805.6U patent/CN21051191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03731A (zh) * | 2019-08-02 | 2021-02-0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柜机 |
CN112492779A (zh) * | 2020-11-18 | 2021-03-12 | 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通风散热装置 |
CN114183823A (zh) * | 2021-12-10 | 2022-03-1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CN114183823B (zh) * | 2021-12-10 | 2022-12-1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0665999B1 (ko) | 환기겸용 덕트형 공기조화기 | |
CN210511918U (zh) | 空调柜机 | |
CN115388464A (zh) | 壁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0511919U (zh) | 空调柜机 | |
CN217031389U (zh) | 用于空调器的新风部件和空调器 | |
CN109442573A (zh) | 一种空调出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 |
CN112303722A (zh) | 空调柜机及控制方法 | |
CN112303731A (zh) | 空调柜机 | |
CN217031378U (zh) | 空调器的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1398047U (zh) |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1233092U (zh) |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0740549U (zh) |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KR100485573B1 (ko) | 공기조화기 | |
CN209165590U (zh) | 一种空调出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 |
CN218495459U (zh) | 冰箱 | |
CN215260435U (zh) | 空气调节设备 | |
CN220062077U (zh) | 用于浴室空调器的出风筒、浴室空调器 | |
CN221744176U (zh) | 柜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7876136U (zh) | 柜装空调器和柜子组件 | |
CN214536504U (zh) | 空调器 | |
CN216522068U (zh) | 空气调节设备及系统 | |
CN215675717U (zh) | 风机组件及具有其的厨房空调系统 | |
CN219713456U (zh) | 取暖设备 | |
CN215260434U (zh) | 空气调节设备 | |
CN221076593U (zh) | 一种结构紧凑型多出风口浴霸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