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91729B - 可移动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可移动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91729B
CN108291729B CN201780004264.6A CN201780004264A CN108291729B CN 108291729 B CN108291729 B CN 108291729B CN 201780004264 A CN201780004264 A CN 201780004264A CN 108291729 B CN108291729 B CN 1082917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itioning unit
air conditioning
air conditioner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426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91729A (zh
Inventor
金衍燮
金东佑
李亭勋
郑允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on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anon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6006274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438066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7001865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565581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on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Hanon System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2917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917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917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917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 F24F1/03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 F24F1/03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323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 F24F1/04Arrangements for portabil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6Remote 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082Grilles, registers or guar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1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using cold storage bodies, e.g. 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2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using two-way short-range wireless interfa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082Grilles, registers or guards
    • F24F2013/088Air-flow straighten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可移动空调机,其具有这样的目的,即通过构造成能够在需要时仅分离空气调节单元并单独使用该空气调节单元而允许将该空调机携带至并用于任何需要制冷/制热的地方。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本发明的可移动空调机包括:空调机主体;空气调节单元,该空气调节单元设置至所述空调机主体并且产生并吹送冷空气及暖空气;以及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空气调节单元,其中所述可移动空调机具有拆卸单元,该拆卸单元使得所述空气调节单元能够被安装至空调机主体以及从空调机主体分离,从而该空气调节单元可在需要时通过与空调机主体分离而被独立使用。

Description

可移动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移动空调机,更具体地说,涉及这样的可移动空调机,该可移动空调机构造成根据需要移除并仅独立使用空气调节单元并且能够使得使用者能够携带并在需要制冷或者制热的任何地方使用空气调节单元并且提高可移动空调机的利用率。
背景技术
概括地说,公知空调机是一种用于保持诸如房间之类的特定空间(下文中概括地称作“房间”)舒适的装置。
空调机设置有压缩机、制热换热器、膨胀阀以及制冷换热器。空调机构造成将制冷换热器中产生的冷空气吹送到房间中以使房间冷却,或者将制热换热器中产生的暖空气吹送到房间中以制热房间。
然而,大部分传统空调机固定地安装在房间中的一个地方。因此,当要使局部冷却以及加热房间的仅一个区域时,传统空调机不能应对这样的需求。
特别地,当房间宽阔时,即使期望局部冷却以及加热房间,也只有冷却以及加热整个房间。由于这样的缺点而发生不必要的能量消耗。
此外,因为传统空调机固定地安装在房间中的一个地方,所以冷空气或者暖空气的排出方向被限制。因此,冷空气或者暖空气不能朝房间中的特定区域吹送,或者可能产生冷空气或者暖空气的吹送量非常低的盲区。由于此问题,房间的制冷以及制热效率显著降低。
在这种情况下,已经研发了能够使局部冷却以及加热房间中的特定区域并且能够有效冷却并加热房间中的盲区的各种空调机。
作为其一个实施例,公知一种可移动空调机。该可移动空调机构造成使得进行空气调节操作的空气调节单元可移动。在空气调节单元移动至需要制冷或者制热的地方后,空气调节单元操作成提供冷空气或者暖空气。特别地,可移动空调机提供从空气调节单元的制热换热器排出的暖空气或者从空气调节单元的制冷换热器排出的冷空气。
因此,能够局部地冷却或者加热需要空气调节操作的地方,并且有效冷却制冷盲区或者加热制热盲区。
在一些情况下,可移动空调机可以包括用于感测房间中的空气调节负荷侧的感测单元、用于移动空气调节单元的移动单元以及用于控制移动单元以使空气调节单元的控制单元朝空气调节负荷侧移动。
特别地,在感测单元感测需要空气调节操作的房间中的空气调节负荷之后,控制单元控制移动单元以使空气调节单元朝空气调节负荷移动并且操作朝空气调节负荷移动的空气调节单元。
因此,在空气调节负荷定位在需要空气调节操作的房间中并且可移动空调机自身朝空气调节负荷移动之后,可移动空调机通过向空气调节负荷供应冷空气或者暖空气而自动冷却或者加热空气调节负荷。
然而,因为这样的传统可移动空调机具有不管制冷或者制热状态总是从制热换热器以及制冷换热器产生暖空气与冷空气的这样的结构,所以传统空调机具有制冷与制热性能劣化的劣势。
特别地,在制冷模式下,因为尽管是制冷模式,可制热换热器的暖空气也持续排出到房间中,所以制冷性能显著变差。在制热模式下,因为尽管是制热模式,可制冷换热器的冷空气也持续排出到房间中,所以制热性能显著变差。
此外,虽然传统可移动空调机移动至空气调节负荷并且局部地冷却或者制热空气调节负荷,但是仍仅在诸如房间之类的特定空间中使用可移动空调机。因此,其用途非常有限。
特别地,传统可移动空调机因其庞大且沉重而不能自由移动。因此,传统可移动空调机的利用率非常有限。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固有的前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可移动空调机,该可移动空调机能够限制在制冷模式下从制热换热器产生的制热能量的释放并且限制在制热模式下从制冷换热器产生的制冷能量的释放。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显著改善制冷以及制热性能的可移动空调机。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使得使用者能够根据需要移除空气调节单元并且仅独立地使用空气调节单元的可移动空调机。
本发明再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可移动空调机,该可移动空调机能够使得使用者能够携带空气调节单元并且在需要制冷或者制热的任何地方使用空气调节单元并且提高可移动空调机的利用率。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提高一种可移动空调机,该可移动空调机包括:空调机主体;空气调节单元,该空气调节单元安装在所述空调机主体中并且构造成产生冷空气或者暖空气;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构造成控制所述空气调节单元;以及附接/拆卸单元,该附接/拆卸单元构造成将所述空气调节单元可拆卸地附接至所述空调机主体,使得所述空气调节单元能够任选地被从所述空调机主体拆卸并且能够被独立使用。
优选地,所述空气调节单元可以包括空气调节壳、压缩机、制热换热器、膨胀阀、制冷换热器、鼓风扇、开/闭门以及电源电池,并且所述附接/拆卸单元可以包括:空气调节单元安装空间,该空气调节单元安装空间形成在所述空调机主体中,使得所述空气调节单元的所述空气调节壳能够被可移除地容纳在所述空气调节单元安装空间中;以及连接器,该连接器构造成使所述空气调节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从而使得当所述空气调节单元安置在所述空气调节单元安装空间中或者从所述空气调节单元安装空间移除时所述空气调节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能够电连接或者断开电连接。
所述空气调节单元可以进一步包括辅助控制单元,该辅助控制单元构造成控制所述压缩机、所述制热换热器、所述膨胀阀、所述制冷换热器、所述鼓风扇、所述开/闭门以及所述电源电池,并且当所述空气调节单元安置在所述空调机主体上时,所述空气调节单元可以被借助所述连接器连接的所述控制单元控制,并且当从所述空调机主体移除所述空气调节单元时,所述空气调节单元可以被所述辅助控制单元控制。
所述空气调节单元的所述空气调节壳可以包括:冷空气流动路径,该冷空气流动路径构造成在制冷模式下供应所述制冷换热器的冷空气;暖空气流动路径,该暖空气流动路径构造成在制热模式下供应所述制热换热器的暖空气;废热流动路径,该废热流动路径构造成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排出所述制热换热器中产生的废暖空气并且在所述制热模式下排出所述制冷换热器中产生的废冷空气;以及废热处理装置,该废热处理装置安装在废热流动路径中,从而吸收在所述制冷模式下从所述制热换热器产生的废暖空气的制热能量以及在所述制热模式下从所述制冷换热器产生的废冷空气的制冷能量。
所述附接/拆卸单元可以包括抽屉式空气调节单元容纳托盘,该抽屉式空气调节单元容纳托盘具有用于储存所述空气调节单元的空气调节储存仓,并且所述抽屉式空气调节单元容纳托盘可以安装在所述空调机主体中,使得所述托盘能够在将所述空气调节单元储存在所述空气调节单元储存仓中之后安置在所述空调机主体上或者能够被从所述空调机主体拔出。
根据本发明的可移动空调机具有这样的结构,即:需要时空气调节单元能够被移除并且独立地使用,从而使用者能够携带空气调节单元并且在需要制冷或者制热的任何地方使用空气调节单元。因此,提高了可移动空调机的利用率。
进一步地,因为不必要消散的废热被蓄热包处理,所以能够避免由不必要消散的废热引起的制冷以及制热性能的劣化。
特别地,在制冷模式下,制热换热器的制热能量被蓄热包处理以限制制热能量的释放。在制热模式下,制冷换热器的制冷能量被蓄热包处理以限制制冷能量的释放。因此,能够使不需要的废热的释放最小化,从而显著改善制冷以及制热性能。
此外,利用抽屉式空气调节单元托盘拆卸并附接空气调节单元。这使得容易拆卸并附接空气调节单元。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可移动空调机的立体图,示出了处于分解状态下的主要部分。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可移动空调机的侧剖面图,示出了处于分解状态下的主要部分。
图3是示出图2中所示的可移动空调机的组合状态的剖面图。
图4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可移动空调机的操作实施例的操作图,其中,在构成本发明的可移动空调机的空气调节单元联接至可移动空调机的主体的状态下以制冷模式控制空气调节单元。
图5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可移动空调机的操作实施例的操作图,其中,在构成本发明的可移动空调机的空气调节单元联接至可移动空调机的主体的状态下以制热模式控制空气调节单元制热模式。
图6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可移动空调机的操作实施例的操作图,其中,空气调节单元被从可移动空调机的主体拆卸并且处于使用中。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可移动空调机的立体图,示出了作为主要部分的空气调节单元被从可移动空调机拆卸的状态。
图8是图7中所示的可移动空调机的侧剖面图。
图9是示出空气调节单元被容纳在可移动空调机的主体内部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10是示出空气调节单元被容纳在可移动空调机的主体内部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11是示出空气调节单元被容纳在可移动空调机的主体内部的状态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可移动空调机的优选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在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可移动空调机的特征之前,将参照图1至图3简要描述可移动空调机的基本构造。
可移动空调机包括空调机主体10。感测单元20、移动单元30、空气调节单元40、电源电池50以及控制单元60安装在空调机主体10中。
感测单元20由红外传感器、摄像机等形成。感测单元20通过拍摄房间的图像并且处理所拍摄的图像而感测房间中的人体。
移动单元30包括驱动轮32、操纵轮34、用于驱动驱动轮32的驱动马达36以及用于控制操纵轮34的操纵马达38。移动单元30借助电力操作成将空调机主体10移动至特定地方。
空气调节单元40包括压缩机40a、制热换热器40b、膨胀阀40c、制冷换热器40d、鼓风扇40e以及开/闭门40f。制冷剂被压缩机40a压缩然后循序循环。制热换热器40b中产生暖空气并且制冷换热器40d中产生冷空气。
制热换热器40b中产生的暖空气被吹送到房间中以加热房间,并且制冷换热器40d中产生的冷空气被吹送到房间中以冷却房间。
电源电池50向感测单元20、移动单元30以及空气调节单元40供应电力。因此,感测单元20、移动单元30以及空气调节单元40能够被驱动。
就此而言,电源电池50是可充电的。当电被消耗掉时,借助充电站(未示出)向电源电池50充电。
控制单元60设置有微处理器并且构造成控制感测单元20、移动单元30、空气调节单元40以及电源电池50。
特别地,当感测单元20识别到人时,控制单元60将移动单元30控制成使空调机主体10朝人移动。然后,控制单元60控制空气调节单元40使得冷空气或者暖空气朝人吹送。当电源电池50的电池电量耗尽时,空调机主体10返回至充电站。
因为本领域中公知感测单元20、移动单元30、空气调节单元40、电源电池50以及控制单元60,所以将省略其详细的描述。
接着,将参照图1至图3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可移动空调机的特征。
本发明的可移动空调机设置有用于产生冷空气或者暖空气的空气调节单元40。可从空调机主体10拆卸空气调节单元40。能够独立使用空气调节单元40。
更具体地说,空调机主体10具有设置在其中的空气调节单元安装空间12。
空气调节单元安装空间12具有后开口部12a,空气调节单元40能够穿过该后开口部安装在空气调节单元安装空间12中或者能穿过该后开口部从空调机主体10拆卸。空气调节单元安装空间12的后开口部12a借助分离罩14开闭。
另一方面,空气调节单元40包括空气调节壳42。空气调节壳42是矩形箱体并且构造成被容纳在空调机主体10的空气调节单元安装空间12中或者从空气调节单元安装空间12拆卸并且移除。
空气调节壳42具有内部空间44、横向以及后空气进入口44a、前空气排放口44b以及后废热消散口44c。
如图1、图2以及图3中所示,当空气调节壳42安装在空调机主体10的空气调节单元安装空间12中时,横向以及后空气进入口44a、前空气排放口44b以及后废热消散口44c分别与形成在空调机主体10中的空气进入路径10a、空气排放路径10b以及废热消散路径10c对准。
横向以及后空气进入口44a、前空气排放口44b以及后废热消散口44c构造成引入外部空气并排出所引入的空气。
特别地,在空气调节壳42安装在空调机主体10的空气调节单元安装空间12中的情况下,外部空气经由空调机主体10的空气进入路径10a被引入,并且所引入的空气经由空调机主体10的空气排放路径10b以及废热消散路径10c排出。
相反,在空气调节壳42与空调机主体10分离的情况下,如图2中所示,外部空气直接被引入并且所引入的空气直接被排出。
如图2以及图3中所示,空气调节壳42的内部空间44包括冷空气流动路径45、暖空气流动路径46以及从冷空气流动路径45与暖空气流动路径46分支然后结合在一起的废热流动路径47。
制冷换热器40d、鼓风扇40e以及开/闭门40f顺序地安装在冷空气流动路径45中。冷空气流动路径45的端部连接至空气调节壳42的前空气排放口44b。
当在制冷模式下使制冷换热器40d与前空气排放口44b借助开/闭门40f相互连通时,冷空气流动路径45允许穿过制冷换热器40d的冷空气朝前空气排放口44b流动。
因此,朝前空气排放口44b流动的冷空气经由前空气排放口44b排出。这允许周围部分冷却。
特别地,当空气调节单元40安装在空调机主体10中时,能够使空调机主体10的周围部分冷却。当空气调节单元40与空调机主体10分离并被独立使用时,能够使空气调节单元40的周围部分冷却。
制热换热器40b、鼓风扇40e以及开/闭门40f顺序地安装在暖空气流动路径46中。暖空气流动路径46的端部连接至空气调节壳42的前空气排放口44b。
当在制热模式下使制热换热器40b与前空气排放口44b借助开/闭门40f相互连通时,暖空气流动路径46允许穿过制热换热器40b的暖空气朝前空气排放口44b流动。
因此,朝前空气排放口44b流动的暖空气能够经由前空气排放口44b排出。这允许周围部分被加热。
特别地,当空气调节单元40安装在空调机主体10中时,空调机主体10的周围部分能够被加热。当空气调节单元40与空调机主体10分离并被独立使用时,空气调节单元40的周围部分能够被加热。
废热流动路径47在其端部处连接至后废热消散口44c。这样连接的废热流动路径47允许从冷空气流动路径45排出的冷空气或者从暖空气流动路径46排出的暖空气朝后废热消散口44c流动。
特别地,在制冷模式下,从制热换热器40b排出的位于暖空气流动路径46侧的废暖空气朝后废热消散口44c流动。在制热模式下,从制冷换热器40d排出的位于冷空气流动路径45侧的废冷空气朝后废热消散口44c流动。
因此,在制冷模式下,制热换热器40b的制热能量能够经由后废热消散口44c排出至外部。在制热模式下,制冷换热器40d的制冷能量能够经由后废热消散口44c排出至外部。
另一方面,废热处理装置48安装在废热流动路径47中。废热处理装置48由其中含有蓄热材料的多个蓄热包48a形成。
蓄热包48a以相互间隔开的关系安装在废热流动路径47中。蓄热包48a构造成与穿过废热流动路径47的冷空气或者暖空气交换热并且吸收来自冷空气或者暖空气的废热。
特别地,在制冷模式下,从制热换热器40b排出的暖空气的热被吸收。在制热模式下,从制冷换热器40d排出的冷空气的制冷能量被吸收。
因此,在制冷模式下,来自空气调节单元40的制热能量的释放被最大程度地限制。在制热模式下,来自空气调节单元40的制冷能量的释放被最大程度地限制。因此,当制冷以及制热时,能够防止从空气调节单元40释放不需要的废热。因此,能够显著改善由于废热的释放制冷以及制热性能劣化的现象。
各个蓄热包48a均具有多个通气孔48b,这些通气孔确保空气在废热流动路径47中顺畅流动并且增大废热流动路径47中的空气与蓄热包48a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蓄热包48a的蓄热性能。
再参照图2以及图3,空气调节单元40设置有安装在内部空间44的废热流动路径47中的压缩机40a。
安装在废热流动路径47中的压缩机40a构造成接触沿废热流动路径47流动的空气。压缩机40a构造成与废热流动路径47中的空气交换热。
特别地,压缩机40a通过与废热流动路径47中的空气交换热而被冷却,借此提高了制冷剂压缩性能并且延长了压缩机40a的使用寿命。
此外,在制热模式下,压缩机40a与从制冷换热器40d排出的的冷空气交换热,从而提高冷空气的温度。因此,在制热模式下,阻止了来自空气调节单元40的制冷能量的释放,从而提高了空气调节单元40的制热性能。
参照图3,优选地,压缩机40a与废热处理装置48一起安装在空气调节壳42的下部。
诸如制热换热器40b与制冷换热器40d之类的换热器优选设置在空气调节壳42的上部中。
采用此构造的原因是实现换热器布置在压缩机40a上侧并且废热处理装置48布置在下侧的这样的竖向结构。这使得能够提升空间利用率并且确保废冷空气与废暖空气经由位于下侧的压缩机40a排出。
再参照图2以及图3,空气调节单元40包括安装在其中的电源电池50。
电源电池50安装在空气调节单元40的内部空间44中并且构造成向空气调节单元40的各个电气装置供应电力。
特别地,电力供应至空气调节单元40的压缩机40a、膨胀阀40c、鼓风扇40e以及开/闭门40f。因此,空气调节单元40能够被独立地驱动以独立地进行制冷以及制热操作。
优选地,电源电池50安装在内部空间44的废热流动路径47中。
这确保电源电池50与沿废热流动路径47流动的空气接触并且与废热流动路径47中的空气交换热。具体地说,这确保:电源电池50通过与废热流动路径47中的空气交换热而被冷却并且在制热模式下电源电池50与从制冷换热器40d排出的冷空气交换热以提高冷空气的温度。
另一方面,电源电池50构造成通过连接器52电连接至空调机主体10。
特别地,当空气调节单元40安置在空调机主体10上时,电源电池50电连接至空调机主体10的控制单元60。以此方式构造的电源电池50在控制单元60的控制之下。
例如,电源电池50借助控制单元60被充以电力并且构造成在控制单元60的控制下将电力供应至空气调节单元40的各个电气装置。
进一步地,电源电池50控制供应至各个电气装置(例如,压缩机40a、开/闭门40f以及鼓风扇40e)的电力的量,借此能够控制压缩机40a的旋转速度、开/闭门40f的打开量以及鼓风扇40e的旋转速度。因此,能够根据空调机主体10的控制值主动地控制空气调节单元40。
当空气调节单元40与空调机主体10分离并且被独立使用时,连接器与电源电池50分离并且空气调节单元40被从空调机主体10拆卸。
当电源电池50从空调机主体10的控制单元60断开连接时,电源电池50能够借助外部电源(例如,连接至连接器52的市售电源)被充以电力。
再参照图1、图2以及图3,空气调节单元40进一步包括辅助控制单元70。
辅助控制单元70安装在空气调节壳42外部并且包括微型计算机(未示出)、驱动电路(未示出)、显示单元72以及多个控制按钮74。
辅助控制单元70构造成控制空气调节单元40的各个电气装置。当空气调节单元40与空调机主体10分离并且被独立使用时,辅助控制单元70能够独立控制空气调节单元40。
具体地说,辅助控制单元70能够开启或者关掉空气调节单元40、选择制冷模式与制热模式并且调节从空气调节单元40排出的冷空气或者暖空气的温度以及流动速率。
辅助控制单元70的各个控制按钮74均包括开/关按钮74a、模式选择按钮74b、温度控制按钮74c以及空气流动速率控制按钮74d。显示单元72构造成显示空气调节单元40的操作状态以及一系列操作过程。
接着,将参照图1至图6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可移动空调机的操作实施例。
首先,将描述空气调节单元40安置并用在空调机主体10上的情况。
参照图1至图5,为了将空气调节单元40附接至空调机主体10,移除设置在空调机主体10的后表面上的罩14以打开空调机主体10的空气调节单元安装空间12。
然后,将空气调节单元40插入到空气调节单元安装空间12的后开口部12a中,并且向内推插入的空气调节单元40。
当完成空气调节单元40的附接时,由罩14封闭空气调节单元安装空间12的后开口部12a。从而,完成了空气调节单元40的安装。
当完成空气调节单元40的安装时,经由空调机主体10的控制单元60开启可移动空调机。
然后,空调机主体10借助感测单元20识别人并且移动至所识别的人。空调机主体10朝所识别的人移动并且在根据所识别的人及其周围的制冷或者制热负荷以制冷模式或者制热模式控制的情况下排出冷空气或者暖空气。
当可移动空调机以制冷模式被控制时,如图4中所示,从空气调节单元40的制冷换热器40d排出的冷空气穿过冷空气流动路径45朝空气排放口44b流动。此时,冷空气穿过空气排放口44b以及空调机主体10的空气排放路径10b排出至外部。因此,冷空气供应至空调机主体10的周围,从而进行制冷操作。
在制冷模式下,从空气调节单元40的制热换热器40b排出的暖空气沿废热流动路径47排出。这样排出的暖空气在穿过安装在废热流动路径47中的蓄热包48a时与蓄热包48a交换热。
制热换热器40b的暖空气通过热交换被冷却并且穿过后废热消散口44c以及空调机主体10的废热消散路径10c排出至外部。因此,防止暖空气以高温排出。
因此,在制冷模式下,来自空气调节单元40的制热能量的释放被尽可能地限制,从而抑制了由于制冷模式下制热能量的释放引起的制冷性能的劣化。
当可移动空调机被控制在制热模式下,如图5中所示,从空气调节单元40的制热换热器40b排出的暖空气穿过暖空气流动路径46朝空气排放口44b流动。暖空气穿过空气排放口44b以及空调机主体10的空气排放路径10b排出至外部。因此,暖空气供应至空调机主体10的周围,从而进行制热操作。
另一方面,在制热模式下,从空气调节单元40的制冷换热器40d排出的冷空气沿废热流动路径47排出。这样排出的冷空气在穿过安装在废热流动路径47中的蓄热包48a时与蓄热包48a交换热。
制冷换热器40d的冷空气通过热交换被加热并且穿过后废热消散口44c以及空调机主体10的废热消散路径10c排出至外部。因此,防止冷空气以低温排出。
因此,在制热模式下,来自空气调节单元40的制冷能量的释放被尽可能地限制,从而抑制了由于制热模式下制冷能量的释放引起的制热性能的劣化。
接着,将描述空气调节单元40被从空调机主体10拆卸并且被独立使用的情况。
参照图1、图2以及图6,为了使空气调节单元40与空调机主体10分离,移除设置在空调机主体10的后表面上的罩14以打开空调机主体10的空气调节单元安装空间12。
然后,拔出并分离安装在空气调节单元安装空间12中的空气调节单元40。
当完成空气调节单元40的分离时,如图6中所示,将空气调节单元40移动至期望的位置(例如,位于露营地的帐篷内)。
当完成空气调节单元40的移动时,开启设置在空气调节壳42中的辅助控制单元70的控制按钮74以选择制冷或者制热模式以及空气流动速率。
然后,空气调节单元40操作成排出冷空气或者暖空气,从而冷却或者加热周围空间。
因为已经描述了空气调节单元40的操作,所以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具有这样的构造的可移动空调机,如果需要则可以分离并且独立地使用空气调节单元40。这使得使用者能够携带并且在任何需要制冷以及制热的地方使用空气调节单元40。因此,能够提高可移动空调机的利用率。
此外,无需消散的废热由蓄热包48a处理。这使得能够避免由不必要的消散的废热引起的制冷以及制热性能的劣化。
特别地,在制冷模式下,制热换热器40b侧的制热能量被蓄热包48a处理以限制制热能量的释放。在制热模式下,制冷换热器40d侧的制冷能量被蓄热包48a处理以限制制冷能量的释放。因而,能够使不必要的废热的释放最小化,并且能够显著提高制冷以及制热性能。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将参照图7至图11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可移动空调机。
首先参照图7至图9,第二实施方式的可移动空调机包括设置在空调机主体10的空气调节单元安装空间12中的抽屉式空气调节单元容纳托盘80。
抽屉式空气调节单元容纳托盘80设置有空气调节单元储存仓82,该空气调节单元储存仓的上侧是开放的。抽屉式空气调节单元容纳托盘80利用导轨84安装在空调机主体10的空气调节单元安装空间12中,使得该抽屉式空气调节单元容纳托盘能够被拔出。抽屉式空气调节单元容纳托盘80被安装成能够在托盘80被从空气调节单元安装空间12拔出的拔出位置X与托盘80被容纳在空气调节单元安装空间12中的储存位置Y之间移动。
在空气调节单元40被储存在空气调节单元储存仓82中的状态下,抽屉式空气调节单元容纳托盘80在拔出位置X与储存位置Y之间滑动。
能够通过将容纳空气调节单元40的托盘80移动至空调机主体10外部的拔出位置X而容易地使空气调节单元40与空调机主体10分离。而且,能够通过将容纳空气调节单元40的托盘80移动至储存位置Y而容易地将空气调节单元40安置在空调机主体10上。
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使用者不必直接从空调机主体10的空气调节单元安装空间12拔出空气调节单元40或者将空气调节单元40储存在空调机主体10的空气调节单元安装空间12中。这使得能够显著提高使用者便利性。
另一方面,罩14一体地设置在抽屉式空气调节单元容纳托盘80的后侧。
罩14对应于空调机主体10的空气调节单元安装空间12。罩14构造成当将抽屉式空气调节单元容纳托盘80容纳在空调机主体10的空气调节单元安装空间12中时,封闭空气调节单元安装空间12的后开口部12a。
而且,罩14构造成当从空调机主体10的空气调节单元安装空间12拔出抽屉式空气调节单元容纳托盘80时打开空气调节单元安装空间12的后开口部12a。
当从空调机主体10的空气调节单元安装空间12拔出抽屉式空气调节单元容纳托盘80或者将抽屉式空气调节单元容纳托盘80容纳在空气调节单元安装空间12中时,这样构造的罩14自动打开或者封闭空调机主体10的空气调节单元安装空间12。这使得能够提高使用者便利性。
特别地,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一样,不必手动移除或者安置安装在空调机主体10上的罩14以打开或者封闭空调机主体10的空气调节单元安装空间12。
参照图8以及图9,第二实施方式的可移动空调机进一步包括用于在拔出位置X与储存位置Y之间驱动抽屉式空气调节单元容纳托盘80的驱动单元90。
驱动单元90包括设置在抽屉式空气调节单元容纳托盘80的底部上的齿条92、在空调机主体10上设置成与齿条92接合的小齿轮94以及用于驱动小齿轮94的驱动马达95。
当使用者操作设置在空调机主体10上的拔出按钮96或者储存按钮97时,驱动单元90正向或者反向旋转以在拔出位置X与储存位置Y之间驱动抽屉式空气调节单元容纳托盘80。
因此,能够自动操作抽屉式空气调节单元容纳托盘80,借此能够容易地分离并且安装空气调节单元40。
驱动单元90可以经由远程控制终端100(例如,远程控制器、智能手机等)远程操作。
为此目的,空调机主体10包括:无线通讯单元62,该无线通讯单元62能够经由诸如Wi-Fi、蓝牙、RF、无线因特网之类的无线通讯装置与远程控制终端100无线通讯;以及控制单元60,该控制单元用于响应于从无线通讯单元62接收的远程控制终端100的控制信号来控制驱动单元90。
以此方式,可远程控制的驱动单元90能够在不由使用者直接操作空调机主体10的情况下控制抽屉式空气调节单元容纳托盘80的位置。这使得能够提高使用者便利性。
远程控制终端100结合能够远程控制可移动空调机的空调机控制应用程序。特别地,结合空调机控制应用的智能手机构造成借助结合在其中的空调机控制应用控制空调机主体10的抽屉式空气调节单元容纳托盘80。
可以从应用商店购买并下载结合在远程控制终端100中的空调机控制应用。
再参照图7至图9,第二实施方式的可移动空调机的空气调节单元40包括能够收集制冷换热器40d的冷凝水的冷凝水收集单元110。
冷凝水收集单元110包括位于分隔制冷换热器40d与废热流动路径47的分隔壁47a侧的冷凝水收集室112,还包括布置在冷凝水收集室112中的冷凝水托盘114。
冷凝水收集室112形成在分隔壁47a的底表面部上。具体地说,冷凝水收集室112直接形成在漏斗型冷凝水接收器47b的底表面部上,该漏斗型冷凝水接收器直接接收并排出制冷换热器40d的冷凝水。
冷凝水收集室112与废热流动路径47隔开。因此,沿废热流动路径47流动的废热不流动到冷凝水收集室112中。
冷凝水托盘114布置在冷凝水收集室112中以接收并收集制冷换热器40d的穿过漏斗型冷凝水接收器47b的排泄孔47c排出的冷凝水。
冷凝水收集单元110安装在漏斗型冷凝水接收器47b的下表面上并且布置在漏斗型冷凝水接收器47b与废热流动路径47之间。
因此,冷凝水收集单元110用以使废热流动路径47与冷凝水接收器47b的排泄孔47c相互隔离。这使得能够防止废热流动路径47侧的废热经由冷凝水接收器47b的排泄孔47c被再引入到空气进入口44a中。
因此,能够避免由朝空气进入口44a流入的废热引起的制冷换热器40d的制冷性能以及制热换热器40b的制热性能的劣化。
如图7以及图10中所示,冷凝水收集单元110的冷凝水收集室112朝空气调节壳42的侧表面开放。
能够经由冷凝水收集室112的侧开口部将布置在冷凝水收集室112中的冷凝水托盘114拔出至外部。如果需要,则可以从冷凝水收集室112拔出这样构造的冷凝水托盘114从而能够移除收集的冷凝水。
空调机主体10包括用于拔出布置在空气调节单元40的冷凝水收集室112中的冷凝水托盘114的冷凝水托盘拔出单元120。
冷凝水托盘拔出单元120包括对应空气调节单元40的冷凝水收集室112的冷凝水托盘拔出口122,还包括用于开闭冷凝水托盘拔出口122的开/闭门124。
当空气调节单元40安置在空调机主体10的空气调节单元安装空间12中时,冷凝水托盘拔出口122与空气调节单元40的冷凝水收集室112对准。
如上所述构造的冷凝水托盘拔出口122使得使用者能够拔出安装在空气调节单元40中的冷凝水收集单元110的冷凝水托盘114。
因此,能够在不使空气调节单元40与空调机主体10分离的情况下移除空气调节单元40的冷凝水托盘114。这使得能够在不从空调机主体10拆卸空气调节单元40的情况下容易地移除收集在冷凝水托盘114中的冷凝水。因此,能够尽可能地提高使用者便利性。
再参照图7至图9,第二实施方式的可移动空调机进一步包括安装在位于罩14的空气进入路径10a与废热消散路径10c之间的部分处的挡板130。
挡板130设置在废热消散路径10c与安装在抽屉式空气调节单元容纳托盘80中的罩14侧的空气进入路径10a之间。
这样安装的挡板130用以使空气进入路径10a与废热消散路径10c相互隔离。因此,空气调节单元40的经由空气调节单元40的废热消散口44c以及罩14的废热消散路径10c消散的废热被防止朝罩14的空气进入路径10a移动。
这防止从空气调节单元40的废热消散口44c消散的废热经由空气进入路径10a被再引入到空气调节单元40的空气进入口44a中。因此,能够避免由朝空气进入口44a流入的废热引起的制冷换热器40d的制冷性能以及制热换热器40b的制热性能的劣化。
如图7以及图11中所示,挡板130还布置在罩14的废热消散路径10c与空调机主体10的两侧上的空气进入路径10a之间的部分处。
挡板130防止从废热消散路径10c消散的废热流动到空调机主体10的空气进入路径10a中以及流动到空气调节单元40的空气进入口44a中。这避免由朝空气进入口44a流入的废热引起的制冷换热器40d的制冷性能以及制热换热器40b的制热性能的劣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具有这样的构造的可移动空调机,通过使用抽屉式空气调节单元容纳托盘80拆卸以及附接空气调节单元40,借此能够容易地分离并安置空气调节单元40。
能够从空调机主体10的外部拔出设置在空气调节单元40中的冷凝水托盘114。因此,能够在不从空调机主体10移除空气调节单元40的情况下容易地移除收集在冷凝水托盘114中的冷凝水。这使得能够显著提高使用者便利性。
通过改进冷凝水收集单元110的位置而使废热流动路径47与空气进入口44a隔离,并且通过使用挡板130而使空气调节单元40的废热消散口44c与空气进入口44a隔离。
因此能够防止废热流动路径47以及废热消散口44c中的废热回流至空气进入口44a。这使得能够避免由朝空气进入口44a流入的废热引起的制冷以及制热性能的劣化。
虽然上文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要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范围的情况下作出各种变化以及变型。

Claims (20)

1.一种可移动空调机,该可移动空调机包括:
空调机主体(10);
空气调节单元(40),该空气调节单元安装在所述空调机主体(10)中并且构造成产生冷空气或者暖空气;
控制单元(60),该控制单元构造成控制所述空气调节单元(40);
附接/拆卸单元,该附接/拆卸单元构造成将所述空气调节单元(40)以可拆卸的方式附接至所述空调机主体(10),使得所述空气调节单元(40)能够任选地从所述空调机主体(10)拆卸并且被独立使用;以及
感测单元(20),该感测单元构造成感测存在于预定空间中的人,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60)构造成当所述感测单元(20)感测到人时使所述空调机主体(10)朝识别的人移动并且通过控制所述空气调节单元(40)排出冷空气或者暖空气,
其中,所述空气调节单元(40)包括空气调节壳(42)、压缩机(40a)、制热换热器(40b)、膨胀阀(40c)、制冷换热器(40d)、鼓风扇(40e)、开/闭门(40f)以及电源电池(50),并且
所述附接/拆卸单元包括:空气调节单元安装空间(12),该空气调节单元安装空间形成在所述空调机主体(10)中,使得所述空气调节单元(40)的所述空气调节壳(42)能够被以可移除的方式容纳在所述空气调节单元安装空间(12)中;以及连接器(52),该连接器构造成使所述空气调节单元(40)与所述控制单元(60)电连接,从而使得当所述空气调节单元(40)被安置在所述空气调节单元安装空间(12)中或者从所述空气调节单元安装空间(12)移除时所述空气调节单元(40)与所述控制单元(60)能够电连接或者断开电连接,并且
其中,所述空气调节单元(40)的所述空气调节壳(42)包括:冷空气流动路径(45),该冷空气流动路径构造成在制冷模式下供应所述制冷换热器(40d)的冷空气;暖空气流动路径(46),该暖空气流动路径构造成在制热模式下供应所述制热换热器(40b)的暖空气;废热流动路径(47),该废热流动路径构造成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排出所述制热换热器(40b)中产生的废暖空气并且在所述制热模式下排出所述制冷换热器(40d)中产生的废冷空气;以及废热处理装置(48),该废热处理装置安装在所述废热流动路径(47)中,从而吸收在所述制冷模式下从所述制热换热器(40b)产生的废暖空气的制热能量以及在所述制热模式下从所述制冷换热器(40d)产生的废冷空气的制冷能量,并且
其中,所述废热处理装置(48)包括多个蓄热包(48a),各个蓄热包中均具有蓄热材料,所述蓄热包(48a)以间隔开的关系安装在所述废热流动路径(47)中并且构造成与穿过所述废热流动路径(47)的废冷空气或者废暖空气交换热,从而吸收所述废冷空气的制冷能量或者所述废暖空气的制热能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空调机,其中,所述空气调节单元(40)进一步包括辅助控制单元(70),该辅助控制单元构造成控制所述压缩机(40a)、所述制热换热器(40b)、所述膨胀阀(40c)、所述制冷换热器(40d)、所述鼓风扇(40e)、所述开/闭门(40f)以及所述电源电池(50),
当所述空气调节单元(40)安置在所述空调机主体(10)上时,所述空气调节单元(40)被借助所述连接器(52)连接的所述控制单元(60)控制,并且
当从所述空调机主体(10)移除所述空气调节单元(40)时,所述空气调节单元(40)被所述辅助控制单元(70)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动空调机,其中,所述辅助控制单元(70)包括构造成开启或者关掉所述空气调节单元(40)的开/关按钮(74a)、构造成选择制冷模式与制热模式中的一者的模式选择按钮(74b)、构造成控制从所述空气调节单元(40)排出的冷空气或者暖空气的温度的温度控制按钮(74c)、构造成控制从所述空气调节单元(40)排出的冷空气或者暖空气的流动速率的空气流动速率控制按钮(74d)以及构造成显示所述空气调节单元(40)的操作状态以及一系列操作处理的显示单元(7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空调机,其中,所述空气调节单元安装空间(12)形成为在所述空调机主体(10)的后表面部开放,
穿过所述空气调节单元安装空间(12)的后开口部(12a),所述空气调节单元(40)被安置到所述空调机主体(10)中或者从所述空调机主体(10)移除,并且
所述空调机主体(10)的所述空气调节单元安装空间(12)借助罩(14)打开或者封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空调机,其中,所述空气调节单元(40)的所述压缩机(40a)安装在所述空气调节壳(42)的所述废热流动路径(47)中并且构造成与沿所述废热流动路径(47)流动的所述废冷空气或者所述废暖空气交换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移动空调机,其中,所述空气调节单元(40)的所述电源电池(50)安装在所述空气调节壳(42)的所述废热流动路径(47)中并且构造成与沿所述废热流动路径(47)流动的所述废冷空气或者所述废暖空气交换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移动空调机,其中,所述空气调节单元(40)的所述电源电池(50)在通过所述连接器(52)电连接至所述控制单元(60)时借助所述控制单元(60)被充以电力并且当与所述控制单元(60)断开连接时借助连接至所述连接器(52)的外部电源被充以电力。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空调机,其中,所述空气调节壳(42)包括:空气进入口(44a),该空气进入口构造成将外部空气引入到所述冷空气流动路径(45)以及所述暖空气流动路径(46)中;空气排放口(44b),该空气排放口构造成将所述冷空气流动路径(45)中存在的冷空气以及所述暖空气流动路径(46)中存在的暖空气排出至外部;废热消散口(44c),该废热消散口构造成在所述制冷模式下将从所述制热换热器(40b)产生并且存在于所述废热流动路径(47)中的废暖空气排出至外部并且在所述制热模式下将从所述制冷换热器(40d)产生并且存在于所述废热流动路径(47)中的废冷空气排出至外部,并且
所述空气进入口(44a)、所述空气排放口(44b)以及所述废热消散口(44c)沿不同的方向向外开放。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移动空调机,其中,所述空调机主体(10)包括分别对应于所述空气进入口(44a)、所述空气排放口(44b)以及所述废热消散口(44c)的开口部(10a、10b、10c)。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移动空调机,其中,所述空气调节单元(40)的所述制热换热器(40b)与所述制冷换热器(40d)布置在所述空气调节壳(42)的上部中,并且所述压缩机(40a)与所述废热处理装置(48)布置在所述空气调节壳(42)的下部中,从而所述制热换热器(40b)以及所述制冷换热器(40d)相对于所述压缩机(40a)以及所述废热处理装置(48)竖向布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空调机,其中,所述附接/拆卸单元包括抽屉式空气调节单元容纳托盘(80),该抽屉式空气调节单元容纳托盘具有用于储存所述空气调节单元(40)的空气调节单元储存仓(82),并且
所述抽屉式空气调节单元容纳托盘(80)安装在所述空调机主体(10)中,使得所述抽屉式空气调节单元容纳托盘(80)能够在将所述空气调节单元(40)储存在所述空气调节单元储存仓(82)中后安置在所述空调机主体(10)上,或者能够被从所述空调机主体(10)拔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移动空调机,其中,所述空调机主体(10)的所述空气调节单元安装空间(12)具有后开口部,
所述抽屉式空气调节单元容纳托盘(80)安装成在所述抽屉式空气调节单元容纳托盘(80)被从所述空气调节单元安装空间(12)拔出的拔出位置(X)与所述抽屉式空气调节单元容纳托盘(80)被储存在所述空气调节单元安装空间(12)中的储存位置(Y)之间滑动,并且
所述抽屉式空气调节单元容纳托盘(80)一体地设置有罩(14),在所述拔出位置(X)该罩用于打开所述空气调节单元安装空间(12)的所述后开口部,并且在所述储存位置(Y)该罩用于封闭所述空气调节单元安装空间(12)的所述后开口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移动空调机,该可移动空调机进一步包括:
冷凝水托盘(114),该冷凝水托盘安装在所述空气调节单元(40)中以收集所述空气调节单元(40)的所述制冷换热器(40d)中产生的冷凝水;以及
冷凝水托盘拔出单元(120),该冷凝水托盘拔出单元构造成使得使用者能够从所述空调机主体(10)拔出所述冷凝水托盘(114)。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移动空调机,其中,所述空气调节单元(40)包括向外开放的冷凝水收集室(112),所述冷凝水托盘(114)布置在该冷凝水收集室中,
所述冷凝水托盘拔出单元(120)包括:冷凝水托盘拔出口(122),该冷凝水托盘拔出口在所述空调机主体(10)中形成为对应于所述冷凝水收集室(112)的开口部;以及开/闭门(124),该开/闭门构造成打开以及封闭所述冷凝水托盘拔出口(122),并且
当所述空气调节单元(40)安置在所述空调机主体(10)中时所述冷凝水托盘拔出口(122)与所述冷凝水收集室(112)对准,从而能够从所述冷凝水收集室(112)拔出所述冷凝水托盘(114)。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移动空调机,该可移动空调机进一步包括:
构造成使所述抽屉式空气调节单元容纳托盘(80)在拔出位置(X)与储存位置(Y)之间移动的驱动单元(90),
其中,所述驱动单元(90)包括设置在所述抽屉式空气调节单元容纳托盘(80)中的齿条(92)、设置在所述空调机主体(10)中以与所述齿条(92)接合的小齿轮(94)、构造成驱动所述小齿轮(94)的驱动马达(95)、以及设置在所述空调机主体(10)上以使所述驱动马达(95)正向及反向旋转的拔出按钮(96)及储存按钮(97)。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移动空调机,该可移动空调机进一步包括:
构造成远程控制所述驱动单元(90)的远程控制终端(100);以及
安装在所述空调机主体(10)中以接收从所述远程控制终端(100)无线发射的远程控制信号的无线通讯单元(102),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60)构造成响应于从所述无线通讯单元(102)接收的所述远程控制终端(100)的远程控制信号而控制所述驱动单元(90)。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可移动空调机,其中,所述远程控制终端(100)是智能手机,该智能手机包括用于远程控制所述驱动单元(90)的空调机控制应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可移动空调机,其中,所述空气调节单元(40)进一步包括废热流动路径(47),该废热流动路径构造成在制冷模式下排出从所述制热换热器(40b)产生的废暖空气,
所述废热流动路径(47)布置在所述制冷换热器(40d)的重力方向下部,分隔壁(47a)介于二者之间;
漏斗型冷凝水接收器(47b)设置在所述分隔壁(47a)中,该漏斗型冷凝水接收器构造成接收从所述制冷换热器(40d)的表面掉落的冷凝水并经由排泄孔(47c)朝所述废热流动路径(47)排泄所述冷凝水,并且
所述冷凝水收集室(112)与所述冷凝水托盘(114)设置在所述漏斗型冷凝水接收器(47b)与所述废热流动路径(47)之间,以使所述废热流动路径(47)与所述制冷换热器(40d)物理隔离。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移动空调机,其中,所述空调机主体(10)进一步包括:构造成将外部空气引入到所述空气调节单元(40)中的空气进入路径(10a);构造成将所述空气调节单元(40)中产生的废热消散至外部的废热消散路径(10c);以及挡板(130),该挡板设置在所述空气进入路径(10a)与所述废热消散路径(10c)之间,以防止从所述废热消散路径(10c)消散的废热传递至所述空气进入路径(10a)。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可移动空调机,其中,所述空气进入路径(10a)形成在所述抽屉式空气调节单元容纳托盘(80)的所述罩(14)以及所述空调机主体(10)的侧表面的每一者中,
所述废热消散路径(10c)形成在所述抽屉式空气调节单元容纳托盘(80)的所述罩(14)中,并且
所述挡板(130)在所述空气进入路径(10a)与所述废热消散路径(10c)之间设置在所述罩(14)中。
CN201780004264.6A 2016-05-23 2017-05-19 可移动空调机 Active CN1082917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60062744A KR102438066B1 (ko) 2016-05-23 2016-05-23 로봇 공조장치
KR10-2016-0062744 2016-05-23
KR1020170018653A KR102565581B1 (ko) 2017-02-10 2017-02-10 이동형 공조장치
KR10-2017-0018653 2017-02-10
PCT/KR2017/005258 WO2017204500A1 (ko) 2016-05-23 2017-05-19 이동형 공조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91729A CN108291729A (zh) 2018-07-17
CN108291729B true CN108291729B (zh) 2021-03-16

Family

ID=60412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4264.6A Active CN108291729B (zh) 2016-05-23 2017-05-19 可移动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704790B2 (zh)
CN (1) CN108291729B (zh)
WO (1) WO20172045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34629B1 (ko) * 2018-01-11 2019-11-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식 실내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조화 시스템
DE202019100290U1 (de) 2018-01-19 2019-06-24 Lg Electronics Inc. Luftreiniger
DE202019100292U1 (de) * 2018-01-19 2019-05-09 Lg Electronics Inc. Luftreiniger
CN108858230A (zh) * 2018-07-26 2018-11-23 佛山市神风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空调的机器人
CN111089364B (zh) * 2018-10-24 2022-01-2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可移动的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1174382B (zh) * 2018-10-24 2022-12-23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集群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集群及智能家居系统
US11320160B2 (en) * 2018-11-28 2022-05-03 Johnson Controls Tyco IP Holdings LLP Mobile air conditioning unit
JP7194579B2 (ja) * 2018-12-14 2022-12-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サイクル機器
CN109579197A (zh) * 2019-01-14 2019-04-05 张晓庆 移动空调及其制冷方法
CN112665042A (zh) * 2019-10-15 2021-04-16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蓄能部件、蓄能机及空调
US11554628B2 (en) * 2019-12-18 2023-01-17 Gm Cruise Holdings Llc Temperature regulation for autonomous vehicle delivery
CN113551328B (zh) * 2020-04-24 2023-04-25 合肥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组合式换热装置
KR102375154B1 (ko) * 2020-05-15 2022-03-1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과 건물의 통합 공조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5560391B (zh) * 2022-12-05 2023-03-24 泉州市佩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携带的空调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8223A (zh) * 2006-11-06 2008-05-14 黄景良 可移动式多功能空调机
KR20120036141A (ko) * 2010-10-07 2012-04-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시스템
CN103673096A (zh) * 2012-09-20 2014-03-26 威斯通全球技术公司 汽车的空调系统
CN105020819A (zh) * 2015-06-30 2015-11-04 深圳市沃森空调技术有限公司 飞行空调器
CN105276712A (zh) * 2014-07-09 2016-01-27 Lg电子株式会社 除湿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02216A (en) * 1971-09-24 1974-04-09 Texas Eng Sales Co Portable air conditioner and heating unit
US4307891A (en) * 1980-02-14 1981-12-29 Robert Doornick Remote control robot with person supporting platform
JPH05141699A (ja) * 1991-11-18 1993-06-08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熱交換気空調ユニツト
CN2210348Y (zh) * 1994-09-22 1995-10-18 姚晟琦 空调器
JP2001354029A (ja) 2000-06-14 2001-12-25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ヒートポンプ式車両用空調装置
US7481869B2 (en) * 2005-08-17 2009-01-27 Andrew Llc Dry gas production systems for pressurizing a space and methods of operating such systems to produce a dry gas stream
KR20090099296A (ko) * 2008-03-17 2009-09-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열원감지장치와 이를 갖는 가전기기 및 그 열원감지방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8223A (zh) * 2006-11-06 2008-05-14 黄景良 可移动式多功能空调机
KR20120036141A (ko) * 2010-10-07 2012-04-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시스템
CN103673096A (zh) * 2012-09-20 2014-03-26 威斯通全球技术公司 汽车的空调系统
CN105276712A (zh) * 2014-07-09 2016-01-27 Lg电子株式会社 除湿机
CN105020819A (zh) * 2015-06-30 2015-11-04 深圳市沃森空调技术有限公司 飞行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91729A (zh) 2018-07-17
US10704790B2 (en) 2020-07-07
WO2017204500A1 (ko) 2017-11-30
US20190072293A1 (en) 2019-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91729B (zh) 可移动空调机
CN212319905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US20130047657A1 (en) Reconfigurable Chilled Air Outlet for an Aircraft Galley Chiller
CN108361837B (zh) 空调的室内单元和连接其制冷剂管的方法
KR101811206B1 (ko) 공기조화시스템
US9809083B2 (en) HVAC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 with driving range extension
KR102216242B1 (ko) 냉장고
US9573217B2 (en) Thermal control system for a hybrid welder
CN209944646U (zh) 空调器
KR20120036142A (ko) 공기조화시스템
KR100863286B1 (ko) 전동골프카용 냉방장치
CN217347549U (zh) 换电柜
CN114060977B (zh) 一种空调扫地机及其控制方法
KR102565581B1 (ko) 이동형 공조장치
WO2023178933A1 (zh) 一种户外空调冰箱一体机
KR102438662B1 (ko) 공조 모듈
KR102438066B1 (ko) 로봇 공조장치
CN210156451U (zh) 储能集装箱
CN108290474A (zh) 自主运输冷却系统
CN209944647U (zh) 空调器
KR20170132379A (ko) 로봇 공조장치
CN210568987U (zh) 蓄能机、蓄能组件及空调
JP2010236818A (ja) 冷却配送台車
CN209944649U (zh) 空调器
US20230049475A1 (en) Compact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