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41943A - 半连续乳液聚合合成多层壳体结构聚合物粒子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半连续乳液聚合合成多层壳体结构聚合物粒子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41943A
CN103641943A CN201310563925.2A CN201310563925A CN103641943A CN 103641943 A CN103641943 A CN 103641943A CN 201310563925 A CN201310563925 A CN 201310563925A CN 103641943 A CN103641943 A CN 1036419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omer
shell structure
polymer particle
multilayer shell
sem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6392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41943B (zh
Inventor
张震乾
何剑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56392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419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419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419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419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4194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raft Or Block Polymers (AREA)
  • Polymerisation Method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半连续乳液聚合合成多层壳体结构聚合物粒子的方法,属高分子化工领域。通过半连续聚合工艺,可以合成出具有多层壳体结构的乳液聚合物纳米粒子,该产物具有粒径小、粒径分布窄、固含量相对较高、乳化剂用量较少等优点,在工业生产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半连续乳液聚合合成多层壳体结构聚合物粒子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高分子化工领域,是半连续乳液聚合合成多层壳体结构聚合物粒子的方法。
背景技术
核壳乳液聚合,所谓核壳就是指以聚合物A为核,外层包覆聚合物B的乳胶颗粒为壳的结构。由性质不同的两种或多种单体分子在一定条件下按阶段聚合使颗粒内部的内侧和外侧分别富集不同的成分,通过核和壳的不同组合,得到一系列不同形态的乳胶粒子从而可赋予核壳各不相同的功能。传统意义上聚合工艺对乳胶粒颗粒有较大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加料方式。通常单体的加入方式可以采用3种方式:平衡溶胀法、间歇法、半间歇法。采用平衡溶胀法加料,不但种子乳胶表面单体浓度很高,而且单体有充分的时间向种子乳胶粒内部渗透,所以种子乳胶粒内部也富含单体。采用间歇法,将单体一次性全部加入,则在种子乳胶表面单体的浓度很高。采用半间歇法时,种子乳胶表面及内部的单体浓度均很低。
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是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科学技术,研究结构尺寸再0.1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纳米材料是一种由基本颗粒组成的粉状或团块状天然或人工材料,这一基本颗粒的一个或多个三维尺寸在1纳米至100纳米之间,并且这一基本颗粒的总数量在整个材料的所有颗粒总数中占50%以上。
近年来,由于多层壳体结构的分子可设计性以及壳体结构和乳液聚合各自的优异特性,使用乳液聚合合成具有壳体结构产物越来越多的引起科研人员的关注。传统的乳液壳体结构产物的制备多采用种子聚合法,该加料方式在制备壳体结构产物时难以制备粒径小于80nm的聚合物纳米粒子,另外此加料方式在加入定量的第二单体的同时,还需加入引发剂和其它各种添加剂,聚合多以接枝为主,所得的乳液粒径较大。且一般的乳液聚合中乳化剂的含量为10%以上,单体质量浓度一般低于10%,影响乳液聚合物纳米粒子在工业化中的实际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一般乳液聚合使用乳化剂较多、粒径较大的不利影响,提出一种半连续乳液聚合合成多层壳体结构聚合物粒子的方法。通过半连续聚合工艺,可以合成出具有多层壳体结构的乳液聚合物纳米粒子,该产物具有粒径小、粒径分布窄、固含量相对较高、乳化剂用量较少等优点,在工业生产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提出半连续乳液聚合合成多层壳体结构聚合物粒子的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1)将1-5份的乳化剂、0.03-0.15份的电解质缓冲剂和去离子水配制成溶液,形成透明的溶液。乳化剂较优的用量为2-3份。电解质缓冲剂较优的用量为0.05-0.10份。去离子水的用量为50-90份。
(2)将步骤(1)制得的溶液经搅拌器预乳化10min,然后转移到预先通氮气,带有搅拌器的反应装置中,升温至引发剂分解温度65℃,加入0.2-0.3份的水溶性引发剂,然后升温至80℃,开始以全微分形式(缓慢连续)滴加单体。先将5-20份的单体一以微分方式(缓慢连续地)加入反应体系中,维持氮气气氛,低速搅拌,1h滴完。缓慢滴加是避免单体在体系中积聚过多,形成粒径最小的产物。
(3) 单体滴加完后,在上述温度条件下继续反应2h。
(4)将5-10份的单体二以微分方式(缓慢连续地)加入反应体系中,80℃条件下,维持氮气气氛,低速搅拌,1h滴完。滴加完后,在上述温度条件下继续反应1h。
(5)将5-10份的单体三以微分方式(缓慢连续地)加入反应体系中,80℃条件下,维持氮气气氛,低速搅拌,1h滴完。滴加完后,在上述温度条件下继续反应1h,自然冷却至室温,出料得到具有多层壳体结构的聚合物粒子。
         本发明中对单体均先在氮气气氛下减压蒸馏纯化并除去阻聚剂。
本发明中所用的单体为苯乙烯(St),醋酸乙烯(VAc),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MA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甲基丙烯酸乙酰乙酸酯(AAEM),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甲基丙烯酸羟丙酯(HPMA)等的一种或几种。通式可表示为(化学式):CH2=CH2-R。R为-C6H5或-OCOCH3或-COO-CH3或-COO-C-C(CH3)-C-O或-COO-C-C-OH或-COO-C-CO-CH3
本发明中单体一为乙烯基单体的一种或几种,如苯乙烯(St),醋酸乙烯(VAc)等,通式可表示为(化学式):CH2=CH2-R。R为-C6H5或-OCOCH。
本发明中单体二和单体三为丙烯酸酯类单体的一种或几种。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MA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等,通式可表示为(化学式):CH2=CH-R。R为-COO-CH3或-COO-C-C(CH3)-C-O或-COO-C-C-OH或-COO-C-CO-CH3等,单体二和单体三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本发明使用的乳化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丙烯酰胺基异丙基磺酸钠(A-2405),含烯丙基的特种醇醚硫酸盐(NRS-10),烷基酚烯丙基聚醚硫酸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V-20S),OP系列等之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使用的引发剂为:过硫酸钾(KPS),过硫酸铵(APS),十二烷基磺酸(ABS)等之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使用的电解质缓冲剂为:碳酸氢钠(NaHCO3),碳酸钠(Na2CO3),邻苯二甲酸(C8H6O4),邻苯二甲酸氢钾(C8H5KO4),氢氧化钠(NaOH)等。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技术发明可以合成具有多层壳体结构聚合物粒子,通过聚合工艺和单体种类的选择,可以有效控制乳液粒子的交联密度,并且可以使得整个反应体系中使用的乳化剂用量大幅减少,总体低于2wt%,解决了传统乳液聚合中重要缺陷-乳化剂用量过高的问题。
2:本技术发明采用了全微分的投料方式,有效解决了传统的一次性投料法和半连续投料法产物粘度较高,粒径较大的缺陷。全部单体以微分方式加入时,得到的粒径比单体一次性(一次性投料法)加入得到的粒径,大于分三批(半连续投料法)加入得到的粒径大大降低,产物粘度也有明显下降。全微分投料法(缓慢滴加)避免单体在体系中积聚过多,从而使体系不稳定或形成均聚物,并且使单体反应完全,可以得到具有多层壳体结构、较高固含量、较小粒径及粒径分布的聚合物粒子乳液。由本方法制备的多层壳体结构聚合物粒子具有高固含量、低乳化剂用量、粒径小的特征,可以增加固含量/乳化剂用量比值。聚合物粒径范围10nm-40nm。聚合物纳米粒子可含有胺基、羟基、羧基等多种官能团,在合适的条件下可能交联成膜。
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纳米胶囊、光学、光子晶体、催化、医药与生物等。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制备的多层壳体结构聚合物粒子的性能可用如下方法表征:粒径大小及粒径分布指数(PDI)采用Zetasizer Nano ZS纳米粒度仪(英国Malver)测定;涂膜力学性能用Instron电子拉力试验机测试;乳液聚合物结构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测定;乳液玻璃化温度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最低成膜温度用最低成膜温度以测定;乳液的乳胶粒子形态用扫描电镜(TEM)测定;乳液乳胶膜交联通过MEK(甲基乙基酮)加热回流萃取的方法测定;涂膜的铅笔硬度按ASTM-3364测定;附着力按GB/T9286-88十字划格法测定;耐化学溶剂性(MEK)的测试是用被MEK饱和的无纺纸往返擦洗涂膜表面,记录涂膜刚被擦破的擦洗次数。多层壳体结构聚合物粒子粘度采用SNB-1数字粘度计测定。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半连续乳液聚合合成多层壳体结构聚合物粒子的方法。
聚合步骤:
一:具有壳体结构聚合物粒子核的制备
将2.0gSDS加入0.1gNaHCO3、80g去离子水组成的溶液中。在体系中反复通氮气除氧,将溶液搅拌升温至65℃并加入0.3gAPS引发剂,升温至80℃恒温,将单体10g苯乙烯(St)缓慢连续滴加入体系中,以0.16g/min速度滴加1h,维持氮气气氛,低速搅拌。滴加完毕后继续在80℃下反应2h,使单体反应完全。
二:具有壳体结构聚合物粒子中间层的制备
将单体5g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缓慢连续滴加入体系中,维持80℃条件和氮气气氛,低速搅拌,以0.08g/min速度滴加1h,滴加完毕后继续在80℃下反应1h,使单体反应完全。
三:具有壳体结构聚合物粒子外壳的制备
将单体5g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缓慢连续滴加入体系中,维持80℃条件和氮气气氛,低速搅拌,以0.08g/min速度滴加1h,滴加完毕后继续在80℃下反应1h,使单体反应完全。乳液聚合物粒子产物自然冷却至室温出料,产物为泛蓝光的透明液体,粒径为22.0nm。
 
实施例2:半连续乳液聚合合成多层壳体结构聚合物粒子的方法。
聚合步骤:
一:具有壳体结构聚合物粒子核的制备
将2.0gSDS加入0.1gNaHCO3、80g去离子水组成的溶液中。在体系中反复通氮气除氧,将溶液搅拌升温至65℃并加入0.3gKPS引发剂,升温至80℃恒温,将单体15g苯乙烯(St)缓慢连续滴加入体系中,以0.25g/min速度滴加1 h,维持氮气气氛,低速搅拌。滴加完毕后继续在80℃下反应2 h,使单体反应完全。
二:具有壳体结构聚合物粒子中间层的制备
将单体5g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缓慢连续滴加入体系中,维持80℃条件和氮气气氛,低速搅拌,以0.08g/min速度滴加1h,滴加完毕后继续在80℃下反应1h,使单体反应完全。
三:具有壳体结构聚合物粒子第三层的制备
将单体5g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缓慢连续滴加入体系中,维持80℃条件和氮气气氛,低速搅拌,以0.08g/min速度滴加1h,滴加完毕后继续在80℃下反应1h,使单体反应完全。
四:具有壳体结构聚合物粒子外壳的制备
将单体5g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缓慢连续滴加入体系中,维持80℃条件和氮气气氛,低速搅拌,以0.08g/min速度滴加1h,滴加完毕后继续在80℃下反应1h,使单体反应完全。乳液聚合物粒子产物自然冷却至室温出料,产物为泛蓝光的透明液体,粒径为31.0nm。
 
实施例3:半连续乳液聚合合成多层壳体结构聚合物粒子的方法。
聚合步骤:
一:具有壳体结构聚合物粒子核的制备
将2.0gSDS/OP-10复合乳化剂(SDS/OP-10=2:1,质量比,下同)加入0.1gNaHCO3、80g去离子水组成的溶液中。在体系中反复通氮气除氧,将引发溶液搅拌升温至65℃并加入0.3gKPS引发剂,升温至80℃恒温,将单体10g苯乙烯(St)缓慢连续滴加入体系中,以0.16g/min速度滴加1h,维持氮气气氛,低速搅拌。滴加完毕后继续在80℃下反应2h,使单体反应完全。
二:具有壳体结构聚合物粒子中间层的制备
将单体10g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缓慢连续滴加入体系中,维持80℃条件和氮气气氛,低速搅拌,以0.16g/min速度滴加1h,滴加完毕后继续在80℃下反应1h,使单体反应完全。
三:具有壳体结构聚合物粒子外壳的制备
将单体5g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缓慢连续滴加入体系中,维持80℃条件和氮气气氛,低速搅拌,以0.08g/min速度滴加1h,滴加完毕后继续在80℃下反应1h,使单体反应完全。乳液聚合物粒子产物自然冷却至室温出料,产物为泛蓝光的透明液体,粒径为34.0nm。
 
实施例4:半连续乳液聚合合成多层壳体结构聚合物粒子的方法。
聚合步骤:
一:具有壳体结构聚合物粒子核的制备
将2.0gSDS/OP-10复合乳化剂加入0.1gNaHCO3、80g去离子水组成的溶液中。在体系中反复通氮气除氧,将溶液搅拌升温至65℃并加入0.3gAPS引发剂,升温至80℃恒温,将单体10g苯乙烯(St)缓慢连续滴加入体系中,以0.16g/min速度滴加1h,维持氮气气氛,低速搅拌。滴加完毕后继续在80℃下反应2 h,使单体反应完全。
二:具有壳体结构聚合物粒子中间层的制备
将单体5g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缓慢连续滴加入体系中,维持80℃条件和氮气气氛,低速搅拌,以0.08g/min速度滴加1h,滴加完毕后继续在80℃下反应1h,使单体反应完全。
三:具有壳体结构聚合物粒子第三层的制备
将单体5g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缓慢连续滴加入体系中,维持80℃条件和氮气气氛,低速搅拌,以0.08g/min速度滴加1h,滴加完毕后继续在80℃下反应1h,使单体反应完全。
四:具有壳体结构聚合物粒子外壳的制备
将单体5g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缓慢连续滴加入体系中,维持80℃条件和氮气气氛,低速搅拌,以0.08g/min速度滴加1h,滴加完毕后继续在80℃下反应1h,使单体反应完全。乳液聚合物粒子产物自然冷却至室温出料,产物为泛蓝光的透明液体,粒径为37.0nm。
 
实施例5:半连续乳液聚合合成多层壳体结构聚合物粒子的方法。
聚合步骤:
一:具有壳体结构聚合物粒子核的制备
将2.0gSDS加入0.1gNaHCO3、80g去离子水组成的溶液中。在体系中反复通氮气除氧,将溶液搅拌升温至65℃并加入0.3gAPS引发剂,升温至80℃恒温,将单体10g醋酸乙烯(VAc)缓慢连续滴加入体系中,以0.16g/min速度滴加1h,维持氮气气氛,低速搅拌。滴加完毕后继续在80℃下反应2h,使单体反应完全。
二:具有壳体结构聚合物粒子中间层的制备
将单体10g甲基丙烯酸甲酯(HEMA)缓慢连续滴加入体系中,80℃,维持氮气气氛,低速搅拌,以0.16g/min速度滴加1h,滴加完毕后继续在80℃下反应1h,使单体反应完全。
三:具有壳体结构聚合物粒子外壳的制备
将单体5g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缓慢连续滴加入体系中,80℃,维持氮气气氛,低速搅拌,以0.08g/min速度滴加1h,滴加完毕后继续在80℃下反应1h,使单体反应完全。乳液聚合物粒子产物自然冷却至室温出料,产物为泛蓝光的透明液体,粒径为39.0nm。
 
实施例6:半连续乳液聚合合成多层壳体结构聚合物粒子的方法。
聚合步骤:
一:具有壳体结构聚合物粒子核的制备
将2.0gSDS、0.1gNaHCO3、80g去离子水组成的引发溶液中。在体系中反复通氮气除氧,将引发溶液搅拌升温至65℃并加入0.3gAPS,升温至80℃恒温,将单体10g醋酸乙烯(VAc)缓慢连续滴加入体系中,以0.16g/min速度滴加1h,同时升温至80℃恒温,维持氮气气氛,低速搅拌。滴加完毕后继续在80℃下反应2h,使单体反应完全。
二:具有壳体结构聚合物粒子中间层的制备
将单体10g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缓慢连续滴加入体系中,80℃,维持氮气气氛,低速搅拌,以0.16g/min速度滴加1h,滴加完毕后继续在80℃下反应1h,使单体反应完全。
三:具有壳体结构聚合物粒子外壳的制备
将单体5g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缓慢连续滴加入体系中,80℃,维持氮气气氛,低速搅拌,以0.08g/min速度滴加1h,滴加完毕后继续在80℃下反应1h,使单体反应完全。乳液聚合物粒子产物自然冷却至室温出料,产物为泛蓝光的透明液体,粒径为28.0nm。
 
实施例7:半连续乳液聚合合成多层壳体结构聚合物粒子的方法。
聚合步骤:
一:具有壳体结构聚合物粒子核的制备
将2.0gSDS、0.1gNaHCO3、80g去离子水组成的引发溶液中。在体系中反复通氮气除氧,将引发溶液搅拌升温至65℃并加入0.3gAPS,升温至80℃恒温,将单体10g醋酸乙烯(VAc)缓慢连续滴加入体系中,以0.16g/min速度滴加1h,同时升温至80℃恒温,维持氮气气氛,低速搅拌。滴加完毕后继续在80℃下反应2h,使单体反应完全。
二:具有壳体结构聚合物粒子中间层的制备
将单体10g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缓慢连续滴加入体系中,80℃,维持氮气气氛,低速搅拌,以0.16g/min速度滴加1h,滴加完毕后继续在80℃下反应1h,使单体反应完全。
三:具有壳体结构聚合物粒子外壳的制备
将单体5g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缓慢连续滴加入体系中,80℃,维持氮气气氛,低速搅拌,以0.08g/min速度滴加1h,滴加完毕后继续在80℃下反应1h,使单体反应完全。乳液聚合物粒子产物自然冷却至室温出料,产物为泛蓝光的透明液体,粒径为31.0nm。
 
表1多层壳体结构聚合物粒子的性能:
Figure 2013105639252100002DEST_PATH_IMAGE001
粒径大小及粒径分布指数(PDI)采用Zetasizer Nano ZS纳米粒度仪(英国Malver)测定,测定温度为室温;在20.0℃时,多层壳体结构聚合物粒子粘度采用SNB-1数字粘度计测定。上述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发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这里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对于本发明做出的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半连续乳液聚合合成多层壳体结构聚合物粒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1)将1-5份的乳化剂、0.03-0.15份的电解质缓冲剂和去离子水配制成溶液,形成透明的溶液;乳化剂较优的用量为2-3份;电解质缓冲剂较优的用量为0.05-0.10份;去离子水的用量为50-90份;
(2)将步骤(1)制得的溶液经搅拌器预乳化10min,然后转移到预先通氮气,带有搅拌器的反应装置中,升温至引发剂分解温度65℃,加入0.2-0.3份的水溶性引发剂,然后升温至80℃,开始以全微分形式(缓慢连续)滴加单体;
先将5-20份的单体一以微分方式(缓慢连续地)加入反应体系中,维持氮气气氛,低速搅拌,1h滴完;缓慢滴加是避免单体在体系中积聚过多,形成粒径最小的产物;
(3)单体滴加完后,在上述温度条件下继续反应2h;
(4)将5-10份的单体二以微分方式(缓慢连续地)加入反应体系中,80℃条件下,维持氮气气氛,低速搅拌,1h滴完;滴加完后,在上述温度条件下继续反应1h;
(5)将5-10份的单体三以微分方式(缓慢连续地)加入反应体系中,80℃条件下,维持氮气气氛,低速搅拌,1h滴完;滴加完后,在上述温度条件下继续反应1h,自然冷却至室温,出料得到具有多层壳体结构的聚合物粒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连续乳液聚合合成多层壳体结构聚合物粒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单体一为乙烯基单体的一种或几种,如苯乙烯(St),醋酸乙烯(VAc)等,通式可表示为(化学式):CH2=CH2-R;R为-C6H5或-OCOC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连续乳液聚合合成多层壳体结构聚合物粒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单体二和单体三为丙烯酸酯类单体的一种或几种;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MA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等,通式可表示为(化学式):CH2=CH-R;R为-COO-CH3或-COO-C-C(CH3)-C-O或-COO-C-C-OH或-COO-C-CO-CH3等。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连续乳液聚合合成多层壳体结构聚合物粒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乳化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丙烯酰胺基异丙基磺酸钠(A-2405),含烯丙基的特种醇醚硫酸盐(NRS-10),烷基酚烯丙基聚醚硫酸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V-20S),OP系列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连续乳液聚合合成多层壳体结构聚合物粒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引发剂为:过硫酸钾(KPS),过硫酸铵(APS),十二烷基磺酸(ABS)等之一种或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连续乳液聚合合成多层壳体结构聚合物粒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电解质缓冲剂为:碳酸氢钠(NaHCO3),碳酸钠(Na2CO3),邻苯二甲酸(C8H6O4),邻苯二甲酸氢钾(C8H5KO4)或氢氧化钠(NaOH)。
CN201310563925.2A 2013-11-12 2013-11-12 半连续乳液聚合合成多层壳体结构聚合物粒子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419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63925.2A CN103641943B (zh) 2013-11-12 2013-11-12 半连续乳液聚合合成多层壳体结构聚合物粒子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63925.2A CN103641943B (zh) 2013-11-12 2013-11-12 半连续乳液聚合合成多层壳体结构聚合物粒子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41943A true CN103641943A (zh) 2014-03-19
CN103641943B CN103641943B (zh) 2016-04-13

Family

ID=50247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63925.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41943B (zh) 2013-11-12 2013-11-12 半连续乳液聚合合成多层壳体结构聚合物粒子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41943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58356A (zh) * 2014-12-25 2015-04-29 常州大学 一种半连续聚合合成Pickering型乳液的方法
CN107793519A (zh) * 2016-09-07 2018-03-1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eva弹性体微乳液的方法
CN108997519A (zh) * 2018-08-03 2018-12-14 上海保立佳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耐水性超细粒径丙烯酸酯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12033A (zh) * 2016-06-20 2019-02-05 阿科玛股份有限公司 含乙烯基酯的抗水解胶乳
CN110804127A (zh) * 2019-11-14 2020-02-18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柔性光子晶体基元纳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12812244A (zh) * 2020-12-31 2021-05-18 苏州国纳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构筑高强度胶体光子晶体的乳液的制备方法
CN113072664A (zh) * 2021-04-13 2021-07-06 长春工业大学 一种具有内包容结构的abs树脂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38371A (zh) * 2010-01-14 2010-09-22 湖北大学 一种高固含量低粘度核壳结构苯丙乳液的制备方法
CN102199243A (zh) * 2011-04-07 2011-09-28 四川大学 核壳结构的聚丙烯酸酯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38371A (zh) * 2010-01-14 2010-09-22 湖北大学 一种高固含量低粘度核壳结构苯丙乳液的制备方法
CN102199243A (zh) * 2011-04-07 2011-09-28 四川大学 核壳结构的聚丙烯酸酯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58356A (zh) * 2014-12-25 2015-04-29 常州大学 一种半连续聚合合成Pickering型乳液的方法
CN104558356B (zh) * 2014-12-25 2017-05-24 常州大学 一种半连续聚合合成Pickering型乳液的方法
CN109312033A (zh) * 2016-06-20 2019-02-05 阿科玛股份有限公司 含乙烯基酯的抗水解胶乳
CN107793519A (zh) * 2016-09-07 2018-03-1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eva弹性体微乳液的方法
CN107793519B (zh) * 2016-09-07 2020-06-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eva弹性体微乳液的方法
CN108997519A (zh) * 2018-08-03 2018-12-14 上海保立佳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耐水性超细粒径丙烯酸酯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04127A (zh) * 2019-11-14 2020-02-18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柔性光子晶体基元纳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12812244A (zh) * 2020-12-31 2021-05-18 苏州国纳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构筑高强度胶体光子晶体的乳液的制备方法
CN113072664A (zh) * 2021-04-13 2021-07-06 长春工业大学 一种具有内包容结构的abs树脂的制备方法
CN113072664B (zh) * 2021-04-13 2022-05-17 长春工业大学 一种具有内包容结构的abs树脂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41943B (zh) 2016-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41943B (zh) 半连续乳液聚合合成多层壳体结构聚合物粒子的方法
CN103408691B (zh) 一种丙烯酸酯压敏胶乳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059212B (zh) 一种氢化松香改性丙烯酸酯杂化乳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4250334A (zh) 一种氯乙烯-丙烯酸酯类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WO2015021920A1 (zh) 一种高强度交联型聚合物光子晶体膜的制备方法
CN104194003B (zh) 黑色单分散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04262530A (zh) 未改性硅溶胶/聚苯乙烯-丙烯酸酯纳米核壳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11540A (zh) 一种疏水性mma树脂地坪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87521A (zh) 一种蒙脱土和甲基丙烯酸复合改性丙烯酸酯核壳乳液的制备方法
CN103483601B (zh) 一种聚合物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
Liu et al. Facile synthesis of core–shell/hollow anisotropic particles via control of cross-linking during one-pot dispersion polymerization
CN104262531A (zh) 未改性硅溶胶/聚丙烯酸酯核壳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14604A (zh) 一种用于悬浮聚合的无机-有机复合分散剂及其应用方法
CN101942055A (zh) 一种无规共聚物及其应用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
CN105199049A (zh) 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羟基丙烯酸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WO2018181897A1 (ja) 多層構造体を含有する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6366238A (zh) 一种氟及纳米粒子改性乙丙抗菌乳液
CN109180844B (zh) 一种表面粗糙的聚苯乙烯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072845A (zh) 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JP2004143261A (ja) 光拡散性樹脂組成物
CN103408698B (zh) 原位氧化还原引发制备聚丙烯酰胺水包水分散液
CN107129561B (zh) 含Ag纳米胶束稳定的含氟聚合物乳液的制备方法
Namjoo et al. Micromolding-polymerization as a novel method for production of nonspherical polymer particles: formation mechanism of polystyrene particles
CN101723822A (zh) 一种可聚合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35749A (zh) 种子溶胀法制备低盐低粘度聚丙烯酰胺水包水分散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13

Termination date: 202111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